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具体争议事件辨析中看老总

吴祖湘的忆师文,发表于1948年,亦犯不着刻意地借重鲁迅的名头吧,吴上文中有一段回忆朱自清邀鲁迅到清华做报告:

“还有一次是鲁迅先生到了北平,朱先生特意进城去请他到清华来讲演。他拿着清华中国文学会的请函去的,但结果碰了钉子回来。朱先生满头汗,不住用手帕抹着,说:“他不肯来。大约他对清华印象不好,也许是抽不出时间。他在城里有好几处讲演,北大和师大。”停停又说:“只好这样罢,你们进城去听他讲罢。反正一样的。”

当时朱自清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恰值鲁迅北上省亲,北平各高校争相邀请鲁迅演讲,朱自清当然不甘示弱,亲自出马恳请。

鲁迅日记的相关记载是,1932年11月24日,“上午朱自清来,约赴清华讲演,即谢绝”。11月27日,“下午静农来。朱自清来”。

以鲁迅的性子,文坛中没几个对头,也不可能。就是胡适之,也没有贬低鲁迅。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12-19 17:54:31 +0800 CST  
@瀚海沧澜 2017-12-20 20:15:35
1907年,他写过一篇文章,一个国家要厉害,首先人要健康、健全,应该尊重个性的发展,应该把人类的创造力张扬出来。1907年,他就已经提出了“尊重人性、尊重个性,我们这个民族才能够崛起,才能够发展”,鲁迅立人的思想贯穿于上,所以他批判国民性也跟这个有关。
其实对国民性的关注也并不是鲁迅独有,晚清以来,像梁启超、严复等,都提倡过类似口号。鲁迅对国民性的认识是清醒的,但又感到无力,他经常说类似的话,他......
-----------------------------

鲁迅建国前在文艺界是个漩涡中的争议人物,有思想争议,有政见争议,有学术争议但同时代人,但争议归争议,新文化运动的几位领军人物,胡适、独秀等,对鲁迅本人的学术造诣,以及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是承认和尊重的,这是一个事实。

改开后,有一批人不爽鲁迅,还是因为鲁迅是钦定的“三个伟大”,确有言过其实的一面,但那也不是鲁迅本人之过。但抛开“钦定”本身,鲁迅的作品的思想深度和造诣,仍堪称伟大。

很有一类人,既不了解民国,也不看鲁迅本人的生平著作,无知地认为鲁迅是一个糟糕的作家,其显赫的名声只是政治的产物,就像很多自称马列信徒者和反马列者,均不看马列原典,却拥的热火朝天,反的酣畅淋漓。
这些人贴几篇网文以为证据,不知道是高看自己的智商,还是侮辱民国一代知识界的智商?还是认为毛泽东本人眼光不如他们?全中国左翼知识界再无人了,非要捧一个鲁迅?


毛捧鲁迅,主要是鲁的反传统,以及鲁迅文艺作品一贯地向下层关注,关注国民性的批判,大声疾呼民智开启,祝福、药、孔乙己、阿Q正传等,莫不如此。

这是毛鲁相通的地方,但鲁本人骨子里的叛逆性,和对政治政党的深刻怀疑主义,注定毛鲁迟早要分道扬镳。

借用作家余华的话:
“我觉得鲁迅是不属于孩子们的,他属于成熟并且敏感的读者。”

“要不,赵家的狗为何看了我一眼。”
鲁迅只用一句话就让一个自己笔下人物的精神失常,这就是鲁迅的功力。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12-20 20:52:59 +0800 CST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史观,则夸大和过分强调任何个人的作用都是片面的,不切实际的。

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如果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存在爆发社会革命的内外部条件,爆发革命是不可避免,则革命的过程必然会造就“英雄”,而至于造就的这个英雄是谁,则只有偶然性。国民党在抗战后的垮台,是必然的,但却是国内外多方复杂合力的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是某个个人神力的结果。

作为国民党的对立面中共,没有毛泽东,一定会有周泽东出现,没有周泽东、则会有彭泽东、张泽东出现。只要当时的内外部条件,国民党消灭不了中共,这个中共领袖的产生就是历史的必然,这就是“时事造英雄”。

在历史的滚滚巨轮前,任何个人的作用都是微小的。逆之者粉身碎骨,顺势者建立不朽。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12-24 09:52:21 +0800 CST  
红旗迎风飘P: 2017-12-24 21:48:48 评论
评论 ywujun1969:时势造英雄,英雄要顺应历史潮流才能成其为英雄,随着西方的崛起,要想不被淘汰摆在中国人面前的问题一是要实现工业化,二是国家制度的创新,这两个问题相辅相成,要实现这两点必须有文化的创新,毛实现了工业化,搞了文化革命这都是顺应历史潮流

