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下克上---日本菊花纹的凋落》

30,欧洲改革(5)

为何欧洲的改革先从西班牙说起,因为有意思的是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还曾经是名义上的英国国王。菲利普二世与英格兰女王玛丽一世(伊丽莎白一世的姐姐)是政治婚姻关系,而玛丽一世与伊丽莎白一世之间虽为姊妹关系,可是政策完全相反。

姐姐玛丽一世是一个坚定的天主教支持者,基督教分为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三个大的分之,玛丽一世还有另一个名字叫“血腥玛丽”。玛丽女王一直在处死新教徒,最终获得这一名号,在各种秘史和吟游诗人的推波助澜之下,血腥玛丽已经成了恶魔化身在世一般。

但如果你仔细看到她的政策和宗教之争就不难发现这样做的目的,天主教以罗马教廷为中心对各欧洲王国提供契约关系,一直有名的故事是亨利四世因为产生于教廷的争端,被宣布为“绝罚”,绝罚指的是将信徒的信教资格剥夺,这样的结果使得国王不得不在大雪天里待在教廷的门口求得原谅。

为何罗马教廷可以凌驾于国王如此?因为天主教为封地权提供了稳定的契约关系,如果国王脱离教廷,那么他手下的家臣同时也会失去和他的契约关系,这只能促成一样结果,就是国王与贵族和骑士失去契约,遭到围攻和背叛。

所以天主教的罗马教廷是封地权的核心契约,那么为什么玛丽一世需要罗马教廷呢?因为玛丽一世需要罗马教廷的契约,玛丽一世是英国历史上真正的第一位女王,与之前虚名的女王不同,玛丽一世实质掌握了政权。

玛丽一世的父亲亨利八世和母亲凯瑟琳婚姻出现危机,因为没有“男孩”,所以亨利八世决意“离婚”,可是想要在天主教的关系之中离婚是非常艰难的事情,如果离婚就要与罗马教廷交恶,为了能让以后的庶子变为嫡子,亨利八世还是决定离婚。

离婚以后把凯瑟琳驱逐出王宫,这样玛丽一世的身份马上变化成为庶子了,之后新教的主教又为亨利八世宣布了婚姻无效,这样的政治调转使得亨利八世可以迎娶安妮博林了,随后生下伊丽莎白一世,凯瑟琳被幽禁在一个破落的地方,玛丽一世还不能与母亲见面。

在这种情况下事情并没有完结,玛丽一世不但没了身份,还开始变为伊丽莎白一世的女侍官,这等于是一种羞辱。作为嫡子的玛丽一世摇身一变成了连庶子都算不上的女侍从,可是历史有时候比小说更为精彩,风光一时的伊丽莎白一世不到三岁母亲就以叛逆罪名处死了,伊拉莎白同样沦为庶子。

等待与忍耐是成功者的必备条件。

在受尽羞辱的情况下玛丽一世仍然不为所动,在这时候春天终于来临。亨利八世和第三任妻子有了儿子爱德华六世,因为有了男性继承人就没必要再打压和否认玛丽与伊拉莎白的身份问题,随即恢复了玛丽一世和伊拉莎白的地位。爱德华六世是一个新教教徒,也是英国的第一个新教国王。

可是爱德华六世继承国王地位以后很快病死,他的继承地位就要让给亨利八世的妹妹简格雷,玛丽一世终于等待到了机会随即发动政变。

那么为什么要说这一段历史,并非同情玛丽一世,而是当时的英国正处于天主教和新教之争之中,说明白玛丽一世的登基之路目的是说明白她的同父异母妹妹伊拉莎白一世翻转政局的理由。

玛丽一世之后加冕成为英国的第一位真正具有权利的女王。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6-01-20 19:54:00 +0800 CST  
31,欧洲改革(6)

那么简单说了玛丽一世的问题,就要更加深入的看待这之中的问题,为何天主教在欧洲大陆长期占据了关键位置,因为天主教为欧洲的强势君主们提供了关键的契约,由于欧洲大陆是链接在一起的大陆,强大的君主必然面对的就是从小国扩大之后的问题。

这也是法兰克王国会选择作为敌人的罗马所信奉的宗教原因,但是形势开始出现了转变,随着欧洲文艺复兴的开始和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商业和资本开始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如果说由国王长期垄断的封地权是一种资产的话,那么资产同样也有一个价值存在。

不管是物产、矿物、渔猎、道路等封地,都具有一个价值的标准,资产是资本的另一个形态,“价值”才是其中的关键。那么当资本是因资产流动产生利润的时候,资产的价值要超越资本的价值,使得资产更具价值。

说的简单一些就是封地族权所构成的价值,超越了资本族权所构成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之下,天主教就极为有用,因为天主教提供了从国王到贵族下至佃农百姓的契约关系,使得他们团结在一起以资产为生存的系统。

但是当海外贸易和海外殖民地的开拓逐渐丰富以后,封地族权所产生的价值没有大变化的情况下,资本族权所产生的价值正在快速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资本族权逐渐兴起,要看到的是资本族权不等于资本主义。

资本族权与资本主义之间并不构成直接关系,资本主义的问题后面会更加深入的去谈,可以说在任何制度之下资本族权都必然存在,所以简单的将资本族权的形成与出现认定为资本主义出现的温床,就会产生问题。

当资本族权越来越强的时候,他们就产生了对宗教改革的想法,这就是新教会出现的温床,而亨利八世一方面是为了和生不出儿子的凯瑟琳离婚。另一方面是为了拉拢资本族权,如果新教可以成立,那么亨利八世不仅可以团结资本族权还可以与封地族权进行联盟。

这是亨利八世的目的,所以亨利八世断然的离婚了,而需要看到的是资本族权与封地族权之间本质上既有合作的一面,又有对抗的一面。新教虽然满足了资本族权兴起的意识,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触及了封地族权的利益。

如果爱德华六世可以继续执政,那么还可以维持,但是年幼就病死的事实给了玛丽一世机会,玛丽一世凭什么可以夺权,凭着她坚定的天主教契约来拉拢封地族权的支持,在英国还没有在海洋中崛起的时候,封地族权仍然具有力量,在这种情况下玛丽一世信仰天主教将给他们带来好处,所以他们支持了玛丽一世。

那么玛丽一世为什么要彻底的打压新教徒,并非表面的宗教之争,围绕在玛丽一世身上的是资本族权与封地族权之间的暗斗,打压新教徒的目的是维护天主教的唯一地位。并且玛丽一世与菲利普二世结婚的目的是赢得西班牙的支持。

玛丽一世对宗教的狂热目的并非单纯是对宗教的笃信,还有围绕在背后的利益,但是为了稳固天主教的地位造成残忍滥杀,反而为伊丽莎白一世重夺政权带来了好处。

玛丽一世死后人们载歌载舞的庆祝,伊丽莎白一世登基。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6-01-20 19:54:00 +0800 CST  
32,欧洲改革(7)

玛丽一世死后伊丽莎白一世如愿登基,隐藏在宗教问题背后的是两种利益之间的争斗,是选择资本族权,还是选择封地族权成为伊丽莎白一世左右局势的关键,在这个时段里宗教依然以王权作为结成契约关系的关键。

伊丽莎白一世选择平衡战略,但是宗教之间背后的是利益冲突,如果想要更加稳固就需要有选择,在这种情况下伊丽莎白一世登上德雷克的海盗船就成为她的选择。从此拉开了资本族权力量上升的进程。

有意思的是,资本的形态是由什么形成的?如果说欧洲资本族权的形成是以封地资产产出价值的交换而产生的利润的话,那么从殖民地中产出的资产同样以交换产生了资本的价值。那么应该是殖民地势力越强,国王的权力越强才对,在那时候资本只是资产运作所产生的结果。

为何资本超越了资产成为王权的敌人呢?

