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之凰 -- 武则天的绚丽一生

@青梅煮酒1970 2015-09-04 22:41:32
呵呵,师姐在呀。
说出来一钱不值,跟 历史 无关。
原来师弟工作的地方是一家家乡的企业。毕业就在那里上班,20年了。当时也是国家的重点项目,计划单列。建国初期是一片荒地,市郊。但是到了世纪末,就是市中心了。因为企业有污染,被迫搬迁。搬迁的资金就来自企业所有的位于市中心那800亩土地。
很不巧的是,考古发现,这里原来就是武则天的皇宫。据仔细考证,师弟上班的那方位就是武后的后花园。这些只......
-----------------------------
@感秋华而泪 2015-09-06 22:56:22
天啦,您们竟然在太岁爷头上建立工厂啊。麻烦您告诉我,那个地方在哪里,好吗???
-----------------------------

嗯,同问。是洛阳呢,还是在哪一处离宫呢?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09-07 09:59:54 +0800 CST  
~~继续贴正文~~

华夏之凰--深度解读武则天
(08)唐高宗的君臣拉锯战

【高宗刚上台时的锐气】-02

高宗对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不同待遇非常明显。永徽元年开春,有个叫李宏泰的人告发长孙无忌谋反,结果高宗不但没有调查长孙无忌,反而下令立刻把李宏泰给杀了,都不用等到秋天。还是于志宁上疏劝谏了一番,说了好些大道理,高宗才同意把李宏泰按惯例留到秋冬再斩。

对于褚遂良,高宗上台后不但没有给他升官,反而在永徽元年底贬官。事情起因于有人告发褚遂良,说他私自以低价购买别人的土地,违反了国家政策。这件事本来可大可小,不过监察御史韦思谦立刻弹劾了一本,于是高宗就下令调查。结果具体负责调查此案的大理寺少卿张睿册有意偏袒褚遂良,说褚遂良买那块地皮的出价正是朝廷的征收价格,所以不算违纪。韦思谦就不干了,这次连着张睿册一起弹劾,说朝廷低价征收土地,为的是公,而臣子私自买卖土地,怎么能按这个低标准?韦思谦还说张睿册这是巴结重臣,该杀。

高宗显然认为韦思谦说得有道理。他把褚遂良从中书令贬为同州刺史,把张睿册贬为循州刺史。不过同州离长安不算远,在今陕西境内。而张睿册的循州在今广东境内,当时算偏远地区了。小官儿总比大官儿更悲摧。

这时武则天还在感业寺,高宗的一系列决策跟她没啥关系。高宗并不把褚遂良视为亲信,这点从一开始就很明显。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09-07 10:08:51 +0800 CST  
【高宗渐渐感到郁闷】
尽管高宗刚上台时的表现看似雷厉风行,但毕竟没有根基。那些老臣是看着他成长起来的,对一位皇帝来说,这可不是啥好事儿。

李治的缺点很明显,就是感情外露,结果给人以柔弱的印象。先帝唐太宗是在长安城外的一处离宫翠微宫去世的。正史记载,太宗驾崩时,李治只知道搂着长孙无忌的颈子痛哭不止。那时长孙无忌也在流泪,但仍得设法稳住太子,让他冷静下来考虑接班。于是由长孙无忌作主,让禁军保护李治先回长安,把事情都安排好了,这才正式发丧,新皇登基。褚遂良当时也在场,所有这一切他也有参与。可能在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心目中,李治一直就是这么一个乖孩子,哪怕他登基后也有模有样地在做皇帝。

如此,才到永徽二年,朝堂上的形势就让李治感到十分郁闷了。根据《旧唐书·长孙无忌传》,有一次高宗对大臣们抱怨说:“朕特别让各位上疏言事,希望有好意见可用,可是最近上疏虽多,都没什么好采用的。”长孙无忌居然回答说,陛下登基以来,政策法律都很好,没什么意见好提,不过广开言路还是对的,否则就不了解下情了。

高宗又说:“我听说现在官员们做事,都互相照顾情面。”长孙无忌又回答说:“照顾情面是免不了的,从来如此。不过现在人人都有公心,一定不会有徇情枉法的事情。至于小小地收取一点儿人情,连陛下都免不了嘛。”

