人类文明探源,从《山海经》的建木说起

【图解】:上古,在山海经称谓的“东南海之外”,曦和氏在东海“大壑”西岸的甘淵,利用“连山”、“扶木(扶桑、大木)矩阵”,观日出日入(日浴),测太阳“视在回归”位置(归藏),定“二分、二至”时刻,创“十日历法”(生十日)。以便准确授时,指导农耕播种、收割,制定渔猎、畋猎计划。
这种早期原始历法,以太阳“视在运行轨迹”一个南北回归循环,也即“夏至”周期的大约365天为一周年,一年“四时八气”、10个“日”,每个“日”36天,剩下的平年5天、闰年6天用于节气祭祀。
“伏羲八卦历”、“太极斗历”沿用了两三千年,每年5天的误差(天漏),最终被羲和氏补齐。这成就了后世“女娲炼五彩石补天”的美丽神话。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29 21:43:33 +0800 CST  
通过“连山”、“扶木(扶桑、大木)矩阵”,标定太阳的视在周年运行规律,这实际上就是回归年概念,而回归年正是现代历法制定的基础。发现太阳的视在回归现象(归藏),并用于历法制定,这是华夏先民对人类社会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29 22:38:17 +0800 CST  
这简直就是一个逆天的上古世界。
那么,这个逆天的上古世界,处于什么年代呢?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29 22:38:44 +0800 CST  
羲和氏制定“十日历法”的年代,未见典籍明确记载。但我们可以通过天文、地质、气候变迁,追寻上古先民开创文明先河的时间节点。
第四纪冰河时期的末次冰期(沃姆冰期)尾声,大致距今1.5万年左右,古华夏农耕族群携畜牧族群延北纬30度线向东寻太阳出升之处。想像哪里定是万物生长,嘉禾茂盛之地。
在长期迁徙过程中,古华夏族群延长江中下游密密麻麻地留下了数百处中晚期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比较典型的有:位于长江中游的江西仙人洞、吊桶环遗址;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马家洪文化和良渚文化。
其中,江西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发现了距今1万年前的水稻栽培稻植硅石,17000年前世界最早的原始陶片;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约7000件珍贵文物中,有成堆稻谷、稻壳遗存及大量“骨耜”,证明已脱离“火耕”,开始用骨耜翻地;还出土了大片木构建筑,已出现榫卯,是迄今已知最早的“干栏式”木构建筑。
但华夏族群寻日升之处迁徙,遇东海“大壑”受阻。

东海古海岸线示意图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30 08:39:08 +0800 CST  
《山海经•大荒东经》载:“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有甘山者,甘水出焉,生甘渊”。
战国《列子•汤问》对大壑有段更玄幻的描述:“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八弦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30 09:56:32 +0800 CST  
大壑是啥?懂地理知识的都明白,《列子》之大壑,即今天日本外海起,绕中国大陆架C型圈至菲律宾外海的马里亚纳大海沟,其北有阿留申、千岛、日本、小笠原等海沟,南有新不列颠和新赫布里底等海沟,呈弧形,全长2550千米,平均宽70千米,大部分水深在8000米以上。人类目前探测的已知最深处为11929米,到底有多深,至今无人知晓。
今天的人们,不查地质资料,很难知道日本外海海面下,有道恐怖的深渊。但是,中国古人却知道。说明上古,祖辈们由陆路,可徒步抵达日本列岛。那时,竟然能肉眼看见深达过万米的马里亚纳海沟!古地貌变迁之巨大,着实令人惊叹。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30 21:19:34 +0800 CST  
实际上,《山海经》之大壑,是位于琉球岛弧东侧的琉球海沟,其北自日本本州岛,西南延伸到台湾岛,全长约1000公里。海沟南段较深,自琉球到台湾水深超过6000米,最大深度7507米,北段琉球到本州水深约4000米。琉球海沟是欧亚板块与菲律宾海板块之间的边界,海沟西坡是大陆性质的琉球岛弧,东坡是大洋性质、插入大洋深处的菲律宾海地壳。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30 21:54:29 +0800 CST  
少昊一族,既然能在大壑附近的甘渊湖畔建国,说明那时太平洋海平面比现今低至少一、二百米,世界各大洲还有陆桥连接,远古华夏先民可以通过陆路,轻松抵达琉球。甚至通过陆桥,向日本、新西兰、澳洲、美洲远距离跨洲迁徙。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30 22:38:58 +0800 CST  
想想由北往南的阿穆尔河、图们江、鸭绿江、大辽河、滦河、大清河、清河、溯河、小青龙河、黄河、长江、钱塘江、淑江、瓯江、飞云江、鳌江、闽江、九龙江、韩江、东江、珠江、西江等等近百条大小江河,从数千米高处奔流直下,跌落琉球东侧的悬崖大壑,给人怎样强烈的视觉冲击,那又是何等摄人心魄的壮观景象!
而那个能凭肉眼观看到“八弦九野之水、天汉之流”入归墟的时间段,大致在末次冰期结束时的1.2万年前。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30 22:40:48 +0800 CST  
少昊的族人们延长江顺流而下,东寻太阳出升之地。一路期盼的大言山、合虚山、明星山、鞠陵于天山、猗天苏门山、壑明俊疾山等(见《山海经·大荒东经》)均不是真正的日月出升之地,至琉球时,已然走到了天涯海角。前望,是无边无际的东海,下望,是波涛汹涌的万丈深渊。只好退一步,派部分族人继续北上、东进达成使命,其余族群则在附近安顿。

