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为证——孙氏的崛起与东吴的建国》:这是一段青春激昂的三国史!


---------------续正文-------------------

主政后的这些年,有一个难题始终在困扰着孙权,那就是山越之乱。在赤壁之战期间及以后,丹杨郡的歙县和黟县,爆发了以陈仆、祖山、金奇、毛甘等人为首的山越族武装动乱,为此孙权迅速调来了平东校尉贺齐,并任其为威武中郎将,负责丹杨平乱事宜。

贺齐或许在对外战争中缺乏精彩的表现,但在江东地界上,他的威名却要比吕蒙、甘宁等人更加响亮,其本事就在于特别擅长镇压山越暴乱,可谓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型的将领。

贺齐从原驻地会稽赶到丹杨后,武强、叶乡、东阳、丰浦四乡的山越人闻风而降,于是他趁势向孙权提议,以叶乡为中心设立始新县,从而建起一个打击山越的军事基地。之后贺齐又率军爬山涉水,深入山越族腹地,屡屡突袭对方山寨,终将陈仆等人擒杀,并一举斩首七千余人。

事后,他上书将歙县一分为三,设新定、黎阳、休阳三县,孙权遂以上述三县加上黟县、歙县和始新县,割为新都郡,任贺齐为太守,立治所于始新。

在军事方面,孙权也提前筑好了工事,调齐了人手,只待曹操来攻。

首先,为了完善江东的防御体系,孙权力排众议,主持修建了日后令曹操大感头疼的濡须坞。

濡须,是连接巢湖与长江的一条支流,古时被称为濡须水,濡须水汇入长江的水口被称为濡须口,由于濡须口北有濡须山,南有七宝山,两山对峙如峡,据守之便可以有效地阻防曹兵南下。

然而,孙权想在濡须修坞的作法,最初却遭到了诸将的反对,因为这些大老粗们认为,江东水军的战法,历来是以江为营,打得过就上岸追击,打不过就登船躲避,修坞有什么意义呢?

在一片反对声中,唯有将领吕蒙站出来反问:

“战场情况可谓瞬息万变,当形势不利时,如遭到曹操骑兵的突击,你还来不及跑回江岸,又没有任何可供防御的工事,全军岂能安然登船?”

吕蒙的一席话,道出了在沿江要地修建一些必要设施的意义,此事也就此得以通过。

可见,大战前夕,孙权已做好了战略防御的充分准备。除此之外,他还将散布在各地驻守的得力将领,如周泰、甘宁、朱然、徐盛、凌统、潘璋、陈武等人(及其部曲)先后调至东线,提前完成了必要的兵力部署。

建安十七年正月,曹操自关中回归邺城,取得了“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特权,还大幅扩大了自有封地魏郡的区域面积,为日后的封公裂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下一步他最希望做的,就是率大军南下,再与孙权较个高下,以挽回过去赤壁惨败所失的面子。

同年十月,曹操集结了自襄樊到淮南一线的所有野战部队,对外宣称有步骑四十万(实际兵力当然不会有这么多),正式进军濡须口。

--------------------未完待续----------------------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3-18 18:29:34 +0800 CST  

---------------续正文-------------------
主政后的这些年,有一个难题始终在困扰着孙权,那就是山越之乱。在赤壁之战期间及以后,丹杨郡的歙县和黟县,爆发了以陈仆、祖山、金奇、毛甘等人为首的山越族武装动乱,为此孙权迅速调来了平东校尉贺齐,并任其为威武中郎将,负责丹杨平乱事宜。
贺齐或许在对外战争中缺乏精彩的表现,但在江东地界上,他的威名却要比吕蒙、甘宁等人更加响亮,其本事就在于特别擅长镇压山越暴乱,可谓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型的将领。
贺齐从原驻地会稽赶到丹杨后,武强、叶乡、东阳、丰浦四乡的山越人闻风而降,于是他趁势向孙权提议,以叶乡为中心设立始新县,从而建起一个打击山越的军事基地。之后贺齐又率军爬山涉水,深入山越族腹地,屡屡突袭对方山寨,终将陈仆等人擒杀,并一举斩首七千余人。
事后,他上书将歙县一分为三,设新定、黎阳、休阳三县,孙权遂以上述三县加上黟县、歙县和始新县,割为新都郡,任贺齐为太守,立治所于始新。
在军事方面,孙权也提前筑好了工事,调齐了人手,只待曹操来攻。
首先,为了完善江东的防御体系,孙权力排众议,主持修建了日后令曹操大感头疼的濡须坞。
濡须,是连接巢湖与长江的一条支流,古时被称为濡须水,濡须水汇入长江的水口被称为濡须口,由于濡须口北有濡须山,南有七宝山,两山对峙如峡,据守之便可以有效地阻防曹兵南下。
然而,孙权想在濡须修坞的作法,最初却遭到了诸将的反对,因为这些大老粗们认为,江东水军的战法,历来是以江为营,打得过就上岸追击,打不过就登船躲避,修坞有什么意义呢?
在一片反对声中,唯有将领吕蒙站出来反问:
“战场情况可谓瞬息万变,当形势不利时,如遭到曹操骑兵的突击,你还来不及跑回江岸,又没有任何可供防御的工事,全军岂能安然登船?”
吕蒙的一席话,道出了在沿江要地修建一些必要设施的意义,此事也就此得以通过。
可见,大战前夕,孙权已做好了战略防御的充分准备。除此之外,他还将散布在各地驻守的得力将领,如周泰、甘宁、朱然、徐盛、凌统、潘璋、陈武等人(及其部曲)先后调至东线,提前完成了必要的兵力部署。
建安十七年正月,曹操自关中回归邺城,取得了“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特权,还大幅扩大了自有封地魏郡的区域面积,为日后的封公裂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下一步他最希望做的,就是率大军南下,再与孙权较个高下,以挽回过去赤壁惨败所失的面子。
同年十月,曹操集结了自襄樊到淮南一线的所有野战部队,对外宣称有步骑四十万(实际兵力当然不会有这么多),正式进军濡须口。
--------------------未完待续----------------------
@含笑看吴钩2015 2016-03-18 18:29:34
-----------------------------
@周易取名字 2016-03-19 12:59:38
吕蒙真人才也
-----------------------------
@茶韵悠悠ABC 2016-03-19 19:06:08
三国里面人才济济
-----------------------------
@周易取名字 2016-03-20 12:49:41
吴国人才多,可惜多短命
-----------------------------
@东海闲鸥 2016-03-20 16:31:17
乔国老和孙太后都很长寿,哈哈
-----------------------------
历史上,并没有乔国老其人,至少没有正史记载过他,孙老夫人死得也比较早,孙权接班后没过三五年她就去世了。《甘露寺》的故事纯粹属于罗贯中意淫出的桥段,当不得真。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3-20 19:54:56 +0800 CST  

