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下克上---日本菊花纹的凋落》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6-01-29 19:37:00 +0800 CST  
51,资本主义(2)

新教与天主教之间的争斗我认为说到路易十四时候就已经可以了,为什么双方爆发了不停休的战争,因为还没有一种新的容器把“价值”放入其中。在这种情况下寻求一个新的制度成为了关键,那么资本主义的出现也就是水到渠成了。

英国新教取得光荣革命胜利以后,新国王不能再和天主教进行契约,这样的结果使得英国的国王逐渐失去了权利,在大陆的争夺上贵族又封锁了登录侵占的兴趣,转向了大陆均势政策,国王已经失去了再次兴起的机遇。

要看懂资本主义是进步还是退步就首先要搞懂一个关键,资本主义是什么?资本主义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制度或者对于经济的解释与构建的方式。而是一种新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的出现为改革提供了关键的变化,社会制度出现了转变。

但是要看懂的是资本主义与资本萌芽是什么样的关系,在长久的时间里把资本族权的出现看做是资本主义出现的萌芽期,这样的看法是有问题的。资本族权长期就存在于资产的封地权之下,资本是资产运作产生的结果。

而以资本当做自己势力的资本族权是否就是促成资本主义出现的必然结果呢?我认为并非如此,资本之所以超越资产成为新的制度出现有两个条件促成了这一点,第一个条件是海外大量殖民地的出现,第二个条件是英国和法国对于资本的运用转变。

由于海外的殖民地的封地权与欧洲的封地权距离十分遥远,在整个运作的过程中资本成为链接双方的桥梁,但是要看到的是从一个更大的角度上说资本在这一阶段仍是资产运作的结果,从新大陆搞来的贸易品贩卖到亚洲所获取的利润供给母国成为荷兰人的选择,这一现象的根源还是资产运作的结果。

资本所产生的价值超越资产的价值是以海外资产供给的资本所产生的现象,如果说通过资产“资本”化的方式构建起了新时代的进步的话,那么会不会产生资本“资产”化的变化呢?这才是关键的问题,但是现在解释这个概念会看不明白这个问题的过程。

以当时的视角去看攫取资本的空间非常广阔,似乎是无尽的,以资本大量的激增所产生的“价值”超过资产所能控制的“价值”,让资本变得更为重要起来。

但是真正起到关键作用的是第二点,也就是英国和荷兰的发展方式起到了关键变化,由于无法在大陆建立强权,只能在海外寻求突破,这样无形中加强了贵族和新教的权利,但是新教所能改变的是与国王建立契约的方式。

从过去的国王认可变为通过自身实力的上升拱卫国王,但是国王的地位仍旧稳固,这是英国发生天主教不降反升的理由,所以寻求新的变化就变得迫在眉睫,通过新的方式来打压国王,使得贵族获得更大的利益成为关键。

那么以议会制度为基础需要一个新的契约构成,这个构成就出现了。这就是“党”的强化。以“党”的组建作为族权思想的新契约和运作结构突破了国王的宗教和封地权利架构。

资本主义的出现不但没有抑制族权思想的运作,相反是以族权思想来压制国王的权利,这样做的结果是一种退步。

因为“王”生于“族”。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6-01-29 19:38:00 +0800 CST  
52,资本主义(3)

把失败当做落后是容易的,把成功看成是落后造成的则是极难的事情,因为胜利之后所带来的辉煌,使得人很难接受胜利是由退步造成的。但是以什么判断国家制度和文化的进步与退步是看待问题的核心。

进步是可以需要容纳更多人生存的制度和契约。在资本主义思想逐渐产生的过程中以资本族权作为吸纳的制度和契约确实使得更多人加入其中,不再单纯由贵族和领主垄断,但是这种吸纳以后的目的是什么成为判断进步与退步的关键。

在倒王运动中取得成功的英国开始了这种尝试,英国的议会制度的得到了全新的发展,议会制度在13世纪就已经出现,14世纪又分为两院制即上院和下院。上院由贵族和领主垄断,即便到了近现代仍然如此,下院被称为平民院,但是想要进入下院也绝非易事。

由于议会制度的产生和强化,使得贵族和国王在之中不停的进行博弈,现在国王的权利被限制,议会制度改为族权之间的对抗。这样“党”的意识增强了,由于“党”是一种以共同目的为契约的组织形式,使得契约关系得到了强化。

