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婆达多的心路历程

这些都是官样文章,真正让提婆达多和佛陀分道扬镳的只有一个事“破僧”
楼主 理解肥料  发布于 2018-05-20 18:52:04 +0800 CST  
从提婆达多归顺佛教开始我们就知道提婆达多是不会老老实实的,换个话说,只要提婆达多有机会,他肯定会挑战佛陀的地位的。
其时这样的机会很多,提婆达多想了半天后,终于从“破僧”处入手
楼主 理解肥料  发布于 2018-05-20 19:12:31 +0800 CST  
“破僧”是什么呢?用组织的一个话来说就是“我毁灭不了你但我能毁灭你的组织”。
僧是梵语僧伽的简称,很多人随佛出家。出家的弟子们,过著团体生活,这个出家的集团,名为僧伽。
当然平常大家的生活都是一致的,问题是同时听到两个人的声音(让我想起张国焘和毛总),就肯定不会淡定。那么跟谁走又站在谁的立场就成了一个阶级问题
楼主 理解肥料  发布于 2018-05-20 19:19:48 +0800 CST  
但是“破僧”也要一分二说,比如有一种和合僧团。引起诤执,互不相让,发展到各自为政,分裂为两个僧团:不同一羯磨,不同一说戒,就是破僧。如慧能和神秀,这种是良性竞争。只是佛法互相理解的差异罢了。
所以我不会说慧能的悟也不会说神秀的执着。
而提婆达多就是想搞破这种平衡。
楼主 理解肥料  发布于 2018-05-20 19:29:25 +0800 CST  
季先生(季羡林)在他的著作《提婆达多和释迦摩尼》提到了两点,提婆达多和释迦摩尼之间的争都完全是戒律和学术之间的争论本人完全不赞同,只能说戒律之争只是提婆达多为了分化佛教而采取的方法(当然印度苦修派对提婆达多有影响这我不否认),而学术之争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了。
楼主 理解肥料  发布于 2018-05-20 19:57:22 +0800 CST  
有两点是可以破季先生的,季先生认为提婆达多的回答很精彩:1、何缘由此?令彼犊儿镇婴饥苦。又沙门乔答摩听食鱼肉,我等从今,更不应食(2)。何缘由此?于诸众生为断命事。又沙门乔答摩听食其盐,我等从今更不应食(3)。何缘由此?由其盐内多尘多故。又沙门乔答摩受用衣时,截其缕绩,我等从今受用衣时,留长缕绩(缕绩:使用长布)(4)。何缘由此?坏彼织师作功劳故。又沙门乔答摩住阿兰若处,我等从今住村舍
提婆达多认为1我吃了乳(特指母乳),那岂不是害其他婴儿吃不上母乳吗?
2提婆达多认为贩卖私盐危险,然后我们又要吃盐,就没办法了吗、?(缘由此?于诸众生为断命事。又沙门乔答摩听食其盐,我等从今更不应食)
楼主 理解肥料  发布于 2018-05-20 20:30:50 +0800 CST  
另外提婆达多也提出一个很诡异的理论。缘由此?由其盐内多尘多故。又沙门乔答摩受用衣时,截其缕绩,我等从今受用衣时,留长缕绩(缕绩:使用长布)(4)。何缘由此?坏彼织师作功劳故。又沙门乔答摩住阿兰若处,我等从今住村舍
就是何必呢我现在穿现在的衣服就够了,要什么修衣匠来帮我(坏彼织师作功劳故。又沙门乔答摩住阿兰若处,我等从今住村舍)我当野人你管得了?
