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真味——小黑學茶記






灕江春特級桂花紅茶,小包裝5克,一直好奇紅茶的體感(忘了記錄口感):
第一道,燜泡,足稍酥麻感不是很分明,肚脹感明顯,也有些燥喉感。
第二道,淺煮,但仍下手重了,足酥麻,膝脹,生澀胃受刺激,心跳加快持續至次日,稍上頭並失眠。

回收的茶底經煉製後,先取数段乾嚼,足生風稍生涕,為求穩妥再嚼少量復核,膝微脹足生風微生涕,栆香蜜香及回甜。
感覺再煉煉效果會更好,有些猶豫,到底是開湯呢,還是開湯呢?

飲一,全部乾茶4克,水400毫升,玻璃壺快煮並燜,色淺黃,稍稠,花香明晰,微糖香,柔潤,喉底有青草或某種植物的清新氣息應是桂花煉製的變化,有回甘,杯底隱約茶香,飲後喉底回甜但甜度偏低。
足腹汩汩,膝也偶有微弱脹感立化後稍生涕,明目、頭顱疏通感,舒適、放鬆感顯著。
飲二,水300毫升,煮20分钟,湯滑,茶香顯,苦重快化,回甘。
足底酥熱,足腹汩汩柔和,膝脹並生涕,喉有燥感緩化,微有上頭感。
飲三,將近無色,稍稠,芬芳,清淡,稍回甘、回甜,喉底微有茶香,舌面舒爽。
手足腹汩汩顯著、有力。
飲四,轉陶罐,淡黄,淡淡桂花湯,微滑較飽滿,仍回甘、回甜,
頭顱疏通感,足腹汩汩清晰顯著,足底略酥麻。左額角隱約有很微弱的灼熱感很易被忽略。
飲五,甜顯,無味平順。不過口感已經不重要,沒有明顯苦澀即可。
眼睛一直好亮。氣勁竟仍未衰減,表現越往後越強,很有些向金益靠攏看齊的感覺,似乎又接近打穿了,瞧這體驗,這個路數,很有意思啊!
投茶量比我習慣的3克多了一克,所以能撐到此處是合理的,再加上工藝改進的加持。好奇心驅使我必須一探究竟。
飲六,明天再續……

葉底深褐未至烏黑,可能與前段的生寒殘留相對應,如果煉製到位足火,相信效果將如同金益那樣更加驚人,果然是再煉煉會更好。
瞭解到桂花在淺、中度煉製的表現,坦率地說,較搶鏡、突兀、不太和諧、不討喜,需更深煉製度加以平抑。
也對新啟用的“火焰山•藍光工藝”的效能有了初步認識,感覺相當強大,作用深度應有顯著提昇。
隱約意識到古人的總結非常精辟簡練,對於火候度的描述,居然只需要三個字,繼續埋頭“拔劍揮劍”,終會有得到驗證的時候。
楼主 餐霞客  发布于 2019-01-16 18:31:30 +0800 CST  
昨晚繼續煮金益,仍有不錯勁道,受白天桂花紅茶的體驗影響,傾向認為略增強,但想多了會迷糊,先保留,多試多體會。
早上來到辦公室,在繼續開湯昨天的煉特級桂花紅茶之前,昨晚喝的金益尾水其尾勁仍在強勁持續,伴隨粗強振動推託出好大一口濃痰,又開啟舒爽通暢的一天。直至將近中午,腹部仍汩汩振動近乎劇烈,難道今天又不用開湯了嗎?

一直很好奇金益袋泡的粗嫩等級,之所以特別鍾情於此,可能首次接觸就已對上眼,與我偏好粗茶的取向有關——價格低、勁道強。從碎片的厚度看,粗度不低,估五到八級。
由於將每包1.8克的隔渣袋逐個剪開取茶非常繁瑣,曾想過諮詢金益是否有與此款對應等級的完整葉片版本,仔細回憶其產品目錄印象中沒有這個單列的產品型號,除非製作茯磚,這樣分析下來,大致可以理解金益如何處理那些被分選出來粗糙不受市場歡迎的粗枝大葉下腳料的解題思路。
若是如此,則煉茶與這樣的企業可以互補,他們做滋味口感,剩下的拿來做無味體感,各取所需、互不相干、和諧共存、皆大歡喜。

通過金益、煉桂花紅茶的開湯,“火焰山工藝”在並無明顯副作用的基礎上,認為初步得到這些突破:適度加大投茶量的同時所表現出的生寒性仍很低,尾水出現生寒的時機明顯向後推移(甚至超過了自己探底測試的耐心)。
楼主 餐霞客  发布于 2019-01-17 11:16:23 +0800 CST  





