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再读春秋之四:晋霸文公的稳定强劲

重耳的无辜
要不是中途杀出个不知天高地厚的骊姬,胡搅蛮缠地搅动了晋国政局,晋献公那么多儿子,怎么轮都轮不到夷吾。所以,夷吾登上晋惠公那一刻就像是中了彩票,捡了个宝一样。这种没什么费力就逆袭得来的王位,他的首要任务自然不是建功立业,而是巩固自己的地位。
首先,要尽量消除君主备选项,销毁政治备胎,惠公前面拒绝召回跑路的公子也是这个道理。相对于大多数跑路的“公子哥式”的公子,重耳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情况。且不说他的长相和他的贤名,光是想想那些跟着他一起跑路的大臣就够你喝一壶,这个名单常常会吓得惠公睡不着觉。其他公子就算有机会,也只是被动的机会,比如遇到哪个大臣有非分之念,弑君之后,需要找个有资格的公子回来。这些公子哥们就拼命举手,“选我啊!快选我啊!”。
而重耳不同,他是具备主动机会的哥哥,他完全有能力制造机会,反攻回来。
在秦国那些天,惠公怕的不是秦王,而是担心重耳。秦穆公既然能送他米粟,就不会背上杀人家君主的坏名声。但是,如果重耳打回去,得了晋国,那是晋国的家事,名正言顺。如果重耳真得成功,人家就会宣传说取回本该属于他的王位。
所以,惠公回国后,要把重耳哥哥这事提上日程。
哥哥确实是哥哥,但还是杀了比较安全。再说,春秋时期,我们这些帝王家要没个杀哥杀弟的经历,以后出去都不好意思和别的诸侯喝酒聊天。
晋惠公和郤芮商量后,认为勃鞮是解决重耳问题的最好人选。因为那年勃鞮负责去追杀重耳,差一点就成功了,很卖力到斩断人家衣服,这个仇恨拉得十分完美。
爱一个人,说不清理由,但是狠一个人,理由却可以十分明确。
人选确实完美,晋惠公准备让勃鞮派兵去,干仗。勃鞮说重耳在那边都12年了,你派兵去,翟国肯定也派兵出来对战。12年前我在前线也不是没和翟国干过,最终无功而返。不如,这次我微服私行,找几个刺客潜入翟国找机会直接刺杀了!
晋惠公很满意,勃鞮这种主动意识和担当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好!给你三天时间准备,去翟国!
勃鞮说,不用三天!这么重要的事情,三天时间早就泄露了!一天我就能到!
没错,确实容易泄露。政坛实力的对比总是要体现在信息渠道和信息获得上,重耳离开晋国12年了,依然还能有这么强大的影响力,越来越证明杀你是对的,这种备胎比正胎还好用,还可怕。
老狐突不只是重耳的外公,更是晋国的国舅,德高望重的大臣,他狐突不糊涂,耳目遍布朝廷的每个角落,所以,勃鞮招募刺客的事情瞬间就到他那里了。他就马上激活那些耳目,于是惠公要杀重耳的情报一天就发送到翟国重耳那里了!
重耳心里一万个***!
这12年我除了继续“贤明”以外,屁事都没有干一件!碍你什么了?人要是长得帅啊,连地下室都躲不了!人家翟国把公主季槐嫁给我,我每天就赏花赏月赏季槐,过着小日子。要不是听到你准备杀我,我都快忘记自己是晋国公子!
狐偃说,不要说那么多,就算没有勃鞮来杀你,你也该挪挪身了!我们是一群有远大理想的人。要图国,不是终身脚踏实地在这里经营你的小家,我们是因为力量不足才在这里暂时呆着!现在这么久了,也该去大国找帮手了。现在勃鞮来,是上天在提醒你!
重耳一想也对,既然老天提醒我了,那我也回去提醒一下季槐:你是我老婆啊!你要等我25年才能考虑再嫁人的事!
季槐听了一呆,这是哪里来的吉利数字?晋国的文化这么深奥? 25年后我都几岁了?谁要?行,你也不要扯淡了!放心吧,我等你!
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有一群女人!
一个还没有成功的男人背后已经开始有一个女人!
大家也别羡慕啊!人家是公子!
但是夫妻的告别画面还没有来得及播放缠绵,勃鞮就来了。我让你孽狗!欺负我们太监是单身狗是吧?
这下好了,重耳光顾着感情线,没想到政治线。所以,跑走的时候居然来不及换衣服!
这还不只是衣服的事,来不及换衣服,说明也来不及带什么盘缠。这不是奔跑,不是综艺节目,是跑路啊!这下好了,裸奔!
勃鞮什么都好,起得早、追得快,态度明朗,就是在临门一脚失误、失误,老失误,有点我大中华国足前锋的洒脱。
晋惠公为什么不下死命令?因为人家勃鞮尽力了,态度还这么好!你一提问,人家就抢答,多好的学生啊,就是老答错。
又被重耳跑了!就是这么巧!
鬼知道是什么回事?勃鞮的心事你别猜,你猜来猜去就会把他爱!
天意就这样,一定要被描述出不可违背。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12-04 21:38:00 +0800 CST  
开始跑路
12年前是跑过一次,但跑路的经验现在用不上。因为上次的目标是翟国,比较近,这次的目的地是齐国,比较远。而且这次是一群人,口粮都更加紧张。
本来会做一定的准备,但因为勃鞮突然赶来,重耳困包的辎重也没来得及带,而且那个负责收拾金银财宝叫头须的小侍,看到重耳跑了,自己也就跑了。不同的是他和重耳跑的是不同的方向,而且他是带着足够财宝跑。
说白了就是趁火打劫。
唱出来就是,“翟国最大的小侍头须跑了,带着重耳他们几年来的血汗钱跑了。重耳们办法,只好拉着这部牛车出来到处讨吃讨喝了。”
去齐国,要路过卫国!如果是正常外交,卫国也算是兄弟单位(都是姬姓),谁没个落难时候啊?但是卫文公可不这么认为,他说,“我当卫侯(侯爵,但习惯都称公)和他晋国没有半点关系,两国虽然同姓,但平时也不来往。况且,这种流亡的公子又不是诸侯王,不重要,接待他们跟一个旅行团似得,就相当于浪费钱。”
嗯,一个勤俭持家的好诸侯!就是眼神不好,看人不准!
重耳一行满怀信心呆在城外等待,心想往上数几代。大家都是实在亲戚啊,这名片一递进行,还不得客气死!结果却发现卫国人原来一点都不好客,还有点鄙视穷亲戚的感觉。
看来又要忍饥挨饿了!
作为武将,魏犨(念抽)提议通过打家劫舍改善伙食。
重耳说,不,我是贵族,文明人!
那文明人怎么办?一般会先表明身份,说一些比较好听的话,然后看人家愿意不愿意搭救一下,杀只老母鸡炖汤什么的。毕竟傻瓜小姐救落魄公子的故事还是很深入人心!
但在本质上,还是叫乞讨!
队伍经过五鹿(地名)的时候,重耳看见一个农夫,就叫狐偃去求食物。(场面有点像:“悟空,前方有户人家,你去化点斋饭来”)这个农夫可能心情不好,不但不给,还奚落说,你们几个堂堂男子汉,有手有脚不干活,还想出来乞讨?我就一个农夫,只有吃饱了才能干活,哪有什么余粮?
狐偃估计面子上挂不住,便不依不饶说,要不你送个碗吧?
(注:碗和拐杖是乞丐的标配,这些人终于发现设备的重要性)
农夫不耐烦了,就拿一土块,说这就是碗了!
魏犨很生气,我忍你很久了!抢过土块,直接摔了!重耳也很生气,拿起皮鞭准备甩过去,不要以为我很贤我就不打人?
但是,狐偃急忙制止。猛虎不压地头蛇,少惹是生非了,一不小心把事情闹大了,还会暴露目标。就说,得到饭容易,得到土难,土是国的根本,这是上天在借农夫之手,准备授国给你啊!大吉大利的事,你赶紧接受吧!
这就是书生的厉害,什么问题都能圆回去。说你好,什么来都有一套理论,说你不好,一样能说死你。出去讨饭能讨到土确实很难!不过你说讨饭容易,那你也没有讨到饭啊!
实际上,他们的早餐就真只能吃土了!(现在网上习惯说月底没有钱只能吃土,这事找到出处了!)
重耳确实贤,马上就反应过来!脸上表情也来了个紧急切换,竟十分有礼貌地拜了拜农夫,很尊重地接过那拨土来!
现在轮到农夫蒙圈了,靠!神经病啊?我今天是不是遇到什么邪教组织了?
确实有点邪,因为介子推要上场了!
