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为证——孙氏的崛起与东吴的建国》:这是一段青春激昂的三国史!

@嘉陵江上的渔夫L 2016-04-11 05:04:46

-----------------------------
渔夫兄有心啦!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4-11 19:30:38 +0800 CST  

-----------------------续正文-----------------------------


【单刀赴会】

在这场冲突中,最尴尬的人非鲁肃莫属。作为江东鸽派的代表,他为了积极推动孙刘关系,可谓是费尽心力,然而事到如今,他的苦心却得不到双方充分的理解,落了个两头不讨好。刘备无赖之极,关羽骄横霸道,而江东鹰派们愤怒的求战声也是此起彼伏,夹在中间的鲁肃倍受煎熬,内心苦闷却找不到人倾诉。

为什么他们就不能理解联盟的重要性呢?

如果双方都能从大局出发,互让一步,现在的事态也不会如此严重,要知道,北方的曹操正蓄势待发,他才是孙刘的头号威胁啊!

在益阳,自从和刘备的军队展开对垒后,鲁肃的忧虑更是与日俱增。

由于己方的兵力处于劣势(1万VS3万),对面的关羽挑选了五千精兵,打算从上游十几里处的浅濑强渡资水,负责巡视战场的甘宁发现后,立刻向鲁肃作了汇报,并主动请战道:

“我有擅长水战的部曲三百人,若能再增兵五百,担保关羽听见我的咳嗽声都不敢涉水,涉水必为我所擒。”

鲁肃尽管不愿和关羽交战,但为了防范于未然,还是给了甘宁一千兵,命其连夜赶到浅濑处驻扎。关羽得知后,果然只能按兵不动。

(羽夜闻宁处分,曰兴霸声也,遂不渡)。

这处对峙的地点,后来被冠为“关羽濑”。

通过这件事,说明益阳的局势已到了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程度,其实闹到这种地步,没有人比鲁肃更痛心的了,然而即使在如此紧张的状态下,他仍不愿放弃和平的努力,始终希望通过谈判解决争端。

于是,他决定向关羽发出邀请,与之坐下来推心置腹地谈一次。

为公平起见,会谈的地点就设在双方营盘的中央地带,均不许带兵,参加的随行人员也只能携带佩刀。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单刀赴会”。

只不过,这段历史与演义大相径庭的地方是,会上大义凛然的人不是关羽,而是鲁肃!

约定好时间后,鲁肃正准备动身,其手下的将领确纷纷出言劝阻——万一关羽玩阴的怎么办?

而鲁肃却认为,目前的双边局势虽然比较恶劣,但刘备是犹豫的,纵然关羽的自主权再大,总还不敢违背大佬的意思,将双方关系推到一个万劫不复的深渊,所以危险只是理论上存在而已,越是这样就越要把话敞开了说。

话虽是这个理,但会谈的气氛从一开始就很不愉快,当然这也是没有办法的,毕竟彼此意见分歧太大,尤其是这种历史遗留下来的领土纠纷问题,扯起皮来就更加难办了。正如现在国与国之间为争夺某处岛屿而闹得不可开交,弹丸之地尚且如此,何况是荆州这样的兵家必争之地。

可是,事再难办,也还得办。

-----------------------未完待续------------------------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4-11 21:48:35 +0800 CST  
@如_风_123 2016-04-11 21:52:59
一直以来,吕蒙都清楚自己并不是什么深谋远虑的战略家,也搞不懂孙刘结盟对天下大势究竟有何影响,他只知道,荆州系江东将士在赤壁之战时浴血拼杀所得,倘若刘备硬要赖坐着不肯走,那就根本不用客气,直接一脚把他踹开了事。所以,他相当反感鲁肃在对待关羽时一味忍让,“常以欢好抚之”的绥靖政策,认为这样只会助长对方的骄横与跋扈,唯有以强硬的态度,针锋相对地与之进行斗争,才有机会收复荆州。
————————......
-----------------------------
兄台的观点,看过后就知道是对三国有一番研究的!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4-12 11:42:39 +0800 CST  

-----------------------续正文--------------------------

会谈开始后,鲁肃先声夺人,对关羽责备道:

“过去之所以把荆州借出,是因为见你们远败而来,没有立足之地,现在刘备已得益州,却还没有归还荆州的意思,我们做出让步,想先取回三郡,可派出的官员又被驱逐,这是什么道理?”

说完后,鲁肃正想坐下来听听关羽的辩解,谁知从对面跳出来一个不知姓名的人(纯粹一打酱油的龙套,但在演义中被设定为关二爷的首席保镖周仓),插话道:

“土地这东西,应该是有德者居之,谁有本事谁就占,哪有那么多道理可讲。”

突然被这个无名小卒摆了一道,鲁肃很是恼火。所谓“有德者居之”,实际上不过是用来忽悠他人的无耻话语,什么是有德者,这完全属于一个伪命题,而那人居然胆敢如此蛮不讲理,只管把强占当成既成事实,全然不顾道义与法理,不用说,显然是关羽事先安排的,否则他怎敢出头,又哪有他说话的份?

