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你的三观!嘿嘿,理性讲述真实的中国的近现代历史

@我爱你曾小姐 1839楼 2013-06-17 17:30:38
亲爱德楼主,非常喜欢看你的文章,包括你和别人的争论,确实毁了我的三观,感觉我原来学的都白瞎了。您一定要写完,万一被和谐了也一定要把剩余的发给我啊!我的邮箱[email protected],谢谢啊。还有能否把西方史也发给我
-----------------------------
哥毀三觀,是為了正三觀啊,親。毀掉唯物主義愚昧迷信思想,然後追求理性和仁愛。
理性邏輯,形式邏輯,是“工具”。哥之所以在這裡堅持理性,是因為一大幫子愚民,哥跟他說天理良心,他跟哥說那叫迷信,嘿嘿,那麼好,哥就本著理性邏輯,批判愚昧迷信,嘿嘿,你懂的。
看世界的眼睛,那要是“愛”,“公義”,“公平”這些的,地球人的常識啦,你懂的,嘿嘿。
哥上面解釋過啊,哥要作“守法良民”。某國是不允許小百姓私底下搞這些科普的啦。哥這類似寫歷史課本啦,你懂的。在這裡是某國監控的平臺,哥沒有違反法律哦。
私底下傳播,就不好啦,俺們要作守法良民嘛,嘿嘿。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06-17 18:33:09 +0800 CST  
正文18
天津条约的修约完成
天津条约里,有一个十年后重新修约的条款,1869年,当时的英国公使阿礼国被西方各国推举为代表,和清政府交涉修约。1870年,在赫德的协助下,阿礼国和文祥完成了修约谈判,但是新的清英条约却被当时的英国国会下院否决,认为修改的新条约对清国作出太多的让步。这里又有个历史背景,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东西方的距离突然大幅度缩短,英国国内的商人,企业主和投资者,对清国巨大的内乱市场,又一次充满了期待。得知国会否决新条约的决定,阿礼国和赫德都非常的沮丧,阿礼国专门拜访了文祥,向他解释自己面临的压力。文祥告诉阿礼国,我有时候也看看贵国的报纸,也知道贵国发生的事情。我这里也一样哦,清国许多人也在骂我是卖国贼。
阿礼国个人的立场则是,外国不应该对清国施加太大的压力,清国的市场开放程度应该由清国政府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来作决定。阿礼国的立场最终得到了英国政府的批准,英国政府之所以会采取这样的立场,很可能是受到蒲安臣的影响。美国人蒲安臣曾经作为清国特使出防西方列国,1868年,他向英国政府解释说,西方列强如果对清国政府施加太大的压力,将会影响到清国政府的安全。大家于是决定暂时搁置修约,等到同治皇帝成年亲政之后再谈这个问题。
1875年2月,发生了马嘉里事件,英国人马嘉里和他的五个清国随员在腾越(腾冲)地区被当地清国军人杀死。而当时英国公使已经是威妥玛爵士,他一向在谈判中态度强硬而且蛮横。以马嘉里事件为理由,他向清国政府施加压力,甚至一度威胁断绝两国关系。最终李鸿章和他经过谈判,于1875年9月签订了“烟台条约”。条约公分为三部分,
1. 清国惩办云南事件责任人,对缅甸开放云南边境,允许英国官员进驻大理,赔偿英国白银二十万两,同时派遣使团赴英国赔礼道歉。
2. 定明外国外交人员与清国政府交往的外交礼仪和程序,并定明两国合审案件的司法程序。
3. 租界内不再征收厘金,清国再增加四个通商口岸,同时在长江沿线新开六个港口供外国船只停靠补给;鸦片的厘金和关税合并,将另行讨论议定;英国将派遣探险对从北京经西藏到印度,清国政府将给予协助和保护。
烟台条约标志着从此李鸿章成为清国对外交涉的首脑人物,并且依据这个条约,清国派遣使团出使并常驻英国,成为清国驻英国使馆。
至此,我们讲述完毕在这一时期,西方对清国传统的冲击和现代化的影响。接下来,我们来讲述清国内部的努力,同治中兴和自强运动。
同治中兴和自强运动
旧中国的历史讲述里,把太平天国教乱剿灭之后的这段清国历史称作同治中兴。什么是中兴呢?就是说国家快崩溃啦,然后有明君和忠臣又把局面给挽回了,这就叫中兴。比如西汉时候,汉武帝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搞的汉国的百姓死伤惨重而且愁苦不堪,这国家眼看着要不肿裂,昭帝宣帝两代的皇帝,又把国家的局面给挽救回来了,就叫昭宣中兴。
咸丰皇帝的时代,内忧外患,国内匪祸遍地,洋人又打上门来,甚至连国都都沦陷了,这眼看着就要亡国啦,到了同治皇帝的时候,通过中央朝廷和地方汉臣们的努力,又转危为安了,所以称作“同治中兴”。
太平天国长期的战乱,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人口大幅度减少,许多的农田荒芜了。官府采取种种措施恢复农业生产,鼓励耕作,发放粮种,引导躲避战乱的乡亲们回归原籍,降低农民们的各项赋税,同时和地主们交涉,劝导他们对雇农收取合理的地租,兴修水渠堤坝,使得经历长期战乱破坏的乡村又慢慢恢复了生机。
另一方面复兴科举,以保证更多的人有机会能够通过这个相对公平的机会,进入到官府体制里来,洪秀全这样的落第秀才,破坏力巨大啊,有点文化,人又聪明,不能通过传统途径寻求出路,那么就容易另走捷径啦,你懂的。
汉臣中的领袖是曾国藩,他推荐提携了一批他认为品德好,有才干的汉臣,其中就包括李鸿章和左宗棠。清国皇室和清国百姓应该庆幸的是,曾国藩并没有自己取而代之的私心,他始终忠实于清国的皇帝,因此在他有生之年,自太平天国之后,清国内部没有再起过大的战乱。
和倭仁一样,曾国藩是一个固执的孔孟之道信奉者,他坚信儒家思想才是清国唯一的正道,但是因为自己的实际交往和接触,他认识到了洋人武器,战斗力的强大,进而认识到洋人科学技术学问的强大,他有勇气承认,洋人是有强过清国人的地方。
就在这个时候,曾国藩认识了一个士大夫,叫冯桂芬。
这里要简单说一下旧中国的“士大夫”的概念。大家知道在先秦的封建社会,大夫的手下,是叫作“士”,那时候的士,像孔子这样的,首先必需是猛男哦,要能打仗哦,要能驾驭马车,能弯弓射箭,在战场上战斗。而士大夫这个说法,演变到了清国的时候,是这样的意思。读书人,叫作“士人”,考取功名作了官,那就是“士大夫”啦。
冯桂芬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的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算是林则徐的门生。太平军打到苏州的时候,他组织团练抗击太平军,战败之后逃入上海租界。在上海,他接触阅读了许多介绍洋人世界的书籍,进行了一番思考。就是他,提出了“中体西用”的主张。
