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兵工史话






导论


要讨论近代中国的兵工发展, 要从清末的洋务运动说起。 何谓洋务运动? 也就是学习西洋事务的运动。 当时朝野上下的共识为, 中国不如人的地方, 只是器械而已, 只要师夷长技, 便可达到与洋人对等的地位。


对于制度, 教育, 基础科学研究, 民智启蒙等, 完全没有涉及。洋务运动一般以甲午战争的惨败告终。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19 08:03:00 +0800 CST  
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在清朝中央政府中, 以总理衙门大臣恭亲王奕诉, 户部侍郎文祥等人为代表;在地方上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以及后来崛起的张之洞等人为代表。


这些人大都在沿海省份充任督抚, 与外国人及外交事务有较多的接触, 对西方事务有所了解。 但是由于他们各自认识, 见解不同, 因而对举办洋务的重点, 各种政策的制定及实施,各自持不同的观点。


在兴办洋务活动中,形成了曾氏(国藩)湘系集团;左氏(宗棠)湘系集团;李鸿章淮系集团,以及后期的张之洞集团等等。


曾国藩,字伯函,号涤生。1811年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井字镇荷叶塘的一个豪门地主家庭。曾国藩(1811-1872)是洋务运动的创始人之一,是最早转化为洋务派的人物。
在弭平太平天国的战事中,曾国藩就曾购置洋枪洋炮装备湘军,取得了湘潭,岳州两次战役的胜利。 曾国藩在举办洋务中很注意对人才的任用,他网罗了一批懂科技, 通洋务的人才,保荐了一大批以办理洋务而著称的人物。



李鸿章(1823-1901)是举办洋务最多, 历时最长, 影响最大的洋务派代表人物。曾经多次出国访问, 到过欧洲和美洲, 还因之留传出了中国杂碎这道菜。 李鸿章多年的洋务活动内容涉及军事, 经济, 文化各方面。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又字朴存,湖南湘阴人。"家世寒素,耕读相承,少小从事陇亩"。他幼年从读于祖父和父亲。19岁进入长沙城南书院,接受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左宗棠洋务活动的重心是造船, 后逐渐扩展到制造枪炮弹药,举办新式学堂等方面。 今天要是到网路上去搜寻, 有关他的网页很多, 大都是讨论左宗鸡的作法。
张之洞是洋务运动后期的主要人物, 留下了许多函件, 是研究近代史的一个重要依据。他曾以维护封建道统为己任,把传统的伦理奉为行为准则;同时,他又是一个讲求功效,提倡"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者。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19 08:05:00 +0800 CST  
在论及中国近代的兵工事业时, 这些人物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大多数厂局的创建, 机器的采购, 制造的方向, 他们都曾是举足轻重的决策者。清末的兵工事业, 起源于安庆内军械所。


在1861年,曾国藩攻陷安庆后,设立了安庆内军械所。这是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中最早的一家。它主要生产子弹,火药和大炮,产品供湘军自用;企业经费由湘军军费中拨给;工役由水师中调配;基本上全是手工操作,"不假外人"。产品质量低劣,曾造有小轮船一艘,命名为"黄鹄",但"行驶迟钝,不甚得法"。安庆内军械所说不上是机器军事工业,但它网罗了一些科技人才,如李善兰,华蘅芳,徐寿等人,奠定了以后发展的基础。安庆内军械所以土法制造火轮虽不成功,但它是洋务派仿造西式船炮的开端。


继曾国藩之后,1863年李鸿章在上海建立了三所洋炮局,分别由英国人马格里(Dr. Halliday Macartney)和洋务派丁日昌,韩殿甲主持。三所洋炮局主要生产炮弹,虽然质量不如外国炮弹,但勉强可以使用。生产工具,"除了锤子和锉刀之外,什么机器,熔铁炉或其它的工具一概没有"。


1863年12月,李鸿章占领苏州后,将马格里主持的炮局迁至苏州,称作苏州洋炮局。


1865年,丁,韩的洋炮局并入江南机器制造局。


江南制造局由李鸿章于1865年奏准在上海成立。 是由犯案的通事唐国华等, 收购美国旗记铁厂,献厂赎罪而来。 留用原有的外国技师,又把苏州炮局的部份设备并入,成立江南制造总局(简称"沪局")。由南洋大臣和北洋大臣共管。 同年,曾国藩托容闳购买的美国机器运到上海交给此局。沪局主要生产枪,大炮,弹药,钢铁,舰船。


1868年试制成"恬吉号"轮船,1872年试制成"安海号"军舰。原材料和主要机件都是购买外国旧货。曾国藩吹嘘说"中国自强或基于此"。沪局平均每年有经费约60余万两白银,经费充裕而有保障, 来自海关税收。总局不断扩充,有工人2000多名,陆续建有机器厂,洋枪楼,锅炉厂,铸铜铁厂,轮船厂,船坞,木工厂,煤栈,库房等;


至80年代又相继建成炮弹厂,水雷厂,炼钢厂,栗色火药厂,无烟火药厂等等。并设有兵工学校,翻译馆。沪局还负有购买外洋舰炮之责。沪局由于外国技师垄断技术,主持者经营无方,尽管是洋务派创办的规模最大的军工厂,但是产品的数量少, 质量也很低劣。


金陵制造局(亦称江宁机器局,简称"宁局")是1865年李鸿章就任两江 总督时,把原有的苏州洋炮局迁至江宁南门外扩建而成,由英国人马格里主 持。该局以生产大炮,弹药为主,是淮系的军火供应基地。制造的枪炮子弹质量较好。后来又并入了南洋五龙山修造军械局的机器


。 曾国荃曾说:"查该局所制,如两磅后膛来福,长铜,十管,四管,连珠各种炮位,前后膛各种抬枪,均属西法新式利器,与外洋精致相埒,用之行仗,最为相宜,工料价值,较之购自外洋者,又实减二三成不等。"但是,明显的品质管理无法统一,1875年1月,在大沽炮台试放的7门大炮,有3门炮身炸裂,当场炸死士兵数人,其余4门均成废铁。


福州船政局(又名马尾船政局,简称"闽厂"或"闽局")闽局是湘系左宗棠主办的一个专门造船的军事工厂。1866年在福州马尾山下罗星塔设立。由原宁波税务司法国人日意格(Prosper Marie Giquel)和法国军官德克碑(Paul d'Alguebelle)为船政局的正副监督主持局务。还雇有几十名法国技师和监工,工匠最多时约3000多人。


闽局从1868年投产至1874年,以高昂代价(到1874年,共用银535万余两)造成大小船只15艘,至甲午战争之前共造大小兵商轮船34只。
该局起初所造均为小型木壳船,随着造船技术逐步提高,所造船只的马力,吨位也不断增大。如"扬武"号为250匹马力,排水量为1560吨;"开济"号巡洋舰为2400匹马力。


另外,船政局还附设求是堂艺局(即船政学堂)和专门培养技工的"艺圃"。甲午战前,船政学堂先后三次向英德法等国派遣留学生学习海军。后来成为著名维新思想家的严复就是船政学堂派往英国学习海军的。


1872年6月起,闽局的学生,艺徒和工匠开始放手制造轮船。日意格及法国工匠数十人被辞退。船政局不仅制造了钢甲船,轮船,还造了巡洋舰,所造船舰沿海几省均有使用。船政局在中国海防建设中作了很大的贡献。同时使福建一度成为现代中国海军的重镇。


1884年中法战争时, 法国舰队直入马尾, 毁于炮火之中。天津机器局(简称"津局")沪局,闽局,宁局成立后,清政府为"防患固本",决定在京畿附近的天津建立由满洲贵族控制的军事工业,以防军事工业完全被汉族所控制。于是命北洋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在天津筹办机器局。


1867年3月开工兴建,以英国人密妥士J. A. T. Meadows为总管,主要生产弹药,成立三四年,无甚成效。


1870年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交由李鸿章接办。李鸿章从江南制造局调来沈保靖总理局务, 整顿扩充,经十多年的苦心经营,津局大有起色:"频年添造大厂十余座,选购新器数百份,规模日臻开扩,制造日见精能"。津局规模宏大,工人最多时约有2700余人。津局不仅生产西洋枪炮子弹及各种炮车器具,并且创制新式机器,自制电线,电引,布雷必备器具;还设立了专门培养技术人才的水雷学堂, 电报学堂和水师学堂。


