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之凰 -- 武则天的绚丽一生

@元豹儿 2015-09-15 14:26:32
顶楼主。
说起宇文节,想起他祖父宇文弼,大业三年高颎贺若弼宇文弼诽谤朝政被杀案,好像看到不少人怀疑告密的是武则天外祖伯父杨雄。宇文节这一贬一死,对武则天没准是好事,呵呵。我没事瞎想的。
-----------------------------

说得我好惭愧,对隋朝的历史只是入门级别的。

如果有这么一段渊源的话,那宇文节之死肯定对阿武有利哇 :D
如果我们相信陈寅恪先生的关陇贵族集团的划分,那宇文节应该也是一位关陇贵族,和武则天出身的山东集团是不对付的。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09-15 21:37:17 +0800 CST  
@枫昀 2015-09-15 12:40:47
【~~正文~~】
华夏之凰--深度解读武则天
(10)高阳公主、房遗爱谋反案
【长孙无忌弄权】
长孙无忌在办这个案子的时候不但杀了几位主谋,还顺带处理了几位大臣:江夏王李道宗、安国公执失思力、以及宰相宇文节。
李道宗是李渊的侄子,虽是宗室,与高宗的血缘关系不那么近了。但他是初唐名将,不但开国时期战功赫赫,在贞观末期还受唐太宗重用,东征高句丽,西讨薛延陀。后人还猜测文成公主实际......
-----------------------------
@人間知己最難尋 2015-09-15 20:14:54
樓主寫得太真實~太好看了!~簡直太神了!~真正的高人
您和感秋華而淚 姊姊妹妹(不知道這樣稱呼可以嗎?) 說的的確是某些不同的~但是我都支持! 這感覺就是驚為天人呀!
樓主的大作 淘宝網可以买的到嗎?我要用自己微薄之力實際支持~
-----------------------------

知己妹子夸得我都有点儿不好意思了。等写完了再考虑出书的事情,而且,多半可能是我自己掏钱出书,搞不好赔了精力又赔本 :D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09-15 21:40:45 +0800 CST  
@元豹儿 2015-09-16 08:24:38
另外就是王思政(又是一个王司徒,汗)。这也是冒认的祁县王氏,论根源他其实是乐浪王氏,祖先王波在前燕做侍中,王思政家和宇文泰的母家是同族。洛阳出土的贺知章所写的开元年间《皇朝秘书丞摄侍御史朱公妻太原郡君王氏墓志》里说:“夫人讳,姓王氏,太原祁人,五代祖宇文朝司徒思政,即周太祖之外氏” 这个是挺清楚的证据。王思政这一支打着太原王氏的旗号,关中内部联姻,王皇后被褚遂良等,还有一群史学家笼统称为名门女,若要认真论门第,其实虚得很。也许比阿武强那么些,但是如果说阿武的门第和王氏比又多么不堪,我就只好呵呵了。
-----------------------------

哇,你咋知道得这么深入?:D

太好了,非常感谢分享。说起王皇后的门第,我因为在网上看到过零星的讨论,知道是有些水份,所以费了很多工夫在网上查资料(俺毕竟只是个业余历史爱好者),结果谷歌百度了半天,找不到多少有用的东西。我只知道太原王氏这一支的成份特别复杂,而且另外几家士族好像还对他们有意见。

其实我后面专门写有两节是写门第的,早就单独贴过,在这里:
http://bbs.tianya.cn/post-no05-398264-1.shtml

因为找不到确切资料,我只好就正史上的那点材料,把王皇后归入关陇贵族了,依据就是她家的联姻情况。反正关陇贵族是陈寅恪先生发明的概念,我硬这么说也说得通,呵呵。

另外,请问你这个回帖我能不能转贴?(当然我会根据你提供的关键词再自己查查资料)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09-16 10:48:31 +0800 CST  
@感秋华而泪 2015-09-16 10:07:35
王皇后是不是冒牌的一等贵族,还有待考证哦。
-----------------------------

也期待你的见解。
我又想了一下,其实王皇后的出身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还要历史,唐高宗和长孙无忌这些大臣们怎么看待王家。二是后人怎么看?把王皇后理解为山东士族太原王氏,是后人因为要贬低武则天才拼命这么说,还是当时大家就这么看。这个问题还挺绕的。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09-16 10:54:02 +0800 CST  