因为宗教的目的出现了变化,天主教是以上至下的契约,由宗教认可王权的地位,然后王权分封贵族直至平民。但是新教是以信仰作为契约的新关系,这使得由宗教划分的层级关系打破,变为一国之内贵族围绕在王权构成统治的方式。

所以使用天主教可以强化王权的力量,这是菲利普二世和玛丽一世选择的原因,即便封地远至海外,国王的力量仍然强大,但是新教就不同了,以围绕国王为共同体的状态下,既可以是封地权族权,也可是资本族权。

由于新教的出现使得国王的封地权利变弱,因为不需要再通过天主教的罗马教廷来认可即可成为契约关系,为欧洲逐渐出现倒王与保王运动提供了温床,但是这样问题就出现了,由于族权会渴望控制更多的社会资源,社会资源就呈衰退结果。

社会资源是运行导致的社会利润减去社会成本等于的剩余价值,但是这些剩余的社会价值将如何分配就会成为争抢的对象,那么想要遏制这样的现象唯有“扩张”。社会资源为何看似越来越少,其实并不是减少了而是凝固了,被控制的社会资源只是为“我们”服务,而不会为“他们”服务,所以社会的资源呈现衰减的原因是被控而不是快速衰减。

一旦被控制就如同被锁起来一样,社会资源最终会因为争夺导致枯竭。为了避免这样的现象产生,唯有“扩张”可以抑制,这是族权思想所导致的必然结果,族权思想要么内斗,要么对外扩张,并非人性恶的体现,而是为寻求安全的族权为了控制更多的社会资源所产生的一种结果。

那么最好的扩张对象就是西班牙,西班牙在美洲取得了大量的殖民地,并且获得了巨量的金源使得西班牙强大起来,登上德雷克的海盗船相当于英国与西班牙正式决裂,双方决定开战,从小摩擦逐渐升级,使得西班牙决定投入无敌舰队出战。

这场大海战本质上说,西班牙人已经完全的落后了,因为新的战争形态出现了,旧的西班牙战舰战术已经陈旧,看起来实力悬殊的对抗。

真正落后的是西班牙人。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6-01-20 19:55:00 +0800 CST  
33,欧洲改革(8)

弱者想要战胜强者就要把强者引入不利的局面之中,这就是英国人胜利的关键,西班牙的战船多采取纵向炮击的战术,船首装又有撞角,海战一旦开始战舰就渴望逼近对方的战舰,由船首开炮打沉或者瘫痪对方,然后冲上去撞。

当撞击发生后船上士兵开始用绳锚勾住对方的船只,开始登船作战。这就是西班牙人的战术,所以西班牙舰船上的水手数量并不多,他们的作用就是操作船只逼近对方好为船上的战士提供登船的条件。

但是英国的战舰不同了,英国战舰采用横向炮击的战术,战舰上水手数量较多,船只速度更快更轻盈,在海战中射击角度的调整又比西班牙人快很多。双方最大的不同在于西班牙战舰战术以接近对手登船作战为主,英国战舰以通过快速的机动转向不停的在中远距离轰击对手的舰船。

这就使得西班牙舰队虽然战舰数量多,船上配置的士兵和火炮未必落后英国人的舰队,但是需要不停的调整角度,西班牙舰队像骑着战象的士兵,需要始终寻找把自己尖牙对准敌船的机会才能发起有效进攻,而英国人就像骑着马匹的弓骑兵,可以快速又随意的不停在远近距离攻击。

庞大的舰队不但不能提供有效的攻击,更是变得进退不得,如果不脱离队形,就要阵型不停的一起调整,然而调整之后又面临需要调整的状态,一旦脱离队形贸然出击,又会被英国舰船分割包围。

西班牙在这种情况之下被迫战败,战败的原因是在军事思想上已经处于落后,庞大舰队的规模虽然吓人,但是不能实施攻击,又不能有效的保护自己,变成了海上的被人任意宰割的状态。

那么西班牙的这次战败为什么重要呢?虽然之后西班牙还在不停的与英国和其他国家作战,并且为此西班牙开始转变思想打造新式战舰。因为双方在战争中的关系不同,西班牙是已经取得地位的霸主,在这个基础上霸主只是在不停的维护自己的地位,地位无法再上升,并且扩张已经呈现极限,所以西班牙此时处于攻势转向守势的状态。更为关键的是西班牙的金源提供的越多,西班牙人瓦解的速度就越快。金银的流入正在摧毁西班牙。

西班牙人与英国人再怎么打都只能是损失,因为即便打败了英国也很难获得大量收益,但是英国就完全不同了,英国人处于升势。此时挑战西班牙的地位,战争一旦取得进展就能快速增加收益,到处抢劫西班牙船只可以使得英国获得滚滚而来的资本。

获得了资本使得人们更加渴望的参与战争,所以越来越多的战舰和私掠船被制造出来用来开战,虽然看似西班牙在之后仍旧维持强势,但这种强势是以衰减为前提的,而英国人则以升势参与战争。

并且需要看到的一点是,由于新教的改革,使得伊丽莎白一世获得了更多选择族权的权利,不必再像姐姐玛丽一世那样只选择封地族权,她可以和国内的基督徒(天主教与新教)教徒都达成契约关系。

所以团结起来抢夺西班牙的资本和资产成为英国人的选择,然而在英国人和西班牙人不停交战的时候,另一个国家正在坐享西班牙人丢掉的成果,开始在东方获得利益。

这就是荷兰人。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6-01-21 18:29:00 +0800 CST  
35,欧洲改革(10)

郁金香原产于中国的新疆西藏、土耳其、伊朗等中亚和小亚细亚地区,随着贸易通道进入荷兰,一开始购买郁金香的是贵族和富人,将郁金香种植在庭院和花园中观赏,逐渐郁金香热兴起,郁金香从一种种植园艺的花朵变成了资本的容器。

郁金香价格突然飞涨,这样一来稀有和珍贵品种的郁金香价格就更是膨胀起来,仿佛一夜之间所有人只要手握着一株郁金香就拥有了大量的财富,资本如潮水一样的涌进了郁金香的价值里,这时候有趣的事情发生了,荷兰在阿姆斯特丹开设了专门的郁金香交易市场。

随后价格达到顶点,等到崩溃日的清晨一到来,郁金香的价格突然一落千丈,所有人都不再是买进郁金香,而是想着办法卖出郁金香,甚至逼迫荷兰政府出手干预,但是仍旧无法阻止郁金香的暴跌,仅一个星期郁金香价格就狂跌,之后品相较差的郁金香价格不如普通的蔬菜,在这种情况之下人们冲向了政府和法院,要求法律为他们谋求个公道,最终荷兰政府无奈终止了郁金香的投机交易。

那么为什么荷兰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

有意思的是荷兰的郁金香与西班牙的银子正好呈现反比,西班牙的银子越是发行就越是贬值,而荷兰的郁金香越是炒作价值就越高。银与郁金香本质上没有任何变化,变化的是其所承载的内部价值。

