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之凰 -- 武则天的绚丽一生

●◎◇◆◇◆◇◆◇◆◎●
《华夏之凰--深度解读武则天》

(50)兴酷吏,武则天最大的政治污点--02

在各位酷吏中,周兴比较特别。他本身有些才华,年轻时就学习法律,算个法律专家。但当时读书人更看重经史以及文章,法律专家并不吃香。周兴是寒门子弟,以自己的本事挤进了公务员队伍,但在官场经历坎坷,难免愤世嫉俗。在被武则天提拔之前,周兴担任“尚书省都事”一职。这个职位的特别之处在于,虽然只是正八品的芝麻官,却是一个正经的官位,按体制来说属于唐朝的“流内官”,相当于今天说的干部。可是在当时一般人的概念里,“都事”却又被视为小吏,被人瞧不起。

武则天看中周兴的能耐,把他从尴尬的“都事”位置上提拔起来,先做了司刑少卿(大理寺少卿),后又升为秋官(刑部)侍郎。武则天“破格提拔”起来的酷吏,多授御史台官职,象周兴这样能进大理寺和刑部的极少。周兴大概属于“有文化的流氓”,所以比索元礼更可怕。被他整治过的人包括多名宗室和大臣,以后会逐渐说到。

周兴的结局应该是广为人知了。做为成语“请君入瓮”的主角之一,周兴就是那个被来俊臣邀请钻进火盆里的倒霉蛋。当时有人告发周兴与邱神绩一起谋反,武则天让来俊臣去审问周兴。在凶狠的来俊臣面前,周兴也不免胆战心惊,马上就认了罪。武则天可能念及他在改朝换代中的种种“功劳”,没有杀他,只是将他流放。不过周兴还是在半路上被仇家所杀。

来俊臣是武则天称帝之际才被启用的。按《唐会要》,载初元年九月,也就是在武则天称帝前后的敏感时期,来俊臣“主制大狱”。当时对制狱人犯的迫害再次升级,审问地点从洛州牧院移到了皇宫的丽景门,称为“新开狱”。来俊臣在这里办案,每次审问,不问轻重,先对人贩进行肉体折磨,多是以醋灌鼻,又把犯人关进地牢,或者放到火盆里烤。关押的犯人不给吃的,以至于有人靠吞咽衣服里的絮物充饥。

来俊臣办案,不管是否能够定罪,犯人最终都会死在狱里。武则天时常会颁布赦令,但是如果碰到来俊臣,赦令也没有用。来俊臣会先让狱吏把人杀了,然后宣称该人犯已死。所以另一位酷吏王宏义把丽景门戏称为“例竟门”,意思是进来以后就别想出去了。那段时间,朝臣们人人自危,说不清自己什么时候会突然祸从天降,被押进丽景门,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来俊臣是酷吏中最为恶劣的一个,但是不得不承认,他也是这批人里最能干的,对武周朝的政治也产生过一定影响。武则天对来俊臣一再重用和袒护,不管出于怎样的考虑,终究是她的一大弊政,可以说是她最大的政治包袱。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6-03-24 22:50:22 +0800 CST  
●◎◇◆◇◆◇◆◇◆◎●
《华夏之凰--深度解读武则天》

(50)兴酷吏,武则天最大的政治污点--03

来俊臣本人在丽景门的血腥办案可能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按《唐会要》,来俊臣在载初元年九月开始“主制大狱”,到十月份,女皇已经登基,御史周矩就上疏进谏,对自垂拱以来数年间的制狱黑暗进行了一次清算,指出酷吏在办案时的酷刑、诬告、牵连等种种罪恶行径,并说:“臣窃听舆议,皆称天下太平,何苦须反。岂被告者尽是英雄,以求帝王耶?只是不胜楚毒自诬耳。”

周矩又警告说:“今满朝侧息不安,皆以为陛下朝与之密,夕与之仇,不可保也……故为国者以仁为宗,以刑为助。周用仁而昌,秦用刑而亡,此之谓也。”可能这几句话终于触动了武则天。她同意周御史的看法,并有所行动。《唐会要》说:“则天从之,由是制狱稍息。”

当然了,为刑狱问题而进言的不止周矩一人,也不止在一时。据《资治通鉴》,永昌元年武则天称帝前夕,向陈子昂问起施政方向,子昂就说:“宜缓刑崇德,息兵革,省赋役,抚慰宗室,各使自安。”