1860年开始,他写了一系列的论文给曾国藩,在这些论文里,他向曾国藩作了他自己的论证,并提出了他的主张,清国必需学习西方以“自强”。
他先提问,为什么?清国比英国大两百倍,清国比法国大一百倍,反而是小小的英国和法国,强过庞大的清国?他归纳总结出洋人们强大的原因,共有四个方面。
1. 洋国家虽然小,但是人尽其力,人力资源得充分的发挥。
2. 洋国家虽然小,但是地尽其利,科技使得他们的土地出产要高。
3. 洋国家虽然小,但是君臣团结,君王,臣子和民众,有着紧密的契合。
4. 洋国家虽然小,但是他们言行合一,重承诺守信用。
基于此,我们必须要学习洋夷,冯桂芬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名教是什么啊?就是传说中的注重伦常的儒家传统啦,你懂的。因为儒家传统看重大义名分,所以清国时代的儒士们也会称孔孟之道作“名教”。
具体应该如何学习西方呢?冯桂芬又归纳出四个方面:“采西学、制洋器、筹国用、改科举”。
冯桂芬的一系列论述,得到曾国藩的认同,双方都认为,清国固有的传统智慧,传统名教,是比西方人优越的,现在清国所需要的,只是学习西方人的技术,加强国力。
自此,“中体西用”的自强运动,具备了理论基础。曾国藩的主张得到了朝廷的认可,自强运动从此开始。
同治皇帝当年就是个小娃娃,垂帘听政的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也没有国家大事的管理经验,实际在朝廷主持政务的是恭亲王奕和他的助手文祥。
在地方上,杰出的封疆大吏是曾国藩,左宗棠和李鸿章,楼主称之为汉臣三人众。
自强运动遭遇到非常大的阻力,因为当时绝大多数爱国士人和大臣们并不认同自强运动的许多作法。1862年6月,曾国藩在自己的日记中记载了这么一件事情,他和幕僚们讨论,他认为如果大家真的要把自强运动进行下去,必需要进行一场官府体制的改革,保障有才干的人才能够有施展能力的地位和权柄,这才是首要的任务,接下来,才能真正学习好如何制作子弹炮弹蒸汽军舰这些西方人的技术。但是,很显然,曾国藩自己也认为他的这个主张,不会被朝廷批准的,因此他并没有把他的改革建议公开提出来。
少数满汉大臣所追寻的清国自强之路,得到了慈禧太后的支持。
慈禧太后是个非常复杂非常聪明的女人,她是一个旧传统伦理的追随者,在她认为有必要的时候,她会作出非常残酷的强硬决断。许多同时代的,和后世的男人们把清国的衰败归咎于她,无非是因为她是一个女人。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06-17 19:27:48 +0800 CST  
回复楼主, @siyizhe
回复第1863楼, @账表平衡
对于理性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望楼主详加指点,尤其是对中小学阶段的孩子。地球人都是怎么做的?
--------------------------
告诉他们
-----------------------------
@siyizhe 1865楼 2013-06-17 21:41:32
告诉他们思考的方法,教他们运用逻辑思维,多提问,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急于帮助他们定性。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们采用一问一达的形式,一直这样,会达到最接近真理的境地。
-----------------------------
這是地球人的“辯證法”啦。正,反,合。嘿嘿。
和某國的不一樣哦。某國高等教育出來的,這個問題嘛,要“辯證”地看。。。
哥馬上就被毀三觀啦。
地球人辯證完是要求得“合”啊,嘿嘿。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06-17 21:49:19 +0800 CST  
@账表平衡 1863楼 2013-06-17 21:08:58
对于理性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望楼主详加指点,尤其是对中小学阶段的孩子。地球人都是怎么做的?
-----------------------------
真的對不起,哥真的不知道。哥自己吹大學問,那是要在氣勢上先唬住大家伙兒,嘿嘿,顯然不太成功。
沒敢吹教主,是怕自己真瘋魔成洪天弟了,嘿嘿。
這個事情,俺覺得,應該是“家庭”的愛。
某國的教育,從實際效果來看,很明顯,是在“解構”。砸碎傳統的倫常,傳統的愛。灌輸的是仇恨,和恐懼。
哥相信愛的力量。
就直接告訴孩子,你愛他。愛要有行為的,親。有行為,有表達。
同時作事情,思考問題,不要“下好大一盤棋”,力爭每一步都不錯,就可以。
學著“就事論事”的思考方式。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06-17 21:58:48 +0800 CST  
@红安土匪 1881楼 2013-06-18 01:13:46
楼主好好勇往直前哦。别一直停留在18世纪呀。
-----------------------------
哥就停在19世紀,急死乃們,嘿嘿。
想過么?“民族”這個詞怎麼來的?民族這個概念,是如何傳入中國。中國人,又如何想到用“民族”這個洋人的概念凝聚人心?
講歷史,要“來龍去脈”哦,親。
比如哥看某國寫歷史,吧嗒,洋務運動就冒出來啦。
為啥不敢寫馮桂芬?哥認真不知道哦,也沒興趣知道。
愚民跳大神嘛,可不就這樣么,想到那出是那出。
可是哥是大學問家啊,你懂的。
從洋槍洋炮,到洋思想洋主義,這個現代化的過程,得講清楚啊。
洋人的社會進化論-嚴複-陳天華-孫胖胖,從種族到民族,糊裡糊塗一盤棋。哥也得介紹清楚啊。
真實的歷史講述,必需有線索哦。尤其是現在滿大街喊“民族”,民族腫摸來的啊?
否則那是“編年史”哦,親。
問題是,某國真敢出編年史么?嘿嘿。
哥的線索粉明顯哦,政權,土地,人民。
政府結構的現代化進程。
土地領土的現代化進程。
人民思想,習俗,生態的現代化進程,哥還要講到華僑哦,資助孫胖胖他們鬧歌名的廣大華僑不能遺漏啊。
歷史是故事,是一個一個的故事,串起來的。
一環扣一環哦,親。
像某國愚民歷史這樣,康有為,吧嗒,小宇宙爆發,就要維新啦?