仔细品味这两段对话,长孙舅舅似乎有点儿要架空唐高宗的意思。

许敬宗是高宗一直看重的一位大臣。此人文才极好,在太宗时代就崭露头角,但和长孙无忌从来不是一伙儿的。许敬宗最初被提拔为礼部尚书,可是到了永徽二年,他忽然没影儿了。这年九月,高宗下诏修订重要的法典《永徽律》,指派了多位大臣,包括长孙无忌、李绩、于志宁、张行成、高季辅等,都是他即位之初重用的大臣。可是名单上独独缺了许敬宗。

许敬宗哪儿去了呢?被人弹劾,也贬出京城了。弹劾他的理由是,他把女儿嫁给了蛮族酋长冯盎的儿子,还收取了很多彩礼,结果被贬为郑州刺史。许敬宗的这位亲家--蛮族酋长冯盎,有个孙子,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太监高力士。说起来,许敬宗可能还是高力士的外祖父。

褚遂良和许敬宗虽然都在永徽三年先后回到长安,但褚遂良官至吏部尚书,是个很重要的职位,掌管官员的选拔、考评、任免。而许敬宗的官儿是卫尉卿,掌管国家的仪仗、帐幕之类的物资。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09-07 10:10:18 +0800 CST  
与长孙无忌有姻亲关系的韩瑗在永徽三年成为宰相。

王皇后的舅舅柳奭在永徽二年被高宗提拔为宰相,不过柳奭也和长孙无忌走得更近。为了帮助王皇后巩固后宫地位,柳奭力主让陈王李忠成为太子。柳奭的思路是:由于李忠的生母只是一个地位卑微的宫女,现在他通过王皇后的关系成为太子,将来必然与王皇后更亲近。

立李忠时已是永徽三年,武则天已经进宫,并且可能已经怀孕了。唐高宗恐怕很不请愿立这个太子(武则天肯定更不乐意)。为了说服高宗,柳奭动员了一批重量级大臣。《旧唐书》的“李忠传”上说,当时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于志宁等诸位宰相都请求立李忠为太子,于是“高宗许之”。

先前弹劾过褚遂良的韦思谦,在褚遂良复出后就受到了打击报复,贬到外地做县令去了。他要等褚遂良以及长孙无忌都倒台后才重获提拔,后来在武周时代继续得到重用,官至纳言,是个宰相。

到了永徽四年,唐高宗的日子更加难过了。这一年才开始,就发生了驸马房遗爱的谋反大案。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09-07 10:12:58 +0800 CST  
@扁舟湖上行 2015-09-07 11:23:53
哈哈,也是写她

-----------------------------

谢谢顶帖哈!我也是动笔后才发现,关于她的文章好多。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09-08 08:40:25 +0800 CST  
@冬雪心境 2015-09-07 13:26:30
写的很不错啊,签约了吗?
-----------------------------

没有啊。暂时也没这个打算啦。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09-08 08:42:03 +0800 CST  

@感秋华而泪 2015-09-10 13:35:00
此时的李治虚岁二十二,当然还有孩子气,如果是32或是42,那就会表现得与长孙无忌一样啦。
-----------------------------

嗯嗯,李治后来在大臣面前还是很威风的,根本就不是窝囊废形象。其实就连正史上的李治形象都挺威风的,只不过后人解读时候故意歪曲啦 :D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09-10 22:12:02 +0800 CST  
华夏之凰--深度解读武则天

(10)高阳公主、房遗爱谋反案


【心怀不满的皇亲国戚们】
说到永徽年间的这起谋反案,还要从唐高宗的亲哥哥李泰说起。魏王李泰曾和晋王李治争夺太子之位,失败后被流放到了均州(今湖北境内)。李治刚登基那阵子对李泰仍然十分防范,不允许他到长安来奔丧--不过这很可能是长孙无忌的意思。到李治即位之后对李泰还是很优待的,不但改善生活待遇,还给他“开府置僚属。”但是好景不长,李泰在永徽三年底就去世了。其实他很年轻,享年不过33岁。

就在李泰谢世后不到一个月,发生了房遗爱谋反案。这起谋反案的几个主角--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都是李泰的故旧,被视为“魏王党”。

房遗爱是贞观名相房玄龄的二儿子,是太宗高阳公主的驸马、唐高宗的姐夫。高阳公主因为与辨机和尚的风流案而名存史册。如果高阳公主真的象史书上说的那么四处留情,那她的驸马房遗爱确实也不是一般人,因为从谋反案的情况看,这对夫妻的感情真是不错,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最后手拉手走向灭亡。

