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真味——小黑學茶記





【長弓】
換個地方再試。
乾茶烤糯香,投茶量較大,玻璃壺快煮,碳香及茶香溢出,口中充滿甘味並生津。
湯色棕橙,濃稠,微有茶氳,微飄油花,碳香濃郁,掛杯有香,不苦不澀無甜,清涼顯著,油潤感,有氣至足,打嗝舒氣,額漸溫通,身漸熱微汗,飲後:很快生尿;口腔及舌微舒爽感,清甜留存持久。
再煮,湯色轉淡,稍稠,碳香,稍甜,微鼻塞,氣至足,清甜留存持;隨後生尿。
三煮,湯色橙黃,香醇,清甜;隨後生尿。
四煮,湯色橙黃,香醇,微果香,稍甜。
除尿意明顯,腰部尚有細微熱感出現,綜合後判斷,此茶溫性為主夾有弱寒性較快可化。
觀葉底烏黑,葉梗脫水縮小,較為僵硬,未能舒展開來,焙火技術仍待提高。
楼主 餐霞客  发布于 2018-06-12 19:57:31 +0800 CST  


2018061
通讀《中藥炮製方法》、選讀《備急千金要方》。孤獨前行,閉門造車。
訂了兩大包金益袋泡六堡茶回來,日間取兩袋煮,大體如前,但每飲一道跑一趟廁所,呵呵,今天是“餐霞排尿日”。
寒氣雖然能化水排出,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膝蓋、腰部隱約有氣被支取的感覺。

【红蜻蜓-2】
使用陶罐稍加烘烤補焙。
隨意投茶量不少,玻璃壺沸水燜泡,湯色棕橙,碳香濃郁,微焦香,掛杯焦香濃,茶味近無,不苦不澀,清純甜,清涼感,氣至雙足汩汩兼溫、酥感且持久,無空調無風短袖牛仔褲熱飲微汗,僅有短暫微弱鼻滯迅速化開,精神放鬆舒適感,約600毫升茶湯,很快驢飲而盡毫無壓力,口中清爽甜潤生津持久,尿量也不少。
葉底烏黑及深褐色,稍有少量為深綠色。

測試舊工藝產品特性的同時,也在同步構思新工藝上的重大變化——代號“盤絲洞”,這只是一個方便記憶和稱呼的名字,字面意思並無關係請勿費力猜測,但內涵意義上的關聯性有,只是跨度跳躍性太大,靜待時機成熟,一切公諸於眾又有何不可呢。
二零零六年下關甲級便條裝沱茶,使用【盤絲洞工藝】處理,歸入【鐵樹】系列,以其開山弟子的地位,賦予代號【鐵銹】,茶葉棕褐色,煙香,蜜香。
楼主 餐霞客  发布于 2018-06-14 09:49:06 +0800 CST  



【齊物論】
雖然一種米養百樣人,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幾千年下來,所謂的科技已經日新月異,但人總歸還是那個人,吃飯穿衣睡覺,生老病死自然規律,無論富貴貧賤到頭來都逃不過一把土,都在秦廣王的小本子上赫赫有名。
人不過如此,茶品又能如何?不論外表口感香氣如何華麗罕見,人為賦予再高昂的價格,其本質內在沒有區別——《莊子·內篇》【齊物論】。
分別心:從有無相生,到劃分品級,分與合的區別,合道與背道,先對比後傷害,品級既分,則高下可判。
老子: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世人所弊:流於表面,浮於粗淺,拘於形式;以曲為直,以偽作真,沉迷物欲,買櫝還珠,葉公好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凡此皆落於下乘。
讀一本好書使人心情愉悅,可是又能如何,三分鐘熱度過後?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人是最善於欺騙自己的動物。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楼主 餐霞客  发布于 2018-06-14 12:03:10 +0800 CST  





旗號:【黑茶加速器實驗室】。
鑒於:老茶週期漫長、風險巨大、價格昂貴、來源稀缺。
宗旨:獨立思維,豐衣足食。走自己的路,喝自己的茶。
進度:繼前一系列【翻雲】對六堡茶加速實驗的收穫,將工藝升級到【盤絲洞工藝】,試驗品命名為【鐵樹】系列。

