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兵工史话

1939年时, 大港头制造工作母机, 另有小顺, 石塘, 玉溪3个分厂。 同时又成立一个实验室, 专门从事兵器研究和实验工作。 可作到研究, 设计, 实验与生产结合在一起。
一厂设总厂所在地小顺, 制造步枪, 是人数最多的厂, 有一千多工人。 每天生产"中正式"步枪12枝, 还制造过黄绍亲自设计的枪榴弹。

二厂设在场头嘴, 制造机关枪。 厂长为胡四兴, 有工人八百多人。
三厂设在玉溪, 制造炸药和手榴弹。 厂长为徐幼初, 有工人七百多人。
四厂设在大港头, 负责各种机械修理。 厂长由黄祝民兼任, 有工人八百多人。

1939年4月2日,周恩来由重庆抵达, 省政府主席黄绍陪同到小顺,次日上午视察浙江铁工厂。

1940年9月23日,甫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兼南洋华侨回国慰劳团团长陈嘉庚一行,到小顺铁工厂慰问。10月,浙江铁工厂小顺一厂工人反对当局虐待工人,干涉抗日活动,举行罢工。

1941年时浙江有21个自卫团, 2万余人。 黄绍将生产之武器命名为七七式步枪, 七七式轻机枪, 七七式枪榴弹筒等。 其品质非常优良。




中正式与七七式步枪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21 17:00:00 +0800 CST  
经过工人们与技术人员的不断努力, 浙江铁工厂的产品质量、 数量都不断提高。 如捷克式机枪由胡四兴设计改进, 其活塞原来是方形, 改为圆形, 外形和捷克式一样,但发射速度快, 制造也快, 超过了捷克式。 产量由每月二十挺增加到每月六十余挺。 步枪经过马英才的设计改进, 由日产二十余枝, 提高到日产一百余支。 手榴弹的月产一万枚, 提高到六万余枚。


黄绍还亲自设计了一种枪榴弹, 代替手掷, 经工人技术人员试制改进, 也投入生产。

当时浙江铁工厂有4,000多工人, 1,000多部机器, 每月可产1,000多枝步枪, 50多挺轻机枪, 5, 6万枚手榴弹。 运销到广东, 广西, 贵州, 福建, 安徽, 甘肃等省分。




浙铁厂徽由来的推测



1941年3月, 在兵工统一, 制式统一的呼吁下, 浙江铁工厂为军政部收归中央办理, 成立兵工署东南区第二分厂。

场头嘴厂务主任总领班赵瑞宗、 毛师傅两人是制造机枪的能手。 俩人辞职走后, 造出来的机枪, 质量很低劣, 一打响, 撞针就打平, 连枪杆也损坏了。 从此机枪就不能制造, 终于停产。

1942年7月, 日军第70师团226、 227联队向浙东攻击。 浙江省政府由松阳县迁至云和县, 浙江铁工厂迁福建省南平县峡阳镇, 一部份迁到西芹镇沙门, 在1943年夏搬迁完毕。 不能搬迁的厂房都埋设了炸药, 准备日军逼近时炸毁。 其中玉溪分厂在日军接近瓯江渡口时引爆, 日军转攻北边的松杨。 小顺及大港头厂房因而保存, 至1949年为中共接管。

当时厂长仍为黄祝民, 秘书戴颖浙江人, 下设四课, 工务课课长潭世义广西人。购置课课长汤之盘, 福利课课长姓郑, 会计课课长姓陈。 生产部门设步枪所, 所长姓赵, 机枪所所长姓柳, 火工所所长徐幼初, 卫生队队长谢自嘉等。

全厂职工有三千余人。 主要骨干多系两广人, 中下级干部多系浙江人。 峡阳镇内及附近农村青年有许多人入厂做工。
该厂产品计有捷克式机枪、 中正式步枪、 枪榴弹、 雷管、 炸药等武器弹药。 其原材料以旧铁轨为主, 也有旧机器。 发电动力木炭为燃料, 锻工车间有用手工操作, 成品则用人工装卸, 民船运输到南平转运。

1944年兵工署的记载中有东南区福建南平厂, 每月生产400枝步枪, 10门82迫击炮, 40,000枚手榴弹的记录。 到了1945年, 只有每月生产10门82迫击炮, 25,000枚手榴弹。




七七式步枪枪匣




晚期型七七式步枪枪匣


1946年东南区所有兵工厂因复员减缩而奉命停工, 就地成立保管处, 6月9月底完成, 共资遣职员220名, 工人1,432名。
黄绍于1966年八月卒于北京, 年71岁。

以1938到1942平均每年10, 000枝步枪, 1944年5,000枝计算, 浙江铁工厂起码制出了四万五千枝以上的七七步枪。 很多在美国的中国步枪收藏家, 都见过这种枪, 却很少人知道这一段轶闻。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21 17:03:00 +0800 CST  
贰. 清军的怪兵器-抬枪

英文中称抬枪为Jingall或Gingall, (又有称为Wall Gun)。 其字源据Ian Heath说来自印度语(Hindustani) jangal。 原是泛指大口径的火绳枪, 19世纪后, 成为专指中国抬枪的名词。

抬枪就是一把放大的单发步枪, 是中国所独创, 在世界各国都没有的武器。 在清军的各级部队中使用的非常广泛, 是一种制式武器。 而且各制造局都有生产, 广东制造局, 天津行营, 湖北枪炮厂, 江南制造局等的生产记录中都列有抬枪一项, 从每年数十杆到一两百不等。 其中金陵制造局更是擅长此道, 算是其招牌产品之一。 但是没有标准, 各式各样的抬枪由1.8公尺到5公尺, 口径由2.5公分到发射2磅弹头的庞然巨物都有。 操作手则由两人到五个人不等。 大型的抬枪, 多是置于三脚架或两脚架上使用。

『清会典』所载兵丁鸟枪, 使用火绳发火, 有瞄推装置, 带搠杖(即推弹杆), 用圆形铅dan, 枪长六尺一寸, 重六斤。 抬枪形制与鸟枪同, 只是更大更重, 重量从十二三斤至三十几斤不等, 其中较重的又叫抬炮。 抬枪与抬炮并没有严格的定义"抬枪成式, 长七尺五寸……木鞘长五尺, 距鞘梢尺余, 凿通一孔, 上穿皮带, 一人将枪安于肩上, 双手勒定皮带, 又一人将枪尾托定, 看准钩发, 可发三百余步, 吃药三两五钱, 铅子重五钱, 可装五发。" 有人指出, 拉住枪管的行为, 一定会影响射击的准确性。

在鸦片战争之时(1840前后), 清军的基本作战单位是百人哨, 其中再分成10个小队, 用火器和刀箭的各占一半。 作战时, 第一线是20名抬枪手, 第二线是30名火枪手, 然后是50名持藤牌, 挑刀, 长矛, 弓箭的哨队兵。 称为鸟枪三叠阵。 这是从明末一直沿用下来的阵法, 是根据各兵所用武器杀伤能力, 由远而近排出来的。 抬枪这个怪兵器, 在19世纪初开始出现, 因此有100年左右在中国部队中属于第一线武器。




1860年代时清军使用抬枪作战图
来自Ian Heath的Arimies of the 19th Century: China



1875年时, 有记录说在广东制造局中, 制造Remington和Spencer两种后膛枪机的抬枪, 口径一寸(2.54公分), 枪长6尺(1.92公尺)。

1895年3月两江总督张之洞, 在中日甲午战争时曾写信给台湾巡抚唐景崧, 传授他想出来的土造子母抬枪的尺寸和用法, 其实就是用金属管装药, 用在后膛火药枪中, 每射击一次, 就换装一个新的药管。 当时后膛连珠枪和子弹已经很普遍, 他的意思是在军械无法接济时, 不妨试一下他这个土造子母抬枪。 在西方的报导中, 1857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 在广东就有这种形式抬枪的记录。 装填手携带数个药管, 轮番使用。 这是一种很先进的设计, 不用由枪口装药, 可以快速的由后膛装填, 可惜并没有继续发展, 进步到金属全装弹药。

1895年12月7日, 山东巡抚李秉衡, 奏山东机器局制成坚利远后膛抬枪, 大端因之毛瑟, 兼有比利时之浑坚, 哈乞克斯之利捷, 试放可及四里之远。 即名之为坚利远后膛抬枪。 1901年百日维新时, 他又上奏, 认为这抬枪又费钱, 又费工料, 而且没什么大用, 应立即停造。

1896年北洋大臣, 直隶总督王文韶奏天津行营制造局制造抬枪片中说: 该局制成边机, 中机二杆...惟边机太重, 每杆在三十斤, 中机改造边机, 其尺寸斤两仍与中机一致。 请饬该局按照此式制造边机前门大式抬枪五百杆...中机改造为边机前门小式抬枪一千杆。 这是属于不同击发方式的。 (三十斤可比较于江南制造局的快利步枪重七斤二两)。

继任的北洋大臣, 直隶总督裕禄的片中说: 天津行营制造局自行铸造五六分口径后膛力拂抬枪器具一副。 自行铸造五分口径后膛力拂抬枪子弹器具一副。 自行铸造前膛抬枪器具一副。 这是属于后膛式的。

在中日在甲午战争之后, 盛宣怀曾说: "此次战争(甲午战争), 惟抬枪制胜, 金陵制造局所造后门抬枪能及远, 较快炮得力。" 他要求该局"多多赶造。" 战争时, 有一个外国人说到, 他在在金陵制造局看到他们制造一把巨大的毛瑟抬枪, 枪长2.75公尺, 射程可达2.28公里, 但是照门刻度只有548公尺。

另外据说北京的军事博物馆中还有一把是雷明顿(Remington)的Rolling Block式的。 可见当时并无标准可言, 随各局各军的喜好, 自行其是, 找一把步枪放大就是抬枪了。
1898年英人贝斯福(Admiral Charles Beresford)说得较中肯, 在提及金陵制造局时他说: "机器多是现代的, 头等的, 但用来制造过时的无用的军需物品, 他们….大部份的机器用来制造抬枪"