于是鲁肃挺直腰板了,不留情面地厉声斥骂了一顿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弟(也等于是在警告关羽,不要耍小手段)。

关羽不是没文化的莽夫,他也曾夜读《春秋》,知晓大义,懂得谈判需要以理服人,所以在鲁肃指桑骂槐的同时,他的脸也有些发烫了,赶紧给那人使了个眼色,令其速速退下。

搅屎棍走后,会谈重归正题,双方开始摆出自己应当占有荆州的具体理由。

关羽认为,赤壁之战时,刘备及其所部也有参战,怎能徒劳无获,得不到一块土地?

还好意思提赤壁之事!?鲁肃一听心里暗骂。为了保存实力,江岸上与敌军血战时刘备躲在夏口,等到大势已定,曹操溃败回内陆后他才跑出来,远远跟在人家后面放了一把无用的火,吆呼几声便完事了,就这样的表现也好意思提条件!?

于是,鲁肃接过关羽的话茬驳道:

“云长此言差矣。当初长坂坡一战,你们伤亡殆尽,所剩无几,只想着远遁苍梧,根本无力与曹操抗衡,赤壁一战,我们江东才是主力,水军出力颇多,伤亡也最大,战后我主孙权不在乎一城一地,给了你们容身之处,而且也说好了是暂借,现在你们拿下了益州,不缺地方了,总该讲点诚信了吧?”

须知:贪而弃义,必为祸阶啊!

最后,鲁肃斩钉截铁地作了一回预言,而他的这句话,数年后果然得以应验。

关羽唯有无言以对。当然他也可以像刚才那名部下一样强词夺理硬狡辩,可如此下作的行为又素来为其所不齿,所以只能是选择沉默了。

这场口舌之争,之后便在一片压抑的气氛中无果而终了。整个过程中,鲁肃之所以能大占上风,倒不是由于文化修养高过关羽,而是理直,因此气壮。从来将仁、义二字奉为立身之本的刘备借地,欠了孙权一笔债,而后又多般推诿不愿归还,失信理屈,所以重义的关羽到头来被鲁肃呛得丝毫没有反驳之力。

单刀赴会一事过后不久,鲁肃发现关羽的部队悄然无息地撤出了益阳,而从刘备的驻地公安,还赶来了一名特使,声称之前的一切均属误会,希望与鲁肃这位江东的前敌指挥官作进一步磋商。

鲁肃当即有些沾沾自喜起来,他以为是自己对关羽所讲的那番话起了作用,而事实上,迂腐的他是大错特错了,因为出面打圆场的人,乃是孙刘两家共同的大敌——曹操。

--------------------------未完待续-------------------------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4-12 22:04:56 +0800 CST  

-----------------------续正文--------------------------

【湘水为界】

建安二十年,就在孙权与刘备为了荆州地盘而闹得面红耳赤之际,北方的曹操也动手了。他选择的方向是汉中,目标是盘踞当地多年的本土宗教五斗米教首领张鲁。

西征张鲁前,倾巢而动的曹军先是顺手清理掉了西凉军团的剩余势力。

四月,曹操亲自率领大军出散关,经过一番激战,那里凭险据守的氐王窦茂及其万余手下惨遭屠杀,这一战打出了曹军的恶名,使当地大小军阀闻风丧胆,再也不敢忤逆而动了。不久,割据西平、金城的地方豪强鞠演和蒋石等人,杀掉了纵横西北多年的老牌军阀——韩遂,献城投降。

不要小看韩遂的死,这里边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从与边章联手搞独立开始,他的合伙人换了很多,包括后来的马腾和马超父子,他曾背叛过中央,也归顺过,干过杀人放火的勾当,也有过诛杀宦官的正义作为。

总之,这是一个很复杂的人,闹腾了三十多年,这一年,已经七十岁的他闹不动了,也没有人愿意跟着他闹了,于是结果只有死路一条,这也正是应了那句话: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韩遂的死,代表西北地区终于可以真正消停下来了。

接着,虽说有些一波三折,但势力占优,且运气上佳的曹军还是成功地拿下天险阳平关,张鲁自知不敌,主动开门投降,曹操拜其为镇南将军,“待以客礼”,并封侯,邑万户。

安排好张鲁,曹操又安抚了巴郡的少数民族首领朴胡和杜濩——将巴郡分为巴东和巴西两个行政区,朴胡出任巴东太守,杜濩出任巴西太守,结果皆大欢喜。

稳定人心之余,曹操还重新规划了一番汉中各郡,以原汉宁郡为汉中,并将安阳和西城合二为一,组成西城郡,又分出锡郡和上庸郡,至此,汉中正式姓了魏。

不过,这也只是现阶段而已。

因为曹操肯定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汉中落入了他的手中,住在相邻地益州的刘备必然会寝食难安。

话说曹操攻打汉中的时间,和孙刘间为荆州而大起摩擦的时间居然有点重合,不管这是有意也好,无心也罢,但他的这次军事行动,毋庸置疑使刘备对江东的外交态度发生了重大改变。