接219樓。
【二零一六年廣福荒醇壽眉白茶】(煉2)
經過開湯的茶底回收再煉這還是頭一回,前次煮過6道發現明顯寒性後停止,經“火焰山工藝”補煉,葉片薄如蟬翼。

飲一,水300毫升,陶罐煮,壺嘴噴氣微果香、微奶香,藥香顯著,好聞;足腹汩汩顯著明朗、輕快。
湯色深琥珀,藥香舒雅,糖甜,飽滿,順暢,韻顯,回甘,滋味不錯,掛杯有香。
微膝脹稍生涕生尿。
足腹汩汩频率较高,轻快、流畅。

飲二,湯稠色淡黃,清澈透亮,微藥香,果香馥鬱甜暢,微果酸,喉底及回味茶香悠然,回甘、回甜。
足汩汩顯著增強,精神增益、放鬆及滿足感,逐漸胸腹低沉深振、連綿持久,隨時間推移,強度越來越高。

飲三,藥香及果香悠揚,無味微甜,韻佳,喉底回甜。
微涕。
足汩汩及酥麻,起初較弱漸感柔和且具深度力度,後緩至頭胸腹腿,深沉、張弛、脈動、疏通。

飲四,色淡黃,果香,醇和微甜,較飽滿,飲後口中津甜。
微涕,稍增。
先腹汩汩,短暫,漸足底酥麻,振動逐漸深沉增強。

飲五,無味。
額角有微弱擾動。
足胸腹微汩汩。

——原先已經煮到色淡無味,效果出乎意料,算是石頭榨出水了(逮住蛤蟆,攥出尿來)。
分析:
1)若以沖泡至味淡為界限,實際上茶葉中仍含有效成份,通常大家所扔掉的茶底可算是一種浪費。
2)茶葉的生寒性由淺入深皆有分佈,驅寒的深度取決於煉製火功深度,與中醫治病對人體由表及裏的作用相應,即功力。
3)“火焰山工藝”的驅寒作用深度有顯著提昇,隨驅寒深入,茶葉內質被進一步解析、展露。
4)與煉桂花紅茶相同,前段少量生寒,加“流沙河工藝”對付;後段生寒處於內層,屬吃火不足。
5)有別於金益的簡單粗暴直接強烈,此氣勁深沉柔和,臺地與荒野。發作的遲緩性,此荒野弱於古樹。
楼主 餐霞客  发布于 2019-01-18 14:22:07 +0800 CST  
再試煉1的龍脈野茶,乾茶散發粗葉的濃郁本香,湯紅濃厚滑甜,樟香隱(細料),木香米香(粗葉),微澀(粗葉)且稍生涕。
看法:
拼配工藝匠心老道,以粗葉打底,拼較細葉提供香氣滋味,此前所體驗到的氣勁應為細葉所提供,粗葉未被煉足尚未充分展現其特性,待補煉觀察其變化。

【龍脈野茶】(煉2)
使用“火焰山工藝”加持補煉。
壓力測試,辣手重投,乾茶全部投入陶罐,估5克,由於茶葉被煉至脫水輕薄,等效的原茶份量應在8克略往上。
湯色棕橙,稠、潤,隱約微咖啡香很快散去,稍糖香,幾乎無味,回味微有茶香、或許還有點醇厚米香,絲絲回甜。
足底酥麻,足腹胸頸澎湃深沉,明目,舒適,頭顱強疏通。

觀點:
1)頂住了壓力,煉製到位,生寒近無。
2)氣勁與煉1出現差異,增加了力度深度及舒張感表現,與粗老葉相近,佐證煉2前的看法。




楼主 餐霞客  发布于 2019-01-18 17:13:57 +0800 CST  




尋真味終結篇,二煉下關甲沱之第三煉。

第一版本工藝效用的初次得到驗證,首當其衝開路先鋒正是甲沱,雖伴隨有身熱出汗的寒性反應,但畢竟是破天荒頭一回製取得到了穩定的足汩汩氣勁體驗。

前不久為了檢驗第三版工藝效能,再煉甲沱,第一次出爐,氣勁感覺“聲勢浩蕩、鐘鳴鼎盛”,嚴重上頭,徹夜失眠。
經過補煉,氣勁浩蕩如前,上頭大幅減輕,但仍難以入眠。

第三次使用“火焰山工藝”加持補煉:
隨手取適量乾茶,玻璃養生壺的紅茶檔煮,火很淺,湯色淺棕,有茶絮,第一口有徹底入水的輕微煙蜜香,醇和甘甜,回甘,飲後津甜感留存,整日持續有回甜。
氣勁方面,足底酥麻稍熱,沿脊柱有振感。

