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为证——孙氏的崛起与东吴的建国》:这是一段青春激昂的三国史!


-----------------------------续正文-------------------------------

那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且除了有太守樊友所率的郡兵外,周边还驻扎着詹晏、陈凤等多支蜀军,虽然数量比较有限,但只要他们坚守住了,自己还不至于无家可归,然后好好整顿一番现有的兵力,再养精蓄锐一段时间,说不定就可以反攻回去了,退一步说,就算实在守不住,也可以从那里取道入川。

关羽的想法是没错的,可是接下来他的做法却错得离谱。

行军过程中,他派出了一拨又一拨的使者前往江陵,去和吕蒙见面交涉。(数使人与蒙相闻)。

交涉的内容是什么?

不得而知,估计是对吕蒙偷袭荆州的龌龊之举予以强烈的谴责,同时也顺便打听一下家中老小的安危。

只能说,关羽实在太幼稚了!

试问,你何曾把人家当作是盟友了?人家过去除了因工作需要对你有过吹捧之外,又何曾当你是盟友了?就算曾经当你是盟友,现在占了你的城池,脸皮已然撕破,双方还哪有所谓的盟约可言?兵戎相见的今天,难道你还指望人家会手下留情?

事实上,吕蒙不仅不打算手下留情,还一心想着要将这批回师的荆州军队一网打尽。

要知道,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至于关羽,既然都把你得罪透了,索性就一并取了你的性命,要讲理到阎王那儿讲吧!

吕蒙心里是这么想的,但在表面上仍显然很客气,尤其是对关羽派来的使者很客气,和到来的每个人都进行了亲切的会谈,这就给关羽造成了一种错觉,觉得事情还有商量的余地,于是错误地放慢了前进的步伐,同时加紧了和吕蒙的谈判频率。

吕蒙一看关羽中了自己的缓兵之计,也加紧了部署,在紧锣密鼓对关羽展开合围的同时,款待使者也越来越到位,不单好吃好喝,还对这些人在城中频繁走家串户的行为丝毫未加阻止,反而吩咐部下要一律放行。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高明的策略,或者说是对他之前开展的一系列亲民行动的一次检验。

很快,通过使者们脸上浮现出的欣喜之色,吕蒙心知检验的结果应该是不错的,而且他相信,当使者带着这份满意回去后,也必定会把所见所闻转诉给其他人,如此一传十,十传百,到时候即便关羽想反攻,部下恐怕也未必会誓死相随了。

毕竟得知家乡沦陷后,绝大多数荆州籍士兵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家属的安危,所以在回师途中,许多人都在通过各种途径打探沦陷区的消息。

他们最初的想法是,如果江东兵胆敢烧杀抢掠,就舍命杀回老家,为亲人报仇雪恨。

然而等到前往交涉的人回来后,获悉的净是些好消息,这让他们在高兴之余,心里开始不禁地产生了一些别的念头。

唉!媳妇孩子,老父老母都在人家手里呀,说好听点是伺候的挺不错,说不好听的,那都是实实在在的肉票啊!

这种情况下,谁还能安心打仗?还愿意跟着关羽背井离乡去跑路?

反正只要家中亲人平安无事,荆州姓刘也好,姓孙也罢,和我们这等草民百姓有何相干?

这些,就是关羽所部将士的心里话。

结果,这支军队很快变得松松垮垮,每天都有大量的士兵开小差,利用各种机会脱离队伍,偷偷逃回江陵。

持续了一段时间后,关羽不得不分派将领日夜巡营,制止并捉拿逃兵,可是没过几天,连巡营的将领也随了大流,擅自逃跑了。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呀!

这个问题很棘手,因为它不是关羽控制得了的,也不能通过杀一儆百的方式来解决,否则与大打亲民牌的吕蒙对比起来,凝聚力和形象将会进一步被摧毁。

到最后,当部队逃得只剩下两三千人时,关羽才意识到上当了,可惜为时已晚,因为仅靠这点兵力,别说是反攻,连继续和吕蒙谈判的资本都没有了。

没办法,关羽只能选择跑路。

然而,之前迟缓的行动已使他失去了最佳时机,而今在其前方和周围,吕蒙派出的多支阻击部队正严阵以待,准备收网,关羽想要突破他们设下的重重包围,简直比登天还难,况且他原本计划要撤往的宜都郡,也被人提前率军占领了。

而这个极富“先见之明”的家伙就是陆逊。

-------------------------未完待续-----------------------------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6-24 00:08:58 +0800 CST  

