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家族大全

牛角龙
1945年,黄、陈姓人家从信宜迁此建村。因村位于一条弯曲的坑边,形似牛角,故名。


铺仔
1949年,陈、赖、黄姓人家从信宜迁此建村。该村地处过往人多的地方,有村民在此开小店(铺仔),故名。


大垌
1938年,胡、杨、李、陈姓人家从信宜迁此建村。因村前是水田,故名。


石碑
1945年,黄、朱、陈、俞、李姓人家从信宜迁此建村。因村边有个用石砌成的蓄水陂头,"碑"与"陂"方言同音,故名。


小那红
民国初期,陈、黄、张、邝、冯姓人家从信宜洪官等地迁来那六建的另一条小村,故名。


村仔
1949年,李、王、黄、周、陈、赖姓等几户人家从信宜迁此建村。


那六仔
1924年,龙、李、俞、朱、陈姓人家从信宜迁此建村。因村位于那六村对面,故名。


河仔
清中叶,陈姓人家建村,因村三面被水环绕,故名。


土岗
清中叶,陈、温姓人家建村,因村建在土岗上,故名。


马下
1925年8月,陈姓人家到此建村。


潮牌
1925年4月,梁、陈姓人家到此建村。村因地势命名。


下旱地
清中叶,陈姓人家建村。因土地干旱缺水,故名。


高墩
1955年8月,陈姓人家建村。因村建在地势较高的土墩上,故名。


夏水
1964年6月,胡、陈姓人家建村。因村座落于夏水水库上边,故名 。

绿树

1964年3月,陈姓人家建村。因居住在山边,周围有树木葱绿,故名。


元安
清初,陈姓人家建村。


元岭
原称源岭村、源岭仔。明朝中叶,陈姓人家建村。


江瓦咀
民国初,陈姓人家建村。



东平






塘坪


大什
清初建村,原多姓杂居,故称"大什"。后有的他迁,现仅存冼、陈两姓。聚落在石坑河以西、那邓河以东河谷平地。


清水塘
清代中叶,陈姓人家建村。村边有一口清澈的水塘,故名。


牛栏岗
又名瑞兰村。明初陈姓人家建村。


西元
1972年,陈姓人家从北甘大村迁此。村建于北甘大村西部的园地上,故名。


那蓬
明代,陈姓人家建村。因村边河湾如蓬,故名。


河村
明末,彭姓人家迁此定居。后又有塘角陈姓人家迁入。村建于大八河西岸地上,故名。


大湖
清代,刘、包、陈姓人家建村。因村东有湖,故名。


大沙坡
明末,陈姓人家建村。


刘三岗
明中叶,陈姓人家建村。村西南有三个小山岗,远看似层楼,"楼"与 "刘"同音,故名。


百屋
明中叶,陈姓人家建村。


山尾
明中叶,陈姓人家建村。


仁面园
明末,陈姓人家建村。因村中种有仁面树,故名。


安埠
明末,陈、唐姓人家建村。


岗粒
明中叶,陈姓人家建村。


塘表
陈姓人家于明末由塘角马蹄石迁来定居。村的四周有鱼塘,故名。


太山
明中叶,陈姓人家建村。


丹步
清初,陈姓人家建村。

岗尾

明代,陈姓人家建村。因村建在山岗尾端,故名。

东方
明代,陈姓人家建村。


陈屋
明代,陈姓人家建村。


塘尾
清代,陈、沙姓人家建村。


大村
明代,黄、何、陈、冯姓人家建村。后因村大,为便于集体管理与经济核算,分东村、西村。属参洞村委会。






大八


南安
陈姓人家于清代从金贝塘迁此。处在原村南面,故名。


茅坪
清初,陆、黄、肖三姓人家在茅坪上垦荒建村,故名。后有许、陈、江多姓杂居。


长田岩
清乾隆年间(1736~1795),陈姓人家从大岗塘迁此建村。村建在一块长形田边,故名。


山底
清末,陈姓人家从塘坪山尾村迁此,取来自山村之意,故名。






白沙


伙浩
1960年,陈、张姓人家建村。


水埠头
陈姓人家建村。






双捷


茅田
清初,陈姓人家建村。村临茅田河,故名。



麻汕


陈屋
清代(1665),陈姓人家从福建迁此建村。


高阳

1969年,陈、黎姓人家从高州迁此建村。取高州、阳江各一字组成村名。
根据这联宗世系图,合山镇高罗村陈姓并不是润祖的后裔。润祖后裔玉斗翁
这一支系是分布在 平地朗、四令
、柑子园、南安等村。这些村都属 北惯镇四平村委会。

楼主 赵氏棘龙  发布于 2019-06-17 21:10:00 +0800 CST  
东城陈氏
新村仔
清代中叶,陈姓人家建村。是在报平大村侧新建的小村,故名。

楼主 赵氏棘龙  发布于 2019-06-17 21:11:00 +0800 CST  
东莞
北栅陈氏
陈氏世居南雄保昌严塘里。陈常仁宋为朝奉郎,在广东督盐政,锱居东莞大宁。传六世,陈述迁北栅。


亭头陈氏
陈氏原为福建同安人。宋建炎(1127-1130年)间,陈倘卜居于莞城亭头场,第一部“东莞志”的作者陈庚即其后人。明代,陈氏迁莞城兴贤里。


桥头陈氏
陈誉,汴梁人,宋靖康(1126-1127)间为岭南靖海军节度使,卒于官。其子晏,以荫补官,绍兴二十七年(1157)为东莞县令,因家于东莞桥头村。九世孙琏,为明著名学者。


东莞茶山陈氏家族
陈彦清,本徐州人。金兵南侵,其曾祖避乱居南雄。彦清登庆元二年(1206)进士,任福建泉州刺史。任满,由水路归,经东莞,因流寇蜂起,水陆难尽,遂寓居茶山。其父孔范随任,亦阻,居茶山,未几卒,葬于黄旗。彦清于是置田宅于龙湖头,遂家于此(据《陈氏燕喜堂宗谱》)。


陈氏入桥始祖来历及其后裔居住分布情况
陈姓是桥头的大姓之一,远在秦汉时期,陈姓祖先已从中原迁徙至岭南,先落脚南雄,后逐步向南粤各地移迁。而迁入桥头的陈氏家族中,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始祖陈十五,其两个儿子从广宁入怀后定居桥头;二是陈八七公先落脚封开,其后裔陈子贤入桥定居。



陈十五公的两个儿子入桥后其后裔居住分布情况
据讲义村陈氏家谱记载,威武出身的陈十五,在南雄珠玑巷被编入营部从军,屡立战功,后逐级擢升,职任都督,授二品锦鸡总领。元朝末年各地农民起义,连年战争,因战败,陈十五只好把所带领的部队解散,各谋生路。陈十五于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四月初八日,带家眷落籍广宁三年,后转迁怀集独洲二年。陈十五生有三子,长子陈福华在逃难途中生死去向不明,只有次子陈禄华、三子陈寿华逃难到桥头,繁衍生息延绵至今。

次子禄华当时落脚山根村,后因人口发展,逐步向周边移居,分迁到徐丰旺堂、杨柳等地,又从杨柳分支至六竹,再由六竹分迁到凤真、徐安。现在金星、徐丰、新宁、丰大、岑元、六竹、凤真、徐安居住的陈姓人家均是禄华公的后裔。

当时陈十五公在逃难中夫妇双亡,禄华公为纪念双亲,立冢拜祭,墓设于今金燕宾馆后背处。

三子寿华,当时落脚岩儿岗(今新平讲义村),据讲义家谱记载,当时是用五斗米换得孤寡老人姚远昌的户籍入户的。与陈寿华同来的还有他的好友卢宣章,后卢病逝,遗下两个孤儿,而寿华公虽有四子,也把卢的遗孤视为亲生,后来两孤儿也改为姓陈。现分居在新平行政村的陈姓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还有移居有保丰、红光、新兴及永固镇苍岭村。现新平陈村和保丰税高的陈氏家族原是卢姓改为陈姓的后裔;岑元拱口的陈氏家族是从陈村分支而来的。

陈子贤入桥的经过及发枝情况
据岑元陈林村的陈氏族谱记载,陈八七字九妹,于洪武元年因战乱从南雄珠玑巷直抵迁到土坷封州(今封开)野峡岼,后到江尾独律村落业为根。陈九妹的第八世孙陈子贤,于明朝嘉靖七年(1528)从封开独律村迁至怀集宁洞岑元的陈林村落户。现岑元的陈林、上下岗和岩旺的旺口、金边陈屋以及从岩旺分迁到旧圩等的陈姓人家,均是陈子贤的后裔。

楼主 赵氏棘龙  发布于 2019-06-17 21:19:00 +0800 CST  
中山
陈为当地第三大姓
中山陈氏家族十四大分支
1-2、沙溪陈氏家族
1、冈背、水溪陈氏家族
始祖:陈文龙
迁移:于南宋绍兴二十五年至庆元元年间(1155~1195年)从南雄珠玑巷迁石岐仁山,
其长子、三子分居于张家边陵岗和三乡鸦岗;
次子天觉是继梁杞之后成功倡议香山建县之人,建县后迁居库充,其后人亦长居于此。
2、石岐陈氏家族
始祖:陈宗公
迁移:于宋末由南雄珠玑巷迁来。
3、沙溪婆石村陈氏家族
始祖:陈宣
迁移:从南雄珠玑巷迁新会石头村,其第九代孙于清初迁此,后代则分支到下泽、象角、水溪、南乡、沙尾等处。
4-5、南蓢陈姓
4、麻子村陈氏家族
始祖:陈贵卿族
宋咸淳末年(1274年)先避难到新会,后转徙牛起湾,再迁于此。
5、莆山、茶园陈氏家族
始祖陈宋公
于宋末由南雄珠玑巷迁石岐,其后人志和、玄保先后于元代元统年间(1333年)和明初迁于此。
6-10、小榄陈氏家族
6、陈挺秀族于明隆庆年间(1567~1572年)由新会白沙乡迁来;
7、陈桐梅族于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由顺德桂洲迁来;
8、陈秀林家族
始祖陈秀林于清康熙中叶分别由顺德桂洲、新会潮连迁来;
9、陈觉员陈氏家族
始祖陈觉员于清康熙中叶分别由顺德桂洲、新会潮连迁来;
10、陈霞村族则于清道光末年(1850年)由南蓢茶园迁来。
11-12、三乡陈氏家族
11、鸦岗陈中行族于宋代由南雄珠玑巷迁石岐,后人转迁今珠海的南大涌和前山,十一世孙朝庄始迁于此。
12、石塘陈龙溪族于明代由新会外海迁来。
13、神湾陈贽族原居福建宁化县,于元天历三年(1330年)迁广东嘉应州兴宁县,第九代孙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再迁广州增城,十一代孙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由钜典迁来,后代分支到坦洲、沾涌、古宥、沙岗仔和定钩环。
14、广东中山张家边窈窕陈氏家族
始祖:陈孟义
迁移:于元代从南雄珠玑巷迁来。


岗背、水塘头陈氏家族
岗背、水塘头陈族始祖陈文龙由南雄珠玑巷迁居香山县,生下三子,分别是天伦、天觉、天叙,长子陈天伦子孙居陵岗;三子陈天叙子孙居鸦岗;第二子陈天觉是建议立县督建香山县城的有功之人,其子孙居库充,隆都岗背、水塘头陈姓是陈天觉后人,是从库充分支的。
至今,这两村的陈姓族人还流传有《陈天觉与聚宝盆》的传说,警世后人要勤力读书,不要心存侥幸不劳而获。


黄屋坑陈氏家族
黄屋坑(即大兴坊)聚居的黄、林、陈、冯、潘五姓。
陈族始祖陈廷山是从石岐迁居大兴坊落户的。


五桂陈氏分布在桂南村、石鼓村、南桥村

楼主 赵氏棘龙  发布于 2019-06-17 21:22:00 +0800 CST  
潮州
归湖陈氏
田东村距离镇区约5公里,东与文祠镇交界,南与仙洋接壤,西与神前相连,北与梨下毗邻,面积1.53平方公里。创村于明万历年间,曾有赖姓、彭姓、陈姓、李姓、江姓、文姓六姓,民国初年,除赖姓外,其余合姓为“伍”姓。1924年兴建的伍氏家族学校至今保存完整。本村为单独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704人。


北洋:32户,148人,陈姓,创于清咸丰年间,由神前搬来。


龙溪村距镇驻地东南0.6华里,东望金光乡,西莲葫芦市,南接金丰,北邻溪口和狮峰。方圆1.07平方公里。耕地415亩,132户,564人。
1973年,与金光、金丰合办“金溪小学”现为归湖中心小学。
陈姓:创于清康熙四十九年庚寅(1710年)始祖廷耀公来自溪口菜园尾,陈氏老祖乃南公原居澄海山仔分四房。

楼主 赵氏棘龙  发布于 2019-06-17 21:25:00 +0800 CST  
揭阳
陈为当地第一大姓
在生姓陈 辞世姓林——秋江、楼下两村罕见习俗
姓氏从一而终,即一个人在生姓什么,去世之后仍然是这个姓,丝毫不变,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了。然而,揭东县新事镇的秋江村和楼下村的陈氏,却不是这样。这两个村的陈姓村民,在生时姓陈,去世之后却一律改为姓林,用当地的俗语来说就是“生陈死林”,其他乡村的陈氏都没有这种现象。这种奇特的习俗,在潮汕姓氏之中,实属罕见。


为什么秋江、楼下这两个村的陈姓村民下世之后姓氏必须由陈氏改为姓林?这里由有一段鲜为人知的轶事。


考潮汕陈氏,源于三大流派:一是陈政、陈元光之后,史称“北庙派”或“龙湖派”;二是陈邕、陈洪进之后,史称“南院派”;三是“江州义门”陈氏之后。奇怪的是,秋江、楼下两村的陈氏,却不属于这三个流


派中的任何一个流派,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原来,这两个村的陈氏先祖,本非姓陈,而是姓林,祖籍河南洛阳,后迁福建上杭。因避兵乱再徙揭邑丰政都潘田村(今属丰顺县),林氏来到潘田后,受到了先到此地的陈氏乡亲的热情接待和大力资助,日后得以寸进发达,显名阊里,因念受陈氏的恩惠殊重,乃依其姓,改为姓陈,俗称“潘田派”陈氏。后来,林氏又念自己本是林姓出身,不可忘记祖宗。但在有生之年改回林氏原姓,恐有负陈氏的大力资助之恩。反复权衡之下,终于找到了一个圆满的解决方法:在他有生之年,仍然姓陈,但在他去世之后,则改回姓林,这样做,一则报答了陈姓的殊重恩惠和深情厚谊,二是不忘林氏祖宗。后来他的派下子孙后代,都遵循这一祖训,代代相承。这就是“生陈死林”的由来。


清顺治元年(1644),潘田陈氏另从潘田南迁磐溪都周公山,分创秋江、楼下两寨,传子及孙至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人丁兴旺;“生陈死林”的习俗也就在这两个村中代代相传下来。

楼主 赵氏棘龙  发布于 2019-06-17 21:27:00 +0800 CST  
云浮
郁南陈氏
人口27924人。陈姓为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人口第二大姓。