楼主 理解肥料  发布于 2018-05-20 20:37:21 +0800 CST  
就不食荤一事总结一下,因为佛教徒都食素现在已成为一个大家的共识,甚至出现了三净肉(自己不杀、不宰、不烹调)的理论。其实早期佛教徒是没有这么多条条款款的,真正把这一款以国家的名义落实到位的是梁武帝
中国历史上,萧衍可以算是最可爱的一个皇帝。他笃信佛教,自称“三宝奴”。想当和尚,想得几乎发疯。竟然先后四次,擅离职守,跑到同泰寺,把身子舍给庙里,去当和尚。
萧衍手不释卷,一部《大般涅经》,烂熟于心。经书里规定:“戒杀生”。萧衍想,就杀生管杀生,肯定管不彻底,还是要从根本上抓起。活学活用,干脆不准吃肉!肉不能吃,看你杀生还有什么用?一经决定,立即行动。紧急传旨:臣民提倡吃素,和尚一律不准吃肉。
祭祀天地神明祖宗的供品,不准再用三牲猪头,统统改成面粉做的牛头猪肉羊脑壳。金口一开,一呼百诺。一时,素食者“天下户口,几去其半”。
可见和尚吃素是从萧衍那开始以国家法律开始颁布的
楼主 理解肥料  发布于 2018-05-21 08:18:42 +0800 CST  
何缘由此?由其盐内多尘多故。又沙门乔答摩受用衣时,截其缕绩,我等从今受用衣时,留长缕绩(缕绩:使用长布)何缘由此?坏彼织师作功劳故。又沙门乔答摩住阿兰若处,我等从今住村舍
在这里解释一下,阿兰若是什么?巴里文“aran~n~a”,就是距离村落或城市的森林、原野、沙碛等等之意。由于离聚落不远,僧众、信徒往来不困难,又因不近村,故最适宜修梵行。
提婆达多的意思很明显,你不是喜欢晚上睡在阿兰若吗?那我们今后就住村子里面。
楼主 理解肥料  发布于 2018-05-21 08:40:57 +0800 CST  
其实楼主忘说了一个事,提婆达多是有可能成为迦毗罗卫国的王的,但由于提婆达多太在乎舆论了后来被迫出家
《智论》24卷提及当时释迦摩尼悟道回国后净饭王大喜,因此敕令城内释种家家一子随佛出家,当时诸释种中,斛饭王之子阿那律与白饭王相交甚密,前往辞行,并邀其同共出家;白饭王心虽向往,但也顾虑到己若出家,天授(提婆达多)当为释种王,[与诸释种极为大患]!故而,劝提婆达多同时出家。
提婆达多唯恐自己不允,白饭王亦不出家,故而佯装应允。岂料白饭王竟然宣告全国人民:[我及提婆达多并天授等种五百人,同共出家。]提婆达多假戏真作,有苦说不出:[早知贤王定要了家,不该应允;今若不出家,是妄语人,不得为王。]在此情况下,提婆只得[当且出家,然后为王]。
在此提婆达多的出身有了两个版本,父亲一是《破僧事》上说提婆达多的父亲是斛饭王,《智论》说提婆达多的父亲是白饭王
楼主 理解肥料  发布于 2018-05-21 09:51:14 +0800 CST  
请注意《智论》也可以叫《大智度论》为龙树所写,很诡异的地方在此,众所周知,提婆达多的亲兄弟为阿难,按道理他们的父亲只可能是同一个人,白饭王没有理由只去劝说提婆达多出家而不去劝说同为儿子的的阿难(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阿难早表了决心,但从阿难的后期表现看,他就是个纨绔子弟)
从阿难后期和佛陀的约法三章来看,阿难的入教完全是打酱油的角色,他向佛祖提交的条件如下:
第一、佛陀的衣服,无论新旧,他决不要穿着。