【鐵樹】系列,計畫:
【花蝴蝶】,材料為【红蜻蜓-2】。
【九节狼】,材料為【竹片】即【覃塘毛尖】。
【未央】,材料為金益六堡袋泡茶,實為紅茶、碎片。

【鐵銹-1】
【鐵樹】系列,材料為二零零六年下關甲級便條裝生沱茶。
茶葉棕褐色,煙香,蜜香,未洗茶,玻璃壺微煮,湯色金橙黃,稠、渾,微有茶氳,微飄油花,煙香、果香、蜜香,醇厚且高,掛杯香濃,稍苦無澀快化,回甘濃厚,回甜清潤,鼻腔稍有噴香,甜爽感留存。
胃無受刺激感舒氣輕嗝,雙足微振感,額、身緩慢略有升溫,尿量有增。
再煮,湯色深橙黃,渾濁,有細小透明薄膜碎片懸浮,果蜜香醇喜人,微苦,清甜,身熱微汗,鼻微滯(分泌黏膜),甜爽感留存。
內涵、氣性厚度而言,竟似不及【翻雲】系列之廣西六堡茶彌足,後續或許另行專題對比。
有相當一段時間沒喝普洱,仍然覺得普洱茶性如拳師,圓融而渾厚,六堡如劍客。
楼主 餐霞客  发布于 2018-06-14 18:28:19 +0800 CST  



【花蝴蝶】
【鐵樹】系列,材料為【红蜻蜓-2】。
陶罐略煮,湯色酒紅且清澈,碳香已無,略薯香、紅糖香,茶味已無,不苦不澀,清甜,清涼透喉,氣納入丹田,及至雙足,腸胃略蠕動感并舒氣,無明顯身體升溫感,其餘體感未察覺。
楼主 餐霞客  发布于 2018-06-14 23:56:50 +0800 CST  




【花蝴蝶】
【鐵樹】系列,材料為【红蜻蜓-2】。
乾茶烏褐條索緊結,玻璃壺微煮,湯色橙黃,清澈有氳,碳香無,焦香迷人,掛杯濃郁,甜潤清涼透喉,回甘回甜迅猛濃厚,愉悅感、溫暖感、滿足感,有氣至丹田及雙足。飲後排尿。
請害怕失眠一貫不喝茶的同事試飲後,答曰:還可以,不太像茶。
再煮,湯色如前,香氣已淡,醇厚感有,清甜,明目、舒適、放鬆感,耳熱,欲眠,氣性強度較前減弱,走位大致如前,舒服。飲後有微弱苦底回味顯現,據此判斷火候微欠。
看葉底,就明白為啥會起這名字了。
認為茶底不錯,雖是毛尖,但較耐煮,玻璃壺能煮上兩道也是不錯了。
與樓上同款飲感對比,煮茶器具而言,玻璃壺與陶罐的效果區別仍是較大。
楼主 餐霞客  发布于 2018-06-15 18:13:51 +0800 CST  
要是沒人看的話請吱一聲,雖然已接近收尾,但仍需要簡單重複,枯燥乏味,我不知道能給別人帶來什麼意義和價值,改為內更模式,閉門練劍?
楼主 餐霞客  发布于 2018-06-19 16:06:21 +0800 CST  


20180618
經過【鐵銹-1】、【花蝴蝶】的實驗、體會及思索,做出改進將【盤絲洞工藝Ⅰ】升級到【盤絲洞工藝Ⅱ】,可稱其為傳統古法,並構思了應用於規模化批量生產的版本。
使用第二代工藝,一口氣做出六款產品,單是試茶都夠這周從頭喝到尾了,相信都已具備二十年以上老茶的效果,身體應無壓力。

【鐵樹】系列:
【果脯】,材料為【炎果】。
【黑帶】,材料為【青衿】。
【撩螺】,材料為【絨花】,前一級材料為【淩雲白毫一級綠茶】。
【頑石】,材料為苦重寒刻難化的【超市新生普】,先前使用猛火烘焙,性溫寒交加。
【尋梅】,材料為【二零一一年老同志五年醇熟茶磚】。
【熟樟】,材料為【方順一九九二年特級六堡茶磚】。

煉茶如煉己——花絮:
☆【果脯】煉製中,入制茶間查看,聞到濃郁茶香,眼部脹癢有刺激感,隨後發現左眼白血紅略腫,一日後恢復,與煉製菜籽油被油煙薰陶或食用未煉製生菜籽油的身體反應相同,判斷為揮發的茶葉油脂作用導致,故認為茶葉油脂伴隨有一定程度的毒副作用。
☆【頑石】煉製中,發現口中生甘,隨後尿意頻繁,判斷有寒氣逸出由制茶間彌漫至大廳,立即將煉茶機搬移到陽臺上的長廊開放空間,之後恢復正常。
☆【尋梅】煉製中,發現舌面出現活爽感,隨後胃脹欲吐,數小時候恢復,與此茶的飲用體感一致,經檢查煉茶機排放氣體順著長廊順風向西飄送,經過當時我睡眠的臥室並由窗戶進入。