个人看法,中共革命成功,是多方合力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评价个人的贡献,毛最大,没有多大疑问。

新中国建立后,工业化的建设,同样是多方合力贡献,包括苏联的援助,尤其是1954~1956年的中苏蜜月期,帮助初步建立完整的工业化体系,包括培养人才。
工业化建设,评党内诸人的个人贡献,毫无疑问,是周相最大,而毛在很多时候起的是反作用。

直到毛亲自主导的大跃进失败(实际是二五计划),毛才不再直接干预政府部门,但却在意识形态、社会生活领域加大了干预,陆续是发动四清和文革,谁能闭着眼睛,硬说这些事是推动了中国工农业建设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严重地拖了发展的后腿。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12-25 09:13:01 +0800 CST  
@ywujun1969 2017-12-19 12:00:02
“航空救国三愿”一文,意思本来很明白。且看点题的e最后一段:
“还有更要紧的一层~~~~那时战士技痒了,而又苦于英雄无用武之地,不知道会不会炸弹到落到手无寸铁的人民的头上来?”
谁可以让战士技痒,而又“英雄无用武之地”,很难理解嘛?
这就是在批政府的“口头抗日”越来调门越高,实际却不敢抗日,庙堂肉食者一旦真打起了,多数是抛下战区民众先行“战略转移”,喊打喊杀时,谁考虑底层民众的生命......
-----------------------------
@曾被封杀 2017-12-25 09:24:28
毛推崇他,蒋深恨他,现在弯弯人仍仇视他。领袖当年虽自有目的,但鲁迅忧国忧民的著述是对当时局势和社会的写照,引起很多人共鸣。现在给鲁迅泼了不少脏水,他的作品已被从课本中拿去。
-----------------------------

鲁迅,彭老总、梁漱溟这样的人,不可能受任何当权派的待见呀。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12-25 10:08:05 +0800 CST  
对毛本人的客观评价,涉及到一个非常根本的问题:
目标和手段可以分离吗?

建立“人间天堂”的目标,显然比基督承诺的死后的“天堂”,更富有正义性,更富有吸引力,无法辩驳。

但问题是,建立“人间天堂”的过程,牺牲一部分人,甚至采取不惜一切代价和手段的过程,是正当的吗?无视客观规律的行为,最后还能到达“人间天堂”吗?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12-25 10:15:22 +0800 CST  
@lc2115000 2017-12-23 20:42:24
老毛最擅长的是运动啊。看看建国以来,他那一年消停过?我就纳闷,为何他不能踏踏实实的搞经济建设?
-----------------------------
@两广大毒枭 2017-12-24 03:09:21
这人啊,要干自己拿手的事才能牛逼。
搞运动,无疆哥可是高手中的高手,至于搞经济建设嘛,他的大跃进,你也看到了,水平实在是太次了。
搞经济建设是少奇的拿手戏,如果重于搞经济建设,那少奇的威望就天天高涨了,这是无疆哥不想看到的事。
搞运动爽啊,天天有人高呼万岁,那感觉特爽
-----------------------------
@helysan 2017-12-25 10:12:32
咬牙发展原子弹;勒紧裤腰带干基础重工业;脆弱国力敢于和北极熊掰手腕,同时反美、出兵朝鲜拓展地缘政治;提出三个世界理论,广交亚非拉,最终进入联合国;出兵打印度;联合越南抗美;苏美夹击之下,奇招重招,联美抗苏;最终建立一个红头文件,960万平方公里立即行动的高效行政体系;试问,二把手、三把手,n把手们,包括孙中山、蒋介石,有这个能力和魄力吗?
-----------------------------

如果孤立地看上述每一件事,毛都是对的。
但上述每一件事,都不是孤立发生的,都是前因导致后果。
本质上,毛的应对,就是挖坑自填。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12-25 10:19:42 +0800 CST  
@ywujun1969 2017-12-25 10:15:22
对毛本人的客观评价,涉及到一个非常根本的问题:
目标和手段可以分离吗?
建立“人间天堂”的目标,显然比基督承诺的死后的“天堂”,更富有正义性,更富有吸引力,无法辩驳。
但问题是,建立“人间天堂”的过程,牺牲一部分人,甚至采取不惜一切代价和手段的过程,是正当的吗?无视客观规律的行为,最后还能到达“人间天堂”吗?
-----------------------------
@曾被封杀 2017-12-25 10:28:48
共产很像宗教,世界大同只能在天国实现,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人类不可能消灭私有制,这大概是客观规律
-----------------------------
你说的很对,客观讲,在当时情况下,要完成毛的理想目标,就是要求每个普通人,都具备宗教般的“殉道”精神。

