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一)之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

网上有人这么说:
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物的一部分,两院只有合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故宫。两院孰优?应该说是各有千秋,但都不完整。台北故宫博物院70万件藏品堪称中国文化艺术之宝库,北京故宫博物院超过了100万件的珍藏同样无人匹敌。迁台的学者当时认为金石是最重要的,鼎是国家的象征,所以拿走了不少(2382件)青铜器;文人重视书画,书画本身也好运载,能拿的尽可能拿,共拿走了5424件。其中仅宋画即达943幅,宋元山水画系列可构成台湾故宫博物院的极品特展。中国有君子佩玉之说,故玉器也拿走不少。陶瓷只拿走了一部分,计17934件,但却集中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各瓷器陈列室与敬事房的精品,可谓名窑毕备。著名的三希堂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三希”中的“二希”,而台北藏有其中的“一希”。郭熙的《早春图》,现在台北,北京没有。北京有《清明上河图》,台北没有。龙袍,中国历代只有清王朝留下来的,当时的学者认为清朝的东西价值不大,没有拿,所以台北故宫博物院1件龙袍也没有。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1-30 17:51:24 +0800 CST  
转网友的话:
一本日本人写的书《两个故宫的离合》,里面主要是写到台湾故宫博物院和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前尘往事种种,期间的大量政治利益与纠葛、以及意识文化之间的差异。书中写到说当年蒋介石为避免战争祸及文物珍宝,从北京故宫打包快1万多箱文物南下辗转,最后到还剩下两千多箱在南京博物院,其中不乏大量明清时期瓷器珍品。建国后,60年代一直到今天,貌似南京博物院面对故宫博物院的多次讨要,依然不为所动,那两千箱文物精品貌似依然封存,好像因为有争议文物局也不允许他们对外展出…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1-30 17:53:35 +0800 CST  
接下来继续南北朝~~

北齐~黄釉乐舞纹扁壶,北齐陶瓷珍品。施菊黄色釉,壶身刻画一舞者和四乐人表演胡腾舞的场景,五人均高鼻深目,着胡服,属西域人形象,这与北齐统治者提倡汉人鲜卑化有直接关系。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2-01 10:16:18 +0800 CST  
北魏~网纹玻璃杯,来自东罗马帝国的拜占廷酒具。中国古代玻璃制造业并不发达,唐代以前出土的玻璃器皿类多是外国输入品。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2-01 10:16:53 +0800 CST  
南朝~萧绎《职贡图》卷北宋摹本(复制品),梁元帝萧绎画作的北宋摹本,描绘数十名周边民族及外国使者像,是各民族与中外交流的珍贵见证。



梁元帝是一个爱好读书与喜好文学的君主,有大量学术著作。记载里说他善画佛画、鹿鹤、景物写生,技巧全面,尤其善于画域外人的形貌。由于博学多才,人们称其为“诗书画”三绝。像李后主和宋徽宗一样,艺术的成就难掩其政治的弱智,这既有与当时时代混乱的局面有关,更主要的也是他个人的性格使然,“才子皇帝,表里不一”。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2-01 10:17:33 +0800 CST  
北朝~永固陵石券门,永固陵是北魏的文成文明皇后~冯氏(冯太后)的陵墓。石券门由拱形门楣、门柱、门槛、虎头门墩、石门五部分组成,门无轴,不开合,是嵌入门楣内的。
冯太后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性政治家、改革家,北魏中期一系列改革的实际主持者。



门楣两端各浮雕一精美的捧莲蕾童子,门柱上部浮雕孔雀。



石券门是北朝雕刻艺术珍品。



虎头门墩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2-01 10:19:55 +0800 CST  
中国美术史讲到南北朝,一定会提到南朝的画像砖,代表性的作品一是南朝“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也是央视《国家宝藏》节目中南京博物院推荐的三件宝物之一。(我另一篇南京博物院介绍中有图片和介绍)
再就是1958年出土于河南邓县的画像砖。有的书把二者并列放在一起,作为专门的章节来讲述。可以说,这批南朝砖既是重要的文物,更是中国美术史上的名品和杰作。



邓县画像砖,每块模印彩色画像砖都是预先设计,精工制作,砌缝紧密;画面构图紧凑,人物造型颀身丰腰,面相圆润,姿态生动,具有南朝人物画“秀骨清象”的特征;凸出画面的线条流畅奔放,乃极富有装饰性的艺术珍品。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2-02 17:45:52 +0800 CST  
总共数十种模印画像砖表现了车马出行、孝子故事、宗教信仰等丰富内容。施彩丰富,线条流畅,全景展现当时的社会生活。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2-02 17:46:31 +0800 CST  
商山四皓画像砖,画面为“商山四皓”的故事。深山密林之中,四位老人悠闲自得地坐在地上,或吹笙、或弹琴、或读书、或戏玩,悠然自得。秦末汉初,有四位德高望重的老者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不为权势所惑,隐居商山,汉高祖敦聘四皓不至,后传为佳话。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2-02 17:47:02 +0800 CST  
天马画像砖 ,画面为一匹飞行的天马,马首、龙身、虎爪,身生羽翼,昂首翘尾,奔腾在云海之上。天马也是古人理想的升仙工具。将其刻绘在墓葬中,当是墓主灵魂升仙的坐骑。整个画面极具动感。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2-02 17:47:34 +0800 CST  
万岁千秋画像砖,边框饰忍冬图案,中部有盛开的莲花。两边各有一只红绿颜色涂绘的振翅翘尾的怪鸟。右边兽首,引领高歌,旁题“万岁”;左边人首,发辫与两只大耳直立,旁题“千秋”。这一形象应为羽人,羽人主要是引导墓主人升天成仙,寓意着吉祥。重要的是色彩依旧,十分不容易!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2-02 18:01:48 +0800 CST  
PS:南京博物院的“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看完央视《国家宝藏》节目,我觉得有必要在这里嘚瑟一下,O(∩_∩)O哈哈~我亲眼看见了!!!中国第一男子天团!!!

