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普鲁士的军事革命(19世纪初和1858—1871)

在很多人的眼里,普鲁士是德国的正统(精普狂喜),也是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拥有强大战斗力的重要渊源,无论是一战时与英法俄同时交战且不落下风的第二帝国陆军,还是让苏联付出了数千万军民伤亡才能战胜的强敌纳粹德国军队,都是20世纪初期及中期强大陆军的象征。
正如我一贯所相信的,没有哪支军队是突然强大起来的,都是有漫长的锻炼过程存在,如PLA是经过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才锻炼出来的强大军队,美军也是经过中途岛、太平洋战争、诺曼底登陆、阿登战役逐步锻炼起来的,在此,我希望能稍微讲述一下19世纪对普鲁士军队影响重大的两次军事改革,并粉碎一些德黑和德棍的幻想,德国军队并不是无敌的,也不是一无是处的,它只是一支经过数次改革打造出来的一支强大的普通军队



楼主 悠然清流  发布于 2020-01-23 09:24:00 +0800 CST  
19世纪初期的改革——
在七年战争后,普鲁士军由盛转衰,腓特烈大帝时代积累的战术、纪律性、组织度、有能力军官都在快速腐化,德国学者尼克奇在研究19世纪初普鲁士军事改革背景时就指出:“腓特烈大帝在七年战争中创造的辉煌,给与其后继者们不到半个世纪的荣誉和自豪感,这种荣誉和自豪感使普鲁士军人相信自己是战争舞台上最杰出的角色。然后,高卢人的入侵证明,普军的这种信念是多么的不堪一击。”


楼主 悠然清流  发布于 2020-01-23 09:27:00 +0800 CST  
在战术上,普军恪守七年战争时的战术方式,依旧是老旧的横队战术,对法国大革命之后法军的纵队战术、散兵战术、炮群战术都没有进行学习,战术陈旧;
在训练上,普军还是保持七年战争时期的训练方式,用皮鞭和棍棒去管束那些从各地征召、拐卖而来的酒鬼、流氓、农奴,和法军依靠严格的纪律和荣誉感约束所建立起来的国家军队,在士气上完全不具备可比性;
在指挥上,普军的指挥体系还是依靠老旧的容克贵族,这些乡村贵族没有足够的军事修养和知识储备,对新时期战争的理解完全不足,腐败成风,缺少威信,无法指挥一支军队去作战。
种种原因加在一起,构成了普军在耶拿-奥厄斯泰特战役的惨败。在那场战斗中,自诩强军的普鲁士军队被法军轻松击溃,仅仅是达武的一个军团就击溃了普军的主力,普鲁士军队一败涂地,被迫和法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提尔西特条约》


楼主 悠然清流  发布于 2020-01-23 09:30:00 +0800 CST  
腓特烈大帝是伟大的,他留给后人的遗产中有一项精神遗产是很多时候被世人忽略,但我却认为对想了解普鲁士的人很重要的一点——“中等强国的焦虑”。
普鲁士地处中欧,四面受敌,普鲁士的领导人常常饱受焦虑和压迫,这导致他们永远都是紧张的、进取的,因为对普鲁士而言,停下就意味着死亡,所以之后当普鲁士统一德国之后,在德国内部普鲁士不再需要再进一步,在统一的德国意识面前,逐渐走向了死亡。
诞生在这种情况下的普鲁士军队,自然成了普鲁士唯一能依它而活的唯一生计,哈夫纳在著作《不含传说的普鲁士》之中不断的说起:“(普鲁士)军队是国家最重要的工具、它的王牌、它的心肝宝贝;一切为军队而设,一切围绕着军队打转,一切与军队共存亡”。普鲁士的生存依赖于它的军队,现在这支军队被来自科西嘉的法国人击败了,如果普鲁士不想灭亡,在这个时候他唯一能够做的,就是用尽全力去拯救这支军队,这是普鲁士军事改革的直接动力——来自于普鲁士的最高统治者——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