一行人没吃早餐走了十里路,肚子实在饿,就找野菜吃。但是野菜汤难喝,重耳喝不下。可没一会儿,介子推端来一碗汤给重耳,味道很好。重耳说你介子推厉害啊,哪里还能搞到肉?介子推拉起裤脚说,是我大腿肉!
我靠,这什么画面?我吓得都不敢理解了!这是介子推推出的血腥版成语,“股肱之臣”吗?
多年后,他们可能在某个场合吹牛!
魏犨说,我吃过野牛!
狐偃说,我吃过狐狸!
赵衰说,我吃过老虎!
重耳呵呵,我十分想念介子推!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12-05 20:37:00 +0800 CST  
遇见齐桓公
就这样磕磕碰碰,有一顿没一顿。一路上幸亏没有妖魔鬼怪,否则肯定比唐僧师徒四人去印度还坎坷。好在终于到了齐国!
齐国的天是蓝蓝的天,齐国的国民我好喜欢。作为霸主的齐桓公果然好贤礼士,虽然已经六七十岁了,但仍旧十分好客,竟亲自出城迎接,这才叫慧眼识英雄。
一个是齐霸齐桓公,一个是晋霸晋文公,他们各自的故事都那么丰满,但是直接面对的时候,两个人的交流却很意外。华山论剑这种高级论坛居然只是谈菜市场的大蒜问题。当然,有些高规格的大会,休会期间也开展打牌,看电影,聊天等活动。
通过艺术升华起来的普通人,就变成了大家共同认定的不普通人。在过去这是政治,现在主要体现在娱乐圈市场,都是人造的偶像。这也是社会的需要,如果大家都一样,发现没有谁比谁强,那就没有崇拜信仰了。
但两个大咖的神交,硬是没有记载什么有价值的对话。没什么双方就春秋局势交换了看法,就齐国未来与晋国未来进行了合作意向的谈判。没有!很安静,很随意!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时两个人的地位不对等。所以他们没有必要扯那么远,齐桓公也不想和他说这些还不实际的话。政治的对话,双方手中要有一样的牌,屁股要有一样的座位才能谈,如同做生意的只和做生意的聊生意。干什么都有圈子,而且圈子都有一定的门槛。法律可以规定人人平等,但是“社会里传统的阶层,文化里富瘠的阶层,行业里高低的阶层”让我们根本回避不了。我没有欺负你,但是我不理你,我不和你说,其实这也是一种蔑视。(冷暴力)
好在小白和重耳的年纪差不多!此刻,重耳53岁,小白也60多。两人可以坐在摇椅上,一起变慢慢老,所以他们聊的话题依然很带劲。
齐霸很霸气地问重耳,你老婆呢?重耳说没带,留在翟国家里!齐桓公又霸气地说,我自己一个人晚上根本睡不着。
最后竟霸气地在家族中挑了个好看的女子(齐姜)给重耳!
重耳大呼过瘾:实在太霸气了,实在太好客了。
既然这么好客,那我多住几天?
没事,你爱住多久就住多久,不要急!
好,我住了啊!注意,我们住了!
重耳一行又在齐国前后住了七年。
我们文明人就喜欢和有素质的人多交往!
也真是佩服重耳的贤。这期间,人家好客的小白(齐桓公)第二年就已经死了!几个王子之间打来打去,乱成一团。但这不影响我们的贤公子没心没肺地住下去!他已经找到了钉子户的感觉。
但是,赵衰他们很不爽!他多次提醒公子,我们是干什么来了?
但59岁的重耳现在不一样了。他认为,晋国有我没我都照样转,但是齐国齐姜这个小家,我是顶梁柱。人的一生身体健康最重要,健康没了,钱有什么用?国家又有什么用?
听着耳熟吧!没错,就是现在职场里流行的观念:单位有你没你一样转,你走了,你的职位马上就会有人替,但是在家里你是唯一,你没了,家就没了。(算起来,说这鸡汤话的心灵,你们已经不是原创了, 2700多年前的重耳就深有体会。)
这让赵衰他们直骂娘:重耳你丫最近都在看什么书?
赵衰说,我们走吧!
重耳说,不走,没人追,你跑什么跑?
实际上,赵衰他们探听到,晋惠公可能快嗝屁了!所以晋国那边的时机又一次成熟了,谁知道这边重耳却熟过头了!
那怎么办?
武将魏犨说,绑也要把他绑走!
文明人做事怎么能这么粗鲁?不好意思,这回真是这么粗鲁,形势都这样了,只能先不文明了。他们的计划就是把重耳绑走,当然要先骗他去打猎,出了城再绑!做事也要注意影响吗!
可是,他们躲在桑树林里商量计划的时候被齐姜的丫鬟们听见了!就是这么巧,你装窃听器还不一定能听到。丫鬟们以为获悉了重大消息,你们这是拆我们家啊,回去告诉主人肯定立大功。谁知道告诉给齐姜后,齐姜竟然把她们全杀了!不是她,是她们,有十个吧!
太狠了!这个女人!
但历史并没有谴责她,因为她担心她们泄露秘密,因为她还主动与赵衰她们沟通一起来实施绑架计划。所以动机很大局,没问题。
那一夜,她劝说重耳,说“纵欲怀安,非大丈夫的事”。但重耳说,我现在不做大丈夫,就想做好丈夫。
没办法,既然道理劝不成,就只能走感情路线了。齐姜又说重耳哥哥你走说明你爱国,你不走说明你爱我。一顿甜言蜜语后,年过半百的重耳也招架不住,没几下就被灌醉了。然后按照与赵衰他们合谋的约定,把醉如死猪的重耳运出城外!
齐姜:晋国,我只能帮你到这儿!
很好,已经非常好了!除了晋惠公父子等少数几人外,全晋国人民都会说你好!
历史会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是站着一个女人,这不,重耳还没成功,后面的女人已经排队了!
醒来的重耳气球了!要杀狐偃,杀赵衰,有你们这样做事?这是破坏人家家庭,你们造吗?
不过,经过大家的轮番劝说,内心贤惠的重耳终于消气了!而且那股天生的政治雄心再度被激活!同意一起回晋国,继续为理想而奋斗。前面一不小把初心给忘记了,现进你们提醒,就不再忘记了。
重耳:晋国,你给我等着!
晋国:好,全晋国人民都在等你,秦国也陪等!
重耳:这样啊!要不,你们再等等,我先去宋国!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12-05 20:40:00 +0800 CST  
三十七、重耳得国
最后一公里
经过一番周折,重耳用半推半就的方式离开了本想安度晚年的齐国,这一年他59岁。人生能这么拼也没几个了,我们现在这个年龄都到了退休的界线,原有那些斗志气势早被岁月和“领导”消磨殆尽。带着看破红尘、看透人生、看清自己的心态,跟世界说,我已经平和的放下、适应、接受。
但是作为一个政治家,重耳有天生的勇毅和坚韧,越挫越勇,他的血气在离开齐国的暖被窝后又一次沸腾了。他及时地接受了赵衰他们木已成舟的劝说,很快又重新进入了流亡公子的角色。回国的道路终于在脚下开始丈量了。
晋惠公已经去世了,按照合约,世子公子圉此时应该还在秦国做人质。实际呢?他在惠公卧病的时候就偷偷从秦国跑回晋国,不辞而真别,抛家未弃子。秦穆公十分生气,不辞而别是不尊重他,藐视他,抛家就更严重了,因为这个家是秦穆公的女儿怀嬴。至于未弃子只是因为还没有儿子。
秦穆公:我都这样对你,你居然还这么对我?
但公子圉没空和你这样那样,他紧赶慢赶总算赶上了晋惠公的最后一口气,得到了最重要的遗言——交代他一定要完成自己的遗愿,杀掉重耳。公子圉牢记了,他知道,老爸的遗愿和自己继位君王的利益是一致,重耳不死,自己的位置就不安稳。
但继位的公子圉无论在能力、地位、影响力都远比不过自己的父亲,他又因为私自逃回晋国而得罪了秦国。在这样的形势下,晋国的舆论又一次让重耳浮现在大家的脑海中。
叔叔打侄儿的故事将再次在晋国上演。就像当年曲沃人打翼城一样。这次是重耳和公子圉。
但是对重耳来说,在成功来临之前,在黎明来临之前,还有一些最黑暗的、最后的考验在等着他。
那就是穷游。也是我们重耳熟悉过的套路。
穷游不是去拍照,去陶冶情操,而是要去寻找强力的支持者。宋国、楚国、秦国都可以是。但是因为地理位置的限制,要去这些国家之前,必须先经过许多其他国家。如同翻牌一样,幸运的话,第一张牌就是,比如宋国;如果运气不好的话,要到第三张才是,那是秦国。
事实就是秦国,要的就是秦国。成功没有捷径可走,这也使得重耳关于苦尽甘来的故事更加曲折,更加丰满。
那就先从宋国开始吧,怎么事情都要试一试,不试你怎么知道自己(宋国)不行?

