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之凰 -- 武则天的绚丽一生

@感秋华而泪 2015-08-26 12:19:25
唐朝的臣子并不是宋明清时期的“原教旨主义者”,武媚娘身居幕后辅政是世风允许的事情。事实上根本就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们对皇后的不满,有的话,也就是上官仪的事件,
-----------------------------

哦对了,我觉得张柬之已经有点儿原教旨主义的味道了。

后来的李隆基一党,简直了。。。:D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08-26 21:54:58 +0800 CST  
【武则天胜出】-3

不过,虽然武则天那几年在宫里可能混得风生水起,但日子恐怕并不好过。正史记载,永徽五年十二月,高宗从长安出发去太宗的昭陵拜谒,武昭仪当时身怀六甲,还跟着一起去,在大冷天里饱受颠簸之苦,结果半路上生下孩子,就是她的次子李贤。按常理,就算高宗再怎么离不开武则天,也没必要把即将临盆的她带在路上。之所以带在身边,可能是担心皇宫里不够安全。

在李贤出生之前,还发生了小公主突然死亡的事件。武则天的这位长女到底是哪一年生的,又是什么日子死亡的,史书上不写。但《唐会要》上说,小公主暴卒,武则天对高宗说这是王皇后干的,高宗因此起了废后的心思(昭仪所生女暴卒,又奏王皇后杀之,上遂有废立之意。)即便小公主是意外死亡,可武则天说是王皇后干的(她没说是萧淑妃干的),而高宗信了武则天的话。这起码可以有两种解释:第一,武则天想趁机扳倒王皇后,取而代之。但也可以是第二种解释,就是王皇后也对武则天做过很多充满敌意的事情,以至于她首先就怀疑是皇后害了自己的女儿。

当然了,史官们是决不肯承认武则天也可能是受害者的。于是到了《资治通鉴》里面,这件事变成了武则天精心策划的一场惊天大阴谋,自己害死小公主,然后嫁祸于王皇后。为了配合这出精彩宫斗戏,唐高宗也不得不扮演一个糊涂虫的角色了。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08-26 22:07:59 +0800 CST  
不过也难怪史官们要恶意揣度武则天,因为这场永徽宫斗从过程到结果都堪称奇迹(其实武则天一生奇迹甚多,这场宫斗是小意思)。大家眼看着毫无根基的武昭仪一步步坐大,把皇帝迷得神魂颠倒。到了永徽六年,已经不是谁得宠谁失宠,而是皇后由谁来做的重大问题了。于是宫斗从三国大战变成了王、武对决。双方亲友团也加入进来,除了柳氏、柳奭,还有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后来更惊动了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来济、李义府、许敬宗、王德俭等朝堂大臣。

宫斗参杂着朝堂之争,节奏明显加快。永徽六年正月,才出生不久的李贤被封为潞王。这年四月,武则天虽然还只是个昭仪,却写了一篇《内训》,俨然已经拿出了皇后的派头。

这年六月,王皇后和母亲柳氏因为在宫中搞迷信活动--厌胜,遭到高宗的严厉处分。高宗下诏柳氏今后不得入宫。《资治通鉴》上说,王皇后母女并没有搞厌胜,是武则天诬告的。

九月,褚遂良因为坚决反对立武昭仪为皇后,提意见提得太过激烈,被高宗贬为潭州都督。

十月,高宗下诏废后。

根据《资治通鉴》的“考异”,高宗是有一道正式废后诏书的。可是我们现在见不到这份诏书的全文,只看到《通鉴》上记载了其中一句:“王皇后、萧淑妃谋行鸩毒,废为庶人,母及兄弟, 并除名,流岭南。”

谋行鸩毒?连我这个武则天脑残粉儿都有些怀疑。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08-26 22:16:25 +0800 CST  
~~正文之外的话~~

关于武则天在永徽五年底去昭陵拜谒,学者吴丽娱认为,这次行动其实有很深的政治用意,是武昭仪在向王皇后挑战。只有“主妇”才有资格跟着一起去拜谒陵墓。

我是觉得,这未免太拼了吧?毕竟生孩子是件要命的事情,如非万不得已,不会拿自己的身体这么开玩笑吧?不过这件事的史料实在太少,就是这么一句话而已,过多猜测是无益的。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08-26 22:29:50 +0800 CST  
@xinj1983 2015-08-27 07:18:22
武则天成功的贾后 贾后失败的武则天 武的政治智慧要比慈禧老佛爷差 她的称帝实在是利令智昏
-----------------------------

