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月鉴红楼——刘心武秦学发现铁证(每日更新)

相当多的同学认同前面对可卿的分析,即承认她出身高贵,却又执着于香菱就是英莲。为什么会这样,我实在不理解。可卿出身高贵,书上却说她被人从养生堂抱来,那她的身世就是一个巨大的谜团,这与英莲自幼失踪刚好接得上。而香菱的身世怎么看都没有值得花笔墨的地方,书上一直到她死也未见这个身世有任何作用。百分之百的作家面对这两个线索,都会选择写可卿的身世的。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12-17 22:39:37 +0800 CST  
@平华可 2926楼
楼主的推论还是相当有意义的,说不定已是或接近真相了。
1、"自从两地生孤木"并不单指夏金桂吧?按脂批拆字法说,林拆开就是木,而孤木难成林。
2、"家住江南本姓秦",说明秦可卿也是江南的,这就对英莲调包说找到证据了。
3、网友提供的宝玉讲偷香玉的故事,有深意,有解迷深意。
4、再看香菱确有世家女子之风,再瞧秦可卿的风流,不可同类。而作者删掉秦淫丧天香楼说是听取念托梦一节。秦是死时愧疚,......
-----------------------------
1. 从猜灯谜的角度来解,两地生孤木肯定是桂而不太可能是林。而且从后文来看,香菱被夏金桂折磨已可确认。
2. “家住江南”可能指英莲先在贾氏金陵老家住上一段日子。调包说证据太少,不能服众。若有高人更深入演绎,我乐观其成。
3. 偷香玉故事,暂未看出什么名堂,不发表意见。
4. 秦氏所托之梦,眼界绝高,远非一小辈媳妇所能涉及,这正是显示其身份不凡的写照。
门子与雨村有交往,这个已有写到,正因如此,雨村才怕门子无意中将一些旧事说出,所以才寻机将他远远发配。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12-18 13:46:18 +0800 CST  
@ynanabc 2922楼
楼主两天没来,今天来了才更这么一点点,不过瘾。
关于调包这个事,俺顺着楼主已有的论证再往下猜。
1.为什么调包。秦可卿入贾府在本楼内有两种观点,一是楼主的结盟说,二是私生女寄养说。从“有命无运,累及爹娘”看,私生女说较易接受。但现在如果英莲、香菱调包成立,就为结盟说增加了合理性和可信度。若是私生女寄养,王府有短板在贾府手中,两家地位不对等,控制贾府的效果怕是连王府都没有十分的把握。再看......
-----------------------------
很有趣的解读,不过基本没有文本来佐证,怎么办?
黛玉在很多同学心目中是很纯洁的,放在《风月》这样题材中,有点被亵渎的感觉。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12-18 14:38:11 +0800 CST  
205==

第二站,是来到了凤姐处。至于是不是顺路,这个就没研究过。到这里当然是给凤姐送花来了,不过,大家更津津乐道于贾琏如何来戏熙凤,连本来“周瑞叹英莲”的回目被改成了“贾琏戏熙凤”。这下子喧宾夺主,周瑞家的来送宫花之事,提及的并不多,这其中还是有些嚼头的。


凤姐得了四枝花,却立即拿了两枝让人给东府蓉大奶奶秦可卿送过去了——为什么不让周瑞家的顺便送过去?这可有学问,蓉大奶奶是何等样人,这讨喜之事那能错过!宫花是薛姨妈的,跑腿的是周瑞家的,但最终郡主秦可卿收到的宫花,却是凤姐遣人送过来的,这人情做的,啧啧!厉害啊厉害!看看第六十五回贾琏的小厮兴儿是怎么说她的:“……估着有好事,他就不等别人去说,他先抓尖儿;或有了不好事或他自己错了,他便一缩头推到别人身上来,他还在旁边拔火儿。”果然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而且这事还是当着周瑞家的的面做的,象周瑞家的那么乖巧之人,就算不是经常接触到秦可卿,见此情形也知道凤姐可卿两人厚密。蓉大奶奶的威信,就是在平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如果说,因为秦可卿的特殊身份,以凤姐的做人原则,有了好东西会立即想到她的,这点应该好理解。不过总有个问题不甚明白:薛姨妈到底知不知道秦可卿的真实身份?薛姨妈虽是王夫人的亲妹妹,但毕竟是外姓,且与可卿没有交往,因此不知也说得过去;这不,薛姨妈在分配宫花之时就没提起秦可卿,说明她不象是知道内幕的样子。但,为什么明明名单上是五个人,薛姨妈却拿出十二枝宫花,不好平分嘛,最后给了凤姐四枝。是知道凤姐与可卿厚密,故意多给两枝吗?当然,如果想说这是作者故意而不是薛姨妈故意,也无话可说。