路过曹国去宋国
重耳一行要去宋国,打开“地图”一看,先要路过曹国。曹共公和卫文公在公款接待上有相同的认识,开始也不想接待,说国家小,浪费钱。但是听到大夫僖负羁(念西负机,不要顺口念成呼吸机)说重耳双瞳、骈胁,是天生富贵像的时候。突然对“骈胁”很感兴趣,就同意接待。
而且,他的兴趣根本不满足于僖负羁关于骈胁的解释,抱着科学求真的态度,他决定去实地看看。这个“实地看看”就是在重耳洗澡的时候,带着几个同样热爱科学的小太监一起冲进去。
但是这种隐藏在肌肤之下的人体构造,光是看哪里能看清楚?所以,我猜测他们可能是动手了,摸一下最清楚吧?既然他们能有勇气冲进去,就不会缺乏这种求真的精神。面对一个流浪的老公子,如同国家层面的孤寡老人,曹公的心肺(没心没肺)是不会有任何忌惮。但是这个大不敬的动作对于重耳来说,就是一次侮辱,所以就算真有,也不记载了。此处略去多少字。
如果真这样?想象一群死变态摸这个59岁的老大爷!这个场面辣眼睛。
身困曹国的重耳有一种虎落平原的感觉,敢怒不敢言。没办法,忍一忍吧。狐偃一行都很生气:一国之君,居然搞出这种荒唐的事情,真是哭笑不得。
恭喜你,曹共公,你摸到了骈胁的肌体,应该也摸到了死亡之门的钥匙。后来重耳回国继承晋公,直接就把曹共公抓了。不过,这家伙命大,没有被杀,因为重耳要收买人心。当然,大夫僖负羁在其中也起了不少作用。
僖负羁的老婆看人很准。她不知道从哪里听说到什么,还是自己会算命,居然只见过重耳一面就判断重耳以后不但会得国,还会称霸,到时候就会报复曹国。建议老公应该提前结交,把工作做在前。所以重耳在曹国期间,僖负羁自费做了不少接待工作。
僖负羁:听老婆的话,果然没错!
离开曹国后,重耳一行来到了宋国。作为春秋五霸里最水货的一个,宋襄公刚刚在泓水之战中被楚国打了败仗。屁股受伤了,没有办法起床亲自接待,但是交代公孙固一定要按照国君的礼仪来对待重耳。重耳很感激,但是也很无奈。因为双方商议重耳如何回晋复国的时候,公孙固实话实说,现在宋国刚打败仗,你们在这里休息安顿、避避风雨可以,如有什么大志,诸如夺国复仇之类的大事,那我们宋国现在自己都屁股疼,真得帮不了!
这话很客观。确实,宋国的实力本来就一般,那么多年,常常连郑国都打不过,现在又新败给楚国,哪里还有底气去掺和晋国?
而且没多久,宋襄公自己就死了!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12-06 23:34:00 +0800 CST  
路过郑国去楚国
想想真可怕,重耳去齐国做客克死了霸主齐桓公,去宋国做客克死了霸主宋襄公。这是上天在安排接力棒传递吗?哈哈,扯淡的!其实主要原因是年龄差异。
重耳:这个锅我不背。
既然宋国没戏了,大家就准备去楚国。当时好像形成了一个规律,要去一个大国前,总是要经过一个小国,然后小国又特别不靠谱!
这次是郑国!
其实春秋时期诸侯国一堆堆!路上肯定经过许多国家,只是那些国家没有什么戏,所以历史就没有记载。也可能是晋文公后面要打这些小国,故意把这些理由拿出来,放大说!
郑国的郑文公说重耳是背叛父亲的不孝子,不想接待。上卿叔詹说,重耳不但自己是个牛人,而且身后还有一堆牛人跟随,是个团队,我们还是以礼相待吧!
郑文公说,牛个屁,我没空!
叔詹说,要不就杀了他,免得后患!
郑文公说,杀个毛,我没空!
然后吩咐守城的门卫不要开门,不理他们!
郑文公的内心意思是:重耳,走你!
走就走,重耳一行就来到了楚国。
当时,楚国的楚成王也是个大牛人,一点都不输给他的孙子楚庄王(春秋五霸之一),但是一来可能是自己杀哥哥自立,二是在城濮之战输给晋国(后面会说到),三是他自己从来不标榜自己是霸王,不喜欢玩那一套。所以,春秋霸主也没有算他!
也好,这样“专克霸主”的重耳也克不到,克不死他。
楚成王一样惺惺相惜,把重耳当做国君来对待。三天两头请吃请喝,并一起打猎,这种待遇让重耳感觉十分受用,也十分不好意!
有一天,楚王问重耳,(我这样热情对你)你回国后要什么报答我?
这是一个陷阱式的问题:因为到目前为止,楚王也只是请他吃吃喝喝,并没有为重耳在政治上做什么,双方还属于酒肉朋友。但你重耳又是客人,毕竟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答不好这样的问题,别说贤名受损失,还有可能卷铺盖走人。
因为有夷吾的前科做案例,所以不能许诺城池之类的国器,太铭感还可能被扣上败家子的帽子。
对重耳来说,这是一场很重要的面试。因为你面对的楚国,是一个有实力左右春秋局势的国家,人家帮你不一定成功,但是毁你却绰绰有余,非常像某些单位的领副手导。楚国自己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人才济济,还有那么多附属国,如果重耳今天表现不好,答得不够合理,那么关于落魄重耳的负面消息,贬义传说就会很快铺开。在你还没有回到晋国前,你的坏名声会按照“坏事传千里”的宣传八卦法则先到绛城,然后被心怀鬼胎的人加以利用,直接影响你是否回得去晋国,回到晋国支持的力度会减低多少的问题。不过,对于一个59岁的老同志来说,他18年的流浪阅历真不是白写。
重耳很自如的回答:钱和女人你很多了,如果我重耳能回国一定好好工作,让晋国和楚国成好朋友。实在不得已,我们两家哪天要打仗,那我会让晋国的部队退避三舍作为对楚国的敬意。
很明显,圆滑的重耳是个善于面试的人!
但大家好好的吃喝玩乐,为什么要说打仗?楚国大将成得臣就不明白其中道理,认为重耳这样太不礼貌,我们天天请你吃饭,你连吉利话都不说。成得臣建议杀了重耳。
其实,关于对战争的理解,估计只有重耳和楚王两大高手才能明白其中的内涵。
春秋时期,楚国和晋国都已经是大国,地大物博,国力强盛!晋国是姬姓,周武王姬发的儿子,王族!楚国是芈姓,是周王为了稳定南方而在“苗族”里面封的诸侯王,因为封的时候还只是一个比较小的部落,所以爵位很低,子爵!公侯伯子男,倒数第二。
后来,楚国不断壮大,但是因为文化差异,很难得到中原诸侯国的认可,每次去参加中原的盛会都有一种爆发户参加经济论坛的感觉。同时,因为地理和历史因素,他们与周王朝的交流也不多,也没有机会通过挽救王朝(打北方的戎狄)危难获得立功受封,所以爵位就一直没有调整上去。这让楚国很不爽,因为那些郑、曹、卫之流小国的爵位都很高。就好比去周王朝开会,有人有钱有地盘的楚国居然要排在那些小屁孩后面。所以,楚国到了第六代君主熊渠后,楚人不想再被称什么楚子,这简直是侮辱的字眼。熊渠决定完全抛弃伦理的排序,直接宣告楚国是王,不过他自己不称王,而是把儿子封王,一步到位不说,还带点藐视与侮辱的元素。只是他运气不好,周王朝那时也出现了一个爱打战,不要命的王,叫周厉王。熊渠听说周厉王常常没事找事,找理由打人,担心自己这个自封为王早晚会被尅,所以不久就自己又取消了称号。
这次算是一种试探,试水。到了17世熊通继位后,终于摸清了周王朝及中原诸侯的底细,再次宣告楚国称王,史称楚武王。
这种行为在当时的文明礼仪框架下是十分严重的挑衅,叫僭越,属于大逆不道。但是,那个时候楚国的军事实力已经很***,中原那些诸侯国搞骂战是骂得过楚国,说人家蛮夷,但打仗很难打得过楚国。于是,春秋就形成楚国政治与中原文化的相持阶段。
这个时候,齐、宋、晋等代表中原文化的诸侯想要称霸,主持公道,就绕不开关于楚国的问题。南方人犯了一个这么大的错误你不去处理,在中原主持处理其他的文化礼仪问题就没有权威,西瓜不捡,拿几颗芝麻搁在哪儿吆喝什么?
另一方面,春秋还是东周时代,社会的秩序主要靠礼仪维持(周礼很出名)。百家还没有起来,有一定规模的国家之间打仗更多是因为礼仪,不是因为利益,参与者多是贵族、国民,不是平民、奴隶!所以,战争常常有,但是规模不大,伤亡也不大,大家点到即止,就算攻破了城池也只是“帮”人家换个国王,讨个说法,很少毁灭别人!
在这样的背景下,楚成王既然认定重耳会得国,就必然知道(推测)重耳要称霸,也就是晋楚必然要打一战,打给大家看。所以两个人聊这个天的时候也很自然,心照不宣。
重耳的意思就是我们就把这个表演做足,不真打,让我回去和那些诸侯王有个交待。你楚王还是楚王,就像上次齐国管仲兴师动众来这边要茅草一样!
但我后来又看到一个关于厚黑的推论!
因为制度总有生命周期,分封制运行久了就可能出现周天子叫不动诸侯,诸侯叫不动大夫,大夫也怕家臣的现象。当时楚国就有这样的权臣,如成得臣(子玉)。在这个背景下,楚王就和重耳协商,下次打仗,我就派成得臣去,你帮我打,回来就算不死也要让他威信尽失。这样,我楚王才能安稳坐椅!
而历史上,子玉真的死于晋楚的城濮之战。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12-07 21:55:00 +0800 CST  
来到秦国
就在重耳和楚王在暗斗智慧的时候,我中华版图的另一边,秦穆公的胡子却歪了,是气歪的!因为作为人质的太子姬圉不辞而别,已偷偷跑回晋国了!
人质自己跑了?
按照常理,人质是个好东西。如果大家谈感情,那你回去要继承君王,我这边送你回去,你感激我,这是一个大人情,以后大家也好相处了,至少我会得到你的尊重。
如果大家谈利益,你要回去?可以,叫你的君臣拿点好处来,城池,财宝什么,相当于赎金了。
尤其是在春秋,大家还比较矜持,不是动不动就要杀人灭国,所以人质还不多,对待人质也比较客气,基本的待遇都有保证。到了战国就不一样,国家之间的利益勾连错综复杂,就像工业时代进入金融时代,抵押成风,所以人质就变得很普遍。人质能回去做君王的概率变得很小,很多抵押贷款最后都变成呆账烂账,只想尽快套现。就算是最著名的人质---秦始皇父亲,要不是遇到吕不韦的苦心经营,化腐朽为神奇,也可能就是一个客死赵国的某国公子了。
所以,公子圉的逃走让秦国什么都没有得到,感情没有,利益没有,煮熟的鸭子飞了,留给秦国的只剩一点嘲讽。这让秦国相当恼火!这两父子咋就一个德行!
秦穆公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他决定去找重耳!
于是,秦国派公孙枝来楚国商量重耳回晋国的事。客居楚国的重耳听到这个消息,心里乐开了花,但还是假意对楚王说,我舍不得你,我不入秦国。
楚王哪里会不知道重耳的心思?不过你说得这么好听,我也很受用,就顺着人情说,你还是去秦国吧。理由很简单,秦国比楚国离晋国绛都更近。如果有什么事(机会),可以朝发夕至!
重耳不再推辞了,说好!谢谢!
很奇怪,12年前,秦国也来找重耳,重耳当时以父亲刚去世为由不愿意回去,其实内心是畏惧弟弟夷吾、还有权臣里克。但这次,晋国还有侄儿(现在是名正言顺地继承君王,史称晋怀公)、权臣郤芮。其实难度也不会小到哪里?而且,晋国被晋惠公和郤芮经营了12年,派系实力应该更加牢固。为什么就不再说什么理由了?
因为,你年纪很大了!
上次你的慎重其实也是一种失误,让你错过了一波行情。虚名(贤名)对政治家很重要,但是不能因此被自我困死在虚名中,那就不是政治家,是文学家了。好在老天眷顾,让你这个哥哥活得比弟弟还长。试想,如果重耳比夷吾早死,那七七八八的励志故事不就直接成了骨灰?而寿命是不可能被事先预测,所以晋国再出现机会时,对重耳来说,已经没有选择余地了,老天不可能还那么有耐心。重耳集团其实也已经改变策略了,由等待机会变成了制造机会。从离开齐国开始,他一直在寻求宋、楚等强国为自己复国做盾就是最好的证明。
现在能有秦国自己找来,求之不得啊!还能客气什么?这种渴望甚至会让人忘记客气。
于是,重耳毫不客气地跟着公孙枝去了秦国。
这一次“迁徙”因为有了秦国和楚国的支持变成了一趟真正的旅游。往日“穷游”的不堪回首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也预示着重耳的人生之路开始光明。翻过了几座山,走了几十里小路,终于到了大路官道上来了。
现在,重耳这只股票完成了前期的盘伏,只要有一点点利好消息,就会动不动涨停,拉你一批一字板。

