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315]benzhuzhu:比老妈米线更无耻的交通银行

香港研究机构报告称雅培奶粉严重不达标 商家否认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26日 06:05 金羊网-新快报微博
雅培全面否认奶粉有问题;广州多个超市销售受影响,销售员持声明销售

■新快报(微博)记者 付玉良 实习生 卢佳文/图 近日,香港一家名为“CERResearch”(以下称CER)的研究机构发布报告称,该机构委托检测了6个出口到中国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品牌,其中雅培的“心美力”1段是送检样品中质量最差的一个,远未达到中国标准。雅培公司对此发表声明全面否认,并称“我们的产品是安全的”。

记者昨日走访广州市多家超市发现,该事件已对广州市场上的雅培奶粉销售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CER发的报告称,其检测的6个品牌奶粉样品分别购买于上海及香港,并将其寄往德国一专业检测食品安全实验室进行成分检测。结果显示,雅培的样品被检测出是最差的一个,完全不符合国际标准,甚至不能达到中国新国标。

报告指出,中国的新国标要求,婴幼儿配方奶粉中乳清蛋白对酪蛋白的最低比例不能低于60%,而雅培的样品检测结果只有41%,这也就意味着雅培奶粉的酪蛋白要高于国家要求。而新生婴儿食用过多的酪蛋白会导致肠道出血、营养不良、腹泻,并对肾脏功能造成压力。

对于CER的这一报告,23日开始,雅培公司陆续在多家媒体发布了一篇“郑重声明”,质疑报告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平性”。该声明还强调,“雅培公司在中国内地销售的每批婴幼儿配方奶粉均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每批在中国销售的产品均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卫生证书”,以示其产品质量合格。

广州影响

超市:销售员持声明卖奶粉

就在双方打“口水仗”的同时,广州市场上的雅培奶粉销售情况已开始受到波及。记者昨日走访多家超市发现,虽然雅培奶粉并未下架,但销售员在面对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质疑时,不得不拿着雅培公司的声明文件上岗卖奶粉。

昨日上午,记者在市内百佳、家乐福、好又多等卖场和母婴网购店发现,国内配方的雅培1段喜康宝(similac)仍有销售,该款产品的英文名称与“心美力”英文名称一样。

在好又多龙口西路店,雅培的奶粉占据了四层货架。记者拿起一盒400g规格的喜康宝,向一名销售员询问这是否与CER报告中的“心美力”属同一产品时,该销售员立马从货架内掏出一份雅培公司发出的“声明”,向记者保证奶粉质量绝对没问题。

消费者:有家长临时换奶粉

在江南大道中的老百姓药房内,该奶粉导购员也强调“在大陆出售的产品跟香港的不一样,那份报告是假的”。家乐福万国广场的销售员则称并未听说报告一事,超市也没有相关通知,“还没有下架,就证明没问题嘛”。

在超市内,一姓孙女士称:“孩子已经吃了4罐,脸颊长疹子,又痛又痒,不知是不是奶粉引起的,现在只好临时换牌子”;另一名妈妈陈女士则反映,其孩子一直吃雅培3段,虽然这次检测报告只指出1段有质量问题,但她仍然担心相关产品也会受影响。

据媒体报道,CER称已分别将这一测试结果及报告结论递交给上海市和广东省质监局,对方均确认已经收到,但这一说法并未获得新快报记者的证实。
楼主 benzhuzhu__  发布于 2012-03-26 11:46:13 +0800 CST  
已经换了
楼主 benzhuzhu__  发布于 2012-03-27 20:00:08 +0800 CST  
张谦说:“当时,很多投资担保公司的老板听说郑东新区有土地要拍卖,就相互竞价购买,听说某企业引进一条先进生产线,就希望重金入股参股,盲目抢购商铺、建设星级宾馆、购买矿山等,不注重市场调研和投资回报率。有的投资担保公司老板个人生活可以用挥金如土、奢华糜烂来形容。”

何以“播下龙种,生出跳蚤”?

记者 秦亚洲 郑州报道

本指望能够繁荣地方经济、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郑州市投资担保行业,上演了“播下龙种,生出跳蚤”的闹剧,使得金融生态相当脆弱,期待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郑州,非法集资问题严重。

缺乏有效监管 公司趁机违法揽储

根据国家多个部委联合出台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融资性担保公司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实施属地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监管部门具体负责本辖区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准入、退出、日常监管和风险处置”。

但是,河南省投资担保公司的审批机关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对于审批成立的投资担保公司背离主业、高息揽储、直接投资的违规违法行为,缺乏有效监管。而有能力实施日常动态监管的人民银行和银监部门却没有被赋予监管职责,导致投资担保行业违规行为难以及时暴露。

河南省银监局有关负责人说,投资担保公司性质上属于准金融机构,必须严格纳入日常动态监管,才能保证合法操作,及时发现不良苗头和违规现象,不至于发生大范围金融风险。

据郑州市有关部门统计,郑州市现有的投资担保公司多数成立于2009年以后。此后几年间,郑州市投资担保公司的理财宣传随处可见,电视、报纸经常有宣传广告,街道十字路口、大型写字楼广场都有人发放理财宣传单,甚至三电动车、老年代步车上,修锁、修自行车的摊位边上,都有投资担保公司的广告。

实际上,郑州市投资担保公司非法集资总额究竟有多少,至今仍然是难以破解的谜团。但是,记者初步调查统计:仅欧陆、煜鑫泰、华大、华夏蓉坤、宝银、大河、圣沃、光大伟业、三六九、长鑫、华珠、诚通、挺晟、金昌和中纳等15家投资担保公司,集资总额约50亿元。

企业转移资产兑付缓慢

郑州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清理整顿规范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人员成立工作组,对担保机构突出重点,分包排查,化解矛盾,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工作组在促使企业兑付储户本金方面进展缓慢,整体形势依然严峻,隐患较多。

郑州市各区县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组和指挥部,抽调大量人员,对投资担保公司摸底排查。但是,许多储户反映,他们到郑州市有关部门和政府工作组了解处理进度和效果,工作组人员只是劝说他们回家耐心等待结果,不要采取过激行为。

袁三水是河南兆业投资担保有限公司的储户,从去年10月份开始,担保公司已经拒绝兑付本息。她说:“我们向郑州市政府反映了一次又一次,工作组换了一拨又一拨,但是公安机关就是不立案,老板趁机转移资产。我们对工作组已经很失望了。”

袁三水说:“我们给工作组领导打通电话后,听说我们是反映投资担保公司的事,立即就说我们打错了。再打就关机了。工作组进驻这么长时间,我们没有看到多少工作成效,我们储户的钱还是没有要回来。”

郑州市民丁丙把自己准备做手术的7万元钱,投入到投资担保公司后,至今没有兑付。丁丙说:“公司是政府部门批准成立的,出事后公安机关又不立案。一些有能力兑付储户本息的投资担保公司,看到政府部门对此事的态度和工作力度,就趁机转移资产,隐藏逃跑,最终受损失的还是我们这些散户。”

应对措施何时“发力”?

