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兵工史话

广东兵工厂

(本文只引轻兵器有关资料,广东兵工厂尚修造轮船, 生产其他大小火炮及炮弹, 均略去.)
1873年, 两广总督瑞麟派候选员外郎温子绍(瓞园)向十三行联泰号试制后膛七响连环快枪一支, 制成。 开始兴建机器局。
1874年6月, 两广总督瑞麟奏请成立广东机器局, 委温子绍经理, 制造枪炮火药, 修造兵轮, 设于在省城广州聚贤坊。 产品有"猪仔脚"手枪及七响后膛抬枪等, 是为广州最早之机器局。
1878年刘坤一奏请成立广东军火厂,因机器局在省城之内,地方狭窄,又有兼铸枪炮,修造轮船等事,势不能专顾火药一项,因而所造寥寥。 今于省城外增步地方购买民田,设立军火厂一所,于1874年6月兴工。 又称为东局。
1879年10月,两广总督刘坤一奏请广东机器局仿造水雷。
1885年10月,两广总督张之洞奏请将省城内广东机器局,城外增步军火局合并为广东制造局。
1886年1月5日,两广总督张之洞奏广东机器局整顿局务并开革温子绍。 江苏候补道温子绍经管机器局多年,料价多不实,工匠亦不足额,物议繁多。 奉旨革职。
1887年于广州大北门外番禺县属之石井墟设石井西局, 遴选江苏补用知县薛培荣, 购地31亩, 创建制造枪弹厂一所。 其机器除了由上海泰来洋行(Telge & Co.)购得机器一副, 另有广西所购机器一副, 因无力开办, 折价留粤。 其他还有来自增步制造东局及增步黑药局的机器。 后改名为广东枪弹局。 可以制造毛瑟、 马梯呢、 士乃得、 云者士四种枪弹。 (注1) 又称石井兵工厂。
1887至1895年, 赵滨彦担任广东制造局会办, 有一份广东制造东西两局章程, 当时厂内情形:
采办请归善后总局派员承办, 以杜冒销。 查本局从前大弊, 专在采办。 嗣后需用物料, 均由支应委员督同各经管司事预期查明, 开单呈核, 再行咨请善后总局遴委妥员, 分赴省港采办。
……
局中工匠, 每日六点钟吹头遍号气, 即行齐集。 俟六点半钟吹二遍号气, 即行进厂作工。 十一点钟放工吃饭, 十二点钟开工, 五点半钟放工。 每日除放饭工外, 共作工十点钟。 如早晨六点钟未到厂者, 罚工半日, 未到五点半钟先时私走者, 亦罚工半日。
每逢朔、 望各放工一日, 每年于十二月封印日放工, 至次年正月开印日开工。以上放工日期均不扣工。 此外, 若有请假不到工者, 均按应得工食计工照扣;不请假不列工者, 除扣工食外, 按日论罚。
……
每次造成炮子、 枪子, 均应试放有无弊病。 随时登簿以备考核。
1888年, 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州筹建新式枪炮厂。 事未果, 1889年9月, 张调任湖广总督, 继任总督李翰章不愿付清定购机器尾款, 该批机器遂运往湖北汉阳, 终成湖北枪炮厂。
1892年设机器北厂。
1896年枪弹厂改称广东制造西局。
1897年枪弹厂改称枪弹厂石井新厂,下设枪厂,弹厂,新机器厂。 同年在距石井6里之槎头地方设无烟药厂。 12月17日,增步火药局在碾药时,工匠疏于灌水于铁轮,机盘之中,致铁轮与机盘相碰,火药自燃,烧毁造成药百余斤,轰毙工匠11人,厂屋9间,同时震塌压伤地屋工匠8名。


1905年3月12日,岑春宣奏请扩充制造,原厂只能仿造单响毛瑟。 半用人工,每日出枪5枝。 移建新厂于清远县大有村。 向德商信义,礼和两洋行新购机器有德国侣佛厂每日可造六密里五口径1898式,5响毛瑟无烟快枪25枝之新式造枪机,及每日能造无烟弹25,000颗之造弹机,大小共计四百余具,共66万7千余两。 又订克虏伯格鲁森厂每日出药300磅之制造棉花药,转造无烟药各种机件共14万两,已订合同签字。 这是外藩先斩后奏,突然想到要和朝廷提一下,不料碰了个大钉子,6月1日练兵处奏议缓建。 因前四川,湖南两省上年均奏请购机建厂,由政务处驳令缓办,练兵处正在计划于全国兵队所需之处,建北,中,南三厂,不在由各省自行其事,由陆军部统一办理。 当日奉旨,依议。


1906年1月4日,岑春宣请以新机扩充旧厂。 因新机已付款购定,并陆续运到。 6月25日,练兵处拟准广东以新机扩充旧厂。 当日奉旨,依议。

1907年6月在广东番禺石井制造西局旁购地, 扩充旧厂成立制造军械厂。 后改名广东兵工厂。 以旧制造西局之枪弹厂改建为黑药厂, 炮械厂改建为机器厂,复建立枪厂及无烟弹厂。 裁并增步东局。 并在南海县属滨江口地方,另建无烟火药厂。 委四品卿衔前广西候补道魏瀚为总办。
该年并仿制成功德国1904年式毛瑟步枪, 称之为光绪三十三年六米厘八新式五响无烟快枪。 为此后制造元年式步枪之开端。
根据同年之广东军械厂暂定章程: 本厂专造枪枝、 子弹。 遵照陆军部定章六米厘八口径。 原订机器, 每日做工十点钟, 可对出枪二十五枝、 弹二万五千颗。 各营、 各局暨各炮台、 各轮机修理器械及请造各件, 归西局办理。 黑药弹亦由西局制造, 经费由总厂拨给。

1908年起机器北厂开始制造水旱各式机关枪。

1909年正月无烟药厂成立。 8月23日, 广东布政使胡湘林奏陈,扩充广东制造军械厂告成。 胡湘林又奏请为广东制造军械厂购买制快炮机器。 其所谓快炮为: 丹(麦)国所出轻机快炮(轻机枪, Madsen Machinegun), 创造于1904年,八米里口径,二千密达率速,每(秒)钟能放12响,而携带尤极灵便,近日外洋各国改练此种炮队者极多。 粤省制造厂前经饬匠仿造,竟能用手工制就,与外洋无异。 现已电询德国克虏伯炮厂,日造十尊之机器,约需银30万两。 此案未经批准,该厂由此继续以手工生产八米里(8x58mm Rimmed Danish Krag)机关枪,每月生产2-3挺。 9月间无烟药厂开工试造。

麦特森轻机枪使用一种很独特的作业方式, 作业系统是长后座力式(管退式), 它的特性是枪管后退的距离大于子弹长度, 因此在枪匣内有上弹锁, 在枪管返回与上弹机件间有足够距离时才放开上弹, 因而射速较慢。枪栓在射击时上下移动, 类似旧式单发步枪的升降闭锁栓,退壳钩,上弹器都是分开的个别零件,构造非常复杂,造价昂贵,但是却相当可靠。
在廿世纪初有30几个国家的军队采用。 但就像毛瑟军用手枪一样,没有一个国家将它正式列为制式武器。 其口径,样式繁多,除了步兵型外, 还有航空型,战车型等。 该机枪一直到1950年代还有生产。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20 02:00:00 +0800 CST  
丹麦造麦特森轻机枪诸元:


丹麦造麦特森轻机枪


全长: 1160mm
枪身重为9.6kg
枪管长为477.5mm
口径7.92mm
初速为690m/s
表尺射程为1900m
膛线右旋4条
膛线缠度240mm
瞄准基线长为420mm
自动方式为管退式(Recoil Operated,后座力作业)
射速450-500发/分
装弹具式样为弹匣
装弹具装弹数为32发
冷却方式为气冷

1909年两广总督张人骏致陆军部电中说: 此项轻机炮系试仿丹国八米里口径,每尊大小机件149件,全用手工仿造,每月只能造二尊。 每尊工料银502两。 6月送轻机炮抵陆军部,于南苑试射。

1910年5月朱恩绂考察广东军械制造厂奏文中说: 全厂规模,外观尚称齐整,然而住屋多厂房少,布置亦未尽合宜。 且枪弹两厂空气不甚流通,窗棂又皆向西,夏间暑气蒸灼,各匠之病不到工者,?十之四五。 择要修改尚易为功,若长此因循,实于工作,卫生两有妨碍。 其奏文中亦提到,制造军械的原料,大多来自外洋,因此产品价格昂贵,而且导致经济流失。

12月9日,度支部咨陆军部文中说,无烟药厂开工已一年,其药涨力过大,虽经洋师摩喇配药重量比照粤省温度,逐一讲求,涨力已减,但尚有射力稍次,药片未净二弊。 礼和洋行函称,鲁威路无烟药厂可以传授制造方法,惟须购买此种药100吨,并须聘请该厂洋工程师一员,而无烟药厂机器仍须察看能否合于制造。 当时清廷采购1907式6.8mm毛瑟步枪,该口径是实验性的子弹,除中国外无人使用,而初建好的无烟药厂,又须添购机器,价款达银34,600余元。