契约的目的是什么成为新博弈焦点,由于“党”只为自己所设定的目标努力,形成了新的对抗。不同的族权和组织结构与目的构成了属于自己利益的“党派”,在议会之中争夺更多的支持。

谁能获得更多的支持就可以控制更多的“席位”,通过“多数决”来让少数服从多数形成法律和国家的决策,这成为后来的民主制度的源头。但是问题也就蕴藏于之中。

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族权之间的争斗在这样的制度之下是减弱了,还是增强了呢?答案是增强了,因为追求“多数决”使得各种“党派”渴望获得更大的控制力,在这种情况下控制更多的资源成为目标,这不但没有使得社会资源增多,相反使得社会资源始终在被争夺之中减少。

虽然英国变得富有起来,看起来社会资源的总量增加了,但是真正可以用来弥补各种损失的社会资源却始终在被争夺和控制,实质上是明升暗降的一个结果。所以这就产生了之后的问题,如果说国王被权利限制变得虚弱,那么新的“王权”就会兴起。

是什么创造了国王呢?

是族权之间的争斗。当多数决产生之后,占多数的族权为了得到更大的控制力就要不断的压榨弱小的族权从而形成坚不可摧的堡垒。这也是为什么经济上的“堡垒法”会出现的原因。

“多数决”所产生的胜利结果并不是要为所有人提供帮助,而是要为占更多控制力的“我们”提供更有利的政策,也就是说取得胜利的英国“党派”并不是为所有英国人服务的,而是为支持此党派的“我们”服务的。

那么“他们”怎么办呢?答案是“他们”也会不停的参与争夺,要看到的是代表“我们”利益的首相一旦将政策偏向了“他们”,在族权思想之中就会被视为背叛。将会失去支持甚至是被刺杀。

当国家陷入“我们”和“他们”关系不可调和的恶性争斗时候,就是“王权”重新回归的时候。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6-01-29 19:38:00 +0800 CST  
53,资本主义(4)

如果说制度像“杆秤”的话,那么社会资源就是在秤盘里的称重物,而文化就是杆秤的秤砣。制度像是合同一样,规定了如何创造社会资源和分配方法,但是真正保持公平的是文化,也就是契约。

对族权思想来说当社会资源产生的时候,族权就更渴望的是控制秤盘里的东西,希望把这些东西拿在自己手中,当称重物减少了以后秤砣就会下压。当社会资源越是稀少的时候秤砣在社会运行中的作用就越大,反之在制度和文化不变的情况下当社会资源越多的时候,秤砣的作用就越小。

而社会资源的减少会产生社会的对立,持不同契约的“我们”和“他们”关系也就越是对立,越是大国则越是要能够构成不同契约的人们形成可共同生存的制度和契约,如果只是强调“我们”的利益忽视“他们”的利益。那么当社会资源激增的时候,大量的资源还可以弥补双方的对立。

可是一旦社会资源减少,双方的对立就加重了,当这种事情发生以后“我们”的内部同样就开始分化,由于“我们”和“他们”的关系已经无法调节,使得“我们”内部的争斗更加无法抑制,一个最强控制力的族权就会在“我们”中出现,这个族权就是“王权”。

所以族权争斗正是产生王权的温床,王权就是从族权之中竞争所产生的结果,那么以加强族权来控制王权的这种方法,只是看起来美妙罢了。当社会资源充足的时候,各方保持一个低程度的对抗。对议会的争夺和选举还能做到输者一笑而承认对方获胜的情况。

但是当社会资源变得极为稀少的时候,多数决一旦产生,胜利的一方马上就会使得政策偏向“我们”这样失去社会资源控制的“他们”就会变得不安起来,那时候输者就会质疑胜者舞弊或者干脆不承认失败。转而更强烈的对抗甚至是叛乱,国家就会陷入危机之中难以自拔。

不管是胜利一方还是失败一方都会认为对方是作恶一方,当双方都失去了对对方的控制和约束之后,相互之间只剩下赤裸的对抗。这时候为了更好的团结自己,王权就会出现。所以如果说进步是一种对过去制度的改进和创新。他就必须要做到能够容纳更多的“他们”进入其中。

英国的资本主义并没有做到这一点,英国资本主义的出现表面上为英国带来了进步和辉煌,但是这是社会资源增加所创造的假象,资本主义她不但没有解决问题,还使得问题变得更加严重了。可是有多少人能够有勇气去思考胜利者的虚弱呢?

