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真味——小黑學茶記






【二零零九年實體店六堡茶】(烏)
乙地,茶3克,玻璃壺微煮快出,湯300毫升,色深橙黃,清、稠、微氳,醇熟似果香透甜感,甜潤無苦澀,足底酥麻瑟瑟持久,有如生風,絲絲回甜掠過,喉深處偶有回甜隱約滲出,偶有純粹的回甘吞咽。
三小時後,安靜坐下時,發現仍有回甜回甘出現,足及小腹有舒適振感出現稍持續。
二煮,湯稠橙黃清澈,深醇,淡如水卻非水,甜得透徹,清爽回甜。
捂了捂胸口,本次開湯,到此為止。

此茶信息量很大,也是一個重要的引子,我入坑六堡的首款“老茶”,疑為做舊品,該門店入口擺有一整牆零六年7581,每片120圓。
1)煉製前,飲用身體多處有振感反應,主要在頭、背部,並且有一定流動性,因其出眾表現,誤會為“茶氣”明顯且較強,如今看來更傾向認為茶性仍未充分轉溫活,導致身體出現的應激性反應活動,也就是說只能算半成品。(有些像暴飲【鐵銹Ⅲ】的低烈度版)
2)煉製中,觀察到有茶葉油揮發逸出損失,原有的米湯香、微杏仁香沒了,虧賺得失,該作何取捨。——難得糊塗,似將要有所悟之時卻在恍惚間失手滑落午餐飯盒撒出大半掉在地毯上,慢慢撿回,剩下的十來粒覺得過不了心理關只好棄去。遙想張道長,發黴長毛的貓食都能吃得下去,自己仍差太遠。
3)煉製後,呈現的氣感反應強度降低,反應部位下移。
4)其實這個茶我太有陰影了,曾當中藥慢火熬了一個多小時,得到了純甜無味的效果,很像真水(嗯嗯,我應該是喝過真水),而且第二天嘴裏還存留著甜爽浸透的感覺,這就是我從中得到的最大收穫。副作用是心口痛了一整天,所以才會產生做舊品的想法,懷疑可能會使用到某些特別的化學藥水。
5)這次開湯,也一直在密切注意觀察心口的感受,隱約有些衝擊感,間斷短暫出現微癢痛感,不過我真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到底是中毒還是拔毒反應,兩種可能性都存在,尚無能力判斷。
楼主 餐霞客  发布于 2018-07-04 18:24:12 +0800 CST  



【二零一八年金益袋泡六堡碎茶】(烏)
乙地,重投,玻璃壺微煮,色橙紅濃微氳,微奶香舒雅,稍紅茶香,甘醇平和無味,微清涼,足底汩汩,舒適放鬆顯著,幾許微弱回甜,幾許淡淡回甘。
再煮,紅濃稠,米湯潤,紅茶香,果醇透,甜暢顯,回甘厚,聰耳明目,滿足感。
三煮,出乎意料仍汩汩冒泡,湯橙紅鮮艷清透仍稠,果香醇,清爽甜潤,溫振舒適感。
四、五、六煮,湯感仍佳,未水。

說明:
今早新鮮煉製出爐,濃香、澀感、身熱、提神、胃刺激等感受被大部分消減,排尿有,潛意識中多少還有些輕視此碎茶,處理時間有可能略欠。茶底碎而不細,從煉製前後的幾次開湯測試看,比米磚芽頭嫩料明顯不是一個層面,除了梗少,粗厚度估計跟灕江春一級六堡茶較接近,如果甲沱不那麼飼料雞大概也會喜歡吧。
綜合這段時間的測試,得出一點經驗,煉製時間大致與茶的粗細及品質密度正相關,也就是說可以通過煉製變化反推茶葉的厚度品質。
天天喝好茶,狀態滿血——“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楼主 餐霞客  发布于 2018-07-05 19:28:09 +0800 CST  