地球人會說哦,康有為到了香港,到了上海租界,被毀三觀啦。。。這洋人的世界,如此的美好啊。。。於是開始思索,要改變,要學洋人。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06-18 07:43:46 +0800 CST  
正文19
自从1861年咸丰皇帝去世之后,慈禧就成为清国最高的统治者,一直到她1889年去世。慈禧太后本人是个非常守旧的人,但是她却支持耗费巨大的自强运动的各项新兴事业。与此同时,她一直在尽力地维护清国传统里的满人特权。
1869年,根据祖制,恭亲王奕坚持诛杀了慈禧太后的亲信太监安德海,恭亲王的用心,或许是为了避免明朝太监专权导致亡国的悲剧重演。但是这件事情,让慈禧太后对恭亲王怀有了怨恨。此后恭亲王能从慈禧太后这里获得的支持力度,就大大减弱了。
1872年,地方大员曾国藩去世,1876年,具有丰富洋务经验的文祥去世,而左宗棠则忙于平定西北的回变和收复新疆等军事行动。在此之后,军机处里的大员们,虽然都具有丰富的政务经验,但是因为本身守旧的立场和洋务经验的缺乏,对自强运动都没有积极推动的措施。
1870年,李鸿章出任直隶总督,并兼北洋通商大臣,在文祥去世之后,他成为唯一一个在坚持推动自强事业的人。幸运的是,他的事业得到了慈禧太后的信任和支持。
我们现在来简单讲述一下,恭亲王,文祥,曾国藩,左宗棠和李鸿章他们的自强事业,以及自强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
总理衙门
在1860年之前,清国是没有专门处理外交事务的中央部门的,因为清国是没有现代的基于国家平等的外交概念的。反正都是夷嘛,都是朝贡国那个档次的。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以及天津条约中关于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条款,都使得朝廷上的有识之士意识到,必须要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负责处理和洋人的交往了。经过漫长而激烈的争执辩论,朝廷终于决定设立总理各国事物衙门,负责处理和洋人们的外交事物。这是1729年,雍正皇帝创办军机处以来,清国第一次新增了一个中央机构。
出于对反对意见的妥协,恭亲王说,总理衙门只是个权益的解决方案,是化解眼前的危机的临时机构,这些西洋国家,其实和朝贡国是一个级别的啦。因此,总理衙门不是正式的中央部门,不具有正式的官品和编制,清国官员们以兼职的方式,运作总理衙门。
1861年11月11日,总理衙门正式开始运作,办公地址选在皇朝东面的铸币局旧址,这是一个又小又老的地方,对反对派也算是一个交代。
从当年一个热血反洋的爱国者,经过英法联军危机之后,28岁的恭亲王转变成一个尊重洋人,愿意和洋人交朋友,学习洋人知识的爱国者。他和文祥在处理洋务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和知识,逐渐成熟起来。我们说总理衙门初期的两个故事,来看看这个成长的过程。
1862年,太平军在浙江取得了一系列的胜仗,朝廷开始担心太平天国将获得制海权,因此命令总理衙门从英国购置一只舰队。恭亲王把这个事情交给了当时的清国海关总税务司长,英国人李泰国,给了他1,295,000两银子,让他去英国购置舰队。李泰国在英国购买七艘蒸汽动力的战舰和一艘运输船,同时他向英国政府提出,希望能够招募英国王家海军的官兵,在这个舰队上服务。英国政府答应了李泰国这个要求,但是有一个前提,这个舰队不可以悬挂英国国旗,而必须悬挂清国国旗。
自古以来,中国是没有国旗的,嘿嘿。为此,恭亲王设计了一面清国国旗,这是一面中间有龙的三角黄旗,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面国旗。
1863年9月,舰队司令阿斯本率领这只舰队抵达上海,这下出现状况啦。清国方面的原本设想是,阿斯本只是一个军事顾问,指挥权必须是在清国军官手上,阿斯本本人向曾国藩报告。可是根据李泰国和阿斯本在英国签署的合同,阿斯本直接向清国皇帝汇报和负责,同时他是这只舰队的总司令长官。
阿斯本是个坚持原则的人,他坚持他依据合同所获得的权力和义务。而总理衙门也不可能同意阿斯本的要求,这里的关键人物是李泰国,他是居中人,而他却是一个傲慢而狡诈的种族主义份子。两头忽悠,乡亲们知道不?这样的人,就叫“骗子”,狡诈。各方经过几周僵持不下的商谈,最后总理衙门决定,赔偿阿斯本和他的英国船员们,解除合同。同时低价把舰队再卖回给英国,当时清国之内,并没有合格的海军人员可以操作这样一支舰队。至于李泰国,恭亲王认识清楚了他并不是当初大家所期待的“忠仆”,解除了他的职务。
第二个故事,则是成功的故事。
1836年,英国法学者惠顿著作出版了“万国公法”,此书成为当时西方世界的国际法依据,1863年,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将它翻译成中文,恭亲王开始研究这本书,同时命令人将略显生硬的译稿进行润色修饰。恭亲王告诉朝廷说,我们必须研究学习这本书,如果咱们掌握了洋人的法律,那么我们将来就可以依据洋人的法律,规范洋人的行为和要求。当然啦,我们清国的法律和制度是很好的啦,完全没必要照洋法律来啦。
1864年的时候,普鲁士和丹麦在欧洲了起来,战争居然蔓延了到了清国,一艘普鲁士战舰俘虏了三艘到天津作买卖的丹麦商船。总理衙门根据万国公法,找到普鲁士公使。
亲,要讲道理哦,要遵守法律哦。这里是俺们清国的领海哦,俺们清国没参合你们两家打架吧?俺们清国是局外中立哦,你懂的。知道啥叫领海不?知道啥叫中立国不?
德国一听,咦,清国也懂国际法啊,这下麻烦了。乖乖的,释放了三艘丹麦商船,同时根据清国的要求,对清国作出了一千五百白银的赔偿。
这个成功的案例之后,恭亲王向朝廷说,洋人的万国公法,虽然和清国的法律体系根本不同,但是如果我们学习了,真会帮助到我们处理洋务啊。于是朝廷批准恭亲王的建议,总理衙门拨银五百两,印刷万国公法,把三百多本万国公法送到省一级的官员手上,要求大家学习。由于担心遭受反对派的攻击,恭亲王没在这本书上写序言。当时的爱国清流派,都称恭亲王作鬼子六,卖国的假洋鬼子啦,你懂的。
乡亲们,看到没有?这是“双规并存”啦。一个是洋人法律思想的万国公法体系,一个是清国固有传统的法律体系。
虽然私底下,恭亲王他们都盛赞万国公法所阐述的公平正义理念,但是在朝廷上,没人敢这么说啊,更没人敢提议说,应该反思清国现有的法律思想,能不能把清国的法律体系和洋人的法律体系接轨。
这种双规并存的局面,导致了清国一直在tian朝朝贡体系和现代世界体系之间挣扎摇摆,因为官员们,那真的是容易犯迷糊啊。
我们已经看到,日本进军台湾抓拿“化外生番”,日本吞并琉球,朝鲜独立,清日战争,清法战争,清国雇佣英国商船高升号运输作战部队,这一系列的对外纠纷和战争中,清国处处显得被动,而且往往不合法,不合公义。甚至当清国回绝法国的最后通牒的时候,清国上下还没有意识到,清国和法国已经进入战争状态。
而日本则已经显然掌握了现代法律思想的要义之一:权力是责任的对价,权力的合法性在于履行责任。
当清国承认日本对琉球人的保护的时候,就是在承认日本对琉球的主权。
当清国对朝鲜不提供保护的时候,清国就面临着丧失朝鲜宗主国地位的风险。
名不正言不顺的总理衙门,一直遭受来自清国内部的爱国势力的嘲弄和反对,在恭亲王淡出之后,文祥更是无力对抗“卖国”的指责。1870年,李鸿章成为直隶总督之后,真正负责处理洋务的,不再是总理衙门,而是李鸿章这个人。1901年,清国实施新政改革,学习西方国家中央政府建制,总理衙门被改为外务部。
但是我们不能够否认,总理衙门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意义,这是中国第一次出现一个近似于现代外交部门的中央机构。同时,为了更好地履行其洋务职能,总理衙门开设了两个机构,一个是海关总署,一个是同文堂,这两个机构,都是当时清国最为洋化,最为现代化的官府机构。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06-18 10:41:00 +0800 CST  
楼主:曹立仁 时间:2013-06-18 07:43:46
@红安土匪 1881楼 2013-06-18 01:13:46
楼主好好勇往直前哦。别一直停留在18世纪呀。
-----------------------------
哥就停在19世紀,急死乃們,嘿嘿。
--------------------------
@红安土匪 1890楼 2013-06-18 09:25:30
你不要太优越感了啊。俺们天国良民可都是可怜之人啊。唉,啥权利都木有,只有无穷的义务和税收啊,还得接受洗脑。不要太鄙视俺们呀,真的是可怜之人呢。你要讲述逻辑和理性,不要把俺们对立,得传道方式的。为善。
-----------------------------
這個要向您道歉啦。如果我表現出“優越感”。
哥是一個飛揚跳脫,舉止輕浮的人。哥是認定了,網絡是“平等”的世界,面對的都是平等,成熟的對象。不再有網下的尊卑差別。
如果親是我的“尊長”,哥必然不敢如此放肆。
如果親是我的“晚輩”,哥一定盡力地“愛心”和“包容”。小噴友嘛。
蛋是哦,
在網絡上,大家是平等的啊,哥是這麼認為的,那不就是互相開涮么,你懂的,嘿嘿。
再一次的,道歉,如果您感到了我的傲慢和優越感。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06-18 11:03:29 +0800 CST  
@三十二立行么 2013-06-18 11:39:36
@依然故我111 1913楼 2013-06-18 11:36:47
"现代法律思想的要义之一:权力是责任的对价,权力的合法性在于履行责任。"
学习!
