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三国史在左,中外政治思想史在右:和阴谋论说再见!

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学医的人确实也容易产生普渡众生的想法,因为医生的本职工作是治病救人,但是这世界上的很多病并不是生理上引起的,而是社会上引起的。
比如饥荒和营养不良所造成的病变,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容易解决的疾病,现在全球生产的粮食养活世界人民完全绰绰有余,但是人类解决这个疾病了吗?并没有。
再比如战乱所造成的瘟疫和残废,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容易解决的疾病,因为只要大家都不打仗不就OK了?但是人类解决这个问题了吗?也没有。
为什么孙中山先生决心弃医从政,鲁迅先生也决定弃医从文?还不是因为他们发现了“医人”终究是治标不治本?导致人民疾病的原因不去除,你救活一人,其实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将他们重新推回了火坑。孔子“苛政猛于虎”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吧?如果你跑到山上去把吃人的老虎给打死,然后将躲避官府压迫的人民全部拉回社会中、继续被压迫,这对他们而言究竟是好是坏呢?
深入思考后的张角,做出了他的选择。谁也没想到,中国第一个封建盛世王朝、汉族人名字由来的那个王朝,最终会败在这么一个赤脚医生的手里。
虽然他们都没有笑到最后……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7-05-17 16:31:00 +0800 CST  
1.8番外篇:行走在张角身边的另一个医生

拉开汉王朝崩溃序幕的张角原本是一个医生,却不甘心只做个医生。大约在他看来,医人可能是远远不够的,让人活在不得病的世界,远比治好一个个病症重要。正是怀着这种梦想,他从一个民间的普通医生,变成了一个庞大宗教的领袖。
他觉得这是正确的选择。
不过不是所有人的思维方式都和张角一样,甚至,不是所有医生的思维方式都和张角一样——就在张角纵横于中国黄河流域大地行医、传教时,另一个医生也开始了属于他的传奇。
通过阅读我的前文,有些人可能会产生一种错误的印象,即:张角一定是为了人民而开坛创教、普渡众生的。这,只能说是他做出选择的动机之一。也有可能,张角就是想成为人上人、想建立自己的王朝,因此才创立的太平道。
在今天流传下来有关张角的记载不多的情况下,两种可能都存在,不能武断下结论。
但是我们本节要说的另一位医生却是一个彻彻底底的“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7-05-18 19:55:00 +0800 CST  
他出身上层,少时饱读经书,学识渊博,曾受到特别行政区长官(国相)乃至全国军委领导(太尉)的举荐(举孝廉、征辟),是可以直接做官老爷的人物,但他却都拒绝了。由于历史资料的匮乏,没有人知道他为什么选择了行医这条道路,也许,是他骨子里就有这方面的天赋和基因吧!
此人既不致仕,于是年轻时便云游四方,为各地的疑难杂病患者行医治病,流传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传说,而其中最神奇的,当属下面这一段:
“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若在肠胃,则断截湔洗,除去疾秽,既而缝合,傅以神膏,四五日创愈,一月之间皆平复。”
千年之后,当现代人再翻看这些记载,惊讶地发现这和近代医学中的麻醉剂何其相似!
是的,相信各位也猜到我说的人是谁了,那就是——华佗。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7-05-18 19:55:00 +0800 CST  
根据史书的记载,华佗活跃的一段时期,大致可与张角的生平完美重叠,可以说,他俩是同时开始的行医生涯。不过区别在于,张角是个默默无名的赤脚医生,主要是在民间给底层百姓看病,而翻看史书,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华佗的救治对手多为达官贵人,基本都是些郡守、将军级别的人物。
公元208年,华佗迎来了他人生中最尊贵的一个病人——帝国首相,最终因为拒绝服从这位病人对他人生所作出的强行安排,而被下狱、处死。
而有趣的是,这位病人,正是24年前剿杀张角起义军队伍的凶手之一。
他的名字,叫曹操。
医术没有帮助张角改变政治,医术也没有帮助华佗拯救自己,最终,殊途的他们,同归于权力之手了。
这是一个历史悲剧,是我们都无法改变的一件事情;
问题是,这样的悲剧还会发生多少呢?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7-05-18 19:56:00 +0800 CST  
1.9东汉政府对张角及太平道的早期态度

