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三国风云----------“五胡乱华”那些事儿



插一张公元316年三方势力图,顺带预告下明天西晋王朝将迎来它的终结。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5-11-16 21:32:37 +0800 CST  
衣冠南渡——王马天下势难共(十四)

刘曜一开始面对如此规模浩大的勤王之师还有些打颤,可时间久了就发现原来这群人来此就是看戏的,这么一来刘曜非但不惧,还显得神采飞扬。毕竟有这么多人见证自己灭司马邺的千古奇功,日后就是回忆起来也是很长脸的。

就这样,在众人的围观下,刘曜从容地攻下了长安城的外城,此时城中的局势更加吃紧,由于长期被包围,城中早已是断粮了。高昂的米价让城中百姓只能吃老鼠,吃死人的尸体,司马邺虽然贵为天子,但也面临着忍饥挨饿的窘境。无奈之下的司马邺对左右说道:“如今粮草已经告罄,援军却迟迟不来勤王,为今之计我看也只能投降了,至少给剩下的将士和百姓留一条活路吧。”

司马邺一边说一边哭,索綝和麴允虽然表示不愿投降,可却也没什么好的办法,只能跟着一起哭。不过哭归哭,最后想来想去还是只有投降一条路可走,不过索綝却耍了个心眼,派自己的儿子出去商谈投降事宜。

索綝的儿子跑去刘曜大营后,拽兮兮地对刘曜说:“屠各小儿,本来这长安城中的粮食再支撑一年也是不用担心的,可是呢,我爹要送你一份大礼,已经劝说了司马邺投降了。你说你是不是也该和我爹意思意思呢?这样吧,要不你奏明刘聪,封我爹为车骑大将军,万户侯,这样一来也能皆大欢喜了。”

刘曜看着这黄口小儿在自己面前胡言乱语,不禁笑道:“你可知道车骑大将军的地位?本王当初破洛阳也才封了个车骑大将军,后来因为关中失利又被废去,你爹一个贰臣还想做车骑将军,简直可笑!”说完拔出佩刀,一刀砍死了索綝的儿子,并对同来的晋使说道:“回去给你家主子还有司马家小儿带个话,我此次带来的是王者之师,不屑于和索綝这样的下三滥搞什么卖主性质的有条件投降。如果你们还有粮食那就继续耗下去,没有的话早点无条件投降,再有如索綝儿子般胡言乱语的使者,我必杀之!”

晋使畏畏缩缩地带着索綝儿子的尸首和刘曜的宣言回了长安城,索綝看到儿子死了嚎啕大哭,再也不敢玩什么花样了,很快司马邺便出城投降了。

建兴四年(公元316年)十一月,长安的上空还飘着鹅毛大雪,晋愍帝司马邺却是袒着上身,坐着羊车,脖子上还挂着传国玉玺,向匈奴军投降了。司马邺这副样子像极了当初的吴国末代皇帝孙皓,只是如今的受降者不再是他们司马家了,刘曜作为胜利者自然是无限欢心。

在受降仪式中,刘曜将传国玉玺解下,并看到司马邺因为赤膊着上身而冻得浑身发紫,身体也是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刘曜这位性情中人看着也着实于心不忍,便解下自己的外套给司马邺披上,并好言安慰着司马邺,告诉他投降之后新朝廷会善待他的。

就这样,在长安周围的勤王之师目送下,刘曜押送着司马邺踏上了北归的征途。然而,这些勤王之师什么都没有做,只是那么默默地望着,他们甚至都没有试图去抢夺过天子,冷眼旁观着一个王朝的灭亡。如此滑稽且令人心痛的一幕是第一次上演,但绝不是最后一次,两百多年后,在南梁的都城建康城下,也会有那么一群勤王之师坐视着侯景成为了梁朝的主宰。


一群看客目睹着一个王朝的陨灭,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中国,或许,这样的事情也只发生在中国!


