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国的灭亡


二、军队中的《皇帝新装》


高第在接管孙承宗的军队后,马上就大呼小叫起来:“在册兵力十一万,实际只有五万军队”。孙承宗对此回应说:“既然你说只有五万人,你以后就按五万人领饷吧”!
高第对此,只有“亲自上书,以妄言引罪”。

高第到底接管了多少军队,恐怕只有上帝知道了。
因为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不论高第接管了多少军队,但这枝军队从前一直也是按十一万人领取军饷的。如果高第一上任,马上就让这枝军队以后按五万军队领取军饷,那高还想活着离开那枝军队吗?
在这种背景下,就算高第真的只接管了五万军队;面对孙承宗的回答,恐怕也只有“亲自上书以妄言引罪”了。因为孙承宗的回答是一种极尽高明的回答。
“既然你说只有五万军队,你以后就按五万人领取军费吧!”面对孙承宗这种极尽高明的回答,高第除了赶快承认自己从前是胡说八道外,还能说什么呢?因为这枝军队实际有多少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枝军队从前一直都按十一万人领取军饷的,如果这枝军队下个月领到的军饷就剩下一小半了;你叫高第如何向这枝军队交待?


在这个过程中,明帝国上上下下与《皇帝新装》中的童话人物没有任何分别!
皇帝也好,大臣们也好,谁也看不到“皇帝的新装”在哪里,但大家都异口同声说看到了;满街的人都看不到“皇帝的新装”在哪里,但大家也异口同声的都说自己看到了。

大明帝国军队中到底有多少人?这完全是一件“皇帝的新装”,如果有敢扯着脖子说自己就是没有看到这件新装,那他肯定是不想在帝国政府中混下去了。
军队说自己有十万大军,那帝国政府就得按十万人发饷;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所谓的十万大军,水分大到天上去了。但谁就这种问题揪不住放呢?
军队说自己有十万大军,那帝国政府就按十万人发饷,即使帝国政府无力全额发放,那它也只有在帐面上欠着;帝国政府绝不能说自己给这枝军队发足了饷银。

后世郑板桥曾说过“难得糊涂”。在这种问题上上,明帝国政府不糊涂不行啊!如果帝国政府真的去面对这种问题,谁去核实各地军队实际人数呢?如果帝国政府真的去面对这种问题,下个月的军饷应该按什么标准给军队发放呢?
稳定压倒一切!
在帝国边防、社会一片动荡之际;如果帝国政府去大力整顿军队,万一把军队给整得炸了窝,到时怎么办呢?如果真出现了这种后果,那可以肯定一件事,谁在这件事上嚷嚷得最凶,谁肯定会身败名裂、死无葬身之地,这从刘懋整顿驿站系统可以看出来。
帝国政府的官僚(所谓的邪党、所谓的阉党、所谓的东林党),在这种问题上,大家总能达成共识。面对正经的军国大事,官僚集团们通常都会保持着惊人一致的态度。因为大家无论有着怎样的矛盾,但实质上都是官僚,所以面对正经军国大事,那从来都是英雄所见略同!
在帝国边防、社会一片动荡之际;如果帝国政府去大力整顿军队,万一把军队给整得炸了窝,到时怎么办呢?更主要的问题是,哪个官员敢干这种随时可能把天给捅下来的事?


高第无论接管多少军队;面对孙承宗的回答也都只有“亲自上书以妄言引罪”。因为无论高第接管了多少军队,但这枝军队从前按十一万人领取军费,这是谁也无法否定的事实。如果高第一接任,就让这枝军队以后按五万人领取军费,那高第就是把自己的心挖出来给这枝军队,这枝军队肯定也不会原谅他。

如果说那里在册兵力有十一万,而高第真能接管了十一万军队;那我们又是把政治当童话讲了!在明末军队那种普遍虚报、滥冒的背景下;孙承宗统率的军队就真的免俗吗?泪痕无意否定孙承宗的人格,泪痕只想说,孙承宗不可能有本事让当时军队中普遍存在的集体贪污消失罢了。
林则徐刚到两广,指着两广全体官员说:你们中谁敢说自己没有贪污过?林则徐把那里的官员都渺翻了,因为他们实在称得到无官不贪。
泪痕相信林则徐没有贪污过,但林则徐曾经主管过地方,官员就真的会普遍廉洁吗?如果我们不把政治当童话讲,就应该知道林则徐曾经管理过的地方也是无官不贪的,例外那是极少数。
虚冒军费;绝不是代表着孙承宗的个人利益;孙承宗即使廉洁、能干,但他显然不可能有力量把这廉洁强加给普遍的下属。


吴襄对皇帝说“臣罪万死,臣按册兵力八万。核其实三万余人,非几粮食不足以养一兵,此各边通弊,不自关门始。”“若三万人皆战士,成功何待今日?臣兵不过三千人可用耳。”《绥寇纪略补遗》。
从后来关宁军队的状态去看;高第所说的话,真的是信口开河吗?