1911年5月陆军部核准无烟药厂订购机器,7月13日陆军部函请粤关税务处放行广东制造军械厂进口机器。
基于朱恩绂考察各厂的结果和建议,陆军部召集了沪,鄂,川,粤,德五厂总办至北京会商,准备将各厂接收归中央办理,并提出整顿办法。 其中对于粤厂的意见是,因其靠近海口,小火轮可达,在中国未取得制海权之前,不应扩张。 同时,粤产名目太多,应整理归并。
后来辛亥革命事起,接踵而至的军阀割据,兵工厂收归中央的计划也成为泡影。 由此之后,一直到两岸分治,才真正的各自统一了兵工事业。

1911年6月, 广东制造军械厂造成军火表(原件未述期间, 由步枪数量推测为前5个月产量): 五响六八无烟枪:135、 六八小口径马枪:1、 八米厘轻机陆炮(麦特森轻机枪):4、 子弹: 268,990、 八响连珠毛瑟钢头弹(11mm):67,300、 各种无烟枪药:231磅。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 各兵工厂,制造局归陆军部军械司管辖。 但事实上由各省地方督军控制,经费也由各省自行负担。 粤厂此时改为称广东兵工厂,属于广东都督龙济光的势力范围之内。




广东兵工厂的沿革演变



1913年1月陆军部制定仿造中国向德国合约采购之毛瑟1907年式步枪,为元年式步枪,口径改为7.9mm,交川粤各厂仿造。 对口径制式化的制定,陆军部在6.8和7.9之间反覆了数次。 3月陆军部各省兵工厂生产统计,广东兵工厂日出68步枪20枝,月出机关枪20枝,68子弹日出35,000粒,其无烟药系外购,自己生产的仍不能使用。 是年广东都督龙济光电大总统任命刘承恩中将为广东兵工厂督办。




粤造元年式步枪



1914年5月,派李锺岳为广东兵工厂督办。 6月,无烟药厂因缺乏经费停工。 10月,黑药分厂因用途渐少停办。 改制7.9mm公元年式步枪。 12月龙济光致大总统电文中说,现每月制步7.9mm步枪320枝,机关枪2枝






元年式使用M88子弹及漏夹



1915年时,广东兵工厂出产六八无烟步枪,八零机关枪,79,68,80各种无烟铜箭枪子。 7月12日至16日,连降暴雨,广州附近地区江水上涨十余丈,造成严重水灾,无烟药厂因水淹厂屋倒塌。 11月12日龙济光致统帅办事处电文中说,现每年制造5响步枪6,200枝,机关枪62枝,无烟子弹300万颗,机关枪子弹120万颗,毛瑟子弹180万颗。

1916年无烟药厂重新开办。

1917年总辨苏抡元电陆军部, 现月造六八步枪600枝, 无烟子弹35万发, 黑药弹15万发, 机关枪6枝。 可见到民国6年时, 广东兵工厂仍在制造6.8mm的毛瑟步枪。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20 02:04:00 +0800 CST  
1924年孙中山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2月改称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培养军事干部为建立革命的基础,蒋介石为第一任校长。因军校校址在广州市郊珠江中的黄埔岛上,所以简称为黄埔军校。 5月黄埔军校成立。 6月16日,第一期学生约500人举行开学典礼。 创校时孙中山命广东兵工厂拨79毛瑟枪300枝,但因军阀作梗,到了开学只拨到30枝,后来就再也没有了。 开学三个月后,由俄国运来步枪8,000枝,每枝子弹500发,手枪10枝。 构成了黄埔武装的主力。

1925年2月1日, 蒋介石率东征军出征盘据东江的陈炯明。 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 左路滇军杨希闵部和中路桂军刘震寰部却暗中与陈炯明以及云南的唐继尧相勾结, 于4月回师,控制了广州的一些主要阵地。 5月21日, 广州革命政府电令东征的黄埔军回师。 6月4日, 刘, 杨军竟公然占领广东省长公署, 财政部等机关。 6日, 黄埔军回到广州附近。 11日拂晓, 发动总攻击, 至12日即平定了叛乱。 兵工厂遭焚毁。 重建后更名为广东兵器制造厂。 至此, 由1917年开始, 控制广东的桂系势力完全清除。 此段期间, 兵工厂须自筹经费, 因此制造品质下降, 所用材料也常不合规格。 产品并售于民团, 完全处于混乱状态。重建后更名为广东兵器制造厂。

1930年4月28日, 广东省长陈铭枢争权失败, 弃职逃亡香港, 陈济棠完全控制了广东。 广州公安局长何荦兼任兵工厂厂长, 长达四年, 是广东兵工厂任职最久的厂长。

1932年起定型仿造比利时制造的1930式步枪,称为21年式毛瑟步枪。 在一次大战后, 德国因为受到凡尔赛合约(Versailles Treaty)的限制, 不能制造或出口军用武器。 这就给了一些其他欧洲国家的兵工厂乘机补位的机会, 主要的有比利时的FN(Fabrique Nationale, Herstal, Belgium)和捷克的CZ(Czechoslovak Arms, Brno, Czechoslovakia)。 中国在不同的时期, 和两者都作过大笔生意。 FN 1930型步枪和捷克的VZ 24, 德国的Standard Modell都属于毛瑟98式缩短枪管的衍生型, 与毛瑟步枪最明显的不同点是上护木延伸到第一节固定环。




粤造廿一年式步枪


其枪匣铭记有许多种,有从右到左,也有由左到右。 大致如下图


粤造廿一年式步枪枪匣铭记


1932年, 由曾任汉阳兵工厂厂长邓演存担任副厂长, 实际负责业务。 改计时工资为计件工资。 并取消包工制度。
1933年7月,陈济棠向透过德国人克兰(Hans Klein), 与德国军方的贸易公司合步楼公司(Hapro, 注2) 订约, 经由代理商禅臣洋行(Siemssen & Co.), 购买建立广东第二兵器制造厂, 设于琶江口南面清远花县企湖塘, 专造榴弹炮, 野战炮, 炮弹, 毒气, 防毒面具等。 由克兰负责, 炮厂总价港币540万元(一港元等于一金马克、 0.358423克真金)。 琶江厂制炮机器的能力每月为:
75野炮(德FK16式) 9门
75步兵榴弹炮(德LMW19式) 9门
105榴弹炮(德LFH16式) 5门
75野炮弹 1万发
75榴炮弹 1万发
105榴弹5千发
工厂及厂房共十一座, 在1933年12月14日由克兰发包,由广州市永隆建筑公司承建, 建筑师郭秉琦及施永利设计。 1935年开始试制, 由邓演存中将为第一任厂长, 1938年改称第50工厂。
1934年9月8日签约设立毒气及防毒面具厂, 共计港币约295,000万元, 工厂建筑物由买方自建。 毒气厂在琶江厂西南两公里的地方, 厂房已建成, 机器未安装。 防毒面具厂在广州市河南凤凰岗, 厂房及办公厅已建成, 机器亦已安装好, 但未试制过。 其每日生产能力为:
1930式面具150具
呼吸装置150具
面具箱150个
1934年增加炸弹厂。
1935年,改称广东第一兵器制造厂, 陈济棠派黄涛继任厂长。 黄涛一到任, 即提出按标准检查产品的要求。 第一个月, 据说只有10%子弹通过检查。黄涛在职一年内, 生产品质大幅提高。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20 02:08:00 +0800 CST  
当年, 兵工署决定采用捷克式轻机关枪为制式武器,前一年兵工署经由财政部向捷克购入5,000挺,但原厂不肯给予工作图,各厂所造均是手工仿造,零件不能交换。 在军械司派2名技术员前往捷克原厂监造时,密令其注意制造,技术员回国后,开始自行绘制全套工作图,大部份是自力规定。 在年中已经完成,准备交由巩厂(巩县兵工厂), 预计一年后可以开始制造。 是年广东第一兵器制造厂机关枪厂开始专造捷克式轻机关枪。




广东第一兵器制造厂捷克式轻机关枪枪匣铭记。 英国Ministry of Defense, Pattern Room, Nottingham收藏, Lew Curtis拍照提供。


捷克造ZB26式轻机关枪诸元:
全长: 1165mm


捷克造ZB26式轻机关枪


枪身重为9.0kg
枪管长为602mm
口径7.92mm
初速为830m/s
表尺射程为1500m
膛线右旋4条
膛线缠度240mm
瞄准基线长为568mm
自动方式为汽退式(Gas Operated,瓦斯汽作业)
射速550发/分
装弹具式样为弹匣
装弹具装弹数为20发
冷却方式为气冷






广东第一兵器制造厂所造ZB26枪匣上的印记, 左为早期型, 后来加上兵工署徽。


1936年增设动力厂。 7月18日, 陈济棠因第一军余汉谋倒戈, 加上内部分崩离析, 逃亡香港。 南天王统治广东时代结束。 兵工厂于11月收归直辖中央, 称为广东第一兵工厂。 锺道□奉兵工署令于11月10日抵粤接收。 结束由广东省地方控制兵工厂的情势。 琶江炮厂改称广东第二兵工厂, 由江杓接任厂长。
1937年增设木工厂。 当时有步枪厂,机关枪厂,无烟弹厂,机关弹厂(附设熔铜部),无烟药厂,机器厂(兼造轻机关枪),炸弹厂,动力厂及木工厂等九个厂,工人2300余人。