到达平阳之后的司马邺受到了刘聪的接见,在光极殿上,刘聪以上国皇帝的身份接受了亡国之君司马邺的朝拜。眼看着自己皇帝如此折辱自己,忠臣麹允不禁放声痛哭,回住所后便自杀了。在刘曜的提议下,刘聪追谥这位晋朝忠臣为车骑将军、节愍侯,至于那位一心想做车骑将军的索綝却被拉去菜市口斩首了。而司马邺如此谦卑的表现,也让刘聪很是满足,封他为怀安侯,刘曜则也因攻破长安的大功被封为秦王、都督陕西诸军事,驻军长安。

西晋至此已经彻底灭亡了,从司马炎建立晋朝起,到司马邺被俘虏,西晋共历三世四帝五十二年。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5-11-17 08:19:17 +0800 CST  

@亮伊琳 2015-11-17 09:18:55
很喜欢您的作品,一直在追着看,泱泱汉家天下总有那些愿意为理想付出生命的“傻子”用这句话评论跟着祖逖北伐的英雄是否妥当。
-----------------------------
当然,不止如此,还有后世的那些华夏志士。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5-11-17 10:57:36 +0800 CST  
@骄傲的茂竹 2015-11-17 10:45:47
一群看客目睹着一个王朝的陨灭,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中国,或许,这样的事情也只发生在中国!
看来,鲁迅笔下的中国人的劣根性是自古代代相传的。哀痛!如何能改变?
-----------------------------
一个只谈“民族融合”,不提“五胡乱华”的民族怎么可能摆脱掉劣根性?连自己的历史都不敢正视,怎么可能要求侵略者不去“拜鬼”?

崖山之殁后,中国整体知识分子的道德体系已经崩塌,所以才会说“明清多养小人”。我朝曾经想重塑过国人思想体系,但是——失败了。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5-11-17 11:05:39 +0800 CST  
@大明衣冠 2015-11-17 17:49:05
标记,支持楼主,一直在更
-----------------------------
谢谢。
——————————————————————————————————————
插一张西晋灭亡图。



一群看客目睹着一个王朝的陨灭,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中国,或许,这样的事情也只发生在中国!



这个王朝的确有太多值得我们深思和反省的地方了。但愿这深思和反省之于我们还来得及。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5-11-17 21:33:26 +0800 CST  
衣冠南渡——王马天下势难共(十五)

西晋灭亡了,许多人对于一个王朝灭亡会给出很多原因,在这边小公子也不想总结太多冗杂的原因,因为大家也没那兴趣去看,姑且用一副对子总结下吧:

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指的是司马家的内讧的八位王爷)

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疆。(指的是匈奴,羯胡,氐人,鲜卑这目前对晋朝已经产生打击的四胡)

正是因为“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这两柄利剑,才一举摧垮了刚刚建国不久的西晋王朝啊!

一个王朝灭亡,取而代之的便是另一个王朝,只是西晋灭亡后却分裂成几大块,并以此建立了不同的国家,但主要的格局还是以三足鼎立为中心的。以川蜀一带的成汉为一极,以羯胡和匈奴构建的汉国为一极,还有以割据江东的司马睿政权为一极(包括像司马睿称臣的诸如凉州张家,阳曲刘琨,以及几部鲜卑等势力)。这一模式标志着中三国前期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当然,汉国还会经历由汉赵往后赵的转变,而江东司马睿政权内部还会重新整合,但这并不影响这三股相互敌对的势力鼎足而立的态势。

在这三国之中,成汉是最稳定的一极,此时的李雄正在闷头搞经济,并将版图往南扩展,延伸至云贵高原等地。而汉国是目前军力最强的国家,刚刚消灭西晋,忙着清扫北方还忠于晋室的残余。东晋则接过西晋的权杖,在江东扎下根来,并与西晋残余势力取得联系,与北方汉国进行争雄。

但是在这三派势力以外,还有些其他山头势力存在,这些势力相对弱小,但是却不隶属于这三方的任意一方。如天水的南阳王司马保,他仗着自己也是司马家皇亲,便自己拟定了个“建康”年号(用司马睿首都名字做年号,这是有多能意淫啊),拒不承认东晋政府为正统。辽北的宇文鲜卑既没臣服于汉国,也没接受东晋的敕封,他们只想称霸东北,所以也是边缘化势力。被晋朝册封为代王的拓跋鲜卑,也以西晋灭亡,和东晋无隶属关系为由,断掉了和东晋的主藩关系,自己拟定了年号另立门户了。