-----------------------------续正文-------------------------------
那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且除了有太守樊友所率的郡兵外,周边还驻扎着詹晏、陈凤等多支蜀军,虽然数量比较有限,但只要他们坚守住了,自己还不至于无家可归,然后好好整顿一番现有的兵力,再养精蓄锐一段时间,说不定就可以反攻回去了,退一步说,就算实在守不住,也可以从那里取道入川。
关羽的想法是没错的,可是接下来他的做法却错得离谱。
行军过程中,他派出了一拨又一拨的使者前往江陵,去和吕蒙见面交涉。(数使人与蒙相闻)。
交涉的内容是什么?
不得而知,估计是对吕蒙偷袭荆州的龌龊之举予以强烈的谴责,同时也顺便打听一下家中老小的安危。
只能说,关羽实在太幼稚了!
试问,你何曾把人家当作是盟友了?人家过去除了因工作需要对你有过吹捧之外,又何曾当你是盟友了?就算曾经当你是盟友,现在占了你的城池,脸皮已然撕破,双方还哪有所谓的盟约可言?兵戎相见的今天,难道你还指望人家会手下留情?
事实上,吕蒙不仅不打算手下留情,还一心想着要将这批回师的荆州军队一网打尽。
要知道,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至于关羽,既然都把你得罪透了,索性就一并取了你的性命,要讲理到阎王那儿讲吧!
吕蒙心里是这么想的,但在表面上仍显然很客气,尤其是对关羽派来的使者很客气,和到来的每个人都进行了亲切的会谈,这就给关羽造成了一种错觉,觉得事情还有商量的余地,于是错误地放慢了前进的步伐,同时加紧了和吕蒙的谈判频率。
吕蒙一看关羽中了自己的缓兵之计,也加紧了部署,在紧锣密鼓对关羽展开合围的同时,款待使者也越来越到位,不单好吃好喝,还对这些人在城中频繁走家串户的行为丝毫未加阻止,反而吩咐部下要一律放行。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高明的策略,或者说是对他之前开展的一系列亲民行动的一次检验。
很快,通过使者们脸上浮现出的欣喜之色,吕蒙心知检验的结果应该是不错的,而且他相信,当使者带着这份满意回去后,也必定会把所见所闻转诉给其他人,如此一传十,十传百,到时候即便关羽想反攻,部下恐怕也未必会誓死相随了。
毕竟得知家乡沦陷后,绝大多数荆州籍士兵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家属的安危,所以在回师途中,许多人都在通过各种途径打探沦陷区的消息。
他们最初的想法是,如果江东兵胆敢烧杀抢掠,就舍命杀回老家,为亲人报仇雪恨。
然而等到前往交涉的人回来后,获悉的净是些好消息,这让他们在高兴之余,心里开始不禁地产生了一些别的念头。
唉!媳妇孩子,老父老母都在人家手里呀,说好听点是伺候的挺不错,说不好听的,那都是实实在在的肉票啊!
这种情况下,谁还能安心打仗?还愿意跟着关羽背井离乡去跑路?
反正只要家中亲人平安无事,荆州姓刘也好,姓孙也罢,和我们这等草民百姓有何相干?
这些,就是关羽所部将士的心里话。
结果,这支军队很快变得松松垮垮,每天都有大量的士兵开小差,利用各种机会脱离队伍,偷偷逃回江陵。
持续了一段时间后,关羽不得不分派将领日夜巡营,制止并捉拿逃兵,可是没过几天,连巡营的将领也随了大流,擅自逃跑了。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呀!
这个问题很棘手,因为它不是关羽控制得了的,也不能通过杀一儆百的方式来解决,否则与大打亲民牌的吕蒙对比起来,凝聚力和形象将会进一步被摧毁。
到最后,当部队逃得只剩下两三千人时,关羽才意识到上当了,可惜为时已晚,因为仅靠这点兵力,别说是反攻,连继续和吕蒙谈判的资本都没有了。
没办法,关羽只能选择跑路。
然而,之前迟缓的行动已使他失去了最佳时机,而今在其前方和周围,吕蒙派出的多支阻击部队正严阵以待,准备收网,关羽想要突破他们设下的重重包围,简直比登天还难,况且他原本计划要撤往的宜都郡,也被人提前率军占领了。
而这个极富“先见之明”的家伙就是陆逊。
-------------------------未完待续-----------------------------
@含笑看吴钩2015 2016-06-24 00:08:58
-----------------------------
@在牛A和牛C之间 2016-06-24 11:59:33
写得真好!
-----------------------------
兄过奖啦~~~~~~~~~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6-24 12:37:35 +0800 CST  
@东海闲鸥 2016-06-25 11:29:54
又到周末了,大家都打算做点啥呢
-----------------------------
看球赛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6-26 20:38:31 +0800 CST  