实际上,这一回送宫花,主要看点还是秦可卿,其他人只是沾光而已。这一回有首回前诗,点出其中关窍所在:


十二花容色最新,
不知谁是惜花人?
相逢若问名何氏,
家住江南姓本秦。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12-18 20:46:22 +0800 CST  
@小雪乖乖 2930楼
艾玛~~楼主在我楼上呀~~
有一个问题,不知是我前面看时忽略了还是。。
楼主说英莲=可卿,那么从容貌相似度和年龄来说,可卿与香菱应该相差不大的,对吧?香菱被薛蟠抢来后,年纪大约12、3岁,还是个没长开的女娃。而此时宁府里的蓉大奶奶应该有15、6了啊。。
年龄差距怎么弥补呢?
-----------------------------
门子提及英莲十二三岁时,是一年前的旧案子。换言之,当时英莲已十三四岁了,而那时根本就没提及蓉大奶奶。当秦可卿出场时,时间又过去了一段,那香菱和可卿的年龄差距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另外,当时人早婚,十四五岁也嫁是常事。比如康熙大婚时才十二岁,皇后才十三岁。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12-18 21:47:41 +0800 CST  
@ynanabc 2926楼
相信很多同学都试过那种看图的小游戏,网上和画册上都有。就是给你一幅画,让你找出隐在其中的图案,比如找出11个人脸。这时你或眯眼或歪头,上上下下满幅地搜,有些好认,最后剩下一两个两三个就非常费神了。红楼梦就像这种画
-----------------------------
更要命的是这幅图有些关键位置被撕掉了,所以更难看得出来。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12-18 22:36:25 +0800 CST  
@小雪乖乖 2932楼
趁楼主在,多提个问题,刚在另外一个红楼楼里,看到
“那日冯公子相看了,兑了银子,拐子醉了,他自叹道:‘我今日罪孽可满了!’”
那楼主理解“他自叹道”的“他”乃是指香菱。
楼主楼主你怎么看?若是香菱,何以有此一叹?
-----------------------------
香菱一样是个薄命人,拐子对她不好,而能跟冯公子倒是脱离苦海,所以有此一叹。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12-19 14:19:59 +0800 CST  
@ynanabc 2949楼
亲,谢谢你的共鸣。能有这么个平台大家在一起议议红楼是件很开心的事儿。曹公下笔常常一石数鸟,他笔下的巧合就更得留心了。如现在说的宫花接力,起于香菱,止于黛玉,岔到可卿,谁知作者用意几何?
-----------------------------
很多红楼迷都有黛玉情结。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12-19 15:24:33 +0800 CST  
@小雪乖乖 2951楼
楼主今天有更新吗?
-----------------------------
今晚会有更新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12-19 18:44:44 +0800 CST  
206==

十二花容色最新,
不知谁是惜花人?
相逢若问名何氏,
家住江南姓本秦。


这是本回的回前诗,相当于本回的核心内容。此诗用词浅显,不难理解,“惜花人”就是作者的目标。不知谁是惜花人?明明白白的“姓本秦”摆在那里,任谁都看得见。谁姓秦,又收到宫花,看来不用多说了吧。


在薛姨妈最初定下宫花赠予人的名单里,没有姓秦的。随后姓秦的仿佛在不经意间被提及,却又不露真容。在一大段送宫花的故事里,她只有一句话的描写。但作者却写了一首诗告诉你,这才是真正的灵魂人物!真是神奇的笔法。


实际上,送宫花只是把故事串起来的一个由头而已,送的不一定非宫花不可,也可以是别的什么东西。但作者意在那个“惜花人”,于是这个东西就设置成与她相关,这使故事情节总是围绕着主题。这种编故事的能力,是一个优秀作家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和写作技巧。