再从宁锦之战时,面对满清五六万军队,关宁主力大军都不敢走出城门一步的事实,高第所说的话真的是信口开河吗?
在宁锦之战时“明有关内兵4万,关外兵8万,四上援兵3万,共久有官兵15万。还有数省兵员待命,随时调往关门外。”“后金以五六万精兵围困锦州,明朝军同后金军相比,既占有时间的优势,也战有空间的优势。”(阎崇年所著《袁崇焕传》)
关宁有十一二万足额的军队,还数万援军;面对五六万敌军;主力大军竟然连城门都不敢走出一步。这好理解吗?
真正的原因只能是:关宁军队与明帝国其它军队相比,也无非是五十与一百步之别罢了;也正因为如此,明帝国军队在宁锦之战时,所拥有的只是帐面上的兵力优势(这帐面上的十五万军队,实额到底是多少,实在让人一点也不敢乐观了;至于合格的士兵有多少,就更让人不敢乐观了),也正因为如此,明帝国前敌统帅根本不敢率主力出城;因为出城的结果就是随时会全军覆灭。
十五万军队,面对敌五六万军队;主力大军竟然一步城门也不敢走出去。最后敌人撤军了,前敌统帅除了没完没了的向政府大写捷外,主力大军仍然是只敢躲在城里面。这种战役,之所以会被吹嘘空前的大捷,无非是因为在明帝国那种腐烂的军事背景下;一个统帅能打出这种仗也让人以为是奇迹了!



高第到底接管了多少军队,恐怕只有上帝知道了。但高第说在册十一万军队,他只接管了五万人;显然绝不是为了陷害孙承宗而说的。
因为军队到底有多少人,政府随便派个高级官员到前线就可以知道。 高第在这种问题上,敢信口开河吗?
所谓高第有魏忠贤支持,所以敢这样肆无忌惮的陷害孙承宗,那更经不起任何推敲。
所谓高第是“阉党”那纯粹没有任何根据,崇祯初年,崇祯皇帝决心要把“阉党”一网打尽;但东林党为首的官员却只找了四十多个“阉党”交差;(当然了,这四十多人中肯定没有高第)。崇祯皇帝对此大怒,因为找到了“阉党‘太少了。于是以东林党为首的官员又多找了几十个“阉党”交差;(当然了,又加上的这几十个肯定也没有高第)。皇帝对此仍然大怒,因为“阉党”还是太少。于是东林党为首的官员咬了咬牙一共抓出近三百个“阉党”,但就是如此也没有把高第给列入“阉党”之中。[注1]泪痕对此就奇怪了,如果高第真是所谓的“阉党”,为什么会在这种背景下都没有被列入“阉党”名单之中呢?
难道面对这样丧心病狂禀承“阉党”意志陷害孙承宗的坏人,东林党人还有什么客气的?


事实上,所谓的“阉党”有几个人比高第的罪行更大呢?据说他秉承“阉党”意志大肆破坏帝国边防(如果没有袁崇焕,敌人军队就差一点长驱中原了);当然了,据说他更秉承“阉党”意志陷害孙承宗,而且态度恶劣的让人发指;孙承宗明明交给他十一万军队,他却说只见到了五万军队,如果孙承宗真被扣上这种罪行,那孙承宗有几颗脑袋够让人砍的?
高第上述罪行,在当时只要有一种说法被人们认可,那高第就是给主持清查“阉党”的官员一百万两银子,也没有人敢把他剔出“阉党”名单中!因为一个人如果干了这种事都能剔出“阉党”名单中,那崔呈秀还自杀个什么劲呢?
显然后来对高第的这种种说法,只是后人为了美化东“林光辉革命史”编造出来的。因为高第上述罪行如果被人们普遍认可那高第在“阉党”名单中,肯定得列在最前排,肯定马上就会被正法的。
但?只有把高第打成了“阉党”,才可以证明在辽东边防问题上,始终存在着“阉党”与东林党两条路线斗争;在这种背景下,东林党成天不干实事就知道党争,遂也变得非常伟大了。

帝国军队普遍贪冒军饷,这代表的绝不是某个将帅的利益、甚至都不只是军队各级将领的利益;甚至都不只是上层利益群体的利益;他所代表的是盘根错节的、普遍人交织在一起的利益。
我们知道,将领可以在这里吃空饷、私役军士;各级官员可以在这里收取将领给的贿赂;而依靠军队混饭吃的底层民众也是非常之多的。如果你针对这个问题去大做文章,那么所得罪的人,肯定是成千上万、人山人海。
这从刘懋清理驿站系统的结果可以看出来。
对于这种利益,是没有人敢触及的;孙承宗在辽东没有引得天翻地覆、举国一片哗然;本身就证明他没有敢大刀阔斧的砍杀这种利益。孙承宗的成功,仅仅是这种利益群体容许范围内做了非常有限的改革。“时,关上兵名七万,顾无纪律,冒饷多。承宗大阅,汰逃将数百人,遣还河南、真定疲兵万余”(《明史、孙承宗传》

高第说军队实际兵力与在册兵力相差很远,也许仅仅是为了推卸自己责任罢了(因为如果他失败了,可以把责任推在这上面);但很可惜他利令智晕,竟然犯了政坛大忌!因为他这样一句话,所得罪的人实在已成千上万了;最简单面对孙承宗那一句话,他马上只有“亲自上书,以妄言引罪”。因为孙承宗那一句话实在震耳欲聋啊!既然你说只有五万人,你以后就按五万人领饷吧。不论这枝军队有几个人,他一直都是按十一万人领饷的,如果你下个月就给拿回五万人的饷银回去,这枝军队恐怕能生吃了你!
高第还算识实务,所以他马上“亲自上书,以妄言引罪”。大家看他如此识实务,所以也就没有追究他这种错误了。在万恶的“阉党”统治时,没有人追究过他这种罪恶;在崇祯初年彻底清算“阉党”罪恶之时,也没有人曾追究过高第这种罪恶。
所以一个叫陆万龄的学生,只因对魏忠贤拍马屁拍的过于离谱(除此这位老兄什么错也没有),于是就被列入“阉党”砍了脑袋。而高第这种禀承“阉党”意志一心破坏帝国边防的恶人,一心往死里整孙承宗的坏人,竟然没有被列入“阉党”,更没有因此受到应有的惩罚。
这是什么逻辑?
东林党人在查办“阉党”时,就报着这种逻辑?


