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及三玄学(南怀瑾先生书籍笔记二)

6、入而后说(通悦)之,故受之以兑;兑者说也。说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涣(得意忘形,高兴过度则涣散);涣者离也。物不可终离,故受之以节(节制),节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中和)。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过。有过物者必济(有正则有反,否极泰来),故受之以既济。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

7、人世间的事情永远是未济、做不了结论;生而壮、壮而老、老而衰、衰而败;败则新生,往复循环。这种观念是中国哲学文化;除了乾坤两卦,所有的卦不是未济就是既济;事情永远都是在正反、吉凶、新旧、生死、荣衰之间循环而已。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0-05-13 19:11:47 +0800 CST  
七十一、从人文文化上来阐述理解《周易》六十四卦的卦名排序,道理很圆满;但是从象数来看则其所说的理由还是不够充分,因为易经本来即是从象数来的、科学关系还不够。研究学问爻客观,如果牵强附会,认为自己对于《周易》的理解就是真理,那就错了;所以南怀瑾先生在文中只讲了自己研究易经的经验和方法,而不说自己对于易经的理解(他认为自己对于易经的理解还不够充分有理)。

七十二、几千年来,无论是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的大家,都没有给《易经》一个圆满的解答。六十四卦的彖辞和象辞的解释有时候有相互矛盾、相反的地方;对于古人我们抱着求真理的态度去怀疑、研究,不必崇拜性的片面认为一定就是对了,这样不科学、不严谨。也许,对于《易经》、人生、万有万物,都跟最后一卦卦名一样,永远是未济的。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0-05-13 19:12:13 +0800 CST  
易经系传别讲
一、序言:《易经杂说》是南怀瑾先生七十年代讲课的记录;讲解、研究的目的是“开物成务”,即寻找物理世界和人生的根本法则。因为其深受喜爱、多次出版,所以编者整理了南怀瑾先生一九八四年的另一个系列讲座的记录;为系辞上下传完整的讲录内容,与《易经杂说》略有重叠,但更深更广的解说。在一九九一年初版,此为二零一四年编辑整理的再版。

二、把《系传》研究通了,自己研究象数的钥匙就掌握了;且,通过学习系传之后,对中国文化的根本才有真正的认识,对于孔子的哲学思想及他的一切理论和学说的来源也清楚了。真要研究中国文化的人,认得了中国字、懂得了中国字,便懂了很多的观念、思想了;字形的演变、字义的由来及反切、音韵、一个字包含多个意义等等,在古代叫做“训诂”、其本身就是一门学问。中国的文字据清朝康熙时代的统计约有十万多字,常用的只有两三千字。

三、《周易通论》书中说《易经》的作者被俘,为了向外求救而画了很多的符号,认为六十四卦就是用来通讯的;这种说法非常可怕,把中国文化打的稀烂。看到这里笔者想起,很多人不能理解和明白《金刚经》、《道德经》等等经典的意义,往往起一个标题吓死人的书名吸引读者(例如:“破解了解脱生死的最大秘密”之类的标题);把老子的“无为而为”解释成什么事情都不要去做,等等匪夷所思的说法!还有的网络小编把日本的抹茶说成这才是真正成茶道,而中国现在已经没有了茶道…真的非常无语!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0-05-14 10:12:45 +0800 CST  
四、古代文化没有统一,《老子》、《庄子》、屈原的《离骚》为南方文化系统,孔孟文化为齐鲁文化系统;都是古代的文学大家。《系传》是第一流的文学,文学非常高明、文字非常优美!