信息量較大:
1、這次沒有出現“聲勢浩蕩”的體驗,此狀況可關聯到三番五次還沒有喝明白的青錢柳(也經過“火焰山工藝”補煉),如此可以初步判斷此體驗為損,也就是説青錢柳仍需繼續補煉。
2、幸好沒有沉迷在“聲勢浩蕩”之中,損與益,一念之差,行之彌遠,所涉愈深,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慎之又慎!
3、除了香氣有別,口感水平及主要特徵與鎮樓的老生普十分接近,徹底入水及甘甜,通透的湯感,跟金益一樣至此已被煉穿。
4、包括本次的多番體會,甲沱的排痰效能很弱,排出的痰較分散、量小,有意思的是還稍帶鹹味,無法理解。此遠不及金益強勁,差異很明顯,有足夠把握,也許正符合所流傳的六堡茶擅長祛濕的說法。
5、六堡與普洱各有專長,記得是超市生普“頑石”壯陽顯著,小腹汩汩溫振集中、持久,有血脈僨張感。
6、若甲沱的原料為臺地,認為與老生普有較大距離,如有更佳品質的普洱生茶,應可在氣勁上追平,探尋嘗試的話,也許會考慮大益8582,或易武茶區的偏粗古樹原料。
7、工藝基礎至此可以定型,可按此套路進行放大以適應量產需要。粗略構思了一下,很容易提昇到單產十來斤的裝備,供小作坊模式探路使用。
楼主 餐霞客  发布于 2019-01-21 17:18:25 +0800 CST  
這批火焰山工藝補煉的茶,金益、龍脈、龍脊紅茶、甲沱、荒野夀眉,對比之下,居然是金益最強,且十分突出,明顯大幅度優勢勝出,今晚繼續喝尾水,仍然振動強烈有力,飲後隨即排了好幾口痰,其餘都款沒這勁道及效用,真是性價比之王,更加好奇了。
楼主 餐霞客  发布于 2019-01-22 17:56:07 +0800 CST  





接220樓。
【綏寧郊野茶】(煉2)
由於葉片經過重複煉製已被“磨穿”,茶湯有很多細末,青味已無,略咖啡香及茶香,香氣稍濃、清幽、悠揚(像白茶),味淡近無,略甜,回甘,微涼感,稍有韻存。
腹胸手足汩汩持久,疏通、放鬆、明目,漸足底稍酥麻,胸腹微振低沉,環境雖然吵雜,仍能隱約感受到通身的振動。

第一次得以將實際的葉片與其生長環境、飲用的口感及體感完整關聯在一起,其意義不言而喻。
氣勁自然、流暢、活潑、爽朗,由此荒野想起之前所試的荒醇壽眉,那個為什麼這麼弱,或者我的問題是,為什麼很多商品茶都那麼弱?
楼主 餐霞客  发布于 2019-01-22 18:00:30 +0800 CST  




【2018年挹翠門淩雲白毫一級綠茶】(煉2)
因存在較明顯上頭感,一度十分苦惱,所幸得悟“火焰山工藝”升級,加以補煉。
煮茶時壺嘴噴氣有明顯海藻香、微奶香,出湯時罐中稍有可可香,飲時香氣十分低微近無,無苦澀無甜之無味,回甘,飲後微生津持續。
氣勁表現居然也有7581那樣的粗茶才有的“繃勁感”,看來該刷新自己認知了,如此實為聽力的增益感,即聰耳。其提昇集中在超低頻段,表現為低沉的轟鳴感,如風雷滾滾;另外,在超高頻段也有增益,細膩滋滋聲如夏夜蟲鳴(此情況在多數茶一直都有體會,但這是第一次明確提出,其實在早前的煉廣梧金檳榔有過類似的概括描述:劍鳴)。
足底酥麻溫和,足汩汩感,柔和且深沉有力,手臂、腹部、沿脊柱都有。
此款顯然不適合玩味,衹能以勁道取勝,與金益的粗糙強烈衝擊感不同,而與三江高露打油茶風格相似,惠風和暢,柔順、連續、深沉,或許這樣自然的方式,才是值得追求的。
金益粗重衝擊感的成因是否與茶葉生長過程的人為干預加速有關?
這就是我在拼配選擇上將淩雲茶作為主心骨考慮的原因。
楼主 餐霞客  发布于 2019-01-23 09:08:17 +0800 CST  