6月起,步枪厂专造中正式步枪,并开始在枪匣上使用厂徽,其中正式步枪枪匣铭文演变如下图。


粤造中正式步枪枪匣铭记演变


77事变后, 奉令迁往广西融县, 12月22日开始拆卸机器, 一星期内拆竣下船。 广东第二兵工厂亦全部拆卸, 迁到重庆。 原址为日军空袭炸毁。



抗战时期的广东士兵
元年式步枪及M88子弹
来自Edgar Snow-Far Eastern Front





1938年1月奉令改称第四十一工厂。 5月无烟药厂移交四川泸县第23厂。 8月融县临时厂房抢建完竣,轻机关枪厂开始生产。 子弹厂及步枪厂相继开工。 厂房位于小峒及天堂坪两处山麓。 有职员144员,工人2500余人。

1939年12月24日,柳州受敌威胁,奉令迁往贵州桐梓。 子弹厂交40厂,炸弹厂交桂林修炮厂。 同时40厂之轻机枪厂并入41厂为第4制造所制造轻机枪部门。 拆卸后首要机器由西南运输处运独山转桐梓,次要机器及交40厂器材由火车运湘转川。

1940年2月18日首批器材抵达桐梓。 事先勘定在城南东方约4公里处之傅家洞为厂址。 洞长550公尺,面积约38市亩。 因凿洞工程浩大,一时难以完工。 同时在城南西方约3公里之傅家龙洞山□同时赶建临时厂房以便尽速开工,6月底完工。 8月轻机枪开始生产。 12月招商承造傅家洞凿洞工程。


1941年9月锺道□呈兵工署,本厂造捷克式轻机枪及中正式步枪。 自1940年开工迄今,已生产捷克式轻机枪2,200挺,步枪7,000枝。 若材料不缺,技术员工补充建全,原有机器加以修理,每月可出捷克式轻机枪260挺至300挺,步枪1,100枝到1,300枝。 现有职员218员,工人2,300余名。

1942年3月底预计凿通隧道,机器迁入洞中工作,因工程过巨,又增加凿平洞中石邱及洞顶开窗等工程,至7月方完全竣工。 10月增加水电工程组,利用天门河水力发电,解决动力问题。 机器在美购置,原订于1942年6月交货,太平洋战起,运输困难,一时无法发电。 其时有职员258名,工人2,192名。
当时有八个制造所:第一所生产步枪, 第二所生产轻机枪, 第三所为机器维修, 第四所铣机枪弹膛、 枪管、 车零件和工具样板, 第五所负责动力发电、 供水, 第六所铸铁, 第七所翻砂、 焊铆,第八所为木工所。
4月15日, 天门河水力发电机一号机安装完毕, 开始发电。 发电机全部机件为美国奇异公司1942年出品, 是两座封闭型、 伞式、 三相交流同期发电机, 带有高低发电、 继电及自用屏电壁六块。 水轮机为中型法南西斯立式, 美国勒菲尔公司出品, 总马力为l,000匹, 并带有伍德华式油压机、 自 动及手动两用HB型、 卧式缸之调速机各有二部。 总重约百余吨, 全部机件散装由飞机空运至昆明, 再用大卡车(汽车)运来桐梓天门洞。
机器安装工作由水电工程处及第五所担任, 主要负责人有工程处处长陈祖东、 工程师孟觉和第五所主任郭维藩等。

1944年9月兵工署报告该月产量,步枪1,000枝,捷克式轻机枪300挺。
1945年1月15日任命刘守愚为厂长。

1947年1月4日将广州区兵工厂接收处改立第80工厂。


80兵工厂厂徽。




1946年7月因胜利复员, 裁并兵工事业。 第41厂奉令结束, 与第1厂, 第27厂将机器运往重庆移交给第21厂。 其时在贵州桐梓有719市亩厂区, 50,000平方公尺房屋。 机器交由车运, 至1947年10月尚有200吨未运。

1949年7月第80工厂迁往海南岛榆林港。1950年4月16日下午19时30分,由中共四野40军和43军组成渡海作战兵团第一梯队共5万余人,分乘350艘船只,分成东路, 西路两编队,自雷州半岛南端各港湾同时起锚,强渡琼州海峡。 5月1日, 击溃薛岳守军, 占领海南岛全境。





注1: 马梯呢(Martini),瑞士人Frederich von Martini采用Henry Peabody,美国波士顿人,所发明的升降式闭锁枪机,1871为英国制出的单发步枪,.45口径。 士乃得(Snider ),Joseph Snider,美国纽约人,1866-1873年英国军用,.577口径。 云者士(Winchester,Hotchkiss,45-70口径)四种枪弹。
注2: 合步楼公司, Hapro -Handelsgesellschaft fur industrielle Produkne, 由Hans Klein独自出资的私人贸易公司, 但一般以为他是由Reichswehr, 威玛时代(Weimar Republic)的德国陆军支持, 代表德国军方和军火工业。 以出口中国原料, 如钨砂、 锑、 农产品等, 同时向中国销售德国军事工业产品, 如枪械、 弹药、 机械等。 是30年代国民政府与德国贸易的主要对手, 中央信托局并因此而成立。 Klein当时同时与南京及广东政府进行贷款协议, 是两边下注的作法。 其他如29军的宋哲元, 广西军方, 也都与其有来往。 陈济棠倒台后, 才专与南京政府合作。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20 02:12:00 +0800 CST  
巩县兵工厂
(本文只引轻兵器有关资料,巩县兵工厂尚生产其他大小火炮及炮弹, 均略去.)

河南省巩县, 现称巩义市, 是历史古城。 曾出过纵横家苏秦, 诗圣杜甫。 巩义资源富足, 有大量的煤炭, 铝土, 耐火材料粘土, 高岭土, 白云石, 矽石, 石灰石, 紫砂陶土等28种矿产资源, 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巩县兵工厂位于巩县孝义镇。


1912年, 袁世凯就任第一任大总统后, 鉴于各省兵工制造, 各行其事。 在北京成立了"兵工厂统率办事处", 由海军上将萨镇冰任统率办事处督办, 陆军中将蒋廷梓为督办处处长, 开始有计划要建造一座以生产弹药、 枪枝为主的军火工厂。


1915年, 北洋政府为了统—全国器制造, 又设立兵工督办处于北京, "计划在全国适中地点建一完善兵工厂, 为各厂之规范"。 调查以后, "择定河南巩县孝义镇建筑新厂"

1915年5月5日, 陆军部请在巩县勘查地点建立炮弹厂, 使用前3年7月, 以22万元采购运到之汉阳兵工厂制造炮弹机械, 并使用由美国购得之枪机厂房图样, 在该地一并筹建。
11月17日, 陆军部第一所主任蒋廷梓调查巩县报告中提到: 巩县城内地洼多泉, 县知事拟迁孝义, 查孝义镇为建新厂之地点, 正在兴工。 请以较远之白沙或芝田镇为县治。 并建议建火药厂及飞机厂。 他也提到附近石榴园地产铁, 可资利用。
该年将电机, 炮弹厂发包承造, 并请汴洛路局, 筑铁路岔道至厂内。

1917年6月, 完成电机厂, 铁路岔道, 砖窑, 库房, 巡警房, 水塔等。成立筹备处, 由蒋廷梓负责。 巩厂为新创制造专厂, 计划生产他厂所无之子母弹, 当时积欠已达170余万元。
由于北洋政府财政困难, 为了筹措资金, 只好举借外债。 1919年8月30日, 巩县兵工厂筹备处与丹麦文德公司所签借款合同, 借款总额为美金171,543.88元, 年息6%, 期限为二年。后因北洋政府无力偿还, 1920年7月展期, 利率改为年息10%;及至再度展期, 年息贝为12%。 所借款额并非现金, 仅为垫付兵工厂购入机件之价款。

1921年开工制造七五子母弹。
1922年将1920年就运到上海, 由美国康乃提克州布来得厂订购之造枪机器, 运抵厂内, 开箱查看, 因多次转移及海上湿气, 机件已颇多锈损。 估计尚要127万元建筑厂房, 两年之后可以开工。
9月巩县兵工厂正式成立, 任命蒋廷梓为总办。

1925年3月, 河南督办胡景翼请派参谋刘召东为巩县兵工厂总办, 但新任总办因该厂积欠太多不肯交接, 各方电文交加, 陆军部无能为力, 一直到1926年1 月才解决。 当年, 机器厂添造自来得手枪及手掷炸弹、 飞机炸弹、 十五生攻城重炮弹。
1926年冬, 仿造白格门式手提机关枪。 当时各处所造不分快慢, 每一扣扳机, 所装子弹全数放出, 不能开放自如。 巩县所造, 另加扳钮一个, 可以随时停止射击。
1927年, 添造八二迫击炮、 八二迫击炮弹、木柄手榴弹。


1928年, 添造十五生迫击炮, 十五生迫击炮弹、 俄式双轮机关枪(1910 Sokolov)。俄式双轮机关枪为马克沁重机枪的一种, 首先由土拉(Tula Arsenal)于1905年仿制成功, 后来经过参考英制新式马克沁机枪, 将铜制零件全部换为钢件, 并将水冷套筒换为绉摺型, 1910年苏可若夫(Sokolov)上校并设计出了防卫盾及带双轮的支架, 定为1910年型, 持续生产到二次大战后, 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一种马克沁重机枪。