既然想诬陷高第是“阉党”,就应该把谎编得圆点;一方面说高第是“阉党”,更为他栽了耸人听闻的罪名,在帝国皇帝让东林党主持清查“阉党”之时,却不去把高第清查出来,这叫什么事?
当然了,所谓王化贞是“阉党”也是这种经典的历史谎言。

东林党控制着话语权,所以他们所说的话通常肆无忌殚,当然他们所说的话通常都是破绽百出;但谎话千遍成真理,于是后人常常只能以他们的视角去看历史。
高第与孙承宗这段故事,人们自然会倾向于相信孙承宗代表正义、高第代表邪恶。更以高第“亲自上书、以妄言引罪”,证明高第那是丧心病狂的陷害孙宗宗。
但?这不过是一出中国版的《皇帝新装》。但?这无非是明末政府存在的一个公开的秘密。也正因为如此,高第在史书上虽然是一个丧心病狂的、肆无忌惮的“阉党”小人;但在当时却显然没有人这样认为。
最简单的证据就是:崇祯当皇帝后,清查“阉党”的工作是由东林党主持的;崇祯皇帝更一再逼东林党务必把“阉党”清查干净,而高第却显然没有被列入“阉党”之中;如果高第真如历史上那种形象,那东林党何以在皇帝再三逼迫下,却仍然保护高第在这种清查中逃脱噩运呢?当然了,所谓的王化贞是“阉党”,也是如此的!

孙承宗在这里面所扮演的角色,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伟大;而高第也绝没有人们所想象的那样邪恶。
孙承宗在这里只是一个洞悉了帝国官场潜规则、并且能在这种恶劣环境下还试图干好自己本职工作的高级官员、统帅;帝国军事系统的这种混乱,绝不是孙承宗造就的、也不是孙承宗所能改变的。孙承宗只是一个必须适应、并能适应这种环境,还要尽力干好自己本职工作的高级官员、统帅。
高第则是一个为了推卸自己责任太过心切,而一时忘了帝国官场潜规则的官员、统帅。高第所说的话,可信度应该是非常高的;但这种事实,是帝国公开的秘密、一种代表着众多利益群体的帝国潜规则。所以高第说出这种话之后,马上就得“亲自上书,以妄言引罪”,因为他如果敢坚持自己的观点,恐怕死都不知是怎样死的。而人们也因为高第的“亲自上书,以妄言引罪”,所以并没有因此过份苛责过高第过错,在万恶的“阉党”统治年代里是如此的,在崇祯初年清算“阉党”罪恶之时,也显然没有一个因此过份苛责过高第。
实际上,帝国朝堂之上人们大呼小叫、高谈阔论,都在做着一幕幕类似于此的表演罢了。因为决定帝国军事、政治、经济的是永远登不上台面的地、却是无处不在的潜规则;而帝国官员们需要说的话永远是大义凛然的、忧国忧民的、冠冕堂皇的官话。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看到的历史;永远是拥有话语权的东林党的光辉革命史。历史不是童话,他永远也不是正义与邪恶争斗的历史,但我们所看到的历史通常都是这样的。


[注1]初,逆当死后,上欲因台谏言定「逆案」,大学士韩爌、钱龙锡不欲广搜树怨,仅列四、五十人以请。上不悦,再令尽列以闻;且曰:『皆当重治,轻则削籍』。阁臣复以数十人呈进,上怒,不称旨;命分三等:曰称颂、曰赞导、曰速化。且曰:『忠贤一人在内,自非外廷逢迎,何遽至此!其内臣同恶者,亦当入之』。
于是案列甚广,几无遗矣。
三月辛未,廷臣上钦定「逆案」,诏刊布中外——共二百十八人,以七等定罪。(见《崇祯实录》)
而结果呢?在我们现在非常著名的、罪过非常大的“阉党”成员王化贞、高第,在当时的逆案中都找不到名字。后来王化贞、高第之所以成为著名的“阉党”人物,无非是美化东林革命史需要而出现的。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09-06-18 19:50:06 +0800 CST  
复领政17先生:
感谢您这样不遗余力的给我顶帖。
继续表演!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09-06-18 21:15:10 +0800 CST  
(一)、如果说以前最流行的的假设是:如果袁崇焕不死,历史就会如何如之何。
那我们在否定这个假设后,得出的新假设通常是:如果毛文龙不死、如果孙承宗能得到重用,历史就会如何如之何。
但实际上,面对一个大厦将顷的帝国;谁也是无能为力的。

