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拼接成册的“夏商周年表”——从“武王伐纣”事件谈起

拼接成册的“夏商周年表”——从“武王伐纣”事件谈起

文:伟哥

一、五千年文明的史学依据

问:中国第一个朝代叫什么?
答:夏朝。
问:夏朝到现在多少年?
答:大约4000多年。
问:夏朝之前呢?
答:夏朝之前是五帝。
问:五帝到现在多少年?
答:大约5000多年

这是目前的标准答案。尽管在历史细节上史学界有着各种不同的说法,但作为一个普遍性的结论,这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了。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常说的夏朝有4000多年历史的依据是哪里来的呢?翻开相关的资料,我们就不难发现,这个历史依据是来自《史记》和《竹书纪年》对上古历史的记录。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其中,对上古三代及以上的历史,《史记》不但分别进行了叙述,同时还做了《三代世表》来做个更为简洁直观的表述。我这里将年表做个简单的记录如下:

五帝时代

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

夏朝:

帝禹、帝启、帝太康、帝仲康、帝相、帝少康、帝予、帝槐、帝芒、帝泄、帝不降、帝扃、帝廑、帝孔甲、帝皋、帝发、帝履癸。

商朝:

帝汤、帝外丙、帝仲壬、帝太甲、帝活丁、帝太庚、帝小甲、帝雍己、帝太戊、帝中丁、帝外壬、帝河亶甲、帝祖乙、帝祖辛、帝沃甲、帝祖丁、帝南庚、帝阳甲、帝盘庚、帝小辛、帝小乙、帝武丁、帝祖庚、帝甲、帝廪辛、帝庚丁、帝武乙、帝太丁、帝乙、帝辛。

周朝:

周武王、成王诵、康王钊、昭王瑕、穆王满、恭王伊扈、懿王坚、孝王方、夷王燮、厉王胡、共和、二伯行政。

这是《史记》所载三代年表的简洁版,与《史记》相印证的还有另外一篇史书,那就是《竹书纪年》。《竹书纪年》是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留下来的一部编年体通史。晋武帝太康二年,一个名叫不准的汲郡人盗墓,得到墓冢的竹简数十车,皆以古文(秦统一前的战国文字)记载,史称“汲冢书”。其中有记载夏商周年间的史书十三篇,晋人初名之“纪年”(又称“汲冢纪年”)。

《竹书纪年》共十三篇,叙述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的历史,按年编次。周平王东迁后用晋国纪年,三家分晋后用魏国纪年,至魏襄王二十年为止。现存《竹书纪年》分为“古本”和“今本”两个体系。“古本”为辑佚本,其纪事起于夏代,终于公元前299 年,无规整的体例。“今本”纪事起于黄帝,终于周隐王二十年( 前296),有较为完整的体例。

这两本书所载,最早的朝代是夏朝,夏朝在四千多年前。夏朝之前是五帝时代,五帝时代在五千多年前。我们的历史,较为可确信的大概算是五帝时代,从五帝时代到先秦时期,大概就是两千多年,到现在,也就是五千多年,这就是我们向来所说的“华夏五千年文明史”的依据。

关于五帝、三代的记事,除了某些枝节上的不同,《史记》跟《竹书纪年》两本书大体上并无太大差别。两本书都使用同一朝代名称、同一帝王称号、同一生卒年月。由此可见,司马迁《史记》所书的上古三代史皆本前代所陈,在春秋战国时代已经就成为当时的共识,并非哪个人的私人发明创造。即便有什么细节上的不同,但大致的时间表是一致的。

当然,《史记》与《竹书纪年》中记载的三代以及之前的历史还是有一部分差异。这个差异并不是主要的,只不过在某些部分因为角度或者收集的资料不同而导致出现差异。比如《史记》中记载尧舜禹三人之间的传位情况时,用的是尧禅让舜,舜禅让禹的说法。而《竹书纪年》则采用“舜囚尧,禹杀舜”的说法。有人因此用《竹书纪年》的说法来指责《史记》所记载的“禅让”,说这是儒家美化的结果,《竹书纪年》上记载的才是历史的真相。实际上,历史的真相远非如此。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正确的地方,也有不正确的地方。既非全对,亦非全错。但凡采用一家之说,都会陷入偏听则暗的错误当中。本人开辟这个上古史的话题就是揭开上古历史的真相,为大家开解一个个迷惑,最后达到正本清源的结果。

那么,问题就来了,历史究竟在哪些地方正确,哪些地方出现错误呢?这一切说起来甚是麻烦。因为一旦要剖开这个问题,其涉及的地方很多,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没有任何一个历史事件是单独成立的,我们所看到的任何一个历史细节,他都牵涉到整个历史系统。如果某个细节是错误的,我们要修改过来,那么很多事情势必要“从头说起”。即便是近代史,当代史,我们也有很多讹误的地方。那么,流传了几千年的上古史怎么可能会没有错误呢?所以,研究上古史,自然就从纠正错误开始,而纠正历史的错误,则必须要找到一个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则以这个事件比较合适——武王伐纣。

(未完待续)
楼主 听伟哥讲山海经  发布于 2020-05-17 23:55:38 +0800 CST  
二、问题的提出:“武王伐纣”解读错误的根源在哪里?