1910年型俄式双轮机关枪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20 02:13:00 +0800 CST  
当年枪厂建设完成, 开始生产元年式79步枪。 元年式步枪是由广州制造局在1912年, 仿造自毛瑟1904年式68步枪, 后来改成79口径。 当时陆军部定为制式武器, 曾通令各兵工厂一律仿造, 但是如同民初一切其他事宜, 只有上海兵工厂、 广东兵工厂和四川兵工厂生产, 汉阳兵工厂因经费短缺, 无法更换生产线改造。

毛瑟1904年式是德国毛瑟厂基于1898年式所生产的外销产品, 枪匣和枪栓尺寸因口径不同而小有差异。 清廷曾订购此型, 采用6.8厘米口径(6.8mmX57)。 该批步枪正式名称为毛瑟1907年式。 由于清廷无法付清余款, 一部份没有运交中国。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 德国将它们改成7.92口径后配发给部队。




德制毛瑟1907年式与68子弹



巩造元年式与广东所造不同, 巩县兵工厂采用了汉阳式的枪管, 也就是说采用88式的圆头弹, 其直径为0.318寸, 使用227 gr弹头。 其主要差别在于膛前Forcing Cone的长度。 外观上的不同点则只是枪管的渐减外形稍有差异。

蒋廷梓曾在函电中提到应该仿造03式步枪, 其实毛瑟1903年式, 1904年式和1907年式除了口径之外, 几乎完全相同。 1903式是外销给土耳其的合约枪, 其口径为7.65mmX53。
厂中分电厂、 枪厂、压炮弹厂、 炮弹工作厂、 引信厂、 机器厂。 1929年春将电厂改称动力厂, 枪厂改称制枪厂、 压炮弹厂、 炮弹工作厂、 引信厂合并为炮弹厂, 全厂动力使用电气, 由动力厂供给。

厂内采点工制, 上午七时半至十一时半, 下午十二时半至四时半, 共八小时为一工。 夜间五时半至九时, 共三小时半为半工, 出品数量与日工半工相等。 职工数目有职员116人、 工人2,220人; 制枪厂:800; 炮弹厂: 647;机器厂:717; 动力厂:60; 共2224人。 经费:每月经常费204,000元。

1929年6月军政部将兵工厂由27集团军收回直辖, 改称军政部巩县兵工厂。 旋因唐生智之变, 兵工厂停工。 继由西北军接管, 至1930年10月26日, 再收归部办, 12月26日重行开工。
1929年9月, 黄璧奉派为厂长。 黄璧, 湖南人, 早年留学日本, 专攻兵器制造, 学成归国后, 曾任渖阳、 上海、 巩县各兵工厂要职, 并担任过黄埔军校兵器研究处代理处长、 高级教官等。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20 02:14:00 +0800 CST  


巩造元年式步枪
枪匣铭记



1931年6月13日, 黄璧因担任会计科长的表弟卷款逃亡, 投环自尽。 遗缺由吴克润接任。 当时, 有制枪厂, 炮弹厂, 机器厂及动力厂。 员工2,400名。 月产步枪1,800枝, 俄式双轮马克沁重机枪12挺(即带有炮轮的马克沁机枪), 木柄手榴弹20,000颗。 每日工作时间以12小时计。

1932年4月, 国府派化学工程专家吴钦烈赴欧美考察, 并订购化学兵工厂机械及罗致技术专才。 吴于5月赴美, 同年11月完成任务返国。 在美签订合同者:计有孟逊图化学工厂设计之硫酸厂, 伟斯华哥公司设计之食盐电解厂, 伊利湖化学公司设计之泪气厂、 喷嚏厂、 泡肿气厂、 烟罐装填厂、 毒气炮弹装填厂。 聘请之外籍技术专家有:白伟德、 哈克义、 艾世德、 麦思哥、 思普灵、 过更生等人。 吴返国后, 赴各地查看厂址, 奉令择定河南孝义为建设新厂地点。


1931年7月, 巩县化学厂筹备处在南京成立, 吴钦烈为筹备处长, 并派张辅良为总务主任, 胡□为工务主任, 孝义工程地点则派化学工程师方志远负责主持。 美国一切购件与交涉则托华昌公司李国钦先生代办, 多方进行, 厂务进展迅速。 自九一八以后, 与日本关系紧张, 对中国一举一动均极注意, 为避免引人瞩目, 化学厂番号迭有更改, 1933年7月开始筹备时称"巩县化学厂", 同年10月更名为"石河兵工分厂", 1934年5月更名为"巩县兵工分厂", 实质始终为一独立性之化学兵工厂。 1936年初厂房全部完成, 各厂陆续正式出品, 同时兵工署处长张郁岚单独筹备之面具厂, 亦划归并于化学厂。 于1936年2月1日正式成立, 以吴钦烈为第一任厂长。

1932年制式武器会议决定以德国1924式步枪, 兼用为步骑枪, 使用7.92mm尖弹, 为制式步枪。 兵工署估计巩县兵工厂每月生产步枪1800枝, 手榴弹12,200枚。




毛瑟标准型步枪(Standard Modell)。


所谓尖弹是德国在1903采用的S型弹头(Spitzgeschoss; pointed bullet), 其直径为0.323寸, 弹头重154 gr。(德国后来为了改进弹道的平直性, 又制出了sS型(Schweres Spitzgeschoss, Heavy Pointed Bullet), 弹头重为198 gr。 起先专供机枪使用, 到了二次大战时才普遍配发给步兵)
德国7.9 mm S 子弹诸元:
子弹全长: 8.052 cm
弹头: 尖头, 金属覆盖
弹头长度: 2.819 cm
弹头直径: 0.820 cm
弹头重: 154 grain
弹头覆盖金属: 镀包覆钢
子弹装药: 片状非压缩
装药重: 49.3 grain
枪口初速: 894.89 m-sec (74 cm 枪管)




德国7.9 mm S子弹细部尺寸图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20 02:15:00 +0800 CST  
1933年兵工署年度报告巩县兵工厂该年生产步枪20,400枝
8月时, 根据1924年辽宁兵工厂, 从1898式毛瑟步枪的基础上, 加以改良仿造所生产的辽造7.92mm98式步枪图纸, 改进巩造步枪, 采用7.92mm尖弹。
巩县兵工厂于1934年正式量产, 称为巩造九八式步枪。



巩造九八式步枪




七九桥夹尖弹及装填情形


巩造九八式步枪诸元:


巩造九八式步枪
民国22年8月造


口径7.90公厘
枪全长1,255公厘
枪全重4.08公斤
枪管长738公厘
来复线条数4条
来复线方向右旋
来复线缠度240公厘
初速859公尺/秒
表尺射程2,000公尺
弹头重10公分
全弹重23.8公分
装弹具式样桥夹
装弹具装弹数5发
刺刀全长380公厘
刀身长248公厘
刺刀全重0.51公斤


巩造九八式步枪
1934年后枪匣铭记


1934年军政部长曹浩森具报蒋中正现有厂库情形电, 该厂每月最大生产量步枪3200枝。

1935年, 兵工署23年度报告中说, 由兵工署筹款20余万元, 购置淬火设备,全副工作样板, 全套工具夹头, 烘木托房设备, 枪管涮质炉。 此为第一步之改良, 己告完成。 又向毛瑟厂商得整套二十四年式(Standard Modell)工作图。 改制二十四年式步枪, 于9月起, 可出最新式之二十四年式步枪。 从7月起, 该厂已开始生产, 称为二四式步枪。 二十四年式步枪与九八式步枪不同之处, 二十四年式枪管较短, 因此表尺分划, 略有不同, 木托前部略短, 刺刀箍形状略异, 其余与九八式相同。






毛瑟各型子弹: 由左至右 7.92mm弹壳、 M88式圆弹弹头、 尖弹弹头 、重尖弹弹头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20 02:17:00 +0800 CST  
制造二十四年式的原委是, 1934年时财政部曾向德国毛瑟厂订购步枪一万枝, 兵工署技术司请财政部孔部长, 向该厂索取二十四年式工作图全套(附料表, 检验样板, 对板图), 暨检验样板一副, 业已运到。 迳交巩厂根据前项图样样板, 修正夹头工具, 筹备制造二十四年式步枪, 预计10月底可交一部份新枪。 毛瑟厂所赠样板, 查系已经用过者, 交来图样, 亦小有错误, 两项皆急待校正。 技术司又向德国兵工署, 商取德造二十四年式工作图, 暨检验样板图, 并拟向德国名厂维纳, 订购标准检验样板一套, 以资校正。




巩造中正式步枪
初期枪匣铭记


中正式步枪诸元:
口径7.90公厘
枪全长1,110公厘
瞄准基线长503.5公厘
枪全重4公斤
枪管长600公厘
来复线条数4条
来复线方向右旋
来复线缠度240公厘
初速810公尺/秒
表尺射程2,000公尺
弹头重10公分
全弹重23.8公分
装弹具式样桥夹
装弹具装弹数5发
刺刀全长575.5公厘
刀身长484.5公厘
刺刀全重0.75公斤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20 02:18:00 +0800 CST  