答案很明显了,英莲郡主秦可卿就是那个“惜花人”!她既然是皇室中人,得到宫花,勾起往事,自然会怜惜一番。宫花十二枝,她拿到的两枝,才是大红花,其他十枝都只算是绿叶。但在书中,却是另一番景象:十张绿叶,作者不吝笔墨一路写来,个个活色生香,精彩处让读者不禁沉浸其中;而最红的那两枝大红花,却是略略一语带过,无声无息,甚至连面都不让你见,省事之极。既然写得少那读者就不会太在意了,谁都以为那些绿叶才是真红,但到最后真相大白之时再来看,这才发现,原来不写是作者故意留白,其中玩味无穷,尽由读者自己想象发挥。


回前诗里既然写到秦可卿即为“惜花人”,那么在正文内容上应该有所呼应,这些内容因众所周知的原因被和谐了。不过这些内容就算有,也不会太多,此时可卿仍然会把神秘进行到底。按作者的手法,可卿不会出面,惜花时的情形可通过彩明之口向凤姐说出来。这样一写,着墨不多,却已将伏线设下。可惜,多数同学记得的还是那十枝花,这里又被作者瞒过。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12-19 20:34:33 +0800 CST  
@尘世20 2927楼
本来准备迟一点再发表看法,想充分理解楼主的文章,但楼主更新的实在太慢了,就说些想法吧:
首先,楼主认为红楼是曹雪芹所著吗?红楼的主旨又是什么呢?红楼是一部侦探小说吗?我想只怕不是的吧!
曹家曾是朝廷耳目,这的确不错,但一定不会是主脑。如果贾雨村真的有如此能耐,长期卧底,翻云覆雨,曹雪芹能知道吗?长达几十年的颠覆计划,连接头点、接头人物都设计好了,这是曹雪芹可以写出的吗?楼主可能认为是曹家长辈了解的,但曹家能了解吗??只怕未必吧。
脂砚斋对贾雨村深恶痛绝,这是肯定的,可以想象,80回后贾雨村一定参与了对贾府的打击,并且是个出面的人,所以曹雪芹和脂砚斋是对这个人看见且对他忘恩负义的行为深加痛恨,但这是个奸细应该做的吗?如果你是奸细,老奸巨猾的奸细,你会如何?我想我功成身退,在忠顺王的保荐下,做个远远的大官,享我的清福、发我的横财去了。我还会参与后续工作,留下骂名吗??
对于一个深受贾家恩惠但却在最后时刻落井下石、抽掉最后一根稻草的贾雨村,曹雪芹和脂砚斋的恨是一定的了,真真反应了世事和官场的丑陋与卑鄙,这也是贾宝玉一生不愿沾染的禁区,也是红楼主旨之一。至于楼主所言,是否推理荒诞过多呢?
其二,是秦可卿问题,秦可卿是刘心武先生和楼主认可的皇家成员,但真的是吗?秦可卿在曹雪芹笔下可实在是个另类人物,第五回之后断断续续写了很多文字表现秦可卿的与人不同,包括秦可卿之死,实在是惊心动魄。
但这真是实笔吗?首先红楼里并不都是实笔,是大家公认的,虽然曹雪芹写的是家事,但这毕竟是小说,不是‘鉴证实录’【开玩笑】。元妃省亲就一定是虚写,大家都没有异议,因为这是历史上不可能出现的常识。但秦可卿的文字是实写吗?只怕也未必。
曹雪芹对于秦可卿是持否定态度的,‘家事消亡首罪宁’,对于秦可卿,曹雪芹只怕也认为她有很多秘密!对于曹家的败落,曹雪芹的态度应该认为责任是在宁国府,或说主要责任在宁国府,这大家没有异议。问题是败落的原因是什么呢?政治上站错队,官场交锋失利应该是真实的主要原因。官场斗争本身就一定会产生失败者,这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失败者找失败原因会是什么呢?曹雪芹自己包括曹雪芹从自己的父执、兄弟辈得来的讯息告诉曹雪芹:宁国府有位蓉大奶奶,表面春光满面,逢人便笑,上下交口称赞;但实际上淫荡放纵,上下其手,家事大权被她一人操纵,没人敢说半个不字。{有没有像一个人:琏二奶奶。像是像,但有一条不像,哪一条呢?}
古人云:万恶淫为首。历史上提到败家丧国,女人是个回避不了的话题,特别是认为这些国君、大夫的背后大多有一个或几个淫荡的女人。曹雪芹对于女性大都是赞赏的,但并不表明他可以完全摆脱时代特性来分析封建时代的真正弊端。对于秦可卿,他也更多的是从别人口中而不是自己去了解这个人的。而一旦当他把怨恨投向这个女人,他的笔墨似乎都能说的通了,包括她的房间、待遇、葬礼超过规格,都是曹雪芹虚构出说明秦可卿是败家的依据。
