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月鉴红楼——刘心武秦学发现铁证(每日更新)

@ynanabc 2683楼
冷子兴为秦可卿身世揭密者
看了刘心武先生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上的红楼梦系列讲座,引人入胜,遗憾的是未看到前几集,现又中断了(中断在“谁是秦可卿身世的告密者”)。好奇心切,遂上网查找相关内容,知刘心武先生推测,告密者是贾元春,这就说不通了——她为什么要自毁家门呢?
我认为,刘先生的“秦学”是一项填补空白的研究,了不起。如他所说,秦氏的身份搞明白了,其他许多情节都想得通了,所谓“一通......
-----------------------------
果然是真知灼见啊,再深入一点就差不多能通解了,刘心武不用真是可惜。他的元春告密说实在是大败笔,信上说的明显比他的更合理,不过我估计他也没有看到这封信。
周汝昌的观点比红楼学会一帮人开明,不过执着于湘云是脂砚,跳不出来了。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12-04 21:55:41 +0800 CST  
@ynanabc 2684楼
当时的思考方法还是刘心武的---曹雪芹没有废笔,文中看似不经意的提及、挂钩,可能都是伏线,如贾蓉遇见周瑞家的等。现在看了楼主的贾雨村卧底说,觉得《石头记》这块玉石又解开了一块儿。还有两点我也很感兴趣,一是江南甄家,一真一假,肯定有戏。描写甄家从没有正面的特写,就像贾雨村与贾家虽有瓜葛,但没有正面描写的。照周汝昌先生说法,神瑛侍者是甄宝玉,黛玉(绛珠)是认错了人。我想,这是不是书中一直没有将宝......
-----------------------------
甄宝玉的信息很少,只能靠猜了。
宝琴的亮点在于她那十首怀古诗,我已解出,以后有机会写出来与各位同学一起探讨。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12-04 22:47:50 +0800 CST  
@采青柳柳 2685楼
天啊,楼主真是太有才了。以前读红楼梦时看到周瑞家的女儿遇到周瑞家的那一段,得知她的女婿居然是冷子兴,当时就有些觉得奇怪,原来有这么一层关系。
-----------------------------
按说周瑞只是一个普通下人而已,为什么作者在周瑞一家子上面花了那么多笔墨呢?这一家子戏份不少,社会关系还那么复杂,怎么可能是个打酱油的呢?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12-05 14:06:29 +0800 CST  
@安静看文 2690楼
LZ,我给你稍微提个意见啊。
你很多考据都是参照了脂砚斋的评论对不对?譬如你之前谈到贾雨村奸雄的一捧雪等伏笔,这就说明其实你是相信脂砚斋的评论的,甚至以此为依据的。然后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脂砚斋绝对是看过全文的,她知道后面很多的伏线是吧?
但是呢,之前有同学问你了,脂砚斋也说过香菱就是甄英莲,然后你给的回复是可能脂砚斋没有看到后面的,或者出现了混乱等情况,我觉得这样就矛盾了。
要......
-----------------------------
我当然是相信脂批的,并从中得益良多。有些同学因为看不懂,又或者不合他意,并认为脂批造假或没水准,其实应该先从自身来找原因。
每条脂批要具体分析。
脂批情况比较复杂,多数是脂砚所批,也有其他人的批语,各人掌握的信息不一样,写出的脂批参考价值就不一样。就还有一种情况,有些批语是随看随批的(脂批里自己说的),所写批语是在不知结局的情况下写出,所以可能会出错,有的错后面会再发一批改正。
英莲是否香菱,印象中脂批没有确认(这段时间关注于前十六回较多,后面脂批有没有没太注意)。一些说法,都是模棱两可,要具体分析一下。
很多同学不认同英莲是可卿,这个问题还是等看完分析再说吧。如果到时仍有大部分同学不认同,就说明我的分析不严谨或解释不清,那时我就该反思了。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12-05 15:46:39 +0800 CST  
@光膀子打领带ABC 2697楼
求楼主快点更新。要不先把宝琴的怀古诗谜底贴出来大家把玩把玩!对这个甚是着迷啊!
-----------------------------
谜底一两句话说不完,准备搞个长篇,现在暂时没时间,还没开工。
这谜底说对得天衣无缝可能是有点不够谦虚,但自信应该与曹公原意差不了多少的。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12-05 16:38:31 +0800 CST  
196==

