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兵工史话

英国人贝思福爵士(Lord Charles Beresford), 在1898年访问了天津机局, 他的印象是: “这个兵工厂由直隶总督管辖。 看起来在兴建时花了许多钱。 工作场所的建设非常良好。 有一个1200吨的冲压机, 4个铸造容量20吨的熔炉, 以及许多熔矿炉, 用的是西门子建造的锻床。 另外还有一个12吨的吊炉和一个40匹马力的驱动引擎, 是由兵工厂自行建造的。 当我访问天津兵工厂时, 有一个130匹马力的引擎正在制造中。 工具非常良好, 多是英国或德国制造的现代化产品, 而且带有维修及制造小炮所需的所有器材。 我亲见他们在制造4个160磅压力的圆形锅炉。 该厂有足够的扩建空间, 可以生产足够全中国陆军使用的武器装备。 深水渠道可以直通厂边。
苏格兰裔的史迪特先生(Mr. Stewart)是兵工厂的负责人。 在困难的中国上层干预下, 他能取得如此成就, 殊为可贵。 工厂管理者是一个中国官员, 每月支薪150两(21英磅)。”
“在厂中有一座良好的机器和两座现代机器, 如果须要的话, 它们可以达到30,000元的日产值, 当我访问时, 它们只能生产15,000元而已。
在工厂附近, 有一个政府的火药厂, 有很好的机器, 由一个德国人管理得井然有序。”

1899年1月22日: 裕禄奏北洋制造军械情形, 已将北洋行营制造局与北洋机器局并列:
查北洋制办军械共有两局: 一为机器局, 一为制造局。
北洋机器局
机器局现有制造黑药、 栗药、 棉药、 无烟药、毛瑟枪子、 铜帽并各种后膛炮弹, 兼造硝璜镪水、 雷电器具、 卷铜、 炼钢等项机器。
黑药机器全分。
栗药机器全分。
棉药机器全分。
毛瑟枪子铜帽机器全分。
炮子机器全分。
汽机内通局汽机锅炉共计十五分。
按各机器所出数目: 黑药每年能造四十四万磅, 加工可造七十余万磅。 栗药每年能造二十万磅, 加工可造二十四五万磅。 棉药每年能造二万三千磅, 加工可造五万余磅。 无烟枪药每年能造八千磅;毛瑟枪子每午能造三百八十二万粒, 加工可造四百万粒;铜帽每年能造一千五百万粒, 加工可造二千八百万粒;钢弹每年能造一千二百颗; 至炮子一项, 名目繁多, 大小不一, 向由军械局按照备操、 备战, 随时酌定交局照办, 就制办最多之数考核, 各项大小炮子每年能造一万四千五门六十个。
制造局现有制造后膛炮子、 哈乞开司枪子、 云者士得枪子、 三十七密里哈乞炮子、 又自行铸配四十七密里哈乞炮子、 后膛抬枪、 前膛抬枪及枪子等项机器。 按各机器所出数目, 每年能造七生脱半开花炮子一万二千颗, 铜六件一万二千副, 克鹿卜铁身炮车十辆, 铜管拉火二万四千枝, 哈乞炮子五万颗, 哈乞开司枪子二百十万粒, 云者士得枪子一百四十万粒。

淮军制造局
造七生脱半后膛炮子锅炉单底力机器全分。 造四分五口径后膛六响哈乞开思枪子单底力机器锅炉全分。 造四分四口径十三响后膛坛者四得马枪子弹机器全分。 自行铸配造四十七密里哈乞炮子锅炉康邦机器全分。 自行铸配造四十七密里哈乞炮子器具一副。 自行铸配造五六分口径后膛力拂抬枪器具一副。 自行铸配造五分径后膛力拂抬枪子弹器具一副。 自行铸造前膛抬枪器具一副。
轧造各项子料铜皮锅炉康邦机器全分。
每年造七膛脱半铜箍开花炮子—万二千颗。 现因裁减经费, 每月减造一百颗。 每年造七生脱半钢箍开花炮子铜六件一万二千副。 每年造七生脱半铁身炮车十辆。 每年造七生脱半铜管湾拉火二万四千枝。 现因裁减经费, 每月减造四百枝。 每年造哈乞开思枪子二百十万粒。 每年造云者士得枪子一百四十万粒。 现因云者士得枪子机器损坏尚须修理, 暂行停造, 加造哈乞开思枪子九十万粒。


八国联军攻陷天津


1900年, 八国联军攻陷天津, 东西两局几全部被毁于火, 不能恢复。 袁世凯继任直督, 另择山东德州城外花园地方, 兴建新址。 1904年10月重新开工, 厂名仍沿用总理北洋机器局。
德州北洋机器制造局, 设在德州西门外运河码头东岸的花园, 东临津浦铁路火车站, 西枕京杭大运河, 南至豆腐巷、 北至上码头村(今德州地区煤建公司北界), 南北长约1,000米, 东西宽约600米。
德州北洋机器制造局工程自1902年秋开始动工, 到1904年8月底, 经过两年零两个月时间, 主体工程十二个工厂建成。 计“机器厂、 快枪子厂、 新枪子厂、 无烟药厂、 棉花药厂、 镪水厂、 杆弹筒子厂、 木工厂、 淋硝厂、 铸铁厂、 熟铁厂、 锅炉厂。”后来又增设了纸盒厂(造纸厂)、 炮子房及弹药库(即武库, 库址在今德州市西郊于官屯乡陈庄东北, 地区粮食局仓库)。 到1907年又进行扩建, 计扩建厂房113间、 储药库一座、 办公楼一座。
该局主要制造七九子弹和六五子弹, 还生产自用的硫酸、 硝酸等化工原料和无烟药等半成品。 德州北洋机器制造局的机器设备, 全部由德国和英国进口。 该局产品质量优良, 据说德州北洋机器制造局生产的各式枪弹, 从未发现过“臭火”。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20 02:41:00 +0800 CST  


袁世凯

袁世凯1907年6月2日咨民政部: “自二十八年秋间, 前升任浙江臬司, 天津道王道仁宝在署通永道任内, 遵奉宪札, 验收龚革道照玛经手买回东南两局残毁机器, 即在天津租界内赁地存储, 招募工匠, 择要修理。
在德州西南城外花园地方, 购买民地五百三十余亩。 其毗连花园东南一面, 地名上码头, 续将民房41户概行收买, 并余地、 空地共二十八亩有奇…二十九年正月办起, 三十年八月大致落成, 九月开工试行制造。”
自1902年建局开始至1907年, 开办经费是由三个海关的税收中提取制造经费, 直接解交德州北洋机器制造局。 自1908年开始, 改由海防支应局按各项用途额发给银两。 清朝末年, 德州北洋机器制造局须造呈《收支银两大数四柱报销息单》, 将本年经费分别呈陆军部、 度支部核销。 民国以后, 德县兵工厂全部经费由陆军部军械司按定额发给。
1906年至1909年每年产量, 以千为单位:






产品 1906 1907 1908 1909
无烟枪药(千磅) 30.4 51.182 78.734 70.414
棉药坯(千磅) 28.325 43,230 52.96 51.005
七密里九带箭毛瑟枪子 5,522.553 4,000 4,826.26 6,790.843
七密里九无箭毛瑟枪子 218.2【仅在1907年生产】
七密里九枪子底火 1,000 【仅在1906年生产】
曼利夏带箭枪子 200.33 【仅在1906年生产】
六密里五带箭毛瑟枪子 3,748.277 6,080.548 5,890.142 【1906年产量为零】
六密里五无箭毛瑟枪子 40.2 230.350 【1907、1909产量】
六密里五假箭枪子 200.8 【仅在1909年生产】
七生脱半日本炮弹底火 8 3.8 6【1908年产量为零】
七生脱半炮弹底火 20 5.3 【1906、1907年产量】
五生脱半炮弹底火 7.45 【仅1907年生产】
克鹿卜七生脱半炮弹底火 0.8 【仅1909年生产】
费开司七生脱半炮弹底火 2.3 4.5 【仅1908、1908年生产】
克鲁苏炮弹底火 6.5 【仅在1909年生产】
克鲁苏底火铜帽 7 【仅在1909年生产】
克鹿卜炮弹碰火 0.41 【仅在1909年生产】
克鹿卜底火铜帽 6 【仅在1909年生产】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20 02:47:00 +0800 CST  
由其生产的军火, 可以略为燎解当时北洋新建陆军使用武器的情形, 由曼利夏步枪, 转为毛瑟步枪, 再转而使用日式步枪。 其所谓带箭枪子, 应是实弹。 无箭为空包弹, 假箭为木制弹头之练习弹。 六密里五毛瑟枪子应是指日本明治三十年式6.5x50mm, 与毛瑟无关。 毛瑟枪系列中只有瑞典使用6.5x55mm子弹。


1912年11月改隶陆军部, 定名为德县兵工厂。 任王亨鉴为督理。 当时每日能生产七九、 六五枪子各二万粒, 全年做工300日, 共可生产一千二百万粒, 岁时经费55万元。 兵工厂长长官先称督理, 1914年改称总办(将军衔), 以下设会办。 各分厂管理官改称主任。