(二)、帝国的真正危机,是少数人占据最普遍的经济资源。皇帝,表面上拥有近于无限的权力;但面对这个既得利益集团,通常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围绕在皇帝身边的官僚集团就更是如此的了。
在这种背景下,帝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吏治都变得腐烂了。 而一个官员、将领处于这种背景下,注定只能官僚化了;无论他们看起来怎样伟大,实际上都注定只能官僚化。因为面对帝国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任何一个官员、将领都是不敢、也无力触及的。
我写《皇帝新装》这一节,只是想说孙承宗也无法走出变成官僚的命运。
实际上,在明帝国后期,谁又能真正走出这种命运呢?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09-06-19 20:03:38 +0800 CST  
复hahaku719先生: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09-06-19 20:05:34 +0800 CST  
三、军队的战斗力


明帝国的军队,已被吃空饷、挂名、老弱充数给掏空了。所以帝国军队就开始用另一种方法补救军队,那就是训练“家丁”的方法;[注1]这种方法是培养出一部分真正的战士,用真正战士的标准要求这些人。
从好的方面去看,“家丁”制度并没有错;因为这是一种自古就有的军事方法;换而言之就是把军队最精锐的将士集中起来使用;他会成为冲破敌人阵脚、突破敌人防线的强大力量。但明末的“家丁”制度,却是建立在畸形的基础之上,因为这是建立在明帝国军队普遍虚冒军费、普遍丧失战斗力的基础之上。
所以明末的“家丁”制度,只是使明帝国军队虚冒军费、老弱充数成为公开的秘密。因为挂名十万军队,只要训练出一两万(甚至更少)可用的军队就可以了。在这种背景下,那吃空饷、挂名、老弱充数岂非成为半合法化的事了。在这种背景下,那帝国将领拥有一两万合格的士兵,就敢报十多万军队,岂非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这就是帝国军队一说起来动则十多万,但真正能投入战斗中的军队实在没有多少,至于合格的士兵就更没有多少了。
这也就是帝国政府催促军队进行战斗之时,帝国军队总是说兵力不足、总是说时机不成熟。因为帝国的军队从来都是帐面上的数字。
当然了,明帝国与满清永远无力进行野战!

野战之时,军队需要的是真正的战士,简单的人数占上风并没有多大的意义。不是真正的战士人数即使再多,常常对战役也没有多大的帮助;因为他们面对敌人的进攻,常常会成为敌人最先突破的地方,成为军队最先溃退的地方。而一枝十万人的军队,如果有三五万、甚至更多人的开始溃败,那这枝军队想不溃败能行吗?
这才是明帝国军队,渐渐失去野战能力的原因。
这也就是帝国几次大会战,十多万军队通常总是一接战就溃散、甚至不战自溃的原因。因为明帝国军队,通常都是几千、或是万余真正的战士,夹杂在数万、十多万滥芋充数的(甚至根本就是不存在,只是吃空饷、挂名的)的人中间;一旦投入野战之中,那军队随时可能被冲溃,甚至还没有打仗,自己就会溃散了!
因为这样的军队不要说与敌人打仗了,就是自己军队大部分人的恐惧气氛,投降、溃散的行为,就足以把整个军队给冲垮了。
泪痕最初对明帝国与后金之间战役的伤亡比例感到不可思议;(比如萨尔浒战役,满清据说只伤亡了五百人,而明帝国方面的伤亡竟然是好几万);后来泪痕渐渐明白了,这种伤亡比例也是有可能的。因为明与后金之间的战役,通常是正规军队与一群乌合之众在作战;这种伤亡比例实在有可能。


军队是最讲求纪律的地方;如果这个地方充满了弄虚作假、自欺欺人、滥芋充数、贪污、腐败、受贿,那让谁当将领,也无法让它真正拥有战斗力了!
因为军队是最讲求纪律的地方,如果这种地方没有了纪律,那它人数再多也不过是一群拿着武器的乌合之众罢了。这种军队让谁当统帅,又能怎样呢?
但这一切,显然已不是某个高级将领所能改变的了;因为这一切就是帝国皇帝、帝国政府,也都只有默认其存在,根本不敢全力整顿;因为这一切代表着人数众多的、影响巨大的利益群体的既得利益;帝国皇帝、帝国政府对此,只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哪敢真正触及呢?


既然帝国军队已被官员、将领们通过种种方式掏空了;那帝国的军队虽多,但在一个具体战场上,最多也就保持着数字上的优势;真正具有战斗力的部队,恐怕与满清军队相比也远远处于劣势!
驱赶这种军队与敌人主力打野战;那实在是强人所难。驱赶这种军队与敌人主力打野战,就好象给普通老百姓临时发些武器让他们出城打仗一样。他的人数再多,也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统率这种军队,面对敌人军事主力;明帝国的将领心中所想的;恐怕永远是一种最伟大的战略,那就是保护好城池的安全(躲在城池里)、保护好军队的安全;等敌人耗不行了(等敌人抢够了),我们自然可以“趁胜”收复失地、取得把敌人赶跑的大捷!
除此之外,我们实在看不出他们还有什么想法。
即使他们拥有的兵力是敌人的两三倍,我们也实在看不出他还有什么想法。(宁锦之战时,明帝国的兵力竟然是满清兵力的两三倍;但明帝国军事主力也从来都不敢走出城门一步)
当然了,再经过有理论水平的将领总结,于是就出现了所谓的“城墙、大炮”理论,好象帝国军队根本用不着出城打仗,就能保卫了帝国安全,更能够成功收复失地。这种连小孩子也欺骗不了的谎话,竟然成了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发现。



帝国的军队已腐烂成这种样子,但帝国政府却显然不敢、也无力去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袁崇焕的神话出现了。
袁崇焕的神话,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帝国军队虽然腐烂了;但如果战略运用正确,一样可以大败敌人的。另一层意思则是:帝国军队虽然腐烂了,但如果出现一个优秀的统帅,一样可以大败敌人。
这本来就是帝国政府垂死的、自欺欺人的幻想。
这种观点,显然是整个既得利益集团最喜欢听到的观点!
反对袁崇焕的神话,实在就等于说:帝国军队一败再败,完全是由于军事系统腐烂造成的。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那帝国军队让谁指挥也只有失败。但?这不是明着给帝国政府出难题吗?那这不是明着要挑战既得利益集团既得利益吗?