不少朋友有这么一个印象,即宗教之建立,必然与世俗政府发生冲突。毕竟,耶稣殉道的图像已经深深印入众人的脑海,历史上类似的事情也不止这一件,所以我们不能说这种看法一定是错误的。
但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就是,在黄巾起义前,东汉政府对张角及其太平道的政策,绝无镇压;相反却是极其纵容。根据记载,当时东汉统治集团对张角等(以张角三兄弟为首)传教行动的印象是“以善道教化,为民所归”,由此可见,太平道的主体思想,仍然是积极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是以士大夫官吏并不觉得他们的言行有什么叛逆之处。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走上层路线的道教先驱人物——宫崇,当年献《太平经》给东汉朝廷,得到的待遇却是“被有司奏劾所上妖妄不经”,经书被“收藏之”(这是文史管理的传统,民间献书都是要收藏的,就是秦始皇焚书也只是不准民间藏书,秦朝自己是留着诸子文献的,虽然最后被项羽给烧了),宫崇这个人却没有了音讯——反正被定性为了“妖妄”,封赏肯定想都别想,不挨罚就不错了。
这不禁就让人产生疑问了:宫崇只是想献书给朝廷,顶多为了博个国师之类的封号,纯属个人行为,却如此不被待见;而张角是满世界地跑动,四处拉拢民心,反而没人去管他。这是为何?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7-05-19 23:09:00 +0800 CST  
原因很简单:宫崇虽然是一个人,但是一旦他的献书行动成功了,那就必然挑战正统学术界的权威,影响各学术门派弟子在政治上的地位。
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是和学术紧密关联的,每次政治改革和革命都会伴随着主体思想的大变动。秦用法家,其他学派就遭了秧;武帝用儒家,其他学派就纷纷被罢黜。就是号称“清静无为”的汉初黄老思想,搞起学术清算来也是不遗余力。
景帝他妈窦太后,一个瞎老太太,可是一听说儒生辕固生反对黄老,直接下令让人把他扔到猪圈里和凶残的野猪搏斗,好在景帝偷偷塞了把匕首给辕固生(当然,他也可能是明目张胆塞的,反正老太太是个瞎子),才没闹出人命。
两汉时期争论最激烈的学术问题:今古文之争,本是两拨儒生相互扯皮(真以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不会有纠纷了?),结果双方又在政治上打得不可开交,可以说谁在学术上要是站不住脚,谁就将在政治上失势。谁政治上失势的话,且不说有些人是真的信仰被动摇了,起码,还有很多靠这个吃饭的人也要丢饭碗、丢职称,这可是和利益息息相关的啊!
所以宫崇的行为虽然仅限于他一个人,但实际上却牵一发而动全身。东汉的谶纬思想非常浓厚,但毕竟是以儒学为主的。假如朝廷将《太平经》这种极具道家倾向的学说列为官方学说,那牵涉的,可就不是一两个人的事情了。
那么,张角的信徒那么多,他们就不是人?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7-05-19 23:10:00 +0800 CST  
就生理上讲,他们当然是,不然是猴子啊?但是就政治上讲:P民算不算人,还真不能随便说。张角传教也好,不传教也好,群众信他也好,不信也好,从政治上讲并不会影响什么,因为他们没有政治发言权。
政治发言权是什么?说白了就是主动(这两个字很重要)影响政治决策的权利和权力。近现代民主社会,人民可以投票参与、决定政治,这就是政治发言权。而在古代等级社会,普通老百姓除了造反,基本是不可能主动影响上层政治决策的。他们能盼望的,就是自己喊冤什么能得到朝廷的重视,运气好的话,来个有道明君,或者青天大老爷,这样上面就能够帮他们做点实在的决策,仅此而已。
可惜大部分锦衣玉食的统治阶级都很难了解底层人民的真实情况,或者就算了解,也假装视而不见,直到人民走到逼他们不得不正视自己的那一天。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7-05-19 23:10:00 +0800 CST  
大家是不是觉得这个帖子有些拖拉?其实我反而觉得已经是有些跑着更了,只能说这确实不是一个爽文帖子,但还是希望各位能积极参与讨论,一起交流……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7-05-20 16:43:00 +0800 CST  
今天这一节比较长,可能要明天才能更新,请见谅~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7-05-20 23:51:00 +0800 CST  
1.10流民:农民起义的开始