楼主 赵氏棘龙  发布于 2019-06-17 21:28:00 +0800 CST  
福建
福州
福清陈氏家族
玉涧陈氏 唐御史中丞陈崇,由河南固始县随王审知入闽,居于福州石井,唐天佑年间福清为陈中丞封地,择居县城西涧,称玉涧陈氏。
深巷陈氏 唐代陈守贞由河南固始县,迁福清方成里。传数代后又迁永东里深巷。
南园陈氏 宋代始祖陈觉山,由浙江迁方兴里溪乾村。
玉湖陈氏 宋庆历元年(1041年),陈仁由浙江钱塘入闽,居住玉湖浦边。清同治四年(1865年),陈德芳迁县城湖滨霞,仍称玉湖陈氏。
沾泽陈氏 宋代同安县主簿陈舜仁,从江西吉水县迁江阴里沾泽村。
南厝陈氏 先祖原居河南,北宋末年,迁南京,后又迁侯官(福州)。宋亡,始祖韩为避兵乱,迁居东壁岛,传至冶迁居浔洋里南厝村。
东花石陈氏 始祖陈熙元,明崇祯时,自惠安县塘边村迁平南里五九都东花石村。
岱石陈氏 先祖居河南光州固始县,号光州处士,五代时,从王入闽,居福州贡院后日剑池。宋时,陈寿官宣义郎,徙永宾里岱石村。
琯口陈氏 清道光时自闽县镜上村;又清乾隆时,自侯官县苏馆村,迁方兴里琯口村。
后楼陈氏 清乾隆时,自同安县迁方兴里后楼村。
茶山陈氏 清乾隆时,自闽县大义村;又清道光时,自长乐县江田村迁方兴里茶山村。
松□崎陈氏 清乾、嘉时,自漳州迁方兴里松树崎村。
西曹陈氏 清咸丰时,自安溪县迁善福里西曹村。
□下、坂头陈氏 明末自南京铁井栏村,分迁隆仁里树下、坂头两村。
仁厚陈氏 明初,自兴化莆田县青陈阔口村,迁临江里仁厚村。
睦山陈氏 清初,自泉州惠安县迁临江里睦山村。
陈厝尾陈氏 始祖陈洪齐,明洪武时,自福州安民崎迁平南里五九都陈厝尾村。
厚安陈氏 始祖陈慈,明永乐时,自长乐县江田村迁平南里五九都厚安村。
街头陈氏 清光绪时,自长乐县江田村迁永寿里街头村。
虎幄顶陈氏 清光绪时,自泉州迁永寿里虎幄顶村。
玉里陈氏 明万历时,自漳浦县锦湖村,迁永寿里玉里村。
郭宅陈氏 由长乐县江田村,迁永福里郭宅村。
大厝陈氏 御史陈赫谪,为长乐尉,子安广,宋绍圣四年(1097年),赘入水宾里大厝(旧名后土城)许氏,遂籍。
新桥陈氏 由平潭迁永宾里新桥村。后又迁永宾里中山村。
东园陈氏 清时,自福州东岳迁时和里东园村。
新塘陈氏 自晋江迁化北里新塘村。
庐院陈氏 由晋江迁永福里庐院村。


马尾陈氏家族
快安陈氏 祖籍河南颍川郡,唐末随王审知入闽,迁居快安。
青洲陈氏 祖籍河南光州固始县矮屿村,唐末随王审知入闽,入迁福州石井巷,后分迁闽侯南通古城,再移居龙湖,清初迁青洲路上,称为路上陈,清代中期由闽侯南通古城迁居青洲横墩即为横墩陈。
上岐陈氏(含君竹3户、罗星1户) 祖籍河南颍川郡,宣统二年由长乐后安村迁来。
琅岐衙前陈氏 祖籍河南光州,唐天复二年(902年)避乱入闽,元延祐间(约1320年)从省城藤山迁琅岐。
亭头陈氏 祖籍河南颍川,唐末为避乱自固始县入闽,居玉融(今福清)南阳新丰里,后分支江阴,明万历迁至长柄,清道光分迁亭头。尚有从长乐云路迁入的,称为云路陈;从东岐迁入的,称为东岐陈。
金砂陈氏 原籍河南颍川郡光州固始县,唐广明元年(880年)随王潮、王审知南下,唐景福二年(893年)入闽,徙迁闽侯南通古城(古灵),宋高宗中叶(约1131年)由古城迁金砂兰坑。
凤窝、西边陈氏 均为金砂陈氏分支。
长安陈氏 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由长乐洋屿后官迁入。


罗源陈氏家族
陈为县内第一大姓,1988年有29087人,分布遍及全县,以中房乡聚居4690人为最多。
陈姓支系纷繁,各支来县定居时间不同。于唐末五代时期入居的有中房乡曹弯陈姓(始祖陈苏)和凤坂乡七步陈姓(始祖陈巢云),始祖皆于唐中和五年(885年)自河南固始县随王审知入闽。
宋代入居的有洪洋乡洋中陈姓先世不知何时自宁德县陈山下迁居县内潮格村。宋乾道元年(1165年)陈文兴移居洋中;中房村、松洋村陈氏皆其分支。起步镇兰田陈姓,始祖陈蓝田于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自宁德县陈山下迁入;飞竹乡大善陈姓,始祖陈绵于南宋政和元年(1111年)自县内潘洋迁来,居潘洋时世系不可考。
元代入居的有碧里乡碧里陈姓、中房乡沙坂陈姓(两陈都来自宁德县陈山下村)、西兰乡岭头陈氏(先世居霍口,年代不可考)。
明代入居的有霍口乡香岭陈姓,始祖陈德,明洪武元年(1368年)由古田县城迁入;清溪境(中房乡下大洋)陈姓,始祖陈煜,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自宁德县陈山下迁入;白塔乡百丈陈姓,始祖陈亚伴浙江湖州长兴县人,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来县屯田;起步镇杭山陈姓,始祖陈景文,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自宁德县西乡迁来;县城司前陈姓,始祖陈信,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因经商定居于此;中房乡深坑陈姓,始祖陈基,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自古田县大甲乡漈下村迁来;松山乡泥田陈姓,先世居罗源,后迁福安县,明嘉靖四年(1525年)又迁回;碧里乡梅花陈氏,始祖陈春荣从长乐县梅花村迁入。
清代入居的有县城假山里陈姓,始祖陈公元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自侯官县甘蔗乡来。
来县年代不清的有西兰乡坑里陈姓(自宁德陈山下来,今传32世)、松山乡迹头陈姓(始祖陈伯玉,河南人,今传25世)、松山乡渡头陈姓(自莆田县磹头乡来,今传27世)、飞竹乡潘洋陈姓(始祖陈克明自福清县平北里扬门境来,今传16世)。


樟峰陈氏家族
樟峰《陈氏家谱》载;“始祖千郎公,河南光州固始人氏,后梁开平元年来福建入仕闽王,官三司左丞。初卜居省南大义(今闽侯),生七子,三子陈柄于后唐天成间移居闽清际上。”


平潭仙宫下陈氏家族
先祖显、勋、黯三人唐时自河南固始县入闽,其后裔移居福清后营村。
明万历年间,陈圯迁平潭仙宫下村,陈道明迁南安村,陈国仪迁南澳仔村,陈上省、陈上夏迁寨顶村。


琅岐陈氏家族
琅岐岛衙前藤山陈氏,来琅岐岛居住的衙前藤山陈氏始祖叫陈金,字希满。
此族子孙多在琅岐岛衙前到过道,厝头尾一带,有一万三千多人,后分迁云龙陈厝始祖叫陈思明。
其子孙在本岛云龙村陈厝的也有四百多人,由本岛迁居国内其他地方的也有三千多人,由本岛移居国外的也有一千九百多人。


琅岐金沙古灵陈氏家族,来琅岐岛居住的金沙古灵陈氏始祖叫陈端夫,字则正。
此族子孙多在琅岐岛白云山下金沙村,有六千多人,后分迁凤窝始祖叫陈世隆.字孟栋。
其子孙在本岛凤窝村的也有一千八百多人,由本岛迁居国内其他地方的也有五千多人,由本岛移居国外的也有一千三百多人。

楼主 赵氏棘龙  发布于 2019-06-18 18:06:00 +0800 CST  
厦门
同安陈氏迁出
宋元时代,同安人已发现并首垦澎湖。明万历间有陈、许、洪三姓族人人澎湖垦殖。崇祯、永历间,又有陈、吴、蔡、庄、方、王、许、肖、卢、颜诸姓人垦澎湖并再东移台南、北港。又据民国15年统计,澎湖居民中祖籍同安者计4.51万人,占汉族居民总人口的66.7%。
同安人大量移民台湾始于明后期。明崇祯元年(1628年),闽南大旱,郑芝龙与闽抚协议,大批招垦饥民入台。据族谱载,此期间移台的同安先民有陈等十三姓族人。郑氏治台时期(1661~1683年),随军人台的将士、家眷与追随郑氏移台垦殖的民众中有同安人近3万人。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台湾统一后,同安不少破产的农民、手工业者、小商贩冒禁偷渡入台。嘉庆十六年(1811年),台湾查口,大陆移民达200余万人,其中同安籍移民约29万人。民国15年统计,祖籍同安的台胞已达55.31万人。

楼主 赵氏棘龙  发布于 2019-06-18 18:10:00 +0800 CST  
陈氏宗祠螺江宗祠更多义项收起更多螺江宗祠福建省福州市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广东省丰顺县汤西镇新湖村下坝陈氏宗祠陈氏宗祠是一处始建于明代中期的汉族祠堂建筑,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位于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店前村,为清代刑部尚书陈若霖出资倡建。该祠坐北朝南,依中轴线渐次排列有照璧、牌楼、天井、大殿、花园及大戏台等建筑,大殿前有回廊,两侧有厢房。其整体结构保存较为完整,具有浓郁的福州地方特色,1992年11月被列为福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宗祠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作为汉民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


螺江陈氏宗祠坐落于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店前村,始建于明嘉靖后期,早先是由陈氏家族六世祖创建的家庙,至清康熙十六年(677年)方扩建为家祠。在封建科举时期,螺江陈氏有过许多的进士和举人,在民主共和的年代仍然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才,不得不令人肃然起敬。  2006年9月23日,记者来到了螺江陈氏宗祠。该祠坐北朝南,依中轴线渐次排列有照璧、牌楼、天井、大殿、花园及大戏台等建筑,大殿前有回廊,两侧有厢房。其整体结构保存较为完整,具有浓郁的福州地方特色。"宗祠"的大门上许多"南元"、"馆元"、"进士"的横匾。其中"螺江陈氏宗祠"是由清代封疆大吏左宗棠亲题匾额,更由李鸿章亲自撰门联曰:"冠带今螺渚,诗书古颍川。"  宗祠第二进有一座"横墙",隶书横匾:"代羹墙"。这"羹"字的重点在于教育。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仅从明朝至清末,陈氏家族就出了二十一名进士,一百零八名举人。值得一提的是陈宝琛,字伯潜,号弢庵,为陈若霖的曾孙,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顾大臣,并为毓庆宫皇帝授读,恩赐紫禁城骑马。早年他入翰林,直言敢谏,同张之洞、张佩纶、宝廷等被誉为"枢廷四谏官",甚得当局宠信。曾有"庚辰午门案"冒犯"天颜",但终促使慈禧太后修改"上谕",获信于民。光绪四年(1878年),清廷派崇厚出使俄国。崇厚贪生怕死,擅自签订不平等条约。陈宝琛失声痛哭,指出国家不能失去主权,坚决主张"诛崇厚,毁俄约"。以后他又提出东三省官员应满汉兼用、福建巡抚应移驻台湾等无疑都是很有远见的建议。光绪十一年(1885年)中法越南战争,陈宝琛因推荐唐炯、徐延旭"堪往军事",唐、徐战败,遂以"荐人失察"之过,降5级调用,"闲居"福州。但他在福州期间不甘寂寞,任鳌峰书院山长,又创办东文学堂,亲自任学堂监督,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之后陈宝琛还作为福建铁路公司总理,亲自到南洋各埠募股,建设"漳厦"铁路,开福建建设铁路之先河。溥仪登基后,陈宝琛被起用,为皇帝授读三年三升,恩宠极隆。但民国时,陈宝琛仍留恋于"故宫"的小皇廷,这是有其历史局限性的。但他爱国,极力反对引渡溥仪到东北去建立伪满洲国。他劝说:"贸然从事,只怕去时容易回时难。""不要轻信郑孝胥的欺罔之言"。溥仪则认为陈宝琛"忠心可嘉,迂腐不堪",擅自出走。陈宝琛"风烛残年",冒死赴东北劝谏,差点被日本关东军囚禁在东北,"求为陆秀夫而不可得"。  他的胞弟陈宝瑨和陈宝璐都是光绪十六年(1890年)进士,并称"兄弟三进士",与"同榜双夺魁"一样都是"螺江陈氏"家族的殊荣。陈宝琛的3个胞弟陈宝琦、陈宝璜、陈宝瑄等也皆举人出身,时称"六子科甲",显耀榕垣不仅如此。陈宝琛的父亲陈承裘为清咸丰二年(1852年)进士,祖父陈景亮为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举人,曾祖父陈若霖为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进士。  此外,在陈宝琛堂兄弟诸侄辈中还有许多"进士"和"举人",最有趣的是光绪十六年除了宝瑨、宝璐"双进士"外,还有堂侄陈懋鼎也是"进士"。光绪二年(1876年),有陈琇莹、陈翥、陈懋侯等3人同榜进士,光绪十八年(1892年)有陈瑜、陈希贤等2人同榜进士。最后一个进士是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科的陈柏侯。陈若霖


最为福州人有口皆碑的是陈若霖。陈若霖累官至刑部尚书,尤以执法严明、刚正不阿为人所称道。据说他在任内曾判一个"贝勒"死刑,令人感佩之极。后人据此编演《陈若霖斩皇子》剧目,虽然与史实有所出入,但弘扬正气、反腐倡廉确是陈若霖的一大"官德"。当年的林则徐特别崇敬陈若霖,自称是陈若霖的"门下士"。


陈宝琛之后的"螺江陈氏"族人,有的参加革命,成为革命先驱;有的研究学问,成为专家学者。记者在"螺江陈氏宗祠"里看到许多当代陈氏著名人物的巨幅照片,其中有陆军中将陈长捷、海军中将陈庆甲、交通建设学家陈体诚、福建师大教授陈矩孙、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陈岱孙、科学院院士陈彪、物理专家陈萀……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陈岱孙在95寿辰庆祝会上自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乐也。"他70年如一日矢志于教育事业,培养大批优秀人才。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亲笔写信祝贺说:"先生年高德勋,学贯中西,授业育人,六十八年如一日,一代宗师,堪称桃李满天下。我于一九四七年入清华,吴非入门弟子,而先生之风范文章,素所最仰。清华经济管理学院成立之后,始得求教于先生之机缘,得益良多。"足可见陈氏宗祠真可谓人才济济、星月交辉。


螺江陈氏之所以历百年而不衰,人才辈出,都源于"教育"二字。"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家族、一民族如此,一泱泱大国更亦然。相信这些孩子在这些文化底蕴的熏陶下,也有不一样的人生。

楼主 赵氏棘龙  发布于 2019-06-18 18:13:00 +0800 CST  
莆田
涵江陈氏
陈姓 唐初,陈迈为莆田县令,其后裔分十八派(俗称十八陈),聚居涵江陈桥一带的浮山派,其后裔散居在涵江、下余度角(今显应村)、安仁、周墩、新港、洋尾等地。还有聚居后郭、岩□(今鳌山下社、后黄一带),后散居涵江各地的为岩□派。宋末,莆田城郊玉湖派的子孙也迁入涵江,散居仓前(今涵东苍然自然村)、塘西等地。


莆田陈氏
莆田人口多从中原迁来,其姓氏多来自中原,莆田原住闽越族人,受汉族文化影响,也逐渐汉化,使用汉字,改用汉姓。
据文字记载,汉代境内已有陈7姓,其后各代均有不同姓氏的汉族迁莆。

楼主 赵氏棘龙  发布于 2019-06-18 18:19:00 +0800 CST  
三明
陈姓是三明的第一大姓氏,共有人口259178人,占全市总人口的的9.67%,其中,尤溪县陈姓人口最多,有66755人,占全市陈姓总人口的25,76%;而我们三明市区陈姓人口29353人,占市区总人口的10.33%。
南北朝时,广东梅州一支陈姓迁居 宁化石壁。 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中中丞陈雍次子陈苏从浙江吴兴迁到贡川镇新发冲村定居,为永安陈姓开基始祖; 唐天宝元年(742年)陈雍次子陈苏迁居宁化石壁 唐兴元年(784年),陈济从永安上坪迁居大田福塘 唐代,陈雍的第十世孙陈偁随父(陈世卿)迁居于沙县城区 小科普:陈雍是大唐王朝的御史中丞,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纪检副书记,先后辅佐过唐高宗、中宗、睿宗、武则天、中宗(复位)、玄宗六朝五个皇帝,是见证大唐盛世的名臣之一。陈雍的祖父、父亲都在朝为官,全家族光考上进士的就有五、六人之多。 所以说三明的陈姓也算是名门世族之后啦!