薛万彻也是皇亲国戚,是唐高祖之女丹阳公主的驸马、唐太宗的妹夫、唐高宗的姑父。这里顺便八卦一下。薛万彻刚和丹阳公主成亲时,特别不开窍,傻乎乎的,让公主觉得很没面子,几个月都不理他。这事儿被唐太宗知道了,就热心撮合。太宗特地主持了一个大party,把诸位驸马公主都请去了,然后在席间和薛万彻玩儿游戏,故意输给他,把自己的佩刀送给了薛驸马。这下薛万彻在众人面前大大地露了一脸,丹阳公主也高兴了,于是夫妻双双把家还。

再八卦一下。薛万彻和丹阳公主这个故事,《新唐书》的记载中有一句:“阳不胜”,意思是太宗假装不胜,故意输了。这里的“阳”字其实是“佯”的通假字,结果不知道当代某些淫民群众是如何解读的,硬给理解成阳具的意思。于是太宗给薛驸马脸上贴金的小故事,变成了太宗给薛驸马上性教育课...

扯远了,说回谋反案。薛万彻是个将军,很能打仗,在太宗朝立了很多战功,但他脾气坏,人缘不好,连一贯不爱惹事的李绩都受不了他,给太宗打小报告说薛万彻牢骚太多,该杀。唐太宗在贞观末年把他流放了。高宗即位后倒是又提拔了薛驸马,让他做宁州刺史,但他依然牢骚满腹。