牛排幾成熟?
方順一九九二年特級六堡熟茶磚,我最喜歡的老茶,前些天漫不經心開過一次湯,當時由於初通烘焙,沉迷在霸氣熟香之中,對茶品成熟度的要求在不知不覺中水漲船高,即是說入口感到一股生樟木頭味,當即判斷為欠成熟,如同吃過烤肉的人,要再讓他倒回頭去茹毛飲血是萬萬不能了。
與此類似的體會還有一次開湯,也是方家茶品,二零零一年陳檳榔香熟茶,雖然已經使用陶罐慢火煮,但入口是一股子生稻穀殼味。
楼主 餐霞客  发布于 2018-06-19 23:15:56 +0800 CST  




【鐵樹】系列之【熟樟】,材料為【方順一九九二年特級六堡茶磚】,乾茶細碎烏褐。
20180619
上午,於乙地,取茶約2克,使用玻璃壺微煮,得湯約200毫升。
湯色棕紅,微氳,濃稠,清澈。
微米湯香,樟木香濃郁、集中、平順、圓熟、舒雅,已沒有棱角,滋味亦然,稍帶清涼,直透喉底。
飲茶前剛吃掉了一塊甜味壓縮餅乾,對比之下,頭一口茶湯能察覺到有微弱苦澀。
耳根、後背閃過很微弱的一絲熱感,迅速化去,之後體溫平穩。
飲後齒縫不時流淌著絲絲清甜,整個上午不斷有回甘,純粹回甘的同時,雙足如沐春雨連綿,舌面始終保持著一種活爽感,未發現有尿意增加。
再煮,湯色橙黃仍稠,醇香動人,微樟木香,甘甜純粹,耳根稍熱即退,咽喉發乾,稍後排一口痰而化去。
三煮,湯色淺橙黃,微荷香芬芳,醇,甜,微清涼,明目,燙飲無生熱感。
葉底烏黑油亮。
晚上,於丙地,取茶2克,使用陶罐微煮稍燜,得湯約200毫升。
湯色棕紅,微氳,稍稠,清澈。
米湯感,樟木香較暗淡、低沉,湯感更為圓滑、平順、甜暢,稍清涼。
氣至足,作用似乎更為集中,此處感覺較為模糊,難以準確定量判別。
體熱升溫感未察覺。
楼主 餐霞客  发布于 2018-06-20 12:21:03 +0800 CST  





【鐵樹】系列之【黑帶】,材料為【青衿】。
乾茶輕飄,烘焙香,色烏黑、深褐,偶有金屬光澤、透藍光,個別有蛤蟆背。
於乙地,取茶约3克,使用玻璃壺略煮,得湯約300毫升。
湯色深橙黃,清澈略稠有氳,烘焙香微伴蜜香動人恰到好處,微碳香微甜稍清涼無苦澀,回甜,短暫身熱升溫,氣至足略持續,飲後口腔活爽感略微留存,喉底回甜連綿,尿量無增。
再煮,足底汩汩,湯色淺橙黃,有少量細微油花飄浮,果香醇厚深透,嗅之有放鬆感,純甜透喉,微清涼感,舌根甜爽,燙飲無體熱感,微耳熱感,足底湧泉較久,舌底甜爽持久,其後出現尿意。
三煮,湯色明黃,香低味淡,微喉甜,氣至足,燙飲無體熱感,較第二道更快出現尿意,微鼻滯快化。
收穫:工藝效果顯著,茶品大部分生寒性轉為溫順,僅少量深層殘留。
認知:口中甜韻留存感,似與足底湧泉遙相呼應。
策略:原計劃按套路晚上將此茶在丙地使用陶罐開湯對比,仔細思考了一下覺得已經有較多相似經驗,故臨時調整,改為對此茶進行補火操作,命名為【黑帶Ⅱ】,探測所需火候程度更有效率及價值。
楼主 餐霞客  发布于 2018-06-20 23:12:39 +0800 CST  
【茉莉花茶】(27樓)經過【盤絲洞工藝Ⅰ】,得到【飛花Ⅰ】(41樓)。
使用【盤絲洞工藝Ⅱ】補火,得到【飛花Ⅱ】。
由於【黑帶】改為補火煉制,轉為開湯【飛花Ⅱ】,湯色酒紅,純甜無味,氣至丹田,之後稍甜寡淡再無動靜。
大概已找到尋茶真味的目標終點,此刻回想起【九重野韻】、【花蝴蝶】(47樓)。
楼主 餐霞客  发布于 2018-06-21 00:04:03 +0800 CST  