为了解决内部的潜在党派矛盾,英国最好的办法就是实现海外的扩张,通过扩张来增加社会资源的供给,这样社会的矛盾就因为财富的增加而减弱。可问题就在于当英国人满足于殖民地所造成的富裕时。

有没有想过被压榨的殖民地内部的矛盾正在发酵呢?

如果把英国只是从英伦三岛的角度去看,英国的政策是成功的,他快速的压榨了殖民地,使得自己获得了大量的资本,可如果要是从一个更大的大国角度去看,英国在殖民地上的政策则是完全失败的,无法使得更多的人变为“我们”。

使得英国在殖民地的扩张中收到了好处创造了辉煌的表面,也埋下了无法调和隐患,一旦胜利无法持续,就会展现自己的本来面目。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6-02-01 19:39:00 +0800 CST  
54,资本主义(5)

如果说人与人的境遇和得失是不同的话,那么有一件事是所有人都殊途同归的,这就是“死亡”。当太阳王路易十四虚弱的躺在床上时候,他对他的曾孙子说了一句话:“要少起战事,做一个关心人民疾苦的温和国王。”

一生都在战争中度过的路易十四为什么对他的继任者路易十五(由于路易十四多长的寿命使得继任者是他的曾孙。)说出这样的话?因为世人只看到了路易十四辉煌的一面,而在他人生的最后,希望路易十五明白的是自己的难处。

由于当时疾病难以治愈使得路易十四的继承人一个个的倒了下去,如果路易十五这个孩子也死了的话,权利就会落入旁家,这样法国可能就又要陷入到内战之中。所以从小路易十四就对路易十五十分的珍视。

那么与路易十四说出一句:“我即法国。”这样的名言相同的是,路易十五也说了一句有争议的话:“我死之后,哪管那洪水滔天。”但是不同的说法是这句话并不是这么说的,说出这句话的是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帕杜夫人说出的,意思是:“我们死后,将会洪水滔天。”

并不是“哪管那”还是“将会”,以及老国王路易十四所说的“停战爱民”都把问题引向了一个关键之处,法国出了问题。

就像黎塞留和马萨林的关系一样,人们容易把问题归于路易十四的胜利和路易十五的个人能力上,却难看到的是由路易十四所造成的矛盾已经藏于其中。路易十四认为要“停战爱民”,但是这是不行的。

此时的法国已经像西班牙一样停不下来了,扩张给了法国最初的好处,通过惨痛的代价击败了西班牙,使得法国开始变强,那么变强了就更加需要将资本投入战争,因为对外扩张可以增加大量的社会资源来弥补大城市化的恶果。

资本推动战争,战争推动资本,相互作用于彼此。如果说战争创造了收益,那么他也同时创造了成本,利润等于收益减去成本。为什么最后会越来越艰难,因为战争永远无法停下来,成本会越来越激增,但是天下又哪里有只胜不败的战争呢?

一旦失败,就更加需要战争。

因为资本已经开始了流动,由于将主要控制的方法从资产变为了资本,这就使得资本开始快速而不稳定的流动起来,之前会因为战争的持续使得资产价值不断变动,从而使得领主和封地权快速强大起来。

现在的问题是需要如何吸引资本的问题,资本总容易发生的是聚集,也同样会发生转移,这是利益造成的结果,当一个国家不停取得胜利的时候,他的资产和资本都会随之升值,但是当他失败的时候,他的资本就开始流动和转移。

这使得失败的一方不但不能停止战争,还需要扩大战争从而挽回胜利,所以路易十四告诉自己的曾孙要停战,但是他的曾孙已经做不到这一点了。

因为他即将在大战之中失败。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6-02-01 19:40:00 +0800 CST  
55,资本主义(6)

如果说到日不落帝国,肯定大多数人认为是在说英国人的强大,领地之广使得一天之内阳光始终能照耀在英国的土地上,但是真正先喊出这个名头的却是西班牙人。

西班牙国王曾经说:“在我的领土之上,太阳永不落下。”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因为这就是欧洲的历史,虽然现代人喜欢将把握时代的欧洲称为西方,并且把大航海以后认为是西方崛起的时代,但是这个“西方”这是一个概念。

