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本原文化原创】女诗经(定稿版)——女吧主,出来接招

我只是个卖菜的

楼主 青蛙叫汉  发布于 2017-03-13 10:22:00 +0800 CST  
前言


何谓女诗经?所谓女诗经,就是诗经当中描写男女情爱,女子感情的诗篇的汇编。说它是汇编,其实是本人谦虚之言,因为这本《女诗经》的写作,融进了本人的思想与感情倾向。是我对《诗经》感情的、思想的分析与总结。写它的目的,就是想告诉中国人——中国,这个你们这个最陌生的国家,它是怎样的一个伟大的国家。它的伟大不体现在教会的神圣仪式当中,却体现在每个人的生活里。所以,这部著作的风格也是平实的,但却又是浪漫的。伟大先从人开始,而并不是先从神开始,这是中国传统对整个人类社会巨大的贡献。人的伟大先从男女的自然开始,这是中国经典对世界的浪漫最大的贡献。所以,任何鄙视中国的民族,他们必是劣等民族,只有劣等民族才不知什么叫感恩!


生老病死,男欢女爱,本为自然之道。人到世界上走一遭,却又要横遭人为的迫害——那种以神名义断绝男女欢爱的宗教迫害,那么生命意义又在哪里,自然本就为男女的欢爱规定了自然的限度,又何必有政治去干预?政治干预不行,又去宗教干预?这些人为性的东西,中国人的本性里是没有的,因为中国人,是一个自然性的民族。真正的中国人,就是如此敢爱敢恨,他们在很长时间,活的是一个真正的人。政治,有的时候就从了解男欢女爱开始,而不是从那种繁琐的政治术语开始。


世界上有哪个民族在一本经典内大量记载着女子的英雄事迹,世界上又有哪个民族的经典大量记载了女子如此多的真情实感。是《圣经》有,还是《古兰经》有?《圣经》只说女子是用男子的肋骨造就的,《古兰经》在说男人打女人是男人天然的权利。只有中国的《诗经》里大量记载,明确记载着如此美丽动人、情真意切。这铁一样的事实,是不容女权分子诋毁的。更何况,它上升到国家政治的层面。你们不用来继续诋毁中国的传统,凡是《诗经》内有涉女性的诗篇我会一篇篇的解读过去。我越是解读到最后,却是暴露你们的暴露的无知与无耻,也更能说明你们是中国女性的公敌。


法兰西民族自诩自己为世界上最浪漫的民族,但是当我看到拿破论写的那些可笑的情书的时候——这个让人无数法国人如痴如醉的男人,他的浪漫却是那么的贫乏而又虚假。而中国这个民族,在很早的时候,就用真正的浪漫精神去表达自己的爱情。真正的浪漫,既美丽而不失真切。这个民族曾经很浪漫,而且浪漫的很真纯!现在这个民族是否还有点浪漫精神,我不能评论,但我可以肯定这个民族骨子里的浪漫精神是不会消失的,他与她根本不需要法兰西民族那种虚夸的风格来表达自己的爱情,而是用自然真情来表达自己爱情。那么,那些说中国人没有浪漫精神的人,又是何种人物?


如若说西方文明是人文主义精神,那么中国这部经典——这部都要用于科举的经典,却去大量描述描述男女欢爱,那么在西方人眼里是不是又是不务正业的表现?皇帝陛下居然如此重视男女欢爱?是的,我们的陛下就是如此重视男女之道,因为他知道政治最基础的原理就是从这最简单的男女欢爱开始,而不是从那谁也没有见过的耶和华开始!


所以,这部作品,是给女人幸福的作品,亦是教会男人如何从政的作品。但是主题,以士人的风度,还是礼让女子,所以以女性为主题。看到没有,我们士人的礼让女士的精神就是那么真切,一点没有西方绅士那无聊的虚假。中国绅士太看的起西方文明了,我却看不起西方文明。我是怪人,不是吗,谁能否认?

楼主 青蛙叫汉  发布于 2017-03-13 10:22:00 +0800 CST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关关:水鸟相互应答的鸣声。


(2)雎鸠:实为鱼鹰,相传这种鸟情意专一。


(3)逑:配偶,言其求偶。


(4)参差:长短不齐之貌。


(5)荇菜:一种水生植物,可以采来做蔬菜吃,状貌柔。


(6)芼:意为摘采之意。


不知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日子,也忘却了那日的天气,甚至记不得是早晨还是傍晚。因为我的眼里只有她,因为我的眼里只有她。她柔的仿佛水中的荇菜,等着我去摘菜。我为她而狂,尽然睡不着觉。辗转反侧,梦里与影里都是她的存在。若是不能与她如鱼鹰那样互鸣,若是不能娶她为我的妻子,我的生命还有什么意义?这水中的荇菜,难道不是等着我去采摘?她,难道不是等着我敲锣打鼓的迎娶吗?


我们根本不用书生们的方式去解诗,我们只需要用人性去解诗就可以了。《诗经》真正的精髓就在我们的生活里,是我们都曾经都遭遇过的。就如这个贵族青年一样,爱情让他不管不顾。我们的经典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实,爱情上来是可以让男人不管不顾的,更何况是怀春的女子?所以,你用家法也好,还是用国法也好,横加去干涉男女的爱情,是无用的。无爱状态下所建立的家庭,它不可能成其为一个家。但是这种不管不顾之中,隐藏了两个危险——第一个危险是当你得不到那个姑娘的时候,你是否可以勇敢的克服自己的情苦?第二个危险是当你为爱情发狂的时候,你是否理性看待过你的爱情?因为事实很明显,你只是见色起意。你既不了解她的性格,也不知道她是否具备贤德的品质。你所爱慕的这位女子,是否能当一个合格的妻子,是否能当一个合格的母亲。《关雎》篇故意描写出爱情使人发狂的特点,但是在情爱里,真正要告诉年轻人的是你为你的婚姻做好准备了吗?


小伙子他的头脑里所生出的念想为什么是我要娶这个美丽的女子,而不是她是否出身于贵族之家,与我是不是门当户对?这首先生出的念头,恰恰反映出中国的传统绝然不同于西方传统。要知道,那个年代的中国,还是处于真正的封建社会。处于真正的封建社会,小伙子的思维为什么不是般配的问题,而是必娶的信念?这是因为中国人天生就是一个自然性的民族,他们骨子崇慕的是自由与平等,而绝非今天中国人认为的屈服于强权。否则,孔子怎么会把自己的亲生女儿嫁给平民出身的南宫适?中国人对待爱情的态度就是这样,她是谁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爱她,就那么简单。并且,我爱她就要娶她。我不知道那个满身充满光环的拿破伦,当平民丫头欧仁尼千里迢迢的赶到巴黎去看他的时候,他当着全体宾客面前装作毫不认识的样子,是怎样的一种浪漫?我依然不知道,当他一定要以女人的屁股巩固他的王权的时候,西方的浪漫与西方的传统是何斤骨!

楼主 青蛙叫汉  发布于 2017-03-13 10:23:00 +0800 CST  
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1) 葛:一种植物,茎皮可用于织衣。

(2) 覃:蔓延生长。

(3) 施:蔓延,伸展。

(4) 萋萋与莫莫:言草木茂盛之状。

(5) 刈与濩:刈为刀割、濩为用水沸煮。

(6) 絺与绤:絺为细葛布、绤为细葛布。

(7) 斁:为厌恶。

(8) 师氏:当为管家之意。

(9) 薄:发语词,无义。

(10) 污:去污,意为洗涤。

(11) 私:女子的内衣。

(12) 归宁:古代已婚女子回家省亲曰之为归宁。


葛草为衣,去污为装,是为礼之文。古代女子盛装以待人,是为礼;今天的女子裸体以待人,是为不礼。鸟为自然之物,鸟鸣以示人内心的喜悦,喜从中来,则为自然感情的表现。真正的礼,也是从自然感情而来。情不真,礼就不真,盛装以待,亦为伪礼。无衣而待人,是为野蛮;有衣无心而待人,是为虚伪。蛮夷取无衣,西方取有衣——然有衣无礼,非其真礼。

报父母养育之恩,故归宁之德本源于仁。言告夫家,是为礼,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女子游而无方,夫家忧惧,则女子不仁。夫家阻女子归宁之礼,则夫家不仁。礼自古及今,皆双向而生,非单向而为。

所以,已婚女子省亲,归宁是为仁,归宁而告夫家,亦为仁!