两千多年以来,这份年表一直成为史学界的一座丰碑。他不但成为“华夏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上古史所构建一个历史框架。直到今天,这份年表依然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1996年由国家科委启动的设置9个课题44个专题,组织来自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古文字学、历史地理学、天文学和测年技术学等领域的170名科学家进行联合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也是建立在这份年表的基础上对华夏上古史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然而,这么多年来,有无数人在以此年表为依据的基础上对华夏上古史进行过不同的研究,论文、著作已经汗牛充栋,数不胜数。但时至如今,却依然无人对上古史的真相有过一丝一毫的实质性进展。具体一点说,就是还没人能够真正证实“夏商周年表”上“夏朝”的存在。别说证实夏朝的存在成问题,就连“武王伐纣”的时间目前也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史学界有中说不出的尴尬。

之前,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投入这么多人力物力依然找不到一个确切的历史真相,是不是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如果这个出了问题的环节没有被找出来,我们还是按照之前的路子研究,那么,永远也别指望找到真相了。
楼主 听伟哥讲山海经  发布于 2020-05-18 21:01:53 +0800 CST  
我们来看看史学界对“武王伐纣”的年代研究结果如何,江晓原的《回天──武王伐纣与天文历史年代学》一书中对之前所有研究“武王伐纣”年代的结果做了一个统计表,列表如下:

序号 克商之年(公元前) 提出者及支持者

1 1130 林春溥
2 1127 谢元震
3 1123 胡厚宜
4 1122 刘歆、邵雍、刘恕、郑樵、金履祥、马端林、吴其昌、岛邦男
5 1118 成家彻郎
6 1117 胡厚宜
7 1116 皇甫谧
8 1112 刘朝阳
9 1111 一行、董作宾、严一萍、郑天杰
10 1106 张汝舟、张闻玉
11 1105 马承源
12 1102 黎东方
13 1093 葛真
14 1088 永野清一
15 1087 白川静
16 1078 胡厚宜
17 1076 丁骕
18 1075 唐兰、刘启益
19 1071 李仲操
20 1070 “殷历家”、邹伯齐、李仲操、张政烺、刘启益
21 1067 姚文田
22 1066 姚文田、新城新藏
23 1065 姚文田、哈特纳、白光琦
24 1063 山田统
25 1059 彭瓞钧
26 1057 朱右曾、张钰哲、葛真、赵光贤、张培瑜
27 1055 章鸿钊、荣孟源
28 1051 高木森、姜文奎
29 1050 李兆洛、叶慈
30 1049 王保德
31 1047 林春溥
32 1046 班大为
33 1045 倪德卫、夏含夷、周法高、赵光贤
34 1044 李丕基
35 1041 吉德炜
36 1040 倪德卫、周文康
37 1039 何幼琦
38 1035 萧子显
39 1030 丁山、方善柱、周流溪
40 1029 黄宝权
41 1027 梁启超、雷海宗、莫非斯、陈梦家、高本汉、屈万里、何炳棣
42 1025 劳幹
43 1024 平势隆郎
44 1018 周法高

对“武王伐纣”的年份,这里就列举了44个不同的说法,其时间排列的密度不少地方已经到了前后年的地步了。真可谓是洋洋洒洒,蔚为大观。然而,即便如此之多的说法,也并没有任何一个说法能够压倒众说,一统天下。相反,各个说法纷纷扰扰,谁也说服不了谁。用另外一句很伤人话说就是:谁都是蒙,没有哪个说法真正有证据!
楼主 听伟哥讲山海经  发布于 2020-05-18 21:02:34 +0800 CST  
很多人看着如此多的研究成果出炉,看着都觉得有一种文化繁荣,百花齐放的感觉。当今史学界能人辈出,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一片大好形势。但请各位注意一个地方,所有的研究,只有正确的结果才有价值,错误的结果没有任何意义。请原谅在下做一个很打击人的统计。名侦探柯南说过一句名言:真相只有一个!真相只有一个的意思就是,这44种“武王伐纣”的年份研究结果当中,至少有43个结果是错误的。43除以44,错误率至少达到97.73%。换句话说,这44个研究结论当中,至少有43个是毫无意义的,这方面估计是从来没人想到过的吧。即便如此,这还是假定有一个正确结果的前提下做的概率统计。如果去掉这个假定前提的话,我估计大家所接受的实际结果是:错误率:100%。所以,截止到今天为止,所有对“武王伐纣”的研究结果价值为零。

光从这个“武王伐纣”事件的历史年份定位就可以看出,目前史学界对上古史的研究已经陷入困境,无法再深入一步哪怕是接近或者窥探历史真相。很简单一个逻辑:仅仅一个“武王伐纣”事件的年份,在投入如此多的人力物力情况下都不能解决,你还能指望他们解决什么?

为什么会存在这种情况?

之前我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我不知道别人有没思考,但我估计没有。因为面对这么多不同的说法,在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情况,一个又一个的学者都是一个猛子扎进去,然后就没有冒出水花来。就像列举这个统计表的江晓原,也是一头扎进去,然后就不知所终了。

如果一个历史问题提出四十多种说法仍然无法解决的话,那么,想通过这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是不可能了,其中一定是某个环节出了问题。所以,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不是这个历史本身,而是应该去查找无法解决问题出在的哪个环节,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在“武王伐纣”这个历史事件上,史学界各人纷纷展示自己的看法,同时也旨在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别人的观点错误。但遗憾的是,如此长久以来,众多的观点都没有一个人的结论正确。找不到正确结论,自然存在问题。如果不是论证有问题,就是证据有问题。在经过如此多位学者如此多的观点论证之后,能够被排除的因素也基本上被排除了。这么多因素被排除,但问题依然存在,难道还有别人未曾注意到的地方?

既然提出四十多种说法都找不到“武王伐纣”的确切年份,那么这就不是历史本身出现了毛病,而是历史之外的某个地方出现问题。而这个历史之外的某个地方从来没有被人怀疑过,它一直被人当成真理看待。因为没有怀疑过,所以,一次又一次,人们都栽倒在同一个地方而不自知。

在刑侦破案上,有这么一句话:当所有其他可能性都被排除了,剩下的可能性不管看起来是多么不可能,都一定是事实。对各种因素进行逐一排除,最后只剩下一个地方从没有被怀疑过--这个地方就是“夏商周年表”本身!

