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时期华北平原湖沼综述

晏陂泽位于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古漳水上,见于《水经•浊漳水注》“魏武王又堨漳水,回流东注,号天井堰。二十里中,作十二墱,墱相去三百步,令互相灌注,一源分为十二流,皆悬水门。陆氏《邺中记》云:水所溉之处,名曰晏陂泽”。杨守敬有一条注“《御览》七十五引《邺城故事》曰,西门豹为令,凿十二渠,决漳水以溉民田,今渠一名安泽波。《寰宇记》引同。安、晏形声并近、泽陂、陂泽皆通,是此作晏陂不误”,天井堰堰塞浊漳水约二十里,也是一处较大的陂塘了。

楼主 sherlock221b  发布于 2015-10-16 23:49:00 +0800 CST  
东山池亦位于今临漳县西南,见于《元和郡县志·河北道》相州临漳县“东山池,在县西南十五里。东魏相高澄所筑,引万金渠水为池,作游赏处”。这个池塘是高澄在东魏短短十来年期间修筑的,根据描述是作为皇家池苑。东山池应与前述晏陂相近,但不知具体的位置关系。

楼主 sherlock221b  发布于 2015-10-16 23:49:00 +0800 CST  
黄塘陂位于今河北曲周县一带,见于《元和郡县志·河东道》洺州洺水县“黄塘陂,在县西北十五里。晋龙骧将军刘牢之救苻丕,追慕容垂大军於黄塘泉,即此陂也”。洺水县在今曲周县东南方,陂在县西北,也就是在今曲周县治一带。

楼主 sherlock221b  发布于 2015-10-16 23:50:00 +0800 CST  
鸡泽和澄湖同前述,应位于今河北邯郸县东北和鸡泽县西南一带,见于《水经•浊漳水注》“(白渠水)东为泽渚,曲梁县之鸡泽也。《国语》所谓鸡丘矣。东北通澄湖”,亦见于《元和郡县志·河东道》洺州永年县条“鸡泽,在县西南十里。《左传》“诸侯同盟于鸡泽”,今其泽鱼鳖菱芡,州境所资”。此前已经讨论过,不再赘述。

楼主 sherlock221b  发布于 2015-10-16 23:50:00 +0800 CST  
康台泽位于今河北邱县西南,见于《魏书·地形志》“平恩,二汉属魏郡,晋属,治平恩城。有康台泽”,亦见于《元和郡县志·河东道》洺州平恩县条“康台泽,在县东五里”。平恩县在今邱县南邱城镇的西南、曲周县东南。

楼主 sherlock221b  发布于 2015-10-16 23:50:00 +0800 CST  
五桥泽位于今河北广宗县,见于《晋书·刘牢之传》“时苻坚子丕据邺,为慕容垂所逼,请降,牢之引兵救之。垂闻军至,出新城北走。牢之与沛郡太守田次之追之,行二百里,至五桥泽中,争趣辎重,稍乱,为垂所击,牢之败绩,士卒歼焉。牢之策马跳五丈涧,得脱。会丕救至,因入临漳”及《资治通鉴·晋纪二十八》“夏,四月,刘牢之进兵至邺。燕王垂逆战而败;遂撤围,退屯新城;乙卯,自新城北遁。牢之不告秦长乐公丕,即引兵追之。丕闻之,发兵继进。庚申,牢之追及垂于董唐渊。……牢之军疾趋二百里,至五桥泽,争燕辎重;垂邀击,大破之。斩首数千级。牢之单马走,会秦救至,得免”。从中可见五桥泽在邺城以北约百公里,即今广宗县一带。另外,《资治通鉴》中的董唐渊即前述黄塘陂之讹。