楼主 青蛙叫汉  发布于 2017-03-13 10:24:00 +0800 CST  
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倾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壘,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岗,我马玄黄。我姑酌金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咀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1) 卷耳:植物名,即苍耳嫩苗可以吃。与采采对,言其茂盛繁多之意。

(2) 倾筐:一种筐子,前低后高像箕形。

(3) 周行:大路

(4) 崔嵬与咀:本言土山之上盖有石块,后引申为高俊不平的山。

(5) 虺隤与玄黄:虺隤,足病难走之貌;玄黄,泛指因疲劳过度而生的病。

(6) 瘏与痡:瘏为马病而不能行,痡为人病而不能走。

(7) 金壘与兕觥:金壘,一种黄金装饰的青铜酒器;兕觥,觥为大型的酒器,兕为头上只长一只角的野牛,用兕牛角做觥就兕觥

(8) 嗟与吁:嗟为叹词,吁为忧伤,忧愁之意。

丈夫出门在外,长久不归。妇人放下手中的活计,徘徊于山野高岗之上。望君而不见君,欲想借酒消愁。谁知酒中浇愁愁更愁,故而讴出悲鸣。

全诗言念、言病、言忘、言悲:念者,意为女子思念、惆怅独茕;病者,念想过度,因而成病;忘者,病中成伤,其疼不能忍,故而想忘;忘而不能,故而悲鸣。

此诗隐含了女子本性中的二个奥秘:第一个奥秘是女子天性为情绪化的动物,相比之男性而言更不能忍受痛苦与寂寞,在欲望上更是希冀得到满足。所以女子念也好、忘也好,都根源于欲望远重于男性的天性。第二个奥秘是女子最重的欲望是情欲,可谓女子皆因情而伤。伤而不忍其疼,故而想忘;忘而不能,故而悲鸣。为什么一个女人爱上一个男人就非常难以忘记,那是因为特定的女子,她们的爱往往是被特定男人打开。加之女子天性当中情欲深重,在情欲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显的特别的痛苦。所以女子的情苦是非常苦的。

樛木

南有樛木,葛藟纍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1) 樛木:弯曲而高的树木。

(2) 葛藟:葛藟即是藟,藟为野葡萄。

(3) 纍、荒、萦:纍为攀援、缠绕之意;荒为掩盖之意;萦而缠绕之意。

(4) 只:语气助词,去其则变为“乐君子”,是为倒装结构。

(5) 福履:福禄也。

(6) 绥、将、成:绥为安意;将为扶助之意,或释为“大”;成为到来之意。

《樛木》名为祝婚词,实言男女相交之道。


樛木象征男性,葛藟象征女性,全诗精髓在于葛藟缠绕樛木而生长:大树被野葡萄缠绕覆盖意味着男子对于女子而言是一种需要与依靠,野葡萄顺势而长意味着男人往往会给女人以第二性格——女人的第一性格是家庭给的,女人的第二性格是丈夫或者是心中的爱人给的。

结合前面的《卷耳》之诗我们就可以得知,虽其女性天性相对于男性而言软弱、情欲深重,但是男女之间的平衡之道主要取决于男性:第一是男人是否能满足女人内心真正所需。第二是男人是否能成为女人真正的依靠。第三是男人是否能给女人第二性格。第一个要求说的是爱情,第二个要求说的是婚姻,第三个要求说的是治家之道。三个要求有一个要求没有做到,都是不仁之举,当然特殊原因除外。也就是说,真正能塑造女人的其实是男性,所以小男人是注定不仁义的!男人只有成功的塑造了女性,男女之间才有真正的幸福可言。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1) 夭夭:娇嫩而茂盛的样子

(2) 蓁蓁:叶子茂盛的样子

(3) 灼灼与蕡:灼灼喻花朵开的艳丽的样子;蕡喻桃子又圆又大将成熟、红白相间的样子

(4) 华与实:“华”通“花”,指代花朵;“实”为果实。

(5) 宜:适宜,合适之意,放在这诗里还有有利之意。

娇艳的花朵、红白相间而又成熟的桃子、茂盛的树叶,都喻女子年齿成熟,外表美艳而又青春亮丽。这是男人择爱的标准。

然全诗的精髓在于一个“宜”字,此“宜”字道尽男人择偶的标准与女子天然的责任,那就是一位女子是否有利于一个新家庭的发展与壮大。因为女子天然的责任在于繁衍后代与“宜其家室”。这两大责任对于女性而言是不分阶层、种族与性格的。所谓“女子不贤祸害三代”,说的就是女子是否能履行这两大天然之责任,世界上任何民族的女德,都是对这两大天然责任而展开的。

《桃夭》诗承接《樛木》诗,其中的寓意就是《樛木》诗道尽男子对女子的责任,是为男德;《桃夭》诗道尽女子对男子之责任,是为女德。所以,从自然规律的角度来论,男子择偶的标准是女德为先,其次才是女色。这就给现代中国女性一个启发,女子要得其幸福——先修女德,次观男德,最次才是修饰女容。而现在的中国女子,只修女容。既不明女德,也不会观其男德,她们能不能得其幸福,我就不必再来废话了。

绝大部分的男子,其择爱标准是女色,但是他们择偶的标准都会不自然的走向女德。所以,男子择爱标准与择偶标准天然是对立的,女子是否能得其幸福,就在于是否能把男子择爱标准与择偶标准统一起来。美丽的外表是上天给的,如若上天没有给你一个美丽的外表,那就修其女德,符合男子的择偶标准。如此,虽有缺憾,但是一样会得其幸福。

楼主 青蛙叫汉  发布于 2017-03-13 10:24:00 +0800 CST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1) 芣苢:植物名,车前子草,旧注这种草可治难产与不孕症。车前草子多,正是原始先民对多子多育的祈求。

(2) 掇、捋、袺、襭:掇,拾取。捋,用手把车前子从草茎下抹取下来。袺:用衣襟兜住。襭:把衣襟角插在或系在衣带上兜东西。



一群美丽的姑娘在田野采车前子草,欢快而又明亮。“掇”、“ 捋”、“ 袺”、“ 襭”形言动作,实言珍视。女子之象地文,大地恩育万物。这就说明了,女子天性当中就喜好初生之生命,否则母性又从何处而来。母性这一天性,就说明了女子从天性上来说就有繁衍后代、养育后代的本能存在。这极有可能根源于女子生育时限远低于男子的客观情势。人类都有延续自我生命与事业的欲望,既然人的生命有限,那这种希望就转移给了自己的后代。所以,以自由为名义否认人类有此本能特别是否认女子有此本能的思想,都是邪说。邪说与正教的区别,就在于邪说违背人性,而正教遵循人性。

繁衍与养育是女子对社会两大价值存在,对于女子本然来说也是两大幸福所在。当今那些以自由为名义逃避生育责任的年轻女子,在她们“女儿性”褪去,当她们“母性”增强的时候,就会极度的后悔。女子年轻的时候趋向于“女儿性”,年老的时候则趋向于“母性”。“女儿性”与“母性”,是女人的两大天性。有的人会说:“当今是自由社会,很都女人不愿意生育。”其实这种心理根源于社会,而不根源于她们的天性。社会的弊病导致了人不愿意养育后代,那皆是贫穷所致——贫穷使得养育成本过大。

从女子的本性出发,让她们知道繁衍与养育后代的重要性,那么有此女德的国家必然成为一个大国,她们的后代将如天下的繁星那样遍布全球。正如《螽斯》里说的那样:“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楼主 青蛙叫汉  发布于 2017-03-13 10:24:00 +0800 CST  
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1) 思:为语气助词。