郑州市政府已经向每一个存在风险的投资担保公司派驻了工作组,但是担保公司多数不愿配合,导致工作组难以全面真实了解公司财产状况、资金流向和公司结构。

金水区担保行业规范管理工作指挥部表示,一些投资担保公司法人代表拒不配合,不愿提供理财客户人数、投资具体去向。调查遇到诸多困难。比如,要求银行查询账务、投资项目出具凭证等均需要出示相关执法文书;银行调取资金明细、账单、交易凭证等,工作量很大,而且处理这些账单、明细都需要专业人员。

许多工作组在调查中发现,投资担保公司的法人和高管已经将部分甚至全部资产转移,有的公司实际控制人经常变换手机号,工作组只能通过其身边人员了解情况。

许多工作组都向市政府表达了应该对一些投资担保公司尽快立案查处的建议。截至去年底,郑州市公安部门针对投资担保公司非法集资仅立案侦查十余起,涉及资金约41亿元。


郑州市民佟雨将自己多年积蓄的15万元投入到一家投资担保公司后,就再也没有见到过公司老板。佟雨说:“我们储户调查过,这家投资担保公司有能力偿还我们的钱,就是故意耍赖,趁机转资产。我们没有办法,只能去报案,但是公安部门就是不立案。其他一些投资担保公司看到这种情况,也开始耍赖了。”
楼主 benzhuzhu__  发布于 2012-03-28 10:09:10 +0800 CST  
老凤祥陷信誉危机 半个月两上缺斤少两黑榜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29日 10:58 上海青年报

查看最新行情
余儒文 绘
有着“首饰界奥斯卡奖”获得者美誉的老凤祥(27.42,-0.45,-1.61%),在近期却频频曝出质量问题,这着实令不少投资者备感遗憾。今年3月中旬至今,老凤祥已2次出现在了质监局通报的贵金属“黑名单”上。这也难怪,昨日的“老凤祥”股吧显得格外热闹,一位名叫“北方天使”的网友这样说道:“曾经的‘黄金珠宝’翘楚如今也难逃信誉危机,若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才是真正的实力派表现。”

本报记者 陈颖婕

缺斤少两令老凤祥陷信誉危机

创业于1848年的老凤祥至今已走过了160多个春秋,这个伴随着人们走过了一个半世纪的百年老店,如今也陷入了质量危机。日前,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山西质监局的网站上均通报了有关珠宝、玉石及贵金属饰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在这两次质量监督检查中,老凤祥的名字两次被列在了“黑榜”之上。

记者在陕西省质量监督局的网站上看到,2.14g重的“S925银耳饰”在此次的质量抽检过程中,显示在纯度上有偏差。此外,在山西质量监督局出具的报告中显示,此次检查珠宝饰品中的质量不合格现象,主要表现为贵金属饰品含金量不足、贵金属配饰含金量不符合标准要求。其中,老凤祥旗下的新绛县老凤祥银楼经销的标签为“上海老凤祥有限公司生产的999%老凤祥牌千足金吊坠”,经检测后发现,这款所谓的“千足金吊坠”实则仅为“足金吊坠”。

对此,东方证券的分析师认为,饰品加工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现象在饰品业中较为普遍。老凤祥此次涉足质量问题,从短期来看,可能会对公司业绩造成部分影响。但公司在行业中的龙头地位仍不会改变,从长期判断,公司的业绩将因行业的快速增长而受益。

业绩快报虽涨但不如券商预期

前不久,老凤祥也公布了较为“亮眼”的2011年公司业绩快报,数据显示,去年全年老凤祥实现净利润5.22亿元,同比上涨83.10%。不过,从多家券商出具的分析报告来看,老凤祥去年的业绩表现仍低于券商此前的预测。国泰君安的分析师刘冰指出,去年由于受到欧美经济不景气的影响,靠出口为主的铅笔业务下滑较多,外加受2011年四季度股市持续下跌的影响,四季度公司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亏损较多。

光大证券(11.87,0.06,0.51%)的分析师则认为,中长期依然看好黄金珠宝行业。随着老凤祥的销售规模不断扩大,在未来行业集中度的整合中公司将具有先发优势。投资者应注意金价回调或为买入时机,预计公司2011-2013年的EPS分别为1.20元、1.57元和2.03元,维持“买入”评级。
楼主 benzhuzhu__  发布于 2012-03-29 11:28:33 +0800 CST  
本来想贴老凤祥的,忙乱中贴错了
楼主 benzhuzhu__  发布于 2012-03-30 09:51:19 +0800 CST  
药监部门螺旋藻铅检测标准不一遭质疑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01日 02:20 新京报微博
■ 社论

检测标准朝令夕改,监管部门的公信力以及公众的安全感势必要受到损害。

据新华社报道,2月29日,国家药监局在下发给各地食药监局《关于加强以螺旋藻为原料的保健食品监督检查的通知》中指出,绿A、汤臣倍健(微博)(56.370,0.00,0.00%)等多个螺旋藻品牌产品存在“铅超标”。此事曝光后,国家药监局前日又发布“以螺旋藻为原料的保健食品重金属专项监督检查结果”,称上述多个品牌螺旋藻铅含量并未超标。

同样的监管部门,检测同样的产品,却是两种迥然不同的结论,真叫人大跌眼镜。经记者调查,原来,药监局的两次检测,遵循了两个标准,一个是“一般产品”标准,铅标限值2.0mg/kg,另一个是“以藻类和茶类为原料的固体饮料和胶囊产品”标准,限值为0.5mg/kg。之所以如此,是因国家标准未规定螺旋藻片剂的铅标限值。

可问题是,虽然国家标准不明确,但药监部门对于螺旋藻食品的监督执法,一向是参照较严的标准,即0.5mg/kg,一些地方监管部门曾就此认定,含铅量为“0.79”和“0.87”的某品牌螺旋藻为不合格,要求对该品牌产品予以封存、销毁。多家保健品企业也表示,他们所执行的螺旋藻片剂的铅含量检测标准一直为“0.5”。可为何舆论曝光这些知名的螺旋藻品牌“铅超标”后,药监部门突然改弦更张,弃严格标准不用,转而参照宽松的2.0mg/kg标准?此事若无一个合理解释,监管部门的公信力以及公众的安全感势必要受到损害。

倘若药监部门如今依照宽松的铅含量标准才是正确的,那是否意味着,此前绿A、汤臣倍健等螺旋藻产品的检测,适用标准错误?以此推论,因为药监部门的“失误”,导致这些螺旋藻产品品牌形象受创,销售量减少,企业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药监部门是不是应承担责任?是不是意味着,此前被强制销毁含铅量超标的螺旋藻产品其实是合格的,药监部门是否在滥用权力,是否应当赔偿该企业的损害?

监管部门手中掌握的权力,事关一个品牌的生死,一家企业的兴亡,影响民众的生命健康,这种权力的运用不可不谨慎。现在药监部门的做法给公众的印象,却是草率的,前后铅含量适用标准的不一致,似有削足适履、让本不该合格的螺旋藻产品“被合格”之嫌。

回顾此次螺旋藻检测风波,监管部门的作为令人玩味。从一开始绿A、汤臣倍健等螺旋藻产品的“铅超标”对公众秘而不宣,仅供内部传达,到现在明知公众期望更安全的低铅含量标准,反而对企业放松标准,似乎是,企业的经济利益要高过民众的生命健康,专业科学的判断要让位于市场的“稳定”。

螺旋藻含铅从不合格到合格,不免让人担忧,之前对食品药品“合格”的认定,会不会还存在隐患。食品药品安全的监管,显然不能有如此的宽容度和不确定性,对于类似漏洞,建议立法和行政部门,尽快在制度上打上补丁。
楼主 benzhuzhu__  发布于 2012-04-01 20:00:51 +0800 CST  
@要风得雨要雨得风 2012-04-02 00:14:39
楼主的帖子很好
-----------------------------
唉,怪事太多啊。
楼主 benzhuzhu__  发布于 2012-04-03 11:45:18 +0800 CST  
a
楼主 benzhuzhu__  发布于 2012-04-04 13:44:01 +0800 CST  
全新保时捷爆胎无胎可换 人性化售后受质疑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03日 08:36 中国新闻网微博
中新网广州4月2日电 (程景伟)“出了事故救援不及时,现在连个轮胎都供不上,广告里吹的人性化售后服务都是‘传说’,没法兑现”,4月2日,保时捷新车主李女士反复向记者抱怨。上月31日,她一家开着新买的保时捷准备回江西过节,却不料跑车半途爆胎,接下来的遭遇更让这位原本兴致勃勃的世界名车新车主郁闷到家。

上月27日,李女士在保时捷中国位于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的4S店购进一辆价值74.5万元人民币、型号为凯门Cayman的新车,3月31日,她和丈夫以及一朋友三人,开着刚刚上牌的新车兴致勃勃地从广州驱车前往江西,当天10点55分左右,在京珠高速公路距离韶关市翁源县翁城镇出口的约5000米处路段,车辆一后轮突然爆胎。至此,该辆新车全部的行驶路程才两百多公里。