秦穆公的心思
对晋国来说,秦国真是实在亲戚。秦穆公从晋国娶了一个老婆穆姬这个“扶弟魔”,为老丈人(晋献公)家真是操碎了心。从献公自己开始,然后是不靠谱的晋惠公,现在是惠公儿子晋怀公。
在不靠谱的道路上,这爷仨一代更比一代强。
为了止损,穆公终于想到了重耳,重新想到了重耳。原来那个“不希望有个强大的邻居”的理由还在,为什么现在自己又推翻了?其一,当初在夷吾和重耳二选一的时候,重耳装得太过,自己说不回去,如果秦国一定要选他,那秦国还倒欠你重耳一个人情(是你要我回去),而选夷吾,是夷吾欠秦国人情。其二,在与晋惠公交恶之后,秦国不希望晋怀公继续与秦国作对,但是公子圉自己私自逃回去,等于鄙视了秦国,如果这样秦国都能原谅还和他继续做朋友,那么以后谁还会尊敬秦国、畏惧秦国,所以秦国必须与晋怀公撕破脸。这样,要缓和与晋国的关系,只有换掉晋君,选择重耳。这样不但能建立睦邻友好关系,还能起到惩罚背叛者公子圉的效果。其三,重耳流亡19年,名声远播,为人贤德,受到广泛认可,如果帮助他夺得晋国,顺应了流行的天命说,等于秦国也是按照天命做事,可以获得礼仪文化的认可。其四,重耳是聪明人,回国后会把晋国做大做强,但是不会随便违背自己的道德与秦国为敌,这样秦国东南边境就不会有战事,可以安心对付西边诸戎,扩大势力地盘。
所以,时局不一样,现在让重耳回国不是竞争关系,而是协作关系。大家一起发财。
为了巩固上述的理由,秦穆公又补了一刀。
那就是婚姻!
我娶你姐姐,你娶我女儿!这关系就是圆环套圆环,再打个结。牢固!不过要特别说明一下,这个女儿可不是你姐姐生的,应该是穆公的其他老婆生的。所以,不必有太重的血缘顾忌。
既然秦穆公要让重耳娶老婆,那就结吧!按道理,重耳也不亏,反正结婚这事我熟得很,曲沃有,翟国有,齐国有,一路都有。但问题是这个准老婆怀赢既是秦国公主,同时也是他侄儿公子圉的原老婆。这不乱伦吗?怀赢,晋怀公的老婆,所以后世要说这个“怀”字,因为被公子圉抢先注册了。好在怀还只是怀在名字上,不是在肚子理。
但老重耳还是老不愿意。
秦穆公这样做其实里面也有大文章。在晋国等诸侯国中原文化的婚姻观里,这样的婚姻是有点乱,但是在秦国那边没什么羞羞!人家讲究“[url]http://爱情[/url]”第一!所以,秦穆公这也是在考核你,如果你愿意娶怀赢,说明你认同老秦人的文化习惯,接受我们,也算是一种尊敬与诚服!要知道,春秋的时候,文化礼仪是诸侯政治的大事。如果你不接受,说明你内心不认可我,让你做晋王不早晚也是树立敌人吗?赵衰知道穆公的心思,所以就劝重耳,不要顾忌是公子圉的老婆。公子圉的国家都要夺回来了,还差他一个老婆!要知道,秦穆公很爱这个女儿,我们要杀公子圉了,他当然也不想让女儿守寡。
还有,我听说怀赢长得很漂亮。
然后,其他人又帮重耳找了许多典故,结论是同姓结婚没有什么问题之类。总之,你重耳顾忌的观念,我都找到理由了!我们中华文化这么博大精深,要讲理由,根本停不下来啊!
解释好了就可以,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其实,重耳真是喜出望外啊!因为结婚那天,他发现这个怀赢长得比齐姜还漂亮,并且还有四个美女陪嫁,一下子(give me five)。这都60岁的老头了,人家怀嬴应该死活不肯才对啊!
秦穆公也是个完全的政治货,喜欢捡现成的,为什么不考虑把女儿嫁给重耳的儿子呢?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12-09 19:24:00 +0800 CST  
晋怀公的急躁
秦国这边搞出洞房花烛夜,晋国那边对应就来金榜题名时。公子圉跑回晋国继承了王位,但是他屁股还没坐热就立即发布一道及其彪悍的政令。对于做生意的来说,重要的是时间,所以他们要效率;对于搞政治的来说,重要的时机,所以他们要忍耐。很明显,公子圉搞混了。新官上任三把火,烧好了,是政绩;没烧好,那就是火烧屁股,还是自己的屁股。
而且,说他屁股还没坐热也是真的,因为还没去太庙举行礼仪。
他牢记着父亲夷吾关于重耳的担心,太牢了,估计就把自己关进这个遗言,每天都睡不好。所以,他迫不及待下令,凡是有跟重耳跑路的家属,你们马上写信叫他们回来,不然我就杀了你们!
他说到做到,想要釜底抽薪,第一个就是狐突。
狐突不肯写,说我那两个儿子狐偃、狐毛跟重耳都出去19年了,人家是忠于自己的主子,没毛病!至于杀我吗!可以,等我换套衣服就去朝廷受死!
于是,狐突就死了!
狐突是谁?晋国德高望重的老臣啊!公子圉这一刀下去,基本也是把自己的后路砍掉了。大家心里都觉得他不配为君,太鲁莽了,太年轻了,连这样的老臣,你一言不合就杀人。这个你老爸都不敢杀的人,你一上台就咔嚓了,那我们这些人以后还有什么活路?你畏惧重耳没错,要除掉重耳没错,但是除掉的手段错了!
为了不使自己变成你以后的试错,大家的心里开始盼着让重耳回来纠错!
晋怀公的急功近利让朝野的舆论怀念重耳,他们开始切切私语,资本主义迟早要灭亡,社会主义终究会来!
这只是表层的理由,还有更多深层次的理由!那就是权力斗争。晋惠公怀公在世,郤芮和吕饴甥等因为历史缘故,和惠公父子是铁板一块,使得他两权倾朝野,而且他们连秦国的合同都敢撕毁,说明心里根本不会有什么道德压力,做事就比较绝。所以,那些年,朝堂上除了固有贵族世袭外,其他招个公务员,临时工什么的人事动议,全是他们做主,全是他们的人。这样,其他的世家自然心里就不舒服。
没权的贵族等于没落的贵族!
所以,公子圉来了,晋怀公一个“反助攻”,他们的机会来了!
大家想要翻盘,就靠这个公子圉了。而且公子圉似乎也很配合,一上台不是想着巩固自己的位置,居然直接开始给自己挖坟墓。你杀了狐突等于给了这些失落的贵族一个聚会的理由,原来还是群龙无首,一盘散沙,现在好了,这个事件就像尘埃一样让周边的水蒸气附着上来了!聚沙成塔。
水蒸气一多,凝聚成露珠,天就要下雨了,要淹死你这个圉(困在圈里的牲畜)
其实,公子圉要想杀死重耳最好的办法就是,等!此时的重耳已经60多岁了,你才二十左右,年龄的优势明明摆在桌面上。所以你取得晋国君位后第一步应该去秦国赔罪谢个恩,第二步应该是笼络贵族,去狐突家喝喝茶什么。可惜那时候,年轻人的身边缺乏一个能让他听进谋略的谋士。
没办法,一切条件都在指向儒家的最高指示,天注定!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12-10 22:32:00 +0800 CST  
重耳得国
公子圉的助攻很快就出效果了。
晋大夫栾枝知道重耳在秦国,就派自己的儿子栾盾找到了重耳。转告他,栾枝、韩简、郤溱(念真)、舟之侨等一班老臣已经做好内应,随时呼应秦兵来晋国。
这是一份很有份量的名单,他们组合叠加的政治能量比初登大位的晋怀公还高,政治的边界值也高(许多人愿意选择他们)。在怀公的急功近利下,小团伙的保密性远超越当年丕郑父的十人组。所以,当年丕郑父一搞阴谋就被郤芮他们发现,但现在栾枝能把小团伙运转到秦国,晋怀公还不知道。
这是重耳盼望的,也是秦穆公希望的。
既然你们都知道了,还这么支持,那就不用躲躲藏藏了。穆公带上谋臣百里奚、繇余,大将公子絷、公孙枝,先锋丕豹等,率兵车四百乘,护送重耳回晋国,并且明目张胆地说回来复国,因为全国的舆论都在等重耳,好像晋国本来就属于重耳!
晋国: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秦兵本来强悍,现在出兵理由充分,所以摧枯拉巧地下了一城。晋怀公担心重耳早晚要回来,没想到来得这么快,还这么猛,只好临时应付似的,派心腹郤芮、吕饴甥出兵应战。
重耳:叔叔不发威,你当我是叔公啊?
真是服了这位年轻的诸侯,晋怀公对于战争(矛盾)的理解很简单很暴力,只想到自己要杀重耳,却没想到人家重耳会不会反扑?秦国会不会帮忙?他居然没有任何准备。
所以郤芮、吕饴甥临时抱佛脚地拉出队伍抵抗后,马上就发现了一个被舆论宣传出的大问题:士气低落,军心不稳。而且7年前龙门山大战,晋国被秦国打得一败涂地,现在全军上下更是畏秦如虎。郤吕老谋深算,很快就觉察到这一点。识时务者为俊杰,两人在无力回天的前提下不得不考虑自己的未来。
秦穆公及时发觉到对方的变化。在聪明人眼里,战争从来不是目的,只是一种实现目的的手段,当出现更好的时机(手段)可以到达目的的时候,他就不会继续考虑使用战争。
因为战争是流血,是牺牲,不只是银幕里的3D效果和银幕外的娱乐快感。
“用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收获”是一个政治家必须具备的思想观念,同时也要具备实现这种观念的能力。
没有战争不行,只有战争更不行。最合理、最恰当的情况是利用战争来取得你想要获得进一步推进事态的条件。战争给你了谈判桌上的话语权,而谈判要实现战争所不能实现的成效。
先要有战,然后要能不战而曲人之兵,这是一个国家成熟的标志。
秦穆公不愧是春秋五霸之一,在及时嗅到了战争已经压倒对手心里气势的味道后,及时派公孙枝去接触郤芮、吕饴甥。
果然,郤芮、吕饴甥只不过是担心自己的过去会影响自己的将来,和重耳怎么相处的问题。毕竟双方此前还在你死我活的对视,现在要握手言和,就算是戏精,心里也总是有个疙瘩。
穆公说,那就说开了!说破无毒!
重耳说,好的!我不但不会杀你们,还会善待您们,人谁无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穆公说,你们歃个血吧!给你一百个放心!
于是,重耳派狐偃同公子絷一起去郇城,与郤吕相会并歃血,立誓共扶重耳为君。
等等,为什么没有重耳?废话,狐偃就代表重耳了,人家重耳是准君,你是臣,哪里有君臣歃盟的?而且,重耳也不想(能)冒险。谁知道郤吕会不会突然变卦,绑架人质?毕竟都是有前科的家伙。
重耳:我的贤名没有听说吗?守合同、讲信用是我一贯的做人原则!以前你们不理解,但是以后可以学着理解了!
郤芮、吕饴甥也只好立即理解,并在没有其他选择的“理解”后,立即临阵倒戈!
晋怀公还在晋国苦苦等待前方战报,叫寺人勃鞮去看看。勃鞮半路就回来了,看什么看,光听就可以了,战争结束了!双方握手言和,哦不,郤芮、吕饴甥弃暗投明了!哦不,这两个叛徒叛变了!
晋怀公吓了一跳,赶紧召开战时会议。但是会上一看,个个贵族大臣不是请假就是漫不经心,偶尔几个愿意说话的代表,比如韩简、栾枝、士会等老臣,居然只说风凉话。大概是,郤芮、吕饴甥都不行了,我们这些老骨头哪里有办法?
晋怀公明白,这是要我亲自来。
亲自来干嘛?亲自跑,去高梁国。
这是怀公唯一的办法。勃鞮跟着跑路,实践证明,勃鞮杀人不行,保护人也不行,因为没跑多远,怀公就被刺客杀了!因为晋文公可不会派勃鞮这样的人去,所以刺杀很成功!
可怜的公子圉,过了半年的王侯瘾。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12-10 22:34:00 +0800 CST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12-11 23:48:00 +0800 CST  
三十八、晋文公治晋
有人是少年得志,有人是大器晚成。我们的晋文公是大器晚成2.0,超大器,超晚成。43岁(也有说41岁)才起步,外出流浪,19年后回到晋国。按照当时的人类寿命算起来,上天留给文公的时间不多了(比国足还少),中间还要扣除郤芮和吕饴甥造反造成的时间耽误。所以,上台并巩固君王位置的晋文公行使诸侯权力的速度就像是按了快进键,几乎是一件接着一件,而且都是大事件。没办法,“岁月不待人”,“寿命更不等人”啊,晋国朝堂上那些同样熬酿了十九年的智慧者(谋士)们也开启顶配的洞察力,从各类事情的蛛丝马迹中挑出最有肉的部分,三步并作两步,再一步一个脚印,只用了5年时间就让晋国、晋文公成为春秋事期含金量最高,24K的霸主。
题目是有点难,不过不好意思,他只是提前4年交卷了。后面呢?继续啊!做了霸主自然要去消费诸侯了!
老天:不算我制造的机会?