也就是说,曹操的这步棋,间接阻止了孙刘两家有可能发生的进一步火并。

这就是曹孙刘三家互相钳制的妙处所在,其中一家的任何一个小动作,都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所以谁都不敢轻举妄动,否则就会被人偷袭得手,如此玩法固然复杂了些,却也大有乐趣。

--------------------------未完待续-------------------------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4-13 23:27:12 +0800 CST  

----------------------------续正文------------------------

其实,当刘备拿下益州的时候,曹操还没有对汉中形成实质性的威胁,所以他才敢放胆将取蜀的主力部队调回荆州,大张旗鼓对江东用兵。当然了,也是想炫耀膨胀起来后的军事实力,以免以后和孙权交涉时处于下风。

但刘备没有想到的是,过去一直对他颇为忍让的孙权,这回却表现得相当坚决,而张鲁的表现又是那么垃圾,莫说是实施焦土抗争了,就连起码的据城而守都做不到,完全不堪一击。当麾下头号大将关羽正在益阳一心一意搞对峙的时候,刘备接到了来自益州的绝密情报——曹军突然攻入汉中境内,“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阳平关已沦陷,张鲁正准备“遁走巴西”。

这下子刘备才有点慌了!

汉中,蜀之门户,乃是益州天然的战略缓冲区,一旦张鲁顶不住了,被灭或投降后,曹军挟胜利之势继续南下,空虚的益州怎么办?后果无疑是灾难性的。毕竟自己的主力可都集中在了东线,所以,刘备只能是选择与孙权和解,同时争分夺秒赶回成都。

应该说,是西南局势的骤然恶化,刘备担心被抄老窝,才匆匆忙忙撤了兵。

刘备撤兵的原因,孙权也很快打听到了,从长远利益出发,他同样不希望看到曹操得志,因此双方本着互谅的原则,签订了一个临时性的停战协议。

在协议里,江东一方对所占土地作了一定的让步,将零陵郡又划归给了刘备,并送还了郝普等战俘。

协议的具体的内容如下:

以湘水为界,中分荆州。

其中原本由江东占据的江夏郡、汉昌郡,新占的桂阳郡及长沙郡湘水以东各县,归孙权所有;而原本由刘备占据的南郡、宜都郡、武陵郡,及孙权退出的零陵郡、长沙郡湘水以西各县,则归刘备所有。

之所以说这个协议属于临时性的,是因为当它正式签订后,并没有达到皆大欢喜的效果,或许刘备暂时是满意的,但江东的鹰派们则不然,毕竟得要把已经吞进肚子的零陵吐出来。于是,过后一些少壮派将领开始情绪激动地喋喋不休,指责代表江东在协议上签字画押的诸葛瑾,说他一定是与自己的弟弟诸葛亮有所勾结,还可能收了刘备的好处,所以才会签下这种“丧权辱国”的狗屁协议。

诸葛瑾觉得很冤枉,因为假如得不到孙权的首肯,作为江东谈判代表的他是绝不会签字的,再说每次和刘备交涉,他都从未与诸葛亮有过私下会面,为的就是避嫌。

其实憋屈的何止诸葛瑾一人,鲁肃的心情也很郁闷,很惆怅。由于曹操搅局,使孙刘联盟得以维系了下来,但任谁都能看出,这个联盟已变得异常之脆弱,一旦有个风吹草动,整个体系便会有崩溃的危险。

荆州之争,裂痕丛生,纵然抚之,亦难平复。

而鲁肃在深感回天乏术的同时,所能做的就只剩下知天命而尽人事了。

--------------------------未完待续---------------------------------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4-14 21:58:59 +0800 CST  

---------------------------续正文-------------------------

第十六章 东线再聚兵

【握手不等于和平】

如果按武侠小说的写法,建安二十年的江湖很热闹,还很暴力,天下最强的三个帮派为争夺地盘而大打出手,横行兼并之道,一些弱小的势力(如张鲁、韩遂等)纷纷被殃及,惨遭灭顶之灾,被迫退出了历史舞台。

此后,三大帮派基本上确立了各自的江湖地位及势力范围,其中傲立于北方的曹魏由于占据着长江以北绝大部分地区,所以实力最为雄厚,也最有希望一统江湖,问鼎九五;其次是雄踞于东南的孙吴,它以长江为依托,国殷而民附;再次之的是崛起于西南的刘蜀,尽管它的实力最弱,但胜在地形险峻,易守难攻,故而也足以自保无虞。

如果按经济学的说法,这些地盘都已经是属于三大派的固定资产了,但尚有两个地方是流动资产,据之不仅能使公司规模获得大幅提升,还可以在以后残酷的行业竞争中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不过,这两处流动资产的维护成本都很高,运营风险也很大,稍加不慎便会得而复失,甚至有可能造成固定资产的附加流失。