----------------------续正文----------------------------

【陆逊取宜都】

身为陆口守将,陆逊也参与了“白衣渡江”行动,但由于吕蒙带病也坚持要亲临一线指挥,使作为其替身的他只能充当配角,不过他的戏份倒也不少,因为孙权命他为宜都太守,拜抚远将军,封华亭侯,但在这一系列的头衔背后,却并非只是单纯的褒奖,而是等于变相地告诉陆逊:

想要让你的太守之位变得名副其实,就给我打下那片疆土!

其实宜都这个地方,早先已有所介绍,它位于南郡的正西面,系荆、益两大州的结合部,由此取水路向西,可直抵益州的巴东,取陆路往北,则可进入上庸、房陵,故而被称为荆州的西大门。

且值得一提的是,在其治所西陵县境内,有一处名为夷陵的隘口,它由于正处在长江上游与中游的交界点上,属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所以既能上控巴夔,又可下引荆襄,据《东湖县志》记载:长江自奉节下,两岸层峦叠嶂,江中水高浪急,一出南津关,险势顿减,水至此而夷(平缓),山至此而陵(低矮),故名夷陵。

从江东的整体战略布局上看,如果濡须坞是防御曹魏南下的桥头堡,那么夷陵则是阻止刘备东进的铁闸,所以当吕蒙从从容容地进入江陵,并开始大玩政治秀的时候,陆逊则在争分夺秒地率部西进,奉命抢占这块战略要地。

谁知令人倍感意外的是,原本以为颇有难度的攻城战,竟然进行得非常顺利,刘备任命的宜都太守樊友只是稍加抵抗后,便仓皇地弃城而逃了。

接下来,陆逊开始按部就班地分兵占领宜都各县,可是在此期间,江东士兵却屡屡遭到当地蛮族的袭扰,为此他又采取金元政策,用一批价值不菲的金、银制印绶,换得了许多蛮族酋长的主动归降。

挤走了樊友,又安抚过蛮族之后,陆逊发现宜都周边仍驻扎有几支隶属于关羽的部队,尽管数量不多,但他还是决定再接再厉,彻底清理掉这些疥癣之患,于是他叫来手下的两个年轻人——水军统领李异和步军统领谢旌,命两人率三千兵马水陆并进,占据险要,击破残敌。

李异和谢旌昂扬领命而去,两人先是大败附近的蜀军詹晏、陈凤所部,接着又赶跑了关羽委任的房陵太守邓辅和南乡太守郭睦,另外还顺带着消灭了妄想趁乱闹事的秭归大姓文步和邓凯及其数千豪强武装。

结果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江东军队就陆续占领了秭归、枝江、夷道等地,从而牢牢控制住宜都全境。至此,荆州诸郡除南郡以北的南阳、襄阳等地仍由曹魏占据外,其它均已重归孙权之手。

而陆逊在轻松扫灭三股敌人后,也随即把军事指挥所设在了夷陵。因为他相信,如果刘备要救关羽,必然会派兵自上游顺流而下,到时候正好可以扼守长江峡口,截击益州方面的援军。

面面俱到的陆逊坐镇于夷陵,等于完全封死了关羽企图逃窜回益州的大门。获悉这个军情后,关羽仰天长叹,他终于觉察到了自己的又一大失误之处,即严重低估了陆逊这个自称“疏迟书生”的能力,对方先是以谦逊的言辞麻痹自己,再施以闪电般的突袭,抢先切断了他的后路,这些可不是仅靠裙带关系上位的无能之辈或纨绔子弟所具备的战略和战术修养。

后生可畏呀!

正如那奔腾的长江水,后浪追逐前浪,一浪胜过一浪。再回想起当年“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的那个时候,与现在已经不知不觉地相隔了近二十年。

最后,关羽不得不悲哀地承认,自己的辉煌已成为过去,历史将进入到一个属于陆逊这类青年俊杰的时间段,而自己的死,或许正标志着这个全新时代的开始。

--------------------------未完待续-------------------------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6-27 20:12:47 +0800 CST  

--------------------------续正文--------------------------

【走麦城】

现在的湖北省当阳市两河镇境内,有一处极不显眼的三国历史遗址——麦城,它实为夯土结构的城垣,但因年代久远,加之受到洪水侵蚀,流沙覆盖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仅存为一个长百余米,宽高近十米的土堆了。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重点旅游风景区的当阳市,历朝历代留下来的名胜古迹自然不会少,除了闻名遐迩的佛教圣地玉泉寺之外,单就三国这段历史而言,就有长坂坡、糜城、太子桥、当阳桥、锦屏山等多处古迹,可是不知为什么,当地政府却一直提不起对麦城遗址的开发兴趣。

我想,或许是考虑到寓意不佳的缘故吧!

