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U钢铁侠覆体式动力外骨骼装甲&MCU科技侧装备详解

先解解馋



楼主 云山兮葬翎  发布于 2018-07-25 10:03:00 +0800 CST  
***了,怎么老是说我发帖违规**

楼主 云山兮葬翎  发布于 2018-07-26 23:40:00 +0800 CST  
(临时应急,这波操作真是恶心到我了)






楼主 云山兮葬翎  发布于 2018-07-27 00:12:00 +0800 CST  
汉默工业智能人形无人机海军型

简介:
汉默军工企业智能人形作战无人机系列的导弹搭载平台型,主要用于对陆对海导弹打击。


·武器/装备:
①导弹发射箱。6联装肩部导弹发射箱X2+3联装手部导弹发射箱X2。爆炸威力一半。射程可远可近。制导模式不详。目标规划可以后台人为干涉。



②腕部双联速射机枪X1。固定式安装于左手背处,无外壳覆盖设计。主要用于近距交火。


·能源:第二代万科品牌电弧反应堆,备有自爆功能。

·结构设计:
如前所述,上半身机体安置了太多体积、轮廓不贴身的导弹发射箱,因此,机动稍显笨重。飞行品质也应该是全系列最差的。
同样拥有面盔设计,主要用于在发射导弹时保护面部观测设备不被导弹尾焰烧蚀损伤。

·总评+补充说明
四种无人机中第三实用(倒数第二根本没用)的机型。充其量可用于海军部署出来代替直升机或舰载战斗机超低空突防抵近发射反舰导弹。其他效用、效费比不大。

楼主 云山兮葬翎  发布于 2018-07-27 00:40:00 +0800 CST  
汉默工业智能人形无人机海军陆战队型

简介:
汉默军工企业智能人形作战无人机系列的近战类型,主要用于近距交火和(机械)格斗。


·武器/装备:
①腕部双联速射机枪X1。固定式安装于左手背处,无外壳覆盖设计。主要用于近距交火。

(看左右两台的左手哦)
②手臂盔甲层隐藏有弹出式的近战利刃武器。片中未体现。



·能源:第二代万科品牌电弧反应堆,备有自爆功能。

·结构设计:
由于基本没有外置设备或武器,这个类型的无人机可以视作全系列无人机的结构基准原型。同样拥有可以放下的面盔,用于抵御近距离火力交战时的流弹对头部脆弱的综合光学观瞄系统造成损伤。

·总评+补充说明
四种无人机中最不实用的机型。***告诉汉默企业海军陆战队需要的武器就是近战的?真不把马润当人看!

楼主 云山兮葬翎  发布于 2018-07-28 19:55:00 +0800 CST  
更新Part 4目录——
1.全包覆式动力外骨骼装甲-战争机器1.0
2.动力外骨骼-丧鞭1.0
3.全包覆式动力外骨骼装甲-丧鞭2.0
(P.S. 这个贴受个人时间因素影响是周更周更周更|本贴难免会有错漏,欢迎友好指正或讨论,但可能不会及时回复)
(上次给某位吧友说得战争机器系列一起写,现在决定还是分开写比较好)

楼主 云山兮葬翎  发布于 2018-07-28 19:58:00 +0800 CST  
全包覆式动力外骨骼装甲-战争机器1.0

简介:罗德上校使用过的第一款战争机器装甲,来自于汉默科技与美国空军空军对马克2的“拙劣”改装。改装项目包括:1.增厚外部盔甲层,以增强防御和容纳更多设备;2.背部、腿部加装辅助推进器,以抵消第一条改装所造成的重量增加(从实际追击马克6的机动表现来看,增推效果不错);3.加载了另一套交互界面冗余而又复杂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特指操作系统);4.机体型号编号涂刷为ED 445 FLTS,批次编号001。



·武器/装备:
①背负式M134转膛机枪。7.62×51mm NATO口径。采用加特林机枪的原理,用直流电动机带动六根枪管旋转,因此射击散布增大(精度不足),但射速高、火力强。通过改变电流大小,300发/分至6000发/分之间任意射速可自由调节,2000发/分~4000发/分为常规射速区间。有效射程800米。战争机器的M134安装结构上,首先是连接底座,这是一个处于背部的横置长方形滑轨槽,然后一个万向摇架式转向机构来连接滑轨槽和枪身。这使得战争机器的背负武器具有全向射击能力。除了眼球随动跟踪瞄准(有面盔内置光谱设备提供)外,还可以自动索敌、瞄准、射击(但没有目测到外置观瞄设备)。M134在射击时的巨大后座和震动并没有太过于影响战争机器的飞行品质。

(图片来自枪炮世界)



(对机动目标追踪扫射)
(对机动目标追踪扫射)
(对机动目标追踪扫射)