除此之外还有西北的两个势力——仇池和吐谷浑。仇池是由西晋征西将军、氐人杨飞龙的养子杨茂搜建立的,从这介绍来看这个势力应该和东晋或者成汉更亲密些,只不过他们却毗邻着汉国,于是仇池公杨茂搜干脆三不相帮,自成一派。为区别淝水大战后苻坚的女婿杨定建立的仇池国,我们把现在的仇池称之为前仇池。

而吐谷浑的建立者就和慕容廆有些关系了。吐谷浑开国之君慕容吐谷浑是慕容廆同父异母的哥哥,由于双方为了抢夺一块牧场引发争执,慕容吐谷浑后来带着部族西迁了,一路向西就来到了如今的大西北。于是,慕容吐谷浑的后人便以吐谷浑为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名字。不过,虽然历经沧桑变化,可是这个国家却一直撑过了五胡十六国,撑过了南北朝,撑过了隋朝,一直到唐朝龙朔三年(公元664年)才被吐蕃所灭,享国长达三百五十一年。

司马邺被捉的消息传到了江东,司马睿很快便在宋哲所带的司马邺“密诏”下,晋升为晋王,摄行大位(代行天子的权力)。随后司马睿分封百官,改元建武,定都建康(因避讳司马邺名字改建邺为建康),史称东晋。很快,以刘琨等晋朝在北方的残余势力便上表司马睿称臣了。

然而,此时北方的拓跋鲜卑却是一片混乱,而刘琨也趁机在这次结拜大哥家中出乱子中捞到了一笔油水。拓跋猗卢在对外战争接连取得胜利后,变得志骄意满起来,不仅对百姓制定了非常严苛的法律加以控制,还搞起废长立幼的昏招来。他先是废了长子拓跋六修生母的后位,另立了拓跋比延为世子,随后又趁着长子拓跋六修前来新年朝贺的机会命令他给弟弟拓跋比延下跪。拓跋六修心里一肚子火:夺了我世子之位也就算了,还要让我给这个小儿下跪,他配么!于是拓跋六修拒绝下跪。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5-11-18 08:24:43 +0800 CST  


插一张西晋灭亡后各方势力图,图上西部多出了司马保势力,而东侧的段部鲜卑和曹大当家依旧存在。同时河南之地还有些许乞活军势力(黄色标出),这些势力接下来都会一一提及。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5-11-18 11:26:00 +0800 CST  

-----------------------------
@亮伊琳 2015-11-18 12:39:41
左上角的铁弗匈奴是什么政权跟汉国有什么关系,
-----------------------------
这个要牵扯到人妻控曹孟德了,当初三国混战时期,因为战略重点放在南方,以及北方人口损失严重,地皮沙化等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曹孟德放弃了河套地图(就是黄河几字型部位),然后曹孟德又内迁了一部分匈奴,内迁的那一批就有刘曜的屠各部,属于高度汉化一类,其余匈奴则滞留在草原上,即为所谓蛮族。
教材书上魏国,西晋地图一般会标出那个几字型部位为羌胡,但其实那地方应该是有多胡杂居的。

然后你问的汉国和铁弗匈奴的关系,我举个例子吧,就相当于入关后的满人和滞留在东北的满人的差别吧,因为汉化程度不同,所以文化差异相当大。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铁弗匈奴并不是纯种匈奴,他是鲜卑与匈奴杂交的,更据一些说法表明这群人竟然是白人。然后十六国末期的胡夏政权建立者刘勃勃就是铁弗匈奴部的,看刘勃勃为人就知道这个民族的野蛮程度了。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5-11-18 16:41:49 +0800 CST  
@元豹儿 2015-11-18 16:32:03
对联总结的无比妙啊 !
-----------------------------
嘿嘿,总得有些别出心裁的特色才能吸引人啊。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5-11-18 16:43:09 +0800 CST  