【撩螺】,材料為【絨花】,前一級材料為【淩雲白毫一級綠茶】。(第33、59、61樓)
以其螺形命名,經過煉製處理更是變得黝黑,這次開湯才知道原來還是個海螺。
丙地,陶罐。
因煉製時的個別部署操作失誤出現難以忍受的“工藝香”、“工藝苦”,幾乎無勇氣再嘗,直到發現煉製的甲沱也有相同問題後,採取棄第一道湯水規避,除了“工藝香、工藝苦”,湯水還散發奇怪濃郁的海帶味、海藻味、腥味,葉底有烤魷魚味,想到傳說中的勐海海鮮味,觸類旁通。
第二道,仍有該“工藝香”可察尚能接受,“工藝苦”已無。
湯色紅濃清澈有氳,味甘醇,清涼,回甘厚,回甜,小腹、足底酥麻感緊緻有力,天熱、身熱出汗。
楼主 餐霞客  发布于 2018-07-06 13:33:56 +0800 CST  
乙地,陶罐,搬窩、清理、收拾、清潔、拖地,民工茶,隨便喝,自煉的烏茶不要錢只要電費,一天4款:
1)早飯後,7581(烏)(第73樓),略棗香,無味,回甜,微清涼,透喉,足汩汩,略粗,風小。
2)午飯後,老同志熟茶(烏)(第56、70樓),根據測試經過補火。香醇,無味,回甘,回甜,透喉,足汩汩,緻密,如風。
3)下午,灕江春六堡熟茶(烏)(第79樓),稠,濃度較高似涼茶,清涼,甜爽,透喉,回甘,足汩汩,生風。
4)晚飯後,【頑石Ⅲ】(第62樓),棗、樟、木香,又似山楂,清爽甜暢,透喉,回甘,回甜,足汩汩,密密風大,狀態迅速提升,滿血感。

說明:
1)正在煮(3)的時候,收到傳來的氣,胃生脹感,於是明白這是喝多了,跟吃撐了是一個意思,也就是說午飯後喝的(2)還沒消化吸收完,身體再也裝不下了。
2)以上茶品經過多地開湯綜合測試結果判斷都已達標。
3)用(4)與(1)(2)(3)對比,可知熟茶的欠缺,茶質被短時間高溫受熱,產生類似鍋巴的物質,雖然香濃醇厚,但對人體作用表現為燥熱,經過烏茶方法煉製,可將該物質煉化或去除,故湯感表現為香低味無,燥感消除,同時茶品的內質被消耗減少,故對應的氣蘊(作用)也相應降低。
4)煉製後的熟茶,接近無味,已無水路粗細口感可言,但仍可從氣性感知上大致體會。
5)由普洱熟茶的乾、焦香物質,聯想到薑葱爆炒花蟹,敲碎蟹殼、汁液流淌、炒制,得到類似炒雞蛋的物質,鮮美厚味。其實海邊的漁民還有另一種更簡單原始的做法,囫圇完整的清水白灼,原汁原味無損且帶腥味,內地口味者可能不習慣難接受。
6)這個(4)的香味、湯感,勾起08年記憶:某人花800圓一餅價格從台灣人手上所購買的普洱茶,除了當時對氣性無感,其餘多方面相似度很高。苦寒不化的頑石能煉至如此效果,夫複何求?今天不好喝,可假以時日。現在好喝,以後會如何?
7)連續忙活消耗,腰累疼,每個茶應該都有民工茶效果,略有補充支撐之下也就還算扛得住。面臨變遷,不禁聯想到未知前程,勞累之餘,難免心生濃重憂愁抑鬱。飲用(4)之後,居然各種負能量一掃而光,疲勞酸痛消除,心情轉輕鬆,強大。——隨即聯想到那個藏地給騾馬喂食生茶的傳說。
8)後續將對熟茶進行去庫存操作,重點集中到生茶,最好能找到無揉撚原張——摘葉。不過這些也許都不重要了,差不多是時候把接力棒交出去了,出坑在即,下一站?
楼主 餐霞客  发布于 2018-07-09 13:17:45 +0800 CST  
【鐵樹】系列之【果脯】,材料為【炎果】。(開湯(1)(2)發在60樓,方便對照一起發出)
1)甲地,茶2克多,陶罐快煮,湯300毫升,色未觀,香弱近無,無苦澀,較甜,稍清涼透喉,飲後位於口腔後部有絲絲回甜持續较久,如同含了一小顆緩釋山楂糖。
非常抱歉地說:第一口茶湯入口下腹,立即排了個臭屁,對樓主來說此事可謂罕見,隨即回想起今日出外遊玩以及飲食,有可能此茶已具備不錯的排毒作用。
2)晚,丙地,茶近4克,陶罐略煮,湯400毫升,色橙紅,清澈,略稠,微氳,微糖香,舒雅難辨,味淡且低沉似將隱去,苦澀甜皆無,圓滑平順,氣至足汩汩,其後至丹田、背脊、大椎。
3)乙地,茶4克,玻璃壺,湯450毫升,色橙棕,清澈油亮稠,微弱苦立化,喝油感,潤滑甜爽清涼,透喉,足汩汩,大椎、胸、大腿多處振感、舒適,短暫胃脹痛認為與微弱苦相關聯。飲後回甜持久,足汩汩亦然。
連續三天都在煮這泡茶,過了前段的微量寒性之後,氣性溫活,留存、回甜非常持久,氣韻強度不高但是十分綿長,對蒼松的茶質有了更深的認識。
本著去庫存口糧茶隨便喝的心態,並沒特意記錄到底煮了多少道,第三天的甜度雖然已下降不少,但消退平穩沒有突兀感,湯色淺淡微金黃,微稠有質,茶水始終無分離,真甜深隱,淡而有味。
如此扎實,相比之下,想到手上那些下關茶飼料雞的寡淡薄,雖然存量不算太多,但也夠頭疼了。