(弹药引爆威力)

(自动索敌射击)

楼主 云山兮葬翎  发布于 2018-08-05 20:43:00 +0800 CST  
②手臂外挂式FN F2000 Tactical自动步枪x2。5.56mm口径的突击步枪,整体为无托结构,大量采用聚合物部件,外表光滑,呈流线型,结构紧凑。全自动模式理论最高射速850发/分。战争机器1上的F2000安装于手臂装甲外部,拆除了机匣部位的大部分原有外壳,使用全新的半开放的散热效果更强的外壳,并对枪口加装配重器以减小后座/上扬。推测使用穿甲弹种;取消30发弹匣供弹,改为手臂装甲内置弹链供弹。






楼主 云山兮葬翎  发布于 2018-08-05 21:00:00 +0800 CST  
③“前妻”反装甲/工事导弹。威力大(后续漫画情节),发射准备时间长,故障率高。建议替换成其他同类产品。不想多费笔墨。


楼主 云山兮葬翎  发布于 2018-08-05 21:01:00 +0800 CST  
④掌部冲击束流发射器,与掌部推进器共用喷口。该武器功率可以调节,大致可以分为对人非致命、对人体致命、反器材三种输出功率模式或点射、持续射击两种射击模式。不同输出功率,武器发射准备时间(蓄能)不同,蓄能时间与威力呈正比关系。发射出去的介质(“弹药”)具有强冲击、高温度的特性。战争机器1.0的掌部冲击束流与马克6的掌部冲击束流相交时发生了临界扩散效应。


⑤胸口大功率冲击束流发射器,胸盔中央贯穿联通反应堆,表层由高强度透明材质覆盖。一般来说,胸口大功率冲击束流发射器的输出功率上限是远远高于掌部冲击束流发射器的。片中未展现。
⑥盔甲硬质金属外壳加上外骨骼的机械出力,使得战争机器1的击打力度十分恐怖。

楼主 云山兮葬翎  发布于 2018-08-05 21:02:00 +0800 CST  
·能源:第二代电弧反应堆。就是马克2的反应堆。这里体现反应堆的安装拆卸十分简便,后勤保障非常轻松。

(这里可以看到头盔内部有网状的减震结构)

楼主 云山兮葬翎  发布于 2018-08-05 21:04:00 +0800 CST  
·结构设计:
战争机器系列的编号其实是按照美国空军对军用飞机的制式编号规律Tail codes排列的,现实里涂在战斗机的垂直尾翼上,用来识别该机体现在的所属联队和所在的空军基地。战争机器1.0的右部肩盔前部印有ED 445 FLTS这组编号。其含义代表战争机器1.0隶属于驻加州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的第412飞行测试联队,001则是在某个中队里的编号,这个编号一般属于中队长。(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美国空军最重要试飞中心,NASA的飞行研究中心和空军飞行试验中心都在这个基地里,还承担了近一半的航天飞机的降落任务和最新的X系列飞机的试飞任务,属于保密级别非常高的机密科研型空军基地。这里的内容来自两位知乎网友补充)
结构上,改装人员没有大幅度更改马克2基本架构,而是着重更改外部盔层和部分内部线路。背部整体式加装一个背包构层,容纳M134的弹药、两台助推推进器和设备连接底座。手臂部分加厚并对外挂武器的连接做适应性修型设计,同时储备大量5.56mm弹药。胸甲加厚处理,更富有棱角,并在双肩做凸起结构处理,内部安装导弹或以后改装其他用途。整个腿部都有加厚和修型处理,并在小腿背部增加总共四台助推推进器。
安装拆卸仍然属于机械臂辅助或人工工具装卸。





楼主 云山兮葬翎  发布于 2018-08-05 21:06:00 +0800 CST  
·总评+补充说明
战争机器1.0的改装成果目前来看还是比较合理的,虽然搭载了看起来技术含量不高的现实实弹武器,但却是非常契合美军后勤保障体系的设计。另外,其配备的实弹类武器相对于单兵火力来说已经远远超出需求,在持续火力压制上相比标配的冲击束流武器有着一定的优势,在输出上也能节省一定的能源。额外增厚的盔层也带来了更高的材质防御力。
不过,战争机器1.0更像是一次赶工作品,在改装表现上体现出美军对这类新式武器运用上的一些验证思维。因此,战争机器1.0的缺陷依然不小。首先一点就是粗暴的加载外挂武器,这些严重破坏飞行气动性的设计大大增加了战争机器1.0的飞行阻力和不安定性;其次,实弹类武器的运用势必需要增加额外的弹药储备重量和外部容纳层重量,这对马克2的常规推进加大了负担。因此,军方给战争机器1加装了助推发动机,主要用于起飞阶段的加力。至于飞行机动性只是稍次于马克6,空战射击时武器产生的震动也被更高功率的飞行出力和锁死连接机构大部分抵消(但影响仍在)。再次,战争机器1的武器配置水平仍然偏中近距离交火,其对战斗机这类目标的远程射击手段匮乏,因此是一款适合高速空对地渗透突袭作战的武器。最后,战争机器1.0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UI设计水平也太低了,很容易对穿戴者造成信息饱和,也没有语音辅助提示,这使得穿戴者有时可能要一边战斗一边分心处理显示信息;UI的信息分拣能力相比马克6也是相形见绌。
总之,战争机器系列的开端就这么产生了,算是马克系列装甲的一个有特色的分支。