1888年,津局筹建一个炼钢厂,以供该局生产钢枪用,但延至1891年才动工建厂,1893年正式投产。天津机器局每年生产的军火,除供给直隶淮练各军外,还拨济奉天,察哈尔,吉林,热河及江南的水陆军使用,成为中国最大的军火供应基地。


洋务运动后期建成的湖北枪炮厂,其规模较之江南制造总局也不逊色。1890年由张之洞在汉阳建立。 1893年建成, 开工后遭到火灾, 机器设备受损。 1895年才修复投产。 该厂经费充足,因而张之洞不断扩充炮厂规模, 同时更新机器, 主要生产德国88式步枪和小型陆路炮为主,产品质量好。常年用工约1200人, 是洋务运动后期创办最大, 最有成效的军工企业。湘淮军和各地督抚为了扩充自己实力, 也陆续设厂制造。


1868年左宗棠在西北平定回乱时,随军设西安制造局, 后迁往兰州, 称兰州制造局。
山东巡抚丁宝桢在济南设立山东机器局, 丁宝桢调任四川总督, 又在成都设立四川机器局。



此外, 洋务派还相继在云南、 广东、 湖南、 吉林、 山西、 浙江、 台湾等省设立机器局。 这些称作机器局的兵工厂, 提供了一些地方部队的军火, 也为现代机器制造, 达到了启蒙的效果。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19 08:10:00 +0800 CST  
局名 所在地 创建年代 创办人 主要产品
福建机器局 福州 1870 英桂 子弹, 火药
兰州机器局 兰州 1872 左宗棠 枪, 炮, 子弹, 火药
云南机器局 昆明 1873 岑毓英 枪, 子弹, 火药
广东机器局 广州 1874 瑞麟,刘坤一子弹, 火药, 修造小轮船
广东军火厂 广州 1875 刘坤一 火药
山东机器局 济南 1875 丁宝桢 枪, 子弹, 火药
湖南机器局 长沙 1875 王文韶 枪, 开花炮弹,火药
四川机器局 成都 1877 丁宝桢 枪,炮, 子弹, 火药
吉林机器局 吉林 1881 吴大澄 枪, 子弹, 火药
金陵火药局 南京 1881 刘坤一 火药
神机营机器局 北京 1881 奕(言□) 枪, 炮
浙江机器局 杭州 1883 刘秉章 子弹,火药,水雷
广东枪弹厂 广州 1885 张之洞 子弹, 火药
陕西机器局 西安 1885 张汝梅 枪, 炮, 子弹
台湾机器局 台北 1885 刘敖 子弹, 火药
河南机器局 开封 1897 刘树堂 子弹, 火药
山西机器局 太原 1898 胡聘之 枪, 炮, 子弹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19 08:13:00 +0800 CST  
民国成立之后, 军阀混战, 各方不惜血本购置最新式武器, 扩建兵工厂, 以充实军力, 扩大势力范围。 大抵以前清留下的兵工厂为主, 河南巩县兵工厂在1915年开始筹备, 1922年正式成立。 渖阳兵工厂成立于1921年, 由奉系部队经营, 在渖阳大东边门外东塔以西。 该厂是奉军(张作霖, 张学良之东北军)军火的主要生产供应基地。
广东兵工厂, 由于是国民党根据地, 经过不断的扩建, 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兵工据点。 这是几个后来居上的杰出例子。

江南制造局在历经沧桑之后, 于1932年停工。


中国近代之两大兵工厂之一, 一朝灰飞烟灭。民国之后, 各兵工厂理论上属陆军部军械司管辖。 但是在纷扰的年代, 往往要先看看地方的军阀的喜怒。 因此虽然一再努力, 一直无法统一型号和口径。
在1913年2月, 就规定步马枪口径用七米厘九, 1915年陆军总长致兵工厂督办函中, 又提到了元年式步马枪, 四年式步马枪, 四年式轻机枪, 在南苑实地试验。 惟因制式尚未确定, 是以仍未一律通饬照造。 其中只提到了沪, 汉, 德, 川, 粤五个厂。


1928年北伐成功, 国民政府统一中国。 在11月成立了军政部, 下设兵工署, 统理全国兵工生产。 与陆军署, 海军署, 航空署并列。 开始了有制度, 有计划的兵工生产。


1932年, 首次由军政部部提出了总体性的兵工三年发展计划, 历任署长有张群, 杨维曾, 陈仪等。 弹道学家俞大维博士, 于1933年就任兵工署长, 开始建立标准, 提高产能, 并研制相关产品, 例如光学仪器, 防毒面具等, 对后来的抗日战争, 积极进行准备。


1934年, 并建立了统一的兵工厂会计制度。 在此时期, 得到了德国的许多帮助, 不但得到德式毛瑟步枪的工具和图纸以生产中正式步枪, 更得到了德国兵工署赠送的马克沁重机枪图纸, 开始改良仿造。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事件是中正式步枪的生产。
中正式步枪是仿造德国违反凡尔赛和约(Versailles Treaty)所发展的毛瑟1924式标准型(Standard Modell), 在得到了图纸和工具后, 由巩县兵工厂负责开发。 在1934年到1935年之间制成。
1935年7月开始量产。 这是中国近代史以来第一次全军统一的制式步枪。 但也并不是各兵工厂同时开始生产, 主要生产的有四个厂, 一厂(汉阳, 1942年7月), 十一厂(巩县, 1935年7月), 二十一厂(金陵, 1943年10月)和四十一厂(广东, 1937年6月)。
除了在枪匣上打印厂徽, 并印上制造年月。 24-9代表了是民国二十四年九月制造。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19 08:16:00 +0800 CST  


抗战前的中央军机械化部队, 配备德制M35钢盔与中正式步枪。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 军事上接连失利, 华北很快沦陷, 战火沿烧到上海等东南沿海城市。 国民政府突然领悟, 若要实现长期抗战, 不但要实施焦土政策, 使中国的工业不被日本利用, 达到其以战养战的目的, 还要进一步的将矿厂迁到后方, 为我所用。 因此确定"政府第一期的工业政策,其中心工作就是协助厂矿内迁"。


同年8月10日, 行政院第324次会议通过了资源委员会关于拆迁上海工厂的提案, 8月13日即由军事委员会, 工矿调整委员会筹组的厂矿迁移监督委员会派员分赴临近战区各省市督导公私厂矿迅速迁移。


从8月中旬至12月1日的百余天中, 经上海工厂迁移监督委员会补助迁移费或给予便利援助而由上海迁到武汉的工厂共123家, 迁移的机器材料在1万2千吨以上,工人约1,500人。但是整个计划开始的太慢也太晚, 由于战事发展迅急, 沪宁, 沪杭沿线, 广东, 福建, 江西, 山东等地迁出的工厂为数极少, 有的仅迁出了机器原料。


即使上海市附近的工业, 当时占了全中国的70%, 也仅仅迁出一小部份.国民政府对民营厂矿内迁的协助办法分为两种:对于生产军需品的厂矿, 如机械, 化学, 矿冶, 电力, 燃料, 交通器材,被服及医药等工矿业, 给予补助迁移费用, 免税, 减免国营交通事业运费, 优先运输权, 拨给建厂地亩, 担保或介绍银行低利借款, 奖励等。 对于普通厂矿, 如纺织, 饮食, 教育用品等工业, 因其为民生所需, 亦尽量予以协助, 其办法为:免税免验,给予运输便利, 代征建厂地亩等。兵工, 军需厂的拆迁工作具体由军政部兵工, 军需各署负责执行。


1937年10月以后军政部所属上海炼钢厂, 金陵兵工厂, 巩县兵工厂, 电信机修厂, 交通机械厂, 株州炮技处, 广东兵工厂, 武昌被服厂, 制呢厂等先后奉命迁往内地。 这些厂迁移时由于得到了优于民营厂矿的迁移条件, 整个拆迁工作进行得比较顺利, 其主要机料都抢运到了内地。 资源委员会统筹的国营厂矿先后将中兴, 淮南, 大通, 中福, 六河沟, 萍乡, 高亢等煤矿及大冶, 汉阳铁厂, 湖南铝锌厂等厂矿的主要或全部机料抢运西迁。