毕竟有谁会愿意“走麦城”呢?

那可是一处国人心目中至为不祥的地方,因为在那座残垣断壁的小山下,埋葬了一位将军,以及他身后的那个帝国之梦。

那是在建安二十四年最后一个月份,北风呼啸,凛若冰霜。

此时的关羽,刚刚带着一支灰头土面的队伍躲进了麦城。

从临时驻地当阳县到麦城,距离不过五十里,但一路上关羽可谓是历尽艰险,沿途遭到了江东军队一波接一波的不间断打击,使他那支本来就士气低落的队伍更为雪上加霜,走到麦城时,总数已不满千人。

登上城墙,关羽举目四望。曾经苦心经营了数年的荆州板块,在一片大好的形势下竟然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全部沦丧于敌手,此刻他的处境,正如丧家之犬一般,或者说和过街的老鼠没什么两样,怎一个惨字了得?

那么,守住麦城还有什么意义?

没有了。起初的反攻念头,现在已如痴人说梦,即便想放弃荆州入川,夷陵到秭归一线也被陆逊封死,况且益州的主公也不会派出援兵接应,否则要来的话早就来了。

难道,要我向孙权投降不成?

当关羽正陷入苦闷之际,孙权的使者到了。

此次袭取荆州,吕蒙的行动很迅速,孙权的动作也同样不慢。吕蒙进入江陵时,孙权和江东的后续部队也抵达了公安,所以对关羽撤回后的一举一动,他都了若指掌。

估计是由于接连成功地招降了士仁和糜芳,孙权有点上瘾了,以为四面楚歌的关羽同样只能选择投降。而经过简短的交涉后,使者带回来的消息也很令人满意,关羽原则上答应投降,只是要求给一些时间准备。

为此孙权征询了一遍身旁几个谋士的意见,其中曾预言过黄祖之死的那位“先知”吴范认为,那不过是一招缓兵之计罢了,关羽是想敌投降之名,行逃跑之实。

孙权想了想,觉得吴范说的很有道理。

区区几百号人还需要准备什么?不过这也恰恰说明关羽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否则以其一贯高傲而自负的性格,是不屑于用诈降这种下三滥手段的。

也好,那倒省了攻城的麻烦,可以将计就计在麦城周边设伏擒之。

--------------------------未完待续------------------------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6-29 20:09:11 +0800 CST  

------------------------续正文-------------------------------

次日清晨,麦城城头飘起了一面大大的白旗,可是这招诈术并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亲临一线指挥的吕蒙反而为此专门叮嘱参战各部,务必提高警惕,准备随时投入战斗。

到了正午,城墙上更是插满了各色旗帜,隐约还能见到许多守城的士兵,吕蒙一看这架势,心里不由地一阵激动:

好家伙!戏演得不错嘛!起码背景还是挺逼真的。

看来关羽是要逃了,时间估计就在今夜!

等到傍晚时分,麦城果然出现异动,从城中突然冲出十余骑,正借助夜色的掩护一路往临沮小道狂奔而去。

这支势单力薄的小部队当中就有关羽的身影,为了能够突围成功,他不惜颜面地举了白旗,又在麦城上遍插旌旗,还编制了许多草人充门面,以为可以瞒天过海,趁夜逃脱升天,可惜这些伎俩统统未能凑效,因为出城后不久,他就被潘璋的部将马忠率兵截断了去路。

接下来的战斗过程很短,而且也没有出现任何悬念,寡不敌众的关羽很快被一拥而上的江东士兵绑了个严严实实,同时被捕的还有其子关平,以及都督赵累等将。

马忠只是一员低级将领,而潘璋虽说位列偏将军,但对于敌方的大佬也不敢擅作定夺,于是两人经过商议,决定还是把这烫手的山芋交出去,任由孙权发落。

此时孙权业已抵达江陵,正高度关注着麦城方面的战事,但他心情始终有些忐忑难安,担心关羽成为漏网之鱼。倒是那位擅长术数的随军参谋吴范表现得很淡定,并一再强调关羽跑不了,必定被擒,甚至信誓旦旦地预言了关羽被押解回来的准确时间,结果还真被他懵了个正着,战俘关羽如期而至。

接下来应该如何处置这名高级别的战俘,孙权一时间拿不定主意。他的本意自然是希望关羽能够归顺江东,毕竟这是一员不可多得的实力派战将,然而他刚一道出这个想法,马上就遭到了身边多数人的反对。

“狼子不可养,后必为患。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议迁都,今岂可生?”