【飛花Ⅱ】
20180621,於乙地,上午下午各一泡,使用玻璃壺略煮,湯色橙,微氳、清澈但具有張力質感,香入水程度很高,茶香花香焙香合併,霸氣動人極具感染力,微清涼,回甜,透喉,氣至足,口腔被甜爽感浸透且保持。
下午將近4克,濃度頗高,口感滋味大致如前,更有意想不到的回甜持續數小時連綿不斷由喉底湧出,從舌根均勻瀰漫到整個口腔,富有穿透力,並沁入腦海的感覺,雙足相應如沐雨露,可謂從頭甜到腳,隨意中聯想起“頭痛醫腳”這個詞,也許兩者之間存在某種我尚未知的關聯性。——難道這才是傳說中的舌底鳴泉?
楼主 餐霞客  发布于 2018-06-22 00:08:36 +0800 CST  



【飛花Ⅱ】
第五煮,湯色淺橙,微醇,更淡,略水,仍算不錯。
葉底,粗看烏黑油亮,將葉片展看細看深褐、墨綠。

或許尚未十足至臻、盡善盡美,但我想至此尋茶真意已得,可知此中真味。
如果可以,希望經此法處理之茶稱為【烏茶】,研發過程採用中醫思維,製作方法完全遵循中醫藥炮製方法,必然是傳統古法工藝,無任何外來人工添加物質,無加純氧,無微波、放射線輻照等手段。
於是,【飛花Ⅱ】為【烏茶】第一款成品。
楼主 餐霞客  发布于 2018-06-22 15:46:34 +0800 CST  





【花蝴蝶Ⅱ】,由【花蝴蝶】補火製作。
於乙地,取乾茶2.5克,茶底確實優良純淨,投茶開火後足底即傳來陣陣蘇麻、雨滴淅瀝,玻璃壺稍煮,得湯約300毫升,色橙黃漸轉棕橙,清澈稍稠,香氣飽滿、集中通透、優雅荷香,醇厚微透甜蜜,無苦無甜無味,極細微澀感,微清涼,明目感,身、耳稍熱,氣充盈溫潤至足。
飲後目力提升顯著,視物較前清晰、省力,不知喝多少份量【花蝴蝶Ⅱ】可將我的近視眼治好。
逐漸出現絲絲清淡回甜並持續,力度不及【飛花Ⅱ】。
回甘尚可,吞咽後有聰耳感。
再煮,氣性猶盈,醇香卻無味,口感掉水,以毛尖的厚度而言應算正常,下次重手投茶看又是什麼境況。
留存度竟遠不及【飛花Ⅱ】喜人,暗合粗茶淡飯之真意?
楼主 餐霞客  发布于 2018-06-22 18:05:22 +0800 CST  
【鐵樹】系列之【尋梅】,材料為【二零一一年老同志五年醇熟茶磚】。
於甲地,室溫27度,無空調、風扇及自然風,身體自然微汗狀態,乾茶3克,陶罐微煮,出湯300毫升,色深棕橙色,清澈,濃稠,梅香且略掛杯,燙飲,味淡近無,苦澀無,微甜,微清涼透喉,苦澀、燥喉、胃脹、升溫統統都沒有,氣至足充盈,悉悉索索,較久。
二煮,色橙,清澈透亮,微弱澀,淡淡的本味現,老生茶那種似木似樟似棗似山楂的味道,氣通足較前更強,飲後餓感明顯、頭暈、身軟,居然醉茶了,很快化去。
——還得加把火繼續煉。
楼主 餐霞客  发布于 2018-06-23 10:32:22 +0800 CST  
【鐵樹】系列之【果脯】,材料為【炎果】。

20180617,於甲地,乾茶2克多,陶罐快煮,得湯300毫升,湯色未觀,香弱近無,無苦澀,較甜,稍清涼透喉,飲後位於口腔後部有絲絲回甜持續较久,如同含了一小顆緩釋山楂糖。
非常抱歉地說:第一口茶湯入口下腹,立即排了個臭屁,對樓主來說此事可謂罕見,隨即回想起今日出外遊玩以及飲食,有可能此茶已具備不錯的排毒作用。

20180621,晚,於丙地,取茶接近4克,使用陶罐略煮並燜,得湯400毫升。
湯色橙紅,清澈,略稠,微氳,微糖香,舒雅難辨,味淡且低沉似將隱去,苦澀甜皆無,圓滑平順,氣至足汩汩,其後至丹田、背脊、大椎。