至于说‘淫丧天香楼’,一节被畸笏叟删去,畸笏叟说用史笔,那就是确有其事,但畸笏叟为什么要删去呢?畸笏叟是曹雪芹长辈,也是经历过曹家衰败的见证者,对于本书的主要内容,他是同意的,甚至他有可能还是部分讲述者。但删去‘淫丧天香楼’一节,就有可能有2个原因,一是为亲者讳,毕竟是家里丑事,说的太清楚不好听,面子没光。(但可能不大,为什么呢?因为丑事多了,而且已经说的很清楚,自己都说是史笔了。)二者是这段写的过于想象,《风月宝鉴》是一本风月小说,多说一点淫荡故事还能吸引眼球,但对于《红楼梦》来说就完全无必要了。这里面的故事原本可能就是畸笏叟告诉曹雪芹的,但几十年过去后,再回头看看,也许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所以删去了那些本来就不一定是故事的故事是否更好呢?这也许才是畸笏叟的原意吧。
以上不成熟的意见共与楼主讨论。
-----------------------------
难为这位同学写了那么多,有心了。回复少了恐有不敬,写多了又没这个精力,尽量说一些吧。
《红楼梦》当然是曹雪芹所著,以证据而论,他是最符合的。说另有作者的,若不能提出更有力的证明,否则很难动摇这个结论。
《红楼梦》由《风月宝鉴》和大观园两部分组成,主旨有不同。前者内容在前十六回和八十回后,主旨是“家亡血史”,后者则是大旨谈情。
贾雨村是奸雄,那就是说,他总有露出真面目的时候。若一生都不暴露,那他就不是装。当贾府(曹家)事败之后,终于识穿贾雨村,所以曹雪芹将之作为素材写入《风月》之中。至于其中某些细节,未必是真的,但写小说嘛,自己编一些情节,可以理解的。
尘世同学设身处地替贾雨村设想,他最理想的结果是做个远远的大官,享清福发横财去也。显然尘世同学是个宽厚之人,要求不高,在乎本身清誉。但这不是奸雄的追求,贾雨村最后的结局是“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他的野心大着呢;至于骂名,他有足够大的心理承受力,不怕。
关于秦可卿是不是皇族,这是基础的论点,不同意这个那其他的就不用说了。秦可卿身上有很多疑点,但套上皇族身份则一切迎刃而解。至于书上的她有多少真实成份,我估计半真半假吧。写小说情节上肯定会有虚构,但从作者对可卿的态度上来说,我认为她是有原型的,从可卿的判词上可以看出作者对她的恨;另外作者认为英莲被一僧一道带走便没有后面的悲剧故事,这可不是作者对待他笔下一个虚拟人物应有的态度。所以我认为可卿的故事大的方面是真实的,但具体情节会有虚构。
“家事消亡首罪宁”是作者给秦可卿的判词,不要联想到宁国府其他人身上。政治上站错队,作者归咎于秦可卿,正是说明她身份非凡,不然怎么可以联系起来呢?
“淫丧天香楼”一段被删,如果按尘世同学所说是为亲者讳或羞说丑事,那为什么还要保留焦大说“扒灰”之事呢?另外又说宁府除门口石狮子外都不干净,根本就没有任何忌讳之说。可见尘世同学的观点要斟酌一下了。如果说可卿是皇族,所涉及就比较敏感了,这样被删的理由更充分一些。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12-19 21:27:36 +0800 CST  
@ynanabc 2957楼
如果把这首看成是写英莲、香菱两个人的呢?很像!香菱卖到薛家并来到了贾府,生活有了暂时的转机。“正强忽弱谁明?”,这是她二人的比较。再看后几句,似乎都有契合。现在感觉第一回中的那首也是一诗喻两人的:“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第一、第四句指英莲香菱两人,第二句指香菱,第三四句指英莲。接下来的文字是:士隐听得明白,心下犹豫,意欲问他们来历.只听道人说道:......
-----------------------------
癞僧在说这句谶语时是对着英莲说的,怎么能证明是说两个人的呢?后面癞僧还说了一句“舍我罢”,那又算是谁的呢?这句明显跟香菱没关系。
林如海可扣“水”,还可扣“木”,五行都占其二,说起来就太宽泛了,不合适。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12-19 22:17:45 +0800 CST  
207==