【廣西靈山綠茶】(煉)
訂購時特意尋找偏粗款式,原茶濃郁豆香粗陋感,晾曬一日後微樟的山楂香及豆香。

第一道,玻璃壺稍煮,湯色橙裏透紅(照片偏黃),清澈、稠,熱湯果香、微可可香、微茶香,隨湯溫降又可辨出微藥香、山楂香,清爽甜潤,輕微果酸,回甘迅猛,弱生津稍持續,微有韻存,掛杯香濃難辨似樟似山楂。
腰膝稍脹感一閃而過,其後生尿。
足底稍酥麻,足汩汩輕柔,胸背微振,明目,頭頸疏通。

第二道,慢煮,色橙紅,微有茶絮,香氣悠揚,有微弱苦但隱約,韻顯著,清潤較飽滿,回味微有茶香,回甘,飲後喉底淡淡回甜持續。
仍有些許生尿。
足酥麻溫暖,足腹汩汩漸強並深入,頭頸疏通後放鬆感。

第三道,橙紅鮮艷(如圖),茶香顯,純淨無味,隱約米湯,回甘增強。
足底酥麻如針跳並溫熱,足汩汩柔和輕盈,胸腹汩汩深沉,身體舒爽,明目顯著。

第四道,湯色橙紅,茶屑增多(熬穿了),香氣馥鬱。
足汩汩有力。似乎也微有上頭。

由此口感風格,不禁聯想到煉廣雅珍藏青餅,當然應為後者更細膩、內質更扎實。
香氣表現超過預期,可玩味,可養生;可拼淩雲白毫,也可獨立單吊。
應是大臺地料,該有的差不多都有,可算中等水平,合格口糧,可滿足普及大眾的定位要求,實現低價優質的產品目標。
作為基礎型號,接下來還要做幾件事:1、易地測試、陶罐測試觀察對比體感表現變化;2、繼續補火瞭解煉穿後的體感提昇效果作為摸底;3、去除日曬重煉對比口感及體感差別;4、試驗搭配桂花。
楼主 餐霞客  发布于 2019-01-24 17:09:04 +0800 CST  





桂林龍脊桂花綠茶,葉較粗、較多木質梗,煉製後,乾茶海苔味,玻璃壺煮,湯色金橙黃,藥香、微弱奶香,隨後糖香、桂花香,聞之溫暖放鬆、頭顱疏通,清潤無味,茶韻顯著,喉底及回味有茶香,回甘,掛杯香濃較似硬水果糖;湯溫降後茶香顯著,米湯稠;飲後清爽生津,茶韻留存持久,喉底回甜持久。
足腹汩汩力度不錯且持久性很好,漸汩汩通身、爽朗,明目、疏通、放鬆。

此處的藥香,由於經驗有限,無法進一步具體對應,但可明確與寒涼類的涼茶味有所不同,籠統來說可歸為溫性類的藥香,如當歸、黃芪這些,聞起來會有溫暖的聯想。
所說的茶韻,由煉茶經驗,猜測主要成份為茶多酚,嫩葉豐富,而粗老葉的存在感偏弱。
香氣豐富度、茶味濃度、茶韻含量及留存度明顯優於靈山綠茶,猜測是海拔高的緣故。
對比同出一處的桂花王,只是稍缺少優雅細膩,但由於料粗及梗的作用,茶味、回甜及留存更佳,性價比很高,更為符合煉茶的選料要求。
再次超出預期,各方面表現良好且均衡,綜合滿意,定為標準產品(90~120)。
楼主 餐霞客  发布于 2019-01-29 18:22:50 +0800 CST  





三無淩雲白毫粗綠茶,與之前的廠茶挹翠門淩雲白毫一級綠茶不同,購自淘寶上的廣西特色茶品店,原茶濃郁板栗香,與其他知名品牌淩雲白毫茶所描述的香型相一致對應,經過一天時間日曬,香氣也未出現顯著變化,煉製後,其主香(注1)出現了跟挹翠門淩雲白毫一級綠茶相同的氣味,這個氣味尚未在我所見過的茶品中遇到,視為該地區茶葉的獨特辨識標誌,另外,葉片同樣茁壯,大葉種無疑。

乾茶金黃色,陶罐煮,湯色鮮橙紅,短暫溫暖藥香醇厚微夾隱約奶、糖、咖啡香融合,似微有果香,微果酸,主香持續穩定濃郁,由主香產生甘味且回甘強烈,生津綿長,茶韻持久,清爽淡淡回甜。
足酥麻並汩汩至生風呼呼,在柔和中彰顯強勁,微振通身,身體放鬆心靈寧靜。