哈哈,你好像是个愤怒的武黑哦。

不过既然说到武媚娘和慈禧太后,我还是想两句。一个是初唐,一个是清末。一个是海纳百川万象更新,一个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忙着救亡图存,她们的环境相差太大了,所以真不好比。从个性来说,我认为如果清末是武则天当政,可能更早搞君主立宪了。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08-27 09:23:23 +0800 CST  

@感秋华而泪 2015-08-27 10:58:10
满朝文武不但是武则天的对头,相当一部分更是唐高宗的死对头。唐高宗时期的朝堂主要还是以贵族大佬为主,可唐高宗上台后积极打击士族门阀,剪除王皇后和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集团,修改《氏族志》为《姓氏录》等,自然就得罪他们。
雍州长史李义玄因为多次与山东士族联姻,引起唐高宗的不满,在天灾人祸面前,李义玄依旧过着奢侈的生活,唐高宗下诏训斥他,中有提到,武皇后与自己同心同德,贵为皇后却穿着七破裙。
-----------------------------

原来是这样的上下文啊。谢谢指教!

其实武则天也是蛮会享受的,高宗倒真是个俭朴的人 :D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08-28 01:00:20 +0800 CST  
~~正文~~

【永远的阴影】
永徽宫斗给武则天留下的心理阴影,从她以后对待王皇后的亲族可以窥视一二。王皇后的族兄王方翼,德才兼备,无论是做地方官还是领兵打仗都表现得很杰出。高宗朝后期,李治对王方翼委以重任。可是武则天独自执政后却对王方翼一百个不放心,在杀了大将程务挺之后把他也流放了。王方翼在偏远地区忧愤而逝。后来到武周朝天授年间,王方翼的儿子王珣靠自己的本事参加科举,考中了进士,当上了长安县尉,因为工作出色受到女皇接见。可是武则天一听说他是王皇后的族人,居然又不高兴了,把他贬了官。王珣直到玄宗年间才得重用。

武则天并非气量狭窄之人。当初上官仪策划废掉她的皇后,武则天对他的孙女上官婉儿却大力提拔,毫无芥蒂。裴行俭在永徽年间的后位之争中属于“反武派”,因此被高宗贬到了边疆。可是武则天掌权后对裴行俭的遗孀厍狄氏非常优待,招进内廷做女官,十分宠信。厍狄氏所生的儿子裴光庭还成了武三思的女婿。上官仪也好,裴行俭也罢,和武则天的恩怨都源于政治斗争,而王皇后与武则天之间的宫斗,可能触及到了心灵最深处,彼此的伤害格外强烈。


【反正武则天就是大坏蛋】
王皇后和萧淑妃不久便被处死。正史上说,武则天把这二人虐待而死。比较奇怪的是,《旧唐书》先说武则天把王、萧二人勒死(武昭仪令 人皆缢杀之),然后补充说武则天把她们砍去手足,扔进酒缸,折磨致死(令人杖庶人及萧氏各一百,截去手足,投于酒瓮中,曰:“令此二妪骨醉!”数日而卒。)。

好吧,就算武则天从来都不是个好人。就算她才当上皇后就忍不住为所欲为,一心要在后宫竖立自己的凶残形象。可是我就纳闷了,武则天学谁不行,可是为啥非要学习吕后?难道她那时候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昭告天下:“同志们!大家看好了啊,我武则天就是吕后第二!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不过,武则天才用高音喇叭嚷嚷完她要当吕后,马上就变得胆小如鼠了。史官们指出,武则天非常害怕死后的萧淑妃。武则天对唐高宗说:“老公,带我去洛阳8,长安这里有好多猫猫,我好怕怕哦。”高宗呢,反正是非不分,在以后的日子里就带着他这个残忍无行的老婆,一趟一趟去洛阳躲猫猫。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08-28 01:01:22 +0800 CST  