既是专为香菱设计,当然后面还有故事。于是只见香菱笑嘻嘻的走来……


周瑞家的便拉了他的手,细细的看了一会,因向金钏儿笑道:“倒好个模样儿,竟有些象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儿。”【甲戌双行夹批:一击两鸣法,二人之美,并可知矣。再忽然想到秦可卿,何玄幻之极。假使说像荣府中所有之人,则死板之至,故远远以可卿之貌为譬,似极扯淡,然却是天下必有之情事。】金钏儿笑道:“我也是这们说呢。”周瑞家的又问香菱:“你几岁投身到这里?”又问:“你父母今在何处?今年十几岁了?本处是那里人?”香菱见问,都摇头说:“不记得了。”【甲戌双行夹批:伤痛之极,亦必如此收住方妙。不然,则又将作出香菱思乡一段文字矣。】周瑞家的和金钏儿听了,倒反为叹息伤感一回。


这一段,才是梨香院故事里最最核心的情节,作者花费大量笔墨,种种安排,就是专为周瑞家的和香菱二人会面这一刻而服务的。


这一点已经体现在回目上,成书较早的甲戌本和舒序本这一回的回目都作“送宫花周瑞叹英莲,谈肄业秦钟结宝玉”,从回目来解读,这一回主要由“送宫花”和“谈肄业”两个故事组成。先说“谈肄业”的故事,也就是前面“秦钟上学”那一段,已经分析过了,秦钟才是主角,宝玉是跟班,主要内容是“秦钟结宝玉”;同理,“送宫花”的故事,主角显而易见就是周瑞家的,主要内容是“周瑞叹英莲”!就是现在说到的这一段。曹雪芹早就把写作意图告诉了读者,只是多数同学不自知而已。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12-05 20:29:13 +0800 CST  
@光膀子打领带ABC 2701楼
周汝昌先生说神瑛侍者是甄宝玉这个没错。但是贾宝玉确是甄宝玉的影子或者说是魂魄。这两个人实际上是一个人。曹公喜欢把一个人分成两个来写。比如宝钗黛玉,香菱和秦可卿。绛珠仙子并没有认错人。那块石头说的很明确是随了神瑛侍者下来的,宝玉所含的石头就是那块石头。这也满足了石头要到世间来经历一番的要求! 呵呵,个人的浅见。
-----------------------------
元春省亲之时点的四出戏伏四事,其三是《仙缘》,脂批云【《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度其意思,乃指甄宝玉送玉与贾宝玉,贾宝玉见玉后顿悟出家。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12-05 22:23:28 +0800 CST  
@老王410 2703楼
先生分析甚是有理。
刘姥姥一进荣府,在凤姐房里闲话时,蓉哥儿曾来叨扰,求一架玻璃炕屏,说“明儿请个要紧的客”,紧随着就有宝玉秦钟二人相见,请的这客莫不是秦业,连宁府都如此重视这客,可说明秦业或是可卿来历不凡。次回又道,凤姐见王夫人时说甄家送来的礼已收下,恰甄家有年下送鲜的船来,要交去一并带了。私猜测秦业父子乃是暗暗乘坐甄家船来京,其中必有瓜葛。还望先生解答。
-----------------------------
这个客是谁,书上没有说,也没有其他旁证,不好猜。
依我所说,就是甄家来人的可能性大,义忠亲王一派的人,平时也是互动频繁。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12-05 23:09:29 +0800 CST  
@ynanabc 2719楼
回目是周瑞叹英莲,文内是香菱,::坐等楼主解读
-----------------------------
英莲是谁是个大秘密,在《风月宝鉴》中直到天香楼之时才揭开,在这之前,作者不希望读者将她和可卿联系起来。但若只有可卿一个嫌疑人,很难瞒得过去,于是香菱被写出来扰乱读者视线,作者有意将怀疑目光尽往她身上引。
这个回目就是这种情况,在天香楼之前,给人一种错觉是英莲即香菱,到天香楼时真相大白,读者方有如梦初醒之感。可惜淫丧天香楼一节被和谐,读者便一直云里雾里。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12-06 14:29:30 +0800 CST  
@风筝有伞啊 2711楼
在世界末日之前,红楼若能得以惑解,则此生无憾了!
为了成全我这一梦想,楼主你就多发点吧!
-----------------------------
没船票?太悲摧鸟。那我看看世界末日前能不能更完。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12-06 16:03:35 +0800 CST  
@乘桴浮海 2706楼
刘再复的《红楼四书》,也是我最近一直在看的一套书。喜欢《红楼梦》的朋友,不妨一读,会有另一番感觉的。
-----------------------------
刘再复关于红楼的文章,看过一点,是不是《红楼四书》里的,不记得了。他的文章多是读后感之类的吧,说哲理较多,不合我胃口。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12-06 17:23:30 +0800 CST  
197==