(2) 游:出游的女子。女子出游,是汉魏以前长江、汉水一带的风俗。

(3) 方:古称竹筏或木筏为“方”。用作动词,乘筏渡江。

(4) 永:长,指江水流的很远。

(5) 翘翘:言其众多貌也。

(6) 错:杂乱。

(7) 薪:古时男女嫁娶时烧火炬照明。

(8) 楚、蒌:“楚”为“荆”,一种丛生植物;蒌,蒌蒿,植物名,生在水泽中,可作饲料。

(9) 言:关联词,有“乃”、“则”的作用。

(10) 秣与驹:秣为饲养;驹为小马


此为男子暗恋之诗,欲追求而不敢追求的状貌耀燃纸上。他自认为与爱慕的女子之间隔着宽广的汉水,想走进女子的心里已然妄想,但依然不能阻止他的妄念。虽其不可能得到,但是为她的出嫁燃一把篝火,以示祝福,这种爱是不求回报的;幻想自己能喂一下女子的小马驹,以示爱意,这种爱也是不求回报的。

其实这样的男人,对于女人来说真是好男子。他们这样的境界,我是做不到的。我这个人,内多欲外好仁义,喜欢力量与征服,喜欢别人服从我的意志。不要说给女人默默做什么事情,就是迁就女人的脾气都很难做到。

上天有的时候就是那么的不公平,女子因为只注重其表,我这种外秀之辈很可能是让美丽的姑娘“归宁”之人。而那位默默爱着姑娘的君子,却此生无缘。不过女子嫁给我这样的男人,此生陪尽眼泪是肯定的。默默君子就是朗朗王者的镜子,朗朗王者就是默默君子的镜子。女子能观其两镜,才能通达。


所以,这首诗虽则言男人之情,实则是颂女子之智:真正聪慧的女子,不以其美傲人,不以其智拒人。她们犹如月光下的平静的湖水,温和而又水波不兴。也就是说,无论是英雄、还是庸人,都能被她柔和的气质所吸引,她也能容纳接近她的男子——不会以外表、地位、财富厚此薄彼。如此,则她身边优秀的男性就会远多于普通女子。她可供观察的角度越多,她可供选择的机会也就越大。她在观察以后、思考过后、比较之后,她就知道哪位男子更适合她。其实,女子相对男子而言,更需要去其傲气,因为女子天生相对男人而言更没力量。

那些有点小姿色的小市民女子,在以色傲人的同时,却不知道她们在不经意间打走了“内秀”男子;那些有点小才的小市民女子,在以才傲人的同时,却不知道她们那所谓的才跟她家廉价花瓶没有多少区别;那些傲气十足的小市民女子,在以气傲人的同时,却不知道大男人只需用冷漠而又严厉的眼睛看她们一眼,她们就吓的魂飞魄散— —她们也是不会在自己的头脑留下一丝的痕迹。英雄脑海里,能魂牵梦绕的,永远是那温和而有原则的贵族女子。俗语里说的庸脂俗粉,指的就是这类可笑的小市民女子。小市民女子与贵族女子在择爱与择偶方面,其智慧差别,也体现在一点上!

楼主 青蛙叫汉  发布于 2017-03-13 10:25:00 +0800 CST  
汝坟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鲂鱼赪尾,王室如毁。虽则如毁,父母孔迩。


(1)遵:循,沿


(2)汝:汝河,源出河南省。


(3)坟(fén):水涯,大堤。


(4)枚与肄:枚指的是树干((枝曰条,干曰枚)。肄,树砍过后再生的小枝。


(5)惄(nì):饥,一说忧愁。


(6)调(zhōu):又作“輖”,“朝”(鲁:此处作“朝”字),,早晨。调饥:早上挨饿,以喻男女欢情未得满足。


(7).遐(xiá):远。


(8)鲂(fáng)鱼与赬(chēng):鲂鱼就是鳊鱼,赬就是浅红色


(9).毁(huǐ):火,齐人谓火为毁。如火焚一样的颜色。


(10).孔:甚。


(11)迩(ěr):近,此指迫近饥寒之境。


本诗在大方向上埋怨的是政府大行急政给百姓生活造成严重的苦难:如新长的嫩枝都被百姓迫不及待的砍伐,再如王室的急政如大火那样燃烧,赤如鳊鱼的颜色。这大火,甚至还有百姓内心期待王室急政的大火同时也会烧掉自己的社稷的期待。为什么有这样的呼声,那就是男子长期不得归,女子拼命的砍柴一样忧愁父母无法养活。可以说是民不聊生到了极点了。


但是对于女性而言,全诗真正的玩味之处并不在此处。而是在“惄如调饥”这四字上。为什么女子在生活极端困苦,肚子都吃不饱的情况下,第一想到的是男女欢情没有得到满足呢,接着想到的是自己的丈夫会不会抛弃自己呢;等确信自己的丈夫没有抛弃自己以后,最末的才是想的是生活问题呢?


这是因为,女子的生理欲望远比男子要强烈。女子的生理欲望有两个特征:第一个生理特征是慢热但却持久,第二个生理特征是呈现出空虚化的状态。这从女子本身的生殖构造上就可以看出空虚是女子生理欲望核心特点——空而容物,空而无物,女子就会丧魂。加之女子对性需要表达的比较隐晦,处于一种压抑状态,所以就更显的欲望强烈。上面提到的鳊鱼的颜色,未必不是女子内心长期压抑的欲火。因欲火出现的怨恨,直接指向了夺去她丈夫的对象。在这里,对象是政府;在生活中,对象是别的女人。为什么女子容易嫉妒,容易吃醋,因为她们比男子欲火其实重的多。


所以,这就教给女性一个智慧,在你们天性当中,不但是精神依靠男人,而且生理也十分需要男人。在不是生存发生极端危机的情况下,这一规律对于女子始终存在。

楼主 青蛙叫汉  发布于 2017-03-13 10:25:00 +0800 CST  
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兮,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兮,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1)衣、里、裳:衣为外衣,里为内衣,裳为下衣。

(2)曷、维、已、亡:曷为何时,怎么之意;维为语气词,无义;已,停止;亡,通“忘”。

(3)女、治、古、俾:有一种说法说女通“汝”,我不那么看。我认为这里的女就是本来的意思,指的是女性,指代自己的妻子。治,为制,纺织之意。古,通“故”,为故人之意,也就是死去而又怀念的人。俾,为使之意,使动用法。

(4)絺与绤:絺为细葛布,绤为粗葛布。

绿色的外衣、黄色的内衣与下衣,穿在身上,在凉风中习习而动,这是作者所睹之物。所不能睹之物却是制作它的主人。物在人逝,怀念的却是人而不是物,这就是一种难以割舍的深情。可以说,女子能得到男子这一难以割舍的深情,虽死而无憾了。但是全诗的奥秘恰恰不在悼亡上面,而在“实获我心”上。

女子要得其男子的真情,有两大诀窍蕴含其中:第一个诀窍是双向思维。第二个诀窍是顺而不从。

为男子纺纱织布,暖的是男子,劳累的是自己,单向思维的女子是绝然做不了这样的事情的。但是就是这小小的纺纱织衣,还必须在通晓男子的喜好的前提下展开。如若不晓男子的喜好,那也只是在做无用功。故而绿衣者,象喻之义也。隐晦的告诉了女人得其真情的前提是双向思维:你是否知道你所爱的男子是什么类型的男人,你是否知道他感情世界里缺失的是那一类型感情。知其类型,知其缺失,就不难拿下男子的真情。

前者所言,是定情。但是只有定情还不够,还必须通过这交往一关。许多男女分手,不是说他们彼此之间没有真感情,而是交往出了问题。现在中国女孩子,几乎根本不懂交往之道。女子与男子交往之道,最大的窍门在顺而不从:顺其男子的尊严,而不从其男子的错误。有的女孩子,他们看见男子的错误,却不顾及他的尊严,那么男人往往知错也会是激烈反抗;还有的女孩子,一味的顺从男子的错误,把他身上致命的错误也当成优点,这在男人潜意识看来,她是一个没有价值的女人。一个真正成功的女性,在两性交往之中,必然会做到既顾及男子的尊严又不姑息男子身上的致命错误。要做到一点,就必须知道原则与分寸。

现在中国的女孩子:以肉换情、以势换情、以财换情、以傲换情,是注定换不了男人的真情的。当她们发现自己得不到男子的真情的时候,就说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其实,孔夫子一本《诗经》,早就告诉女子如何去捕捉男子的真情了,这能不能说现代中国女性的人文素质差到了极点,从而不懂幸福的真义呢?!