“夏商周年表”本身有问题!
楼主 听伟哥讲山海经  发布于 2020-05-18 21:02:52 +0800 CST  
自古以来,没人对年表本身本身提出过质疑。甚至,连念头都没有过。所有研究“武王伐纣”年代的人都是建立在相信这份年表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人对这个基础进行怀疑。所以,我的看法是:问题就出在“夏商周年表”上,尽管这个看法是多么的匪夷所思。

自司马迁以来,这份“夏商周年表”一直被史学界奉为上古史的圭臬,史学界所有的上古史研究都是建立在这份年表之上。然而,并没有一个人利用这份年表找到历史真相。相反,建立在这份年表上的所有研究成果倒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果这份年表没有问题的话,那么以史学界如此多的人力物力,不应该出现这么多的结论和这么大的分歧。作为一个研究者应该明白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如果研究久久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的话,那么就有可能是研究材料出了问题。一个建立在有问题的研究材料上的研究,怎么可能找到结果呢?比如某人进行亲自鉴定,结果发现儿子不是自己亲生的,但妻子极力辩解不可能,于是引发多方怀疑和各种说法。尽管很多人有很多种说法,却就是没人想到有可能DNA样本弄错了,只需要重新做一次就行了。同样的道理,如果“夏商周年表”存在问题的话,那建立在年表上的任何研究都不会正确了。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判断“夏商周年表”有没有问题呢?

有没有问题,我们来进行一个分析对比就知道了。首先,我们先来看看目前留下来的先秦典籍有哪些:

《诗经》、《尚书》、《仪礼》、《礼记》、《大戴礼记》、《周礼》、《周易》、《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尔雅》、《史籀篇》、《逸周书》、《国语》、《战国策》、《穆天子传》、《竹书纪年》、《世本》、《论语》、《曾子》、《子思子》、《孝经》、《孟子》、《荀子》、《墨子》、《老子》、《庄子》、《文子》、《列子》、《鹖冠子》、《慎子》、《申子》、《商君书》、《韩非子》、《邓析子》、《尹文子》、《公孙龙子》、《鬼谷子》、《尸子》、《吕氏春秋》、《燕丹子》、《鬻子》、《管子》、《晏子春秋》、《楚辞》、《司马法》、《六韬》、《孙子》、《吴子》、《尉缭子》、《甘石星经》、《连山》、《归藏》、《山海经》、《周髀算经》。

上面列举的是先秦古籍约60部,其中绝大多数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作品,真正要说到三代的著作,大抵也就《诗经》、《竹书纪年》、《甘石星经》、《周易》、《山海经》、《周髀算经》等极少数几部而已。就连《尚书》都算不上三代的著作,顶多只是三代文章的编选本而已。另外《逸周书》行文不类三代之口吻,倒像是战国至西汉的文字而已,故不列入。

我们对比一下著作数量,跟春秋战国的著作相比,三代流传下来的著作少得可怜,只有寥寥几部,而且就文献保存情况来看,都还行文错乱、残缺不全。从保存角度说,别说是上述几本三代的著作,甚至就连春秋战国时代的绝大多数著作也存在或多或少的残缺现象。甚至更多的著作都已经散佚,不可追寻了。
楼主 听伟哥讲山海经  发布于 2020-05-18 21:03:26 +0800 CST  
还别说三代的著作,就连上述的先秦时期的著作,也没有任何一本著作完好无损地流传流传背下来。这些著作或多或少地都带有一定程度上的残缺。不要说先秦时期,甚至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作品也同样都有残损。当初《竹书纪年》被挖掘出来的时候,还不是现在这个样,但也在随后的不久,就散佚了。甚至到清代,《红楼梦》都只是一部没有尾巴的小说。通过历史留下来的著作,我们不难发现。真正能完璧保存下来的作品简直是凤毛麟角,绝大部分作品都在岁月的侵扰下出现残损。作品出现残损,这是最为常见的现象。所以,能保存完整的作品反而是极为稀有了。而自先秦乃至汉唐流传下来的著作,能找到没有出现残损状况的,我敢说:没有,一部都没有!

对比看看“夏商周年表”的保存情况,就显得很让人奇怪了。从五帝时代到夏朝,到商朝,到周朝……经历3000多年的时间,竟然没有残损缺漏的现象,尤其是两个朝代之间的过渡,竟然能够无缝对接。跟上面那一堆残损不堪的文献典籍对比,“夏商周年表”竟然是出奇的完好。一边是经历3000多年还完好无缺的三代年表,一边是仅仅几百年就遍地残损的诸多先秦文献。你们说,这种现象正常吗?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我是不大相信在整个先秦典籍全面出现残损缺漏现象的同时,“夏商周年表”还能独善其身。而且更为夸张的是,别的著作也就是一人一时写的作品。而“夏商周年表”则不同,他是跨越了三个朝代,历经三千多年的文字记录。别人一时写的作品尚不能保证完好无缺,这历经三千多年的年表又如何保证完好无缺呢?

“夏商周年表”是有问题的,他的问题就是因为他表现太完美了,竟然没有残损缺漏现象,这很明显不符合实际情况。这世上不存在如此完美的东西,如果一件东西太过完美,那必定有假。 “夏商周年表”如此完好无缺,这非自然传承的现象,唯一的可能就是它经过了后人的修饰。史料在自然传承的过程中肯定会存在这种那种残缺的现象,只有被后人修饰过的历史,才会存在这种“完美无缺”的情况。既然有被人修饰的成份,那么,建立在这份年表基础上所研究的“武王伐纣”自然也就不可能找到正确答案了。

如果“夏商周年表”有问题,那么其中记载的事件年份就肯定不对。而年份不对的话,就不可能在那个时间出现史料上所说的那些天文现象。而如果对史料上记载的天文现象强行解读的话,那结果自然就相当精彩了:

——于是,历史事件竟然解读出哈姆雷特的效果来!
楼主 听伟哥讲山海经  发布于 2020-05-18 21:03:40 +0800 CST  
三、“商汤伐桀”与“武王伐纣”的“罗生门现象”

那么,接下来需要了解并解决的是,如果“夏商周年表”存在问题,那是些什么问题,最主要可能发生在什么地方?