@感秋华而泪 2015-08-28 16:59:13
永徽5年年底的拜谒昭陵,确切地说是唐高宗向长孙集团挑战,王皇后不过是第一只开杀的鸟儿。在昭陵途中生下李贤,个人认为根本不可能,要么是《旧唐书》的作者造假,要么是唐高宗命令史官造假。从永徽2年9月到永徽5年12月,一个女人岂能在40个月内连生三胎??23个月后,再次生育,生下李显。武则天难道有猫狗一样强悍的繁殖能力吗????绝对有假,李贤绝对不是武则天亲生。。
-----------------------------

你也认为李贤不是武则天亲生啊?看来我们又要求同存异啦。这个问题我在贴吧还跟一位网友争论过一番。她也是历史功底很深的,然后她也认为李贤并非亲生,呵呵。

我是觉得,武则天就是一开始非常宠爱李贤,所以当他怀疑自己是否亲生,老妈就很受伤啊。

至于能不能接连生三个孩子,我想还是可能,因为李弘的出生日期没法确定啊。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08-28 21:55:17 +0800 CST  

@xinj1983 2015-08-28 18:07:42
不是我武黑,是你以成败看 历史 人物!如果你是唐高宗当你总结经验教训时你一定会防关陇阀族和李唐王爷,拼着命用寒士,拼着命加强没有豪门背景老婆权力, 历史 不是孤立的,你去看看唐以前 历史 ,你就会明白唐高宗布局!武后 贾后 都面对懦弱皇帝 都借着皇权以皇帝夫人身份参与政治,都一时风云,都被政变搞下去,都死后族灭!区别就是晋朝王爷要比唐朝王爷牛比(经济基础不同)
-----------------------------

你这也是一种观察的角度。说到晋朝和唐朝,我倒是认为晋朝是士族大户更牛一些,晋朝是士族社会而唐朝士族阶层瓦解,确实跟经济运转有关的。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08-28 21:59:21 +0800 CST  

@xinj1983 2015-08-29 23:17:37
武后犯了和贾后同样的错误就是忘了她们是如何上位的!李唐天下从来都是以太宗,高宗一系为中心分配权力,武后要不是高宗皇后,她算什么东西? 高宗临死前拼着命加强武后权力就是怕她孤儿寡母被搞下台!武后的权力从来都是源于皇帝信认,但是她利令智昏想称帝想否定权力分配是以太宗,高宗一系为中心事实,这是非常危险政治行为!称帝不是简单的改个称号,而是改变旧的权力体系重新分配权力!武后称帝李唐皇族满意吗?李唐开......
-----------------------------

我想这就是武粉儿和武黑的最大区别吧?在你看来她的称帝是利令智昏,在我看来,这恰恰是她最大的魅力之所在。

其实你的这些分析是对的,我后面都会写到。在我看来,武媚娘的称帝其实是件傻事儿,是她对男权社会的一种反抗,一种嘲弄的姿态,而不是什么权力欲作怪。所以我对她的评价就是一个字:美!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08-30 05:20:34 +0800 CST  

@感秋华而泪 2015-08-29 23:24:40
古代毕竟是宗法社会,不允许女人当家做主。唐高宗曾与郝处俊商量着让皇后摄政,也就是说让她从幕后走向台前,这就违背了当时的规矩。如果武皇后一直呆在幕后忠心辅助丈夫,这没有问题。
张柬之是个大笑话,扶持一个“付不起的阿斗”当皇帝,到最后反倒被阿斗皇帝给出卖了。
-----------------------------

张柬之也是有点儿权臣迹象了。但是他又有些单纯。

顺便说几句题外话。其实对初唐时期这些人物,我的总体观感都是很好的,不管他们是武则天的盟友还是敌人。我觉得那时候的人都有单纯的一面,知识分子有追求,有公心,但是又都非常乐意实现自我价值。武则天是这样的人,狄仁杰、张柬之也都是这样的人。就像李义府这种小人,都有直爽可喜的一面。后来明清时代那种沉溺于阴谋诡计的性格,在初唐还真是少见的。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08-30 05:25:47 +0800 CST  
说回武则天的后位之争。其实,我觉得宫斗故事最恶心了,哪怕参加宫斗的是武则天,哪怕她赢了。不过她的宫斗当中还是有一丝亮丽的色彩,那叫是“宸妃”这个设想。