楼主 青蛙叫汉  发布于 2017-03-13 10:26:00 +0800 CST  
日月

日居月诸,照临下土。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胡能有定?宁不我顾?
日居月诸,下土是冒。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胡能有定?宁不我报。
日居月诸,出自东方。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胡能有定?俾也可忘。
日居月诸,东方日出。父兮母兮,畜我不卒。胡能有定?报我不述。

(1)居、诸:语气词,犹“乎”,犹“啊”。一说:“居”当读为“其”,与“诸”均为语气助词。
(2)乃、之人:乃为竟然之意,之人是这种人的意思。

(3)逝、古处:逝为语气助词,无实意;古处,以古道相处,言其以道德之礼相处。

(4)胡能:何能,为何能,怎能。胡:何;定:止。

(5)冒:覆盖的意思。

(6)相: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逝不相好,表示渐失爱也。

(7)顾与报:顾为顾看,报为报信。

(8)德音:为好话

(9)蓄、卒、述:蓄为蓄养,扶持,供养。言其男子以爱满足女子。卒,终也。述:循,遵循。指遵循常情。

这是一首弃妇诗,传言为卫庄姜被卫庄公抛弃后所作的诗。没有哪个男人有耐心去听怨妇的怨言,但是我却能从怨言里看出女人的本性。我写出女人的本性,是让男人看清楚女人,也让女人看清楚自己。幸福之道,从知耻开始。人不承认天生的弱点,是做不到真正的刚强的,女人也一样。

“逝不古处”与“逝不相好”相对,是极有意思的事情:怨妇们说自己所爱的男子没有道德的理由是什么,只不过是那位男子不再与她欢好了。对父母控诉卫庄公是一个品行低劣的人,其理由也是“不蓄其妻”。“蓄”为喂养,不用爱喂养自己,就是男子品德低劣的表现。可见,女子一旦陷入爱情之后,爱情就变成女人全部的世界,有爱与无爱在她们眼里就成为了男子有没有道德的标准。可是这是道德的标准吗?

但是女人真的有资格去指控男人没有道德吗?如果有资格指控男人没有道德,何是“德音无良”呢?对你尽说好话的男人,你不是一开始认为他是好男人吗?那也就是说,女人的思维喜欢把外表当成内在。她们没有男人那一眼看到本质的能力存在,所以男人的外表在她们的头脑里就是男人的内在。所谓“德音无良”的控诉,难道不是男人表现出自己本性缺陷的一面后女人才说男人无良的吗?这就是女人赞也其表,骂也其表的本性使然了。其实,真正把你放在内心的男人,恰恰是能指出你致命缺点的男人。

女子天性上的弱点就是这样,她们会把情爱当成道德的唯一的标准,只需要满足她们的情欲,就是大奸大恶之辈在她们眼里也是大好人,这就是为什么女人爱的自私的根本原因。女人也就是那样— —赞也其外,辱也其外,她们总是把外在当成内在。但是她们为什么会去当怨妇,那是因为她们不知道自己如若不仁总归要付出代价的,因为天道是公平的。

“俾也可忘”可忘忘出来一个什么结果呢?其结果居然是——“宁不我顾”、“宁不我报”、“ 报我不述”。这就极度矛盾了,嘴巴上说要把这个男人忘了,内心却在抱怨他为什么不来看我,他为什么不给我捎信。对自己的父母控诉负心男子的理由也是他爱我的时间不长。其怨恨本质的核心就在于他不用爱继续供养我了。这就说明了,女子对于能打开自己爱情密码的男子往往是极难忘怀的,远没有某些女子认为的那样洒脱。能洒脱的女子,那是从未有男子打开过她的爱情密码。别以为能打开一位女子爱情密码的男子有很多,绝大部分情况下,一生时间里只有一位男子可以打开她的爱情密码。余下所谓的“爱情”,不过是聊以自慰而已。当一位女子故意把自己新的男朋友带给曾经抛弃她的男子面前看的时候,已经掩饰不掉她内心有的是你而不是那春风满面的傻小子。这就是女人,这也就是她们的悲哀。

所以,请姑娘用心去看这篇怨妇诗,这首诗道尽了你们天性上的弱点与力量上的无奈。所以,你们若要得其幸福、得其真情,就必须做到先修女德,次观男子,最末才是修其女容。一个没有头脑的女性,永远是不幸的,而智慧之本起于知其自身的弱点。

楼主 青蛙叫汉  发布于 2017-03-13 10:26:00 +0800 CST  
终风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
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终风且曀,不日有曀,寤言不寐,愿言则嚏。
曀曀其阴,虺虺其雷,寤言不寐,愿言则怀。


⑴终:一说终日,一说既。暴:急骤;猛烈。


⑵谑浪笑敖:戏谑。谑,调戏。浪,放荡。敖,放纵。


⑶中心:心中。悼:伤心害怕。


(4)霾:阴霾,空气悬浮了大量的烟尘所呈现出的混杂不清的状态。


(5)惠:顺也,诗中言其顺其心也。


(6)莫往莫来:不再往来。


(7)曀(yì义):阴云密布。


(8)寤:醒着。言:助词。寐:睡着。


(9)嚏(tì替):打喷嚏。民间有“打喷嚏,有人想”的谚语。


(10)虺(huǐ悔):形容雷声。


古今之无良之男子,都有两个共同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情绪如“终风”那样飘忽不定,因为他们的内心没有别人的存在,只有自身的存在。第二特点他们喜爱的是女子的外表,所以经常表现出“谑浪笑敖”的一面。其根本原因就是他们放纵自己的欲望,顺从的也是自己的欲望,而欲望也如“终风”那样飘忽不定,没有常数。


这是卫庄姜被卫庄公抛弃后所作另外一首怨妇诗,我们可以承接《日月》诗继续分析女人在男女两性交往过程中暴露出的天性上的弱点。这些弱点,不是小缺点,往往是致命的缺点。


卫庄姜虽然老是被卫庄公调戏轻浮,她的真心真的害怕卫庄公的调戏轻浮吗?如果她真的害怕卫庄公的“谑浪笑敖”,那么请问“悠悠我思”的“愿言则嚏”、“愿言则怀”是怎么回事呢。卫庄姜不是不知道卫庄公是什么人,却日夜睡不着觉地幻想他能感知到她在想他,希望他也去思念她?想她思念她的结果不就是去她闺房对她“谑浪笑敖”?这说明卫庄姜害怕的不是被卫庄公调戏,而是害怕被卫庄公调戏后的抛弃。


这就说明女人在肉体需要上其实远强过男人,女子守礼害怕的是社会舆论而并不是害怕与男人交欢,她们在潜意识里极想与男子交欢的,甚至这种情欲会达到一种欲求不满的状态。这一点,从她们生活细微之处就可以看出。女子爱美,但是她们的爱美之根本目的是吸引男子,吸引男子其隐晦的目的就是与男子交欢。并且,交欢之前的女子与交欢之后的女子对男人的态度是大为不同的。交欢之前的女子,她们认为是男子有求于她们;交欢之后的女子,她们认为是自己有求于男子。所以,女子在两性交往中,总是表现出前恭后倨的态度。


但是,能打开一位特定女子情欲密码的男子,对于这位特定女子来说往往是极少数男子。所以她们对男子也表现一定的忠诚的态度。这就是为什么女子在两性交往当中表现比男子要忠诚的自然原因所在。身为雄性动物的男子,他们天性的自然规律是极大限度的扩张自己的基因,所以天性当中就呈现对于感情不忠的趋势。


所以,礼的根本点可以放在女子害怕被抛弃的心理上,而不应该放在拼命压制女子肉体欲望上——女子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天然上实际比男子放浪的多,在错误的地方压制女性只能逼出河间妇。恰恰是应该告诫女子,男子有天然的领地的意识,男女两性在力量上是不平衡的,从而顺其她们的天性让她们守礼。


正视自然的缺陷是产生智慧的根源,女子的智慧恰恰就是在她们天生缺陷的反面:你天性喜欢被男人调戏但是男人不会来调戏你,这种男人恰恰就是好男人;你天性喜欢取悦于男人而男人不被你的外表所取悦,这种男人恰恰是好男人;你的这两大天性上的缺陷被人指出会火冒三丈,但是能指出你天性上缺陷的男人,恰恰是好男人与你需要的男人。总的来说,女人择爱与择偶的智慧恰恰就在于她们喜好的反面,而不是她们头脑里理解的在她们喜好的正面。