在1938年2月, 俞大维明令采用数字代称原先兵工厂名称。 各省给予十个号码。
湖北省可能是因为汉阳兵工厂是当时最老牌, 也是规模最大的兵工厂, 拔了头筹, 得到一到九的编号。 因此汉阳兵工厂改称第一兵工厂。 汉阳钢药厂改称第二兵工厂。 湖南为十到十九, 当时巩县兵工厂已迁到湖南辰溪, 因此改称第十一兵工厂。 四川省得到了二十到二十九, 四川兵工厂是地头, 理所当然是二十兵工厂, 当时金陵兵工厂已迁到重庆, 因此改称二十一兵工厂。 三十厂是陕西第一兵工厂, 在西安。 四十厂是广西第一兵工厂, 广东兵工厂当时迁到了广西融县, 强龙不压地头蛇, 改称四十一兵工厂。 广东第二兵工厂迁到云南昆明, 改称第五十厂。


这项更动, 多少帮助了去除一些地方色彩, 轸域之见。
抗战时期, 大多数的兵工厂迁移到大西南, 一时四川成为中国的兵工重地。 尤其是重庆附近。战时重庆工业地域分布,主要沿长江和嘉陵江两岸地势较为平坦处设立工厂。各厂在距重庆沿江四五十里河谷隐蔽之处,开山凿岩建厂。如豫丰,裕华等纱厂,大鑫机器厂,资渝,资蜀炼钢厂,都是用人力填平山谷,或开山凿岩进行建厂的。特别是设在磁器口,相国寺和唐家沱等地的兵工厂,把生产线设置在人工开凿的隧道之中,构成坑道生产自动线网,技术先进,且不受日机轰炸威胁。
沿江一带,灯火通明,机械转动之声轰鸣于高山大川之间,甚为壮观。在万分艰难的情况中, 兵工事业不但没有萎缩, 反而在质量上都大为提高。 各种舶来品断绝, 促使国人自力更生, 因此不断的有代替品、 新产品出产。 由光学望远镜至枪管用的铬钢、 钨钢, 都能自力生产。 各种械弹的产量也都有多至十几廿倍的比例在增长。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19 08:19:00 +0800 CST  
产量也都有多至十几廿倍的比例在增长。


1941年4月23日兵工署各兵工厂主要事项一览表


厂名 所在地 主管姓名 主要出品
现在 代名 从前
第1工厂 汉兴公司 汉厂 重庆鹅公岩, 张家溪 丁天雄 【枪弹 手榴弹 甲雷 机枪 】
第2工厂 天成公司 汉药厂 重庆纳溪沟 熊梦莘 【发射药 黑药 】
第10工厂 忠恕林场 炮技处 重庆空水沱 庄权 【小炮弹 药包 】
第11工厂 巩固商行 巩厂 四川铜锣驿 李待琛 【炮弹 步机枪 手榴弹 】
第20工厂 川益公司 川一厂 重庆铜元局 李维城 【枪弹 甲雷 铜皮 】
第21工厂 宁和号 宁厂 重庆簸箕石 李承干 【步机枪 迫炮 迫炮弹 】
第21工厂 昆明分厂 昆明始甸 范志远 【迫炮 迫炮弹 】
第22工厂 容光公司 光学厂 云南昆明 周自新 【 望远镜 测远镜 】
第23工厂 洽芦东斋 巩分厂 四川泸县 吴钦烈 【面具 特种药 火药 】
第24工厂 莲光别墅 渝钢厂 重庆磁器口 杨吉辉 【 钢料 手榴弹 】
第25工厂 念吾农场 重庆张家溪 丁天雄 【 枪弹 手榴弹 铜皮 】
第26工厂 四川长寿 周宗祥 【炸药】
第30工厂 济川公司 陕一厂 重庆 王家沱 李世琼【手榴弹 掷弹筒 掷榴弹 】
第40工厂 柳丝农场 桂厂 四川綦江 刘守愚 【枪弹 掷弹筒 掷榴桶】
第41工厂 桐叶公司 粤一厂 贵州桐梓 钟道(金昌 【 机枪 步枪 】
第42工厂 绿溪林场 粤面具厂 贵州遵义 陈正修 【面具】
第50工厂 务实林场 粤二厂 重庆 郭家沱 江杓 【炮弹 炮样板 】
第51工厂 无逸林场 昆明海口区 毛毅可 【轻机枪 】
第52厂筹备处 无量林场 云南宜良 王仍之 【炮 炮弹 】
钢铁厂迁建委员会 泸汉公司 重庆大渡口 杨继曾 【钢铁 工兵器材 】
航空兵器技术研究处 万能林场 四川万县 刘东 【枪掷弹筒及弹 】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19 08:29:00 +0800 CST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基本上是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独立对日作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盟国开始积极援华, 但由于我国的出海口全陷敌手, 援华物资仅靠滇缅公路转运及飞越"驼峰"的有限空运, 因此数量是极有限的。


当时除了少数入湎部队, 得到了英军或美军的装备外, 在中国战场, 主要还是依靠自行生产的枪械来补充战斗的消耗。


整个抗战期间, 战场各作战部队械弹损耗巨大, 8年中平均每月损耗步枪8,368枝、 轻机枪515挺、 重机枪119挺、 迫击炮59门、 枪弹17,811,666颗、 迫炮弹62,997颗。②


而8年中, 后方各兵工厂平均每月生产步枪5,675技, 占损耗数的68%; 轻机枪444挺, 占损耗数的86%; 重机枪195挺, 占损耗数的164%; 迫击炮144门, 占损耗数的244%; 枪弹11,151,648粒, 占损耗数的63%, 迫炮弹62,411颗, 占损耗数的99%。
(兵工署外勤司, 1948年7月1日, 『36年度械弹补充损耗数与抗战各年度平均补充损耗数比较表』)


由于内迁后方之兵工厂生产了大量的武器弹药, 整个作战才不至崩渍。 如果没有兵工厂之内迁, 在国际通道被封锁、 外援无法进来的情况下, 抗战的努力将弹尽药绝而不战自溃。


日本投降之后, 兵工署成立了四个接收处, 接收京沪, 平津, 东北, 广东的兵工事业, 后来在1946年成立60, 70, 80和90兵工厂。


迁往大西南的兵工企业,就此落地生根。
60厂重建于金陵兵工厂原址, 70厂建于日军华北派遣军位于北京的北支兵工厂原址, 80厂建于广东兵工厂原址, 90厂建于渖阳(日伪期称为奉天-Mukden)兵工厂原址 。 同时因战事结束, 各厂进行减缩, 裁并了17个厂, 占全数之百分之五十五。 另外并将接收到的日军武器, 改制为标准口径, 以供国军使用, 如92式机枪, 38式及99式步骑枪, 均成功的改造为79口径。


1946年9月, 兵工署改隶联勤总部。 在与共军作战节节失利时, 许多兵工机械, 为共军掳获。 但仍有一大部份, 尢其是在大西南的兵工厂, 由长江登船运往台湾。 为台湾的兵工事业, 建立了基础。


今天在台湾的几个兵工厂, 60厂后来改为205厂。 曾接收美国春田兵工厂的工具(属于捡破烂), 开造五七式(M14)步枪和五七甲式(M14A1)。 另外还有202, 203,204,402等。


经过1927年至1937年黄金十年的努力, 抗战八年的整合, 中国的总体国力到达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境界, 兵工事业应该由此进入坦途。


可惜内战随即爆发, 在尘埃落定之后, 大陆锁国向苏联一面倒, 台湾在二次大战大战后的废墟中奋力挣扎, 资源贫乏, 一切又回到了原点。


纵观中国近代的兵工事业, 虽说起步不晚, 但战乱不断, 人谋不臧, 加上其他现代工业无法配合, 仍然赶不上世界潮流。


日本与中国几乎同时开始现代化, 但是因为各项基础工业立基稳固, 早已超过中国。 俄国在十九世纪末的情况, 虽然色厉其实内荏, 不比中国好多少, 同为日本手下败将, 但能急起直追, 成为廿世纪武备大国。 近来曾在新闻中阅及, 202厂有一个相当完整的兵工陈列馆, 可是不对外开放。 不禁摇首叹息, 以纳税人之资本, 成立一个收藏馆, 却不向纳税人回馈。 又怎能引起人民对兵工的重视?


中国人的苦难, 要何时能了? 在读史感叹之余, 还希望能以史为鉴, 以知兴替。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19 08:34:00 +0800 CST  
近代中国大兵工厂简史:

江南制造局

汉阳兵工厂

巩县兵工厂

广东兵工厂

金陵兵工厂

渖阳兵工厂

北洋机器局

四川机器局

中共抗日根据地兵工厂

中国其他兵工厂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19 08:49:00 +0800 CST  
江南制造局
(本文只引轻兵器有关资料, 江南制造局尚生产其他轮船, 大小火炮及炮弹, 均略去.)