话已经讲得很明白了,饶了关羽就等于在演绎三国版的农夫与蛇,杀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再说以关羽的个性多半不会屈膝而降,死才是他现在最大的夙愿。

既如此,那就成全了云长吧!

最终,孙权叹息着下了杀戮令。

--------------------------未完待续---------------------------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6-30 21:12:53 +0800 CST  
@游戏风尘2016 2016-07-02 13:43:11
顶帖!
-----------------------------
多谢了~~~~~~~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7-02 16:23:39 +0800 CST  
@追梦人2011ABC 2015-05-17 09:07:09
由于早婚是主流,所以我才在早婚还是晚婚的问题上取了以早婚为基础,去看待孙周二人的婚史。
而江东二乔知名度比孙周的妻还高,恐怕是她们的美艳早就给古代的写史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缘故吧。-------你这是本末倒置,二乔的知名度高难道不是因为嫁了孙、周这两个大帅哥、大英雄,如果她们嫁的是普通人谁认识她们?那么同样是嫁了孙、周,为什么作为妾的二乔比他们的“妻”知名度还高?再说二乔知名度高也是在后世人心目中......
-----------------------------
@汉之战虎 2015-05-17 13:57:06
史料没记载孙策妻妾的名字,不代表孙策正妻就是大乔。
按照早婚的传统,肯定不是了。
“ 女子 十七岁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国语·越语上》)
当时周瑜都25岁左右了。
----------------------------
@追梦人2011ABC 2015-05-17 14:11:43
当时都已经是乱世了,还有什么不嫁不娶有罪没罪的律法?
-----------------------------
@我是梅儿芊芊 2016-07-03 14:56:54
是啊,都是乱世了,还分什么妻妾?反正都是男人的女人。
-----------------------------
兄台您可真看得开。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7-03 21:16:45 +0800 CST  
@含笑看吴钩2015 2015-05-23 23:49:13
刚才写东西时脑子忽然卡壳了,思考半天也没法动键盘,只好到阳台抽了两根烟。。。。。
这到底是个啥子情况???
-----------------------------
终于发现你是我的真爱~~~~~~~~~~~~~~~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7-04 16:03:03 +0800 CST  
@zgst1111 2016-07-04 13:50:33
生擒关羽、射杀黄忠的三国第一神将马忠出场,楼主考察一下。
-----------------------------
这个人。。。。。。。不好意思,我倒是没打算细写他。。。。。。。只不过是一笔带过而已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7-04 16:28:14 +0800 CST  

-----------------------续正文----------------------------

【刘备在干什么?!】

一代名将关羽就此踏上了黄泉之路,他的败亡留给后人太多太多的感慨与叹息。

也许,是一切都发生得太快啦!

建安二十四年的七月、八月间,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正是风头正劲之时,而到了十二月,他就被送上了断头台。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这位武圣爷的境遇就如同坐过山车一样,骤然间由巅峰跌落到最低点,而且根本没有翻身的机会。

是什么导致了这个如此惨痛而悲壮的结果?

应该说,既有外部的原因,也有内在的因素。

外部原因之前已经讲得很多了,如曹魏的倾力增援,江东的暗中偷袭等等,而关羽高傲自负,轻视他人,又刚愎自用,妄自尊大的性格也同样不容忽略,但除了这些,还有一大疑问不能不着重提及,也就是在整个荆襄战事期间,关羽的上级(包括友军)究竟在干什么?

这个问题的牵扯面很广,为了弄清楚它的来龙去脉,我们首先要了解关羽为什么要这个时候发动襄樊战役,以及他此番北伐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先讲第一点吧。

在原本就错综复杂的荆州形势当中,三方出于相互间的忌惮,谁都不愿轻举妄动,而是各顾各地做好防务措施,以免被其它某一方有机可乘。如此下来,才形成了之前好几年相对平静的局面,然而关羽的突然大举压上却彻底打破了这种均势。

他的行动是自作主张,还是秉承了刘备的旨意,为配合汉中战役的全面告捷而顺势做出的决定呢?

我想,或许两点都兼而有之吧!

