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月鉴红楼——刘心武秦学发现铁证(每日更新)

@Hfeng0811 2521楼
贾雨村如果是卧底,那么他的计划开始时,有多难呢,成功希望有多大呢。以他的才华应该不会赌成功希望很小的计划,而且还得用一生去赌?
实施这个计划有以下几个难点
1、以一介平民,要接触到正反两位亲王
2、向义忠亲王献的下嫁郡主,政治联盟的计策,能否被采用?
其实这个计策不算好计。效果不大。如果好用义忠亲王的顾问难道想不到吗,实施起来对王爷也不好,首先得把自己才三四岁的女儿给别人当童养媳......
-----------------------------
1.贾雨村是个读书人,按照他立即可考上进士来看,他当时应该是举人,不算是普通人了。另外,他在见到义忠亲王前,在附近呆了一两年,很有心。
2.一计不成再生一计,你去卧底,不会有一本书教你怎么做,自己当然要见机行事。
这条计不是好计,是奸计。此计风险很大,义忠的谋士未必就敢说。
女儿总要嫁人,贾府也不错。依照康熙雍正时的情况来看,争夺大位那是你死我活,一个女儿算什么?
那些高官,想在这种你死我活的形势下左右逢源,那是做梦。政治派系早已形成,义忠这条计是要加固,贾府接收了可卿,就没有了回头路。
3. 这个会有重点目标,因为困难,所以花的时间不短,所以才显出贾雨村是奸雄。至于发现后如何处理,看完就会知道。
4. 私下结盟是很忌讳的事,特别是太子皇子私下与大臣结党,皇帝绝难忍受。康熙两废太子,都是因为这种原因;康熙不杀太子,那些“党附太子”的人死得有惨。还有后来雍正时“党附允禩”又有多少人遭殃。
最新小三反腐成果:重庆某区委书记雷政富落马。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11-24 16:45:51 +0800 CST  
187==

荣国府!真是无巧不成书啊,那里正是贾雨村调查计划中的下一个目标。接下来,他派人速往京城荣国府,打探这个名叫香菱的女孩的情况。当然,不会是派衙役拿红头文件去找贾政,他没那么蠢,他有自己的渠道,这不用我说了吧。


因为是地下运作,加上作者有意暗渡陈仓,所以读者们就以为贾雨村不管香菱的事情了。其实不是这样,反倒是因为他插手了此事,以致义忠亲王坏了事,才造成了最后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结局。


在《风月宝鉴》里,英莲郡主秦可卿是一条主线,但她在一开始亮相一会作者就安排她消失在茫茫人海中(当然看完全文知道是藏在贾府,不过开始阶段作者并不想让人知道),另一条是贾雨村,贾大侦探的使命就是千方百计把英莲给揪出来,经过十年艰辛,万里奔波,现在终于在金陵应天府有了英莲的消息!两条主线,终于在荣国府要有交集了。