有人说了,是“周瑞家的”叹英莲,不是“周瑞”叹英莲,表达不准确。不错,纵然曹雪芹大才,估计也没办法把“周瑞家的”用别的两个字来表达清楚,只好将就一下。但毕竟点出了故事精髓,相较之下,这小小漏洞不是问题,读者能看得懂的。


后来这个回目被浅薄地改成了“送宫花贾琏戏熙凤,宴宁府宝玉会秦钟”(版本不同略有差别),两相比较,你就知道原来这个回目有多精辟,后改的有多扯淡。还是先说“谈肄业”,本来很扣“秦钟上学”故事的本意,改成“宴宁府”就不知所谓了;然后宝玉与秦钟的位置互换,两人的主次关系一下子颠倒是非。这还不算狠的,毕竟这两人还是在一起了,而在“送宫花”这一句里,真正主角周瑞家的和香菱被完全抹煞,置换上了贾琏和凤姐,但不知这俩和送宫花有多大关系呢?显然改回目者不知周瑞家的和秦钟重要,想当然代之以凤姐和宝玉,无知者真是误人不浅啊。


虽然是第一次见到香菱,但周瑞家的显然事先对香菱这个人已有所耳闻,一见面就猜到她的身份。看得出周瑞家的对香菱颇感好奇,望闻问切各种手法齐上,拉手看过之后,又问长问短,一连抛出十几个问题盘诘香菱。


经过一番调查,周瑞家的结案陈词:“象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儿”,这个结论立即得到金钏儿的完全赞同。


东府蓉大奶奶,也就是秦可卿!我们前面一直说,秦可卿即是甄英莲;而在书里,此刻若以普通读者的理解,多半会认为香菱即是甄英莲。我们知道,秦可卿,刚刚在上一回“梦游太虚幻境”中出场亮相,身份是东府蓉大奶奶,在她房间里色诱了贾宝玉;紧接着这一回,香菱出场,身份是个丫头,刚被薛家从金陵买来。显然,秦可卿和香菱,这是完全不同身份的两个人,但两个人年纪相仿,容貌相似。英莲郡主只得一个,到底谁才是本尊?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12-06 21:32:20 +0800 CST  
@注册名真难找 2718楼
楼主真牛!期待你解怀古诗啊......
-----------------------------
怀古诗不仅每首都要解得合衬,而且还要从整体考虑。我觉着我的解读已基本无破绽了。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12-07 13:27:21 +0800 CST  
@注册名真难找 2736楼
好咧!那我等,等,等......不许食言!!!!!!
-----------------------------
好。这个贴子完工之后,可能我会先写一篇有关宝黛钗的吧,这几个宝贝不说上两句,总觉得对不起各位红楼痴人。对于他们,我也有一些新奇的解读的。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12-07 13:57:15 +0800 CST  
198==

相信大多数的同学读《红楼梦》到这里的时候,都已经认定香菱即是英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追根溯源,是因为前面刚刚有人作出了这样的判断,在没有反证的情况下,同学们都采信了他的意见。但仔细看去,说香菱即英莲的人,从头到尾却只有金陵应天府的门子先生一个人。而他作出这个判断的依据只有一个——香菱的模样,和英莲小时候有几分相似!