第二、如有信众恭请佛陀至家中供养,他决不要随侍前去。

第三、不是见佛陀的时候,他不到佛陀身边。
所以楼主逻辑上还是遵从破僧事书名《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认同提婆达多是斛饭王
楼主 理解肥料  发布于 2018-05-21 10:10:54 +0800 CST  
仔细来看这三条,无论是佛陀的衣服也好还是信众也好,提婆达多只想表明一个事实“佛陀是佛陀,提婆达多是提婆达多”也就是提婆达多在教内有独立性。造成“教内有教”的错觉
楼主 理解肥料  发布于 2018-05-21 13:16:05 +0800 CST  
这里纠正一下,约法三章是提婆达多和佛陀谈的条件,不是阿难
楼主 理解肥料  发布于 2018-05-21 20:32:19 +0800 CST  
《律藏》,《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第十》上说提婆达多和莲花色尼平常关系都很好,但有一次因为在王舍城竹林精舍(比哈尔邦的巴特那地区),因为精舍修的很好,佛陀说不洗脚的不能入精舍,但提婆达多不管这些,直接就进去了,当时莲花色在,阻止了提婆达多,提婆达多发火顺势打了莲花色一拳(按当时莲花色的年纪很大了,哪受得了一拳,当场死亡)。
所以出现了提婆达多打死了莲花色尼在枯树干上苦恼而脯刺那来劝说他的场景,生气的往地上摔了一个葫芦瓢,说“但为此止”,也就是说我摔了,如有轮回你能让这个葫芦瓢复原吗?提婆达多开始对佛教的一切本源(因果、轮回)开始怀疑,开始走向对抗佛教的一生。
楼主 理解肥料  发布于 2018-05-25 10:15:48 +0800 CST  
由此,提婆达多有两大罪过是佛陀和僧团不能原谅的了,一谓破僧,二谓杀僧。破裂是不可避免的了
楼主 理解肥料  发布于 2018-05-25 10:18:25 +0800 CST  
讲到这,要提一下佛教的外敌“六师外道”。六师外道是当时印度六个不同于佛教讲解的学派,主要创始人为1、富兰那·迦叶,姓迦叶,名富兰那。否认因果报应学说,是“无因无缘”论和道德否定论者;2、末伽梨·俱舍梨子,名俱舍梨子,字末迦梨。否认善恶果报,是古印度“邪命外道”的创始人;3、删阇夜·毗罗伲子,名毗罗伲子,字删阇夜,古印度“捕鳗论”(即诡辨论)的创始人。对果报说不作正面回答。是怀疑论和不可知论者;4、阿耆多·翅舍钦婆罗,字阿耆多,钦婆罗是所着的粗敝衣(意译“无胜法衣”)。否认因果报应说,认为人由由大组成,有苦乐两方面。“现受苦尽,乐法自出”。是古印度“顺世论”先躯者;5、迦罗鸠驮·迦旃延,姓旃延·名迦罗鸠驮。古印度“七元素说”的创立者。承认人身由七元素构成,是实在论者;6、尼乾陀·若提子,名若提子,尼乾陀是出家之号,又称“大雄”,是耆那教的创始人。
楼主 理解肥料  发布于 2018-05-25 10:26:13 +0800 CST  
六师外道到现在目前还确有传承的是尼乾陀·若提子。我们经常去寺庙见到的“大雄宝殿"大雄的名字由耆那教而来,意为“战胜欲望的胜利者”。
当然耆那教最高的仪式死亡仪式和最高仪式都很奇怪,是“Santhara”,其核心就是
禁食,为什么呢?因为耆那教认为“Santhara”仪式是清除自己罪业、实现解脱的最好方式,可使人从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为什么呢?因为耆那教信仰"命、非命、漏入、系缚、制御、寂静和解脱"七谛说"其“命、非命、漏入”可以归结为佛陀的思想“缘起”,“系缚、制御”可以归结为佛陀的思想"遍计所执“,“寂静和解脱”可以归纳于佛教的“圆觉成”
楼主 理解肥料  发布于 2018-05-25 10:50:14 +0800 CST  
这么来讲耆那教很枯燥,我们就从一个歌词来探讨耆那教,叫“女人是老虎”。
该歌词如下:
小和尚下山去化斋 老和尚有交待

山下的女人是老虎 遇见了千万要躲开

走过了一村又一寨 小和尚暗思揣

为什么老虎不吃人 模样还挺可爱?

老和尚悄悄告徒弟 这样的老虎最呀最厉害

小和尚吓得赶紧跑:师傅呀... 坏坏坏

老虎已闯进我的心里来 心里来
楼主 理解肥料  发布于 2018-05-25 11:01:44 +0800 CST  
小和尚以前肯定是没见过女人的,但肯定见过或听说过老虎(不然老和尚也不会用老虎去吓他),那么到此小和尚在耆那教七谛说里面已经有了两个,命(生来为男人),“非命“(当了小和尚,没见过女人),接下来的就好解释了。
“ 漏入”(老和尚要小和尚下山,肯定要见到女人),系缚(和女人沟通生活肯定要出问题,如何守戒?),制御(方法是什么?)
寂静(下山和社会包含女人包含现实社会生活了那么久,终于知道是什么回事了)和解脱(不玩了,我看透了。)
楼主 理解肥料  发布于 2018-05-25 11:13:06 +0800 CST  
最早读到笩駄摩那(就是尼乾陀·若提子)南传《沙门果经》记载他这一段时,当时我估计他当时提出这一理论来时超过40岁了,只有中年男人才会有这么的理解,一查他的出家年龄,果不其然。
三十岁时他放弃了财产、家庭(他有一个妻子和女儿)和舒适的环境,决定出走寻求真理。笩駄摩那四十二岁时,认为自己大彻大悟了。
楼主 理解肥料  发布于 2018-05-25 11:19:20 +0800 CST  

楼主:理解肥料

字数:59

发表时间:2018-05-08 18:51:3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6-11 19:57:55 +0800 CST

评论数:12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