山雨欲来风满楼,贾雨村的魔眼目光已经扫上了贾府这座红楼,红楼里又将发生怎样的故事?别说已经看过了,其实很多故事你不知道的。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11-24 18:21:22 +0800 CST  
@青云轩主人 2531楼
@东安西安 2526楼
这,我就不知道该怎么说了,一有把柄,就是手法。神游太虚是写作手法,隐姓埋名是为了和谐,现在甄士隐出家又成了手法。这何以服人啊。即便是出家,把情节安排在他真正的彻底的坏事之后不就好了?!楼主说,甄士隐解的《好了歌》仅仅因为内容就被楼主认定不是普通人所作,就是亲王了。我觉得《好了歌》的注解不仅是说自己的,还是劝醒世人的。不能因为一句“当年笏满床”就说甄士隐是亲王吧,人家说......
-----------------------------
那些叹喟的东西就不说了,就说青云同学提的问题吧。
青云同学似乎认为,我说甄士隐是义忠亲王马甲的意思是义忠亲王坏了事后以甄士隐之名隐居。不过我并不是这个意思,可能是我表达得不清楚吧,让青云同学误解了。我的意思是说,在《风月宝鉴》中,作者写了一个义忠亲王,他的故事象我贴子里说的那样。因为涉及领导,后来不敢用了,曹雪芹就把这个人物的身份改了一下,写成是一个乡绅(镇上的地主)叫甄士隐,也就是“真事隐去”的意思,情节基本不变,但不能让他象亲王一样说话做事吧?这样读者会看不懂的。所以为了掩饰,就在细节上改得跟他的地主身份一致。义忠亲王的那个结尾,是因为政治原因被打倒了被关起来,这样的结尾当然甄士隐不能用了,所以就改了一下,改成让他出家了,也就是有家不能回了。
至于说为什么甄士隐的结尾不在义忠亲王坏了事以后写,而写在这里呢?因为义忠亲王结局涉及到政治原因,写出来会被领导批评,所以曹雪芹已经决定删掉不用了。也就是说,义忠亲王后面的戏份在第一回后就被删掉了,没有了。但是曹雪芹写了甄士隐出来,总要给他写个结局吧,所以给他写了几百字的结尾放在这里。情况就是这样。
红楼梦中的人物年龄有一些相互矛盾的地方,这是事实。但就《风月》中的人物而言,年龄问题基本没问题,秦和香菱的年龄相差不大,这个可以自己推一下。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11-25 13:23:31 +0800 CST  
@青云轩主人 2531楼
@东安西安 2526楼
这,我就不知道该怎么说了,一有把柄,就是手法。神游太虚是写作手法,隐姓埋名是为了和谐,现在甄士隐出家又成了手法。这何以服人啊。即便是出家,把情节安排在他真正的彻底的坏事之后不就好了?!楼主说,甄士隐解的《好了歌》仅仅因为内容就被楼主认定不是普通人所作,就是亲王了。我觉得《好了歌》的注解不仅是说自己的,还是劝醒世人的。不能因为一句“当年笏满床”就说甄士隐是亲王吧,人家说......
-----------------------------
那些叹喟的东西就不说了,就说青云同学提的问题吧。
青云同学似乎认为,我说甄士隐是义忠亲王马甲的意思是义忠亲王坏了事后以甄士隐之名隐居。不过我并不是这个意思,可能是我表达得不清楚吧,让青云同学误解了。我的意思是说,在《风月宝鉴》中,作者写了一个义忠亲王,他的故事象我贴子里说的那样。因为涉及领导,后来不敢用了,曹雪芹就把这个人物的身份改了一下,写成是一个乡绅(镇上的地主)叫甄士隐,也就是“真事隐去”的意思,情节基本不变,但不能让他象亲王一样说话做事吧?这样读者会看不懂的。所以为了掩饰,就在细节上改得跟他的地主身份一致。义忠亲王的那个结尾,是因为 政*治原因被打倒了被关起来,这样的结尾当然甄士隐不能用了,所以就改了一下,改成让他出家了,也就是有家不能回了。
至于说为什么甄士隐的结尾不在义忠亲王坏了事以后写,而写在这里呢?因为义忠亲王结局涉及到政*治原因,写出来会被领导批评,所以曹雪芹已经决定删掉不用了。也就是说,义忠亲王后面的戏份在第一回后就被删掉了,没有了。但是曹雪芹写了甄士隐出来,总要给他写个结局吧,所以给他写了几百字的结尾放在这里。情况就是这样。