天授二年,即称帝后第二年,御史中丞李嗣真上疏批评酷吏手上权力太大,说:“以九品之官专命推覆(审案),操杀生之柄,窃人主之威,按覆既不在秋官(刑部),省审复不由门下,国之利器,轻以假人,恐为社稷之祸。”--他这是站在维护皇权的角度,希望打动武则天,进谏的切入点算得巧妙。

长寿元年,即称帝后第三年,长安万年县的主簿徐坚(徐惠徐贤妃的侄子)给武则天上疏,批评朝廷对谋反罪的罪犯杀得太快,“人命至重,死不再生,万一怀枉,吞声赤族,岂不痛哉!”徐坚还说,这样做只能是人民心生恐惧,却并不能达到肃奸的目的。

武则天的对酷吏们时而放纵,时而打压,完全依政治上的需要而定。直到神功元年,也就是契丹叛乱被平定的那年,终于诛杀了来俊臣,酷吏这场恶梦才算基本上过去。杀掉来俊臣后不久,武则天把李显从房州接了回来。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6-03-25 00:44:57 +0800 CST  
找了个纯洁版的图。



酷吏们固然心狠手辣,但是段位高的酷吏,比如来俊臣,肯定擅长搞心理战术,以震慑为主。史书上的来俊臣固然穷凶极恶,但是似乎并不是真的以折磨人为乐,往往是可以直截了当地杀人。来俊臣最变态之处是抢同事的老婆。

《朝野佥载》上有几个折磨人的故事,比酷吏们恐怖多了。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6-03-25 04:55:33 +0800 CST  
●◎◇◆◇◆◇◆◇◆◎●
《华夏之凰--深度解读武则天》

(50)兴酷吏,武则天最大的政治污点--04

【我们到底为什么批判酷吏】

毫无疑问,任用酷吏是一项恶政。但是到底为什么批判酷吏?这个问题却未必象一眼看上去的那样不言自明。

唐朝时对酷吏的批判就渗透了权力斗争。唐中宗李显在复辟之后不久,专门就酷吏问题颁布诏书,搞了一个酷吏黑名单,共二十一人:丘神绩、来子珣、万国俊、周兴、来俊臣、鱼承晔、王景昭、索元礼、傅游艺、王弘义、张知默、裴籍、焦仁亶、侯思止、郭霸、李仁敬、皇甫文备、陈嘉言、唐奉一、李秦授、 曹仁哲。

唐玄宗上台后,在开元十三年又搞出一个黑名单,人数扩大到二十七人。这些酷吏大多已死,但是依然追究他们的罪名,是为了惩罚其子孙后代。玄宗的诏书说,那些情节严重的酷吏,“子孙不许与官”,情节稍轻的,“子孙不许近任。”

其实这些人当中,有些只不过是因为政治上站错了队,比如当初参与了对李唐宗室的打击,此刻就被秋后算帐,列为酷吏。

丘神绩一直是带兵的将军。他在平定宗室叛乱时确实有过滥杀百姓的行为,但并非酷吏;鱼承晔处理的是裴炎案,史书上并没有说他在审案时用过什么不堪的手段,为什么就被列入酷吏?傅游艺最大的罪状大概就是鼓动长安的老百姓请愿让武则天称帝,史书上则给他安了个模糊的罪名叫“诬族皇枝”。

还有一位郭霸,也属于犯了严重的政治立场错误。他曾经在女皇跟前使劲表忠心,声称对徐敬业恨之入骨,恨不得“抽其筋,食其肉,饮其血,绝其髓。”这个态度很合女皇心意,就提拔他当了御史。郭霸又巴结魏元忠,为了给魏元忠诊断疾病,亲自尝其粪便,把魏元忠自己都给搞恶心了。这种低三下四的人品确实让人瞧不起,但他也算不上酷吏。

被正史列入《良吏传》的薛季昶(chang3),其实最初的表现倒是与酷吏们没什么两样。他也是由一介布衣而被武则天破格提拔,起初担任监察御史,“频按制狱称旨”--这就是说他经常处理制狱的案子,而且办案结果都让武则天满意。他主持审理了庞氏诅咒武则天一案--庞氏就是李旦的窦妃之母,在长寿二年被奴仆告发说她诅咒皇帝。薛季昶认定庞氏有罪,结果庞氏差点儿就被武则天处死,还是靠了徐有功的大胆陈词才保住性命。按理说,薛季昶也应该算个酷吏,但因为他非常有才干,后来又积极支持李唐复辟,神龙政变之后主张尽早铲除诸武,总算政治上找对了方向,所以死后被唐睿宗追赠为御史大夫,并让他的一个儿子做了官。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6-03-25 10:37:40 +0800 CST  
●◎◇◆◇◆◇◆◇◆◎●
《华夏之凰--深度解读武则天》

