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控内心,培养自信 ,戏说金庸心理学

一、随缘而动,量力而行。
随缘的含义有两点,1、一件事你听见了、看到了,并且动了慈悲心,想要帮助对方。2、以你的能力能帮到对方。
第一点比较好理解。只强调一个问题,社会上有一种人,自己不行善,专门吹毛求疵。你救助流浪狗,他说你怎么不救猪马牛羊。你捐助白血病患儿,他说你怎么不捐助希望小学。你关注留守儿童,他说你怎么不捐助孤寡老人。你去养老院陪伴孤寡老人,他说你怎么不关注艾滋病患者。反正你做什么他都说不对,对这种言论绝对不要放在心上,只要按照你心之所动去行善即可,被这种言论所干扰,那可严重拉低你的智商了。
第二点要解释一下,"你的能力"指的不只是财力、物力和智力以及能调动的一切社会资源等,还包括你当下的心胸和意志力。
行善基本都是要付出一些利益的,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情感上的。那么此时此刻,你肯为行善"吃亏",并且能承受"吃亏"程度的心胸有多大,坚持行善的意志力有多大,这就是你的能力范围内。
一旦这个"吃亏"会使你心生懊悔,达到了使你从此怀疑行善、放弃行善的地步,那就是超出了你能力范围之外。
与其如此,还不如循序渐进的行善,以此逐渐提高心胸的开阔程度呢。

楼主 诸法空相ok  发布于 2015-11-10 10:53:00 +0800 CST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行善能力,所以每个人的随缘标准也不一样。
一灯大师再怎么慈悲为怀,一阳指疗伤再怎么有效,他也不能到处打听谁受伤了就去上门治疗。扫地僧也同样如此,如果他因为武功高强,就今天找耶律洪基谈谈,明天找西夏皇帝聊聊,后天劝解一下天山童姥,让他们息止纷争。那就不是随缘,而是攀缘了,明显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了,过于主动的去寻找"千里之外"的机会,行过于艰难的善,那是一种偏执。
有些朋友可能会想到,《倚天》里面的空见神僧,他劝解谢逊,就明显是过于艰难的善,把自己的命都搭上了,这是正确的吗?
如果别人去做,那就是错的,空见神僧去做就是正确的。其差别何在呢?心胸啊。空见神僧被谢逊一拳震死,临终前心中没升起一丝一毫的怨恨、后悔,反而要对谢逊道歉,并只想着怎么能让谢逊以后不再滥杀无辜。
原文:"谢逊道:"空见大师见我痛哭,微微一笑,安慰我道:'人孰无死?居士何必难过?……'我大怒起来,喝道'你骗人,……'他摇头道:'我不骗你,真对你不起。'我……跪在他的身前说道:'大师,你有什么心愿,我一定给你去办!'他微微一笑,说道:'但愿你今后杀人之际,有时想起老衲。'"
这等心胸,《倚天》中没人能做到,所以,换其他任何人去,最后必然是自己临终心生恶念,谢逊也因此更加深仇恨和疯狂,只有空见才能化解谢逊心中的恶,谢逊最后能放下一切恩怨,出家为僧,也离不开空见当时在他心里种下的善因。
所以说,对于上等心胸的人来说,你无论选择多么艰难的事,去多遥远的地方去行善,都不算攀缘。因为你已经下了决心,帮助一切生命,那么天下就没有与你无缘的人和事了。这叫做:"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当然,这种境界的人是极少极少的,而且为了帮助他人肯牺牲生命而丝毫不悔的就更少了。普通人就不要好高骛远的企图一蹴而就了,可以以此为目标,但不能燥进,否则一旦伤了行善的意志和理念,就难以恢复了。

楼主 诸法空相ok  发布于 2015-11-10 10:55:00 +0800 CST  
现实生活中例子也有,白芳礼老爷子,把自己的收入,除了维持基本生存以外,全部捐献给贫困学生而丝毫无悔,这就是他的随缘尽力。因为他的家人不需要靠他的收入来维持幸福感,缺了他的收入,他们也能正常生活,虽然有些不理解,但不至于心生怨毒。这都是他的善缘。
而一般人,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配偶,假如他们都是中下等心胸的人,而你偏要拿出自己收入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去捐款行善,那一定会引发家庭矛盾,是他们心生不满,甚至对"行善"本身生出巨大反感,从此再也不做善事,那岂不是断了他们的善念,这就算攀缘了,是错误的。一定要在他们能接受的范围内,不至于严重影响生活的范围内去做善事。
当然,如果家人和你志同道合,一样的心胸宽广,那自然是另当别论。