楼主 悠然清流  发布于 2020-01-23 09:45:00 +0800 CST  
早在腓特烈大帝逝世的那一年,就有人提出反思腓特烈大帝时代的政府体系,进行改革。1802年,一个军事协会在普鲁士成立,该协会的主要成员是年轻军官中的改革派,其核心人物便是沙恩霍斯特,1803年,这些军官就开始尝试建立总参谋部,把军队交到真正有能力掌管军队的人,但遭到了反对派的阻拦,没有实现,当时参与过七年战争的普鲁士老将默伦多夫就曾直言:“这全都令人费解”。但在耶拿战役之后,一切都改变了。
1807年,军事改革委员会在普鲁士成立,差不多是耶拿惨败之后马上成立。其核心成员包括沙恩霍斯特、格奈森瑙、格罗尔曼、博延等诸多普鲁士军队中的改革派,《战争论》的著作者克劳塞维茨也是这个团队中的一员。这个军事委员会受国王的委托,自上而下的改革普鲁士军队


楼主 悠然清流  发布于 2020-01-23 10:39:00 +0800 CST  
军事改革委员会成立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废除容克军官的特权,1808年6月的命令指出:“从此以后,军队里不再存在任何社会特权。所有人,无论背景如何,都承担同样的义务,享有同样的权利。”这项明显就是针对容克军官阶级的命令马上遭到了容克军官们的反对,对此军事改革委员的处理方法十分简洁,那就是辞退这些人。208名军官遭到辞退,在142名将军中,17人被开除,86人光荣退伍(辞退),只有1/4的军官保留了下来

楼主 悠然清流  发布于 2020-01-23 10:44:00 +0800 CST  
以沙恩霍斯特为首的军事改革委员会试图重整遭到重创的普鲁士军队,他们最先改革的就是普鲁士的统帅机构。改革前普鲁士军队的指挥体系十分混乱,通常情况下应该是一支军队有一个统帅和一个军需官,但普鲁士军队常常是三个统帅和两个军需官,令出多门,统帅机构又相互重叠,严重影响了普鲁士军队的建设和作战效能

楼主 悠然清流  发布于 2020-01-23 11:01:00 +0800 CST  
1808年圣诞节,以国王敕令的形式,普鲁士全新的最高军事机构战争部宣告成立,并和雏形的帝国总参谋开始联合。战争部取代了高级军事委员会、军需总监部等重复的军事机构。

楼主 悠然清流  发布于 2020-01-23 11:02:00 +0800 CST  
战争部下设两个部门:一是担负国家全部大政方针的综合战争部;另一个则是掌管军队经营管理的军事经济部。
综合战争部下设三个处:
第一处负责高级军官的人事工作及职务有关事宜,并负责办公室勤务,由国王的亲信担任部长,后面发展为国王的军事枢密院;
第二处就是总参谋部的前身,下属部门也是四个处,第一处负责战略战术,第二处负责军队内部事务,第三处负责补给,第四处负责炮兵和弹药事务;
第三处负责武器装备,主要任务是改进武器,当时普军主要装备的步枪射程只有法国M1777式步枪的三分之二。1809年,全面仿造法国步枪的新普鲁士人步枪开始装备普鲁士军队,缩短了普鲁士军队和法军的武器差距。

楼主 悠然清流  发布于 2020-01-23 11:03:00 +0800 CST  
军事改革的第二步,就是兵役制改革:
耶拿战役的惨败让沙恩霍斯特等改革派认识到,依靠雇佣兵和酒鬼组建的军队在真正的国家军队面前不堪一击,所有改革者迫切希望普鲁士能拥有自己的国家军队,其主体必须全部都是普鲁士人