(50)兴酷吏,武则天最大的政治污点--05

酷吏政治是直到今天都必需批判的。抛开所谓的当时形势,抛开所谓的历史局限性,酷吏之恶,恶在它侵犯的是基本人权。基本人权这个概念,适用于所有时代的所有人,唐朝也不例外。纵观武则天时代的酷吏现象,最恶劣之处有三:诬告、酷刑逼供、牵连无辜。其实这几条属于人类共通的劣根性,但凡能干的掌权者大概都是无师自通,天生就会用,所以类似现象古今中外屡屡不绝。时至今日,酷吏难道离我们很远吗?

酷吏们对武则天是否有用?很不幸,酷吏非常管用。翻翻正史上的记录,在武则天称帝前后,正是酷吏最为猖獗的时期。按常理来说,这时的政治局势应该十分紧张,但实际上除了一次力量微弱的宗室叛乱之外,地方上再无起兵造反,宫廷里也没有发生政变。武则天能够顺利地改朝换代,有各种各样的因素,酷吏也算其中的“助力”之一。正因为如此,象来俊臣这样“坏人”两字都写到脸上的奸恶之徒,武则天却犹豫再三,就是舍不得杀掉。

从权术角度看,武则天对酷吏的运用可以说手段高超。如果纯粹以利益得失来计算的话,可能任用酷吏来清算皇族、威慑百官,比起动不动派军队出去平定叛乱,给社会造成的损失还更小一些。正因为投入成本极小而效果极大,所以酷吏这种工具对统治者而言往往极有诱惑力,只要他们觉得面临的压力够大,就会忍不住动用这种恶劣手段。说到底,这是权力之恶。

不过在我看来,长期以来人们批判武则天时代的酷吏,有意无意的都以李唐皇权正统为标准。凡是为武则天夺权和巩固政权出过大力的,就给贴个酷吏标签,凡是没有热心支持过武氏政权的,哪怕他有酷吏行径,也不给贴酷吏标签。如果不能跳出皇权正统这个局限,那我看酷吏问题不批也罢。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6-03-25 11:35:43 +0800 CST  


贴张武后行从图。据说作者是唐代画家张萱。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6-03-25 12:12:37 +0800 CST  
哈哈,终于翻页了。

准备告假几天,回来继续更新。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6-03-25 12:14:44 +0800 CST  
@感秋华而泪
《旧唐书》的作者刘昫同样把武周酷吏谩骂地一无是处,要问一问豹子妹妹,刘昫是不是士族大户出身,如果是,那就好理解,站在士族本位的立场上。
。。。。。。。。。。。。。。


呼叫 @元豹儿

不过我认为不能这么简单地以士族、庶族的分野来看问题。酷吏的恶劣在于触及到了一些基本底限,这个是人都会反对,不管士族还是庶族。

我看庶族当中也有反对武则天的,主要是反对她称帝,比如苏安恒。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6-03-25 12:22:23 +0800 CST  



休假之前自顶一下。各位周末愉快!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6-03-26 00:41:13 +0800 CST  
@有你的日子11001 2016-03-29 03:56:10

-----------------------------

好滴!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6-04-01 04:28:19 +0800 CST  


俺也去了赌城,可是这么帅的赌客,一个也木有见到哦。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6-04-01 08:18:45 +0800 CST  

■□■□■

继续盖楼,先小结一下前面的内容。

武则天独立执政后,废一个皇帝,立一个皇帝,在这个过程中宣示了自己的一把手的地位。不过,真正把实权抓到手还是通过了流血手段,包括平定徐敬业叛乱,杀宰相,启用酷吏。

但杀伐并不是她的各项政策的主流。武则天很注意安抚百姓,又加强与基层和中层官员的沟通。设置铜匦,鼓励百姓上访(史书上偏颇地概括为告密),都是执政之初的重要措施。她也有一套办法来对付官僚队伍,鼓励举荐和自举,又增设官位,这样一来可以吸引人才,二来对现有官员形成压力。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6-04-01 10:57:05 +0800 CST  
●◎◇◆◇◆◇◆◇◆◎●

