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讨论】〖05.04〗就《思美人》剧照818先秦色彩服饰

然而上面那个鸟形冠其实是个没有边际的脑洞,在漆瑟彩绘上它应该是这样的。。。。。。


前面如有两角,后面一个鹊尾长披。
嗯。。。。。。怎么说呢,很难想象要是把这个冠复原,然后被人顶在脑袋上会是神马样子的
相比较而言,上面的脑洞我大概也能接受(前提是不要跟我提配色,好瞎

楼主 ljsd1218  发布于 2016-05-16 23:54:00 +0800 CST  
长冠,也就是后来的刘氏冠、斋冠。
《后汉书?舆服志》载:“长冠,一曰斋冠,高七寸,广三寸,促漆纚为之,制如板,以竹为里。初,高祖微时,以竹皮为之,谓之刘氏冠,楚冠制也。”
感觉这个形状上是最接近的一个了。

这个应该是刘氏冠


楼主 ljsd1218  发布于 2016-05-20 00:01:00 +0800 CST  
这个冠似乎也是由长冠变形而来的。


楼主 ljsd1218  发布于 2016-05-20 00:50:00 +0800 CST  
远游冠,《通典·礼十七·君臣冠冕巾帻等制度》曰:“远游冠。秦采楚制。楚庄王通梁组缨,似通天冠,而无山述,有展筩横之于前。”
远游冠在先秦时期的考古实物中好像没有发现可供对照的形象,不过后世演变出来的形制是这样的。


楼主 ljsd1218  发布于 2016-05-20 20:37:00 +0800 CST  
这个看起来。。。。。。有点像是。。。。。小冠???
不过这个记载最早是在汉代吧?《汉书·五行志下之上》:“ 郑 通里 男子 王襃 ,衣绛衣小冠,带剑入北司马门殿东门。”




好像比小冠高一些,还带有远游冠和獬豸冠的一些轮廓。

楼主 ljsd1218  发布于 2016-05-20 20:54:00 +0800 CST  
切云冠,也是楚国比较出名的高冠。《楚辞·涉江》云:“带长铗之离系,冠切云之崔嵬。”切云冠在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帛画中有明确样式,画中人头戴“8”字形高冠。


楼主 ljsd1218  发布于 2016-05-23 21:09:00 +0800 CST  
关于獬豸冠,重发一下,有个错误。
獬豸冠:也称獬冠,相传,獬豸头上有一角,性忠,能辨曲直,因而此冠前高后低,形如角状。
包山楚墓出土的人物车马奁上有戴此冠的人像,是这样的。


后世的獬豸冠发生了比较明显的演变。


楼主 ljsd1218  发布于 2016-05-23 21:32:00 +0800 CST  
这个漆绘上有很多戴獬豸冠的人物,明显地位较高。



楼主 ljsd1218  发布于 2016-05-23 21:35:00 +0800 CST  
缁布冠,顾名思义,用黑色的布制成。战国时,楚国的木俑和绘画中比较常见。有学者认为带这种冠的人身份相对较低。
《仪礼·士冠礼》云:“始冠,缁布之冠也……冠而敝之,可也。”郑玄注:“缁布冠,今小吏冠其遗像也。”
例如漆画中驾车人所戴的冠。


剧里这个有点像,不过应该也参考了汉代的仆从纱冠。


楼主 ljsd1218  发布于 2016-05-23 21:46:00 +0800 CST  
此外先秦时期有记载的冠还有以下几种:
高山冠:齐王的冠名。也称侧注冠。《后汉书·舆服志》云:“高山冠,一曰侧注。制如通天,(顶)不邪却,直竖,无山述展豸……太傅胡广说曰:‘高山冠,盖齐王冠也。秦灭齐,以其君冠赐近臣谒者服之。”
后世的通天冠也称高山冠,但跟这里记述不同,通天冠是有山述的,齐王的高山冠无山述。
巨冠,齐国的冠名。齐人喜欢戴巨冠,以显示其高贵。《晏子春秋·内篇谏下》记述,齐景公临朝听政时,“为巨冠长衣”。巨冠又称大冠。《战国策·齐策》云:“田单攻狄,三月不克之也,齐婴儿谣曰:‘大冠若箕,修剑拄颐·,·…”,巨冠亦名元冠。《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曰:“逢于何遂葬其母路寝之牖下,……元冠茈武,踊而不哭……”
鸡冠,《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云:“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猳豚。”尚秉和先生认为“以雄鸡为冠,取其勇猛。其形状之可畏,亦獬豸之亚。”