壶叔的破罐子
在秦穆公第一次护送重耳回晋国,要过黄河的时候,负责给重耳携带行李的壶叔按照十几流浪的经验,把那些破碗破草席,碎布碎干粮“坏笾残豆、敝席破帷”收拾得整整齐齐,甚至一些没有喝完的酒也当做珍宝一样,都搬到船上。重耳看到后感觉很好笑,说,我马上要回去做晋君,吃香喝辣,你还要这些破烂东西做什么?快扔了吧!
你这个傻傻的可爱的壶叔。
但是,在一旁的狐偃却很担忧,重耳老公子还没有得到富贵就开始嫌弃这些贫贱的东西。我们这些追随他一起吃苦的人不一样是糟糠之臣吗?
不行,要赶紧防范于未然。先矫情一下。
狐偃说,公子啊,过了黄河就是晋国,外面有秦国在护送,里面有晋臣在迎接,我跟过去也没什么用了,还是留在秦国吧!
(那你留在秦国又有什么用?)
重耳吓了一跳:舅舅你怎么说这话?
想不到,舅舅这么情绪化?这么听着像我老婆的语气?
狐偃说,我觉得自己有罪。
重耳说,什么罪?
狐偃说,我有三罪,一是在五鹿的时候,让你受困(吃土);二是经过曹国、卫国的时候让你被羞辱(洗澡被偷窥);三是趁你喝醉挟带你出齐国,触怒了你!
重耳蒙圈了,这叫什么罪?这不是在邀功吗?
狐偃又说,现在马上就要入晋了,我追随你这么多年,担惊受怕,身心耗尽了,就像那些破碗、破衣服、破摆布一样上不了台面,你留我没有什么用,放我走也不会有损失,所以请你答应就让我留在这里吧!
哦!绕了半天,原来你是在这里等我啊!
秦国:我就是收破碗、破衣服、破摆布?
重耳听舅舅说的句句都含泪!马上明白了舅舅的意思,赶紧陪不是,“贫贱之交不可忘”,叫壶叔赶紧把那些这么有象征意义的纪念品重新装好,并标注“轻拿轻放”。并且,为了让狐偃放心,重耳还对黄河的河神发誓说,如果我忘了舅舅的功劳,而不和舅舅同甘共苦的话,子孙都不会昌盛了。
一个资深老情圣对他的小女朋友也是这么说的,“天打五雷轰,不得好死”等套词大家都耳熟能详!
看不出来,我这舅舅还是个伤感的小王子啊!
只是,在一旁看戏的介子推笑了,心里嘲笑狐偃。介子推认为重耳能得到晋国那是天命,你狐偃居然还敢认为是自己的功劳?
是的,论矫情?呵呵,你等着,不要逼我出手。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12-13 18:25:00 +0800 CST  
赏罚分明
重耳确实没有食言。在平定了叛乱,消除隐患后,晋文公开始了按股份分红。主要分为原始股、新三板、上市股三个等次。“以从亡为首功,送款者次之,迎降者又次之。”“三等之中,又各别其劳之轻重,而上下其赏。”
第一等从亡者,就是跟着重耳出去流浪19年,属于创业合作伙伴,以赵衰、狐偃为最,其他狐毛、胥臣、魏犨、狐射姑、先轸、颠颉,按照排名顺序,功劳分量也递减。第二等送款者,就是暗地里向当时还在楚国、秦国的重耳送秋波示好的晋国大臣,属于风险投资资金,以栾枝、郤溱为最,其他士会、舟之侨、孙伯纠、祁满等,同样按照排名顺序递减。第三等迎降者,就是重耳渡过黄河,出国门迎接的晋国大臣,属于打到新股运气不错的散户,以郤步扬、韩简为最,其他梁繇靡、家仆徒、郤乞、先蔑、屠击等,还是按照排名顺序递减。
奖励什么?主要是地!没地(封地)的就赐地,有地的就多加一点,或者帽子换大一点(提拔)。
重耳又念想起自己外公狐突,他为了自己(事业)而被晋怀公冤杀逼死。文公就在晋阳之外的马鞍山立了狐突庙,用死人效应带动活人,后人因此取名叫狐突山。
那这样封赏是不是有人不服?许多人只有猜测,有说这样排名是按照能力,有说是按照身高,有说是按照勤奋,有说是按照长相?
当然有人不服!明明是领导你自己说了算吗?
晋文公就发布诏令说,“如果有谁认为自己的功劳忘了(没有受到)表彰,请他自己来说明。”
小臣壶叔(就是那个收破烂,不忍心丢的小侍)就跑去说,我从蒲城开始就追随主公,到处流浪,脚皮都破了(足踵俱裂),你们住下来,我就负责伺候你们吃饭,要是出去,我就准备车马,为什么主公公布从亡的名单却没有我?
问的好!
我来给你解释,你听好,大家也一起听好!
文公说,教导我以仁义,让我感觉如肺腑开通,拨云见日,醐醍灌顶的人,此受上赏;辅助我以谋议,使我不会被诸侯看不起的人,此受次赏;能冒矢石,敢于冲锋,以身保卫我的人,复受次赏(三等)。总结就是上赏赏德,其次赏才,再者赏功。像你这样有奔走之劳,匹夫之力,还要排在后面。等到三赏之后,我会开始考虑你们的事”
这话是说给壶叔听的?更是说给其他人听,因为随行的人,拥护的人,对于君王来说,都很重要。可是秩序的规则要求总是必须排出一个“三六九等”出来,这是帝王(领导)最重要的事,也是最考验领导能力的事情。如何用人,文公要给出一个基本的规则,一个能说服大多数人的规则。
这个规则可行!
在春秋时期,德还是很受到推崇,尤其是在“霸王秩序”下,德是头号武器。有德的武力叫霸王,无德的武力叫恶霸。另外,对于自己那班曾经共患难的兄弟们,也要给出一个与国策(从德到霸)一致的判定标准才能使得国策朝政合二为一。实际上,魏犨、颠颉二人,自恃才勇,看见赵衰、狐偃都是文臣,只是凭借一张嘴能事,排名却在自己之上,心中不爽,常常发牢骚,有怨言。
文公看在他们的功劳上,也不计较了,这就是区别!
魏犨、颠颉:顺序没问题,但为什么说我们就没有德?没有才?我们不过只是勇得太突出而已,我数学学得好,不代表我语文就差啊!
文公:你提问就说明你们不够德。(怎么较真)
魏犨、颠颉:我们也是孝子啊!
文公:还说,果然没才!(看不出老大的意思)
其实这个规则本身肯定没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你事后公布,而不是事先约定。如果你在开始流亡的时候,就宣布如果有一天我能得国,那么我将按照以下的顺序进行奖励。这样才公平。
但这样公平是有了,事情却做不下去了。比如那个壶叔还会傻傻地去天天收拾行李吗?他肯定选择回家念书,或者学点武功,再不行就请人背一遍《周礼》再出发。那结果呢?一堆流浪的汉子全是有德的!书生,百无一用是书生!
所以,公平这事,说说可以,不能较真。大自然的逻辑里根本就没有绝对的公平,你人类社会里如果只谈公平就容易进死角。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12-13 19:05:00 +0800 CST  
【公平】和“平等”这类词,理解比要求重要。其实这是一个政治的词语,不是管理的词。换句话说,他们是政治对手之间较量的武器,不是用来实践可行的准则。
许多人把公平理解成绝对的概念,如一碗水端平,但多劳多得可以吧?那我问你多得多少算公平?哪里有标准?科学家多劳,明星多劳,摆地摊的多劳,那么他们的报酬如何才公平?这是程度的问题。
还有时间的问题,比如今天给你100元给他200,你不高兴,但是昨天你拿了200,他才100你不说。所以要在一定的时间内体现最终公平,这就是邓公说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带动后富的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但问题是这个时间要多久的跨度?先富10年,20年,还是100年?这个哪里能计算得出标准?因为每个人的心里耐力和期待不一样啊。
除了程度和时间,还有一个空间的问题,大工一天500,小工一天300,按个人你们不公平,可是按照组合呢?一个夫妻档组合成的打工,我所有都给800不就是公平吗?
所以,公平永远只是相对的概念。和当事人的心里期待,承受能力有关,只有把公平的手段和当事人的愿意结合起来,才有意义。公知们习惯(喜欢)断章取义,单单讨论公平本身,却忘记了他本身就是一个悖论的词汇。【63】
重耳六十多岁,他才不傻。他知道公平可用但不可依靠,能利用但不能依靠。他需要列出一条适合主流价值观的基本准则就可以,这个准则的重点不是向后看,而是向前看,要对自己以后的治国有利,才是最重要的解释。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12-13 19:06:00 +0800 CST  