注1:
最初聞到這個氣味,認為是竹味,當時由於仍帶苦味,會產生嘔吐感。
這次去除了苦味,反復體會反復聯想,或許還不夠貼切:以竹香為主體、伴隨海帶味,微帶隱約樟、隱約山楂的合成氣味,說不上好聞,也說不上難聞,再加上第一印象的“嘔吐感”陰影,很難扭轉這個慣性。

果然是三無勝廠茶,解開了淩雲白毫缺乏香氣的糾結,高海拔品質,總算沒讓我失望。
跟靈山綠茶相同的情況是,幾乎沒有木質茶梗,未能徹底滿足煉茶選料的重要因素,還是得從第一手源頭把控,以後再說了。
楼主 餐霞客  发布于 2019-01-30 10:26:35 +0800 CST  





滇黔桂交界之地,淩雲的山路十八彎,懷念那片大山、溶洞……
楼主 餐霞客  发布于 2019-01-30 10:53:46 +0800 CST  


再煉覃塘毛尖,悠揚藥香及果香、山楂香融合,無味,微回甜,回甘,氣勁爽朗活潑。
經過兩三輪煉製,最近的幾款綠茶都能得到藥香,至此工藝方法可以確立穩定。
楼主 餐霞客  发布于 2019-01-31 10:17:05 +0800 CST  
趁放假前將手頭已煉製過的茶用火焰山工藝重新補煉了一遍。

混六堡,煉製頗有些時日就快忘記配方:梧州古樹粗六堡、三鶴3208、龍脊古樹粗打油茶、龍脊古樹六堡生茶,最早煉製測試後口感路數接近索性混同,打算當日常口糧消化,雖然又經多次補火,但總是有難以去除的生寒(腰膝脹),由此可知粗茶的頑固性,當然也會伴隨著強大的效用。
火焰山工藝升級後再次補煉,湯色淡黃近無,油感及茶韻精純,滿口清涼(可腦補薄荷油),隱約微弱咖啡香,稍糖甜,飲後有濃厚的回甜持續。
只在頭兩道有輕微上頭稍有氣流擾動感可忽略。
足汩汩稍現,後表現為厚重凝實的繃勁感,嗚嗡嗚嗡如同連片的氣墻,與鎮樓老生普已無分別。
飲後隨即排了好幾大口寒痰,清爽暢快。

三江高露打油茶,油香,稍甜,柔順,清涼,喉底梅子香。
抓兩大把,腰膝微脹略生涕後化去。生津及回甜。仍是延遲作用,大半小時後才足底短暫酥熱又轉為繃勁感,強力低沉如置身空壓機旁但仍平順。
第二道油感增,無明顯寒反,綿密韌性很綳很彈,感覺賸過前三款六堡。
與方順野生六堡相近,渾圓柔和平順有力。混六堡與二白茶則更偏向剛性。

下關甲沱,煙香、茶香如煉前但被稀釋了一百倍般輕微,同時有隱約粗澀可察,甜寡,韵薄。
足汩汩並通身呈現繃勁,但也偏硬。
楼主 餐霞客  发布于 2019-02-12 18:14:15 +0800 CST  


二零零六年方順野生六堡茶,料較細估計一級,湯色淡黃近無,香氣口感路數與混六堡大體一致,甜微,油感強,茶韻精純,入口涼齒涼喉,有深度發酵的茶香及煉化後的類似檳榔香加微弱咖啡香混合,回甘及回甜。十分值得稱道的是這段時間所試多款茶出湯入杯時灑落為晶瑩珠子四散滾動在水面盈盈流轉,下次得拍個照片。
足汩汩稍縱即逝,主要表現也為遍身的繃勁轟鳴,估計料細的緣故,不及混六堡粗茶般厚重凝實,但多了幾許柔和渾圓,如置身滾滾雲彩當中。
楼主 餐霞客  发布于 2019-02-12 18:15:35 +0800 CST  







方順六堡中山區二白茶,粗葉,少梗,油感不及樓上,液珠略少。
瓊漿玉液,看似無味,實則韵與香盡在其中。
抓一大把,稍上頭,嗡嗡聲較響吵耳,清醒感,入睡較慢。
繃勁強較混六堡略平順感。
楼主 餐霞客  发布于 2019-02-12 18:17:09 +0800 CST  