李女士的郁闷由此开始。李介绍,跑车爆胎后,她的丈夫王先生立即向保时捷中国有关方面打电话说明情况,并请求救援,但接报的保时捷道路救援部门工作人员却以人员不足、车辆抛锚地点偏远等理由,让他们自行找交警处理,并在费用分担问题上纠缠不清。随后,车主在现场苦苦等待了五个小时,才等来了救援人员。

依据保时捷中国在其官方网站及客户手册上的承诺,“将为中国大陆任何覆盖区域提供救援服务”,“若车辆不能在现场修理,保时捷方面都将安排并承担运输费用,将其送到最近的保时捷服务中心”。

记者31日当天就此事联系到保时捷中国南区公关部经理李先生。当天下午5点半左右,李先生向记者来电表示,“事件已经得到有效解决”。他解释说,按照政策规定,其公司的道路救援拖车不能进入高速公路,只有在交通部门的拖车将抛锚车辆拉至高速路出口后,公司的拖车才可以进行对接,因此才有了此前王先生反映的情况。

王先生指出,此次保时捷的道路救助整个过程从未考虑到司乘人员的安全。“保时捷方面置客户安全于不顾,在将近5个钟的时间里,他们处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危险的高速公路上,只能继续等待解决,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备受煎熬!”

此外,记者了解到,在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除了让车主的朋友一同跟随拖车回到广州,车主及其丈夫二人则是自行返 到广州后,保时捷方面未能就车辆做出修复方案,也没有为车主等三人的善后做任何安排。

而按照保时捷的承诺,在其服务中心无法在当天修复车辆或服务中心已关闭的情况下,保时捷提供三种方案供客户选择,包括安排最适当的方式(搭乘火车、飞机、出租车等)让客户继续前行、安排宾馆食宿、租用一辆代用车或配有司机的汽车,并均由保时捷方面支付费用。王先生称,保时捷方面并未做出任何方案供其选择。

4月2日,记者从车主处获悉,保时捷广州服务点仍没能给出有效的维修方案,更令其难以接受的是,她已经被告知“目前在南中国还找不到一个与其车辆匹配的轮胎,至于能否在其他地方找到,则最快需要2到3天才能给予答复”。王先生指出,这说明了保时捷方面的救助体系漏洞百出,连最基本的轮胎预备都未能做得到。

王先生指,在购车手册上,白纸黑字,保时捷对客户做出了很多周全、人性化的售后服务承诺,实际上根本做不到。不但道路救援效率低下,专业能力与服务态度也都差强人意。王先生称:“承诺只是他们在市场上叫卖的噱头,与现实的服务情况差距实在不小”。(完)
楼主 benzhuzhu__  发布于 2012-04-04 17:01:07 +0800 CST  
保利地产被指借阴阳合同欺骗购房者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05日 01:49 中国网
周芳

律师称如果有证据表明误差系人为导致的,那就涉嫌强买强卖

[ 本报记者近日以购房者身份前往武汉市国土房产测绘中心暗访了解到,开发商递交的预售户型图纸与实际施工图纸是否一致,该中心无从查核;陈先生怀疑的“阴阳图纸”情况确实存在,而且并不少见 ]

买的明明是90平方米以下的预售房,收楼时竟多出1.13平方米。不仅要补交房款,契税亦须多交50%。武汉一位购房人陈先生执着挖出开发商向国土房产测绘部门提交阴阳图纸,大打法律擦边球、变更房屋面积的灰幕。

1平方米误差的秘密

近日,陈先生向《第一财经日报(微博)》报料,称其在当地购买的一套89.81平方米期房,在收楼时面积竟多出1.13平方米,需要补交房款7088元。

2010年8月,陈先生在保利地产(11.42,0.13,1.15%)(微博)旗下楼盘“保利华都”二期认筹了一套合同面积为89.81平方米的小户型商品住宅房。近期,陈先生准备对房子进行验收,销售人员告诉他,房子的实际面积是90.94平方米,需要补差额。

让陈先生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签合同时,房子的主体结构已经建好,房屋面积是如何增加的呢?

陈先生对比多张图纸发现,开发商预售提供面积、预售许可证、预售图纸均为89.81平方米。但他通过多方渠道得到的一张由中南建筑设计院于2009年9月设计的保利心语2期1栋建筑施工图却显示,施工实际面积为90.94平方米。

明明是按90.94平方米设计施工的房子,为何要标榜90平方米以下呢?

武汉一位房企负责人向本报记者透露,根据规定,个人首次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契税按1%征收,超过90平方米的普通住房,则按1.5%征收。“购买小户型的消费者都希望享受到这一税收优惠政策,所以开发商推出的90平方米左右的小户型,在预售证报批时都会报得比实际小一点,这在业内已是公开的秘密。”上述负责人直言,并建议购房者挑选预售面积在87平方米以下的小户型规避上述风险。

阴阳图纸很普遍

“我怀疑开发商提交到武汉市国土房产测绘中心的预售户型面积图纸,以及与购房人签订购房合同提供的户型面积图纸为阴阳图纸。”陈先生认为,“买的房子面积与备案面积有误差是正常的,但如果误差是人为制造,岂不是开发商故意隐瞒面积真相,发布虚假广告宣传欺骗购房人?”

面对质疑,湖北保利作出回应称,陈先生在与开发商签署商品房买卖合同时,合同已作出明确规定,面积、误差比绝对值在3%(含)以内的,购房者需要按实估算房价款,并补交。若超过3%,买房人有权解除合同退款。而此套房屋的实测面积误差率不到3%,因此开发商并不违规。

但值得注意的是,陈先生购买的该套房屋实测面积虽仅多出1.13平方米,但是增加的房屋面积全部集中在阳光房面积上,对于只有8平方米的阳光房,误差率高达24%。

本报记者看到,设计施工图纸和实测面积图纸上标注的阳光房凸出部位宽度为900毫米,而预售户型图纸阳光房的凸出部位宽度仅250毫米,两者差异肉眼便可清晰区分,为何相关测绘部门无法察觉?

为此,本报记者近日以购房者身份前往武汉市国土房产测绘中心暗访了解到,开发商递交的预售户型图纸与实际施工图纸是否一致,该中心无从查核;陈先生怀疑的“阴阳图纸”情况确实存在,而且并不少见,甚至还有“开发商拿到预售证后边改(施工图纸)边建”的情况,但“只要误差控制在3%以内都是允许的”。

开发商的算盘

“别小看这3%的‘合理’误差。”上述房企负责人透露,这是开发商精心设计的一种销售策略。以陈先生这套房为例,如果该户型的阳光房只凸出来250毫米,那么阳光房的功能便基本丧失,在同类房型中的竞争力会陡然下降。

而如果开发商事先告知购房者凸出来900毫米后,房屋面积将超过90平方米的话,那么购房者自然会掉头考虑别的楼盘不超过90平方米的户型。

“从收益上看,虽然单套房增加一两个平方米带来的收益并不多,但这样的销售策略贵在以量取胜上。”该负责人如是说。

不仅如此,业内人士更指出,当前国内主要城市的房价降幅多是以零点几来计算,但开发商通过交楼时增加房屋面积而提高房屋总价收入的做法,实际上是变相抬高了房价水平,房地产调控政策亦陷入“明降暗升”的尴尬境地。

根据我国商品房买卖司法解释第十四条规定,面积误差比绝对值在3%以内(含3%),按照合同约定的价格据实结算,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的,不予支持。

“国家制定这一规定考虑的是设计面积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一定范围的误差。但如果有证据表明误差系人为导致的,那就涉嫌强买强卖。”北京盈科(武汉)律师事务所吴良涛律师认为,尤其是开发商在购房合同中故意隐瞒房屋真实面积等重要内容的,购房者可向法院提起诉讼,控诉开发商涉嫌合同欺诈。