真正的实质是在欧洲的各国历史之中是各有千秋,他们的关系是此消彼长,如果把他们的历史看做一体,似乎可以得出西方强大数百年的结果,但是真要看到每个国家之上,就如同接力一般,能够从始至终都维持强盛的国家并没有。

所以当法国迎来新国王的时候,就到了胜败转换的时候,当西班牙人摔倒、神圣罗马帝国崩溃瓦解、荷兰人偃旗息鼓的时候,英国人取而代之,法国和英国关系变得紧张起来,可这时候东边又有人加入其中,这就是沙俄的彼得大帝。

如果说新教和天主教之争是西方的争斗,作为改革另一个分支的东正教也让彼得大帝获得了成功,在这方面实现“西方化”成为彼得大帝奋斗的目标,第一个实现的有趣改革就是胡子税,为了使得人们剪去胡子发明了胡子税,和房产税一样虽然脸是你的,但是想留着大胡子就得交税,在服饰上彼得大帝同样强力改革实行欧洲化。

为此还专门出版书籍《青春宝典》来教沙俄人进行改革,虽然看起来可笑,但是为此俄国人内部大量的人因为违反和对抗被惩罚和处死。表面上沙俄实现了欧洲化,可其中仍有不同,沙俄并不是依靠新的宗教来打压旧的宗教。

而是通过打压东正教使得沙俄强大起来,由于欧洲主要是以基督教为主的国家,虽然有新教和天主教之分,但是基本仍是基督教系统之中,可是在沙俄地区就不同了,这里民族众多契约复杂。

自古就是一个民族混居的地方,很多地区甚至是火药桶一点就炸,所以想要使用单一的宗教来维持统治非常困难,所以想要扩张就需要新的契约,彼得大帝要西化的核心就是通过资本化的改革,突破旧制度和契约造成的问题。

在经济和政治上学习欧洲,在契约上创造自己的模式使得彼得大帝快速强大起来,那么之后就需要不停的扩张,通过一系列的战争彼得大帝取得了成功沙俄强大起来。

如果说波旁家族的成功是法国的事情,那么当神圣罗马帝国崩溃以后,一个本不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的地方开始崛起,在神圣罗马帝国的战争之中加入反抗的勃兰登堡势力吞并了这个地方:普鲁士。

对欧洲人来说在西班牙强大的时候就聚拢起来打压西班牙。在荷兰强大时候就围攻他,当法国强大起来以后同样如此,当路易十四在人生最后还在不停开战的时候。

普鲁士的腓特烈一世就攫取了胜利的果实。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6-02-01 19:40:00 +0800 CST  
56,工业革命(1)

欧洲国家在没有资本主义出现的时候以封地权作为豪夺的对象不停的发动战争,当逐渐有了控制钱的办法以后又以资本作为争夺的对象不停争斗,与变来变去相反的是“价值”始终是不变的关键。

族权思想为了控制更多的资源所以最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排他”,如果排他发生在国内那么就是内斗,如果发生国外就是对外扩张,从争夺对于资产的分配变为争夺对资本的控制,这之中有两个事情发生了改变。

第一个是大城市的出现,第二个是对于资本本身又出现了变化。

一旦提到资本主义与工业革命似乎就是胜利和先进的代名词,在伦敦竖起的一个个大烟囱喷吐着黑烟虽然今天看起来是污染,但是在当时就是进步,工业正在取代传统的农耕成为财富产生的地方。

可是事实并非如此,为什么会出现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最关键的原因是“价值”的容器改变了,过去的容器是“资产”以土地和封地为容器,但是现在变成了资本。由于改变了聚拢财富的方法自然新的发展方式就会孕育而生,这就是工业化。

在我看来“工业化”更多的时候并非是进步,相反是一种退步。凭什么这样说呢?这并不是对于他国的一种故意贬低的仇视做法,是因为这样做会出现一个结果:

“失去了选择。”

对于一个大国来说失败一场战役并不是不能承受的事情,失去一些土地亦是如此,因为胜败乃兵家常事,在失败之中重振旗鼓就能反戈一击攫取胜利。经济上的混乱也是如此,进行改革重新掌握“价值”的流动一般被称为“中兴之象”。对一个大国来说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失去了选择”。

孙子讲:“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为什么中国的战争之圣却不主张以战争为主业呢?正是因为孙子看透了战争。孙子对四种方法的解释是国家所处于四种状态之下的选择。