1865年6月苏淞太道丁日昌呈禀李鸿章. 海关通事唐国华, 曾留学外洋, 因事收监. 总税务赫德(Robert Hart)为其求情, 董事郭德炎与同案革职之张灿, 秦吉等, 集资四万两, 买下一西人所有之虹口铁厂(在虹口地方的美国旗记铁厂, Thos Hunt & Co.), 用以赎罪.旗记铁厂由美国人科而(T. J. Falls)所设, 因其曾为清军制造大炮之类的军器, 为其他外人所排斥, 因此他想将该厂出售.





英人总税务赫德,掌理中国海关四十年。







清廷原即有意收购该厂, 但洋人开价十万两以上, 因此以往没有成交. 官价与民价相差如此之大, 古今皆然.

在买下后, 并已试造十二磅铜制开花炮四尊, 开往凤凰山军营试放。 该厂可修造大小铁船, 开花炮, 洋枪等, 为上海洋泾滨地区(此即洋泾滨一语的原始发源地, 原为一道小河, 现已填起, 今延安东路一带), 外国铁厂最大者。 其正式收购时间在1865年6月。
1865年9月, 由两江总督李鸿章禀报朝廷, 成立江南制造局. 在其奏摺中说: “正名办物, 以绝洋人觊觎”. 至于唐国华一案, “既情有可愿, 报效军需赎罪, 亦有成案可援.” 李鸿章另咨总理衙门缓颊.

苏淞太道丁日昌为第一任总办.

其奏可的名称是江南制造总局, 但一直到清末, 都是用江南制造局的名称, 上海制造局为其别名. 江南制造局由南北洋大臣共管, 其经费来自上海海关之厘金.

李鸿章将由丁日昌, 韩殿甲所部原苏洲炮局的一部份, 曾国藩委托容闳在美国纽约向朴得南公司(Putnam Machine Co.)所购买的100余台机器, 全部并入江南制造局.

1867年夏, 在上海城南高昌庙, 兴建新厂, 其原因是原址为美国租界, 外人不愿制造局在当地生产军火, 同时地又狭小, 地租又贵. 因此购地七十余亩.
建成汽炉厂, 机器厂, 熟铁厂, 洋枪楼, 木工厂, 铸铜铁厂, 火箭厂, 库房, 栈房, 煤房, 文案房, 工务厅暨中外工匠居住之室. 未成者有船坞, 储存木料瓦棚, 及学馆以利翻译. 翻译书有: 汽机发轫, 汽机问答, 运规约指, 泰西采煤图说四种.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19 08:51:00 +0800 CST  
曾国藩在1868年10月的奏摺吹嘘说, “该厂初设迄今已逾三年, 其铁厂造船之器居多, 造炮之器甚少. 各委员(此处应是官衔称为委员), 详考图说, 以点线面体之法, 求方圆平直之用, 就厂中洋器, 以母生子, 触类旁通, 造成大小机器三十余座. 即用此器以铸炮炉, 制成开花, 田鸡等炮. 皆与外洋所造足相匹敌. 至于洋枪一项, 所需机器尤多, 制成之后, 亦与购自外洋者无异.”

江南制造局虽是清未洋务派创办的规模最大的兵工厂,但是技术上仍是由外国技师垄断.
1869年增汽锤厂, 改建枪厂.11月, 江海关道涂宗瀛禀奏南洋大臣将上海城内, 于1863年设立, 位于旧学宫后之广方言馆, 并入局中兼管, 因局中开设学堂, 译习外国书筱, 与广方言馆事属相类, 自应归并一处, 以期一气贯串. 设于机器局西北隅, 11月建筑完工, 计楼房, 平房8座74间.

1869年苏淞太道杜文澜, 涂宗瀛为总办.
1870年2月, 广方言馆迁入新址.




林明敦滚轮式步枪枪膛




1871年始造林明敦边针枪(Remington Rolling Block, rimmed-fire). 林明敦的滚轮式(Rolling Block)一号步枪, 是当时世界上最流行的单发军用步枪, 由美国雷明顿(Remington)公司于1865年推出, 中国曾在1871年至1874年之间采购了14,400枝。




林明敦滚轮式步枪剖面图




林明敦滚轮式步枪作业图 1. 枪机闭锁 2. 扣下扳机 3. 扣下闭锁机, 退壳并上弹 4. 关上闭锁机, 待击.








江南制造局造林明敦中针枪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19 08:53:00 +0800 CST  
1872年苏淞太道沈秉成为总办.
1873年设军械所.
1874年设操炮学堂. 在龙华购地设黑火药厂.
1874年苏淞太道吴元炳为总办.
1875年改汽炉厂为铁船厂, 继又改为锅炉厂. 设枪子(子弹)厂于龙华.
1876年建火药库于松江.
1876年李兴锐任江南制造局总办. 改汽锤厂为炮厂.
1877年于炮厂对面购地设置炮弹厂.
1877年苏淞太道刘瑞芬为总办.
1878年改操炮学堂为炮队营. 创设水雷厂.
1878年苏淞太道褚兰生为总办.
1879年4月, 聂辑□为江南制造局会办, 呈请向德国都田厂购置粟色火药(注3)二百吨, 分三次运沪, 该厂并充拨派洋匠一名来华教习.聂是曾国藩的女婿.
1879年改军械所为军火处, 又于龙华添设栗色药厂.
1878年及1879年两年中, 制成2,900杆后膛洋枪, 后膛枪弹177万7千5百, 前膛枪4,000杆. 刊行翻译书十种.
1880年及1881年两年中, 制成5,000杆后膛洋枪, 后膛枪弹41万2千6百, 前膛枪3500杆. 1882年苏淞太道邵友濂为总办. 制成2,600杆后膛洋枪, 后膛枪弹115万9千9百, 前膛枪7,600杆.
1884年始造林明敦中针枪(Remington Rolling Block, center-fire).
1886年苏淞太道汤寿铭, 龚照瑗为总办.龚照瑗是李鸿章的同乡亲戚.
1890年,苏淞太道聂辑□任江南制造局总办
1890年, 因造炮之钢料, 钢弹及造枪所须之钢管必须购自外洋, 刘骐祥奏请购买炼钢, 卷枪管之机器, 炉座各一副. 估计每日可出钢三吨, 枪管一百枝. 机器需款一万二千两, 新建厂座须数千两. 并计划提供钢料给各省制造局, 以免取资外人. 南洋大臣曾国荃及北洋大臣李鸿章均批文同意.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19 08:54:00 +0800 CST  


江南制造局炼钢厂



1890年江南制造总办刘骐祥呈文, “后膛枪式日新月异, 种类不一, 其较为精致者, 则以毛瑟(Mauser), 黎意(Lee, 注1)及哈吃开斯(Winchester Hotchkiss, 注2)为最.


职局所造林明敦中针式样, 已嫌其旧. 今王世绶与华洋枪匠, 仿造英国新出之兵枪, 名日新利枪. 其机簧有似乎毛瑟较为灵巧省便, 其枪筒有似乎黎意而较为轻利. 所佩药弹铜卷系用无烟火药七厘, 实以包铜之铅子, 形长而细, 施放可及三千码之远.” 刘骐祥是湘军将领, 后任陕西巡抚刘蓉的儿子. 他在任时规定, 局中物料需由他采购后, 再卖给制造局.

1891年江南制造局总办刘骐祥呈文制成快利枪.




曼里夏1888直拉式步枪


向外洋购到奥国曼里夏(Mannlicher)新式连珠枪一杆, 详加考察, 确系坚巧灵捷无比. 惟其所用连珠子盒, 只能从上插入, 兵士临阵每人至多不过携带百余盒. (按: 指所用之弹荚, Clip, 需随弹进入弹仓), 借令子盒用完, 必需停手再装, 未免稍有不便. 其枪口径略大, 内瞠来复线只有六条, 弹子出路, 尚嫌迅直.

下图左为1905年出版的江南制造局记中, 记载枪子制造流程的一页. 下图右为Mannlicher之子弹和弹夹.