这样问题就来了,周瑞家的刚刚见到了香菱,她仔细看过,认为香菱和蓉大奶奶秦可卿长得很象,而且得到了金钏儿的旁证。换言之,就是秦可卿和英莲长得也很象。以门子先生的判断标准,假设门子先生先见着了秦可卿,我相信他也会一眼认定她就是英莲。也就是说,门子先生很有可能认错人了。


是不是这样,我们来具体分析。把镜头转回去,看看门子是如何认出英莲来的。在金陵断案时,门子是这样说的:“……当日这英莲,我们天天哄他顽耍,虽隔了七八年,如今十二三岁的光景,其模样虽然出脱得齐整好些,然大概相貌,自是不改,熟人易认。况且他眉心中原有米粒大小的一点胭脂痣,从胎里带来的,所以我却认得。”说的很明白,门子认出英莲的第一步,是以貌取人。


无论真实身份是葫芦僧还是义忠亲王近卫,门子都不能算是英莲亲近之人。他对英莲的印象,停留在她四五岁的时候,再见时已是七八年之后,再深刻的记忆也会随时间流逝而磨灭。况且,女大十八变,四五岁的小女孩长成十二三岁的小姑娘,变化有多大,相信不用我多说了。因此,门子也只能说“大概相貌,自是不改,熟人易认”这样的话了。这样认人,认错的机率是相当大的,特别是在作者故意设置一个和香菱十分相象的秦可卿的情况下。若不是,莫非大家认为她们相似只是写来玩玩的?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12-07 19:50:14 +0800 CST  
@寂静暴风雨 2745楼
门子认为:香菱=英莲,周瑞家和金钏认为:香菱=秦可卿;所以:英莲=香菱=秦可卿是成立滴。可以认为香菱是个马甲。支持楼主。
-----------------------------
香菱是香菱,可卿是可卿,她们是不同的两个人,只不过被人认错了。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12-08 14:08:58 +0800 CST  
199===

当然门子也知道这样认人不靠谱,为增加语言说服力,于是他更进一步指出其详细特征——英莲和香菱眉心上都有米粒大小的一点胭脂痣。果然,有了这个直接证据,说服了贾雨村,也让各位读书的同学都信以为真了。


于是眉心这点痣就成了香菱的招牌。当说到“英莲是可卿”的时候,就有不少同学问“哪点痣是怎么回事?”电视电影中的香菱也有痣,还怕人看不到,故意加大加深。象87版电视剧中那个小香菱,那点“胭脂痣”实在太恐怖了,观众看她注意力都在那点痣上面了。其实那个胭脂痣,也就米粒大小,颜色就是象胭脂的淡红色,极小极浅的一点,处在眉心中,想象一下那不会很显眼。想想也是,既然是痣那就是身体缺陷,太明显的话绝对是有碍观瞻,无论它是不是叫“胭脂痣”这样有点诗意的名字。而香菱也好,可卿也好,都是公认的一等一的大美女,绝对不会有明显的脸部瑕疵。实际上真要按书上描写那样点上那颗痣,拍摄时不用大特写镜头根本就看不出来,为了显示香菱有痣,只好丑化她了,后面那个大香菱还好点,也有痣但已可接受。这个道理好明白,人长大了,那点痣就不会象小时候那么显眼了。


写这么多,只是想说,我们认人,这第一眼确认就是根据观察对象的外貌和体征,这种不显眼的印记开始时是不会注意到的。门子认出英莲,必然是先根据脸型五官的整体感觉得出结论,而后才会用“胭脂痣”加确认。各位想想,某人与你不熟,还七八年不见,在你的模糊印象中还会记得他有那样一点不显眼的标志吗?门子未必记得,但因为他第一眼就下了结论,那就象“邻人疑斧”的故事一样,当见到香菱有“胭脂痣”,这时就出现强烈的心理暗示了,下意识里会认为之前他曾见过。因此门子这样举例并不可信。