吴良涛呼吁,立法部门应修改商品房买卖司法解释第十四条规定,对开发商故意、人为造成面积增加的情形做出“明令禁止”的规定;同时对3%的误差值限制在一定面积以内,“面积较大的大户型若允许3%的误差,实差面积将相当可观。”(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楼主 benzhuzhu__  发布于 2012-04-05 14:19:30 +0800 CST  
纯玩变购物 维权一年半未果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06日 14:10 法制晚报微博
七口人报团香港旅游 到港后被通知行程变更 北京一家庭状告组团旅行社消费欺诈

读罢上周五“开庭3·15”栏目刊发的“香港游”报道后,姚女士致电本报,讲述了她的遭遇——

姚女士一家7口报名参加“纯玩”旅游团,到香港后却变成观光“购物团”,被带到商店“闭门购物”近5小时不说,买回来的摄像机、金项链还都存在质量问题。

姚女士一家以“消费欺诈”为由起诉双倍赔偿,她对胜诉信心满满,交纳的诉讼费和律师费已经超过了当初的旅游费用。

但等待他们的却是一年半的维权长路。其间“欺诈”官司两审均败诉,重新以合同违约为由起诉的官司日前刚刚结束一审“庭前谈话”。如今当事人身心疲惫,两个参团的孩子表示“我们再也不想去香港了”。

出游受骗

2010年

8月

纯玩团变脸购物团 24位游客上当

2010年夏,姚女士一家四口以及姚女士妹妹一家三口,一起报团参加了“8月14日—18日香港直飞港澳五日纯玩团”。

姚女士说,“纯玩团”这个称谓不是自己编出来的。

他们参加的旅游团是由挂靠在环境国旅下面的“北京南洋风情社”的人员组织的,行程单上有醒目的大字——“一站式纯玩”,“全程无强制自费,无购物压力”。

姚女士告诉记者,之所以参加“纯玩团”,是因为她和妹妹各自的孩子“小升初”都考得不错。这次去香港玩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让孩子们玩个痛快。

可到了香港之后,内地派出的导游却是“深圳华乐假期”的人。香港方面负责接待的是香港飞达国际旅游公司,香港导游又发了新的行程单,行程单正文的第一句话是“此行程为观光购物团,全程途中不可以擅自离团”,并注明包括珠宝、手表、百货等各类商店。

姚女士全家都很惊讶,姚女士为此质问导游。香港导游听完姚女士的讲述后也露出惊讶的神色,但之后一脸严肃地对她说:“我不管你们是被谁坑的,这个团就是购物团。”

这个旅游团一共24人,大家当初报的都是“纯玩团”。报团时,姚女士按照每人3680元的标准交了团费。姚女士在网上查了一下,如果是“购物团”,一般来说旅游费用顶多每人1000来块钱。

“这次陪孩子旅游,大人都是请了假的。如果这次不参加,改期的话还要重新请假。而且孩子们又都那么渴望,我们不忍心让他们失望。”姚女士说。

“闭门购物”近5小时 买得少被导游讥讽

姚女士说,导游还告诫姚女士等人,旅行社方面在每个游客身上“搭”了1800块钱,所以谁要是不参加购物,私自离团,得交“罚款”。而在新的行程单上,没写具体的购物时间。

香港导游在旅游大巴上说,游客是被“上家”以每人1800元的价格“卖”给了深圳建南旅行社,然后又以每人800元的价格“卖”给了香港飞达国际旅游公司。

香港导游强调:“所以,我们接团是赔钱的,导游和司机是没有工资的,你们要以购物来弥补。”

姚女士说,购物期间的遭遇让人气愤。大家被导游带到商店后,有人就把商店大门关上了。导游说,你们必须跟着我,不然你们找不到出口。

之后的近5小时,大家被强留在店里不能出来。姚女士一家最初只买了3000多元的商品,结果遭到导游讥讽:“7个人就买这点东西?7个人吃饭怎么不吃一份呀!”无奈之下,姚女士又继续买了五六千元的商品。

其间最难受的是老人和孩子,他们想休息,却连坐的地方都没有。

而在购物之余的“观光”过程中,导游从不亲自带领游客游览景点,更别提讲解了。

孩子最渴望去的迪斯尼公园行程,旅行社竟然爽约没派车,为了不让孩子们扫兴,姚女士只好自掏腰包雇车前往。

起诉维权

2010年

12月

一趟香港游 竟涉及六家旅行社

回到北京才三天,姚女士便发现从香港买的“德国摄像机”是山寨货,拍摄清晰度极低;而买来的金项链色泽也有问题。

她找环境国旅要求退货,被拒。之后她找北京市旅游服务质量监督所协调,旅行社表示可以退货,但必须扣除导游、领队、司机等人一共4000余元的回扣。而这相当于购物花费的一半,姚女士当即拒绝。

2010年12月,姚女士一家七口将环境国旅起诉到东城法院,认为其构成消费欺诈,要求其双倍返还团费51520元,并退还所购商品。

他们列举了旅行社的“三大罪状”:擅自将纯玩团变为购物团,大家被安排购物近5小时,并被迫买了有质量问题的商品;擅自改变行程安排变更进出港,且未能提供迪斯尼旅游项目服务;存在擅自把游客多次转给多家旅行社的行为。

选择起诉谁,姚女士最初花了一番心思。她说,起诉前她发现这趟旅游竟然涉及六家旅行社:揽客的是北京“南洋风情社”,行程表中盖章的是“环境国旅”,到达香港后组团社变为“深圳华乐假期”,导游提到的转卖方是“深圳建南”,香港地接是“香港飞达”,离港的手续盖的又是“北京金友”的章……

这些旅行社之间有什么关系,姚女士至今没弄懂。她说,她最终起诉了环境国旅,是因为一家人是向它交的钱,并认可它最初发放的行程单,所以认为旅游的一切问题都应该由它负责。

楼主 benzhuzhu__  发布于 2012-04-06 14:17:52 +0800 CST  
两审皆败

2011年

3月

法院认为依据不足 索赔一审被驳

2011年3月此案开庭。法庭上,法官要求姚女士等人出具旅游合同,说得姚女士直犯愣。

“我们只有行程单。整个过程中没签旅游合同,也不知道应该签旅游合同。旅行社也没提。”姚女士说。

据在场人员透露,了解到双方之间没有旅游合同时,法官很惊讶。

环境国旅辩称,此次行程虽然与最初的行程单不完全一致,但只是进出港发生变化,且此变化在旅游团出发前已经告知团员并发了新的行程单。

环境国旅称,不存在原告所称的强迫购物、将旅游团转让给其他旅行社等欺诈行为。

因此,该旅行社只同意退货,不同意其他诉讼请求。

2011年7月15日,东城法院做出一审判决。

法院认为,本案中,虽然双方存在事实上的旅游合同关系,虽然被告存在变更旅游行程等行为,但并未构成欺诈,原告的起诉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因此判决只支持退货,不支持赔偿。

2011年

11月

旅行社承认“转托” 游客二审仍败诉

判决后,姚女士等人不服,上诉至二中院。他们认为:他们与环境国旅约定的旅游产品性质为“纯玩团”,而事实上其提供的是“购物团”,一审法院遗漏了这个重要事实。

二审法庭上,环境国旅承认,其与深圳建南旅行社之间签有委托合同,委托他们负责接待,深圳建南旅行社又将旅游团委托香港飞达国际旅游公司。

其间,姚女士等人坚称在澳门行程中遗漏了主教山景点,但被环境国旅否认,而姚女士等人又拿不出来证据反驳对方。

2011年11月,二中院也认定旅行社不构成欺诈,判决维持原判。

立案起诉

2011年

12月

以合同违约为由 游客再次起诉

2011年12月,姚女士一家又以“合同违约”的新案由,再次将环境国旅起诉到东城法院。

案件定于2012年3月28日开庭。但开庭后,法官发现“双方当事人阐述的信息与法官掌握的情况不一致”,于是临时将开庭改成庭前谈话。

由于姚女士起诉的理由是“合同违约”,法官又问双方是否签订了合同,合同主体是谁。

参加诉讼的是姚女士的丈夫。他说:“给我们的是盖了环境国旅章的行程单,那我就认为它就是合同。旅行社没履行行程单的内容就是违约。去香港就是奔迪斯尼的,行程单里也写清楚了,结果到了香港却没车送我们去,这还不是明显的违约吗?”