资本是一种有趣的东西,资本是交换产生的价值,如果没有交换那么不管是西班牙的金银,还是荷兰的郁金香都只是一种“物”,只有通过交换才能使得它产生“价值”,而这种价值背后需要支撑。西班牙的金银之所以越来越贬值的关键是因为他只有金银却没有背后的支撑。

所以只有不停的弥补数量增多造成的价值稀薄才能平衡其内在的标准价值,但是郁金香的狂潮呈现反比,人们为何不惧风险的投入资本来不停的增加其标准价值呢?因为它是一个容器,就像人们将银子取代实物进行兑换一样,人们需要一种市场认可的容器来交换其内在的价值。不管是郁金香、玫瑰、薰衣草等本质都是相同的。

人们将大量的资本投入其中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购买其预期的未来升值,另一个原因则更少的被重视和发现,隐藏在郁金香背后的是族权的争斗。

随着荷兰的贸易成功,产生大笔利润涌进荷兰,这样就使得族权感到了危机,与西班牙一样的是当大量资本涌进来的时候危机就会悄然的产生。当时的荷兰人均工资并不很高,与巨量资本涌入的对比是微乎其微,这就是本质上的问题。

社会的剩余资本在疯狂的涌入,对资本族权来说需要一个新的容器来装载“价值”防止价值的贬值,郁金香正如如此的东西,资本族权把从海外贸易中获得“价值”通过抬高郁金香的“价值”,使得价值出现转移,郁金香承载着更多的资本,这样当越来越多的价值进入郁金香的时候,郁金香将压制和弥补旧容器的贬值和通货膨胀风险, 从而确保“价值”的安全。
但是毕竟郁金香的需求和生产都过于狭小,所以当预期突破极致的时候,卖出郁金香换取利润的现象就发生了,之后这个容器就瓦解了,而内在的价值就快速的贬值,没有需求的支撑使得价值崩溃发生。

郁金香背后的本质是资本族权从资本转换资产的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使得资本的价值安全,但是最终失败了,可另一个国家寻找到了新的容器。

这就是英国的工业革命。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6-01-21 18:29:00 +0800 CST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6-01-21 18:31:00 +0800 CST  
36,欧洲改革(11)

如果是玛丽一世的外号是“血腥玛丽”,那么伊丽莎白一世同样有一个外号叫“童贞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一生都没有结婚,虽然伊丽莎白一世以转变玛丽一世的宗教政策走上舞台,但是等到伊丽莎白一世晚年时候,她所维持的宽容政策出现了裂痕。

在欧洲天主教和新教背后的争斗的是资产族权和资本族权,双方之所以水火不容是族权思想运作的结果,封地权为代表的资产族权之所以可以获得契约是以国王和宗教认定的结果,如果进行新宗教改革,可能会动摇他们的资产利益并从根本上改变国王权利的构成。

而以新教为主的资产族权自然渴望增强自己的势力,在伊丽莎白一世早期的时候,由于英国尚不强盛,西班牙仍是强大的势力,使得解决外部矛盾优先内部的矛盾,资本和资产族权之间尚能团结,但是随着与西班牙之间的战争呈胜利的态势,内部的矛盾开始激化了。

在之中选择平衡的伊丽莎白一世就需要作出决断,如果说伊丽莎白一世和玛丽一世是政敌的话,现在的她也开始感受到她姐姐执政时候的难处了。从本质上说伊丽莎白一世已经无力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支持新教不仅是会失去天主教支持的问题,更是将使得权利的结构发生改变,由于新教的政策是以族权拱卫和联盟的态度与国王进行契约,使得原有的紧密关系变得松散。

这样的结果会使得海外殖民地的总督和贵族们获得更大的权利,这将对国王的权利构成隐患,但是想要阻止已经不那么容易,最终伊丽莎白一世无力解决这个问题而去世了,而继任者詹姆士一世实质上延续了伊丽莎白一世的问题。

既无力解决宗教上的纷争,也不能轻易的选择倾向,但是从詹姆士一世开始政局开始向国王权利方向倾斜,可作为新教的势力来说是不满于国王的摇摆的,当詹姆士一世在位的时候还能够勉强忍受,到了后继者查理一世登基的时候,双方关系恶化。

宗教背后焦炙的实质是利益,这是看清当时混乱的宗教关系方法,查理一世强调王权至上的意见使得英国陷入内战,以克伦威尔为首的改革派要求国王接受共和制,但是在打败国王并处死国王之后,克伦威尔并没有实现其开始的设想,相反是以护国公的身份行使着类似国王的权利。

克伦威尔的儿子没有能力再构建父亲的辉煌,只能引王归政。这样流亡的查理二世就回到了英国,在一开始弱势的查理二世表现出对新教的妥协,不仅承认了内战中改革派的既得利益还不实行清算,但是这不意味着查理二世的真实态度,他还是找到了一条夺回权力的方式,那就是与荷兰交战。并且开始与法国进行联盟。

由于荷兰获得了大量的利益,并且拥有了上万艘的商船,使得荷兰嫣然成了海洋的王者,所以重新制造一个敌人来获得好处的办法使得英国开始与荷兰不停交战,在反复的权利斗争之下,查理二世终于扳回了对自己不利的局面。

在人生的最后查理二世改信天主教,他的弟弟詹姆士二世接任,詹姆士二世并非一个无能的君主,但是隐藏在宗教背后的利益冲突已经到达顶点。

英国爆发了光荣革命。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6-01-21 18:32:00 +0800 CST  
37,欧洲改革(12)

詹姆士二世与哥哥查理二世一起流亡海外,随着哥哥的登基自己也回到英国,在詹姆士二世年轻的时候,曾经担任海军的最高大臣,在英国与荷兰的战斗中,双方打得难分伯仲,由于英国陷入内战使得英国海军能力大减,本已经打得荷兰无力还手,可是荷兰倾全国之力决定与英国开战。

在这个阶段荷兰在军事上取得了成功,英国首先发起挑衅攻占了荷兰的新阿姆斯特丹,随后改名为纽约(新约克),又在其他地方不停的袭扰荷兰,荷兰随即决定报复,但是战争的结果是荷兰赢了战争却无力再维持一个强大的海洋霸主地位。

不得已割让了部分海权和殖民地给英国,但是在第三个阶段事情却出了问题,法国在对西班牙的战争中在陆地上崛起,给予西班牙更为致命的一击,这样法国取代西班牙成为欧洲大陆的强者开始兴起,英国在海洋上即要与荷兰开战,在欧洲大陆上又要与法国竞争。

那么为什么英国站在了法国一边呢?