五、如想研究《连山易》、《归藏易》的,可以参考《易纬》(讲解的简单明了),也可以看看《关朗易传》(其中部分知识可以参考)。古文中三坟:连山、归藏、周易这三易;五典即五位,即《尚书》、洪范五福;八索即八卦;九丘即九畴,《河图》、《洛书》的理数。《连山易》是神农时代的,以艮卦开始;象山之云出,故名。《归藏易》是黄帝时代的,以坤卦为第一卦;《周易》从乾坤两卦开始。卦是一种符号逻辑,代表大自然的物理世界物质和现象,不是一个固定的、死板的物品或现象;如果说周易就是符号逻辑就不对了。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0-05-14 10:13:27 +0800 CST  
六、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1、在我们上面很高很远、无量无比、永无止境、尊贵的叫天;离我们很贴近、很浅显、很密切、脚踏实地的叫地,“定”是确定、不能变动的法则;故说“乾坤定矣”,如古代婚约定了便说是“乾坤定矣”。贵贱问题是由于人情的重远、轻近而来的;得不到的就觉得贵、得到的则轻视、不珍惜。卦无好坏,事亦如此;想得而得不到的九意为是最好的罢了;懂得了贵贱的道理,也无所谓什么占卜算卦了,都明了。

2、《易经》中的阴阳有时代表固定的东西,有时代表不固定的、抽象的事物;刚与柔、动与静也是即是抽象的又是实体的名词,都是人为的一种假设、不是死板或唯一的;如,乾卦表示动、属阳,坤卦表示静、属阴,都是一种假设。宇宙是动态的、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中国文化亦然。动静指物理世界的转动有一定固有的自然法则、常规、不变的规律,在自然规则中有各种不规则的形态、或动或静;自然美的事物形态不规则、不固定,人为的美则是固定的模式、被规矩的统一标准;这也是东方艺术美的没有局限、无限向上发展的境界跟西方艺术美的固有模式不同之处。刚柔指物质世界的阴阳物质,如太阳、月亮、岩石、水等物质。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0-05-14 10:14:01 +0800 CST  
3、“方”指方位、地理位置;不同地方的人、生物、动物都有不同的特征,故曰: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指形成社会物类的不同、有好人也有坏人、有爱战争也有爱和平的人、有破坏环境也有保护环境的人等等群体。“吉凶生矣”指不同意见和立场的人,相互之间会有问题和矛盾,所以就有了吉凶之事发生;这是群体生活的必然结果,人力没办法挽救。这些变化无时无刻多做发生着,通过观察天文、地理、生物、人类等等,可以看到各种变化产生的现象和形态;学了《易经》、懂得了这个万有万物的变化之道及其变化的必然性,心态就可以平和的面对一切变化了;从而有的人领导这变化、有的人应变、把握这变化,有的人被动被变化。

4、看相算命叫星相之学,根据天文变化的科学来的;真正算命算的好的人比懂中国的天文。算命用的甲子乙丑四柱,代表天体某一星座在某一年、某一天、某一个时间所放射的功能,这个功能影响了新生人类的生命。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0-05-14 10:14:32 +0800 CST  
5、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刚柔阴阳必然相互摩擦;八卦则是相互之间在碰、荡的不断变化,所以彼此碰、荡就产生了八八六十四卦。“鼓”代表生命的功能膨胀、生长;气流阴阳相互摩擦生电、发电后就打雷、雷电消散后就又变成了气流。

6、太阳、月亮反转,地球正转;所以相互之间不会撞上、永远在转。太阳月亮中间各有一种引力,影响到地球的也是一正一反。所以日月的运行让地球有了冷热的不同现象;而气流的运转产生了雷、雨、风、电灯得以构成万物、人类的生存与生命的根源。

7、孔子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乾代表形而上(这个词可是孔子几千年前提出的,而不是所谓的西方学说)。乾是宇宙万物的能、发动之后形成物质为坤;这些物质的形成都是从交互中变化而来。《易经》所说的道理很容易懂、简单易行,我们、万事万物无时无刻都在这个不断变化的法则中。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0-05-14 10:14:54 +0800 CST  
七、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1、圣人指有智慧、道德、成就的那些得道的老祖宗们;他们把卦上的图案显示出来的天文、地理等自然现象观察清楚之后,加上文字的解释就是系辞;使得我们明白了卦的吉凶和意思。《易经》图案画的是物理世界变化的现象和过程,“刚柔相推”就是之正反质能相互推动而产生了变化的过程,结果就是形成了物质世界的一切。