-------------------------
-----------------------------
authority你懂的,嘿嘿。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06-18 11:41:54 +0800 CST  
@依然故我111 1913楼 2013-06-18 11:36:47
"现代法律思想的要义之一:权力是责任的对价,权力的合法性在于履行责任。"
学习!
-----------------------------
@三十二立行么 1915楼 2013-06-18 11:39:36
权利吧??
权利=rights
权力=power
这两个完全不同
-----------------------------
在法律上,在政治學上,“主權”,國家主權,叫
sovereignty。
當清國對外宣稱,它不負責朝鮮的外交內政,但是朝鮮是隸屬于清國的時候,
日本公使就明確地指出來,親,有問題哦。要作人家朝鮮的宗主國,你要負責任哦,你要保護他們不受洋人壓迫哦,你懂的。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06-18 11:47:18 +0800 CST  
這個要向您道歉啦。如果我表現出“優越感”。
哥是一個飛揚跳脫,舉止輕浮的人。哥是認定了,網絡是“平等”的世界,面對的都是平等,成熟的對象。不再有網下的尊卑差別。
如果親是我的“尊長”,哥必然不敢如此放肆。
如果親是我的“晚輩”,哥一定盡力地“愛心”和“包容”。小噴友嘛。
蛋是哦,
在網絡上,大家是平等的啊,哥是這麼認為的,那不就是互相開涮么,你懂的,嘿嘿。
再一次的,道歉,如果您感到了我的傲慢和優越感。
-------------------------
@红安土匪 1917楼 2013-06-18 11:42:02
只是觉得你将大陆都说成是唯物的,缺乏逻辑和理性的,跟海关外面的世界截然不同,其实有些人还是很理性的。逻辑思维确实比较欠缺。在受教育方式一样的社会中,想去理性的思考和逻辑的论证,真的很难很慢啊。我是这些年才想明白了教科书上面很多事假的,历史很多是改过的——尽管我也不知道真实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样的。那些宣扬的思想绝大部分是牵强附会的,母的就是为了统治。至于唯物,我觉得我也很唯物哦。恐怖啊。
-----------------------------
半吊子理性最可怕啊,你懂的。
嘿嘿。
哥都說啦,地球人中小學生“不學哲學”,就學邏輯理性這些,大家靠地球人的“常識”看待世界,你懂的。
某國不一樣哦,某國從小灌輸哲學哦,從小灌輸唯物主義愚昧迷信哦。
一大幫子人還“理性”哦,還“科學”哦,笑屎哥了,你懂的,嘿嘿。
你跟他說良心,他跟你說理性,你跟他說理性,他跟你說科學,你跟他說科學,他跟你跳大神說,唯物主義是科學真理哦,科學哦,懂不?
毀哥的三觀啊。
所以哥說,“中國之內”,沒有人懂“現代科學”,懂的,也不敢公開說。
科學的。。。發展。。。
自古以來,誰喊過這樣的口號??!!
喊的人理直氣壯,聽的人也覺得,哦,很理性哦,哦?很科學哦。
地球人笑傻了之後,感到不寒而慄啊。。。這是一群什麽樣的族類啊?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06-18 11:49:27 +0800 CST  
@qb522 2013-06-18 12:13:06
顶更新。
不知楼主为何不想提到张之洞?
-----------------------------
还没到他那个年代,亲。他是爱国清流,哥有说到啊。现在是在说自强运动,伪史所谓的洋务运动。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06-18 12:16:05 +0800 CST  
@qb522 1925楼 2013-06-18 12:13:06
顶更新。
不知楼主为何不想提到张之洞?
-----------------------------
有君子,有清流,有小人。
清國的時候,絕大多數人都貪污的哦,親。和明國一樣哦。只是清國官府小,而且朝廷有節制。
自己不貪污,但是不強求別人,這樣的,叫君子。比如曾國藩。
自己不貪污,而且成天罵別人貪污,罵別人賣國,這樣的叫清流。張佩綸啦,陳寶琛啦,沈葆楨啦,張之洞啦,都屬於這樣的。
俄羅斯人?打。法國人,打!不打都是賣國賊。日本人?蕞爾小國,不打還成?居然怕洋人,鬼子六,賣國賊。
等到被法國人狂虐,張之洞不得瑟啦,親。
等到被日本人完滅,清流里有腦子的,開始在想,哦,洋鬼子粉厲害哦。
自己貪污,罵別人貪污的,那是小人啦,親。
真正誤國的,其實是清流。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06-18 12:27:26 +0800 CST  
@红安土匪 1924楼 2013-06-18 12:03:09
我当年最为迷惑的就是——只有XX PARTY才能救种锅。还搞了一大章节在哪儿论述啊。必考的内容哦。估计帖子里面大多都学过的。唉,真的很悲哀啊。学了这么多没用的东西。
楼主对我的这些想法有什么看法?正常么?
—— 作者:红安土匪 时间:2013-06-18 09:33:43
话说我如果划分自己的话,应该属于无政府主义的。凭啥要有政府啊?凭啥让他们来管理我们哟。自治不行吗?还得交钱养活他们,却不为大家服务哦。国家有......
-----------------------------
親想的太多啦。
作個本分人,踏踏實實過日子啊。孝順父母,愛媳婦,愛娃。對朋友真誠。
無整富豬尾,這一扯,又扯遠啦。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06-18 12:35:47 +0800 CST  
楼主:曹立仁 时间:2013-06-18 12:27:26
@qb522 1925楼 2013-06-18 12:13:06
顶更新。
不知楼主为何不想提到张之洞?
