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里记录的史前超级文明

海内东经:海内东北陬以南者。内容极少,看来已经靠近海和流沙,甚至记录流沙以外的地方。

笔者推测,海经由一万大洪水到八千年左右,所以阿富汉这边的海水退得较快,已经露出流沙,应该是上古神势力都比较少的地方,反而出现史前人类自己的文明。

“钜燕在东北陬。
国在流沙中者埻端、玺【日奂】,在昆仑虚东南。一曰海内之郡,不为郡县,在流沙中。
国在流沙外者,大夏、竖沙、居繇、月支之国。
西胡白玉山在大夏东,苍梧在白玉山西南,皆在流沙西,昆仑虚东南。昆仑山在西胡西。皆在西北。
雷泽中有雷神,龙首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
都州在海中。一曰郁州。
琅邪台在渤海间,琅邪之东。其北有山,一曰在海间。
韩雁在海中,都州南。
始鸠在海中,辕厉南。
会稽山在大楚南。”

钜燕国就在阿富汉退出的流沙中,隔着流沙外,有大夏、竖沙、居繇、月支之国。这个流沙外,方位不同,距离不明,但后面又有一句:“西胡白玉山在大夏东,苍梧在白玉山西南,皆在流沙西,昆仑虚东南。昆仑山在西胡西。皆在西北。”
楼主 向秋多吉  发布于 2018-01-06 11:14:10 +0800 CST  
大夏,西胡白玉山,苍梧,都在流沙西,也就是伊朗东部与阿富汉交界的地方,看来,在两河苏美尔文明之前,在伊朗东部,神的势力范围不及之处,已经有人类部落出现。

而昆仑山在西胡西边,也就是昆仑山应该在昆仑虚的正南方,也就是昆仑山和昆仑虚是两种不形态的图案,都应该是神出没的地方。

“雷泽中有雷神,龙首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相信大多数人都听说过这个雷泽和雷神的传说,文中龙首而人头似乎说不通,笔者怀疑应该是龙身而人头,这下就通了, 鼓其腹,推测就是基因改良,孕育包牺,而先在雷神腹中孕育,后通过技术转移到华胥氏腹中,所以包牺应该是一个长久改良工程后的产物。


“琅邪台在渤海间,琅邪之东。其北有山,一曰在海间。
韩雁在海中,都州南。
始鸠在海中,辕厉南。”这里明确显示,未退去的地方还是海,伊朗东边的阿富汉现在是半流沙半海,和笔者推测一致。

其中的地方都应该在今阿富汉西南部和巴基斯坦北部地区。

楼主 向秋多吉  发布于 2018-01-06 23:17:02 +0800 CST  
10.大荒经是一切文明初始之记录。

海经时代是一个洪水淹没之后,基因实验和史前人类部落并存时代,笔者估计在距今一万年到八千年左右,因为从历史考古上看,从八千年到七千年这个时期,世界上同时出现了华夏文明和苏美尔文明 ,因此推断,八千年左右是洪水退去的时候,而那时,曾经淹没的地区就成了荒漠。

要读大荒经就得定位大荒是哪儿,这个证据在大荒东经里,大家不觉得奇怪吗?山经海经都是由南经开始,为什么大荒经却由东经开始,而一个有力的证据也显示,大荒东经里的大部分内容和海外东经几乎一样,但是大荒东经又要丰富得多,这也印证了笔者的推断,海外东经和大荒东经就是不同时期同一地区的描述,而海外东经时,海水还没退多少,到大荒东经时,大部分海水退去。