1899年刘坤一报告: 宁局(金陵制造局)每年可造后膛抬枪180枝。


重型抬枪装在脚架上发射
来自Ian Heath的Armies of the 19th Century: China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21 17:05:00 +0800 CST  
贝斯福也提到广东制造局,”在制造每把毛瑟枪的同时, 制造两把抬枪”。 他形容他在那里见到的抬枪是: “我见过最长的一种, 大约9尺8寸长, 重约40磅到60磅之间。 作战时, 须要由三个人来操作, 两个人抬枪, 第三个人瞄准射击。”


1900年义和团事件时, 四川机器局运200杆蜀利抬枪, 连同28800颗子弹支援西安行在的勤王部队。 蜀利抬枪是1897年才开始制造的。

在美国的密尔瓦基公共博物馆(Nunnemacher Collection, Milwaukee Public Museum)中有一把金陵制造局所造的抬枪, 其枪机是仿自雷明顿(Remington-Lee), 制造年份是1897年。 口径是.76寸, 单发, 枪管长59寸。 还有一把在英国的Ministry of Defense, Pattern Room, Nottingham。




抬枪及枪管上的篆书铭文


2000年4月美国的一次枪展中, 曾有过一把北洋行营制造的抬枪出售, 大致如上图所绘。 枪管上的铭文是篆书: 光绪乙未北洋行营制造局造。 光绪乙未是1895年, 北洋行营位在天津。

枪机应是力拂(Lebel)式的, 在枪匣上闭锁, 无前闭锁榫, 口径是60公厘, 大约6尺长, 有来复线, 枪重约40至50磅间, 单发。 枪托上的洞是用来分解枪栓的, 将拉柄插入洞中, 即可旋下。 是一名英国人在加州的枪商处寄卖, 开价$3999。 据说是八国联军时被英军缴获的战利品。

这样的武器, 威力应该相当于后代的无后座力炮, 但是以其枪托来看, 是要操作者抵肩射击。 据说射击者常常为被后座力打翻在地上, 因此装药时常常偷工减料, 以减轻痛苦, 当然射程和威力也会大受影响。 英军在1860年的报告中说, 抬枪的子弹四处乱掉, 除非运气极差撞上, 没有步枪延伸的弹道来得有用。

有的抬枪也会装上散子, 如同散弹枪一样, 近距离杀伤力极大。 1858年时, 在广州的街上, 有人对准了一队14人的英国巡逻兵发射抬枪, 当场打死一个, 打伤八个, 其中两人须接受截肢手术。

其战术思想当然是提供步兵额外的支援性火力, 但论及其实用性则相当可疑, 尤其是须要二到三个人操作, (基于设计, 有不同的操作法, 李鸿章曾在信函中提到, 三个人操作两杆抬枪)。 相当于一把重机枪或迫击炮所须的人力资源。 比较起来, 现代装在M16上的M 203榴弹枪, 可谓短小精悍了。

一直用到袁世凯小站练兵, 用洋枪, 洋炮, 洋鼓, 洋号, 还戴洋帽。 抬枪才退出了中国部队。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21 17:06:00 +0800 CST  
参. 阎锡山的阴谋 - 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

山西的兵工事业始于1898年3月, 山西巡抚胡聘之上奏成立山西机器局, 经由天津洋行订购制造枪炮机器42种, 刨床, 旋床各一副, 毛瑟步枪二千枝, 马枪一千枝, 子弹110万粒。 地点设在省城太原北关外柏树园千佛寺庙地38亩, 一切厂屋按洋式修造, 建成厂房22间, 由以往所余之关税金5万两为经费。 此为晋省创建兵工厂之始。

设立初期, 分为两部, 一为翻沙, 虎钳及锻工三厂, 另一部为车刨及插铣两厂. 由于制造机器不全, 人员缺乏, 材料由天津运来, 枪炮皆以手工制成, 价格昂贵。 1900年义和团事件时, 慈禧太后等仓皇出京, 道经太原, 军械厂曾为扈驾卫队马玉琨部修械, 得到不少赏赐. 1901年由刘敬修担任总办. 1904年6月奉旨停造枪械, 裁减工匠, 只专事修理。 1906年因州县办理巡警须要, 又开始制造来复枪。

1907年春季, 造成三生七过山快炮1尊, 来复枪60枝, 马枪28枝。
1909年2月造曼里夏样枪一把, 其余各个月分, 制造10至20枝毛瑟步枪, 并修理各种枪械。



抗战时的阎锡山



阎锡山(1883年10月8日-1960年5月 3日), 字伯川, 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河边村(今属定襄县)永和堡的一个地主兼放贷者家里。 阎锡山五岁丧母, 寄居舅父家, 由外祖母抚养成人。 九岁入私塾, 16岁随父阎书堂(子明)到五台县城内自家开设的吉庆昌钱铺学商, 经手贷款及金融业务。
1900年, 阎书堂的钱铺倒闭, 阎锡山随父躲债流落太原。 为了生计, 阎锡山曾在裕盛店(客栈)当过店员。


1902年, 阎锡山参加了山西武备学堂的招生考试, 并被录取。 在3年的初步军事教育后, 又在1904年被清政府选送日本学习陆军。 他先后在东京振武学校, 弘前步兵第31联队和东京日本士官学校学习5年。 在日本留学时, 加入中国同盟会。

1911年10月29日, 太原革命党人起义, 攻占巡抚署, 击毙巡抚陆钟琦。 在太原起义成功当天, 为筹商大计, 推举领导人。
阎锡山, 温寿泉, 张树帜, 姚以价等起义领导人在咨议局举行了紧急会议。 陆军督练公所总办姚鸿法等人, 也应邀参加, 投票选举都督。


选举中, 张树帜发觉有选立宪派首领梁善济的倾向, 便持手枪跳到主席台上, 将梁善济挤到身后, 大声说:”应当推选阎锡山为大都督, 大家一齐举手!” 议员在惊愕中, 相顾举手。 粱善济见势不佳, 从后门离开会场。 张树帜又大声说:“应当推选温寿泉为副都督。”也一致通过。 阎锡山就这样当上了山西大都督。 统治了山西38年。


1912年阎锡山电陆军部说, 山西机器制造局只有14匹马力小汽机一副, 各种车床十余部。 只能修理枪炮, 不能制造。 每月经费须一千七百两。 阎委任留学英国的定襄县人李蒙淑(陶庵)为局长, 进行整顿, 稍加扩充, 分为翻沙, 锻工, 木样, 机器四厂. 匠徒增加至200余人, 以修配阎由归绥一带得来的日式军器为主.

1913年2月, 阎锡山函陆军部, 拟往天津秘里洋行为巡警购买自来得手枪四打, 子弹七千粒, 二号伯浪林手枪一打, 子弹一千粒。 陆军部以其价格超过平常一倍, 不予核准。
1914年7月因机械局并不制造机械, 将机械局改称山西修械所。 隶属于山西军械局. 李改任局员. 由阳曲县人郝祥徵任军械局局长. 10月又由李复任局长.

1915年, 以晋省警备队所需, 陆军部饬上海制造局拨给山西七九步枪3200枝, 子弹120万粒, 手枪75枝, 子弹2万5千发。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21 17:08:00 +0800 CST  
1917年阎锡山受任为省长。 由此到1924年之间, 阎锡山采取的是保境安民, 韬光养晦的政策。 暗中却在扩军备战, 他修建了可以大量制造步枪,机枪,大炮和弹药的兵工厂, 又把军队由民国初年的4个旅扩编为17个师。

1918年在修械所内增设铜元局, 以取代流通的制钱. 并增添机器, 扩建厂房. 此时有职工500-600人.

1919年设立工艺实习学校。 在五四运动时解散, 之后转送到师范职业班.

1920年七月合并修械所与铜元厂为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 由李蒙淑任厂长. 其上设总办, 由山西第一旅旅长商震兼任.

1922年8月, 陆军部发护照给向日本购得硫酸15箱, 硝酸6箱, 经天津运往太原。 8月4日陆军部发护照给向德商礼和洋行订购□床1部, 铣床3部, 车床2部, 共约4吨。 又由上海兵工厂订购79及65子袋铜皮5吨, 65白铜子袋簧1吨。 8月17日陆军部发护照给向上海兵工厂订购铜盂10吨, 由上海大丰公司订妥压边机, 舂床机, 双缝接口机, 焊锡机, 焊筒机, 磨刀机, 滚边机, 剪刀机, 手扳边机, 6尺高□机共11部连附属零件重10吨。

1923年4月陆军部发护照给向上海汉运洋行采购之12尺, 15尺, 18尺, 25尺车床各1部, 5尺刨床, 双杆床各1部。 并由慎昌洋行订购工轮磨筒机1部。 又由怡和洋行购得6尺车床19部, 30尺车床1部, 大车床7部。 以上机器34部, 重50吨。 5月, 上海兵工厂运交无烟药2000磅。 7月取消总办, 进行改组, 将全厂分为三科, 各设主任管理. 9月设兵工研究会于厂中, 由厂长任会长, 专研兵器制造及改进. 聘请有经验的军官为研究员, 调选优秀学生为研究生.