楼主 青蛙叫汉  发布于 2017-03-13 10:27:00 +0800 CST  
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晛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1) 凯风:和风也。

(2) 棘心与棘薪:棘为酸枣树,心为嫩芽,薪为枝干。

(3) 夭夭:言其茂盛貌。

(4) 劬劳:辛苦,劳苦。

(5) 令人:美、好。没有能影响到他人行为的美好的品德存在。

(6) 爰:何处、哪里。

(7) 浚:浚县,春秋时期卫国的城邑名。在今河南浚县。

(8) 晛睆:美丽,好看。

此诗是一首悼念亡母的诗,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深恩厚养与儿子对母亲回报很少,愧疚之下既思念又悲戚的感情。从而证明了儒家宣扬的孝道的合理性。因为儒家认为,父母给予孩子的恩德远远多于孩子给父母的回报。

然而,情怀虽美,却强不过自然的力量,情怀只有自然的力量做支持,才有真正的根基存在。所以,解此诗,不能从孩子的情怀出发去解释,而是应该从亡母一生辛劳出发。一个基本问题,亡母的辛劳是她自愿的选择还是一种被迫的选择。

棘心喻其女人的生养之德,棘薪喻其女人的奉献之功。女人把自己的能量燃烧,犹如火烧尽棘薪那样,把自己所生的孩子抚养长大。这种奉献精神是天给女人的,也是女人自愿的。把自己生命能量燃烧,没有任何外在条件与之交换的情怀,就是“母性”。

女人在一生的过程中,年轻的时候对丈夫是“女儿性”,不断的索取;等生了孩子以后却对自己的孩子充满“母性”,不断的奉献。这就是天道的公平,“女儿性”的索取与“母性”的付出,刚好达到了一个平衡。而且,这种情怀是女人天生就有的,再自私的女人对于自己的亲子也是无私奉献的。所以,男人其实不必抱怨女人在你身上索取太多,她总有一天要还给你的后代的,而且是还的更多。

女权主义说女人可以不结婚、不生育。这是荒谬的,因为自然规律决定了女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男性的渴求值是越来越大的,等女人满足了自己的情欲以后,所产生的结晶又会自动催发她们天生的“母性”,这就导致她们在渴求中满足,满足后奉献——天道对她们的命令就是如此。所以,宋明以后对女子的礼制规定并不合理,对女子设定的礼制应该是在自然性上尽量的严格,在人为性上尽量的宽容。如若礼制在对女子人为性上也非常的严厉,这其实对于女人而言是极端不公平的,这样的礼制也是没有人性的。

比如说,在女子自由择爱与择偶上设置强制性的礼制(范围再本民族之内),就是人为性的限制。这种限制是极不科学的,因为能打开女性情欲密码其决定权在于女人本身,而根本不在人为性的礼制。礼制是大不过天道的,礼制反过来在天道的基础下才能制定。但是,在自然性的礼制上,就必须设定的比较严格,比如说女子生育后代与养育后代是女子天然的责任。当然,基于“母性”的无私奉献,社会可以设立母亲节,并且把母亲节提高规格,使得人民对母亲有感恩心态,从而回报女子的“母性”。

楼主 青蛙叫汉  发布于 2017-03-13 10:27:00 +0800 CST  
雄雉

雄雉于飞,泄泄其羽。我之怀矣,自诒伊阻。
雄雉于飞,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实劳我心。
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
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1)雉:野鸡

(2)泄泄:鼓翼舒畅貌,言其飞之缓也。

(3)诒(yí怡):通贻,遗留。自诒:自取烦恼。伊:此,这。阻:阻隔。心有阻隔,故烦忧。

(4)展:诚,确实。

(5)劳:忧也。

(6)瞻:看,望

⑺云:作语助。曷(hé何):何,何时。

(8)百尔君子:众君子也,承接下句之“不知德行”,言众君子不知修养,故为众人行伪。

(9)忮:嫉恨;求:贪求

(10)“臧”:善。

这诗是一篇思妇诗:雄雉喻丈夫,人之思切则化人为物,寄托其情。故路途遥远,有月相伴,为另一种“雄雉”。但是,造成其夫长久在外,不能归家的真实根源又是什么,无非就是为人高洁、众人所斥。或求官不得长居于外,或为任其小吏旅居他乡。

女人判断男人之是非根源于男人是非满足了她们的情欲,满足了她们情欲的男人,在她们的眼里什么都是好的。这就是为什么女人在情爱上从没有是非判断能力的根源所在。她爱的男人,在她们眼里是没有缺点存在,只有优点存在。假如她们说自己的爱人缺点是什么,绝不要信她们,因为她们从不知道其爱人的真正的缺点与这个缺点对于他们的伤害在于什么地方。

如文人的女子,她所发出的悲鸣是什么?我的丈夫是个君子,什么都好,不会嫉恨他人也不会去贪求什么,比起那些伪君子好多了,为什么命运还那么坎坷呢。这是因为她不懂,他的丈夫是”小节完美、大节不修“的小君子而已。正是因为她看见君子都是美丽的象征,就看不到君子的反面。

中国的君子,有一个共同的通病,都是”小节完美、大节不修“之辈:他们把自己的小节修的很完美,客观就照射出小节不修之辈的肮脏,注定伤害到众人的自尊心,所以被众人所斥。这就是为什么”水之清则无鱼,人之察则无徒“的真实原因所在。同时,君子不屑于利,自然就不懂调节众人利益纷争的人表面看去都是肮脏的,而力量却根源于利益的调节中。君子们又有什么力量可言。过于干净、没有力量恰恰是中国真君子致命缺陷所在。

这就告诉了女人在择偶之时,不能去选择过于干净的君子。过于干净的君子,要么是行名作伪之辈,要么是被众人排斥而自身又毫无力量的人。女人择偶的眼光,应该是选择那样坚持大原则,可以牺牲小节去调节众人矛盾,自身又深有力量的大丈夫。

楼主 青蛙叫汉  发布于 2017-03-13 10:28:00 +0800 CST  
匏有苦叶

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有弥济盈,有鷕雉鸣。

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雍雍鸣雁,旭日始旦。

士如归妻,迨冰未泮。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

(1) 匏:葫芦之类,古代人在渡河时常把葫芦栓在腰间。苦,一说苦味,一说通“枯”。

(2) 济:水名。涉:这里指过河的渡口。

(3) 厉与揭:厉,带。一说不解衣涉水,一说栓葫芦在腰涉水,我个人认为是栓葫芦涉水。揭为提起下衣涉水。

(4) 弥与盈:皆言水满之貌。

(5) 鷕:雌雉的叫声。

(6) 濡与轨:濡,言其浸染也;轨,言其车轴的两端。濡轨言其水浸染车轮。不濡轨言其济水就是满了也浸染不了车子的半车轮,车亦可涉水而行。

(7) 牡:“飞曰雌雄,走曰牝牡”,这里指雌雄。

(8) 雍雍:拟声词,拟其大雁和鸣之音。

(9) 归妻:为娶妻之意。

(10) 迨与泮:迨,及,等到;泮,散开。诗中指河为开,意为冰封时节。

(11) 舟子:摆渡的船夫。

(12) 人涉:他人要渡河。

(13) 卬与否:卬为我也,否为不也。卬否即为我不渡河之意。

(14) 须与友:须为等待之意,友为意中人。

女人是一个奇怪的动物,对于不动心的男子极无情,对于动心的男子极有情。为什么女子不适合于管理,就是遇事好走极端。女子之情是聚拢,男子之情是散热。所以男子有可能心存多位女子,他内心或许有一个最爱的,但是对于其他女子他不可能一点情都没有。这就是女人与男人在感情上的区别。这就可以知道,为什么男子在思想上叫的出博爱,而女子在思想上根本叫不出博爱,女子叫博爱也是跟在男性思想家屁股后面瞎叫而已。