这是海外东经大部分:“
大人国在其北,为人大,坐而削船。一曰在【长差】丘北。
奢比尸国在其北,兽身、人面、大耳,珥两青蛇。一曰肝榆之尸在大人北。
君子国在其北,衣冠带剑,食兽,使二大虎在旁,其人好让不争。有薰华草,朝生夕死。一曰在肝榆之尸北
【上工下虫】在其北,各有两首。一曰在君子国北。朝阳之谷,神曰天吴,是为水伯。在【上工下虫】北两水间。其为兽也,八首人面,八足八尾,皆青黄。
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一曰在朝阳北。
帝命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九千八百步。竖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一曰禹令竖亥。一曰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
黑齿国在其北,为人黑,食稻啖蛇,一赤一青,在其旁。一曰在竖亥北,为人黑首,食稻使蛇,其一蛇赤。
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雨师妾在其北。其为人黑,两手各操一蛇,左耳有青蛇,右耳有赤蛇。一曰在十日北,为人黑身人面,各操一龟。
玄股之国在其北。其为人衣鱼食,使两鸟夹之。一曰在雨师妾北。
毛民之国在其北,为人身生毛。一曰在玄股北。
劳民国在其北,其为人黑。或曰教民。一曰在毛民北,为人面目手足尽黑。
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


我们再看大荒东经里摘取相同部分:“

1“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君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有谷曰温源谷。汤谷上有扶木,一曰方至,一曰方出,皆载于乌。”

昔日海经里的汤谷从十日变成了载乌,看来青铜树上的金乌,就是十日。

2“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国。有大人之市,名曰大人之堂。有一大人踆其上,张其两耳。”

从海经里的有大人坐而削船,变成荒经的大人之中,有大人之市,说明族群扩大进步。

3“有东口之山。有君子之国,其人衣冠带剑。” 与海外东经一致。

4“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 与海外东经一致。

5“有黑齿之国。帝俊生黑齿,姜姓,囗食,使四鸟。”

与海外东经里“黑齿国在其北,为人黑。”相比,多了族群繁衍。

6“东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黄蛇,践两黄蛇”

与海外东经里“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乘两龙和践两黄蛇应该是一回事。

7“有神,人面、犬耳、兽身,珥两青蛇,名曰奢比尸。”

与海外东经里“奢比尸国在其北,兽身、人面、大耳,珥两青蛇。”从国变成有神,代表族群衰落。

8“有白民之国。帝俊生帝鸿,帝鸿生白民,白民销姓,黍食,使四鸟:豹、虎、熊、罴。”

与海外东经里“毛民之国在其北,为人身生毛。一曰在玄股北。”这白民和毛民可能是同一人类的不同描述。

9“有招摇山,融水出焉。有国曰玄股,黍食,使四鸟。”

与海外东经里“玄股之国在其北。其为人衣鱼食,使两鸟夹之。”从以前两鸟到变成 四鸟,代表科技进步 。
楼主 向秋多吉  发布于 2018-01-07 10:37:32 +0800 CST  
接下来我们又看看海外东到大荒东,又增加了些什么:

首先是日月所出,日月所生的地方多了,多了五处,这并不是指真的有日月从那些山里出来,而应该是指,至少五个以上高科技基地新出现在此处。

再则是神多了,“有神,人面兽身,名曰犂。”这个神虽然名字没听过,但人面兽身就很多,很可能是某种开荒机械。

“有神人,八首人面,虎身十尾,名曰天吴。”这必然是陆吾,以前海外经是没有的,只出现在海内经,而大荒经时出现在大荒东,而陆吾是帝之守卫,看来史前文明中心,由伊朗转到现在四川一带。

“有困民国,勾姓而食。有人曰王亥,两手操鸟,方食其头。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牛。有易潜出,为国于兽,方食之,名曰摇民。帝舜生戏,戏生摇民。”

“东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黄蛇,践两黄蛇,名曰禺【豸虎】。黄帝生禺【豸虎】,禺【豸虎】生禺京。禺京处北海,禺【豸虎】处东海,是惟海神。”