2、吉凶是人类心理相对的一种反应;天地间本来没有绝对的吉凶、是非、好坏,都是一种失去或者得到的现象;所有的卦只有“吉、凶、悔(后悔、烦恼)、吝(困难)”这四种现象。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0-05-14 19:08:32 +0800 CST  
3、刚为白天、属阳,柔为夜晚、属阴;太阳月亮和地球的转动使得阴阳变化形成了白天和黑夜的自然现象。中国文化中“上曰天、下曰地、中间是人”并称为宇宙的“三才”,人应该具有的的功能和天地是并列的、是效仿天地德行的,即帮助万物、弥补万物的不足。

4、君子指有道德、学问、修养的人,学了《易经》、懂得了《易经》之后明白了人生的道理;结合了易经的卦、象、爻辞等对于生活上的各种变化和现象都能坦然接受和理解、未卜先知的知道事态发展的方向和结局;明白世界上没有救世主、自助者天助、任何外物都是靠不住的;所以心理很安详、烦恼少、痛苦少,生活过得很平常、很普通而心安理得!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0-05-14 19:09:01 +0800 CST  
八、彖者,言乎象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得失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辨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大小,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爻辞讲每一爻宇宙多种事物交互变化关系和理解。有智慧的人看到事情的现象就可以判断出事情的发展趋势和结果。世俗观念里,得到的认为是吉、失去了就认为是凶,吉凶只是个人自己的思想观念而已;如果行的正、作的直、没有坏思想恶念头,遇到不好的事情依旧以平常心对待、心理坦荡荡的处理,一切自然平安。“无咎”在于能够反省自我、悔改过错。每卦坏的可以变好、好的可以变坏,都在于个人的智慧是否能把危险变化成平易,所以说“辞有险易”。“所之”是智慧足够、能够达到一定的境界的人。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0-05-14 19:09:38 +0800 CST  
九、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有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墩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1、“弥”是画一个圆圈、“纶”在圆圈外捆上一根带子,弥纶指一纵一横包围着圆圈的意思;即,易经包含了宇宙天地之间一切万事万物的法则。古人根据多年观察天文、勘察地理所得出的道理,简化、归纳成《易经》的卦。

2、古代的堪舆就是查看山、河形状和走向的地理学问,大致分为两派:一是三合,依据天地人各种不同法则,比较注重形峦、也称峦头;一是三元,以时间为标准,分为上元甲子、中元甲子、下元甲子,注重理气。之后,又分出很多派别。晋朝的郭璞专门用五行(形峦就是五行相配)来相地,著有《葬经》讲安葬的学问。唐代分为赖、李、杨、廖四家;最有名的是杨救贫,他只给忠臣、孝子、节妇、义士四种人看坟地,按照他指点的地点埋葬、不出三年必定大发。一个地理师用智慧之眼去了解地底下地质情况,用三元理气的、抓住理气和时运,等于一条光线刚好照在那,不论是水泽、荒丘、道旁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0-05-15 08:43:29 +0800 CST  
3、古代的读书人必须懂得医理、命理和地理;因为懂得了哲学才能为父母尽孝。如果父母年纪大了,出远门的时候要自己心里掂量清楚是否能够回得来见父母最后一面;如果父母身体不好,自己可以懂得治疗;父母不幸死了,自己懂得选坟地。如果想学地理,“二顾全书”不可不读:一部是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一部是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

4、“幽”指看不见的鬼神的世界,“明”指看得见的;懂得了《易经》就能够懂得神秘学、宗教学、鬼神的世界以及生死的道理。鬼神之说中国文化都说有,是心物一元的。精气构成物质世界的一个东西之后,游魂(即神,像冒出的烟向上走的)加入其中合成了物理状态的人;人不是哪个神仙、菩萨、上帝造的,是“精气神”自我生成的。生死也不过是变化的不同形态而已;如同白天和黑夜的循环变化,而太阳每天依然会再次升起、人依然是生生不息。中国文化是站在生的方面的,我们的生命有精气神三种东西、宇宙之间也有精气神三种东西;道家说掌握了精气神就可以飞升成仙!宗教是站在死的角度来说死后会如何、如何的。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0-05-15 08:43:58 +0800 CST  
5、我们的形体是自我生命的中心、一个支柱;所谓“神以形生、精以气凝”,整个形体是一个圆的光圈;其他活动生命也都是有光的。菩萨画像的头顶上方往往都画着一个圆形有金黄色的光圈;人体的光圈有八尺左右,即手臂伸长的长度为直径画出的圆圈那么大。光圈颜色因人而异,因内心的善、恶念而变化;恶念时候变暗变黑,善念时候变亮。金色光圈最好,是圣人、神、菩萨的光圈;其他还有红、黑、白、蓝、黄色等。