1924年设飞机厂, 仿造飞机. 设立育才炼钢厂及育才机器厂, 以补充所需之机器及钢材.
1月17日, 议员张士材条陈阎锡山设立兵工厂的阴谋。
太原北门外铜元厂, 直皖战后(1920年7月, 为直系军闽曹锟, 吴佩孚, 奉系军闽张作霖与皖系军闽段祺瑞间之一场混战), 即改为军人工艺实习厂, 厂长为李陶庵。 该厂内分溶铸场, 枪场, 炮场, 机关枪场, 火药场, 炸弹场, 炮弹场, 有工人2000余人。

汽车厂, 即兵工厂, 在小北门内, 旧学兵九团团长荣达三管理, 该厂有工匠800人, 近日又从湖北雇来工师6人, 该厂储子弹最多, 又存大炮12尊, 地雷100个。 厂中分第一场, 第二场。 第二场不准人参观。

阳泉车站近设一溶化厂。 厂内亦设兵工场, 此场主要课目能造开花步枪(可能是散弹枪), 可装开花弹数十粒, 虽不若其他步枪击射之远, 然弹性最烈。 战时公法所禁之品(散弹枪并不在国际公法禁止之列), 彼竟公然制造。 该厂又造开花地雷, 每雷腹贮开花弹。
9月间, 一批采购的手枪和子弹在上海为海关扣留。 江海关督都称为松沪护军使所命, 军事吃紧, 地方戒严时期, 所有军用物品, 不论持有何方护照, 运往何方, 一律停止放行。

所谓的军事吃紧, 是当时江苏督军齐燮元为了争夺淞沪, 与卢永祥积怨甚深。经曹锟, 吴佩孚同意, 孙传芳便与齐燮元合谋进攻浙江。 9月3日, 江浙战争爆发。 双方军队在嘉定, 黄渡, 太仓, 浏阳一带相持不下。 后因孙率兵入浙, 浙江警务处长夏超起为内应,卢永祥被迫放弃浙江, 将所部集中于淞沪一带。 接着, 联军进攻淞沪, 卢永祥兵败, 于10月12 日通电下野, 逃往日本。 江浙战争遂告结束。

山西省素称”煤铁之乡”, 煤质优良, 大同, 太原的西山, 阳泉等地为主要产地, 铁矿以繁峙, 阳泉, 晋城等地最重要。 这些资源提供了制作武器的基本原料。
1925年复于厂长之上设总办, 由黄国梁担任。 是年停办铜元局及炼铜等事。 11月将无烟药厂, 硝酸厂及炸药厂划出实习工厂, 成立山西火药厂, 由张恺担任厂长。


1927年改称太原兵工厂, 计有炮, 枪, 枪弹, 炮弹, 冲锋枪, 机关枪, 炸弹, 飞机等17厂。 取消厂长, 总办等职务, 由阎直接自行管辖。 仿造M1896式毛瑟手枪制成7.63mm口径手枪, 称为自来得手枪。 仿造M1921式汤姆逊冲锋枪, 口径为11.25mm。 当时有员工八千人以上, 日夜工作。 阎同时加入北伐之行列, 支持革命军。


晋造汤姆逊冲锋机关枪, 照片由Tracie Hill, Thompson: the American Legend作者, Newark, Ohio提供。




枪匣铭记, 下方选钮的"单"和"停"字清晰可见。 照片由Tracie Hill, Thompson: the American Legend作者, Newark, Ohio提供。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21 17:10:00 +0800 CST  


1937年山西会战忻口前线的我军炮兵
汤姆逊式手提轻机枪清晰可见


1928年年底东北易帜, 中华民国统一。 因响应蒋介石的弭兵呼吁, 又改名为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 1929年蒋介石委任阎锡山为全国海陆空军副总司令, 使阎处于一人之下, 万人之上的地位。 但他从未到南京视事。 该年根据德M1896式毛瑟手枪放大改进的11.25mm(.45 ACP) 手枪, 称为17(年)式手枪。






晋造17式45口径自来得手枪




1937年山西广阳前线林彪之115师
士兵以装上枪托之自来得手枪拒敌



1930年中原大战前阎将晋军扩充为10个军, 4个保安纵队, 4个骑兵师和7个炮兵旅, 共约20万人。

中原大战于1930年4月到9月进行, 在大战期间处于举足轻重地位的张学良,当局势日趋明朗时, 于9月18日通电拥蒋, 派兵入关。 面临南北夹击之势, 阎锡山, 冯玉祥等反蒋军全线崩溃, 蒋介石取得了中原大战的胜利。 阎锡山于10月15日宣布下野, 12月潜赴大连, 托庇于日本。 此战军民死伤近30万人, 豫鲁两省赤地千里, 饿殍遍野。

兵工厂因阎战败下野, 无人管理, 经费又受作战影响, 产生困难, 因而多次编遣, 由万余员工缩减到二千人左右.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21 17:12:00 +0800 CST  
晋造步枪枪匣铭记




序号前徽记



在1931年3月兵工署报告中说, 该厂日产三八式六五步枪(6.5mm仿造日本38式步枪)40枝, 哈其开斯机关枪20枝, 子弹8万发, 共有9厂8000员工。 8月阎锡山以父病为名潜回山西。


在918事变后, 阎锡山经多方运作, 国民政府于1932年2月20日任命阎锡山为太原绥靖主任。 当年合并各厂及所余员工为太原修械所, 由郭夙朝任所长。 停止所有军械制造, 仅作整理修配工作. 成立厚生工业部, 专门承揽机器制造及修配工作.






晋造65式步枪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21 17:14:00 +0800 CST  
在东山再起之后, 阎锡山致力于实业建设, 在数年之内创建了包括采矿, 冶金, 采煤, 发电, 机械, 化工, 兵器, 水泥, 皮革, 毛纺, 造纸, 卷烟, 火柴等轻重工业厂矿的西北实业公司。 修筑了长达860余公里的同蒲铁路, 成立了山西省营业公社, 整顿了山西省银行, 新建了铁路, 盐业, 垦业等银号, 并为“四银行号”成立了实物准备库。 到抗日战争前夕, 在山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实业体, 资产达到2亿银元。

1932年为了避免蒋介石怀疑, 兵工厂改称壬申制造厂(是年为壬申年), 并揽制社会用品。 该年9月改隶西北实业公司。

1936年, 阎锡山要求将太原兵工厂由中央接收。 其理由是因兵工厂在太原北门外, 无防空措施, 一旦国际战争发生, 恐怕损失惨重. 俞大维受命于蒋介石, 派出杨继曾去太原一探究竟。

杨继曾的报告说: 太原兵工厂于1934年, 将各厂交由西北实业公司, 分包与各厂厂长营业。 其原属于兵工厂者, 计分11厂。

炮厂: 炮厂原有山野炮工厂, 其设备因停用既久, 厂屋漏雨, 机器大部份积锈甚厚。 其自德国新购之重炮厂机器, 亦似用旧机修理凑集而成, 有一机而具有两种制造厂牌号者。 然大都尚良好, 现尚在利用中。 该厂无压炮架设备, 炮架用人工锻制….淬火及制造样板之设备欠缺, 其所有样板皆系铁皮锉成模样, 并无公差。 故其工作难言精度。 德人随机器供给之工作图样, 似属欧战以前之物, 故亦未注明公差。

步枪厂: 步枪厂制造六五步枪每日50枝, 机器缺乏专门设备, 故多用钳工锉配, 难期精准。 所用枪管钢为碳素钢, 系用整根钢料截下, 车制成形, 不经锻制毛胚手续, 工料太费。 观其车所用工具钢料, 可断定其钢质甚软, 似未经调质者。 该厂无锻炼淬火及样板设备。

机关枪: 晋省原造三八式机枪, 现已不造。 其厂改为西北铸造厂。 现专造各种实业所需之机器。 除此之外, 原有冲锋枪厂及汽车修理厂。 俱在制造捷克式轻机枪。 每月两厂共计造200余挺。 其机器分量甚多, 皆无专门设备, 亦无检验样板, 材料并无标准。 所用枪管据云系钨纲, 含钨约百分之二, 与兵工署规定步枪钢管相仿, 但不经锻制毛胚手续, 原料未经调质。 用于空气冷之机枪质料太差。 零件俱用碳素钢, 用黄血盐(Ferrocyanide)淬火。 仅表面致硬。 皆与捷厂规定相差甚远。 于精准耐久必多缺憾。

总括而论, 晋兵工厂制造兵器以工头经验为主, 殊少近代化, 如射击及制造精度, 材料之规格及热之处理, 皆少讲求。 出品不经严格检验, 自难期其进步。 自划归西北实业公司以后, 由各厂厂长包办, 职员遂视制造为营业, 此必为进步之阻碍。 曾见厂中机器已经弯曲, 而尚在使用者。 各厂制造因营利关, 数厂各制同样之机器及军械, 而不相为谋…..晋厂仿造机器种类甚多, 人员于仿造上经验尚属丰富, 故不必精准之机器。 确能仿造致用, 此其优点, 与上海各机器厂相较, 尚可不相上下。 惟兵器以精准安全为主, 该厂实有改进之必要。

抗日战争爆发后, 阎锡山被任命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 山西是日军南下进攻武汉必经之地, 因此1937年战火就延烧到了山西。


9月22日起, 平型关战役打了一周, 国军一共分成五路抗敌, 有胜有败。 林彪的115师是其中的一路, 在小寨伏击日军的一个辎重营, 歼敌近千, 后来就没有什么可以再提的战绩。


整个山西战役中国军造成了日军2万7千人以上的伤亡, 所以中共一说再说的平型关大捷, 既不是第一次打败日本人, 也不是唯一的胜利。 就在22日, 刘奉滨师就以一个残破不到一半人数的师抵住了日军铃木旅团5000人的攻击.

