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写《细说多尔衮的一生》(不定期更新,不会中断)

从上节后记开始,我就开始对经济领域进行介绍,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从秦到清)一直在解决生存问题和满足国家军事需要,大力发展农业,封建王朝与农耕经济高度结合在一起,重农抑商,导致工商业发展严重滞后,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其他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最终落后于世界。除了基于解决温饱和军事需要的目的外,还有另一个因素促使封建统治者重视三农问题(农民、农村、农业),那就是农业发展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请各位回顾一下历史,从中国第一次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历经绿林起义、赤眉起义、黄巾起义、黄巢起义等,直到清末的太平天国起义,尽管每一次起义的领导人不同、起义的内容和地点也不同、起义的借口也不尽相同,但所有的起义归根到底都是因为三个字而引发战争---吃不饱,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吃饱穿暖,谁会拿自己的性命去开玩笑呢?正因为吃不饱,活不下去了,才迫使他们走上起义之路。因此,农业发展还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谐,进而维护统治。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4-20 18:45:00 +0800 CST  
正因为农业发展有着解决温饱、满足军事需要、维护社会稳定三大积极作用,因此历朝历代统治者都集中全部人力、物力、精力去发展农业,固守“重农抑商”政策。对于“重农抑商”,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对与错对它进行评判,必须用唯物主义辩证观(一分为二)去分析它。我先举一个数学问题做例子,“若直线A与直线B垂直,直线A与直线C垂直,则直线B与直线C平行”(称为原命题),这个原命题到底是对还是错?放在平面几何中,原命题是对的;但放在空间几何中,直线B与直线C既可能是平行,也可能是异面,原命题就变成了错误的。因此,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条件一变,其正确与否也随之变化,把这个道理运用在“重农抑商”政策上也是成立的。在生产力极其落后的秦汉时期,需要动用举国之力才能勉强维持整个国家温饱的条件下,通过“重农抑商”,优先发展农业,集中所有力量解决生存问题(温饱问题)的做法是对的;但到了明清时期,已经实现了用少数人从事农业就可以解决国家温饱的情况下,封建统治者还把大部分人固守在农业上,导致工商业发展严重滞后,落后于世界,这个时候“重农抑商”就变得不合时宜了。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4-20 18:45:00 +0800 CST  
正当大清国固守农业之时,西方国家在经济上正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西方国家基本采用了领主制的政治制度,它们并不像古代中国那样,建立起高度集权的国家。在领主制中,国王之下存在着众多领主,领主在其领地上有独立的行政权,各个领主各自为政,有些领主重视农业,有些领主喜欢发展工商业,这种分散性的政治体制下,反而更有利于农、工、商等行业的平衡发展。西方国家在解决温饱问题后(农业),在手工业领域实现了重要飞跃,尤其是蒸汽动能和电动能的出现及广泛应用,让传统的手工制造业(手工业)变成了机械化的制造业(工业),工业领域的发展使西方国家在生产衣服、手表、清洁用品等产品的能力大幅度提高,极大地满足民众的其他物质需求。逐渐地,西方国家把工业运用到军事领域,大炮、飞机、舰队等应运而生,西方国家实现了从冷兵器时代向热兵器时代的过渡,而此时的大清国,还停留在简单的手工业上(还算不上机械化的工业),依旧是冷兵器时代。一场由西方热兵器对东方冷兵器的鸦片战争终于爆发了。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4-20 18:45:00 +0800 CST  
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一些开明人士看到不能再固守在传统的农业上,要发展工业,但大清国没有工业基础(只有手工业),于是展开了一场大规模学习西方工业技术的运动---洋务运动。人们对一件物品从“毫无接触”到“熟能生巧”,是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洋务运动虽然引进了西方工业技术,但对工业产品不能熟练地运用,浮于表面,因此在对外战争中,依旧屡战屡败。随后,在历经辛亥革命、北洋军阀统治、八年抗日、解放战争等时期,新中国成立了。经过一百多年的时间,中国人终于可以熟练地使用各种工业制造品,并且建成了完善的工业生产体系,同时也摆脱了农业的束缚,把中国从一个落后农业国变成一个先进工业国。改革开放后,我国工业发展突飞猛进,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各项物质需求,群众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于是,第三产业(服务业)也迅速发展,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农业、工业、商业及服务业三大支柱的经济模式(未完,待续)。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4-20 18:45:00 +0800 CST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4-21 07:09:00 +0800 CST  