好,接着贴正文。

【华夏之凰--深度解读武则天】

(07)宸妃:异想天开的序曲

武则天的风格,既是脚踏实地,也是异想天开,两种截然相反的特质融合在一个人身上,魅力四射。早在永徽年间闹那些乌七八糟的宫斗时,这种“武氏风格”已经有所表现,具体来说,就是“宸妃”这个封号。

唐高宗想立武昭仪为皇后,因为遭到当朝宰相们的极力反对,一度打算放弃,不过退而求其次,想立她为宸妃。《资治通鉴》上说,永徽六年,高宗提出在后宫新设立一个“宸妃”的位置,让武昭仪来当。不过这个设想随即遭到两位宰相韩瑗和来济的反对,说是没有这种先例,因而作罢。

孟宪实先生在《唐高宗的真相》系列讲座中分析过这个宸妃事件。他指出,当时唐高宗提出让武昭仪当宸妃,已经是一个妥协的方案,是对大臣们做出了让步的姿态。如果能顺利让武则天从昭仪升为宸妃,他可以不废后,这样双方各让一步,也就两全其美了。可是没想到还是被大臣一口回绝了,让高宗感到无比郁闷。

大臣们为什么没有答应这个两全其美的方案?为啥一点儿面子都不给皇帝呢?如果我们明白“宸妃”这个封号的意思,恐怕就不难理解了。

宸,北极星的意思,在信奉“天人合一”的中国古代,北极星指的是帝王的居所,经常成为帝王的代名词。所以“宸妃”实在是一个非同小可的封号。当时的后宫承袭隋朝制度,皇后之下设立四个妃子,都是一品,分别是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在贵、淑、德、贤这几个用来形容妇德的字眼儿当中,忽然来了一个“宸”妃,就显得格外突出,格外刺眼,格外地不和谐,仔细品味,有一种明显的逾越感。虽然是妃子,可居然是从天上下来给皇帝做妃子,那岂不是要压过太宗指配给儿子的王皇后吗?而这个妃子与皇帝的关系又如何呢?似乎尊卑之别也开始模糊了。难怪韩瑗、来济这样的儒家大臣要反对。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08-30 05:34:21 +0800 CST  
“宸妃”这个别致的封号到底是谁想出来的,李治还是武则天?正史上虽然没有说,但多半就是武则天的主意。宸妃与后来的“天后”有异曲同工之妙。高宗在生前下诏给自己上尊号为天皇,武则天相应地成为天后。比起一般的皇帝和皇后,“天皇”与“天后”的地位差别明显是缩小,甚至可以说是匹敌。高宗驾崩后,群臣又给他上谥号叫做“天皇大帝”,那么武则天这位天皇大帝的遗孀,地位也就不是一般的皇太后可比了。这几个称呼简直可以视为同一系列。与别的皇帝皇后的各种封号谥号相比,这个系列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带着强烈的武氏印记,遵循着另一套价值观。

正史上堂而皇之地记载了有关武则天的预言神话,一个讲到袁天罡,一个讲到李淳风。《旧唐书》“方伎”列传中的讲到相士袁天罡,说他给襁褓中的武则天看相,说:“此郎君子龙睛凤颈,贵人之极也。”过一会儿又说:“必若是女, 实不可窥测,后当为天下之主矣!”

《新唐书》的方伎列传第一个就讲李淳风,说他向唐太宗预言:有个人已经在后宫里了,四十年后会称王,杀尽李唐子孙。但是李淳风又警告太宗:不要违抗天命滥杀无辜,因为“王者不死”。

袁天罡、李淳风到底是不是有那么神?我是不信。这类故事如果不是武则天称帝时自己派人散步出去的,那就是后来人根据已经发生的事情而进行的再创造。不过武则天本人确实有着极度的自信,或许她真的认为自己这一生肩负着某种天命。她十四岁时,面对唐太宗要她进宫的诏令,母亲杨夫人伤心流泪,她却能说:“怎么知道见皇帝不是件好事呢?(见天子庸知非福)”此后的宫廷岁月中,她的每一次晋升都不合规矩,无论是二进宫,还是做昭仪,做皇后,直到称帝,只看见她一次比一次大胆,一次比一次出格,最终颠倒乾坤。