娘子关, 太原相继失陷。 在山西战役中, 国军付出了伤亡超过12万9千的代价。 阎军在对日军的作战中, 损失惨重, 实力大减。 1940年4月将第二战区司令部迁往山西隰县南村坡。 由于南村与“难存”同音, 阎锡山就把南村坡改为“克难坡”。 把战区司令部驻地称为“克难城”。 这样, 一来表示要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存在和发展的决心;二来表示“克去难存”便能住下去。 他还把1940年命名为“克难年”。 阎锡山在这里一直住到抗日战争结束。
当时, 阎锡山的管辖地只有隰县, 乡宁等七个完整的县和临汾, 洪桐等十多个不完整的县, 北有共产党, 东有日本人, 南有六个中央军, 处境十分艰难。

阎锡山逢时际会, 统治山西三十八年。 其一生拥蒋也反蒋, 联共也反共, 抗日也通日。 自称是“在三只鸡蛋上跳舞”。

1937年11月8日, 日军进入太原, 除少数器材西迁散于川陕各地(据说四千多部机器仅有六分之一运出), 各厂均为日军占领。 西北制造厂部份机器迁移后方, 先至陕西兴平, 后又迁至乡宁, 一部份迁至虢县, 后又分移陕西城固, 川北广元, 隶属于绥靖公署管辖。 汽车修理厂部份人员和机器, 随二战区长官部转吉县成立修械所。 抗战未期, 在吉县成立兵工合作社, 但未正式生产。


在此之前, 晋厂所造步枪, 捷克式轻机枪均使用日式六五子弹, 在迁移之后, 因无法自行生产子弹, 为了配合兵工署供应弹药, 口径全部改为七九口径。 抗战前晋厂最高月产量步枪1500枝, 重机枪30挺, 轻机枪及汤姆笙冲锋枪各200挺。


抗战期间, 起初利用带出部份半成品及材料, 随时装配。 后期以钢轨为材料, 在城固制造轻机枪, 在乡宁制造步枪, 在孝义制造手枪, 各厂均制造手榴弹。 最高月产量可达步枪800枝, 轻机枪300挺, 手枪数十枝, 手榴弹万余枚。

1945年重新设厂, 称为西北修造厂。 接收时, 制造机器多已被搬走, 厂房倒塌。 一切重新开始, 1947年时, 复有员工千余人。 当时每月已能生产仿造日本92重机枪80挺, 称为三六式重机枪。 其他步枪, 山炮, 迫击炮, 炮弹等也均恢复生产。

1949年3月29日, 共军围住太原, 阎锡山乘飞机飞往南京。 本想在南京遥控太原战局。 不料解放军南下, 南京竟比太原还早解放了一天。 南京解放前夕, 阎锡山由陈纳德派专机撤到上海, 当时身边只有他的侍从长张逢吉和一名姓贾的副官。 害怕上海有变, 又飞去台湾。 后来阎锡山在国民党执监委名义邀请下, 1949年6月3日在广州担任了国民政府的行政院长。 到了12月, 成都变色之前, 飞到了台湾。 从此退出政治舞台。


在台湾他做过最大的一件事, 大概就是在台北圆山修筑了太原五百完人冢, 祭文还编入了中学课本。 据中共的资料说, 那根本是没有的事, 太原城破之时, 最多不过50人自杀。阎锡山当初曾说过要与太原共存亡, 拿着自杀用的毒针相片都登到外国杂志上去了。

中共西北33兵工厂, 原为晋察冀工业局第三处, 改编扩大, 迁往太原利用太原兵工厂机器, 成立120弹厂。 原82, 60厂与晋兴机械厂合并为60厂。

1960年5月23日阎锡山病逝于台北阳明山寓所。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21 17:17:00 +0800 CST  
兵工轶闻(二)
肆. 发明国造半自动步枪第一人-刘庆恩




刘庆恩将军玉照。孙女刘伯宁提供。

在1910年美国陆军曾公开徵选适用的半自动步枪, 1918年有一位汉阳兵工厂的T. E. Liu将军, 提供了一把样品参选。 后来此事不了了之。 这段历史也随之淹没无闻, 成为一桩轶闻。

T. E. Liu, 就是当时汉阳兵工厂的总办刘庆恩(1869-1929)。 刘庆恩字国臣, 四川德阳人。广东水师学堂毕业, 又入湖北枪炮厂实习, 后由湖北省保送日本留学, 攻读机械及枪炮制作, 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 留日时加入同盟会。 回国后仍入湖北兵工厂, 再往德国克虏伯兵工厂学习考察两年。 1912年7月民国成立后, 由黎元洪委任为湖北兵工厂总办, 1920年8月辞去职务, 前后总理汉阳兵工厂大约八年。

1913年11月15日, 他上书陆军总长函:
庆恩自承乏鄂厂以来, 无日不绞脑血而思求至当之法。 现厂中规模已粗具端倪, 惟经费一节则毫无的款。 月仅由鄂量为拨给, 俾散放薪工及杂用而已。 此外与各洋行所订物料价款, 积欠五十余万。 庆恩此次来京, 专为扩充厂务及请指定常年经费, 并各洋行五十余万欠款起见。 此中情形, 非面竭直陈, 不克道其一二。 今旅居旬余, 尚未望见颜色。 日复一日, 如坐针毡。 转瞬年关逼人, 实难回鄂。 自愧学识不足, 又长此虚糜光阴, 诚恐有负我总长之委任。 窃思庆恩留学德日十年有余, 于炮工大学独未竟其业, 今年已四十, 若不趁此续学, 则老之将至, 徒唤奈何。 我总长夙具培植人才之苦心, 是以呈请派赴续学二, 三年, 庶几为山九仞, 不至功虚一篑。

由此信看来, 可推测刘庆恩大约是1873年左右出生, 他曾留学德日两国, 游学十年以上, 并专攻兵工事业相关学科。 在担任总办第一年所遇到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经费, 上京又见不到老板, 愤而写信说老子没脸回湖北, 不干了。 当时军阀战败, 都是出国考察。 我出国读书去罢。

由可见的资料看来, 他后来见到了陆军总长, 问题得到了解决, 并没有出国留学。 1914年3月20日他的信中说, 前奉总长当面命令, 往南京勘察矿源, 以前一直因厂务繁忙, 3月14日才终于成行, 在南京城外24里鸡罩山找到了矿区, 以铁矿最丰, 比大冶的品质还好。

1915年时, 发生了鄂造步枪在实弹射击时, 常有炸坏枪的事件。 事后惩处负责人员, 汉阳兵工厂会办敖廷铨(与刘庆恩同时上任, 1923年病故於任上)受到记大过一次, 减薪为七成的处分, 可是没有提到总办刘庆恩, 想来他神通广大, 逃过一劫。 (注:根据刘庆恩孙女提供的资料, 刘当时人在美国, 督造由Pratt & Witney生产车床, 因此并未受累, 他人如果在国内, 此事可能也不会发生。)

1916年9月8日, 陆军部军械司在南苑试放刘庆恩所制造的新枪。 名为自装枪。 该枪采用枪口集汽式自动作业系统, 口径7.9mm, 枪管长703.1mm, 初速780m/s, 连刺刀重5kg, 弹重10g(尖弹), 射速50发/分, 装弹6发, 使用内装弹仓。




刘庆恩自装枪-中国第一把自制半自动步枪
本枪是1918年提供美国测试中的一把
目前收藏在Springfield Armory Museum


枪口集汽式是自动作业系统发展早期很流行的一种方式, 白朗宁(John Moses Browning, 1855-1926)曾在温撤斯特(Winchester)贡杆作业枪枪口加上一个集汽装置, 将它改装成半自动步枪。


后来发展出了1895海军机关枪, 美军用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绰号挖马铃薯机(Potato Diggers), 格兰(John Cantius Garand, 1888-1974)的M1原型枪也曾采用此种方式, 但那是在此十多年之后的事了。










枪口集汽作业方式的示意图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21 17:25:00 +0800 CST  
陆军部军械司对试射情形所提出的报告说:
此次试放者, 系总办刘庆恩在美所造自装枪, 及汉厂造射击飞机机关枪(系仿丹麦的Madsen)二种。 其自装枪之构造约分四大部份,
一. 枪口束汽筒。
二. 枪管及枪机室。
三. 枪机。
四.发条及弹簧。
全枪重量较寻常步枪约重一斤余, 大小机件94件, 其自装作用之大概, 系利用弹药瓦斯余力;
当子弹将出时, 其枪口束汽筒上有小孔三, 受弹药瓦斯力, 使该筒向前略伸, 因之带同发条使枪机活动;
当子弹出口后, 尚余一部份弹药瓦斯力, 乃将枪机完全退后;
发条后部份之弹簧因之伸长, 同时将弹壳退出, 托弹板升弹一枚;
及弹药瓦斯力完全消灭后,发条后部份之弹簧收缩复原, 带同枪机自行关闭。


自装枪枪口和刺刀
本枪在2000年中South Carolina拍卖会中出现


子弹放完后, 枪机一行退开, 即不复关闭, 可以表示枪内已无子弹。 至欲将自装放改变为寻常放时, 只须将枪口束汽筒旋转, 使三小孔向外, 弹药瓦斯力不能通过, 则自装之作用即可停止。

当试放时, 初用一枝系汉厂造成者, 惟一发后, 自装机即运动不灵, 据刘总办云: 系弹簧之过, 因本厂机器不完备, 加以手工制造, 故不能精细。 随改用在美国造成者, 共放弹十余排, 甚属灵便。 计每次快放连续发弹六粒, 若弹药不生障碍, 施放迅速。 平均计算每分钟约可发弹四十粒, 但瞄准稍不易, 因枪弹出口时后座力固属减小, 而枪口束汽筒之动作, 不免使枪口部微动, 加之全枪重量多赖左手支持也。

又试放时所用枪弹, 药力似颇不一致, 快放时, 间有枪机不能完全退后, 致弹簧作用过快, 枪机关闭太速, 时有弹壳未及退出, 为枪机轧住者。


又枪机后身较寻常步枪约长10生的(cm), 初放时瞄准者稍不留意, 枪机罩后退过速, 往往易伤面部, 然此须在教育时注意, 并非枪之病。

至改平常放, 除当前子壳退出时, 间有后二子一齐随出, 致碍射击外, 别无他病发现。
窃查我国枪械久无发明, 刘总办于此项自动枪, 本诸学理, 证以实验, 苦心孤诣一再求精, 兹已完全告成, 据报试放时成绩甚优, 全体机件亦甚精密, 实属难得, 且查此枪最利快放, 虽子弹不免多费, 然用于特别时机必能收伟大效力。




刘庆恩自装枪分解图
相片来自Accuracy for Seventy Years: 1860-1930, Pratt & Whitney Compay, Hartford, Connecticut, USA


9月13日, 军械司会议的结论:
一. 枪重稍为超过一般步枪。 二. 钢料必须外购。 三. 原料价值不超过寻常枪二元。 四. 枪口束汽孔尘沙是否会侵入, 转动是否有无不便, 应俟军队实用时方能决定。 五. 多少发会改变口径? 如用德国钢, 大约五千发。 六. 枪身是否会过热。 七. 枪机后部稍长, 是否影响瞄准?