楼主 诸法空相ok  发布于 2015-11-10 10:56:00 +0800 CST  
二、深知善恶。
我一向主张,作为一个善人,一定要比最恶的恶人,更彻底的了解人性中一切阴暗残酷与邪恶。
不了解人性自私、险恶的人去行善,往往靠的是一腔热血的正义感,充满了理想主义,但是既没有真正不计较一切得失、宽恕一切的广阔胸怀,也没有历经千辛万苦不动摇的意志。这样硬生生推起来的高峰,必然会有下滑的一天,那时候,就很可能会怀疑、痛苦,直到放弃,甚至会转而否定过去自己的善行,并对其他行善的人冷嘲热讽。这就是被冰冷的现实击败了,而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对"恶"认识不足,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了知一切恶的人,每次行善助人之前,就应该预料到一切至恶的情况都可能发生。比如对方编造了谎言,夸大或扭曲事实来骗取同情;比如受捐助人的父母或丈夫,卷款逃走,病人仍然无钱医治;比如受捐助人多年后变成了一个危害社会的罪犯;比如受捐助人后来自杀了。等等等等,一切最恶劣情况都可能出现,至于知恩图报,对你赞扬、感谢这种事,更是连想都不要想。
这些是不言而喻的,作为一个稍有阅历和智慧的人,事先你就应该想到的。
有了这种理念,再去行善,你就永远不会感到心寒、后悔等负面情绪。无论发生什么状况都在预料之中。因为人性中一直就有这些私欲和恶念,千百年来一直如此,有什么好意外的呢。
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一旦受助方出现道德瑕疵,甚至是恩将仇报,就不会有挫折感,行善的信念就不会受到冲击,更不会从此不再行善。行善的理念、意志才会坚定无比。
更何况,布施行善,最大的受益人不是受捐助者,而是捐助人,你得到了道德满足感,并且种下了善因,使自己遇到危难的概率极大的降低,即便万一日后有了难处,也一定有人帮忙。这已经是很大的好处了,何必因为对方的恶行而后悔甚至是愤恨呢。
要知道,行善捐助最忌讳的就是后悔,一旦后悔,这善因就削弱了一大半啊。
总之就是,行善之人,应该有一个坚定的理念,那就是"我的善与你的恶无关。"你要欺骗也好,要恩将仇报也好,卷款潜逃也好,那是你的因果。我为了修心,为了生活平安幸福,提升格局,我就是要坚持行善,这是我的因果,个人因果个人背。

楼主 诸法空相ok  发布于 2015-11-10 10:59:00 +0800 CST  
我常引用特蕾莎修女的一段话:"人们经常是不讲道理的、没有逻辑的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不管怎样,你要原谅他们。"
地藏王菩萨说过:"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我们仅仅是拿出一点钱或出一点力,就要委屈抱怨吗?这种事不是正好用来克制心目中的贪嗔痴,正好用来化解心中的悭贪、傲慢,正好看清现在你的心胸、气量吗,件件对我们修心的人来说都是好事啊。所以,凡是修心的朋友,应该感谢这种事。
行善之人,要时时反省自己,道德层面上,对己要严,对人要宽。自己的缺点一定要尽力改正,对他人的缺点要尽力理解、宽容。
永远不要把自己的恶,推脱到社会环境、法律制度或职责上,一切都是有选择的,只是你为了自身利益和欲望选择了作恶而已。
即便在全民参与的政治浪潮中,也不是每个人都会用武装带打死自己的老师、给女教师灌粪汤、告发配偶、和父母划清界限的,有恻隐之心的人,即便思想一时被蒙蔽,也不会对同类如此残忍,虽然迫于形势,不得不参与某些活动,但绝不会亲手加害于人。
有些人担任了执法部门的职务,就会以"服从命令是天职"的理由来尽情发挥自己的人性恶,对非入侵者、非危害社会的百姓,疯狂毒打甚至杀害,每次有了打人的机会就兴奋的两眼放光,事后却说"我是服从命令,身不由己"。"枪口抬高一寸"的道理不懂吗,和平年代的人民内部矛盾,比如抗拆迁、比如超生,比如街边摆摊,他们也许有错,有些人也确实抱着"我弱我有理"的想法,也有贪欲,但真的需要被毒打吗?即便是你的同僚,是个个像你那样"奋勇当先"吗?明明是借打人宣泄自己的兽性,何必扯上职责。何况,一个人如果盲目服从一切命令,不分善恶,没有独立思考能力,那还有何资格称之为人。

楼主 诸法空相ok  发布于 2015-11-10 11:00:00 +0800 CST  
其实,行善的最高境界是不求任何回馈的,连希望回馈的念头都不应该有,越是不求回报,回报的"果"就越大,只是大多数人暂时做不到,所以,还是希求得到道德满足感和生活平安幸福的因果,这也是人之常情,慢慢来,不必急于达到最高境界。
行善,细说起来有许多需要分析思考的地方。很多人其实不能准确的分辨善恶。
前文说到因果规则,生活中常有人反驳其真实性、合理性。常说"修桥补路双瞎眼,横行霸道有马骑"、"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等等此类言语,有些人就以此为安慰,放心大胆的作恶。有些人即便不敢作恶,但也不愿行善,认为老实人吃亏。
其实,不是因果规则不公,而是一般人常认善为恶,指恶为善,是非颠倒。用错误的观念去观察事物,自然会得到错误的结论。
所以说,行善一定要有足够的智慧,不但要彻底明白别人心中的恶,更要明白自己心中的善恶。