楼主 sherlock221b  发布于 2015-10-16 23:51:00 +0800 CST  
大陆泽亦同前述,位于今河北邢台地界中东部,见于《水经•浊漳水注》“《尚书》曰:尧将禅舜,纳之大麓之野,烈风雷雨不迷,致之以昭华之玉。而县取目焉,路温舒,县之东里人,父为里监门,使温舒牧羊泽中,取蒲牒用写书,即此泽也。……郑玄注《尚书》引《地说》云:大河东北流,过绛水千里,至大陆为地腹。《地理志》曰:水在安平信都巨鹿。与信都相去不容此数也。……又今河所从去大陆远矣,……余按郑玄据《尚书》,有东过洛油,至于大伾,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即如玄引《地说》,黎阳巨鹿,非千里之径,直信都于大陆者也。……寻其川脉,无他殊渎,而衡漳旧道,与屯氏相乱,乃《书》有过降之文,与《地说》千里之志,即之途致与《书》相邻,河之过降,当应此矣,下至大陆,不异《经》说,自宁迄于巨鹿,出于东北,皆为大陆”,又《魏书·韩茂传》“广阿泽在定、冀、相三州之界”。广阿泽即大陆泽,地望比较明确,就不多说了,但这里仍然没有直接说明其规模。《元和郡县志·河北道》深州陆泽县条亦有“《禹贡》‘大陆既作’,此县南三里即大陆之泽,因名之”,鹿城县条有“大陆泽,在县南十里”,《河东道》邢州钜鹿县条有“大陆泽,一名钜鹿,在县西北五里。《禹贡》曰:‘恒、卫既从,大陆既作’。按泽东西二十里,南北三十里,葭芦茭莲鱼蟹之类,充牣其中。泽畔又有咸泉,煮而成盐,百姓资之”。另外赵州昭庆县有“广阿泽,在县东二十五里。《尔雅》曰‘晋有大陆’,广阿即大陆别名,《淮南子》曰钜鹿。大陆、广阿,咸一泽也”,昭庆县即今隆尧县。以上《元和志》四条内文都可证大陆泽之地望,而且从钜鹿县条所记规模来看,大陆泽在唐末的面积也超过一百平方公里。

楼主 sherlock221b  发布于 2015-10-17 21:25:00 +0800 CST  
九门陂位于今新河县东,见于《水经•浊漳水注》“(绛水)又北过堂阳县西,衡水自县分为二水,其一水北出,径县故城西。……其右水东北注,……谓之长芦水,盖变引葭之名也。长芦水东径堂阳县故城南。……长芦水又东径九门陂北,故县也。又东径扶柳县故城南”。堂阳县即堂水(即长芦水)之阳,在今河北新河县,扶柳县在今冀州市西。而长芦水从堂阳南边东流,经过九门陂北,则九门陂应在今新河县东和冀州市之间。杨守敬对九门陂有一条很长的疏证“朱陂作波,《笺》曰:谢云,宋本作陂,一作城。全、赵改陂。赵云:按《通鉴》注引此文作九门陂。九门陂在汉九门县。《一统志》,九门故城在藁城县西北。九门本赵邑,见《史记•赵世家》。汉为县,属常山郡,後汉、晋因之,後魏徙常山郡治此,北齐废。自汉迄拓跋朝,无省并之事。道元云故县,中间必有迁徙,而史志不之详也。戴改城。守敬按:九门陂当即今宁晋泊,盖後因汉之九门县已沦为陂,因移於藁城西北,於情事皆合。史志虽不详,得此注犹可寻求。赵氏知县有迁徙而误合藁城之九门城与九门陂为一地,疏矣”,很明显,根据长芦水的流向,无论九门是“陂”还是“城”,都不可能跑到藁城那么靠北的地方。当然九门陂也未必是杨守敬所谓“即今宁晋泊”,因为在郦注所处的上古-中古时期,宁晋-大陆泽的北口应该较为靠西、靠北,而并非在今新河县东即现代滏阳河沿线。

楼主 sherlock221b  发布于 2015-10-17 21:25:00 +0800 CST  
扶泽位于今河北冀州市西北,见于《水经•浊漳水注》“扶柳县故城在信都城西,衡水径其西。县有扶泽,泽中多柳,故曰扶柳也”。前述扶柳县故城在今冀州市西,但不知扶泽与衡水的关系为何。《括地志·冀州》信都县条亦有扶泽“扶柳故城在冀州信都县西三十里,汉扶柳县也,有扶泽,泽中多柳,故曰扶柳”。