因为,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关羽对此次北伐准备得很充分,不仅短时间内便完成了大规模的兵力集结,还预先安排好了防御的种种措施。要知道,这些可都属于系统工作,很难一蹴而就,再说当得知刘备在汉中的胜利,以及黄忠、魏延等人的出彩表现后,自诩“老子天下第一”的关羽很难不为所动,只甘心窝在荆州碌碌无为地充当看客,可见他早就有了未雨绸缪的打算,并且制定好了攻打襄樊的一整套计划。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没有得到成都方面的指示(或默许),即便关羽的求战情绪再强烈,准备再充分,恐怕也不敢倾巢而出,毕竟这是一个足以震惊天下的战略行动,容不得丝毫的意气用事。所以尽管史料并未明确记载过这方面的内容,但从一些事件中我们仍可以找出不少出与之相关的信息。如刘备进位汉中王后,拜关羽为前将军,假节,并特地安排了费诗前往荆州。

-----------------------未完待续--------------------------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7-04 21:15:02 +0800 CST  
@泉州楼盘网 2016-07-04 21:31:55
这个文章也很棒,有出书没有啊,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三国。
很多人也有东吴情节的,尤其是南方一代,尤其是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在玩三国游戏时,南方就非常多人想象自己就是三国时代的孙策孙权,发展东吴进而统一天下。
这个角度也很棒!写的也非常精彩!
-----------------------------
现在的纸质出版那么萧条,出书恐怕是没指望了,但还是得多谢鼓励和支持!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7-05 09:03:44 +0800 CST  

----------------------------续正文-------------------------------

费诗的使命,除了劝说关羽接受和黄忠同级别的前将军之职外,很有可能也带去了刘备让关羽出击襄樊的命令。

因为从时间来看,建安二十四年的五月,曹操退守长安,刘备自封为王,同年七月,曹操派出了第一批救援曹仁的部队——于禁所部,也就是说在此时间段,即费诗前往荆州之后,关羽随即发动了襄樊战役,这个时间与时机契合得相当完美,况且此举也符合当初“隆中对”的战略构思。

总之,这一仗关羽想打,刘备也想打。可是关羽从出兵到战败被杀,历时约六个多月,这半年来刘备始终按兵不动,竟没有派出过一兵一卒进行支援,似乎荆州的激战与己毫不相干,这种奇妙的态度实在是叫人难以理解。

哪怕虚张声势也好,总应该有所动作和关羽呼应一下吧。

难道是刘备对荆襄战局的反应过于迟钝?

还是真像以章太炎为首的一批国学大师们所言,由于刘备厌恶关羽的自大和傲慢,担心以后无法控制,索性借曹操和孙权的手将其除掉,也算是了却了一桩心事。

其实,只要我们清楚了关羽此番北伐的真正目标是什么,就一切都清楚了。

如果是阶段性目标,无非就是拿下襄阳和樊城,扩大目前对荆州的统治范围,真正确立刘备一方在本地区的优势地位,若有可能的话再相机占领南阳,将曹魏势力彻底驱逐出荆州板块,从而形成对中原的压迫之势;而如果是终极目标,则是逐鹿中原,横扫天下。

客观地讲,应该多半是前者。

别看后来关羽是如何的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又是如何的令曹操胆寒,甚至有了迁都的念头,但他想要就此长驱直入挺进中原腹地,却只不过是一个乌托邦式的妄想罢了。

原因很简单:兵力有限,实力不足。

再说离江陵越远,整个后方就越危险,哪怕占了襄樊,丢了江陵照样得不偿失。何况在没有策应的情况下孤军深入,就算是连战连捷又如何?一旦占领重要据点,势必要分兵,分兵之后攻击力势必大减,可如果不分兵,只一味地长驱直入,则根本无法保障补给。

所以,最可行也是最现实的目标就是拿下襄樊,将曹仁所部压制到宛城一线,这样扩大的占领区尚可掌控,不至于战线拉得过长,同时也能够对中原形成震慑,进可攻退可守。

好了,既然明确了关羽的作战目标,那么刘备不发援兵的真正原因也就可以理解了——攻占襄樊,单靠荆州的军队足矣,毕竟曹仁的守军在兵力上处于劣势,哪怕对方的援兵到来,也难以做到将关羽所部全歼于城下,退一步讲,即使战况不利,大不了撤退,日后再卷土重来,没什么可担心的;而江东方面也不是没考虑到,但已经做了妥善的布防,就算孙权想在背后捅刀子,守备部队应该也能撑到主力回援。

