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写《细说多尔衮的一生》(不定期更新,不会中断)

多多支持!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4-09 14:37:00 +0800 CST  
多尔衮的一生(1)---绪论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4-09 14:38:00 +0800 CST  
他是清兵入关第一大功臣,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幼年丧失父母,从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幸运儿一下子变成了无依无靠、寄人篱下的孤儿;他曾经两次卷入汗位争夺战中,却两次都以失败告终;他战功显赫,为清朝的建立和入主中原创下了不世功绩,但死后被抄家、鞭尸、逐出宗庙,永世不得翻身;他好色成性,阅女无数,连皇帝的母亲都要屈尊下嫁于他,但他到死都没有儿子;他是后金(清朝前身)少有的“满族汉化”的支持者,主张学汉字、习汉文、学习汉族先进制度,并且举荐了一大批汉族人当官,但同时,他也是残暴屠杀汉族的始作俑者;他的一生并没有获得“皇帝”之名,但他确实有“皇帝”之实,甚至连皇帝(顺治)和太后(孝庄)都只能听命于他。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4-09 14:38:00 +0800 CST  
这个有着如此传奇一生的人,他的名字就叫做爱新觉罗*多尔衮,是我最喜爱的中国八大军事家之一(白起、韩信、刘秀、曹操、铁木真、多尔衮、林彪、粟裕)。对于多尔衮的一生,历史上的评价也是好坏参半,他是公认的清兵入关第一功臣,也是促进民族融合的重要推动者。然而,他暴涙、残忍、好色、欺负幼主,是一个性格极为复杂的人。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4-09 14:38:00 +0800 CST  
幼年的多尔衮,因为母亲得宠于努尔哈赤(父亲),子凭母贵,受到了父母的保护,天真浪漫的他度过了一段非常幸福、愉快的童年;然而,随着父母相继离世,在皇太极荣登汗位后,多尔衮兄弟遭到了四大贝勒的猜忌,受人排挤、寄人篱下,为了生存自保,多尔衮开始进入了潜伏忍耐、韬光养晦的时期,一方面向皇太极积极靠拢,保存自己;另一方面积聚力量,等待下一次时机的到来;1643年,皇太极暴毙,多尔衮终于等到了机会,成了满清的重臣,掌握了满清最高军政大权。随着权欲膨胀,多尔衮不把年幼的顺治皇帝放在眼里,为所欲为,他残暴、霸道、自私的性格逐步显现,顺治一再忍让,多尔衮步步紧逼(这也是为什么顺治在多尔衮死后,要将多尔衮逐出宗庙,甚至鞭尸的原因)。最后,多尔衮死于顺治年间,顺治终于等到了机会,对多尔衮削爵、抄家、鞭尸、逐出宗庙,永世不得翻身,以发泄对多尔衮的憎恨。直到乾隆年间,才为多尔衮平反,恢复其清兵入关第一功臣的地位。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4-09 14:38:00 +0800 CST  
多尔衮的一生,历经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三朝,也历经了满清从一个东北地方割据势力(后金)到入主中原、统治全中国的大帝国(清朝)的转变。多尔衮幼年时事事顺心、衣食无忧、天真浪漫;青年时寄人篱下、忍辱负重、韬光养晦;晚年时狂傲自大、目中无人、不可一世,是什么让多尔衮的性格发生如此巨大的转变呢?是环境、情感和权欲。而多尔衮与孝庄太后之间那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感情,也为后世津津乐道。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4-09 14:38:00 +0800 CST  
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从多尔衮第一次夺汗位失败之谜、皇太极时期、多尔衮第二次夺帝位失败之谜、清兵入关(问鼎中原)、死后余波五个方面,去介绍多尔衮充满传奇的一生。这里面充满着政治、权谋、军事、战略、哲学等内容,在那个血与火的战争年代,历史是如何把一个懵懂少年锤炼成一个能独当一面、担当入主中原重任的统治者?请留意多尔衮的一生。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4-09 14:39:00 +0800 CST  
细说多尔衮一生(第一节)后记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4-09 14:39:00 +0800 CST  
百度贴吧很多读者找到了我,问我:“为什么不写下去?”,很多读者都希望我继续写,别在高潮部分停笔。其实,当时我之所以没写下去,是因为去到皇太极军事、政治篇的时候,有两个历史疑难不知道如何交代。但在查阅了大量清史之后,我已经想到了较好的表达方式,因此,这一次重写“多尔衮的一生”,我保证能够从努尔哈赤时代(多尔衮出生)一直写到顺治时期(多尔衮去世)。但由于贴吧的相关规定,不能一下子把所有章节全部上传贴吧,我只能每天更新一章节。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4-09 14:39:00 +0800 CST  