因为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约定可以在英国发生内乱的时候出兵帮助英国国王镇压“叛乱”,所以保护国王的权利是英国的查理二世与詹姆士二世共同的选择,可是事与愿违,在英法联军海陆并进中的陆地战争上荷兰人采取了一个疯狂的战术,荷兰人扒开了穆伊登堤坝。由于荷兰的地势很低这样的做法使得汹涌的海水涌入荷兰的土地。

通过决堤来制造泛滥区阻挡法国军队的路上进攻成为荷兰的最后选择,之后战争回到了海上,荷兰虽然在最后赢得了海上战争,但是这样持续的战争和决堤使得荷兰还是变得更为衰落。从实际的战果上看英国内部的混乱使得英国对荷兰的战争上并没有收获全胜,甚至在很多时候英国还呈现颓势。

但是凭借与法国国王之间的联盟,使得英国国王重新夺回了权利,那么当詹姆士二世登基的时候,巩固这一权利就成了他的核心选择,可是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明明是在对荷兰的战争中获得利益的英国国王,却与内部的贵族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詹姆士二世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利开始信奉天主教,随后打压新教。之后英国再次陷入内战边缘,法国国王提出援军的条件,詹姆士二世并没有答应。这时候历史惊人的一幕发生了,历史有时候情节远比小说要精彩的多。

在战争中失败的荷兰的执政者威廉三世娶了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二世,原本是为了巩固联盟关系的女婿在英国陷入内部的时候,反过来攻入了英国,并且获得了大量的支撑,很快就将岳父詹姆士二世赶出了英国。

实行了光荣革命。

光荣革命中有两个条约非常关键,第一天主教徒不能担任国王,第二是国王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威廉三世表达同意与玛丽二世成了英国的共治统治者。从玛丽一世的天主教之争,延续到伊丽莎白一世、詹姆士一世、查理一世、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

终于到了光荣革命画上了休止符,封地权为契约的天主教战败,以资本族权为契约的新教最终胜利,之后开始了君主立宪制和议会制度的时代,那么这时候他们就急需一个新的组织结构。

这就是资本主义。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6-01-22 19:15:00 +0800 CST  
38,欧洲改革(13)


在谈之后的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之前,还需要把法国的事情看清楚,因为这关系到之后的法国大革命,在欧洲大陆上新教和天主教的争斗更为激烈,多次上演直接的战争,那么为什么宗教成了争端的理由呢?


这其实还是双方组成的改变,对欧洲来说经历了漫长的混战以后,贵族和领主越来越多的掌握了资产,所以领主和贵族有一种改变契约构成的需求慢慢兴起,经过了文艺复兴运动以后,假如可以剥夺罗马教廷的地位,就可以使得贵族和领主在国王那里获得更大的权利,并且改变社会结构。


所以围绕着是国王认定贵族身份为契约,还是以贵族拱卫国王为契约的两种意见开打,保王与倒王激烈上演,然而为什么法国能够崛起,实质上还是一个核心的问题无法解决。


以国王为契约,还是以拱卫国王为契约的两种方式本质上都没有改变国王作为王权的结果,这就为国王运作留下来空间来,当西班牙忙于在海上与英国人不停绞杀的时候,在陆地上西班牙也想要横着走。


那么为什么西班牙要不停的介入战争?因为他已经不能停下来,对西班牙来说金银的获得为西班牙得到了好处,却也开始在不停的扼杀着西班牙,西班牙的战争机器并不能停止,因为只有消耗才会诞生新的需求。


如果没有消耗就没有了巨量需求,这样无价值的资本就越聚越多使得西班牙彻底的陷入通货膨胀之中,所以通过战争创造需求,西班牙用资本满足战争需求的同时把大量的资本消耗掉,从而减少了资本淤积后导致的恶性通货膨胀风险,这就像是一条传送带一样。


越是无法遏制货币的滥发就越是需要战争,但是越是开战就越是要滥发货币,如果这条传送带一旦断裂,一切的后果就会浮现,那么为了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就需要不停的战争。


西班牙即不能不打仗,也不能打败仗,这样的事情正在扼杀着西班牙,俗话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想要让扩张的道路不终止就需要摸清形式,西班牙的战争形势则是走了一条必败无疑的道路。


西班牙以天主教的军队去攻打新教的贵族和势力,这样看起来没什么问题,让罗马教廷的力量重新兴盛起来是西班牙的目标,可问题是以天主教的做法真正兴起的来是什么呢?


由于没有更有效的制度,所以只能拥立支持自己的盟友,这样做的结果是只能最终扼杀自己,想要打压反抗者就需要拥立支持自己的贵族为地区的强权,而这会出现两种情况,如果拥立的人是一个弱者,那么这个弱者即便被西班牙控制,造成的结果是西班牙在那个区域大规模的打压反抗者。


对反抗者来说自然不认这样的拥立为强权,认为被拥立起来的人是国家的叛徒,这样反叛就会不停的上演。最终弱者被打败。


那么拥立强者就真的好么?答案是更糟,一个强者怎么可能久居于人下呢?所以这个强者就会反叛,而西班牙等于是帮这个强者扫清了国内的反叛势力,等到反叛的时候国人又会认为这个人是英雄,相反的支持这个人。


那么西班牙就又需要与这个人不断的开战,所以说白了西班牙的做法是里外不讨好,西班牙在最初依靠自己的强力可以打败自己的对手,却不能消灭自己的对手。


稍加时日,这些弱小的反抗者就会反戈一击变强。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6-01-22 19:15:00 +0800 CST  
40,欧洲改革(15)


在清朝为何被欧洲击败的事情上,观点是五花八门,比较有影响力的是两派。一派认为中国是农耕文明、西方是海洋文明,所以海洋文明善于航海和经商,发现了新大陆从此走上了强大的道路,而中国是农耕民族自然是围着土地转,这一派的观点非常兴盛。


另一派认为中国闭关自守实行鸵鸟政策,长城一修就万事大吉,没想到这次敌人从海上来,所以闭关锁国自然瓦解,而西方人是开拓进取到处航海建立殖民地。当然还有一个比较有趣的说法叫洗澡说,认为西方人在进入中世纪以后就不爱洗澡,号称“千年不洗”。所以西方人需要大量的东方香料,于是开始航海。当然还有很多更加奇怪的观点就不谈了。


我个人比较瞧不上的是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的这个观点,对另一派的观点在后面也会提及,首先中国的商业十分发达,早在春秋战国时代的商人就已经非常强大,当时的商人可以说是富可敌国,在诸侯国的战乱之中到处闪转腾挪,对于产销一体的商人来说已经是小商人了,真正的大商人已经可以进行货币战和对战争进行投资。


由于春秋战国货币不统一,所以给持有贵重商品换取货币价值或者持有强势货币到弱国进行货币交易的货币战,两种方法的利润原本贩卖产品的利润高的多,通过屯聚居奇和投资战争已经成了大商人的通用手段。如果两国开战小商人会对自国或者所看重的国家下注,通过贩卖战争物资或者贷款获得利益,然而对大商人来说会两边同时下注,胜利的国家会给予回报,失败的国家更是会勒紧裤腰带的给予回报,因为下一次战争不一定什么时候就会再爆发。


如果说犹太人是欧洲商业的宠儿的话,那么早在春秋战国的中国商人就具备了更强大的能力,商人吕不韦已经达到了投资秦国继承人来牟利的程度,通过金钱的疏通和笼络,最终使得一个飘落在赵国的人质子楚成为秦国国君,更是将嬴政辅佐成为秦始皇,在《史记》中有一个比较有趣的篇幅叫《货殖列传》,当中专门介绍这些人,那么为什么中国的商人随后变得难见原来的光彩呢?