史料出现问题的话,最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资料的缺失:比如某一年代的历史中突然丢失了一段史料,这样,导致这段历史出现空白。其次就是不同时代之间的历史衔接。两个不同时代的历史记录自身已经很难保证完整了,至于两段历史之间的过渡和衔接,其难度就更大了。实际上,两段历史之间的衔接更容易出问题。因为两段历史是分别由两个不同的政权记录的。当前一个政权被推翻的时候,他的史官对历史的记录从此就被打断了。而后面一个政权重新记录历史的时候,又是一个新的政权,一套新的史官人马。后面的政权自然也会记录之前的历史,但作为两段历史的衔接,在经过这么多年的历史长河淘洗之下,其可信程度就降低了。今天,笔者就试着对“商汤伐桀”和“武王伐纣”两个历史时间段之间的衔接事件进行分析,来分析一下“夏商周年表”的完整情况。

好些年前,我就在网上看到这么一个说法,说“商汤伐桀”跟“周武伐纣”是同一回事。不过提出者除了捕风捉影地说了两个事件之间几个相似之处外,也没提出什么有力的证据来证明这个观点。所以,这个观点也没有激起什么浪花就消逝了。

不过,笔者在研究了好几年的《山海经》和华夏上古史之后,关于这两个历史事件方面,发现了一些新的东西。经过多方面的资料搜集和研究分析,我发现这两个历史事件不单是有诸多相似之处,甚至还有更多的相同之处。

在分析之前,我先提出一个研究方法,这是我用来研究上古历史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帮我破解了许多上古未解之谜,同时,也帮我重新整理了上古历史。这里既然涉及到上古历史的疑难问题,所以,也有必要将这个方法提出来与诸位共享。

这个方法就叫做“历史罗生门”。何谓“历史罗生门”呢?想要了解“历史罗生门”,就先要知道“罗生门”这个词的来历。所谓“罗生门”,来自于日本导演黑泽明执导的电影《罗生门》,该片是根据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筱竹丛中》改编而成,影片以战乱、天灾、疾病连绵不断的日本平安朝代为背景,主要讲述了一起由武士被杀而引起的一宗案件以及案件发生后人们之间互相指控对方是凶手的种种事情以及经过的故事。

在这部电影当中,各个当事人因为各种原因,他们只述说了一部分事情的真相,有的人为了一些别的原因刻意隐瞒甚至歪曲事实,导致事情难以找到真相。所以,“罗生门”一词也可解释为“事件当事人各执一词,真假难别,事实扑朔迷离”等含义。

这种“罗生门”现象在生活中也比比皆是,尤其是一些情感类电视节目,往往会有一些男男女女闹矛盾,需要电视节目组进行调解。在节目开始的时候,都会播出男女双方述说的视频。而我们看到双方陈述的视频往往会发现,两个人陈述的事情和对方的形象往往大相径庭,最大的往往达到天使与恶魔的差距。要是把身份隐去,做两段不同的视频放出来,你根本无法相信他们所说的是同一个人。这就是极为典型的“罗生门”现象了。

平常生活中,这种现象就更多了。比如你某个同事不合群,于是,那些跟他(她)关系不好的同事就会背后说他(她)这里不好,那里不好,让你听完后,感觉这个人活着简直多余,还不如不要存在这世上。于是,你离他(她)远远的。然后某天因为某个原因你跟这个人相处了一会儿,相处之后你竟然发现,这个人其实挺不错的。除了比较喜欢独处之外,其实没什么不好。甚至,这个人不背后说人坏话,让你对之前你的看法狠狠鄙视。这也是“罗生门”现象。

至于影视剧,那就更多了。完全是照搬生活中的许多场景,不过,这次被人背后诋毁是主角了。比如男主角在见到女主角之前,听别人说起女主角的种种评价,无非是女主角如何如何不好,然后某天一个擦身而过,让男女主角相遇,然后因为女主角的美貌让男主角怦然心动。然后男主角以种种借口接近女主角。然后,在随后接触的日子发现,女主角并非外界传言那种人,她不但貌美如花,而且聪慧过人。这还是“罗生门”。
楼主 听伟哥讲山海经  发布于 2020-05-19 23:42:20 +0800 CST  
那么,“罗生门”在历史领域中情况如何呢?历史也无外乎就是曾经的生活,既然现在的生活中到处存在这么多“罗生门”,那么历史自然也存在“罗生门”。

一直以来,我们所揣测的历史都是一维的。唯一的角度,唯一的称呼,唯一的过程,唯一的结果。目前我们所看到的史料都是前人已经编排好的,不同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都已经安排在其适当的位置。其安排的次序为伏羲女娲、炎黄二帝、尧舜禹、夏朝、商朝、周朝……这个顺序。我们所接触到最早对这个次序的记载是先秦两汉时期的史料,比如《左传》、《国语》、《吕氏春秋》、《史记》等等,他们对这个顺序毫无异议,一直到今天,我们也对此毫无疑问。但就如我上面提出的那些疑问:在遍地都是残缺不全的典籍堆里,“夏商周年表”怎么可能保持完好无损?