楼主 云山兮葬翎  发布于 2018-08-05 22:03:00 +0800 CST  
动力外骨骼-丧鞭1.0

简介:写实风格的外骨骼装备,小幅度提升人体上肢身体素质,依靠双手安装的电磁/电浆鞭索进行近距离作战。全程单人手工打磨制造重要部件,部分承载连接部件采用民用低端产品。


·武器/装备:
①电磁鞭索。由电弧反应堆供能,持续产生高功率电流。大力快速挥动时,利用鞭索上携带的电火花切割、烧蚀触碰到的任何物体(片中轻易切断F1赛车碳纤维车身以及在跑道地面产生较深的沟壑)。能对冲击束流产生明显的干扰效应,使马克装甲常规远程攻击手段无效。对使用者的运动神经素质要求较高。




·能源:第一代万科品牌电弧反应堆,能够驱动高耗电的电磁/电浆鞭索。功率转速低于托尼第一代同类产品。




·结构设计:
结构虽然简单,却也是最贴近现实同类实验产品的机设。不过与现实中的外骨骼试验品不同的是,丧鞭这套是半身型外骨骼,主要给两臂提供助力,没有腿部外骨骼,腰腹部助力部件近乎没有。
外骨骼分为主体支架、能源、输出装置组成,助力部件主要呈环状安装于两臂,但提升幅度不大(但还是能把穿戴马克5的托尼甩离地面),似乎主要的能源分配给鞭索上的放电器上去了。因此丧鞭被劳斯莱斯撞了之后,两臂一直无法推开车辆;与马克5的拉扯中也失败。运动机构的同步性因为设计简单,贴合穿戴者快速肢体运动需求。






外骨骼开始工作时,电路会持续放热,电路经过处直接烧毁具有一定隔热能力的F1赛车场地工作人员专用服装。但不影响穿戴者使用体验。

楼主 云山兮葬翎  发布于 2018-08-15 21:28:00 +0800 CST  
该套外骨骼自重很轻,双手能轻松抬起(不完全状态)。


·总评+补充说明
好像没什么好说的,现在觉得这套设备又SM又哲学,使用者神情也挺丧。


楼主 云山兮葬翎  发布于 2018-08-15 21:29:00 +0800 CST  
忘放一张现实里的一种图了,补发


楼主 云山兮葬翎  发布于 2018-08-15 21:48:00 +0800 CST  
全包覆式动力外骨骼装甲-丧鞭2.0

简介:经由汉默暗中帮助得以从狱中逃出生天后,万科表面答应与汉默合伙,暗中利用汉默工业的产业资源研发专属于自己的全包覆式动力外骨骼装甲——丧鞭2.0。相比于自己在俄罗斯制作的那款装备,这一款装甲性能实现飞跃,提供了之前没有的防护和机动能力,加强了鞭索的毁伤能力。


·武器/装备:
①电磁鞭索。由电弧反应堆供能,持续产生高功率电流。大力快速挥动时,利用鞭索上携带的电火花切割、烧蚀触碰到的任何物体(片中轻易切断M134枪管以及对马克6、战争机器1产生明显的机体烧蚀毁伤)。能对冲击束流产生明显的干扰效应,使马克装甲常规远程攻击手段无效。对使用者的运动神经素质要求较高。增加了转轮收放系统,响应速度更快,收纳更便捷。



②腕部双联速射机枪X2。固定式安装于手臂处,无外壳覆盖设计。主要用于近距交火。片中未使用。

(看左手那里的双联机枪)
③脚底固定器。安装于双脚侧面处,板状设计,用于固定机身。片中限制了战争机器1的行动。



·能源:第二代万科品牌电弧反应堆,转速、功率均有提升;备有自爆功能。

·结构设计:
全包覆式设计,但细节处理上仍然比较粗犷。不过相比铁霸王的“胖”机体,丧鞭2.0已经大幅减少了机身大小,可也许是使用者身形高大的原因,机体依然显得有些“壮硕”。诸多液压杆部件被板甲覆盖,既方便设计,又不易被摧毁。
头盔采用和马克5类似的复杂多层重叠设计,打开后可以完全解放头部,提高舒适性。拥有意义不大的裙甲设计。


