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婆达多的心路历程

提婆达多。如来的表弟,按如来的说法,"四月七日食时生,身长一丈五尺四寸 "、"大姓出家,聪明,有大神力,颜貌端正 "。
楼主 理解肥料  发布于 2018-05-08 10:51:38 +0800 CST  
目前对印度史的理解不全,来源于印度自身对印度历史的不尊重,印度目前的古代史很大程度要还原法显的《佛国记》和玄奘的《大唐西域记》,法显去的时候印度比较乱,40多个邦国,但佛法旺盛。玄奘去的就晚一点,和法显不同,他看到的塔和法显塔不同,那栏坨寺也不是法显看到的规模
楼主 理解肥料  发布于 2018-05-08 11:08:10 +0800 CST  
在这里和佛教朋友沟通一下,法显和玄奘去的目的不同,佛教东传的时候,最早考证是汉明帝梦金人时候,所以佛教的经(教你如何做)的书最新传入,而三藏后面的律、论二藏就没有。
所以三国东晋时期,佛教就是有人讲没人听,也才出现了和尚成为了皇上的闹剧,也才引发了法显的的想法“出家人是不是该有一些纪律”
楼主 理解肥料  发布于 2018-05-08 11:27:31 +0800 CST  
在这里我不得不佩服法显老和尚,60多岁的人了和玄奘比起来那是一个天一个地,况且人家后来还去了狮子国(斯里兰卡),都是吃苦的角色。而玄奘到了那烂托寺就废了
楼主 理解肥料  发布于 2018-05-08 11:36:36 +0800 CST  
当时西南印度路线没有打通,所以我们看到了一条很奇怪的路线,法显、玄奘走的都是这条路:新疆-哈萨克斯坦-尼泊尔-印度河平原。
为什么讲印度河平原呢,因为当时印度的政治中心不在恒河而在印度河(包含现在的孟加拉、巴基斯坦印度)
楼主 理解肥料  发布于 2018-05-08 11:50:40 +0800 CST  
扯远了,回到提婆达多本身,释迦摩尼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出生于迦毗罗卫国。巴利文“Śākyamuni”,意为“释迦的圣者”。35岁成道,成道后的传说很多,楼主采用的史料主要来自于《阿含经》,传说不用。
印度是很讲究一个先来后到的国家,所以佛教后来发展成一个重要派系“上座部”(也是小乘佛教的前身),所谓“上座部”就是庙宇讲经的时候先来的比丘哪怕学术修养不如你的座位也在你前面这就是“上座部”名字的来历。
讲这么多上座部主要是因为释迦摩尼初期有个弟子叫“娇陈如”,大家看原始的佛经“如是我闻”,然后开始排序,听佛所讲的弟子有哪些,按先来后到的顺序报个名。《阿含经》里的“我闻如是”我是“阿难”
所以后期的佛经不遵照这个传统的一定是后人伪托,作不得数的。
楼主 理解肥料  发布于 2018-05-08 22:07:53 +0800 CST  
释迦摩尼35岁成道后游历布道的故事就不提了,回迦毗罗卫国受到了全国的欢迎。题外话这个国真的很小,法显老和尚兴冲冲的去到原地发现该地只有40多住户,就算经历过战火瘟疫也不至于此吧(参考同时期的威尼斯、雅典等等),可见该国确实很小。
楼主 理解肥料  发布于 2018-05-08 22:28:47 +0800 CST  
释迦摩尼成佛后先去了他的祖国(迦毗罗卫国),讲道成佛其实是一个顺理的是,其时已经不是一个人了,舍利弗、目犍连、阿难陀、优婆离的加入壮大了他的僧侣伽团,后世的“500罗汉”就出自于此。
受 释迦摩尼的感染,迦毗罗卫国有很多人入教,和释迦摩尼关系亲近的计有提婆达多(表弟)、姨妈(MAHPRAJPATI巴利文)其实是他小妈,还有一个剃头匠后来成为十大弟子之一的优婆离
楼主 理解肥料  发布于 2018-05-14 10:46:33 +0800 CST  
此时没有任何《经》出世,佛陀觉得采用《吠坨经》上的语言来传输不利于佛教的传递,更不用说什么后世的《金刚经》了他只说法,不留典籍。
这就造成了研究佛教历史的一大难题,佛到底说了什么?所幸还有第一次集会留下来的典籍(由阿难讲经,优婆离诵出戒律。大伽叶总结)。这就是诸《阿含》的来历。
第一次集会规定只有佛说的后世才能说为《经》,后面的著作只能称为《论》,这就是三藏的由来(经、律、论三书都通者叫三藏),这也是龙树、无著后来的佛学者无论水平如何写出来的东西只敢叫《中论》、《瑜伽地师论》等的原因。
