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侯门客·杂】【分析】从玄机艺术手法细节和大框架看张良刻画


明宝宝把黑龙卷轴丢了那次也是的。丁掌柜急的直来回踱步,明宝宝迟迟不回来他急的问良子怎么办~



当时他的回答就是:【张良:子明调皮捣蛋,也经常胡闹。庖丁:可不是啊!怎么能把这么重要的东西交给这个小子!张良:不过,能够被选中成为墨家巨子的人,一定有过人之处,是万里挑一的英雄男儿。我相信身为墨家巨子的子明,不会让大家失望。】
良子是很了解天明性格的。他也确实很调皮,也爱胡闹,但是良子看人并不是只看表面的。明宝宝是被选为墨家巨子的,如果真的是小孩子心性调皮,真的一点过人之处没有是不可能的~所以,良子是非常信任明宝宝,相信他不会让所有人失望~说完相信天明之后,顶掌柜本来是很着急,但是表情就变得明朗了。他应该也是没有想到良子会对天明如此评价~

而且,良子不仅是相信天明,他对于明宝宝侠义兼爱的珍贵品质也是看在眼里的~能够平等对待曾经要致他于死命的敌人,这种侠义兼爱的精神是很有墨家巨子风范得~

楼主 pengmingrant  发布于 2017-06-19 17:45:00 +0800 CST  


重点总结一下整体上·,大良对于诸子百家各门派理念,还有主要价值观方面的思维方式~对于诸子百家各派,良子首先是没有任何偏见的。没有偏见的基础上,才能做到兼容并蓄扬长避短。各门各派没有任何一派能够全能没有弊端,有优点就去发扬,有缺点就去互补或者舍弃。这是他非常理智的态度!而且,对于法家来说,他也没有因为韩非的故人之情和以前的交情,而对法家有任何特殊对待和偏袒~他仍然是很理智的态度。君子之道也是给大秦法家开了药方。家国情怀和故人之情他确实放不下,但是他没有把理智和情感混杂在一起~价值观方面的思维方式就是:只要是他能力所及,能考虑更周到,就考虑更周到~利益方面,只要是他能顾及到的,各门各派,各方盟友的利益他也都会顾及到~他主要是顾及大多数人的利益~

总体来说他的理念和想法,既简单也不简单。诸子百家来说,能用的用,不能用的就去其糟粕,或者弥补弊端。底线原则来说,低于他【民心向背-明主仁君-民贵君轻-仁政】的动态标准就不要社稷了,高于标准就要。这两方面都是非常清晰和简单的,但是真的要实践起来,其实是非常非常难的。会碰到各种困难和僵局,也不是所有情况都能解决得了。所以,良子必须自己去寻找最合适的答案了~

楼主 pengmingrant  发布于 2017-06-23 20:05:00 +0800 CST  
接着,说一下良子处理问题得态度吧~也从以剑论道那集良子的分析,看一下他思考问题的模式~



良子无论是对于治国,诸子百家的理念,现在焦灼的局势,他处理问题的态度一直都是理智的,积极想办法去合理,合适的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对于平常事情的处理上,他也是如此~就比如,良子知道明宝宝真的把黑龙卷轴弄丢了,他也并没有责怪天明,也没有着急和发脾气,而是冷静地引导明宝宝去想办法解决,去回忆细节从而找出弄丢的原因,进而找到东西。

楼主 pengmingrant  发布于 2017-06-26 11:19:00 +0800 CST  
良子思考问题的模式是相当有条理的,层层递进~最典型的就是以剑论道前他对整个情况做的分析了~
第一,是双方出战人数方面~首先,他做了一个对比~


儒家只有子房,颜路,伏念可以上场,而扶苏有备而来,晓梦,胜七,六剑奴等等均是人选~
然后,他一一逐个排除不可能上场的人选,剩下的就是对手~会不会武功的都要想到

公孙玲珑辩论失败过,扶苏不会再用~ 子房只是说辩论方面,胖大妈应该还是不会武功的吧~ 再是楚南公,且不说他到底会不会武功,毕竟年事已高,而且曾经多次帮助过子房(韩信的事,黄石天书),立场并不算是大秦一方,所以可以不必有顾虑~
接下来是罗网和赵高~赵高本人,良子觉得是要特殊考虑