-------------------续正文---------------------

【第一次濡须之战】

尽管声势浩大,但事实证明曹操对此番南下所遇到的困难,仍然有些估计不足。

如交战之初,行进中的曹军便屡遭连绵冬雨的袭扰,对于南方固有阴冷的气候,曹操的北方兵一直心有余悸,许多人还不由地联想到了赤壁时同样糟糕的天气,全军一时间人心惶惶,这种情绪甚至影响到了曹军的大将张辽。

张辽和臧霸同为战场的先锋官,由于担心士气不振,张辽本想把先头部队撤走,但臧霸强烈反对,才使得曹军按时抵达作战区域。

这时,已是建安十七年的隆冬时节了。

张辽等人挨了好一阵子的雨淋,到了次年正月,才盼到曹操亲率后续部队赶到,主力抵达后,曹军随即对孙权所设的江西大营发起了攻击。

所谓的江西大营,即孙权刚刚建成的濡须坞。由于曹军势大,江东主力多驻防于长江南岸,北岸的濡须坞仅有以都督公孙阳为首的少量部队镇守,结果在曹军的猛攻之下,濡须坞很快被攻破,守军悉数尽墨,公孙阳被俘。

濡须坞的失守,给孙权敲响了警钟,经过紧张的商议后,他决定由悍将甘宁领三千兵为前锋,自己则率七万江东主力迎战曹操。

两军隔江相对,由于初战不利,江东军的士气有些低落,部分士卒见到北方的骑兵后还出现了怯战心理,孙权为此有些愁眉难展。

这时,巡视完战场的甘宁赶过来汇报,称曹军人数虽众,但布防并不紧密,营地有隙可乘。

孙权一听马上看出了这名沙场悍将的心思,但同时又反问:莫非你想搞一回夜袭?太冒险了吧?!

甘宁正色道:我军新败,正需要一次胜利以提升士气,再者说了,火中取粟方能显出我甘宁的本事。

于是,孙权同意甘宁对曹营实施“夜间作业”,并特地赐给其部米、酒壮行。

甘宁回营后,当即精选帐下百余名锐卒,大家盘腿坐下,就地聚餐。

坐在正中央位置的甘宁先是用银碗斟酒,满上后自顾自的豪饮了两大碗。一看这架势,作为他的老部下,那些士兵心里立即明白过来,十有八九又要作敢死队了。

喝了一会酒,甘宁号召众人一起举杯共饮,同时还简单地交待了任务,在场的人得知要以区区百余之众偷袭曹军大营,纷纷面露难色,不肯喝酒。甘宁气得起身拔出佩剑,大声呵斥。

对付手下这伙粗人,甘宁也不讲那些救国救民的大道理,而只是不客气地骂道:“一群孬种,我甘宁都不怕死,你们怕什么?”(甘宁尚不惜死,卿何以独惜死乎?)

被主将这么一激,那百余名士兵乘着酒劲也都站起身,将杯中物一饮而尽。

豁出去了,不成功便成仁!

--------------------未完待续-----------------------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3-21 21:04:11 +0800 CST  
@何故乱翻书2016 2016-03-22 15:49:35
翻页咯
-----------------------------
果真是翻页啦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3-22 18:42:09 +0800 CST  

------------------------续正文------------------------

当晚二更天,甘宁率这支百人夜袭队衔枚而出,乘小船摸黑潜过大江,当悄然拔去曹军营外所设的鹿角后,整个大营豁然开朗。这时甘宁一声令下,夜袭队如猛虎下山,以雷霆之势兀自突入,开始大肆砍杀军帐内正酣睡着的敌兵,曹军遭此闷棍,一时间变得慌乱无序,惊恐万分,而等到缓过神来点燃火把,各部重新组织起力量准备抵御时,甘宁等人早已全身而退,这伙人一路上兴高采烈,敲锣打鼓,高呼万岁,其中很多人手里还提着一个血淋淋的头颅。

回到南岸,甘宁当即向孙权汇报战果,孙权听后高兴得眉飞色舞地问:“这下子足以让曹操这老小子害怕了吧?”

不久,江东的警戒哨又发现异常情况。一支规模近万人的曹军船队趁着夜色驶出濡须坞,企图占领一处江心洲,要知道,江面历来是江东水军的天下,对于这股不知死活,竟然胆敢跑出来占便宜的敌人,孙权丝毫没有客气,果断派出舰队截击,继而展开围殴,于是一场悲剧就此发生。离开了陆地,曹军士兵的战斗力立刻大打折扣,曾犹如虎豹般横行于北国的他们顿时变成了一群待宰的牛羊,惨遭无情屠杀。此战江东水军大获全胜,并抓获曹兵三千多人,这些俘虏的下场还算是好的,至少保住了一条命,另有数千溺水的曹兵则统统喂了鱼虾。

取得一连串可观的战果后,战场的主动权基本上被江东一方所控制,孙权也因此变得有些得意起来,开始屡屡主动出兵挑战。而曹操因为吃了败仗,士气萎靡,只好高挂免战牌,严令部队“坚守不出”。

到最后,孙权居然敢视万千曹军如无物,独自乘船跑到人家大营前搞侦察。虽然有明令不许出击,但曹军还是用大量利箭招呼了一顿这位“不速之客”。一时间矢如雨下,这些箭比较集中地射在了船体的一面,导致船身因一舷偏重而逐渐有些倾斜,孙权急中生智,命人紧急转舵,把船调转了个方向,用另一面“清白之躯”受箭,等到船体两侧都均匀地布满利箭时,整艘船也随之恢复了平衡,得以成功返航。

然而当这艘“遍体鳞伤”的船只驶出五六里后,孙权似乎对刚才在箭雨中漫步的那一幕仍意犹未尽,决定要再折回去闯一闯虎穴,于是他命令随从一路奏响各种打击乐,又得意洋洋地转回去对着曹军“鼓吹”了一通。

这件事被收录在《魏略》中,后世基本上认定它就是《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原型。不过其真实度还是值得怀疑的,一是孙权尚不至于如此肆无忌惮,再者曹操也不至于如此愚钝迟疑。

