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一)之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

战国~狼噬牛纹金牌饰,是典型的中亚草原风格,牌饰的对称布局又是中原特点,体现了文化的交汇创新,一般认为属于是匈奴族。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1-26 16:50:13 +0800 CST  
战国*燕国~朱绘陶兽耳方壶,造型与纹饰均仿青铜器,以陶土为材质极为少见。出土于北京市昌平区松园村战国墓葬,为战国时期燕国的盛酒器 。



战国*魏~鎏金嵌玉镶琉璃银带钩----金银复合工艺的杰作,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此带钩纹饰繁复,玲珑剔透,包金镶玉,雍容华贵,是战国带钩中的精品,极为奢华,反映了当时金银工艺的最高水平。这个展柜有点隐蔽,差点错过~~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1-26 17:54:07 +0800 CST  
秦汉时期,中国进入大一统时代。琅琊刻石、阳陵铜虎符、秦兵马俑等文物表明秦始皇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汉兵马俑、绿釉陶楼、五铢钱纹铜鼓、扶风纸等则展示了西汉的强盛、东汉豪强势力的扩张、各民族联系的加强、中外交流的空前发展以及科学文化的辉煌成就。

秦代`琅琊刻石。秦始皇曾东巡留下刻石七处,现仅存两处,琅琊刻石为其一,是秦皇统一功绩的珍贵例证,石上小篆文相传为李斯所书。



露天摆放,我一度以为是复制品!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1-29 15:58:11 +0800 CST  
汉朝和约略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文化统一,科技发达,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汉文化圈正式成立,华夏族自汉朝以后逐渐被称为汉族。

汉代青铜灯具形式多样,铸造工艺精巧实用,造型多取祥瑞题材,如雁足灯、朱雀灯、牛灯、羊灯等。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人在青铜灯具的设计上就已具备了环保意识。

釭(读音:gāng)指的是导烟管,釭灯就是带导烟管的灯,是汉代新创制的一种灯具。汉代釭灯通常被做成人形、动物形和器物形,其导烟管有单管和双管两种,都能将烟气导入灯腹内,使室内减少烟炱而保持清洁。

西汉~彩绘雁鱼青铜釭灯,采用传统的禽鸟衔鱼的艺术造型。灯整体作鸿雁回首衔鱼伫立状,由雁衔鱼、雁体、灯盘和灯罩四部分分铸组合而成。灯盘、灯罩可转动开合以调整挡风和光照,鱼身、雁颈和雁体中空相通,可纳烟尘,各部分可拆卸以便清洗,构思设计精巧合理,达到了功能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代表了中国古代灯具的发展成就。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1-29 15:59:10 +0800 CST  
类似的物品还有南京博物院“镇院之宝”~~错银铜牛灯。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1-29 16:02:07 +0800 CST  
西汉~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犀尊表面遍饰精细的错金银云纹,全身布满的流云嵌入了断断续续的金银丝好像犀牛身上的毫毛,金、银、铜三色交相辉映,华美的纹饰既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又有助于表现犀皮粗糙厚重的质感,使纹饰与造型得到完美的结合。虽为实用重器,却写实生动,明显地表现出艺术工匠在写实能力方面的巨大进步,堪称此时期青铜器之佳品。该犀尊的原型应当是古代繁衍生息在中国的苏门犀。



据专家考证,铜犀尊应当属于尊贵的礼器,为庙堂、朝廷宫室之重宝,非一般民间所能享有。但对这件器物的年代,专家却多有争论。更有专家指出:此犀尊发现地为茂陵园区,而历史记载中茂陵曾多次被盗,而犀尊极有可能是汉武帝刘彻的随葬品,在盗掘过程中被遗弃的。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1-29 16:04:57 +0800 CST  
东汉~绿釉陶水亭,通高54.5厘米。 水亭位于圆形水池之中,池周环绕人物、马、鹅等。亭身高两层,四阿顶,脊端与檐负均饰禽鸟。整个水亭结构细密,在汉代尚不多见。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1-29 16:06:08 +0800 CST  
东汉~陶船,精确塑造船舱、船碇、船舵等部件,是世界上已发现最早的船舵形象资料。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1-29 16:06:37 +0800 CST  
东汉~ 旱滩坡带字纸,出土时已碎裂,残存文字墨迹,证明当时造纸工艺已经完善,纸张不再仅仅用于包装物品,而是可以直接书写。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1-29 16:07:26 +0800 CST  
王莽,新朝开国皇帝。王莽原为西汉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员,公元8年12月,王莽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王莽统治末期,天下大乱。新莽地皇四年,更始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新朝灭亡。王莽共在位15年,卒年69岁,而新朝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短命朝代之一。