@元豹儿 2015-11-18 16:51:51
这个要牵扯到人妻控曹孟德了,当初三国混战时期,因为战略重点放在南方,以及北方人口损失严重,地皮沙化等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曹孟德放弃了河套地图(就是黄河几字型部位),然
—————————————————
好像是说胡父鲜卑母的是铁弗,
胡母鲜卑父的是拓跋。
-----------------------------
所以说他是杂匈奴啊。不过按理说匈奴人黄种的,索虏貌似也应该是黄种的,怎么会有白人出现呢?这个很费解。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5-11-18 17:48:33 +0800 CST  
衣冠南渡——王马天下势难共(十六)

拓跋猗卢深知自己这个儿子的秉性,也没打算用强,他略施小计达成了自己的目的。他让自己的小儿子拓跋比延坐着自己的车驾出行,结果拓跋六修看到了,还以为是自己的父皇出巡了,于是赶忙上前叩头。可是,当车驾停住后,从里面走出来的竟然是自己的小弟弟,吃了哑巴亏的拓跋六修越想越窝火,当晚就不辞而别回自己封地去了。

拓跋猗卢得知后,以为拓跋六修是回去整顿军队来武装夺权了,于是立刻调集三军,准备先发制人,火速开往了拓跋六修的封地。不过拓跋猗卢毕竟老了,和儿子一交战便败下阵来还成了俘虏,这下子丢人丢大发了。而拓跋六修呢,捉住老爹之后居然提手就是一刀,把自己亲爹给捅死了。按理说胡人做出这种无视伦理纲常的事情本也无可厚非,冒顿单于不就是这么继位的么?可是拓跋猗卢毕竟威势还在,拓跋六修干出这种事情很快便引起了以他叔叔的儿子拓跋普根为首的一批人的讨伐,一番大战后拓跋六修被杀,拓跋普根成了新代王。

由于拓跋鲜卑的内讧,导致归附他们的势力又开始寻求新的主人,其中刘琨由于和拓跋猗卢的结义关系,引得很多拓跋鲜卑的势力都来投靠于他。这一次刘琨收获了三万户人家,十万头牛羊,一下子就因为这次输血重新恢复了元气,但是这也表示以后刘琨再难得到拓跋鲜卑的支持了,因为他们已经在内讧中实力大损。

得了这批人马的刘琨一下子又觉得自己牛气冲天了,他趁汉国主力入关灭西晋之际,便准备进攻平阳,消灭匈奴汉国。只是,在进攻途中他却再次被石勒盯上了,刘琨便决定先与石勒决战,而后再南下平阳。手下卫雄建议刘琨依托太行山脉,与石勒打阵地战,利用地利或可能取得最终胜利,但是刘聪拒绝了。他给出的理由是这么干太费时费力了,而且一旦战况相持不下就会让奇袭平阳的计划破产,因而刘琨迅速出击迎战石勒。而石勒则看准了刘琨急于求战的心理特征,故意避其锋芒,以逸待劳,重创了刘琨先锋,并进逼阳曲。

如今的刘琨才算真正领会到了“辛辛苦苦三十年,一输回到解放前”的真谛,无奈之下只得收拢残军撤出阳曲,至于究竟去哪他心中也没个底。手下有人建议刘琨回东晋,因为就凭他在并州像钉子一样死死扛了十多年,回去投靠司马睿政府铁定能跻身“三公”之列,衣锦还乡够本了,说不定还会像二战中的史迪威将军一样受国人追捧。

但刘琨却一口拒绝了,他声称自己的根在中原,北方才是自己的家,去江南只不过是寄人篱下,如此丢人的事情岂是他一个上流名士能做的?表示门阀贵族这副做作的姿态确实造成了许多恶劣后果啊,只是不去投奔江东他又能去哪呢?

就在刘琨踌躇不前之际,突然幽州传来消息,说幽州刺史刘翰,乐陵太守邵续相继反了石勒,投降了段部鲜卑,而段部鲜卑希望刘琨也来幽州,一道扛起拥晋大旗。原来由于当初石勒对王浚所部惨无人道的杀降行为,引得他在幽州一带民心尽失,趁着他南下与刘琨作战之际,幽州等地又重新反叛了石勒。而当时的辽西段氏鲜卑首领段匹又打着愿意拥护晋室的旗号,使得这些反叛部队倒向了段部鲜卑。