城中陈氏族谱
福建三明泰宁陈氏家族
迁入时间:元朝
始迁祖:陈光(万二公支系)
祖籍:原籍河南光州固始迁居江西、任延平路通判,晚年定居泰宁。
落户地:定居城中


上东山陈氏
福建三明泰宁陈氏家族
迁入时间:南宋末(1275)
始迁祖:陈文善(万四公支系)
祖籍:邵武东隔凤池
落户地:上青乡的上地、上东山。


三明客家陈氏
陈氏:台湾《崇正同人策谱》陈氏条载:陈氏郡望颖川,宋末中原土族纷纷南迁,陈魁率其族众九十三人,入宁化石壁,妣刘氏生子五,曰昆、仑、嵩、岳、峰。昆、仑之裔迁闽南;嵩之裔迁永定、大埔;岳之裔迁樵岭、梅县、成为南朝派。今日台湾陈氏族人即由开漳圣王、太博、南朝三大支脉形成。


三明市宁化县及台湾陈姓家族源流、陈氏家谱
陈氏:香港《祟正同人系谱》、曾威《陈朝皇室世家避乱迁石壁乡》载:宁化陈氏,均出于陈皇朝世家。南朝梁大平二年(557年),陈霸先在长江至粤江流域间建立陈朝,称武帝,年号永定,定都建业,在位三年。陈朝易五帝,历时三十三年。至陈宣帝,名项、字绍世,在位十四年,生有三十一子,都封王,分布于全国各地,为陈姓在江南繁衍发展奠定了基础。陈后主祯明三年(589年)宜都王叔明,字子昭,带子志铉入闽后又返迁宜都。至叔明二十一世,陈氏家族共聚三千九百余口,旌赐义门,后世遭大乱,迫使分居,各自逃窜,义门派分处九州。宋时,魁公,名参琬,带家九十七人〔有谱作九十三人)入居宁化石壁乡。生五子:昆、仑、嵩、岳、峰。昆、仑之裔迁闽南;嵩之裔迁永定、大埔;岳裔孙迁大埔、曲江、和平;峰裔孙迁蕉岭、梅县。大埔一支后裔续衍台湾。


清流陈氏家族
唐,陈雍从河南颖川陈县迁沙阳固发冲(今永安贡川)。
之后,又迁归邑(今明溪)陈村,宋时始迁东坑、苍龙。
陈姓人主要居住在东坑、蛟坑、范元、沧龙、和元、陈家屋、阳坊、新村(田源)等村,近5000人。


建宁陈氏家族
现聚居地:城关、芦田、桂阳、里源、严田、高岭、陈家源。
播迁源流:
城关陈姓,唐乾符间黄连镇将、中和至大顺间福建观察使、司徒陈岩,即城关人。
桂阳、芦田、里源陈姓分别于宋景定至咸淳初(1260~1266)由南城、广昌和邵武禾坪迁入。
严田陈姓系明成化二年(1466)来自江西。


泰宁陈氏家族
迁入时间 南宋末(1275)
始迁祖姓名 陈文善(万四公支系)
何地迁入 邵武东隔凤池
定居地址 上青乡的上地、上东山。
资料根据 上东山《陈氏族谱》
迁入时间 元朝始迁祖姓名 陈光(万二公支系)何地迁入 原籍河南光州固始迁居江西、任延平路通判,晚年定居泰宁。定居地址 定居城中资料根据 城中《陈氏族谱》


陈氏墓茔
新坑始祖陈宗政(1420-1491年)墓葬乡中下林垅。占地约一亩。其妻郭氏与之合葬。墓碑记:特授南昌县左堂。


乾美始祖陈迁一墓址在下保莱菔坪,取名林赤墓。诗赞:“莱菔坪生不老松,严寒酷暑茂同春。穴红林赤坟深远,祖立青山胜景重。”又赞:“遐龄高寿鹤同松,林赤坟翁万古春。久扫埕方十几米,文人辈辈海山重。”
奎峰陈氏始祖陈文华墓葬墓田垅,狮子戏球形,又称贡龙抢珠形。坐亥向己。妣葬上尾厝后岭砂脚尾(后坪),坐亥向己。
陈六五、六六、六九合葬墓(八字桥洪牌始祖)。根据从永安上坪乡九龙村考证:当时兵荒马乱,时代演变,社会复杂,陈六六三兄弟同时在路上被人刺杀在深山中。死后家族人丁兴旺,请地理师察视,认为遇难地点属风水宝地,于是移在该地筑墓下葬。址在永安上坪乡九龙村天孟塘转轮隔丘田上,穴为回龙顾祖形。三兄弟合葬,并砌石碑纪念。
进士陈子文墓葬于莒洋村官大垅,有皇帝钦赐御葬及墓碑石一块篆书“宋富川通宋陈朝寿之神道”。据谱载记有十八穴墓地,造假棺十七具,以隐其实。今尚存颧洋村官大垅、后隔村、山头村水隔宫等处。
彩洋始祖陈洋二墓在日洋石壁墘头。


陈氏祠堂
汤川奎峰“中楼堂”汤川奎峰陈氏祖祠乃“中楼堂”入闽始祖陈千郎第八代孙文华与妣洪氏于宋政和三年(1113年)从闽清云龙乡际上肇基尤溪廿都长安里汤三村奎峰之麓,立祠建堂。构中楼房大官厅坐壬兼亥(后改壬丙)向。后又于中楼堂左侧建“中处堂”,堂前两口池塘,取名“日月潭”。


丘山“岳阳堂”汤川丘山岳阳堂陈姓祖祠,系陈文华之孙陈昭曦肇基丘山时所立。原建祖祠,金碧辉煌,楼观飞惊,建有“官厅”、“方塘”。约在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竣工。清嘉庆廿一年(1816年),陈肇记、陈魁英登乡荐例贡时,在门口设立石旗杆二支,高约15.6米。清宣统三年(1911年),县太爷舒老(舒钧)领兵到汤川剿灭“无钱会”时,放火烧民宅,该堂及毗邻横厝均被大火焚毁,造成岳阳人历史上重大创伤。后经如攀、如植等带领众人在原基复建。但与原祠堂大不相如。
登山村“颍川堂”登山村“颍川堂”是登第、后曲、荣华、大坪、上园各支祖的共有祖祠。八扇四层楼,底层分中厅、后堂、左右厢房、左右落栋。后堂分两楼梯折上,底梯11级,面梯13级。面层分中厅、左右落栋、左右书院。中厅按官厅四挺伞柱建筑,宛如平地,雄伟宽敞,富丽堂皇。
岭下“泗坵堂”中仙乡岭下陈姓宗祠“泗坵堂”,位于岭下,清康熙十四年(1701年),陈祖广、祖淩主持修建。坐壬向丙,纯木结构,由堂、书院、埕组成,占地面积400平方米。
中仙西华“时思堂”西华陈氏祖祠“时思堂”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由正厝和左、右书院组成。正堂祖先炉上方悬有“奉天敕命”圣旨牌。
新阳龙益“东宅堂”龙益陈氏祖祠系二代成基祖陈十九于元至正年间创建的,之后曾六次修缮。坐癸兼卯,门头坤甲,有正堂八扇及左右书院。厅堂悬有“五代同堂”、“儒行寿世”、“南国储英”、“清时硕彦”、“文魁”、“贡元”等匾额。左边有楼桥扶厝,后沟有花台,下埕原立一对石旗杆和数对木旗杆,今已不存。下堂前大厅为“书斋第”,厅中前墙悬有“聚星第”匾。
西城解建“帝赤堂”解建村岭头墘陈氏祖祠“帝赤堂”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约1744年前后),系尤溪县城关儒林里(后坪陈)一奇公第六世孙陈世炜(字帝赤)开基秀溪岭头墘时所建。祖祠坐甲兼寅,木构瓦屋,由八扇正厝、前后两堂、左右官房书院、上下两埕组成,占地6亩多。帝赤堂祖祠似田螺,面对书案、笔架和官人形的山峦。2008年秋冬,全祠进行了全面修缮。
台溪莒洋“中兴堂”台溪莒洋陈氏祖祠“中兴堂”,始建于明天顺年间(1457-1464年),初建规模无考。现今“中兴堂”祖祠为砖木结构,建于2005年,坐丑兼癸,背依虎形山势,中间一个大厅,两侧各一厢房、左右扶厝及书院。2005年8月,族中邱老孺人百岁,时县长陈瑞喜曾书赠“期颐五代”一匾。
台溪凤山“济美堂”台溪凤山(亦称山兜)陈氏宗祠“济美堂”,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坐辛兼酉,木结构,由正厅、厢房、扶厝、书院等组成。
台溪《象山陈氏祠堂》象山陈氏祠堂,座落在象山山麓。始建于明成化年间(约1467年),1995年由十六世孙陈有光筹资十余万元主持修缮。
联东瑶峰陈氏祖祠座落于瑶坑牛眠吉穴,由三十四代孙陈泰贵的三个儿子(容七、仲九、良材)兴建。前三柱奇峰凤来仪,堂后涌出一池乳水映后人,龙盘虎踞大展宏图。1966年被毁,1986年重建。
洋中奖溪陈氏宗祠洋中奖溪派陈氏有一座总祠,一座分祠。总祠坐落在樟溪坂,是明朝正统年间建造,于1962年翻修,1966年又由族人集资、族贤台胞陈福惠捐资再次修饰,更趋完整美观。分祠坐落在浮山尾,于明天顺三年(1459年)构建,现已破损。
浮洋苗峰陈氏祖祠坐癸向丁,三层五单元,原与猫坑张氏同祠,两旁下书院、横厝、花台,木构建筑,南蛇咬青蛙形。20世纪70年代被拆除至今未建,保留祠址,池塘前石青蛙至今犹存。
坂面后吉陈氏祖祠“福星堂”坐落在旧名金井坊,始祖陈冥六于南宋末年鼎建。祠堂坐北朝南,三层,房百间,集亭台楼阁于一体,气势恢弘,规模宏大,错落有致,整座建筑呈“凸”字形结构,具有宋代独特建筑风格,总占地面积3750平方米。
西城新坑陈氏祖祠始建于明成化年间,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全面翻修,民国27年(1938年)再次重修。占地约1500平方米,为土木结构。
西城玉池陈氏祖祠建于明正德年间,土木结构,由正厅、书院、上下埕、门楼组成,外有围墙,年久失修,显得破败。于2007年8月,族孙捐资在原祠址翻旧建新为砖木结构。

楼主 赵氏棘龙  发布于 2019-06-18 18:26:00 +0800 CST  
尤溪陈氏宗祠
尤溪汤川奎峰陈氏祖祠


尤溪汤川奎峰陈氏祖祠是入闽始祖陈千郎的第八世孙陈文华与妣洪氏于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年)从闽清县龙乡际上村迁入肇基于尤溪二十都长安里汤三村奎峰时,立祠建堂。堂前两口池塘命名“日月潭”。1993年由第二十八世孙陈友本主持重修。
尤溪八字桥陈氏宗祠
尤溪八字桥陈氏宗祠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由先祖六六公主持修建。“文革”期间,该祠被拆除,直至1999年在原基地重新修建洪牌陈氏宗祠。

