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一)之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

妇好墓于1976年被考古工作者发掘,是殷墟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妇好墓虽然墓室不大,但保存完好,随葬品极为丰富,共出土青铜器、玉器、宝石器、象牙器等不同质地的文物1928件。看了《国家宝藏》的肯定都知道!

青玉簋是迄今所见最早的玉簋之一,也是仅有的两件商代玉簋之一。这件玉簋是我国企进所见年代最早、体积最大的玉制容器,它以和田青玉雕凿而成,呈碧绿之色,莹润无瑕。(妇好墓)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1-23 11:39:32 +0800 CST  
柄形跪坐式人玉佩,真实反映了商人的发饰、服饰与生活习俗。(妇好墓)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1-23 12:00:12 +0800 CST  
双性玉人是罕见的双面直立两性玉人像。(妇好墓)



另一面,不过我看了半天也没看清楚哪边是男哪边是女,而且灯光很暗根本也看不清,还有一对男女用手机上的手电打光仔细看,被工作人员给制止了!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1-23 12:35:12 +0800 CST  
玉凤造型优美,可能是迄今所见最早的玉凤实物。(妇好墓)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1-23 17:17:31 +0800 CST  
妇好鸮尊是迄今发现最早的鸟形酒尊。它造型实用、纹饰精巧,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妇好墓)


鸮,又称枭,俗称“猫头鹰”。在商代,鸮是商人喜爱和崇拜的一种神圣的鸟。有些专家认为商人把“鸮”推崇为“战神鸟”,是克敌制胜的象征;也有些专家认为商人把“鸮”作为地位和权力的象征……



当时出土了一对,一个放在国博,另一个就是河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上了《国家宝藏》节目。真的很萌,有2个女孩是特意过来看她的,也是看了《国家宝藏》节目,知道这里也有一个就来瞧瞧。然后还有两个男的看完后感慨了一下,这个妇好酒量可够大的啊!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1-23 17:23:58 +0800 CST  
甗(读音yǎn)是中国先秦时期的蒸食用具,可分为两部分,下半部是鬲,用于煮水,上半部是甑(读音zèng),两者之间有镂空的箅,用来放置食物,可通蒸汽。饪食器和礼器。
妇好三联甗,全器由长方形器身和三件甑组成。此器可以同时蒸煮几种食物,是前所未见的商代大型炊具,迄今国内仅发现这一件,故而更是弥足珍贵的青铜之宝,被列为国宝级的文物。(妇好墓)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1-25 10:35:09 +0800 CST  
觥(读音gōng),是古代汉族盛酒器。流行于商晚期至西周早期。
后母辛青铜觥,此器由器盖与器身两部分组成,器身内底中部与器盖内均铸铭文“后母辛”,“后母辛”是妇好的庙号。整器为扁长体,前窄后宽,为一站立状四足兽。(妇好墓)



PS:正在看的时候有个男的问他女友,这个是不是也很萌?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1-25 10:35:51 +0800 CST  
斝(读音jiǎ),是古代中国先民用于温酒的酒器,也被用作礼器,通常用青铜铸造。
妇好方斝,据分析,方形之斝为高级贵族专用,一般贵族只能使用圆形之斝。该斝铸造精美,形体高大,更非王室专用莫属。(妇好墓)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1-25 10:36:30 +0800 CST  
商代~作册般青铜鼋,罕见的以鼋(爬形动物,外形像龟)为原型的青铜器,一件珍奇的晚商青铜器,为研究商周时期射礼提供了重要依据。作册般青铜鼋颈侧及盖上插有四箭:左肩部1支,背甲左部2支、右后部1支。皆为箭射入鼋体后露出的箭羽部分。



鼋背铸铭文4行33字,记述丙申日商王行至洹水,射鼋,商王射1箭,作册般佐射3箭,全部命中,商王将射获的鼋赐给作册般。铭文所记正与此器取像相合。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1-25 10:38:47 +0800 CST  
尊,是中国古代一种盛酒器,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到春秋战国已很少见。
商代~龙虎纹青铜尊,因其主题纹饰有龙虎而著名整器工艺精湛,花纹线条洗练,是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1-25 10:39:43 +0800 CST  
磬是古代一种片状石制打击乐器,使用时悬挂在架上,用锤敲击发声。
虎纹石磬,可称为商代磬中之王。它以青色大理石精心磨雕,正面刻有雄健虎纹,纹饰线条生动流畅。