红楼梦中的人物年龄有一些相互矛盾的地方,这是事实。但就《风月》中的人物而言,年龄问题基本没问题,秦和香菱的年龄相差不大,这个可以自己推一下。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11-25 13:26:15 +0800 CST  
又有敏感词。回想当年曹雪芹写的时候估计也要考虑这些问题的吧。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11-25 13:35:53 +0800 CST  
@青云轩主人 2538楼
1.朋友也觉得楼主是在自圆其说吗?!自圆其说可以啊,有理有据就行。可是总是有些不能服众的地方。
2.《红楼梦》必然隐去了很多事情。但是不能因为他有所隐,便不着边际的猜测。更要仔细寻找证据。正所谓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尤氏治酒会芳园,楼主基于秦氏是郡主的猜测说是秦氏指使的。这让人如何相信?!秦氏所谓的“强势”不正是在楼主“秦氏是郡主”的假设下的推断?!再以此证明秦氏出身不平凡。这难道不是结果证明......
-----------------------------
青云同学学理工的,论证时注重充分必要条件,不按标准的证明方法是要被扣分的。
我的贴子的标题有“发现铁证”这样的字眼,而且论证之时没有按照格式来做,所以“铁证”是有水分的,这个必须承认,以后题目要改。
不过我已经尽力了,曹公留下的材料就这么多,有些东西是真的没办法证明的。只能说,我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可能存在的事实,这个可能性有多大,就看同学们自己的理解了。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11-25 14:40:51 +0800 CST  
@黑背 2532楼
红楼梦说的写作顺序是这样的:石兄的原始文本《石头记》--空空道人抄录传播,改名《情僧录》--东鲁孔梅溪改名《风月宝鉴》(现在我们一般认为是把风月宝鉴一书并入了石头记)--曹公十年增删,编纂时多次改名,最后定名《红楼梦》。这里曹公离石兄至少相差三辈,石兄应该是他祖父曹寅一代的人,胤礽最符合身份,人生际遇也最吻合。
根据原文,石兄把原始文稿给了空空道人,就再没他什么事了,而空空道人的抄录传播还让......
-----------------------------
哦,黑背同学也有新发现,相当期待啊。到时一定去讨教一二。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11-25 15:14:24 +0800 CST  
@醒梦尘埃 2543楼
胤是作者?笑话吧?一个废太子在那年代没死也是格外开恩,如果好吃好喝这还令人相信,著书?太敏感了吧?有那份心和时间,皇家也不让动纸笔吧?因为他当太子多年,手下家奴可便天下啊。再观书,好了歌,不正暗示出家,而通篇以寺庙和尚,道人,为引,从葫芦庙,智通寺,水月寺馒头庵,铁槛寺,破寺庙,难道不奇怪吗?起码证明作者对寺庙有很深的情感吧?本人认为此书最大的隐事,便是隐顺治未死,而是出家,观此书开篇之自......
-----------------------------
也是一家之言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11-25 16:11:11 +0800 CST  
@我不想站在原地 2523楼
这位同学总结的真好。把我想说不会说的都说出来了。
贾雨村做卧底的计划,以当事人的角度去想,实在太不靠谱了,除非他是先知。
-----------------------------
做卧底是个危险任务,谁能保证一定成功?当然要看自己能力了。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11-25 16:53:55 +0800 CST  
188===