楼主 诸法空相ok  发布于 2015-11-10 11:01:00 +0800 CST  
《了凡四训》有云:"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阴、有阳;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有小;有难、有易;皆当深辨。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
常人以为打人骂人是恶,礼敬对方是善,其实未必。前文说过,对上等人,可打可骂,当然,这是有先决条件的,你打他是为了点醒他,如果不看对方根器,不讲方法,打完了他恨你一辈子,那就是你愚痴了。
如果一个人碰到了类似昆明火车站暴恐案的场景,或者日军侵华杀害百姓的场景,如果他有能力的话,即便把杀人一方全部击毙,只要他怀着悲悯的心态去杀,那也是止恶行善,所以说,杀人也不一定都是错的。
礼敬对方如果是为了有求于人,那叫谄媚,畏惧于人而礼敬那是懦弱,人行恶事而礼敬之,那是纵恶。
古时有一位很有财富地位的吕翁,有一位邻居,往日里常常醉酒惹事,有一天冲撞了他,他为了行善,闭门避之,不予计较。此人从此更加狂妄,常说:"吕翁也不敢把我怎么样。"最后,终于酒后杀人,犯下死罪。吕翁知道后,很后悔,对人说道:"当日,我心存厚道,宽容他,岂知反而害了他,如果当时惩戒一番,他受了教训,也许后来不至于犯下死罪。"
当然,吕翁有这个实力、手段教训他而不会惹来大麻烦,这是前提,一般人不能盲目效仿,这个例子只是说明,礼敬宽容不一定就是善。
至于那种以刻意用礼敬使对方的恶意膨胀,终于犯下大错的,那更是十足的伪善了,《郑伯克段于嫣》就是最好的例子。
假如一个人,家财万贯,四体不勤,那么他即便拿出很多钱财捐献,也不算是难行之善,因为,钱对他并不是难舍之物,如果他肯亲自动手帮人干活,才是难行之善,因为体力付出对他来说是很难克服的心理障碍。反之亦然,有勇气舍了自己最放不下、最心爱的事物,才是难行之善。
行善让人知道,获得名声地位,那是阳善,不是说阳善不好,但终究是次于阴善,阳善得到名声,那就等于把善因成熟为了"名气"这个善果,直接消耗掉了。阴善就是行善绝对不让人知道,这样因果更大更好。当然,如果是为了用自己的善行获得名声后能更好的带动他人行善,那又另当别论。
孔子的学生子贡,赎回奴隶后不肯接受鲁国的赏金。本意是很好,但是孔子却很不高兴的说:这件事子贡做错了,凡是圣贤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要做了以后,能把风俗变好;可以教训,引导百姓做好人,这种事才可以做;不是单单为了自己觉得爽快称心,就去做的。现在鲁国富有的人少,穷苦的人多;若是受了赏金就算是贪财;那末不肯受贪财之名的人,和钱不多的人,就不肯去赎人了。一定要很有钱的人,才会去赎人。如果这样的话,恐怕从此以后,就不会再有人向诸侯赎人了。
子路看见一个人,跌在水里,把他救了上来。那个人就送一只牛来答谢子路,子路就接受了。孔子知道了,很欣慰的说:从今以后,鲁国就会有很多人,自动到深水大河中去救人了。
所以说,行善还要看长远的影响,当时善未必以后不变成恶,当时看好像是恶,以后可能变成善。
德航空难,一名学生本来将护照忘在家中,是登不上飞机的。但这名女生寄宿的西班牙家庭驱车及时在上飞机前将护照带给了这名女生。这送护照的行为,当然是为了善心帮助人,但却造成了坏的结果。当然,这送护照的人,不是造下恶因,因为他没有任何恶意,而且这个结果也是不可预料的,无论他有多大的智慧,也想不到会有空难,这与因愚蠢而导致他人伤亡是两回事。如果此人有相当的智慧,那么是不必因此而怀疑行善的正确性的。
行善有求回报的心理,那是半善,即便求的只是一声谢谢,也是有求。一切回报都不希翼,那才是满善。如果行善后,因为对方没有感激之情而抱怨、忿忿不平,那就剩下点滴之善了。如果真的仇恨对方,那就转善成恶了。

楼主 诸法空相ok  发布于 2015-11-10 11:14:00 +0800 CST  
善恶种种,差别千变万化,不能说尽,那么本质规则是什么呢?
按照高标准严要求来说,是以下这样的:"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有益于人,则殴人,詈人皆善也;有益于己,则敬人、礼人皆恶也。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又根心者真,袭迹者假;又无为而为者真,有为而为者假。"
当然,世上毕竟中下等心胸的人居多,那么我们就退一步,从大家能接受的程度开始修炼,就是我们在不损失自己巨大利益的情况下去行善。然后循序渐进,终究能达到顶峰。
对于普通人来说,行善时完全不考虑得失,是不大可能的,能做到不求回报已是不易。如果因为行善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甚至是人身安全受到伤害,那是绝大多数人难以接受的。
再者说,如果这种事发生的多了,就会使更多中下等心胸和智慧的人不愿意行善了,更会感叹"修桥补路双瞎眼"了,所以,无论为了自己还是为了行善的风气可以传递下去,还是要学会智慧的行善。
说到智慧的行善,那当然就有愚善了。什么是愚善呢?就是说某人因为缺少常识和智慧,乱帮忙,帮倒忙。造成自己或他人受到重大损失甚至伤亡的。
比如某人车技很差,或者喝了酒,偏要帮他人开车,导致重大事故;某人帮忙打扫卫生时,把农药或洁厕剂等有毒液体,装进饮料瓶里,导致别人误服;某人被亲友或单位劝诱做挂名股东或挂名法人而签字,或劝亲朋好友与不知根底的第三方做大额资金交易的,最后造成重大损失;做父母的硬逼着子女与某人结婚,婚后不幸甚至被对方杀害的;父母有重大过失,子女不知劝阻,一味顺从、愚孝;还有帮人打架,甚至窝藏犯罪的亲朋好友等;造成严重结果后用一句"我是好心帮忙啊,我也没想到会这样。"来推脱责任,这不是行善,是愚善。
作为一个成年人,连有巨大风险的事情都预料不到,没有生活常识、安全常识,就胡乱插手重大事务,就是彻头彻尾的愚痴,什么动机也不能掩盖愚痴的本质。
不是说要求每个人都必须算无遗策,你可以缺乏常识,可以天真,可以蠢笨,别人不应该因此而鄙视你。但请认清自己当下的能力,在你没有提高智慧之前,请尽量低调生活,凡涉及他人财产、人身安全的重大事件,请不要说话,不要参与,否则等同于作恶。