谈话期间,法官询问双方是否同意调解解决。姚女士的丈夫要求按照每人2000元的标准退款,但环境国旅却表示每人最多只能退500元,调解未能达成。

最终,法官宣布他将先去“研究”此前的案件材料,择期再开庭。

●游客心声

“我再也不去香港了”

姚女士说,虽然去年3月一审就判决旅行社应退货,但直到去年年底,他们才退货成功。

姚女士感慨地说,起诉之初,大家以为官司必赢无疑,然而官司打了一年半,花的诉讼费、律师费已有2万多元,已经超过了当初旅游的费用,但仍然是“胜败未卜”。

“花了这么多钱打官司,我们已经不是为了讨回旅游费用了,就是为这件事生气,想要个公道。”姚女士说。


但她表示,如今她和丈夫、妹妹都已身心疲惫。尤其是她的妹妹,如今只要有人在她面前提“香港游”这三个字,她就会瞬间暴怒,捂着耳朵大喊“烦死了”。

两个刚上初中的孩子也表示:“我们再也不想去香港了。”

文/记者闫新红 付中 实习生毛占宇
楼主 benzhuzhu__  发布于 2012-04-06 14:35:04 +0800 CST  
意大利来华打假2年举报假品牌30个 仅2个被处理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07日 00:47 中国经营报微博
刘腾

编者按:近年来,“假洋品牌”泛滥成为一个鲜见的现象,假洋品牌已充斥了众多行业。

日前,意大利经济发展局来华打假在国内引起了极大关注,虽然目前还暂时未见明显进展,却已经是一个引以为戒的开始。实际上,中国企业是有能力打造出真正能享誉世界的品牌的,但在此之前,国内企业首先需要摈弃的是抄袭、伪劣和投机取巧的小聪明,因为这样的做法最终伤害的是企业自己。

2月底,意大利经济发展局设在中国的知识产权部第三次将10家中国假冒意大利品牌的企业名单递交给国家工商总局,加上之前的两次,共有30家中国企业被举报。

据了解,意大利方面的这一维权行动,已经历经了两年之久,但效果并不能让意大利人满意:国家工商总局只处理了其中的两家企业,而其他的,则需要意方到涉及企业所辖地进行举报。虽然这些被举报的国内企业对指控百般否认,从而使意方的打假之行路漫漫,但是意大利经济发展局知识产权部负责人戴胜乔表示:他们会将打假进行到底。

多个名牌造假手法荒谬

意大利经济发展局的调查从2010年7月就开始了。据戴胜乔介绍,他早在2010年4月来到中国时发现:一些所谓的意大利品牌,既没有在意大利注册,也没有意大利设计师参与设计,更没有在意大利设厂。震惊之余,他迅速将这一“发现”通告了上级。

意大利经济发展局负责人极为恼火,于是让戴胜乔专门成立了知识产权部北京工作室,带领6名员工着手调查。

从2011年7月1日开始,意方总共向国家商标总局汇报了三批名单,每批10家。从记者拿到的名单发现:位列名单上的国内企业多是中小型企业,其中服装企业7家,眼镜生产商6家,箱包皮具生产企业4家,以及家具、厨具、床上用品、建材和汽车用品企业各2家。这一名单也表明:意大利的服装、箱包皮具和眼镜产业,很受中国造假企业的“重视”。

在这些伪意大利品牌中,不乏人们常见的名品,比如老人头服饰、德士风服装领带、自称“被子专家”的 “嘉加梦”品牌等。

戴胜乔告诉《中国经营报(微博)》记者,他们在选择典型案例时,考虑的标准不是企业规模的大小、人员的多少,也不是产品价格的贵贱,而是被调查企业中故事编得最荒谬、最离谱的企业。

比如,“ ‘老人头’这个品牌在意大利根本不存在,不管注册名是‘laorentou’还是‘laorento’。”意大利经济发展局知识产权部律师皈铧说。

再比如,在生产“圣马可”钟表的深圳市瑞朗精密计时有限公司发放的宣传页上,旧的宣传页是一个意大利人被当做模特,而在新的宣传页中,此人就变成了首席设计师。据了解,该公司在2009年1月27日曾向意大利有关方面申请过商标,但是被驳回了。申请人是张作仁,国籍是中国。“即便是被通过了,由于申请人的国籍是中国,这个品牌也只能说是中国的,不能说是意大利的。”皈铧表示。

只有两家企业被处理

让戴胜乔失望的是:在他向中国国家工商总局举报后,并未如期收到回应。“我们在2011年7月举报的第一批企业,在2011年11月份收到了国家工商总局的回应,但在2011年10月和2012年2月举报的企业,尚没有收到回应。”

据他介绍,在工商总局的回函中,总局驳回了北京德士风服装领带有限公司尼诺·费雷商标的注册申请,也驳回了株式会社信元 (SHINWON CORPORATION)对Bestibelli Milan商标的申请。根据中国的相关法律,商标不应带有地名,而尼诺·费雷商标后带有Italy,Bestibelli Milan带有Milan,因不符合规定所以没有准予注册。

“但是,对于其他8家,工商总局的回复是:让我们到发现案件所在城市的工商部门进行举报。”戴胜乔表示,对国家工商总局的回复不太满意。“作为政府机构,我们当然要举报到国家工商总局,如果必须到各个城市去打官司,我们这个部门只有6个人,怎么忙得过来?而且打假也不是我们的主要工作。”在戴胜乔看来,在意大利如果遇到类似的事情,只需要向中央政府提交就可以得以解决。但是在中国却变得如此复杂,的确有些“匪夷所思”。

据了解,意大利经济发展局是意大利的官方机构,职能相当于中国商务部,但是其管理范围却比商务部更宽泛,其中包括了电信、能源等行业。在管理对象方面,还包括商标等。“下一步,我们会继续打官司,我们将会按照各城市假洋牌积累的数量,集中到某一地的法院进行上诉,我们不想半途而废。”戴胜乔称。

渠道商尚不知情

对于意大利政府的“曝光”行动,涉及企业的表现主要是:回避和想方设法否认。

据位列名单上的、生产“托斯卡尼”品牌箱包、皮具的北京时代唯意皮具有限公司在北京的一位经销商称:公司并没有讲过产品来自意大利,网上的一切资料、招聘广告中的不实宣传,都不是公司写的,而是其他人或者企业擅自加上去的。“我们是在国内注册的,销售上只走批发渠道,不走商超,不需要太多宣传。”

总部位于上海、生产“嘉加梦”被套的上海家利床上用品有限公司,在常熟有一个工业园,属于中型企业。这家企业的市场部工作人员在得知本报的采访意图后表示:公司还在考虑怎么回复,等考虑成熟了,会有一个官方答复。

意大利经济发展局知识产权部门表示:北京德士风服装领带有限公司在尼诺费雷的销售中曾明确称:“这是一个有150年历史的意大利品牌。”但是,北京德士风服装领带有限公司品牌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尼诺·费雷是由意大利工厂生产,在中国贴牌的,中文商标在中国获得了合法注册,在销售过程中并没有宣称这个产品是意大利的。

自称来自于意大利的博西尼橱柜,其实是北京大兴的一家企业生产的。其位于山西的一位经销商表示,“根据企业的宣传资料,我只知道这一品牌来自意大利。”而对于自己所代理的品牌已经被意大利政府告到国家工商总局一事,这位经销商表示并不知情。

但是,当他从记者口中得知这一消息后,表示很惊讶:“如果属实,肯定会对我们的销售造成影响,以后该怎么办,我们还要想一想。”他同时表示:橱柜行业很多企业都声称自己的产品源自国外,博西尼这样做也很常见。