据测定,据测定此磬已有5个音阶,可奏出不同的音调,乐音清越悠扬。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1-25 10:40:57 +0800 CST  
西周统治者推行礼制,重在彰显、维护等级秩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西周~宜侯夨(cè)青铜簋(guǐ),是西周早期青铜器。可能是吴国立国初期的见证物,是研究西周分封制度的重要资料。簋内底有铭文120余字,大意为周康王册封夨为宜侯,赏赐他鬯 [chàng]酒(一种香酒)、铜器、弓箭和土田、山川、奴隶等。作器者夨原为虞侯,改封为宜侯。宜这个地方,可能就在铜器出土地丹徒县一带。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1-25 15:47:21 +0800 CST  
西周~禹鼎,是西周晚期青铜器断代的标准器,铭文是反映西周与南淮夷、东夷之间关系与西周军制的重要史料。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1-25 15:48:03 +0800 CST  
西周~颂壶,壶为盛酒之器,因作器者为“颂”而得名。颂壶有两件,一有盖一无盖,无盖件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有盖件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青铜礼器中的壶自商至春秋、战国, 一脉沿续,制作未曾中断过。



据说老蒋去台湾的时候就知道青铜器值钱,带走了很多珍品!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1-25 15:49:43 +0800 CST  
春秋战国时期,西周以来的礼制分崩离析,社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学术思想百花齐放,民族间相互融合,华夏民族主体形成,整个社会在征战兼并中逐步走向统一。再来一波儿青铜器,以后想看也看不见了哈!

春秋*楚国~王子午鼎,器身上的龙形怪兽饰物是中国最早的失蜡法实例之一,在长篇铭文中使用鸟篆体也十分罕见,因此被誉为楚式鼎之冠。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1-26 16:39:06 +0800 CST  
春秋*吴国~吴王夫差鉴,器主为越王勾践的死对头~~吴王夫差,鉴是盛水器。此器形如大缸,平底。器腹两侧有虎头状兽耳,两耳间的口沿旁有小虎攀缘器口,作探水状。通体饰繁密的交龙纹三周。器内壁有铭文两行十三字,记吴王夫差用青铜作此鉴,为吴王夫差宫廷中御用之物。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1-26 16:39:46 +0800 CST  
春秋*晋~青铜方壶。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1-26 16:40:53 +0800 CST  
春秋~三轮青铜盘,迄今仅见的三轮盘,极富东夷或吴人地方特色。



可以这么说,国家博物馆的青铜器是最大亮点,这里的重器最多,照片只有一部分,还有一些我没有拍照!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1-26 16:44:29 +0800 CST  
春秋时期,还是以青铜器为主,到了战国时期展品开始多样化,还出现了错金、鎏金等工艺。
战国*楚国~错金“鄂君启”青铜节,楚怀王颁给鄂君启的水路运输免税通行凭证,这种青铜节迄今为止仅此一例。错金鄂君启节为青铜铸造,形似剖开的竹节,正面阴刻细线八条,将节面分隔为九行,象征编缀的简册。



同时出土的铜节共五枚,可分为两组:甲组现存两枚,是舟节,长31厘米,有铭文165字,为水路通行证;乙组现存三枚,是车节,长29.6厘米,有铭文150字,为陆路通行证。其铭文均错金篆书,记载了公元前323年,楚怀王发给鄂君启舟节和车节的过程,并规定了鄂君启水路、陆路交通运输的路线、运载额、运输种类和纳税情况。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1-26 16:47:32 +0800 CST  
战国楚国~“栾书”青铜缶,中国早期铜器错金银技艺的代表。此器光素无纹,器颈至肩下有铭文5行40字,内容记载晋大夫栾书伐郑、败楚的功绩。释文:“正月季春元日乙丑余蓄孙书已择其吉金以作铸缶以祭我皇祖余以祈眉寿栾书之子孙万世是宝”。由左而右,字皆嵌金,为栾书子孙祭祀祖先而作,但多年来习称栾书缶。此缶是祭祀祖先时盛酒容器。器盖内另有铭文二行八字,是传世最早的错金铭文铜器。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1-26 16:49:13 +0800 CST  

楼主:cantik新家

字数:717

发表时间:2018-01-09 04:04:4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8-19 09:01:33 +0800 CST

评论数:58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