總算煮透可以換茶,繼續去庫存,翻抽屜還有一小包【飛花Ⅱ】,7克,480毫升水,玻璃壺的最大容量,稍沸即出,湯色紅濃,再也沒有絲毫茉莉花茶味道,霸氣的岩茶烘焙香,回甘、回甜強烈,稍餓感,稍熱略汗,回甜絲絲及足底汩汩持久,整體而言效用真不錯,飲後狀態提升顯著。
最近頻繁重投高濃度,雖然已煉至接近醇和,但仍是會出現各種體感不適,對曾是重口味的自己來說,現在更喜歡1~2克茶300毫升水,茶水不分,似水非水,既不濃烈霸氣,卻又穩健有力。
最近在考慮工藝上的細微改進,然後煉製一批派茶用品,主要基於普洱生茶,就選自己最喜歡及看好的【三尸腦神茶】【二零一四年布朗山古樹頭春】這兩款,然後發給朋友、茶友體驗。
楼主 餐霞客  发布于 2018-07-11 18:13:23 +0800 CST  
難道還要再買超市茉莉花茶?
毫無辦法,此茶必須大贊,雖然認為應是飼料雞的臺地茶質,但為何口感、體感、氣韻如此全面理想,我目前無法理解,只好依客觀所見說話。
昨天開湯的【飛花Ⅱ】因其粗度適中、質薄故易煉透,效用明顯且持久,狀態提升顯著。以目前所見,綜合而言,性價比最高。
【頑石Ⅲ】因其難煉化,刻意增長反復熬煉,應已接近透徹,故效用明顯。
忽然想起,以上兩款都是購自同一超市。
認為普洱熟茶因其工藝損耗內質,持續性弱,來得快去得快,效用相比前兩者差距明顯。去庫存即算完成任務。
六堡熟茶應也存在工藝損耗內質情況,強度雖未如生風感,但回甜持久性好,氣性溫補連綿不斷,也具一定價值。態度是:去庫存不再引進新品。
廠貨普洱生茶:特沱重投致難入眠延遲三小時;乙沱重投澀感明顯胃脹難消;生寒未盡可能是效用未能盡顯的原因,待加煉後再測,沒理由讓一款粗劣的綠茶搶去風頭了不是麽。
六堡生茶測試樣本尚少,仍待查。
楼主 餐霞客  发布于 2018-07-12 18:44:47 +0800 CST  