-----------------------------
有君子,有清流,有小人。
清國的時候,絕大多數人都貪污的哦,親。和明國一樣哦。只是清國官府小,而且朝廷有節制。
--------------------------
@红安土匪 1928楼 2013-06-18 12:33:54
很熟悉呀。只是现在可以移民了,可以将后代送出去了。
-----------------------------
沒看懂啊?清國時候,絕大多數人不移民哦。還有洋鬼子要作中國人哦。親。
清國開放海禁,移民的是窮人為主,哥到時候會說的啦。其實許多人,他們其實是想去賺錢,轉完錢回國過好日子。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06-18 12:35:53 +0800 CST  
正文20
海关总署
前门讲述天津条约的故事的时候,我们简单的说过,上海道台觉得英国人管理的海关,收入显著提高好多倍,因此坚持让英国人李泰国继续管理上海海关。
随着通商口岸的增加,以及国家财政的困难,海关的收入成为朝廷关注的一个收入来源。1861年,总理衙门在上海成立清国海关总税务司,统一管辖全国各地的海关,提拔李泰国作首脑。
清国时候的人们并没有现代的国家主权概念,他们的行为依据,就是旧传统里的“忠仆”,其实这也是洋人的传统。忠仆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受雇于人,就要对雇主忠诚忠心,尽自己的职分。如果我们真的了解旧中国的历史,就会发现许多这样感人的忠仆故事,许多日后起家的上海大买办,他们发家的故事,都是“忠仆”的励志故事,真实感人的故事。
总理衙门当时认为李泰国是个忠于职守的人,而且那时候清国官场上下腐败透了,朝廷手头紧,海关收入是一块大头,朝廷觉得把海关教给李泰国这样忠实不贪污的洋鬼子来管理,更放心。所以在天津条约里,专门有一条,洋人必须协助清国办理海关。
1861年的时候,李泰国请假回英国,顺道着帮清国购置军舰。总理衙门任命当时负责粤海关的英国人赫德暂时接替李泰国的工作。
聘用赫德作总税务司,清国朝廷是赚到啦,赫德堪称旧传统里的忠仆。赫德在清国生活多年,他熟悉并且遵循清国人的礼仪礼节,这洋鬼子懂规矩啊,嘿嘿。
1863年,28岁的赫德被正式任命为清国海关总税务司,替代之前的李泰国,此后的四十五年里,赫德成为清国海关的最高行政首脑。
赫德所管理的清国海关,是完全按照洋人的模式建立和管理运行的。现代的税收,统计,检疫,疏港等洋人的海关制度被完全引入,同时各海关开始了现代的沿海灯塔,气象站的建设。
尽管赫德一再坚持,所有的洋人雇员都是拿的清国朝廷的俸禄,因此不得以为自己高于清国国民;清国海关是清国的官府机构,而不是洋人的机构。但是事实上,洋人一直是海关内的精英阶层,到1895年,海关内共有700名洋雇员和3500名清国雇员,高层管理职位几乎全被洋人所把持,几乎没有清国职员可以升迁到高管职位。
1865年,海关总税务司署从上海迁往北京,从此,赫德更接近清国中央,成为总理衙门和朝廷大员所信任的内政和外交顾问,赫德成为清国现代化事业中重要的一个成员。
1865年,他和英国公使合作,向清国朝廷提出一系列强国的改革建议,他说,如果政策改变了,清国将成为各国的领袖,如果不改变,清国将沦为各国的臣仆。很可惜,他的改革建议没有被采纳。
在他的帮助下,总理衙门建立了同文馆。1885年,接受李鸿章的委派,他尽力斡旋促成了清国和法国的停战。1880年代,清国开始建设现代化的海军,赫德在其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1888年,在他的宣传和帮助下,清国举人考试加入数学的考试内容,1896年,他开创了清国的现代邮政体系。在他的领导之下,海关成为清国后期最为稳定的收入来源,1890年代,海关收入占国库总收入的25%,到1900年代,海关收入达到了34%。
同时,他把洋人的中央财务控制体系引入清国海关,这是中国历史上,初次引入现代的中央财务控制制度。
1885年,英国政府认为他是合适的英国公使人选,曾经任命他出任英国驻清国公使,他拒绝了这个任命。他认为他的同胞是清国人,而他的工作是帮助清国朝廷对付洋人。
1893年,他忧心忡忡而又不无牢骚地抱怨说,清国进步的太慢了,过去这三十年我们所作的事情,大部分都只是在修修补补。
1895年,目睹清日战争的惨败,赫德伤心地说,朝廷已经没有希望了,十年之内将会亡国了。他担心错了,清国亡国于16年之后。
1908年,赫德离开了他尽力效忠了整个职业生涯的清国回到英国,于1911年去世,清国朝廷追授他为太子少保。
同文馆
清国官府最初与洋人们的交往,只有通过两个途径,要么是没有经过正规培训的广东的民间通译,要么是通过李泰国这样的洋人或者洋教士居中翻译。
为了系统地培训翻译人员和洋务人员,在赫德等人的建议下,恭亲王向朝廷申请,请求批准开始同文馆。和海关不同,这是个学校啊,教育机构啊,能让洋人来教育清国人?恭亲王引用了康熙年间,朝廷聘用耶稣会教士指导历法和绘画的先例,有祖宗先例可循啊。又是一翻辩论的周折,朝廷终于在1862年批准了办同文馆。
同文馆聘请洋教士为老师,教授学生们英文和法文,于1862年3月11日正式开学,首批学员共十位,都是挑选的天资聪颖的13,14岁的满人少年。同文馆只招收满人学员,所有学员都领取朝廷的津贴,这是为了遵循首崇满洲的传统。1863年在上海,1864年在广州,1866年在福州,各地官府也兴办了类似的外语学校。
同文馆的语言课程也开始逐步扩大,从1863年起先后增添了法文,俄文,德文和东文。
1867年,恭亲王和文祥决定把这个外语学校改进成为洋学院,增设数学,化学,地质,天文,机械和国际法课程,并扩大师资队伍,增聘洋教士和通西学的清国老师。
改进后的同文馆招收20岁以上的满汉举人,贡生入学,同时如果有五品以下的在职官员如果愿意的话,也可以通过考试,进入这个学院学习。
1867年2月,改进后的学院开张,徐继畬成为首任同文馆总管大臣。大家还记得他么?就是当年在福州做福建巡抚,被林则徐他们骂成卖国贼导致丢官的徐继畬啦。徐校长是当年清国最早一批通西学的学者,不同于魏源,徐校长是真的直接从美国传教士那里接受的西方知识科普,阅读了直接翻译过来的西方历史,地理和思想著作。他丢官回老家作乡绅之后,又被恭亲王他们给找回来,任总理衙门行走,走着走着就走到同文馆作大学校长啦,嘿嘿。
从现代的标准来说,同文馆是清国官办的第一所学院制大学,所以楼主称徐继畬作徐校长。大家还记得徐校长写文章夸过乔治华盛顿么?这文章都被当时的美国公使蒲安臣知道啦,听说有清国的大学者,首位大学校长夸华盛顿,那美国公使也觉得相当的有面子啊。美国人也会这样啊?清国人,美国人,还不都是地球人嘛?嘿嘿。蒲安臣公使向徐校长赠送了一幅华盛顿的油画像,同时安排人,把“瀛寰志略”中颂赞华盛顿的那段文字,刻在了花岗石板上,送回美国,据说是镶嵌在了美国首都华盛顿纪念碑里。镶嵌在啥地方呢?楼主认真没找到啊,费正清先生的说法,那石板在纪念碑的300英尺处,这美国鬼子作事情,是不着边啊,嘿嘿。