巩造中正式步枪
民国24年9月造
序号3157



1935年1月的一份兵工署巩县兵工厂材料来源列表报告, 枪管钢17158.1公斤, 来自德奥, 枪件钢20867.3公斤, 来自德奥, 熟铁3446.1公斤, 来自德英奥, 无烟药3922.16公斤, 来自德美奥。 其他金属, 包括铅铜和所有钢料, 油料及化学品, 大多进口自外国。 足见当时工业基础之薄弱。
木料倒是自产。 用于枪托的松木3000平方公尺来自湖南, 核桃木4700根来自豫陕。

1937年7月7日, 芦沟桥事变爆发, 中国开始全面对日战争, 日军在河北已有大量集结部队和空军, 华北地区首当其冲。 11月15日晨, 奉命将未装设机器装箱运汉(湖北省汉阳), 下午又奉命将全部机器拆卸运汉。 16日又奉命本厂运株(湖南省株州), 分厂运川。 限一星期内拆卸运出。 19日开始装车, 20日第一列车开始运出。
11月24日午1时半, 5架敌机由北来袭, 适驻孝义防卫本厂之防空学校高射炮队第四连于是日举行试放高射炮, 敌机分两队飞来, 恰得目标, 四炮一齐射出, 敌机仓皇投弹而去。 厂内落弹14枚, 无损失, 厂外东北白沙村集落弹13枚, 有人民死伤。
11月28日正午12时15分, 敌机12架由北来袭, 投重量炸弹20枚, 厂内落18枚, 枪厂一部份被毁延烧, 死工人艺徒7人。 敌机受高射炮射击, 一架在直翻身欲坠, 随即循去, 落下皮手套一只, 上署昭和12年横须贺军需厂阪野井字样。
12月5日午前11时半, 敌机11架由北来袭, 投大小炸弹64枚, 房屋毁损极多, 机器尚无损失。
12月8日上午10时许, 敌机9架由东北来袭, 投重量炸弹20余枚。

1938年3月3日, 盘踞黄河北岸之敌, 以气球升于厂内水塔上空, 指挥炮兵用重炮向此目标射击, 自早7时起炮声隆隆不绝, 至午后4时方渐停止。 经防空指挥部统计, 本厂及厂外村落共落弹400余发。 职员宿舍, 工人宿舍, 东门外引信厂, 火工厂房屋墙壁屋顶, 到处均有炮弹穿孔, 他无损失。

1938年6月1日, 改名为军政部兵工署第11工厂。 分厂在四川, 面具厂在重庆, 化学厂在泸州, 改称为23工厂。 11厂地址长沙邮政第41号信箱, 厂长李待琛, 曾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攻研造兵学, 后又留美获博士学位, 人皆称之为"李博士"。 十一兵工厂初迁长沙北门外朱家花园, 因固定厂址未作决定, 暂时在长沙部份复工生产, 临时工厂设在长沙高工学校内。 后因遭遇一场火灾, 损失虽不大, 但亟需找寻固定生产地点。
当时日军步步进逼, 工厂机器设备由川湘公路再迁西南, 势不可能, 走水路又担心宜昌难以通过。 李待琛选中湘中安化县烟溪镇建厂。 烟溪地处资水中游, 山峦重叠, 峡谷交错, 是个较隐蔽的山区。 11厂迁此后, 把厂房、 办公室、 仓库等分散建筑在山沟里, 都是些临时性的泥木结构。 并在建筑物附近, 就山挖洞, 仅露出部份, 并加以伪装。 还把火工厂等装药易爆工作的部分, 远远设在靠近溆浦县的小烟溪。 日本空军如果仅凭临空侦察, 是不容易发现目标的。
11兵工厂在烟溪设有7个分厂;一厂称动力厂, 管动力发电, 二厂造轻机枪并管机修;三厂称火工厂, 管炮弹手核弹装药;四厂车制炮弹;五厂造中正式步枪;六厂专做引信, 七厂生产手榴弹。 有职工三千多人, 其中管理人员有四百余人。 其中有部派驻厂验收委员, 只有二、 三人。 所有成品先经过本厂检验课检验装箱, 出厂前, 再经部派验收委员开箱抽查, 并至靶场试射, 取得一系列的合格数据后, 才盖章放行, 否则退工报废。

1938年底, 11厂正恢复生产时, 遭日军飞机轰炸, 制造步枪的五分厂成为废墟, 全厂停工。 搬到车辔头和对河王家坊等地暂住。

1939年兵工署印发各厂代号, 11厂为巩固商号, 通讯地址为安化烟溪后街55门牌。
5月1日, 日军分3路对第5战区进攻, 是为枣宜会战。 5月16日, 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张自忠, 在湖北宜城南瓜店阵亡。 6月12日日军占领宜昌。 11厂正由湖南安化县烟溪迁川, 在宜昌受阻, 折回湖南辰溪,不久迁到湘西山区, 再由李待琛赴沅陵、 辰溪一带, 勘定属于沅陵县孝平乡的一个天然山洞作为厂址。 该处穿山通过, 婉蜒数里;洞内石乳遍悬, 既宽敞又高大, 可在洞里建造三层楼房, 是个天然的防空洞。运川部份于巴县铜罐驿设厂。 于10月并入第1厂。 1厂留在湖南辰溪南庄坪的子弹厂, 以及炮弹厂及机枪厂则交给11厂。
11厂由此开始生产卅节机关枪, 战时该机枪的产量并不大, 每年仅有几百挺。
年度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1945
卅节式重机枪 514 520 310 260 - 1,737


【1944年产量为零】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20 02:19:00 +0800 CST  


1941年12月生产的11厂卅节式重机枪右侧铭记(图片来自美国国家档案室,感谢好友Leland Ness提供)



印有11厂厂徽的中正式步枪至少生产到1942年3月。

1941年兵工署各兵工厂主要事项一览表中, 11厂位于四川巴县铜罐驿, 主管为李待琛, 主要产品为步机枪, 炮弹及手榴弹。 事实上11厂并未迁往四川, 在孝平一直到抗战胜利。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 国民政府还都南京。 李待琛奉调参加以商震为团长的盟国赴日代表团, 所遗厂长职务, 由原工务处长宋建寅升任。 宋建寅曾留学比利时, 也是兵工界权威。 不久, 宋建寅兼任"兵工署武汉接收处"处长, 这时除辰溪南庄坪子弹厂仍照常生产外, 孝平的机具封存, 大部份人员随宋到武汉, 接收了在武昌平阅路(现为彭刘杨路)的日军修械厂, 以及两湖书院、 平湖门的两处军械库。 11兵工厂即在武昌恢复生产, 修复接收武器, 还与湖北建设厅所属省机械厂, 以及汉阳几家小翻沙厂, 发包铸造手榴弹弹壳。 木柄等件也以投标方式交小厂制做, 最后由11厂里装药制成成品。
当时部队换装美式枪枝, 原生产的七九步弹不适用, 需要改制30-06子弹。根据"中加租借法案", 加拿大的Vendure兵工厂在战后停工, 将制造30-06子弹的设备, 全套机具转移给中国。 筹建新厂的任务, 由11厂负责。 1948年2月, 11厂武昌平阅路工厂, 交给30厂。 辰溪子弹厂仍由11厂保留。 宋建寅率领11厂员工到株州筹建新厂。
正在株州兴工的新子弹厂, 厂房尚未落成, 机器正待开箱之际, 突奉命迁往台湾。 11月16日, 株州11厂器材2,216吨, 员工100人, 奉令运台湾。 12月19日, 11厂器材1,600吨及26厂3,400吨, 分配由海穗, 沪汉两轮合装1,500吨, 余由铁运。

30厂继续在武昌开工, 直到共军进入武昌, 完整无损。 解放军四野军械部派李光寅为厂长, 郭文纲为军代表。



1949年5月20日, 联勤总部令11厂及广州80厂因战略关系, 改迁海南岛。 6月14日成立联合筹备处。 8月20日, 11厂于海南岛榆林港办公。 邮政信箱为榆林港第11号信箱。 厂长宋建寅。

1950年4月16日下午19时30分,由中共四野40军和43军组成渡海作战兵团第一梯队共5万余人,分乘350艘船只,分成东路,西路两编队,自雷州半岛南端各港湾同时起锚,强渡琼州海峡。 5月1日, 击溃薛岳守军, 占领海南岛全境。
11厂在共军占领海南岛之前, 由两艘登陆舰撤往台湾。 与一部份原汉阳兵工厂人员在台北市的信义区, 并入原为中央修械所的联勤44兵工厂, 制造炮弹和轻机枪。

至此, 由袁世凯创议, 为全国兵工楷模之全功能兵工厂, 经过巅颠沛流离十余年后, 终于烟消云散。

额外参考资料:
Mauser Bolt Rifle, Ludwig Olson, 13th edition, F. Brownell & Son Publication Inc., Montezuma, Iowa. 提供了完整的毛瑟步枪演进历史。
Arming the Dragon, Dolf L. Goldsmith, 提供许多中国步枪的枪匣图像。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20 02:22:00 +0800 CST  
渖阳兵工厂
(本文只引轻兵器有关资料,渖阳兵工厂尚生产其他大小火炮及炮弹, 均略去.)

