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没有相学高手

海明威,一个浑身伤疤的战士,一个足迹既至花都、又及沙场的记者,一个喜好狂饮又酷爱狩猎、捕鱼、斗牛的硬汉,十足一副英雄的形象,人们似乎怎么也不能把他和自杀联系到一起,而且是在地位、声誉、财富、朋友、女友……都已无不拥有的辉煌时刻。到底怎么会出现这样的事?
肯尼斯·林恩在《海明威传》中曾以约翰·弥尔顿对英雄参孙心理的描写来比拟海明威当时的心理:“我所有的希望已破灭:内在的天性∕似乎都已精疲力竭,无法施展;∕我辉煌的历程已尽,耻辱之旅,∕不久将伴我共度余生。”
楼主 haoyu0316  发布于 2017-10-03 21:54:53 +0800 CST  
了解民族性格中的东西对了解自己及身边的一些现象和人都有帮助。也不容易被一些文化表象轻易的洗脑。
楼主 haoyu0316  发布于 2017-10-03 21:57:02 +0800 CST  

楼主 haoyu0316  发布于 2017-10-04 12:52:06 +0800 CST  
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认为“自我”具有唯一性,其实没有。“自我”其实就像病毒一样,这个世界上没有一种病是唯一的,一个人会得,所有人都会得。所以佛教讲无我,无我不是有一个自我而让他没有,而是根本没有一个所谓叫“我”的东西,有的只是一个“我”的感觉而已。
那这个感觉是哪里来的呢,这个和记忆的特点有关,记忆有延续性,有执取的功能。这种延续会带来强有力的个性色彩,加上强化记忆系统的上瘾功能,就构成了千姿百态的生命个性。
楼主 haoyu0316  发布于 2017-10-06 09:30:03 +0800 CST  
古籍黄帝内经
古籍黄帝内经《眼睛与五脏的联系》:因病而不能入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岐伯说卫气在白天行于阳分,人处于清醒状态,夜间卫气入于阴分,人就能入睡。如果卫气不能人于阴分,经常停留在阳分,就会使卫气在人体的阳分处于盛满状态,相应的阳跻脉就偏盛,卫气不能人于阴分,就形成阴气虚,阴虚不能敛阳,所以就不能安睡。
楼主 haoyu0316  发布于 2017-10-06 10:36:34 +0800 CST  
过完节整理一下文章

前面讲到看相的几个知识点,再串一下,把内外的关联讲透来。

前文有谈到辨清浊、看肌肉松紧,是否松透。

古人看相喜欢讲富贵,论贫贱,因为大部分人都喜欢听这些,所以一般相学者都会顺着这个讲。我很少讲这些,因为这些都不是最紧要的,你把清浊、松紧看透了,这些道理都会懂。

富贵并不是最重要的,那什么最重要?安全感、幸福感最重要。安全感是生命最基本的要素,这个有钱也不一定有,因为竞争压力大。我们这个世界拥有庞大的安全系统,但不一定能够给到你安全感,因为竞争不仅仅来自外部,各种各样的内部竞争和压力无时不在。所以最幸福的人不是那些拥有亿万财富的人,而是那种随时随地能够获得安全感的人。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安全感很容易,其实安全感是最难获得的,什么样的安全感是最难得的呢,就是随时随地能够给自己一种放松自在的状态,给别人一种安全有益的感受。,这种状态是心智成熟的标志。武侠小说里面描述高手的状态,似乎到处都是空门,但就是没有办法攻击,其实最高的防御到后面也是没有防御。很多人活在过度防御当中,浪费一生的时间。

安全感和放松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每个人都知道工作累了放松一下,我说的放松不是那回事,不是你累了才知道放松舒服一下。大多数人是不知道怎么放松的,放松不仅仅是放松你的肌肉,想要彻底的放松一定是要从心理入手。但大部分人处于一种紧张状态,所以对放松的状态就不敏感了。只有身心都自由的人才懂得放松的道理。

一切相法都在这个松紧之间衡量,但这个素材要自己去找,什么人最松,什么人最紧,松的原因是什么,紧的原因是什么,看多了就明白了,真的是安全感决定幸福指数的高下。
楼主 haoyu0316  发布于 2017-10-08 09:24:26 +0800 CST  
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在大发雷霆时,身体产生的压力激素,足以让小鼠致死。因此“压力激素”,又称“毒性激素”。
《黄帝内经》也曾说到:“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结,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所以医病先医“心”。
现代医学发现:癌症、动脉硬化、高血压、消化性溃疡、月经不调等,人类65%-90%的疾病与心理的压抑感有关。因此,这类病被称为心身性疾病。
如果人整天焦躁不安、发怒、紧张等,令压力激素水平长时间居高不下,人体的免疫系统将受到抑制和摧毁,心血管系统也会由于长期过劳而变得格外脆弱。
人在快乐的时候,大脑会分泌多巴胺等“益性激素”。益性激素让人心绪放松,产生快感,这种身心都很舒服的良好状态,可使人体各机能互相协调、平衡,促进健康。
楼主 haoyu0316  发布于 2017-10-11 06:11:39 +0800 CST  

这张照片,在150000张照片中突围而出获得2017年国际奥林巴斯大奖赛唯一一个特等奖!
它既没有特别亮丽的色调,更没有大片的浩瀚,有的只是朴实自然的微笑,从而击败无数的大片而获得的!
这是全球不同人种不同教育不同文化而同一的眼光!