王莽的货币改革,没有解决当时的社会矛盾,更加剧了财政金融的混乱,但是其货币制作精美,书法纤秀,有的还错金,在古代钱币中堪称精品。

布泉(第一排右二):为王莽天凤六年(19年)所铸,廓深穿广,铸造精美,钱文为悬针篆,为新莽币制改革最具代表性的币种之一。据《汉书·王莽传》,此钱曾作为出入的符信使用。

“国宝金匮直万”青铜钱(第一排右一):币值相当于黄金一斤或五铢钱一万枚,堪称中国历史上面值最大的铜钱,发行时间很短,清代之前没有发现其实物。



1921年西安出土了一枚完整的“国宝金匮直万”,经英国人纽曼收购后流入上海滩,引起很大轰动。为此上海《晶报》发表“记新莽第一泉”的文章。此品后归上海藏家张叔驯,抗战时期随主人远走他乡,不知归属。

所幸,西安后又出土一枚,归上海藏泉大家陈仁涛,此钱完整无损、品相上佳,后随陈流入香港。解放后经张炯伯先生周旋,国家出面高价购回。这枚精美珍品,是国内仅存唯一的一枚,被文物界和泉界视为珍贵的孤品。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1-29 17:30:51 +0800 CST  
西汉~“滇王之印”金印: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史书记载汉武帝在西南滇国设郡赐印,金印的出土证明了这段史实,是中央政府与西南民族间关系的见证。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出兵征讨云南,滇王拱手降汉,汉武帝在其故地设益州郡,封滇王国国王为"滇王",并赐"滇王之印"。滇王之印用纯金铸成,金印重90克,印面边长2.4厘米见方,通高2厘米。




关于“滇王之印”的意义,有一点值得指出。“滇王之印”的出土,不但确证了“古滇国”的存在,同时也证明了《史记》文献记载的可靠。就是说,一颗金印,既证明了云南古代历史,也证明了中国古代历史。在考古学上,像这样出土文物与历史文献相一致的情况并不多见。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1-29 17:31:26 +0800 CST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政权更迭频繁。陶文武官俑、陶牛车、陶骆驼表现了民族融合的进程。青瓷与黑瓷反映了中国瓷器的新成就。社会的变革、中外文化的交融则通过《职贡图》卷、邓县画像砖等文物体现出来。



西晋~骑马陶俑,陶马一侧有三角形马镫,虽然仅供上马时使用,仍是世界上有关马镫的最早实物证据。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1-30 11:38:38 +0800 CST  
北魏~河内太守青铜虎符,虽然没有找到阳陵铜虎符,但是看机了这个虎符。腹下分刻“铜虎符左”和“铜虎符右”铭文,背铭“皇帝与河内太守铜虎符第三”。一行文字中剖为二,只有合符才能通读。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1-30 11:39:22 +0800 CST  
西晋~青瓷香薰,造型新颖,采用堆贴、印花、镂空等装饰手法,表现了当时的审美情趣。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1-30 11:46:20 +0800 CST  
三国*吴~青釉虎子,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有种说法,当时的虎子就是夜壶,古人知道后一定会笑死,没想到这个以后都成为了一级文物!!!国宝!!!从虎子用途看,有冥器和实用器之分。在实用器中又有“水器”和“溺器”之说。对于是“水器”还是“溺器”,古陶瓷研究者一直争论不休,各据一词。