中间的就是嵇康,七贤之首,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一位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偏偏靠才华,是一个集才华与美貌并重的美男子。


左边的山涛,手执一酒碗,典型一个嗜酒如命的文士。右边的王戎手舞如意,并配以钱箱、赤腿,姿态懒散悠闲,自得其乐。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2-05 14:56:41 +0800 CST  
左边的山涛,手执一酒碗,典型一个嗜酒如命的文士。右边的王戎手舞如意,并配以钱箱、赤腿,姿态懒散悠闲,自得其乐。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2-05 14:58:47 +0800 CST  
隋唐五代,中国历史进入全面繁荣的新阶段。无论是隋唐前期的鼎盛局面,还是唐朝后期至五代十国的社会变革和发展转折,其宏大的格局、开放的气势、壮阔的场面,均为前代所无法比拟。当时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内地和周边民族关系更加密切,中外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中国许多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隋~嵌珍珠宝石金项链:由28个金质球形链珠组成,每个链珠由12金环焊成,镶嵌10枚珍珠,项链下段镶嵌极品鸡血石和青金石,整条项链鲜红的鸡血石、宝蓝的青金石交相辉映,再配以洁白的珍珠,在纯金的烘托下,显得格外鲜艳夺目,雍容华贵,堪称是举世无双的艺术精品。



这条项链的主人是位九岁的女孩名叫李静训,既是北周、隋代显赫的李氏家族的千金,又是北周宣帝与皇后杨丽华的外孙女,也是隋文帝杨坚与独孤皇后的曾外孙女,是一位地道的金枝玉叶、帝胄王孙。不仅丧葬规格极高,还随葬了不少具有异域色彩的物品。金项链认为其原产于巴基斯坦或阿富汗地区。这对精巧的椭圆形手镯为北印度制品。


李静训墓还出土了绿玻璃盖罐和绿玻璃小瓶,都是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但是我仔细的找了两遍都没找到。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2-05 16:29:09 +0800 CST  
接下来就是大唐盛世~

唐代~金银平脱羽人花鸟纹青铜镜,镜背密布用金银片刻成的人物花鸟等图案,是唐代金工与漆工完美结合的典型范例,是唐代平脱漆工艺的代表。金银平脱工艺是将金银片刻成各种纹样,粘贴在漆地上,然后加漆再磨平,使金银片露出。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2-05 16:33:36 +0800 CST  
唐代~螺钿花鸟人物纹青铜镜,这件螺钿纹人物花鸟镜是唐代厚螺钿工艺的代表之作。工匠们在青铜器的背面,将事先打磨成各种形象的贝壳用漆料粘贴上,再将整个青铜镜背面研磨干净、光亮。这件螺钿纹人物花鸟镜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非常有情趣的场面,两位文人正在花园中的桂花树下煮酒唱和,其中一人手抱乐器,像在演奏,另一个人手握一酒杯,像在凝神倾听。他们周围有许多不知名的花草,头顶上两只长尾的鸟儿正在飞翔,一人身后站立有一童子,整个场面细节丰富、意趣盎然。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2-05 16:34:08 +0800 CST  
《国家宝藏》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介绍的第一件文物是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并讲了一个杨贵妃的前世故事。外部由两半球组成,上下球体间有活扣可开启,以合页相连,环内装有香盂。球外有银链一根,用于悬挂或系带。受重力和活动机环的作用,无论球体如何转动,香盂始终保持平衡状态,点燃时火星不会外漏,烧尽后香灰也不至于撒落出来,设计非常巧妙。香囊外壳通体镂空,便于香烟逸散。中国古代熏香器的种类不少,但如此精巧的唐代银香囊是其他时代未能超过的。

国博展出的是唐代的鎏金镂空花鸟银香囊,香囊通体镂空花鸟纹。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2-05 16:35:02 +0800 CST  
唐代~彩绘武服陶俑,采用极其复杂的彩绘釉陶工艺,难度极大,历经千年仍色彩如新。陶俑是中国古代高等级墓葬中常见的陪葬品,两尊彩绘陶俑,出土于中国唐代初期的名将郑仁泰的墓中,墓主参加过唐高祖李渊的晋阳起兵和太宗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死后陪葬昭陵。这对俑分别身穿武官礼服及铠甲。它们曾经一度被认为是文官俑和武官俑,但事实却不是如此。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2-05 17:49:28 +0800 CST  
唐代~玄奘题名石佛座,高僧玄奘供养之物,出土于陕西铜川玉华寺,玄奘曾在此译经并最终圆寂。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2-05 17:50:04 +0800 CST  
唐代~钱鏐铁券,展柜空的,有个牌子写着:展品维护。钱鏐铁券是中国最早也是保存至今最为完整的一件御赐铁券,是唐朝末年昭宗李晔于乾宁四年八月四日赐予时任镇海、镇东军节度使钱鏐的免死牌。形状像筒瓦,铁质如绿玉,留存台州临海长达767年之久。此件现存在中国国家历史博物馆,为一级文物。~~~~~我准备过几天放假再去看看!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2-05 17:50:55 +0800 CST  

楼主:cantik新家

字数:717

发表时间:2018-01-09 04:04:4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8-19 09:01:33 +0800 CST

评论数:58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