尤溪梅仙谢坑村陈氏祖祠
尤溪梅仙谢坑村陈氏祖祠位于尤溪梅仙谢坑坑兜,始建于南宋。
尤溪坂面后吉陈氏祠堂
尤溪坂面后吉陈氏祠堂,又称“福星堂”,座落在尤溪坂面后吉(旧名金井坊),由始祖陈冥六建于南宋末年。该堂坐北朝南,有三层,房百间,亭台楼阁集于一体,错落有致,整座建筑呈“凸”字形结构,具有宋代建筑独特风格,规模宠大,气势恢宏,总占地面积3750平方米。
尤溪溪尾村陈氏宗祠
尤溪溪尾村陈氏宗祠始建于元至正十年(1350年),毁于“文革”期间,于2000年重修。该祠位于尤溪溪尾村半岭坑底垅,木质结构,典雅古朴。
尤溪坂面溪西陈氏“太邱堂”
尤溪坂面溪西陈氏“太邱堂”座落在尤溪坂面上坂溪西,由始祖陈进七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主持兴建。该堂坐西向东,有正厅、书院横厢、门口埕两幅旗杆,占地面积650平方米。
尤溪洋中奖溪派陈氏总祠
尤溪洋中奖溪派陈氏总祠位于尤溪洋中樟溪坂,始修于明正统年间(1436~1448年),1962年翻盖,1996年又由族人集资、台胞陈福惠捐资再次装修。至今较美观。
尤溪洋中奖溪派陈氏分祠
尤溪洋中奖溪派陈氏分祠位于尤溪洋中浮山尾,始修明天顺三年(1459年)。
尤溪中仙华口村陈姓祖祠
尤溪中仙华口村陈姓祖祠位于尤溪中仙华口村后埔山,始建于明成化九年(1473年),由始祖陈楦一兴建,1979年由陈有国主持重建。
尤溪溪尾长华村陈家祖祠
尤溪溪尾长华村陈家祖祠始建于清嘉庆六年(1527年),由陈富四公主持兴建。该祠位于尤溪溪尾下洋尾后垅坑,坐庚向巳兼巽,分金架五搧六直,取名为颖川堂。“文革”期间,该祠被拆除,直到1997年由陈祖继主持重新翻盖。
尤溪坂面京口秘盂祠庙
尤溪坂面京口秘盂祠庙,又称“安坑坊”,座落尤溪坂面京口秘盂村靠水尾公路下,始建于明朝嘉靖十四年(1535年),由陈添富兴建。该祠坐南向北,丁兼未,设有正厅,左右各两单元。民国时,该祠被洪水冲毁,1960年重建正厅及左右各一单元。
尤溪坂面肖坂官田陈氏祖祠
尤溪坂面肖坂官田陈氏祖祠,又称“锦程堂”,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年)。
尤溪坂面大坪官坑陈氏祖祠
尤溪坂面大坪官坑陈氏祖祠,又称“官山堂”,由始祖陈彩二兴建于大明历三十一年(1603年),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重修。文革”期间,该祠被毁,后于1987年由第十五世孙陈维品主持重建,2005年由第十六世孙陈裕珍主持重修。
尤溪城关腾洋村八都丁头洋陈氏祠堂
尤溪城关腾洋村八都丁头洋陈氏祠堂位于尤溪腾洋村丁头洋,始建于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由陈潭训主建。
尤溪溪尾蒋狮洋陈氏宗祠
尤溪溪尾蒋狮洋陈氏宗祠于明代崇祯年间(1628~1644年)从尤溪二十都开基蒋狮洋坂中建祠立祖,取名“聚星堂”,有陈积庆开基始祖道教画像。祠堂位于蒋狮洋坂中,四方田洋平坦,水復山重,人烟稠密,四涧会流一河。1974年,祠堂被拆掉改为农田,于1997年搬迁三长重建。
尤溪西洋陈姓祠堂
尤溪西洋陈姓祠堂始建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 年)间。1992年因国家重点工程福建闽江水口电站建设需要,该祖祠被迁,重新修建。
尤溪洋中康林村康隔陈氏祖祠
尤溪洋中康林村康隔陈氏祖祠位于尤溪洋中康林村上康隔自然村,由陈孔志兴建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该祠于1996年折旧建新,又于2007年重新装修。
尤溪洋中湖峰陈氏祖祠
尤溪洋中湖峰陈氏祖祠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该祠一堂两辅,中有天井,前有横堂,门埕及半墙拱抱,后有三层石砌花台,坐向九龙山,风景秀丽。
尤溪汤川丘山陈氏“岳阳堂”
尤溪汤川丘山陈氏“岳阳堂”始建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设有官司厅、方塘等。约在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之间,在该祠门口建立石、木旗杆3付,高约12米。清宣统三年(1911年),县太爷舒老领兵到汤川剿灭“无钱会”,放火焚烧民宅,“岳阳堂”及毗邻横厝均被大火摧毁。后经陈如攀、陈如植带领族人在原基复建“岳阳堂”。2004年,该祠作大规模修缮后,更为完美壮观。
尤溪中仙岭下陈氏宗祠
尤溪中仙岭下陈氏宗祠,又名“泗坵坊”,位于尤溪中仙岭下村。该祠始建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重修。该祠堂占地400平方米,杉木结构。
尤溪中仙西华村陈氏大宗祠
尤溪中仙西华村陈氏大宗祠位于尤溪中仙西华村岭兜、坐南向北,始建于清代,由始祖陈虎一兴建。“文革”期间,该祠被拆,1968年重建又被拆,1989年再次重建。
尤溪城关腾洋村陈氏宗祠
尤溪城关腾洋村陈氏宗祠始修于清代。该祠座落在腾洋村过隔牛栏边,取名新进堂,坐乾兼亥,开基八都下洋,门首坐未兼坤。
尤溪洋中后楼陈氏新宅裡祠宇
尤溪洋中后楼陈氏新宅裡祠宇始建于清末民初,是陈阿迷的第五世孙陈道晃兴建的陈氏分祠。
尤溪华兰陈氏宗祠
尤溪华兰陈氏宗祠始建于19世纪中期,由陈孔定主持兴建。因时间长久,该祠大厅周围墙壁已破旧,于2003年由第七代孙陈癸胜主持兴修,改修为砖墙。
尤溪城西新坑村陈氏祖祠
尤溪城西新坑村陈氏祖祠位于尤溪城西新坑村,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为土木结构。该祠始建成年代不详。
尤溪城关水东村陈氏宗祠
尤溪城关水东村陈氏宗祠始建年代不详。该祠位于尤溪城关的水东大濑坂。
尤溪城关埔头村陈氏宗祠
尤溪城关埔头村陈氏宗祠始建年代不详。该祠位于尤溪城关大埔下洋。
尤溪台溪盖竹陈氏祖祠
尤溪台溪盖竹陈氏祖祠坐落在尤溪台溪盖竹村“西月山麓”,始修年代不详。
尤溪联合联东陈氏祖祠
尤溪联合联东陈氏祖祠位于尤溪联合联东村瑶坑牛眠吉穴,由三十四代泰贵公三个儿子(容七、仲九、良材)兴建,始修时间不详。该祠于“文革”期间被毁,1986年重建。
尤溪新阳陈氏祖祠
尤溪新阳陈氏祖祠,又称“颖川堂”,位于尤溪新阳登山村,始建年代不详。该祠是尤溪新阳的登第、后曲、荣华、大坪、上园各支祖的公有祖祠,计八扇四层楼。底层分中厅、后堂、左右官房、左右落栋。楼梯由后堂分两梯转折而上,底梯十一级,面梯十三级共二十四级。面层分中厅、左右落栋、左右书院。中厅按官厅四挺伞柱建筑,宛如平地一样,雄伟宽敞、富丽堂皇。
尤溪洋中后楼陈氏始祖祠
尤溪洋中后楼陈氏始祖祠位于尤溪洋中后楼村陂兜,始建时间不详,是由陈阿迷兴建的一座陈、谢两姓合祠。1960年,该祠翻盖,为陈、谢合并一厅,而各立祠炉供后裔春秋祭祀,1986年再次重建。
尤溪厚丰陈氏宗祠
尤溪厚丰陈氏宗祠始建于1997年,坐落在尤溪厚丰村后峡林山脉尾商端。
尤溪洋中新墙陈氏祖祠
尤溪洋中新墙陈氏祖祠,又名“日新堂”,始修于2003年。


宁化、台湾陈氏家族
陈氏(颖川郡):台湾陈氏支派很多,共有二、三十支,其中有一支系传自宁化石壁。陈氏得始祖满公,号胡,至宋代,满公的第八十四世孙陈参琬(亦称魁公),为避乱率家口九十七人(一说九十三人),迁居宁化石壁。陈参琬,共兄弟九人,参琬排行第六,生子五:昆、仑、嵩、岳、峰。派分闽南、永定、大埔、曲江、和平、蕉岭、梅县等地,后裔续衍台湾。

楼主 赵氏棘龙  发布于 2019-06-18 18:28:00 +0800 CST  
泉州
陈为当地第一大姓
永春县蓬壶镇陈氏家族
是以封地命名的姓氏。中国第五大姓,“陈林半天下”是闽台第一大姓。周武王灭商之后,封舜帝的后裔妫满为侯,死后谥号“陈胡公”,后代皆为陈氏。望族居颖川郡(今河南长葛县西)。隋开皇九年(589),隋灭陈。陈后主叔宝之子镜台率亲族和部属南奔至桃林场的肥湖(现永春蓬壶),后隋文帝令释兵为民,乃定居肥湖,是至今可查到中原人最早到永春定居开发的姓氏。后来陈氏成为蓬壶第一大姓,号称“陈百房”(每年有1 00对新人结婚)。陈知柔,“一门四俊”。《永春县志》、《永春州志》均有传记。公元1277年元军进兵福建,蓬壶陈姓举族参加抗元,兵败几至灭族,幸存者有的改姓,有的逃匿他乡(见《永春县志》)。历史上蓬壶陈氏兴盛600—700年,对蓬壶经济、文化的发展贡献殊大,如首建马跳桥(高骞桥)、壶口桥、陈坂桥、陈岩山神农庙等。现居美山村下存角落的陈氏是陈知柔的后裔,但已失谱。其他各村之陈氏是后来从呈祥、苏坑等地回迁蓬壶的。

楼主 赵氏棘龙  发布于 2019-06-18 18:31:00 +0800 CST  
安溪陈氏家族
陈姓缘自黄帝时期古老的陈丰氏部落,他们是高轮车的制造者。大约在5000年前,陈丰氏部落定居于陈苍山下的山坡上,后来人们称陈坂,即今陕西省宝鸡县地,三国前称陈仓。河南宛丘(今淮阳县)是陈丰氏子孙东迁时住过的地方,是陈之国都,为后来的陈姓家族留下一块祖居地。舜帝是陈姓公认的血缘始祖。周文王时,舜后裔妫满娶周文王长女太姬,是为胡公满。周武王灭商朝后,封胡公满于陈,建立陈国。此后,后代以陈为姓,在陈丰氏部落故地发展起来。
陈姓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也出自河南。《魏书·断氏志》载,北魏孝文帝自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后,将随迁的代北鲜卑族三字姓侯莫东氏改为单姓陈氏。
战国时,陈轸任楚相,封颍川侯,成为颍川陈姓开派祖,由此陈氏郡望出于河南颍川。东汉时任太邱长的陈实为颍川陈氏十世祖,福建陈姓绝大部分都是颍川流派。
陈姓在当今按人口多少排序的中华姓氏中为第5大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4.35%。
汉代以前,未见陈姓入闽的史料。汉代,就有陈姓进入福建。清乾隆《泉州府志·方外》陈寨本传称,陈寨,汉时人,“善禁咒,为人治病多愈”。《闽书·方域志》建安县“响山”条,也提到《汉书》有传的梅福徒弟陈先生。汉至三国时期,汉军和吴军几次进入福建平叛,陈姓又可能随军进入福建并留居下来。晋永嘉之乱,史称八姓入闽,其中即有陈姓。当时见诸史料的有陈润等人。据陈姓族谱记载:陈润,字文奋,历任散骑侍郎、南海太守,晋永兴元年(304年)由光州固始县入闽任尹,居福州乌石山下,撰《闽中草寓记》,为福建陈姓入闽始祖。陈润生六子,散居福建各州县,繁衍生息。另有晋盱眙太守陈英第三子玄弼于晋建兴元年(313年)入闽避乱,居兴化(莆田)。陈野于其后3年由光州固始迁居新罗(龙岩)。
南朝陈霸先建立陈国后,许多陈姓子孙纷纷入闽为官,留居福建的当不在少数。见诸记载的有陈文帝五子晋安王陈伯恭,陈宣帝子建安王陈叔卿、南安王陈叔俭、临海令陈钰等,均留居福建开基。陈姓成为闽中大姓,同陈朝统治有关。
陈姓入闽影响最大的是唐初期和中叶的中原陈氏的两次南迁入闽。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闽南发生土著叛乱,光州固始人陈政任岭南行军总管,带兵前往平叛。陈政死后,其子陈元光代领其众,被奉为“开漳圣王”,其子孙散布闽南及福建各地,称为“开漳圣王派”。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太子太傅陈邕与父陈忠,从京兆万年县被谪入闽,初居兴化,移泉州惠安社稷坛后,旋迁漳州南厢山,其子孙散居福建各地。宋初,其裔孙陈洪进曾任武宁军节度使同平军事,追封南康郡王,子孙兴旺,在福建发展成为“太傅派”陈氏,尊陈邕为“南院”始祖。唐建中二年(781年),因避祸举家300余口迁居同安嘉禾岛,后裔有返河南为官者,传至十三世孙陈校尉于五代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又从河南光州固始县入闽,后择永春县桃源岵峰阳山而居,被尊为桃源陈氏一世祖。另据《同美陈氏族谱》称,陈校尉为陈忠之十一世孙,十二世孙陈仕恭为永春小岵陈氏一世祖。
唐太极元年(712年),陈仲俨由河南光州入闽,居仙游东亭木庶山头,为一世祖。
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陈实的十八世孙陈雍(字月铭)由河南开封入闽,为永安贡川陈氏一世祖,其十七世孙陈五八(字仲贤,号云峰)于宋末迁居今漳平县永福镇罗城村,为福田陈氏一世祖。
唐末中原大乱,光州固始人王潮、王审知兄弟随王绪率光州、寿州士兵,扶老携幼,举家长途跋涉,辗转入闽。固始县是陈姓聚居地,许多陈姓随军入闽。这是颍川陈氏入闽的高潮,福州陈氏族谱中多以此时入闽的官宦显赫者为直系始祖。这时入闽的陈姓虽也散居全省各地,但多定居于福州。
后唐末帝清泰二年(935年),陈实(字长弓,谥文范,胡公满的四十八世孙)之后、时任后唐光紫大夫陈朝翼之子启端,为避祸偕弟肇端并侄及长子幕府参谋光绪、次子荣绪奉夫人桂氏自河南固始入闽,初住建阳。肇端徙迁延平尤溪,启端南入永春小岵居住。
宋代以后,全国的政治、经济重心南移,福建迅速开发,北方士人迁移入闽越来越多,陈姓入闽也不在少数。宋嘉祐八年(1063年),江西十九世聚族而居的江州义门陈姓大分家,部分人迁居福建。如陈宗和分得福建侯官庄,迁居福州;陈显先分得福建邵武庄,迁居邵武;陈学成分得福建浦城庄,迁居浦城。还有陈魁带领家属97人,迁居福建长汀;陈璋带领家属87人,分迁福建兴化、泉州、福州等地。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陈晏五举家入闽,居漳郡樟根古老坑(今大田县上京乡)肇基,为上京一世祖。
元末明初,陈友谅在江西被朱元璋打败,部分陈姓族人流落福建。
明清以后,陈姓入闽也时见于族谱。
唐大顺中(890~891年),廖俨任小溪场长官,招集流民,以陈漳为都将,住厚安左都营。
后晋开运三年(946年),陈启端之子陈光绪自永春小岵迁至小溪场感化里大亭(今安溪县湖头镇后溪村),肇基后溪。次子陈荣绪肇基感德里左槐。
陈忠之裔陈贵卿先居厦门山前,后与三子陈逸溪迁至泉州城内,不久又徙居南安县霞美。后周广顺三年(953年),陈逸溪(字懋宾)因出游打猎至安溪县依仁里山头乡(今龙门镇山头村),喜其山脉挺秀,遂定居,建笋山堂(现称“笋山宗祠”),为一世祖。
五代间,陈实四世孙陈有涧(字文茜,为散骑常侍,守海南)之裔陈一官(讳隐仁)父子两人自延平大田县黄岸里徙居清溪县崇信里(今安溪县祥华乡)多卿庵格后,其孙有仁仙、仁助、仁和。仁助后移居珍山,肇基眠牛祖宇;仁和的裔孙陈一郎迁居永春县,后其长子陈宗兴、次子陈宗玄又相率重返多卿居住,陈宗玄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徙居龙涓里眉田村芹山(今龙涓乡三乡),为一世祖。
陈校尉之裔元初有多支入安溪。一是约于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间,陈校尉的十三世孙陈君泽长子陈公荫,自永春岵峰经仙游矿山入安溪县感化里(今湖头镇)后溪,三徙而肇基南斗东山,为一世祖,传至五世敬忠(又名均锡),再肇基长坑南斗“奎星堂”。二是元至正十年(1350年),陈君泽之三子陈公奭的长子陈昆禄(又名祖)、次子陈昆实(又名祐)兄弟两人,为避兵祸,自永春小岵南山徙至安溪县常乐里剑斗下楼,旋即徙至龙兴里尚卿南山(今尚卿乡新楼村)。元末,陈昆实先于兄徙居还集里九磜湖坂(今蓝田乡湖坂村),其孙陈乌林再迁洋山乡后井格头,复移居仓美中仑(今虎邱镇文美村);陈昆禄后徙至塘美(今城厢镇同美村)肇基,为一世祖。三是明正统十一年
(1446年),陈君泽三子陈公奭的曾孙陈发祥自永春入安溪,于正统十四年(1449年)肇基蓬莱周堂(今岭东村),建陈氏家庙,尊祖父陈子良为一世祖。
明初,陈忠之裔陈佛荫(讳积盛)自龙岩迁至漳平县油梓坑,再迁安溪县依仁里油坑(今属龙门镇洋坑村)。
陈雍之裔多支入安溪。一是据《飞鸦田中陈氏族谱》称:明初,陈雍之裔陈佛圣由漳平迁入安溪,有三男,长祥坚、次祥友,三祥政。后因徭赋税繁重,佛圣复迁漳平,陈祥坚、陈祥政定居感化里飞鸦(今湖上乡飞亚村),拓基田中,后祥政迁居永春。明永乐九年(1411年),陈祥友徙居南安县深巷。二是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陈雍的十七世孙陈五八(字仲贤,号云峰)的六世孙陈章经,自漳平永福兰田徙经兴化仙游县,后迁入安溪县龙涓里灶坪定居,以养鸭为生,为内灶陈氏一世祖。三是陈五八的九世孙陈崇德自漳平永福到白泉村谋生,两个儿子陈祥钦、陈祥志,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自白泉村迁入安溪,定居龙涓里庄山(今龙涓乡庄灶村)。四是据《双卿陈氏族谱》载,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陈五八的十四世孙陈仕兴定居安溪县新康里大坪登山,生有五子,其四子陈元旺后为虎邱镇双都村双坑陈氏一世祖。
据尚卿乡《中山陈氏族谱》记载,明洪武四年(1371年),陈忠之裔、年仅4岁的陈均禄在大哥陈均泰、大嫂林阿谓的带领下,由漳州府龙海县二十五都湖坂迁入安溪大岭后山头。另据《云山堂陈氏族谱》称,魁斗镇大岭村山头自然村陈氏先祖陈仙玛为陈均禄第十八世孙,于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由龙海县二十五都大深炉洋村迁入安溪县云山乡山头(今大岭村)。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陈复光(讳承斌)与兄分居,携母萧氏自同安县丙洲岛经长泰县沿途放鸭至安溪,在上马水、深垵(今内灶村)居住,初住瓦窑,后于明正统元年(1436年)迁举魁乡(今龙涓乡举溪村)新聚肇基。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漳州南院陈氏之裔陈震超,自漳州迁入安溪县长泰里墩坂(今城厢镇墩坂村)居住。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陈季良入安溪卜居崇善里(今蓬莱镇),长子资直择居虎埪(今属蓬莱镇联中村),为寮内一世祖;次子资成(又名就英,字林扬)择居井滨(今蓬莱镇美滨村水边自然村),为二世祖。
陈忠二十世孙陈仲昌之裔多支入安溪。一是据《南陈芳春族谱》记载,仲昌次子陈应垓之裔陈记(二十六世,号芳山)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入安溪县依仁里(今官桥、龙门一带),后跋山川而至芳春乡(今大坪乡前洋村香村自然村)居住。二是据《清溪南陈世系家谱》载,明正统四年
(1439年),仲昌七世孙陈均贤原居住在漳平县感化里汤泉坑,因遭遇不测之祸,带三子璜宗(字德立)、四子璜室入安溪,三人行至西坪时,因遭到山寇劫掠而逃匿星散。陈璜宗徙居安溪县内西门陈后厝居住,后其子恺旋、恺勋兄弟因厌嚣尘而迁居长泰里宫岭(今城厢镇经岭村)西姑内卜居;陈均贤则与四子璜室徙居新康里卓源后垵(今虎邱镇竹园村)开基。三是元末明初,仲昌七世孙陈均祥(均贤的二弟)亦迁居竹园居住。四是据《芳亭陈氏族谱》载,仲昌长子陈应瑞之子陈作铸有多子入安溪芳亭:长子陈均泰肇基芳亭,三子均顺肇基芳亭美厝,四子均成亦肇基芳亭山敢下;陈应垓的长子文通肇基浚尾,次子武通肇基芳亭半岭。
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陈敦仁(字公爱,号义卿)自晋江港塘(今石狮市港塘村)迁入安溪县永安里教场尾乡(今城厢镇美法村)肇基。
陈监簿(以进士出身,仕宋为监簿,后人为此呼监簿公)居兴化莆田涵头,其子陈念五移居泉州青阳。宋元祐年间(1086~1094年),陈念五赘涵江(今晋江市陈埭镇涵口村),生男碧溪。碧溪的六世孙陈隐溪(讳亮,字宁保,号隐溪)于明建文年间(1399~1402年)入安溪,后赘入在坊里南市,故称涵陈。碧溪九世孙陈愧吾先移居安溪南市,后经魁斗菜塘于清初迁至金谷肇基。一支于明隆庆年间(1567~1572年)全房子孙由青阳迁居崇善里路尾(今蓬莱镇美滨村)。
明永乐二年(1404年),福州府长乐县三都埕澳人陈回文,由永宁卫拨镇安溪县崇善里谷口乡(今金谷镇金谷村)屯种军田,八世单丁,传至八世孙陈尔祖入居凤山(今魁斗镇凤山村)顶洋肇基。
陈仲俨二十二世孙陈六,生有两子,长佛长,次佛素。陈佛长于明永乐九年(1411年)由漳平县和睦里力塘半岭庵迁入安溪县常乐里长基(今白濑乡长基村)庵边肇基。陈佛素因家被盗破产,先迁居永春两河口,后裔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迁入安溪县常乐里举口(今剑斗镇举口村)。
陈润之裔两支入安溪。一是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陈德兴之子陈玄进自漳州府龙岩县黄坑乡迁入安溪光德里加曾坑黄宅林(又称院宅林,今蓬莱镇竹林村)肇基。二是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陈泰一之子陈玄真亦自龙岩县黄坑乡迁入安溪县长坑,在与庄氏婚后迁入光德里卓兜(今城厢镇团结村),弘治十五年(1502年)迁入崇善里蓬格乡(今蓬莱镇彭格村)西山肇基,是为一世祖。
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陈振溪(号,讳唐甫,字毓秀,福王陈友定之后)的长子陈原泮(字孕德,号统一)及三子爵一(号)负父母尸骸由永春县蓬壶顶迁入安溪县崇善里东溪(今金谷镇东溪)肇基,尊振溪为一世祖。
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陈晏五第十八世孙陈景六由大田县上京乡迁入感化里沙堤(今湖上乡沙堤村)肇基,为一世祖。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陈月台受命剿匪,因失机败阵,恐后患而奔寓下地。