通常认为虎子是一种盛溺的亵器,但此器的铭文却提供了不同的证据。器腹刻有“赤乌十四年会稽上虞师袁宜作”和“制宜”的铭文,表明它制于公元251年,是中国现有纪年铭文的古瓷中,时间最早的一件,同时它明确地标明吴帝的年号和瓷工自己的姓名,不应该作为亵器,而当是盛水的水器。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1-30 11:53:27 +0800 CST  
三国魏~陶耳杯,出土于曹植墓,墓内随葬品多为陶器,反映了这位历史名人的凄凉晚景。曹植就是曹操的儿子,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1-30 17:43:50 +0800 CST  
浪漫主义名篇《洛神赋》,文中曹植这样描述洛神的美貌:“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容耀秋菊,华茂春松,若轻云之蔽月,似流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望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面辅承权,环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此外曹植还描写了洛神的动态美:“体迅飞鸟,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坐。转盼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曹植借飘忽的梦境,活生生把他梦中情人幻化出来,一点痴念,万缕相思,凝聚成一篇千古不朽的文学作品。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1-30 17:44:56 +0800 CST  
后来,著名的画家顾恺之依据《洛神赋》,画了流传千古的名画《洛神赋图》。顾恺之的作品无真迹传世,这是一件复制品!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1-30 17:45:55 +0800 CST  
PS:《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

1、洛神赋图: 东晋*顾恺之(真迹已轶现存四摹本) 现存:辽宁省博物馆、美国弗利尔美术馆、北京故宫博物院(两件)

2、清明上河图:北宋*张择端 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第二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书画类)

3、富春山居图:元*黄公望前段《剩山图》现存:浙江博物馆 后段《无用师卷》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
《富春山居图》于2011年6月1日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上合璧展出,根据惯例,浙江省博物馆出借《剩山图》还进行了投保,估价500亿元人民币,并将以15亿元投保,保险费用将由台北故宫博物院支付。由于是赴台湾的兄弟博物馆展出,为了两岸的互信与团结,调低投保价格至15亿元人民币。“这是无价之宝”, 浙江省文化厅厅长杨建新认为投保15亿元并不代表《剩山图》本身的价值,《剩山图》估价在500亿元人民币以上,它的价值则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4、汉宫春晓图:明*仇英 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

5、百骏图:清*郎世宁 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

6、步辇图:唐*阎立本 (宋摹) 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第二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书画类)

7、唐宫仕女图:唐*张萱、周昉
《挥扇仕女图》 :周昉 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第二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书画类)
《簪花仕女图》 :周昉 现存:辽宁省博物馆
《虢国夫人游春图》 :张萱 现存:辽宁省博物馆
《捣练图》:张萱 现存: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宫乐图》 :这件作品并没有画家的款印 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

8、五牛图:唐*韩滉 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第二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书画类)

9、韩熙载夜宴图 五代*顾闳中 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第二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书画类)

10、千里江山图 北宋*王希孟 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第二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书画类)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中国美术史的丰碑,华夏文明的巨著,是流动的历史、无声的乐章;承载着古老东方民族独特的艺术气质;用色彩记录了中华绵延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横亘万里的锦绣河山。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1-30 17:46:21 +0800 CST  
看完这段话,是不是有必要去趟故宫了,太霸气了吧!辽宁省博物馆的很多字画当初都是溥仪偷着从故宫带出来的,不过也不能说“偷”,这是人家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是吧!台北故宫的文物也都是从北京故宫拿出去的。1948秋,国共战争形势逆转,故宫和中央图书馆、中央研究院史语所、中博筹备处决定挑选文物精品运往台湾。该年年底,第一批文物箱件由海军载运驶离南京,抵达基隆。次年,第二批文物由商船,第三批箱件仍由海军载运。故宫运台文物共2,972箱,只是北平南迁箱件13427箱零64包的百分之二十二,但颇多精品。中博筹备处运台的有852箱,也多是精品。 当初故宫南下文物,从1950年开始的8年间,放在南京的故宫文物石鼓和其他文物装箱,分三批运回北京。包括清代皇帝的祖宗牌位在内的10万余件文物,却留存在了南京朝天宫库房。

楼主 cantik新家  发布于 2018-01-30 17:47:06 +0800 CST  

楼主:cantik新家

字数:717

发表时间:2018-01-09 04:04:4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8-19 09:01:33 +0800 CST

评论数:58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