旋饬华洋匠目, 按件绘图, 逐细考究, 仍于仿造中加以便通之道, 并经造成样枪数杆. 其节套(Receiver), 机簧(Bolt), 保险, 枪刺之类, 即以曼里夏式样, 全用钢料制成, 取其造法坚致, 开关便捷, 利于行间也. 其枪筒仍用新利枪之式, 盖新利枪筒来复线有七条, 口小而子长, 弹子逼出较为劲利. 枪之退力亦小. 子盒一项, 以英国南夏枪五子手弓弹盒(按: 指弹夹, Stripper)依样更易. 取其前后皆可装子. 阵仗之际, 兵士所带铜盒告匮, 仍可随手握子, 从后装入, 亦能连珠施放, 源源不绝.”




江南制造局造快利枪


“现造之枪, 乃系初次仿办, 机器不全, 多半参以手作, 尚未能过求精致. 前经职局托地亚士洋行向英国购到二千磅, 昨又与该行订购二吨. 以现在购到之药计, 可以配造弹子一百二十万个. 以后拟将无烟火药弹子存备有事之用. 如各营平时操练之需, 则仍用职局自造之黑色药弹. “

刘坤一回函, 在箭道试验, 实属灵捷, 但每枪放十五响之后, 即须停候枪冷, 始能再放.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19 08:57:00 +0800 CST  


快利枪枪匣铭记-江南制造局-快利丁酉造(1897年)



在1897年张之洞致督办军务处的咨呈中, 对沪枪及鄂枪(汉阳造)比较说道: "鄂枪管头有两小耳, 关上转弯, 此耳即钩住枪身。 受力适中, 弹出后一旋即开, 既灵且固。 而沪枪于管之后半截下面安设托板, 借板唇之力钩住枪身, 直开直关, 板受张力易致下垂, 开管即难。 又拖板受力不居正中, 放多时簧管必因受力不正而弯曲损坏。 且套入枪身处切面较多而紧, 一受药力热涨, 或受沙尘, 进退均涩。 手力不足, 每须佐以足力, 扳手球易于踹断"。

这段叙述, 说明了快利枪参造的是Steyr-Mannlicher的M1886/88式步枪, 直拉式作业方式(Straight Pull)。 其闭锁榫在枪栓下方的一个楔形装置(Wedge), 在1890年改进为前端双闭锁榫的设计, 1895年大量生产。 是奥匈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主要步枪, 一直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江南制造局在1891年,洋洋得意的买了人家的陈货, 抄到了旧型。 前端闭锁固然优于后方闭锁的设计, 但开关快速仍以直拉式为优。 枪机在持续射击后无法开启, 主要是因为钢材品质, 在当时国产步枪中属于共通的问题。




曼里夏直拉式步枪M86/M88及M95枪栓闭锁装置



快利连珠后膛步枪之制造诸元: 枪重七斤二两, 筒长二尺四寸一分六厘, 全长四尺五分, 内径二分四厘二毫四丝, 来福线六条。 子重三钱七分, 无烟药重六分二厘, 铜壳重三钱五分, 装成铜壳连子药共重七钱八分二厘。 致远自三百码起至二千一百码止。 (每码合二尺八寸八分)
(依清营造库平度量衡计算, 1寸为3.2 cm, 1两为37.3 gram, 1斤为16两, 其余为十进位)
快利步枪诸元:
全长: 129.6 cm
全重: 4,252.2 gram
(张之洞于3/20/1897奏摺中重量为4,580.44 gram)
枪管长: 77.312 cm
来复线: 6
表尺距离: 300-2100码
闭锁方式: 楔形, 直拉式枪栓
上弹方式: 5 发单列式固定弹仓
枪管内径: 0.77568 cm
子弹全重: 29.1686 gram
子弹全长: 7.36 cm
弹头重: 212.949 grain
无烟火药装量: 35.683 grain
弹壳重: 13.055 gram
快利与原枪的差别, 除了上述的枪管、 上弹方式之外, 并将原枪的架枪钩改为通枪条。 原枪有两个固定环, 快利只有一个。 由于口径不同, 表尺照门当然也不一样。 快利采用的弹药是英国的303口径, 甫于1888年启用, 是一种使用黑火药、 有底缘的圆头弹。 后来改用无烟火药, 减少弹头重量以增加初速, 一直用到廿世纪50年代才换为308 NATO。




303 British子弹细部尺寸图




1893年7月28日李鸿章与刘坤一共同上奏, 请奖励江南制造局人员仿造曼利夏之快利步枪及英国阿摩士庄40磅子快炮。 折中提到: 今年五月间, 日本陆军中将川上操六游历来津, 试放此枪(快利) , 动色叹羡, 谓彼国中村田大厂所造殊不能及, 乞取两枝以为标准。 事实上川上为日本参谋本部次长, 在中国早有许多耳目刺探情报, 1893年4月9日从东京出发, 以三个月时间在韩国及中国从事实地了解, 参观了部队训练、 炮台操作、 天津、 金陵及江南等机器局, 作为未来冲突的准备。 经过这次考察, 川上操六"确信中国不足畏惧, 增强了必胜信心"。