徐校长关于洋人的见识,是明显超越他的那个时代的,他委婉而含蓄地说,洋人的强大,可不仅仅是什么坚船利炮哦,不仅仅是科学技术哦,是人家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你懂的啦。
1869年,因为身体的原因,徐校长辞去职务,告老还乡。
赫德开始作兼职猎头,满世界开始找新的总教习,还真被他找到了,当初翻译万国公法的洋教士丁韪良,此时已经在印第安纳大学完成了国际法和经济学博士学位,丁校长成为同文馆的新校长,丁校长也是个有喜感的校长哦。
日后清国戊戌变法,同文馆被变成了京师大学堂,丁校长出任西学总教习,开学典礼上,众目睽睽之下,他向孔子鞠躬行礼,乡亲们要知道啊,在那个年代,洋人里可不少人是鄙视亚洲文明,进而鄙视孔子的哦。丁校长能够当着观礼的洋人来宾,向孔子鞠躬,有偏见的洋人会骂他洋奸的哦,哦,对了,洋鬼子没这说法,要不说洋人没文化嘛,嘿嘿。
1873年,同文馆开设印书处,这是中国官办的第一家出版社。同文馆的学者们翻译的包括拿破仑法典在内的洋人的法律论著,就在这里印刷出书。
恭亲王和文祥顶着巨大的压力,倾注了他们的心血,兴办同文馆,礼聘当时国内最好的学者教授,希望为国家培养出精通西洋人学问的年青一代,但是同文馆培养出来的学生,还真就不怎么样。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06-18 15:25:43 +0800 CST  
鄉親們,哥寫的歷史,和某國偽史不一樣哦。
地球人說,同文館是中國第一所官辦大學哦。
徐校長,那就是第一任北京大學校長哦。
淵源清晰明確哦。
某國“磚家”考據啊,京師大學堂不是起源于國子監。
那不是廢話么。這還要考據啊?地球人都笑屎啦。
是偽史非要說,吧嗒,京師大學堂冒出來啦。
還是那句話哦,“中國之內”,沒有懂歷史的,懂歷史的,他也不敢說實話。
他敢“考據”出來,京師大學堂不是起源于國子監,不錯啦,不錯啦。你懂的。
蛋是哦,這考據,走粗海關,就讓地球人笑翻啦,嘿嘿。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06-18 16:45:06 +0800 CST  
正文21
首先,是大学问家倭仁的反对和呼吁。倭仁大学士当年是和曾国藩齐名的清国大学问家,理学的领袖,他愤怒地质问恭亲王,夷人诡诈,他们难道真的会教授知识给咱们么?就算遇到实诚的夷人,咱们的学生学到了啥?不过是术数这些的旁门左道,自古以来,我还没听说能靠这些旁门左道把国家振兴起来的。清国这么大,难道找不到人才么?如果真要研究天文算术这些的,我们清国之内一定也有能人。为什么要请夷人?为什么要学习夷人?
他进而号召士大夫们都抵制这个洋学院,都不去投考。
恭亲王气坏了,可是没办法啊。而且在清国那个年代,恭亲王虽然官位大,但是倭仁是大学问家啊,论到求学这类的问题,清国的读书人,显然的认为,倭仁的说法,更具有权威,更有公信力。
另一方面,当时清国的体制,还是要考科举中举人,中进士才能做官,青年才俊去投考同文馆,出路在那里?出来不一定能做官,就算作了官,也必然被人瞧不起啊。后来严复不是从英国留学回来作官么?他就被当时的许多士大夫瞧不起,中过进士么?你也配作士大夫么?亲。
在这种局面下,同文馆能招收到的,那都是些没想着好好读书,冲着津贴去的混混。
楼主真没瞎掰哦。同文馆学生待遇不错的,见天就在里面不好好学习忙着鬼混。当时有毕业的高材生派去清国驻英国公使馆的,严复留学的时候跑去玩,和他用英文一对话,严复当场就被毁三观了。
乡亲们听说过那一个同文馆毕业生,在中国的近代历史上,对现代化进程起过推动作用的么?里面就出了一个“名人”,叫齐如山。他怎么出名的?他干了啥?他捧戏子。
上面说过啊,满人祖制严格,不许嫖娼,所以呢,有些比较淫荡的满人就开始捧戏子啦,这也算一个传统哦。当初唱大戏的,都是男的。捧戏子那在当年算不务正业,传出去叫辱没家门,反正是件丢人的事情。
齐如山早年是鄙视京剧的,他吹捧洋人的戏剧。后来认识了梅兰芳之后,他改变了立场,在他的指导之下,引入现代戏剧美学,京剧梅派艺术开始从体裁和表现手法都走向精致。
反正整个同文馆的学生里,就出了这么一个名人,不能算是办学成功啊。
1861年,恭亲王和军机大臣文祥,聘请英国军官在天津训练新军,选派驻守护卫北京的上三旗精锐,接受西洋枪炮技艺和西洋阵法训练。1862年,恭亲王下令,上海,福建驻军仿照天津模式,聘请洋军官训练部队。随后广东,江苏,湖北,贵州,云南,陕西和甘肃驻军开始聘请英法军官训练部队。
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设立军械所,生产子弹,火药和炸弹,供湘军作战使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现代军工工厂。
这个工厂有个特点,全是清国工匠,没有聘请洋师傅哦。军械场还土方造过洋炮,不过呢,造出来的火炮一试放,据说打了十多炮,居然不知所踪,哈哈,幸亏是没伤到什么乡亲们。
曾国藩和倭仁一样,都是坚信孔孟之道是优越于洋人的思想,他认真不服气啊,嘿嘿。
1862年,曾国藩找了一批能工巧匠,其中也包括通西学的李善兰,华蘅芳和徐寿这些清国学者,大家开始山寨洋军舰,自己造,花了四年时间精力,造出来一艘18米长,25吨小火轮,试航效果,结果一开出来就呆头傻脑的,行驶反应迟钝,这可不能打仗啊。
这下曾国藩先生想明白了,不服,不行啊,土方制洋器看来是真的走不通,那就走洋方法吧。
大家还记得中国第一个留学生么?容闳读完书回清国啦,他应该也是中国第一个海龟吧,嘿嘿。
1863年,曾国藩面试了他,据说曾国藩什么话也没说,就一直端坐着凝望着容闳的双眼,就这么观察这个年青人。过了好几分钟,曾国藩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这娃看着靠谱哦。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面试合格之后,曾国藩给了容闳六万八千两银子,派他出国去采购生产设备。
容闳一出清国就往西头跑,他没走错方向啊,他先跑去欧洲调查市场行情,货得比三家嘛,要说他还真挺认真的。在路上,他看到了正在修建中的苏伊士运河,地球村要变小啦,他认识到。在欧洲调查下来,他觉得还是跑美国采购更划算,于是在1864年秋天他又回到了美国。
当时美国正在打内战呢,军工厂都忙坏了,清国来的订单居然没人看的上。费劲周折才找到麻省的一家工厂愿意接这活的,在等待的时候,他参加了第十届同班同学聚会,大家当然聊到南北战争啦。他居然就一激动,想要和同学们一起参加联邦军队去打仗,幸亏被大家伙给拦住了,亲,你还有正事没办完呢吧?