1913年7月3日早晨5点多, 德县兵工厂黑药库爆炸, 至10点机器局水会救熄, 震塌房屋十余间。 火药库在德州城东南方, 距城约四五里, 外为土围, 内有弹库八座, 中间存储黑药5,000磅, 计50箱, 购自山东制造局, 正待奉天派员领取。 是日共毙官兵二人、 重伤六人、 轻伤十余人。


1913年, 陆军部统计表, 年产14,000,000粒枪子, 经费795,760,656元。
德州北洋机器制造局建立初期, 工人达5,000余人。 工人多数来自农村, 也有一部份工人是来自德州城内。 工人的待遇极差, 工资很低, 大多数工人只能勉强维持个人生活。 民国成立后谢邦清任德县兵工厂总办时, 实行减半裁人, 工人减少到2,000多人。 到1924年, 工人人数还有1,700人。 减少的原因,一是兵工厂经费无保证, 二是由于拖欠工食费, 工人自动辞退离厂(仅1924年就有百余人)。


1915年, 陆军部报告, 德厂日产5万粒, 每月1百50万粒。
1918年1月至6月, 军部报告, 德厂出产7,646,360粒。
1924年价目表:
七九尖弹带子夹 每千粒84元
七九尖弹不带子夹 每千粒81元
七九圆弹 每千粒81元
六五圆弹 每千粒78元
自来得子弹 每千粒66元
白郎林子弹 每千粒46元


1924年曹锟贿选, 当选总统。 各地相继声讨, 奉军挟第一次直奉战争战败旧怨, 挥兵入关。 9月24日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 直系大将冯玉祥与奉系勾结, 暗中与奉军通款倒戈, 将所部改为国民军, 自任总司令, 10月23日开入北京逼迫曹锟下台。 奉军大举南下, 11月3日, 曹锟通电辞职,吴佩孚由塘沽浮海南下。
1925年秋奉系军队在皖浙为孙传芳所败, 奉系军阀张宗昌进入山东, 得到了山东督军的位置。


1926年2月, 德厂正式停办。 张宗昌把德州以南划为他的势力范围, 而德州以北则属于另一个奉系军阀李景林的势力范围。 张宗昌在停办后便将机器设备拆迁至济南新城兵工厂。 新城兵工厂后来在抗战时辗转迁往重庆, 改为30兵工厂。 被遣散的工人分别去了济南、 汉阳、 巩县、 太原、 渖阳、 重庆等地兵工厂。


德县兵工厂房舍坚固, 裁撤后厂内房舍仍在, 成为驻军的营房。


1937年, 日军占领德州后, 也曾在此驻扎过军队。


1946年6月, 德州老百姓在国共内战混乱中将兵工厂房舍拆毁。




注1:阿思本Sherard Osborn, 英国海军上校, 1863年, 清廷经由第一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李泰国(H. Lay), 向英国购买了一小队炮舰, 聘请阿思本为统领。 1963年9月, 当舰队到中国后, 发现了两个问题: 一是舰身太大, 无法用在内河航行, 二是英国领事坚持保有舰队调度的最后否决权。 清廷最后将舰队卖掉, 在此事件中, 中国损失七十万两以上。


1864年1月, 马格礼建议李鸿章, 将舰队中附有供应、 制造、 保养军械的机器买下, 后装置在苏州炮局中, 为中国现代化机器制造之滥觞。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20 02:48:00 +0800 CST  
]四川机器局1876年, 山东巡抚丁宝桢奉调四川总督, 上摺请带山东机器局总理徐建寅等, 前往四川自办机器制造局。 丁宝桢, 在山东巡抚任内, 成立山东机器局, 并擒杀擅自出京, 极为慈禧太后宠信的太监安德海, 一举天下知。 传世的还有名菜宫保鸡丁。
当时四川“勇营习用洋枪, 均须购自上海洋行, 且不知修理之法, 稍有损坏, 即成废物。” 丁宝桢拟将候选通判曾昭吉至川省, 查看情形, 令其自办机器制造。

1878年1月30日,丁宝桢上奏: 曾昭吉在上海选择紧要机器购办数十件, 由长江驶远来川。 其余机器, 曾昭吉自行创造。 在于成都省城择地建造房屋, 设立机器总局。 派候选道夏时、 劳文□总理局务, 并派成绵道丁士彬会同妥办。 其经费由川省土货厘金项下撙节动用, 并由盐道于茶引加票项下设法筹办。 预定于1878年4月完工。 制造局自此均由成绵道, 即成都、 绵阳的地方官兼管。

1879年, 丁宝桢为给事中吴镇奏参, “四川总督丁宝桢不谙机器, 私亏库款, 纵容私人, 徇庇劣员” 。 机器局奉旨停办。 由1877年至1879年撤局, 共支银77,352两8钱余, 合成洋枪148杆, 未合洋枪161杆。

1879年7月23日贵州后补道罗应旒上奏: “夫用款六万金, 仅造枪炮数十杆, 盖初创之时, 开拓地基, 修造房屋以及搬运器械, 制造器母, 种种费用, 俱在此六万金之内, 非全以六万金造枪炮也。…. 若遽行停止, 则前功尽弃, 而机器各物以数万金制备者亦废毁无用, 甚属可惜。 况以后需用军械又须购自外洋, 其费虽足相抵, 其得失则甚悬殊, 而中国之人复不能探讨西学神明变化, 而思所以胜西人之法。…”

1879年11月6日,丁宝桢上奏请示四川机器局是否续办; 到了1879年12月6日, 奉旨“着该督仍设法兴办, 毋使废堕。” 1880年6月26日, 丁宝桢上奏遵旨, 于1880年5月26日复开四川机器局。
由成绵道祟纲、 后选道黄锡焘、 候补道劳文□等负责, 并派员专札前赴湖南饬调原已驱逐出境之曾昭吉, 并将熟习机器制造各工匠随带前来。
候选通判曾昭吉设法制造水力机器, 利用成都城内金水河之水, 不用火工。 “其用水仅三数寸, 而即可敌二十匹马力之锅炉, 日可省煤一千数百斤, 合计每年约可省煤银四千余两,此时局中惟炼铁一项尚需用煤, 此外则全资水力。”
丁宝桢自述, 其办局之时, 不用洋人: “于机器制造, 但规仿其法制, 而于—切委员、 工匠等必专选中国通巧之人。 前在山东兴造之局, 自始至终, 决不用一洋人指示, 则制造述火药、 洋枪亦几与西人相敌。 此次在川初设局时, 力主此意, 均招致中国明习机器之士及工匠人等, 大约湖南、 江苏、 山东等省人为多。”
1881年4月18日, 丁宝桢奏修造药局, 仿造洋火药。 “因机器局向设城内, 人烟稠密, 只能制造洋枪。 若制造洋火药, 则虑别有疏虞。 自须觅幽静宽敞之区, 另建药局。 由总理局务成绵道崇纲、 补用道黄锡焘, 同局员等踩踏地基去后。 旋据勘得省垣南门外离城较远之古家坝地方, 四围空阔, 宽厂约六七里, 绝少民居, 且滨邻江干, 以之安设水机, 修造药局。 并于去年十一月初十动工。”



1880年至1882年, 丁宝桢的支用经费折中说: “仿造外洋机器、 枪、 药等件, 办理渐已齐全, 现计修理水轮机器及各项机器九千七百四十件, 各营旧洋枪三百零五杆, 续造机器二百五十五种, 造成前后膛洋枪四千八百一十五杆, 已成药弹二千颗、 铜帽二万颗、 已成洋火药四万九千六百六十五斤, 均经试放合用。”


马梯呢步枪枪机



此时四川机器开始仿造马梯呢步枪。 马梯呢(Martini, Frederich von Martini), 瑞士人, 基于皮拔地(Henry Peabody, 美国波士顿人)所发明的升降式闭锁枪机, 将击铁改为内置式, 并加上连动装置, 在打开枪机时, 同时将击铁扣下。 1871年为英国采用为制式步枪, 单发, .450口径。 因为采用了亨利(Alexander Henry)的来复线系统, 因此称为Martini-Henry. 后来改用Enfield和Metford的来复线系统, 因此也称为Martini-Enfield和Martini- Metford。
1964年发行的电影祖鲁战争(Zulu), 描述了1879年1月22日在南非罗克集(Rorke’s Drift)发生的一场防御战, 110名英军成功的击退了4,000名祖鲁战士, 11名英军因而获得英国最高荣誉的维多利亚勋章(Victoria Cross)。 从电影发行后, 各型马梯呢步枪成了争相收集的抢手货。






马梯呢步枪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20 02:51:00 +0800 CST  
“去岁扩充制造, 已添设绘图委员一人。 此次培修各厂, 应添绘图、 白药房各一所, 以资办公。”
“川省人心浮动, 不能不思患预防。 拟请酌拨威远军一营, 移扎局旁, 以资防守。 查局侧向有城守营箭道一所, 地基宽厂[敞], 拟于该处建修营房, 将该营驻扎其中。 箭道余地, 则建修表码厂, 作为演试枪炮之地。 全城守营箭道, 当在附近购地另修归还。 计培修添造各项工程, 详加估核, 撙节动用, 约须库平银一万七千两。 仍在成绵库上厘项下开支。”