——本想等乙地玻璃壺開湯後再一式三聯裝發送,先不等了,繼續向前推進,氣性存量、力度而言,目前未見驚喜,希望蒼松別讓我太失望。
楼主 餐霞客  发布于 2018-06-23 10:56:34 +0800 CST  
交待一下,想起家裡其實有幾把稱,取來對比檢驗,發現原始杆稱更准確及可靠,故將方便快捷的電子秤繼續束之高閣。
所以這段時間的開湯,投茶量及出湯量,已能做到準確定量。
楼主 餐霞客  发布于 2018-06-23 11:05:15 +0800 CST  
【翻雲】系列之【絨花】,材料為【淩雲白毫一級綠茶】。

雖然已經有了更好的工藝,但這款已經製作出來,那就試一下效果,也許能從中收穫點信息。

20180616,於甲地,乾茶焦糊味,取茶將近3克,入陶罐煮數分鐘,由於乾茶焦糊味較重,所以煮的時間放長,直到壺嘴噴氣焦味轉弱方止。
得湯450毫升,置入玻璃壺中色酒紅,倒入飲杯中色深橙,濃稠,微焦味,似有米湯香但被焦味蓋壓無法準確判斷。
入口稍清涼透喉,稍苦快化,回甘迅猛、濃厚,飲後存舒爽感、微甜潤感。回甘持續數小時,伴隨吞咽耳道有疏通感。
體熱升溫微汗,無明顯尿量增加,燥喉感難化,數小時後排出一口痰咽喉才感舒暢無礙。

此綠茶白毫細密豐富,打開原包裝即可聞到一股清新甜香以及大量白毛附著袋壁上,應是毫毛不耐烘焙過火產生的焦糊味。被樓主這麼一整,是不是就得到了接近老黑茶的效果?另外,以九塊九包郵的價格有此表現,認為淩雲地區的茶質相當不錯,可繼續多加探察。
楼主 餐霞客  发布于 2018-06-23 11:06:44 +0800 CST  




【鐵樹】系列之【果脯】,材料為【炎果】。

20180617,於甲地,乾茶2克多,陶罐快煮,得湯300毫升,湯色未觀,香弱近無,無苦澀,較甜,稍清涼透喉,飲後位於口腔後部有絲絲回甜持續较久,如同含了一小顆緩釋山楂糖。
非常抱歉地說:第一口茶湯入口下腹,立即排了個臭屁,對樓主來說此事可謂罕見,隨即回想起今日出外遊玩以及飲食,有可能此茶已具備不錯的排毒作用。

20180621,晚,於丙地,取茶接近4克,使用陶罐略煮並燜,得湯400毫升。
湯色橙紅,清澈,略稠,微氳,微糖香,舒雅難辨,味淡且低沉似將隱去,苦澀甜皆無,圓滑平順,氣至足汩汩,其後至丹田、背脊、大椎。

——本想等乙地玻璃壺開湯後再一式三聯裝發送,先不等了,繼續向前推進,氣性存量、力度而言,目前未見驚喜,希望蒼松別讓我太失望。
楼主 餐霞客  发布于 2018-06-23 11:20:01 +0800 CST  






【翻雲】系列之【絨花】,材料為【淩雲白毫一級綠茶】。
雖然已經有了更好的工藝,但這款已經製作出來,那就試一下效果,也許能從中收穫點信息。

20180616,於甲地,乾茶焦糊味,取茶將近3克,入陶罐煮數分鐘,由於乾茶焦糊味較重,所以煮的時間放長,直到壺嘴噴氣焦味轉弱方止。
得湯450毫升,置入玻璃壺中色酒紅,倒入飲杯中色深橙,濃稠,微焦味,似有米湯香但被焦味蓋壓無法準確判斷。
入口稍清涼透喉,稍苦快化,回甘迅猛、濃厚,飲後存舒爽感、微甜潤感。回甘持續數小時,伴隨吞咽耳道有疏通感。
體熱升溫微汗,無明顯尿量增加,燥喉感難化,數小時後排出一口痰咽喉才感舒暢無礙。

此綠茶白毫細密豐富,打開原包裝即可聞到一股清新甜香以及大量白毛附著袋壁上,應是毫毛不耐烘焙過火產生的焦糊味。被樓主這麼一整,是不是就得到了接近老黑茶的效果?另外,以九塊九包郵的價格有此表現,認為淩雲地區的茶質相當不錯,可繼續多加探察。
楼主 餐霞客  发布于 2018-06-23 11:21:46 +0800 CST  

楼主:餐霞客

字数:81655

发表时间:2018-05-04 20:31:42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5-25 08:39:36 +0800 CST

评论数:39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