-----------------------------
@人間知己最難尋 2015-09-15 21:50:14
我支持樓主~盡我微薄之力~
樓主寫的真的好贊~真的
-----------------------------

感谢支持!那我就继续努力写啦。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09-16 10:59:10 +0800 CST  
【~~正文~~】


华夏之凰--深度解读武则天
(10)废王立武,高宗抢班夺权


唐高宗在武则天从感业寺回宫之后,虽然专宠她一人,但一开始未必想要废后,毕竟那也是非同小可的事。从史料上看,废立皇后这事儿露出苗头是在永徽五年,成为一个明确的议题拿到台面上来讨论则是在永徽六年,那时武则天的长子李弘已经三岁了,次子李贤也出生了。

“废王立武”不是一起简单的宫闱事件,政治意义重大。年轻的唐高宗借着皇后废立向元老大臣们抢班夺权,并且大获成功。

让我们先来简单回顾一下高宗登基之初那几年的表现。大体来说,他工作努力,勤俭节约,谦虚谨慎,积极纳谏,一心要做个合格的大唐天子。

据《资治通鉴》,永徽元年,在接见各地进京汇报的朝集使时,高宗就要求大家多多上疏奏事,尽量替老百姓反应问题;这年他出去打猎,中途遇雨,问身边一个大臣谷那律:“油布雨衣怎么才能不漏水啊?”谷那律说:“用瓦来做雨衣就不漏水了。”高宗一听就笑了,知道是要他罢猎,听从了。

永徽二年,针对叔叔李元婴和弟弟李恽两个王爷的贪婪敛财行为,进行了温柔的敲打,赏赐他们一人两车麻绳,说是拿去串铜钱;这一年高宗还下诏,不准京官和外州官员再给他敬献鹰隼及犬马,谁再送这些玩意儿,就论谁的罪。

永徽三年,高宗祭祀先农,亲耕籍田(不过他希望皇后亲蚕,皇后却没做);这年二月,高宗到安福门楼上观看娱乐节目,第二天他对身边大臣说:“朕登楼看戏,只是想了解一下风俗人情,不是为了玩乐。以前我听说胡人会打马球(击鞠),一直想看,昨天居然就看到了,这是在故意投我所好。帝王是这么容易糊弄的吗?朕已经下令把球烧了,希望那些胡人不要总以为能打探到我的心思。同时我也要自诫。”(朕闻胡人善为击鞠之戏,尝一观之。昨初升楼,即有群胡击鞠,意谓朕笃好之也。帝王所为,岂宜容易。朕已焚此鞠,冀杜胡人窥望之 情,亦因以自诫。)仔细品味这则小故事,高宗似乎是在借题发挥,警告身边的大臣不要企图糊弄他。

也是在永徽三年,高宗向大臣询问起国家的户口情况。户部尚书高履行(长孙无忌的表兄弟)告诉他:去年全国户口增加了十五万,总数达到三百八十万,但是隋文帝开皇年间,户口有八百七十万。这是个让人郁闷的汇报。经过了整个贞观时代,加上永徽的前三年,唐朝的户口数量尚不及隋文帝时的半数。大唐君臣任重道远!

永徽四年,处理房遗爱谋反案,平定陈硕真起义。

这四年半中,边境不断有小规模战事,不过将领出色,加之外交工作得体,国家实力继续增强。史官们说这叫“永徽之治”,但又立刻强调:永徽之治有贞观遗风。大概不单是后来的史官们这么看,当时那些元老大臣首先就是这么看的。至于李治呢,一直在努力,简直就是在长辈面前挣表现,可是他和朝臣之间的关系却似乎越来越僵了。皇帝并不容易做,不是说谁坐上那个位置就可以自动掌控全局的。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09-16 11:02:19 +0800 CST  
@元豹儿 2015-09-16 11:56:47
我一开始是对唐高宗的王皇后和唐玄宗的王皇后家室有疑惑,都说自己是太原祁县人,都是因为武氏嫔妃丢了后位,却很少见人把她俩往一起拉做比较,我就自己来吧,加上对两晋南北朝还比较熟悉,就找出了王思政是乐浪王氏(宇文泰的母亲那一系很早封爵都是乐浪公,后来慢慢改成太原公)的证据,就是贺知章写的王氏夫人墓志,看到王思政和周太祖母家同族。至于玄宗皇后,她的父亲王仁皎的神道碑上写的很清楚他家是王神念后人,属乌丸王氏,呵呵。
-----------------------------