如果袁崇焕能把皇太极阻挡在长城之外,袁崇焕肯定用不着死;退而求其次,如果袁崇焕能把皇太极阻挡在蓟门一线,那他也肯定用不着死。
但统率明帝国那种已丧失了野战能力、机动作战能力的军队,想做到这一切,那实在是太难了。
万里长城万里长,东部一两千里的长城防线;用所谓的城墙大炮战略,那得需要多少军队、多少军费才能防守成功呢?
明帝国以北京、宣大、关宁等为中心的军队,从帐面上看足足有四五十万;(仅袁崇焕统辖的军队就有十五万),但真正战争开始后,帝国能调到主战场上的、不掺水份的合格军队到底有多少呢?
帝国的军事系统已腐烂了!
满清军队想威胁帝国的都城、想深入帝国的腹地,那是随时都能做的;这一切,在袁崇焕活着时已成为了事实,在袁崇焕死后,就更是事实了。
但帝国政府依然沉溺于幻想中不能自拔。


如果袁崇焕在敌人兵临兵北京城下后,能给帝国政府上交一份有实际操作可能性的、过一段时间就能把敌人赶走的军事报告;那相信袁崇焕也用不着死了。
但这种报告,是没有人敢随便上交的,也是制定不出来的;因为率领明帝国那种早已腐烂的军队,去主动进攻敌人军事主力;那是任何一个统帅也无力、更不敢做的事;因为这样做除了导致全军覆灭之外还有什么呢?而一旦造成这种后果,责任谁能担当得起?
后来梁庭栋、张凤翼;宁愿吃大黄慢性自杀;也不敢用这种方法求得侥幸的胜利。后来周延儒、杨嗣昌,宁愿在北京城附近对皇帝睁着眼睛说鬼话,也不敢用这种方法求得侥幸的胜利。而满桂率无奈率军出战,结果也就是一战全军覆灭了。
当然了,袁崇焕在宁锦之战,帝国政府为他调集了十五万大军,面对敌人五六万军队,袁崇焕也绝不敢率主力大军走出城门一步。因为率主力大军出城与敌人打仗,全军覆灭的机会实在太大了。



在这种背景下,满清军队什么时候想深入帝国腹地,什么时候就纵马扬鞭闯进来;帝国政府对此实在是一点招儿也没有。面对敌人这种嚣张的行为,帝国政府除了想着守好城池,等着敌人抢够了撤军外,还有什么办法呢?显然是什么办法也没能在。
袁崇焕也一样;在整个己巳之变这时;我们实在看不出袁崇焕有什么真正的计划、战略;直到战争开始一个多月后,袁崇焕依然向政府递交不了一份有操作可能性的、过一段时间可以把敌人赶出塞外的军事报告!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战争,袁崇焕也晕头转向,不知该如何去应付了。
“我们只要保护好北京城就行了;反正敌人抢够了,自然就会撤走的”;虽然大家都在执行这种伟大的战略,但这种伟大的战略是没有敢公开说出来的!



当然了,所谓等敌人耗不行了(抢够了),就自然会撤军这种伟大战略。那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这种事做得、说不得;谁要敢公然宣扬这种理论,恐怕被唾沫也要淹死了;但大家实际上都是用的这种战略。
从宁远、到宁锦;再到大凌河、松锦;再有敌人几次深入长城;明帝国哪个统帅不是用这种战略应付政府、对付敌人呢?


宁远之战时,满清两天攻不克宁远城;马上就撤军了。于是魏忠贤开动帝国宣传机器,马上造就了一个历史大捷。
满清围攻大凌河足足两个多月。如果满清围攻攻大凌两三天,甚至三五十天不克就撤军(大凌河坚守的时间远长于宁远之战)。那明帝国开动宣传机器,这绝对宁远大捷第二!但祖大寿没有袁崇焕那样命好;这一切并不是因为祖大寿不如袁崇焕,而是因为满清就是不撤军,你叫祖大寿怎么办呢?

宁锦之战时,满清二十多天攻不克宁、锦城,也无奈撤军了。于是魏忠贤开动帝国宣传机器,马上又造出一个历史性的大捷。
满清进攻松锦足足进行了一年多!如果满清围攻锦州三五个月、十来个月不克就撤军(松锦会战时坚守锦州的时间远长于宁锦之战)。那明帝国开动宣传机器,这绝对是宁锦大捷第二!但洪承畴没有袁崇焕那样命好;这一切并不是因为洪承畴不如袁崇焕,而是因为满清就是不撤军,你叫洪承畴怎么办呢?
当然了,如果宁远、宁锦之战时;满清对待一座孤城也能、也要这样旷日持久的硬耗;那袁崇焕也只有求上帝保佑了!除此,他还能有什么咒念呢?