1902年, 根据奎俊的支用经费折中说: “局中修理机器143件、 水龙10座、 旧洋枪3,941杆、 续成各种机器37起、 新造毛瑟抬枪540杆、 毛瑟手枪387杆、利川前膛手枪1520杆、 毛瑟抬枪药弹180,000颗、 毛瑟手枪药弹2,240颗、 马梯尼枪药弹528,000颗、 小火1,189,000粒、 铜钉61万4千颗、 各种机件1,071起、 洋火药38,252斤, 均经试放合用。”
1903年12月17日, 四川总督锡良奏四川机器局应添设新式枪厂。“川省机器局去年造抬枪五百余杆, 毛瑟枪三百余杆, 前膛枪—千五百余杆。 抬枪笨重, 用时最少, 毛瑟、 前膛在今日亦问□废。” 可知不是刚问世出产的毛瑟手枪。
“现惟先在鄂厂购办, 而该厂应接不暇, 仅允分以千杆, 正初力克造齐。 因令派赴日本阅操之道员罗祟龄订购日厂步枪二千杆, 配足弹、 药等件。 合计此三千杆之价费, 约在二十万, 勉力腾挪应付, 归入动支防剿经费项下一并报销。”
“赋敛不宜再重, 厘税方将议撤, 求其裕邦计而不□股民生者, 则银元之扩充销路一也, 铜元之厂取盈余二也, 选商办矿有利无害三也。 银元者官款收之以倡其始, 必俟民用便之乃获其益。”

1903年, 根据锡良的支用经费折中说: “局中修配机器182件、 修理水龙11座、 旧洋枪2,830杆、 新造毛瑟抬枪190杆、 毛瑟手枪1,088杆、 利川前膛手枪450杆、 蜀利抬枪40杆、 毛瑟手枪药弹308,120颗、 马梯尼枪药弹11,840颗、 小火570,000粒、 铜钉90万4千颗、 各种机件1,826起、 洋火药35,332斤, 均经试放合用。”



1903年冬, 河南候补道京章世恩、 贵州候补道祁祖彝出洋考察军械机器。 于1904年秋, 在德国蜀赫厂订购制造新式小口径毛瑟步枪及造子弹、 造无烟药机器全套。 其机器为制造毛瑟1903式步枪, 日出50枝步枪、 枪刺50把、 出弹25,000粒、 无烟药75公斤、 并聘洋匠三名。

1904年, 根据锡良的支用经费折中说: “局中续成机器246起、 修理机器157件、 水龙13座、 旧洋枪2,046杆、 新造砝蓝单响毛瑟手枪1,037枝、 毛瑟手枪药弹715,135颗、 哈乞开斯枪弹1,324颗、 小火256,300粒、 铜钉20万1千8百颗、 各种机件2,650起、 洋火药37,892斤,均经试放合用。” 当年同时停造其他各式步枪。




单响毛瑟步枪(M1871)


1905年, 根据锡良的支用经费折中说: “局中续成机器104起、 修理机器168起、 水龙27座、 旧洋枪2,026杆、 新造砝蓝单响毛瑟枪1,118枝、 毛瑟手枪药弹1,273,560颗、 六门转珠连手枪弹1,220颗、 十三响马枪弹945颗、 快利子885颗、 铜罐火260颗、 小火457,000粒、 铜钉12万1千颗、… 各种机件3,534起、 洋火药26,231斤, 均经试放合用。”




毛瑟M71单响11mm步枪弹


德国毛瑟11厘米1871式子弹诸元:
弹壳长: 60 厘米
子弹全长: 77.98 厘米
子弹全重: 43.03 公克
弹头长: 27.18 厘米
弹头重: 25.02 公克、 圆头弹
装药: 4.99 公克黑火药
枪口初速: 439.83 公尺/秒 (852.42厘米枪管)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20 02:53:00 +0800 CST  
1907年, 川省机器局仿制日本明治三十一年新式速射山炮一尊, “口径七生五, 弹重十二磅, 击力在六里以外, 系就该厂原有机件改造而成, 于十二月底在城外凤凰山演试, 准头、 速率比较原炮尚合战事之用。 此为四川首次造炮, 四川总督赵尔巽于1908年3月23日奏修建炮弹两厂, 每年出前式山炮三十余尊, 炮弹六千余颗, 统计约需银十三万两。 炮厂机器, 就局中现有机器支配。 弹厂各机及钢、 铜物料, 均须陆续电沪订购, 以资备用。 炮身钢料, 现当试办, 应暂向沪厂订买。 俟着有成效, 仍当研究炼钢之法, 就地鼓铸。”


1907年3月14日, 锡良交卸。 而1903年冬, 派河南候补道京章世恩、 贵州候补道祁祖彝出洋考察军械机器。 于1904年秋, 在德国蜀赫厂订购制造新式小口径毛瑟步枪及造子弹、 造无烟药机器全套。 订明分三期交银、 两批交货, 均已抵达, 正溯江上运, 于春夏可陆续到厂。 该项采购, 共1,561,173马克, 折合规银六十余万两。 因原厂地方不够, 另建新厂, 枪厂、 弹厂均已大致建成, 药厂正修建中, 共用银二十余万两。


1906年, 根据赵尔巽的支用经费折中说: “局中续成机器140起、 修理机器59起、 水龙1座、 旧洋枪1,019杆、 新造砝蓝单响毛瑟枪1,420枝……九响毛瑟枪药弹1,042,800颗、 毛瑟枪药壳330,020颗、 单响毛瑟枪药弹326,000颗、 十三响马枪弹1,200颗、 碰火2,000颗、 红铜小火460,000粒、 黄铜钉子52万颗、… 各种机件15,011起、 洋火药28,185斤,均经试放合用。”


1907年, 根据赵尔巽的支用经费折中说: “局中续成机器58起、 修理机器38起、 水龙29座、 旧洋枪920杆、 新造七生五寸径开花炮一尊、 砝蓝单响毛瑟枪1,230枝……单响毛瑟枪药弹965,200颗、 单响毛瑟枪药壳283,040颗、 马梯尼枪药弹46,000颗、 红铜小火900,000粒、 马梯尼枪药壳109,000颗、 黄铜钉子52万颗、… 各种机件22,766起、 洋火药20,790斤, 均经试放合用。”


1908年, 奏报机器新厂, 建厂基址261亩4分, 围墙381丈, 机器有造枪机器294部、 造弹机器66部、 修理机器25部、 打铁房机器29部。 造药所建厂基址69亩3分, 围墙196丈, 洗棉花机器3部、 造硝镪水机器4部、 造硝磺镪水机器4部、 造酒精以脱机器2部、 碾药剪药机器3部、 合药机1部、 造铜帽机器8部、 烘棉花汽管33节、 生电机大小各一部、 电灯大小1,674盏(各种配用全)、 造砖机1部。


1908年, 根据赵尔巽的支用经费折中说: “局中续成机器25起、 修理机器1,052起、 水龙24座、 旧洋枪352杆、 新造各种机件12,553起、 砝蓝单响毛瑟枪1,220枝……单响毛瑟枪药弹1,001,600颗、 毛瑟枪药壳341,620颗、 马梯尼枪药弹41,600颗、 红铜小火360,000粒、 马梯尼枪药壳20,000颗、 黄铜钉子24万颗…洋火药19,250斤, 均经试放合用。”
1909年9月25日, 赵尔巽请陆军部知照税务处验放, 川厂附设学堂购德国各项车床廿具, 小刨床、 中心机各一、 线刀四、 老虎钳廿、 大小天平四、 共装廿九箱, 扣实英金2,400磅13先令。


1910年赵尔巽电陆军部, 川厂机料到齐, 即将开工。 其所购买的各种机器样板, 均系为制造六厘米五口径步枪。 但听该厂总办说练兵处在1906年6月28日, 规定陆军步枪口径为6.8厘米, 枪筒长150倍, (102厘米), 出口速为650公尺/秒。 希望暂制厘米五口径步枪, 日后再改。 陆军部回函六八原系奏案, 并非规定。 但沪、 鄂、 粤各厂均已照改, 川厂仍以改为六八为宜。 (汉阳改制六八, 因经费缺乏未成。)








毛瑟六八公厘口径步枪(M1907)


1909年, 因新厂即将建成, 赵尔巽令旧厂停工。 会办冷利南上书抗争, 因新厂筹备、 各项器具均由旧厂人员协助, 而今并无出品, 不宜停办旧厂。 当时也有重新厂而轻旧厂的情形, 因此冷利南不服, 后终于去职。 旧厂改为炮厂, 筹制火炮及机关枪。

1910年6月1日, 赵尔巽电锡良, 时任盛京, 川省兵工厂已于日昨开工, 成绩颇好。 此公创始之功, 如蒙赐以联额, 尤足壮也。 四川兵工厂于此正式成立。

1911年9月21日, 度支部函, 原准新厂称机器工业厂, 现改名官立机器工业厂, 须添购机器数十部, 经上海经理蜀赫厂事务之瑞生洋行估价, 共141,211.80马克, 合库平银五万余两, 限七个月在上海交货。