佩服!真心哒 :)

我是在网上见到有人讨论王皇后是乌丸王氏,一开始还以为是高宗的这位,后来才知道是指玄宗的皇后。要搞清楚这些姓氏的来源还真是不容易,因为老有假冒的。

墓志铭里面确实有很多料,正史上都见不到的,不过引用墓志铭是真的考验工夫啊。


另外说到祁县王氏还是晋阳王氏,我想跑个题。我看到的几位唐朝名人,好像都是祁县王氏,比如王勃,郡望就是太原祁县,王维也是这样。所以我印象里祁县王就是很牛的样子,反而晋阳王氏的名人我没怎么听说过(汗)。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09-16 12:13:28 +0800 CST  
@元豹儿 2015-09-16 12:07:25
至于后人,我感觉后人没有经过考证分析,根据史书人云亦云把王皇后当做五姓女看待,反正这是对妖魔化阿武有用的,他们可以说,看这个出身卑贱的凶恶女人,害死了一个柔弱的名门闺秀。正好符合他们的价值观。
-----------------------------

哈哈,差不多就是这样。写正史的史官大概就是想达到这个效果。其实如果真的追究起来,可能正好相反,武则天反而比王皇后更加文质彬彬,反正我是这种感觉。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09-16 12:17:31 +0800 CST  

@元豹儿 2015-09-16 11:56:47
晋阳王氏在东晋之后,遭遇三次大灾,几乎族灭,从王慧龙到王琼都是单传,再者因为晋阳王氏在山东,仕东魏北齐的较多,入唐后政治上多有压制。其次他家入唐之后,有几支改叫中山王氏了。

我只记得王之涣是晋阳王氏。

晋阳王氏冒充起来,比祁县王氏难的多,大家都去自称祁县王了。

-----------------------------

原来如此。看来被打压得还挺厉害,不如崔卢等家,还是出了不少高官。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09-16 12:45:14 +0800 CST  

这年二月,高宗到安福门楼上观看娱乐节目,第二天他对身边大臣说:“朕登楼看戏,只是想了解一下风俗人情,不是为了玩乐。以前我听说胡人会打马球(击鞠),一直想看,昨天居然就看到了,这是在故意投我所好。帝王是这么容易糊弄的吗?朕已经下令把球烧了,希望那些胡人不要总以为能打探到我的心思。同时我也要自诫。”(朕闻胡人善为击鞠之戏,尝一观之。昨初升楼,即有群胡击鞠,意谓朕笃好之也。帝王所为,岂宜容易。朕已焚此鞠,冀杜胡人窥望之 情,亦因以自诫。)仔细品味这则小故事,高宗似乎是在借题发挥,警告身边的大臣不要企图糊弄他。
-----------------------------
@感秋华而泪 2015-09-16 19:35:44
看来唐高宗并非玩物丧志之辈,与他老爹很不一样,唐太宗特喜欢骑马游猎,以至于都上瘾了,所以用打马球来代替。
-----------------------------

李治确实是个货真价实的好青年,呵呵。他老爸还有点儿装,他在个人享受这些方面是表现特好。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09-17 09:23:52 +0800 CST  
谢谢各位盆友的鼓励,继续贴正文。

【华夏之凰--深度解读武则天】

(10)废王立武 - 2

(前面说到高宗在永徽的前四年一直努力表现,但是却渐感大权旁落。朝政主动权被长孙舅舅的宰相集团掌握着。)


【在万年宫的日子】
永徽五年,君臣之间的矛盾开始表面化了。

这年三月,高宗离开京城,住进了万年宫,直到九月才回长安。万年宫是长安附近的一处离宫,位于今陕西宝鸡市麟游县,贞观时叫九成宫。大书法家欧阳询书写的《九成宫醴泉铭》,流传千古,那篇铭文说的就是在九成宫发现醴泉的事情。

这次万年宫之行看似平常,但高宗住那儿的几个月对后来的形势可能有很大影响。孟宪实教授在《唐高宗的真相》系列讲座中特别提到了这段日子。孟教授指出,高宗这次是带了一群文武大臣进驻万年宫,在那里集体办公。而且武昭仪也一起去了。