三鶴米磚,看了包裝才知是六級料,難怪之前當嫩葉反復煉仍然覺得有生寒重,腰膝脹。
於是有了期待,希望能與金益袋泡茶的勁道相匹敵。
這次將剩下的整磚大概八兩多一次性煉製,樟木香氣散發。
煉後煎煮有杉木香及微米香散發,飲時為顯著木香,與龍脊蟲屎相同。
油潤度高,濃稠順滑,飲後甜爽及茶韻微微留存,口感不錯,可明顯勝金益袋泡。
足汩汩活躍不錯,身熱(這幾天感冒中),似乎右膝的寒滯脹感稍減但未能盡除。
第一道未觀察到繃勁感,有幾個可能:匆忙出門影響觀察;火候有欠。
第二道下滑明顯,無味似水,飲後足汩汩綿長,繃勁感渾圓柔和,頭臉頸溫熱持續,咳嗽大為減少。
這下好,氣宗再度分化:渾圓派和鋼板派。難得感冒一回,前晚已體驗到金益的強勁效能,稍後選渾圓派的三江高露古樹試試戰力。此次感冒過程回頭再一併整理。
楼主 餐霞客  发布于 2019-02-12 18:22:26 +0800 CST  
排病記
因涉及煉茶,故將前後過程整理於此。

除夕,食紅燒羊排,喝六兩溫熱的黃酒,身熱單衣,後有穿堂風感到寒意後添衣。因酒上頭頭疼,煮飲淩雲白毫後大為解除,次日完全清除。
初一,飲煮茶尾水。嗓子痛,乾咳,有粘液,據經驗認為羊肉上火。
初二,當日未飲茶,飲中醫能水一瓶。咳加重,偶有清涕,據此認為屬於排寒反應,故將羊肉上火的看法修改為除夕受寒。
初三,持續乾咳,右膝出現寒滯脹感。飲用煮茶尾水,頭臉頸短暫溫熱,茶湯過喉發乾稍持續。
初四,持續乾咳,腿發軟,腰稍酸,頭痛且偶有神經抽痛、發飄,加金益袋泡煮飲後頭痛迅速消除,鼻息疏通,神清氣爽。
初五,持續乾咳,繼續飲煮茶尾水,頭臉頸短暫溫熱,茶湯過喉發乾稍持續。
初六,持續乾咳,腰膝酸脹感加重。日間試三鶴米磚;晚上定量飲三江高露:3克茶400毫升水陶罐煮45分鐘,飲後腰痛感立刻緩解,神清氣爽,又等待其延遲作用的一個多小時後酸痛感也完全消除,所有體內的寒氣導致的不適感完全消除。整晚遍身汩汩並溫暖,氣血奔流,心臟不時有澎湃感,如同泡在溫泉中般清醒而無法入眠,此為茶性溫活並且過量的副作用。
初七,持續乾咳,停止飲茶,反思煉茶的副作用及不適用情況,認為在立春後攝入的羊肉及溫性的茶湯導致上火。飲用中醫能水一瓶後,嗓子呈現發乾狀態,次日醒來咳出黃色濃痰(有熱)。
初八,持續半乾咳,橫膈肌抽筋,間有黏液、清涕、綠色痰,惡寒,頭疼及神經痛,狀態低迷,不思勞作。飲中醫能水一瓶,聽中醫音樂一次。
初九,持續半乾咳,右胸肌抽痛,間有黏液、清涕、綠色痰,惡寒,頭疼及神經痛。飲中醫能水三瓶。
初十,持續半乾咳,交替黏液、清涕、綠痰,排量增加,仍有頭疼及神經痛但較為減弱,狀態有提昇,方有精力整理此記。

說明:
1、煉茶的燥性應經過陳放退火。
2、溫性茶過量導致的徹夜失眠,在隨後的幾天均未出現精神及體力困乏狀態。
3、因溫性茶的活血作用,心腦血管、高血壓等病人,飲用煉茶要考慮謹慎少量飲用,切忌過量。
4、相比性溫,若能做到性平則適應性或更廣。
5、持續乾咳,為排寒排病反應,跟疏通自己頭頸肩處某根筋有關,該處變化在節前即出現,在初六後更為顯著,不適感表現為較強的落枕痛,且無法通過改變頭頸體位減弱,並從該處緩緩有陳年積壓的寒氣被釋放,導致頭痛、神經抽疼,默默忍耐,過後健康又可上一新的臺階,也是“靈敏天平”的由來。
6、煉茶對體內的寒氣有顯著效果,但對(5)的固化形式無效或不明顯。
7、通過(5)的逆向思維,聯想到人體衰老過程中,脊柱逐漸彎曲,筋肉變僵硬,理解為無法被驅除的寒氣與體內的正氣結合後轉變為固形物。——在舒適中老去,在痛苦中新生。
8、中醫能水,體感表現為足汩汩及酥麻,繃勁感也是渾圓。
9、聽中醫音樂時,感受有對(5)提到的病灶的衝擊感、振動感。
10、所說的中醫能水、音樂,特指多成中醫。
楼主 餐霞客  发布于 2019-02-14 12:34:14 +0800 CST  
因與煉茶重要相關,而不得不說的後續,過程錯綜複雜,儘量使敘事邏輯關係清晰同時簡化篇幅。
這次排病反應過程格外漫長超過一個月、超乎經驗,現仍在收尾,每日仍數次從肺部深處排出濃痰,且由於前期持續一週的徹夜通宵的不間斷高烈度乾咳耗盡了體力直至此時胸肌或肺仍疼痛無法輕鬆舒展,當前嗅覺大約只得正常狀態的六、七成。
另外,經此反應膽子變得很小很小。