《匏有苦叶》这首诗就以一位姑娘情深之时的表现与心理活动揭示了女子在情上的“聚拢”特征。一位姑娘站在济水之上,济水满涨,她希望自己心爱的男人游过来,甚至她认为就是水漫过了车轮了情郎也可以坐车过来与她相会。她还希望河水结冰,自己的情郎走过来娶她回家。她的这些不切实际的想法都暴露出她思维里只有独占的想法,而根本再没有客观理性的存在。女子对待婚姻的态度其实也是独占思想的延续,因为她害怕别的女子夺走自己的情郎。所以说,女子对待感情有“聚拢”特征存在,女子相敌就再所难免了。

聚拢效应根源于情欲,越是情欲浓烈的女子,聚拢特征就越明显。正是因为这个原理在起作用,导致了“雌雄和鸣”才能让动情的女子生命见光,犹如“旭日始旦”那样。假如“雄雌分离”,则会导致女子的生命走进黑暗,为了减轻内心的痛苦,她们就会以各种方式糟蹋自己、作践自己。

这个时候,假如有另外的男子爱上这位女子,如船夫那样对这个女子招手,让她上自己的船,她是不会上的。她只会说:“走开走开,我在等我的情郎!”——这就是“苦等男”的悲哀之处,因为他们并不知道,聚拢特征使得女人眼里只有原先那位男子存在,怎么还能容的下他的存在?所以,“苦等男”不要继续做自己努力会感动女子的春梦,不可能的!还是把你的渡船划走吧,也许下一个渡口你会遇见你的真爱。


楼主 青蛙叫汉  发布于 2017-03-13 10:28:00 +0800 CST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其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1) 静女、姝:静女意为淑女,文静娴雅之女子;姝为美丽。

(2) 俟、隅:俟为等待,等候之意。隅为角落之意。

(3) 爱:通“薆”,意为躲避、躲藏之意。

(4) 搔首踟蹰:“搔首”言其用手挠头,“踟蹰”为急促的来回走动。

(5) 娈:美丽、漂亮。贻:赠送之意。

(6) 彤管:红色的管,意为赤心与火样的热情。

(7) 炜与说怿:炜为红色的光泽,说通“悦”,故说怿为喜爱之意。

(8) 牧与荑:牧言牧场,言其郊外;荑为白荑,荑为草名,白茅。古代以赠白茅示婚媾之意。

(9) 洵与异:洵为确实、真的意思,异为奇异的意思。

《匏有苦叶》之诗如果揭示的是女子感情中的聚拢特征,那么《静女》之诗揭示的就是女子感情中的“胧月”效应。女子的感情说白了就是轻云内的月亮,自身十分的皎洁,但是外在却十分的模糊。这就可以看出,她们的对于感情的表现是“胧月”效应,其内在却是聚拢特征,就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闷骚!

站在城门角等情郎的姑娘,以逻辑来猜测,应该是她约男子,男子赴约而去。等男子到的时候,她却躲避男子暗自观察,急的他搔首踟蹰。她看到男子如此表现,才走出来送给男子一根红管以示其心。郊外回来又送男子白茅草以示其贞。真可谓是进展神速,内心之急迫远胜于男子城门角边的踟蹰。

红管代表了什么,代表了女子的火烧似的情欲;白荑又代表了什么,代表了婚媾,婚媾说白了就是有礼的性爱而已。这是不是已经说明了轻云只是假象,明丽的月光才是女子的真实?

那么,女人在感情上有“胧月”效应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只不过是女子对男子独占思想在作祟而已。女子所畏者,爱而不得,不得则疼,故而生出“胧月”效应;故女子所欲者— —所爱之男子也,欲浓则送白荑,以示终身欢好。所惧所欲,不过一男子尔。

针对女子的“胧月”效应,真正的高手所采取的策略是岿然不动,犹如高山。高山就是不动,水照样绕着高山流。在这个基础上,则是以自然之道挠痒其心,有如细水长流。轻轻的挠的她们心痒,对于她们而言更是难以自持。女子的生理反应其实与心理反应是一致的,力度适中的轻挠其肤比力度很重的重挠其肤更叫她们空虚难耐,骚痒难持。白茅草其实是男人手中的利器,用此轻挠女人肌肤,女人则难久持。其实女子的心比男子更急,诗中的小呆瓜急的来回走动女子都示情了,那就更别提情场老手了。情场老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自身岿然不动,犹如大山,却用一根白荑草随意的轻挠女子的肌肤与心理。如此这般,则女子不多久就沦陷,而且沦陷的很深,沦陷到没有自己独立人格存在。所以我奉劝情场老手,还是心存仁义为好,欺负女孩子不算什么本事,真正的大丈夫还是更应该把精力放在自己的事业上。

黑人追求女孩子犹如野兽的爪子重挠,让女人感觉畏惧;白人追求女孩子犹如白天鹅翅膀的轻拍,让女人感觉到索然无味。而中国男子自古以来就是岿然不动的大山,拿一根白荑草行走江湖。所以中国有楚留香,外国则吾未闻也。

楼主 青蛙叫汉  发布于 2017-03-13 10:28:00 +0800 CST  
柏舟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
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泛彼柏舟,在彼河侧。髧彼两髦,实维我特。
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1)柏舟:柏木舟

(2)中河:河中央

? (3)髧(dàn旦):头发下垂状。两髦(máo毛):男子未行冠礼前,头发齐眉,分向两边状。

(4)仪:配偶

(5)之死矢靡它:“之”意为“到”。矢:通“誓”,发誓。靡它:无他心。

(6)只:语助词。谅:体谅

(7)特:亦为配偶之意

(8)慝(tè):通“忒”,变更,差错,变动。也指邪恶,恶念,引申为变心。

怨母怨天,呼母呼天,这是人的痛苦达到极点时候的表现。到死都对自己的情郎永不变心,这就本为天意了。所以,怨母是对的,怨天则是不对的。若这不是天意,女子也不会对特定男子产生绝不变心的心理。从中我们就会看出,一个人拥有自然智慧是多么的重要。

让女儿嫁给自己指定的男士,这是人为选择,往往建立在利观念的基础上。而女儿自然而然的爱上特定的男子,这是自然选择,因为设置她情欲密码的是天而不是人。为人父母者,如果只有社会智慧而无自然智慧,就会遵守社会智慧毁了女儿一生的幸福,因为他们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是家族的利益而不是人的自然权利。所以,为人父母最好有点自然智慧,清楚女人的情欲密码是天设置的,不是你老爹老娘设置的。

老爹老娘对于自己子女而言,因其有丰富的人生经验,可以有建议权,但并无决定权。真正的决定权只能是子女身上的情欲密码。事实上父母也真没有决定权:你可以用强制力决定子女的肉体归向,难道你有强制力决定他们的灵魂的归向吗?

世界各大民族的经典里,只有《诗经》明确启示了父母对于子女的婚姻只有建议权而无决定权,说汉民族不尊重妇女,是没有人会相信的。如果汉民族不尊重妇女,那为什么没有如《圣经》那样说女人是由男子肋骨造就的,没有向《古兰经》那样规定男子怎样打女子才是正当合理的?这种对汉民族的诋毁、对汉民族传统恶心诋毁的“传统”,到了今天,我看是到了寿终正寝时刻了。因为,谎言就算重复一千便,谎言还是谎言!