按《资治通鉴》,高宗三月份到万年宫之后立刻做了一件事:给十三位武德功臣追赠官爵--“武德”是高祖李渊的年号。这十三人中有屈突通、殷开山、长孙顺德等等,然后还有一位:武士彟。他和刘政会一起获赠并州都督。

大家都认为,这是皇帝又在宠武昭仪了,给她老爸抬高身份。虽然这十三位武德功臣的获赠可能都是应得的,但武昭仪的枕边风肯定起了作用。

不久发生了一件有惊无险的事情。润五月初三的夜里,大家都睡了,忽然天降大雨,山洪爆发,大水冲进了万年宫的北门,值班卫士都自顾自地四散逃走了,只有郎将薛仁贵有良心,大喊:“天子有危险,哪儿宿卫怕死逃跑的道理?”于是爬上宫门前的横木,冲里面大声呼喊,终于把人都惊醒了。高宗赶紧逃到高处,没过多久大水就冲进了寝殿。这场水灾造成万年宫卫士及附近居民三千多人死亡。

这件事值得好好脑补一下。山洪爆发,值班的宿卫看到危险,居然不顾皇帝的性命,自己先逃跑了,这说明什么?或许唐高宗当时在宫廷禁军当中并没有多少威望,卫士们都不把他当回事。试想,如果换成是唐太宗,可能是这种待遇吗?

《旧唐书·薛仁贵传》上的记载也反应出高宗的处境。当时高宗逃得一命,对薛仁贵很是感激,说了这么一句话:“幸亏爱卿呼喊,我才免于被淹死,现在才知道,还是有忠臣的啊!(赖得卿呼,方免沦溺,始知有忠臣也)”这话听着好辛酸。是不是说,高宗那时候一直觉得身边就没有忠臣呢?

薛仁贵那时还是个年轻将领,因贞观年间在打高丽时表现出色,得到太宗的赏识,提拔为右领军郎将,守护玄武门(北门)。薛仁贵在高宗朝得到重用,战功赫赫,当时的军士们就为他高唱赞歌:“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现在的粉丝们则尊他为大唐战神。不过唐高宗最难忘的还是他在万年宫的这次救命之情,多年之后还对他说:“当时要不是你,我就变成鱼了”。

水灾过后,又发生了一件事:柳奭丢官了。按《资治通鉴》,柳奭在永徽三年当上了中书令。中书令是中书省的长官,宰相职位。但是到了永徽五年六月,即水灾后的第二个月,柳奭主动辞职,辞职的原因居然是因为王皇后失宠,让他感到不安。王皇后到底出了什么事让柳奭那么不安呢?几本正史上都没说。

高宗立刻接受了柳奭的辞职申请,罢了他的中书令,让他去做吏部尚书--其实仍然是大官儿。孟宪实教授认为,柳奭主动辞职,意在试探皇帝的动向,而经历过水灾的高宗一下子变得强硬了,就准了他辞职。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09-17 09:27:04 +0800 CST  
@元豹儿 2015-09-17 23:34:18
【在万年宫的日子】
永徽五年,君臣之间的矛盾开始表面化了。
这年三月,高宗离开京城,住进了万年宫,直到九月才回长安。万年宫是长安附近的一处离宫,位于今陕西宝鸡市麟游
—————————————————
嗯,楼主的小错误,万年宫既然是隋仁寿宫,那么它的玄武门不是北门而是西门,正好在北马坊河的边上,涨水才冲进了。仁寿宫建的时候只有东门东宫门,西门玄武门,南门永光门,没北门。 玄武门在西北角。
-----------------------------

多谢多谢!