看法:
1、開春後身體反應靈敏度提升,此次反應的主因就是煉茶,但不能進一步確定是其溫燥性增強或有害成份導致,主觀上傾向後者,即下面的猜測1。
2、猜測1:受火焰山工藝的深度提煉作用,臺地茶可能包含的不良有害成份也被濃縮提取,其作用表現也顯著增強。
3、猜測2:火焰山工藝在作用深度提升的同時,火力作用也超過了臨界點,導致茶葉內涵物質產生了對人體有害的變化。

對策:
1、茶源選擇上,排除臺地茶園茶,只選用古樹、野茶、生態茶。
2、將火焰山工藝與前一代工藝仔細對比。
3、待身體狀態恢復,勇氣恢復後,對(1)與(2)的組合進行交叉測試。
4、分別用兩種工藝製作若干煉茶保存,若干歲月後測試其變化及效果。
5、凍結煉茶,待有能力甄別後再續。

過程(過於繁雜可忽略):
1、第一週的排寒反應腰腿酸軟、低熱、稍鼻塞等,能夠由煉茶幫助快速消解;第二週的清涕、綠色痰,惡寒,頭疼及神經痛也是排寒;之後再無排寒相關反應。
2、乾咳是由於咽喉有潰破,持續分泌黏液刺激所致。
3、鼻息一直通暢,大多数时候都無清鼻涕,除對外嗅覺被封閉,胃無感冒時的滯脹,食欲無明顯下降,但全力脫力腳步虛浮,無心無力勞作,身體虛脫,稍熱即汗,感覺所有的元氣都被緊急抽調用以排除病邪。
4、大約在停茶的七日後,方由乾咳轉為肺部化痰,夜間睡眠時多次被積痰刺激醒來,嚴陣以待、如臨大敵——由於胸部疼痛限制,需要下最大決心、積蓄力量才敢咳嗽,但並無力連續作用將痰咳、吐出,導致湧出的黏痰堵塞氣管而短暫窒息,需在缺氧的恐慌狀態下緩緩吸進少量空氣並緩慢持續吐出黏痰,才能逐漸解除。
5、在胸部疼痛的壓制下,以及對窒息狀態的恐懼,竟變得能夠克制咳嗽及噴嚏生理應激反應。
6、面對巨大壓力,增加中醫能水使用的價值及數量。
7、經過多日觀察,未發現咳嗽與解放頸背處筋絡有明顯關聯,以前在疏解其他筋絡時也未有這樣的反應,大致可將其排除。
8、大約第四周後,咳嗽及排痰頻率已大為降低。
9、由於咳嗽的動靜大、持續時間長,導致有熟悉我知道我一貫使用中醫的同事關心問道:“可以考慮用些藥,畢竟只用中醫見效慢呀”……嘴笨答曰:“咳嗽本就是排病的手段”。同事已是禮貌地笑著走開,其實我想說的話未完:“用藥令咳嗽停止,使病留在身體內嗎?”——之後再仔細思量,更加覺得這次排除的東西恐怕非同小可!如果不是有高明的中醫護佑,無法想像會有怎樣的後果。
10、取出疑似導致病因的冷凍羊肉煮麵試食用,當晚肺部痰飲量隨即明顯增加、變得特別黏稠,且難以排出;而此前後所食用的牛肉、壹號土豬肉均無異常;判斷此羊肉不妥,具體情況無法確定,丟棄。
11、在狀態逐漸恢復後,小心謹慎地逐漸試著恢復搞點茶喝。
12、取方順野生六堡茶用養生壺開湯飲用,痰飲的稠度下降,似有化痰作用,但回甜吞咽有些刺激且咽喉似稍有黏液增加,因此引起急促咳嗽。
13、取一片高露打油茶咀嚼,情況與(12)大致相同。
14、之前用火焰山工藝補煉的炎陵野放茶一直未試過,乾嚼一片,發現隱約有膝脹腰酸的微弱生寒,後取兩三克用陶罐開湯,確實是有微弱生寒導致生涕,另外足汩汩的反應不明顯,飲後咽喉情況與(12)和(13)大致相近。
15、用陶罐開湯補煉後的老帕卡,足腹汩汩顯著且通身,額角仍稍有寒氣上頭,咽喉反應微弱近無。
16、試過多款煉茶後心情大為放鬆,陶罐開湯煉覃塘毛尖,仍略有苦澀可察,但未見明顯寒氣反應,飲後咽喉異物感似被黏液包圍產生異物感,黏液持續分泌刺激引起乾咳不斷,嗅覺再度封閉,半夜又被嗆醒,半窒息的痛苦,這就對上號了!跟第一週情況吻合度很高,緊急加用中醫能水,第二日恢復正常,呼……這才松口氣放下心來,真怕了。
楼主 餐霞客  发布于 2019-03-14 17:20:50 +0800 CST  
接第253樓。
由煉茶引起的排斥反應已有將近4個月,現接近排除乾淨,至此可判斷引起反應並非煉茶的燥性,當前工藝的燥性已經很低。導致自己身體排斥的成份是當前煉茶工藝所未能使其轉化或降解的酸、澀性物質,排除過程之漫長不得不認為這是自己去年一年以來所攝入茶湯中的不利成份總和。
第一月,嗅覺喪失,咳嗽時排出的味道留存感跟剛喝過茶的感受很接近,茶味、甘味、甜味、韻味強,刺激口腔、咽喉,牙齒發澀、發軟,伴有回甜、回甘,很好地掩蓋了酸澀感。判斷這些物質是由肺部通過靜脈毛細血管從體內收集得來,由於量大,稍加運動大喘氣即引起劇烈咳嗽。
第二月,嗅覺略微恢復,排出物黏稠無色透明,茶味、甘味、甜味低至近無,酸味顯現,酸澀感表現為對咽喉、呼吸道刺激強烈,所過之處即引起無法抑制的咳嗽,喉頭酸膩感,跟嘔吐後胃酸粘在喉底的感受相同。
第三月後,嗅覺基本恢復正常,排除量已經很低、頻率大幅下降,時有時無,感受與第二月相同,經反復判斷,排除時胃部十分安逸平靜舒坦,可以判斷不是胃酸,仍是由肺部收集後經氣管排出的酸澀物質。
為什麼之前沒有這樣的排斥反應,這個我也不知道啥原因,只記得去年剛學茶時也是開春後,一夜之間就發現之前能夠愉快玩耍的茶忽然讓身體顯露出明顯的生寒反應,只好文藝地講:每一個春天都是一個新的開端吧。