多尔衮的一生(12)---第一次夺汗位失败之谜大总结(下)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4-21 07:09:00 +0800 CST  
在第一次汗位争夺战中,阿巴亥四母子集团掌握后金国八旗中最强的两黄旗,共65牛录,取得了军事上的绝对优势,四大贝勒中的任意一人都不是阿巴亥集团的对手。而处于四大贝勒最末位的皇太极,不仅军事实力最弱,而且辈分、威望、资历等均比不上二哥代善,是一个处于弱势地位的竞争者。然而,历史奇迹发生了,实力最强的阿巴亥集团输得一败涂地,而实力最弱的皇太极却成功逆袭,成为后金国第二任大汗。那么阿巴亥母子输在哪里?皇太极又赢在哪里?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大原因: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4-21 07:10:00 +0800 CST  
第一、阿巴亥母子输在太强,皇太极赢在太弱。在一般人心目中,实力强是一种优势,实力弱是一种劣势,但实际情况往往是,强是一种劣势,弱是一种强势,这种颠覆传统观念的理念应该如何理解呢?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观和矛盾论,矛盾对立的双方是可以互相转化,自古“强弱无定势”:官渡之战时,袁绍因为自身强大而产生了轻敌思想,最后痛失乌巢而致败变弱;曹操因为弱而特别谨慎对待官渡之战,反复权衡找准了袁绍致命死穴---乌巢,因弱而强。因此,强可变弱,弱可为强,强弱自古无定势。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4-21 07:10:00 +0800 CST  
回归正题,这道理一样适用于皇太极和阿巴亥身上:阿巴亥母子输在太强,强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成为优势,但同时也能带来致命劣势。首先,太强为阿巴亥母子带来了妒忌,努尔哈赤晚年的偏心举动,把战斗力最强的两黄旗给了毫无战功的阿巴亥四母子,给了他们无上荣耀的同时,也带来了众人对她们的不愤与妒忌,使阿巴亥母子一下子成了众矢之的;其次,太强为阿巴亥母子带来了寂寞,常言道“无敌是最寂寞的”,由于阿巴亥母子太强,让周围的人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进而慢慢疏远(产生了距离感),最终阿巴亥四母子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被四大贝勒击败;最后,就因为阿巴亥太强才促使了四大贝勒的联合,四大贝勒的联合是整场汗位争夺战胜负的关键,一开始四大贝勒是各怀鬼胎、各自为政,但因为强敌阿巴亥母子的出现,才迫使四大贝勒联手,进而击败阿巴亥。阿巴亥因强致弱,让人惋惜。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4-21 07:10:00 +0800 CST  
皇太极赢就赢在太弱,从皇太极的事例中让人明白一个道理:有时候太弱也是一种优势。首先,太弱的人没有威胁,威胁不了别人的利益和地位,别人就愿意支持你,阿敏、莽古尔泰、代善之所以支持皇太极当大汗,最重要一个原因就是看中他弱,好控制;其次,太弱的人容易得到别人同情。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大部分的人都愿意亲近弱者而疏远强者(对太强的人有心理抵触),所以弱的人更容易被人同情和亲近,支持率自然高;最后,弱的外表可以帮你盖住锋芒,进而保护自己。其实熟悉历史的朋友应该很清楚,皇太极是一个很有能力、很聪明、很强势的人,如果在汗位争夺战时皇太极把自己的内在完全展现出来的话,只怕阿敏、莽古尔泰、代善等人是不会支持皇太极的,但正因为皇太极军事实力最弱,为皇太极涂上了一层保护色,让众人产生错觉,以为皇太极很弱,进而支持他当大汗,使皇太极实现了因弱而强。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4-21 07:11:00 +0800 CST  
第二、皇太极赢在根基稳固,阿巴亥输在根基不稳。四大贝勒与阿巴亥集团最大的不同是,四大贝勒在后金国的军政两界经营已久,有很高的威望、资历、人望、人脉、势力等,支持四大贝勒的人甚众;阿巴亥四母子是典型的暴发户,一夜之间拿到了最强战斗力的两黄旗,却依旧改变不了她们四母子在后金军政两界根基不稳的局面,无人脉、无威望、无势力、无关系等,这些劣势是无法用军队人数去弥补。在政治场上讲求步步为营、稳打稳扎,最忌的是根基不稳,阿巴亥因军事实力太强已经遭人妒忌,再加上根基不稳,所以她输是有原因的。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4-21 07:11:00 +0800 CST  