带着采购好的机器设备,他途径日本回到了清国。乡亲们意识到没有?这是第一个完成环球旅行的清国人哦。
1864年,曾国藩在上海开办江南机器制造局,从此清国可以有洋人的自动化设备,生产洋枪洋炮啦。据围观者回忆,曾国藩一直站在那里望着快速运转的洋人机械设备,一动不动,脸上乐开了花,老道学先生如此失态,很难得哦,哈哈。
1865年,李鸿章继续曾国藩开创的事业,江南机器制造局规模扩大,改名作江南制造总局,拥有两千多名员工,成为清国最大的军工企业,同时内设翻译馆,翻译出版洋人的科技书籍。
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在洋人技师的指导下,生产出清国第一艘蒸汽动力的军舰,天启号。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设福州船政局,开办马尾造船厂,拥有三千多工人,是当时规模最大的轮船修造厂。在清法战争中被摧毁前,马尾造船厂在英国和法国技师指导下,共生产了34艘兵商轮船。船政局下属的船政学堂,是清国最早的海军学校。福州船政学堂共分作两个部门,造船,轮机和设计部门,称为前学堂,由法国导师使用法国教材教授;航海和驾驶部门则称为后学堂,由英国导师使用英国教材教授。两个学堂的学制均为五年,前学堂的优秀毕业生将去德国留学深造;而后学堂的优秀毕业生将去英国留学深造。清法战争,南洋舰队几乎全军覆灭,李鸿章调派南洋舰队的军官加入北洋舰队,因此清日海战中,北洋舰队的各军舰指挥官,全部是毕业于这里。
在福州船政局的筹建过程中,左宗棠就被调任平定甘陕回变,从此基本淡出了自强事业了。离开福州前,左宗棠向朝廷推荐林则徐的女婿沈葆桢继续他的事业。
1867年,北洋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委派英国人密妥士开办天津火药局,1869年李鸿章把这里发展扩大成为天津机器局,成为拥有两千七百多工人的军工厂。并且附设电报学堂,水雷学堂和水师学堂。
这些在洋人技师指导下的军工企业发展迅速,当时参观各军工企业的一个英国人,抑制不住自己的惊讶,他没有料到,在几年之内,清国的自强运动能够有如此迅速的发展。
幼童赴美留学计划
1870年,曾国藩和李鸿章联名向朝廷请示,希望能够派遣留学生去美国留学,得到朝廷的批准。1871年7月,曾国藩把他和容闳商定的派遣留学生具体计划上奏清廷,得到了朝廷的批准。
曾国藩在奏折里说明了留学计划的目的,派遣幼童去美国从小开始学习,经过十多年的学习,掌握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这些洋人的学问,这样可以全面深入地掌握洋人的技术,清国得以自强。
具体的计划是,1. 每年宣布幼童30名,4年共120名,从美国小学开始读起直到军政,船政大学毕业,预期15年时间可以学成归来。2. 在上海建立幼童预备学校,进行一年的学习,然后筛选赴美幼童留学生。3. 派遣包括容闳在内在内的三名官员负责照顾幼童的生活。4.派遣两名汉学教习2名,负责教授经史。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06-18 18:53:49 +0800 CST  
正文22
1872年,首批赴美留学的幼童出发了,他们大多数是12-14岁的幼童。清国的时代,少年人是指的30岁而立之前的,而在20岁行成人礼之前呢,那就叫童子。成人礼是啥?自己去查字典吧,正式的名词叫“冠礼”,你懂的,嘿嘿。
他们主要是来自上海,福州和天津的自强运动军工厂工人家庭,再有就是这三地的草根阶层家庭。他们的留学地点是在康州的哈特福德,居住在当地的美国人家里,学习美语,完成他们的学业,到1875年,整批计划的120名幼童全部抵达。
但是问题出现了,在美国这样一个环境里,孩子们会改三观的啦,你懂的。陪读的清国官员们越来越开始担忧发愁啊,眼看着一个一个孩子在改变,先是不再穿袍子了,都改穿洋服了。接下来,居然有几个孩子剪掉了鞭子,可能是因为遭受到当地一些洋人的无理嘲弄吧,孩子们毕竟还小。接下来的事情,就开始更让看顾他们的官员们骇然啦,他们中居然有人开始信洋教了,还有人开始说一些人权,自由这些奇谈怪论了,年纪大些的男孩子们,居然开始和洋女人偷偷约会了。。。
远在清国的李鸿章也开始暗自担忧忧愁起来,一面顶住国内朝野的骂声,一面希望这些孩子不要忘记掉自己留学的目的,他们是清国自强的力量啊。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终于来到了,美国的西点军校和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居然不接受其中一批孩子的入学申请,这下李鸿章是实在没办法再向朝廷作交代了。1881年8月,李鸿章黯然召回了这批留学生,当时已经有50多位留学生在1880年考进了美国的大学,其中有22位在耶鲁大学读书,另有8位在麻省理工学院就读。
当他们收到召回命令的时候,只有两人已经完成了大学学业,其中就有在耶鲁大学获得哲学学士学位的詹天佑。除了极少数人,选择了滞留不归,绝大多数留学生,黯然翻回清国。
1881年8月,他们从旧金山乘船返回清国。在旧金山,他们享受了一段离开美国国土前的欢乐时光。他们和奥克兰的一只棒球队,打了一场比赛,赛前舆论普遍看好奥克兰队,认为这是一场胜之不武的比赛。没想到,清国留学生队的投手,按当地报纸的说法,接连投出“邪恶”的曲线球,一次又一次封杀垒上的对手,最终取得了这场球赛胜利。乡亲们,其实东亚人都应该喜欢棒球的哦,智力游戏啊,你懂的,嘿嘿。
回国之后,这批留学生有的在清法海战和清日海战中阵亡殉国,有的在庚子拳乱中死于暴民之手,剩下的大部分人,主要服务于清国的电报,矿石和铁路和外交事业。其中比较出名的人物,有清华大学首任校长唐国安,北洋大学首任校长蔡绍基和中华民国首任国务总理唐绍仪。
这次留学生派遣在李鸿章心里留下了阴影,从此以后,他就不再往美国派遣留学生,而只往英国,德国和法国输送留学生,培养合乎他期望的国家栋梁。
李鸿章一个人的自强奋斗
从1772年,首批留美幼童出发之后,自强运动就变成了李鸿章的孤军奋战,幸亏他得到了慈禧太后的支持。
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开办轮船招商局。早在1867年的时候,曾国藩就向总理衙门提出他的担忧,但是有许多的清国商人购买或者租赁船舶之后,挂外国旗,成为外国船舶。长此以往,将可能导致清国的航运事业被洋人所操控。而容闳所建议的,按照洋人办公司的办法,订明公司章程,吸纳民间资本,成立轮船公司的办法,总理衙门又觉得这建议也不靠谱,这种作法如何能确保轮船公司就一定是属于清国国民的呢?就这么拖延了好几年,直到李鸿章提出来,官督商办。啥叫官督商办呢?意思就是说这公司的股本,是民间投资人出资认购,管理营运这公司的呢,则是清国朝廷委任的官员。
轮船招商局成为自强运动中的第一家非军工企业,同时也是第一家官督商办企业。