议决由刘总办将该枪带至军官学校, 作各种详细实验, 再将该枪照造若干枝, 连同说明书一并送部, 以便发交军队实地试用。

该枪所用钢料, 应向德国或瑞典购买, 其子弹所用火药, 亦以为钢药厂造成者难属适用, 似亦须购买。 现在沪局本能炼钢, 汉德两厂亦能造药。 虽程度容有不齐, 未始不可设法研究。




自装枪枪机-徽记为『陆军汉阳兵工厂制』


从此, 中文的资料中再没有此步枪的消息。 1918年刘庆恩将枪提供美国陆军徵选, 也没有结果。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21 17:26:00 +0800 CST  
黑则少将(Julian S. Hatcher), 曾任美国兵工训练总监, 在所着的Hatcher's Notebook (1947年初版)的杂记中, 提到了他与刘庆恩在1918年初碰面, 因两人都能说法语, 因此以法语相谈甚欢。 黑则少将说刘庆恩是极聪明的兵工专家, 他从刘处获益甚多。 (p. 383) 黑则少将除了提到刘庆恩之外, 并列该页的是强生半自动半枪的Mel Johnson, 路易士机枪的I. N. Lewis, 彼得生装置的J. D. Pedersen。

该枪与丹麦在1912年设计的Bang步枪非常类似(Soren H. Bang所设计), 一般称之为平氏原则(Bang Principle)。 后来仍有许多这一类设计的武器, 包括早期量产的M1 Garand和德国的G41(W)和G41(M)。

各项工业条件无法配合。 造枪的钢料都要进口。 弹簧都作不出来, 就算白朗宁再生在中国也没用。

1917年于北京督军团会议时, 结识阎锡山。 阎参观国产武器试射比赛, 见汉阳兵工厂所造枪炮十分精密, 邀请刘对山西修械所给于指导。 两人偕返太原, 陪同参观修械所工作。 刘取出随身量具, 仔细考察, 指出缺点。阎锡山十分赞佩, 要求派学生前往汉阳兵工艺工学校学习。

刘庆恩据说个性高傲, 常常下工厂自己动手研究, 管理甚严。 连汉阳兵工厂的主管都很怕他。 1917年他与余庆鳌、 邓定浩等人, 研制成功白朗宁1917式机枪, 后于1921年10月10日开始量产, 称之为『三十节重机枪』。 1918年刘庆恩决定自行开发火炮, 因北洋政府无款可拨, 他将个人储蓄倾囊投入, 并向亲友借贷。 试炮时火力、 精确度均高, 但终未投产。


1920年8月27日, 刘庆恩受军阀曹锟,吴佩孚等人的排挤而称病辞去职务。 1929年去世, 享年六十岁。



注: 依据『中国近代兵器工业』一书, 增补生卒经历资料。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21 17:28:00 +0800 CST  
伍. 1934年12月时兵工署刊印我国现用各种枪械一览表




我国现用各种手枪一览表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21 17:41:00 +0800 CST  
兵工轶闻(三)

陆. 细述中国 ━ 1898年时的中国兵工事业 英国人贝思福爵士(Lord Charles Beresford), 在1898年8月1日得到英国总商会主席(President of the Associated Chambers of Commerce of Great Britain)诺斯考爵士(Sir Stafford Northcote)的委托, 详细的考察中国, 作为将来保障英商利益, 在中国投资经营的参考。


同时, 为了确保投资的安全, 他也希望了解中国政府维护其政权的能力。 诺斯考希望考察的人选能有军事背景, 但是目前不具官方身份, 作一个非官式的详实报告。 贝思福爵士是退役海军少将(Rear Admiral), 诺斯考以为是极其恰当的人选, 希望他能尽快启程前往东方。


由此, 贝思福爵士于1898年9月30日抵达香港, 到1899年1月9日离开上海, 3个多月里在中国走南闯北, 不但访问了包括北京, 天津, 汉口, 广州, 厦门, 上海等城市, 也视察了一些中国军队, 到过所有的主要海防要塞, 7个主要兵工厂中的6个, 并访谈了恭亲王, 李鸿章以及8个总督中的6个。




细述中国封面及作者


回国之后, 在1899年由Harper & Brothers Publisher出版了他的报告 ━ 细述中国(The Break-up of China, 以往有人译为中国之瓜分, 非也! 非也!)。 该书一共491页, 由292页到303页介绍了他所见到的当时中国兵工厂情形。 以下是其原文中译。

兵工厂
在帝国中有7个兵工厂。 分别是天津, 上海, 南京, 汉阳, 福州, 广东及成都。 我访问了除了四川成都之外的所有兵工厂。

每到一处, 我深入的了解它们的经济情况, 制造成品, 员工人数, 机器工具购买的来源等 ━ 也即是所有与管理, 装备和工作情况有关的事项。 总督们也在允许我参观之余, 希望我能给他们提出在管理和提高工作效率上的建议。 事后我分别给他们去信, 都得到很客气的回函。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21 17:43:00 +0800 CST  
天津

这个兵工厂由直隶总督管辖。 看起来在兴建时花了许多钱。 工作场所的建设非常良好。 有一个1200吨的冲压机, 4个铸造容量20吨的熔炉, 以及许多熔矿炉, 用的是西门子建造的锻床。 另外还有一个12吨的吊炉和一个40匹马力的驱动引擎, 是由兵工厂自行建造的。


当我访问天津兵工厂时, 有一个130匹马力的引擎正在制造中。 工具非常良好, 多是英国或德国制造的现代化产品, 而且带有维修及制造小炮所需的所有器材。 我亲见他们在制造4个160磅压力的圆形锅炉。 该厂有足够的扩建空间, 可以生产足够全中国陆军使用的武器装备。 深水渠道可以直通厂边。

苏格兰裔的史迪特先生(Mr. Stewart)是兵工厂的负责人。 在困难的中国上层干预下, 他能取得如此成就, 殊为可贵。 工厂管理者是一个中国官员, 每月支薪150两(21英磅)。 在英国, 一个相同职务的官员, 可以拿到2000磅到3000磅的年薪。
我在前文中已经提到过, 官员低薪在中华帝国中所造成的恶果。

如果有恰当的欧洲式管理, 这个工厂可以在同样的经费下, 达成三倍的生产能量。
在厂中有一座良好的机器和两座现代机器, 如果须要的话, 它们可以达到30,000元的日产值, 当我访问时, 它们只能生产15,000元而已。

在工厂附近, 有一个政府的火药厂, 有很好的机器, 由一个德国人管理得井然有序。
我访问了位于当地的海军学校, 看起来纪律严明而且管理良好。 校中有60个学生, 大多是达官贵人子弟, 年纪在16到20岁之间。 他们在学5年, 然后上船实习。 在中国海军被摧毁殆尽的情形下, 学生们实习完毕的出路是很难预料的。 所有的学生都学英文。 北京政府给这个学校充裕的经费。 这个学校是由中国人管理的。

海军学校的隔壁是一个有30个学生的通译学校。 由俄国人管理。 学生们在此学习俄文, 将来可以作为俄文翻译。 经费也是由政府支付。


上海

这个兵工厂由在南京的两江总督管辖。
(译按: 江南制造局由南洋和北洋大臣共管, 经费来自江海关金)


厂中充斥着各式各样的现代化机器, 工具, 库房和充裕的物资。 所有的东西都有充裕的经费, 整个工厂井井有条。 管理系统完全是由欧洲人所控制, 显然花了大钱。 光是这些额外开支就该足够提供全中国海陆军的军费。 工厂的总办有两个英国顾问协助管理。


本特先生(Mr. Bunt)负责全部的工程部门, 肯尼绪先生(Mr. Cornish)负责制炮和炮架。 如果这两位的建议能完全得到采纳, 产能可以大幅增加, 成本也可以大为降低。 中国主管告诉我他非常感激这两位先生的服务。 工厂有水道与外界交通, 有一个小港和一艘60吨的小货船。 整个工厂采用流程作业。 工厂的机器和工具是英国制, 由德国洋行供应。


我发现这是在中国常见的现象, 我曾看过英国机器上有德国洋行的戳记。 而这些洋行起码要赚取百分之十或更多的利润。 我问过好几个中国主管, 为什么不直接向英国公司购买, 他们解释说, 如果货品有问题的话, 他们可以轻意的从当地的洋行得到补偿, 如果直接向外国采购, 就必须要经过很麻烦的程序或法律行动, 才能得到补偿。

在厂内有铸造达30吨的装备, 为了向英国总商会呈现这个工厂的能力, 以下是当我访问时正在进行的工作:
2尊9.2炮正在装上水压助退的炮架
2尊9.2炮正在制成阵地防卫型
8尊6寸速射炮
12尊4.7速射炮
20尊12磅速射炮
20尊6磅速射炮
50尊3磅速射炮
这些炮都是最新的阿姆斯壮型式。

所有制炮用的钢材都是兵工厂自已生产的, 主要炼自本地出产的矿沙。 钢材只有在通过和英国政府标准相同的测试后, 炮厂才采用, 火炮完工后, 也要经过和英国标准一样的测试才能出厂。

我目睹制造各种口径火炮的机器, 最大的可以制造达12寸口径的50吨火炮。
以上所提到的火炮已经在厂中生产了一段时日, 我在要塞访问时曾见过一些。
步枪厂则大量生产第一流的连珠枪, 是最新的毛瑟型号。
子弹厂一年可以生产几百万发, 同时也有极好的机器制造各种尺寸的大型炮弹筒。 还有铸造镟造各种口径弹头的工厂。 一年可以生产几十万发。
火药厂生产3种火药, 无烟药, 黑火药和栗色火药。
所有燃料用的煤炭均来自天津附近的唐山。

有一部本特先生设计制造的机器, 可算是最经济实惠又易于维修的例子。 经由一个齿轮箱系统, 同一部引擎可以用在2000吨的冲压床上, 或是用在可以滚压10寸钢板的滚轮机上。
这个兵工厂可以制造各种海陆军所用的钢炮, 步枪, 火药和各式各样的子弹。 但是就在这些了不起的产品之中, 我看见了毫无用处的抬枪枪管也在其中, 真是不可思义。 工厂管理上可以增进经济效益。