楼主 青蛙叫汉  发布于 2017-03-13 10:29:00 +0800 CST  
墙有茨


墙有茨,不可扫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墙有茨,不可襄也。中冓之言,不可详也。所可详也,言之长也。
墙有茨,不可束也。中冓之言,不可读也。所可读也,言之辱也。


(1)茨:植物名,蒺藜。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有刺。


(2)襄、束:襄为除去之意,束为捆走之意。


(3)中篝:内室,引申为宫中龌蹉之意。


(4)详、读:详,扬也,宣扬之意;读,诵也,诵读之意


“中篝之言”之不可道,慑于淫威也;淫威可畏,然人言亦为墙上蒺藜,不可扫除。仿佛坊间二老妇,言其宫中之丑,畏怯权势,私下议论,飞短流长缓缓而出。于中可见,言之力远强于政之力。


此诗根源于卫国的宫廷丑闻:卫宣公强娶自己未来的儿媳齐宣姜为妻,宣公死后,白无聊赖的齐宣姜私通于公子顽,公然生下子嗣。卫国老百姓虽然不敢公开议论,但卫国的政治力却不能阻止百姓的窃窃之议。窃窃之言传扬到其他诸侯各国,卫国宫廷成为列国群嘲的对象。人言的力量竟然大到了这个地步。


为什么人言的力量能大到这个地步, 究其根本,无非是人人都有自己的自尊心,在幸福权扩张的驱动下。人人都有这个欲望把比自己有优势的人拉到自己的水平线上,甚至拉到自己水平下之下。这就是人类的八卦心理产生根源所在,喜欢看人出丑,却从来不喜欢看人比自己风光。所以,没有修养的老百姓是非常喜欢看到大人物出丑的,却绝少去赞美大人物的品格,除非他是时代的伟人。


女子的八卦心理比起男子而言更重,除了人类共同嫉妒心理作祟以外,还跟女子之间性资源紧张有关。这种性资源的紧张,跟男子的数量无关,而跟女子的心理有关。因其女子的爱情密码需要特定男子才能打开,优秀的男子在打开女子的爱情密码上有着天然的优势,又加之女子情欲方面的“聚拢”效应,就会导致女子与女子之间的敌对状态远强于男子。男子的天性是最大化的扩张自己的基因,他们会在“领地”意识下为情而斗,但是他们自己的情欲却没有“聚拢”效应,相反是“发散”效应,所以他们对自己竞争对手的八卦心理远较于女子要轻。


女人与女人之间可谓是天生的敌人,这个世界上最爱看女人笑话的是女人,最爱诋毁女人的还是女人。


君子偕老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子之不淑,云如之何?
玼兮玼兮,其之翟也。鬒发如云,不屑髢也;玉之瑱也,象之揥也,扬且之皙也。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瑳兮瑳兮,其之展也。蒙彼绉絺,是绁袢也。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1)君子偕老:君子指带卫宣公,偕老意为执子之手,于子偕老之意,言其卫宣公强娶齐宣姜之意。


(2)副笄六珈:王后为副,副笄言其王后鬓发上的玉簪。六珈为笄饰,用玉做成,垂珠有六颗。


(3)委委佗佗(音yí),如山如河:一说举止雍容华贵、落落大方,象山一样稳重、似河一样深沉。一说体态轻盈、步履袅娜,如山一般蜿蜒,同河一般曲折。佗同“蛇”、“迤”,或音tuó。 象服:是镶有珠宝绘有花纹的礼服,为王后礼服。 宜:合身。


(4)子:指宣姜。 淑:善,言其女德也。 云:句首发语词。 如之何:奈之何。


(5)玼(音此):花纹绚烂。 翟(dí):绣着山鸡彩羽的象服。


(6)鬒(音诊):黑发。 髢(音敌):假发。


(7)瑱(音tiàn):冠冕上垂在两耳旁的玉。 象:象牙。 挮(音替):剃发针,发钗一类的首饰。一说可用于搔头。 扬:额。 且:助词,无实义。 皙(音xī):白净。


(8)胡:何,怎么。 然:这样。 而:如、象。


(9)瑳(音搓):玉色鲜明洁白。展:古代后妃或命妇的一种礼服,或曰古代夏天穿的一种纱衣。


(10)絺(音吃):细葛布。 绁袢(xiè pàn):夏天穿的亵衣、内衣,白色。


(11)清:指眼神清秀。 扬:指眉宇宽广。 颜:额。引申为面容、脸色。


(12)展:诚,的确。 媛:美女



楼主 青蛙叫汉  发布于 2017-03-13 10:30:00 +0800 CST  
全诗极尽笔墨描写宣姜之美貌,只用“不淑”之词加以否定。赞其表而毁其内,极尽讽刺之能事。今人可以阴阳怪气,古人也可以阴阳怪气,古今人性之不变,信然也。


承接《墙有茨》之诗,我们就可以发现,这是《墙有茨》之诗的深入。阴阳怪气的主体,应为民间众多女子。


《墙有茨》之诗中说过,人类的嫉妒心理的规律是把比自己有优势的人拉回到与自己等同的水平线上,人类在嫉妒之中找到些许的安慰,正是源自这虚幻的“拉低”效应。但是,这种“拉低”效应,如果是纯粹的子虚乌有,那么连他自己也是不会被自己说服,必然有一部分的真实性包含在内。


每个人,都不可能完美,都有这样那样的缺陷;每个人,都不可能处处比别人强,他们只可能在决定性上比别人强。所以,弱势之人面对强势之人,他们要给自己的嫉妒心找一点真实的佐料,就必须拿自己非决定性的优点去比他人非决定性的弱点。众女子在承认宣姜倾国倾城的同时,极尽嘲讽她大失女德的短处。但是,宣姜却有她们没有的决定性优势存在,这足以撕毁她们内心中的美梦了——难道她们不想如宣姜那样风光,嫁给卫宣公?正是因为宣姜抢了这些女孩子的梦中情人,这些女孩子才拿她的失德说事。这就可以解释,姿色平平的女子为什么喜欢骂姿色靓丽的女子是狐狸精——狐狸精是众女子对你美貌的默认,但否定你的女德;女德在众女子身上存在,而永远不在你这骚狐狸的身上存在。


其实普通女子那“骚狐狸”的心理,依然根源于男子的领地意识:狐狸在女子那里是虚幻的,在男子这里却是真实的。男子看到宣姜这样的女子,开始的时候都会被她“天上人间”的外貌所俘虏,但是男人若是知道宣姜的失德,内心会产生强烈的厌恶感,这种厌恶感根源于男子与生俱来的领地意识与血统传承意识。女子心理本身没有这样的厌恶感,她们只是拿男人这种厌恶感去欺负她们所嫉妒的女子而已,这就是典型的借力打力。


所以,姑娘们你们一定要记住,当女子说你们是骚狐狸的时候,她们是在羡慕你的美貌。而当男人骂你们是骚狐狸的时候,问题就是十分严重了。如果是自己的情人或者是自己的老公骂你是骚狐狸的时候,你最好小心一下自己的生命,说不定男人是会拔刀砍人的。


鹑之奔奔


鹑之奔奔,鹊之彊彊。人之无良,我以为兄!
鹊之彊彊,鹑之奔奔。人之无良,我以为君!


(1)鹑:鸟名,即鹌鹑。奔奔:跳跃奔走。鹊:喜鹊。彊彊(音疆):翩翩飞翔。奔奔、彊彊,都是形容鹑鹊居有常匹,飞则相随的样子。


(2)无良:不善。我:“何”之借字,古音我、何相通。一说为人称代词。


(3)君:指卫宣公


《墙有茨》、《君子偕老》侧重于女人对卫国宫廷丑闻的看法,而《鹑之奔奔》则侧重于男人对卫国宫廷丑闻的看法。


在两性问题上,男人虽然会齐宣姜这样的女人产生很强烈的厌恶的心理。但是因其卫宣姜到底不是自己的女人,所以当时卫国的男人注意力集中在卫国的前途问题上,而不是两性问题上。卫国的前途问题,关系到每个卫国男人的切身利益。


卫宣公如此的淫乱,上行下效,使得公子顽有样学样,与宣姜两人共同秽乱宫闱,生产子嗣。王室如此,势必导致风俗大坏,为政者骄奢淫逸,无所不为。那么请问卫国还有什么前途可言,卫国的百姓还有什么好日子过。


所以卫国男人骂卫宣公不配为君,与宣姜不过是一对腥膻的鹑鹊,连人都不是。


从卫国男人看问题角度中,细心的女子就会发现:男人与女子看问题角度是决然不同的。同样一件事情,男子看问题的角度其出发点一般是事业,而女子看问题角度其出发点一般是两性。这看问题角度的不同本身就引证了男女两性之间天性的不同。所以,女子要看一个男人有没有出息,男子看问题的角度就能给女子一个基本答案。如果一个男子看问题的角度不是事业而是两性,那么这个男人是绝对不会有出息的。