《山海经》方国地理位置图-东北亚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31 09:12:32 +0800 CST  
《山海经•大荒南经》:“東南海之外,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淵。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由羲和氏“甘淵日浴”,再联系《山海经•大荒东经》的:“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有甘山者,甘水出焉,生甘渊”。说明羲和氏与少昊氏的方国,均在东海大壑西岸的“甘渊”附近。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31 10:18:34 +0800 CST  
通过《山海经》方国地理重构,上古羲和“日浴”与少昊立国的“甘淵”,位于台湾东面,琉球大海沟(大壑)西缘,北纬24度14分(24°14′N)、东经124度01分(124°01′E),相当于现今的八重山列岛。之所以选择此处,是因为1.2万年前,这里是古长江入海口,且是以数百米宽瀑布的形式,跌落数百米深的东海深渊(大壑)。

《山海经》方国地理位置图-东亚1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31 11:14:43 +0800 CST  
根据《山海经》方国地理位置,由西太平洋各大海沟西沿的勘察加半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岛构成的古海岸线与目前太平洋西海岸线间的陆路区域内,集中了《海外东经》、《大荒东经》及部分《大荒南经》的方国,共计94个之多。
但这些演绎上古逆天文明史的方国,其遗址大多都泡在今天日本海、黄海、东海深深的海水里。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31 16:35:49 +0800 CST  
“八弦九野之水、天汉之流”入归墟的骇人地理景象,历史上真的存在过吗?
回答是肯定的。
在中科院海洋所创新基金(L61022811)和中科院创新基金(KZCX3 - S W- 220)资助项目,《末次盛冰期以来长江入海历史的回顾与展望》中,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肖尚斌博士等四位专家,对末次盛冰期以来,长江入海历史、东海海平面变迁,作了深入研究。
作者引述了大量参考资料。这包括:
①.汪品先,等.东海底层沉积物中的有孔虫和介形虫对气候和海平面变化的响应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8,438.1–9.
②.闾国年,贾建军,等.从潮能通量变化看6000a以来长江口的迁移.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9,19(4).
③.冯应俊.东海四万年来海平面变化与最低海平面.J.东海海洋,1983,1(2):36-42.
④.朱永其,等.关于东海大陆架晚更新世最低海面.J.科学通报,1979,(7):317-320.
⑤.彭阜南,等.关于东海晚更新世最低海面的论据.J.中国科学(B辑),1984,(6):555–563.
⑥.杨怀仁,谢志仁.中国东部近20000年来的气候波动与古海面升降运动.J.海洋与湖沼,1984,15(1):1-12.
⑨.赵松龄,等.东海更新世末期最低海面的初步研究--黄东海地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181-188.
⑩.汪品先.冰期时的中国海--研究现状与问题.J.第四纪研究,1990,(2):111-124.
⑾.王文,等.江苏吴江地区近2000年来的海面波动.J.江苏地质,1996,20(1),46-50.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31 17:26:24 +0800 CST  
在《东海四万年来海平面变化与最低海平面》一文中,作者引述道:
“冯应俊⁽³⁾利用数十个测年数据,编绘了东海40kaBP来海平面变化走势。远在40kaBP前后,东海陆架目前120m之西为滨海平原,33kaBP前后被海水淹没,15kaBP前整个陆架又成为陆地,7kaBP前再次成为汪洋,并认为晚更新世最低海平面出现于15kaBP,当时古海面遗迹在东海陆架前缘坡折处、目前水深约140~160m处。与朱永其等⁽⁴ ⁵⁾认为的155-160m、杨怀仁⁽⁶⁾等认为的150-160m一致。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31 18:15:56 +0800 CST  