所有中国陆军所用的皮革制品都是从欧洲采购的, 如果在这个工厂中增加一些机器, 这些皮制品可以轻易的在厂中生产。

在与一个厂中官员(满洲人)交谈时, 他表示对中国的前途非常担心, 他希望英国能协助保持中国的主权完整性。 我告诉他, 除非中国人自己先帮助自己, 英国人不会觉得有帮助中国的必要。

我同时指出, 大量花钱制造一些重炮, 在目前的中国是不切实际的, 与保持中国的主权完整没什么关系。 不如用这些钱来装备一个可用的军队, 可以大幅改进贸易和商务的安全和稳定。 在外国人的眼中, 这些基本的通商条件目前仍不存在。
他似乎觉得我的话有点道理。




南京



这个兵工厂由在南京的两江总督管辖。 机器和工具都很充裕, 主要是英国制的居多, 居间也有一些德国及瑞士的产品。

工厂中没有欧洲人顾问或是领班。 中国管理人员和官员们, 似乎弄不清楚他们在制造什么, 也不知道生产这些军械的目的。 所有第一流的现代化机器, 都用来生产一些无用的军械。
他们大量的生产一种发射大约1磅炮弹的小炮。 另外也生产一些克鲁伯(Krupp)型式的5磅炮, 但是没有炮车。 炮手们要自己想办法携带炮弹。 我要求主事的官员们演示怎么一个带法, 他由一个苦力帮忙, 尝试了一下, 但是他马上就了解, 这是不符实宜的事。


在此之前, 他从来没有想到过去试试。 有些机器用来制造过时的1寸口径4管神机炮(Nordenfeldts)。 很大部份的机器, 用来制造抬枪。 中国官员很兴奋的展示一些仿造毛瑟枪机的后瞠抬枪, 一个满洲人告诉我, 抬枪子弹可以穿透4寸的木板, 他看来既满足又得意, 因为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其他国家有类似的武器。 看到这些官员和工人们得意的尽心尽力制造一些无用的军械, 实在令人心碎。 制械的钢材购自江南制造局。



汉阳

这个兵工厂由两湘总督管辖。 工厂的设备是第一流的各种德制机器。 我特别注意到许多现代化的铣床。 非常好的步枪厂, 每年可以出产现代化毛瑟步枪8000枝。 还有一个很大的炮厂, 现在每年可以生产前面提到过的1磅炮大约200尊。


这个厂的生产情况, 是另一个浪费资源在无用军械的例子。 在场内我看到到处都是昂贵的重机械, 打算用来制造12寸口径50吨重的克鲁伯大炮。 可是没有一部机器是装设完全的。


我又目睹了大量制造火药的机器, 也没有装设起来。 制造弹药所需的火药, 或是由德国买来, 或是由江南制造局供应。 现代化的步枪弹药厂, 机器非常新颖, 每天可以出产1万发子弹。 厂内有一个很大的焦炭厂, 可是燃料用的焦炭却都是由北方的唐山煤矿买来的。 除了许多没有装好的机器之外, 尚有很多闲置的机器。

这个工厂看起来很没有组织, 也没有实地负责的领班。 厂内雇用了一些德国人, 由机器的维修状况和产品看得出外力的辅助。 和其他兵工厂一样, 如果这些工程师能被善加利用在管理和控制上, 浪费的情形会大为减少, 机器也可以用来生产有实际用途的军械。
福州

这个兵工厂由满洲人福建将军成琦负责。
(译按: 该管者应是闽浙总督许应, 总办为福建游击将军)
有几个小型的熔炉, 分别具有2吨, 3吨和5吨的能量。 有相当多制造引擎的机器, 一些是英国制的, 但大多是法国制的机器。 厂中有一个很好的汽锅厂, 但是所有汽锅所需各项物品, 都是从法国买来的。 镕铸场是用来制造阿姆斯壮炮的弹头。
由这个厂有限的经费来看, 浪费的情形比我到过的其他兵工厂更是厉害。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21 17:47:00 +0800 CST  
广东

这个兵工厂是由两广总督管辖。 在厂中到处散布着庞大数量的废弃军需品和旧工具, 以及成千上万各种尺寸的球形铸铁弹丸。 有一些非常现代化的英国或德国制工具, 但是这些工具, 也像其他工厂一样, 被用来生产1磅小炮和抬枪。

在这里我看到一个老火药厂, 磨粉口是曝露的。 在我告诉随行的满洲官员这样非常危险, 可能引起意外爆炸时, 他回答说: 你说的一点也不错, 两年前曾发生一次爆炸, 死伤20余人, 现在我们虽然将它修好了, 可是我们不打算再用来生产了。

这里有一个步枪厂, 生产相当好的毛瑟式样步枪。 但是他们以两枝抬枪对一枝步枪的比例进行生产。 这里生产的抬枪, 是我见过最长的一种, 大约9尺8寸长。 他们在厂内自行生产所用的工具钢。
在厂内有两个小型铸造镕炉。 虽然机器比较老旧些, 可是维护得很好。 在制模场中, 他们在做装饰用的栏杆。
在河的对岸是一个火药厂, 在我到达前3天才开工。 这个工厂相当完整而且现代化, 汽锅, 引擎, 传动轴都是厂中自制, 水准是第一流的。 这个厂生产德式无烟火药, 他们希望能在一年内生产9万磅。
4英哩外有一个子弹厂。 全是德国制的上好机器。 这个厂生产毛瑟和抬枪用的子弹。



成都

位在四川的成都兵工厂是我唯一没去访问的兵工厂。 但是我得到的消息是它归当地的满洲将军管辖。
(译按: 当时由四川总督奎俊管辖)
机器是英国和德国所制, 用来制造毛瑟步枪和弹药。

中国当局管理下的这些兵工厂, 在许多情况里, 领班和工人都不了解进料和生产机具的正常运作速度, 因此机具常常没有被利用到极至。 在教授他们如何正确的调整和运用这些机具时, 他们显示了极大的兴趣。

对各兵工厂访问告诉我, 投资庞大的经费, 制造一些在大多数情况下, 完全无用的军需品。
即使是江南制造局, 产品不逊于一流的欧洲兵工厂, 制造着一些部队或要塞用的重炮, 在当今中国不可能会有任何的用途。 我尝试着向我所见到的总督们, 指出这一个看法。

如果将除了江南制造局之外的所有兵工厂都关闭, 改成集散中心, 可以省下一大笔浪费。 这些钱用来装备江南制造局将是绰绰有余, 使它生产足够的军械, 来维持一支20万人的高效率陆军。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21 17:51:00 +0800 CST  
柒. 湖北兵工钢药两厂各项详细情形条说表册

1909年, 陆军部军实司奏请派员考察全国军械制造情形, 以为将来筹划各厂设立之基础, 考察事件大纲及细目为:

设厂之历史:
创建年月(如沪、 鄂各厂创建之以始等类);
扩充次第(如沪厂由造船而造枪, 以及接办各厂等类);
兴废原因(如鄂初制炮, 而后已停造等类)。

地点之位置:
国防关系(如沪厂不宜于战时等类);
交通关系(如川厂之艰于运输等类);
土质关系(如鄂系由湖基填筑, 土质嫌于松脆等类):
拓展关系(如鄂厂滨江枕山, 难再事扩充等类)。

机件之部份:
普通机器部数, 专门机器部数(普通、 专门内各分新旧二种, 各旧机内分能修配与应废弃二种, 各新机内分最新与稍旧二种);
位置是否合宜(如鄂厂主动机房与被动各机房有距离太远者, 多废煤力等类);
按现时机器能力日造军械件数。

制造之种类:
枪(旧存、 新制各种枪之全部在内):
炮(停制以前各件能否改制、 及现在仿制各件存有若干。 炮之全部在内);
子(旧制各种能否通用, 新制各种日出若干);
弹(与子同);
药(黑、 白、 栗色各种药自制者能否适用, 购买者能否化验);
钢(旧存、 新炼各种能否适用, 能否加炼);
材料(如油、 煤、 水、 木及存储一切有关制造各品物);
附造各种属品并马、 工、 辎各队应用器具。

厂内行政机关:
与现时内外各衙之统系并交通办法;
总办以下各员司、 匠徒等之配置;
厂内各项分局、 分厂及学堂之组织。

现在收支款项:
入款系由某项指拨, 一年总计若干;
出款每月额支约若干, 常年活文约若干;
存款除沪厂外, 其余各厂有无别项存储。

按现时巴造枪、 炮、 子、 弹等项, 每枝?每尊、 每颗、 每件实在价值, 估计足得售价若干。

由1909年底至1910年底, 三品卿衔, 考察各省制造军械局厂, 朱恩绂, 花了一年的时间, 检视、 测验了全国的各兵工厂。 这是空前绝后的一件大事。 每到一处, 他都写出了非常详尽的表册, 反应出各厂的现况、 缺失及长处, 可说是由江南制造局创设以来, 三十余年兵工建设的一个总检讨。 在1911年1月, 朱恩绂依据他的所见所闻, 上奏提出了整顿制造军械局厂办法折, 一共分为六项, 其中包括了统一制式、 统一财务、 全盘考虑等。 可惜清祚已尽, 民初又陷入军阀混战的局面。 要到三十年之后, 抗战时的重庆时期, 这些理想才得以实现。

现今存有的资料中, 有一份1910年11月, 朱恩绂『湖北兵工钢药两厂各项详细情形条说表册』, 原件存于台湾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傅斯年图书馆中, 本堂辗转得之。 这是研究中国早期兵工的一份重要史料, 特此将其择要刊载。 由下文中, 可以对当时汉阳兵工钢药两厂的情况, 得到详细的了解。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21 17:58:00 +0800 CST  
枪厂各项情形