按:汉末张角兄弟黄巾起义是在184年,根据《后汉书》、《通鉴》等记载,其行事已“十余年”,可见他们的传教活动在174年前就已经开始,之后逐渐发展到“众徒数十万,连结郡国,自青、徐、幽、冀、荆、杨、兖、豫八州之人,莫不毕应”的地步。于是张角“遂置三十六方。方犹将军号也。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帅。”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7-05-21 18:35:00 +0800 CST  
全言注:以上引用文字来自《后汉书•皇甫嵩朱儁列传》,因这二人是镇压黄巾起义的两位最高统帅,所以黄巾起义的记载主要来自他们的传记。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7-05-21 18:35:00 +0800 CST  
照以上记载的因果关系看,张角传教的行动至少持续了十余年,而他最后建立起庞大的宗教组织也是在十几年后,不然就凑不出三十六方这样大的基数出来。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张角取得了这样大的成功呢?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7-05-21 18:36:00 +0800 CST  
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大家都知道,那就是封建社会无法解决的一个问题:土地兼并。由于皇族、官吏、豪强的不断土地兼并,所以小农的生活越来越糟糕。失去土地的他们无法养活自己,只得争相拥挤进入城市谋生路。
或问曰:城市难道就有土地给他们?
答:当然没有。城市本是皇族、官吏、豪强集中的地区,别说土地早被瓜分没了,就算有,农民们能分到?
不过由于封建社会是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的,地主能买农民的土地,农民当然也能买别人的土地。问题是农民有钱吗?
少部分是有的,所以每个时代都有一些比较精明、勤快的农民能发家致富,成为非统治集团内部产生的中小地主。但是大部分农民手上的流动资金是很少的,像那些被迫卖掉自己土地的农民,卖田换来的钱本就不多,应急之后能剩下的(假如能剩下的话)自然就更少。这点钱,够用吗?
失去土地的农民,部分得以留在本地给地主做雇佣工,但是地主并不需要那么多农奴,所以一部分农民还是得离开家乡,从一地迁居另一地重新生存。要想再获得土地,唯一的可能就是再购买了。
问题是,请各位看看自己身边,是一线城市的房价贵,还是二线贵?是市区房价贵,还是郊区贵?农民在非城区将自己的土地贱卖给了地主,然后跑到城区来,你指望这点钱能买得起新的土地?
就是按正常价,你卖了长沙的房子也买不起北京的房子嘛(住别墅的土豪请无视),何况还是贱卖?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7-05-21 18:36:00 +0800 CST  
全言注:土地兼并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不讲理”;相反,很多兼并都是合理合法且“两情相悦”的。比如今年遭了灾,颗粒无收,没粮食过年,不卖田,那就只有饿死的份。倘若能以正常价格卖出,那过了今年再买回来也不是不行。但地主豪强要是愿意正常价买就怪了!要么就超低价卖给我,要么就留着饿死去:法律可没规定我必须买你的田,对吧?
面对死亡,农民只得低价卖地,先活过今年再说。而其实大家都知道,过了今年,可能就没有明年了。
有时候,我们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差选择;一个,是没有选择。
这就是现实。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7-05-21 18:37:00 +0800 CST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城市没有土地、就算有也肯定只会比农村更贵,那失去土地的农民为什么还要往城市挤?
无他,因为城市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罢了。
呆在农村,除了种田,基本是没什么就业选择的。但在城市就不一样了,城市消费群体大,各种需求多,摆个地摊,卖个炊饼,开个麻辣烫,搞个烧烤摊,或者给别人家家搞装修打打工什么的,勉强也能糊口——骆驼祥子就不是去北京种田的,他靠当出租车司机(拉车)就能活;要是呆在农村,哪个乡下人会要他拉呢?
我们看今天各个城市的小商小贩,又有几个是本地人呢!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7-05-21 18:38:00 +0800 CST  
正是因为城市具备这个调节功能,所以每个封建王朝总是会在衰败前出现一个十分光鲜的盛世局面,尤其以出现一批的超级人口大都市为代表,但这些都市看似是光辉璀璨,实际上却是暗藏了灭亡王朝的杀机。那些无法在城市定居下来的人口,就是社会崩溃的不定时炸弹。