就这样,交战双方相持了整整一个冬天,因为受大江所阻,作为攻方的曹操始终没能取得什么进展,而孙权虽说也打不到对岸,但作为实力处于绝对劣势的守方,能抵御住庞大的敌人,使之无法踏上南岸半步,这本身就已经算是一项了不起的成绩了。所以即使是久经沙场的曹操,对于孙权此役的出色表现也无法否定,尤其是见到对岸齐整的江东船队,井然有序的步兵军列后,不禁赞叹连连,并由衷地道出了那句流传千古的名言:生子当如孙仲谋,接着还拉上刘表的儿子作对比——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未完待续----------------------------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3-22 18:48:08 +0800 CST  

---------------续正文-------------------
主政后的这些年,有一个难题始终在困扰着孙权,那就是山越之乱。在赤壁之战期间及以后,丹杨郡的歙县和黟县,爆发了以陈仆、祖山、金奇、毛甘等人为首的山越族武装动乱,为此孙权迅速调来了平东校尉贺齐,并任其为威武中郎将,负责丹杨平乱事宜。
贺齐或许在对外战争中缺乏精彩的表现,但在江东地界上,他的威名却要比吕蒙、甘宁等人更加响亮,其本事就在于特别擅长镇压山越暴乱,可谓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型的将领。
贺齐从原驻地会稽赶到丹杨后,武强、叶乡、东阳、丰浦四乡的山越人闻风而降,于是他趁势向孙权提议,以叶乡为中心设立始新县,从而建起一个打击山越的军事基地。之后贺齐又率军爬山涉水,深入山越族腹地,屡屡突袭对方山寨,终将陈仆等人擒杀,并一举斩首七千余人。
事后,他上书将歙县一分为三,设新定、黎阳、休阳三县,孙权遂以上述三县加上黟县、歙县和始新县,割为新都郡,任贺齐为太守,立治所于始新。
在军事方面,孙权也提前筑好了工事,调齐了人手,只待曹操来攻。
首先,为了完善江东的防御体系,孙权力排众议,主持修建了日后令曹操大感头疼的濡须坞。
濡须,是连接巢湖与长江的一条支流,古时被称为濡须水,濡须水汇入长江的水口被称为濡须口,由于濡须口北有濡须山,南有七宝山,两山对峙如峡,据守之便可以有效地阻防曹兵南下。
然而,孙权想在濡须修坞的作法,最初却遭到了诸将的反对,因为这些大老粗们认为,江东水军的战法,历来是以江为营,打得过就上岸追击,打不过就登船躲避,修坞有什么意义呢?
在一片反对声中,唯有将领吕蒙站出来反问:
“战场情况可谓瞬息万变,当形势不利时,如遭到曹操骑兵的突击,你还来不及跑回江岸,又没有任何可供防御的工事,全军岂能安然登船?”
吕蒙的一席话,道出了在沿江要地修建一些必要设施的意义,此事也就此得以通过。
可见,大战前夕,孙权已做好了战略防御的充分准备。除此之外,他还将散布在各地驻守的得力将领,如周泰、甘宁、朱然、徐盛、凌统、潘璋、陈武等人(及其部曲)先后调至东线,提前完成了必要的兵力部署。
建安十七年正月,曹操自关中回归邺城,取得了“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特权,还大幅扩大了自有封地魏郡的区域面积,为日后的封公裂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下一步他最希望做的,就是率大军南下,再与孙权较个高下,以挽回过去赤壁惨败所失的面子。
同年十月,曹操集结了自襄樊到淮南一线的所有野战部队,对外宣称有步骑四十万(实际兵力当然不会有这么多),正式进军濡须口。
--------------------未完待续----------------------
@含笑看吴钩2015 2016-03-18 18:29:34
-----------------------------
@周易取名字 2016-03-19 12:59:38
吕蒙真人才也
-----------------------------
@茶韵悠悠ABC 2016-03-19 19:06:08
三国里面人才济济
-----------------------------
@周易取名字 2016-03-20 12:49:41
吴国人才多,可惜多短命
-----------------------------
@东海闲鸥 2016-03-20 16:31:17
乔国老和孙太后都很长寿,哈哈
-----------------------------
@含笑看吴钩2015 2016-03-20 19:54:56
历史 上,并没有乔国老其人,至少没有正史记载过他,孙老夫人死得也比较早,孙权接班后没过三五年她就去世了。《甘露寺》的故事纯粹属于罗贯中意淫出的桥段,当不得真。
----------------------------
@东海闲鸥 2016-03-20 23:06:29
暴露短板了,呵呵。多谢吴钩指点,支持
-----------------------------
@乡中农夫 2016-03-22 17:23:19
《三国演义》的影响力太大了!
-----------------------------
农夫兄别来无恙啊~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3-23 16:31:32 +0800 CST  

------------------续正文-----------------------

次年春天,江南地区开始进入连日的阴雨期,孙权看准了这一不利于北方将士作战的气候条件,主动给曹操写信说:“春水方生,公宜速去。”信里还夹杂有一张小纸条,里面端端正正地写着八个小字:“足下不死,孤不得安。”

如果说孙权的那封信还属于是比较正式的官方文书的话,那里面附带的那张小纸条就多半只能算是个恶作剧了。不过两者所说的都是实话。因而曹操看过以后,也没有生气,反而有些高兴地评价道:

孙权这小子,说的都是事实啊(孙权不欺孤)!

放下来信,曹操明白确实到了该撤兵的时候,再耗下去也没什么意思了。

尽管很不甘心,可实际情况明摆在眼前,虽志在千里,壮心不已,但已是老骥伏枥,烈士暮年了。

这一仗,有遗憾,但所幸没有遗恨。

而此时孙权的心情,却与曹操截然不同,他怀着既忐忑又亢奋的心情,目送曹军的渐渐远去,良久之后才暗自松下一口气,接着嘴角不经意间轻轻翘起,露出了一丝旁人难以察觉的微笑。

赢了吗?没有,但也没输。

至少其兄孙策用鲜血乃至生命换来的土地,没有败在他的手里,光是这一点,就足够孙权自豪的了。

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句来自老对手的评语,孙权觉得自己担当得起,反正无论是年龄还是辈分,他都属于曹操的子侄辈,倒也没感觉被占了多大的便宜。

最后总结一下:

第一次濡须之战,曹孙之间互有胜负,最初江东方面的濡须坞因遭到优势之敌猛攻而沦陷,算是吃了个不大不小的亏。不过这次失利也起到了积极意义,它使孙权意识到,仅在濡须口的一侧修筑一个单边的防御型坞堡显然是不够的,即便部署再多的兵力据守,也难以抵御曹操精锐的陆军。于是战后他把修缮濡须坞的工作交给了吕蒙,吕蒙回想起曹军围攻濡须坞时,江东水军多在长江的江心洲或者南岸屯驻,受大江的阻隔,主力对位于江北濡须坞守军的支持比较有限,而濡须水只是长江支流,河道不宽,夹水而筑的坞堡相互之间可以进行火力支援并夹防水道,从而大大提高了整个濡须坞的防守能力,所以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夹水修建两个独立坞堡的建议,并获得了孙权的同意,也正是有赖于这种夹水双坞堡的奇妙功效,才使江东水军在以后的第二次濡须之战中经受住了考验,顶住了曹军一轮又一轮狂潮般的猛攻。(此为后话)

而随着战役进入到中期后,由于孙权也积极采取了一些策略,并杀伤了一批渡江之敌,使得局面逐渐陷入相持,最终迫使曹操无功而返。

平心而论,尽管此战未能分出输赢,但从战略上看,孙权应算是胜利者。于是战后有些雄心勃勃的他,开始惦记起了大江对面那些属于曹操的土地。

不过,应当选择哪个点作为突破口呢?

是西线的襄樊?还是东线的合肥?

要不,还是先听听吕蒙的意见吧!

----------------未完待续--------------------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3-23 20:05:24 +0800 CST  

---------------续正文------------------

【渐成帅才的“吴下阿蒙”】

孙权发现,自己越来越离不开吕蒙了。

因为自周瑜死后,江东就一直缺少一名帅才。鲁肃虽然不错,可惜稳重有余,开拓不足,论及军事谋略,也和周瑜有较大的差距,于是为了找出那名能代替自己统兵打仗的人,孙权开始留意麾下诸将,而经过长期的观察后,他觉得似乎吕蒙具备有这方面的潜质。

吕蒙的优势在于自小入伍,一直在军中成长,对军务的熟悉程度鲜有他人能及,且性格坚毅,作风勇猛,以往的征战中曾屡立奇功,在江东军界中一直享有颇高的人气,这些都是为帅者必备的条件,不过也正是由于少时从军,又常年在军营中厮混,导致吕蒙从未接受过系统的学习或培训,文化程度极其有限。

孙权还发现,吕蒙的情况并不是特殊的个例,在目前这批江东将领当中,知识的匮乏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如黄盖、甘宁、蒋钦、周泰等人,基本上都属于半文盲。

既然这方面是许多江东将领的短板,那解决的办法,最好就是将这拨大老粗集中到一块,搞个分阶段的扫盲培训班,让他们有一个接受再教育的机会。可是经过通盘考虑后,孙权又发觉这么做是不现实的,毕竟他们都不是闲人,除了战时需要冲锋陷阵外,不少人还兼任有地方上的行政职务,不仅要管兵,还得管民,,很难有时间集中到一块专门学文化。

最后没辙了,孙权只能靠平时对众将多加敦促,时常要求他们多读书,多学习。期间他对吕蒙做的劝导最多,也最具成效。

开始时,吕蒙还有些抵触情绪,想用军中事务繁多为由加以推辞。孙权继而不客气地批评指出:

“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渊博的学者吗?只不过是希望你通过读书,多了解一些过去的事情罢了。想那光武帝当年,带兵打仗之余仍手不释卷,曹操也自称老而好学,你说你事务繁忙,可谁比得上我?我尚且常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你个榆木脑袋怎么就是不开窍呢!”

挨了领导的一顿训,吕蒙总算端正起态度,开始认真读书,而他的这一转变,也令孙权对其抱以了更多的期待,所以在决定要出击江北前,孙权特意找来吕蒙听取意见。

-----------------------未完待续---------------------------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3-24 18:46:27 +0800 CST  

------------------续正文----------------------

其实吕蒙对这个问题早就有所考量。近段日子他时常在长江沿岸巡查,发现在庐江方面,自从曹操委派的新太守朱光到任后,似乎小动作不断。此人一边积极招募地方豪帅,在沿江制造麻烦,一边大规模实施军屯。吕蒙心知,庐江的治所皖城稻田肥美,如果让曹军安心在当地开展屯田运动,数年后其众必增,其势必成,所以他力主先攻皖城,趁朱光的势力还没有强大起来之前,拔掉这个潜在的威胁。

孙权决定采纳吕蒙的建议,出兵西渡,夺取皖城。而这次军事行动也说明,江东已熬过了艰苦的防御期,开始转入战略上的局部反攻。

建安十九年五月,孙权亲自出马进攻皖城。

围定城池后,通常而言攻方会先就地堆起土山,制造箭楼、冲车等器具,然后才全面攻城。这样的流程固然没错,但这时吕蒙又提出不同见解,他向孙权进言道,我方循水路进军到此,应抓紧战机,趁守军空虚无备之际四面攻城,一鼓作气把皖城拿下来,这才是全胜之道,如果耗费几天时间起土山,添攻具,让敌人整修好了城防,到时候久攻也未必能克之,况且附近合肥的曹军也不会坐视皖城失守,张辽等人恐怕已经动身来援了,一旦援兵到来,我方的处境将更为被动。

经吕蒙这么一分析,孙权深感时间紧迫,当即下令全军不作休整,于当日清晨投入总攻,务求在最短时间内抢占皖城。

事实证明,吕蒙无比准确地判断出了这一仗的发展走势。

江东大军从早上发动攻势,只用了小半天的时间便成功突入城垣,期间应属甘宁的表现最为突出,他手持铁链,最先爬上城墙,后续的士卒受此鼓舞,纷纷踊跃攀登,到了正午时分,皖城完全易主,而合肥方面的曹军在接到皖城的求救后,也在张辽的组织下动身来援,只是在途中听说城池业已失陷,才不得不退兵折回。

入城后,孙权照例大办庆功宴,同时宣布拜吕蒙为庐江太守,赐军马一百匹,部曲六百人,官属三十名,先登破敌的甘宁则升任偏将军。

皖城是曹军在东线一处重要的战略基地,它的失守令曹操感到了实实在在的的威胁,考虑到自己在江淮一带的统治基础相对比较薄弱,民心未附,又为了避免长江北岸各郡县的人口遭到掠夺,曹操决定把当地的百姓全部内迁回中原腹地。

---------------------未完待续----------------------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3-25 20:24:40 +0800 CST  
@yzhenxia 2016-03-25 23:38:59
木有了?
-----------------------------
朋友你好,周末通常是不更新的,到周一吧。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3-27 12:57:21 +0800 CST  