身为罗网实际掌控者,赵高武功修为自不必说,一定会是个强大的对手,但是毕竟官位身份还是有的,而且手下六剑奴在场,就更无需他亲自上场了~ ╮(╯▽╰)╭

楼主 pengmingrant  发布于 2017-06-26 11:46:00 +0800 CST  



所以,排除了不可能上场的,良子就下结论了。【接下来就是大秦这边最有可能出手的人员】~ 首先就是六剑奴和胜七了,然后当然,被扶苏特意请来的晓梦大师也不是只坐在旁边观看的╮(╯▽╰)╭~
第二部分:既然帝国方面可能出手的人员范围确定,那么就要分析一下这些人的武功实力了~

首先是胜七,实力接近大叔和庄叔~ ╮(╯▽╰)╭自然是非常不好对付的对手~


然后是六剑奴,加入罗网前,每一位都是有名的剑客,实力也绝对不可小觑~

最后还有闭关十年修炼,还被特别请来的晓梦大师,综合前边这两点,子房从整体情况得出的结论就是,无论人数和实力儒家都是不占优势的~~/(ㄒoㄒ)/~~

楼主 pengmingrant  发布于 2017-06-26 11:54:00 +0800 CST  
第三部分: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那么就要考虑一下【儒家这边的实力】了~


只能是三花上场的话,那么伏念的优势就是最明显的了~ 一是有排名第三的太阿,二是有独创的圣王剑法~ 对于颜路,玄机倒是没有介绍,可能是想要给个惊喜吧~所以最有保障的就是伏念这一局~良子对伏念实力相当有信心
第四部分:既然两边实力和人数分析完毕,接下来就是对儒家一方结果的预测,和三花出场顺序~
首先,子房根据三局两胜的赛制,来推测结果~

结果 NO.1:子房和颜路两局全胜比赛儒家胜~ 这是最好的结果了~

结果 NO.2:因为是伏念压轴最后出场,如果子房颜路一胜一负,虽然前两局失去必胜的把握,但伏念还是有机会取胜~这个结果算是不利中还有契机~

结果 NO.3:如果子房和颜路两局皆败,伏念根本都不用上场了╮(╯▽╰)╭~ 这算是最坏的结果了

楼主 pengmingrant  发布于 2017-06-26 12:01:00 +0800 CST  

所以,综合以上四部分的分析,儒家这边非常不占优势,最好的办法,就是化被动为主动,把选择权掌握在儒家这边~如果等待扶苏指定,或者大秦这边有人主动挑战,对于儒家来说,那就又多了一个不利的因素~
总结一下良子分析的整体思路就是:①对比双方出场人数→②排除帝国不上场人员→③确定帝国上场人员(赵高特殊考虑)→④出场人物分析其实力→⑤儒家自己一方实力分析→⑥双方实力人数都分析完毕,根据赛制来推算儒家一方的比赛结果~还涉及三花出场的顺序~良子是逐步层层递进,相当有条理,思路特别清晰。而且考虑的非常全面~

楼主 pengmingrant  发布于 2017-06-26 12:15:00 +0800 CST  




说说乱世之中,良子特别珍贵的一个品质吧~黄石天书那集,良子停在桥上,说要等一个礼物。这当然是一语双关~一个礼物是黄石天书,另一个礼物,就是良子自己用心去发现的了~“清晨海边的空气这么清新、湿润,经过了漫长的黑夜,在这里好好感受一下新的一天的开始,这本身不就是一件很好的礼物吗?”。良子是个特别热爱生活,热爱光明的人。就算是最细微和平常的风景,他也会注意到~原本小四里,局势已经逐渐不好,他也很有压力,天下人的生存问题(反战,民心,政策,诸子百家的一线生机等等),他自己民贵君轻,仁政等理想,那么多问题他要解决,颜路也说他承担了太多,但是这些并没有限制他的眼界。虽然谋算着天下大局,也有很多困难和难题,但是,他没有因为这些沉重的东西,而丧失欣赏身边质朴美景的能力~心里保有这样的平静与安详是非常难得珍贵的,尤其是在乱世~虽然是有家国情怀,但是良子心里更多的还是爱,而不是被恨给填满了~