楼主 赵氏棘龙  发布于 2019-06-18 18:31:00 +0800 CST  
此外,肇安年代或始祖不详的有五支。一是陈积德自同安后园迁入安溪县在坊里下西(今凤城镇下西居委会),肇基衙口陈氏祖宇。二是陈福全由晋江入安溪水门,传三世迁居今蓬莱镇中芹村芹山自然村。三是陈尚安(字宗仁)迁入安溪庄上,传至陈德森(字开严)迁居今湖头镇前山村泉山。四是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一支陈氏入感德里左槐(今感德镇槐植)。五是清初陈崇兴带子陈永发自永春小岵迁入今安溪蓬莱镇联中村田后。
陈氏先祖肇安后,人口发展迅速,他们或定居繁衍,或另行择地发展,或外徙他乡,在安溪各乡镇都形成一些比较集中的聚居地,主要的族系有:
(一)启端支系
1.湖头后溪陈氏
肇安始祖陈光绪(号五郎)入居后溪,其后裔繁衍、徙居湖头、祥华、尚卿等地。
(1)光绪长子陈云采携弟陈云先于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徙至还集里坪岭乡(今长坑乡珊屏村)居住,以冶铁为生,传至十二世陈仙祖再徙龙兴里尤俊(今尚卿乡尤俊村)卜居,后裔陈氏一支迁居浙江平阳、苍山一带,现人丁兴旺。
(2)光绪次子陈云程世居后溪,其后裔徙居各地。其中,陈云程的三子陈升迁居漳平;十三世孙陈福宝于元元统年间(1333~1335年)迁居崇信里珍山(今祥华乡珍山村),其后裔又徙居祥华乡崎坑村,陈福宝的十二世孙陈昆全开基丰田,建“福寿堂”,分为“下楼派”;明嘉靖间(1522~1566年),陈续迁居白濑乡下镇村待御潭自然村;二十三世孙陈冬生迁入湖上乡格头村,后裔陈世榜、陈世载兄弟迁居台湾赤山五甲;二十六世孙陈肇瑛迁居湖头镇高山村福德墘自然村,陈肇瑛的四子迁居台北市,现繁衍3000余人。此外,福田乡的丰田村、双垵村、尾洋村、丰都村,湖头镇的登贤村中湖陈厝、前溪村、前山村、山都村、高山村、埔美村及剑斗镇东阳村山尾崎、白濑乡下镇村上寨的陈氏同属陈云程派下。湖头镇登贤村陈仲志迁居南平,陈中爱等迁居新加坡,陈宣葛、陈武略等迁居台湾三峡。丰田陈氏后裔先后迁居兴化府、浦城、漳平、泉州、建宁及台湾、东南亚等地。
(3)光绪的三子陈云先与兄移居坪岭乡后,因与清源军节度使陈洪进一同造访安溪开先县令詹敦仁,喜佛耳山土地肥沃,山清水秀,遂于宋建隆二年(961年)徙居崇信里(今祥华乡)多卿乡陈厝坪。元至正年间(1341~1368年)陈云先的十三世孙陈景聪、陈景慧兄弟自多卿移居今旧寨村后井角落,厝号:陈舍坪;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陈文凤自旧寨陈厝坪移居祥华乡后洋村。现祥华乡的旧寨村、后洋村的陈氏均为陈云先的裔孙。此外,旧寨村陈氏还有50多户迁居台湾,另有100余户迁居江西、浙江。
2.祥华福洋陈氏
陈荣绪的次子陈云从之裔陈守九自左槐迁居福洋,为一世祖,肇基陈氏家庙。祠堂名曰:达道堂。
(二)君泽支系
后裔分布于长坑、龙涓、蓬莱、桃舟、城厢、虎邱、西坪、感德、芦田等地。统称南陈。
1.长坑南斗东山祖陈氏
一世祖陈公荫(号四三),肇基东山。陈公荫生陈四四,陈四四有五子,仁、义、礼、智、信,后裔分布长坑、龙涓、白濑、桃舟等地。主要有:
(1)三世陈礼居南斗,五世陈敬忠(又名均锡)肇基长坑南斗“奎星堂”。后裔传入长坑乡玉南村和云集村的西坑、熨斗自然村。六世陈名举迁居福鼎白琳,陈名顺迁居县城后门街,九世陈希凯迁居江西沿山紫溪乡。十三世迁入长坑乡云一村半山、新溪,半山陈氏后裔陈壕家迁入白濑乡下镇四埕,民国34年(1945年)一支迁入感德镇大格村。
(2)三世陈智于元延祐元年(1314年)迁入长坑乡山格村。五世陈元美移居龙涓乡举溪村(称安美派,后裔分居安美村,厝号后裕堂);九世陈长茂的次子陈佛发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移居白濑乡下镇村岭兜自然村;十九世陈叔晴迁居桃舟乡桃舟村(厝号:金钩堂)。此外,山格陈氏一支迁居长坑乡月眉村月眉桥自然村。
2.蓬莱岭东周堂陈氏
陈发祥肇安,尊祖父陈子良为一世祖。陈发祥的长子陈光麟居周堂,后裔分居联盟村;次子陈光苗迁居坂顶(属蓬莱镇新坂村),后裔分居蓬莱镇新林村田尾洋、磜内村墓庵;三子光茁居上智,至九世陈国登率子、弟移居浙江省平阳县北港公窑(今水头镇和腾蛟镇)。后裔分居尚卿乡福林四丘和湖头镇、金谷镇宫边等地。
3.官桥碧二城林陈氏
陈氏先祖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由尚卿乡福林村迁居善坛马宫兜,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再徙官桥镇碧二村城林。
4.城厢同美陈氏
一世祖陈昆禄(又名祖)。后裔分布城厢镇勤内村、炭坑内、中寮、光德村内园、仙苑村、砖文村格口、官桥镇仁峰村白石等地。此外,同美陈氏还迁居新加坡,现繁衍8000多人;又有陈发移居马来西亚吉隆坡,现繁衍400多人。
5.虎邱文美仓美陈氏
一世祖陈乌林。后裔迁居西坪镇百福村、芦田镇福岭村福潭自然村等地。另有陈本助徙居浙江现平阳、苍南一带,繁衍裔孙2万多人;陈英望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迁居台北市,繁衍1.7万多人。西坪乡百福村陈昆实之裔迁居浙江温州、台湾等地及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
(三)宗玄支系
现安溪县城厢镇团结村九垵、凤城镇吾都村、龙涓乡福都村上埔山、祥华乡旧寨村招垵坑等地陈姓同属陈宗玄之裔。
1.凤城吾都陈氏
陈宗玄的四世孙陈秉昊自眉田移居光德乡后格(今城厢镇团结村九垵自然村)。陈秉昊的三子陈世荣、四子陈世平于明中叶由后格迁居虞都(今凤城镇吾都村),一支后裔分居魁斗镇翁后村蔗内自然村。
2.龙涓福都陈氏
福都村上埔村陈氏一世祖陈元护,为陈宗玄的六世孙。后裔陈孙佑于明末迁居江西。
(四)仲昌支系
1.城厢经岭陈氏
城厢镇经岭村西姑内自然村的陈氏入居始祖为陈恺旋、陈恺勋兄弟,乃陈仲昌的九世孙,后裔迁居城厢镇玉田村后辽自然村等地。此外,经岭陈氏还有一支后裔于明中叶迁居南安南湖;清末、民国期间多人徙居台湾及东南亚,一支迁居南安园头。
2.虎邱竹园陈氏
虎邱镇竹园陈厝自然村的陈氏始祖陈均祥,为陈仲昌的七世孙。
3.大坪前洋香村陈氏
一世祖陈记。
4.虎邱芳亭陈氏
陈均泰后裔分布芳亭各村落,陈均顺后裔居芳亭美厝,陈均成后裔居芳亭山敢下;陈武通后裔居芳亭半岭。
(五)碧溪支系
1.魁斗镇魁斗村陈氏
称涵陈。一世祖陈辉(隐溪长房之孙),后裔迁入魁斗镇黎山场。陈珍(隐溪二房之孙)亦移居魁斗村菜塘自然村。一支迁入蓬莱镇鹤前村小路自然村。一支迁入湖头镇湖三村站前路。此外,后裔陈炳于明末清初徙居浙江温州,繁衍裔孙数千人;一支迁江西高州,还有迁居光泽县柴牌、大田县下桥、永春县石鼓、南安县麻坑、尤溪县碧溪的。清末、民国期间,有200余人迁居台湾及东南亚。
2.魁斗奇观陈氏
后洋陈氏为陈炯(隐溪长房之孙)之裔,明中叶迁入。一支由魁斗村东洋自然村迁入。
3.城厢码头陈氏
一世祖陈凤(隐溪二房之孙),肇基科坂。
4.金谷村陈氏
陈愧吾之裔,分居金谷村的店仔尾、崎沟、龙坑尾、溪墘自然村和金东村的溪东、墓庵、莲花山、高雁自然村等地。其中,崎沟陈氏一世祖陈有玉(讳道美),为陈愧吾的五世孙。
(六)陈雍支系
1.龙涓内灶陈氏
一世祖陈章经。后裔分居龙涓乡内灶村、灶坪村。此外,有后裔陈师英迁居台北,陈列元迁居沙县白溪口,陈列固迁居永安。
2.龙涓庄灶陈氏
陈崇德之裔。后裔分布于龙涓乡的庄灶村、连祠村、新岭村、崎畲村、新民村新林自然村、玳堤村山坪自然村等地。
3.虎邱双都陈氏
一世祖陈元旺。厝号:福田。后裔陈魁显、陈魁华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迁居福州侯官(今闽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陈兰迁居台湾,陈厘迁居同安角尾。
4.湖上飞新陈氏
一世祖陈祥政。厝号:田中。后裔陈祥坚于明永乐九年(1411年)徙居南安深巷,陈住于民国期间迁居新加坡,陈忠等迁居马来西亚。
(七)陈润支系
1.蓬莱彭格陈氏
一世祖陈玄真,其子陈洪宝迁居龙门镇和平村菅林头,传十世由陈天宝迁居蓬莱镇中芹村中宝。此外,彭格村陈玄瑛于明末迁居南安沙溪,现繁衍1000余人;清末、民国期间还有多人迁居东南亚。
2.蓬莱竹林陈氏
居住于该村院宅林,一世祖陈玄进。后裔陈礼黎等迁居印度尼西亚。
3.湖上雪山陈氏
大约于明末清初,陈鞠我由蓬莱彭格迁入湖上乡雪山村中箍。
(八)积德支系
1.凤城下西陈氏
一世祖陈积德,称衙口陈氏。后裔迁居凤城镇上山村山畲及官桥镇白沙亭、碧二村衙口。
2.官桥碧一陈氏
该村白沙亭陈氏一世祖陈希禄。传四世由陈懿俊迁居官桥镇碧二村衙口。
(九)均禄支系
1.尚卿中山陈氏
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陈均禄的八世孙陈朝和、陈朝惠兄弟两人由金谷元口迁入该村陈厝前自然村。陈朝和建龙山祖祠,陈朝惠建真山祠。至今传二十余世。陈朝和的七世孙陈一智兄弟3人迁居江西玉山县,至今繁衍近万人。陈朝惠的九世孙陈继昌迁居台湾,现繁衍数千人;另有迁居海外者多人,现繁衍5000余人,其中马来西亚吉隆坡达3000多人。
2.魁斗大岭陈氏
该村山头自然村陈氏一世祖陈仙玛,为陈均禄的十八世孙,厝号:云山堂。后裔迁居魁斗镇溪东村庵前。此外,还有后裔陈帮储移居浙江平阳四十五都,一支移居永春竹林兜、小芹,陈玉德移居永安,陈金石等移居新加坡。
(十)仲俨支系
1.白濑下镇庵边陈氏
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陈佛长的九世孙陈荣典、陈荣和兄弟迁入。再传十世,于民国19年(1930年)由陈心揖率其子汝金、连春、汝琴迁居剑斗镇潮碧村石碧。
2.剑斗小磜陈氏
一世祖陈显荣,由白濑乡长基村迁入本村。陈显基移居湖上乡飞亚。后裔陈显德迁居永春,陈显宁开基德化南埕。
3.剑斗举口陈氏
该村河溪自然村陈氏为陈佛素之裔,后裔陈国应、陈国来等迁居政和县。
(十一)季良支系
1.蓬莱联中陈氏
该村寮内自然村陈氏一世祖陈资直,为陈季良长子。
2.蓬莱美滨水边陈氏
陈季良次子陈资成肇基于水边,被尊为二世祖。