明帝国军事系统,已彻底腐烂了;但明帝国不愿意正视这个事实,所以才肆意神话宁远、宁锦那种战役。


[注1]:天启年间,辽东经略熊廷弼在一封信里写道:“操练之檄,何月不行;操练之事,何日不说?乃诸镇将自一二蓄养内丁外,皆视营兵为无用,而不屑操。不惟不操也,且使为内丁厮役,且夺其马与内丁骑,而代为喂养。……幸语诸镇将,以视内丁之心视营兵,则无不强也;以收拾内丁之心操练营兵,则无不可战也.将官以百十内丁战,何如以一二千营兵战;一大帅以一二千内丁战,何如以一二万营兵战?是大有益于自家者。”引自《皇明经世文编》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09-06-20 20:26:19 +0800 CST  
复领政17:

我说过,袁黑必然是毛毛虫;因为这个世界上只有毛贼子孙或者拿他们钱的才会不遗余力经年累月诋毁袁崇焕;
------------------------------------------------------------------------------


我这个帖子,已帖出快五万字了,我哪段话、哪句话曾赞美过毛文龙?
希望您反驳别人时,不要信口开河好不好!
复领政17:

我说过,袁黑必然是毛毛虫;因为这个世界上只有毛贼子孙或者拿他们钱的才会不遗余力经年累月诋毁袁崇焕;
------------------------------------------------------------------------------


我这个帖子,已帖出快五万字了,我哪段话、哪句话曾赞美过毛文龙?
希望您反驳别人时,不要信口开河好不好!
许多人讨厌袁崇焕,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袁崇焕的崇拜者,大多就您这种水平。希望您给自己的偶像争争气。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09-06-21 20:57:29 +0800 CST  
到了这里也不忘记抹黑袁崇焕;我服了敢用只有注册几天马甲自吹自擂的楼猪
------------------------------------------------------------------
支持我帖子的人,就是我的马甲?
希望您反驳一个人时,用一用脑子;不要总用这种廉价的方式!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09-06-21 21:01:01 +0800 CST  
广渠门左安门是谁阻击的后金?
-----------------------------------------
明帝国以关宁、蓟门、北京、宣大为中心的兵力足足有四五十万;就是袁崇焕统率的军队也足足有十五万!满清的总兵力不过十万左右罢了。
就是这样兵力的对比,明帝国竟然让敌人打到北京城下;更让敌人在北京城附近长久的劫掠。以这样的兵力对比,一个帝国把仗都打到这种惨不忍睹的境界,还能恬着脸说自己在此过程中,曾取得了一系列大捷。这叫什么事?

无论明帝国政府怎样吹嘘自己在北京城下,曾取得一系列大捷;有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就是在明帝国取得了一系列所谓的大捷后,敌人还在北京城附近肆意淫掠;明帝国不要说把敌人打出长城了,就是把敌人打得离北京城远一点都做不到。

泪痕在这个帖子中,并没有针对您心目中的偶像而说;希望您不要那样激动!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09-06-21 21:23:00 +0800 CST  
复领政17:


我本来非常懒得回复你,只是你这样没完没了的拿一些无聊的问题当法宝,所以泪痕只有浪费点时间回复你一下。
“只有袁崇焕的崇拜者,才相信什么一流统帅、率领三流军队那军队仍然是三流的。只有袁崇焕的崇拜者,才相什么什么一流统帅拥有两倍于敌的兵力,通常也只有打败仗,因为他的军队是三流的。”

“一个帝国的兴衰、军事的强弱,是受制于众多因素的。他不是某个统帅可以改变的、决定的!”

把泪痕说过的这两句话对照起来看,是不是发现有点意思?
-----------------------------------------------------------------------

一个人在争论中说错句话,真的很意思吗?
一个人,如果在争论中说错了一句话;并为此向网友认错,承认自己这句话违背了自己一贯的观点。泪痕以为,这一点意思也没有;如果这在您眼中都非常有意思,那只能证明您非常有意思!
您上面的两段话的确是矛盾的,但泪痕早就承认过,也为此认过错。如果这都非常有意思,那泪痕自然无话可说了。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09-06-21 21:27:50 +0800 CST  
二、“只有袁崇焕的崇拜者,才相信拥兵十五万,与总兵力只有八万的敌人打仗。战争开始一个月后,己方军队进入战场的兵力远逊于敌人,是很正常的事。”

为什么满桂、侯世禄也只分别带了五千兵勤王?这个问题都过了3个页面了,泪痕还是视而不见。
-------------------------------------------------------------


张局长贪污了一百万块钱;泪痕说,这种干部绝对称不上廉洁的干部。
反驳者就说了,李科长还贪污了一千万呢,你怎么从来也不说呢?
反驳一个时,先理顺您的逻辑!
一个将领拥有兵十五万,与总兵只有八万的敌人打仗;战争开始一个月后,投入主战场的兵力还远逊敌人,这正常吗?泪痕现在也想知道,这正常吗?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09-06-21 21:33:22 +0800 CST  
其三,

“泪痕哪只眼也没有看到。泪痕只看到:“帝退少憩,给事中许誉卿叩以五年之略。崇焕言:“圣心焦劳,聊以是相慰耳。”

无论用消极方式平辽也好,还是用积极方式平辽也好。袁都没有做!他所谓的平辽,根本不过嘴没有把门的随口溜出的一句大话罢了!”