它们分别就是汉中和荆州。

刘备对汉中早已垂涎三尺,因为那儿不光是北进中原的踏板,更是益州的掩体,如果不想整天神经兮兮地担忧被曹操窥视,就必须把它收入囊中,反之亦然。所以这两派早晚会发生斗殴,毕竟可以在汉中收保护费的人只能有一个——曹操OR刘备。

荆州的道理也一样,刘备一直视之为挺进中原的另一个桥头堡,然而问题是荆州位于长江中段,而下游还住着一个孙权。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这两人的关系变得非常之微妙。好比住在山脚处的孙权看山腰上的刘备,只能仰视,很难受,如果某一天刘备闲着没事,跑到长江边上洗了把脚,下游的孙权就会喝到他的洗脚水;如果刘备不是洗脚而是撒尿,那么孙权就会……

所以,这两派打起来也是迟早的事。

但如果细加对比,荆州的问题似乎要比汉中复杂得多。

毕竟刘备和曹操的关系相当简单明了,属于一对死敌,见面就得玩命,根本没有和解的可能,而刘备和孙权至少在名义上仍是盟友,加之二人的实力都比曹操弱,无力单独应对后者,如果他俩真的互掐起来了,只会便宜在旁觊觎的曹操,所以,也才会有之前发生在益阳的那次和解。

可是,孙刘就像两个争糖吃的小孩,哪怕握手言和了,也是在一种你不情我不愿的情形下被迫作出的选择。

先说刘备,自从摆脱了前半生的尴尬境地后,他就暴露出了真正的面目——满嘴马列主义,满肚男盗女娼。而且他还是那种吃不得亏的主,这次益阳和谈,虽说争取到了时间,解了后方的燃眉之急,可毕竟得抠出一部分糖给孙权,这让刘备觉得很是不爽。

刘备不爽的同时,孙权也没觉得爽快,他认为那包荆州牌水果软糖原本就是自己的,目前所得的那一部分,只不过是退而求其次的一个目标而已。

所以,就像刘备在等待着一个拿下汉中的机会一样,孙权也在寻觅着一个全境拥有荆襄的机会。

总之,握手不等于就和平了。

其实从握手的那一刻起,双方也共同种下了新一轮冲突的种子,当等到各自料理完眼下最紧要的事情后,这枚种子也成熟了。

---------------------------未完待续------------------------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4-18 22:25:48 +0800 CST  
@嘉陵江上的渔夫L 2016-04-19 08:32:56
顶帖
-----------------------------
渔夫兄早上好~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4-19 10:14:13 +0800 CST  

------------------续正文------------------------

【出击合肥】

刘备最急着要办的事,当然是回师益州,守好门,谨防曹操的趁虚而入,而孙权呢?

荆州之争算是暂时告一段落了,刘备走后,孙权也很快把目光转投至东线,在一幅巨大的地图前,他被其中一个小圆点吸引住了,盯着看了许久。

最后,孙权乐了。

真乃天助我也!

此时,不正是出击合肥的绝佳之机吗?!

原来,又是合肥。

两年前,曹操出昏招要把长江以北,淮河以南的百姓统统迁回中原,结果在当地引发了一股大规模的逃难潮。西起庐江,东达广陵的沿江诸县,共有十几万户人家为此而逃往江东,淮南地区骤然间变成了一块鲜有人烟的真空地带,唯有皖城与合肥独存。之后孙权发兵皖城,并克之,战后又将当地的八万多民众掠回了江东,于是在狭长的淮南走廊上,曹军真正能够依托的据点,就只剩下合肥了。

年初,为了夺取汉中,曹操将主力都带到了西面,东线的合肥城内,只留下以张辽、李典、乐进等三将统领的七千军队,而且就这点兵力,还得兼顾沿江的各处要点,另有情报表明,防守合肥的三员将领间,张辽和李典的关系很不和睦,原因是李典并不愿服从张辽的领导,觉得自己是曹操自陈留起兵时就舍命相随的老部下,参加过历次军事行动,可谓劳苦功高,而张辽属于降将,早年曾先后跟随过丁原、董卓和吕布,吕布死后才归顺过来的。论资排辈,李典自然不服张辽,二人时常会因为一些本无关紧要的问题而争论不休。

总而言之,现在的合肥正受到主帅远行,兵力短缺及将官失和等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所以孙权深信,此时正是夺取该地的天赐良机。

于是,在建安二十年的八月,孙权调集十万之众,浩浩荡荡杀向了合肥。

说到这里,有一点值得怀疑的就是,此番攻打合肥的江东大军,到底有没有十万之多?
要知道,自主政以来,孙权组织过的战争、战役次数还是不少的,合肥之战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然而问题是,他真的会一下子拿出这么多人投入到某一块作战


地点去吗?


当然不是说孙权肯定拿不出,而是他似乎从来就没有如此肆无忌惮地出过牌。


----------------------未完待续----------------------------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4-19 21:30:21 +0800 CST  

--------------------续正文-------------------------

即便是在赤壁,在那场关系到江东生死存亡的战争中,孙权投入战场的一线兵力也不过三万而已,如果说这段时期孙权的实力还没有达到全盛的话,那么后来那一次和刘备之间的死斗——夷陵之战,他也不过是拿出了六到八万人,而那时候,孙权已经全部占领了荆州,收编了关羽的后方守备部队以及于禁的部分降兵,军队数量有了很大的增幅。
如此有利的形势,孙权都没有出动过十万人,为什么这一次攻打一个孤立的据点,他就要掏整副身家?