柴令武的来头也不小。他是平阳公主和将军柴绍的儿子。平阳公主是初唐赫赫有名的巾帼英雄,为唐军攻克长安立过大功,深受唐高祖李渊的器重。她也是唐太宗的嫡亲姐姐。柴令武本人也娶了太宗的巴陵公主为妻。所以这位柴驸马是李治的表哥兼姐夫。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09-11 02:13:25 +0800 CST  
~~~正文~~~

华夏之凰--深度解读武则天
(10)高阳公主、房遗爱谋反案

【心怀不满的皇亲国戚们】-2

《资治通鉴》对这起谋反案记录得比较详细。按《通鉴》所说,这几个人虽然都是外州的刺史,却找了各种借口留在长安。他们似乎对当今朝廷很是不满,凑在一起发牢骚,还不忌讳别人听见。他们也可能是对高宗本人不满,也可能是对长孙无忌不满,也可能仅仅是为李泰叫屈。总之,薛万彻居然对房遗爱说了这种话:“如果国家有变,我们就拥立荆王当皇帝。”

荆王李元景是唐高宗的叔叔。高宗刚即位三个月就提拔了两位皇族,其中一位便是李元景,另一位是吴王李恪。但是李元景的女儿嫁给了房遗爱的弟弟房遗则,所以李元景和房家兄弟常有来往。

房遗爱等三位驸马凑在一起发牢骚,尽说些大逆不道的话。后来高阳公主掺乎进来,就更热闹了。高阳公主对大伯子房遗直很不满意,因为房遗直是长子,继承了房玄龄的爵位梁国公。她总想把房遗直给扳倒,让自己的驸马取而代之。终于,她想出了一个又傻又坏的法子:诬告房遗直对自己非礼。这下房遗直害怕了,立刻反咬一口,把弟弟、弟媳平时那些大逆不道的言语进行了揭发。

唐高宗让长孙无忌负责调查此案。无忌一查,果然查出了很多罪状。那些夸夸其谈的口水话倒也罢了,可是他们查出荆王李元景曾经跟人说他做过一个梦,梦见手托日月。

又查出高阳公主的很多神神秘秘的举止,什么让某和尚算命啦,让某和尚见鬼啦。更要命的是,公主还私自勾结皇宫里的掖庭令陈玄运,让他窥视宫中情况,还仰头看星星。在唐朝,夜观天相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做的,弄不好就会被视为有野心。(《新唐书》公主传里讲到高阳公主:“又浮屠智勖迎占祸福,惠弘能视鬼,道士李晃高医,皆私侍主。主使掖廷令陈玄运伺宫省禨祥,步星次。”)

证据确凿,谋反被坐实了。长孙无忌又借着此案趁机剪除了一个心腹大患:吴王李恪。李恪是高宗的异母哥哥,生母是隋炀帝的女儿。在太宗的诸多庶出儿子当中,李恪可能是最有才干的。当初太宗在决定李治做太子之后,又担心他太懦弱,一度改主意想立李恪为太子,被长孙无忌坚决抵制了回去。不过无忌从此对李恪很是忌惮。

这次房遗爱因为谋反案被抓,就乱咬李恪也是同谋,希望能因此立功赎罪,免于一死。他这么干很可能正是出于长孙无忌的暗示。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09-11 22:02:14 +0800 CST  
@冬雪心境 2015-09-12 00:29:21
很严谨的 历史 分析论证文!
-----------------------------

嗯,是写得比较克制。好像影响了可读性哈。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09-12 23:42:33 +0800 CST  

@青梅煮酒1970 2015-09-12 17:12:47
回枫昀师姐和秋华师兄(师姐在前哟):
具体的位置就叫洛阳市西工区唐宫路。
建国的时候建企业,考古、环保因素都不会认真考虑的。
好在现在那里都保护起来了,并做了规划,要尽可能地恢复原貌。
站在我家阳台上,就可以看到800米外刚刚建好的仿古建筑——武后明堂。
上次回家还没对外开放,下次回家一定去看看。
-----------------------------

谢谢师弟解答。话说洛阳新建的明堂,我在网上看到照片,好像搞得还不错哦。下次回国的话,洛阳已经在我的旅游名单上了。西安、洛阳,两个都要去看看。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09-12 23:45:50 +0800 CST  
【 ~~~正文~~~】

华夏之凰--深度解读武则天
(10)高阳公主、房遗爱谋反案

【谋反案的结果】
此案的最后处理结果是:房遗爱、薛万彻被处死;柴令武先是贬官,随即被高宗下诏处死。虽然他先已自杀,还是被官府再杀了一遍(戮尸);高阳公主和巴陵公主都被赐死;荆王李元景被处死;吴王李恪被绞杀。

房遗爱的几个儿子被流放岭南。他哥哥房遗直虽然揭发有功,但功不抵罪,从老爸那儿继承的爵位被废,成了庶人,又遭贬官,当了个县尉。早已去世多年的房玄龄也受牵连,停了在唐太宗庙里配享的资格。

李恪的同母弟弟、蜀王李愔,受牵连被废为庶人;薛万彻的弟弟薛万备流放到交州(今越南境内)。

高宗后来对涉案的几位李姓皇族有所宽容。被赐死的两位异母姐妹--巴陵公主和高阳公主,本来都被剥夺了封号,到后来的显庆年间(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之后),高阳公主被追封为合浦公主,巴陵公主被追封为比景公主。

李元景后来也重新礼葬,并让一个儿子继承了爵位,只不过从本来的“王”降成了“侯”。