《华夏之凰--深度解读武则天》

(51)男宠薛怀义--01


武则天有过那么几个男宠,第一个是薛怀义。在《资治通鉴》里,薛怀义是在垂拱元年冬天跟广大读者们见面的。此时距高宗去世约有两年,平定徐敬业叛乱约一年。

薛怀义在《旧唐书》中有自己的传,但是归入“外戚”部分--女皇帝对男宠没有什么后宫编制,把他算做外戚倒也不失为一种恰当的安排。

薛怀义本名冯小宝,京兆鄠县(今陕西户县)人。看样子他是一位城市流民,或曰“江湖中人”,从长安跑到洛阳谋生,在洛阳的商业区做买卖。野史上说他是因为和人打架,误伤人命,所以一路逃亡到了洛阳。

冯小宝虽然出身低,可是外形俊美,“伟形神,有膂力”。唐朝是一个外貌协会盛行的时代,冯小宝因为长得漂亮,又天天在市场上招摇,就成了广大女观众心目中的男神。有一位大胆的女士可能包养了他。不过此女默默无闻,只知道是千金公主的侍女。然后千金公主很快也知道了冯小宝这么个人。

趁机说说这位千金公主。她是唐高祖李渊的女儿,似乎年纪和武则天差不多,虽然比武则天高了两个辈分,但是做为一位先帝的庶出女儿,地位肯定不高。千金公主和武则天的私交很不错,大概可算闺蜜。后来武则天对李唐宗室大开杀戒,但是千金公主反而受到恩遇。

正史上说,千金公主是因为阿谀奉承,甚至不惜降低辈分,认武则天做娘,靠了如此厚颜无耻的行为才换来了不杀之恩。可是正史上又说:武周革命之后,千金公主改封为“延安大长公主”。这个“大长公主”指的是皇帝的姑姑。武则天自己称帝,然后认千金公主做了姑姑,可见还是尊她为长辈,并没有认她做女儿。也许千金公主自己提出过这种要求,武则天虽然没答应,但少不了给她赏赐。

虽说千金公主自己要求给武则天做女儿的行为有点儿肉麻,但我认为她这么做绝不是出于恐惧。她倒更像是武则天的超级粉丝,对偶像的崇拜毫无节操。实际上李唐的公主、县主们,除了常乐公主这样积极主动参与起兵的人受到了镇压,其余的基本上都平安无事,完全用不着背着自己的良心去奉承。千金公主既然是主动挺武,受到优待是自然的。她被赐姓武氏--这也是必需的,武家王朝封的公主当然得姓武。

千金公主不但甘愿改姓为武,还跟武家联姻,让自己的儿子郑克乂(义)娶了武承嗣的女儿。不过这么一联姻,她跟武承嗣就成了平辈,确实比武则天低了一个辈分。《新唐书》的“公主传”对千金公主也有一条记录,说她的封号是“安定公主”,起初封为千金公主。“安定”本是唐高宗和武则天为当年夭折的那位小公主追加的封号。综合正史上这几条零散的记录,人们推测千金公主在武周时期最初被封为延安大长公主,后来又改封为安定公主。武则天很可能对早夭的长女一直难以忘怀。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6-04-01 11:49:05 +0800 CST  
●◎◇◆◇◆◇◆◇◆◎●
《华夏之凰--深度解读武则天》

(51)男宠薛怀义--02

说回男宠的八卦。当初千金公主得到冯小宝之后,没有留给自己,而是推荐给了太后。太后立刻召见了他,随即恩宠有加。千金公主在推荐时对太后说:“小宝有非常材用,可以近侍。”--得,因为这句话,冯小宝的面首身份就坐实了,直入主题,直奔“凤床”。这点儿小八卦还成为后代无数文人的灵感来源,催生出丰富多彩的色情文字。

不过《旧唐书》上这句话写得实在太露骨了,听起来千金公主简直就是赤果果地在拉皮条,反而不太可信。虽然说唐朝时风气开放,但是好像也没有开放到毫无掩饰地单纯追求性快乐的程度,尤其对身为一国之主的武则天来说。就算千金公主真说过这种话,那也应该是悄悄话嘛,那些史官又如何得知?考虑到正史的史官们对武则天一贯不安好心的态度,我以为,这也是他们在给武则天抹黑。只不过到了现代社会,价值观发生变化,女人主动追求性福也是天经地义之事,所以这条黑料就显得不那么黑了,甚至还很有个性的样子。