其实,最具参考价值也最靠谱的数字,应为不久前发生在濡须口的那一仗,曹操一方有号称四十万的部队,而孙权的部队人数前面已经介绍过了——七万。
所以,我不得不怀疑这个史书上记载的十万大军是有水分的。
那么,真实数字到底是多少呢?
估计应该不会超出濡须一战的上限,也就是说不会超过七万人,甚至有可能只动用了五万左右,浮夸比例为1:2,相信这个比例在国人的造假史上并不是很恐怖。
当然话说回来,就算只有五万人,孙权的优势还是相当大的,主攻,且兵力近十倍于守方,在孙权看来,这场不对称的交锋似乎缺乏足够的悬念,拿下合肥简直就是一件唾手可得之事。
然而,优势和劣势往往是相对而言的,江东大军同样也存在着一些先天性的不足:如不善陆战,而曹军最引以自豪的便是此道,尤其是擅长发挥骑兵的机动性对敌展开突击;再说孙权又善守不善攻,他能否适应角色的转换,这一点也值得打个问号;还有更要命的是,孙权没有看出曹操在用人方面所做的一番精心布置——为什么在人才济济的曹魏诸将中,偏偏要拉郎配,挑出张辽+李典+乐进这么一个组合?毕竟三人不仅没什么私交,而且互相不对付,彼此间就差使绊,下黑脚了,难道这些曹操不知道?如果知道,为什么还把他们凑一块,就不怕因出现内耗而贻误了战机吗?

然而事实证明,正是这个“洗剪吹”组合的奋勇表现,成为了左右此战胜负的一大关键因素。
还是领导有水平啊!

---------------------------未完待续--------------------------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4-21 00:28:28 +0800 CST  
@O月涌大江O 2016-04-21 09:39:13
大神们,不知道大帝攻合肥算不算北伐?
嗯,虽然我们的进攻战打的不美丽。。。。
但貌似,魏、蜀二国的进攻战也都败的很惨呢~O(∩_∩)O~
-----------------------------
应该算吧,向北面进攻。。。。。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4-21 21:20:24 +0800 CST  

-------------续正文-------------

【激战逍遥津】

其实曹操在西征张鲁前,曾给合肥守军留下了一道密令,并交由护军薛悌保管,密令的封皮上写着“贼至乃发”四个字。探明孙权已亲率大军到来的消息后,张辽、李典、乐进、薛悌等人一同把密令打开,里面的内容是对作战所作的具体安排:

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

很显然,曹操认为合肥守军在面对来犯之敌时,不应被动防守,而应主动出击。在场的张辽立刻领会到了曹操的心意,于是对众人说:“曹公远征在外,如果只知道等他的救兵赶来,恐怕合肥早已沦陷,故而他希望我等在孙权围城前抢先下手,以折敌锐气,这样既可振奋军心,又有利于接下来的防御。

可是,乐进等人由于担心寡不敌众,仍有些犹豫不定,急得张辽大声激励道:

“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位还在疑虑什么?”

这时,原本与张辽不和的李典,因为受这股决死精神的感染,当场慨然表态,愿为了国家大事而抛弃私人恩怨,跟随张辽一道出战。

当夜,张辽从军中挑选出八百人充当“死士”,这支临时组建的敢死队,让我想起了他那位已故的前同事(高顺)及其那支人数虽不多,却骁勇无比的强兵劲卒——陷阵营。

也算是向老战友致敬吧!

现在,这八百人便是我张文远的陷阵营!

接下来,照例是阵前的鼓动和宣传,当然也少不了金钱和前程的许诺,最后便是杀牛饮酒,大兴犒赏——古往今来,军队总会把这种方式当作至高的荣耀,因为它体现的是军人的血性,反正死也要做个饱死鬼。

平旦,即太阳升起于地平线之前,天刚蒙蒙亮的那段时间,具体来说就是凌晨三点到五点之间。这时,张辽以及李典已率领着八百敢死队悄然出了城。

他们的目标,是城外静悄悄的江东大营。

此刻通常意义上讲属于人一天里最为懈怠的时候,江东军营上下,包括孙权在内,谁都不会想到兵力不过七千的合肥守军居然胆敢主动出击,而且还是由其主将张辽亲自带队。

就这样,在一个合适的时机,以弱者的姿态,张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阵”,于千军万马之间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转眼间,便取得了令人咂舌的战果——砍翻数十名军士,斩杀两员偏将,其勇武程度令敌我双方皆叹为观止。

原来,就是这么简单啊!

不远处的城墙上,观战的曹军留守部队发出一阵阵惊呼声,士气就这么提升起来了。

杀得血脉贲张的同时,张辽还不忘大呼自己的名号——就像小说或评书里描述的那样:

“吾乃雁门张辽是也!不怕死的就过来吧!”