“很斗私自一闪念”,“私念”是一种原罪。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12-25 11:12:36 +0800 CST  
@教外私淑 2017-12-27 09:17:18
否定斯大林体制一定条件下的巨大贡献是不对的,把斯大林体制当成正确的道路也是不对的
斯大林体制就像是鸦片,当用于正常医疗时是天然麻醉抑制剂、是麻醉性镇痛药,但是当正常人使用就是毒品;斯大林体制面对国家糜烂、救苦救亡时是效果最好的良药,但是度过困难、药到病除后,就不能再继续使用,再用就是吸毒、就会要人命了
前苏联就是,斯大林生前、面对资本主义阵营不仅经济围剿还时刻需要预防武力颠覆时斯大林......
---------------------------
闹革命,砸碎旧世界人人都很爽。
但革命如果变成一种见不到尽头的“不断革命”,渗透到普通人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普通人对其的态度就是另一回事了。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12-27 10:57:15 +0800 CST  
真实的历史就是不断地向我们展示:

做一个好人有多难~~遑论圣人。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12-27 14:13:43 +0800 CST  
@总机叫南京 2017-12-29 14:16:48
我国最大的火箭“血液”供应中心,位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向北不到半个小时车程的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寒冷荒凉的戈壁大漠上,特燃站显得孤零零的。据该站负责人屈树文介绍,从火箭点火,到飞船、卫星太空飞行,以及轨道舱在轨运行和返回舱降落等全过程,所需的推进剂都由这里提供,连航天员在太空中使用的氧气也都是在此制造的。
火箭推进剂是剧毒品
在这里工作,被称是“在悬崖上舞蹈”。自1957年建站以来,官兵们50年......
-----------------------------

呵呵,其实毛的做法,暗合“凯恩斯主义”的要旨。
在市场死寂,正常商品流通交易被严重压制的情况下,作用当然是有,而且不小。

凯恩斯的经济学,西方称为“萧条经济学”,老凯经济政策上主张提高消费,扩大投资,减少失业,增加收入,要求政府要加强干预,尤其在经济不景气时,典型地就是政府直接大规模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建桥修路,甚至是建了又拆,拆了再建,修了又挖,挖了再修,用这种办法来扩大就业。
挽救经济危机时,这是一剂回春猛药,但吃多了要死人。

毛时代当时那个情况,民间的经济自主性都成资本主义尾巴了,政府不这么干,如果发展经济,繁荣社会?

实现看看现在的城市,“建了又拆,拆了再建,修了又挖,挖了再修,用这种办法来扩大就业。”,不还说如此吗?不过是不去钻山挖洞了,直接在市民眼皮底下搞事而已。

当然,“扩大投资,减少失业,增加收入”的目的也有,也拉动了消费,但不是科学、理性、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12-29 16:22:21 +0800 CST  
文革结束后,应瞿秋白家属之请,中纪委在1979年春成立了“第八组”,复查瞿秋白案。当时的中纪委主任是陈云。

其中参与复查、平反工作的孙克悠、陈铁健等人后来都有回忆文章公开发表,其中提审在押的戚本禹,有一段戚本禹的谈话记录,涉及“三年困难期”,党内有一股巨大的力量推动为彭总平反:

戚本禹1979年6月12日在秦城监狱的交代材料
“1964年,香港的国民党杂志,又把《多余的话》登出来了。有一次在人民大会堂北京厅,有毛主席,有总理,还有我,三个人,怎么谈起的我不记得了。我向他们报告说瞿秋白的《多余的话》在香港那里又登出来了。毛主席就要看,我就拿给他了,请他看。

……后来,毛主席看了以后,就对我讲,就是以后少纪念瞿秋白,多纪念方志敏……他的话是那么讲的,此外就没有多的话了。

周总理想把《多余的话》的原稿找到,据我所知,没有找到。“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时候,1966年总理派了两个人来问过我瞿秋白的事情,我就把以上情况现一次报告了他。

三年困难时期,有一股很大的为彭德怀翻案的力量。我给总理写信说:彭德怀反对毛主席是错误的。总理告诉我,他把我的信在政治局传阅了。这时有人提出彭德怀有功,军事上行,演出《李秀成之死》是为彭德怀翻案的。

我认为这是攻击主席,我应起来作战。1963年,我写了《评李秀成自述》。写的目的是说对人的评价应看到功劳,也要看到晚节,晚年反对毛主席也不行。这是决定我对《海瑞罢官》的态度。我投入文化大革命,犯错误,都不是偶然的,是有历史根源折。我的文章发表后,全国都知道,斗争是尖锐的。当时周扬批评我,他骂我很厉害,翦伯赞也反对我。这时我与江青就有接触了,她批了一个材料给我,我也不知道她是赞成我,还是反对我。那时我跟田家英很好,田也支持我的文章。