楼主 诸法空相ok  发布于 2015-11-10 11:27:00 +0800 CST  
金庸小说中,愚善的顶级代表人物就是包惜弱,她对人性恶和世事的认识几乎为零,所以,明知对方是敌,仍然救了完颜洪烈,导致最终家破人亡。她不明白,既然已经涉及人命的大事,哪有轻松善了的。
当然,这件事中,还涉及到一个人貌似无关紧要的小恶,那就是杨铁心的酗酒,包惜弱救人前,本来要和他商议的,可惜他酩酊大醉,无法叫醒,终于遭祸。
常人多半认为醉酒不是什么大事,其实不然,喝醉酒后酿成大祸的例子实在是多不胜数,酒驾肇事,惹事斗殴致人死亡等等,这是伤害别人。还有醉酒后,睡在路边被冻死冻伤,被车撞死撞伤,被偷抢、被强奸等等自己受伤害的。
所以说,醉酒实际上种下大恶缘的最佳途径,世界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充满风险的,谨言慎行方可避开大部分麻烦和灾祸。醉酒就等于在丛林中解开一切防护,放下所有武器,没有了任何自保能力,长期这样做,那不出事、不惹祸才是奇迹。
还有重要的一点,知善恶,就要预料到人性中的一切弱点、缺点,千万不要认为你是在帮助别人,就可以不照顾对方的感受,高高在上的去施舍,不但得不到好结果,还可能惹来对方的仇恨。要知道,中下等心胸的人是占大多数的,他们不同程度的有敏感、自卑、狭隘、偏激、固执、妒忌等各种缺点。
聪明人行善时,会充分考虑到这些。比如《射雕》中马钰帮助江南七怪就是很好的范例。
马钰传了郭靖内功后,怕江南七怪心中计较,以非常谦恭的态度来解释。
原文:马钰道:“敝师弟是修道练性之人,却爱与人赌强争胜,……贫道曾重重数说过他几次。……两年之前,贫道偶然和郭靖这孩子相遇,见他心地纯良,擅自授了他一点儿强身养性、以保天年的法门,事先未得六侠允可,务请勿予怪责。只是贫道没传他一招半式武功,更没师徒名份,说来只是贫道结交了个小朋友,倒也没坏了武林中的规矩。”说着温颜微笑。
后来又帮助六怪吓退梅超风,说话更是照顾到对方的颜面。
原文:马钰道:“贫道已筹划了一个法子,不过要请六侠宽大为怀,念她孤苦,给她一条自新之路。”朱聪等不再接口,静候柯镇恶决断。
柯镇恶……知道梅超风在这十年之中武功大进,马钰口中说求他们饶她一命,其实是顾全六怪面子,真意是在指点他们如何避开她毒手。
马钰道:“贫道这法子说来有点狂妄自大,还请六侠不要见笑才好。……仗着先师遗德,贫道七个师兄弟在武林之中尚有一点儿虚名,想来那梅超风还不敢同时向全真七子下手。是以贫道想施个诡计,用这点儿虚名将她惊走。这法子实非光明正大,只不过咱们的用意是与人为善,诡道亦即正道,不损六侠的英名令誉。”当下把计策说了出来。
这就是智慧,明明是帮助别人,却处处谦抑自己,抬高对方,令对方觉得不失面子。这一点我们一定要学习啊。
如果换成黄药师那个脾气,只怕一开口就把柯镇恶得罪了,柯镇恶可是一等一的心胸狭隘、偏执之人。

楼主 诸法空相ok  发布于 2015-11-10 11:28:00 +0800 CST  
古时有句诗,“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宾。”说的是,有一人家的炉灶,烟囱是直的,烟囱旁边还堆着柴草。有人见了,便对那人家说:“你们这样很容易引起火灾。应当把烟囱改成曲的,并把柴草搬开。”那人家却毫不在意,没有理他。
过了几天,那人家果然因此失火了。左邻右舍同来救火,好容易才把大火扑灭,并有好几个人受了伤。那家的主人为了答谢邻舍的帮助,特备酒饭请客。救火时出力的人,全被请到了,受伤最重的人,坐了首席。但是,最初好意提出劝告的那个人,却被忘记了。
没办法,多数人就是这么愚痴。行善之人,不要计较,不要期望别人的理解和感激,不要期望成为别人的“上宾”。你问心无愧的提醒他人有风险,这就足够的,他人愿意误解、不感激,那都是人性的一部分,千万不要因此而心理不平衡,要更加悲悯世人的无知。
与人接触要识得风险,一些性格特别偏激内向的人,如果你没有相当的智慧,有把握感化对方,就尽量谨慎接触吧,尤其是对方是异性的。世界上有这样一种人,你只要对他笑一笑,他就认为你是爱上他了,然后就纠缠你,甚至在脑海中认定你已经是他的恋人了,如果你明确对他说,只是把他当朋友,那就很可能因“爱”成恨,到处诋毁你,甚至伤害你的生命。这种人以男性居多,还有的就是,你一个眼神不对,一句话不对,他就认为你是瞧不起他,伤了他的自尊,又成了仇恨。因为小事杀人的多半是这种人,如果没有把握,就尽量不打交道,但千万不要鄙视、厌恶,见面至少诚挚的点头招呼一下。不过这种人毕竟极少极少,也不用过于担心。
做善事有很多方式,对人总是面带微笑也是善,给乞丐施舍也是善,不说偏激言语也是善,放生一个小动物、小昆虫也是善,教授对方知识、技术,传递正确的理念也是善。总之对众生悲悯爱护,使一切生命免于恐惧、烦恼,促使他人心怀善念,心生正面喜悦的(帮对方获得喝酒、吸毒、性乱等带来的喜悦不是善)都是善。
上面讲了很多行善中需要注意的要点,有些人可能会想,我智慧不够啊,心胸也没那么宽广,但是我为了获得强大自信和平安幸福,还想行善,但是不想行善后反而惹麻烦。那么对这部分人,我提几点建议。这些建议是有心机谋略在内的,并非最上等的善。
上等心胸智慧的人,不需要顾忌那么多,一切挫折和负面情绪,他都能用正确的理念和强大的意志转变成推动自己心理素质上进的动力。