6、人的生命处于圆圈里的,其他所有的物体也都是圆形的,所有的事物没有走直线的、都是曲线;所以叫“曲成万物”。因为都是处于圆圈中,所以不会有遗漏的,所以叫做“不遗”。老子说“曲则全”,走曲线就圆满了。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0-05-15 08:44:21 +0800 CST  
7、明极生暗、暗极生明;能明能暗的是本体的能,是太极;宇宙的生命、精神、阴阳、神等等都没有具体的方位、形象,无所在也无所不在的;易经也是没有固定的、是不断变化的。但是,《易经》总的法则就是如同天地滋养万物而不以为有功、不求回报的厚德才成就了天地;人如果想改变命运则要效法天地的这种德性,厚德载物。

8、“知周万物”即智慧通达,知道所有的学问。“道济天下”即,有所作事去救济天下、不会犯错。“乐天”即,知道宇宙的法则,从而合于自然。“知命”即,知道生命的真谛、人生的价值。“旁行而不流”即,有时迫不得已用一些手段,但是不会违背道德的原则、背离初衷,不会用不正当的手段。“仁”的智慧是成就圣人的境界,道德修养很高,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宇宙的法则都掌握于心,达到与天地相似、天人合一。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0-05-15 08:44:39 +0800 CST  
9、《太公素书》说“绝嗜禁欲,所必除累也”,即能够割舍掉嗜好、抛弃了欲望,才不会受感情的拖累;很多修道者不能有所成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人不单会对故土故乡有眷念之情,对周遭的一切久而久之也会产生感情、留恋。“安土墩乎仁、故能爱”指效法大地只有付出、滋养万物而不求回报、不以为有功德的深厚德行的这种仁来爱人,才是真正无私的爱!

10、宇指空间、宙指时间;宇宙属于时空的范围。最早出现宇宙这个名词的是道家的《淮南子》里面;后来,佛家提出了“法界”这个名词,比宇宙有形的天地更大的范围。《易经》的学问包括了时空在内一切,所以说“范围天地”,整个宇宙的一切学问和万有万物没有超出易经的法则之外;“之化”指《易经》的科学观念认为整个宇宙都是正负能量相互碰撞、自造自化的自然造化而成的,不是谁创造出来的万有万物。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0-05-15 08:45:06 +0800 CST  
十、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1、道用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理解,在这里指应用的方法、法则。有阴阳、正反不同派系、男女、善人恶人;能够调和正反,不是统一、而是平衡就是阴阳的使用方法和法则。因为善恶、是非、对错都是相对而已,没有绝对的;所以只能调和、均衡,故“继之者善也”。止于至善,至善是不善不恶;善过度了则变成了恶(如关爱过得、施舍过度、给与过度都会滋生恶)。
“性”代表人性、天性、本性,形而上的那个性;性的作用是情。修道之人要达到阴阳合一的均衡,需要功德才行,即“成之者性也”;即为明心见性的那个“本体”、佛家叫“如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来不往)。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0-05-15 19:18:51 +0800 CST  
2、道家称呼的采补,指吸收天地精华之气来补养生命,即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意思。但是很多道家的旁门左道、西藏来的密宗搞成了邪门的两性关系的采补阴阳;误解了阴阳的真正含义。这让我想起一句话“人不为己(行善积德)、天诛地灭”,本意指做人要行善积德、否则会招来天灾人祸;结果被作恶之人理解成不为自己获利、得好处的话,会被天诛地灭的,“邪人说正法,正法都变成邪法了”!