泪痕选择性忽视的境界已经超凡脱俗了。
--------------------------------------------------------------------------------
泪痕实在想知道,袁崇焕为平辽;到底做了哪些实事。如果说杀毛文龙算实事,那泪痕自然无话可说。

毛文龙死后三个月,满清大军突破长城防线。事实上,此前一个多月军队就已开始大规模的向西调动了!
整个长城防线存在着天大漏洞。
因为西部长城防线随时可能被满清大军突破,据说袁崇焕早就知道这种危机了。
袁崇焕面对长城防线这种天大的漏洞管也不多管,却是跑到东部地区,冒天下之不大违整顿东江军队!这叫什么事?


东江地区纵有千般不是,问题是:从紧急性来看,能与蓟门地区想提并论吗?
毛文龙纵有千般不是,问题是:他代表的军事力量存在,对满清南下中原始终是一种牵制!
袁焕把时间、精力、魄力那样多的用于东江地区,泪痕只想知道:东江问题真的那样紧急吗?

事有轻重缓急!
袁崇焕这种作法,算知道轻重缓急吗?
他把杀毛文龙的魄力、时间、精力用于满清大军近期动况的侦察、预测上,有什么不好的?
他把杀毛文龙的魄力、时间、精力用于全力保卫边防安全,有什么不好?
毛文龙的事,真有那么紧急、重要吗?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09-06-21 21:40:00 +0800 CST  
“皇帝把人事权力、财政支持、政治支持全部给予他了。
但结果呢?这位老兄,却把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好象他只要把宁锦防线保证了,就完全尽到自己的职责了!一个将领无耻到如此地步,难怪当时有历史学家说他象秦桧,那叫污辱秦桧!”

对于这句话,实在是没什么评说的了。皇帝给袁崇焕的是全国的人事权力、财政支持、政治支持还是辽东的?袁崇焕的职责范围是辽东的还是全国的?

一个人篡改历史无耻到如此地步,倒是真正连秦桧都不如了。秦桧还会说一句“莫须有”,泪痕就是直接的无中生有而且肯定有。
--------------------------------------------------------------------------------------------------------------------
敌人总兵力不足十万!
皇帝给了他十五万军队、八万匹战马、一年四百八十万两白银的军费。这还不够?
按您的这种观点,面对不足十万的敌人,皇帝非常得给他五六十万军队(甚至一二百万军队)、二十万匹战马,一年一千五六百万两军费。他才可以对帝国都城安全负责?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09-06-21 21:46:35 +0800 CST  
其五,

“袁拥兵十五万坐镇宁锦”

连十五万兵是包括了宁锦、山海关、登莱、东江、天津各地驻军都不知道,泪痕还在拿这个数字做什么文章?
----------------------------------------------------------------
这十五万军队,在哪里驻扎;重要吗?
重要的是这些军队都归袁崇焕管!
这些军队分驻在宁锦、山海关、登莱、东江、天津;就不归袁崇焕管了吗?您的逻辑好强大!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09-06-21 22:14:05 +0800 CST  
其六,

“皇帝让袁拥兵十五万。绝不是为了让他保证宁锦那区区百余里长城防线安全的。”

宁锦没长城,山海关才有长城。泪痕信口开河的低级错误总是这么层出不穷。
------------------------------------------------------------------------------
您怎么没再加一句,宁锦也不是区区百余里呢?
宁锦只是东部长城防线的纵深;皇帝给了十五万军队(建立一个四百里长的纵深),绝不是让他保证东部百余里长城防线安全的!说得积极一些,这样多的军队、这样的长的纵深,是让他去平辽的;说得消极些,这是让他去保证长城防线安全的。
如果就为保证东部区区百余里长城防线的安全,就驻兵十五万、建立一个四百里长的纵深,那数千里的长城防线安全,明帝国得投入多少军队?多少军费?
反驳一个人时,不理会对方说什么;就抠住辽眼与人玩文字游戏,有意思吗?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09-06-21 22:16:28 +0800 CST  
其七,

“我拥兵十五万坐镇宁锦,只可以保证敌人绝对无法从宁锦一线深入长城,至于北京城的安全,您们还得多费心。”
“所谓袁拥兵十五万坐镇宁锦,让敌人深入长城、大军在京师开战、淫掠与袁无关,这种说法能说通吗?”
北京的安全应该由辽东的驻军来负责?泪痕搞笑的境界更高了。那北京的驻军是干什么用的?
----------------------------------------------------------------------------------
泪痕只想知道,如果袁崇焕在向皇帝夸口五年平辽时;就对皇帝说出这种您认为完全有理的话,会是什么结果?
泪痕也只想知道,袁崇焕在向皇帝夸口五年平辽时;敢向皇帝说这种您认为完全有理的话吗?

北京城的安全,当然与北京的驻军有关!但?这前提也得是:敌人总兵力只有不足十万,袁崇焕率兵十五万,却让敌人一鼓作气打到北京城下。否则?满清靠什么威胁北京城呢?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09-06-21 22:24:25 +0800 CST  
其八,

“在敌人突破边防线后一个月,皇帝感于袁的失职遂拘捕了袁,仅仅是拘捕了袁。但袁的军队,竟然因此集体置北京城安危不顾撤走,这是什么性质的事?”