第四章 豪门秘辛

第一节 刘姥姥的传说



经历了许多波折,终于回到贾府这个主战场了。不过这次有点不同,在出场人物之中,不见了一个人,非常重要的一个人,谁?贾雨村!


这一位大主角,在此前的每一集故事里,全都是由他这位大侦探来领衔主演,读者一路跟着他来探查到贾府这里。在这全书的中心舞台,好戏才刚刚上演,真相即将大白!在这节骨眼上他就玩失踪,感觉真有点不太对劲啊。


不仅如此,而且从这时起一直到十六回后《风月宝鉴》告一段落,作者都不再给他出场的机会了,这一点不知道读者们注意到了没有。照这种情况看,是不是他的戏早早就演完谢幕了,这样他这男主角的地位可是要打上问号的了,那之前的分析不就成了空中楼阁了吗?这将如何解释呢?


正当故事渐入佳境的时候,贾雨村莫名消失了,没有了贾大侦探这个主角,那故事还怎么讲下去?还是看书吧。接下来镜头转到了贾府,秦可卿出现了,贾宝玉的处男生涯结束了。


这一情节前面分析过了,不关贾雨村的事。不过见着了秦可卿,还算靠谱。再接着看下面:


【按荣府中一宅人合算起来,人口虽不多,从上至下也有三四百丁,虽事不多,一天也有一二十件,竟如乱麻一般,并无个头绪可作纲领。正寻思从那一件事自那一个人写起方妙,恰好忽从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个人家,因与荣府略有些瓜葛,这日正往荣府中来,因此便就此一家说来,倒还是头绪。】


完了完了,看这样写法,完全跟前面贾雨村的故事差个十万八千里。这是要推倒重来啊,看来贾雨村真的没戏唱了。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11-25 20:36:06 +0800 CST  
@山风草木 2544楼
说实话我到现在都还不明白照楼主的说法,香菱不是英莲,但为什么门子一口咬定她就是,这要说明白噻
来自UC浏览器
-----------------------------
门子又不是跟英莲很熟,他也有认错人的时候的。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11-25 21:11:15 +0800 CST  
@黑背 2539楼
空空道人那句很清楚,是抄录传播,当年的传播可没有现在便当快捷,全是手抄,要传播开没有10年8年是不可能的。其实,张爱玲考证出曹雪芹年轻时就开始有手抄本出现了,一直到他去世抄录工作都在进行。
抱歉,我词不达意,我的意思是我也搞个石破天惊的结论出来和楼主叫板,当然要和你多切磋。
-----------------------------
看来黑背同学信心满满。加油!我看好你。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11-25 22:32:32 +0800 CST  
@醒梦尘埃 2540楼
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作者日夜著书难道是为了传录?还不留底稿,十年心血白白流失?作者吃饱了没事干吗?这么不珍惜自己的作品?到处传录,而不出版?开头还表明自己一无所成,下决心写一本与众不同的书。而那些同时代的或早先的都能传世,而这本单单有这么多故事。此地无银三百两吧?文中也没有明确?与当朝有冲突之事。与另四本书相比,他是最没理由禁的。还有即然隐事,为何要在文中开头结尾处要提曹雪芹,不怕惹麻烦......
-----------------------------
曹雪芹家被抄,让他的生活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后来他花了大半生写了一部小说,以自己家族为背景,有被抄家的情节。但他说这本小说“大旨谈情”,这话我是不信的。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11-26 13:58:15 +0800 CST  
@阿碧050320 2586楼
难道刘姥姥成了贾雨村的眼线?太离谱了吧。
-----------------------------
没那么复杂,刘姥姥的作用是引出了下一个人物。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11-27 18:33:48 +0800 CST  
@黑背 2583楼
咨询楼主一件事:你觉得现在那个脂批石头记版本好?周汝昌校评的,他加了自己不少的东西,我不喜欢,我想看原貌。石头记会真如何?不过现在没货了。
-----------------------------
我现在看的是个大杂烩本,不知是谁校对。其实各脂本相差不是很多,所有细微的出入都已经有人汇总了,我只在有疑问的地方再查一下。
贴子里多数脂批用甲戌本,它的回目比其他本更贴近原貌(好象舒序本也一样)。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11-27 19:10:24 +0800 CST  
189===

在开始五六回书之后,还没进入正题,反而又要重新开讲另一个故事,令人费解。这一段新故事的开场白也很有意思,前面的线索都不要了,说是没有头绪,无端端从千里之外说起。


都说文章开局难写,难就难在怎样才能让主角闪亮登场。一般来说,有些小说的开头,会用别的一些人物的故事渲染一下气氛,为主角出场造势。但当主角出场后,配角就该让位了,既然宝黛钗出来了,贾府的故事,就从他们开始吧。没想到的是,好好的贾府故事,放着这几大明星宝贝不用,曹雪芹却另辟蹊径,接下去的故事,竟由一个远方来的乡下老太婆开始说起。


这位乡下老太婆,就是刘姥姥了。她与贾府也就有八竿子才能打得着的一点瓜葛(这点瓜葛也就是作者硬扯上的),凭着这点瓜葛进了荣国府游览了一番。刘姥姥并非是个可有可无的角色,她后来还二进三进荣国府,见证了贾府由盛转衰的过程,最后还救了落难的巧姐,是个仗义的老好人。