楼主 悠然清流  发布于 2020-01-23 11:16:00 +0800 CST  
《提尔西特条约》规定普军的人数不能超过4.2万,同时普鲁士背负的巨额战争赔款也阻止了普鲁士巨大规模的常备军,至少在拿破仑一世看来是这样的。改革派中的激进者格奈森瑙主张可以仿造美国和加拿大,在全国范围内城里民兵和国民军,凡18-35岁的男子都要当民兵,编成连、营和旅,其余能服兵役的男子全部便如国民军,协助常备军、民兵作战,然后就被贵族们劈头盖脸的骂了一顿,连国王都不赞成这种做法,指责这是疯子才会想出来的方案。
沙恩霍斯特本人也不赞成这种方法,因为他觉得普鲁士还没有做好接受这种积极思想的准备,沙恩霍斯特选择了一种更加柔和的方案——“速成兵”制度。
其核心内容包括缩短服役期,每年裁掉两万人,招募两万人,并对新的两万人进行训练,用这种方式在不触怒拿破仑的情况下,从1808年到1812年将普鲁士可用的军队人数从4万提升到12万,也是现在各国预备兵役制最早的雏形

楼主 悠然清流  发布于 2020-01-23 11:18:00 +0800 CST  
改革的第三个方面,就是改革人事和教育训练制度:
包括向中产阶级和底层人民开放军官团,建设新的军校,对贵族之外的人进行军事培养,打开了下层军官的晋升渠道,使得普鲁士的军队开始注重荣誉感,士兵们对作战充满热情,不会再向耶拿战役时一样被拿破仑的一支偏师轻易击溃。
改革派并不是一个目光短浅的团体,他们的短期目标是在面对拿破仑的时候不会像耶拿战役时一样羸弱不堪,而长期目标,则是克服军官中存在的排除异己现象,他们希望未来军队的人才将是正直的爱国军官,具备良好的军事素养和足够的知识储备,这种军官的大量存在又会让他们所指挥的部队充满活力和奉献精神。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的军官素质会显得比美军、苏军、英军更高

楼主 悠然清流  发布于 2020-01-23 11:26:00 +0800 CST  
今天忙着走亲戚,不定时把剩下的写完

楼主 悠然清流  发布于 2020-01-24 14:02:00 +0800 CST  
仅从效果而言,这场改革意义重大,而且效果明显。在拿破仑远征俄国失败后,性格偏向懦弱的普鲁士国王在改革者的强力推动下,再次加入了反法同盟,和拿破仑继续战斗下去。关于腓特烈·威廉为什么要选择和拿破仑开战,普遍认为的原因是想洗刷《提尔西特条约》的耻辱,但在和拿破仑彻底开战之前发生的不少事情又证明了不止如此

楼主 悠然清流  发布于 2020-01-25 10:50:00 +0800 CST  
腓特烈·威廉还受到了来自国内的压力,在他向拿破仑宣战之前,针对法国人的报复行动就已经展开,被法军暴行激怒的普鲁士的农民自发组织起来袭击从俄国撤退回来的落单法国士兵。
1812年圣诞节,腓特烈·威廉受到了三份简报,其中两份要求他抓住这个时机向拿破仑宣战,只有第三份简报才是劝国王不要低估拿破仑的剩余力量,谨慎从事。腓特烈·威廉依照自身的性格选择了阿尔布雷希特的提议,“让自己活,也让别人活”,只要拿破仑愿意妥协,腓特烈·威廉就会打开大门,让拿破仑不受阻碍的回国,而且拿破仑还可以保留其吞并的莱茵河左岸领土。
什么都不需要,不需要赔款,不需要割地,不需要战争,只需要拿破仑轻轻点点头就可以做到


楼主 悠然清流  发布于 2020-01-25 10:51:00 +0800 CST  
但就在腓特烈·威廉等待拿破仑回复的时候,普鲁士军中的改革派和复仇者却和国王的心愿背道而驰。1812年12月20日,普鲁士的约克将军负责掩护法国残余大军进入东普鲁士。俄国指挥官迪比奇委派当时在他手下为反对拿破仑而奋斗的克劳塞维茨去说服约克,在12月29日,约克将军做出决定他将让俄国军队顺利进入普鲁士去追击法国的残余部队。以一个普鲁士军官而言,约克的这种行为和叛国无异,但在约克给腓特烈·三世的公开信件中,约克将军表示:“尊敬的陛下,您知道我是一个从容不迫、头脑冷静、不参与政治斗争的人。只要一切发展正常,每个忠臣都应该听命行事,这是他的义务。这是一个忠实老臣的心声,也几乎是全民族的共同心声。只要陛下一声令下,整个民族将重焕生机,我们将如同古老的、真正的普鲁士人一样勇敢的战斗。”
这件事情对腓特烈·威廉三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为在1808~1809年约克将军都是一个顽固的保守主义者,如今,这样的一个顽固派都开始以民族的名义请求腓特烈·威廉三世对拿破仑宣战,明显是受到了沙恩霍斯特、格奈森瑙积极思想的影响。在仔细考量之后,腓特烈·威廉三世最终选择了再次和拿破仑开战。1813年3月17日,腓特烈·威廉三世发表了《告人民书》,号召普鲁士人团结起来,共同对抗法国和拿破仑