楼主 pengmingrant  发布于 2017-06-29 19:57:00 +0800 CST  
接着,稍微详细说一下纵横谈判~之前说侠义传承的时候,我已经特别强调了,纵横谈判,并不是良子和流沙提前谈好的~现在详细说一下这段必须注意的的细节。


先从良子到场说起~两个镜头都是从子房的肩头拍过去的,一边是大叔,他的反应是应激性的,下意识握紧了木剑转身看是谁来了~ 突然走出个人来,还是在这种关键的对峙时候,也难怪。但是庄叔的反应极其平静,几乎没有什么反应~这也侧面说明,良子是和庄叔约好的。但是,也确实,关于谈判,良子之前并没有和庄叔谈妥,双方都是现场谈判~╮(╯▽╰)╭

练姐甬道口一见到墨家第一句话就是“等了好久”,确实,流沙一直在等墨家,通过后面练姐的话看,也印证在等子房~


楼主 pengmingrant  发布于 2017-06-30 18:00:00 +0800 CST  

但是,但是! 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的确是子房和流沙约好的不错,但是,在双方来到甬道口之前,两边都【完全没有任何正式同意联合的倾向】~ 这个绝不是谁事先就能安排好的,流沙的态度尚不明朗,会不会放过墨家未可知,墨家会不会答应联合也未可知~只能是现场解决~庄叔说目的是来做个了结,但是怎么个了解法,是放过墨家算了解,还是除掉墨家算了解,他还没有决定~


首先,良子谈判的一关之一就是墨家这边的信任危机~良子确实是韩国人,也曾经是流沙成员,但是!必须要说的是,良子这次谈判,【是对双方,都秉持非常公正的态度】~【对流沙这边,也绝对没有任何偏袒和私心】,虽然他的底线目的(谈判不成功的情况下)是救墨家为主,但是也是劝说为主,入情也入理,也不是只照顾墨家这方。后面,我会从细节来说~


小高虽然还称子房为先生,也拦住了要发火的大铁锤,但是言外之意若是子房再执意插手墨家和流沙的事,那么和墨家是连朋友都是做不成了~ 而且小高首先判断子房不是来帮墨家的,宁愿他不要干涉,这样至少可以确保他不来帮流沙~

楼主 pengmingrant  发布于 2017-06-30 18:31:00 +0800 CST  

在这种火药味很浓的情况下,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是很重要的~ 子房表明自己不希望两边以打起来为收场,不希望用武力解决问题~ ╮(╯▽╰)╭【不看人打架】,首先就是一种中立的立场。打起来是需要两方态度都起作用的~有一方态度和缓下来,都不可能动武。所以,良子对双方的【态度和立场都是非常中立的】然后,既然打起来是与双方都有关系,那么侧面说明流沙是有可能对墨家动手的~【所以,流沙是没有事前就已经同意联合的】。

而且子房确实是全心全力为了墨家安全着想,提醒如果用武力解决问题的结果,是对墨家相当不利的~ 这绝不是他想要看到的~ 他的底线目的,也是为了救墨家~

但是大铁锤反而被激起了怒火,这也说明了墨家的决心,如果流沙真的要动用武力,墨家也绝不会后退一步~所以,确实是有打起来的可能的。。

练姐也不示弱~也不仅仅是说说而已吧~ 到此为止,首先可以确定的是流沙的态度~ 【流沙现在还没有任何确定必须要联合的倾向】~如果墨家坚持要和流沙用武力解决恩怨,流沙绝对也会奉陪到底~也是不会手软~这也说明,【良子并不是提前和流沙谈判好的~】