总之,冯小宝之所以受到武则天的青睐,还是因为他的综合素质高,而不单单是为了他的“非常材用”。

不过,冯小宝一个大男人出入宫禁,怎么说都名不正言不顺。武则天就把冯小宝改头换面,让他做了和尚,这样一来就能与另几位高僧一起出入皇家的内道场(皇宫里的道场),冠冕堂皇地进宫了。不但如此,武则天还大肆提高冯小宝的身价,让他与太平公主的驸马薛绍合谱,让薛绍认他做叔叔。从此,冯小宝就变成了薛怀义,从市场上的货郎变成了一位高僧,还是士族阶层的一分子。

唐朝是一个门阀士族逐渐解体的时代,从这种八卦故事中也可见一斑。低等出身的人一旦找到机会,就会搞一出与士族高门“合谱”的闹剧。久而久之,高等门第的水份就越来越多了。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6-04-03 05:11:34 +0800 CST  
●◎◇◆◇◆◇◆◇◆◎●
《华夏之凰--深度解读武则天》

(51)男宠薛怀义--03

薛怀义看来是相当聪明,或者与佛家很有缘分,一旦做了和尚就做得有模有样,人称“薛师”,能够和当时洛阳的几位高僧一起在内道场念诵佛经。武则天还给他各种优待,配备皇家专用马车、宦官侍从。大约在垂拱元年底,武则天把洛阳的白马寺修葺一新,让薛怀义做了住持。

正史上说,薛怀义恃宠而骄,不可一世。一些朝贵见到薛怀义都匍匐礼拜,武承嗣和武三思主动为他牵马,甘当他的仆从。薛怀义一边念着佛经,一边干着坏事。他喜欢欺负道士,在街上看见道士就把人家的头发都给拔光,让道士变成秃头。他在白马寺里还养了一批无赖少年为弟子,胡作非为,但是别人都敢怒不敢言。右台御史冯思勖多次弹劾他,看来也没什么结果。薛怀义还对冯御史怀恨在心,有一次在半路上把他截住,令随从痛殴一顿,差点儿把这位朝廷命官给打死。

不过,正史上对薛怀义的描述有故意丑化的嫌疑。武则天对佛教界的态度一向郑重,就算她可以完全不理会朝中大臣们的不满,也不会不考虑“薛师”在僧侣中的影响,难道真会放纵他为非作歹?

薛怀义当住持的白马寺并不是一般的寺院!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座佛寺,在东汉永平年间建立,被佛教界尊为“祖庭”、“释源”。白马寺自建成后,遭受过几次破坏,在唐朝初年,该寺的影响力已经大大下降。武则天在垂拱初年重修白马寺,被视为该寺历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

薛怀义有极强的组织才能,后来成功地监造了明堂这样浩大的工程,而他的第一次监工实习就是从整修白马寺开始的。他不但主持整修白马寺,还主持改造了另一座重要的寺院--敬爱寺。敬爱寺是当年以太子李弘的名义为高宗和武则天所修建的寺院,对武则天来说意义不比寻常。她让薛怀义主持扩建了敬爱寺,改名佛授记寺。

1977年出土的《张庭珪墓志》上有这么一句话:“薛怀义建伪阁,殚万家之产。”专家学者们都认为这句话说的就是薛怀义主持修缮白马寺的事情。看起来这项工程动静不小,不但耗资巨大,还可能有扰民举动,所以引起了部分大臣的不满。薛怀义对大臣们的弹劾自然也很恼怒。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6-04-03 11:17:12 +0800 CST  
本节参考文章:
《说唐代洛阳白马寺》,作者:郭绍林(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本文原载于《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2008年第3期。

把文章中有关段落转贴一下:
(转贴)
“唐代重建白马寺,在武则天年逾花甲时。这时,京兆鄠县(今陕西户县)人冯小宝在洛阳市场卖药,由唐高祖女千金公主推荐给武则天。武则天为了让他出入皇宫方便一些,将他度为僧人,与驸马都尉薛绍合族,改名薛怀义。从此,他与洛阳大德法明等九僧进入皇宫内道场念经。垂拱元年(公元685年),他建议维修故白马寺,武则天于是命他监修,担任寺主。河南伊川县1977年出土的《张庭珪墓志》说:“薛怀义建伪阁,殚万家之产。”白马寺修成后僧人“数满千人”,其规模之大可想象其仿佛。”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6-04-03 11:30:40 +0800 CST  
来贴两张洛阳白马寺的图。