楼主 诸法空相ok  发布于 2015-11-10 11:29:00 +0800 CST  
建议如下:1、帮远不帮近。2、不要在具体的麻烦事情里纠缠,免得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引发烦恼。3、不对固定人长期定时帮助,或付出太多,更要顾忌对方的面子。4、不要做可能引发对方恶念的事。
1、帮远不帮近。也就是说,尽量帮助不认识的人,不透露你的任何个人信息,永远不与对方联系或见面。比如捐助外地的病人、贫困生等,这样就避免了万一碰到人品恶劣、恩将仇报的人,给你带来烦恼甚至是危险。
2、不要在具体的麻烦事情里纠缠,免得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引发烦恼。有一些涉及人际关系纠纷、经济纠纷,尤其是亲朋好友之间的纠纷,如果没有相当的智慧和定力,就不要参与了,你辨不清其中的是非纠缠,搞不好就惹一身麻烦,心胸不够就一定会烦恼甚至怨恨。伤及行善的决心。
3、不对固定人长期定时帮助,或付出太多,更要顾忌对方的面子。行善应救急不救穷,人性中有很阴暗的一面,假如你长期对某人固定付出帮助,他就可能习以为常,一旦你断了资助,对方很可能会怨恨你。对一个人付出太多,对方心胸不够的话,就会觉得受到了巨大压力,怨恨于你,这叫“大恩成仇”。以施舍的态度去帮助的话,对方如果是下等心胸的人,又可能觉得伤了自尊。
4、不要做可能引发对方恶念的事。不要因为你帮助了对方,就觉得对方一定感恩戴德,在他面前暴露你的财富,你的住址。不要单独与不熟悉的人独处或去偏僻之处,即便他是你一直救助的对象,免得对方突起恶念,抢夺财物或伤害你的身体。要有安全意识,戒备心理。
三、智慧理性,不被情惑。
行善中,不要被俗情迷惑,不是只要对方看起来可怜你就要帮他达成愿望,是非善恶的大原则不能忘。要的是冷静智慧的慈悲,而不是感性的妇人之仁。
比如说,某人大手术后,医生叮嘱几天内绝对不能进食,只能靠营养液维持,但患者见他人吃饭,馋的不行,苦苦哀求家属,非要吃点东西,家属一时心软,就给了食物,结果肠道破裂,险些丧命。
某个小诊所来了一位腹痛病人,求医生打止疼针,医生不在,只有护士,护士与病人熟识,经不住哀求,给他注射了止疼药物。可按照医学规定,不明原因的腹痛是绝不能用止疼措施的,可能会掩盖病情,结果此人打针后腹痛减轻就回家休息了,几小时后腹疼加剧,到医院检查,原来是急性肠梗阻,因耽误病情,只能手术治疗了,如果不用止疼针,立即去医院,本来是不用做手术的。
某人吸毒期间,家人经不住他苦苦哀求,不舍得送戒毒所,还帮着买毒品,导致他久久无法戒毒。
以上都是被俗情蒙蔽的例子,一时被对方的可怜形象所蒙蔽,做出了貌似善良,实则为恶的事。
四、过不留痕。
这一点无论对于上中下哪一等人都是极其重要的。就是说,帮助他人的事,过后就忘,不要记在心里。不论结果如何,只要吸取经验教训即可,不要有得失成败之心。
如果能做到,心中一丝一毫都没有以下念头:“我很善良,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善事”、“有一个被我帮助的人”、“我做了善事会有回报”、“做善事大家知道了应该称赞我”等。那么这是最完美的善。越是这样想,善因就越大,善果也就越好。
总结一下就是,人的每一句善言,每一个善行,每一个善念,都是在给你自己的心理素质堡垒添砖加瓦。