楼主 pengmingrant  发布于 2017-06-30 19:10:00 +0800 CST  

就是因为赤练和大铁锤说的话,所以体现了流沙情绪也是有些激动的,所以这个镜头,从肢体动作上看,子房主要是特意转过头,朝着流沙一方说的而没有冲着墨家这边说~ 【如果之前流沙真的确定联合不改主意才来的,子房何必特地多此一举~】而且,这也体现了,【良子对于流沙这方并没有任何偏袒和私心】。如果有偏袒,他是不会如此特意冲着流沙方向说,让他们保持冷静的~


然后,子房直截了当地正式说出了来意~ 此话主要是【入理】为主~最后这句话,【良子主要是冲着墨家这边来说的】。墨家重兼爱,重侠,但是对于局势利益,想必不会像流沙一样,以利益为行为动机看的那么透彻。所以,良子对墨家,也是以生存局势情况的利益,来劝说的~
这三句分别说一下。第一,墨家和流沙有相同的敌人,那就是大秦~ 墨家自不必说,庄叔虽然帮助大秦对付过墨家,但是通过燕丹的提醒,子房小四第二集委婉的质问,还有黑衣人也问过,他真正的敌人到底是谁,庄叔应该也是想通了的~玄机之前铺垫的也是不少~
第二,任何一方单独对抗,都是以卵击石~ 这句话主要是大局形势为主~ 所谓任何一方,不光是墨家,流沙而已,儒家,道家也是亦然~ 诸子百家各派没有任何一派可单独对抗大秦的以毒攻毒之计~这是现实情况~ 墨家实力受损不少,流沙再给大秦效力之时,李斯已然想要除掉庄叔~
第三,只有放下恩怨,联手合作,才能争取一线生机~
争取生机是各方最终目的,而且大秦实力强大,会非常困难~ 所以想要做到这点,瓦解大秦借力打力的计划联手合作势在必行~ 如果想要合作,那么必须放下恩怨~ 各大门派思想差异甚大,甚至针锋相对,兼容并蓄才能缓和矛盾~ 而具体到墨家和流沙,不仅理念差异太大,还有恩怨没有解决~ 量要联手的话,信任也是相互建立的,需要个磨合的过程~

楼主 pengmingrant  发布于 2017-06-30 19:50:00 +0800 CST  

墨家这边态度非常坚决,大铁锤说“这绝没有可能”,小高说流沙“永远不可能成为值得信赖的伙伴”,合作是“与虎谋皮”。。态度已经相当坚决了~


练姐这句话,首先是个假设,【就算】有心放人一条生路~ 这说明流沙的态度还是摇摆不定的(虽然来的目的是解决这段恩怨,但毕竟结果未可知)~言外之意也有可能用武力解决~而且墨家态度实在是坚决,火药味还是很浓的~ 流沙看重的是大局形势,子房既然已经言简意赅地说明了,可墨家还是回绝的这么干脆。。

庄叔眼看谈不下去,就接着练姐的话说。这句话就像给墨家的最后通牒一样,所谓”自取灭亡“就是要对付墨家了,这话真真不是说着玩的,也是这次谈话最最危险的的一次~所以后面子房才非常鉴定滴表明自己真正的立场~

楼主 pengmingrant  发布于 2017-06-30 19:59:00 +0800 CST  


必要要说的是,子房在说这几句话是,【头一次完全面对这流沙一方】,可见郑重其事和坚定的决心~ 首先,子房要对流沙表明自己的【真正立场和底线】~ 如果仔细听翟巍大大的配音,子房的声音和语气是非常之坚毅的~ 如果是事先跟流沙谈好的那不可能~那岂不是成了明知道子房的立场,庄叔还在故意挑衅?而且从后面流沙的反应看这种逻辑也是错的~另外,良子如此坚持底线和原则,也说明【对流沙并没有任何偏袒】包容和兼容并蓄虽然是子房联合墨家,流沙大的原则,但是在【包容的原则】下,【保证诸子百家的生存】是最基本的底线~就算是庄叔这位以前韩国的故交,也是绝对不能违背和逾越的底线~ 交情并不是违背原则性问题的借口和理由~