---------------续正文-------------------
主政后的这些年,有一个难题始终在困扰着孙权,那就是山越之乱。在赤壁之战期间及以后,丹杨郡的歙县和黟县,爆发了以陈仆、祖山、金奇、毛甘等人为首的山越族武装动乱,为此孙权迅速调来了平东校尉贺齐,并任其为威武中郎将,负责丹杨平乱事宜。
贺齐或许在对外战争中缺乏精彩的表现,但在江东地界上,他的威名却要比吕蒙、甘宁等人更加响亮,其本事就在于特别擅长镇压山越暴乱,可谓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型的将领。
······
@含笑看吴钩2015 2016-03-23 16:31:32
农夫兄别来无恙啊~
---------------------------------------------
农夫近来大部分时间守在工地,~~~~(>_<)~~~~
-----------------------------
@乡中农夫 2016-03-27 20:18:55
-----------------------------
有钱赚,是好事!~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3-27 21:34:26 +0800 CST  

------------------续正文-------------------------

然而这道命令下达后,扬州别驾蒋济却认为非常不妥。他向曹操进言,说百姓都是很眷恋故土的,打心眼里不想搬家,如果强行将其驱走,结果很有可能会收到反效果。

可惜蒋济的话,最终没能使曹操改变主意,倒是吕蒙得知这个消息后,马上意识到这里面大有文章可作。

于是他开始积极筹划,派人前往曹军驻蕲春的典农校尉谢奇处进行策反,谢奇不从,但其部下孙子才、宋豪等人却愿意携带当地百姓渡江归顺江东。接到这批人后,吕蒙趁势进击谢奇,一举摧毁了多处曹操设在庐江的屯田点。

之后,吕蒙又着力对淮南、广陵等地的百姓进行招诱,结果江淮地区共有十多万户不愿内迁中原的民众纷纷南逃,从而大大充实了江东的人口。

不久,庐陵郡又发生一起大规模的山越暴乱,当地官员屡次出兵征剿未平,最后孙权说:“鸷鸟累百,不如一鹗。”下令调吕蒙率部前往征讨。吕蒙兵至庐陵,擒杀首恶,但对其他从犯则全部释放,让他们复操旧业。

由于吕蒙一连串的出色表现,加之孙权对其的日益器重,使江东军界开始悄然浮生起一个关于人事方面的流言,讲的是孙权打算用吕蒙代替鲁肃,毕竟较之于吕蒙在西线的攻势,鲁肃所统的东线只能用毫无作为来形容,总之,尽管流言当不得真,可多少仍是让鲁肃变得有些不安起来。

其实,鲁肃对吕蒙一直以来都不是很在意,打心眼里始终认为对方只不过是一员有勇无谋的战将罢了,即便每每有人向他提起吕蒙的进步时,鲁肃始终不以为然,直至有一次,他路经吕蒙的驻地,两人经过一番攀谈后,鲁肃才彻底地被震撼到了。

见面后,地主照例设席招待。酒过半巡,吕蒙忽然直言不讳地发问:“子敬兄受命镇守与关羽相邻的西面重地,可定有什么计策应对突变吗?”

鲁肃随口应道:“等到出现突发情况时再想办法好了。”

吕蒙听后大感意外地反问:“现在孙刘两家虽然可称是一家人,但关羽绝不是省油的灯,怎么能不事先有所准备呢?”

接着,他不顾脸色变得有些难堪的鲁肃,开始详尽地把荆州的形势作了一次通盘分析,还为鲁肃筹划好了对付关羽的“五点方案”,这个时候鲁肃才恍然发觉,自己真的太闭塞了,这个过去被大家视为一介武夫的人,现在是今非昔比,已成长为了文武双全的将帅之才。

惊奇过后,鲁肃离席而出,揽住吕蒙感慨不已。

“子明呀!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那个吴下阿蒙了!”

吴下阿蒙,是江东群臣对吕蒙一种戏谑的称呼,或者说是他们对吕蒙固有的一种认识,其中多少有影射吕蒙学识浅薄,有勇无谋的意思,然而如今吕蒙的进步可谓是一日千里,这才令鲁肃如此之激动。

不过,换一个角度看,吕蒙的进步,却也意味着鲁肃的退步。

-------------------未完待续-------------------------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3-28 22:28:51 +0800 CST  

----------------------续正文--------------------------

第十五章 裂痕难平

【刘备太无耻啦!】

鲁肃的退步,不仅表现为对某个人或某些事的固有认知上,更体现在了没能准确地判断出孙权的最新意图,从而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工作重心。

自从积极促成了孙刘两家的结盟后,鲁肃一直小心翼翼地致力于维护这份“脆弱的成果”,因为他坚信只要孙刘齐心,曹操便无隙可乘,永无涉足江南之日。

于是当刘备那次到访江东,并提出借荆州的请求时,出于进一步巩固孙刘联盟的考虑,鲁肃才会态度鲜明地投了赞成票。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江东!

难道说,这错了吗?

有时候,鲁肃也会如此扪心自问,毕竟他能够感受到孙权在亲近吕蒙的同时,对他却越来越疏远了,当年合榻通宵对饮,高谈中原谁主沉浮的那一幕已是烟消云散,连赤壁之战前执手密语的情景也变得模糊,鲁肃自我反省,终于发觉他与孙权之间产生隔阂的关键正是缘于借荆州一事,而且它似乎已经成了影响孙刘两家关系的一个死结。

这个死结,也许注定无法用和平的方式来解决了。

因为借到荆州后的刘备,简直就是个无赖!

提及此事,连耿直的鲁肃都会不由地心生愤慨之情,就更别提孙权了。

孙权很生气,而且他也有理由生气。

想当初,刘备以荆州旧部渡江来投,无地收容为由,从自己手中借得荆州数郡之地,按说借了也就借了,可接着当孙瑜正率兵西进,想要取道南郡伐蜀时,那厮却坚决阻止,还装模作样地声称要“被发入山”,谁知孙瑜前脚刚走,那厮便趁着曹军南下濡须之际带着一大票人离开荆州入蜀去了,走时还堂而皇之地声称是接受了刘璋的盛情邀请,去帮助同宗兄弟抵御侵扰益州北部边界的张鲁,可没过多久便撕掉了假仁假义的面纱,对同宗兄弟下手了。

先是袭杀益州守备将领杨怀、高沛,又在雁桥击斩名将张任,还抽调原本留守荆州的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入蜀,分两路夹攻成都,终于在建安十九年秋占领了整块蜀地(即所谓的益州全境)。随后,刘备宣布自领益州牧,并建立起了一个以“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的地方政权。

由此可见,刘备不是对蜀地没有兴趣,相反是大有兴趣,只不过他不想和别人分羹,而是想自己吃独食。

猾虏,乃敢挟诈!