这两句话最为不明,商首领王亥是什么时代的,距今近四千年明显是后人的补注,黄帝又是什么时代距今五千多年,而大荒东经里记载的都是帝俊生中容,生晏龙,生帝鸿,生黑齿,的华夏文明初期时代,大约在今八千到七千五百年左右,帝俊就是神培育出来的包牺。
楼主 向秋多吉  发布于 2018-01-07 22:12:20 +0800 CST  
为什么会有这样时空错乱夹杂着写呢?这里笔者要指出,从山海经的最初版到现在经历了若干人的手编辑,有残缺有补全,而补全的这部分全凭当时的古人的认知,所以看见图画中画的首领就把中华先祖的名号胡乱的安上去,古人了解什么名号就安什么,比如这个有人王亥,两手操鸟,方食其头,这明显是进行一种操作,这个王亥是一个操作高科技的人,古人安个了王亥的名,更后来的古人就补注了王亥的历史“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牛。有易潜出,为国于兽,方食之,名曰摇民。”

关于这个摇民,后面的人又补注了:“帝舜生戏,戏生摇民。”这东拉西扯,牛头不对马嘴就出来了。

同例也有,山经里记录有精卫鸟,就有古人补注,精卫鸟传说是女娃公主变的,使得整体时代空间变得扑朔迷离。

再往后看这句“海内有两人,名曰女丑。女丑有大蟹。”这女丑不是在海经里死了吗?让十日杀了吗?怎么大荒里又出现了呢?这里也证明了笔者前面的推测,女和丑是两个驾驶员,驾驶一个大蟹的高科技机械,这个在海外经海内经里都曾出现,有出现在陆地有出现在海里,应该是某种建筑用的机械必须由两人操控。
楼主 向秋多吉  发布于 2018-01-08 08:49:54 +0800 CST  
以前的海外东经没有开发的价值,但随着海水退去,连女丑和大蟹都开过来开发了。

这句“ 有五采之鸟,相乡弃沙。惟帝俊下友。帝下两坛,采鸟是司。”采鸟是帝俊祭司,由于文字太少,不明,怀疑也可能是帝俊准备开办新的办事机械,而采鸟就是工程师。

“东北海中,又有三青马、三骓、甘华。爱有遗玉、三青鸟、三骓、视肉、甘华、甘柤。百谷所在。”

四川向东北看,应该是今陕西,也就是说当时四川已经有文明族群繁衍时,陕西和甘肃是什么?百谷所在,没有人烟。

现在官科都是睁眼说瞎话,明明是文明由南向北传播,居然好意思认证华胥国在陕西向西向南传播。这种不符合时代和自然科学的论断,现在还大大方方的开发出来惹人耻笑。
楼主 向秋多吉  发布于 2018-01-08 23:33:58 +0800 CST  


夸父逐日,可能反到是让十日追杀。


“有女和月母之国。有人名曰【上鸟下宛】--北方曰【上鸟下宛】,来之风曰【犭炎】--是处东极隅以止日月,使无相间出没,司其短长。”

这段话相信是很多人没看懂的,其实这女和月母是什么,就是女和丑,只不过古人抄的时候把月误认写是丑,要么是这些工程人员,在最东边的地方修建停飞行器的地方,要么是这些是祭司在记录日月创立历法。

“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单看这一段恐怕没什么可说的,但是摘一段海外北经和大荒北经的一段合起来看。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 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射。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魃时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

海外北经里,夸父让日追杀,到大荒东经里,夸父让应龙所杀,但都是描写黄帝战蚩尤的情况,不过具体发生了什么先不追究,那么地点在哪,因为荒经并不像海经那样详细罗列描述的方向 ,找到了大荒就找到了黄帝与蚩尤之战的地方。


楼主 向秋多吉  发布于 2018-01-09 09:33:19 +0800 CST  


夸父逐日,可能反到是让十日追杀。


“有女和月母之国。有人名曰【上鸟下宛】--北方曰【上鸟下宛】,来之风曰【犭炎】--是处东极隅以止日月,使无相间出没,司其短长。”

这段话相信是很多人没看懂的,其实这女和月母是什么,就是女和丑,只不过古人抄的时候把月误认写是丑,要么是这些工程人员,在最东边的地方修建停飞行器的地方,要么是这些是祭司在记录日月创立历法。

“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单看这一段恐怕没什么可说的,但是摘一段海外北经和大荒北经的一段合起来看。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 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射。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魃时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