1912年民国成立, 制造马克沁机关枪20挺, 因零件太多, 无法制造子弹和弹带停造。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20 02:53:00 +0800 CST  
四川军政府成立四川造兵局, 下属两厂。 原机器局为第一厂, 兵工厂为第二厂。 1913年造兵局裁撤, 兵工厂归陆军部直辖, 定名为陆军部四川兵工厂, 原机器局称为兵工分厂。
陆军部报告, 四川兵工厂概况:


兵工厂, 成立于1910年, 设置于四川成都东门外岷江之北三官堂, 全厂面积共二百六十亩, 围墙以内面积一百五十亩一分九厘六毫, 厂外余地一百另八亩零四毫, 各厂房及办公室约居半数。 生产步马枪类:六八、 六五、 七九各种步马枪。 子弹类:铜壳、 火帽、 钢弹头。 杂件类;步马枪全身零件。


兵工分厂, 成立于1878年, 设置于四川成都东门内供背桥, 全厂面积共五十四亩有奇, 艺徒学堂地基在内。 生产枪炮类:仿造马克沁机关枪, 二年停造, 仿造奥国思怀式六八机关炮、 克鲁伯七生五管退山炮。 弹药类:九响毛瑟枪弹、 仿造三口炮弹、 管退炮弹。 杂件类:机关炮全身零件、 山炮全身零件。


造白药处, 成立于1910年, 设置于四川成都东门外岷江之南, 全处面积一百五十余亩。 生产药品类, 白药、 无烟药。 杂品类:酒精、 依脱硝镪水。 附属兵工厂。
造黑药厂处, 成立于1882年, 设置于四川成都南门外草堂寺之右, 全处面积二十亩有奇。 生产四工酒药。 附属兵工分厂。


当时产量为每日步枪25枝、 子弹万粒、 无烟药75磅、 黑药80斤。


1913年, 陆军部统计表, 四川兵工厂每年生产六八马步枪15,000枝、 六八枪子7,500,000粒、 无烟火药45,000磅、 黑火药21,000磅, 经费2,487,218元。
4月19日, 陆军部委派杨肇锡为兵工厂督理。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20 02:54:00 +0800 CST  
1914年2月5日, 陆军部电四川都督: “据兵工厂杨督理呈送二年份成绩清册…该厂自四月初一起十一月底止, 本厂仅出枪三千四百十五枝, 弹一百五十万粒, 药八千余磅, 照机器能力仅三分之一, 而用款至三十余万元, 原料尚取诸库储旧存…川省距都较远, 见闻难周, 应请贵都督严加督率。”
6月23日, 陆军部又再电四川都督, 由12月至3月的生产报告中, 相比日出50枝步枪、 25,000粒子弹的能力, 仍不及三分之一。
7月25日, 陆军部令各直属兵工厂, 沪、 汉、 德、 粤、 川等负责人, 由督理改为总办。

1915年4月20日陆军部, 川厂在1914年生产步枪5,000余枝, 用去经费120万, 相较汉阳出产15,000枝, 仅用经费不及一百万, 因此所报概算书无法核准。
9月3日, 陆军部核准成武将军陈宦委派张文郁为兵工厂总办。
11月11日陈宦电统率部, 四川兵工厂每日制造六八厘米步枪20枝, 子弹15,000颗, 现正积极筹备, 明年可提高产量一倍。 兵工分厂修配川省各式枪械, 每月并生产粤式机关枪一挺。 所谓粤式机关枪应是麦特森轻机枪。


1916年12月30日, 陆军部派徐孝刚为四川兵工厂总办。
1918年3月, 军阀熊克武占据兵工厂, 派吴景英为总办。 对兵工厂进行整理、 扩张生产。 开始生产毛瑟手枪与奥式守瓦兹洛色(Schwarzlose)重机枪, 机枪月产1至2挺。






守瓦兹洛色水冷式重机枪


守瓦兹洛色是奥地利出产的8mm水冷式重机枪, 曾为捷克、 荷兰、 瑞典、 匈牙利等多国使用, 其特色是采用不闭锁的反冲式作业原理, 因此枪管甚短, 以免开膛时子弹尚在枪管中, 使用很强的复进簧、 枪机和贡杆延迟开锁, 子弹在上膛间要先润滑, 否则无法退壳。
守瓦兹洛色重机枪诸元:
口径: 8 厘米(.315 寸), 曾改为多种其他口径如79等
上弹方式: 织布弹带, 由右方进入
枪口初速:618.74 公尺/秒
弹头重: 15.81 公克
枪管长: 52.71 公分
全长: 106.68 公分
枪重: 19.96 公斤
脚架: 三脚架, 约重19.96 公斤
有效距离: 457.2 公尺
1919年, 步枪由68口径改为79口径。
1924年, 军阀杨森占据兵工厂, 2月28日, 陆军部准援川军副司令杨森任命马德洪为四川兵工厂总办。 为了赶造军火, 兵工厂分三班工作, 步枪产量增加到每月100枝。
1925年7月, 杨森退出成都时, 派向时俊部放火烧厂, 大火延烧, 兵工厂受到严重破坏。 后来城内旧厂为刘文辉部占据, 改为24军枪械修理厂。
12月14日, 因各方多年来争夺兵工厂, 四川善后会议决定, 兵工厂停止工作, 所有机器封存于成都的四川铁路公司。
1926年2月, 刘湘、 刘文辉、 邓锡侯、 田颂尧等人, 又倡议重建兵工厂, 举笃王思中为总办, 恢复生产。
1928年, 刘湘创设重庆武器修理所, 位于重庆临江门外杨家花园, 由刘湘的四川速成陆军学堂同学蓝田玉总负责。 该所起初仅修理武器, 只有8部机器, 60余名工匠, 后来发展成制造武器的兵工厂。
1929年, 刘湘在重庆成立了一个子弹厂, 原为四川铜元局, 位在长江南岸铜元局镇。 全厂地基三百七十三市亩, 各式房屋六十六座。 利用铜元局压片设备等, 改为子弹厂, 1930年定名为第二十一军子弹厂, 除继续制造铜元外, 主要制造七九步机枪弹, 并委清华大学毕业的留美学生, 21军参谋处处长兼战车大队长的张东泉负责, 后又改由刘湘的舅子周晓南负责。
1932年以后, 该厂铜元生产全部停止, 全力制造子弹。 座。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20 02:55:00 +0800 CST  
1930年时, 四川兵工厂月产步枪100枝、 马克沁机枪10余挺、 手枪50余枝, 员工约1,000人。
1931年时重庆武器修理所已发展到有300多台机器。
1932年至1933年间, 四川军阀又开始混战, 兵工厂终于关闭。
1933年,随着刘湘"安川之役"的得手, 控制了成都, 把原四川兵工厂的可用机器, 运到重庆武器修理所安装, 因而该所机器增加到400多部, 工人也发展到二三千人。 该所的发展, 实际得力于几位工程技术人员, 周均时, 德国留学生, 研究兵工, 曾任同济大学校长, 被刘湘聘为该所高等顾问;何肇中, 原四川兵工厂工人出身, 对制造枪械和各种机床安装有实际经验, 沈芷仁, 法国留学生, 对制药、 电气、 机械等富有经验, 黄勤生, 曾在汉阳兵工厂工作过, 熟悉机械加工和制药。

1935年2月刘湘署川康绥靖公署主任之职后, 该铜元局子弹厂改为川康绥靖主任公署子弹厂。 至抗战前夕, 该厂拥有铜壳机、 弹头机、 子夹机、 装较机、 轧片机及其他各种机器431部, 有工人近700人。 该厂为刘湘提供了大批子弹。 仅1937年, 其79尖圆步机枪弹的生产就达791万多发。

民国初年, 四川陷于军阀内战的混乱中, 刘湘、 刘文辉、 邓锡侯、 田颂尧及杨森争夺川省的控制权, 其中刘湘及刘文辉尚是远房叔侄的关系。 最后刘湘占了上风, 但是此时国民政已趋稳固, 而且日本侵略的意图日益明显, 整顿的目标指向了四川。
为了筹备抗战, 国民政府接受德国军事顾问的建议, 将川、 黔、 滇建成长久支撑的根据地, 因此积极开始控制西南各省。 1935年2月10日, 南京辖下的四川省政府在重庆成立, 结束了川境长期分裂的局面。 南京方面派遣以贺国光为首的庞大的“参谋团” 和以康泽为首的“军事委员会别动队”2,000余人入川, 把握了四川政治军事要害。 3月, 蒋介石亲自飞渝, 将参谋团改组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重庆行营”。 同时又在庐山组训川军军官, 缩编川军部队, 接管金融财政。 这样, 四川逐步落入中央控制之中。

1937年6月, 蒋介石派何应钦入川, 以“缩编军队”、 “军民分治”为目的召开“川军整军会议” , 结果达成了缩编川军1/5, 控制“用人”、 “发饷”大权的预期目的。