等等,有人肯定要有疑问了,不是之前段部鲜卑是段疾陆眷领导的么,怎么如今又成了段匹当家作主了啊?其实那时候段疾陆眷已经病入膏肓了,而他的几个儿子又年纪太小,所以大事就一般交由段匹负责。收降了这些幽州人马后,段匹又派他弟弟段文鸯派兵将石勒留守幽州境内的兵马全部驱逐出境,随后遵守约定,段匹遣使去江东,向司马睿称臣。

幽州的失而复得让司马睿高兴坏了,随即册封段匹为幽州刺史、左贤王、渤海公,而段部鲜卑之所以这么干,倒还真不是什么爱国之心迸发,而是想抱着晋朝这颗大树好乘凉。因为之前他们被王浚,拓跋,慕容三家围攻,当然这三家打出的旗号也无外乎是为晋室平乱什么的,如今王浚已灭,段部鲜卑为了防止继续被围攻,也只得像晋室称臣。这么一来加入晋室同盟军或可摆脱慕容鲜卑和拓跋鲜卑的纠缠,而同时段部鲜卑也在竭力寻求盟友,此时在北方一直赫赫有名的刘琨成了他们的心仪目标。

于是,段部鲜卑便向刘琨递来了橄榄枝。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5-11-19 08:13:19 +0800 CST  

-----------------------------
@亮伊琳 2015-11-19 09:38:56
感觉刘琨身上有楚霸王不肯过江东的气概
-----------------------------
像刘琨那样决绝的毕竟只有少数,更多的门阀士族选择衣冠南渡当寄生虫。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5-11-19 11:05:43 +0800 CST  
@枫飞满天2010 2015-11-19 11:25:09
看帖顶帖!!!
等等,有人肯定要有疑问了,不是之前段部鲜卑是段疾陆眷领导的么,怎么如今又成了段匹当家作主了啊?其实那时候段疾陆眷已经病入膏肓了,而他的几个儿子又年纪太小,所以大事就一般交由段匹负责。收降了这些幽州人马后,段匹又派他弟弟段文鸯派兵将石勒留守幽州境内的兵马全部驱逐出境,随后遵守约定,段匹遣使去江东,向司马睿称臣。
————————————————————————————......
-----------------------------
是的,有些生僻字段打字的时候可能显示不出来,比如之前的荆州之乱的杜某我都是用网页上把名字复制到文档的,所以为了规避生僻字,杜某真名只出现一两次,其余都以阿杜代称的。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5-11-19 11:47:42 +0800 CST  


插一张公元317年三方形势图。紫色部位为乞活军势力圈。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5-11-19 19:41:37 +0800 CST  
@元豹儿 2015-11-20 04:31:59
-----------------------------
知道了,后边会注意下的。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5-11-20 08:11:53 +0800 CST  
衣冠南渡——王马天下势难共(十七)

刘琨也知道,如今拓跋鲜卑那种乱局压根无法再对自己提供帮助,而自己又被石勒打得七荤八素样,必须再给自己找个可以信赖的盟友,便带着残军北上幽州了。刘琨到达幽州后,段匹磾非常仰慕刘琨,亲自出城相迎,还与刘琨结为兄弟。

而石勒这边对于刘琨的残军也没有追赶,一来是顾念当初刘琨的送母之谊,面子上拉不下脸,二来就是,刘琨的铁哥们——祖逖带着北伐军打上门来了。

早在祖逖刚刚渡江,在江北建立根据地的时候,刘琨便发来书信庆贺,并在信中写道:“我每天磨枪擦剑,立志平灭胡虏,就是怕落后于祖逖老哥你啊!(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而祖逖收到信后,也是欢欣鼓舞,只是当时自己还在扩军备战阶段,无法立刻讨贼,只得按捺住那颗狂热的心。

这时的祖逖经过一番发展,已经收复了整个江淮地区,并将进攻矛头直指曹阿瞒的老家——谯城。守卫这座城池的正是乞活军的一支,头目叫张平、樊雅,乞活军我们说过,只是希望在乱世中存活下去的流民自发组建的部队。这些人政治面貌和胡人部队不同,是属于可争取的对象之一,于是祖逖采取“说教为主,打击为辅”的策略,通过给他们灌输爱国主义思想来感化他们。