曼里夏直拉式步枪M1888枪栓作业剖面图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19 16:44:00 +0800 CST  
1893年1月, 总办刘骐祥呈文采购无烟火药机器. 由两江总督刘坤一拨南洋海防项下六万两, 由瑞生洋行(Buchheister and Company)采购Krupp机器全分及洋匠一名来华教习. (年薪资18,640镑) 合约定明, 每日生产十六小时, 可生产无烟火药一千磅. 并能制造炮棉及硝镪水(硝酸). 厂房设计由洋商绘图, 于机器抵达前六个月完成, 合同由彼此划押, 由德领事盖戳分执.
1894年,苏淞太道黄祖络任江南制造局总办
1895年7月, 总办刘骐祥覆张之洞电, 每年可生产快利步枪1500杆.
1895年9月, 会办潘学祖覆张之洞电, 每月可生产快利步枪170-180杆. 枪管及零件均用湘铁及洋铁在厂内自造.
1895年设火药库于浦东(黄埔江之东, 与上海城区隔江相望, 到1992年都还是一片农田, 如今有世贸中心, 东方明珠电视塔等, 道路宽阔, 十分红火.)
1895年两江总督刘坤一奏报该局委员候选直隶州知州王世绶自行制成无烟火药, 每年可生产六万磅, 洋匠自谓不及.
1895年两江总督张之洞派人查访沪局情况,“制造局积弊,在换一总办, 即添用心腹三四十名, 陈陈相因, 有增无减, 故司员两项, 几至二百, 实属冗滥”。
1896年,苏淞太道吕海寰任江南制造局总办。 该年拨解浙江台湾林明敦中针枪100杆, 黎意枪180杆。
1897年, 苏淞太道蔡钧任江南制造局总办。 每年可造快利枪1,500杆, 快利枪子一百二三十万粒。
1897年, 张之洞比较湖北枪炮厂与江南制造局所生产之枪式, 致督办军务处之咨呈. 如上述, 并说道: “直拉式枪机, 当枪机受热膨胀时, 进退均涩, 手力不足, 每须佐以足力.” 他并提到沪枪膛线六条, 可见并未按原计划七条进行. 张之洞时任湖广总督, 负责湖北兵工厂, 该厂一向生产汉式仿德国委员会8mm口径步枪, 军务处有意统一枪型, 可能当时江南制造局的快利枪呼声较高, 因此他在此函中, 把快利说得一文不值. 以免弃鄂从沪.
1898年总办林志道奏请创办工艺学堂. 由江海关道之广方言馆及江南制造局之炮队营合并. 学习工艺化学. 以四年为期.
1898年5月, 由于价格太贵, 拟取消采购制造快利步枪之机器. 刘坤一批示由于当时制造快利步枪, 多为手工制造, 应研究购买制造小口径毛瑟步枪机器. 与地亚生与瑞生洋行之合约于7月经一年之拖延之后取消.
1898年7月28日, 与地亚生洋行签约购买机器, 生产德国88年定制毛瑟(Commission Rifle, 与毛瑟无关)小口径步枪的机簧管, 接套, 表尺的铡床, 车床10副, 共英金21,500镑. 合约中说外洋头等名厂, 均选上等材料, 配上等工程, 应配器具, 模尺等件, 一概齐全. 并列各式机械名称及图样工程. 限8个月运到交货.
1898年8月4日, 与信义洋行签约购买机器21具, 生产小口径毛瑟步枪弹药, 共英金5,071镑. 其目标为每日8个小时, 制造枪子并弹头齐全共一万颗. 限9个月运到交货. 江南制造局生产的弹药不少, 至今留下的却非常罕见。 收藏家中发现有一颗子弹, 在弹底只打印了一个『申』字, 可能是江南制造局出品。 因黄浦江旧称春申江, 因此上海市以申为简称, 有申报等。
1898年12月17日江南制造局呈刘坤一遵议扩张制造及经费因难. 每年生产小口径毛瑟步枪(毛瑟1871步枪之11mm称为大口径毛瑟枪)1,800余杆. 上年奉神机营调取快利枪1,200杆, 枪子72,000颗. 又奉练兵处调取快利枪2,000杆, 枪子50余万颗. 本年奉北洋拨快利枪300杆, 枪子160万颗. 代湖北制老毛瑟枪弹二百万颗. 代广东省造洋枪管500根. 除湖北拨到二万两, 其余未经拨还. 在1898年的一份报告中, 提到所有生产的枪械的重量和尺寸, 其中提到步枪有: 快利连珠后膛步枪 德国老毛瑟单响后膛步枪(1871). 美国温者士连珠后膛马枪. 德国老毛瑟单响后膛马枪.
1898年英国人贝思福爵士(Lord Charles Beresford)参观了沪,津,宁,汉,粤,闽六局后,认为创办者视所创办局厂为本集团所有,局务,生产一手包揽,并且互相拆台,各自为政,把军工企业当作争权夺利的资本,长期控制。 “若照今日各省各办之情形,不过便各督抚之私图,于国家何益哉”。 由于清廷屡次拟议各军统一使用七九公厘子弹, 并统一样式。 江南制造局这一年开始生产7.9mm新毛瑟步枪, 与湖北枪炮厂所造相同, 仿自德国委员会步枪。
1899年,苏淞太道李光久, 曾丙熙, 余连沅任江南制造局总办. 新设之工艺学堂并入广方言馆, 工艺学堂设机械, 化学两馆, 有学生各20人, 毕业后入厂实习. 广方言馆有学生80人. 据刘坤一与总理衙门6月24日函, 由于上年订购之机器要至秋天才到, 目前以旧机与手工制造新毛瑟步枪, 每日出枪10枝。
1900年1月奉上谕, 载漪奏前拨虎神营快利枪2,000枝, 大半机簧不灵, 甚有接笋不密, 火由缝出, 致伤兵丁。 着鹿传霖查明负责局员名职, 从严奏参。
1900年,苏淞太道袁树勋任江南制造局总办
1900年二月, 在安徽省宣城湾□镇启发山分设新厂.
1901年2月报告, 秋季制枪械生产, 快利连珠步枪后膛洋枪, 生产429枝. 毛瑟后瞠洋兵枪, 190枝. 精利步枪3枝.
1901年三月, 改建新厂于江西省萍乡县湘东镇, 以就煤铁. 当年停止生产黑药, 栗药厂.
1901年6月报告, 冬季制枪械生产, 快利连珠步枪后膛洋枪, 生产182枝. 毛瑟后瞠洋兵枪, 230枝. 精利步枪2枝.
1901年7月报告, 春季制枪械生产, 快利连珠步枪后膛洋枪, 生产75枝. 小口径新毛瑟后瞠兵枪, 343枝. 精利步枪3枝.
1901年11月报告, 夏季制枪械生产, 小口径新毛瑟后瞠兵枪, 518杆. 快利枪停产.
1902年张之洞奏请将快利连珠步枪后膛洋枪作废.
1902年拟将船坞及轮船, 锅炉等厂划为商办. 并将制造铜壳等事宜, 归入于龙华分局, 并于该局设铜壳厂, 复设工艺学堂.
1902年5月报告, 秋季制枪械生产, 小口径新毛瑟后瞠兵枪, 518杆.
1902年5月报告, 冬季制枪械生产, 小口径新毛瑟后瞠兵枪, 505杆.
1902年9月报告, 春季制枪械生产, 小口径新毛瑟后瞠兵枪, 530杆.
1902年9月报告, 夏季制枪械生产, 小口径新毛瑟后瞠兵枪, 661杆.
1903年改设炮弹厂于机器厂东首, 以水雷厂并入. 而熟铁厂亦并于机器厂.
1903年1月报告, 秋季制枪械生产, 小口径新毛瑟后瞠兵枪, 650杆. 小口径新毛瑟后瞠马枪4杆. 5月报告, 冬季制枪械生产, 小口径新毛瑟后瞠兵枪, 662杆. 6月报告, 春季制枪械生产, 小口径新毛瑟后瞠兵枪, 589杆.
1903年二月, 张之洞奏请将制造局移往内陆. 曾提到, 子弹宜小, 小则子弹激射愈远, 击力愈猛. 且口径小则子弹份量轻, 随身可以多带. 1904年, 魏允恭为江南制造局总办. 四月, 因江宁省城银元局因规模未备, 请上海制造一局鼓铸铜元.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19 16:51:00 +0800 CST  


江南制造局1904年所铸银元



改工艺学堂为兵工学堂. 张之洞建议减产节费以建新厂. 并建议将江南制造局迁入内地. 铁良建议迁往河南, 张之洞反对, 认为应与湖北兵工厂合并. 当时有13个厂, 1个工程处, 员工2,913人. 加上管理机构, 全局3,592人.
1月报告, 夏季制枪械生产, 小口径新毛瑟后瞠兵枪, 1,020杆.
1月报告, 秋季制枪械生产, 小口径新毛瑟后瞠兵枪, 728杆.
1905年周馥任江南制造局总办. 因各省已设学堂, 译才足够, 而工商各业, 尚无进步, 三月设工业学堂, 将广方言馆及工艺学堂并入. 又由陆军部重定名称, 分为专门, 中学, 小学三部份, 称为兵工专门学堂. 兵工中学堂和兵工小学堂统称为兵工学堂。 是年四月, 船坞分出, 成为民营造船厂, 称为江南造船厂。
1905年周馥呈裁撤冗员, 列举枪炮子弹, 历年所制, 均非精品, 火药一项, 比较洋制尤属不逮, 非厂员不欲求精, 其学力有限, 只有此数.
1908年张士衡奏请改造6.8mm新步枪, 采样枪第六式, 试造一百枝, 分发各镇试用. 并须新购机器. 仿造于1898衍生型1907式中国合约采购的毛瑟步枪, 两侧有握把凹槽, 枪身有横栓, 枪管加长39.3mm, 枪托加长44.2mm, 口径6.8mm, 后被命名为“沪六八步枪”. 张士衡是李鸿章的外甥.
1909年建松江药库于江阴.
1910年曾议停办金陵机器局, 将其归并于江南制造局. 后因两江总督张人骏反对未果.
1911年11月13日5点, 有革命党人200余人, 一人持白旗, 一人持红旗, 袖扎白布, 进攻江南制造局. 彼此放枪一小时左右, 由张士衡率弁兵开放连环排枪, 始击退革命党人, 革命党人死四人, 伤五人.
1912年陆军部回函清史馆, 江南制造局总局设于上海城南高昌庙, 分局设于龙华, 火药库设于浦东及江阴, 每年枪厂可造步枪三千支, 各式枪弹一千万发, 钢厂能产毛钢一千五六百吨, 工师, 工士, 工夫, 徒夫共约五千余人. 入民国后, 归陆军部.
10月任陈(木晃)为督理、 华振基为协理。 改名为上海制造局。
1913年改订编制, 设总公务厅, 分设五处. 3月29日, 陆军部致上海制造局函: 奉总长谕, 机关枪为战斗利器, 手枪亦军队需要, 中国向来未有制造, 从事购买, 不惟漏卮甚巨, 且不免有人弃我取之弊. 亟应行知各局厂, 将现在各国所有各项新式机关枪, 手枪详细研究, 参互折衷. 函致上海制造局及德州(山东)兵工厂.
是秋战事骤起, 全局停工. 兵工学堂, 艺徙学堂及初级学堂亦停办.
其战事为反袁的二次革命战争, 1913年5月29日凌晨,在上海发生了攻打制造局的事件。这次事件是由参加辛亥革命的一些会党领袖发动的。其中有江苏都督府顾问,共进会副会长,铁血监视团发起人张尧卿,广东绿林改进团领袖柳人环,上海工党成员,铁血监视团成员韩恢等人。29日凌晨1时,张尧卿自任总司令,会同徐企文,柳人环等率100余人,打着“中华民国国民军”的旗帜,分3批冒大雨进攻制造局,遭到有准备的阻击。
7月18日,陈其美宣布上海独立,由黄兴任命陈为上海讨袁军总司令。上海宣布独立后,没能对据守在制造局的北军臧致平团立刻采取行动。陈其美想通过谈判使臧团能自动退出制造局。
讨袁军对制造局作5次进攻失败之后,即将主要兵力撤至吴淞,以加强吴淞的防守,讨袁司令部也迁往吴淞炮台江湾中国公学内。7月31日,北军援兵全部到达制造局,倒向袁世凯的浙江都督朱瑞也派遣部队开赴上海支援北军。驻在龙华的松军被迫撤离龙华,辗转退集于吴淞一带。进攻制造局之役完全失败,困守在江湾,吴淞一带。在此战事中, 龙华厂受损甚多.
1913年8月27日陆军部令全体解散, 另行组织.
1914年设临时组织.
1915年炮厂, 钢厂, 枪弹厂, 机器厂先行开工. 隶督办兵工厂事宜处. 后因事宜处裁撤, 复归陆军部. 民国4年已生产6寸及8寸白浪林(Browning, 7.65mm,.32ACP,M1900式白朗宁手枪)手枪.在枪把左侧镌刻有上海兵工厂.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19 17:01:00 +0800 CST  