谋并不是单纯指的是军事谋略,同时也是是治国谋略。当能用手段来制造矛盾和转移矛盾时候,矛盾与利益就是国家的两把利剑,用利益拉拢敌人成为朋友、用矛盾制造敌人来共同攻打。通过矛盾和利益的使用调节自身利益和矛盾的转变,谋是一种主动控制他人和己方的策略。

伐交则是指得通过联盟与败盟来对抗共同的敌人,通过盟约的方式是一种被动的方法,与主动的挑起矛盾和熄灭冲突不同的是,用外交的联盟本质上要次一等,因为当你不能完全左右局势的时候,你的盟友可能今天是你的朋友,但是明天亦可能是你的敌人。

当谋与交都不能使用的时候,就只能用战争来解决矛盾,但是伐兵与攻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战争,伐兵的目的用战争来榨取利益或者转变强弱的一种手段,以伐兵为主的战争说明战争还有回旋的余地。

但是当发生到了攻城的时候,已经是灭国大战,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所以如果当各国都到了攻城的时候,已经到了最差的地步,因为没人能轻易就确定谁将成为胜利者。因为战争并不是一个强就赢,弱即败的事情。

所以当你的选择越多的时候,你就能使用谋略和外交来调节战争和价值的流动,然而当你的选择越少的时候,你就只能用战争来解决。可战争又什么时候只胜不败呢?欧洲的大城市化所造成的结果就是失去了选择。

当选择没有了的时候,今天的胜利又怎么知道不是明天失败的开始呢?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6-02-01 19:41:00 +0800 CST  
57,工业革命(2)

凭什么说工业化是一种退步呢?因为他将使得族权思想为主的国家失去了选择,而以族权思想为主的国家创造出了工业化这个概念,最终将不会给国家提供更多的选择,相反使得选择越来越少。表面的辉煌背后的是内心中的无奈又有几人可以知晓呢?

“聚集”成了资本的选择,当这种事情发生的时候,资本就会涌到适合发展的地方,而这个方式带来了好处也带来了隐患,资本一旦聚集就如同是水泵抽水一样,土地失去了水源就会枯竭,城镇亦然。

当资本从小城市向大城市移动的时候,这个方式是否可逆就成为治国的关键,因为“聚易散难”,族权获得了资本就形成了更加强大的势力,对他们来说所渴望的是更多的资本,如同饕餮一样只想着进却不想着出。但是形成这一想法并不是“恶”而是因为“安全”。

由于排他的事情总在发生,所以族权势力并不是不愿意,而是不敢将自己的资本转移出去给社会使用,因为如果自己的资本给了社会,那么他的对手可能会得到这些利益所造成收益,如果一旦对手强大起来会不会反过来打压自己呢?

谁控制的资本越多谁就拥有越强的控制力,控制力成为了安全的保障,为了更加安全就需要越多的控制力,这是一个恶性的循环,为了安全所以排他,但是排他的结果是更加的不安,以打压和排挤别人得到的安全只能是更加的不安,所以造成了只进不出。

但是这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则是一个问题,因为社会资源虽然看起来有很多,真正能被用于平衡和弥补漏洞和社会问题的量却是在减少的,如果没有解决的办法就只能造成社会资源的更大被控制,水并非单纯的干涸了,而是聚集在一起了。

这样的事情一旦发生,就到了恶性冲突总爆发的时候,所以为什么欧洲国家都在扩张,因为他们都已经失去了选择。没有了选择的国家只能聚拢财富对外扩张。通过胜利给族权带来更多可分的资源,平衡社会的矛盾。

当一个国家这样做的时候,别的国家就会效仿,这也是为什么重商主义会兴起的原因,如果说封地权以制造堡垒来防御对方的进攻,那么新的时代也在制造新的堡垒法,用来封锁外来和内部的资本流动,谁控制了资本的流动谁就可以强大。

那么想要更好的看待资本主义的转变,就要看清“期货”的变化。由于产品的生产和原材料的生产有时间的差距,工厂或者作坊为了更好的确定原料的供给,就需要“期货”的支持。比如葡萄酒厂需要酿酒用葡萄作为原料,在葡萄成熟季节之前往往就会发生争夺。

那么越是优质产地产出的葡萄越是能够酿造更好的葡萄酒,所以各个酒厂就需要提前预定葡萄,这就是“期货”。出价最高者所获得的并不是当时就可以交割的现货葡萄,是还在生长的葡萄,而购买者得到的是未来这批葡萄的拥有权。