1937年7月川康整军会议后, 刘湘为保存重庆武器修理所, 命令该所停止制造武器, 但所有各项机器器具仍须完整保留, 每月由川康绥靖公署津贴费用从事修理工作, 筹划转产民品。 10月, 兵工署派员到该所考查, 认为该所生产之捷克轻机枪尚称精良, 但接收发生困难, 因而采用包工制度签订合约, 订购捷克式轻机枪1,000挺, 规定6个月内缴齐。 实际上, 该所生产能力很大, 每月至少可生产300挺捷克式轻机枪和10万颗木柄手榴弹。

1937年, 川康绥靖公署子弹厂改为四川第一兵工厂。 由兵工署于8月18日接收, 9月1日开始生产。 主要产品为七九尖、 圆枪弹及铜皮料件, 供应各厂。 该年生产7,915,000粒。 10月, 金陵兵工厂枪弹机器拨交20厂, 由芜湖起运赴渝, 1938年2月1日全部赶装完竣, 开工生产。
10月26日, 第一兵工厂接收华兴机器厂, 改称四川第一兵工厂机枪厂, 继续仿造启拉利式轻机枪1,900挺, 1939年停造。 华兴机器厂是重庆民营华西公司下的一个工厂, 位在重庆大溪沟蔓园。 1933年华西公司与刘湘协议, 由21军出资20至30万元期票, 作为预付款, 为21军制造轻机枪。 1934年开工生产, 仿造瑞士7.9mm启拉利轻机枪。 1936年为重庆行营所知, 后由兵工署以40万元收购。




启拉利轻机枪


启拉利轻机枪(Neuhausen KE7)是由启拉利及恩得(Kiraly and Ende)所设计, 由瑞士军火公司(SIG, Schweizerische Industrie-Gesellschaft, Swiss Industrial Company, Neuhausen)制造, 只有小量生产, 曾有一批卖到中国, 原枪使用7.5mmx55, 后作力作用, 20发弹匣, 全长1,100mm, 枪管长600mm, 膛线4条右旋。




兵工署第20工厂厂徽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20 02:56:00 +0800 CST  
1938年3月, 四川第一兵工厂改为兵工署第20工厂。 12月底, 机枪厂拼入21厂。
20厂7月奉命接收陕一厂筹备处机器。 至年底全部运到, 1941年5月1日方全部运装于第三所。
为了避免空袭损害及容纳宁、 陕接收机器, 20厂于1938年底, 选定康家湾、 赵家湾中间地段, 征用民地1849余市亩, 扩大兴建新厂, 至1940年完成。

1938年11月, 兵工署50厂工程师郑大强, 奉派整理成都的四川兵工厂。

1939年, 重庆武器修理所所长蓝田玉诠叙为中将, 同年6月17日, 重庆武器修理所为兵工署第五十工厂全部接收。 同年7月, 原重庆武器修理所制造捷克式轻机枪部份, 并入第二十一工厂轻机关枪厂。 该所自开设至抗战前夕近10年间生产的主要武器及数量如下: 825迫击炮750门、 825迫击炮弹17万余发、 枪榴弹10万发、 掷弹枪1,000枝、 4生7迫击炮2,800门、 4生7迫击炮弹32万余发、 冲锋枪4, 700余枝、 手榴弹39万余颗、 捷克式机枪2,000余挺、 137迫击炮56门、 137迫击炮弹5,000余发、 137短管炮12门、 60P飞机弹3,000余枚、 120P飞机弹180枚、 步枪2万余枝。

1939年4月5日, 成都的四川兵工厂改为50厂艺徒学校, 由郑大强任校长, 有学生约三百人。

1940年, 20厂始造7.63手枪弹, 该年生产1百万粒。 9月28日, 成都50厂艺徒学校改为兵工署第一技工学校, 仍由郑大强任校长。




兵工署第50工厂厂徽




1941年7月1日, 成都兵工署第一技工学校改为50工厂分厂, 10月25日由郑大强任分厂厂长, 有员工约八、 九百人。 生产60迫击炮弹及炮弹底火。


1942年春, 奉命开始制造47迫击炮弹, 引信底火为自行设计, 至秋季开始正式生产。

1943年7月, 郑大强调任兵工研究委员, 分厂厂长由50厂厂长丁天雄兼任。
1946年4月17日, 20厂奉命接收21厂綦江分厂, 7月开始拆运, 经过半年始行运到, 安装于第五制造所。




军政部兵工署第五十工厂厂印


10月1日, 20厂奉命筹造美式.30M2枪弹, 于原25厂张家溪旧址成立美式枪弹筹造处。 1947年2月已正式出品70万发。
1947年12月1日正式成立张家溪制造处, 由总工程师任景彭为处长, 有工人1,733名、 职员93员。
1946年50厂分厂奉命结束, 于1947年1月, 成都分厂正式结束。 厂址交给四川大学接收, 机器44部交给31厂, 155部交给50厂, 其余267部交给四川大学。 7月交接结束, 8月人员离开成都。 4月, 20厂第二制造所奉命将七九枪弹机逐渐改为.30枪弹机, 已改成两套, 又奉命改回七九枪弹机。


1949年11月30日, 共军进入重庆。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20 02:58:00 +0800 CST  
中共抗日根据地兵工厂


导言:抗日时期, 中共在各沦陷区积极活动, 组织抗日游击队, 成立抗日根据地。 各基地使用的武器, 有的来自民间, 也有许多缴获自日军、 伪军及其他武装力量。 国民政府从抗战开始便无武器、 弹药供给中共, 中共中央指示各地要自力更生, 制造武器、 弹药。 因此各根据地中都设有兵工厂, 其规模及能力大小不等, 但是同样的都有原料来源的困难。

各根据地的主要产品是复装子弹、 手榴弹、 地雷、 黑火药等。 也有少量的步枪、 手枪、 机枪、 日式掷弹筒等的生产。 后期有些根据地可以自产无烟药、 自制子弹、 迫击炮和炮弹。

主要的生产方式是以翻沙、 手工锻造, 配合小量机器加工。 大部份的原料来自沦陷区的铁轨, 因此品质的差异很大, 产量也不大。 后期因为自制枪械品质不佳, 大部份放弃, 专注于弹药的生产。 由于兵工生产集中了各区的技术人员, 因此各厂也同时多负责其他的民生生产任务, 例如生产肥皂、 火柴、 油墨, 管理锅炉发电等等。

从兵工发展的角度来看, 将这一页历史与19世纪中期对照, 有很大的进步。 从根本不晓得武器的原理、 制法、 好坏, 到了抗战期间, 由于机械工艺、 科技原理已经相当普及, 因此制造武器已经不是太难的事了, 工作的机器, 只要有适当的原料, 也可以生产。

把握了生产技术之后, 下一步便是要提高品质管制、 生产管理和生产效率。 这是过去50年来两岸都在努力, 尚未完全把握的科目。 若真正要放眼全球, 这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北京的兵器工业出版社和国防工业出版社, 从80年代起, 出版了一系列的兵工史料书籍, 其中包括了10本的中共从红军到抗日根据地的军工史料、 一套四册从同治到1949年的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 由以上四册资料整理而出的中国近代兵器工业: 清末至民国的兵器工业等, 为中国的近代兵工发展史, 提供了相当丰富的资料。 在这一方面, 台湾则相形见绌, 相信有许多珍贵的资料都从未公布。

有点遗憾的是, 目前两岸都禁枪, 因此写作者大多不是玩枪、 爱枪者, 知识多来自书本, 因此会产生一些基本的错误。 例如将汉阳称为毛瑟、 连珠枪称为机关枪。 大部份时候, 中正式与捷克式不分, 汉阳与毛瑟不分。 细部资料欠缺, 例如枪械弹药的细节、 尺寸, 兵工厂的徽记等等。 这一方面, 仍有待大环境的改变及大家的努力。
以下是中共在抗日时期各根据地兵工事业的简介:

中共山东根据地兵工厂
对于兵工生产, 早在抗日战争初期, 山东的共党组织和山东纵队就十分重视。 山东各地抗日武装建立后, 一些小型分散的兵工厂也相继建立, 主要分布在胶东、 清河、 冀鲁边、 鲁中、 鲁南、 滨海6个根据地。

1938年春, 胶东抗日救国军三军三大队, 在黄县圈杨家村, 成立了山东的第一个人民兵工厂, 圈杨家村兵工厂。 机器来自没收的资本家工厂永源工厂, 员工100余人。 1938年5月, 仿造出七九步枪26枝, 该枪仿造自汉阳步枪, 枪管来自当地玲珑金矿凿岩用的六梭小孔钻钢。 6月生产50枝, 7月生产60枝。 当时技术人员较多, 质量较好。
1938年12月, 八路军山东纵队建立, 成立了胶东、 鲁中、 清河、 冀鲁边、 鲁南及滨海等抗日根据地。