还别说,在祖逖参军桓宣的游说下张平、樊雅表示愿意归降。只不过,或许是胜利来得太容易了,祖逖派去受降的人真不是个东西,将好好的受降仪式搞成了宣战仪式。那人叫殷义,其实改叫“意淫”还差不多,整天就喜欢摆出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样子。他进城后,对城中各项设施进行了一番评头论足,搞得像是来检验装修工作的人员一般,一会说张平,樊雅的府邸和马厩差不多,一会又指着府中的帝王镬说不如化了换钱实在。

张平忍无可忍了,愤怒地说道:“你懂什么,帝王镬是身份的象征,是皇帝才能用的器物!”殷义一看张平找骂,就用小拇指戳着张平说道:“小瘪三,你找骂是吧,浓还和阿拉提什么帝王象征,浓是帝王?浓这种匪类投降之后能不能保命还不知道呢,还在这和阿拉扯东扯西的!”

张平本来就是匪军从良,哪里能受得了这种鸟气,提手便是一刀,殷义随即成了他的刀下之鬼。紧接着张平紧闭城门,并高挂殷义的脑袋在城楼上,示意祖逖这是你逼我的!祖逖没进城,也不清楚状况,但从张平这态度来看,翻脸是肯定的了,于是下令攻城。一连几天几夜的围攻,张平阻挡不住,城破被杀,而率军前来支援的樊雅也在与祖逖的交战中被杀,至此祖逖彻底控制了谯城。

因为殷义这么个玩意,无端端死了这么多人,而祖逖事后也没有继续追究殷义的过失,可见北伐军中鱼龙混杂,这或许也是祖逖后来北伐失败的一个原因吧。

祖逖初战就打垮了一支乞活军,这也加深了乞活军对北伐军的猜忌和抵制。随即祖逖又北上进入河南地界,而河南之地的乞活军畏惧祖逖,纷纷投靠了石勒,石勒随即派桃豹领兵南下抵抗祖逖北进。

桃豹派石虎领骑兵冲击祖逖的方阵,奈何祖逖士兵训练有素,石虎的冲击非但没能冲垮方阵,还让己方骑兵损失不小,无奈之下桃豹只能和祖逖打起了持久战。双方相持四十多天后,军粮问题开始暴露出来,祖逖这边由于所经过的地方都是战乱频发区,无法就地取粮,粮食多靠南方运来,所以时间一长军粮难以维系。

祖逖手下这时劝说祖逖放弃河南,先回江淮整顿,可祖逖拒绝说:“我们粮食靠江东补给,他们那边也要靠河北支撑,我们这边粮食紧缺的同时想必他们那也不好过,不如从粮道上下下功夫。”于是祖逖故意在阵前炫耀己方充裕的“粮食”(其实袋子里都是砂砾),同时又趁敌军注意力集中在这边,派人抄了敌军粮道。这么一来,羯胡人眼看祖逖这边是粮草充沛,而自己粮道却被断了,无奈之下只得在桃豹的率领下撤军了,祖逖由此在河南正式站稳脚跟。而祖逖这招“障眼法”,也与后世的檀道济唱筹量沙有异曲同工之妙。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5-11-20 08:23:56 +0800 CST  


插一张石勒,祖逖争夺河南图,经过一系列的征战,祖逖将石勒势力基本逐出河南。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5-11-20 12:01:15 +0800 CST  
@元豹儿 2015-11-20 12:13:46
话说怎么会派了殷义去见张平?
-----------------------------
因为他是上海宁。噗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5-11-20 13:01:57 +0800 CST  
本章快收尾了,今日两更。再次谢过诸位的支持。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5-11-20 16:40:48 +0800 CST  
衣冠南渡——王马天下势难共(十八)

而此时的河南,还残存着不少坞堡势力和西晋遗留部队以及乞活军残部,他们本就是迎风倒的墙头草,如今祖逖战败石勒进入河南,他们索性也就全部归顺了祖逖。甚至说连敌方阵营中,驻守洛阳的汉国大将赵固,也献城投降了祖逖。这么一来,石勒乃至汉国的势力,基本失去了对河南地区的控制。