3、《易经》的阴阳指宇宙的作用,其本体是“能”,其产生的作用就是“用处和现象”;每一个现象都是由相对正反的两种能量、力量合成、中和的。阴极生阳、阳极生阴指的是作用,即阴阳能调和和均衡作用而产生的相应现象;无论阴阳现象如何的变化,其本体的“能”即所谓的道、是不动的不变的法则。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0-05-15 19:19:22 +0800 CST  
4、性善论来自于《易经》的《系传》,《大学》根据乾卦《文言》和《系传》来的。正统的道家和佛家讲的“得道”,不是应用上的道,是指道体的境界:不阴也不阳、不动也不静、不善也不恶、无是也无非等;即两头都不着的。《易经》说的道,是法则的作用,万有万物、日常人类生活都无时无刻都在其中;但是很少有人能够懂得道的源头,即本体的“能”在那里,所以“得道”的人很少。

5、道最明显的阳面的用,是仁义、博爱、慈悲;道的本体不是肉眼可见的、藏在用的里面,需要智慧感悟!道的本体如同吹满了气体而鼓起来、膨胀起来的东西,无所不在的存在于万有万物中;这个东西不会像圣人一样去烦恼、担忧,或者有善恶、好坏之分等等;这种不求回报、做了很大的德行却不认为自己有德行、出于其本能的无私付出和施予是最大的、最深厚的德行!

6、越是想占有的人越贫穷,越是布施的人越富有;真正的富有才叫做“大业”!“日新之谓盛德”每天不断的进步才是真正的德。易经的法则永远是生生不已;乾的功能从不可见、不可知、不可尽的零产生了万有万物,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0-05-15 19:19:51 +0800 CST  
7、了解《易经》要会画八卦,每一个卦的变化现象爻知道,同时还要知道数。先天数是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后天数是依《洛书》配后天八卦的数字,为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后天数以合十为主,先天数以阳极配合中和而来;用数来掐指一算、求卦叫“占”,用工具(牛骨、龟甲、抽签、筷子、篦子等)求卦叫“卜”。占卜主要靠智慧,懂得随机变通。

8、《易经》包含五大学问:理、象、数、变、通;理是哲学的,象是科学的,还要懂得如何变与通。“变通之谓事”:先懂得了变通的道理,智慧足够的人再去领导变,如果等变开始了再去把握叫“应变”,跟着变化转的叫“被变”。

9、能阴能阳者、非阴阳之所能为才是道;道是中和了阴阳,不在阳也不在阴任何一方面上,这种状态叫做“神”、“佛”。阴、阳只是道的两个现象,是道的用。《系传》把《易经》的法则用于人生、占卜,是此段话的精要之处。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0-05-15 19:20:21 +0800 CST  
十一、“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没有边际),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完备)矣。”《易经》包含了世界上宗教、科学、哲学、神秘学等等一切学问,像一个无边无际的大圆圈无限向外扩充;远在天边近在眼前,需要至静至正的头脑与心情才能研究、懂得其奥妙和法则。

十二、“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乾、坤是一体的两个方面,如手心为乾、手背为坤。其静也专指空灵、宁静到了极点,如同老子说的“致虚极、守静笃”。其动也直,即动力发动的现象是直线,动起来的功能非常大;如同种子没有发芽之前是静态、蕴养功能久了之后,生命爆发就发芽、生长。静极了一定动,动极了一定静;所有的生命都是从动静二相出来的。坤的静态如同含苞待放的花朵、合拢起来的,绽放的时候就是“其动也辟”,这样才能广大。

宇宙间一切事情对广大的是天地、太空,人生的生老病死犹如春夏秋冬的四季一样往复变化。最高深的学问总是处于最平凡的地方,六祖说“佛法在世间”、道家修道也是在自己的内心修不外求、儒家所讲的也是平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处理等为人处世道理。“唯大英雄能本色”,真正的高人是不露声色、跟平常人一样的,最简易最平凡的才是最大的道德和成就!
楼主 妙化2020  发布于 2020-05-16 10:00:23 +0800 CST  

楼主:妙化2020

字数:495705

发表时间:2020-05-02 17:48:51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4-08 11:55:36 +0800 CST

评论数:121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