因为更为强大的经济体出现了,在秦国大一统后逐渐使得货币和计量单位统一化,这让商人在国内进行货币战的机会变少了,于是只能投身海外进行货币战,而另一个关键的制度被建立起来,在汉盐铁论后公私并存的商业体系出现。


并且王朝也开始建设储备制度,使得王朝手中握有大量的储备,这让想通过屯聚居奇获利的商人难度增大。商人既不能在货币上进行货币战,在仓储方面又不是王朝的对手,封地权又随着郡县制的推广,打击了大封地主的利益。能让商人占据主要舞台的机会减弱了。所以才使得看起来中国的商人没有欧洲的那么有名。


但是以农耕文明就不热爱商业是非常荒谬的,除了被人们熟知的路上丝绸之路,在海上仍有丝绸之路,中国人一直掌握航行技术。如果说闭关锁国带来的官营垄断贸易遏制了私人贸易的展开,那么以走私业为主的私人贸易同样到处流动。


为什么要在这里插入这些话,我认为这是看清欧洲改革走向不同道路的关键点,是什么引得英国人选择走向海洋,又是什么让资本主义出现是很关键的事情,而从西班牙的崛起到法国的强盛,为何欧洲大陆和英国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这是因为英法的发展方式决定了这种结果。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6-01-22 19:17:00 +0800 CST  
昨天写了文章,做片子时候一时兴起给忘记了,今天补上4篇,片子的4部片头和片尾大致做好了,在做第一集中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6-01-26 07:27:00 +0800 CST  
41,欧洲改革(16)

要看到的是英国改革走向不同方向的关键原因是对发展方式的需求产生了变化,英国为何不杀到欧洲大陆上去进行扩张,相反跑到海外的殖民地去呢?因为他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原本英国在法国占有大量的领土。

随后法国与英国展开大战,历史称为百年战争,确实打了一百年以上,之后英国丧失了几乎所有占领法国的领土,被逐出欧洲大陆,英国开始了大陆均势的政策,不再以占据大陆为目标,以打败大陆上的强者维持英国地位的方式为策略。

以此为业的英国人不是不想染指大陆,而是已经无力这样做了,为何英国走向了海外殖民地,因为英国人开始与西班牙在海上开战,通过殖民海外来获得利益,在这个过程中国王的态度总是出现反复,如果倾向于天主教可以增加自己的势力,但是想要海外殖民地的强大,就需要放权给总督和舰队。

但是过度放权会使得海外总督和舰队领袖权利变大,反过来限制英国国王和女王,所以国王们才从支持新教中逐渐转向了支持天主教,因为英国的新教如果继续发展,国王的权利就将被架空,在这种情况下爆发了克伦威尔式的革命。

那么为什么克伦威尔的革命失败了呢?因为当时只能以宗教的转变来重建和划分新契约,可最终仍要由国王的王权作为支撑,这为之后的国王重新选择天主教埋下了隐患。所以对英国的新教徒来说,想要让宗教背后隐藏的资本与资产之争取得胜利,就需要新的制度和文化来进行支撑,可在那时候还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在英国的发展进程中,海外的势力越来越大是一个实际情况,海外的权利增大使得新国王最终只能接受光荣革命的条款,如果说英国人是海洋文明,对海外的贸易始终感兴趣,那么他们为什么还要杀入法国,和法国搅在一起打上一百年去争夺大陆呢?

地缘学说虽然有一定价值,但是以地缘的关系形成必然的结果,我是不这么看的,英国不是不想介入到大陆的战争之中,而是有两个因素造成结果。

第一是缺少足够的能力实行占领,而其实其中又藏着一个隐晦的原因,也就是第二个因素,如果想要进入欧洲大陆进行占领,就需要支持天主教,因为欧洲的天主教根基仍然比英国雄厚,况且想要在更大的大陆上维持更牢固的关系,就需要以国王为主的契约。

所以如果踏入到欧洲的争夺之中,只会无形的增大国王的权利,那么以打败大陆的强者维持自己的地位成了更有利于资本族权的结果。

而呈现反讽的是为什么法国的宗教战争以新教徒的反抗胜利的成功,最终反倒变成了天主教的胜利呢?因为欧洲大陆战争非常频繁,天主教对巩固封地族权与国王的关系起到了关键作用,天主教笑到了最后。

构成英国和法国发展方向截然相反的原因是他们内部对于契约的需求产生了变化,英国资本族权为了遏制国王权利另一方面为了自己的利益更愿意在海洋和殖民地中发展,造成了英国海洋强国的策略,而在欧洲的法国很容易陷入到陆地战争中,所以越是战争的爆发越是使得国王的权利增大,最终天主教又卷土重来。

在亨利四世被刺杀以后,年幼的路易十三开始登基。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6-01-26 18:58:00 +0800 CST  
42,欧洲改革(17)

战争可以为国王带来权利,也可以使得国王失去权利,在欧洲的发展中就出现了数次的颠倒,随着战争的扩大法兰克的国王们拥有了强大的权利,但是十字军东征的失败使得国王们只能在欧洲内部相互厮杀,在这个被称为中世纪的过程中国王们的权利一度被领主架空。

之所以会出现宗教改革,就是因为贵族和领主手中握有的权利已经超过了国王,产生了压制国王的想法,然而新大陆的发现,使得资本大量流入,在这个过程中原本国王应该是弱势下去,可是不管是西班牙还是法国,甚至连英国国王们的权利都在上升。

这就是族权思想变化的过程,当没有新契约出现的时候,国王与领主呈对立姿态,相互之间都在追求控制力上的扩大,所以无法扩张的战争对国王是失去权利的过程,越是陷入中世纪的战争越是使得领主的权利变大。

但是当新教出现以后,就变成了新教、国王、天主教之间的三方争斗,新教渴望打压国王,可天主教以国王为基石,一旦国王权利失去自己等于失去了权利,天主教和新教的争斗反而使得国王的权利上升。

这时候战争就为国王们带来了利益,法国路易十三就是得益于此,由于亨利四世突然遇刺身亡,使得法国被王后玛丽.德.美第奇控制,王后美第奇的家族和西班牙有密切关系,这就使得法国的策略开始向西班牙倾倒,而西班牙为了打压法国又联合法国东部的诸国对法国实行遏制,为了更好的控制路易十三,美第奇安排西班牙公主和他结婚,在这种情况下路易十三想要获得权力就需要争斗。

路易十三派人刺杀了美第奇的宠臣使得双方决裂,虽然经人斡旋使得双方关系和缓,但是路易十三已经不满足于被西班牙控制,想要摆脱西班牙就需要两样东西,一样是法国国王权利上升,另一样是扩张。

在这个事情上红衣宰相黎塞留为路易十三找到了方法(红衣指红衣主教、宰相就是宰相),路易十三为什么要信任黎塞留,其实不难说得通,因为黎塞留是一个天主教徒,而国王想要恢复权利就需要天主教的帮助。

所以,天主教帮助路易十三得到了第一样东西,就是法国国王的权利上升,随着使用黎塞留的政策国王权利加强了,那么这样就必须另一样,也就是扩张。

在那个新教和天主教厮杀的时代想要找到对手其实是很容易的事情,这样法国投入到了欧洲的三十年战争之中去了,而法国最有意思的是他的立场,以天主教为强势的国王,相反站在了支持新教的一边,其实这又是一种精妙的选择。

宗教背后萦绕着的是利益,这才是当时的事态,由于神圣罗马帝国内部同样出现新教和天主教的争斗,而围绕在神圣罗马帝国背后的是哈布斯堡家族(欧洲国王专业产出户)。这次让各国势力又在这场战争中选择了各自的立场,参加的两方国家非常多,但是为了能够更好的看待法国问题,实质上这是法国为了打败西班牙突破被遏制的一场战争。

哈布斯堡家族在捷克取得了对新教徒的胜利,这使得欧洲形成两派,为了避免哈布斯堡家族势力的更加扩大,丹麦以法国、英国、荷兰为支持下出兵攻打神圣罗马帝国,神圣罗马帝国在初期遭受损失的时候启用了雇佣军,击败了联军。

在瑞典的战争又开始了。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6-01-26 18:59:00 +0800 CST  
43,欧洲改革(18)