得知刘备据有益州后,孙权忍不住爆了一句粗口。

然而,让他更为生气的事情还在后头呢。

益州易主已成事实,孙权郁闷之余,只能退而求之,向刘备提出请求——既然你取得益州为家,那就把荆州还给我江东吧。

为此他专门派出江东的鸽派代表之一,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出使益州进行交涉。

可是作为债权方代表的诸葛瑾,却在讨债时碰了个软钉子。

-----------------------未完待续------------------------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3-30 20:32:50 +0800 CST  

-------------------续正文--------------------

刘备从来不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除非是别人许诺给他的东西还没有彻底到手的时候。

其实,自打得到荆州时起,他就压根没打算过再让出这块土地,毕竟在诸葛亮为其筹划的战略构思中,荆州属于极为重要的一块基地,况且像他这样过去一直挣扎在生死边缘线上的人,往往对土地,这种最直观最重要的资源,有着超乎常人的渴望和近似乎变态的占有欲。

于是为了躲债,刘备选择将诸葛瑾束之高阁,来了个闭而不见,这招使老实巴交的诸葛瑾急得上蹿下跳,后来通过联系自己的弟弟诸葛亮,诸葛瑾才总算见到了这位千年难寻的无赖界奇葩。

不好意思,我有说过现在就把荆州还给你们吗?

刘备大言不惭地问诸葛瑾,说这话的时候还向两旁的下属们扫了一眼,意思是有人证吗?

诸葛瑾也可怜巴巴地想找同盟,然而却没有任何人回应他。

“这样吧,”刘备起身作出了一个送客的手势:“回去告诉我的大舅哥,荆州是肯定要还的,但得等到我夺取了凉州以后再交割,你们就等着我胜利的好消息吧。”

诸葛瑾听后惊呆了,这话分明就是在敷衍,完全没有诚意可言。

天晓得你什么时候才能夺取凉州,再说即使你打下了凉州,到时候又以同样的理由搪塞拖延,说要再取冀州,或幽州,那荆州何时才能归还?

原来,刘备竟是个十足的无耻之徒!

没办法,诸葛瑾只好摆出一副强硬的姿态,警告说如果不归还荆州,恐怕孙刘两家的关系将变得不可收拾,加之诸葛亮在其中努力斡旋,刘备均衡再三后才不得不表示,愿意先将长沙、零陵和桂阳等三个郡交还给江东。

三郡就三郡吧,总好过空手而归。

此时的诸葛瑾已然明白,刘备根本无意归还荆州,能够先要到长沙等三郡已属不易,好歹有所收获,回去后也能够交差了。

听完诸葛瑾的汇报后,孙权对刘备的借口同样大为光火,不过既然愿意先归还三郡,倒也说明刘备还是比较在乎双方关系的,也罢,暂且不和他计较,先收了这三郡再说。

于是,孙权当即命人前往陆口,通知鲁肃调派人员接管长沙等郡。

然而令孙权始料未及的是,接管人员还没能进入荆州,便被关羽的警戒部队所驱逐,而人家给出的理由是:

从未接到过任何交割命令,只知道对于擅自闯入者,将立斩不赦。

这下子,可算是把孙权彻底惹毛了!

虽说结盟后,名义上孙刘两家已俱为一体,可你刘备对我一再戏弄与羞辱,明摆着是欺江东无人啊!既如此,那我也不必再顾忌什么了,哪怕付诸于武力。

若是鲁肃不愿打,那就撤下他,让吕蒙上!

---------------------------未完待续-------------------------------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3-31 23:16:13 +0800 CST  

---------------------续正文---------------------

【吕蒙取三郡】

明确了要使用武力解决荆州问题后,孙权先是派舟船把妹妹从江陵接回了江东,接着便委任吕蒙总督鲜于丹、徐忠、孙规等各部共两万兵马出击荆南,收取长沙、桂阳、零陵三郡,自己也亲自前往陆口坐镇,节度各军,而原来的陆口守将鲁肃,则被调到了巴丘负责防御。

毫无疑问,此战将会是吕蒙唱主角,而这一天他也等了很久了!

一直以来,吕蒙都清楚自己并不是什么深谋远虑的战略家,也搞不懂孙刘结盟对天下大势究竟有何影响,他只知道,荆州系江东将士在赤壁之战时浴血拼杀所得,倘若刘备硬要赖坐着不肯走,那就根本不用客气,直接一脚把他踹开了事。所以,他相当反感鲁肃在对待关羽时一味忍让,“常以欢好抚之”的绥靖政策,认为这样只会助长对方的骄横与跋扈,唯有以强硬的态度,针锋相对地与之进行斗争,才有机会收复荆州。

一开始,战况进展得相当顺利,吕蒙指挥的大军几乎是兵不血刃就占领了桂阳和长沙。其中长沙的守将是廖立,而廖立算是一个什么人物呢?这么说吧,在刘备集团二号首长诸葛亮眼中,廖立是可以和庞统媲美的人物——“庞统、廖立,楚之良才”。

如此说来,廖立的本事应该也不小,但他却没能守住长沙,这其实并不奇怪,因为他不属于军事型人才,搞内政还差不多,所以获悉敌军来犯的消息后,廖立二话不说就直接猫回益州去了。

按理说,廖立早就应该被军法从事了,但刘备不仅没有责怪他,反而又封其为巴郡太守,可见长沙等地的守军实在太少,不能进行最基本的国土防御,只能勉强维持治安而已,主要的战力资源估计都集中到关羽的手中了。

而当时的形势也确是如此。为了争夺荆州,身在蜀地的刘备留诸葛亮镇守成都,自己则急匆匆地调集了五万兵马赶回公安,同时命令关羽率三万荆州主力开赴益阳,列开阵势,摆出了一副绝不退让的架子。

孙权根据形势的变化,也相应地对兵力部署作了调整,他先是命鲁肃率所部万人由巴丘转屯益阳,以御关羽,然后紧急致书吕蒙,命其暂缓攻打零陵,回军协助鲁肃。

吕蒙收到孙权的手谕后秘而不宣,也没有表露出任何要撤军的意图,这是因为他觉得既然已经拿下了长沙和桂阳,就应当一鼓作气把已经被孤立的零陵也收入囊中,否则半途而废就实在太可惜了,但鉴于以太守郝普为首的零陵守军相当顽强,城池难以在短时间内被攻破,吕蒙心知,唯有用计赚之。