所以,经过自以为周全地思量之后,刘备主观地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对于襄樊的战局,益州无须派出援军。

--------------------------未完待续-----------------------------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7-05 22:10:20 +0800 CST  
@缙云山中的游客 2016-07-07 19:50:23
继续支持
-----------------------------
多谢了~~~~~~~~~~~~~~~~~~~~~~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7-07 21:28:39 +0800 CST  
@缙云山中的游客 2016-07-10 07:38:42
顶帖!
-----------------------------
多谢~多谢~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7-10 12:11:18 +0800 CST  
@美言妙语 2016-07-10 10:29:25
顶帖!
-----------------------------
多谢鼓励~~~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7-10 12:11:56 +0800 CST  
@游戏风尘2018 2016-07-10 12:25:50
欣赏佳作
-----------------------------
兄台有心啦~~~~~~~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7-10 13:47:57 +0800 CST  
@嘉陵江上的渔夫L 2016-07-10 13:44:39
顶帖
-----------------------------
渔夫兄周末好~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7-10 19:04:24 +0800 CST  

--------------------------续正文----------------------------

另外,刘备不派援军也有客观的原因——现阶段无兵可派。

诚然,自从接连拿下川陇两地以后,其实力的确有了大幅度的增强,算是达到了一个巅峰,不过,这个巅峰仅是相对于他的过去而言的,如果要拿曹操或孙权来作比较,仍存在不小的差距,譬如,在总兵力上就处于明显的劣势,而这一点,也正是制约刘备派兵支援关羽的最主要原因。

下面,就让我们从将领资源和兵力资源这两个层面来看看刘备的无奈吧!

先看所谓的“五虎将”,张飞和马超都很忙,各自出任着一线军区的司令,而且从身份上看,官职和将军位和关羽是平起平坐,再说让他们离开防区,千里迢迢带着一只军队去给关羽打下手,似乎有些不太靠谱。

而另外两位呢,也不合适。黄忠被关羽斥为“老兵”一个,真要把派他去荆州,恐怕不会受到关羽的欢迎,说不定还将起到反作用,至于赵云,不过就是刘备的贴身保镖而已,而且他从未有过独自指挥一支军队作战的经历,叫刘备如何能放心?

其它将领呢?魏延已出任汉中太守,他的担子最重,需要应付北面曹魏巨大的军事压力,根本就无暇他顾,李严呢,也不轻松,他一直在忙于扑灭益州各地“革命者”燃起的熊熊烈火,同样分身乏术。

除了上述的那些人,刘备的确找不到更合适的人选了。至于像冯习、吴班之类的三线将领,由于资历浅薄,身份低微,还远没有这个资格带大军出征,充其量也就能管个千八百人而已。

总之,要么很忙,要么资格不够,要么关羽很难伺候,按照这三点进行淘汰,合适的人选也就没有了。

接着再看兵力资源,这方面就更为匮乏了!

因为两汉时期的益州,压根就没有后人想象的那样,是一块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它的经济、人口、土地等各项指标和其它大州相比,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所以刘备能够招募得到并且养得起的军队,撑死也不会超过十万,我们权且按照十万来计算,魏延的汉中至少需要3万人,张飞和马超所部至少也有一万,而其他的关隘呢?以及叛乱多发的南中地区呢?都需要相当数量的守备兵力,掐着指头估算下来,刘备可以调集到的机动兵力顶多三万,然而真要把这三万人给调走了,内部突发大规模暴动怎么办?外部曹军入侵又怎么办?

总而言之,难啊!

这就是刘备看似光鲜,实则有些尴尬的处境,如果不动干戈的话还好说,一旦战端四起,诸多问题也就相应地浮出水面了。

那么,难道对于荆州日益显现出的危局,他就真的彻底没辙了吗?



---------------------------未完待续----------------------------------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7-12 18:36:21 +0800 CST  

------------------------续正文---------------------

也不是这么说,因为此事还存有变数,而这个变数就在于刘封和孟达的态度。

刘封和孟达之前介绍过了,汉中争夺战期间,两人搭档率军攻取了上庸,战后刘备让刘封率部留守,孟达辅之,其用意既是为了加强新地盘的防务力量,同时也希望两人能够就近监视素有“墙头草”之称的当地豪族申氏兄弟。