面对神圣罗马帝国的胜利,让法国感觉烦恼,但是这种烦恼并没有结束,瑞典为了防止对方的进攻,在法国的支持下又出兵攻打神圣罗马帝国,瑞典不仅背后有法国支持,更是笼络到了神圣罗马帝国中的势力加入。

瑞典联军一路势如破竹的攻打神圣罗马帝国,扭转之前的两次战争的颓势,但是在已经取得胜利的情况下,瑞典国王阵亡了,于是联军就丧失了进攻能力。神圣罗马帝国的势力也大幅度减弱,在这个情况下神圣罗马帝国希望西班牙援助。

西班牙加入之后击败了瑞典联军,胜利又一次落入了哈布斯堡家族,由于隐藏在背后支持的西班牙直接站了出来、法国自然不会再以援助的姿态参战,法国直接出兵联合瑞典攻打对手,西班牙看到法国直接出兵了,干脆直接攻打法国,但是在战争中法国打败了西班牙。

瑞典军队也击败了神圣罗马帝国,在这种情况下丹麦不满瑞典的胜利双方又打了起来,结果瑞典军队战胜丹麦,最终法国和瑞典的联军不停的击溃了神圣罗马帝国,至此大战全部结束。

战争使得哈布斯堡家族复兴的梦想终结,神圣罗马帝国分崩离析,而西班牙也从此失去了强国的势力,那么法国为何要介入到这场战争之中去?如果说天主教是一家的话,法国国王就该支持神圣罗马帝国和西班牙,这对于路易十三是不利的。

正是借助不停的战争使得路易十三获得了权利,法国渴望摆脱西班牙的遏制就需要站在新教的一边,利益使得路易十三以新教的出发点获得了天主教的地位,在这个调转的过程中路易十三是获利一方,黎塞留通过对政策的调整和战争的使用,使得法国国王获得了更大的权利。

但是,战争又是一把双刃剑,西班牙的失败使得他终于要面对自己财政的黑洞所带来的影响,从此西班牙衰落,那么法国也付出了大量的代价,由于双方的争斗是以维护各方势力的地位而开始的,这使得多方在战争中付出大量的军费。

而这使得法国的财政也开始吃紧了,让采取扩张政策的黎塞留开始承受非议,在内部的斗争中黎塞留帮助路易十三击败亲西班牙的贵族势力,但是铁腕的形象也加于身上,当新的王后安娜生下王储路易十四以后局势变得平稳起来。

之后法国兴起了一个势力叫投石党,投石党以砸玻璃得名,实质上是以不满黎塞留的势力组成,当黎塞留和路易十三还在世并且战争在胶着状态的时候,民众还能忍受,当黎塞留和路易十三相继死去,战争已经有利的时候,形势发生了转变。

黎塞留的继任者马萨林上台后和摄政的太后安娜就需要面对内部的纷争,投石党也联合了贵族参与其中爆发了内乱,在这次内乱之中巴黎爆发了起义。使得路易十四出走、马萨林流放,但是要注意的是路易十四并非亲政。

在这种混乱的情况下另一派的孔代亲王又介入其中,由于贵族与领主之间谈论好了筹码,随即转入占压起义之中,路易十四返回巴黎。

路易十四在位72年,这样的政治博弈才刚刚开始。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6-01-26 18:59:00 +0800 CST  
44,欧洲改革(19)

路易十四四岁时候就登基为国王,但是并不可能亲政,权利落在了马萨林的手里,马萨林其实在承受黎塞留政策的结果,战争虽然使得法国战胜西班牙,但是真正得到好处的是国王和贵族,这使得民众不满,所以产生暴乱。

而暴乱成了宫廷博弈的新借口,在出逃的过程中路易十四决定定居凡尔赛宫,如果说波旁家族成功取得了法国国王地位的话,另一个波旁家族的分支也在谋求此事,这就是孔代家族,当巴黎发生骚乱的时候,太后安娜拉拢孔代四世(路易二世.德.波旁)来救国王。

但是当情况稳定以后孔代四世与马萨林之间开始争夺权力,太后安娜又随即寻找理由逮捕了孔代四世,孔代四世的家族开始联络西班牙寻求支持,在孔代四世被放出来后发动叛乱,这样原本是攻打西班牙的孔代四世转为需求西班牙的力量,双方开始角力。而角力中的一个焦点是对巴士底要塞的争夺。

巴士底要塞原本是巴黎的拱卫要塞,谁取得这里谁就可以用这里作为跳板和基地攻打巴黎,一度巴士底要塞被孔代四世控制,但是最后还是无奈战败,而巴士底要塞随着法国的发展越来越无用,之后成为了关押犯人的监狱巴士底狱。

孔代四世失败后逃亡西班牙,之后又带着西班牙军队与法国交战,可是最终还是被击败。这样马萨林就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世间普遍对黎塞留给予很高的评价,对马萨林的评价是难于之项背,但是我并不这样认为。

黎塞留的时候西班牙一个强大的对手,法国内部并不团结。黎塞留用战争为国王路易十三获得了权利,最终以三十年战争打赢了西班牙,人们欣喜强者的胜利,却难看到黎塞留留下的问题,而把困难的问题归结于后者马萨林的能力不足之上。

黎塞留赢得了胜利但是留下的是空洞,马萨林已经如同热锅上的蚂蚁,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当强者倒下的时候,内部的隐患就开始增大。民众对于黎塞留的不满发泄在了马萨林的身上,如果马萨林不能力挽狂澜,那么真正的得利者会不会是待价而沽的孔代四世呢?

答案可谓是冷暖自知,在马萨林人生的最后,路易十四宽恕了孔代四世,这样孔代四世又为法国效力,为何要宽恕孔代四世?因为马萨林在打压孔代四世的时候使用了另一个人蒂雷纳。蒂雷纳被马萨林笼络以后与孔代四世开战,并且击败了他。

如果说孔代四世是为了利益与马萨林交战的话,那么蒂雷纳会不会成为另一个孔代四世呢?为了不让这种情况出现马萨林决定宽恕孔代四世,这样孔代四世和蒂雷纳就成了相互博弈的关系。

完成了这些事情马萨林也就要在人生的舞台上下谢幕了,可这时候的路易已经20岁了,在十多年无法亲政的时光里,究竟对这位国王有什么影响呢?

接下来是继续使用重臣,还是由自己亲政成为左右局势的关键,国王通过重用宰相黎塞留和马萨林使得相权大涨。这样一来当贵族之乱刚刚平息之后。

国王与臣子之间的争斗就又上演了,而事情发生于一场炫富事件,这个人叫尼古拉斯·富凯。他把国王邀请到自己家里来,然后向国王展示了一下自己家的辉煌。

包括被说成有250处的喷泉。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6-01-26 19:00:00 +0800 CST  
45,欧洲改革(20)

路易十四非常喜欢一项运动这就是跳舞。舞会与宴会是交际的重要场所,而国王与大臣根据各种理由召开舞会既是一种交际的手段,又是一种炫耀能力的手段,值得一提的是路易十四还发明了高跟鞋,因为他实在是太矮了,只有一米五几的个头,男用版高跟鞋出现以后,开始出现为女人打造的女用版。

在欧洲的政治舞台上永远不缺乏一种女人,这就是交际花,这些女人游走于各个名门望族之间,很多男人为之倾倒,除了个人魅力的原因真正使得她们成功的关键是她们的“作用”,她们的最大“作用”就是成为“掮客”,通过宴会和舞会来到处游走打探消息。

为贵族之间的博弈建立管道,势力如果直接接触很容易产生对抗和摩擦,而利用掮客在其中为自己做利益的谋划,即提供了缓冲的作用,也可以成为妥协的借口。而路易十四为何喜欢跳舞,因为他要用舞台作为他的交际场所。

用宴会和跳舞拉拢大臣是他的手段,而当马萨林死去之后相位成了空缺,年轻的国王急需要帮手,这时候作为马萨林手下的尼古拉斯.富凯就邀请路易十四来到自己家里,并且向国王炫富。一个臣子敢向王权展现自己的富有,那么这是不是在自寻死路。

尼古拉斯.富凯就不知道这其中的风险么?