1939年3月, 因日军扫荡, 圈杨家村兵工厂全部迁出黄县, 机器人员损失极大。 改编为山纵队第五支队第一兵工厂。

1943年下半年, 山东的兵工生产已得到较大发展。全省已由1938年初创时的6个工厂、 600余工人, 发展到18个工厂、 近3,000工人。 产品的种类和产量也有较大增加。 弹药生产不仅能制造各种子弹, 还能制造各种炮弹和烈性炸药; 武器生产不仅能制造各种地雷、 手榴弹, 还能批量生产步枪、 机枪和大口径的迫击炮。 据1943年统计, 清河区兵工生产能力月生产炮弹1,500余发, 子弹6,000-8,000发, 炸药300余斤, 鲁南军区可月生产手榴弹7,000余枚, 爆炸率达90%以上。

从1944年初到1945年8月这一段时间, 山东的兵工生产获得迅速发展。 到1945年8月, 已发展到28个工厂, 6,000余名工人。 据1944年7月统计, 全区月生产步枪270支、 迫击炮1,000多发、 榴弹6.5万余枚, 制造子弹2,000余发, 复装子弹2万发, 地雷1,600余个。 滨海军区通过技术革新, 也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 1945年全区兵工厂共生产子弹1.21万余发、 枪榴弹3.02万余发、 手榴弹28万余枚、 “五五”炮弹5,006发、 “八二”炮弹3,696发、 地雷3,978个、 “五五”手炮408门、 炸药8,688斤。

1944年除去南海厂无资料外, 共生产步枪441枝。
根据战争形势的发展变化及对日军大反攻形势的需要, 各兵工厂认真贯彻执行了山东军区制定的, 以弹药生产为主的生产方针, 加强了对火药的研制与生产。 抗日战争胜利后, 由于收复了一些重要工业城市的工厂及矿山, 以及解放区面积的迅速扩大, 为山东的兵工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改善了生产条件, 提高了生产能力。 到1946年2月, 山东的兵工厂由原来的22个发展到27个, 拥有职工6,000余人。

1946年春, 鲁中兵工总厂, 接收日伪时期的军火厂-博山铁工厂,改名为颜山铁工厂。
根据胶东军区统计, 全区1946年共生产“100”式迫击炮19门、 迫击炮弹34,122发、 子弹931,658发、 掷弹筒弹70,506发、 各种炸药59,424斤。 1946年渤海各军分区兵工厂总计生产手榴弹525,000枚、 地雷3,800个、 炮弹3,000发、 子弹120,000发。 鲁中、 鲁南、 滨海3个区的兵工生产品种和能力也都有成倍增加。

1946年底至1947年初, 华中7个兵工厂(亦说8个)2500余人转移到鲁南、 滨海, 后又转移到渤海, 为这3个区的兵工生产增加了力量。 鲁南区由原来生产规模较小的7个兵工厂, 扩展为生产规模较大、 产品品种齐全的7个大厂, 滨海地区由原来的6个小兵工厂, 扩大到8个生产规模较大的兵工厂。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21 16:08:00 +0800 CST  
1946年, 中共中央提出扩大兵工生产, 支援前线, 决定把胶东民兵工厂合编到军区直属厂, 各地区民兵须有部份修械员, 自七月份开始到八月份共合并了五个分厂(环海铁工厂), 成立第六厂、 第七厂, 共增加人数786名。 这时总人数已由2,092增到2,878名。 第六厂以环海一分厂为基础, 七分厂以环海总厂为基础。 六分厂任务做七五、 八二迫击炮弹, 七分厂任务做十生地迫击炮弹, 并在烟台做炮弹皮, 每月约300-500发, 新转化任务、 新工人、 新的单位组成(虽然调去部份老工人), 他们的生产力量是很低的。

由于1947年国民党对山东实行全面进攻与重点进攻, 迫使鲁南、 鲁中、 滨海以及后来胶东的一些兵工厂不得不停产转移。 在转移时, 由于掩埋机器设备, 致使有的锈蚀损坏, 工人无法生产, 因此, 武器弹药的生产出现滑坡, 生产规模缩小, 各种产品下降。

1947年二月胶东军区兵工会议。 为了扩大生产, 支援鲁南会战胜利, 军区与行署共同决定, 动员胶东党政军民, 有关单位出机器、 原料、 人员, 扩大兵工生产。 在三月份开始组织。 由东海军分区造枪厂、 原六分厂、 政府义丰工厂为基础, 合成新六分厂。 因胶东发展部队缺枪, 即确定造枪任务。 对党委大众工厂工人后勤生产科工厂为基础。 成立第八厂, 任务是造机枪。

1947年3月, 胶东军区要求六厂开始生产四五步枪。 六厂原是生产迫击炮的, 因此成立了五个制枪小组, 从头开始。 4月份便制出了100枝步枪。


四五式步枪枪机





“六厂步枪较东海(东海独立团修械股发展出来的三厂, 枪是仿自日式三八式步枪, 只有枪栓尾改捷克式), 较准确些。 但困难(是)新工具床子未做起来。 新工人太多。 其缺陷竟有如下之多:弹槽宽, 托子底不对样子。 还矮, 转机尾钩(保险)着机扶起栓来关栓, 簧发软。 托把板卸下来等等之毛病。


由于这样经常检查, 随时指导, 工人才知道做的质量不高, 所以对钻研技术改进上逐步的有些提高, 尤其是对检查员帮助教育更大。 过去检查只光知道看看数数或者量量。 并不知道那场有什么毛病, 只起了个数数作用。 经过领导深入查后, 经常指点, 进行实际教育, 检查员也学会了找毛病, 也明确了他自己的任务, 所以得到检查员的反映说领导上的检查对他帮助很大。 另外是来复线不匀, 筒不直。”


六厂在1947年共生产四五式步枪3,188枝、 六五口径步枪弹及刺刀。

1948年胶东军区生产2,103枝四五式65步枪。
1948年8月10日, 中共华东局指示, 枪炮停止生产。
四五式步枪现在北京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 尚有实物展出。



资料来源:
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四):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编委会编, 1993, 兵器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车道沟10号。
山东根据地: 兵器工业出版社, 1990年8月, 主编: 薛幸福, 兵器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车道沟10号。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21 16:10:00 +0800 CST  
中共晋冀豫根据地兵工厂 1938年初, 129师修械股每月生产驳壳枪及其零件100个。


1938年冬第一修械所手工造样枪七九汉阳式二枝。 1938年冬第一修械所造样枪手提式八音枪十枝连九枝, 大部份为129师唐支队开始造。


1938年九月129师先遣支队造样枪汉阳式捷克式数枝。


1938年九月, 先遣支队在梁沟之修械所首先造出捷克式步枪十多枝。


1938年秋八路军总部修械所由军实科创办, 设在山西榆社县韩庄村, 合并了115师344旅修械所、 129师高平修械所、 晋豫游击支队阳城修械所。 后迁往黄崖洞。
1939年二月起总部第一修械所继续着制造汉阳式步枪。 半机械造样枪七九汉阳式三枝。
1939年3月34枝。
1939年4月62枝。
1939年5月96枝。
1939年5月至1940年4月, 中共八路军18集团军部接收l29师高峪修械所, 按锅炉, 装发动机。 并接收先遣支队之梁沟修械所及武安县政府修械所而建立高峪三所。
梁沟兵工厂位于河北省武安市西北部的梁沟村距离市区46.5公里, 四面环山, 悬殊崖陡峭, 山上林森茂密荆棘丛生, 地势十分险要, 1937年初夏八路军供部兵工厂从高吧沟迁此, 当时有军工300多人, 以修理工检为主。
1938年,接收了河北民军李三窑兵工厂, 工人和机器全部拼到梁沟兵工厂。 工人增加到1,080多人, 厂内设有发电、 铸铁、 钳工、 装配等车间, 能够生产步枪、 手榴弹、 机关枪、 盒子枪、 掷弹筒等武器。



日制89式50掷弹筒




18集团军总司令朱德


1939年夏, 总司令朱德指示扩大总部的造枪规模, 在山西黎城县, 距县城45公里山中, 俗称黄崖洞的地方, 在南方有一片名为水窑的山谷, 设立了兵工厂。 水窑兵工厂是军工部的第一个兵工厂, 称为军工部一所, 对外称为工兵营, 主要制造步枪。 1939年7月至1940年7月, 仍沿用韩庄村的制造, 生产改进的中正式步枪, 1940年8月后, 改造八一式步枪。

1939年12月7日, 三所造出七九式步枪一枝, 正好是18集团军总司令朱德55岁生日, 军工部将其命名为五五式步枪。 该枪为79口径, 枪管长1390毫米(注:应是全长), 重量4.05公斤, 有效射程为250米至350米, 枪身的金属件用道轨钢制成。 月产量据说是30至50枝步枪。 三所的五五式一直生产到1940年9月才改为八一式。

接收晋冀军区修械所, 收罗民军张荫悟、候墉如部之修械所而建立昔阳里沙窑四所, 后因战况变化, 乃于1940年2月移四所回粱沟而开始建立梁沟四所。 巩固收编整理武乡铁工厂而而建立柳沟铁厂。