李恪后来被高宗追封为郁林王,从单字王变成了双字王,地位也下降了。

李恪的四个儿子被流放岭南,其中一位早卒,另三个都活到了武则天时代。武则天称帝前后对李唐宗室大兴杀戮,但是对李恪的这几个儿子都还不错。长子李仁和三子李琨都担任过几个州的刺史,其中李琨的政绩还很出色。四儿子李璄在武周朝情况不详,但在中宗朝出任过宗正卿,负责管理皇族事务。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09-12 23:48:49 +0800 CST  
~~题外话~~

李恪的长子李仁,后来改名李千里。因为他在武周朝表示效忠女皇,所以照例在史籍上的形象很糟糕。“朝野佥载”里面有几个关于他的小轶事都十分变态。

大名鼎鼎的高力士,就是李千里献给武则天的一样“礼物”。宦官和后妃一样,都是苦命人。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09-12 23:52:34 +0800 CST  
@四季之人 2015-09-13 01:19:50

-----------------------------
多谢!欢迎常来哦。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09-14 00:29:59 +0800 CST  

@青梅煮酒1970 2015-09-13 18:38:58
师姐好。
西安和洛阳很近,高铁只要一个多小时,很方便。
可惜师弟不在,无法给您当导游。
-----------------------------

谢谢师弟。高铁只要一个小时啊?我都没什么概念哦。看来真是好东西啊,我是说高铁。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09-14 00:33:34 +0800 CST  
【 ~~~正文~~~】

华夏之凰--深度解读武则天
(10)高阳公主、房遗爱谋反案

【高宗对谋反案的态度】
房遗爱谋反案的处理是由长孙无忌一手操控的。长孙舅舅的威望本来已经很高了,因此案又进一步提升。那么问题来了:唐高宗李治在这个案子中究竟扮演什么角色?

这个案子所打击的并非长孙无忌在朝堂上的政敌。从客观上看,直接受益人不是长孙,恰恰是高宗。特别是除掉了李恪,可以说让高宗少了一个心腹大患,杀人的黑锅倒是长孙无忌背上了。李恪在当时就人们视为冤杀,他本人临死前也破口大骂长孙无忌,说长孙家迟早也会被灭族--李恪说对了一半。长孙无忌后来确实倒台了,家族里也死了几位,但并没有灭族。

那么高宗本人的心意究竟如何?从正史记载看,高宗对房遗爱等几个驸马并不宽赦,可是对几位皇族却亲情难舍,想保住他们的性命。《资治通鉴》上说,高宗曾经为李元景和李恪求情:“荆王,朕之叔父,吴王,朕兄,欲匄其死,可乎?”结果遭到兵部尚书崔敦礼反驳。

《册府元龟》上记得更详细,说高宗含泪对几位侍臣说:“朕兄弟不多,荆王是我叔,吴王是我哥,虽然犯了国法,可是我想向诸位替叔叔和哥哥姐姐求个情,饶了他们的性命。”然后崔敦礼开导皇帝说:“当年周公杀管叔蔡叔,汉景帝杀皇亲平七国之乱,这些都是先例。现在陛下怎能以自己的恩惠乱了国法呢?”(帝因泣谓侍臣曰:朕兄弟不多,荆王是朕长叔,吴王是朕兄,虽犯国经,欲就公等乞叔及兄姊等命。敦礼进曰:昔周公诛管蔡,汉景夷七国,至於孝昭之时,燕王盖主谋逆,皆正刑典,此乃前事不远,陛下岂可屈法申恩?乃从之。)

看来,高宗对这几个人谋反的定性并不反对,只是念及亲情,不忍杀。不过当时大臣们都主张杀(出面说话的都不是长孙无忌,而是崔敦礼),高宗也就同意了。这也是依法办事。高宗没有让自己的亲情乱了法纪,算是一个合格的皇帝。高宗后来对这个案子从没有彻底翻案,最多不过是法外施恩,对涉案皇族给予一定宽待,可见他对此案的结论一直是认可的。

但是,这不等于说高宗就因此感激长孙无忌。实际上,高宗可能就是因为这个案子,对长孙无忌真的起了心理疙瘩。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09-14 00:40:59 +0800 CST  
哇,今天好热闹!向各位新老朋友问好。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09-15 12:30:15 +0800 CST  

@感秋华而泪 2015-09-14 20:59:14
在处理房遗爱谋反案中,唐高宗才是真正的负责人,只是他隐藏得很深,放任长孙无忌处理,让所有的罪过让舅舅来承当。长孙无忌原本就是权势熏天之人,杀起人来不考虑后果,最终成为众矢之的,而他平时倚老卖老,连外甥的权利都敢架空,最终被外甥所抛弃。
-----------------------------

嗯,高宗是城府够深。不过我觉得他在房遗爱这个案子里还是有点儿被动,而且长孙无忌那么搞,把他给刺激到了。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09-15 12:34:49 +0800 CST  

@人間知己最難尋 2015-09-15 03:17:16
太真實了!樓主是真正的高人!~贊~支持你
-----------------------------