而且,在对比不同时期的史料时,我总是看到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他一次又一次在不同时期重复上演。而且,这还不是王朝的周期性轮换,很多时候,完全就是同一事件的特征。至于历史人物,更是出现各种不可能的巧合现象。

面对这种情况,我提出一个问题:

有没可能是同一事件被不同的人记录,后来被当成不同史料安排在不同的时间段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得解决另外两个问题:

1、历史记录者是不是只有一个人,一个族群或者一个机构?
2、不同的族群有没有记录同一个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

要解决这个问题有点难度,因为缺乏直接证据。不过我们还可以从现有的一些情况进行间接推理。比如说除了汉族之外,中国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留下了文字,比如纳西族、彝族、水族等。另外像苗族、壮族其实曾经也有文字,只不过文字掌握在极少数人手里,因为某些不明原因,导致他们的文字失传了。这些有文字的民族他们的祖先是不是会记录下当时发生的事件呢?这一点我不敢完全肯定,一般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未必会记录下来,但重大的历史事件应该是不会错过。那么,不同的族群记录的视角就会不同,使用的称呼也会不同,述说的方式也会不同。当我们将这些不同族群记录的同一事件放在一起时,他们记录的东西自然是不同的。而且,因为各族群的文字不同,翻译的时候,又会出现各种一些改动。

其实这两个问题就是同一个问题,只不过第二个提问是将第一个提问换个角度而已。而换了一个角度之后,问题就变得相当简单了。因为许多不同民族都记录了许多同一历史事件。比如许多西南少数民族就记录了伏羲女娲大洪水劫后余生的故事,还有大羿射日的故事,还有天梯故事。这三个故事算是西南少数民族共同神话故事的典型代表。他从一方面证明了不同的族群记录了同一个事件的实例。所以,同一历史事件会出现有多个不同族群记录的实际情况。

上面三个神话故事算是比较典型的代表,实际上还有不少神话故事也是如此。在比较神话学中,其支流“传播学派”的研究思维与之相近。我们之所以判断不同民族流传的这三个故事属于同一起源,主要是这三个神话故事的特征比较明显,所以一眼就可以判断。而那些经过了时间的变迁之后,特征不那么明显的神话故事呢?我们又如何去判断这些表面上看起来不同的故事其实来源于同一历史事件?这些表面上看起来完全不同的故事中,姓名也完全不同的主角又怎么可能是同一人呢?

这还只是神话故事,神话故事流传在民间当中。有流传在民间当中的神话故事,自然也有记录在册的文献资料。历史是动态的,社会是立体的,对历史的记载肯定不是一个人,而是多个人,多个族群,多个政权……既然有多个记载者,那么不同的记载者视角也自然会不同。不同的视角决定被记载的历史事件或者人物形象也会不同,不同的记录者对同一个人的称呼也会不尽相同,每个不同的记录都只是整个历史的一个侧面……这种情况就是今天这篇文章中所用的一个基本概念--“历史罗生门”。

“历史罗生门”是在历史研究当中一个极为常见的现象,只是以往的历史研究没有注意到这个现象。在秦朝以前,中国的政治制度属于封建诸侯国。各个诸侯国之间,诸侯国与天子之间,也是互不统属的关系,这就决定了他们记录历史的客观性和独立性。而当时也没有像后来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独一文字那样。所以,每个诸侯国对历史的记录往往都有自己的一套,跟别的诸侯国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这也决定了各诸侯国记载中的人名、地名也都不同,都各自按自己的兴趣想怎么称呼就怎么称呼。而中国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独特的历史关系。这种关系就是中国的历史一直在统一和分裂之间交错进行。往往在统一的时候,这个统一的政权会对以往的历史进行一个融合上的记录处理。尽管先秦之前失去了确切的记载,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一些文化线索中进行推理。这个所谓的融合处理说白了不过就是将历史整理汇编起来。在这个汇编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两个记载的历史事件,明明是同一个,但记载上的姓名、地名都不相同,结果就被处理成两个不同的历史事件。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两个历史事件,只要把人名替换掉,你完全看不出两个历史事件有什么不同。像这种情况在民间神话中最为最为常见,而在历史记载中,也不乏这种普通情况。比如,历史上所谓的“武王伐纣”和“商汤伐桀”就是这种类型。在这两个事件的记录上,出现了太多相似或者相同的因素,因为太多相似或者相同的因素,使得这两个事件看起来几乎没有差别,除了事件中的人物名称不一样之外。
楼主 听伟哥讲山海经  发布于 2020-05-19 23:43:06 +0800 CST  
“商汤伐桀”和“武王伐纣”中出现的相似或者相同的因素:

1、这两个王朝的灭亡都是突然被武力征服。

对照两个政权的灭亡,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夏桀还商纣,在他们统治期间,国力并没衰退,而且他们两位君主在统治期间还不断征服周边领土。可见,他们并不是国力衰落,逐渐失去权力控制,而是在国力强盛时期突然被外来武力征服。

我们翻阅一下自秦汉以来两千多年的历史,对比看看哪些朝代的更替是在国力并未衰弱的情况下出现的。而且这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那就是前后紧接的两个相邻的朝代更替。纵观两千多年来的历史,非国力衰微而被外来武力征服的情况并不多见,绝大部分都是在长时间的国家运转机制失去效力的情况下,国力逐渐衰微,然后被人夺取江山。至于前后时间相邻的两个朝代都是被外来武力征服,绝没有这种情况发生。

2、两个亡国君主都是因为女人亡国。

说亡国是因为女人的原因,这当然多少有点演义成份,但两位君主身边都有女人这点还是没问题的。夏朝君主夏桀身边的女人叫妺嬉,商朝君主商纣身边的女人叫妲己。根据史料记载,这两个君主亡国都是因为身边这个女人,何其的相似。

3、两位新君主都叫“武王”

我们都知道,周武王本来姓姬名发,号为武王,史称周武王。这个“号为武王”是什么时候“号”的,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但我知道,商汤其实也同样有这个“号”:

《史记·殷本纪》:于是汤曰“吾甚武”,号曰武王。

两位开国君主都以武力见长,这很平常。但都号为“武王”,就很有意思了。当然,这也许还算不上证据。但还有更多的相同点出现就显得不寻常了。

4、桀、纣亡国之时,都有“二日并出”现象。

《博物志》曰:夏桀之时,费昌之河上,见二日:在东者烂烂将起,在西者沈沈将灭,若疾雷之声。
《开元占经·卷六》:《荆州占》曰:两日以上出,天下有灾,夏以两日亡。
《帝王世纪·卷三》:两日斗蚀,鬼呼于国,桀醉不寐。
《开元占经·卷六》:《春秋潜潭巴》曰:两日并出,地裂,水不流。
《开元占经·卷六》:《孝经纬》曰:夏时两日并出,曰:桀无道,两日照,夷山亡,龙逢诛,人民散,郊社墟。
《今本竹书纪年》:帝癸:一名桀:二十九年,商师取顾。三日并出。