楼主 诸法空相ok  发布于 2015-11-10 11:29:00 +0800 CST  
第十三章、意识的秘密(上)
开篇声明一下,本章的内容,大多属于“权说”。这个“权”,就是权宜的意思,权宜这个词正规解释为:指因事而变通办法。不是说讲的内容是假的,我讲的都是真实道理,绝无虚假。
而是考虑到一部分人的接受度,也就是知见障,没必要把最深的道理讲的透彻至极。否则反而引起更多不必要的疑惑难解。
假如把心理系统比喻成电脑操作系统,那么对一般电脑用户,讲解怎么优化电脑,怎么杀病毒、木马(指各种负面情绪)。只要告诉他安装最好的优化软件、杀毒软件、防火墙。以及这些软件怎么设置和使用。再讲深一些,顶多也就是讲讲组策略、注册表。至多讲到DOS这个层面也就足够了。这些知识足以使你把电脑维护的毫无故障了。
实在没必要要求他学会电脑基本代码和编程,一般人没有那个精力投入那么多时间。
真有那个根机的人,可以把本章中提到的一些关键词,去自行详细了解领悟。一旦领悟透彻,你就完全可以自己随意控制心理变化了,更换操作系统也是轻而易举的,还可以自己编写一套独有的操作系统(重建理念)。总之,心理层面的一切变化你都可以随心所欲的掌控了。
所以如果有对这方面极其了解的朋友,请不要疑惑,为什么我不把相关知识全部说完,只是为了照顾大多数人而已。

楼主 诸法空相ok  发布于 2015-12-17 14:19:00 +0800 CST  
人所共知的常识,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是由五种器官采集信息后,传送到意识中。
这五种器官是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一切信息都是它们告诉我们的。可以合称为前五识。
而意识,也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心”。我们一切的想法都是出自与意识。因为前面有五种器官,所以我们可以把意识称之为“第六识”。它包含着“表意识”和“潜意识”两部分。
第六识(意识)产生的念头,有一小部分是我们能明明白白察觉到的,即便一时忽略了,稍一努力追索、探查,也能回忆起一个念头的前因后果。这些可以称之为“表意识”。
“潜意识”我们等闲就察觉不到了。偏偏它对我们的言行起着极大的作用,因为无论表意识还是潜意识,都是促使我们造下内善因和内恶因的关键,当好或坏的外缘(境遇)出现时,这表意识和潜意识的善恶就非常重要了,如果外缘恶,内因也恶,那结果一定向坏的方向发展,如果外缘恶而内因善,则事情还有改善的余地。
如果外缘善而内因恶,那么本来是好事也极有可能功亏一篑。如果两者皆善那自然什么都顺利。而表意识经过训练是可以控制的,并且可以带动潜意识的方向走向善或是恶。所以我们要生活平安顺利,那就一定要学会控制表意识。
对于不能主动修心的人来说,潜意识常常可以无法察觉的左右人的表意识,使人做出或正确或愚蠢的大大小小的抉择。甚至可以说,它可以很大程度上的决定人的福祸生死。

楼主 诸法空相ok  发布于 2015-12-17 14:21:00 +0800 CST  
举例说明,我们可以观察到,生活中有很多突如其来的意外事故,无论是车祸还是爆炸,楼房倒塌或泥石流,以及地震甚至空难等等等等,总是会有人幸存下来。
这些幸存者当时身体所处的位置,身体的姿势,稍有改变,就必死无疑。生存空间和时间,只有那么大,只有那么短。他们基本是没时间、也没能力判断出怎样做能够生存的。
哪怕是跨出一步,一抱头,一弯腰,或者一动不动。都是下意识的。你要问他为何当时就做了那个动作,他是答不出来的。因为发出指令的不是表意识,而是潜意识。
普通人的心念很粗,察觉不到潜意识的变化和运作。因为它的生灭太快,有多快呢,古人说,一弹指有三百二十兆次细微念头的生灭,有人可能不相信这个数字,没关系,你就知道一瞬间就有很多很多念头生起并消灭就行了。
这就和人眼的限制类似,显示器刷新率超过75赫兹。我们的眼睛就察觉不到画面的闪烁了。潜意识生灭的速度太快,我们不可能意识到。很强烈的潜意识,还可以通过催眠或者自己静心定念的方式察觉出来。
而那些极其细微的潜意识,是极难极难察觉并改变的,非得靠极刻苦的修心才能察觉并控制。当然,我们也不需要察觉所有的细微潜意识,只要表意识的大方向把握住了,潜意识就无法给我们带来内因上的灾祸。
就好像一间屋子里飘着很多细小灰尘,平时是看不见的,如果打开窗帘,阳光照进来,这灰尘就看的清清楚楚。如果人能把表意识中所有的妄想停住,那些喜欢什么、讨厌什么的分别心,那些温暖的、阴冷的记忆,各种爱恨情仇,你要是把它们都停下了,就好像阳光照进你那心灵的小黑屋一样,一下就什么都清楚分明了。分明了之后,就好像敌我对阵,你看清了对方的一切兵力部署,再去打败他(贪嗔痴等各种负面情绪)就容易了。