头须效应

“定秩序”对于一个新建立的政权尤其重要,有时候要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但文公之所以能被历史抬得那么高,是因为他擅长用最小的代价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其实,在郤芮和吕饴甥被杀之后,晋国上下就存在一股很不安的隐患(气氛)。因为他俩把握朝政十几年,整个晋国的许多角落都有他们的门生故吏。现在这些人的老大被杀了,他们的心哪里会安吗?晋文公听从了狐偃的建议,决定给予这些人免罪的确认,以保持晋国的国力(实力)。但是经过几十年动乱的晋国,王令的威信大减,谁敢确定你重耳的赦免是真心还是一时迫于形势,等稳定了再来秋后算账?大家心里都没有底。重耳也看到了其中存在的隐患,担心他们会因为惧怕而冒出什么极端的行为。

从某种程度上说,郤芮就是因为担心被杀才起事。

当然,郤芮这个造反也有点是重耳故意搞出的嫌疑,否则杀你无名。毕竟你最后投诚了,而且还和新君一起盟誓了,但是不杀你,又如何开展自己的工作。这个前面几十年一直和自己作对的人居然还可以以“功臣”的身份立在朝堂上,是不是鼓励其他人去反对自己?

这不是在用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告诉大家,反对重耳其实也没啥事,只要最后发现不对劲,反对不能成功了,马上转身过来,改为支持重耳就可以了!

那以后谁还会死心塌地地支持我重耳?

重耳知道这个梗,郤芮和和吕饴甥也知道自己有这个梗。

所以,郤芮和和吕饴甥是杀也杀不得,用也用不得。那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你一个机会,让你造反,让你先违反盟誓,那样我就杀你杀得顺理成章了!

面对这种困境,重耳集团应该想到了当年的郑庄公。

姜还是老的辣,重耳当上晋文公后就这么都不做!我就静静地看着你,一直看到你心理发虚。于是半年后,心里承受极大压力的郤芮和和吕饴甥终于爆发了。受不了了,老失眠啊!

或许只有那些已经知道自己早晚会被纪委抓进去的官员,才会体会到郤芮和和吕饴甥的心情。

现在郤芮和和吕饴甥已经死了,那他们的手下就完全没有必要一齐杀掉。一是人没了,你做什么君王?二是这个群体庞大,里面有不少人才。三是他们的领头没了,这些人现在就是散沙,暂时够不成威胁。而且晋文公知道,只有郤芮和和吕饴甥手下的人没有被除死,其他原来的朝臣就会很放心地和自己合作,支持自己。

毕竟“要死也是他们先死”的想法很普遍,也很有威力,在“他们”都没死的现实下,就可以确定了我不会死!

这个原则叫做政治圈的“临界区”。

【临界区】本来是计算机领域的概念,这里讨论人身安全借用一下。临界区就是在安全和威胁(危险)之间的一个状态,如果你处在安全区,就觉得不会被杀掉,如果你处在威胁区,就是随时都会被杀掉。两者之间就称为临界区。

很明显,那些和重耳流亡的人,只要自己不作死,肯定不会死,还有赏赐呢,他们就是在安全区。而原来反对过重耳的人,现在自己如果不给出点动作,表诚意,表态度获得信任什么,那早晚会死,他们就是威胁区。其他在朝廷上上班的公务员,谁当君王他都拥护的人,说有功也有功,说是过也是过,就是临界区了。

处在临界区的人会时刻关注威胁区的人,如果威胁区的人死光了,那自己就不安全了,就变成了威胁区。【64】

高明的晋文公认识到这个规则,就不会停止使用这个规则。既然郤芮和和吕饴甥手下的人现在开始担心自己会被杀,那我就再找一个比你们更该死的人,免了他的罪,那样临界区就变大了,你们不就认为自己也进入安全区吗!就可以好好工作!