第三月時,陪家人煮飲所煉製的三江高露打油茶,家人未見明顯反應,自己當晚咳嗽即刻加劇,喉頭發癢,一兩日後才下降到之前水平,明顯是不利成份短時間急劇增加引起的應激性保護。
煮飲煉茶不敢再碰,最近尋思是否可以倒回去泡飲綠茶,於是分別取了少許桂花綠茶和茉莉花綠茶,蓋碗沖泡每種各喝了兩杯,花香芬芳,茶味飽滿順口,回甘尚可,飲後無明顯反應。當晚睡前比平時多了些許懶惰心情,次日醒來腰酸脹有明顯疲憊感且貪睡賴床,直到近中午喝了溫和的純桂花煮水後,狀態明顯提升,才醒悟不適感是久違的茶中生寒所引起。
這兩天接著再試了煉龍脊蟲屎、煉城步長安蟲屎,久違的足腹汩汩如前,前者木香米香醇厚甘甜,第二三道酸感顯現,直到當晚睡前仍生津不已令我煩惱。後者香氣更豐富動人,但酸感更強,過喉刺激感較明顯。感覺蟲屎的不利成份可能低於茶葉,仍不適合自己飲用。
此酸澀成份,對牙齒有潔白作用(去年喝茶以來牙變白了),看來腐蝕性強,很有可能含氟量高,還沒好辦法對付,煉茶,只好先放下了。
幸好發現了桂花的好處,花香明銳,略有蜜香,清爽微甜,性溫汩汩舒適,反復試了幾天,未見不適,先盤它了。
楼主 餐霞客  发布于 2019-05-30 22:25:43 +0800 CST  

楼主:餐霞客

字数:81655

发表时间:2018-05-04 20:31:42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5-25 08:39:36 +0800 CST

评论数:39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