小声问一句:你咋知道的这么深呢?(这年头知道得多不算啥。)为什么我就算读过仁寿宫的简介,也不会注意这种细节呢?:DDD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09-18 04:48:23 +0800 CST  

@人間知己最難尋 2015-09-18 03:41:29
亲說的對極了~
美貌能带来一时的吸引,不能让夫妻保持爱情的长鲜~~(不過我也認為媚娘的確和一般女人不同 不是咄咄逼人 盛氣凌人而是溫文儒雅跟唐高宗一樣~)
而且唐高宗和武則天感情很好 親密無間 形影不離 我認為是青梅竹馬 兩小無猜的深厚感情~
後人編撰的什麼魏國夫人韓國夫人這段瞎扯跟唐高宗李治的劇情 我認為是根本不存在的!~
-----------------------------

握手!我的直觉也是,韩国夫人魏国夫人和唐高宗恐怕没什么。

但是即使有关系,在当时也没什么了不得,武则天并没有因此跟姐姐和外甥女交恶。就是从正史上爆的那点儿料来看,武则天明明一直对外甥、外甥女都很好,然后忽然一下子魏国夫人就死了,然后武则天就跳进黄河也说不清了。。。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09-18 04:58:46 +0800 CST  

@元豹儿 2015-09-18 03:25:53
作为皇后,作为妻子,皇帝丈夫最需要的是,跟他同甘苦共命运,宫里给他打点好生活让他没有后顾之忧,外朝能帮他出出主意,事事以他为先,做天下妇女的典范,王皇后做不到这一点,当皇后几年,一管不好后宫,跟萧淑妃鸡飞狗跳的,二做不好典范,一次蚕都不养。 皇后的本职工作都不能胜任,别说在事业上帮助丈夫了。武则天和李治一起几十年,心都往一处想,劲也往一处使,把帝国推向一个高峰,这才是李治离不开她的原因,让丈夫在她五十多岁六十岁的时候,还能因为一刻见不到她而坐立不安,她在身边才能吃好饭睡好觉,不是能依靠美貌得到的。美貌能带来一时的吸引,不能让夫妻保持爱情的长鲜。
-----------------------------

赞!说得真好。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09-18 05:00:55 +0800 CST  

@元豹儿 2015-09-18 04:53:23
不客气,我也是没事多嘴了,因为玄武门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正北门,仁寿宫例外才记得它了吧。呵呵,宇文恺设计它的时候花了不少心思,仁寿宫地理位置不能设北门,他在西北角开了个门,整体是东西向,往北倾斜一点权作北门用。觉得他挺有心......
-----------------------------

请你经常来指点哦。我已经从你这里学到不少新东西啦。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09-18 05:03:18 +0800 CST  
谢谢豹儿妹子:) 然后继续贴文。


【华夏之凰--深度解读武则天】

(10)废王立武 - 3

【和长孙舅舅拉关系、套近乎】
永徽五年九月,高宗从万年宫回到京师长安。这时候大概他不但废立皇后的决心已定,而且开始动手了。皇后的废立是件大事,可是高宗并没有什么搬得上台面的理由,纯粹是出于对武昭仪的偏爱。正因为没道理,所以更需要重臣的支持,于是高宗首先去做长孙无忌的工作。

据《旧唐书·长孙无忌传》,永徽五年,高宗“亲幸无忌第,见其三子,并擢授朝散大夫...”说高宗亲自跑到长孙舅舅家登门拜访,还给他的三个儿子升官,升为朝散大夫。这是个文散官,从五品下,有级别无实职,不用干事,但是有官员待遇。高宗还命人给舅舅画像,亲自为画像题辞。

《新唐书·长孙无忌传》说得更直接了,说高宗就是为了武昭仪当皇后的事儿,对舅舅大肆笼络,赐了十车“宝器锦帛”,又到长孙府去拜访,封他的三个儿子为朝散大夫。

《资治通鉴》上说,高宗去拜访长孙无忌,而且是带着武昭仪一起去的。大家一起吃饭,席间喝酒喝得特别高兴,于是高宗就趁机赏赐了十车“金宝缯锦”,又把无忌的宠妾所生的三个庶子升为朝散大夫。

高宗对长孙无忌大搞贿赂,只是希望舅舅同意自己换个皇后,可是无忌在此问题上表现出了很强的原则性,任凭皇帝外甥怎么示好,就是不松口。再后来,武昭仪的母亲杨夫人也到长孙府上求情,还去了好几次,无忌也没答应。礼部尚书许敬宗也几次劝说无忌,被无忌大骂了回去。

从上面这几段记载可以推测出几个结论:第一,长孙无忌当时确实是群臣领袖,所以高宗首先去做他的工作。第二,高宗很尊重舅舅,所以先来软的,以央求为主。第三,高宗和长孙无忌的关系那时候比较融洽,所以武昭仪也不介意一起去拜访他,甚至杨夫人也能去长孙府上拉关系。