侠义本来就是一种”利他的帮助“,虽然子房一人之力也许没有什么帮助,但若是计较得失的平衡,也就不叫侠义了吧~ 庄叔听了这话反而提醒子房一人要付出的代价(一人之力也是秦时有意提起的一个话题,所以也要重视),【是完全针对良子个人的】,和墨家无关。子房只能再一次更加严正滴表明自己的底线~所以,庄叔的态度也表明,【流沙确实没有提前和大良谈判好】。


子房也反问庄叔,难道为嬴政效力就是好事?这点前面已经提到过了,李斯在庄叔还没攻破墨家机关城时甚至就想要除掉他了,所以当然也不是个好选择~庄叔虽然清楚了他的敌人究竟是谁,但是如果来甬道口之前就已经真正想通了,可能就已经决定要和墨家联合了,也就根本不用子房后面带无双出来的那段劝说了~

楼主 pengmingrant  发布于 2017-06-30 20:19:00 +0800 CST  


良子在无双出场后的劝说也说明他没和流沙提前说好联合。如果流沙已经有决定,就不需要额外劝说了。这两句话话【即入情也入理】~ 利益方面,墨家燕丹巨子选择放流沙走,明宝宝又帮助了流沙的无双,这是【入理】~ 流沙确实欠了墨家的人情,这是【入情】~

楼主 pengmingrant  发布于 2017-06-30 20:28:00 +0800 CST  
接着说说小三良子利用小孔成像原理的一些细节~也总结一下本次良子的计划和应变力方面的成败~

先看一下良子对于墨家小孔成像原理的介绍~“《墨经》的《经下篇》提到:景,【光】之人,煦若射。在远近有端与于光,故景库内也。墨子曾经发现,室内或者室外的景物可以通过一个【小孔】投射到反方向,图像的上下左右会颠倒,但是其他的特征保持不变。称之为“小孔成像之说”。由于是其他特征保持不变,良子才能看清楚荀子的棋盘~
玄机这里还没有涉及成像大小问题。就先来跟着良子和墨子的原文,看一下做成小孔成像现象,需要什么条件吧~
①墨子《经说下》原文是:“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蔽下光,故成景于上;首蔽上光,故成景于下。在远近有端,与于光,故景库内也。” 意思是:光线照到人身上,就像射出的箭一样笔直。射到下面就反射到高处,射到高处就反射到下面,所以成倒影。人的脚遮住下面的光,反射出来成影在上;头遮住上面的光,反射出来成影在下。在物的远处或近处有一小孔,物体为光的直线所射,反映于壁上,所以人影倒立于屏内。
这里的“到”古文通“倒”,即倒立的意思。“午”指两束光线正中交叉的意思。“端”在古汉语中有“终极”,“微点”的意思。“在午有端”指光线的交叉点,即针孔。物体的投影之所以会出现倒像,是因为光线为直线传播,在针孔的地方,不同方向射来的光束互相交叉而形成倒影。“与”指针孔的位置与投影大小的关系而言。“光之人,煦若射”是一句很形象的比喻。“煦”即照射,照射在人身上的光线,就像射箭一样。“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是说照射在人上部的光线,则成像于下部;而照射在人下部的光线,则成像于上部。于是,直立的人通过针孔成像,投影便成为倒立的。“库”指暗盒内部而言。

所以,小孔成像第一个条件就是两边反射的平面~也就是【库】。到良子现实运用就是荀子屋里的窗户,还有室外良子这边的,竹林里的篱笆上~
②第二个条件当然就是【光】

由于荀子是在屋内,所以最大的光源,当然就是屋外的太阳~但是如何利用这个光源反射到具体棋盘上的点呢?良子用的就是小铜镜~


所以,既然最大的光源来源是太阳,所以良子的计划,必须是太阳光线充足的时刻~不能是太阳要下山的时候~
而且,不能阴天,不能下雨,必须要靠好天气~而且,就连是偶尔飘过的,挡住太阳的云彩,也是会影响良子计划的~这是对光源的一系列要求~
③第三个条件就是小孔。小孔要通透屋外和屋内~具体到良子的运用,就是荀子窗户上的一个铜钱了~