这伙不怕死,也不要命的人一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直扑孙权所在的中军营帐。

---------------------未完待续----------------------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4-22 00:18:04 +0800 CST  

今天更新早一点,明天就停止更一周时间了,因为和家里的那位已退休老头儿约好韩国父子双人游乐,明天飞魔都,从魔都坐游轮前往,估计怎么也得五一长假过后才回家了。这里也提前祝各位兄弟姐妹们假日玩得开心!!!

叩谢~~!!


-----------------------续正文-------------------------------

在这个危急时刻,孙权身后的一名将领潘璋毅然冲了出来,他一边抵住张辽的猛烈冲击,一边充当起督战官的角色,临阵斩了几个企图逃跑的小兵,才算稳住了阵势,但这也只能起到延缓的效果而已,很快,张辽还是冲到了孙权的眼皮底下。

睡眼惺忪的孙权望着堪敌万人的张辽,出于对这位曹军名将的忌惮,他显然有些慌乱无章,幸好张辽并不认识孙权,才使他得以狼狈地退到了一个小山头上躲避。

不久,遭到猝然一击后的江东各部,经过最初的混乱后,开始在各自统兵将领的指挥下稳定下来,孙权的情绪也渐渐回复,此刻他才发现,这股来势汹汹的曹军骑兵其实人数并不多,也就数百人罢了,完全可以围而歼之,于是孙权让左右发出指令,召唤附近的部队迅速合拢过来,扎成一个包围圈。

张辽这支部队,靠的是一种舍生忘死的战斗精神,但最致命的一点则是人数实在太少,结果被密密麻麻赶来的江东士兵团团围住。

然而这么一围,却把张辽的血性给逼了出来。

包围圈内,张辽娴熟地挥舞着手中那柄大铁戟,忽左忽右地拼杀了一阵,当他觉得已达到突袭效果后,忽然像嗜血狼群里的头狼那般,长啸一声,然后抖擞起精神,选准一个方向瞬间冲破阻拦,领着数十骑往合肥城内撤去。

而这还不算完,精彩仍在继续。

虽然紧跟张辽的那几十骑沾光杀了出来,但还有几百人未能成功突破包围,他们一看张辽冲出去了,急得大声求救:

将军难道要抛弃我们不管了吗?

张辽一听,二话不说,蓦然调转马头,再度杀入重围,又硬生生地把包围圈撕出了一个口子。

不能把同伴扔下不管!

《亮剑》里一开场,男主角李云龙就是在冲出小鬼子的包围圈后,又抱着机关枪杀进去救张大彪的,这种拯救大兵瑞恩的精神,可不只存在于小说家的意淫世界中,至少我们从张辽身上又一次看到了这一点。

于是这支仅数十骑的小部队,犹如被打了鸡血一样,亢奋地又一次展开突杀,包围圈中的曹军纷纷获救。

混战至中午时分,张辽悉数将被困余部救出(拔出余众),随后这队骑兵一路绝尘而去,而江东的部队由于多是步兵,难以紧随追击,只能远远地望尘兴叹。

这一战,张辽风光无限,给了江东诸将一个下马威,更凭一己之力搅得整支江东大军惶恐无序,其勇堪比神人,连合肥守军的精神面貌也为之大有改观,再想想,援军就快到了,防守的底气自然更加足了。

胜而后守,守则必固。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孙权的表现则实在有些窝囊,以至于全军的士气顿然大挫。此后,他组织兵力对合肥城展开了不分昼夜的围攻,但由于张辽那记漂亮的反冲锋,使守军的战斗意志被点燃到了沸点,全体将士众志成城,竟然一次又一次击退了孙权的攻势。

合肥战事就这么一直毫无进展,耗了半个月后,吕蒙不得已向孙权进言,称军中已出现疫病,建议撤兵休整,以利再战。孙权听后默认不语,他显然是不甘心的,但又找不到解决的办法,最终在吕蒙的反复劝说下,才无奈地同意了。

虽说是撤军了,但不代表此事就过去了,因为张辽不是循规蹈矩之辈,他可不会眼睁睁地放对手轻易离开,而且在撤退的过程中,孙权又犯昏了,他下令大部队先走,自己则与吕蒙、凌统、甘宁等将,及一支千余人的警卫部队拖在最后。

曹军的战场斥候侦察到这一情况后,马上向张辽作了报告,张辽的反应也异常之迅速,立即决定率守军主力出城掩杀。

------------------------未完待续------------------------------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4-22 13:39:32 +0800 CST  
停止更一周时间了,因为和家里的那位已退休老头儿约好韩国父子双人游乐,明天飞魔都,从魔都坐游轮前往,估计怎么也得五一长假过后才回家了。这里也提前祝各位兄弟姐妹们假日玩得开心!!!
叩谢~~!!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4-23 12:52:52 +0800 CST  
大家好~!!!!
旅游回来,恢复更新。