不过,武则天并非是为叛逆而叛逆。她追求的是一种“维新”,而在这个过程中,不得不“破旧”。

回到永徽年间,美妙而又大胆妄为的“宸妃”封号,可视为她以后女性称帝的一次预演。纵观武则天这一生,从一开始就是各种名不正言不顺,但是居然都被她一一克服了。她的策略就是:如果名不正,那就创造出一个正确的名份。在争取皇后的过程中,“宸妃”这个封号的设立,就是这样一种尝试。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08-30 05:40:08 +0800 CST  
@元豹儿 2015-09-01 00:20:48
记得以前看一封太宗和小九的书信,就是“两度帖”那个,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肉麻。。。。我顿时被这对父子炙热的感情重度烧伤了。
-----------------------------

谢谢来访哦。我这里是周末有同学过来玩儿,也没有更新。

“两度贴”确实很有意思。历史上一直批评李小九懦弱,却从来不想想在太宗怎么强的皇帝跟前,太子应该怎么混才能父子和谐。太宗和李治之间是有真感情的,我一直这么觉得。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09-01 09:45:10 +0800 CST  

@感秋华而泪 2015-09-02 12:04:27
唐高宗是个“汉字帝王”,着迷于汉字本身的魔力,喜欢摆弄汉字,比如更改年号,更改妃嫔的名号,更好朝衙的名称,更改官职的名称,到最后连“皇帝皇后”也干脆改成“天皇天后”,自然也包括永徽初年的“宸妃”,都是他的主意。他的个人喜好还遗传给他的妻子,
-----------------------------

你觉得这是高宗的主意啊?也有可能吧。老实说高宗朝的很多事情,也分不清到底是谁想出来的点子。武则天本人对文字的迷恋也是很深很深的啊。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09-03 05:51:46 +0800 CST  

@感秋华而泪 2015-09-03 23:21:45
唐朝公务员呢,有务实奋进的一面。宋朝最恶心,一群读死书的呆子,就爱意气用事,至于明清时期,那就是赤条条的阴险歹毒。
-----------------------------