楼主 sherlock221b  发布于 2015-10-17 21:25:00 +0800 CST  
葛荣陂位于今冀州市东,见于《新唐书·地理志》“信都,望。天祐二年更曰尧都。东二里有葛荣陂,贞观十一年,刺史李兴公开,引赵煚渠水以注之”。信都即今冀州市,很明显冀州“东二里”的这个陂塘大约就在今衡水湖的位置上。只不过从《唐志》所述看,此陂乃唐贞观年间开,和北魏后期活跃于华北的葛荣似乎没啥关系,《魏书》、《北齐书》、《北史》等史书中述及葛荣也没有任何暗示其与此陂有关系的文字,不知此名从何而来。或者当地留传有很多葛荣的故事,毕竟开葛荣陂上距葛荣被尔朱荣剿灭不过短短110年。不过,葛荣陂所在位置在魏晋以前可能就是自然形态的湖沼,《水经·浊漳水注》有“绛渎又北,迳信都城东,散入泽渚,西至于信都城”,绛渎(在这里姑且不考虑绛、洚二水的历史公案)散入的泽渚从位置关系上看显然和葛荣陂是吻合的。

楼主 sherlock221b  发布于 2015-10-17 21:26:00 +0800 CST  
泜湖和阳縻渊分别位于今宁晋县东南和东北,见于《水经·浊漳水注》“百尺沟东南散流,径历乡东而南入泜湖,东注衡水也。斯洨水自枝津东径贳城北,又东积而为陂,谓之阳縻渊。渊水左纳白渠枝水,俗谓之洨水”。熊会贞有两条按语“前汉历乡县,属钜鹿郡,後汉废。《地形志》,〈广婴〉遥有历城,在今宁晋县东二十五里”、“《一统志》,宁晋县东南宁晋泊,亦曰北泊。……惟有百尺沟南入泜湖注衡水。参考道里,盖宁晋泊即古泜湖也”,很明显,这个泜湖就是前述《山经》中的泜泽。可见如果宁晋泊是自大陆泽分化出之北泊,那么分化至少应始于魏晋时期,甚至可能说明《禹贡》、《尔雅》、《山经》所述之大陆泽在上古时期也并非一个囊括了后来的南北二泊的大湖,就是说大陆泽和宁晋泊在历史时期或许从未结为一体。贳城在今辛集市南部,即大小车城,郦注云洨水流经其北侧又东积为陂,也就是说这个叫阳縻渊的陂塘在辛集市东南部、宁晋县东北方。

楼主 sherlock221b  发布于 2015-10-17 21:27:00 +0800 CST  
另有一广润陂位于今赵县南、毕泓位于赵县东南,见于《新唐书·地理志》“平棘,上。东二里有广润陂,引太白渠注之,东南二十里有毕泓”。平棘县在今赵县县城南侧,广润陂在其东郊,而毕泓又在广润陂东南。

楼主 sherlock221b  发布于 2015-10-17 21:27:00 +0800 CST  
高鸡泊位于今河北故城县,中古时期关于高鸡泊的记载集中于窦建德和王铎两件史事,前者在隋唐之交,后者在唐末,皆见载于《新旧唐书》,这里只引《旧唐书》。关于窦建德与高鸡泊之关系,《旧唐书·窦建德传》谓“大业七年,……时山东大水,人多流散,同县有孙安祖,家为水所漂,妻子馁死。……安祖刺杀令,亡投建德,建德舍之。是岁,山东大饥,建德谓安祖曰:‘……我知高鸡泊中广大数百里,莞蒲阻深,可以逃难,承间而出,虏掠足以自资。……’安祖然其计。建德招诱逃兵及无产业者,得数百人,令安祖率之,入泊中为群盗,安祖自称将军。鄃人张金称亦结聚得百人,在河阻中。蓚人高士达又起兵得千余人,在清河界中。……后安祖为张金称所杀,其兵数千人又尽归于建德。自此渐盛,兵至万余人,犹往来高鸡泊中。……隋遣太仆卿杨义臣率兵万余人讨张金称,破之于清河,所获贼众皆屠灭,余散在草泽间者复相聚而投建德。义臣乘胜至平原,欲入高鸡泊中,……”。关于王铎与高鸡泊之关系,《旧唐书·王铎传》谓“其年冬,僖宗自蜀将还,乃以铎为沧景节度使。时杨全玫在沧州,闻铎之来,诉于魏州乐彦贞。……彦贞子从训,凶戾无行,窃所慕之;令甘陵州卒数百人,伏于漳南之高鸡泊”。窦建德乃贝州漳南人,孙安祖与其同县,建德对高鸡泊颇为了解,劝安祖入泊,《王铎传》又有“伏于漳南之高鸡泊”,很明显高鸡泊就在漳南。漳南即今故城县,自上古时期就是九河地区的南缘,上古黄河最靠南的水道大约就从故城县附近东北流。根据现代的踏勘结果可以找到故城县西北和东南的一些两汉古河道,当然其时黄河已经南摆至故城县南-东,而前述县城两侧的两汉古河道应即黄河河道孑遗。古河道形成自然堤或有人工堤防,使得故城县形成了西南-东北走向的大型堤间洼地,这应该就是高鸡泊之所在。窦建德谓“高鸡泊中广大数百里,莞蒲阻深”,很好地说明了水泊的大致规模和性质。