----------------续正文-----------------------

只能说张辽的RP实在是好到爆棚,因为当孙权等人行至合肥城以东一处名为逍遥津的渡口时,追兵也及时赶到了那里,并随即展开攻势。

这一回,轮到孙权以寡敌众了,而且他面临的处境可谓是万分凶险——遭优势之敌三面包围,剩下的一面则是湍急的河水。

这支小部队虽然不乏吕蒙、凌统、甘宁、蒋钦、潘璋、陈武、徐盛、宋谦等将,但毕竟士兵的数量有限,很难与敌做正面交锋。

这个时候,即使想把已经过河的部队再叫回来应战也来不及了,因为逍遥津上只有一座木桥,而桥上不知何故,少了一段一丈多宽的木板,别说是人,连马也难以直接跃过。

怎么办?

孙权彻底懵了,尽管受到了层层保护,但此刻他的脑子里一片空白,根本作不出任何决断。无疑,这将是其面临的又一次生存危机,严重程度丝毫不亚于当年在宣城遭到山越围攻那次。

不,恐怕比那次更严重!因为张辽不同于山越人,不会只图占些便宜就撤围而去,他必定是下了决心要吃掉这支殿后之兵了。

渐渐地,战况变得愈加恶化,守在最外围的大将陈武因身高体壮,成了曹军的重点攻击对象,不久,他那魁梧的身躯便倒在了一阵急促的箭雨中……

另一名将领徐盛由于在战斗中被刺伤了一只胳膊,导致所持长矛脱手而飞,幸亏他又马上机敏地拔出了佩剑……

拼啦!以命相搏吧!

诸将当中,先是甘宁发出一声怒吼,然后便不要命地冲入了敌群,凌统、吕蒙见状也紧随其后,这时孙权意识过来,甘宁等人已然是抱定了战死的觉悟,才会有此表现的,而目的无非是想为了他的脱险,争取到一些时间而已。

时间紧迫!

情况紧急!

孙权来不及多想,拍马先上了木桥,当他望着受损的桥面而犹豫不决时,亲将谷利随后赶到,谷利让孙权策马先退回一段距离,然后抱紧马鞍,放开缰绳,再突然狠抽一鞭,战马受痛后,疯似的向前急冲,接着四蹄腾空而起,竟然一跃飞过了断桥。

孙权脱险后,心有余悸地长舒了一口气,这时江东大将贺齐也率领其所部匆匆赶回来救援,孙权吩咐贺齐马上找船渡过逍遥津,无论如何也要把对岸的甘宁等人接回来。

最后的结果是,贺齐奋力击退了张辽,而殿后的诸将,除了陈武阵亡外,其他人虽然伤痕累累,但都得以全身而退。


-------------------未完待续----------------------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5-03 01:15:16 +0800 CST  

------------------------------续正文----------------------------------

其中最值得赞许的人当属凌统,他在整个阻击战期间,始终指挥手下三百部曲死战不退,等掩护完甘宁、吕蒙等人后,他的身上已是多处受创,鲜血染红了战甲,周围的部下也已全部阵亡。

见所有人都顺利脱险,凌统这才纵身跳进水中,披甲潜泳逃生,之后被江东的战船所救。上船后凌统想起追随自己多年的那三百部曲,此战竟无一人生还,一时间悲不自胜,当场嚎啕大哭,孙权得知后深受感动,将凌统擢升为偏将军,还加倍为其扩充了部曲。战后凌统的伤势曾因受到感染而日益加重,性命危在旦夕,孙权又特地去求购著名的“卓氏”良药,这才总算稳住了凌统的病情。然而,也许是此战耗尽了凌统所有的精力,他在病榻上修养了近两年多的时间,最终还是由于沉疴缠身,于建安二十二年病逝,英年二十九岁。

孙权听到这一噩耗后,追忆起凌氏父子的忠勇,悲痛得不能自止,遂吩咐近侍将凌统的两个儿子凌烈、凌封接来,由自己抚养成人,以此寄托哀思。

还有“奋命战死”的陈武,孙权将其风光大葬,并亲自参加了葬礼,还强令陈武生前最宠爱的小妾殉葬。此事让后世的史学家对孙权颇多非议。

诚然,这无疑是一个荒唐而野蛮的命令,但其实直到清代末年,高官死前强行让年轻的小妾殉葬仍属于司空见惯的事情,在年代久远的两汉,就更加屡见不鲜了。

逍遥津一战,江东军队的伤亡总体上看不算大,但它造成的影响却极其深远,毕竟连主帅孙权都差点被俘,正如赶来救援的贺齐对孙权所言:

至尊人主,常当持重,今日之事,几至祸败,群下震怖,若无天地,愿以此为终身诫。

而作为获胜方的大将张辽,则因此名声大噪,以至于当时民间普遍流行起一个说法,讲的是如果家里的小孩啼哭不止,只要父母吓唬一声:

“别哭别哭!张辽来啦!”,小孩的哭腔立即戛然而止,据说这招非常有效(后来也就成了“张辽止啼”这则历史典故的由来)。

其实,名声的大小在张辽看来,并不具有多大实质意义,此战他虽然表现得极为出彩,却还是抱有遗憾的。

因为经过那场激战后,张辽曾问几个俘虏:“刚才厮杀时,我发现有个长得挺像老外的家伙,就是留着彩色胡子那个,他是谁呀?”俘虏如实答道:“正是孙会稽。”张辽当场捶胸顿足,简直要把肠子都悔青了。

早知道那家伙就是孙权,说什么也要将其擒获,那可是一件足以震惊华夏的不朽之功啊!