【二零零六年下關特級沱茶】(烏)(煉2)
參見72樓,以及重投測試而導致延遲三小時才入睡,認為仍存偏、寒性而加煉。
(一)丁地,陶罐煮,剛出爐量隨意,微蜜香,無味與煉製後的老同志熟茶湯口感很相似,氣充盈強度大於【飛花Ⅱ】,足、腿、腹可感受較強振動,但留存度低。
(二)乙地,玻璃壺煮,2克茶280毫升水,湯色橙黃,清、稠,底有絮,花蜜香較前轉淡,果香醇厚,味清淡,醇和平順滑潤透喉,回味微煙香,回甘濃厚,足汩汩但強度較弱遜於【飛花Ⅱ】,飲後狀態有明顯提升感,回甜、留存微弱。
再煮,茶入水度高,優異動人,清而稠有質,色金橙較前加深,果香醇厚,清甜透喉,足底汩汩更為顯著。如此則口感、氣性均不錯,優良、滿意。
加煉後第一道即出果香,外層的花蜜香已被煉化,不知其與生寒性是否相伴隨不可分。
此款達標。
楼主 餐霞客  发布于 2018-07-16 18:01:36 +0800 CST  
【二零零六年下關乙級沱茶】(烏)(煉2)
參見68樓,以及重投測試而澀感明顯胃脹難消,認為仍存偏、寒性而加煉,這次設定了一個比較誇張的操作時間,以期確保一次探明熬透所需的火候程度。
丁地,茶2克,水280毫升,陶罐煮,出湯透明,色棕黃多黑色茶末,紅茶感及澀味已無,無香無味過舌有舒爽感,甜度純且高若再增一分則膩,天熱赤身燙飲但並未身熱出汗,由於在該處進行新一輪煉茶操作,場地限制存在干擾而無法分辨氣性。
飲後雙足汩汩、甜暢、浸透感,強度雖低卻也寬闊而持久,如此又得一款達標品。
楼主 餐霞客  发布于 2018-07-16 18:05:23 +0800 CST  
針對此前的“工藝香、工藝苦”已做出工藝改進,將通過再次煉製容易吸收氣味的【淩雲白毫茶】進行驗證。
針對粗厚茶品,使用“多點燃油噴射”技術加溫催化,但仍為綠色食品、傳統古法範疇。
綜上兩點,暫且稱為二代半工藝,即【盤絲洞工藝2.5】,第三代工藝反復醞釀、斟酌、推敲許久,但仍遲遲未能拿出新的行動方案,也許再往下走,有可能會是一個煉丹爐的樣子。
本輪煉製主要目的為派茶,以瞭解其他茶友品感效果。順帶瞭解中低檔生態型普洱生茶煉製後的品感。六堡生茶則排在六堡熟茶之後,煉製計畫:
【二零一八年超市生普散茶】、【二零一六年下關FT綠色生態小方磚】、【二零一一年老同志老樹喬木生茶磚】、【二零一一俊仲號紫條茶磚】、【二零一六年三鶴六堡茶米磚】、【二零一四年三鶴六堡茶三二零八磚】、【二零一八年廣梧萬二文六堡茶】
後續路線:
安化黑茶,六堡生茶,黑石頂原種六堡茶(中葉茶、二白茶),六堡霜降老茶婆,收工。
楼主 餐霞客  发布于 2018-07-16 18:19:59 +0800 CST  
接89樓,煉製後的乙級沱茶,當口糧茶隨便喝。丁地,陶罐煮,色棗紅或棕橙,清澈,無黑色茶末(前次未清洗罐底殘留茶碎導致),隱約有稍似山楂似木的味道十分微弱,伴隨清爽甘甜透徹感,足底汩汩。
飲後喉吞咽有梗阻感,應是產生局部微腫,此沱在購回後即發現有此情況,煉製後仍然不能去除,認為該問題位於茶品內層而非表面,只能廢棄。
關於“隱約有微似山楂似木的味道十分微弱,伴隨清爽甘甜透徹感”口感,與前述之六十年老生普(2樓)、【頑石Ⅲ】具有非常相近似的特徵,加上清澈的棗紅或棕橙湯色,以及足部的氣感,視為普洱生茶終極成熟的基本標杆共性,如此則茶之真味可得。
楼主 餐霞客  发布于 2018-07-17 09:32:59 +0800 CST  
【二零一二年中茶7581普洱熟茶磚】(煉),乙地,玻璃壺,湯色棕橙,清、稠、質,棗香微弱接近消失,呈現微藥香、微果香,醇厚,甜潤,微清涼,透喉,回甘,足汩汩,清爽回甜。
再煮,藥香,無味,甜暢,氣性更顯著且持續。
三煮,色橙黃,清、稠,香稍醇,藥香,甜,足汩汩顯著並持續。
飲後有尿意,查看煉製記錄,果然還得加煉,煉製所需火候與茶質及厚度關係越發清晰了。
不打算再煮第四道,玻璃壺就是這麼麻煩,先泡在陶罐裏,等其他茶底收集到一起雜燴。
此藥香與下關邊銷磚相同。
殊途同歸,湯感與老生茶接近、相似,但口感總是覺得少了那麼點東西,少了那個似木似樟似山楂的味道。
楼主 餐霞客  发布于 2018-07-18 17:38:07 +0800 CST  