第三、皇太极赢在沉稳老练、阿巴亥输在急功求成。阿巴亥这次输,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拉拢不了代善这关键一票,而阿巴亥和代善的关系破裂早在努尔哈赤生前已经开始,阿巴亥急于求成,在努尔哈赤死前就急于找新的靠山(代善),进而引起努尔哈赤的醋意,阿巴亥和代善同时受罚,关系从此破裂,这很大原因是因为阿巴亥太急所致。而讲到手段,皇太极就沉稳老练多了,不论是离间代善和阿巴亥、争取代善等人支持、诛杀阿巴亥等事,他都恰如其分,拿捏很准,所以皇太极会赢是有道理的。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4-21 07:11:00 +0800 CST  
现在的皇太极终于当上了梦寐以求的大汗宝座,然而他就高兴吗?而输掉的多尔衮三兄弟是不是代表没有任何机会呢?刚当上大汗的皇太极其实并不高兴,努尔哈赤留给皇太极的是一个烂摊子,后金国此时面临着诸多问题: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4-21 07:11:00 +0800 CST  
第一、他不过是一个“傀儡大汗”,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三人以强大的军事实力钳制和制约着皇太极,让他动弹不得,什么也不能做,还要维持四大贝勒轮流掌管政权的制度,四大贝勒共同接受百官朝拜。皇太极只是名义上的大汗,实则后金进入“四帝共治”的尴尬局面(权谋);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4-21 07:11:00 +0800 CST  
第二、后金国周围强国林立,严重威胁后金国的发展。后金的西部有蒙古、南部有明朝、东部有朝鲜,这些国家均与后金进入敌对状态,外部形势严峻(军事)。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4-21 07:11:00 +0800 CST  
第三、国内政治也不容乐观。后金国是一个传统的以游牧业、畜牧业为主的落后国家,与明朝这种以农业为主的发达封建国家差距甚大,其落后的农业经济导致了粮草储备不足,无法为长期的军事行动提供持久的粮草保障,且后金国杀戮成性,后方起义不断,民心不稳,没有一个稳固的后方基地(政治)。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4-21 07:13:00 +0800 CST  
然而,到了皇太极统治后期,阿敏、莽古尔泰、代善逐一退出权力中心,皇太极由军事最弱变成军事最强,取消了四大贝勒轮值制度和四大贝勒共同接受百官朝拜制度,实现一人专政,独揽大权,皇太极终于当上一个有名有实的大汗(权谋变化);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4-21 07:18:00 +0800 CST  
后金先后降服朝鲜、蒙古,在松锦战役中,后金击败明朝,把整个辽西走廊夺了过来,明朝在关外只剩宁远一座孤城,后金国全占东北地区,清兵入关的时机越来越成熟(军事变化);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4-21 07:18:00 +0800 CST  
皇太极禁止军队随意杀戮,稳定民心,重用汉人,学习汉族文化,进行改革,对后金的军政制度进行汉族化,使后金政权从一个落后的游牧经济为主的国家变成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先进封建国家,为军队长期作战提供充足粮草,改国号为大清,改大汗为皇帝(汉族化),实现了大清朝新的历史起点(政治变化)。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4-21 07:18:00 +0800 CST  
那么皇太极是如何做到如此辉煌的成就呢?而这里面与多尔衮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第一次汗位争夺战以后,多尔衮进入人生第二阶段---皇太极统治时期,这一阶段多尔衮被皇太极重用,提拔速度非常快,然而为什么皇太极要提拔曾经的敌人(多尔衮)?而多尔衮面对这个杀母仇人(皇太极),为什么选择合作呢?请留意“细说多尔衮的一生”第二章---皇太极时期,在这一时期,主角依然不是多尔衮,依旧是从一个侧面去反映多尔衮的实际情况,而真正的主角是皇太极,我将会从权谋、军事、政治三个方面介绍皇太极,一起去领略皇太极的文治武功、纵横天下的风采。可以这么说,没有皇太极就没有后来的清兵入关,是皇太极把后金的基础打稳了才有了后来清朝统治全国的可能,因此,历史选择了皇太极当大汗并没有错,这些都会在后文逐一讲解。
(第一章,完)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4-21 07:19:00 +0800 CST  

楼主:神将路飞

字数:267696

发表时间:2018-04-09 22:3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0-17 22:01:16 +0800 CST

评论数:1444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