楼主 赵氏棘龙  发布于 2019-06-18 18:34:00 +0800 CST  
(十二)其他支系
1.龙门山头陈氏
始祖陈逸溪,厝号:笋山堂。陈逸溪的七世孙陈满生迁入官桥镇吾宗村,十世孙迁入龙门镇和平村五板桥。此外,现龙门镇洋坑村跌死虎、大埔美、花林坪自然村,金狮村石盘头及官桥镇官桥居委会、官郁村曾郁、官桥村土楼、仁宅村畲内的陈氏均为陈逸溪之裔。值得记载的还有,龙门镇山头村有多支外迁,其中,陈逸溪长子陈思久分居南安后厅;次子陈思益子孙分居南安砂田及同安县,又有分居台湾及东南亚等地者;三子陈思远后裔分居永春县小岵;四子陈思勉移居永春县小岵。龙门镇洋坑村陈玄郎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迁居台湾林口。官桥镇虞宗陈氏迁居浙江温州及台湾、东南亚、美国等地,在外繁衍裔孙十万多人。
2.龙涓举溪陈氏
始祖陈承斌,厝号:新聚堂。后裔分布于龙涓乡举溪村中心自然村,长新村的后格仔、长岸、下林、水路后及举源村二房等地。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日和七月十三日举行拜祖活动。龙涓乡长新村陈氏于清末、民国期间迁居东南亚及台湾,在台建有“芹菜坑堂”。现在台有裔孙1000多人,在东南亚有700多人。
3.凤城美法陈氏
肇基始祖陈敦仁(字公爱,号义卿)。厝号:教美堂。后裔迁居城厢镇仙苑村仙苑街。
4.湖上沙堤陈氏
始祖陈景六。
5.龙门洋坑陈氏
该村油坑自然村陈氏一世祖陈佛荫。
6.魁斗凤山陈氏
该村顶洋陈氏为陈回文之裔,一世祖陈尔祖。
7.蓬莱中芹芹山陈氏
陈福全的九世孙由城关水门迁入。
8.祥华村西公陈氏
始祖陈月台。
9.湖头前山泉山陈氏
一世祖陈德森,字开严。后裔陈文成移居同安县赤兰脚,陈文润、陈文旺迁居连江县,陈文攀徙居泉州城外,陈章仰等迁居福清县,陈国达等迁居台湾。
10.感德槐川陈氏
始祖名讳不详。后裔分布于感德镇槐川村、槐东村。一支外迁至福洋。槐川村的陈宝卿约于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移居德化,陈国平、陈国孝约于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迁居大田县,后裔还有迁居台湾、东南亚者。
11.城厢土楼东墘陈氏
一世祖陈潼。唐天祐二年(905年)迁入。
12.蓬莱联中田后陈氏
一世祖陈崇兴。清初自永春小岵迁入。
13.金谷东溪陈氏
一世祖陈振溪,后裔分居于金谷镇东溪的美洋村、东洋村、深洋村、洋中村、溪榜村及河美村尖山等地。
14.城厢墩坂陈氏
一世祖陈震超。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自漳州迁入。后裔在第九世、第十世分迁台湾、马来西亚,繁衍裔孙上千人。
15.三峡移民陈氏
2004年8月13日,原居住于长江三峡工程库区的陈文初、陈文学2家6人,举家由重庆市万州区河口乡围灯村迁入安溪县城厢镇中标村定居。
据2004年12月安溪县人口统计资料表明,安溪陈氏共147321人,在当今按人口多少排序的安溪姓氏中居第一位,分布于全县24个乡镇。其中,龙涓乡最多,20900人;长坑乡居二,19167人;金谷镇第三,13453人。


主要分布见下表:




2004年12月安溪县陈氏人口主要分布情况表
乡  镇
人 数
主要聚居地及其人数

凤城镇
11288
吾都村2660人,美法村2986人,下西居衙口199人,南街居陈衙483人,小东居285人,东北居507人,上山村山畲40人,祥云居420人,北石居1009人,祥都居133人,华新居33人,朝阳居347人,龙湖居506人,东岳居250人,凤山居540人,上西居764人,凤明居123人,先声居3人

城厢镇
10106
同美村5071人,光德村210人,勤内村987人,码头村8人,仙苑村599人,团结村九垵1168人,中标村107人,土楼村尾山101人,砖文村34人,墩坂村坂顶120人,经岭村西姑内889人,玉田村后辽787人,员宅村25人

参内乡
345
参山村150人,罗内村85人,大厝村28人,祜水村82人魁斗镇

蓬莱镇
5851
彭格村2121人,中芹村399人,岭东村十字路256人,联盟村138人,联中村85人,美滨村766人,鹤前村99人,蓬溪村8人,新坂村坂顶1421人,磜内村49人,蓬新村2人,蓬莱居72人,福山村20人,上智村1人,新林村田尾洋43人,竹林村院宅林371人

金谷镇
13453
金谷村1207人,汤内村256人,华芸村289人,尚芸村943人,河美村安都399人,深洋村1400人,东洋村1404人,溪榜村2430人,美洋1765人,洋中村1539人,中都村660人,金东村1124人,金山村9人,芸美村10人,河山村9人,田头村9人

湖头镇
7518
宗城、庙巷居57人,下东、仁福居84人,四角井、船巷居56人,湖一村41人,湖二村18人,湖三村站前路206人,湖四村32人,山都村70人,前溪村912人,埔美村1668人,高山村福德墘634人,后溪村1531人,前山村1532人,美溪村135人,美坂村228人,登贤村中湖36人,东埔村89人,竹山村石牌17人,福寿村75人,大埔村82人,产贤村2人,半山村13人

白濑乡
2956
下镇村2940人,长基村16人

湖上乡
3263
雪山村327人,格头村848人,沙堤村1179人,飞新村905人,湖上村4人

剑斗镇
920
东阳村452人,潮碧村石碧43人,小磜场341人,云溪村6人,福斗村75人,剑斗村3人

感德镇
5476
槐东村2957人,槐川村2353人,洋山村139人,大格村22人,龙通村5人

桃舟乡
508
桃舟村504人,南坑村4人

福田乡
3805
白桃村100人,双垵村543人,尾洋村636人,丰田村1322人,丰都村1205人

长坑乡
19167
月眉村2400人,山格村5157人,南斗村7430人,玉南村1620人,云集村西坑、熨斗1652人,长坑村3人,云一村803人,华美村102人

祥华乡
7877
祥华村37人,福洋村1795人,珍山村2162人,崎坑村1196人,旧寨村2177人,后洋村505人,美西村5人

蓝田乡
57
蓝二村57人

尚卿乡
1720
新楼村68人,尤俊村859人,中山村陈厝前710人,灶美村83人

虎邱镇
4205
竹园村陈厝140人,芳亭村1995人,文美村仓美1418人,罗岩村77人,双都村575人

西坪镇
1318
百福村1278人,后格村40人

大坪乡
280
前洋村香村258人,双美村22人

芦田镇
999
芦田村68人,石盘村106人,福岭村825人

龙涓乡
20900
福都村上都山1874人,举溪村1709人,举源村二房1070人,安美村1700人,长新村1560人,内灶村2259人,灶坪村3675人,半林村64人,石塔村20人,新岭村1413人,庄灶村2883人,连祠村978人,崎畲村520人,玳堤村148人,山后村23人,赤片村13人,下洋村52人,福昌村56人,新民村新林831人,美岭村50人,鹤林村2人

官桥镇
7574
官桥居334人,官桥村1181人,碧二村639人,山都村669人,吾宗村2701人,仁峰村152人,仁宅村22人,恒美村6人,马狮村2人,碧一村白沙亭200人,官郁村曾郁1668人

龙门镇
6727
和平村1008人,湖山村36人,榜头村4人,观山村120人,光孝村23人,山头村2420人,金狮村石盘头516人,洋坑村2050人,翠坑村550人

据2004年12月安溪县人口统计资料表明,安溪陈氏共147321人,在当今按人口多少排序的安溪姓氏中居第一位,分布于全县24个乡镇。其中,龙涓乡最多,20900人;长坑乡居二,19167人;金谷镇第三,13453人。主要分布见下表:




楼主 赵氏棘龙  发布于 2019-06-18 18:37:00 +0800 CST  
2004年12月安溪县陈氏人口主要分布情况表
乡  镇
人 数
主要聚居地及其人数

凤城镇
11288
吾都村2660人,美法村2986人,下西居衙口199人,南街居陈衙483人,小东居285人,东北居507人,上山村山畲40人,祥云居420人,北石居1009人,祥都居133人,华新居33人,朝阳居347人,龙湖居506人,东岳居250人,凤山居540人,上西居764人,凤明居123人,先声居3人

城厢镇
10106
同美村5071人,光德村210人,勤内村987人,码头村8人,仙苑村599人,团结村九垵1168人,中标村107人,土楼村尾山101人,砖文村34人,墩坂村坂顶120人,经岭村西姑内889人,玉田村后辽787人,员宅村25人

参内乡
345
参山村150人,罗内村85人,大厝村28人,祜水村82人魁斗镇

蓬莱镇
5851
彭格村2121人,中芹村399人,岭东村十字路256人,联盟村138人,联中村85人,美滨村766人,鹤前村99人,蓬溪村8人,新坂村坂顶1421人,磜内村49人,蓬新村2人,蓬莱居72人,福山村20人,上智村1人,新林村田尾洋43人,竹林村院宅林371人

金谷镇
13453
金谷村1207人,汤内村256人,华芸村289人,尚芸村943人,河美村安都399人,深洋村1400人,东洋村1404人,溪榜村2430人,美洋1765人,洋中村1539人,中都村660人,金东村1124人,金山村9人,芸美村10人,河山村9人,田头村9人

湖头镇
7518
宗城、庙巷居57人,下东、仁福居84人,四角井、船巷居56人,湖一村41人,湖二村18人,湖三村站前路206人,湖四村32人,山都村70人,前溪村912人,埔美村1668人,高山村福德墘634人,后溪村1531人,前山村1532人,美溪村135人,美坂村228人,登贤村中湖36人,东埔村89人,竹山村石牌17人,福寿村75人,大埔村82人,产贤村2人,半山村13人

白濑乡
2956
下镇村2940人,长基村16人

湖上乡
3263
雪山村327人,格头村848人,沙堤村1179人,飞新村905人,湖上村4人

剑斗镇
920
东阳村452人,潮碧村石碧43人,小磜场341人,云溪村6人,福斗村75人,剑斗村3人

感德镇
5476
槐东村2957人,槐川村2353人,洋山村139人,大格村22人,龙通村5人

桃舟乡
508
桃舟村504人,南坑村4人

福田乡
3805
白桃村100人,双垵村543人,尾洋村636人,丰田村1322人,丰都村1205人

长坑乡
19167
月眉村2400人,山格村5157人,南斗村7430人,玉南村1620人,云集村西坑、熨斗1652人,长坑村3人,云一村803人,华美村102人

祥华乡
7877
祥华村37人,福洋村1795人,珍山村2162人,崎坑村1196人,旧寨村2177人,后洋村505人,美西村5人

蓝田乡
57
蓝二村57人

尚卿乡
1720
新楼村68人,尤俊村859人,中山村陈厝前710人,灶美村83人

虎邱镇
4205
竹园村陈厝140人,芳亭村1995人,文美村仓美1418人,罗岩村77人,双都村575人

西坪镇
1318
百福村1278人,后格村40人

大坪乡
280
前洋村香村258人,双美村22人

芦田镇
999
芦田村68人,石盘村106人,福岭村825人

龙涓乡
20900
福都村上都山1874人,举溪村1709人,举源村二房1070人,安美村1700人,长新村1560人,内灶村2259人,灶坪村3675人,半林村64人,石塔村20人,新岭村1413人,庄灶村2883人,连祠村978人,崎畲村520人,玳堤村148人,山后村23人,赤片村13人,下洋村52人,福昌村56人,新民村新林831人,美岭村50人,鹤林村2人

官桥镇
7574
官桥居334人,官桥村1181人,碧二村639人,山都村669人,吾宗村2701人,仁峰村152人,仁宅村22人,恒美村6人,马狮村2人,碧一村白沙亭200人,官郁村曾郁1668人