上海兵工厂8寸白浪林手枪
感谢美籍收藏家Lew Curtis提供图片


8寸白浪林手枪诸元:
枪长: 203 mm
枪管长: 142 mm
口径:7.65x17 mm (.32 ACP)
枪重: 0.907 kg
枪口初速: 318 m/s
最大射程:500 m
有效射程:40 m
上弹方式:单行插入式弹匣
弹匣容量:10发
6寸白浪林手枪诸元:
枪长: 152.4 mm
枪管长: 106 mm
枪重: 0.68 kg

弹匣容量:7发
枪口初速: 295 m/s
其余数据与8寸白浪林手枪相同
8寸白浪林手枪有可调整的照门, 枪身下有供枪管散热的开口, 枪柄上有供枪带固定的圆环, 是其独特的设计, 与原枪不同。 在枪柄后并有装置木质枪托的凹槽, 可是年代久远, 现在已不知其形状, 如果有任何人有任何资料, 都请务必来函提供。
1916年, 额代加造军械数: 七九四年式机关枪20枝、 七九元年式单筒步枪1,100枝、 六寸手枪700枝等。 增设中等兵工学校。

1917年重订编制, 计设处四, 库二, 而江阴药库亦奉文划归江阴要塞管理. 1917年4月, 谢邦清任上海兵工厂总办. 改称陆军部上海兵工厂.
根据兵工署第1厂厂史,上海兵工厂该年停造步枪, 所有机器一百七十余部运交汉阳兵工厂.
1917年, 额代加造军械数: 七九四年式机关枪37枝、 七九元年式单筒步枪400枝、 六寸手枪285枝等。




上海兵工厂七九四年式机关枪
1918年的记录显示, 从一月到七月, 应造六寸白浪林手枪1,200枝, 实造750枝. 另代闽省造八寸手枪100枝. 七九机关枪, 应造43枝, 实造25枝.
1918年, 额代加造军械数: 七九四年式机关枪54枝、 六寸手枪1,755枝、 八寸手枪300枝等。
1918年11月到1919件7月的记录显示, 应造六寸白浪林手枪2,200枝, 实造2,265枝. 七九机关枪, 应造147枝, 实造90枝. 由七月起, 经费由财政部拨每月五万元.




上海兵工厂1916年至1921年白浪林手枪生产统计


型号/年度 1916 1917 1918 1919 1920 1921
额造6寸 700 1385 1755 612 60068 0
额造8寸 0 0 0 0 0 0
代造6寸 0 0 0 1584 34 303
代造8寸 0 100 300 320 200 1561
小计 700 1485 2055 2516 60302 1864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19 17:09:00 +0800 CST  
1917年11月至1919年7月, 陆军部报告, 沪厂生产六寸手枪2,265枝、 七九机枪90枝。
1919年, 额代加造军械数: 七九四年式机关枪42枝、 六寸手枪60,102枝、 八寸手枪320枝等。
1920年, 额代加造军械数: 七九四年式机关枪24枝、 六寸手枪612枝、 八寸手枪200枝等。
1921年, 额代加造军械数: 七九四年式机关枪3枝、 六寸手枪303枝、 八寸手枪1,561枝等。
1924年1月15日, 北洋政府命令, 上海为通商重地, 华洋杂处, 此后永不驻兵, 并不得再设军事机构, 所有陆军部直属之上海兵工厂, 亦令即日起停止军用工作, 并得招商承领, 改为实业商工厂. 其原因实为经费困难及管理不当.
1924年10月22日, 阎祖培任上海兵工厂总办.
1925年, 全体员工上书, 请由商会发一年薪水, 约七万元左右. 及自民国十一年以来所积欠之代造盈余奖金, 总数约在十五万元左右.
1925年4月10日, 陆军部将上海兵工厂炮械库, 划交江南造船所.
1925年10月, 孙传芳自封『浙、 闽、 苏、 赣、 皖五省联军总司令』, 对占据上海的奉军发动战争。 杨宇霆主动放弃上海、 南京, 撤出苏皖。 孙军于10月15日进入上海。 孙传芳派陶国椿任上海兵工厂总办。
孙传芳击败奉系后, 将上海兵工厂恢复生产。 此时每月生产步枪500枝, 75山炮4门, 迫击炮8门, 枪弹2百万发及炮弹等。
1927年3月22日, 国民革命军白崇禧部进入上海。 前敌总指挥白崇禧指派第一师参谋长张性白担任兵工厂厂长。 6月由石瑛接任厂长。
1928年, 张群接任厂长, 将金陵兵工厂并入上海兵工厂, 成为分厂。 亦由张指挥。 当时每月生产75山炮8门, 卅节机关枪31架, 枪弹3百万发, 无烟火药600磅。 成立技术委员会, 下属兵器研究室、 理化研究室及材料研究室, 出版专门报告, 内容有研究、 设计、 审检、 调查及杂录等项。
此时厂内仍然使用蒸汽机作为各种机械动力来源, 由于上海南市电力公司已能提供足够电力, 兵工厂内机器遂逐渐改用电力驱动。
上海兵工厂的炼钢厂, 在1929年成立上海炼钢厂, 其目的为 "制造军用及民用钢料”. 该年张群升任军政部代理部长, 厂长由郭承恩接任。
1930年由于药厂机器老旧, 原料均需进口, 制造火药成本过高, 下令停办。 但几个月后因各种炮弹、 子弹使用不同成份火药, 很难依量进口, 影响枪弹生产, 遂又复工。
1931年时生产卅节重机枪, 白浪林手枪, 炸弹和炮弹, 有员工3,300人。 是年炮厂并入巩县兵工厂, 1934年又并入汉阳兵工厂。
1932年1月28日, 日本发动『128淞沪战役』, 驻扎上海的19路军英勇作战, 为中外人士刮目相看。 上海兵工厂处于战区中, 员工日夜赶工, 供应作战军火需求。 宋式□时任厂长, 打破陈规, 各部队直接向兵工厂提取军火。 兵工厂并与海军合作, 制造鱼雷, 攻击日本旗舰出云号。 惜因缺乏经验, 未曾命中。
战后, 中日签订『上海停战协定』。 条文规定上海为非武装区, 中国不得驻军。 上海兵工厂奉令停办, 容易迁移的机器迁到杭州闸口六和塔, 设库保管。 一部份拨交金陵兵工厂。 不便迁移的大型机器则留置原地, 设上海兵工厂保管处看守。 这些机器后来并未另选地点利用, 一直到七七事变后才由杭州、 上海运往四川, 重新利用。 不及运走的机器, 则落入日人手中。 高昌庙总厂的钢架厂房为日人拆毁, 无迹可寻。
从此, 近代中国第一个大兵工厂, 烟消云散, 走入了历史。
枪弹厂于1934年并入巩县兵工厂.
上海炼钢厂在1937年9月迁往汉阳, 后于1938年2月, 改名为第三兵工厂。
上海兵工厂的员工, 散布全国。 为后起的东三省兵工厂, 巩县兵工厂, 太原兵工厂等, 甚至中国的兵工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今日, 上海江南造船厂仍是中共重要的军舰制造厂, 算是江南制造局唯一留下的后裔。 台湾的205兵厂(兴和厂, 专门研发轻兵器), 号称其前身为江南制造局, 其实只是由南京迁台的60兵工厂。
注1: 应为Lee-Metford, 美国人James Lee所发明之步枪, 英国于1888年开始采用, .303口径, 因用William Metford式之浅圆膛线, 该枪称为Lee-Metford. 1895年后改称Lee-Enfield.
注2: M1879, 45-70口径, Ben Hotchkiss, 1826-1885, 美国人, 发明炮弹, 步枪, 机枪. 其1875年步枪专利售于Winchester.
注3: 黑火药或炮药(Black Powder/Gunpowder), 其成份大致为75%硝石(硝酸钾), 15%碳(赤杨, 柳树或枫木之炭)及10%之硫黄. 将硝酸钾代以硝酸钠, 赋予较佳之含水性, 称之为栗色火药(Brown Powder).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19 17:10:00 +0800 CST  
汉阳兵工厂
(本文只引轻兵器有关资料,汉阳兵工厂尚生产其他大小火炮及炮弹, 均略去.)