楼主 ljsd1218  发布于 2016-05-23 22:08:00 +0800 CST  
嗯。。。。。。这个冠,只能说想象力真丰富

不过还好,不算违和。

楼主 ljsd1218  发布于 2016-05-23 22:13:00 +0800 CST  
楚王的冠。。。。。没有一个不是金灿灿的。。。

以及这个形式是从哪里来的

楼主 ljsd1218  发布于 2016-05-23 22:22:00 +0800 CST  
关于服装的形制,在翻了不少论文资料之后,我有一个很大的疑问,就是剧里各种人物服装最外面那件大袍子是哪里来的??好像大家对这个都没啥适应不良吗???

几乎人人都有

楼主 ljsd1218  发布于 2016-05-25 22:07:00 +0800 CST  
其实在先秦时期也有关于外罩袍服的记载,即所谓的“裼衣”。
《礼记·玉藻》:“袭裘不入公门。”郑注:“衣裘必当裼也。”即周代衣裘一定要在裘外加之裼衣。《礼记·玉藻》云:“君衣狐白裘,锦衣以裼之。”郑注:“君衣狐白毛之裘,则以素锦为衣覆之,使可裼也。袒而有衣曰‘裼’。凡裼衣,象裘色也。”
先秦时期以裘衣御寒,并因不同动物材质和颜色分出严格的等级。由于裘衣非常贵重,要在外面罩一层保护的衣服,即“裼衣”。但是在很多情况下裼衣并非最外面的一层。


“行礼之服:裘之外有裼衣,裼衣之外有上衣,袒上衣而见裼衣。”《仪礼·聘礼》“裼降立” 唐 贾公彦 疏:“凡服四时不同。假令冬有裘,儭身褌衫,又有襦袴,襦袴之上有裘,裘上有裼衣,裼衣之上又有上服,皮弁祭服之等。”所以后来也有人认为裼衣即中衣的一种。

楼主 ljsd1218  发布于 2016-05-25 22:23:00 +0800 CST  


在这一时期的出土实物、绘画等形象中,这种大袍子的形式并没有出现过。
但是在查了近年来播放的许多古装剧之后,发现这种形制的服装比比皆是,其中甚至还包括了《大秦帝国》这一类片子。
这种形式是怎么一步步出现的???这是个大问题

楼主 ljsd1218  发布于 2016-05-26 00:37:00 +0800 CST  
这几天一直在找资料,像看看这个大袍子到底是怎么来的。
只找到几张相关的图。
南京西善桥出土东晋竹林七贤砖刻画,从人物状态来看这种服饰并非用于正式场合。
另外在隋代出现了这种女式的大袖衫。
西安西郊李静训墓出土男女文武侍从俑


楼主 ljsd1218  发布于 2016-05-27 22:27:00 +0800 CST  
唐、五代时期出现出现了这种外罩的大袖袍服,不过基本限于女性服饰。
唐代簪花仕女图,大袖薄衫。


唐、五代时期壁画中的供养人形象。





男性服饰不用这种大袖外袍。

楼主 ljsd1218  发布于 2016-05-27 22:32:00 +0800 CST  
于是问题来了,当前不止是《思美人》,几乎所有古装剧里头这个大袍子占了半壁江山啊
《大秦帝国2》


马上要播的《秀丽江山》


然而在我查这些资料之前,从来没有对这个大袍子有过任何的疑问。。。。。。

楼主 ljsd1218  发布于 2016-05-27 22:53:00 +0800 CST  
接下来就818大袍子是怎么随着电视剧服装的变化一步一步深入人心的吧。
87版《王昭君》。这个是我看到过的考据最为严谨的剧了,这个帖子是一个大神分析的该剧的服道化。http://tieba.baidu.com/p/730019840?pn=1
这里就没有出现过这种大袍子。

90版《唐明皇》,仍然还没有大袍子的影子。




楼主 ljsd1218  发布于 2016-05-27 23:04:00 +0800 CST  
今天有空来更一贴吧
这个是95版的《武则天》





官服挺好的,但是皇帝和皇子的袍服外面为什么不束带呢??

楼主 ljsd1218  发布于 2016-06-10 09:47:00 +0800 CST  

楼主:ljsd1218

字数:12890

发表时间:2016-05-05 06:3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3-05 00:10:14 +0800 CST

评论数:541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