说完凤姐,说完惜花人,周瑞家的手上只剩下两枝宫花了,继续送。


第三站,在贾母房这边的穿堂里,在这里周瑞家的遇到了她的女儿。她女儿来此是有事要来求人,两人正好见到。好在周瑞家的没把这剩下的两枝宫花给贪污了送她女儿,否则的话黛玉连花的样子都见不着了,这样妹妹的粉丝更有得说了。嗯,这个是不是顺路没太在意。


第四站,是送宫花路线的终点站,总算来到了贾母之边宝玉的房里,因为黛玉正在这里。黛玉见宫花,有什么表现呢?咳,不说也罢,反正也是最后两枝了,该怎么办呢?总会有人拿最后的。要怪就怪凤姐吧,假设一下,如果凤姐当时只拿两枝,让周瑞家的顺便给蓉大奶奶两枝,那么到了林妹妹这里不是还有四枝宫花吗?林妹妹就不会如此发飚了。不过这样一来,最后剩下的两枝就该着蓉大奶奶拿了,会出现这种情形吗?


宫花送完,看似是走马观花的一段。但就在送宫花这一段戏里,曹雪芹又已经设下伏笔。


这一路走来,如果让大家来找碴的话,是不是看出点名堂来了?可能同学们没太注意到这里暗藏玄机,那就认真再看一下。送宫花一共走了四处地方,其他三处地方都有宫花送出,只有周瑞家的和她女儿碰上了那一站,没有宫花送出。不送宫花,那就属于是节外生枝了,这俩母女有事不在家商量,跑来这里凑什么热闹呢?


十二花容色最新,不知谁是惜花人。能得宫花之人,都是贾府中的主子奶奶小姐,作者就借周瑞家的送宫花之机,让她在贾府里面转一圈,通过与各位小姐奶奶的接触,让读者们见识一下贾府的富贵堂皇;而这中间突插一段奴仆家庭的家长里短,很不应景啊。而且周瑞女儿的事看着还挺复杂,其他的小姐奶奶都没这么多东西要说。曹雪芹这支笔,可真是令人难以琢磨啊。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12-20 20:34:54 +0800 CST  
@路远行 2965楼
秦可卿如何被贾雨村发现的?事发秦钟,贾府对秦钟的超乎寻常的关照,引出了背后的秦可卿
-----------------------------
秦钟只是因素之一。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12-20 21:33:52 +0800 CST  
@平华可 2962楼
谢谢楼主回贴,打扰了。本来只看贴的,只是看到楼主没来更新,有疑问但也有顶贴之意所以才回了贴,让mikle_scofield网友烦了,呵呵,以后定会注意,除这些以后不回贴为是。
的确是非常佩服、欣喜楼主的发现,独具慧眼,真是开了一扇很明亮的大门。但因作者所留线索有限,疑问还是在所难免,说出来也不是不尊重楼主,这么多爱好者都探讨这么多年了,真相不还是没全发现吗?
英莲=秦可卿,这在秦是可以讲得通的,故事......
-----------------------------
其实无论回贴提了什么疑问,都说明是经过认真阅读和分析的,我喜欢各位提各种的问题。
另外提到香菱独占副册,这并不是说她是多重要的人物,只因副册是二奶榜,低于正册的主子又高于又副册的丫头,这样的人物其实是非常少的,全书凑不足十二人。而值得写的也只有香菱一人,独占不足为奇。
最后谢谢平同学的支持,欢迎继续回贴讨论。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12-20 22:51:46 +0800 CST  
@懒豆花 2972楼
不能同意
像邢岫烟这样的并不是二奶啊
曹雪芹很看重出生门第的,正册都是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这也另一个侧面说明秦可卿的出身绝不会低贱)
副册出身都要低一些
又副册以下则都是贫贱甚至奴婢子女了
另:完本最后有情榜,每册有那些人是清楚的,不存在凑不齐人数之说
-----------------------------
邢岫烟在副册?不要拿那些后人胡编的东西来当证据。
情榜估计有,同样榜上只有那些主要人物。若真凑足一百零八个则上面有些人都没名字,这样的情榜真心无聊。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12-21 13:18:17 +0800 CST  
@黑背 2966楼
楼主也不能太割裂风月宝鉴和大观园,毕竟两者已经被曹雪芹融合成一本书了,如果真是用黛玉和香菱的身世融合,那可说是融合的水乳交融。
不知楼主注意到一点没有,和尚除了找过甄士隐,还找过林如海的,而且对林如海说过一模一样的话:把你的女儿舍我罢。林如海的反应也一样,没有理他。而且黛玉说是小时候的事,搞不好是同期发生的,和尚找过甄士隐后又找了林如海。两人又同时是第一回的出场人物,这安排的,我越发觉得有些暗示。
-----------------------------
与黛玉相关的都是家庭内部的事务,可卿的则是外部斗争,两者不是一条线上的。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12-21 14:37:52 +0800 CST  
@黑背 2964楼
我想起一个问题来,楼上有网友认为香菱是黛玉的妹妹,也因此贾母恨林如海,似乎有些蛛丝马迹。我是同意林如海不单只托付了黛玉,家里还有巨额遗产,也一并都给了贾家。当然从亲属关系上这很自然,但是如果还有补偿贾家的意思呢?贾琏说这事是“发财”,以前大家都理解是贾家收了林家这么多钱,最后还不按照约定把黛玉嫁给宝玉,实质是侵吞。但是看看贾琏和凤姐,这个发财的说法一点没有内疚,贾家又是诗香世家,竭尽所能的弄......
-----------------------------
嫁女还要分遗产,亏大了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12-21 17:36:23 +0800 CST  
208==