楼主 pengmingrant  发布于 2017-07-01 21:30:00 +0800 CST  
总结一下本次良子的计划和应变力方面的成败~应变力和计划是良子谋略两个重要的方面~
计划方面,良子基本上是天衣无缝的。对于利用荀子的脾气秉性,天明的安排,墨学原理的运用都没问题,但是就有一个点没有考虑仔细~就是云彩,天气~



但是,如果就是天公不作美,阴天有云彩好长时间不散,下雨什么的,良子就算是想到了纰漏,大概也只能是没什么办法了~
应变力方面,明宝宝运气好猜先赢了~但是,偏偏下错了第一步,记错了良子祝福天明的~但是,良子下棋的本事,还是能应付这种变化的,最后还是赢了荀子。所以,这次应变方面良子还是不错的,但是能应对的原因,还是以良子下棋的能力本事为基础的~所以本次计划之所以成功,计划周详和应变力,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当然,还要些天时方面的配合~

楼主 pengmingrant  发布于 2017-07-01 21:42:00 +0800 CST  
所以呢,接着就说一下,谋略本身的一些缺陷吧~秦时里,良子谋虑大块主要是计划性和应变力。但是,只要是谋略,就是人想出来的,而人的思维就是有不全面的地方。就比如,噬牙狱,反秦这边,亲自去救人和实施计划的,并没有人想到噬牙狱出口的问题。还是练姐想到了。我之前也提到了,秦时小五也提了几次,一个人的力量确实是有限的,超越一个人的极限是要失败的。这也是违背客观规律的。所以,良子才要依靠集体的力量,这也需要权术的原因。那么,国学和古文里,古人的想法,也是有体现的。
方孝孺的《深虑论》着重提了这个观点。开头便有:【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虑天下者”二句:图:考虑。忽:忽视。此二句意为对自己认为困难的事能认真考虑,而对自己觉得容易的事就疏忽了。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备:防备。遗:遗忘。二句意为对自己认为可怕的事有所防备,而对自己觉得无疑之事就忽视了。
整体意思是:考虑天下大事的人,经常考虑困难的问题,而忽略了容易的问题,防备可怕的事情,而不防备没有引起疑虑的事情。然而,祸乱经常产生在那些被忽略的方面,和没有引起疑虑的事情上。【是他们考虑得不周全吗?是因为他们能想到的都是本该如此的。】【人的是有所不能涉及的,则是天道~】 后边一段也有: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然而,思虑的重心在这边,灾祸却在那边产生,最终免不了灭亡,为什么呢?或许智力谋划的只是人事的因素,却无法预测天道的安排。)
韩非子《喻老》一篇也有: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人的智慧就好比他的眼睛一样,能看见百步以外的东西,却看不见自己的眼睫毛),这也是说人的智慧是有极限的。
韩非此篇也有“天下之难事必作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的难事必定开始于简易,天下的大事必定开始于细微),尽管现在良子是能考虑更周到,就考虑更周到,但是确实,细节方面还是有待更加精进~关于细节方面,后面总结良子谋略的时候会说

另外,秦时良子是给出的【义】的定义。关于“义”,我也要说一说~ 现在良子讲义气,并没有到不理智的地步,没有到是非不分的地步。但是,光是这样还不够,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提出过一个观点,就是【义】,决不能太过。这一点,玄机并没与太过体现。目前良子还没有坚持正义太过火,或者很死板。文章里有:【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意思是:以赏也可以不赏时,赏了是超过了仁的范围;可以罚也可以不罚时,罚了是超过了义的的规定。推行仁政过分,还不失为一个君子;坚持正义过火,就流为残忍的人了。所以,【仁可以过分,义不可过分。】