龙门镇
6727
和平村1008人,湖山村36人,榜头村4人,观山村120人,光孝村23人,山头村2420人,金狮村石盘头516人,洋坑村2050人,翠坑村550人
历史以来,安溪陈氏编修了众多的家谱、宗谱、族谱,保存着十分丰富的家族史料,现存多为清代以后编修的族谱。近年来,安溪各地陈氏纷纷续修族谱,不少已问世。现重点选介如下:
1.《吾都陈氏族谱》
凤城镇吾都村陈氏族谱,清康熙初由陈迁鹤始修;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由陈奇宗续修;雍正八年(1730年)由陈徽畴三修;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由陈钟姱四修;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由陈联升、陈克绥五修;同治十三年(1874年)由陈希元六修;民国5年(1916年)由陈国璧七修;民国17年(1928年)由陈昭珠八修。昭穆:
维尔子嗣,克昭令德,孝友承先,文章华国。
2.《美法陈氏族谱》凤城镇美法村、仙苑街陈氏族谱,现族谱为2000年编修。自13世起昭穆:
文章华国,诗礼传家。尊师重道,育德新民。景行维贤,克念作圣。
承先启后,丕振吾宗。世泽充吉,嗣续衍庆。毓秀垂芳,共进大同。
3.《同美陈氏族谱》
为城厢镇同美村、勤内村等地陈氏族谱。始修于清咸丰八年(1858年),光绪十八年(1892年)重修,民国11年(1922年)续修,1985年新加坡(同美)陈氏增修。昭穆自六世起编修字行22字,1985年新加坡裔孙修谱增编22字。
子曰:学尔为公卿,文章自孔孟。世泽渊源厚,仁慈孝敬兴。
诗云:钟斯同衍庆,南薰美瑞云。家声显骏德,阆苑福忠贞。
4.《清溪南陈族谱》
城厢镇经岭村西姑内陈氏族谱。昭穆:
均德恺永文有宏,景开世宗振朝廷。浚材炳墀录,清树煌壁钟,
质星存合志,修书典经纶,忠孝奋家声,橙楠辉培炫,泰柏耀铿铮。
5.《魁斗涵陈族谱》
魁斗镇魁斗村、奇观村陈氏族谱,历经多次编修。明崇祯八年(1635年)由陈纶徽九修,清康熙元年(1662年)与二十三年(1684年)由陈懋庄两次编修,康熙六十年(1721年)由金谷陈道岸十二修;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由陈兴三、陈兴文十三修,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由陈振科十四修;嘉庆十九年(1814年)由刘宗哲十五修,同治十三年(1874年)由余本春十六修,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由孙玉嶙十七修,民国17年(1928年)由曾端英十八修,1999年由谢明考第十九次编修。魁斗镇魁斗村、奇观村、蓬莱镇鹤前小路、湖头镇湖三村站前路陈氏自九世起昭穆为:
字行:义礼传家淑德长垂奕祺,文章华国蜚声远播芳洲。
讳行:梦国元士掌,经邦任履亨,万世介景福,丕克晋朝廷。
1999年续修族谱时新编字行、讳行各20字:
字行:慧眼观今古,修谱溯先祖。弁伦修叙时,光孝悌张祜。
讳行:才情立事功,读书臻硕儒,学海深渊处,探骊龙得珠。
蓬莱镇美滨村路尾陈氏昭穆为:永久传家训,诗书识谷生。
6.《云山堂陈氏族谱》
魁斗镇大岭村陈氏族谱,共六册。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由陈承台始修,清康熙三十六年
(1697年)由陈聚贤二修,咸丰五年(1855年)由陈元士三修,光绪十六年(1890年)由陈奕让五修,民国22年(1933年)由陈高提等六修。前七字昭穆为:圭玄廷祖帮敦日。后讳行、字行为:
讳行:元殿启光奕,献腾其际克,嘉彬鸣焕辉,丕迪茂芳式。
字行:西侯卿子伯,仲甫世钟人,元文君坛锡,臧孙偕淑臣。
7.《凤山陈氏族谱》
魁斗镇凤山村陈氏族谱,始修不详。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重修,肖捷芳作序;民国15年
(1926年)由陈邦英续修。昭穆:
维其德尚厚明文克绍,有世孝忠贤义礼传华。
宗业重光,永昌厥绪,蜚声丕振,光耀门庭。
8.《南陈周堂坂顶族谱》
蓬莱镇岭东村周堂、新坂村坂顶和科港、新林村田尾洋、磜内村墓庵等陈氏族谱,12册手抄本。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由陈月波始修;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由陈元经二修,乾隆十九年
(1754年)由陈克清三修,嘉庆四年(1799年)由陈习候四修,咸丰六年(1856年)由陈志贤五修,光绪十六年(1890年)由陈礼庭、陈惟郊六修;民国11年(1923年)由陈联升、陈德开七修,1994年由陈完全、陈黎金、陈德再进行第八次重修。昭穆:
世系:良祖祥光鸾朝凤,肯斯伯元亨克贞。望庭日添俊秀士,荣昌家乘世有声。
启瑞阳和呈福景,华贵文雅庆衍铭。
字行:振宗宪祖惟明德,泰运时钟本丰功。仁敏智聪绍继美,礼崇义正永传长。
9.《中芹芹山陈氏族谱》
清宣统三年(1911年)陈绍善重修。昭穆:积、廷、必、于、肃、元、良、宗、定、昆、衷、为、懋、伯、定、志、启、振、文、国、世、隆、士、典、德、绍。
10、《彭格陈氏族谱》
现有族谱编纂于民国37年(1948年),昭穆:
字行:钟淑标煌址,镇汭植炜基,钜源材焯埃,锡汝桢燎墀。
名行:孟仲季传世,诗书礼谨敦,孝悌慈大顺,福禄寿长春。


楼主 赵氏棘龙  发布于 2019-06-18 18:39:00 +0800 CST  
11.《加曾坑黄宅林陈氏族谱》
蓬莱镇竹林村黄宅林陈氏族谱。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修造谱序,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嘉庆十九年(1814年)、道光三十年(1850年)、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民国33年(1944年)五次续修。昭穆名行同彭格陈氏。
12.《金谷涵陈族谱》
金谷镇金谷村、金东村陈氏族谱,肇修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道光三年(1823年)、咸丰八年(1858年)、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民国17年(1928年)四次续修。自第七世起昭穆:
德世奕锡以景福,仁居稠绵其荣昌。
13.《后溪陈氏族谱》
湖头镇后溪、埔美、高山、前溪、前山等村陈氏总谱。族谱历经十次编修。始修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成化十一年(1475年)、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咸丰九年(1859年)、光绪五年(1879年)、民国17年(1928年)八次续修,1990年进行第十次续修。昭穆名行,原25字,后增编25字,具体为:
懋宣玉树中,远谋昭正大,衍派景偕融,毓起连标选,芳徽绍永昌。
嘉钟经世臣,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诵诗闻国政,讲易见天心。
14.《湖头前山陈氏族谱》
始修年代不详。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由陈华亲重修,黄廷庄主修;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由陈国臈再修,咸丰七年(1857年)陈义绎重修并志讳行、字行。昭穆:
讳行:景德乃启,文章华国。孝敬忠诚立,经纶处世良,光明延道学,永保祖宇芳。
字行:大开才宇孔,贤居仁由义,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诵诗闻国政,讲易见天心。
15.《御上陈氏族谱》
为白濑乡下镇村待御潭陈氏族谱,1990年编纂。昭穆与湖头镇后溪村同。
16.《飞亚田中陈氏族谱》
湖上乡飞亚村陈氏族谱。原族谱始修于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道光十四年(1834年)两次续修。后因火焚,前部分由陈以宁、陈荣铭回忆编修,后部分由陈万庆、陈世圭继修。昭穆:
字行:孔以必廷荣,万世时友成。宗子良高大,惟嘉会永兴。
名行:嗣次具谱中,汝士志朝鸿。秉义章新范,遗书启后光。
17.《沙堤村陈氏族谱》
湖上乡沙堤村陈氏族谱,始修于清初,原谱被火焚。咸丰九年(1859年)补修,宣统二年(1910年)续修。1994年重修。自九世起昭穆:
名行:志侯明德在,心泰体仁尊。建业思贤祖,添成有善孙。
字行:肇世文章显,名扬伯仲分。荣华维子淑,孝友万年存。
18.《南斗陈氏族谱》
长坑乡南斗村陈礼派下族谱。始修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共编修五次。咸丰八年(1858年)新订字行,自十三世起:
敦肇鼎盛启侯卿,世绍延孙谟烈昌。孝悌为仁勤本务,诗书举业得名扬。
家传礼义知规矩,志念祖宗守典章。文献辉承卜凤兆,贤良瑞继聚星堂。
19.《珊格陈氏族谱》
长坑乡山格村陈智派下(包括桃舟金钩派)族谱。始修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至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历经七次编纂。自十四世起字行为:
儒朝卿伯仲叔季,世绍延孙谟烈昌。孝悌为仁勤本务,诗书举业得名扬。
家传礼义知规矩,志念祖宗守典章。文献辉承卜凤兆,贤良瑞继聚星堂。
白濑乡下镇村日月星陈氏九世起延用珊格陈氏旧字行:
长发洪积时,儒朝卿伯仲,叔季世绍延,孙曾乃孝友,克建奕丕前。
龙涓乡安美村陈氏十二世起自编字行为:
天子重英元,文章教士全。中和经国本,孝悌绍宗传。
20.《南斗东山祖陈氏族谱》
长坑乡南斗、山格陈氏在民国26年(1937年)前因昭穆异代雁行,故于民国27年(1938年)在东山祖举行冬祭时,曾掌惠安县正堂的陈朝栋倡议南斗、山格包括霞镇、桃舟派下陈氏合修族谱,而后并主编《南斗东山祖陈氏族谱》,共28册。自二十五世起新订昭穆:
讳行:
派丕隆望溢声名,事业殷勤有志成。兰桂馨香呈俊秀,椿萱和霭溢峥嵘。
文华端视精心造,实质惟求勉力行。溯仰高飞占凤日,耀辉宇宙自他征。
字行:
谋合编修尊祖训,式承昭穆等纲常。家传礼义忠伦序,气展经纶辅国光。
孝悌敦仁原本性,诗书敬业永流芳。德星环聚贤良宅,瑞启东山百世昌。
2002年,南斗东山祖陈氏谱志编委会继前贤,为该派下的南斗、云集、云一、玉南、山格、月眉、桃舟、霞镇、安美等村陈氏重编《南斗东山祖陈氏族谱》(壬午版),共12册,70余万字。
21.《珍山陈氏族谱》
祥华乡珍山村、福田乡丰田村等地陈氏族谱。民国元年(1912年)编纂。昭穆:
讳行:迁世万捷源,树勋均鉴渊,果然培钟注,荣耀增锦泉。
字行:士初志可立,文章乃华国,延泽子孙增,诗礼自传家。
22.《颍川衍派陈舍坪族谱》
原称《颍川清溪陈氏族谱》,乃祥华乡旧寨村、后洋村陈氏总族谱。始修于明正德至嘉靖十五年间(1506~1536年),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同治十一年(1872年)、民国8~10年(1919~1921年)四次续修。现正进行重修。昭穆自二十五世起:
讳行:瑞文朝清,克成尔志,自贻多福,诗礼传家,文章华国。
字行:缉维耿祖德,永烈振孙谋,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
23.《清溪福洋陈氏宗谱志》
祥华乡福洋村陈氏族谱。始修年代不详。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续修。昭穆:
光振奕文郁焕延,诗书显耀福传绵。芳徽里邻长垂裕,宠锡纶音报捷联。
24.《祥华西公陈氏族谱》
祥华乡祥华村西公陈氏族谱,民国38年(1949年)编修。昭穆:
讳行:意元廷昌,荣敏政忠。文武振起,再加永长。
字行:伯子世肇,芳茂应成,建开高耿,延绵馀庆。
25.《仓美陈氏世袭祖谱》
虎邱镇文美村仓美陈氏族谱。历经七次编修。其中,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四修,嘉庆十八年(1813年)五修,民国32年(1943年)六修,1983年第七次重修。自十四世起昭穆为:
徽文肇兴起,科甲自联捷,世代总传芳,人品东西晋,器宇南北唐。
26.《芳亭陈氏族谱》
虎邱镇芳亭村陈氏族谱,编修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陈振沃作序。昭穆:
宜宗振朝廷,浚材炳墀录,清树煌壁钟,维新兴文化,忠孝奋家声,橙楠辉培玄,泰柏耀铿铮。
27.《竹园陈氏族谱》
虎邱镇竹园村陈氏族谱,修于清嘉庆六年(1801年),宣统元年(1909年)续修。昭穆同前洋香村陈氏前20字。
28.《双卿陈氏族谱》
虎邱镇双都村陈氏族谱,编修于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自第六世起昭穆:
钟汝植尡圻,锡洽荣灿坦,钊治架炳城,鎡源树烛基。
29.《百尺陈氏族谱》
西坪镇百福村陈氏族谱。清光绪年间续修。昭穆:
明朝振绪基,永世开弘国,忠孝行先志,诗书启后人。
30.《清溪尤俊陈氏族谱》
尚卿乡尤俊村陈氏族谱,始修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民国24年(1935年)重修,1989年续修。自十七世起昭穆:
名行:文武丕平富,克引骥周家,序本宗昌运,获福寿龄遐。
字行:昭祖德承烈,振业裕孙谋,渊源道礼义,经书步云楼。
31.《清溪真山陈氏族谱》
尚卿乡中山村陈厝前陈氏族谱。历史上曾两次编修,1989年续修。昭穆:
讳行:奇文章光奕,献胜其际克,嘉彬明焕辉,丕迪茂芳式。
字行:伯世卿子德,仲甫维钟人,允文君亶锡,宗孙偕淑臣。
32.《芦田福岭陈氏族谱》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由梁丕卿、陈孟学重修。昭穆:
字行:明朝振绪基,永世开弘国,忠信承先志,诗书启后人。
讳行:文章自孔孟,世泽渊源厚,见全再必老,人慈孝敬兴。
33.《南陈芳春陈氏族谱》
大坪乡前洋村香村陈氏族谱。编修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2003年重修。昭穆:
均德恺永文有宏,景开世宗振朝廷。浚材炳墀禄,清树煌壁钟,
维新兴文化,忠孝奋家声,橙楠辉培炫,泰柏耀铿铮。
34.《同安丙洲陈氏家谱》
承编龙涓乡长新村后格仔、长岸、下林、水路后陈氏等族谱。昭穆:
承、雄、伯、大、全、乃、世、国、长、孟、仲。
兴诗立礼传家盛,说孝言中教子方,里化仁忠称美厚,为梁作栋振群英。
龙涓乡举溪村陈氏同上。
35.《帝舜派下陈姓谱牒之一》
官桥镇吾宗村虞宗陈氏族谱。1993年重新编修。昭穆原编修28字:
盈、庭、元、夫、子、佥、怀、若、建、彰、亨、君、臣、智、
仁、性、义、忠、和、孝、友、睦、渊、任、恤、礼、乐、射。
民国32年(1943年)与南安霞美等地同宗议定再续56字:
汝颍开基誉凤城,绵延兰桂庆敷荣。家传诗礼尊谦让,学绍箕裘毓俊英。
垂裕后昆培植远,仰承先德本涿清。文章华国多才士,炳耀星云瑞泰平。
官桥镇官郁村曾郁陈氏昭穆同上。
36.《笋山陈氏宗祠重修志》
龙门镇和平村陈氏族谱。昭穆:
懋、愈、廷、明、仁、仲、以、克、全、世、汝、仕、慎、伯、甫、奕、
亨、君、臣、智、仁、性、义、忠、和、孝、友、睦、渊、任、恤。
龙门镇山头村、洋坑村陈氏昭穆同上。
37.《槐山陈氏族谱》
感德镇槐川村、槐东村陈氏族谱。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由陈谓直始修,同治八年(1869年)由副贡生吴有声二修,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由衡山生员苏希贤三修,四修不详,民国34年
(1945年)由杨遁轩五修,2003年由陈宾叠为主六修。自十一世起昭穆:
知子克孝友,世卿扬令名。叠锡昌和淑,安邦允丕承。
贻谋宏志远,毓德伟业长。文华膺景瑞,翰苑昭书香。
38.《蓬莱联中田后陈氏族谱》
始修年代不详,清光绪二年(1876年)、光绪七年(1881年)重修。昭穆:
先人承世泽,历代种书田,礼乐超今古,文章庆后前。
39.《寮内陈氏族谱》
蓬莱镇联中村寮内陈氏族谱。明万历十年(1582年)始修,清雍正三年(1725年)、道光四年
(1824年)、光绪八年(1882年)三次续修。现存为清光绪版,民国29年(1940年)重抄。昭穆:
振弘光,承大业,举芳正,立贤哲,钦天良,会帝德,绍舜祖,尚允吉。