(接81樓)
【二零一五年灕江春古樹餅生茶】(煉2),因胃微刺激、耳根微熱感而加煉。
玻璃壺煮,茶2克,出湯300毫升,清澈,濃稠,橙黃,蜜香、甜香,主香濃郁醇厚難辨富穿透性、感染力,清甜集中而不發散,回味中鼻腔噴樟清香略高揚,冷杯香濃。
腋下出汗,腿略酥麻感,足底細密如針跳連綿持續不斷,回甘濃厚,回甜細膩。
午飯前,飲後微眩暈饥餓乏力略低血糖狀態、生尿,看來還得再煉,所需的煉製火候有些出乎認知所料。
即便吃過午飯後,仍有舌根甜暢凝聚持久真實不虛,足底酥麻水滴跳躍連綿不絕。
再煮,清澈稠質,橙黃明亮,果香醇,甜度降,微苦現,微米湯感,回甘,滋味飽滿,口腔舒爽,足底酥麻。
三煮,香醇,甜暢,轉淡,下降較明顯,如此來看厚度、耐泡性卻不及特沱。
此次煉製較前氣性更為明顯,如同被逐層打磨解剖的玉石,越來越精彩紛呈。
前段猛虎下山:整體而言相當不錯,相比下關特沱的飄柔空泛,香氣霸道、口感飽滿、扎實有骨、留存持久,古樹可信。
後段懶驢打滾:掉水不耐泡,在煉製前,首次接觸此茶時已有認知,至此可以做判斷了,順便想起一個說法,桂北的六堡茶厚度偏薄,真实不虚。更加鞏固了對六堡鎮、黑石頂的服氣。
楼主 餐霞客  发布于 2018-07-18 18:10:48 +0800 CST  
【二零一六年三鶴六堡茶米磚】(煉)
茶3克,水400毫升,玻璃壺煮,湯色深橙黃、微棗紅,清澈濃稠微氳,稍紅茶香、微澀快化(應當加煉),微甜,平淡無味,清爽細膩回甜,足汩汩綿柔充盈,逐漸回甘,隨湯溫下降,由紅茶香表現為醇厚香氣,隱約米湯感。
飲後口舌舒爽留存,足淅瀝麻跳連綿持久,與【飛花Ⅱ】並無二致,狀態緩步提升。
再煮,湯橙紅,米湯香,甜潤,氣盈足,回甘,回甜絲絲純淨。
達標了。

此前所認為茶梗中的茶多糖是足部氣感的來源動力,也許還要刷新認知改觀。
如此後續仍需單獨、分別、反復、仔細、體會這幾個元素:嫩尖,老葉,枝梗。
頓悟,秒懂,自行拼配,嫩毫毛尖+一級茶連葉帶梗,要是喜歡還可再加點花兒不會玩壞的,桂花、蘭花、茉莉花、玫瑰花。
例如:【二零一六年三鶴六堡茶米磚】+【二零一八年金益袋泡六堡碎茶】,【二零一一年老同志五年醇熟茶磚】+【二零一二年中茶7581磚】,【二零零六年下關特級沱茶】+【二零零六年下關甲級沱茶】,【覃塘毛尖】+【淩雲白毫一級綠茶】……中國好廚師。
楼主 餐霞客  发布于 2018-07-20 13:28:06 +0800 CST  
(接26、83樓)
【二零一八年金益袋泡六堡碎茶】(煉)
茶3克,水400毫升,陶罐煮半小時,棗紅、濃稠、香醇、甘厚、純淨,米湯感,清爽回甜,手臂、頸椎、小腹、大腿如溪流潺潺,足底湧泉汩汩,飲後略持續,可以點贊。
達標。

(接33、59、61、84樓)
【撩螺2】,由【撩螺】加煉,前次材料為【絨花】,再前一級材料為【淩雲白毫一級綠茶】。
(一)丁地,陶罐開湯,“工藝香、工藝苦”已被煉化消除,甜暢純淨穩定不發散,氣至足不太明顯這就奇怪了,可能跟當時狀態有關。
(二)乙地,茶3克,水330毫升,玻璃壺煮,湯橙黃,清澈,稠潤,烘焙焦香,純淨甜暢無苦澀,稍清涼,回甘,鼻腔稍有噴香,掛杯香濃,足底及腿汩汩粒度中等強度明顯。飲後尿多。
再煮,深橙黃,清澈純淨,香醇穿透,清甜集中不散,足汩汩氣充盈。飲後尿多。
雖然不像【飛花Ⅱ】那般久久仍有回甜且足汩汩,但氣性緻密如風不斷湧現,舒適實在,更勝。