相比之下,中国的佛学者就牛了,有《金刚经》、《地藏经》等等。
牛B了我的锅
还有人发帖来讲《金刚经》,牛B了我的锅
楼主 理解肥料  发布于 2018-05-14 11:07:51 +0800 CST  
佛陀和提婆达多是如何从教友发展到宿敌的?佛教不会告诉你。从《破僧事》来看,佛陀和提婆达多的对怼由来已久,不完全是教义的缘故。
提婆达多和释迦摩尼(他当时还没成佛)学习弓箭,大概释迦摩尼没射那大象吧,提婆达多把大象射死了,就有了“唯提婆达多本自恶性,无有慈心,请博士不教妙杀之法”
其实两兄弟一直是竞争关系,席舍离城的百姓送了一头象给释迦摩尼,按道理这是好事,但提婆达多就把这象杀死了。释迦摩尼把这象的尸体丢到城外,提婆达多来抢(古例尸体谁抢到归谁,包含象牙)。
这就是某些经书里提到佛祖“扔象归经”的来历,老实讲我认为不能更扯了
楼主 理解肥料  发布于 2018-05-17 09:19:28 +0800 CST  
当时古印度(公元前500年)流行的是苦修,盛行的思想是轮回,《吠舍论》里已经说过。这理论倒和古埃及有一拼。
一个文明不讲今世而讲谁也见不到的明天这个文明也就完了。参考古埃及、古印度。
和提婆达多不同,释迦摩尼不太主张苦修(从他悟道后吃乳糜,5头坨看见后不再追随他可知),而且成道后只是说“大伽叶头陀第一”也没什么鼓励的话也可知。
楼主 理解肥料  发布于 2018-05-17 09:35:51 +0800 CST  
古印度佛教的教律,佛陀倒是规定了几点。1,有什么吃什么,不论荤素。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生产力不行,你不能挑不然就是饿肚子。2、过午不食。就是太阳经过正东面二指宽的时候(楼主量了一下大概是下午2点)不再进食,这时候佛祖快要讲课了,接下来是入定,然后讲心得,差不多一折腾下来也是晚上了。3.不食五荤(小蒜、大蒜、韭、芸薹、胡荽)楼主一开始以为是5种肉,后来查了才发现不是。
为什么不食五荤呢?楼主想半天也没想到,后来碰到一个终南山修行的高人才知道了
楼主 理解肥料  发布于 2018-05-17 09:57:01 +0800 CST  
那个终南山的高人和两个尼姑同住一个洞穴(楼主对终南山的修行模式也是感到脑乱),那一次碰巧楼主去西安,有缘碰到这位高人,就问了一些问题,这位高人笑着回答我“你如果吃了饺子,五荤吃太饱了,一个劲的打呕,剩下的人还能入定吗?”
这个问题提醒了我,五荤(小蒜、大蒜、韭、芸薹、胡荽)的问题不是能不能吃而是它们的气味。换个话说五荤(小蒜、大蒜、韭、芸薹、胡荽)都是有特殊气味的植物。
楼主 理解肥料  发布于 2018-05-17 10:18:33 +0800 CST  
解释今人的一个问题五荤(小蒜、大蒜、韭、芸薹、胡荽)到底是什么?
小蒜、大蒜、韭不用我解释了吧?就是小蒜、大蒜、和韭菜。芸薹是什么?就是油菜,有人说油菜没味道呀?错,油菜是很有味道的,日式的芥末就是用油菜根提取的(wasabi山葵根不是此类)
胡荽又是什么,就是香菜。
楼主 理解肥料  发布于 2018-05-17 10:31:37 +0800 CST  
发一下5荤
楼主 理解肥料  发布于 2018-05-17 10:40:23 +0800 CST  
小蒜


楼主 理解肥料  发布于 2018-05-17 10:41:56 +0800 CST  
大蒜

楼主 理解肥料  发布于 2018-05-17 10:44:07 +0800 CST  
韭菜

楼主 理解肥料  发布于 2018-05-17 10:44:57 +0800 CST  
芸薹


请注意它的根是目前日式芥末的主要原料而不是山葵根
楼主 理解肥料  发布于 2018-05-17 10:47:30 +0800 CST  
胡荽

楼主 理解肥料  发布于 2018-05-17 10:48:40 +0800 CST  

楼主:理解肥料

字数:59

发表时间:2018-05-08 18:51:3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6-11 19:57:55 +0800 CST

评论数:12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