“假洋品牌”在中国已不在少数,对此,服装营销专家叶昱克认为,未来这些品牌面临的诚信问题将会越来越尖锐,投机取巧将是自断生路。

楼主 benzhuzhu__  发布于 2012-04-07 15:28:30 +0800 CST  
一杯老酸奶搅起百姓新隐忧 奶业巨头昨澄清
2012年04月10日07:49新闻晨报肖允 徐妍斐 许南欣 张岂凡我要评论(0)
字号:T|T

央视主持人赵普昨天微博称老酸奶行业“内幕可怕”,引发市场风波。蒙牛、光明等称老酸奶中食品添加剂完全符合国家标准。晨报记者 肖允 现场图片

□随着青海老酸奶受追捧,各地众多奶企纷纷争相“卖老”。
■网友猜测微博暗指“烂皮鞋所制工业明胶流向老酸奶、果冻”,奶业巨头昨澄清与传闻无关
■专家:不排除不法企业使用,但不能因此质疑整个行业
[核心提示]
老酸奶、果冻与破皮鞋本应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但是几条微博却将三者联系在一起。昨天,央视主持人赵普在微博上曝料称,老酸奶行业“内幕可怕”。这让从2010年一直火爆到今的老酸奶,遭遇一股“寒流”冲击。一时间,关于老酸奶的各种评论蜂拥而至,甚至出现了“再也不吃老酸奶”等论调。各种疑问也接踵而来,老酸奶是不是最天然的酸奶?是不是营养价值比其他酸奶高?是不是比其他酸奶安全……
赵普“老酸奶微博”白天火了晚上删了
昨天上午,央视一套《晚间新闻》主持人赵普突然发布一条微博,称老酸奶行业“内幕可怕”,短时间内引起超12万条转发。网友联系某报朱姓记者微博和南方都市报等媒体先前的调查报道,猜其所指为烂皮鞋所制工业明胶最终流向老酸奶、果冻等食品业的内幕。由于影响不断扩大,昨天下午赵普和朱姓记者分别删除微博。
昨天11时许,央视主持人赵普发微博称自己接到来自调查记者短信,劝说不要再吃固体形态的老酸奶和果冻,称“内幕很可怕,不细说”。由于有着超过157万的粉丝,该条微博在数小时内引起超过十二万的转发。赵普自2006年起担任央视一套《朝闻天下》主持人,2011年8月起调任同频道每日22点播出的《晚间新闻》主持人,曾因在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的直播主持中激动哽咽而广为人知。昨晚10点,赵普没有出现在《晚间新闻》中。
无独有偶,某报朱姓调查记者昨天凌晨也在微博上说起同一话题。他表示,自己8日晚与央视一哥们闲聊,对方劝说以后别吃酸奶和果冻,并打了一个通俗比喻“哪天你们扔了一双破皮鞋,转眼就进你们的肚子了。”他同时说,央视哥们透露今年“3·15”晚会曾想将相关片子作为重头,可惜没播。该微博转发数也很快超过3万。
很快,南方都市报2009年5月16日报道“追查‘皮革水解物’”的文章也被人翻出,报道通过明胶工厂的实地走访,用8500余字的篇幅详述皮革废料如何经过一系列处理变身为食用明胶的过程。
昨天下午3时许,央视二套《生财有道》节目主持人张露馨发微博,不点名批评“有些自称新闻工作者的人”,不经调查采访,坐在演播室里转发短信就枪毙了整个老酸奶行业,“没有半点职业道德。”该微博转发量很快超过3000次,被网友解读为张露馨对央视同事赵普的批评。约4小时后,张露馨再发微博点名赵普,称其发微博揭内幕应指出无良厂商名字。
昨天下午晚些时候,赵普和朱姓记者删除了微博。朱姓记者在电话中告诉晨报记者,自己删除微博是因为接到了央视朋友“打招呼”的电话。据他估计,此事与传谣不同,“应该比较有根据”。
对于赵普的这一行为,有媒体发表评论认为,虽然微博只是一个表达个人意见的平台,但是作为一个媒体人,应该意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所具有的公众影响力。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生命线,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微博,真实性也同样是微博的生命力。
传闻是这样出炉的
●赵普发微博曝“老酸奶行业内幕可怕”
●某报朱姓记者提“破皮鞋论”
网友翻出“工业明胶流入食品业”旧闻
“破皮鞋制成老酸奶”传闻出炉
专家观点
中国农大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尽量选择大品牌
1杯酸奶食用明胶成本5分钱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一直在关注微博热议的“老酸奶和果冻或为破皮鞋制成”话题。昨天,她接受晨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明胶是一种蛋白质,是胶原蛋白煮熟后的产物,20年前的酸奶里就有。但是,明胶分为工业明胶和食用明胶,只要酸奶里用的是食用级明胶,就不用担心。根据规定,食用明胶应为动物的骨和皮等提取而成,严禁使用制革厂鞣制后的任何废料。从皮革中提取的明胶中可能会有有害物质残留,如铬、铅等重金属。
范志红认为,劣质明胶不会进入高档酸奶中。为什么这么说呢?她算了一笔账:每公斤食用明胶为25元,折合每克2.5分钱。老酸奶中明胶用量仅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二,那么1公斤(10小杯)酸奶中明胶的成本不超过5分钱——对于高档老酸奶来说,即便劣质明胶不要钱,值得添加它来牟利么?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食品添加剂及食品化学的安教授接受扬子晚报采访时表示:“酸奶中成本最高的还是牛奶。不过明胶含量应该不会过量,因为国家对这个量的使用标准比较宽,比如规定最多不得超过5克。而大多数时候,只需要一两克,生产厂家也不会多放,这跟防腐剂不同。”
营养与食品安全硕士生阮光锋表示,目前没有鉴别酸奶是否有皮革水解成分的简便方法,检验方法都比较复杂,需要大型仪器设备。
范志红介绍,一般来说,消费者是无法从食品的外观和味觉体察其中添加明胶的类别。可以参考的是,肉皮冻、水晶蹄、火腿肠、沙拉、布丁、果冻、肉罐头、弹性糖果、肉丸子、灌汤包、雪糕、冰激凌等等食品,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添加的食用明胶比例较大,有的添加比例接近百分之百。消费者在选购这些食品时,需尽量选择有生产资质企业生产的合格产品。如果产品的售价远低于市场一般水平或者生产来源不明,消费者则需谨慎购买。
乳品专业博士朱鹏昨天在接受果壳网健康微访谈时分析,没有理由将质疑对准整个行业,正规大企业若使用工业明胶所能降低的成本微乎其微,但是带来的品牌风险却是巨大的。所以,消费者可选择较大品牌,避开一些三无以及山寨品牌。“工业明胶用于食品”的传言目前尚未最终证实。综合分析成本、流程等方面,全行业都违规的可能性不大。
楼主 benzhuzhu__  发布于 2012-04-10 10:08:37 +0800 CST  
@昊9999999999,@dahai3009,@lmf535,谢谢关心,已经不生气了,不过还是想通过呼吁,从制度上解决这个问题,以免还有后来者。就这件事,如果让银行承担举证责任,那问题就可以少很多。现在有法院要求银行举证了,不过还是极少数。
楼主 benzhuzhu__  发布于 2012-04-10 12:02:55 +0800 CST  
@dahai3009 2012-04-10 15:28:41
巨头昨澄清与传闻无关
-----------------------------
问题就是在中国,老百姓没有安全感,这些巨头的澄清并不能打消老百姓的疑虑,哪怕是本来最应该有公正性的政府也不能让老百姓信任。
楼主 benzhuzhu__  发布于 2012-04-11 10:49:04 +0800 CST  
网友热议该不该罚

【赞成派】

“难道因为延误,就可以冲入跑道?如果因此造成其他飞机安全事故,怎么办? ”“停机坪应该属于管控区域,擅入难道不应该受到处罚吗?如果以后人人效仿,飞行安全如何保证?”