此兩款使用玻璃壺煮均呈現出尿多的微弱寒性體感,而使用陶罐煮可去除。
看煉製排期空檔以及心情也許會加煉一把。
楼主 餐霞客  发布于 2018-07-20 13:32:06 +0800 CST  



【二零一八年超市生普散茶】
湯色橙棕,米湯香,回甘,通氣,肚飽,足生風,身汗。
【二零一一年老同志老樹喬木生茶磚】
湯色橙棕,果香醇,微米湯香,微甜,頜底微清涼,回甘,通氣,肚飽,足底稍振、連綿持久。飲後絲絲回甜。
【二零一一俊仲號紫條茶磚】
湯色橙棕,糯香,奶香,甘醇,回甘,通氣,肚飽,足生風、身腹振。
【二零一六年下關FT綠色生態小方磚】
湯色橙棕,米湯香,煙味已微,近乎無味,甘、微甜,回甘,回甜,生風、振感。

煉製四款茶,共150克,煉後100克,
總算邁出新的一小步,派出去三款茶,剩下的【頑石】居然還欠火候需回爐,果然扎實出眾,¥138的斤价非常厚道了。
磕磕碰碰,腰酸膝脹,狹小空間中充斥著生寒氣,即便是煉製排出的濃稠汁水,也是寒重,觸碰不得,立時會腰熱疼感。
因此對普洱茶中的果膠質有了更明確的體會,其性生寒。
楼主 餐霞客  发布于 2018-07-27 13:24:58 +0800 CST  
復查發現生尿較明顯,以下幾款補煉:
【廣梧二零一八年金檳榔】、【撩螺2(淩雲白毫一級綠茶)】、【二零一五年灕江春古樹餅生茶】、【黑帶Ⅱ(蒼松黑罐六堡茶一級品)】、【二零一二年中茶7581普洱熟茶磚】、【尋梅Ⅱ(二零一一年老同志五年醇熟茶磚)】。

其實發現這麼多款不及格品,第一感覺是不願承認的,內心是奔潰的,差點想一腳踢翻煉茶爐。
包括樓上的四款生普,苦煉一週,發現居然仍明顯生寒,一時間很難接受。
當然這次也包含了更換爐具的嘗試,探索的過程需要代價。
老實又花了一週時間從頭再來補習。

(接81、93樓)
【二零一五年灕江春古樹餅生茶】(煉3),因出汗、生尿而加煉。
湯色橙棕,米湯感,近無味,甘爽,微甜,飽嗝,足生風呼呼、持久,飲後不時有回甜、回甘。
與樓上幾款生普品感十分相似,完成。
楼主 餐霞客  发布于 2018-07-27 15:36:10 +0800 CST  
(接51、64樓)
【黑帶Ⅱ(蒼松黑罐六堡茶一級品)】,加煉。
對加煉的火候比較有信心,重泡隨手亂煮,4克茶出湯400毫升,湯濃,色赤醬,紅糖香,紅糖甜,之前總是揮之不去的若隱若現的微苦澀終於被消除,足底汩汩持續較久。
不錯,知足,又完成一款。
楼主 餐霞客  发布于 2018-07-27 23:51:03 +0800 CST  
(接92樓)
【二零一二年中茶7581普洱熟茶磚】(煉2)
陶罐,350毫升水,3克茶,湯稠,色鵝黃,之前呈現的藥香已無,微米湯香,甜暢濃郁,微清涼,無味,透喉,飽腹感,足汩汩強度稍弱也較快消退,飲後口中清甜舒暢,回甘、回甜同樣較快消退。
完成,總算出現一款甜味普洱。
楼主 餐霞客  发布于 2018-07-30 18:04:15 +0800 CST  
(接76樓)
【二零一八年廣梧金檳榔六堡茶】(煉3),因復查生尿明顯而補煉
清除茶樣,5克茶,500多毫升水,湯色深橙黃,糖香掩蓋米湯香,甜感集中,足汩汩有力,舒適顯著。
完成。
說明:所見之普洱及六堡熟茶,煉化後皆缺乏生風感,即少了連成一片的感覺,表現為突跳感,猜測因渥堆局部過熱導致細膩內質損失。
楼主 餐霞客  发布于 2018-07-31 12:15:42 +0800 CST  
【阶段小结】
通過中醫思維,使用傳統古法,把普洱、六堡生熟茶,各類茶(如綠茶、黑茶),最後都整成一個效果:
無香無苦澀,淡如水,米湯,甜暢,回甘,回甜,氣性溫活通足。