楼主 诸法空相ok  发布于 2015-12-17 14:22:00 +0800 CST  
说到这有些聪明的朋友就会想到了,为什么人常会做出错误的、不能自控的言行。
明明表意识告诉自己,应该戒烟酒,但就是戒不了;明明告诉自己不要婚外情、嫖娼纵欲,但就是控制不住;被爱人、亲人背弃欺骗了,明明告诉自己不要那么悲伤或愤怒,可就是做不到;明明自己的能力和智力可以在紧急事件中做出正确的应对,可偏偏当时脑子就一片空白;明明告诉自己要和别人处好关系,努力工作学习,可事到临头,莫名其妙的就说错话,做错事,或就是做不到认真努力,一再的拖延懈怠,等等等等,此类例子多不胜数。
还有那种潜意识的倾向性过于强大,把表意识都彻底扭曲了的情况。表现出来就是这个人会做出一些常人看来无法理解的事情。进入这个状态的人,在身边人看来就是突然变得极度刚愎自用,不可理喻。
他要做的事,所有人判断都是他会失败,都会苦苦规劝甚至是哀求他不要做,可他就是不听,无论如何也劝阻不了,用俗话说,就是鬼使神差,也有方言叫“魔怔了”。
我的亲戚里面就有活生生的例子。前段时间股市很火,他投入本金100万左右,最高峰赚到了300多万。然后这人就等于进入了疯魔状态了,极度自信,在亲朋好友面前趾高气扬,听不进任何反对意见,九牛二虎之力也拉不回他的贪心,借了大笔杠杆基金炒股。结果呢,股票大跌,被强制平仓。
还有坚持把所有积蓄投资做生意的,亲朋好友都强烈反对,不看好该项目,但此人也是进入被潜意识蒙蔽理智的状态,拼命坚持,最后生意失败,本金赔光又欠了外债。
更严重的就是涉及到人身安全的事故,明明早一秒晚一秒就能躲过去,偏偏自己驾车或走路的速度就使自己恰巧赶到了出事的那个时间那个地点,或者明知道对方性情扭曲暴戾,偏偏就要激怒对方。还有为了感情或生活琐事自杀、杀人的。
以上种种事例实在太多,大多数人生活中都应该有所见闻。一般人不理解这个人为什么会这样做,其实就是潜意识在起作用。

楼主 诸法空相ok  发布于 2015-12-17 14:24:00 +0800 CST  
当然,潜意识不可能给人带来的都是灾难,也有化险为夷的时候。
比如说某人,某个时间段,依照平时的生活规律,本来应该在家里休息,结果莫名其妙的就特别想要出门,不出去就特别烦躁。当他前脚离开不久,后脚泥石流或楼房倒塌或燃气爆炸就把他家摧毁了,这人就躲过了一劫。
或者某人本来定好了坐某趟长途车,但出门前,突然就重重的摔了一跤,必须去医院检查。或者不知为何就把极其重要的东西忘在家里,必须返回去取,结果就没有赶上这趟车,然后这趟车就遭遇了严重事故,伤亡惨重,他也就躲过了一劫。
这就叫第六感,也叫“心血来潮”,一个人善念多恶念少,善缘足够,潜意识比较干净,就会产生正确的第六感使他避开灾祸。而恶念多的人就正相反,他也“心血来潮”,只不过他是恶潮,明明谁都看得出有危险的事,但他的潜意识混浊肮脏,不但不能警醒,反而蒙蔽其理智,使他做出错误判断,推动他做出错误言行而最终遭祸。
总之,一切不在自己表意识察觉下、控制下的言行,全部是潜意识推动人做出来的。
那么为了使生活更平安顺利、心情更幸福淡定,也就是全方位的提升格局,那就必须从表意识着手,一步步的加强对潜意识的控制,让它尽量正面帮助我们,而不是四处捣乱。这就是我常说的修心。
如果连潜意识都能大体控制了,那说明此时表意识已是完全在我们掌控之中了。到了这个层次,一切逆境带来的烦恼,在你面前都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甚至在你的字典里根本就再也没有了烦恼这两个字。你还怕得不到强大的自信,还怕面对逆境时控制不住任何一种负面情绪吗?

楼主 诸法空相ok  发布于 2015-12-17 14:25:00 +0800 CST  
说到这里,先简单解释几个名词概念。这几个词后面要用到,到时再稍加详细的阐述。但不会全面铺开,因为这三个概念,涵盖了人心甚至世界的一切变化和规律,如果全面的讲,几百万字也不够。
1、第六识:包含着“表意识”和“潜意识”两个部分。表意识就是我们能察觉的一切思维活动。处理一切器官传递给我们的信息,从某个角度说,它最大的特点是“分别”和“妄想”。
分别远近大小、冷热美丑、酸甜苦辣、喜欢厌恶、吉凶顺逆、是非善恶等一切二元对立概念,分别之后就开始产生各种妄想。
表意识支配下所做的言行会影响潜意识的对错,而潜意识又会反过来暗中左右我们的表意识形成一些言行。
如果可以修炼表意识,使意志力足够强大,那就可以完全控制潜意识的走向,使之只产生有利的影响。
否则表意识就会时常被随潜意识的暗流所牵动,既不知自己为何要产生某个想法,也不知自己为何要做出某个言行,更不知自己为何会遭遇某个处境。

楼主 诸法空相ok  发布于 2015-12-17 14:26:00 +0800 CST  
2、第七识(又名“末那识”):比第六识更深一层。最大的特点是“执着,”就是把第六识想出来的那些东西,全部固执的认为是天经地义的,钻牛角尖。
它不止执着于第六识的那些分别和妄想。而且还执着于有个“我”。
凡事都要想“我”怎样怎样。这种执着从生下来就有,这叫“俱生我执”,就是与生俱来的我执,一切烦恼因此而起。
如果执着的事物和道理是对的,那叫坚持。有时还有些好处,比如用在工作上、学习上。当然,即便是坚持,也不能过分,否则,也会变成执着,成了心魔,比如某些特别好强的人,学习上或工作上不能长期拿第一,就会自杀。如果执着了错误的,那就叫偏执甚至是变态了。
第七识不会自我调整和分辨,第六识认为是怎样,第七识就执着怎样。第六识会产生很多错误的妄想,只要不经第七识去执着,那还好办,只要一执着那就极难改变。所以要调整它就必须由第六识下手。
3、第八识(又名“阿赖耶识”):是意识中最深一层。最大的特点是“收藏”,或者说“记录”。人的一切言行和意念,全部都在第八识有详细记载,半点不少,绝无遗漏。
所有的善因恶因的种子都埋藏在内。它本身没有善恶,如同大海,包藏一切,本身却没有任何意愿,风往东吹,浪就向东涌去,风向西吹,浪就向西。所以,它记录的善恶种子,能生出的果,哪一种先成熟,完全是由人之第六识所造的一切言行和意念来决定其方向的。