渖阳是东北最大的城市, 是辽宁省的省会, 1625年后金努尔哈赤建都于此, 称之为盛京, 清代改为陪都, 又于1907年设立奉天省。 民初仍沿用之, 1928年改奉天省为辽宁省, 1929年改奉天为渖阳市。 1932年3月满洲国成立, 溥仪为执政, 建都于长春改称新京, 省市均改称为奉天。 日本投降后, 改称渖阳至今。 辽宁省盛产煤铁, 有钢都鞍山, 煤都抚顺, 本溪, 大连等四大钢铁企业中心。 今日称为沈阳市。

1875年年3月19日, 张作霖生于辽宁海城县驾掌寺村。 幼时家中贫困, 曾卖过包子, 学过兽医, 在清军中当过兵, 参加甲午战事, 后来落草为寇, 又经收编为团练, 辛亥革命时, 升到左路巡防队统领, 驻郑家屯, 后又将他调到洪南, 离渖阳只有数百里。
渖阳兵工厂的正式名称为奉天军械厂, 东三省兵工厂, 奉天造兵所及兵工署第90工厂。
渖阳兵工厂为1946年3月至11月间短暂名称, 以此为通称。 以下是三个时期的厂徽。




渖阳兵工厂三个时期的厂徽


1897年8月3日吉林将军延茂函户部, 不能为奉天制造军火。 11月29日户部拟准奉天设局自造军火。 12月5日奉旨依议。
盛京将军依克唐阿奉旨成立奉天机器局, 1899年六月开工, 并未制造军火。 只是铸造银元。
张张作霖由于得到了东三省总督的赵尔巽的信任, 不断攀升。 在袁世凯死后, 张作霖就把袁世凯所任命的奉天督军兼节制吉黑两省军务的段芝贵逼出东北, 获得了盛武将军督理奉天军务兼巡按使的职务。 随后, 他又以武力迫使吉林督军孟思远下台, 黑龙江的督军也由他的亲信担任, 终于把东三省的军政大权抓到手。




张作霖


1921年左右, 张作霖在造币厂(原奉天机器局)内设立修械及制造枪弹工厂。 称为奉天军械厂。 由丁超任厂长。

1922年4月张作霖的奉军为直系军阀打败, 退出关外。 他接受张学良的建议, 整军经武, 大力整顿奉军。

奉天军械厂改为东三省兵工厂。 在渖阳市大东边门外, 重新辟建筑枪, 炮弹, 炮等三厂, 由丹麦商家文德(Winther)公司承建, 并派技师克力敦尔弥驻厂指导安装。 并于库房西侧, 修筑站台, 铺设铁轨, 火车可直通厂内。
陶治平担任督办。 其经费来自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公署, 依年度预算拨发, 不足时追加。

1923年韩麟春任总办, 增加会办一职, 由翁之麟担任。 增建枪弹, 炮弹二厂。 所有机器购自日本, 并聘请日本技师, 担任设计指导。 并增建炼钢厂, 机器厂, 锅炉房, 水塔, 蒸气及水道等设备。 韩麟春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据说13式步枪的防尘盖是由他设计, 因此该枪有称之为『韩氏七九步枪』, 或『韩麟春造』者。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20 02:24:00 +0800 CST  


捷克98/22式步枪


1924年改总办为督办, 由杨宇霆兼任, 一直至1929年杨被张学良所杀为止。 开始生产13式79步枪, 主要仿造自捷克毛瑟98/22式步枪。 但是有一些不同的地方, 最大的差异是枪栓的构造。




上为13式的枪栓与撞针,下为中正式的枪栓与撞针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20 02:25:00 +0800 CST  
主要差别是橄榄状的拉柄头, 枪栓内的撞针部, 采用内部弹簧的设计, 这个设计最有名的是日制38步枪, 定型于1906年。 中国很早就采购日本的38步枪。 1922年时, 张作霖曾以一百万元的代价买下日本在海参崴的一个军火库, 其中包括了步枪, 弹药, 炸弹等。 因此设计上受到日本的影响并不奇怪。 当时枪厂的外籍技师为日本人佐藤勇之助, 是日本士官学校及炮工学校毕业。


另外有人指出, 奥地利在1917年曾设计过一模一样枪栓, 后来经过改进, 在1931年生产称为M31a, 也有防尘盖。 因此这个设计到底是谁抄谁, 没有定论。 另一方面, 东三省兵工厂中的其他外籍技师很多, 各国都有, 大家各自贡献一些所学也有可能。 例如总顾问白兴就是奥国人, 毕业于奥国格兰斯工科大学。 其他13式的特徵, 像枪匣上的两个减压孔, 就完全是日式步枪的设计了。 13式在国内又称为辽造98步枪。 起初月产400枝。




辽造13式毛瑟98步枪




辽造13式毛瑟98步枪诸元:


辽造13式毛瑟98步枪
枪匣铭记


全长: 1,240mm
枪重为4.27kg
枪管长为740mm
口径7.92mm
膛线右旋4条
初速859公尺/秒
表尺射程2,000公尺
装弹具式样桥夹
装弹具装弹数5发
1925年杨宇霆升任督办。 又派德藉技师赴德采购大量机器, 于冬季运到, 开始安装。 枪, 炮, 钢及机器等厂, 亦相继增筑, 添购机器, 所具规模加倍于前。 并设立兵工小学及兵工学校。

1926年至1928年, 完全为扩充时期, 增建枪厂及轻机枪厂。 有机器8千余部, 枪, 炮两厂, 为初建时之7至8倍, 扩建完成, 为当时全国规模最大之兵工厂。

1928年国民革命军沿着京浦, 京绥北伐, 北洋政府的陆军大元帅和安国军总司令张作霖, 内政, 外交都陷于绝境。 在多方考虑之后, 张作霖通电休战, 决定退出关外。 6月4日清晨5时23分, 日本关东军安排了皇姑屯事件。 炸毁张作霖北返的火车, 张身受重伤, 回到渖阳, 于早上9时死亡。






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



张学良换装潜回东北, 接任东三省总司令, 到了12月29日宣布易帜, 时年27岁。 实质上, 中央的力量不及于东北, 东三省只是名义上并入国民政府。
张学良的英国顾问端纳, 曾向他出示由平奉路局公款付给捷克军火商的单据, 常荫槐假借他的名义向捷克订购了三万支步枪。 杨宇霆承认是买给黑龙江山林警备队用的, 理由是比东三省兵工厂出产的好。
大约此时开始量产17式65轻机枪, 13式79重机枪。 均系仿造自日式机枪。

1928年厂内成立科学研究会, 各厂厂长、 技师、 技士均为当然委员, 每星期集会一两次。 由药厂厂长洪中为会长, 集中研究兵工科学技术。 原枪管钢均为进口, 经铸造厂几十次反复试炼, 终于制出在品质与化学物理性质上与舶来品相当的锰矽合金钢材。


由此, 东三省兵工厂的枪管钢就由其铸造厂自行供应。 燃料煤原用东北千金寨出产的煤块, 品质良好, 火力亦强。 但该煤矿为日人所控制, 改用西安八大壕煤矿产品代替。 生铁原用本溪煤铁公司所生产者, 后来改用大冶铁矿。 自制高级钢材的范围, 后来扩大到炮身钢。 硝石, 硫磺等原料由智利等转为使用河北、山西等各省提炼的产品。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20 02:28:00 +0800 CST  
1929年1月10日杨宇霆与常荫槐为张学良所杀, 远因是二人恃功而骄, 过于跋扈, 近因是杨拒绝交出兵工厂收支和年终报告。 兵工厂督办为臧式毅接任。 臧曾任保安司令, 辽宁省省长等职, 满州国成立后, 出任奉天省省长、 民政部总长、 参议府议长等职。




臧式毅



1929年时, 兵工署资料称为辽宁兵工厂, 日出13式79步枪130枝, 枪弹41万发, 全年出17式轻机枪300梃, 13式重机枪50梃。 工人17,000名。 并说该厂连年扩充, 至今建设尚未告终。
中原大战于1930年4月到9月进行, 在大战期间处于举足轻重地位的张学良, 当局势日趋明朗时, 于9月18日通电拥蒋, 派兵入关。 10月15日阎锡山, 冯玉祥宣布下野。




辽造17式轻机枪(仿日本十一式)


1930年, 由于张学良号召弭兵, 而且兵工厂欠款甚巨, 因此利用兵工厂机器开始生产民间物资。 多使用厂剩余的脚料, 如枪托木剩余的脚料制成家具等。 在渖阳大西关成立东生源售品处, 凡属五金材料、 锅炉暖汽片、 水泵机器、 工具家具等, 都可透过东生源向兵工厂订购。 并有样品目录陈列, 供人选购。 张学良并计划将兵工厂改为民用工厂, 派王卓然、 叶弼亮二人出国考察, 接洽外国专家来改建东三厂兵工厂, 准备制造汽车和拖拉机。 并成立了一个经济委员会, 由省长臧式毅为主任委员, 与美国一个工程公司斯通与阜伯斯特签定合约, 该公司并派一名技师胡欣至兵工厂了解情况, 后因918事起而未果。
1931年, 试制10发自动步枪, 已生产样枪, 试验成功。 9月18日, 日军炸毁了南满铁路柳条湖附近铁路, 诬指是附近北大营中的中国士兵所破坏。 引发918事变。 中国方面并无有组织的抵抗, 只指望国际联盟调解。 日军在4个月内占领东北三省。 占领渖阳后, 改东三省兵工厂为关东军野战兵器厂。