当然知道,可情况却不一样。路易十四登基的时候就危机重重,等到自己亲政的时候实际上也是暗藏杀机,所以尼古拉斯.富凯认为此时对路易十四炫富是一个好时机,因为尼古拉斯.富凯想向路易十四表达一种意见。

如果路易十四选择尼古拉斯.富凯,那么他将得到了一个“可靠”的帮手,但路易十四并不这么看,首先马萨林并不是路易十四任用的,路易十四从小就被马萨林教育和培养,实质上是受控于马萨林和太后安娜的权利之中。

这与路易十三重用黎塞留和马萨林是完全不同的,所有在路易十三看来宰相是自己的帮手,而在路易十四看来宰相是控制自己权利的实质者,自己通过二十余年的等待才终于等到马萨林死去,现在尼古拉斯.富凯通过展现财富的方法想获得继承马萨林的权利,这对路易十四来说不能接受。

于是路易十四逮捕了他,这样路易十四就需要自己的策略了,为什么路易十四能够在位70余年呢?首先他比较长寿是关键,但是光凭长寿是不行的,他在三个方面促进了发展,第一就是需要宗教、第二是需要战争,然而第三最为重要。

重商主义。

战争为何使得国王获得权力?因为强大的对手是假想敌,在打倒强大敌人的时候使得国王获得了团结内部的机会,但是为何战争又使得国王失去权利呢?

因为在战争的过程中使得贵族的权利越来越大,这样国王与贵族之间的地位出现了改变,在势力增大的背后是双方所占剩余价值比例的变化。

国王的权利明升暗降了,所以想要管理贵族,就需要学会管:

钱。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6-01-27 19:27:00 +0800 CST  
46,欧洲改革(21)

封地是国王可以控制族权的关键,但是随着发展拥有封地权的贵族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势力,如同割据的贵族与国王之间形成了博弈,天主教帮助国王获得了与贵族之间的契约,形成了紧密的关系,但是想要重建王权的能力,就需要另一样东西。

这就是对钱的控制,过去国王控制贵族的方法是依靠资产,但现在国王控制贵族的方法转向了资本,路易十四没有重用向他谄媚的富凯,他转向了另一个人柯尔伯。随着西班牙的失败昭示了获得了大量的金银并不一定是好事,而暗中逐渐走向成功的荷兰海上马车夫逐渐成为欧洲学习的新样板。

欧洲为什么会走向重商主义,因为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欧洲突然出现的资本大变动是因为在海外的殖民地战争中取得了大量的胜利,依靠疾病和对手实力的较弱在美洲取得了成功,随后大量的资本涌入,使得欧洲增强了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对其他地方进行殖民又提供了可能。

那么欧洲采取对经济的态度就发生了改变,由过去的旧堡垒法变成了新的堡垒法,而法国路易十四就是依靠新的堡垒法获得了成功,想要看明白这其中的变动就要先明白什么堡垒法。堡垒法是一种对于经济治理方式的办法。

旧堡垒法是建立在三元结构之上的一种封锁,国王与天主教形成了可对领内的所有贵族和族权构建起契约的架构,这使得堡垒的基石搭建成功,而国王通过分封大小领主获得支持,领主分封骑士和小领主获得支持,骑士和小领主雇佣下级武士和普通士兵又形成了一层关系。

在天主教的作用下,使得只要族权信奉宗教就可以形成契约,而为什么叫堡垒法呢?因为他们最重要的关键在于封锁,国王通过宗教封锁族权的升迁途径,使得不同的族权只能忠于自己,而不同的族权得到封地以后又进行封锁资本的流动从中使得自己的权利提高。

以土地相互的封锁来提高资产的价值,并且从战争中捞取好处成了旧堡垒存在的方式,但是这显然有一个隐患,封地一分封就等于是归于别人,如果领主越来越强实质上就威胁到了国王的利益,而现在领主和贵族们寻找到了新的契约,也就是新教。

那么想要维系国王的权利依靠于旧的堡垒是不行的,就需要新的堡垒,这就是重商主义会兴盛的关键,由于原有封地和殖民地的资产产出是不同的,所以通过打压对手,鼓励自己多生产和外销成了手段,为此柯尔伯成立了西印度、东印度、北非公司,通过对商业情报的打探来构建自己的贸易网络。

除了可以获得更多的贸易利润以外,新堡垒法的关键还并不是对外贸易,而是冲向了领主和贵族,由于国家逐渐学习重商主义,使得国与国逐渐形成相互的壁垒,都在寻求打压对手的贸易品,保护自己的产品,形成了贸易保护主义。

严密的贸易保护主义对领主是不利的,而对国王是有利的,因为领主只能在其封地上产出产品,但是不同产区和产地的产品不同,资产的价值也不同。

而贸易保护主义兴起以后,国王可以通过联合领主和贵族形成一条紧密的贸易网络,但是领主做不到这一点,这使得国王从中大获利润。

路易十四的权势开始上涨。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6-01-27 19:27:00 +0800 CST  
47,欧洲改革(22)

如果更简单的说明重商主义的话,在重商主义之前是更加自由的贸易,这种自由是对领主来说的,领主可以用自己的封地产品换取利益,但是重商主义之后,国与国的贸易呈现对立,这使得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所以就必须依靠联盟贸易。

领主通过联盟国王才能实现调配,国王与领主共建了这个贸易网络,这样国王就控制了钱的流动,因为如果没有国王的支持,领主很难单独的用自己的贸易品获得巨大利益,在旧的关系之上,新的堡垒增加了一道资本流动的壁垒。

资本的流动成了控制领主的关键,对内柯尔伯实现关卡同盟,使得商品自由流动,关税是各领主的重要收入,为什么领主要实现同盟?因为一旦不实现同盟就有可能被惩罚,并且以同盟实行出现的新封锁方法有利于产品的流动,而被贸易保护限制的领主只能选择支持这一同盟。

对外建立贸易公司探听情报创造贸易网络,并且打造大量的运输船获取贸易。在新的堡垒控制之下,资本的流动和调配被国王控制。

那么这样一来路易十四的权利就更加稳固,然而这也为路易十四留下了隐患,国王之所以是国王,就因为他可以实现封地权的分配,封地与国王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表面上看强大的封臣不停的挑战国王,但是这之中的关键是他们想要的是:

取而代之。

波旁家族以新教领袖的姿态打败了旧法国国王,但是为什么亨利四世又转向了天主教,因为天主教稳固了国王的地位,国王们之所以选择天主教,并不是崇拜罗马教廷亦不是畏惧教廷的力量,而是只有教廷才能帮助国王实现与领主的关系构建。