1940年9月, 全面改制八一式步枪。 八一式步马枪, 由刘贵福于1940年参照汉阳式, 捷克式及三八式, 由他在延安军工局时制出的无名式马步枪基础上发展而出。 该枪较一般步枪短, 但较马枪长, 口径79公厘, 全重3.36公斤。

“枪是由汉阳造步枪, 经若干次改造, 做出八—式步枪, 后来准备改成捷克式的机柄。 因生产量少而暂且不改了。”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21 16:12:00 +0800 CST  
生产数量:


产品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步枪 967 3,360 1,736 642 400
连发短枪 9 11 【1941、1942产量】
单发短枪 450【仅1942年产量】
屈枪 1432 【仅1943年产量】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21 16:14:00 +0800 CST  
修改的设计有;

屈枪-改正了退子勾, 枪架薄弱易毁, 打火机打不响的毛病。
步枪-造了新型的六五大退子勾, 汉(韩)麟春式的步枪。 校正了过去汉阳式退子勾易毁坏的毛病。 与汉(韩)麟春式容易滑机的毛病。

八一式步枪有生产图纸及样板, 发到各生产兵工厂, 据说一共生产了8700枝, 是所有中共抗日根据地中产量最大, 生产质量较好的步枪, 达到零件可以互换的程度。 但是仍受原料来源的限制, 其材质并不很好。 目前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 尚有实物展出。

1941年八一步枪转到梁沟四所生产。 11月11日, 日军板垣师团5千余人, 进攻黄崖洞。 日军炸毁大部份厂房及机械, 兵工厂于1942年2月转移至辽县苏公村一带, 在清漳河两岸设厂。

梁沟四所, 经过1942年5月大战, 房室全毁, 机器损失在四分之三以上。 高峪三所亦损失惨重, 故与看后河北二子弹厂合成为一个所三个厂;即梁沟一厂专门造长短枪, 河北二厂(即高峪三所搬移)专门造掷筒弹, 看后三厂专造子弹。 子弹厂便分出二个小厂, 一个在冀南, —个在太岳。



资料来源:
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四):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编委会编, 1993, 兵器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车道沟10号。
晋冀豫根据地:兵器工业出版社, 1990年4月, 主编: 吴东才, 兵器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车道沟10号。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21 16:14:00 +0800 CST  
中共晋察冀区兵工厂

晋察冀区抗日基地首创于1937年11月。

1938年从五台召集几个工人在阜平成立一个修理班, 只是修理各部队之旧枪。以后从二、三分区调来工人和机器(元车), 在四月间才成立修城所, 全为铁机木铅, 四月到七月间, 有工人六十余名。 此时不仅修理旧枪, 并装配步枪(一八五)枝。

1938年11月, 晋察冀军区供给部第一修械所及大官亭修械所先后制出了七九步枪。 仿造义大利圆栓盒子八音子手枪及7.63厘米手枪。

1939年二月间, 又扩大工人七十余名, 由四分区调来一部元车, 又成立一个修械所, 共二所;第一所有元车两部, 油机一架, 修理旧枪及造刺刀, 第二所也是造刺刀。 三月间由一分区拨来工人六十余名, 元车两部, 零车—部, 又从三分区调来元车一部, 成立第三所, 也是造刺刀和修理枪。 由冀南过来工人二百余人, 元车五部, 十五匹马力柴油机一个, 元车一个, 成立第四所, 作刺刀和修枪, 既多又好。 第二所[造]手榴弹与炮弹。 该两所不久就被水冲。 六月间由三分区拨过一个手榴弹厂, 工人五十名, 柴油机—架, 每月不[超]过三千个左右。

1939年4月在河北省完县神南镇成立工业部, 将军区供给部及修械所划归工业部。 第一、 第二和五庙地修械所, 分别编为第一、 第二及第三所, 冀中修械所分为第四和第五所。 大石沟修械所编为第六所。 第一、 第二所在平山县; 第三、 第四所在完县、 易县和涞源县交界处; 第五、 第六所在唐县和涞源县交界处。

1939年六、 七月间, 第四、 第五所遭受罕见的洪水。 洪水后四所迁往三所驻地, 五所并入六所。 在十月中旬, 接收一分区作子弹之压力机三部, 工人十五名, 因过来即遇“扫荡”, 未能工作。 反“扫荡”后, 又将三、 四两所分开。

1939年12月军事生产报告:
第一所制造马步枪、 手枪和修枪。 每月可制刺刀2,000把, 手枪5枝。
第二所以刺刀为主, 也制三五枝手枪。 每月可制刺刀1,000把, 手枪5枝。
第三所制造马步枪和左轮。
第四所修枪和制造左轮。
第三、四所, 每月可修枪445枝, 制左轮四枝。
第六所制造手榴弹和迫击炮弹。

自1940年初改称连。 一月, 一、 三、 四连开始造二七式捷克式马步枪、 机枪, 材料是平汉铁路的铁轨, 用来制这枪筒、 节套、 枪栓和子弹匣。 六连又分为六、 七两连; 六连只作子弹和翻砂, 七连作手榴弹。
1940年平均月生产数量; 捷克式马步枪400枝, 手榴弹10万枚, 迫击炮弹2,000枚。
1942年因中共中央军委下令军工生产应以弹药为主, 一、 三、 四连在后半年停止生产步枪。 1942年5月制造数量: 捷克式马步枪156枝, 手枪184枝, 刺刀47,618把, 手榴弹308,157枚, 炮弹2,975枚, 子弹594,997粒。
1948年春, 晋察冀边区工业局第五管理处改为55兵工厂, 下属8个分厂。
大官亭修械所

是冀中军区供给部修械所, 创始于1938年5月, 是冀中地区最早成立的一个综合性兵工厂。
1938年5月, 人民自卫军在河北省安平县北黄城村的修械所, 制出第一把仿中正式的二七式步枪, 因为是民国27年制成, 故称二七式。 5月, 该修械所与其他两个修械所合并, 改编为冀中军区修械所, 迁至饶阳县大官亭村。 另外还有河北游击军孟庆山在河北肃宁县后堤的修械所, 土匪徐二黑的修械所, 以及高顺成部的一个迫击炮弹制造部。 其职工约有千人左右。
除了修械之外, 每月可以生产新枪50枝, 手榴弹3至5万颗, 迫击炮弹1,500发及刺刀, 大刀各900把。

1939年2月因日军对冀中进行大扫荡, 转移到平汉铁路以西, 4月并入晋察冀军区工业部






资料来源:
晋察冀根据地军工史料: 中国兵器工业历史资料编审委员会, 1993年12月, 主编: 方敏, 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内部出版。

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四):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编委会编, 1993, 兵器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车道沟10号。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21 16:16:00 +0800 CST  
中共晋绥区兵工厂

晋绥军事工业, 是在红军第二方面军修械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937年随国共合作, 一致抗日, 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20师修械所。 1938年120师修械所分一半干部和工人去平西挺进军;另一部份随120师在晋察冀随军修械。

1937年9月, 山西工人武装自卫总队在太原成立, 在太原沦陷前转移到中阳县, 1938年2月, 转移到文水县、 交城县一带, 并发展成一个旅, 即工人武装自卫旅, 简称工卫旅。 4月在静乐县米峪镇创建了修械所。 由最初的4人发展到150人及6部机器, 仍属阎锡山管制。

1938年12月, 转移到静乐县□徐沟, 在修械所中有多位来自太原兵工厂的工匠, 因此开始自制步枪。 由于机器缺乏, 因此全部用手工锻造, 没有材料, 使用轨道钢代替, 在经过半年的时间, 于1939年7月仿造成功7枝中正式步枪, 口径7.92公厘, 使用折合式三梭式刺刀。

1939年9月, 120师修械所在研究过日式, 捷克式, 白朗宁式和哈其开式轻机枪之后, 决定仿造哈其开式轻机枪, 成功制出2挺。

1939年12月阎锡山与八路军决裂, 新军归入八路军序列。 120师由师长贺龙率领, 于1940年2月由晋察冀返回晋西北, 接收晋西北新军修械所等, 转移至佳县牛沟。 成立120师修械厂于佳县牛沟, 时有职工约二百余人。


于牛沟附近不产铁炭, 将手榴弹制造厂迁到佳县螅蜊峪附近李家坪, 便于依靠临县招贤的铁炭。 于五一劳动节时, 生产出厂30枝步枪, 该年贺龙46岁, 为了祝贺其生日, 该步枪被定名为四六式。 是年除修理枪械外, 还生产四六式步枪112枝。 手榴弹3,500发。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21 16:17:00 +0800 CST  


120师师长贺龙


1941年开始生产日式50掷弹筒。 并生产哈其开式轻机枪10挺、 四六式步枪160枝、 手榴弹26,827个、 地雷200个、 掷弹筒22门、 诀竟3场

1942年由于材料缺乏, 产量有限, 停止生产轻机枪与四六式步枪, 增出掷弹。本年生产轻机枪10挺、 手榴弹42,459个、 掷弹筒40门、 掷弹2,010个、 地雷110个、 机器8部。