当然,老百姓大都是很淳朴的,不到万不得已,有口饭吃就会勉强过下去。造反要被砍头,这是个人都明白;而政府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面对不断涌入的外来人口,他们也顶多派城管出来整治一下街道和市容,不会彻底灭了大家的活路。兔子逼急了也会咬人,官民之间维持个基本平衡就OK了,真出了乱子,双方其实都不好受。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7-05-21 18:39:00 +0800 CST  
在这两种想法的驱动下,封建王朝的城市规模会变得越来越大,本地人口和非本地人口的比例也会急剧增加,失业人口自然也会不断增加。按《后汉书》里记载的进步思想家王符所说,黄巾起义前,东汉帝国首都——洛阳的情况是:
“一夫耕,百人食之;一妇桑,百人衣之。”
即:真正种田的人只有全洛阳人口的百分之一左右。这话可能有些过头了,但是非农业人口的剧减凸显了东汉土地兼并的严重:除极个别游手好闲的人之外,谁不想自己有份田地可耕种?问题是没田种,你让人怎么办?
洛阳本地有土地兼并,洛阳周边也有土地兼并,大家的田都没了,只好扎堆往帝都挤,挤破了头也没几个人能买到属于自己的地,最终非劳动人口越来越多。洛阳也好、其他都市也罢,都养不活这些人了,他们就只剩下一个选择,那就是:流亡。
流亡的结果,就是催生流民。一旦社会出现了大规模的流民,那就距离起义和改和谐朝换和谐代不远了。
为何?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7-05-21 18:40:00 +0800 CST  
因为流民失去了正常的工作可能,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唯一的收入就只可能是暴力抢掠了。所以我们看古代农民起义都带有极其残暴的特性,这既是被逼无奈下的选择,也是这种选择反哺的一种心理:老实种田被兼并,杀人放火却金腰带,何乐而不为!
按理说,出现了流民,国家和各级政府就必须想办法让他们安定下来才是。但即将出现的问题却是:一个王朝要是流民问题极其严重,就必然是地方豪强兼并极其严重的时期;兼并到这个份上了,国家的公共权力就必然已经被地方豪强所把持;由于地方豪强本身具有地域狭隘性,所以他们都是巴不得让自己领地上的流民滚蛋。
于是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
流民被从一个地方驱赶到另一个地方,因为豪强不愿意看到自己领地上有流民威胁自己的私有财产,地方官也不希望辖区内有流民影响自己的政绩,大家都只顾着把流民赶出去,却不想着如何安定他们。可要是全国各地都是流民的话,该赶到哪里去呢?
城市,没空间了;
其他地区,也同样有着一拨又一拨嗷嗷待哺的流民。
大家发现实在走投无路了,怎么办?
那就反了吧!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7-05-21 18:41:00 +0800 CST  
所以像宋江那种农民起义,是不可能改和谐朝换和谐代的,因为他们的队伍大多不是因为没饭吃才造反,而是因为司法不公正等原因而落草为寇。司法不公正必然导致反抗,但是这种反抗的力度远没有让人活不下去而起义的力度大,更远没有让全国人民都“无处逃生”而起义的力度大,那才是真正强大的力量。
不过,细心的朋友们没有发现我上面的论述里有一个漏洞?
失去土地的农民,在成为流民前,真的只有留下来做地主雇佣和涌入城市两条路可选?
并不是,因为历史上确实有第三条、而且也是引领人类走向新纪元的路可以选。
什么?
对外殖民扩张。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7-05-21 18:42:00 +0800 CST  
去城市买不起地,在国内买不起地,但殖民海外的话就不需要买地了,因为大家可以赤裸裸地抢了。近代史上的那些殖民帝国,谁是花钱向殖民地土著买地而崛起的?
中国人也是靠殖民起家的,不然你以为今天的960万平方公里领土是天上掉下来的?也正因为我们的祖先殖民了这么多土地,所以才能够在历史上长期养活那样庞大的人口。
所以直到唐宋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势头主要还是向上的,因为国人开发土地的进度能够适应人口的增长——先是黄河流域,然后长江流域,接着珠江流域。这三条江成为了中国人最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但是从宋朝开始,随着珠江流域开发的逐渐完成,东亚大陆比较适合传统农业发展的地区就没多少了,但我们老祖宗们的人口却仍然在发展,此时中国人没有积极主张对外殖民扩张,反而逐步走向闭关锁国,这就彻底断掉了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空间。

楼主 全言  发布于 2017-05-21 18:43:00 +0800 CST  

楼主:全言

字数:41418

发表时间:2017-05-14 04:3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9-25 11:05:33 +0800 CST

评论数:827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