楼主 sherlock221b  发布于 2015-10-17 21:29:00 +0800 CST  
武强渊、郎君渊和张平泽位于今武强县西南和南部,见于《水经•浊漳水注》“白马河注之,水上承呼池,东径乐乡县北,饶阳县南,又东南径武邑郡北,而东入衡水,谓之交津口。衡漳又东径武邑县故城北,王莽之顺桓也。……衡漳又东北,右合张平口,故沟上承武强渊,渊之西南,侧水有武强县故治,故渊得其名焉。……今县治东北半许落水。渊水又东南结而为湖,又谓之郎君渊。……渊水北通,谓之石虎口,又东北为张平泽。泽水所泛,北决堤口,谓之张刀沟,北注衡漳,谓之张平口,亦曰张平沟。水溢则南注,水耗则辍流”,《太平寰宇记·河北道》深州下博县条引隋《图经》云“魏白马王彪凿武强渊,……今县治东北半里许,落水渊水又东南结为湖。……故谓之郎君渊”。乐乡应如熊会贞的一条按语“《通鉴》周赧王八年,《注》引此西迳上有又字。前汉县属信都国,后汉废,在今深州东南三十里”所说在深州东南,而非今清苑县,饶阳、武邑都略相当于今地,武强县故治在今武强县西南二十五里,下博县在今深州市东部偏南,则武强渊、郎君渊和张平泽都应在今武强县西南和南部一线。

楼主 sherlock221b  发布于 2015-10-17 21:29:00 +0800 CST  
从陂位于今河北阜城县和景县之间、柏梁溠在阜城县和泊头县之间,见于《水经•浊漳水注》“衡漳又东北,右合柏梁溠,水上承李聪涣,东北为柏梁溠,东径蒲领县故城南。……又东北会桑社枝津,又东北径弓高城北,又东注衡漳,谓之柏梁口。衡漳又东北,右会桑社沟,沟上承从陂,世称卢达从薄,亦谓之摩诃河。东南通清河,西北达衡水。春秋雨泛,观津城北方二十里,尽为泽薮,盖水所钟也。……又南屈东径窦氏青山南,侧堤东出。……又东径董仲舒庙南。……旧沟又东径修县故城北。……又东会从陂,陂水南北十里,东西六十步,子午潭涨,渊而不流,亦谓之桑社渊。从陂南出,夹堤东派,径修县故城北,东合清漳。漳泛则北注,泽盛则南播,津流上下,互相径通。从陂北出,东北分为二川,一川北径弓高城西面北注柏梁溠,一川东径弓高城南”。蒲领县即今河北阜城县北,弓高城在今泊头县西,董仲舒庙在今枣强县,修县当即今景县。从陂所在的桑社沟自枣强南向东北经景县北,然后东流入从陂,再向东北入衡漳。而入漳水道分两条,北流的于阜城和泊头之间注入衡漳上的柏梁溠。另外,郦注谓“春秋雨泛,观津城北方二十里,尽为泽薮,盖水所钟也”,观津城在今武邑县东,所谓“尽为泽薮”的位置与前述武强县西南和南部的武强渊、郎君渊、张平泽的位置吻合。