Emery、秦蕴期等⁽⁷⁻⁹⁾则认为末次冰期最盛期海岸线在-130m处。当时黄海、渤海已经消失,东海缩小一半以上⁽¹⁰⁾,现今的长江河口处和大陆架均出露成陆,这正是第四纪最后一次冰期最盛期。自此,气候开始逐渐回暖,海平面也随之上升。15-10kaBP是海面急剧上升的时期,上升速率达18.2 mm/a;进入全新世后至距今6kaBP,海面以平均4.6mm/a的速率在波动中继续上升;6kaBP以来,海面渐趋稳定,上升速率减小到0.8mm/a,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此间的相对海平面是有所下降的⁽⁶⁾。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31 19:26:34 +0800 CST  
王文等⁽¹¹⁾进一步应用沉积学方法,根据浅表层第四系中泥炭层和指相化石的分布、测年数据等,结合考古资料和史料,研究了江苏吴江地区近2ka来的海面波动,认为吴江地区在东汉、唐早期和13世纪时的宋朝发生了几次主要海侵,而在这几次海侵的前后相应地发生了海退。
海平面的变化决定了海岸线相应的变化,时进、时退、或时而停留原地,这相应地表现在海底地形上。海底测深和浅层剖面仪测量显示,整个东海海底地形具明显的三级水下阶地,深度分别为110,60,40m,反映为冰消期和冰后期海面上升过程中的停顿时期⁽⁸⁾。冯应俊认为它们分别对应于13,12,10kaBP左右⁽³⁾。”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31 21:14:28 +0800 CST  
【东海大陆架】:东海大陆架海底地形与中国大陆东部平原相似,是中国大陆的海底延伸部分。绝大部分海底坡度极小,向东南方向倾斜数百公里,其坡度变化不到1度。中国的钓鱼岛、黄尾岛、赤尾屿等岛屿即位于东海大陆架东南边缘上。东海大陆架的水深自中国大陆往东有规律地逐渐加深,但变化很小。大陆架最宽处位于上海东南方向约600多公里处,水深只有185米。在大陆架的东侧水深150至185米附近,海底坡度明显增大,向东南水深急剧加大,形成一个水深最大达2000多米的冲绳海槽。该海槽南北延伸1000多公里,北浅南深,呈向东凸出的弧形深水槽,外形似香蕉状(亦称船型或舟状海盆)。中国冲绳海槽调查队曾在钓鱼岛以南实测最大水深2334米,国外报道过更深数据有2717或2940米等。冲绳海槽槽底平均宽达104公里,槽底还分布一系列海底山、海丘和凹槽。但海槽两侧皆为陡坡,平均坡度超过2度。最大达10度,坡上还形成一系列的断裂沟谷。在冲绳海槽东侧,琉球群岛周围海底由多组南北延伸的、高耸的海底山脉组成;两侧岛架很窄,宽度都只有十多公里,并迅速向西侧冲绳海槽与东侧琉球海沟过渡到深海洋底。由此可见,冲绳海槽东西两侧地形地貌特征截然不同,冲绳海槽及其两侧海底的特殊形态,与平坦的大陆架概念毫无共同之处。(注毕)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31 21:47:55 +0800 CST  

中国东海大陆架海底地形图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31 21:48:31 +0800 CST  
中国东部大陆延伸
地质历史资料证明,东海大陆架为中国大陆自然延伸,彼此连成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在约1.1万年的更新世大理冰期,中国大陆东部海岸曾延伸至冲绳海槽西坡,即东海大陆架的外缘,与琉球群岛只有一条深海槽相隔。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曾在长江口外水深160~170米处,发现1.5万年前产于河口的底栖生物牡蛎、蛏子的遗骸。国外也曾报道在虎皮礁(距长江口东偏北约430公里附近)见到北方原始牛的下颚骨;在男女群岛附近采到猛犸象的牙齿;在远距长江口以东550公里、水深100米的海底中发现有红螺、文蛤、长牡蛎、杂色蛤蜊等生长在古海岸附近的化石,证实东海大陆架在1.5万至2万年前曾是中国大陆的一部分,后来才逐渐被海水淹没。

楼主 夜郎游侠2018  发布于 2021-03-31 22:09:10 +0800 CST  

楼主:夜郎游侠2018

字数:185804

发表时间:2020-09-15 17:39:0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4-03 23:25:58 +0800 CST

评论数:213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