【反对派】

“如果不是逼急了,谁愿意这么做?有些旅客情绪激动是因为他们感觉有的工作人员态度很差,没有负责人出来解释。 ”

律师:擅闯跑道危害公共安全应罚

航空公司人士感叹执法不严,“底线被一点点突破”

“实在无法理解。”一位业内专家连呼此风不可长,“由于天气原因造成的延误,旅客要求赔偿是无理要求。”

他表示,由于天气原因的延误,航空公司也没有义务必须安排旅客住宿。只有机械故障等航空公司自身原因造成的航班延误,才在赔偿范围之列。“当然,协助旅客改签是航空公司的工作。”

旅客和航空公司有矛盾,应该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解决。“冲击跑道已经危害了公共安全,更不应该赔偿,给人以被鼓励的错觉。”他表示,“旅客是上帝”这句话并不是万能的,在机场就必须遵守安保规定。不管是什么理由,法律法规是应该坚持的。“擅闯跑道,后果不堪设想。”沪上律师刘春泉对此表示,擅闯机场跑道,涉嫌违反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第16条、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3条,情节轻微的,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而在《刑法》中甚至有更严重的处罚,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明文规定,聚众扰乱民用航空站等公共场所秩序,聚众堵塞交通或者破坏交通秩序,抗拒、阻碍国家治安管理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情节严重的,对首要分子,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但是,一位航空公司人士向记者感叹,擅闯跑道、霸占航空器很明显都是违法行为,但在实际处置过程中,却被认为是航空公司、旅客的利益纠纷,“底线是一点点被突破的。”

记者手记

怎可如此息事宁人

一起严重危及公共安全的事件,结局却“皆大欢喜”——突发事件5分钟内及时妥善处置、没有一位旅客受到处罚,航空公司赔偿每位旅客1000元。没人不高兴。但是这个结果,我们有理由不高兴。

不合法维权,只会给其他乘客树立一个糟糕的范本;不依法处罚,甚至会比拦飞机这一事件本身性质更为恶劣。

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息事宁人是一种处理办法。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又是一种处理办法。不能因为没有产生严重后果,主管部门就丧失了管一管的勇气和果断。到底该怎么处罚,“民航安保条例”、“治安管理处罚法”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令行禁止,社会的运转就那么简单。

新闻链接

违法进入机场管控区有处罚先例

●2006年,《天府早报》报道,飞往广州的何女士发现走错登机通道,强行从机场工作人员内部通行的一扇侧门闯进了停机坪,导致一架飞机停止了登机,被处以行政拘留并罚款200元的行政处罚。

●2010年1月,蒋海松在美国纽瓦克机场为女友送行,在女友进入安检区后,蒋海松偷偷钻过一个通道的安全隔离带,与女友拥吻。其擅闯行为导致机场一个航站楼关闭6小时,超过100架航班无法正常起飞,数千名乘客重新安检。因此,2010年1月8日晚,美国执法人员在其家中拘捕了蒋海松。

●2010年5月7日,一名旅客王某因所乘坐的航班发生延误,王某情急之下冲击登机口,冲到216机位,并站在准备起飞的飞机机头前方,导致航班无法正常起飞。王某被处以治安拘留七日的行政处罚。同日,一名女乘客陈某原计划乘坐6日的航班由杭州至广州,因延误7日才抵。抵达白云机场(7.08,0.06,0.85%)后,陈某因赔偿问题与工作人员发生纠纷,冲闯飞行控制区,冲到停机坪上。陈某被处以治安拘留五日的行政处罚。

●2011年,华裔男子邵向勋(音译)夜间携刀闯进纽瓦克国际机场停机坪,被警方逮捕。警方在这名男子身上搜出一把刀,他被控非法闯入禁区及持有攻击性武器两项罪名。
楼主 benzhuzhu__  发布于 2012-04-12 15:42:49 +0800 CST  
吴裕泰等茶企回应农药残留事件:符合国家标准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13日 01:50 京华时报
本报讯(记者 胡笑红)针对某环保组织在一项报告中指称“国内9个品牌的茶叶样品检出农药残留”一事,昨天,吴裕泰、张一元等涉事茶企纷纷回应称产品符合国家标准。

某环保组织日前发布报告称,吴裕泰、张一元、中国茶叶、天福茗茶、日春、八马、峨眉山竹叶青、御茶园以及海南农垦白沙绿茶等九大品牌的茶叶抽检显示至少有3种农药残留,其中天福茗茶、吴裕泰、张一元等还检出灭多威、硫丹等国家禁止在茶树或茶叶上使用的农药。此消息被媒体报道后,在消费者中引发了担忧。

>>企业回应

产品符合国标

昨天,吴裕泰、张一元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公司产品均符合国家标准,消费者可以安全饮用。对于报告中所称检测到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残留,两家茶企表示,国家确于2011年6月起禁止在茶树上使用灭多威和硫丹,但是从2011年4月起正式实施的国家强制性标准——《食品中54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中对这些农药的最大残留量做了明确规定:灭多威3mg/kg,硫丹20mg/kg,“目前茶叶原产地已停止使用灭多威等农药,但禁用这些农药并不代表茶叶中‘零含有’这些农药,残留量只要在国标范围内就是合格的”。

在港上市的天福茗茶昨天也发布公告称,公司未收到监管机构的任何通知指称其茶叶产品不符合质量规定。

>>协会说法

报告偷换概念

中国茶产业流通协会秘书长吴锡端昨天表示,“农药残留”和“农药超标”是两个概念,该环保组织偷换了概念。不能说茶叶检测出来有农药残留就是不安全的,关键要看是否在标准规定的范围之内。协会已委托专家对市场上的茶叶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结果出来后会向公众公布。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翁昆昨天也表示,该报告存在很多片面、错误的信息,由于茶叶的绝对饮用量较少(一般人均每天的消费量约10克),且绝大多数农药残留仅微溶于水,因此,只要残留量不超标,饮茶便是安全的。
楼主 benzhuzhu__  发布于 2012-04-13 11:23:03 +0800 CST  
国标放宽酿恶果 中国茶出口遇阻转内销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13日 01:19 第一财经日报微博
崔丹

“其实,国内茶商现在重点销售渠道已经不是出口了,出口太严格,而内销比较宽松,基本都已转向内销为主。”厦门当地一名茶企人士称

几万中国茶企不抵一家英国立顿已让中国茶叶蒙羞,而最近一家环保组织公布的调查报告再次将中国茶叶推至风口浪尖。

报告显示,被调查的九个品牌的所有茶叶样品上均含有至少三种农药残留,检出的农药种类总数高达29种。其中六个样本含有十种以上农药残留,而日春803铁观音竟含有多达17种农药残留。

“自古以来,中国茶的品质和工艺均蜚声世界,本应是标准制定的世界榜样,现在却因农药残毒、铅等重金属污染问题,质量每况愈下,而有关部门不是想法解决问题,却放宽标准,更使茶叶发展滞后。”原美国夏威夷大学环境专家董良杰称。

标准放宽恶果

报告发布后,立刻遭到众多茶企的反驳和业内专家的质疑,因为其对照的标准并非国标,而是选取了更为严苛的欧盟标准。

吴裕泰北京办公室一名人士称,公司所产产品符合国标,并质疑该报告的真实性、权威性和科学性。

另一家被指有农药残留的香港上市公司天福名茶昨日在港交所发布声明称,尚未收到内地监管机构的通知,报告所指的检测结果处于内地使用的食品安全规定及标准范围内。“我们不认可这份报告,就其检测的产品我们会再送到权威机构复检。”天福名茶一名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微博)》。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吴锡端也称,该报告不负责任,专家将对其评估,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陈宗懋院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不认可该报告的内容。

虽然业内专家和企业都不认可该报告,但另一个事实却是,与欧盟标准相比,宽松几十倍的国标已导致中国茶叶出口和品质受到极大损伤。

在上述组织检测出的农药残留中,仅有4个具有国标。如按照国准,噻嗪酮的最大残留限量为10mg/kg,以此标准来衡量,上述组织茶企茶叶农药残留远未超标。其中,噻嗪酮残留含量最高的是八马茉莉花茶,为0.3mg/kg。但是,若根据欧盟标准,八马茉莉花茶的噻嗪酮含量已经远远超标,欧盟对这一农药残留的最大限量定为0.05mg/kg。