石勒原本想倾其全部兵力夺回河南的,只不过他的谋士张宾再次建议道:“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还是丢给匈奴人做吧,他们丢了洛阳,铁定会派军夺回的。就让祖逖和匈奴兵死磕吧,而我们则趁机坐收渔利。”

于是石勒借兵败休整之际,带着部众撤回了河北,等同于放开了汉国的南大门,让匈奴人自己担起了抵御祖逖北伐的任务。汉国皇帝刘聪自是不敢懈怠,于是他派太子刘粲领兵十万进攻洛阳,料想着给这位储君一个捞功的机会。只是事与愿违,虽然刘粲侥幸拿下了洛阳,但是很快就在祖逖援军的夜袭中再次丢了洛阳,十万人马折损过半,刘粲只得灰溜溜地逃回黄河以北。

逃回去的刘粲立即建议自己爹刘聪速度杀了司马邺,因为据他所说,当时祖逖那帮子手下追击他的时候可是口口声声喊着要活捉他来赎回司马邺的。所以,为了打击北伐军的士气和决心,司马邺必须死。刘聪却不怎么赞同儿子的观点,因为之前自己已经杀过司马炽了,可结果呢,晋朝不还是换了个人顶上么,所以杀这些死老虎毫无作用。

可是刘粲态度坚决,他说当初武王伐纣,周武王也不想杀武庚,可结果呢,后来闹出个“三监之乱”。现在司马邺就是祖逖北伐的大旗,为今之计只有砍掉这面大旗才能瓦解汉人的斗志!

刘聪被说得有些动心了,于是准备试探下司马邺的影响力,当然试探还是老规矩——青衣蓑酒。结果还是一个样子,晋朝旧臣又是一阵子哭闹,事后刘聪只得下令将司马邺和这帮旧臣全部杀掉了,这件事发生在公元317年年底。

消息传到江东,司马睿开心坏了,终于搬掉了自己称帝的拦路石了。但是在表面上,他依旧要装作一副悲戚的样子,不过司马睿手底下的臣子都是明白人,纷纷劝进他早日登基称帝。就连远在北方,向司马睿称臣的割据势力如刘琨、段匹磾、慕容廆、凉州张家等也送来了劝进表,要求司马睿早日继承大统。

一番推辞之后,司马睿只能“勉为其难”地做了皇帝。建武二年(公元318年)3月,司马睿在建康正式登基称帝,是为晋元帝。追谥司马邺为"晋愍帝",立司马绍为皇太子,加封王导为骠骑大将军,王敦再加封一个江州牧,其余百官依次受封。

而就在登基大典那天,司马睿还上演了戏剧性地一幕。当他坐在御座上,接受众臣的朝拜,享受着山呼“万岁”时,竟然跑下御座来,拉着王导的手便说:“来来来,王爱卿你与朕一同坐这御座吧!”王导吓了一跳,心想这可是杀头的重罪啊,皇帝这是演的哪一出啊,连连摆手拒绝。

可司马睿却依旧不依不饶地要他上来,王导只得说道:“皇上,您是君,我是臣,怎么可能同朝而坐呢?太阳之所以光芒照射着大地,正是因为它高高在上,倘若它也和寻常事物一样,我们又如何能感受到太阳的温暖呢?”一番话说得司马睿大为感慨,于是也就不再勉强王导了,不过“王与马共天下”却就此流传开来。

当然,司马睿的普惠政策没有结束,他又重赏了建康城中给他劝进的大小官员乃至百姓,因此获利的竟有十万人以上。而琅琊王家则在这次封赏中一跃成为江南第一大士族,并历经东晋,宋,齐,梁四朝不衰。

不过,无形之中司马睿也在刻意培植其他势力打压琅琊王家,除了之前说到的荆楚之战后对新占地区的划分外,在朝中司马睿也安排了不少和琅琊王家不对胃口的人。司马睿加封江南大族的代表纪瞻为侍中,又任命贺循做了太子的老师。
楼主 明轩公子  发布于 2015-11-20 16:46:13 +0800 CST  

楼主:明轩公子

字数:407698

发表时间:2015-09-01 16:2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0-01 16:16:49 +0800 CST

评论数:233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