楼主 sherlock221b  发布于 2015-10-17 21:29:00 +0800 CST  
房渊位于今河北献县一带,《太平寰宇记·河北道》深州乐寿县条引现已亡佚的晋人乐资著《九州要记》云“乐寿县有房渊,方三百里。石勒之建安二年,水忽变为赤。燕慕容儁二年,水忽生盐如印形,其渊一日再长再减,不失其度”。乐寿县即今献县,这一带的河流都是上古黄河三角洲九河之一部分,也都是常常遭受海水倒灌的逆河,《九州记》所载房渊的两次水体变化很明显前次是赤潮,后次是咸潮,大概都与海水倒灌有关,说明历史时期河北平原中东部的河流湖沼大多受到海水倒灌的影响。

楼主 sherlock221b  发布于 2015-10-17 21:31:00 +0800 CST  
大蒲位于今河北河间市西南,《太平寰宇记·河北道》瀛州河间县条引亡佚的《水经·滹沱水注》有“大蒲下导,陂沟竞奔,咸注滹沱,是故人因决之处,谓之百道口,盖有此浦”。《寰宇记》还提到“大蒲淀,又名大廉陂,在县西南四十一里”,虽然这一说法是北宋时期的,但可与前引郦注相参酌,显见大蒲或大蒲淀是在今河间西南,郦注时代大约在滹沱河左岸。

楼主 sherlock221b  发布于 2015-10-17 21:31:00 +0800 CST  
李彪淀位于今河北沧州市区西,见于《新唐书·地理志》“清池,……西五十里有李彪淀东堤及徒骇河西堤”。清池县在今沧州市区东关一带,《唐志》指其“西五十里有李彪淀东堤”,说明东堤在今沧州市区西部,而且既为东堤,则淀更在堤西侧。

楼主 sherlock221b  发布于 2015-10-17 21:31:00 +0800 CST  
大连淀和仵清池位于今沧州市区东南,见于《舆地志·冀州·勃海郡》大连淀条“浮阳城南有大连淀。魏延兴二年水溢注,破仵清村,因以为池。池内时有鲻鱼,言与海潜通”。黄骅市和天津大港区之间的北大港-南大港湖沼群在郦注中也有线索,见于《水经•浊漳水注》“清、漳径章武县故城西,……枝渎出焉,……东北径参户亭,分为二渎。……枝水又东注,谓之蔡伏沟。又东积而为淀。一水迳亭北,又迳东平舒县故城南。……又东北,分为二水。一水右出为淀,一水北注呼池”。浮阳城在今沧州市区东,《舆地志》所说的“水溢注,破仵清村,因以为池”的池即仵清池,隋开皇年间即因此将浮阳县改名清池县,亦见于《元和郡县志·河北道》沧州清池县条“仵清池,在县东南一十五里”。章武县故城在今黄骅市西北,东平舒县即今河北大城县,参户亭在西南方向,张守敬的按语指出其在今青县西南。可见枝渎经过青县西南后一支向东“积而为淀”,另一支向东北又分为二水,靠东的一支“右出为淀”,靠北的流入滹沱河,即今子牙河一带。前一个淀很可能是今南大港,其西南约与沧州市区东南的大连淀相连,甚至两者或许就是一个整体的淀,而一个淀的位置大致就在今北大港一带,其时两淀可能仍为潟湖。

楼主 sherlock221b  发布于 2015-10-17 21:32:00 +0800 CST  
萨摩陂位于今沧州市区北,见于《元和郡县志·河北道》沧州长芦县“萨摩陂,在县北十五里。周回五十里,有蒲鱼之利”。长芦县在今沧州北郊,从《元和志》可见,萨摩陂北侧临近今子牙新河,东边临近南大港,中古时期海岸线更靠西,当时该陂可能离海较近,“周回五十里”,面积可观。

楼主 sherlock221b  发布于 2015-10-17 21:32:00 +0800 CST  

楼主:sherlock221b

字数:68203

发表时间:2015-09-26 04:1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2-01 22:24:56 +0800 CST

评论数:393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