1932年3月1日满洲国成立, 10月由满州国政府(50%)、 日本财阀大仓(Okura Trading Co., 25%)、 三井物产(Mitsui Bussan K.K., 25%)投资, 改为奉天造兵所株式会社(Hoten Zohei-sho Kabushiki Kaishe, Hoten Arsenal Co. Ltd.)。 由陆军中将黑崎岩次郎任社长。 Mukden为俄人名称, 一般英文资料通用。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20 02:29:00 +0800 CST  


日本99式步枪



生产38式65步骑枪, 后改制99式77步骑枪, 月产量最高达6000枝。 并制造11式65轻机枪, 1936年后制造96式65轻机枪, 后改制96式77轻机枪, 月产量最高达80挺。 92式77重机枪月产量最高达50挺。




日本92式重机枪

日式92重机枪诸元:

全长: 1156mm
枪重为55.3kg
枪管长为698mm
口径7.7mm
初速为732m/s
膛线右旋4条
自动方式为气退式(Gas Operated)
射速450发/分
30发保弹板(Strip)上弹
有效射距: 1000m

92(1932)式重机枪是改进的3(1914)式机枪, 是日军在二次大战中使用的最广泛的机枪。 原由南部骐次郎仿造自法国的1914式哈乞开斯(Hotchkiss)机枪, 其特徵是使用30发保弹板上弹, 枪匣内有油槽, 在子弹上膛之前, 有一个油刷润滑子弹, 否则无法顺利退壳。
在此时期制造的枪械, 枪管内膛, 机枪活塞及冲具均镀铬, 并多改用板金机件。

1934年3月1日, 满洲国改称满洲帝国, 溥仪称帝, 年号康德。




溥仪着元帅服二度登基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20 02:32:00 +0800 CST  
1935年兵工署记录, 参造辽造98步枪之工作图纸, 将巩县兵工厂所造元年式步枪改为发射尖弹。 可能在918事件之前, 东三省兵工厂已将工作图交与中央, 或在事变之后, 工作人员带了图纸逃到关内。

1936年12月12日, 张学良与杨虎城, 在西安挟持蒋介石兵谏, 史称西安事变。 事后张被软禁至1988年才在台湾释放。 1994年客居美国夏威夷。

1937年满洲政府投资二千万元, 全资本额二千五百万元, 改为理事制, 扩充为八课及六个制造所。 全厂机器已逾万部。 由三村友茂任理事长。 增建高射炮厂。 最盛时期有职员1,200余人, 工人30,000余人。

1944年12月7日及21日, 美军两度空袭兵工厂, 将杂品库, 锅炉房, 车辆厂, 填药厂等处全毁, 旧重炮厂及新大口径炮厂大部分炸毁, 信管厂及枪厂木工部之一角被炸破坏。 生产大受影响, 步枪产量降至每月1,000枝, 轻机枪产量降至每月60挺。 有着手疏散之计划。

1945年春, 移枪厂之一部于宁安县, 为101制造所。 移枪弹厂之一部于汪清县, 为105制造所。 7月复将枪厂之全部机器设备, 移于铁岭之乱石山山洞中, 正值施行, 日本即投降。
日据时期, 厂内聘有大批日本技术人员, 监督指导, 约占全厂人数1/10。 厂内中国工人, 则长期采用消极怠工的方式, 抵抗日军, 当时称之为『磨洋工』。 光复后留任的日籍技术人员(留用制造火药的工程师6人)反映, 日伪期中国工人的效率极低, 与光复后大不相同。

1945年8月8日, 苏联对日宣战, 苏军进入兵工厂, 将最优良机器运走两千四百部, 后又将厂交给中共, 又被共军运走六七十部。 材料亦被搬运一空。 苏军并将孤家子无烟药厂炸毁, 20余年建设, 几近毁于一旦。

1946年3月18日, 兵工署东北区接收委员会接收, 赶制械弹, 招集旧有员工, 整理机器, 逐步复工。 7月7日全厂各部, 全部复工。 11月9日, 成立兵工署第90工厂。 由陈修和担任总厂长。
每月生产新造79步枪及改造日式99式77步枪为79口径步枪2,000至3,000枝。






改制日式步枪
90厂枪匣铭记



日本投降后, 国军从驻华日军手中接收了为数不少的轻重武器, 1946年就处理了40余万件轻武器。 由兵工署的文件来看, 许多武器经整理后, 直接交给警卫部队, 守备队等二线部队。 其他的重新改制为79口径, 供战列部队使用, 包括38式步枪, 99式步枪, 92重机枪等。 步枪改制主要由21厂及90厂负责。

1947年成立辽阳, 文官屯及抚顺三个分厂。 试制成功美式M1四五冲锋枪, 又试造M3四五冲锋枪。 上半年, 生产步枪8,500枝, 改制步枪为79口径9,000枝, 轻机枪300梃, 65枪弹680万发, 77枪弹170万发, 79枪弹350万发, 45枪弹1,250万发, 装甲车7辆等。
下半年预计生产步枪15,500枝, 36式冲锋枪6,000枝, 并开始生产捷克式轻机枪, 每月100梃。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20 02:33:00 +0800 CST  
联勤三六式冲锋枪诸元:


联勤三六式冲锋枪


全长: 757mm (连枪托,枪托摺叠时579mm)
枪重为3.47kg
枪管长为203mm
口径11.4mm
初速为280m/s
膛线右旋4条
瞄准基线长为254mm
自动方式为反冲式(Blow Back)
射速450发/分
30发弹匣上弹
有效射距: 50m
M3冲锋枪是美国在二次大战中用两个月时间研发成功, 在1942年12月定型。 其肇因是为了要代替昂贵而又不易生产的M1(汤姆生Thompson)冲锋枪。 设计上着重于量产容易, 构造简单可靠, 价格低廉, 大量使用板金零件。 在美国是由通用汽车等擅于板金技术的民间公司投入生产, 在1944年时, 每周可以生产8,000枝。 90厂对于生产板金零件已有经验及设备, 因此适于生产此种武器。

1948年9月12日, 中共人民解放军发动辽渖战役。 11月2日完全占领渖阳。 90厂所有设备未及撤出。 据说国军事后曾派飞机轰炸兵工厂, 但无甚损失。

1948年12月之后, 90厂即不再出现于兵工署生产报告中。



中共于1945年10月14日成立东北局军工部。
1948年12月2日军工部报告接收渖阳兵工厂, 接收可用母机2,357部, 可用专门机器932部, 可用杂机677部。 专门机器为东北军工部全部, 其他机器占总数一半以上。 已报到人员11,389名。 原生产能力每月步枪1,000枝, 改造步枪2,000枝, 美式冲锋枪500枝, 79轻机枪100枝。

这相信是中共接管后的厂徽, 由左至右, 逐渐演变, 中间为SY两字。


东北局军工部计划于1949年生产步枪36,000枝, 轻机枪1,000枝, 88式俄式转盘枪500枝, 试造卡宾枪500枝。 渖阳兵工厂为当时中共最大的枪枝生产中心, 其余华东、 西北各厂无此生产能力。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20 02:35:00 +0800 CST  
北洋机器局1867年创办, 称为军火机器总局, 又称天津机器局, 简称津局。


1865年5月18日, 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阵亡于山东曹州, 京师大为震动, 除授曾国藩为统帅, 办理剿捻外, 并连次飞谕李鸿章派洋枪队由海道赴津, 援护京师。 因为李氏在沪创办炸弹三局, 卓有成绩, 同时也有旨命, 要他派丁日昌带领匠役到京师制造火器, 接着又改命季氏派员赴津开局铸造炸弹。
1865年冬, 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已商请李鸿章购备机器运津。 而丁日昌也极力支持崇厚开办, 允许一切自上海代为设法。

1866年, 恭亲王又提出设机器局之议。 当时兵部会议, 也主张在津设局, 于是在这年八月, 恭亲王正式具奏, 建议由崇厚筹划办理, 设立章程, 奉到谕旨允准。 恭亲王奏陈设局, 建议由关税项下开销。 因此, 崇厚就奏请将津海东海两关的二成洋税, 作为津局的常年经费。 户部议覆, 却被推翻。 直到1868年1月, 崇厚再次奏请, 才奉准由津海东海两关四成洋税提领。




三口通商大臣崇厚


建局之初, 祟厚一面派英人密妥士(J. A. T. Meadows)赴英购买机器, 一面在津择地建造厂房。 1866年12月, 总署划拨广东轮船阿思本(Sherard Osborn-爹1)兵轮变价款项十三万两中, 提出八万两, 交密妥士带英; 继又由祟厚从洋税款项下续汇三万三千余两。