多尔衮的一生,从努尔哈赤时期的无忧无虑、天真无邪,到皇太极时期的韬光养晦、潜伏等待,再到顺治时期的权倾天下、不可一世,显露出了多尔衮在不同时期的性格特征。尤其在皇太极时期,多尔衮得到了皇太极的赏识,大力提携,使多尔衮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军政两界建立巨大功绩,成为后金(大清)的佼佼者。那么,到底多尔衮对皇太极有多么重要?可以从皇太极三篇章(权谋、军事、政治)中进行分析: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4-09 14:40:00 +0800 CST  
皇太极权谋篇中,我已经介绍过,尽管皇太极在第一次汗位争夺战中胜出,但刚上台的皇太极不过是一个傀儡大汗,他受到了三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的军事威胁和政治压迫。为了对付三大贝勒,皇太极积极拉拢了多尔衮、多铎两兄弟的两白旗(即努尔哈赤时期的两黄旗,后金人数最多、战斗力最强的两支部队),最终逐一击败三大贝勒,把大汗的权力全部收归己有,皇太极终于当上了一个“有名有实”的大汗。在大汗集团(皇太极)和三大贝勒集团斗争的时候,多尔衮坚定地站在了大汗集团一方,由于政治路线走对了,结果多尔衮逐渐成为了皇太极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成为了皇太极的左膀右臂,并进入决策层,握住权柄,走向人生巅峰。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4-09 14:40:00 +0800 CST  
皇太极军事篇中,皇太极继位初期,后金国对外面临西南蒙古、南部明朝、东部朝鲜的包围及军事威胁中。由于得到皇太极的赏识,多尔衮很早就得到了展示军事才能的平台:在征服漠南蒙古的过程中,多尔衮曾多次跟随皇太极出征蒙古,勇猛杀敌,多尔衮还曾亲自带队追击林丹汗,最终迫使漠南蒙古投降后金,还把蒙古收藏的传国玉玺平安送到皇太极手上,建立巨大功勋;在征服朝鲜的战争中,多尔衮亲率蒙汉八旗,保护皇太极,在后金两次军事打击下,朝鲜也成了后金的附属国;在征战明朝的战争,多尔衮跟随皇太极多次绕道蒙古,进入明朝腹地---华北地区,烧杀抢掠,骚扰明朝的后方基地,威胁明朝首都(北京),摧毁明朝的防御工事,严重削弱明朝的军事力量。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4-09 14:40:00 +0800 CST  
其后,在决定东北地区命运的明清松锦(松山、锦州)大战中,战役刚开始是由皇太极亲自挂帅,这场战役持续了3年时间,但到了战役中期,皇太极收到了他一生最爱的女人---海兰珠病危的消息,皇太极急忙把战役指挥权交给了多尔衮,匆忙地离开前线,返回盛京(今天的沈阳市,当时的大清首都)探望海兰珠,想不到英明神武的皇太极也有“不爱山河爱美人”的时候。因此,松锦战役中后期完全是由多尔衮去指挥,并且取得了空前的胜利,清军夺取了东北地区的南大门---锦州,全占东北地区。从此,明朝在关外(山海关以外的东北地区)只剩下吴三桂驻守的宁远一座孤城,整个东北都是大清的势力范围,“清兵入关、问鼎中原”的时机也越来越成熟。多尔衮不仅手上握有大清国里面战斗力最强、人数最多的两白旗(军事实力),而且多尔衮一生征战无数,屡立战功(有军功、有战绩)。尽管在漫长的军事生涯里面多尔衮付出了沉重代价,例如多尔衮第一次上战场就受到重伤,差一点性命不保;松锦大战中,多尔衮拼命过度,导致不育等,但这些实力功绩使多尔衮在大清军界得到一致好评,威望极高。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4-09 14:40:00 +0800 CST  
在皇太极政治篇中,皇太极的政治路线就是实现后金(大清)政治的汉族化、封建化,从而把后金国从落后的游牧国家变成先进的、以农业为核心的封建国家。然而,皇太极的这种政治理想与那些把自己的种族看得高高在上的满洲贵族(以三大贝勒为首)格格不入,一开始汉族化改革遇到了巨大的阻力。在此危难之际,多尔衮又一次坚定地站在皇太极的一方(所以站对位置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极力支持皇太极的政治主张。随着皇太极和多尔衮联手击败三大贝勒,权力逐步收归大汗集团(以皇太极为首)所有后,大清国的汉族化、封建化道路在顺风顺水地进行着。皇太极把后金国改国号为“清”后,在政治机构上学习明朝---用内阁、六部制度管理大清政治。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4-09 14:41:00 +0800 CST  