周瑞女儿此来荣国府,事出有因,原来,她老公,也就是周瑞家的的女婿,因多吃了两杯酒,和人分争,不知怎的被人放了一把邪火,说他来历不明,告到衙门里,要递解还乡。所以,她来找她妈商量如何找门路。


曹雪芹写《红楼梦》是二三百年前的事情了,但他写的这段内容怎么就象是不久前发生的呢?显然中国的收容审查制度有深厚的历史传统,反正在《红楼梦》的时代就已经实行了,而且是保持制度二百五年不变。周瑞的女婿,就是因为是外地户籍,没有暂住证,被联防队抓个正着,准备递解还乡。被收容审查了,处理方式也是两百五年不变,自然要拿钱赎人了,不然找门路也行。凭贾府的面子,这点小事何足挂齿?周瑞家的反认为女儿未见过世面,此事好解决,到时求一求凤姐便完了,于是让女儿先回家等消息。


作者在写这一段故事时,一直未提及周瑞女婿是谁。直到这段故事结尾,才点出他的身份:


原来这周瑞的女婿,便是雨村的好友冷子兴,【甲戌侧批:着眼。】近因卖古董和人打官司,故教女人来讨情分。周瑞家的仗着主子的势利,把这些事也不放在心上,晚间只求求凤姐儿便完了。


卖糕的,女婿原来是他!!!同时又见着了雨村的名字了。看到这两人的名字同时在此出现,我怎么觉得脚底寒气往上冒呢。


《红楼梦》开头那几回,故事纷繁杂乱,读者不易理也头绪。但这次冷子兴的再度出现,让在黑暗迷宫中摸索的读者看到了前方出口处的光明,循着这条路往前走,所有环节均完美地贯通了。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12-22 21:10:00 +0800 CST  
@海因茨缪勒 2984楼
看看林黛玉那副派头就知道林黛玉原型姓朱!林黛玉爹林如海是前朝权贵后代,当年荣国府小姐贾敏嫁林如海是奉旨出嫁。
-----------------------------
这也看得出来?
楼主 东安西安  发布于 2012-12-22 21:51:48 +0800 CST  

楼主:东安西安

字数:414973

发表时间:2012-09-01 22:5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12-15 22:47:07 +0800 CST

评论数:571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