再说一说老子对【义】的一个标准。说老子这句话之前,先看一下儒家的观点。《中庸》说:“义者,宜也.”《说文》段注:“义之本训谓礼容各得其宜.”,也就是说,“义”是处理各种关系得当,得当的才去做。然后说说老子《道德经》38章。原文是:【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意思是:“上仁,有所表现,但非故意表现它的仁。上义有所表现,并故意表现它的义”。义字的甲骨文是上面一个“羊”字,下面一个“我”字,下面的这个“我”字,有一个自我认知和定位的问题,也就是这个“我”代表的是“小我”还是“大我”的问题。“小我”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这是小义;“大我”则是以天下百姓为中心,以天下百姓为中心,这是大义。老子说的“上义”就是大义,“有以为”就是为了天下百姓的利益而作为。秦时里的良子,也是为了天下人生存的大义。唐代的韩愈也有:“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行为做的合适叫义)”(《原道》)。所以,结合这两点,老子这句话另一种解释就是:【最高境界的义,就是要去做(为了大义作为,有以为),而且要做的非常得当(为之,义的标准是合适,合适才去为,实践去做)】。
良子对自己要求很高,虽然还在成长期,也是个年轻人,离事事都办的合适的“义”的标准,还有一段距离,他一个人力量也有限,但也在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去实践~虽然老子并不认同儒家仁义的价值观,但是这个解释,放在秦时也是非常好的~“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他的原则就是为了大义,去做应该做的事情~合适和考虑周到,也是他一直考量的~

楼主 pengmingrant  发布于 2017-07-05 20:07:00 +0800 CST  

秦时里,大良是侠义的主心骨,那么天九里,良儿也是第一次提到了义气,仗义相助~而且,不光是“仗义”,帮助二字就是侠了~

楼主 pengmingrant  发布于 2017-07-07 11:37:00 +0800 CST  
之前提到了良儿的说话方式和大良有连贯的地方,那就来看看良儿和四公子还人情时的对手戏,说话方式和用词吧~

首先,良儿一上来就说,事关重大,说明了事情的严重性~刻不容缓,说明了事情的紧迫性~开篇就如此说,一下子把对话提升到了一个严肃紧急的气氛之中~

【若非报恩】这句话说得非常好~一个是说明这次的动机,还是因为上次的恩情,也就是为了四公子利益着想~另一个是,强调这个哑谜的凶险程度~也强调眼前现实情况不容乐观~顺便体现一下良儿自己谨慎,知分寸的态度~紧接着良儿就说了姬无夜调动禁卫军和天泽出现在王宫的巧合性~这是在他心中困惑的疑问~然后四公子态度就有些犀利了,反问良儿,这样的疑问,不知道也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指控么~

但是,良儿依旧是应对的的很好~良儿在这里,就强调了是自己心中困惑。不仅是困惑,而且还是【如坐针毡】。良儿的如坐针毡,来源于现实的局势情况,也说明自己是解决不了这个疑问的,所以才【斗胆】来找四公子。斗胆的用词,也表现了他的谦虚谨慎。



良儿这次确实也是很【斗胆】了。谈话内容,疑问和对姬无夜的指控是斗胆,后边对四公子说的也是斗胆~一开始良儿送的是一把折戟,但是请四哥品评的时候,横过来就是个王字~连起来就是折戟沉沙,成王败寇,一念之间~这也是关乎四公子的宏图志向~作为臣下,敢提点公子未来的成王之路,确实也是不和身份的~

不和身份,良儿不能亲自说出口,但是还是能提醒和暗示四公子,让他自己想明白说出来的~可是四公子这句开始说的是【子房是说】折戟沉沙等等,这个良儿是绝对不能接话承认的~如果良儿一开始没有注意到四公子说的那句【子房是说】,那么接话了就代表良儿自己是承认提点四哥的宏图志向了~虽然是为了韩宇切身利益着想,但是也不免惹起不快,而有可能让谈判无法继续~所以,细节上,还是非常重要哒~良儿这次不仅欲言又止,而且还离席跪地~不仅是明面上对权利争夺,朝局的持续保持谨慎态度,而且二者加起来也是一种谈判技巧~

楼主 pengmingrant  发布于 2017-07-07 16:41:00 +0800 CST  

楼主:pengmingrant

字数:127182

发表时间:2017-05-26 04:2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1-12 10:46:34 +0800 CST

评论数:1595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