说起这个宋朝,我还在重新了解当中。现在对宋的评价好像变得比较多?我知道西方人更重视宋朝,不过西洋汉学家有他们自己的角度,毕竟不是中国人。。。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09-04 21:55:55 +0800 CST  
~~~继续贴正文~~~
前面略写了宫斗,现在该说说朝堂斗争了。“废王立武”是个很重要的历史事件,因为它不仅是后宫的争风吃醋,而且事关皇帝与宰相集团的权力斗争。当代人对武则天可以有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解读,但是对唐高宗当初立武为后的目的,看法已经比较统一了。

【华夏之凰--深度解读武则天】

(08)永徽权争,唐高宗的君臣拉锯战

唐高宗年纪轻轻继承皇位,虽然不至于象那些孩子皇帝一样听凭权臣摆布,但也实在无法如太宗皇帝那样威风凛凛。高宗在位三十四年,开始六年的年号是永徽。永徽这六年大体上是他的皇帝实习期,是他从大权旁落到总揽朝纲的六年,是他和元老大臣争锋的六年。

在争权的过程中,皇后的废立成了高宗和大臣们的角力场。所以王皇后和武则天的这场宫斗不是单纯的争风吃醋,而是波及了整个朝堂。到后来大臣们居然分成了“保王派”和“挺武派”,不少人因为站错队伍,落得个黯然收场,而当初押对宝的人则一夜窜红。

【高宗刚上台时的锐气】
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是唐太宗晚年特别倚重的大臣,几乎可以视为太宗的左膀右臂。而且这两人又都在贞观十七年的立储之争中站对了队伍,都极力拥护李治做太子。临终之际,太宗特别叮嘱他们俩要尽心辅佐新皇帝,又对李治交待说:“无忌、遂良在,汝勿忧天下!”(《资治通鉴》)

太宗是当着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面这么交待的,想必是希望他们今后能够君臣和谐,同舟共济。不过,高宗虽然是个大孝子,暗地里却早有自己的主意。他正式登基后的头一个月就做出了一系列重要的人事安排,提拔自己的东宫班底:于志宁、张行成、高季辅、许敬宗,给这四人都升了职。

接着大力提拔英国公李绩。李绩就是“隋唐演义”里面大名鼎鼎的徐懋功。登基头一个月,高宗就把李绩从偏远的叠州(今天甘肃境内)调到了重要的洛州当刺史,让他管理洛阳。又给他加官进爵,一年之内升到了尚书左仆射(此官品级为从二品)。不过一贯低调的李绩很快就辞去了左仆射之职。

高宗还很快提拔了两位皇族。登基三个月后,他的叔叔、荆王李元景成了司徒,正一品,加实封一千五百户。异母哥哥、吴王李恪成了司空,也是正一品。李元景同时还是鄜州刺史,李恪是梁州刺史。不过这两位皇族都在三年后卷入了房遗爱谋反案,丢了性命。

长孙无忌呢?应该说高宗对这位亲舅舅还是很尊重的,登基后也很快给他升了官,成为正一品的太尉。但是对褚遂良就不那么优待了。按理说,褚遂良当初就有“拥立之功”,又是太宗指定的辅政重臣,可是新朝开始后,眼看着别人都加官进爵,他只被赐了一个县公的爵位,官职纹丝未动。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09-04 22:00:31 +0800 CST  
@青梅煮酒1970 2015-09-04 22:07:14
师姐最近可好?
最近忙一点,几次来师姐绣楼,连杯茶都没敢讨。
不过可是一直关注哟。
师弟还真和您描写的主人公有着一点几千年后的渊源,容后详加诉说。
一起加油!!
-----------------------------

真的啊?那以后一定要来说到说到。也请多提意见哦。我写的这篇东西,是站在女性主义的立场上写的,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有冲突,呵呵。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09-04 22:30:06 +0800 CST  
@青梅煮酒

哇,居然在女皇的皇宫旧址待过。。。我都羡慕了。你姐姐可真有意思。向她问好!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09-04 22:57:57 +0800 CST  

@感秋华而泪 2015-08-28 16:59:13
3年连续生3胎,理论上成立,可代价很惨重,长孙皇后就是这么干,所以之后的六年不曾生育,自然在养病。代价可不止这些,她自己落下一身妇科疾病,造成自身短命,更严重影响儿女的健康,她所生的儿女是越来越糟糕,我说的是健康方面。
相比之下,武媚娘不但自己长命,所生的儿女越来越健康,李显,李旦和太平个个活蹦乱跳,这怎么可能呢?除非他没生过李贤就合理了。
此外李贤生于拜祭昭陵的途中,那可是寒冬腊月时,天啦,难道武则天敢在雪地里生孩子?明知老婆将要临盆,还让人家在大冷天外出折腾,唐高宗这个丈夫也做得太差劲了吧。说李贤生于拜祭昭陵的途中,应该是史学家造假。
长子李弘生于永徽3年7月以后,日后废黜陈王李忠时,许敬宗曾写过一份奏折,谈到永徽3年7月,李弘还没有出生。
-----------------------------

说得有道理,但我还是不能完全接受。其实这个八卦我也琢磨过很久。如果真是韩国夫人生的,那就跟武则天的“贞观二年”出生一样,很多关于她的定论都要全部推翻了。

如果李贤真是韩国夫人所生,那武则天显然根本就没有吃醋,相反,姐姐简直是在给妹妹帮忙啊。李贤的到来肯定是加强了她在后宫的地位。

我感觉,武则天对李贤完全是对待亲生儿子的态度,哪怕后来对李贤的恨,也是亲妈遭到儿子逆反、背叛的那种恨法。而且她对贺兰敏之也极好。。。所以就算是韩国夫人生的,她并没有介意。反倒是李贤自己,非要拿这件事来矫情。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09-07 09:58:09 +0800 CST  

楼主:枫昀

字数:588296

发表时间:2015-07-11 13:1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4-08 17:03:13 +0800 CST

评论数:492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