不过二进三进都是相当靠后的情节了,与前十六回的故事关系不大。那么刘姥姥在《风月宝鉴》这个系统中起什么作用呢?有同学说,刘姥姥是作者用来搭桥牵线的人物,通过她一进荣国府,自然地将镜头切到贾府之中,贾府各式人等经由刘姥姥之眼依次展现给读者。唔,听起来象是那么回事,不过貌似前面林黛玉进荣国府时已经用过一次了,荣国府大多数人都已经顺利登场了,还用得着刘姥姥再来介绍一番?


这个问题又得提到前面的结论了:林黛玉在《风月宝鉴》体系中,只是打酱油的存在,作者不会花太多的笔墨来写她的;“黛玉进府”这一大段内容,《风月宝鉴》中是没有的,只是在后来《红楼梦》确定以林黛玉为主角后为了让她形象丰满而补作。那就是说,在《风月宝鉴》中,刘姥姥才是深入荣国府的第一人!在这之前,读者所能接触到的贾府信息只有冷子兴的爆料,接着是前面一回的梦游太虚幻境(只是可卿与贾宝玉二人互动,牵涉人物很少),贾府仍然保持一定程度的神秘感,这有一个写作循序渐进的过程。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11-27 21:51:13 +0800 CST  
@夕阳西下溪正曦 2574楼
若甑士隐是义忠亲王,那抱走英莲的是非女性家人也很能说得过去,亲王身边不是有一群这样特殊的家人吗?让心腹的太监去做这样一件事应该是比较好的选择。
-----------------------------
这样说吧,霍启做这项工作有点悲壮,被人发现只能罪名自己扛,不能把义忠亲王供出来;完成任务后自动消失,永无出头之日。这样艰巨的任务,太监很难做到,除非他练过葵花宝典。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11-27 23:03:00 +0800 CST  
@醒梦尘埃 2584楼
建议先查下我国从哪代开始就能防治天花。老百姓有人死,令人信,而皇家?明代元代有皇上死于天花吗?而淸代同治也死于天花?你懂?你再读下清史稿,查查,他的妃子,多大死的?有几个佟氏?为何民间偏偏传他出家,不传乾,雍,或光绪同治?历史是掌权者写的。史书有些事情为了统治者的利益不得不隐藏真事。我们只能从字里行间去理解判断。一个二十多岁的皇后死了,她身边的侍者殉葬,亲政先前还发仁政亲汉儒,后因撤多尔衮的......
-----------------------------
现在手机打字也这么快?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11-28 13:56:13 +0800 CST  
@黑背 2576楼
红楼梦的活字印刷本就是乾隆年间出的包括续书的《红楼梦》,《石头记》从来都是手抄本。也因为此,周汝昌认为是乾隆把后几十回给删了,命高重续。当然这个理论有很多人质疑,但是我觉得有一定道理。即使是清朝,要出印刷本的书很不容易的,要花很多钱,红楼梦这个大部头更花钱。曹家当然没有钱,其他有钱的贵族们也不大敢印这书,推理到乾隆身上还是符合逻辑的。
-----------------------------
后面几十回按畸笏的批语说是有人借阅后“迷失”。为什么这么重要的书稿竟然是有借无还?原因还是政治因素。在后面的几十回中有抄家情节,显然是小涉及到了宫庭斗争。而那时看到书稿的有一些是宗室人物,他们是能看得出其中的隐喻的。一方面他们与曹雪芹交好,不愿告发;另一方面又不能放任不管,否则日后追查连自己都有不是,于是就借了不还,曹雪芹也不敢去要。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11-28 14:38:44 +0800 CST  
@团宝贝2010 2602楼
楼主昨天没好好交作业,今天也不多贴一段?
-----------------------------
作业太多赶不及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11-28 17:18:11 +0800 CST  

楼主:东安西安

字数:414973

发表时间:2012-09-01 22:5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12-15 22:47:07 +0800 CST

评论数:571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