商纣也有如此记载:

《通鉴外纪》:“纣即位以来,两日见。”
今本《竹书纪年》:“帝辛四十八年,二日并出。”

“二日并出”这种奇异的天象并不常见,况且目前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而比较有意思的是,两位君主亡国之时都出现了相同的天象,这就值得回味了。
楼主 听伟哥讲山海经  发布于 2020-05-19 23:43:37 +0800 CST  
5、两次事件都有“五星”相聚现象:

商汤伐桀时出现五星:

《竹书纪年》:(桀)十年,五星错行,夜中,星陨如雨。地震。伊、洛竭。

周武伐纣出现五星:

《艺文类聚》十引纬书《春秋元命苞》:“殷纣之时,五星聚于房。”
《竹书纪年》则认定为:“帝辛三十二年,五星聚于房。”

一个是“五星错行”,一个是“五星聚于房”,暂且不论究竟是否为同一种天象,但两处记载都涉及到“五星”,就很有意思了。

6、两个朝代灭亡都因为“夷羊在牧”。

《太平御览》卷九〇二引《周书》曰:夏桀德衰,夷羊在牧,飞蛤满野。

《国语·周语上》:商之兴也,梼杌次于丕山,其亡也,夷羊在牧。

7、两次事件中,都出现河流断流现象:

《竹书纪年》:(桀)十年,五星错行,夜中,星陨如雨。地震。伊、洛竭。

《国语·卷一·周语上》:“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

河流断流的现象,按照《竹书纪年》上的记载推理,应该是地震造成地裂,地裂的程度非常严重的时候,河水都从地裂的裂口流入地下去了。两次灾难,都是河流的水通过地裂裂口流入地下。虽然一次事件是伊水、洛水断流,一次事件是河水断流,虽然文字提到的河流名称不同,但我们都知道,,伊水、洛水是河水的支流,所以,当伊水、洛水断流的时候,河水自然也可能断流,而河水断流的时候,伊水、洛水也可能断流。

而从另外角度来看,这两次地震的程度都是同样严重的程度,而且严重的程度极其罕见。具体罕见到什么程度,后面再详细分析。

8、两次事件中,天上都出现彗星:

《魏书·张渊传》:桀斩谏以星孛,纣鸩荒而致彗。

《淮南子·兵略训》: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至汜而水,至共头而坠,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当战之时,十日乱于上,风雨击于中。

上面两段话中,”星孛“一词为何意,查得词典如下:

《汉语大字典》:孛,彗星出现时光芒四射的现象。《春秋·昭公十七年》:“有星孛于大辰。”《公羊传·昭公十七年》:“有星孛于大辰。孛者何?彗星也。”

《汉语大词典》:孛,1、彗星的别称。《春秋·文公十四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杜预注:“孛,彗也。”《公羊传·文公十四年》:“孛者何?彗星也。”何休注:“状如篲。”

这句话记录了两次历史事件中出现的星象情况,其中,夏桀灭亡时,天上出现“星孛”,“星孛”就是彗星。而商纣灭亡时,就干脆直接说是彗星了。

上面列举两次历史事件相同或相近的现象有8件了,这已经属于高频度重合现象。如果仅仅只是一件两件近似的现象的话,我们还可以说是巧合,但接连出现8种相同或相近的现象记载,这就不能用巧合来推搪了。尤其是相同的天象出现,尤其还是前后相邻两个王朝的灭亡,其出现的几率属于绝无可能了。
楼主 听伟哥讲山海经  发布于 2020-05-19 23:44:14 +0800 CST  
四、从文献记载分析上古超级天文灾难

上:商汤伐桀的天文现象分析

在前面总结“商汤伐桀”和“武王伐纣”两个重大历史事件相同的因素时,除了证明这两次历史事件实际是一次事件的不同版本外,还需要证明一个地方:伴随着这次历史事件发生了一次严重的天文灾难,那这次天文灾难究竟是什么灾难呢?下面,笔者就能够收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以便找到历史真相。

《竹书纪年》:(桀)十年,五星错行,夜中,星陨如雨。地震。伊、洛竭。
《国语•卷一•周语上》:“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

上面这两条就是这次天文灾难的现场记录,现在,我们就上面这两条开始对这次天文灾难进行分析。

“夜中,星陨如雨”,这句话的意思是,半夜时分,有星坠落像下雨一样。看到这句话,估计所有人的反应是,这是一场流星雨而已,很平常的事,没什么大不了。是的,确实没什么大不了。但是伴随着这次“星陨如雨”的同时,还发生了其他灾难。
楼主 听伟哥讲山海经  发布于 2020-05-23 20:54:07 +0800 CST  
“地震。伊、洛竭。”。

地震很平常,并不是千年难得一遇的事,不过这次地震可有点严重了。因为地震的同时,还出现了大面积,程度深的地裂现象。地裂到夏朝都城附近的两条重要河流——伊水、洛水因为地裂而河水全部顺着裂口流入地下的情况(伊、洛竭)。伊水、洛水并不是两条无名的小河,要不然,也不会被记载在史书上,虽然还谈不上能跟长江、黄河相比的一级河流,但至少也应该算是两条中等河流。推算其大小程度,至少也应该在省级地图上标注出来的河流。而这种河流竟然因为地裂而流入地下,可见地裂的程度是非常严重的。