海外北经里,夸父让日追杀,到大荒东经里,夸父让应龙所杀,但都是描写黄帝战蚩尤的情况,不过具体发生了什么先不追究,那么地点在哪,因为荒经并不像海经那样详细罗列描述的方向 ,找到了大荒就找到了黄帝与蚩尤之战的地方。


楼主 向秋多吉  发布于 2018-01-09 09:37:20 +0800 CST  
笔者推断,大洪水过后出现的大荒,其实就是今阿富汉一直向东到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到哈萨克斯坦南方,南到克什米尔这个庞大的区域,因为海水退后形成缈无人烟的大荒漠,本身拉玛干就是大荒的意思。

这个位置的东北部就是兰州,西安,往东北的黄河流域区域,是为中原文明的起始点,不过问题来了,应龙处南极,应龙是在最南边的,蚩尤也是在南方,因为他请来的这个雨师可能就是海外东经里的雨师妾,“ 雨师妾在其北。其为人黑,两手各操一蛇,左耳有青蛇,右耳有赤蛇。”

他们是怎么跑到黄河流域去打了一场杖的呢?笔者大胆怀疑,所谓黄帝蚩尤,都是后人起的名号,这里的蚩尤其实就是夸父旁边的博父,应龙杀他们时,也是数干旱,这次战争远远早于后面的黄帝与蚩尤之战,所以后人把后面南方的蚩尤冒认到博父身上。
楼主 向秋多吉  发布于 2018-01-09 21:11:04 +0800 CST  


为什么同一事件一个记在大荒东经,一个记在大荒北经里呢?笔者怀疑是当年的夸父和博父,都是基因实验的巨人族,夸父作苦力,博父作操作,但是他们反叛了,准备逃出去,而反叛的并不是黄帝而是帝俊,因为他们先应该是受神所管,然后神授命帝俊管理,于是不服,开始反叛,帝俊调处南极的应龙飞在天下攻击他们,一边打一边逃,先逃到陕西,然后北逃黄河,在黄河边上用了魃的核弹,将他们全部消灭。

为什么一会儿是应龙不得复上,大旱,一会又是魃不得复上,大旱?笔者猜测,应龙是飞行器,魃是投下去的弹,应该是应龙和魃都死了。这个时期,中原只是战争,属于未开发之地,还没有文明 。

对了青丘在哪里呢?说出来大家可能不信,从海外东经到大荒东经,其位置就没变过,在汤谷以南,就是现今峨嵋山,以后有空去那里可以祭祀九尾狐了。



楼主 向秋多吉  发布于 2018-01-10 09:52:23 +0800 CST  



(这里的娥皇并不是尧帝女儿娥皇女英,而是娲皇,也就是女娲,这里的帝俊就是伏羲氏)


收拾心情,再来读大荒南经:

“有荣山、荣水出焉。黑水之南,有玄蛇,食麈。
有巫山者,西行黄鸟。帝药,八斋。黄鸟于巫山,司此玄蛇。”

这黄鸟可能是药官,制药者,而且还会控制蛇,也就是古时的牧蛇。

“ 大荒之中,有不庭之山,荣水穷焉。有人三身,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姚姓,黍食,使四鸟。有渊四方,四隅皆送,北属黑水,南属大荒。北旁名曰少和之渊,南旁名曰从渊,舜之所浴也。”

这个娥皇,其实就是娲皇,也就是女娲,出生在基因实验基地三身之国,属于基因成功品,使四鸟就是使四兽,这四兽就是“豹、虎、熊、罴。”,看来使四兽是华夏文明自带天赋技能。
楼主 向秋多吉  发布于 2018-01-10 20:19:35 +0800 CST  
而后面那几句“北属黑水,南属大荒。北旁名曰少和之渊,南旁名曰从渊,舜之所浴也。”北是黑海,南是阿富汉,黑海旁边少和之渊可能是咸海,阿富汉旁边从渊,现今已经找不到了,舜又在里面泡澡,这什么乱七八糟的记载。