楼主 赵氏棘龙  发布于 2019-06-18 18:43:00 +0800 CST  
40.《东溪陈氏族谱》  金谷镇东溪陈氏族谱。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由九世陈司宪参修,民国4年(1915年)十五世陈铮主持,十五世陈秀卿、十六世陈忠贤、十七世陈孝朱重修,“十年动乱”时遭毁,现已失传。昭穆:      名行:唐虞世观瑞,九鸿启承寅,士式维盛大,传芳耀国祯,         经书崇贤德,廉清重乾纲,良才功垂成,成基丕振同。      字行:毓孕钦兴溪,尧治徽炳坦,子孙受尚卿,忠孝嗣文简,         仁让培善庆,信义绵熙雍,伯仲敦诗礼,成家兆吉祥。    此外,龙门镇洋坑村油坑陈氏昭穆为:  佛、扬、天、钦、仙、良、忠、曰、鼎、舜、文、鸿、相、炳、  墀、钰、淮、桂、荣、培、锦、江、梅、烻、填、锡、汝、桃。  尚卿乡灶美村神湖陈氏昭穆:  威文朝兴起,科甲自联捷,世代总传芳,仁品东西厝,起雨南北堂。  龙涓乡内灶村陈氏衍派昭穆:  益国世承祚延长,万邦作孚家有庆,仁敬孝慈昭祖德,  诗书礼乐裕孙谟,念切本源方肖子,名垂策谱廼鸿儒。  龙涓乡庄灶村陈氏衍派昭穆:  崇祥昺朝文,钟润标辉埏,锡沃植烟基,钦泽荣焕庄,录汝榜耀墀。  金谷镇深洋村陈氏昭穆:  纪引钦兴溪,尧治辉炳洞,子孙寿上筐,忠孝嗣文简,  经书崇贤德,廉清重乾纲,良才光茁裕,绳基丕振同。  福田乡双垵村陈氏昭穆:  迁、永、大、宽、元、体、一、经、昭、文、起、盛、长、延、万、世、  令、德、加、谋、厥、祖、垂、芳、胤、从、天、赐、绍、先、维、敬、  和、应、运、有、功、绩、保、佑、富、尊、荣、传、徽、载、衍、泽。  城厢镇墩坂村陈氏昭穆:  南朝拱震于,登玉有文章,富贵万年春,奕世永传香,孝悌惟敦本,诗礼庆炽昌。  官桥镇碧二村城林陈氏昭穆:  积建文忠新,兆为国家瑞。公侯伯子男,卿夫奕世贵。  智仁信仪礼,孝友兼睦渊。传芳有善宝,曰启自多贤。  官桥镇碧一村、碧二村衙口陈氏昭穆  原有:克达昌朝。后新编:颍川源远世泽绵长,后园兰馥衙口培育。一、祠庙  1.凤城美法教美陈氏祖祠  位于凤城镇美法村水吼尾大榕树南侧,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民国24年(1935年),清溪洪水泛滥,殃及宗祠。1962年重建祠堂于旧址。1992年再建,坐东朝西,石木结构,悬山屋顶,二进十间,建筑面积238平方米。楹联:“教人以善昭蓝水;美德传芳绍颍川”、“左挹阆岩,胜地名山标八景;右濒蓝水,茂林修竹茁千竿”。  2.凤城虞都陈氏宗祠  坐落于凤山西麓、凤城镇吾都村中部,背靠贡山。始建于明末,2001年重建。大厝式,两旁有护厝,建筑面积527平方米,门前有月眉池,竖立三副旗杆盘石,大厅悬挂“进士”、“解元”、“文魁”、“武魁”、“父子典邑”、“连捷登科”、“登科”等匾额。楹联均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陈金用所书,主要有:“父慈子孝千秋继;兄友弟恭百世传”、“成才裔应勤工立业;好儿孙宜奋发兴邦”、“宜抱兴邦报国以求显祖;应为毓裔成才争取荣宗”、“宜培兰桂以期流芳远;应毓家驹争取衍庆长”、“虞人永应兴鸿业;都众长宜毓俊才”、“虞宗德业宜长继;都裔人龙应永培”、“已得家山多隐秀;能修学海自风流”、“祖德千秋宜永继;宗功百世应长传”、“虞祖欣居凤麓;都祠诚觐观音”、“百代孝慈高仰止;万年支派承流通”。  3.城厢同美陈氏宗祠  位于城厢镇同美村。始建于明初,历经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民国11年(1922年)、民国31年(1942年)等多次修建。现存建筑为1990年重建,二进厅,长25.7米,宽20米,占地514平方米。堂中悬挂“文魁”、“选魁”、“进士”等10多面牌匾。被确定为“泉州名祠”。每年正月初一日为裔孙祭祖日,腊月初五祭扫祖墓,仪式庄重。楹联有陈振珠撰的“同宗怀祖颍川衍派;美德承先小岵流芳”、“因爱家山,喜唐宋元明贤哲笔留芳迹;美扬祖德,欣士农工贾嗣徽辈出良才”、“文明肇启阆岩,芳迹千秋,时雨和风施我辈;道统何殊鹿洞,芸窗一席,蟾宫折桂摘高枝”等。  4.城厢土楼东墘陈氏宗祠  位于城厢镇土楼村尾山。唐天祐二年(905年),肇基始祖陈潼原建于厚安左都营(今砖文村亭顶一带)。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迁居土楼村安内山头,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再迁建东墘(又名东衡),坐向乙辛兼辰戌。1998年按原基原向重建,为木石结构,琉璃屋面,翘脊,二进三间,建筑面积315平方米。楹联:“位叶乾坤钟地脉;功参日月振人文”、“固始绵瓜,结翠千秋荫石室;颍川腾浪,分源万里到清溪”等。  5.魁斗东洋陈氏宗祠  位于魁斗镇魁斗村东洋山麓,为陈辉开基之地,历代是东洋、菜塘陈氏宗亲聚会、议事的场所。宗祠背倚山武头山,面向清溪造尖山,山龙地脉咸称福地。始建于明,面积200多平方米;清初扩建,建筑面积303.5平方米,土木结构,上落上厅外有东西两厢房,下落三面为庑廊。1945年小修,1988年海外宗亲捐资重修。宗祠历次修建中,均严格按原基、原局、原结构建造,故至今仍保持清建筑风格。祠中奉祀一至三世先祖。堂中悬挂“文魁”、“选魁”、“选元”等匾额。楹联:“义礼传家淑德长垂奕禩;文章华国蜚声远播芳洲”、“东山再看科名早;颍水长流甲第新”。  6.魁斗大岭陈氏宗祠  位于魁斗镇大岭村山头,始建于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1995年重建,建筑面积200平方米。楹联“云列旗形,正中幅蛟腾凤起;山名鼓案,发声际化震天长”、“尊祖敬宗思旧德;敦仁安义迪前光”、“祖创孙承本支百世;流长源远大业千秋”。  7.魁斗奇观陈氏祖祠  位于魁斗镇奇观村伏形湾。始祖陈坤、陈炯始建,后几经修葺。1994年因漳泉铁路建设被征用,再择今址建祠。祠坐西南朝东北,砖木结构,二进大厝式,建筑面积280平方米。楹联:“奇士英才人文献瑞;观山乐水地脉钟灵”、“孝德仁风,虞代圣明高千载;廉泉让水,颍川世胄衍万支”。  8.凤山陈氏宗祠  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1992~1997年重建,为大厝式,二进十间。  9.尚卿中山陈氏真山祠  位于尚卿乡中山村陈厝前。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由先祖陈朝惠(讳观养)始建。历经多次修建。1964年重修。二进双过水十二间,建筑面积400平方米。楹联:“真地祥钟开昌运;山峰高拱起人文”、“真守历藏便是祖宗肖子;山清水秀储看闾里文明”。  10.蓬莱联盟五十三陈祖宇  坐落于蓬莱镇联盟村十字路蓬莱华侨医院边,为土木结构,二进三大门古建筑,坐向申寅兼庚甲,占地面积570平方米。原为土楼,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由长坑陈氏宗亲陈文生、陈有福捐募改建。民国17年(1928年),陈国辉、陈佩玉会集安溪、南安、永春三县五十三乡社陈氏颍川派族亲重建,故名为“五十三陈祖宇”。解放后多作他用,1988年归还陈氏宗族管理。古楹联有:“派分颍水迎清水;宇启蓬山接历山”、“重寻乎湖公谱亲;华美哉颍水祠堂”、“重新庙貌昭禋祀;华庆宗功尚典型”。  11.蓬莱坂顶陈氏坑边祖宇  位于蓬莱镇新坂村。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坐向甲庚兼卯酉,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1988年部分维修。楹联:“坑水长流绳祖武;边峰高耸蔚人文”、“坑流碧水龙起舞;边圃高梧凤来仪”、“坑内流清源远南山汇蓝水;边坡地沃华荣宝树挺英姿”、“坑顶鸿图龙蟠虎踞;边开祖武凤起蛟腾”。  12.蓬莱彭格陈氏宗祠  位于蓬莱镇清水岩峰西南岗之鹅冠山麓,始建于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土木结构,二进十间,建筑面积200平方米。楹联:“清水右环归颍水;芹山左峙护彭山”、“三派衍庆千秩烈同奉祀;八支传芳万代继述荐馨香”。  13.蓬莱院宅林陈氏宗祠  位于蓬莱镇竹林村。始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历经多次修建。2002年重建。楹联:“宅宇增辉光颍水;林泉竞秀耀蓬山”。  14.蓬莱美滨路尾陈氏宗祠  位于蓬莱镇美滨村路尾角落,始建于明隆庆六年(1572年),清代重修。土木结构,由大厝、两旁护厝及后落厝构成。建筑面积1193.4平方米。堂中悬挂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立的“忠厚可风”匾额。楹联:“永久传家训,诗书式谷生,春兰兼秋桂,凤起与蛟腾;承先光祖德,启后贻孙谋,富贵荣华茂,簪缨世代悠”。  15.金谷涵陈宗祠  位于金谷镇金谷村店仔口,为金谷村、金东村陈氏宗祠,清初闽南风格建筑。据壬虎头山落琵琶形穴,向丙兼亥已,历代兴修,2000年按原坐向及样式重建,保留原有风貌,为汉式大厝,石、砖、木结构,重檐硬山式屋顶,竖瓜斗木构架,二进,面阔五开间,建筑面积290平方米。正面为三门直进,边门对开,俗称“五门直出”,其建筑格式在闽南实属罕见。2003年,宗祠入编“泉州名祠”。楹联:“颍川千家沐宗功祖德;川流万派汇武纬文经”、“翰墨门冈,幸文明盛世开拓;德宗祠宇,庆化日光天重辉”。  16.湖头后溪陈氏家庙  坐落于湖头镇后溪村,俗称“大宗”。陈光绪始建于后晋天福年间(936~947年)。经多次修建。民国24年(1935年),裔孙陈世春带头捐资,宗亲集资重建。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建筑面积398平方米。楹联:“后昆昌裕光宗族;溪水渊源溯颍川”、“祖源颍川,而福建温陵小岵,至大成而蕃衍;宗本帝舜,衍太丘朝翼启端,由光绪以开基”。  17.湖头后溪陈氏卿侯宇  位于湖头镇后溪村中点,为后溪陈氏十五世陈宜升始建于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2001年按祠堂古体重建。建筑面积385平方米,土木结构。楹联:“卿云伴月钟祥瑞;侯舜遗风毓俊贤”、“卿志昂扬宗德传千古;侯峰挺拔桂兰茂万年”、“奕世流芳凝千载风云气;敦仁睦族心铸四时富贵春”、“卿月无边竹苍松茂;侯风长聚桂馥兰香”。  18.白濑下镇陈氏宗祠  坐落于白濑乡下镇村,共有四座。(1)下官厅厝。位于上寨自然村,土木结构,三落大厝,占地600平方米。(2)陈氏宗祠。位于待御潭自然村。鲁班式大厝,占地面积500平方米。楹联:“由固始而来,一脉相传蔓延葛蕊根同庇;居南山之下,五星环聚罗列峰峦气独钟”。(3)岭兜祖厝。为日月星陈氏祖宇。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土木结构,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楹联:“中山聚秀代世智仁勇;宅地钟灵宏观日月星。”(4)庵边祖祠。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1995年翻建,土木结构,上下落鲁班式建筑,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60平方米。楹联:“忆河南颍川,思仙游东亭,历史流长显宗祖;说漳平和睦,话长基下镇,时光源远耀子孙。”  19.湖上沙堤新凤坂陈氏宗祠  位于湖上乡沙堤村陈氏宗祠。始建于清,民国32年(1943年)翻建,建筑面积120平方米,奉祀历代祖先神位。楹联:“新宇发祥休徵祖德敦厚;凤麟呈瑞兆应世运昌隆”、“派衍沙堤溯源有自;基开凤坂报本宜诚”。  20.湖上格头中寮陈氏祖宇  位于湖上乡格头村,始建于清中叶,1967年因破“四旧”被拆除,后重建。四合院式七间张,占地约600平方米。  21.感德槐川眠牛陈氏祖宇  位于感德镇槐川村卿度内牛眠山麓。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1981年重修。土木结构,坐北朝南,二进十间,占地面积4182平方米。楹联:“眠因仰祖思颍水;牛以卧坡镇槐川”、“眠思颍水源流远;牛卧槐山世泽长”。  22.长坑南斗陈氏聚星堂  位于长坑乡南斗村中部,为南斗、山格、举魁安美、霞镇岭兜、桃舟金钩陈氏宗祠,又名“东山祖”,被确定为“泉州名祠”。历经四次修葺,1994年最后一次修葺。现建筑面积696平方米。土木结构,有上下进两边护厝,下进三架建造。每年农历十一月初一举行祭祖活动。楹联有“追本溯源祖在光州固始县;分支衍派基开南斗四三公”、“莫遗祖泽源起颍川,流来小岵滋吾南斗;须晓宗祧支承校尉,分自邕公归本有虞”、“四面锦屏环南斗;一条玉带束东山”等。  23.长坑山格林兜陈氏祖祠  位于长坑乡山格村,始建于元至元六年(1340年)左右,系四世陈观光(字以立)肇基。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铺设庭石,历经多次修葺,1989年进行部分修缮,下进围墙改为条石砌筑。原有泉州进士秦钟震题赠对联及匾额,后不幸被毁。现存木刻装金古对联一副:“基开珊格无双地;案拱银瓶第一峰”。新撰对联有:“铭一君贤功地学;嘉章公傅师相臣”、“七星伴月光珊格;一水环门汇颍川”等。

楼主 赵氏棘龙  发布于 2019-06-18 18:47:00 +0800 CST  

楼主:赵氏棘龙

字数:370343

发表时间:2019-06-04 00:0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1-14 16:58:46 +0800 CST

评论数:415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