要河流断流并不容易,首先它得让大地裂开足够宽的裂口,然后还得有足够深的深度,两厢结合得有足够大的空间容纳一条河的水量导致这条河干涸。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为了给大家一个较为具体的感触,我给大家看看地震后的景象就知道了。大家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四川发生的汶川地震吗?那次地震是相当的强烈,里氏震级8.0级,矩震级8.3级,这么高的震级,不可谓不大。而汶川之所以以“川”为名,主要是长江的支流岷江上游从县城当中穿过。
楼主 听伟哥讲山海经  发布于 2020-05-23 20:54:40 +0800 CST  


这是当年地震后拍的照片,从照片上看,岷江上游汶川河段并不宽,以县城的房屋对比,估算河面宽度大概二十多米。地震虽然很强烈,但在地震之后,岷江依然奔流不息,并没有产生断流的现象。可见,要达到让一条河流,我们目前所见到的地震强度是不可能达到的。甚至连岷江上游这种河面宽度仅有二三十米的河流都无法造成断流。那么如果要造成让伊水、洛水这种中等河流断流的话,其力量毫无疑问应该达到了地狱级的恐怖程度。

虽然《竹书纪年》中只记载了伊水、洛水断流,伊水、洛水固然不是一级河流,但《国语》中的这条记载却恰好补上了这个缺位——河竭而商亡。这里的河水是不是现在的黄河不好说,但自古以来,“河水”就是指中国最大的河流。汶川8.0级的地震都没能让一条约20多米宽的小河流断流,那么,能够让伊水、洛水,或者河水断流,这究竟需要多大的力量才能办到?《国语》这条记载有力地证明了这次天文灾难的严重程度。
楼主 听伟哥讲山海经  发布于 2020-05-23 20:59:18 +0800 CST  
能同时让伊水、洛水或者河水干涸,其地裂的范围也应该是相当广阔了。这种严重程度的地震、地裂是极其罕见的。同时还有相关的其他资料可以佐证:

《御览》八十二引《尸子》:昔夏桀之时,容台振而掩覆。

《竹书纪年》:(桀)三十年,瞿山崩。

《开元占经•卷六》:《春秋潜潭巴》曰:两日并出,地裂,水不流。

这里也记载了出现地震时的景象:容台振而掩覆。因为地震,修建的楼台都倒塌了。而《开元占经》这条,不但说了地裂,河水流入地下,同时,还有两日并出的现象。我在前面两次事件列举8条相同或相近的因素中,就分别列出了“两日并出”和“地裂、水不流”的现象。而这里干脆将两个现象合在一起说了。
楼主 听伟哥讲山海经  发布于 2020-05-23 20:59:55 +0800 CST  
一边是流星雨,一边是超级地震。那么,两者之间是否有联系呢?联系是肯定的,只要是神志清醒,精神状态正常的人都会将这两个同时发生的天文灾难联系起来。要知道,这种重大程度的灾难断断没有巧合的可能。古人还很形象地记载了另外一个情况:

《博物志》曰:夏桀之时,费昌之河上,见二日:在东者烂烂将起,在西者沈沈将灭,若疾雷之声。

“若疾雷之声”,不但有视觉效果,这里还有声音描写——像打雷般的声音。像打雷般的声音,有声音,就表示有两个物体撞击。从声音的程度上来看,这两个撞击的物体撞击力度不是一般的大。既然说像打雷的声音,那就表示这并不是打雷,而是其他物体撞击。

有物体撞击出打雷这种音量的声音来,其撞击的物体肯定非常大,撞击的程度也非常大。我们再联系前面所说的“星陨如雨”,就不难判断出,我们听到好像打雷的声音应该来自这些“如雨的陨星”撞击大地发出的声音。前面的“星陨如雨”,我们也许可以推断出这是一场流星雨。所谓流星雨就是小行星穿越大气层往地球坠落。他们在坠落过程中,跟大气层发生摩擦而燃烧,形成流星雨的壮观景象。但同时因为这些小行星个体太小,所以还没有坠落到地上就已经燃烧殆尽。有极少数燃烧未尽的陨石坠落地面发出“若疾雷之声”。不过,流星雨陨石燃烧到最后个体变得很小,撞击地面的声音就很小了,传播的距离也很有限。而且,这撞击的力度也很小。别说造成河流断流,就连震动的传播也相当有限。而在造成河流断流的情况下发出的“若疾雷之声”,其传播的距离就不是一般我们所熟知的流星雨级别的陨石坠落可比。那么,这个“若疾雷之声”究竟传播了多远的距离呢?我们来进一步分析。
楼主 听伟哥讲山海经  发布于 2020-05-23 21:00:08 +0800 CST  
陨石撞击到地面之后,一定会产生巨大的撞击力而导致大火燃烧的现象。这次陨石撞击的当量相当大,其燃烧也特别剧烈,燃烧产生的火焰亮度相当于太阳了——两日并出。平常的燃烧我们是能够分得清的,比如常见的森林大火,晚上远远望去,就像是一片火海一样。而史料记载的这次燃烧显然不是森林大火可比的,因为火焰的光照程度已经达到了跟太阳相比的地步了。这种程度的火焰,远远不是森林大火可以比拟的,森林大火再大,也没法跟太阳的亮度相比。古人虽然知识没有我们现代人丰富,对大自然了解不如我们现在先进。但作为古人,森林大火他们还是分得出来的,其跟“两日并出”的亮度远远不如不说,我估计没有哪个古人会傻到把森林大林描述为“两日并出”的。所以,这个“两日并出”应该是指其他方面。把我们所能想象的跟太阳亮度相比的燃烧,也只有原子弹和氢弹可比了。然而,即便是原子弹和氢弹,也只有那一瞬间的光亮照射,根本不足以用“太阳”来比喻。既然用“太阳”来比喻,可见这燃烧不但亮度大,持续时间也特别长。所以,这次天体撞击所产生的当量用一千颗、一万颗氢弹来形容也并不过分。这种级别的天体撞击,需要我们重新换个角度来分析了。
楼主 听伟哥讲山海经  发布于 2020-05-23 21:00:45 +0800 CST  
如此当量的撞击,近距离是不可能有活体生物存在了。距离多远才行呢?这里可以提供一组数据供大家参考:

当量为10万吨时, 有效杀伤半径 = 1.493885 * 10^(1/3) = 3.22千米,有效杀伤面积 = pi * 3.22 * 3.22 = 33平方千米;
当量为100万吨时, 有效杀伤半径 = 1.493885 * 100^(1/3) = 6.93千米,有效杀伤面积 = pi * 6.93 * 6.93 = 150平方千米
当量为300万吨时, 有效杀伤半径 = 1.493885 * 300^(1/3) = 10.00千米,有效杀伤面积 = pi * 10.00* 10.00= 314平方千米
当量为1000万吨时, 有效杀伤半径 = 1.493885 * 1000^(1/3) = 14.93千米,有效杀伤面积 = pi * 14.93 * 14.93 = 700平方千米
当量为1万万吨时, 有效杀伤半径 = 1.493885 * 10000^(1/3) = 32.18千米,有效杀伤面积 = pi * 32.18 * 32.18 = 3257平方千米
楼主 听伟哥讲山海经  发布于 2020-05-23 21:01:02 +0800 CST  
这里再复制一段当年罗布泊进行氢弹试验场景的文字:

当天罗布泊上空出现的火球,伴随着升起的巨大蘑菇云和地面的冲击波,我国千万吨级别的氢弹试验宣告成功,当时用于测试威力摆放在100公里范围内的坦克、装甲车、火车头全部遭受致命损坏,坦克的炮塔被直接掀掉,火车头甚至被拧成一股麻花。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用于取样的火箭发射井被爆炸产生的沙土甚至石块彻底堵住,而歼-7取样飞机也同样因为云层中的附着物太多容易被吸入发动机造成空中停车而取消,但爆炸威力已经说明了一切,除此之外,爆炸中心区域的40里范围内寸草不生,光是核弹爆炸后的蘑菇云,就升腾到了2万多米的高空。当时参与氢弹试爆的科研人员和士兵回忆,氢弹巨大的震撼甚至将距离爆心200多公里外营区的玻璃给全部震碎了。

——《西北沙漠一声巨响 千万吨当量 方圆40公里寸草不生》

楼主 听伟哥讲山海经  发布于 2020-05-23 21:01:49 +0800 CST  
就是说,即便是氢弹,安全距离至少也得200公里。要不然,就有生命危险。而即便是氢弹爆炸的结果,仍远远比不上天体撞击的剧烈反应——1、地裂,水不流。2、地震,伊、洛竭。而这次天体撞击事件,显然不是一个两个氢弹爆炸比得了的。所以,安全距离应该更远才行。那么我们就可以发挥自由想象,想象一下这个“两日并出”的撞击事件达到了多严重的程度?

能在至少两百乃至上千公里以外的夏朝都城处产生地震和地裂,开裂的缺口将两条河的河水全部流干。这种场景,我们只有在好莱坞的灾难片中见过,虽然电影里看起来很过瘾,但如果生活中遇到的话,我只能用“恐怖”二字来形容了。因为造成这种现象,就充分说明撞击的剧烈程度很高。远在两百乃至上千公里之外的地区竟然还发生如此大规模的地裂事件,同时,天体撞击地面的声音也传播如此之远,这可远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流星雨那样轻微,而是独一无二的天文灾难。

如此严重的陨星撞击,如此程度的天文灾难,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看上面氢弹爆炸的图片,我们也应该明白,如此大面积,长时间持续的爆炸,所造成的后果一定是寸草不生,千里戈壁的景象。但凡经过这种程度的撞击之后,所撞击的地区生物,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的存活率可以说是零了。没有任何生物能够在这种程度的撞击之下还能生存下来。撞击之后,大地生机全无。
楼主 听伟哥讲山海经  发布于 2020-05-23 21:02:10 +0800 CST  
这里,另外还有一个问题要解决的是,为何会有“两日并出”的现象。

经过笔者反复思考和分析,实际上是没有“两日并出”的现象的。尽管文献一再使用“两日”、“二日”等词来描述,但我认为这可能是对描述方式存在理解差异的问题。对于“二日并出”这个记载,首先我们必须得坚持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建立在遵循牛顿经典力学的世界。我们是在分析历史,必须遵守牛顿经典力学原理,拒绝一切荒诞的神话。所以,我们要明白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天上不可能真正出现两个太阳,这是对历史文献分析的前提。在基于这个事实的前提基础上,我们再来看“二日并出”,就只剩下一个可能了。这个“二日并出”并不是说天上真出现两个太阳,而是说当时出现的某种情况跟天上出现两个太阳情况类似,其光芒耀眼、炽热的程度就像出现了两个太阳。

我们分析古人记录的文字时,需要用鉴别的眼光去分析文献,将自己代入到那个时代背景中去,这样分析的结果才会尽量接近事实。上古时代,古人词汇有限,无法像现代人一样使用详细的文字来精确描述所看到的现象,更多的时候,是使用常见的事物来打比方。用常见事物打比方,也是人们在生活中用得极多的一种描述方式。所以,这里的“二日并出”并不是真的有两个太阳,而是说发生了一起天文灾难,这起天文灾难有燃烧的现象,其燃烧的剧烈程度就像天上太阳一样炽热和耀眼。到目前为止,我们人类所做的氢弹爆炸的实验也没发生河流断流的现象。所以,这次天体撞击事件所撞击的程度绝对不是一两颗氢弹爆炸所能达到的,随便估计一下,说是同时一千个氢弹爆炸也不为过吧。
楼主 听伟哥讲山海经  发布于 2020-05-23 21:02:42 +0800 CST  

楼主:听伟哥讲山海经

字数:21307

发表时间:2020-05-18 07:55:38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5-24 14:54:40 +0800 CST

评论数:4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