所谓的用计,通俗而言就是忽悠,我们且看吕蒙是怎么忽悠郝普的。

---------------------未完待续----------------------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4-05 21:11:56 +0800 CST  

---------------------续正文---------------------
【吕蒙取三郡】
明确了要使用武力解决荆州问题后,孙权先是派舟船把妹妹从江陵接回了江东,接着便委任吕蒙总督鲜于丹、徐忠、孙规等各部共两万兵马出击荆南,收取长沙、桂阳、零陵三郡,自己也亲自前往陆口坐镇,节度各军,而原来的陆口守将鲁肃,则被调到了巴丘负责防御。
毫无疑问,此战将会是吕蒙唱主角,而这一天他也等了很久了!
一直以来,吕蒙都清楚自己并不是什么深谋远虑的战略家,也搞不懂孙刘结盟对天下大势究竟有何影响,他只知道,荆州系江东将士在赤壁之战时浴血拼杀所得,倘若刘备硬要赖坐着不肯走,那就根本不用客气,直接一脚把他踹开了事。所以,他相当反感鲁肃在对待关羽时一味忍让,“常以欢好抚之”的绥靖政策,认为这样只会助长对方的骄横与跋扈,唯有以强硬的态度,针锋相对地与之进行斗争,才有机会收复荆州。
一开始,战况进展得相当顺利,吕蒙指挥的大军几乎是兵不血刃就占领了桂阳和长沙。其中长沙的守将是廖立,而廖立算是一个什么人物呢?这么说吧,在刘备集团二号首长诸葛亮眼中,廖立是可以和庞统媲美的人物——“庞统、廖立,楚之良才”。
如此说来,廖立的本事应该也不小,但他却没能守住长沙,这其实并不奇怪,因为他不属于军事型人才,搞内政还差不多,所以获悉敌军来犯的消息后,廖立二话不说就直接猫回益州去了。
按理说,廖立早就应该被军法从事了,但刘备不仅没有责怪他,反而又封其为巴郡太守,可见长沙等地的守军实在太少,不能进行最基本的国土防御,只能勉强维持治安而已,主要的战力资源估计都集中到关羽的手中了。
而当时的形势也确是如此。为了争夺荆州,身在蜀地的刘备留诸葛亮镇守成都,自己则急匆匆地调集了五万兵马赶回公安,同时命令关羽率三万荆州主力开赴益阳,列开阵势,摆出了一副绝不退让的架子。
孙权根据形势的变化,也相应地对兵力部署作了调整,他先是命鲁肃率所部万人由巴丘转屯益阳,以御关羽,然后紧急致书吕蒙,命其暂缓攻打零陵,回军协助鲁肃。
吕蒙收到孙权的手谕后秘而不宣,也没有表露出任何要撤军的意图,这是因为他觉得既然已经拿下了长沙和桂阳,就应当一鼓作气把已经被孤立的零陵也收入囊中,否则半途而废就实在太可惜了,但鉴于以太守郝普为首的零陵守军相当顽强,城池难以在短时间内被攻破,吕蒙心知,唯有用计赚之。
所谓的用计,通俗而言就是忽悠,我们且看吕蒙是怎么忽悠郝普的。
---------------------未完待续----------------------
@含笑看吴钩2015 2016-04-05 21:11:56
-----------------------------
@东海闲鸥 2016-04-06 09:09:07
坐等,关二爷的滑铁卢快到了吧
-----------------------------
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哦。。。。。。。。。。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4-06 10:34:04 +0800 CST  
@何故乱翻书2016 2016-04-07 00:06:05
“一开始,战况进展得相当顺利。”一般这样的说辞后面跟的都是后来,但是。。。楼主,后面也是这样?sad
-----------------------------
零陵需要花了些心思。。。。。。。。。。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4-07 00:49:41 +0800 CST  

--------------------------续正文------------------------

先“夜召诸将,授以方略”,故意把动静弄得很大,作出准备要大举攻城的样子,这种开放式的武力威压很容易使零陵城内有限的守军陷入恐慌;然后再找来郝普的儿时好友邓玄之,对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讲了一大堆“贴心话”,当然,其中也包含有许多不实的假情报。

吕蒙对邓玄之说:

“我知道,子太(郝普的字)读过不少书,也想效仿里面的那些忠义之事,但可惜他现在的做法不合时宜。此话怎讲呢?先看看零陵周边的形势吧!在汉中,刘备正忙着和夏侯渊交战,远水难救近火;在南郡,关羽近日刚刚被孙规所破,还丢失了设在樊城的主营地,这些你肯定都是清楚的(对吧?),总之,刘备首尾倒悬,分身乏术,哪还有余力救援零陵?”

发现对方一直沉默不语,吕蒙继续“语重心长”地加大了忽悠的力度:

“现在我江东大军士卒精锐,人人皆有立功效命之心,且我家主公正积极调兵遣将来取零陵,可以说子太的性命已是危在旦夕,可他还妄想着会有援兵来救,这就很不切实际啦!试想如果我现在就下达攻击令,担保不出一日,城池必破,到那时以身殉职又有什么意义呢?只会连累到城中那些白发苍苍的老人家也随他一起惨遭杀戮,这岂不令人痛惜之至!当然,也可能子太是由于被围在城内,对外面的最新情况缺乏了解,你可以入城和他相见,并代我说明这些利害关系。”

邓玄之不过一介平民百姓,立刻被吕蒙貌似关心却又暗夹威胁的一番话忽悠住了,随即规规矩矩地充当了一回说客。他不仅把那一大段忽悠的话转达给了郝普,还添油加醋描述了一番江东军队是何等的威武雄壮,言外之意就是,人家想拿下零陵简直易如反掌,吕将军不过是在给你一个机会而已。

原本一心要坚守到底的郝普听过好友的话后,顿感压力倍增,毕竟所有的消息都被封锁了,他等于就是瞎子和聋子,出于对前景的担忧,郝普变得有些不知所措起来。

其实想想吕蒙的话也不无道理,反正自己又不是刘备最信赖的心腹,似乎犯不着为人家赔上一切。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明哲保身的观点最终战胜了忠义千秋的愿望,郝普选择了投降。

--------------------------未完待续-------------------------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4-07 21:58:21 +0800 CST  

--------------------------续正文----------------------------

得到邓玄之的反馈后,吕蒙没有就此放松下来,而是安排四员校官各带百人,待郝普出来迎降时马上进入零陵,抢先控制四个大门,以防守军出现哗变。

而且对于郝普,他也没有彻底放心,一见面,他就迎上去拉住郝普的手,热情地把对方“请”到了自己的船上聊天,等部下接管完全城后,吕蒙心知大局已定,这才心情万分愉悦地取出孙权的紧急文书递给郝普,开始得意地拍手大笑,:

哈哈,子太请看!其实你的老大就在公安,而关云长也已经率军在益阳集结完毕,要是你再坚持一下,我可就没辙啦,可惜哟!