汉阳兵工厂
凭藉着“九省通衢”的地理位置, 武汉三镇包括了武昌, 汉口和汉阳。 不仅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 而且一直是全国商业, 金融重镇。 从1890年起, 清朝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汉兴办近代工业, 湖北纺纱局, 织布局, 缫丝局, 钢药厂, 枪炮厂等相继建立, 奠定了武汉地区工业的基础。汉阳兵工厂的地点在湖北省汉阳县大别山, 龟山脚下, 面对襄河, 水陆交通方便。 初名湖北枪炮厂。 隶属驻省总局, 委任各司道为总办。 如藩司翟廷韶, 臬司岑春萱等。
1888年7月13日, 两广总督张之洞电俄德奥荷四国大使, 请代询造力拂造德营连珠枪机器, 价若干, 何时可成, 等。
8月16日洪钧回电, 枪机日成50杆, 装备在外, 需价130万码(德马克), 约1年可成。 8月31日, 张之洞电洪钧, 即订枪机日成50杆者, 连珠几响? (这样重要的事, 就在两个月之内, 几封电文就决定了, 形同儿戏, 决定之后还不晓得枪匣容量, 徨论其他诸元了) 其计划为购置枪管和炮管来厂装配。
11月25日洪钧回电, 连珠10响。 其资金来自1886年至1888年, 由广东文武官绅及盐商捐造兵船80万两而来, 张将之挪用为造枪炮厂之用。
1889年12月5日, 新任两广总督李瀚章奏请将已花30万两购置尚未交货之枪炮厂, 改置于直隶天津, 通州等地。 因建筑厂尚需几万两, 广东实无经费供其开工制造。 其用意若不是在哭穷, 就是无企图心, 想省麻烦, 或是与其兄串通好了。 因在1890年1月27日李鸿章上奏应设于天津, 用唐山之煤。
1890年3月16日, 张之洞回电海军衙门, 选定厂址在鄂省城之外, 张之洞赢得该枪炮厂的原因, 主要是因为湖北大冶县产铁(现有黄石市, 其铁矿与江西省萍乡煤矿与汉阳铁厂, 成立了汉冶萍公司), 而以厂就铁较为合理。 该厂机器共费160万马克, 合38万两(包括造克虏伯小炮机器), 建厂预计需15万两(由户部自造路款项中拨给)。 3月19日奉旨正式批准将枪炮厂设于湖北。
1890年9月6日, 张之洞在大别山下找到厂址, 长600丈, 广100丈, 南枕山, 北滨汉, 西临大江, 与省城对岸。 惟需筑地基9尺, 并增高堤防以防水淹。 即在当地设铁厂, 枪厂和炮厂。 洋师以为须3年, 张之洞估计最快由购地, 筑基, 修堤, 造路到开炉须时2年。
1891年5月6日, 电俄德奥荷四国大使许景澄, 改订小口径毛瑟枪机。 前式停造。 须加款45万马克。
1893年张之洞建立了由铁山到江边石灰窑的铁路, 运输矿石, 全长18公里,为湖北省第一条铁路。
1894年4月23日, 张之洞电俄德奥荷四国大使许景澄, 炮坯已由信义洋行购置4尊, 请购枪坯200枝及枪身木壳材料, 以便仿造。 厂已落成, 等待开工。
"该厂建于汉阳府城外二三里, 前濒襄河、 后倚大别山、 左连铁厂、 右接龙灯堤、 □连钢药厂。 全厂面积, 宽广计共约237亩有奇。
布置情形, 分为南北两部: 南为各厂, 四周绕以围墙, 中设总厂门一座, 厂门之中, 两傍房屋数间, 为全厂巡警、 消防队驻宿之所。
由门而西, 为枪厂、 马力房、 木样房附之, 再西为炮架厂。
由炮架厂而南为炮厂, 再南为库房、 试枪房、 镕铜厂、 铜壳厂。 由南而北为铸弹厂、 打铜厂附之。
由北而东为炮弹厂、 枪弹厂。 再东为机器厂、 锅炉厂、 打铁厂、 翻沙厂。 此外如工程处、 绘图房则分设于东西两隅。
北部中为公务厅, 左为采办处、 收支所、 司事工匠住房、 护厂陆军操厂。 右为陆军营房、 委员住房。
南北两部之中, 则为一极长铁轨之路线。 此线由铁厂滨临大江之东马头起, 横贯铁厂、 兵工厂, 北达襄河之兵工厂马头、 西经龙灯堤而抵于钢药厂。 此布置之大概情形也。"






湖北钢药厂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19 20:17:00 +0800 CST  
1894年6月14日, 制枪厂不慎, 引发大火, 将房屋及设备全部烧毁。
1895年侍读学士文廷式上书, 谓湖北枪炮厂不可半途而废。 因当时开办经年而无成效, 局员, 司事, 工匠均被裁撤。
其时张之洞兼任两江总督, 仍请其掌理湖北枪炮厂事宜。 7月, 张之洞又呈奏扩厂, 改换被火机器, 增制无烟火药等, 共须200万两。




1895年8月开始小量生产, 冬季重建完成, 开始生产, 仿造德国出品的1888式毛瑟步枪(应是Commission Rifle, 与毛瑟无关), 因为是仿德M1888式,所以定为88式, 其全称为7.92厘米88式毛瑟步枪。 使用圆弹头。 同时生产子弹, 每月能生产十三万粒。






德国定制八八式委员会步枪及汉阳造






八八式委员会步枪


1896年开工生产。 第一年生产1300枝步枪。 原有洋匠一名, 因病在夏季离去, 续聘三名, 只有一名到任。 (张之洞光绪22年12月11日致户部电, 1/13/1897)


1900年, 义和团之乱, 光绪和慈禧太后出京逃避, 张之洞拨湖北枪炮厂生产之小口径毛瑟步枪三千枝, 无烟子弹五十万发, 洋制黑药子弹五十万发, 运往陕西, 交付于岑春萱, 供其募勇勤王。 徐建寅为张之洞邀请, 担任汉阳钢药厂总办, 试制无烟火药。

1901年, 生产步枪2,500枝, 马枪316枝。 抬枪53杆。 徐建寅试制棉质无烟火药成功, 正拟大量生产时, 不幸在配药时引爆, 以身殉, 另有16名员工一起殒命。 遣着有译书18本。




湖北兵工厂大门



1902年湖北枪炮局对1895年至1901年生产数量四柱表。 造成快枪22,500枝。 马枪316枝。 抬枪53杆。 枪弹14,288,163颗。
1904年9月26日, 张之洞奏请将湖北枪炮厂改名湖北兵工厂。 当时可以日产步枪50枝。 子弹12000颗。
1904年,湖北枪炮厂又对88式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88式步枪与德M1888式不同点有:德M1888式枪管外部有一套筒,俗称老套筒, 而改良88式则去掉套筒, 并将枪管外径从13.4mm加大到14.8mm;1910年, 增加上护木, 又将德M1888式直立式表尺式样, 其分划为5-20, 改良为88式表尺为固定弧式, 其分划为1-20。 这两种步枪其他构造基本上相同, 如枪机之机头是分离式的, 使用弹夹供弹, 弹仓外露等等。



附图来自史诺(Edgar Snow)之Far Eastern Front一书, 东北的胡匪, 手持一把老套筒。
汉88式毛瑟步枪诸元: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19 20:20:00 +0800 CST  

楼主:袁崇焕替身

字数:123069

发表时间:2014-07-19 16:0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7-26 19:51:21 +0800 CST

评论数:262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