1875年,李鸿章开始筹办铁甲战舰。
1876年,李鸿章派遣年青军官去德国留学,学习陆军;派船政学生留学英国学习驾船,留学法国学习造船。
1878年,李鸿章开始上海机器织布局,为自强运动筹集资金。
1878年,李鸿章在天津开办开平矿务局,为自强运动筹集资金。
1880年,李鸿章请修铁路的要求终于得到批准,清国开始兴修铁路。
1879年,李鸿章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由于经费不足,开始吸纳民间股本,成为官督商办企业,到1884年,电报总局迁至上海,此时清国各省已经全部连通电报电线。
1880年,李鸿章在天津设立水师学堂,任命英国留学归来的严复为总教习,聘用海军强国英国教习,培养现代海军军官和海军技术人才。
1881年,李鸿章开办开平矿务局,为自强运动筹集资金。
1882年,李鸿章开始构筑旅顺军港。
1885年,李鸿章在天津创办武备学堂,聘任陆军强国德国教习,培养现代陆军军官,陆军技术人才。日后北洋系的将领,大多是出自这个学校。
1885年,李鸿章投资巨款建造威海卫和旅顺军港。
1887年,李鸿章开办黑龙江漠河金矿,为自强运动筹集资金。
1888年,李鸿章成立北洋海军。
我们可以看到自强运动的明显目的性,加强军备,所有一起都是围绕着军事,服务于军事事业。第一是开办军工厂和造船厂生产新式武器,第二则是要培训近代化的陆军海军军事人才,第三耗费巨资购买洋人生产的战舰,第四构筑坚固的军港,第五要铺设电报线路和铁路线路,提高通讯和运输效率。
但是所有这一切都是耗费巨大的,所以李鸿章通过开办招商局,矿务局,织布局,金矿这些企业来增加收入,贴补自强运动所需要的巨大费用。
自此,自强运动恭亲王,文祥,曾国藩,李鸿章和左宗棠这五大领袖的自强事业,我们基本讲述完毕。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06-18 22:51:27 +0800 CST  
回复第1947楼, @没有1999
回复第1855楼, @三十二立行么
------
@曹立仁 1843楼 2013-06-17 18:06:16
大家別爭執這些啦,親。人性,人是什麽。這是個大問題啊。大到本大學問都不敢碰哦,嘿嘿。
這在“哲學”上叫本體論。
各體系哲學,神學,有自己的系統闡述。
比如萬惡的米國哦,那就是約翰洛克的路數,哥“定義”人,謝謝。
別跟哥得瑟,哥“定義”人,只要是“人”,就包涵了追求幸福自油的概念。
大家沒必要就這些起爭執。只要不互相傷害,遵循“地球人”共同的平臺,存異求同就是啦。
關鍵是,......
-----------------------------
@三十二立行么 1852楼 2013-06-17 18:54:13
我觉得没那么简单
比如,什么叫“不互相伤害”?商业上的竞争算不算?A获得市场导致B破产,这...
--------------------------
@漓殇li 1955楼 2013-06-18 22:53:45
兄长讲的有理,小弟受教了。
-----------------------------
@没有1999 1956楼 2013-06-18 23:19:29
不必客气。在下看到俾和平倔起这段,当时真有三毁尽毁的感觉。本来还以为这词儿是D的伟大发明呢?
-----------------------------
笑屎人樂。某國那些愚民智囊,還能整出些啥?
本大學問要是告訴親,中國式的社會豬尾,是北洋時期的口號,親是不是又要三觀儘毀?
那是個狂人哦,好像辦樂個“少年中國學會”。搞暗殺來著。
不過他和某襠那些留學垃圾不同哦,他真是去法國留學過的,嘿嘿,姓曾。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06-18 23:26:25 +0800 CST  
@siyizhe 1960楼 2013-06-19 00:41:18
很多人觉得什么性恶行善一类的人性问题,是中国没有发展出现代民主制度的根源,LZ只重点讲了近代史的部分,着眼于“文明的冲突”,所以这个问题显然并未得到澄清。大家毁三观的逻辑链条中,这里是一个节点。西方民主制度,有三个起源:1.希腊-罗马思想 2.基督教传统3.欧洲的保守主义传统--封建制。这三个起源之外,还有一个客观存在的因素:文字。
一、关于希腊罗马,众所周知,那里被称为欧洲文明的摇篮。有些学者把克......
-----------------------------
文字這個這個這個。。。這算禁忌話題啦,親。這是一百多年前的思潮。
不過呢,思路和你是反的,結論卻是一樣的。
漢字不亡,中國無望。
這是當時“普遍”的思想界主張,右邊的胡適他們。
左邊的陳獨秀,魯迅,瞿秋白他們。
思路是,當時是“社會進化論”哦。
地球人都是先有“象形文字”,然後進化到音符文字。
大家都認為,包括哥也認為,音符文字比象形文字容易學習。
漢字的“文字”和“口語”,其實是兩套獨立,無關的學習。
比如英文,小朋友天天說Sun,開始讀書,一看到Sun,他就能讀出來Sun,他就知道這詞就是傳說中的“太陽”啦,沒讀書前他天天在說。
而漢字不同哦,親。一個人說五十年“太陽”,看到漢字的“太陽”,他認真不認識啊。
要知道,那時候好多人,是“通中西”的。說漢字比音符文字難學的多,哥都認同。
當時的理論是,人類歷史是在“進化”的,而“劣等的亞洲文明”,一直還處在象形文字的原始階段。
從此,又推理出,導致,1. 教育普及難度大。2. 邏輯思維模糊。。。等等等。
不僅是中國的愛國學者這麼認為,日本也曾經干過的,他們真的也嘗試過,把日文改成音符文字,還出版過一些這樣的書籍。
在中國,則是漢字拉丁化運動,把“原始階段”的漢字,進化到音符文字。
國民黨那裡,是大老吳稚暉他們在作。
後面成功的這裡,是“老大哥”在作,老大哥真有在作哦,當然還有瞿秋白他們啦,你懂的。
包括為什麽用“滿人”的京腔作國語,作普通話。
親如果知道南方方言就會發現,
南方方言,只能用舊中國傳統的“注音”拼出來,因為發音太複雜。用“拼音”,是根本沒有辦法能把南方方言給拼出來的。
而要“拉丁化”啊,你懂的,要“拼音化”啊。
所以大家只能用滿人的北京話,這話發音簡單,能用拉丁字母拼音拼出來。
比如,工人的“工”。用北京音,很好拼音啊。南方方言?也就是古中原語言,你根本沒辦法用拉丁字母拼出來。
所以當時的說法,并不是“洋人的音符文字難學”,而是漢字難學,願意是,漢字還沒開化,還沒進化。
嘿嘿。
楼主 曹立仁  发布于 2013-06-19 10:05:18 +0800 CST  

楼主:曹立仁

字数:3879316

发表时间:2013-05-14 19:2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9-09 21:28:16 +0800 CST

评论数:11280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