在东线,曹孙之间围绕着合肥展开的这次大战至此告一段落了,当然,以后合肥还会有仗打的,毕竟是一处重要的军事要地嘛,只不过那是15年以后的事情了,到时候一切都已物是人非,所以请容我以后再讲。

合肥一战的失利,使孙权原本咄咄逼人的攻势偃旗息鼓了好一阵子,当他重整旗鼓,打算再度出击时,不想曹操又冒出来了,准确些讲是又回来了,孙权吃惊之余,只能恢复了守势,筑好工事静待来敌。

这就是所谓的第二次濡须之战。

--------------------------未完待续---------------------------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5-03 21:34:25 +0800 CST  
@乔亦珣 2016-05-03 11:33:44
与其说自己喜欢三国,不如说只是对江东尤为执念,少年时还跟同学为了周瑜诸葛亮吵的热火朝天最后直接转为人身攻击你丫才小气233闲时下了天涯APP,戳了论史,一眼就看见了楼主的艾迪,瞬间好感度爆棚。第一次看帖第一次回帖,这一上午看的我酣畅淋漓痛快极了,感恩楼主!!厉害厉害!!
-----------------------------
谢谢鼓励~!!!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5-04 16:40:27 +0800 CST  

------------------------------------------------

【第二次濡须之战】

对于第二次濡须之战,可作这样的概括:

虽有硝烟,但不至于弥漫;

虽雷声很大,但雨点很小。

说白了,这完全是曹操为了面子,不得不做出的一次示威行动。因为就在建安二十一年的五月,他正式晋爵为魏王,并获得了如下的特殊待遇:

一、“设天子旌旗,出入称警跸。”

“设天子旌旗”的意思就是打着天子的旗号,使用天子规格的仪仗队及车驾;“出入称警跸”就是像天子一样,出行所经过的地方提前实施戒严,百姓都得避让。

二、“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

旒,是古代贵族头冠上的玉质串珠。

《礼记》有载:子、男的冠冕为五旒,侯、伯七旒,上公九旒,天子十有二旒,也就是说曹操戴的是只有天子才有资格戴的那种配了十二根玉串的头冠,至于“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等待遇也全都是天子才能享受到的。

可见,这是曹操政治生涯中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标志着他已经超越了“位极人臣”的境界,成了一个具有高度自主权的诸侯王(也是汉王朝册封的最后一个)。打那时候开始,他有了属于自己的宫殿,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还有了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比如说,由此开始,我们将把他的军队称为魏军。

身份的日益尊贵,加之刚刚取得西征汉中的胜利,所以曹操很希望能借此机会向天下炫耀一番,同时也给东面的那个老对手施加一些压力。毕竟近年来其治下的江淮地区屡遭江东军队的袭扰,先是皖城失守,再是合肥被围,这种被动的情势如果不加抑制,尝到甜头后的孙权恐怕会肆无忌惮地把手伸得更远。

建安二十二年正月,曹操率军抵达居巢;

二月,进屯郝溪。

此举的用意,是为了攻打江东新建成的大型军事要塞——濡须坞。此时的濡须坞,已是今非昔比,经吕蒙的悉心营造,其规模与功能都有了很大提升,坞堡夹水而立,呈双月牙状,可容纳万人以上军队驻扎。

对于如何应对来犯之敌,吕蒙也早已提前做好了措施,他在坞堡内外的各处阵地上部署了万名强弩手,趁着魏军先锋部队刚到,仍立足未稳之际,吕蒙下令万箭齐发,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迫使曹操不得不引军退却。

应该说,地面上的步兵打得不错,倒是江上的水军出了事。

-------------------------------------------------------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5-04 22:31:42 +0800 CST  
@河北赵二 2016-05-04 08:29:24
小妾招谁惹谁了
-----------------------------
殉葬品。。。。。。。。。。。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5-05 01:37:22 +0800 CST  
@河北赵二 2016-05-04 08:29:24
小妾招谁惹谁了
-----------------------------
@含笑看吴钩2015 2016-05-05 01:37:22
殉葬品。。。。。。。。。。。
-----------------------------
@刘绪国 2016-05-05 10:21:51
何必呢,送给光棍嘛
-----------------------------
哈哈,刘兄有所感悟了。。。。。。。。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5-05 12:50:37 +0800 CST  

楼主:含笑看吴钩2015

字数:912398

发表时间:2015-04-06 22:0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0-22 22:37:57 +0800 CST

评论数:771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