甲 厂房
该厂形如斗方, 地势低洼, 虽系楼房两层, 而下层黑暗潮湿, 不便工作, 专储废旧杂料。 楼上厂屋, 光线合宜。


查其设机地位计九部:
北头四部: 一为木托房, 专造木托。 二为陈列所, 陈设枪样、 标本。 工为收验所, 专收枪件, 已成、 未成之枪件, 均归此处验收。 四为发料所, 专发料物。
南头四部: 一二部为存储旧料及拆卸残缺未用之机器。 三为打铁房, 专造大小枪胚。 四为法蓝、 淬火、 磨光等房, 专造杂件。 以上各房面积, 均属不大, 其中部地位较为宽阔, 安设各种机器, 有条不紊。

厂外附属之厂房有三: 南曰试枪房, 系去年筑立, 并添建洋式电力速率房于旁, 而枪靶连于炮弹厂, 距离不远。 西曰马力、 汽机房, 比连枪厂后门。 北曰钳工楼, 专为手工装枪之所。 楼上另建钢桥, 达于枪厂北楼门, 为匠工出入之路。 楼下为机器厂附设之木样房, 不与枪厂相通。

遍览各处厂房布置, 均尚整齐。 惟厂之内容、 面积, 稍嫌逼仄 厂外余地亦少, 如拟推广制造, 尚须就湖实土, 以作厂基, 始足资其展布耳。

乙 机器
该厂机器, 于光绪十八年, 购自德国力拂厂, 原备制造一千八百七十六年式, 十一米里口径老毛瑟枪。 共去机价计德金一百二十万二千五百四十六马克。 复因外洋枪式日新, 旋经改订八十八年式七米里九口径枪机全副。 加补价金四十万一千三百四十马克。 并添购剌刀机器一分, 另去价金八万一千四百八十三马克。 此项机价, 虽按七厘折扣, 然均无细数可稽。 前曾报部有案。

自后虽经陆续购有机件, 为数无多。 厂中现存已用、 未用之机, 共计大小五百零一部。 考其机式, 均在不新不旧之间。 如拟改造新枪, 即将各机配换刀架、 套头均能合用。 细查能力, 每日实在可成快枪五十枝。 惟各机经用日久, 其中机件、 齿轮不免间有松缺, 尚须随时详查, 修配完善, 则造件自可日期精进, 不致有大小参差不合之弊。

兹谨就该厂机器亟应修理改修之件, 择其关系紧要者, 略述如左:

一厂中现存打磨机器, 购办多年, 未尝用过。 现造枪件, 多用手工打磨, 故各件不能一合于样板。 此机亟应修配完好, 用以打磨枪件, 以期精良。

一较正线牌三角槽之机架, 关系极为紧要, 不可仍用旧机。 其架上较量之件, 尤应改配精密, 以免牌之中心三角槽, 有偏左、 偏右之弊。

一厂中现有刻划线牌字码手扳机压力太轻, 以故造出牌面字码, 多不清晰。 亟应设法改良, 或另购新式刻线牌字码专机一部, 尤为尽善。

一枪管装连机槽后, 必须另用精密较验专机, 考正中心直线。 该厂现无新法较准专机。 亟应添购一部, 以资考较。

一检查各种成件样板, 为造枪之祖模。 该厂现只购备一副, 价值颇钜。 设遇缺损一二, 检查即不完全。 亟应自行照样另制两副, 以便随时更换, 而期精密。

一储料房现存残缺不全机器, 计共有二十七部。 逐一查勘, 均为有用之机。 亟应趁此减造枪枝, 工程减少之际, 抽拨人工, 赶速修配, 以备推广时, 可以补他机能力之不足。




丙 料物
造枪用料, 大要可分两类: 一为正料、 一为杂料。 而料以钢铁为大宗, 杂料以煤油为大宗。 查该厂原备有各项用料核价表册, 并派书识一名, 专司收发, 立法亦甚完善。 惟查该厂宣统元年分, 每月支发料物表册所填用料之数, 无论正料、 杂料, 糜滥之多, 颇难枚举。 即如枪管一项, 该厂工料表内列全年成枪九千三百枝, 需用胚料一万二千枝, 废弃多至二千七百枝。 又需用核桃木托料一万四千根, 废弃多至四千七百根。 按枪枝以此二者为大件, 工作亦无他奇巧, 而报废者多至此数, 其余小零件可以类推。 且各种钢料造件, 只有重数, 而不列造成枪件细数, 内容尤为含混。

至于造枪管之钢料, 沪局所练, 其拉力与洋钢不相上下, 原已可用。 而定价亦轻, 前次售与川局, 每枝计价一两二钱。 鄂厂专向德国购买, 每枝计价一两三钱七分, 运费尚不在内。 以价值论, 孰贵孰廉? 以运道论, 孰近孰远? 不待辩而自明矣。
丁 工作

枪厂工作, 大致犹多沿袭旧法, 虽渐有进步, 而关系紧要之件, 造法仍未完善。 如击针、 弹仓、 扳机等件, 工程尤为粗率。 查该厂枪式, 原仿德国一千八百八十八年式, 自去岁始研究改良。 将直立线牌, 改为卧式弧形, 并加造木护罩, 其法甚善。 惟机簧管、 机槽、 弹仓等项, 尚仍旧式。

至此项枪枝计, 全枪八十七件, 名目、 件数既多, 转手次序亦夥。 以每日成枪三十枝, 匠徒小工六百三十五名核算, 每枝枪约需人工二十一工。 现在八月分匠徒辛工洋八千二百八十五元四角, 以各匠所支多寡之数牵算, 每工约洋五角核计, 每枝枪合工洋十元零五角。 再加分摊料价、 公用杂费、 员司夫役薪饷, 每枝枪共计合成本银二十两零八钱二分八厘五毫九丝三忽八微。 其价尚不为贵, 如果总理得人, 于制造工作切实讲求, 则成本当愈能减轻, 而枪件工作亦不难更进精良矣。

戊 用人
查该厂咨送枪厂员匠衔名表册, 计本年四月新添管理一员, 经理本厂事务, 查其出身, 向充购办硝磺司事, 于机器、 枪炮二者皆未曾见过, 突充此差, 决不能于制造一层, 冀有进步。

外设司事四名, 一管厂中各项工作、 一管匠徒工食、 一管铁匠工作、 一管收验枪件书识, 六名帮同司事经理, 以外表观之, 似已各有专责, 然究其实际, 厂中未立一定管理细规,权限既多混淆, 故遇事互相推诿, 竟无一人能负责任。

新雇洋匠一人名题来, 去年始到中华, 刻尚未染恶习, 目前正剖分枪件, 按件绘图, 分给匠人, 俾其熟谙工作, 以自求进步, 办理一切似尚能从根本入手。

此外领工一名、 匠目一名、 领首十四名、 匠徒五百四十名、 长工小工四十七名, 总计六百零三名。 惟是厂中经营工程, 既有匠目领首以专责成, 又复添派领工以为之长, 如此以匠目为主, 则领工直同虚设。 如以领工为主, 则匠目类于赘疣。 名目愈繁, 事权愈分, 惰者固已坐糜辛, 资而勤者, 亦因之敷衍, 是以该厂开办十六七年, 厂务之无进步, 成枪之不精良, 大抵由于用人一道, 太不讲求耳。

且厂中枪胚早已停造, 专制已造未成之件, 机器半停车, 工程无多。 核查本年八月二十六日报工单, 内开领工匠目领首十六名、 工匠四百一十名、 艺徒一百五十八名、 长工小工五十二名, 总计六百三十五名, 内有六月以前病故, 悬额未补之匠徒三十二名, 原送表册未经开列。 以该厂目前工程情形核计, 人工约有车工匠徒一百五六十名, 终日在厂无所事事, 滥糜工费, 实属不合。 管理员司真不能辞其咎也。
(匠徒实数表-略)



己 检查
厂中讲求制造, 固以稽工核料为先。 尤以检查工程之精密为要。 该厂考验各种枪件、 样模、 器具购备甚全, 惜无专门检查之人, 以严其责任, 日成大小枪件数千件, 仅派匠徒四五人司检查之事。

且各件工程, 钳锉人工居其大半, 欲求大小一律, 丝丝入扣, 必不可得。 此次到厂, 曾将本年五、 六、 七三个月内, 已配造完好, 预备装箱之枪, 分批抽取二十二枝, 饬令该厂管理员及领工匠目, 当面逐一拆卸, 以样板套模, 按件验试。 如击针尾螺丝之过松、 弹仓内膛之太紧、 机管退力耳之长短不齐、 扳机架之大小不一, 每十枝中有四五枝, 多坐此弊。 其余机簧管及机槽管等件间, 亦有不合模范者, 惟每十枝中不过一二。

以上各节, 固为工作上之关系, 然于行军时, 已有妨害。 至于线牌、 偏正枪管屈直, 则于军用效力、 弹道飞路, 关系尤大, 未便容其丝毫差移。 检查各枪, 如线牌三角槽偏右者甚多, 枪管与机槽装连后, 而中心直线未能全合绳度者亦不少, 其中以二千九百二十八号及三千九百四十二号、 三千七百九十五号三枝, 偏曲为最甚, 如不悉心考究, 锐意求精, 恐日糜万钱而临事不能一一适用, 则有械直与无械等矣。
(枪件工程优劣表-略)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21 18:02:00 +0800 CST  
枪弹厂各项情形

查枪弹厂厂房逼窄, 机器亦多系旧式。 现专造七米里九枪弹一种。 各次工程大率粗糙, 废弃尤多, 盖因该厂办法向无统一之机关, 以研究改良。
厂员不负责任, 各厂匠目领首, 因陋就简, 不相为谋, 故开办十有余年, 而程度仍属幼稚。 虽用人用料, 能从节省, 簿记出入, 针孔相对, 而因工作之不善, 机器之不合, 人工物料, 早己销耗于无形之中, 特该厂习焉不察耳, 兹将厂内各项情形条述如左:

甲 厂房
该厂建筑, 迫于地势, 零落散漫, 高下转折, 运物作工, 诸多不便。 其本部为枪弹厂, 系地洼上之楼房, 高不过丈余, 面积约一百四十方尺, 内除小帐房二间, 尚置机器一百二十余部, 且前有汽机, 后有镕铅炉, 均能发生大热, 又因瓦尽白铁, 上无气楼以通空气, 每当炎暑, 平常热度动至一百一十余度, 工人病热者不少。