笔者怀疑这句其实到使四鸟这里就结束了,从有渊四方开始,与大荒南的毛关系,就算勉强存在也应该是大荒西经里,后面会有证据显示,大荒南经和海外南经是一个地方。

“又有成山,甘水穷焉。有季禺之国,颛顼之子,食黍。有羽民之国,其民皆生毛羽。有卵之国,其民皆生卵。”

大荒南的确也是黄帝的地盘,但到季禺之时,羽民和有卵,这两个基因淘汰品却还存在,这代表华夏文明早期,与其他基因实验品其实共存过很长时间。


“ 南海渚中,有神,人面,珥两青蛇,践两赤蛇,曰不廷胡余。”这就是海外南经里的南方祝融,现在变成了不廷胡余。

“ 有神名曰因因乎--南方曰因乎,夸风曰乎民--处南极以出入风。”某种实验风洞或自然奇观。

“有襄山。又有重阴之山。有人食兽,曰季厘。帝俊生季厘,故曰季厘之国。有缗渊。少昊生倍伐降处缗渊。有水四方,名曰俊坛。”

怪了前面不是“有季禺之国,颛顼之子。”现在又成了“帝俊生季厘。”笔者觉得后者可信度更高,因为年代上看,现在还不到主写颛顼的时候,前面那句可能是古人误解。
楼主 向秋多吉  发布于 2018-01-11 10:31:33 +0800 CST  
“有臷民之国。帝舜生无淫,降臷处,是谓巫臷民。巫臷民盼姓,食谷,不绩不经,服也;不稼不穑,食也。爱歌舞之鸟,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爰有百兽,相群爰处。百谷所聚。”

笔者怀疑这个帝舜,又是帝俊的误写,巫臷民可能是藏南一线早期原始人类,藏人的先祖。

“有人曰凿齿,有蜮山者,有蜮民之国,桑姓,食黍,射蜮是食。有人方扞弓射黄蛇,名曰蜮人。”

再看看海外南经里“臷国在其东,其为人黄,能操弓射蛇。”“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杀之。在昆仑虚东。羿持弓矢,凿齿持盾。一曰戈。”

这个蜮民之国就是臷国,到大荒经时已经开始正常的繁衍,而以前管理的贯胸高达和毕方鸟,二八神,都撤走了。

凿齿尚存,证明大荒南,就是海外南。

还有“有人焉,鸟喙,有翼,方捕鱼于海。大荒之中,有人名曰驩头。鲧妻士敬,士敬子曰琰融,生驩头。头人面鸟喙,有翼,食海中鱼,杖翼而行。维宜芑苣,穋是食。有驩头之国。”

“鲧妻士敬,士敬子曰琰融,生驩头。”这个绝对不是禹的父族鲧,士敬也不可能是禹的母族,古人张冠李戴。
楼主 向秋多吉  发布于 2018-01-11 19:11:23 +0800 CST  
“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这里写帝俊的第二个妻子羲和,但是这个“方日浴于甘渊”与“有渊四方,四隅皆送,北属黑水,南属大荒。北旁名曰少和之渊,南旁名曰从渊,舜之所浴也。”

感觉其实这两个地方都差不多,而羲和和娥皇,也可能就是一个人的不同描述。

小结:从大荒东到大荒南,两经合起来看,笔者作出一个总结,从距今八千年起始,从海外南到大荒南的历史过程中,在今西藏南部地区,基因实验最终极成果开始培育,在大荒南,帝俊和妻子开始交合,生出最早两子或两部落“季厘和无淫”。

随着时间推移,部落的迁徙,一路到了大荒东,因为那里环境更好,帝俊又陆续生出了“中容,晏龙,帝鸿,黑齿”是为华夏之初的部落繁衍状态。
楼主 向秋多吉  发布于 2018-01-12 08:54:12 +0800 CST  
再看大荒西经:

“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负子,有两黄兽守之。有水曰寒署之水。水西有湿山,水东有幕山。有禹攻共工国山。”