图片来源:网络。
根据网上的介绍,唐朝的白马寺在安史之乱中被毁,现在的这座主要是元明清三代修建起来的。这个寺现在是洛阳的一处旅游景点,里面新建了印度和东南亚风格的佛寺建筑,似乎还是很好看滴。



这匹石马可能是唐朝遗物。看起来好温顺哦。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6-04-03 12:50:39 +0800 CST  
@感秋华而泪

白马寺前的石马,我觉得应该是唐朝作品。

从网上借来别人的照片对比一下。第一张是顺陵(武则天之母杨氏的陵),第二是白马寺。我看风格很相似,都比较浑圆。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6-04-04 04:15:45 +0800 CST  
~~~正文~~~
●◎◇◆◇◆◇◆◇◆◎●
《华夏之凰--深度解读武则天》

(51)男宠薛怀义--04

薛怀义对重振白马寺立有大功,在当时的佛教界自然会有一定地位。武承嗣、武三思等人以对待高僧的礼数对待薛怀义也完全说得过去。正史上把武家这哥儿俩刻画成卑躬屈膝的模样,无非是一贯的丑化笔法。但相比之下,薛怀义本人被丑化得更厉害。

我们知道,佛教在武则天的称帝过程中起到了很大作用,而薛怀义正是其中的关键人物。奉儒家思想为正统价值观的史官们,把薛怀义说成坏人本来也无可厚非。可是这些史官黑他也就罢了,还要矮化他,一门心思把他往下三路上赶,说得好像薛怀义能够受武则天重视全是因为他的“非常材用”。

被定性为女主的男宠,在很多大臣的眼里就有了原罪,排斥他不再需要任何别的理由。薛怀义自己大概也想通了这一点,所以对大臣们也毫不客气,公然为敌,不象后来的张氏兄弟还一直企图与群臣达成谅解。

薛怀义和群臣斗法,互有胜负。他曾经仗着人多势众,把御史冯思勖打得半死,但他自己很快也尝到被群殴的滋味。有一次薛怀义闯到了大臣们办公的南衙所在,大约是不知收敛,结果被刚上任不久的宰相苏良嗣撞见。苏良嗣命令手下把他抓过来,左右开弓打了他几十巴掌。薛怀义跑到太后那里去诉苦,武则天这次却不给他撑腰,反而说:“阿师当于北门出入,南牙(衙)宰相所往来,勿犯也。”(资治通鉴)

武则天找了各种借口让薛怀义出入宫禁。担任谏官的王求礼要求太后先把薛怀义阉掉,然后再放进宫里,还说当年太宗朝就有这样的先例:有个叫罗黑黑的人善弹琵琶,太宗想让他教授宫里人学琵琶,干脆就把他阉了。王求礼说:“陛下若以怀义有巧性,欲宫中驱使者,臣请阉之,庶不乱宫闱。”对于王求礼这个提议,武则天没理会。薛怀义听说了不知会怎么想。

武则天善于发掘人才,对薛怀义也是人尽其用,绝不是仅仅把他当成锦上添花的情人。事实证明,薛怀义并没有辜负太后的信任,后来为她称帝出了大力。垂拱三年(或四年),他奉命监造大型工程“明堂”,指挥数万人的工程队伍,用了一年时间便顺利完工;随后又在明堂的后面建造“天堂”,为礼佛场所,比明堂更为高大,只是未能最后完成;武则天称帝之后,赶上突厥犯边,薛怀义奉旨领军前去讨敌,结果不战而胜,因为突厥军队提前跑了。薛怀义在单于台刻石纪功而还;薛怀义对武则天最大的贡献在于为女人称帝找到了理论依据--当然这并非他一人的功劳。他与另一和尚法明一起从《大云经》中找到了净光天女的故事,又与当时盛行的弥勒传说联系在一起,让武则天终于理直气壮地当了女皇帝。

参考文章:
《说唐代洛阳白马寺》,作者:郭绍林(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本文原载于《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2008年第3期。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6-04-04 10:19:50 +0800 CST  


薛怀义被史官们刻意矮化,一味强调他是个男宠。在史官笔下,他成了这个样子的。
。。。。。。



但是在我看来,薛怀义其实是这种风格滴。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6-04-04 10:56:11 +0800 CST  

楼主:枫昀

字数:588296

发表时间:2015-07-11 13:1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4-08 17:03:13 +0800 CST

评论数:492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