关于刘、孟二人与关羽之间的瓜葛,按照演义里的描写是这样的。

当兵败麦城时,关羽曾派廖化到上庸求救,可是刘封因为听信了孟达的谗言(关公以将军乃螟蛉之子,不可僭立,劝汉中王远置将军于上庸山城之地,以杜后患。此事人人知之,将军岂反不知耶?何今日犹沾沾以叔侄之义,而欲冒险轻动乎?),最终以“山城初附,民心未定”为由拒不发兵,从而坐视关羽被擒。

如果确有此事,则荆州之败,刘封难逃其咎,毕竟在这个危急关头还计较私人恩怨,实在是不应该。

不过我想再一次提醒大家的是,演义终归只是小说,既是小说,就难免会有与史实不符的地方,所以对于刘封的“罪行”,我们很有必要重新进行审视和判定。

事实上,那段时间关羽的确曾派人联系过刘封,但不是求救,而是下令要刘封和孟达出兵协助自己攻打襄樊(令发兵自助),时间也不是兵败麦城后,而是久攻襄阳而不下的时候。

可是,他发出的这道命令却被刘封和孟达拒绝了,理由是“山郡初附,未可动摇”,因而“不承羽命”。

这个理由,长期以来都被认为是推诿之词,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换位思考,站到刘封的立场上看问题,就不难发现他拒绝出兵的原因,确是受客观形势所迫。

下面,我想就此跟大家分析一下。

所谓“山郡初附,未可动摇”,讲的确是实情。

毕竟夺取上庸才不过两三个月的光景,和关羽兵发襄樊的时间基本同步,对古代战争史有一定了解的朋友都知道,军队在攻城略地之后,通常都需要处理相当多的后续事务,如修葺城墙,谨防敌人反扑;安抚民众,恢复社会秩序等等,因此,刘封和孟达的当务之急就是先得站稳脚跟,而不是连自己那一亩三分地都管不好,就跑到隔壁的田里帮人家浇水,这么做纯属本末倒置。

真要这么做了,魏军趁虚来袭该怎么办?或者习惯了见风使舵的申氏兄弟趁机反水,重投曹魏怀抱又该怎么办?一旦刚刚到手的地盘得而复失,责任将由谁来承担?

这些可都是关乎自己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呀!

岂能等闲视之,草率行事?

再者说了,虽然关羽的军职比刘封高,但两人并不存在直接的上下级关系,也就是说他无权指挥刘封,或者说对他的命令,刘封完全可以置若罔闻。所以既然没有得到刘备的明确指示,刘封又怎会为了一个与自己非亲非故,并且关系还甚是不睦的同僚,甘愿冒着巨大风险,顶着擅离职守的罪名跑到荆州给人家打下手,他可没有如此高尚而无私的精神境界。

他不是圣人,也从未奢望能够成为圣人。

总之,刘封和孟达有充分的理由选择拒绝出兵,甭管那些理由是不是借口,但只要两人打心眼里不想帮助关羽,就法理而言谁都挑不出刺来。

而从关羽万般无奈之下要求刘封出兵一事,也证实了之前讲到过的一个客观情况:刘备手下确实无兵可调,否则为什么不直接向成都方面求援?亦或者是也派人去了,然而结果却不尽人意罢了。

多方求援被拒绝后,关羽只好硬着头皮孤军奋战,从而导致了江陵沦陷,败走麦城等一系列严重后果,使得整个荆州的局势完全失控。最终,他为自己的种种错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刘备也不得不为这场惨败买单,于是不管出于迁怒也好,推卸责任也罢,他都必须对此事有所交待——也就是找个人出来替自己背黑锅,找了半天,最佳人选只有是靠近荆州的上庸守将刘封了(养子又如何?老婆孩子都可以说扔就扔,养子算个逑呀!)。

当然,为了公平起见还得拉上孟达,可惜那厮有先见之明,提早一步跳了槽。

刘备的决定其实是很愚蠢的,无疑于自毁长城。因为赐死刘封,逼反孟达造成的后果就是上庸、西城等新郡相继叛归曹魏,这也可以算作是因荆州沦陷而产生的连锁反应吧。

建安二十四年末,关羽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之路,一代将星就此陨落于荆楚大地。

然而,他的死并不代表终结,而是开启了下一场大戏的序幕。

关于荆州的故事,还远没有结束。

一切,都才刚刚开始。

---------------------未完待续----------------------------


今晚更多些,因为明天就要去武汉玩了,周二才回来。提前祝大家周末愉快。
楼主 含笑看吴钩2015  发布于 2016-07-15 00:22:34 +0800 CST  

楼主:含笑看吴钩2015

字数:912398

发表时间:2015-04-06 22:0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0-22 22:37:57 +0800 CST

评论数:771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