欢迎来我这楼哈。我跟阿华(我可以这么叫她吧?)写的东西差不多,大体上观点看来也差不多,但是很多细节上还是理解得不一样。总算不是完全相同的东西,汗 :D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09-15 12:37:28 +0800 CST  
【~~正文~~】

华夏之凰--深度解读武则天
(10)高阳公主、房遗爱谋反案

【长孙无忌弄权】
长孙无忌在办这个案子的时候不但杀了几位主谋,还顺带处理了几位大臣:江夏王李道宗、安国公执失思力、以及宰相宇文节。

李道宗是李渊的侄子,虽是宗室,与高宗的血缘关系不那么近了。但他是初唐名将,不但开国时期战功赫赫,在贞观末期还受唐太宗重用,东征高句丽,西讨薛延陀。后人还猜测文成公主实际上是李道宗的女儿,但无定论。在案发的永徽四年,李道宗早就赋闲在家好几年了,却仍被牵连,流放到象州(今广西境内)。他死在了半路上。

执失思力本是一位少数民族酋长,为唐效力,成为大将。他又娶了唐高祖九江公主为妻,也是个驸马。他因此案被流放到了巂州(今四川境内),不过命比较硬,一直活到高宗龙朔年间,被朝廷重新启用担任归州刺史。

宇文节,在正史上是个一笔带过的人物。他孙子宇文融倒是有名,是唐玄宗时的一位能臣。谋反案发作时,宇文节正担任侍中、太子詹事。侍中是几个宰相职位之一,太子詹事是太子府里的头头。可见宇文节当时是个高官,结果被流放到桂州(今广西桂林一带),最后死在那里。

这三人又为啥被牵连呢?宇文节是因为和房遗爱关系好,在其下狱后四处帮忙活动,所以获罪;李道宗呢,按《资治通鉴》上说,因为素来和长孙无忌、褚遂良不和,所以获罪;执失思力跟李道宗一起带兵打过仗,又与房遗爱交好,所以获罪。

这三人的获罪肯定不是唐高宗的意思。特别是宇文节,是他在永徽二年亲手提拔的宰相。当时他提拔了两个宰相,还有一个就是王皇后的舅舅柳奭。到了此时永徽四年,柳奭已经明显跟高宗不是一条心了。后宫内皇后与昭仪正斗得不可开交,柳奭为了保住王皇后,已经站到了高宗的对立面。其实他早已倒向了长孙无忌。现在宇文节也下去了,高宗能不窝火吗?

房遗爱谋反案不管在客观上是否对唐高宗有好处,都不能算高宗的胜利,而是长孙无忌的胜利。

不过高宗与舅舅之间的紧张关系,我们只是做为后来人才看得清楚。在当时,大家表面上都挺和谐的。长孙无忌在这两年也曾因为天灾上表辞过职,但都被高宗拒绝。长孙无忌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功高震主的危险。唐朝人写的八卦集子《隋唐嘉话》上记了这么个故事:有一次长孙无忌宴请当朝权贵,席间问大伙儿:“诸位看我的富贵和越公(隋朝权臣杨素)比起来怎样啊?”在大家发表完意见之后,无忌很得意地说:“我只有一条比不上越公,他富贵时已经老了,我富贵时还年轻。”


【悲摧的永徽四年】
永徽四年是唐高宗的一个低谷时期。开年有房遗爱谋反案,尘埃落定之后,高宗失去了几位最多算是有潜在威胁的皇亲,失去了宰相宇文节。长孙舅舅在大臣中间更有权威了。

这一年九月,高宗非常倚重的大臣张行成病逝。张行成在历史上存在感不强,但他有两个侄孙,一个叫张易之,一个叫张昌宗。不过这里还是说张行成。早在李治做太子时,多次监国,都是张行成辅政。高宗把他视为自己真正的老师,即位后不但一直让他做宰相,后来他病重辞职也被高宗拒绝,最后死在任上。他病逝后高宗十分悲痛,废朝三日,大办丧事,要求文武百官九品以上的都到张府上去吊唁。张行成当时被高宗追赠为并州都督,在多年后成为高宗庙的配享功臣之一。

张行成去世后,褚遂良顶替了他空出的尚书右仆射职位。

三个月后,高宗十分倚重的另一宰相高季辅也病逝了。不过高季辅此前已经病了好久,去世对朝堂的影响不算太大。高宗再次废朝三日,追赠他为荆州都督。

在张行成与高季辅两人相继去世的中间,永徽四年十月,江南爆发了陈硕真起义。这次起义倒是很快就被平息了下去,但值得一提的,这位陈硕真先搞了一次女人称帝,自称文佳皇帝。她称帝走的是“君权神授”路线,声称自己是太上老君的徒弟。武则天对这位敢想敢干的民间女前辈有什么看法,不得而知,不过她后来称帝时说自己是弥勒佛转世,比太上老君的徒弟更高级。在民间,文佳皇帝一直被当地百姓视为女英雄,是个正面形象。

在平息陈硕真起义的过程中,一位大臣崔义玄暂露头角。他本来是婺州(今浙江境内)刺史,领兵抵抗起义军四千大军的进攻。当时,起义军虽是乌合之众,但因为笼罩了神话色彩,声势搞得很大。据《资治通鉴》,起义军放话说,谁敢抵抗谁就会遭灭族,结果官军都害怕。但崔义玄到底水平高,不信这个邪,说:“况凭妖妄,其能久乎!”战场交锋时,崔刺史身先士卒,下令撤掉左右专门为他准备的挡箭牌,说:“刺史要躲箭,别人就该死吗?”这下子大大振奋了士气,很快就打了胜仗。

平息叛乱后,崔义玄被朝廷升官,进京做了御史大夫。后来他成为支持武昭仪做皇后的“挺武派”之一。


楼主 枫昀  发布于 2015-09-15 12:40:47 +0800 CST  

楼主:枫昀

字数:588296

发表时间:2015-07-11 13:1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4-08 17:03:13 +0800 CST

评论数:492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