有山而不合,叫不周负子,就是不周山和负子山,应该是上古神战之地,就在山经不周之山,有强大的武器将不周之山炸开,成了山而不合,就是炸成了两山,一个叫不周一个叫负子,不周山按山经所记应该在阿富汉(大荒西部)的西北部,如果没有山经的方位记录,大家只看这个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你必然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至于后面什么禹攻共工国山,就是关公战秦琼的事,但是同时也证明了神战的情况,因为神话中共工也是人首蛇身,但是神战起因是什么,在后面当证据完全罗列时会有推测。

“有国名曰淑士,颛顼之子。”这个伊朗的颛顼和华夏先祖颛顼并不是一个人。

“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这句话是最让研究者头痛的,而且也有各种解释。

笔者认为,有神十人,就是十巫,请看同是大荒西经这段“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

再看海内西经里一段:“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窫窳者,蛇身人面,贰负臣所杀也。”

关于这个记载后面还会更完整详细解读,这里只解读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是什么意思,女娲补天(坐飞船离开)后,又有十个神(人首蛇身或人首龙身)接替女娲的工作,事业,或者是受女娲之命令,来到栗广之野,干什么呢,用不死药救窫窳或者改造窫窳。

这里要说明一下,为什么大荒西经不是海外西经,却是海内西经呢?因为海外西经里那一片基因实验场发生了叛乱和战争后,废弃了,那里面的基因实验品已经完全消灭。

而除开大荒东的华夏文明之外,就只有伊朗高原的文明,而阿富汉就是大荒西部,所以大荒西经,其实就是海内东南北四经后两千年的情况 。

开篇的不周负子,就是西山经里的不周之山的后续情况 。
楼主 向秋多吉  发布于 2018-01-12 23:23:25 +0800 CST  
“西北海之外,赤水东,有长胫之国。“这个赤水有可能是红海,可能是沙特北部或伊拉克境内。长胫应该是小腿长的种族。

“ 有西周之国,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谷。稷之曰台玺,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有赤国妻氏。有双山。”

这个西周可能是不周山以西的地方,这里的帝俊也不是大荒东和南的帝俊。这个地方应该是西亚农耕的开端。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西,有先民之国,食谷,使四鸟。”红海以西,就是古埃及,为什么叫先民之国,怀疑这个时候有神族带人过去了。因为古埃及海拔不高,可以说在今六千左右陆地才出现。

“ 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
有芒山。有桂山。有榣山,其上有人,号曰太子长琴。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生太子长琴,是处榣山,始作乐风。”

这一段是比较混乱,这个黄帝是山经里的黄帝吗?如果是那就是他带领后世子孙首先去到古埃及然后被接走,这个太子长琴怎么和炎帝系的鼓争起了始作乐风的专利呢?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丰沮玉门,日月所入。”

其实为什么笔者把日月看作是飞行器?因为日月所生可以理解为日出月出的方向,而这个日月所入就百分之九十肯定不是真正的日月,而是飞行器的基地。
楼主 向秋多吉  发布于 2018-01-13 09:52:24 +0800 CST  
“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

海经里的群巫上下之山,这其实就是传说中的不死药研究基地,也就是第二代基因研究基地。(第一代在非洲)

“有轩辕之台,射者不敢西向射,畏轩辕之台。”

这个轩辕之台就是神的办事机构,为什么畏就是这个道理。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日月山,天枢也。吴姖天门,日月所入。有神,人面无臂,两足反属于头山,名曰嘘。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下地。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

这里面又有混乱,老童生重和黎,帝令重献上天,有可能是去外星深造,也可能是人祭(长子祭天),黎去下地生噎,处于最西边,这个最西边就是两河之地,两河文明的发源史。

楼主 向秋多吉  发布于 2018-01-14 09:17:33 +0800 CST  
“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