1)煉製過程,排出黑沉色的黏稠廢水,具有強烈的寒性,觸摸則腰部產生熱、痛感,應為果膠、芳香物質,也許,茶香,是為了用來掩蓋苦寒的本質,引誘促使人沉迷其中,而喪失了健康。
如同人類的繁殖行為過程,以巨大的快感掩蓋極大走向死亡的痛苦本質。
太多捨本逐末的膚淺人們。
2)乾茶葉具有易吸收氣味的特性,相信鮮活茶葉的作用效果只會更強,生長過程周邊環境各種氣味被吸收並存儲,也許正是茶葉百般豐富香氣的來源吧,其自身真味、本味則或許如同一張白紙。
高海拔耐寒植物種類減少,茶葉生長過程所能吸收到的氣味減少,香氣趨向單調、單一、純淨。
如己所知的桂北龍脊茶、百色淩雲白毫,栗香、清甜苦澀低、韻深長。
3) 湯感表現之米湯香,可判斷為茶湯中蛋白質即氨基酸類物質豐富,飲用後的回甘應來源於此。香氣舒雅的感受,領悟來自蛋白質,即微弱米湯感,又如某些茶表現為奶香,體感均表現為回甘。
4)陰陽互博,發熱出汗,相互沖銷。運化外來的寒氣所消耗的是身體內在元氣能量,故認為不發熱出汗更佳。

根據不同深度的煉製火候對茶品的影響,可用來理解隨時間的對應陳化作用,茶香被逐層解析、揮發散去,生熟茶最終殊途同歸。如7581熟普,其變化:棗香-->藥香-->米湯香及無味、甜暢。
所見之普洱及六堡熟茶,煉化後氣韻皆缺乏生風感,即少了連成一片的感覺,表現為突跳感,猜測因渥堆局部過熱導致細膩內質損失。

煉製所需火候大致與茶質、厚度呈現正相關的關係,嫩尖、粗枝大葉、臺地、高海拔、古樹、生熟普、生熟六堡,誰是飼料雞誰是走地雞,無所遁形,下面以(1)的煉製火候為基準參考單位:
(1)【二零一五年超市一級品茉莉花綠茶(福建漳州)】,火候1,粗葉、木質梗多但仍容易煉透,淺薄臺地。
(2)【覃塘毛尖(廣西貴港)】,火候2,質地緊致品質優良。
(3)【二零零六年下關寳焰邊銷磚】,火候2.3,羸弱飼料雞,雞皮。
(4)【二零零六年下關特級沱茶】,火候10.3,馬虎。
(5)【百色淩雲白毫一級綠茶】,火候10.5,很好很強大;
(6)【二零一二年中茶7581磚】,火候12,粗飼料雞,薄。
(7)【二零一一年老同志老樹喬木生茶磚】,火候14,較嫩,說得過去。
(8)【二零一一年俊仲號紫條茶磚】,火候14,中等,優。
(9)【二零一六年下關FT綠色生態小方磚】,火候14,中等,優。
(10)【二零零六年下關乙級沱茶】,火候16.3,粗老飼料雞;
(11)【二零一五年灕江春古樹六堡生茶餅】,火候16.7,古樹可信,質優;
(12)【二零一八年廣梧金檳榔六堡茶】,火候22.7,野生可信;
(13)【二零零八年蒼松黑罐六堡茶一級品】,火候22.7,真實有機;
(14)【二零一八年怡馨生普散茶】,火候22.7,非常強大。

注:
(7)(8)(9)(14)由於煉製的前段嘗試改進煉茶爐,但遠低於預期,該煉製火候未被統計入內,實際火候度還應增加。
煉製工藝的改進調整,火候程度的把握,是依據茶品的香氣、滋味、口感、體感、氣韻等多方面因素的變化方向而相應設定。
楼主 餐霞客  发布于 2018-08-02 09:09:07 +0800 CST  

楼主:餐霞客

字数:81655

发表时间:2018-05-04 20:31:42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5-25 08:39:36 +0800 CST

评论数:39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