楼主 悠然清流  发布于 2020-01-25 11:18:00 +0800 CST  
对沙恩霍斯特等人而言,国王加入反法联盟和拿破仑开战,正是检验普鲁士军事改革成果的时候。庞大的后备军队被调动,一支庞大的军队开始组建,包括步兵228000人,骑兵31000人,炮兵13000人。这支军队和拿破仑在耶拿击败的那支普鲁士军队完全不同,他们充满战斗的热情,而且具备很强的战斗力,渴望击败拿破仑和他那不可一世的法国军队。
吕岑、包岑、卡茨巴赫、库尔姆、莱比锡一场又一场的会战证明了经过军事改革后普军的战斗力,虽然还是无法和法军或者俄军相比,但是和耶拿战役时相比已经大为增强。尤其是在滑铁卢战争中,被拿破仑在林尼战役中击溃的普鲁士军队,只用数个小时就重新恢复了秩序和战斗力,不仅甩开了格鲁希的追击,还及时赶到了战场,和威灵顿的英军一起给了拿破仑致命一击



楼主 悠然清流  发布于 2020-01-25 11:34:00 +0800 CST  
克劳塞维茨的著作《战争论》就可以看做是这段时间普鲁士军事改革思想的总结,之后的普鲁士和德国军事改革,都或多或少受到了这段时间普鲁士军事思想的影响

楼主 悠然清流  发布于 2020-01-25 11:38:00 +0800 CST  
但是,即便是经历了改革,普鲁士军队依旧算不上是一支强大的军队,尤其是在拿破仑战争结束之后,国王对军事改革的热情弥散,再加上沙恩霍斯特、克劳塞维茨等人的相继去世和隐退,普鲁士军事改革进展缓慢甚至于停滞。
真正让普鲁士军队跃升为欧洲最强陆军的原因,还是由总参谋长赫尔穆特·冯·毛奇所领导的普鲁士1858—1871年军事改革

楼主 悠然清流  发布于 2020-01-25 11:46:00 +0800 CST  
在了解普鲁士1858—1871年的军事改革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要了解从拿破仑战争结束之后,1815年—1858年普鲁士王国发生的一系列重大改变。

首先需要讲的是普鲁士的西移:早期的普鲁士是由霍亨索伦家族的家族土地和普鲁士公国的土地合并而出,为了绕过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成为国王,霍亨索伦家族借用普鲁士的名字成为了普鲁士国王,两块分散的领土合在一起的土地成为了普鲁士王国。

在腓特烈大帝时代,普鲁士从奥地利的手中夺得了西里西亚,又和奥地利、俄罗斯一起瓜分了波兰,使得普鲁士王国的领土得以扩大。

但在拿破仑战争中,普鲁士军队一败涂地,被迫失去了大量领土,军事上的威望也随之扫地。虽然有沙恩霍斯特等人的改革,和在滑铁卢战役中的出色表现,但对那些主要的战胜国而言,普鲁士只不过是搭便车才获得胜利,一直拖到最后一刻才为共同的事业贡献绵薄之力

楼主 悠然清流  发布于 2020-01-26 14:06:00 +0800 CST  

楼主:悠然清流

字数:6591

发表时间:2020-01-23 17:2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2-01 14:36:43 +0800 CST

评论数:53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