这个地理位置必然就是古埃及了,人面虎身就是狮身人面像,前文写过已有先民过去了,而这一次西王母也过去了,穴处就是挖洞,所谓万物尽有,则是代表所有物资都从伊朗带过来了,不过笔者怀疑这个穴处应该在狮身人面像的下面,有一个规模庞大的建筑群。

这批人和神共同创造了古埃及文明 ,而其首领黄帝包括神族一干人等接走了之后,剩下的由神带来的人继承了统治地位。
“有寿麻之国。南岳娶州山女,名曰女虔。女虔生季格,季格生寿麻。寿麻正立无景,疾呼无响。爰有大暑,不可以往。”

寿麻就是苏美尔,这段形容的就是苏尔美文明形成期。

从苏美尔人的历史来看,他们来自遥远的东方的黑头人,笔者找来找去,在海内东经找到线索:“国在流沙外者,大夏、竖沙、居繇、月支之国。”从这个位置看就是今阿富汉以东的地方,甚至是从克什米尔或西藏一路向西迁,一直迁到两河。
楼主 向秋多吉  发布于 2018-01-14 20:11:24 +0800 CST  
“有人无首,操戈盾立,名曰夏耕之尸。故成汤伐夏桀于章山,克之,斩耕厥前。耕既立,无首,走厥咎,乃降于巫山。”

虽未写明,但谁都知道无首是刑天,成汤就扯蛋的不用理会,不过降于巫山,这代表刑天是一种武装机器,空投到巫山来保护十巫。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荒之山,日月所入。有人焉三面,是颛顼之子,三面一臂,三面之人不死。是谓大荒之野。”

有日月所入之地就是基地,而这个三面一臂就是失败的基因生物。

“ 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开焉得始歌《九招》。”

这里的夏后开,并不是夏朝的王,而是上古神之一,带个三个女人去外星取经,学了知识又下来,至于学得的是什么绝对不是什么九歌,太扯了,屈原真的被原创了吗?

笔者大胆猜测,这下来的三女中,就有九天玄女。

“有互人之国。炎帝之孙名曰灵恝生百互人,是能上下于天。”

能上下于天,代表不是原始人类,至少都是能驾驶飞行器的神或人。而这个互人或者就是海内西经里的贰负。

所以这里面写的黄帝和炎帝应该是代表着上古神两大势力,而非是华夏先祖。上古神系之间的神战恩怨,笔者将在山海经读完后,详细罗列分析。
楼主 向秋多吉  发布于 2018-01-15 09:38:54 +0800 CST  
“有鱼偏枯,名曰鱼妇。颛顼死即复苏。风道北来,天及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颛顼死即复苏。”

这一段非常有意思,这个颛顼就是古埃及神话里的大神欧西里斯,但并非是华夏黄帝之孙颛顼,有不少人在这些帝王名号上犯了二,具体怎样,以后详解。

最后我们再看看大荒北经,这里神奇的是大荒北经与海内北不一样,但又回到海外北经差不多的情况,至于为什么,笔者也暂时回答不了。

证据是什么呢,是烛阴这个神,有些人附会成自然现象或天象,实则烛阴一种高科技生产基地,占地范围较大,产生的对环境的影响也很大。

“ 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河水之间,附禺之山,帝颛顼与九嫔葬焉。爰有【丘鸟】久、文贝、离俞、鸾鸟、皇鸟、大物、小物。有青鸟、琅鸟、玄鸟、黄鸟、虎、豹、熊、罴、黄蛇、视肉、?瑰、瑶碧,皆出卫于山。丘方员三百里,丘南帝俊竹林在焉,大可为舟。竹南有赤泽水,名曰封渊。有三桑无枝。丘西有沈渊,颛顼所浴。”

此处可能是甘肃境内,按照黄帝一族的迁徙走向看,由川西向北进青海入甘肃,沿黄河入中原这线路是正确的。
楼主 向秋多吉  发布于 2018-01-16 12:34:51 +0800 CST  

楼主:向秋多吉

字数:68625

发表时间:2017-11-28 06:24:56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2-14 19:27:18 +0800 CST

评论数:29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