郝普一看,真是又悔又恨,直想找个地洞转:

TMD!想当忠臣没当成,反而把节操弄掉了一地,这回丢人丢大了!(惭恨入地)。

郝普呀郝普,别郁闷也别纠结啦!说到底,节操事小,先保住这条命吧,过些日子还有你露面的机会呢!

三郡已平,吕蒙遂留下孙蛟善后,自己则率领主力按孙权的指示回师益阳,和关羽对峙去了。

这次袭取荆南三郡的军事行动,规模仅次于濡须之战,可见孙权下的决心很大,而作为具体执行者的吕蒙,能够顶着压力,成功完成三大任务指标,更可谓是意义非凡。

首先,这是他第一次独立指挥大兵团作战,并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这让孙权对他更加放心,同时他也精彩地展示了自己出色的指挥才华,稳定的心理素质,以及高人一筹的应变能力,经过周瑜病亡后一段时间的沉寂,江东军界总算后继有人,又出了一位优秀的战术大家。其次,成功袭取三郡,为孙权在随后的的谈判增加了砝码,占得了主动。

其实从兵力部署和任务规划来看,孙权表面上兴师动众,实则并不希望和刘备彻底翻脸,尤其是当后者展现出了自己迅速增长起来的军事实力之后,令孙权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想要继续进军,夺回江陵和其它荆州领土,已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了。

刘备的想法也大致雷同,荆南本属于绝对的后方,可惜它们的迅速沦陷使远道而来的整个军团陷入被动,即便是有数万之众又能怎样?也就是保住了江陵而已,夺回三郡?那可就和孙权结下大仇了,而且除了会损兵折将,还有可能被曹操乘机偷袭,划不来啊!

总而言之,无论是孙权还是刘备,现阶段的工作重心都放在了对付曹操上,三郡之争只能算是一个插曲,孙权的心思是在稳定孙刘联盟的基础上拿回一部分合法权益,刘备的心思则多放在汉中,这些因素也决定了双方还没到完全撕破脸皮的时候。

而身在益阳前线的鲁肃和关羽之间的对峙方式,也正是体现了孙权和刘备的心态和思路——和为贵。

------------------------未完待续-------------------------------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4-08 17:24:30 +0800 CST  

--------------------------续正文----------------------------
得到邓玄之的反馈后,吕蒙没有就此放松下来,而是安排四员校官各带百人,待郝普出来迎降时马上进入零陵,抢先控制四个大门,以防守军出现哗变。
而且对于郝普,他也没有彻底放心,一见面,他就迎上去拉住郝普的手,热情地把对方“请”到了自己的船上聊天,等部下接管完全城后,吕蒙心知大局已定,这才心情万分愉悦地取出孙权的紧急文书递给郝普,开始得意地拍手大笑,:
哈哈,子太请看!其实你的老大就在公安,而关云长也已经率军在益阳集结完毕,要是你再坚持一下,我可就没辙啦,可惜哟!
郝普一看,真是又悔又恨,直想找个地洞转:
TMD!想当忠臣没当成,反而把节操弄掉了一地,这回丢人丢大了!(惭恨入地)。
郝普呀郝普,别郁闷也别纠结啦!说到底,节操事小,先保住这条命吧,过些日子还有你露面的机会呢!
三郡已平,吕蒙遂留下孙蛟善后,自己则率领主力按孙权的指示回师益阳,和关羽对峙去了。
这次袭取荆南三郡的军事行动,规模仅次于濡须之战,可见孙权下的决心很大,而作为具体执行者的吕蒙,能够顶着压力,成功完成三大任务指标,更可谓是意义非凡。
首先,这是他第一次独立指挥大兵团作战,并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这让孙权对他更加放心,同时他也精彩地展示了自己出色的指挥才华,稳定的心理素质,以及高人一筹的应变能力,经过周瑜病亡后一段时间的沉寂,江东军界总算后继有人,又出了一位优秀的战术大家。其次,成功袭取三郡,为孙权在随后的的谈判增加了砝码,占得了主动。
其实从兵力部署和任务规划来看,孙权表面上兴师动众,实则并不希望和刘备彻底翻脸,尤其是当后者展现出了自己迅速增长起来的军事实力之后,令孙权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想要继续进军,夺回江陵和其它荆州领土,已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了。
刘备的想法也大致雷同,荆南本属于绝对的后方,可惜它们的迅速沦陷使远道而来的整个军团陷入被动,即便是有数万之众又能怎样?也就是保住了江陵而已,夺回三郡?那可就和孙权结下大仇了,而且除了会损兵折将,还有可能被曹操乘机偷袭,划不来啊!
总而言之,无论是孙权还是刘备,现阶段的工作重心都放在了对付曹操上,三郡之争只能算是一个插曲,孙权的心思是在稳定孙刘联盟的基础上拿回一部分合法权益,刘备的心思则多放在汉中,这些因素也决定了双方还没到完全撕破脸皮的时候。
而身在益阳前线的鲁肃和关羽之间的对峙方式,也正是体现了孙权和刘备的心态和思路——和为贵。
------------------------未完待续-------------------------------
@含笑看吴钩2015 2016-04-08 17:24:30
-----------------------------
@陟云子 2016-04-10 15:42:40
一直以来都在默默关注。不过我有个问题,糜芳、士仁、郝普、潘浚四人都先后改换门庭,但最后只有潘浚一人受到重用。楼主怎么看这件事?
-----------------------------
潘俊和其它三人不同,首先他是有真才实学的,是个人才,然而在刘备阵营中一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提拔使用,潘俊自己对此是心里有气的,想想也正常,在关羽说了算的荆州地区,关羽重视基层士兵而轻视士大夫,对潘俊这样的文人自然而然就不放在眼里,反而是战斗勇敢,沙场上肯玩命的武夫更容易得到提拔,潘俊的特长并不在此,而在于治理政务的能力,史书上对他这方面的能力也给予了肯定,到了东吴后,潘俊的才学得到陆逊这样的高层的认可,自己也开始展露头角,自然也就投桃报李地干活,官职自然也得以提升了。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4-11 01:19:17 +0800 CST  

楼主:含笑看吴钩2015

字数:912398

发表时间:2015-04-06 22:0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0-22 22:37:57 +0800 CST

评论数:771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