1867年3月择定城东贾家沽道基址, 是为东局。东局建立厂房四十二座, 二百九十余间, 公所及洋匠员工住所三百余间, 占地二千二百三十亩。
1867年5月正式开局, 奏派密妥士为总办。
1967年9月, 在等待机器由英国运来时, 择定城南海光寺附近, 建立厂房, 是为西局。 在上海、 香港采购了价值数千两的修造枪炮、 制造炸子、 开花炮的机器, 先行开工制造。 机器并有机轮、 铁炉、 镟床等, 配合东厂的建筑, 添配物件。
此外, 曾委托总税务司赫德(Robert Hart)在英购办一批机器, 也归入津局。
1868年夏季, 机器陆续运到。 东局一共使用38万余两, 西局使用了9万余两。

1868年10月17日, 丁日昌函祟厚: “天津拱卫京畿, 宜就(江南)厂中机器仿造一分, 以备运津…本年臣莅任后, 准总理衙门函商, 为未雨绸缪之计, 即经亲至上海厂中, 督商局员筹办。 随据该局员苏淞太道应宝时、 选用知府沈保靖、 补用知府冯□光禀称, 于五六两月, 购到旗昌、 祺记两洋行机器、 汽炉、 车床各件….其未齐之件, 由厂中机器自行配制, 现已配就车床、 刨床、 立锯及卷锅炉铁板机器共八座….一切款项由上海代付。”


1869年9月25日, 丁日昌: “查厂牧领解洋马枪已于六月十六日由轮船赴津, 前经禀报在案。 现在各项机器均系开单点交倪令收领, 由江海关衙门雇搭夹板船载运, 七月初六日, 已将各项机器送至夹板船装载清楚。 兹据倪令报称,于七月初六日, 由沪驶运北上, 理合将起程日期禀乞察核。
李字号箱计装:二尺八寸长一寸五分径螺丝四副, 共五寸长二寸一分宽铁闩四条, 三尺三寸长螺丝起子二把, 十五寸长七寸二分宽炮模口失铁盖板四块, 十三寸长四寸宽十二磅弹子泥心铁模—盒(二件), 十二磅弹子木样二对共十二寸长铜柄二枝。 炮模口用二十寸半长双眼牛铁横闩二件, 起重架凸字包横头铁用四寸径生铁辘轳一副(计四件)。 (以上系铸炮及铸弹所用器具, 理合陈明。)
柰字号箱计装:十二磅炮木样一副, 六尺半长木样心铁杆一枝。 (以上系炮样器具, 理合陈明。)
锅钉九磅, 系铸铁炉备用, 交委员倪令收领未装箱。”
由以上的清单来看, 当初是有计划制造火炮, 但是直到该局被毁, 始终没有制造火炮的记录。

1870年, 天津教案发生, 崇厚奉命使法, 11月4日上谕津局改由直督李鸿章接续督办。 李氏接任, 11月即罢黜洋总办密妥士, 另委湖北补用道沈保靖总办局务。 此后历任总办, 皆系华人担任。 厂局地位, 在当时成为北洋主要的大兵工厂, 常年供应北省各军军火弹药。 该年改称总理天津机器局。

1871年, 撤销西局, 将机器拼入东局。 将淮军之修械厂迁在海光寺原址, 又名北洋南局, 全名是北洋行营制造局。 这个制造局属于淮军, 由李鸿章督办, 与其他属于地方之机器局不同。 此局专造各式新型炮弹枪弹, 产量几与津局相埒。 此局经费, 至少有一部份由北洋机器局开用, 同时动支淮军专饷。


北洋南局生产子弹壳底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20 02:36:00 +0800 CST  
1873年, 建成火药第二厂。 1874年建成火药第三及第四厂。
1875年津局购到林明敦式机器, 及中针枪子机器, 准备制造洋枪。 1877年开始制造, 两年之间, 完成五百二十枝, 此后则大部从事改造士乃得(Snider)枪及从事修整各式旧枪, 极少生产新品。




林明敦滚轮式一号步枪



林明敦的滚轮式(Rolling Block)一号步枪, 是当时世界上最流行的单发军用步枪, 由美国雷明顿(Remington)公司于1865年推出, 中国曾在1871年至1874年之间采购了14,400枝。 江南制造局从1871年开始仿造。




士乃得步枪剖面图

士乃得枪是士乃得(Joseph Snider)所设计, 英国在1866年采用的一种改装前瞠枪为后膛枪的方法, 将枪管后端的上半部切除, 装上活门及撞针, 装弹时打开活门, 使用原有的击铁。士乃得只能装填一发, 口径是.577, 是一种过渡时期的作法。 美国在内战结束后, 也采用了阿林(Erskin. S. Alin)的设计, 改装大量的春田前膛枪为后膛装填单发步枪。
1876年生产数量: 洋火药六十四万三千余磅、 铜帽四千二百万颗、 林明敦、士乃得后门枪子九十四万八千颗、 前膛开花炮弹六万八千个、 后膛镀铅来福大炮弹二千余个、 各式拉火十七万四千余枝、 洋式铁木大炮架及车镟机器四十余座。






北洋机器局生产子弹壳底



1877年生产数量: 洋火药五十八万余磅、 铜帽三千五百万颗、 林明敦、格林子弹一百万颗、 前膛开花炮弹五万八千个、 后膛炮弹四千余个、 各式拉火十八万七千余枝、 林明敦中针后门枪二百余杆、 大小水雷五百余具、炮架及机器二十余座。

1878年, 李鸿章奏报: “添置提磺厂、 压药器及分药、 切药等房, 又建厂房二十余间…. 各营渐多后门枪, 议令减造铜帽, 为多制后膛子弹之用。 所造林明敦枪发营领操, 并称精利合法, 以核费与购价悬殊, 当饬停止。 分设电机、 水雷学堂, 其生徒已派赴海口各司电报、 水雷等事。”
该年生产数量:洋火药五十六万五千三十五磅六两、 铜帽三千八百九十九万颗、林明敦后门兵枪三百二十杆、 格林后门子弹一百三十七万六千颗、 前膛开花炮弹六万三千四十二个、 后膛镀铅来福炮弹五千四百四十四个、 各式铜纸拉火十四万八千一百二十枝、 大小水雷四十六具、 锅炉及车床等器七十七具。

1879年生产数量:洋火药六十五万一千八百三十磅、 铜帽二千八百三十五万颗、 林明敦、 温睹士得、 格林等后门子二百四十五万二百颗、 前膛开花炮弹六万六千五百七十四个、 后膛镀铅来福炮弹九千六百六十一个、 各式铜纸拉火二十一万三千五十五枝、 一千磅至四十磅水雷一百九十个、 各式机器四十具。

1881年生产数量: 洋火药一百三万九千八百三十磅、 铜帽三千七十五万颗、 林明敦后门枪子四十二万二千颗、 毛瑟后门枪子三百五十一万六千四百颗、 前膛开花炮弹二万一千六百八十个、 后膛来福大炮弹五千七百九十二个、 大小沉碰水雷及配具二百九十九件。

1886年5月30日, 上海申报记载: "天津药局失慎一事, 前据西报译登。 兹悉失慎者, 实系机器东局铜模装药房。 所谓"铜模"者, 即毛瑟枪子也。 是房共屋五处, 工人四十名, 学徒若干名。 每日午后上工时, 必将上半日巳成之枪子, 逐一细数。 平时日造枪子一万三千颗, 因醇邸莅津阅操, 需用孔亟, 每日赶造二万六千颗。 是日学徒数子时, 误将子上格针触击, 登时轰发, 无殊石破天惊。 屋中共九人, 当火发时, 二人由窗逃出, 其余七人均在火坑中乱窜。 无如双扉紧闭, 欲出无由。 直至外人破门而入, 则一已焚毙。 至四点钟时, 又毙其二。 尚有四人入夜亦淹然而逝矣。 时总办潘梅园观察随侍醇邸在旅顺口, 翌日始回。 客有过其墟者, 但见颓垣败瓦之间, 残骸零落, 七尸则分置二门外, 尚未殓埋, 诚惨矣哉。"

1889年为了制造长式钢质炮弹, 筹议炼钢厂, 向英国葛来可力夫蒿尔厂(New Southgate Engineering Company of New Southgate)、 格林活厂(Greenwood and Battey of Leeds)定购全套制钢机器, 并计划生产栗色火药。 1891年开始建厂, 采用英式的西门士马丁炼钢炉。 而正式生产钢铁, 在1893年以后。
1896年改称总理北洋机器局。

1896年12月6日, 北洋大臣、 直隶总督王文韶奏北洋行营制造局制造抬枪: 臣前准练兵王大臣咨, 练兵需用打帽抬枪一千五百杆, 请饬制造局造送等因。 当饬该局造成边机、 中机抬枪二杆, 委员解请试验。
嗣准咨称:所造抬枪均属灵捷适用, 惟边机斤两太重, 拟每杆在三十斤, 中机改造边机, 其尺寸斤两仍与中机一致。 请饬局按照此式制造边机前门大式拾枪五百杆, 随枪什物五百份, 中机改造边机前门小式抬枪—千杆, ,随枪什物一千份。 所需款项由北洋作正开销。 奏奉谕旨依议, 钦此。 钞录原片, 咨查照办理。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20 02:38:00 +0800 CST  

楼主:袁崇焕替身

字数:123069

发表时间:2014-07-19 16:0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7-26 19:51:21 +0800 CST

评论数:262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