鞭索的绳索主体存放在背部,通过转轮收放系统来快速启用/回收,也能在缠住目标后快速将其拉近。


机体能防御战争机器的实弹攻击,机械出力也大于马克6(无论是头槌还是单臂挥打)。
主要推进器安装于脚底,疑似有背部喷气式推进器。


·总评+补充说明
什么都好,就是万科喜欢浪,还总是在交战时把头盔开放......不用每次都用表情来嘲讽对手吧


楼主 云山兮葬翎  发布于 2018-08-16 00:35:00 +0800 CST  
更新Part 5目录——
1.全包覆式动力外骨骼装甲-Mark 7/马克7
2.神盾局64号海天两栖载机母舰
3.神盾局昆式飞行器运输型
附:《复仇者联盟》人类常规武器&奇瑞塔外星文明武器一览
(P.S. 这个贴受个人时间因素影响是周更周更周更|本贴难免会有错漏,欢迎友好指正或讨论,但可能不会及时回复)

楼主 云山兮葬翎  发布于 2018-08-16 00:36:00 +0800 CST  
全包覆式动力外骨骼装甲-Mark 7/马克7

简介:通用装甲。首个完全不需要机械臂辅助,并在任何环境下整体变形穿戴的战衣。开启了马克系列装甲的技术新时代。有限扩展机体,大幅增加导弹类武器的容弹量,增强了单机应对大规模战事的战斗力和手段。



·武器/装备:
①掌部冲击束流发射器,与掌部推进器共用喷口。该武器功率可以调节,大致可以分为对人非致命、对人体致命、反器材三种输出功率模式或点射、持续射击两种射击模式。不同输出功率,武器发射准备时间(蓄能)不同,蓄能时间与威力呈正比关系。发射出去的介质(“弹药”)具有强冲击、高温度的特性。马克7提升了短时蓄力下冲击束流的输出比率,使得掌炮能轻易一发结果一名奇瑞塔士兵、小型飞行器或打疼洛基。



②胸口大功率冲击束流发射器,胸盔中央贯穿联通反应堆,表层由高强度透明材质覆盖。一般来说,胸口大功率冲击束流发射器的输出功率上限是远远高于掌部冲击束流发射器的。片中未使用。
③小型反装甲导弹X 2。左右前臂背部部位各内置一枚,由特定的发射机构包裹,发射时抬升至盔甲外壳外发射(马克7与马克6共用同种该型号导弹,弹头样式与马克3使用装备有差异)。弹体体积、长度都偏小,射程偏低,亚音速飞行。延时起爆引信,制导方式推测为激光制导。导弹爆炸威力巨大。片中该导弹轻易钻透利维坦大型生物武器皮肤,并将尾部炸断。




④第二代镭射切割射线发射器X2。安置于手背部件外盔下方,使用时外盔包裹层上下自动开启。解决了第一代发射器因为发射器核心材质和机体能源储备而不能重复使用的问题。该镭射三段式射线切割,第一束、第三束功率小于第二束。未能有效切割利维坦外星金属防护层,但起到了烧融作用。





楼主 云山兮葬翎  发布于 2018-08-19 16:01:00 +0800 CST  
⑤微型导弹(guide micro-projectiles)。内置于双肩各一部鼓包式武器舱内,每个武器舱包含42口蜂窝状发射单元,每个单元一发微型导弹。每枚导弹体积十分微小,六尾翼设计,碰撞杀伤引信,爆炸威力足以毁伤一艘奇瑞塔小型飞行器;制导方式推测为无线电指令制导+被动红外成像跟踪复合引导模式。盔甲高速数据链支持全弹快速发射,导弹机动性极高,具有全向发射/跟踪能力。主要用于空战时攻击空/地复数快速移动目标。






⑥腿侧螺旋弹(thigh side-winders)。安装于大腿外盔层正面凸起部位,主要用于对地遮盖轰炸。使用时,发射舱盖打开,四枚导弹并列弹出等待响应(片中从发射机构来看该型导弹共载有8枚,但系统界面显示单侧应有24枚)。弹体短粗,接近小型反装甲导弹。碰撞杀伤引信。爆炸威力——从内部撕裂利维坦胸腹腔部位,并对马克7机体产生近距附带损伤。





⑦微型火箭(rockets)。片中未展现使用画面,仅存在于系统界面。总共六个不清楚安装部位的发射单元,每个单元满载97枚火箭。推测无制导功能。



楼主 云山兮葬翎  发布于 2018-08-19 16:12:00 +0800 CST  

楼主:云山兮葬翎

字数:87134

发表时间:2018-06-06 09:4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2-10 20:52:02 +0800 CST

评论数:2628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