这个所谓“更该死的人”叫做头须。就是当时重耳被勃鞮从翟国赶跑后,那个卷走金银财宝跑路,后面让重耳在五鹿饿到被农夫调戏吃土的头须。

真是确实有够该死的家伙。

据记载说,这个该死的家伙居然还是自己找上门。而且还是头须自己告诉了晋文公关于上述的临界区安全值理论。说,大家都知道我是犯下大罪的人,如果你能赦免我,并且让我做你的马夫,有事没事出去溜达几圈,给大家看看,这样大家都会说,那个头须都没有被杀,那我们这些一样不涉及权力中心的人就不会死。

按照头须建议,文公一顿表演,效果确实很好!文公很满意!

但是更让文公惊喜得是,头须告诉他,“我还有一个不死反而应该收封赏的理由”。(悄悄说)原来文公逃离蒲城的时候,他的一对子女,儿子名驩(念欢),女儿叫伯姬,来不及带走,而后被头须收留,现在寄养在民间。

文公大喜,年纪这么大了,原以为还要赶紧再生个儿子。既然有了儿子,后继有人,那现在再和后宫做那事情就无需有明确的目的了,完全可以走一条娱乐路线。

但是我严重怀疑头须的话。因为重耳从蒲城跑去翟国,而头须是在重耳逃离翟国之后分开逃走的。重耳在翟国十二年,头须还没有背叛重耳,那么,他如果收留了主公的子女哪里有不说的道理?哪里有不把这对子女接去翟国的理由?

或者是记载错了,应该是他们在翟国分开的时候,头须收养了孩子,而不是蒲城。

还有一个解释,就是头须很鬼!他来找晋文公之前应该也去蒲城找,并找到了驩,这样自己就是双保险,万一文公不接受他说的那个临界区的忽悠理论,不陪你玩(有别得办法,不要临界区理论),要杀自己。那头须就拿姬驩说事,后果也不会差到那里去!

但是对文公来说,头须怎么想不重要,重要的是儿子是真儿子。

于是,文公马上任命姬驩为世子,这是巩固自己政权的最重要的一步。自己虽然这么老了,但大家还是可以放心跟我干,因为就算我死了,还有我儿子继续干,政权很稳定,政策也很稳定。不会再被了另一个什么公子跑进来抢夺政权,并被秋后算账。

当然在安顿朝臣的同时,重耳也把老婆们一个个接回来,并一样排了排名,排名分先后,“齐女为夫人,翟女次之,怀嬴又次之”。

还有一个动作,比较粗鲁,那就是把自己刚刚“收回来”的女儿伯姬嫁给赵衰,伯姬也就顺理成为赵姬。

这似乎是某部大型历史剧第一季的美好结局。确实很美好,要是算上介子推就更美好了。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12-14 20:18:00 +0800 CST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12-17 20:31:00 +0800 CST  
介子推确实有点失望,我这么一个大活人,回到晋国没有出现,没有去上班,你晋文公居然不知道?在分红的时候,榜单上居然没有偶的名字?
我的存在感有这么差吗?我的大腿肉呢?
你们的按股分红,难道就因为我割股就没股了?
然后,文公说有漏掉的自己出来说。靠!这不是埋汰人吗?你让我自己去说?把我和那个摆弄破碗的壶叔、携款潜逃的头须混成一谈?本来准备好了如何拒绝赏赐,现在变成还要先去提醒一下应该有我的赏赐?这对象介子推这样的人来说,比杀死还难受。
晋文公的这一次故意或者大意的过失,直接导致了介子推心中的积怨积气把极端的性格从一极端推向另一个更高的极端。
按照记载流传的故事是说,后来介子推的邻居看到晋文公居然没有赏赐他,就写了一封书信悬挂在朝廷大门,里面的诗句是用暗示的方法来明示。终于被晋文公发现了,唤醒了沉醉的文公。然后文公就开始去寻找介子推了!
这才是最奇怪的事情!
既然介子推已经要归隐山林了,要淡泊名利了,为什么要把自己割股的事情告诉母亲,为什么要告诉给自己邻居,而这个邻居居然还文化水平不低,不是像壶叔、头须这样直接投诉晋文公,而是写了一书暗喻十足的文章去提醒晋文公。
所以严重怀疑是介子推自己变成邻居写的。
就像有一个朋友知道一个关于某某人的秘密,原来预料大家会过来打听,然后他可以耍耍关子卖弄一番。谁知道大家居然对此都不管不问,这下把自己给憋的!变成了不吐不快!
于是他说,怎么了大家,我这个秘密你们是不听了?是真不听了?其实啊!是这样的!你们知道吗!XX人他什么什么?
实际上,晋文公如果能忘记,说明介子推的才华,能力什么的硬件应该很一般。还有,一起去出去患难的大臣们居然也没有一个人帮忙提醒,说明他平时为人也不怎么样!没有什么朋友。
介子推失望之极,感觉此生不再有爱了!一种曲高和寡的自我感觉开始在内心中作祟,胡乱想象,极致描述。
所以,后来晋文公去找他,他就故意跑到棉山躲起来不见了。他狷介无比的性格再次膨胀了,无敌了!
耍小孩子脾气。刚刚我明明很喜欢那个玩具,你不给我买,现在你说什么都没有用了,买了我也不要。(很简单,我现在再要,玩具有了,但是面子没了!我小时候就是这样的思想认识)如果回晋国分股分红的时候,你请我去,我拒绝一下,然后你再请我一下,这样我就可以很有面子地去,但是你居然忘记我,等到我提醒了你才来。好像是我主动说,听说你今晚请客,你居然不请我?然后你才说请,那我再去赴宴,能有面子吗?
所以,文公说,“子推何恨寡人之深耶?”
介之推这种极端性格估计也不受大家欢迎,所以文公要求大家去山上找他的时候,这伙人就不尽力,没几下就收工说找不到。于是有人就提议说,放火烧山,把他逼出来。
既然你喜欢**,我就把你逼出来。
魏犨甚至准备在介之推逃出来后羞辱一番,看看你这无聊的矫情害得大家都不能按时下班回家。
万万没想到,介之推坚毅的个性突破了人们的想象力,他居然抱着自己的母亲烧死在一颗柳树上。宁死不从。
宁死不屈可以理解,可以提倡。但因为这事宁死不从就把“死”看得太贬值了吧!
听说介子推已经烧死,被自己烧死,晋文公懊恼不已。这个“自己”既包括晋文公,也包括介子推。没想到这个家伙居然能轴到这种程度。文公自责不已,为了挽回民心和心情,就要求从第二年开始这个月大家不要烧火了,一起牢记自己的过失和悔过,正好当时是清明,也就是后来说的寒食节。只是一个月时间太长了,普通老百姓没有介子推那么有毅力,所以渐渐就减少到三天,一天。
棉山也因此改为介山,并且为介子推立祠。极致的介之推终于获得了最大的关注,只是这份代价太大了,用自己的死来换取。关键是自己死,还要带着母亲一起死。
母亲才是真正伟大的母亲。做儿子的介子推不能给母亲舒适的生活,而且是在原本有条件给的情况下,为了迎合自己的“固执”不给。反过来,做母亲的为了陪儿子实现心中接近洁癖的理想,不但同意一起奔波,还陪同被烧死。
文公完成这些“补救措施”后,那株烧枯的柳树长出了新芽。
看来,老柳树终于满意了。
其实,大家都知道,烧山这种事不是很好控制,如果派兵找都找不到的范围,那烧要烧多久啊?你说烧就烧,你说停就停?
但是这些都不重要,塑造历史人物本来就是几个人物,几件巧合的事跨越时空凑在一起。这样故事才更加精彩,人物才更加丰满。
只要大家愿意相信那是真的,就可以了。
今天,我们不是花时间去研究他割股这么割,如何归隐山林,如何烧死不出等等,而是要看到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种精神。介之推能看中重耳,并跟随十九年,是其忠心和智慧的体现,回家后能放弃高官名禄,也是一个为了自己理想而奋斗牺牲的典范。
内心的义胜于一切的时代,所铸造出的人文精神是中华文明永续不灭的脊髓。正是从春秋开始,祖先们培养维护这条脊髓,让他默默地壮大,也正是一批又一批的介子推们用自己“愚蠢”的牺牲换取了对人情道义的诠释,让后来的我们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成为我们华人共同的符号和记忆。
我们能享受到这个成果,是一次又一次蝴蝶效应的结果。我们品尝水果的芬香甜美就不该去取笑树皮的粗糙。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12-17 20:32:00 +0800 CST  
文公制三军
推好了介之推,文公关于赏赐的工作也就告了一个段落,接下来就是开始要内政建设的正事了。
一般来说,一统的和平时期,发展经济和维护稳定是国家政治的头等大事;而战乱时期,尤其是像春秋战国几乎年年有仗打的时期,军事建设才是大事。所以史料对于那段时间的记载和注意力自然就集中到军事项目。重耳回晋国继位晋文公时年纪很大了。此时的晋国属于“老年政治”,做事自然成熟稳重,再加上身边一堆的良臣智士,使得晋国在政治经济等内政上很快就稳定(发展)了。按照一个明君的基本评语,晋文公也一样,比如“减税免劳役,修路修水利,废弃无用禁令”等措施。
这些措施在今天的社会建设中属于重点的大事,可以大书特书,但是在当时,随便给你几句话也就打发了!所以一个人的命运中,天分是一方面,生对年代有合适的机遇更是一方面。你是一个伟大的天才经济学家,如果出生在春秋,只不过和壶叔一个级别的人,如果是在现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会让你红得发紫,红得发烫。
当时红得发紫的是军事。
所以,晋文公的重头戏也是军制改革。当时周礼有规定“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估算一个军也就一万多人,三四百辆战车。这只是一个政策的框架,周王朝可以有六军的名额,但是他的实力根本架不起六军,就算把这些将军配齐了,估计军队数量也会打折建设。没办法,国力无法供给这么多人。而晋国恰恰相反,此时的晋国完全有能力建设三军(原来是两军)。
三军的配置为中上下,其中中军主帅郤縠,副帅郤溱,祁瞒掌大将旗鼓;上军主帅狐毛,副帅狐偃;下军栾枝,副帅先轸。为什么只有中军有大旗手,因为中军是主将,如果君王要亲征自然也在中军,所以,祁瞒相当于军委办公室主任。
在确定中军元帅的时候,赵衰推荐郤縠的理由是这个人到了五十多岁还天天看书,而且看的书都是讲礼仪道德的内容,所以让郤縠主中军就等于确定了一个军队的德(最基础的部分)。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12-18 20:09:00 +0800 CST  
因为有赵衰的推荐,郤縠的命运比介子推好多了,据说他是推辞了,然后晋文公这个好德的人再三要求,郤縠才勉强接受。
对书生来说,这个是最受用的待遇,有名有利。明明也是自己想当官,但还能搞得像是被人求你出来当官似得。不过,赵衰的眼光不错,郤縠也很给力,上台后立即表现出卓越的军事天才,很快就训练出一支整洁严肃,号令统一的军队。
原本晋文公还想让赵衰做下军主帅。但是赵衰说他“贞慎不如栾枝,有谋不如先轸,多闻不如胥臣”,全部推辞了。那这样三军任命完了不是没有位置吗?
当然不是,三军只是相当于三个军区总司令,还有军委等其他部门的位置呢。荀林父御戎(为君王驾车,相当于禁卫军司令),魏犨为车右(站在君王旁边,直接保护君王的人,相当于警卫局司令),赵衰为大司马(管全国兵马,相当于国防部长)。
这样看,赵衰不愿意出任下军主帅是不是看不上?有点是,因为大司马明显比下军主帅更重要,更显眼。但也不一定是,因为晋文公提高了三军的地位,即三军的主帅副帅都列入卿的行列。全部算军委委员(内阁),在职级上都是正部级待遇。
自此,晋国开启了六卿的时代。
晋文公的最初设计是:按照中上下正负“长逝次补”的原则,轮流执政,对内协助晋公管理国家军事、政治,对外“尊王攘夷”,抵御戎狄、南蛮的入侵,捍卫华夏文明。
的确,此后的历史证明这个机制不但战斗力十足,还能不断培养出优秀的将领,让晋国持续称霸。
但是“六卿机制”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这六卿(人)主要来自几个大家族。他们通过这样一个优越的平台,经过几代人的发展,亲亲友友,各自家族越做越大,直到后面让王权失去了控制,变成了诸侯国中的“诸侯”。最终赵、韩、魏三家在家族相互斗争中留了下来,并瓜分了晋国。使称“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是两百多年后的事了,这个账也算不到晋文公头上。一个君王能解决当下的问题就已经很不错了,哪里还能想过几百年后是事情。后面的事情是新出现的局势,是因为制度(机制)生命周期的规律,应该由后代的君王去解决,去改革。同样,今天我们的国家一直提到改革、深化改革,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反过来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晋文公提出的六卿制度,没有军政改革发展出来的综合国力,楚国、秦国可能早在“三家分晋”之前就割了你,分了你,灭了你晋国。
治国理政亦如同主观考试,考卷的题目就这些,我们只能找到尽量好的答案,因为他没有最佳的标准答案。就算今天的你知道了一切,穿越回去一样解决不了所有问题。因为你堵了东墙,可能就会毁了西墙。一项制度,10年后没问题,50年后你享受了他的福利,100年后变得习惯他的存在,150年后没发现他有什么问题,但在200后就出问题了。你现在要因为200年后的这个问题穿越回去改了当时的制度,那200后能不能解决还不确定,可能引申出来的新问题在50后直接就崩盘了,根本就没有100年,200年后什么事。
其实很简单,你改变得了某件事情,但是你改变不了人性。人有什么样的生命周期,每件事务也有“人性”,王权政权也有。唯有不断改革,不断注入新的血液,延缓他的衰老,延长他的生命周期。
这是晋文公设计的制度,六卿制度,至少在他有生之年的测试中都运转的流利顺畅,让晋国、晋文公及其子孙接力齐国宋国成为春秋霸主。
而且,晋霸主开张的第一份单就是大单,周王朝的项目。