这种构建稳住了国王的权利,在教廷骄横的背后是国王的暗中需求,所以虽然封臣和国王打来打去并且取而代之,但是他们都不能改变一点的就是国王的价值。但是新的堡垒出现以后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资本是资产运作所产生的结果,想要控制资本就要以资产为根本,这就是封锁的目的。然而以资本作为控制资产的方式是路易十四成功的秘诀,这就使得资本族权变得重要起来。而国王不管如何和封臣相互攻杀,都不会使得国王这个系统崩溃。只是封臣与国王的关系在不停的变化而流动,但是以资本作为控制资产的手段以后,虽然表面上控制了贵族和领主,但实际上国王的价值正在减弱。

在历史上一种很难被人们看清的真相就是,“越是加强自己的利益,其结果往往是扼杀自己的利益。”当在同一领域绞杀变得沉重和艰难的时候,就渴望在另一条道路上走出新路,当新路出现以后,就会把绞杀引向另一个领域。

这样原本绞杀的领域就会瓦解,而新的领域将会取而代之,所以路易十四越是想要保护自己的势力,实质上越是扼杀自己的势力。

但是当世者却很容易得到表面的利益和辉煌使得人们相信这是明君圣主的所为,而将之后的隐患爆发归咎于是昏君暗主的无能所致。

历史最擅长以人欲使得人们把胜利者的辉煌与失败者的黯淡形成反差,然后进行对比,却很难关注的是前人播种的“报”,正是后人的“应”。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6-01-27 19:28:00 +0800 CST  
48,欧洲改革(23)

如果把一句俗语放在路易十四的身上是非常合适的:人靠衣服马靠鞍。路易十四非常喜欢奢华的生活,那么为什么要喜好奢华,一方面奢华的生活给予了路易十四一种极大的享受,但是要看到的是另一面,那就是路易十四的弱点。

为何作为臣子的尼古拉斯.富凯要向路易十四展现自己的富有,因为富凯要传达给路易十四一个信息,他的富有能为路易十四带来利益,也就是选择他作为首相,以富凯的财力和能力能为路易十四压制其他人。

那么反过来说路易十四亦是如此,通过服饰、建筑、餐饮、宴会、音乐等多方的奢华,路易十四要展示一个信息给贵族和领主们。

“我即是法国。”

为何路易十四要如此?因为他没有选择,在奢华和光鲜的背后是路易十四的困境,虽然使用新堡垒法控制了贵族,但是这也只是控制而已。如果说封地权的要点是“封锁”,那么运用资本所产生的结果就是“封锁”的另一个形态“聚集”。

封地所产生的资产价值相对是恒定的,所以要想让自己的价值更加值钱,最好的办法不但不是发展,相反是“封锁”。把封地内的产出控制在自己手中是封地族权最常见的做法,可资本成为控制相互强弱的方法以后,就改变了形态变为“聚集”。

由于不同的封地所处的地缘价值和产出产品的价值不同,越是容易发展的地区就越是容易聚集资本,由于资本与资产不同它是一种并不稳定的状态,十分的渴望安全,谁的力量强大,谁就能吸引更多的资本。

而“聚集”表面上使得大量的钱财流入国王口袋之中,使得路易十四能够用奢华来震慑贵族和臣子,但是“聚集”也有他自己的问题。资本是追逐利益的,当最初的聚集发生以后,就要考验制度与文化的作用。

“想聚容易,而想散则难。”

想要把资本聚拢在一起十分的容易,但是想要把资本再散出去则是难比登天,因为“聚集”有一种如水泵的作用,如果把聚集的点当做上游的话,资本向上游聚集以后,人力也会随之而去,这造成了一个“大城市化”的出现。人力与资本的向上转移使得下游变得像失去水一样的枯竭。

这样就造成了恶化,由于聚集使得资本向上转移,下游的资本逐渐枯竭,使得下游的资本和人力更渴望去往上游,这就是“大城市化”的另一面。不均衡的发展就无法逆转,而聚集起来的资本十分强盛,谁控制了这些这些资本谁就变得强大。

但是要注意的是,这种聚集并不会停止,因为得到资本的人很难再向下传递,谁得到了资本谁就强大的结果使得“聚集”成为了另一种的“封锁”。

并且这种“封锁”最终则一定是搬起了石头砸自己的脚。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6-01-27 19:28:00 +0800 CST  
49,欧洲改革(24)

把资本聚集在一起开始时候是好的,他可以解决很多失地农民和流民的生存问题,把他们培训成工人或者手工业者,能为商业带来大量的劳动力,但是这些劳动力的收益并不高,假如再看发生在荷兰的郁金香事件,就能看出这样的恶果。

底层的工人、小作坊的手工业者、小商人和基础服务业者他们的收入实质很低,但是大量从海外聚集而来的资本涌进阿姆斯特丹,这使得资本出现了贬值。而为了弥补如此的风险,资本需要新的容器,所以郁金香成为了选择。

当资本大量的聚集时候,实际上在善于聚集的大城市,同样出现了大城市化的聚集。族权之间的争斗是一种没有边界的争斗,大城市随着聚集的资本开始涌入大量的人力,为了解决这些人力的生存问题,需要新的基础设施营建,比如地产和生活设施。

这形成了本地人与外来人之间的矛盾,那么增加基础设施就能缓解这个条件的发生么?答案是“不可能”,当最初的本地人手握先代遗留的资本和自己创造的资产以后与新的外来者形成了差距,为了满足发展而修建基础设施以后,只能使得“恶果”更大的产生。

新建的基础设施虽然满足了第一批的外来者,使得生活水平和保障水平提高了,但这样的做法会引来更多的“外来者”,并且恶化的是,当大城市修建大量基础设施的时候,在乡村和小的封地资本也会寻求出逃,他们都会选择向大城市移动。

这样的结果就成了越是修建基础设施,越是无法满足新涌入的外来者需求,更使得周边的地区变得虚弱,形成了恶性的循环。可怕的事情还没有完结,之后越是修建基础设施,外来者越是被压榨,因为当外来人越多,本地人所拥有的资产就越值钱,本地人与外来人之间所持有的资产价值差距就越大。

随着土地价格的上涨,食品和服务的价格也会水涨船高,而这使得资本更加聚集,结果产生更大的枯竭,如果说贫瘠地方的资本向大城市聚集的话,那么大城市中的资本就从穷人向富人聚集。

最开始因为聚集所造成的生活水平上涨就会开始转向下降,因为人力所能构成的价值与资产升值的价值无法形成同比的上升,使得人力价值快速下降,而资产价值快速上升,资本向富人流动。

最终穷人只会越来越穷,穷与富之间的差距一旦达到顶点就会爆发叛乱。所以对于一个大国来说,最难学会的是“散财”而不是“聚财”。但是想要实现“散财”就需要构建一个更强的契约出现,只有更强的契约才能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安全。

资本才会向下游流去,所以对于路易十四来说,他有这样的选择么?答案是没有,因为他选择了资本而放弃了单纯的封地调节,封地权之所以能一直强大,是因为只要国王和主要的封地权构成联盟既可以控制更多的势力。

势力之间形成角力导致国王的地位安稳,封地的价值除非天灾的骤减,否则基本恒定,利用恒定的封地所产出的资产价值来进行封锁,就能牢固的稳定权利。

然而现在路易十四转用资本控制,他还能“散财”么?答案是不能,那么就只有用奢华的生活来压制其他封臣的异动,然后他就需要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

向外扩张。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6-01-29 19:35:00 +0800 CST  

楼主:真的很博通ZB

字数:387093

发表时间:2015-08-23 08:3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8-12 16:57:12 +0800 CST

评论数:790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