楼主 青蛙叫汉  发布于 2017-03-13 10:30:00 +0800 CST  
桑中


爰采唐矣?沫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上矣。

爰采麦矣?沫之北矣。云谁之思?美孟弋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上矣。

爰采葑矣?沫之东矣。云谁之思?美孟庸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上矣。

(1) 爰:何处,哪里。

(2) 唐、葑:“唐”为菟丝,一种蔓生植物;葑为芜菁,芥菜。

(3) 沫、淇:沫为卫国城邑名。淇为淇水,卫国水名。

(4) 云谁之思:云为助词,谁之思即“思谁”,“之”为代词。

(5) 孟姜、孟弋、孟庸:孟为家中子女排行第一之意,姜、弋(姒)、庸皆为姓氏。

(6) 要:通“邀”,邀请之意。

这首诗有一个谜题未解,这个谜题就是男女约会的地方为什么是三个,为什么会出现三不同的姓氏,那么到底是三个姓氏指代同一个女子,还是三个姓氏指代三个不同的女子。我个人的观点是三个姓氏指代的是三个不同的女子,所约之地点也自是不同。那么对于男的而言,也许是三对男女在三个不同的地点约会,也许是一个男子与三位女子在不同时间段在三个不同的地点约会。我个人亦倾向于后者。

三位女子,主动约会同一位男子,这充分说明了在原始遗风盛行的年代里,女子主动约男子是常见之事。原始遗风更能反映出女子的天性。桑林,不但是男女约会之所,更是男女交媾之地,所以桑林之风往往也指代了淫荡之风。这就说明了女子的情欲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处于被动地位,实际上更可能比起男子来要处于主动地位。那么从天性就可以看出来,女子对爱情是处于被动地位还是处于主动地位,都在道德范围之内。我们不能说一个矜持的姑娘是有道德的,而一个热情奔放的姑娘是没有道德。其实很多儒士,他们根本不懂儒家真谛。

以上两段结合起来分析,我们就可以发现男女爱情交往当中一些并不为人知的秘密所在:男子的爱情心理往往是发散性心理,他内心同时有多位姑娘存在是正常之事,只是女子是“聚拢思维”她们就想当然男子的爱情心理也是“聚拢思维”。所以男子的情欲实际上并不如女子那样深重,因为他们的情欲天然的就四散掉了,并不像女子那样压抑而用集中。而女子呢,因为心理层面“聚拢效应”存在,情欲深重,所以更容易在爱情上采取主动态度。之所以现在的社会女子在爱情上采取被动态度,那是因为女子畏惧社会礼法。

男子多情,女子专情,本出于各自的天性。所以,一个女孩子若是内心爱一个男子,那就大胆的追求。你只有大胆的追求,男子才会注意你,而且必然会注意起你。因为男子发散性的爱情心理其实是可以容纳下多位姑娘的。如果,这个时候有很多竞争者存在,那就去探索男子内心当中真正的需要,他内心真正需要往往根源于童年的缺失。你可以在刚认识的时候多问问他小时候的事情,你自然找的出他的童年缺失,童年缺失往往就是他内心真正的感情需要所在。同时,不要如许多傻女孩那样幻想你是他内心的唯一,你的战略应该建立在你是他内心最重要的女人上,而不是建立在你是他内心唯一的女人上。如果你的战略是建立在后者之上,那难免会跟别的女人争风吃醋,这是叫男人非常反感的。哪怕他来哄你,其实内心也非常反感。

女子对爱情主动的追求,不仅体现在浅层的主动表白之上,而且还体现在深层的主动倾述心事上。许多大胆的女孩子,她们能够做到前者,却做不到后者,其实后者远比前者重要。其实女子对爱情的主动态度,主要就是表现在主动倾述自己的心事与主动的倾听男方心事这两方面上。男子其实非常喜欢去倾听女子的心事,因为这会满足他们控制的欲望,爱情的本质亦是两心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千万不要对自己女性好友去倾述自己内心的心事,男子知道后会极度的反感,因为他们内心会认为自己解决不了自己爱人的麻烦。不要以为只有女人会在爱情上胡思乱想,其实男人在爱情上也会胡思乱想。

男追女,隔层山,因为女子的“聚拢效应”不一定在你身上;女追男,隔层纱,因为男子的“发散效应”可以包容多位女子。所以,我相信本诗有三位女子存在,而不是只有一位女子存在。

楼主 青蛙叫汉  发布于 2017-03-13 10:31:00 +0800 CST  
蝃蝀


蝃蝀在东,莫之敢指。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朝隮于西,崇朝其雨。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乃如之人也,怀昏姻也。大无信也,不知命也。

(1) 蝃蝀:彩虹。古人认为婚姻错乱,淫风流行时就会虹出现。

(2) 指:以手指。因为虹是奔淫之兆,古人很忌讳,不敢指它。

(3) 有行:出嫁。

(4) 隮:虹

(5) 崇朝:整个早晨。

(6) 乃如之人:可像这样的人。

(7) 怀与大:怀通“坏”,大通“太”

(8) 命:父母之命

有人说这首诗印证了古代中国礼教对妇女自由恋爱的干涉,我只想说这样的人太无知。如果儒家所制定的礼仪干涉妇女的自由恋爱,那么请问《柏舟》诗又怎么理解?这些人,他们在拿起自由主义大旗的时候,却从不知道无论是自由主义也好,还是礼制也好,都根源于人性。如若两者离开了人性,那么都会从其正面走向方面。自由泛滥了,整个社会私欲横行,你说需要不需要礼制的约束呢?

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仁”就是人类的自然感情,是每个人天生就有的。礼义的发端根源于“仁”,也就是说礼义自己不能生发,它是根源于人性的。今人既不懂“仁”的真义是什么,又不懂“父母之命”的真实含义是什么,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出来糟蹋老祖先的文化。我们就好好来看看真正的“父母之命”其真实含义是什么。

诗中指责女子的错误点在哪里,恰恰就是“远父母兄弟”。母养父教十几载,养大了女儿跟一个男人走了,让父母生气,生气而又思念。这就是放到今天,又有谁会喜欢这样的女人?到底是女子不仁的问题,还是自由恋爱的问题?明显是女子不仁的问题。难道说女子只有爱情的权利,没有社会的责任存在,这就是所谓自由主义者的见识?

一个家庭的一家之主是父亲,所谓的父母之命其实就是指的就是父命。我们知道,女子的眼睛是看不到事物无形之处的,往往停留在表面。那么试问她父母,其眼力与经验,比其自己的女儿如何?如果父亲看人的眼力比女儿毒的多,那么女儿是否应该参考父亲的建议权?哪个父亲是不想自己女儿终身幸福的呢?如果女儿嫁错了郎君,一生不幸,最受伤害的还不是自己的父母?这样的女子有没有最起码的仁义存在呢?

所以,对于婚姻的礼制的关键,其着眼点就是父母之命的出发点是什么:如果父母之命的出发点是自己女儿的终身幸福,那么父母对女儿的婚姻就有建议权。如果父母之命的出发点是自己个人与家族的利益,那么父母就对女儿的婚姻毫无建议权存在。父母如若视女儿为商品,女儿自然有权利不遵父命。因为是父母不仁在先,怪不到女儿任何东西。

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是从人的自然权利生发开来的,绝无伊斯兰教法当中那些违背人性的礼制存在。如电影《被石刑的索拉那》里的那种父亲——这种四足禽兽怎么配为人父呢,因为伪礼去用石头砸死自己的女儿,这在中国礼制中是根本不存在的。真主让他为了伪礼去砸自己的女儿,他却哆嗦着手砸不准自己的女儿,到底是真主胜利了,还是人性胜利了?所以,众人应该能理解我为什么对于伪儒与无知之辈都是同样鄙视的态度了!

孔子曾说:“小杖则受,大杖则走。”所谓小杖,放到婚姻关系中去就是父母对于子女的建议权。而所谓大杖,就是父母把子女婚姻当成卖买去干涉子女的自由恋爱。但是父母对子女的婚姻关系有强制性的决定权没有,如果有强制性的决定权,诗中的女子还能“远父母兄弟”?这就是自由主义者说的中国礼制对妇女的迫害?我亦笑这另一面的两足禽兽!

楼主 青蛙叫汉  发布于 2017-03-13 10:32:00 +0800 CST  

楼主:青蛙叫汉

字数:115774

发表时间:2017-03-13 18:2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10-25 17:12:41 +0800 CST

评论数:146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