三十九、晋文安周
为什么说“春秋无义战”,不说“三国无义战”?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12-18 20:10:00 +0800 CST  
三十九、晋文安周
为什么说“春秋无义战”,不说“三国无义战”?能这样说,说明当时大家打的战主要还是义战,观众朋友内心的出发点还是要求诸侯们套上义战的标准。就像人可不可貌相这事,其实,相由心生,古时候大多数人还是可以从眼神气质中看出他的一些品德,只是少数人不行,比较聪明奸诈,会伪装,或者说是你看相的水平太低了,会出错。所以有了一两个“人不可貌相”的失败案例就很突出,很容易反驳“人可貌相”这事。如果这句话改成“大多数人可貌相”“人可貌大多数相”那就没毛病了。当然,现在社会已经完全不能貌了,因为化妆,因为整容;因为素质教育,教你如何让人觉得你有素质;因为全社会都在流行演戏,从幼儿园就开始教、开始演。
所以,“春秋无义战”恰恰说明春秋还有义战,春秋大多数战,战的大多数环节还是需要义的礼仪支撑(兵车作战本身就是一种礼仪的表现),等到了三国,谁和你说有没有义战的事,从头到尾,彻彻底底的没什么义,哪里还有讨论幼稚话题的必要?
那时候,战争首先需要一个合理的理由。尤其是想要做盟主,主持公道的人,你更不能没有正当理由就直接去打别人,想打就打那不是称霸,是恶霸。而且这个理由还不能是个人的喜好,最好是涉及到了礼仪纠纷等事务。
面对这么复杂的要求,重耳想要通过战争体现武力,获取盟主地位,带领晋国腾飞的理想是不是会变得很被动?好在,老天爷和晋国一样,按了快进键,“被动”马上就来了。
老天要给晋国一个(系列)合情合理,可以耀武扬威的机会。

周襄王的烦恼
此时的郑国是郑文公当政。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12-19 18:20:00 +0800 CST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12-19 18:20:00 +0800 CST  
翟国的糊涂介入
翟国的国君根本就没有什么主见,平时不读书不看报,消息闭塞,也很少派人外出去打听信息。所以关于自己女儿的事情基本就听奔命而来的太叔和颓叔、桃子他们三人的一面之词。
正好这三人有口才没道德,所以就炮制出一个新的故事。
新故事是这样说,颓叔、桃子来翟国求叔隗其实是为太叔来求婚,只是娶回到周王朝后,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叔隗被周襄王这个老色鬼看上了,于是横刀夺爱就变成周襄王的老婆。这次只是因为太叔去太后那边问安的时候遇到叔隗,多说了几句话,就被坏人告状诬陷,结果是太叔被赶了出来,叔隗也被打入冷宫。
总之,周襄王是坏人,我们是好人。
只有共产党员开展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其他人从来说的故事就不会说自己是坏人。
难道,古时候去聘婚的时候都不写新郎是谁吗?这么刺激,这么随意?买新娘就像买菜吗?所谓多说了几句话,到底什么话?你们三人分开说一遍?
但翟国没有研究这么细,他们唯一要做的就是义愤填膺,然后决定拍派大将赤丁带着五千兵马同颓叔、桃子,举着太叔的大旗伐周。
典型的有脑袋,没脑子!人类在你们这里白进化了!
翟国能帮你周王打败郑国,自然回国头来打你周朝也绰绰有余,不再话下。这一点,周襄王门清,自己有多大能耐自己心里有数,所以一开始就派大夫谭伯去翟军中,去把太叔作乱的事情讲清楚,希望通过讲道理来把这事处理掉,但是不知道哪个环节出错,谭伯不但没有让赤丁看清事实真相,反而被杀了!既然翟王没脑子,我们也就不敢指望赤丁有脑子。
谭伯想来干什么,王子带不可能不知道,知道了当然要预防了。预防吗,也可能是防卫过当吧,就把谭伯给防死了。
这几年,周王朝的使者可真是一个高危行业。
使者就是代表国家,代表王。
周襄王: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你知道吗?
赤丁:我没读书,我不知道。
这个不读书没文化的家伙居然杀了我的谭伯。周襄王大怒,于是做出了一个更错误的决定:跟你死磕。就派出卿士原伯贯为大将,毛卫为副将,率车三百乘,出城御敌。
确实死磕!一磕就死!
没几个回合,原伯贯、毛卫就被俘获了。打仗这事真不是开会,开会是谁官大谁就坐前排,打战是谁胳膊粗谁坐前排。所以管你什么卿士不卿士,拳脚从来不长眼啊。
周王朝兵败被围,周襄公无奈只能听从富辰的建议,不要和这些野蛮人一般见识,出去避一避。
去哪里?比较近的有陈、卫、郑。
陈国、卫国比较弱小,能不能保住自己都不好说。所以富辰建议去郑国。


周襄避难郑国
周襄王一听郑国,相当吃惊,不是吧?刚刚我们还请翟国去打郑国,现在去找他不是去找死吗?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8-12-19 18:24:00 +0800 CST  

楼主:杨正再东周

字数:99763

发表时间:2018-11-05 05:5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3-22 04:08:22 +0800 CST

评论数:97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