辽军哗变是因为崇祯“仅仅是拘捕了袁”?泪痕编造历史的水平始终停留不前。因为这个凭空设想的历史,早在一年前我就指出过其虚妄,可是时至今日泪痕还抱着自己的幻想当作史实大作文章。继续YY吧,但是请自娱自乐。
-------------------------------------------------------------------------------------
关于这种反驳,如果在一年前;泪痕当然会认错。
但?现在,泪痕只想知道这与我主帖有关吗?如果您想反驳,请有点针对性!不要这样从我一年前的帖子,还是从我大量回复中随便抽一句反驳我好不好,好不好?
我实在懒得回复你。开一个帖子,就被这种毫无意义的、与主帖无关的争论所淹没!实在是糟蹋了我开的帖子。
当然了,如果您还愿意这样,如果我有时间,我也愿意奉陪。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09-06-21 22:32:09 +0800 CST  
我告诉大家(不包括楼猪这种小人)袁崇焕正是试图从根本上解决冒饷问题的人,解决办法是杀军官,甚至总兵!但是真正奋战第一线的士兵待遇却改善了,战斗力也提高了
--------------------------------------------------------------
说话,请拿出点证据来。不要这样信口开河!
“甚至是杀总兵”按您这观点,大约袁崇焕杀毛文龙,是为了解决虚冒军费的问题!
“ 崇焕虽诛文龙,虑其部下为变,增饷银至十八万。然岛弁失主帅,心渐携,益不可用,其后致有叛去者。”
这就是袁崇焕解决虚冒军饷?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09-06-21 22:37:04 +0800 CST  
泪痕早几年在春秋中文和铁血早就被教训到扑街
----------------------------------
泪痕还曾到到春秋中文、铁血?
泪痕自己怎么不知道。
至于被人教训到扑街?那更不知是哪跟哪的事了!
象你这种信口开河、肆意造谣的人,也上煮酒上混?
再重复一遍,希望给你的像争争气,不要总拿出这种一副“我是流氓,我怕谁”的样子。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09-06-21 22:58:33 +0800 CST  
复管政17
还有楼上马甲即使袁督师没有查禁毛毛虫与后金的走私
请你解释明实录里皮岛“骸积如山”这句话再来放屁
-----------------------------------------------
这关我屁事,我主帖中哪曾说过与此相关的内容?
甚至我上自上网以来,哪曾说过与此相关的内容?
这些内容关我屁事来着?
请您说出几句证明您逻辑没有混乱的话来,再重复一遍;给您的偶像争争气,不要总给自己的偶像抹黑。是不是崇拜袁崇焕的人,都您这个样子?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09-06-21 23:04:02 +0800 CST  
复kwzolo先生:

感谢您的好意。
我本来也不想理那号人,只是那家伙没完没了的一个劲挑衅,让实我实在受不了。


(一)、您说:如果把目光放到已经极为发达的工业和海外贸易,又如何呢?
如果措施得当,把海外贸易真正纳入政府管理中,缓解,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财政问题并非不可能!
泪痕还是前面的观点,明帝国无论怎样说,都是一个小农帝国,工商业的份额在帝国财政中所占的比例实在不能太高估了。当然了,如果明帝国垄断了工商业(或是垄断相当份额),那自然可以获得一大笔钱。但自古就有一句话“利益不在政府、就是民间”;所以这些利益一直普遍被民间的利益群体所占有。在崇祯当皇帝后,却突然要把这些利益都收归政府所有,可行性有多高呢?
可以想象,如果帝国政府想收归这些利益。必须会引起这些利益的所有者积极的、强有力的反对;当然了,他们反对的理由肯定是一再向政府哭穷、一再论证这样会危及穷苦老百姓的利益、一再攻击具体负责这项工作的官员、机构;这样闹来闹去,帝国政府还能坚持多久呢?

(二)、明帝国灭亡的主要原因,是帝国出现一个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
在这种背景下,不是明帝国缺乏收取钱财的方式、渠道,而是这一切无论怎样做,最后都会转嫁到普遍陷入生存边缘的底层老百姓身上;而是这一切无论怎样做,最后的成果都会被腐烂的政治、军事系统所吞噬。

(三)、戚继光、曾国藩的练兵方式;徐光启大约也曾积极鼓吹过,但这在明末已丧失了可能性。因为明帝国固有的、腐烂的军事系统,已成为一个可以吞没一切的无底洞。
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明帝国收取一百万两、五百万两、甚至一千万两白银。首先应解决的是什么呢?是应先给普遍欠饷的军队发一部分饷银。而这些军队到底有多少士兵、有多少合格的士兵呢?却是谁也不知道的。帝国如果不解决这种问题,那帝国就是一年敛取上一两千万两白银,也不够填这个无底洞!
如果帝国政府让民间练乡勇(就如曾国藩);问题是:这些乡勇的费用从哪里来呢?帝国政府正规军都成天、普遍欠饷,拿什么练乡勇呢?帝国政府总不能在正规军成天欠饷的背景下,还想着拿出大笔费用训练什么新军吧!
问题是:帝国军队是一个无底洞,帝国政府一年收取一两千万两白银,都不够填这个无底的洞的。除非帝国政府能强有力的解决这个问题,但帝国政府实在没有这种能力。在主帖中,泪痕已详细论证过,这里就多说了。
最后感谢您的回复。

楼主 泪痕春雨  发布于 2009-06-21 23:43:26 +0800 CST  

楼主:泪痕春雨

字数:404507

发表时间:2009-05-29 01:4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1-12 15:31:11 +0800 CST

评论数:128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