1943年生产手榴弹70,265个、 掷弹筒192门、 掷弹21,093个、 地雷903个、 机器15部。

1944年改造日式50掷弹筒, 使其可以由不同角度发射, 并改击发方式为按钮, 由温承鼎及吴奎龙两人合作完成, 因此称为鼎龙式`弹筒。 温承鼎并用废枪管制出利用瓦斯作业原理的自动步枪。 该枪在枪口装有防跳器, 以改进枪口上扬的问题, 并以120师政委关向应之名命名为向应式自动步枪。 一共只生产4枝。



向应式自动步枪




四六式步枪枪机



四六式步枪共再生产272枝, 现美国春田兵工厂博物馆及中国陕西延安革命历史纪念馆各有一枝实物展示。
1949年8月, 晋绥区兵工部结束生产, 职工机器于12月抵达陕西虢镇等待分配。



资料来源:
晋绥根据地军工史料: 中国兵器工业历史资料编审委员会, 1990年8月, 主编: 薛幸福, 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内部出版。
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四):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编委会编, 1993, 兵器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车道沟10号。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21 16:19:00 +0800 CST  
中共陕甘宁边区兵工厂


吴起镇红军兵工厂, 于1936年迁到延安, 厂址设在离延安城15里南方的柳树店, 因此, 又称为柳树店兵工厂。


1938年3月, 中共中央军委军事工业局(军工局), 在延安机场附近北山坡的山沟里成立, 接管了柳树店兵工厂。 1938年底军工局迁往杨家沟。


1939年4月, 军工局迁到安塞县延河支流杏子河北岸的茶坊镇, 所属有八个工厂。 柳树店兵工厂也迁到茶坊, 改称为军工局一厂, 正式名称为陕甘宁边区机器厂, 又称工艺实习厂, 通称为茶坊镇兵工厂, 是陕甘宁边区的第一个兵工厂。 该厂分为东西厂, 东厂为枪械修造厂, 西厂为机器制造部。


沈鸿, 1906年生, 原在上海的一家开机器厂, 抗战开始后, 带着机器撤往武汉, 因为在武汉无工可做, 经人介绍, 带了11部母机及7名技工, 在1938年2月, 抵达延安。 他的工作母机及两箱技术书籍, 开创了抗战时延安的各种机器制造, 也是军工局一厂的重心。


刘贵福, 1908年生, 原在山西兵工厂工作, 抗日战争开始后, 离开了太原。 经由山西临汾刘庄的八路军办事处介绍, 一共16人于1937年7月到了延安。


1938年1月间, 柳树店兵工厂开始了自己造枪的计划。 1938年2月,沈鸿带着他的机器到达延安, 为自行制造枪械建立了基础。 3月, 一厂迁抵茶坊, 刘贵福为东厂, 枪械修造部厂长。


1938年4月25日, 步枪由刘贵福、 孙云龙等合力制造成功。 该枪仿自捷克式步枪, 枪管较三八式为短, 枪托使用核桃木, 刺刀是三梭形, 不用时固定反贴在枪托下方。 在该年五一展览会中获得特等奖, 刘贵福、 孙云龙被选为劳动英雄。 枪成后没有命名, 展览会人员将其称之为无名式马步枪, 从此定名。 后来又称为新七九。


1935年5月, 军工局为了扩大步枪的生产, 决定将东厂独立建厂, 成立军工局二厂, 以生产步枪为主, 并承担各厂机器修配。 厂址设在安塞县与志丹县交界处的郝家岔村。


大部份的生产机器由一厂负责, 二厂则改造一些普通机器成为专门机器, 制出了拉来复线机、 看眼机、 校直机等, 这些制造及测试, 花了一年的时间, 到了1940年6月才完成步枪试产。 但是材料来源也是极大的困难, 大部份由各部挖掘沦陷区的铁轨, 然后用手工打成坯件, 再行加工。 撞针的弹簧, 实在无法生产, 只好到西安等地, 透过地下组织购买。


1940年7月开始正式生产, 但是经常停工待料, 到了1941年年底停产时, 一共只生产了130枝, 供给中央警卫团使用。


1942年6月二厂并入温家沟第一兵工厂, 孙云龙被调往晋绥边区支援。 刘贵福已于1940年调往晋冀豫根据地, 后来继续研发, 制成了八一式79口径步枪。




资料来源:
陕甘宁边区: 兵器工业出版社, 1990年8月, 主编: 薛幸福, 兵器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车道沟10号。
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四):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编委会编, 1993, 兵器工业出版社, 北京市海淀区车道沟10号。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21 16:20:00 +0800 CST  
兵工轶闻(一)
壹. 浙江省自办浙江铁工厂

浙江省在对日抗战时期, 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区, 日军, 伪军, 游击队, 共军和国军济济一堂, 犬牙交错, 环境异常复杂. 在这样的情况下, 出现了一个怪异的省办兵工厂, 而且办得比中央政府的直署兵工厂还好.

丽水地区位于浙江西南部,包括丽水,缙云,青田,云和,景宁,庆元,龙泉,
遂昌,松阳等九县市,地区行政公署驻丽水市。

云和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境内以高丘及低, 中山为主, 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山脉有南部的洞宫山脉和北部的仙霞岭山脉余支, 海拔千米以上山峰有184座, 多分布在西南部, 最高峰白鹤尖, 海拔1593.1米。 山地, 丘陵间陷落成山间盆地, 龙泉溪及支流沿岸有宽窄不等的河谷盆地, 其中以云和盆地面积最大, 约26平方公里, 为云和县主要产粮区。 全县耕地面积7.23万亩,平均每人0.66亩。
抗战期间(1937-1945)全县征集兵员5690人,阵亡, 病故478人。




黄绍



抗战开始时, 由于当时政府只发枪械给正规军队, 浙江省省主席黄绍
(季宽,原任第二战区副司令官, 山西会战于11月10日结束, 太原以及晋省已大部沦入日军手中。 黄于1937年12月抵淅), 为了武装自卫团队, 创设了浙江铁工厂。

黄绍广西省容县人, 毕业于保定军校。 属于桂系, 黄与白祟禧, 李宗仁齐名, 曾于1932年任国府内政部部长, 军事委员会作战部部长, 湖北省省主席, 浙江省省主席等职。 中共建政后由香港回归, 任政协委员。 蒋介石指派他到蒋的家乡去主政,算是十分推重的。 黄却不是唯命是从的人, 而且桂系的人一向不服蒋, 因此他在浙江省抗战时主政的八年, 又几近在敌后, 形同独立, 也才有省办自卫团队和兵工厂的事。

设立当初, 是以从杭州撤出的一些机器和工人为基础。 当时日军逼近杭州, 黄绍强制命令将杭州的工厂拆迁。 杭州的铁工厂有十几家, 全部撤出者, 有大来铁工厂、 协昌铁工厂、 应振铁工厂、 金兴铁工厂、 熔瑞铁工厂等不到十家, 还有些小厂未撤出。


至12月23日凌晨工兵将钱塘江大桥炸毁, 仍有许多机器留在北岸的南星桥、 三廊庙码头, 过江的不到十分之三、 四。 由黄绍决定, 于1938年1月在丽水大港头合组浙江铁工厂, 由有机器制造经验的黄祝民为厂长, 黄是广东人, 曾经留美, 是黄绍的侄儿。


经过3个月摸索才制出1把步枪和1把机关枪, 效果不是很好。 到了7月才成功的开始生产。 其步枪是仿造自中正式步枪却不称为中正式。 只以七七式称之, 是不忘七七之意。 最近发现的一篇文件, 由浙铁锻工车间领班兼步枪技术设计制造马英才所写, 步枪是仿自比利时FN的1930式。 当时并曾生产连发的20响毛瑟手枪。 9月1日,浙江铁工厂小顺一厂在小顺创办。

浙江铁工厂厂长是政府派的, 机器却都是私人的。 官办不合适, 私办又不允许, 结果是亦官亦商, 实际上仍是官办。 经过研究, 成立一个董事会, 作为铁工厂的领号机构, 黄绍□自兼董事长, 伍廷□兼副董车长, 还有宣铁吾、 黄祖培、 李立民一些厅处长、 秘书长、 以及撤退出来的各个厂的厂主, 都当董事。 董事会之下, 设厂长一人总负责。




七七式步枪枪匣铭记的演进


原先只有20多部机器, 后来扩充到1000余部。 制造步枪, 机关枪, 迫击炮, 迫击炮弹, 翻造枪弹, 炸弹, 手榴弹, 枪榴弹。 自卫团队用不了, 还卖给国军和各省。由于浙江远在敌后, 财政独立, 其经费来自本地收入。

材料用从杭铁路拆下来, 弃置路侧的大量钢轨运来, 作步枪枪筒的材料, 又将宁波、 温州几家铁工厂的机器也拆运来以充实三个厂的设备。 杭州、 温 州、 宁波集拢来的工人也多起来了, 全厂职工已有五千人以上, 连同家属, 超过了一万人。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21 16:59:00 +0800 CST  

楼主:袁崇焕替身

字数:123069

发表时间:2014-07-19 16:0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7-26 19:51:21 +0800 CST

评论数:262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