楼主 haoyu0316  发布于 2017-10-14 09:44:49 +0800 CST  
你的心智模式、你与人沟通的模式,决定了你生存的环境。我们以为环境影响着我们,其实环境都差不多,我们一直都是在创造一个自己所看到的环境。
--梁冬
楼主 haoyu0316  发布于 2017-10-14 13:22:51 +0800 CST  
主要的部分基本上都讲了,每个人掌握的程度看悟性了。
再讲一点相关联的知识,要把这些知识点串在一起,就是对生命完整的认知。
今天讲点中医的知识,前面讲了“松”,有心理的有身体层面的,中医病理学讲一个“通”字,所有的病都是因为堵到了,“通”是治病的精髓。当然这是一个大的方向性的东西,具体什么原因堵到了,怎么通,那就多了去了。所以“紧”不仅仅有心理的因素,也有生理的因素。
人的知识有三个层面,一个是和自己的关系,一个是和他人的关系,一个是和自然的关系。
这三种知识发展出了三个庞大的体系。但凡和心理活动及身体有关系的都是和自己的关系,医学也在这个范畴里面。和人的关系属于社会文化类的知识,伦理道德、历史政治、经济都属于这类。和自然的关系属于自然科学方面的。
生命和自己的关系,对人体和心理的认知,这个知识中国古人发展到了现代人无法企及的地步。这个知识也是现代人最缺的一种知识体系。
这个和社会结构的演变有关系,因为现代人从出生就过早的融入社会这个系统中,在这个系统中人与外部的互动非常发达,导致非常缺乏独处的时间,包括自我观察的知识体系。
楼主 haoyu0316  发布于 2017-10-20 12:09:41 +0800 CST  
没讲完,吃完饭再续。
楼主 haoyu0316  发布于 2017-10-20 12:11:31 +0800 CST  
人和自己的关系这门知识需要两个很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独处的时间和空间,这两个条件现代社会非常缺乏,我们从小就被培养做任何一件事必须和社会需求相关联,人被社会过早的价值利用。
什么是和自己的关系呢,就是我们做任何一件事只关注这件事的本身,自己感受的本身,和别人没有任何关系。这个就是和自己的一种互动,这个阶段看似对社会无用,但对生命后期成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里面的很多知识都是这样来的,导引、中医、禅、武术等。有一位把武术的源头归到导引里,我觉得有一定的道理,生命最早的认知来源是自我的互动和对话,然后延伸出对外部的认知,后面两种知识。
所以现在很多关于身心的知识一开始入手点就错了,一开始就和别人比,就有表演的性质,这些都是问题。其实传统的知识起点很简单,和任何人没有关系,先和自己互动。比如说身体哪里紧了,想办法松,怎么松和别人没有关系。写字、打拳也是一样,不是打给别人看的,这是社会化带来的问题。久而久之,自己“通”了,看外部的关系也自然通了。
楼主 haoyu0316  发布于 2017-10-20 12:47:00 +0800 CST  
没草稿,没时间审核,错别字或漏词请包涵。
楼主 haoyu0316  发布于 2017-10-20 12:55:27 +0800 CST  
现在人身心紧张的两大诱因主要有两大来源,激烈竞争的社会关系,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所以国家在战略上重视社会公平和自然环境保护是对的。
楼主 haoyu0316  发布于 2017-10-20 13:01:41 +0800 CST  
第一种知识和后面两种还有什么不同呢,两年前我认识了一位90后的小朋友,他很喜欢和我聊,我也顺便教了他一些相学的知识,他以前和人打交道只会关注人的语言内容,对人的表情和情绪几乎没有观察。社会角色的过早代入让他几乎没有自我觉知那块的知识。他和我说以前看人都是死的,工具化的,现在看人是活的,有血有肉的。他以前感知不到他人的情绪,现在可以感知了,以前觉得别人说什么很重要,现在觉得情绪反映比说什么更重要,对于这些转变他觉得很高兴,觉得大脑好像活了。我从他的身上也看到了当今社会的普遍性问题。
楼主 haoyu0316  发布于 2017-10-20 13:23:12 +0800 CST  
归根结底,过于或者过早的引导对外部知识的关注会丧失人对自我的观察力和觉知能力。而社会又具有强化引导人完成社会职能的这一功能,加剧了这一矛盾和问题,导致了一大批无感人的存在。

我在前面提出的相学三部曲,第三种学习能力里面最重要的就是情绪的感知力。为了提高这种能力你必须熟悉各种细微的情绪变化,需要丰富的情绪体察能力。
楼主 haoyu0316  发布于 2017-10-20 13:37:54 +0800 CST  
讲讲什么是人的社会层面,每个人一出生开始,父母就要为给他或她规划人生目标,这个目标就是在这个社会系统里面找一个好的位置,用这个来实现自我的价值。这个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太熟悉也太正常不过了。那按照这个方向培养的人所有的行为都是朝着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是建立的。那我们是否发现一个问题,当自我感受和社会目标定位发生冲突的时候,感受往往是被牺牲的对象,于是问题就来了。而这些问题不会因为回避而消失,反而会形成一个心理上的黑洞。
楼主 haoyu0316  发布于 2017-10-20 13:51:06 +0800 CST  
我忽然想到为什么古代有绝美的艺术品,而现代没有了,道理是相通的。
楼主 haoyu0316  发布于 2017-10-20 14:03:20 +0800 CST  
前两天看见一则新闻,一个日本人宁愿和机器人一起生活,甚至发展情感,也不愿意在现实中和真实的人打交道,细思极恐。当人逐渐被工具化,模式化后,还不如一个机器人更善于表达情感。
楼主 haoyu0316  发布于 2017-10-20 14:10:38 +0800 CST  
功夫要靠磨,量变到质变,到了自然就透过去,没有到说什么也没有用。
楼主 haoyu0316  发布于 2017-10-21 16:13:32 +0800 CST  

楼主:haoyu0316

字数:16692

发表时间:2017-09-25 04:20:37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3-04 16:38:16 +0800 CST

评论数:19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