就因为小小的一点痣,很多同学始终对香菱不是英莲感到难以接受,因此在这里又多说两句,要较真的话,可有多种解释。就算门子所说的是实话,香菱英莲都有痣,那也不能说那就是同一人,你怎知道可卿眉心就没有痣呢?周瑞家的和金钏儿分别见过可卿和香菱,只说她俩相似,可没说她俩有没有痣。另外,在眉心点一点胭脂,是女性常见化妆,很有可能门子所见英莲或香菱眉心的痣是点上去的,这样的话再纠缠在这点痣上就没意义了。


我们在这里费尽口舌,解释各种疑问。但作者写的时候可能没考虑那么多,只因门子急于取信贾雨村,为增强说服力,随口说了这个细节。作者并不认为这是个问题,因为后面有天香楼的情节,点明英莲即可卿,到时一切都真相大白,这点小痣不会有人放在心上。但此后天香楼故事被删,这可苦了不明真相的一小撮同学,怎么也转不过这个弯来。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12-08 20:54:56 +0800 CST  
香菱那点痣,有很多同学问,现在加写了一点内容。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12-08 21:38:23 +0800 CST  
@摁住就戳 2746楼
楼主快点,等诗歌解读呢,麻利点
-----------------------------
看来世界末日前是更不完了。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12-08 22:33:16 +0800 CST  
@huar63yhh 2760楼
楼主对英莲的胭脂痣的解释太可笑了。脂批说:英莲之痣,宝钗之热,黛玉之怯均是娘胎里带来的,要细思。你倒来了个不认账。在后面的章节里,脂批反复强调香菱和英莲是同一个人,作者为什么视而不见?
如果说有点像就是一个人,那么红楼梦还有:
与黛玉像的:龄官,晴雯,这是明说的。详细的可查书。
请楼主解释一下。
楼主说:书中没有说可卿没有痣,那就有可能有。可是还有可能是没有,这样也能算证据?、、......
-----------------------------
看来还是有同学对那一点胭脂痣念念不忘啊。作者明白告诉读者,门子认出香菱,就是根据相貌整体相似,那一点痣不影响门子判断。而且到了天香楼时可解释,说门子忘事也可,说可卿也有痣也可,都是作者一支笔。实际上只要作者指出英莲乃可卿,读者已能理解,这点痣就只是旁枝末节,我估计作者都不会对此再写什么了。但现在天香楼被删了,要解释就麻烦了。
门子不可信的证据还有,接下来就会说到。
这条脂批并不能说明香菱就是英莲。另外有些脂批是随看随批,要具体分析。
容貌相似问题,这位同学举了龄官、晴雯和黛玉相似的例子,那我就说一下。
龄官和黛玉相似,不记得哪里有。好象某一回有人说某个戏子象黛玉,但并未说是龄官。其后湘云口没遮拦说出来,引起一场小风波。如果举的例子是这个的话,那好说,龄官和黛玉相似是事情的起因,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作者显然不是写来玩的。
晴雯的例子就更不用说了,晴有林风,两人有很多交集。除容貌相似外,命运也相似,宝玉诔晴雯被认为实际上是诔黛玉,写两人相似很好理解。
说完这位同学举的两个例子,再回头说香菱和可卿。作者写这两人相象,可花了不少笔墨,但谁能告诉我,这样写的意义何在?难道是告诉读者,香菱和可卿一样荒淫?纵观整本红楼梦,两人相似的线索跟其他情节没有一丁点关系,曹雪芹怎么这么无聊写这种没用的东西出来呢?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12-09 13:43:46 +0800 CST  

楼主:东安西安

字数:414973

发表时间:2012-09-01 22:5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12-15 22:47:07 +0800 CST

评论数:571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