楼下分为地窖八间, 外面二间作烘洗铜壳及辊光弹头、 铜壳等杂工。 又以一间作弹子装箱之用。 余则堆积杂料、 废物。 其当中之四间, 白昼尚须持烛, 与暗室无殊。 去年襄河泛涨, 积水盈尺, 一楼上下, 澡湿攸分, 大非厂房之所宜也。 前为修造器具房, 亦甚狭小而光线不足, 内有小帐房一间, 匠目住之, 并存放各种器具。 后为装药房, 作矩尺形, 一连三间, 尚能适用, 再后则为烘铜盂及烧口房, 相距约四丈许, 且低下一层, 不相连贯。 各次烘洗铜盂, 不惟往返困难, 而已管理不易。

白药房更在此房之后, 跨水建筑, 上盖木板, 构造地点, 尚觉适宜。 惟打铁房距离太远, 约十余丈, 雨天去来, 良不易易。

轧铜房系与炮弹厂公用, 名曰弹壳厂, 在烘铜房之左, 而镕铜厂又在此房之左。 合而观之, 高下起伏, 固因限于地势, 而建筑亦多未合法, 工作卫生, 均大有妨碍者也。



乙 机器
该厂机器合制造枪弹及修造器具两项, 共计一百九十三部, 系两批购置。 旧式为多, 其能力照原定合同, 头批机器, 每日能出弹子二万五千颗, 二批未注能力, 共三十九部。 该厂曾经月造弹子八十万颗, 现因经费不足, 减定月造六十万, 其实不止此数。 查其工作, 废弃太多, 成件者不过六成。 是名造六十万, 实与造百万无异。

此次逐部考察, 连停造之机器计算, 每日约成弹子五万以上。 照该厂规则, 每月作工, 小建二十七日, 则得一百三十余万。 若工作稍有进步, 能至八成, 即可月成弹子一百万矣。

惟查厂中重要机器类, 多缺乏或不合用, 内如烧口机一项, 他厂所用已经数次改良, 而该厂尚无此机, 以镕铅炉代之, 又量弹机, 构造甚不灵活, 感觉迟滞。 以之较量弹头, 断难择别精细。 装药机亦系旧式, 均非另购不可, 其最甚者, 为轧铜机, 系与炮弹厂公用。 其粗辊一连三对, 中有一对, 龟痕凹眼, 触处皆是, 赶工时勉强用之。 余两对亦不甚光洁, 闻尚系近日新换, 则以前所用者可知。 欲善事而不利器, 未之闻也。

至机器位置, 尚不紊乱, 各次转手, 除烘洗铜壳各处, 池灶上下隔离, 限于地势。 外余俱挨次连接, 不劳往返, 布置之初, 亦尚加经营也。



丙 用人

该厂向无管理委员, 以司事、 匠目、 领首分任其事。 今年始添设一员, 察其职务, 不过以管理为名, 实则制造全不谙悉, 无所事事。 近因请假回籍, 倩管理月湖委员代理。 司事三人, 一收发文件, 兼记工食。 一领取各项物料, 给发全厂。 一收核成弹。 书记三名, 一检点铜壳工程。 一检点弹头子夹工程, 逐次过磅登簿, 按数记工。 一巡视铜壳之转运, 以防走漏。

又镕铜厂置司事一名, 兼理用料记工之事。 弹壳厂亦一名职务略同, 近因炮弹厂停办, 薪水全由该厂开支, 观其用人分职, 惟注意管理, 而于工作方面, 则一切委之匠目。 各厂匠目, 人自为政, 不相为谋, 即如枪弹厂匠目, 其权力仅及于枪弹一厂, 至弹壳厂之轧铜, 镕铜厂之镕铜, 为舂造铜壳根本, 而皆不能过问。


既无全权, 故亦无专责也。
计枪弹厂匠目一名、 领首六名、 工匠七十三名、 艺徒二百六十七名、 小工四十一名。 镕铜厂工头一名、 领首一名、 工匠三名、 艺徒十六名。 弹壳厂, 匠目一名、 领首一名、 工匠二十二名、 艺徒十九名、 小工六十一名。 三厂现有人数, 共计员司匠徒四百二十名, 小工六十一名。 以月成弹子六十万颗计之, 用人并不为少, 而合算一月薪工, 不过二千八百五十元, 盖多用艺徒, 工价便宜故也。


至本年添派委员, 亦应有之事。 惟用人务求称职, 果其娴习厂务, 精通制造, 以之统辖各厂, 俾得一致进行, 自能日有成绩。 今该员到厂已将半年, 工作既无进步, 职事又无所增加, 实属未免虚设矣。



丁 用料
该厂用料, 分为正料、 杂料二种。 正料以铜铅为大宗, 杂料则以煤为大宗。 而其平日用料之收发、 簿记, 各有四柱清册, 立法明了, 稽核甚易, 不得谓非核实。 然无形之消耗正多, 即如紫铜、 白铅两项, 每次转火, 必有消耗。 工作之废弃愈多, 则消耗之成分愈大。


据此次考察, 镕铜一罐, 共重一百一十八磅, 舂得头次铜盂二千一百二十九颗, 照平日工作, 仅有六成合计, 只能成一千二百七十余颗, 而镕铜之时, 已消耗铜、 铅共三磅半。 以全年成弹七百二十万颗计之, 即能消耗一万一千九百余磅。 衡之他厂九成之例, 应可减少消耗三千九百七十余磅, 约值银七百两上下, 此工作之糜费者一。

又据该厂开呈, 每弹子万颗所需杂料一项, 值银六十两一钱, 则全年成弹七百二十万颗, 应用杂料银四万三千二百余两, 此亦就六成而言, 若能成得九成, 便可少用杂料银一万四千四百两。 但其中有弹头、 帽火两项, 消耗尚少, 以三七摊之, 铜壳占七成, 亦可少用杂料银一万以上, 此工作上之糜费者二。

又该厂向置锅炉二座, 一为一百马力, 一为五十马力, 系与炮弹厂合用, 每年约用烟煤一千三百余吨。 自炮弹厂停办后, 烧大者一座, 除五六月外, 则能力微有不足。 烧大小二座, 而力又有余。 查其一座, 不足之原因, 盖因汽机距水太远, 凝水柜不能用冷气帮补即可减衰汽力。 致令多烧锅炉一座, 每年约用煤三百吨上下, 实值银一千九百二十余两, 此关于机器上之糜费者一。

又铜壳烧口既用青铅, 仍须用烟煤每日四百磅, 若置烧口机所需石油, 略与所需之煤相当, 则青铅一项可减, 计每日烧口约用青铅六十磅, 用后灰渣可提五成, 全年即消耗青铅一万磅以上。 照用价实值银六百余两, 此关于机器上之糜费者二。

共糜费料银一万二千两, 已甚可惜, 而况废料则必糜工, 年计数亦不少, 虽非有意之侵蚀, 实为无形之漏卮。 该厂诸事守旧, 漫不加察, 凡一切急应节省之处, 而皆视之漠然, 夫亦可谓不求甚解者矣。



戊 工作
枪弹工作, 铜壳最关紧要, 该厂所出铜壳, 由舂造头次铜盂, 以至成功, 昔年不过五成, 近始得至六成。


其废弃如此之多, 推其原因, 甚为复杂, 一在镕铜, 查该厂兑铜成分, 用紫铜十五磅至十六磅, 白铅七磅半至八磅不等, 杂铜则用至九十五磅, 较之沪厂, 几至四倍, 其次序先下杂铜, 后下紫铜, 已属紊乱, 至下铅出炉时, 又未细审火候, 搀搅均匀。 兼之铁模不光, 又浇铜之手法不合, 故铸成铜条, 表面观之, 已不平匀, 而其断面则夹灰甚多, 颜色深浅亦不一。 且铜板未刨平粗胚, 即入轧机, 虽为省工, 而不合法。


一在轧铜, 该厂所用轧铜辊子, 已甚败坏, 而用时复不留心, 致令铜质不匀, 破裂起皮, 多由于此。 且一条之中, 厚薄不能一律, 以至舂造铜盂, 亦有薄厚不匀之弊。


一为铜壳烧口, 其所用青铅烧口之法, 暂则火力不足, 久则青铅黏入铜上, 拂之不去, 一入收口机即将管口挤坏, 重则破裂, 故铜壳工作之废弃, 以收口时为最多, 职是故耳。


此次监造弹子二千一百二十九颗, 系镕铜一灌铸铜条五块, 镕铜仍其旧法, 惟轧铜之时, 权令避去辊面损坏部分, 故轧出铜片, 较稍精良。 该厂平日舂造铜盂, 并不逐次挑选, 即接连舂造, 枉费工作甚多。 兹特于第一次后, 即令挑选, 计龟裂者, 三百八十四颗。 嗣后各次剔出及收口破裂者, 一百四十五颗。 又除造成时, 挑选夹灰显露者, 计二等弹子一百三十四颗、 三等弹子三十颗外, 其完善者实得一千四百三十六颗, 约合六成七四。 至二三两等弹子, 验其击放有直裂者四枚, 固不能发之军队, 然就实际上论之, 所得完善弹子已在六成以上, 较之平日成数, 既有盈无绌, 而其工作自头次舂造铜盂后, 实省造三百八十四颗矣。

此不过就工作之一端, 而略事变通, 成效即已如此, 是宜急将镕铜、 轧铜、 烧口各次工作, 逐一改良, 方合办法。 至于检查一事, 该厂亦甚单简, 兹取本月所造弹子十五枚, 一一较量, 择其重要之件, 列表如左:
(检查枪弹表-略)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21 18:04:00 +0800 CST  
全文完


以上文章出自互联网


还有的部分正在审核

楼主 袁崇焕替身  发布于 2014-07-21 18:12:00 +0800 CST  

楼主:袁崇焕替身

字数:123069

发表时间:2014-07-19 16:0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7-26 19:51:21 +0800 CST

评论数:262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