“转折点是在2005年,此前的国标是严于欧盟标准的,以茶叶中铅指标为例,当时国标是2mg/kg作为限量标准,而欧盟则为5mg/kg,澳大利亚为10mb/kg,日本甚至为20mg/kg,但是2005年以后,为了扩大出口规模,国标进行了修订,改成了5mg/kg。”董良杰表示。

“而正是国标的后退,导致从2005年之后茶叶重金属超标、农药残留问题大幅增加。与此同时,我国的茶叶贸易出口不但没有增长,反而出现下降,尤其是随着欧盟等国家和地区不断强化出口检测标准,严格限制农药最低限量标准后,使得国内茶叶出口受限,只好大批转向非洲,其中摩洛哥竟然成为中国茶叶出口的主要国家之一。”董良杰称。

据相关数据,2005年我国茶叶出口28.7万吨,占茶叶生产量的三分之一,成世界第二大茶叶出口国,茶叶出口占世界的20%。

“其实,国内茶商现在重点销售渠道已经不是出口了,出口太严格,而内销比较宽松,基本都已转向内销为主。”厦门当地一名茶企人士称。

产业链难题

而在上海正见品牌管理顾问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崔洪波看来,事实上茶叶农药残留背后的问题与此前的生猪瘦肉精事件、牛奶三聚氰胺事件反映的问题基本一致,都是农产品(11.48,0.24,2.14%)营销中的症结所在,上游原料来源的分散,种植或养殖过程中的管理缺失都是问题。

正是茶企上游自建茶园的缺失,茶农加基地的采购销售模式使得原料来源控制在众多分散的茶农手中,导致其质量无法自控,出现违禁农药滥用的问题。

“目前茶企自建茶园的很少,除了天福茗茶、八马等这种全国性连锁企业开始有意识控制上游,自建茶园外,其他都在分散的茶农手中,茶叶种植又没有太多的技术门槛,茶农只负责产茶,对是否使用违禁农药等农残问题自然不关注,品质当然难控,”崔洪波表示,“而对茶企而言,没有形成足够的规模和稳定的销量,没有足够的资金实力也很难去整合上游。”


上述厦门人士称:“比如此前,很多大型茶企的茶叶基地都早已禁用了三唑磷等农药,但是由于资金技术等问题,中小茶园并不能很快改善用药。如果无法保证邻近其他茶园都停用的话,三唑磷还是会通过水、空气等途径污染自己的基地,这样导致即便停用的茶企也难保证检测不到农残。”
楼主 benzhuzhu__  发布于 2012-04-13 11:36:38 +0800 CST  
渣打银行理财产品巨亏5300万 客户告上法庭获胜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15日 10:16 新金融观察
新金融记者 王琳 北京报道

2004年,被称为中国的理财元年。

那一年,即使是街边闲聊的老太太,也知道有一句话叫做“我不理财,财不理我”。

中国理财史发展不到10年,但已经经历了萌芽期、狂热期和冷却期。

在狂热期,你一定记得人们拥挤在银行前购买理财产品的场景,S形的队伍里有青年人、有中年人,甚至有把自己仅存的几万块退休金全取出来做理财的老年人。

在这种环境下,中产和富裕阶层总能绕开拥挤的人群,找到一种更为优雅、专业并且国际化的方式。就如同街边的冷饮店总是人满为患,但哈根达斯却总会有空位。

这种方式的实现途径就是外资银行。

然而,由于外资银行理财产品多与国际经济形势相关,所以,一切在2008年金融海啸中破灭。

许多人无奈巨亏,且投诉无门,用洪晃的话来说,是“差点赔成无产阶级”。

“为什么那么多富人选择到外资银行理财,我觉得是很多投资人半懂不懂、盲目信任外资银行造成的。”一位银行业内人士如是说。

宋文洲就一度陷入了这种盲目。

2008年3月,他在渣打银行(微博)购买了理财产品,却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巨亏5300万元。

面对巨亏,宋文洲将渣打银行告上法庭,两年多的时间里,他投入人民币1000余万元,同时投入了难以量化计算的精力,终于胜诉,追回亏损,成为个人PK银行成功的里程碑式案例。

但,并不是所有客户都能像宋文洲一样翻盘,大多数中小客户在几十万、上百万面前只能忍气吞声。论坛里、投诉窗口怨声载道。

中国的理财本质上来讲是信贷和存款的替代,而外资银行则是中间介绍、销售佣金的一种产品,收益大,风险也大。

尽管外资银行品牌形象强大,但无论其产品经理用词再专业、其言谈再可人,也无法遮掩客户巨亏的事实。

理财人群正在走向冷静和稳健。外资银行,或许正经历着一场关于信任感的考验。

渣打银行陷理财巨亏漩涡

在人们心中,渣打银行一直带着“专业”“国际化”的美丽光环,但也正是在这个迷思中,许多人陷入到亏损的漩涡之中。

一年巨亏5300万

这是宋文洲人生中第一次打官司。

这场官司的到来出其不意。他没有想过对方是一家实力雄厚的外资银行——渣打银行,没有想过只一次就两个案子,更没有想过这场官司会耗去他人民币1000余万元。

但对于宋文洲来说,精力和财力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至少在法律上,他赢了。

故事的开头要追溯到三年前的某一天,一位渣打银行客户经理敲开了宋文洲家门。

“这位客户经理为我介绍了一款渣打银行的理财产品,在收益方面很有吸引力,并且告诉我,不保本但是可以提前赎回”宋文洲对新金融记者回忆说。

提前赎回的规则让宋文洲颇为心动。也就是说,一旦他发现产品有亏损迹象,就可以将投入的资金拿回来。

在宋文洲内心的杠杆中,“赚”的概率似乎要大于“赔”。

因此在2008年3月,宋文洲和渣打银行签订了两份理财合同,金额约为人民币6400万元。

由于作为日本软脑集团创始人的宋文洲有一半时间都在日本办公,而恰好签订合同时其又在日本,因此,最后双方决定通过电话录音签订合同。

谁都没有想到,这份录音竟成为未来官司胜负的关键证据之一。

宋文洲和渣打银行签订的其中一款理财产品名称为:“聚通天下”代客境外理财系列-“股票挂钩可转换结构性投资”。这一理财产品和全球经济形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那个时候,没有人知道几个月后一场震动全球的金融海啸将会爆发。

“2008年初经济是向上的,当时我和花旗银行的理财主任还聊过这件事,很多人都看好当时的经济环境。在这之前,渣打和花旗做了很多外地挂钩的理财产品,是盈利的。”国内某资本集团风险控制经理李磊(化名)对新金融记者表示。“后来全球经济环境向下行驶,很多结构性的外地产品,一般是与成分股挂钩的产品,都出现了巨额亏损。”

而在合同签订不久后,宋文洲就发现全球经济环境的下滑之势,2008年5月,他致电渣打银行,要求赎回。

据李磊介绍,外资银行客户经理都是靠境外理财存量提取奖金的,发生赎回意味着存量降低,他们不会愿意。“我给客户经理打电话要求赎回,他劝我再放一阵子,这点我是可以理解的。”宋文洲说。

但是,眼见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宋文洲觉得已经不能再拖,将电话直接打给渣打银行某管理人员。而接下来发生的事让他始终无法理解,“中午还说没有问题,到了晚上就打电话告诉我说,他们开了一个会,研究结果是这份产品不能赎回。”

与此同时,金钱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缩水。

损失逐渐累积至高达约5300万元,超过本金的80%,宋文洲失去了耐心,2009年6月,他一纸诉状将渣打银行告上法庭,诉讼其违约。


楼主 benzhuzhu__  发布于 2012-04-15 18:08:26 +0800 CST  

楼主:benzhuzhu__

字数:2044622

发表时间:2011-09-14 03:2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8-04-05 19:38:41 +0800 CST

评论数:176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