我们还可以推测,起码在永徽五年底、六年初的时候,废立皇后之事还处于一个混沌状态,高宗没什么明确策略。他对长孙无忌的定位也很模糊,既当他是长辈,又当他是重臣,在舅舅面前唯独缺乏天子的权威。实际上,无忌的态度让李治非常非常地没面子,而这样的颜面尽失,他心爱的女人都看在眼里。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09-18 05:18:27 +0800 CST  
【华夏之凰--深度解读武则天】

(10)废王立武 - 4

【小两口继续战斗】
永徽五年底,武昭仪跟着高宗去拜谒昭陵,在颠簸的路上生下她的次子李贤。这是高宗的第六子。永徽六年正月,把襁褓中的李贤封为潞王。此前,武昭仪的长子李弘已封为代王。看上去武昭仪的地位又提高了一步。

但是接下来的二月,给皇太子李忠举行了元服礼,史称“加元服”。太子加元服,就是认为太子已经成年,可以考虑娶太子妃了。其实太子加元服的年龄没个准儿,通常在12岁以后就可以。贞观八年李承乾加元服时已经17岁了,而此时李忠才13岁。高宗给太子加元服后,还给部分文武百官赐勋一级,大宴三日(旧唐书)。李忠算是王皇后的人,所以从这里看皇后的地位还是稳固的。

不过,武昭仪在三月份立刻做出了一次挑衅行为,写了一篇《内训》(旧唐书)。这个《内训》到底讲了些啥,不知道,估计是后宫妇女行为指南之类的东西。她这是以昭仪的身份在摆皇后的谱。

五月份,高宗做出了一系列人事调整。其中,老将军程知节忽然被调出京城,准备到外面讨伐西突厥去(旧唐书)。程知节就是隋唐演义里面的程咬金。他年轻时立有大功(包括参与玄武门事变),被封为卢国公,不过在贞观一朝都比较低调。此时程知节已是68岁高龄,本来长期在京城管理警卫部队,现在却被调走了。

六月,高宗因为王皇后和母亲柳氏在宫里搞厌胜的事情,下令柳氏今后不得入宫。《资治通鉴》上说这是武昭仪诬告。不管是否诬告,王皇后一方这次遭受了重大打击。舅舅柳奭在七月被贬官,从吏部尚书贬为遂州刺史。这个州属于剑南道,在今天的四川遂宁一带。更倒霉的是,柳奭去赴任的半路经过扶风,大概是向当地官员大发了一通牢骚,结果被岐州长史于承素告发。高宗以“漏泄禁中语”的罪名把柳奭贬到了更远一些的荣州做刺史(今四川自贡一带)。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09-18 05:21:15 +0800 CST  
-----------------------------
@人間知己最難尋 2015-09-18 06:06:01
是的是的~家裡老人都是這樣說的呀
不只這樣還有從大陸來台灣的老伯伯也是這樣跟我說的
我認為,老百姓一代一代傳下來的說法跟後來杜撰瞎編的歷史是說法大不相同的!(後來的歷史都妖魔化唐高宗武則天 太離譜了)
我相信一代一代口頭傳下來的說法~
並且曾經參加過學校舉辦研習營的日本老師也是這樣敘述唐高宗武則天的
日本直至今日都很嚮往並且模仿盛唐的一切
-----------------------------

对对,民间传说里面武则天的形象一直很好,跟正史完全两样。

天涯这里的一座楼《日月风流--一个女人眼中的武则天》,那个楼主搜集了很多武则天的民间故事。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09-18 09:39:11 +0800 CST  
@江山多娇China 2015-09-19 01:04:14
武则天,有什么好吹的,靠男人上位,最终还位于李氏子孙,被更多人认为是李氏儿媳妇!!!

武则天如果霸气的话,就改变男权社会,子女随母姓,传位女儿!!!
-----------------------------

你这是说到了点子上。“武则天难题”的症结所在就是她的身份嘛。

谢谢发言!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09-19 01:39:42 +0800 CST  
@冬雪心境 2015-09-18 23:11:48
嗯,风韵写的很严谨!
-----------------------------

thanks :D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09-19 01:44:13 +0800 CST  

楼主:枫昀

字数:588296

发表时间:2015-07-11 13:1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4-08 17:03:13 +0800 CST

评论数:492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