江青叫我去,田家英说你要去,她是中南海的首长。我去了,江一开口就说你给党做了重要的事情,毛主席表扬了你,他很满意你写的文章,你可别骄傲。又说主席叫把《李秀成自述》原文影印本给你,叫你继续作战。我说现在还开会围攻我,她听了大发其火,说她给主席汇报。这次接见是决定我以后跟她跑的原因。在我困难时,她代表主席支持我。她叫我再写文章,要快写。这是1963年底的事。”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12-31 12:17:29 +0800 CST  
新一年将至,祝各位网友元旦快乐,身体健康~~~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12-31 17:26:11 +0800 CST  
毛对江青的使用,是典型的,把一个没有多少政治智慧的人,摆到了一个需要极高政治智慧的位置上。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7-12-31 23:37:26 +0800 CST  
@lc2115000 2018-01-01 11:07:17
对于搞文革最后的结局,起码老毛陈伯达都还有心理准备的。
1966年10月1日国庆节之夜,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与中央文革小组成员谈话。当时的小组成员王力,在回忆录中说:“在天安门上,毛主席对我们说了很多话,毛主席说:‘形势很好,阻力很大,现在还看不清楚反对文化大革命的人力量究竟有多大。’
让王力最忘不了的一句话,就是毛泽东公然对他们说出,这场革命中他们可能面临的最坏结局。
王力回忆说:“我最......
-----------------------------

狠话漂亮话谁都会说,但面对现实政治,能否坚持下去则是另外一个问题。

一夺、二批、三改,这是毛和中央文革为群众全面夺权制定的三步走战略。其中核心是第三步,即用“巴黎公社原则”自下而上改造政权,真正确保群众掌握各级权力。

文革之初,大批热血城市平民、学生、工人和知识分子能满腔热情地响应号召支持文革夺权,其思想基础是期望打倒“骑在群众脖子上拉屎拉尿”各级官僚体制后,在“巴黎公社原则”基础上,建立一个大家期望的真正的人民民主政权。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8-01-01 17:13:09 +0800 CST  
文革最后失败因素很多,但从毛自身看,当群众真正地被发动起来,彻底地觉醒了,首先害怕退缩的,恰恰是毛本人。
这一点,对比毛处理“二月逆流”中的抵制群众造反夺权的老帅时,举棋不定的怀柔手段,与之后处理“五一六分子”的狠辣果断,领袖内心真实担忧什么,是可窥一斑的。
二月逆流中,谭老板把话说的很直白:“……我不是为自己,我是为了整个老干部,是为了整个党!”
谭都把话彻底挑明了,毛当然要冷静地评估,彻底地放任夺权和解放思想,最终的结果一定会指向其本人:党内最后最大的当权者。
按马恩导师无限推崇的“巴黎公社”自下而上的建政原则,则原来自上而下任命的各级党政机构就不具备正当性,当然要被群众夺权,毛和谭震林等老革命一清二楚。
因此,1967年8月,毛周合流转向揪“五一六分子”就一点也不奇怪了,从来都是革别人命易,革自己命难,革命是有底线的。
今天看,揪“五一六分子”这一刀砍下,最富革命理想和献身精神的一批精英分子被送上政治祭坛,付之一炬,实际上断了文革的阳气,侥幸得脱者思想上彻底幻灭。
吊诡的是,这一刀来自领袖本人。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8-01-01 18:00:25 +0800 CST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8-01-02 13:37:00 +0800 CST  
@lc2115000 2018-01-03 20:23:52
关于彭总的一个疑问。
九一三后,那些老家伙们一个接一个的批判林副帅。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觉得是假的。里面很多都是乱扯淡嘛。但总管就是借助这些扯淡的东西解放了很多老家伙们。换而言之,只要你们能扯淡的批判林副帅,总管就能找机会解放你们。
彭总为何不参与?这完全是表态问题。还是彭觉得自己参与也是无济于事?
-----------------------------

彭在狱中反倒,看到很清楚,革命时代的癫狂病,所有的人心中想的是一回事,嘴里说出来、行为上表现出来则是另一回事。

彭的问题,不给大跃进三年困难期下结论,则无解。除非毛有生之年把人间天堂建成了。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8-01-03 21:00:55 +0800 CST  
韩爱晶化名许爱晶,写了一本《清华蒯大富》的书,有兴趣可以看看当事人的叙述。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8-01-05 12:55:09 +0800 CST  


楼主 ywujun1969  发布于 2018-01-05 12:59:57 +0800 CST  

楼主:ywujun1969

字数:1166994

发表时间:2016-04-04 05:1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2-14 17:16:01 +0800 CST

评论数:5730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