三省六部制度酝酿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成型于隋唐宋时期,到了蒙古人征服中原,建立元朝后,元朝最高统治者认为三省的行政效率太低,于是废三省,只保留一省(中书省),中书省设立左右丞相管辖六部,负责全国政务,从元朝开始就形成了“皇帝---丞相---六部”的垂直行政管理体系。朱元璋推翻元朝后,建立明朝,在政治上仿效元朝,形成“皇帝---丞相---六部”的行政管理体系,但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就废除丞相,皇帝亲管六部,而六部之中(吏、户、礼、兵、工、刑六部),又以吏部为首,实则,从朱元璋废除丞相开始,吏部部长就承担了丞相的部分职能,建立起“皇帝---六部(吏部为首)”的行政管理体系。皇太极学习汉人、仿效明朝,建立起“皇帝---六部(吏部为首)”的管理模式,并且把多尔衮封为吏部部长,从此,在大清的政治上,多尔衮就拥有了相当于丞相的权力。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4-09 14:42:00 +0800 CST  
问题来了,为什么六部里面要以吏部为首?那就得从六部的职能去分析。六部里面,除吏部外的其余五部都是有专职职能:户部相当于今天的民政部和财务部的结合,管户口和财政资金;礼部是宣传、教育、文体等职能的集合;兵部相当于国防部,管军队后勤(招兵买马、军用粮食储备等);工部相当于住建、交通等部门,管大型建筑工程、开桥修路等;刑部相当于法院,专管司法。而吏部管什么?吏部,顾名思义,就是管理官吏的部门,负责管理官员的考核、调动、升迁、任免等,如果熟悉政府行政机构,就会明白这是组织部干的活。吏部管理着整个大清国所有官员的升迁调动,整个大清政治官员都要受制于吏部,其管理范围和管理深度远远超过其他五部,吏部等同于掌管了大清所有官员的生死大权(升迁、调动、考核),最终导致所有官员都不得不听命于吏部,尽管吏部和其他五部在政治地位上是同一级别,但实际上其他五部都不敢得罪吏部,并以吏部马首是瞻(所以六部中,以吏部为首)。作为大清国第一任吏部部长的多尔衮,可以在秉承皇太极懿旨的基础上,安插自己(多尔衮)心腹到各个部门当官,进而使多尔衮形成自己的政治势力,在政界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4-09 14:42:00 +0800 CST  
我在说本文时,曾强调过多次,一个人在一个国家是否具备实力,主要看两大标准---政治权和军事权(合称军政大权)。多尔衮在皇太极身边,得到皇太极赏识和大力提携,逐渐形成了超强实力:权谋上,多尔衮是皇太极用来对付三大贝勒的棋子,是皇太极不可离开的左胖右臂;军事上,多尔衮不仅掌握着大清国人数最多、战斗力最强的两白旗,而且屡立战功、英勇杀敌,赢了后金军界一致好评;政治上,多尔衮是吏部部长,在官场上地位仅次于皇太极,利用吏部职能可以在各个行政部门安插心腹,形成多尔衮的政治势力,最终,多尔衮在军政两界都取得很高的地位和威望。如果说大清国后期,皇太极是第一号人物的话,那么多尔衮绝对是第二号人物(仅皇太极一人能控制多尔衮)。然而,多尔衮从皇太极继位初期的一个默默无闻、无军队、无战绩的小孩变成皇太极统治后期的一个正白旗旗主、吏部部长、战绩辉煌、有威望、有能力、有地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仅仅用了17年时间(皇太极统治了17年),可见,皇太极对多尔衮的提拔是毫无保留的,皇太极对多尔衮是绝对信任。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4-09 14:42:00 +0800 CST  
然而,1643年皇太极暴毙,多尔衮这个大清第二号人物一跃成为大清第一号人物,皇太极一死,再没有任何人可以制约多尔衮,多尔衮终于露出了“觊觎帝位”的野心。皇太极和努尔哈赤一样,死得太突然,来不及指定继承人,结果,引发了大清国第二次争夺帝位大战,大清国最具实力的人---多尔衮(皇太极的十四弟)想争帝位,大清国自认为最名正言顺的帝位继承人---豪格(皇太极的大儿子,父死子继名正言顺)想争帝位,叔侄大战一触即发。而最终结果却大大出乎众人所料,帝位最终既不是由多尔衮继承,也不是由豪格继承,而是由年仅4岁的皇太极儿子---爱新觉罗福临继位,我觉得顺治帝取了个好名字,福临,福报的突然降临,人如其名,福临突然就被推上了皇帝宝座(有了福报),这一次,多尔衮又失败在哪里呢?请留意“细说多尔衮一生”第三章---多尔衮第二次夺帝位失败之谜(未完,待续)。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4-09 14:43:00 +0800 CST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4-09 16:47:00 +0800 CST  
多尔衮的一生(2)---第一次夺汗位失败之谜

楼主 神将路飞  发布于 2018-04-10 17:46:00 +0800 CST  

楼主:神将路飞

字数:267696

发表时间:2018-04-09 22:3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0-17 22:01:16 +0800 CST

评论数:1444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