楼主 诸法空相ok  发布于 2015-12-17 14:26:00 +0800 CST  
说到这里插一段闲话,第六识里还有一个“独影意识”,它是可以脱离前五识而发生作用的。
比如说你看到一个非常优美的风景,印象极深,回家后,闭上双眼,可以回忆起当时感知到的一切;再比如热恋中的男女,不需要看见、听见、闻到、尝到和触摸到对方,就能因为急切的思念感觉到对方如在眼前。
它一般在梦中、精神病人发病说、昏迷时、胡思乱想或昏沉时或者是禅定时起作用。这个“独影意识”有好作用也有坏作用。
精神病人的独影意识就是坏作用了,明明没有的东西,他能看见听到或触摸到,这就错乱了。再有就是一种很常见的情况,人在半睡半醒时,或者特别疲倦的昏沉时,前五识基本停止运作了,有些人就会感到身边有黑影了,或者背后有声音、有冷风了,或者鬼压床了,都是独影意识的作用,有的人特别执着这些,于是就胡思乱想,以为自己时运低了,或者见鬼了等等,其实根本都是妄想。
而有时,人会做一些预知性的梦,还有明明没去过某地没经历过某事,可初次经历时会有极其熟悉的感觉,那都是独影意识在起作用。这些只要不沉迷其中,就可以有正面作用。
但是,无论是修心的人还是普通人,如果对独影意识产生了执着,那就极其危险,尤其是修定功的人,会在定中或梦中见到一些场景,有的场景很美好很庄严,给人的感受很快乐很震撼,如果把这些当了真,觉得是自己了不起,还想追求再次出现,那就离精神病只有一线之隔了。所以,这个概念只是介绍出来,没有明师指导的人,不要研究这个,非常危险。
一般人无论做了什么梦,都不要在意,即便你做了预知性的梦,而且事后验证非常准确,也不要去痴迷这种事。否则必有极大的祸患。独影意识其实并没有什么神秘的,无论你梦到、见到什么境界,其实都是心想心生而已,心外无物啊,何必吓唬自己,又何必贪恋梦境。

楼主 诸法空相ok  发布于 2015-12-17 14:28:00 +0800 CST  
一个人如果能将第七识彻底掌控,那么对第六识之一切表意识和潜意识的控制就易如反掌。一个人如果能进入第八识的境界,那么对前五识(眼耳鼻舌身)以及第六识、第七识等一切人心变化就全部了然于胸,是洞彻了一切内外真相的最高层次的智慧。
这三种层次的意识,在修心层面上,一种比一种作用大,也一层比一层难以调整锻炼。
修心要从第六识下手开始调整,通过时常观照内心和去除杂念以及停止妄念等方式,使一切干扰被去除,意念获得平静,从而获得巨大的心理力量。当对第六识的掌控力强大到一定地步后,才能进一步掌控第七识和第八识,这种逐渐累积、稳步上升的方式叫做“渐修”。
而极少数天才人物,能较快的跨入第七识的境界。经过第七识的修炼后,才可以进入根本圆满的智慧境界—第八识,这个过程同样是根据资质不同,有快有慢。
一旦一定程度的进入第七识、第八识的境界,就会产生“顿悟”的感觉,“一刹那间妄念俱灭”,第六识、第七识带来的各种错觉、烦恼立时停止。所谓“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哪怕只是短暂的进入“顿悟”,也会获得一种“轻安”的感觉。
“轻安”的感觉非常美妙,有些人恐怕一生都没有体验过,哪怕只是一瞬间。
得到轻安时,身体轻盈,头脑清凉,心头平静愉悦,无忧无惧,无牵无挂,一切束缚不复存在。这种愉悦是身心极放松,无法形容的非刺激性快乐。并且不会引发贪念,使人染著沈溺在其中,导致无法控制自己。
如果没有亲身体验过,是很难用语言、文字准确描述的。勉强来形容,就好像一个人年少时,恰巧某段时间心情很好,没有什么太烦恼的事,在一个风和日丽的的清晨,与最好的朋友或独自骑着单车去郊外游玩,温暖柔和的阳光照在身上,凉爽轻柔的春风拂过脸颊。眯着眼深吸一口带着泥土味和草木清香的清新空气,全身的毛孔好像都张开了,错觉中似乎自己张开双臂就能飞上蓝天,那一瞬间,好像能听到一切声音,蝉鸣鸟叫,风吹树叶等等,人与天地万物没有半点隔阂,融为一体,一切凡尘俗事不会有半点牵挂在心。
很多人年少时大概会体验过这种感觉吧,虽然很短暂很难得。这种感觉就类似轻安,但和真正修心后得到的轻安境界,还差的远呢,可以说那是初级版的轻安。

楼主 诸法空相ok  发布于 2015-12-17 14:29:00 +0800 CST  

楼主:诸法空相ok

字数:68386

发表时间:2015-06-08 21:1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1-19 23:22:52 +0800 CST

评论数:431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