也就是“期权”,这之中就产生了一个有趣的变化,从葡萄酒厂需求原料发生对未来原料的争夺也能从中产生利润。如果当年葡萄的品质和数量很好就是丰年,如果当年情况很差就是灾年,可是在购买的时候并不能知道这个结果。

手中握有对未来葡萄的期权就突然变得可以交易起来。如果说今天的资本已经不够用那么就贩卖:

“明天。”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6-02-02 19:15:00 +0800 CST  
58,工业革命(3)

葡萄的期货交易原本是为了确保酒厂与葡萄园之间的贸易稳定而设计的。资本的产生是葡萄与葡萄酒这些资产交流所形成的结果,但是一旦变成了期货,在这个没有交货的日期内,手握期权的人,就可以将自己的期权卖出从而获利。

认为葡萄会收成更好的人可以出价更高,认为葡萄会减产的人会出价更低,而期权在更高与更低之间来回倒手,这之中的差价就是以资本运作产生的资本。

这与资产运作的结果产生了不同,这是一个重要的变化,因为资本主义出现实质的变化,资本是不凭空出现的,影响资本运作的资本是由不同的族权进行投资所产生的一种结果,资本的运作促进了资本的聚集现象。

看好或者看坏的双方都是为了自己所“预期”的结果进行投资,所以如何吸引资本对自己有利成了欧洲国家所都需要进行的功课,可越是想吸引资本就越是需要胜利。越是胜利就越是压榨,在这条路上显然路易十五已经无法听从自己曾祖父的意见了。

钱的流动依靠战争和资本的流动推动,一旦停止战争钱的流动也会停止,但是法国内部的族权争斗永远不会停止,这样恶果就将加载在路易十五的身上,所以唯有战争才是国王的良药,这使得法国仍旧需要不停的开战。

但是战争的形势已经对法国不利起来,当你有一个强大的敌人的时候,你会因此而受害,相反也会因此而受益,因为战争会带来滚滚的利润,胜利即是强大的源泉,但是当你成为最强的国家时候,你所发动的战争也只是在维持自己的地位罢了,战争胜了是维持了地位,但是战争败了地位就会衰落,钱也会随之溜走。

法国在决定性的七年战争之中就如此的落败了,在陆地上不停的混战使得欧洲各国筋疲力尽,但是以陆地为辅全力征服海洋的英国人取得了最大的胜利,如果探究其中奥秘,因为欧洲诸国都希望扩张自己在欧洲大陆上的势力,而为了完成这一点打来打去,资本一直处于消耗的状态。

英国则将打败对手当做目标,并且不停的资助普鲁士与法国开战,对普鲁士来说孤立无援只能开战,这与波旁家族开始时是相同的,而受困于陆地打成一团的英国则在初期不利的情况下打败了法国的海外殖民地。

从战争中获得了大量的法国殖民地,英国虽然不能在陆地上彻底的打败法国,但是将法国引入欧洲的混战牵扯了法国的精力,最终获得了胜利。路易十五签署了巴黎和约使得他名誉扫地。当他在战争前重病时国民祈祷他好起来。

可等到他失败了以后,国民反过来则咒骂他,一个君王为何会出现如此颠转的人生?因为他已经无法再控制钱的流动了,当胜利的时候资本涌入其中来弥补国民的矛盾,当失败到来的时候,也就无法再阻止内部的争夺。

人们常把“我死后洪水滔天”当做批评路易十五的要点,其实不管路易十五是节俭还是奢侈,他即无法改变这个流向,又只能顺着随波逐流。

时代终于来到了一个喜欢造锁的法国国王身上,他就是路易十六。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6-02-02 19:15:00 +0800 CST  
59,工业革命(4)

喜欢造锁能成为国家失败的理由么?路易十六就是一个喜欢造锁的国王,虽然不像路易十四那么喜欢跳舞来交际,但是路易十六是一个失败的君主么?这是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如果说英国通过七年战争将法国拉下胜利的椅子自己坐了上去的话。

那么路易十六就是一个将英国一脚踹下来的国王,这个事情就一般很少被留意到了,因为人们喜欢将这场战争叫“美国独立战争”,当英国取得法国在美洲的权益以后,又是怎么做的呢?以新教为革命的英国不是善待这些逃离欧洲大陆的新教徒。

相反是开始不停的压榨这些新教徒,使得英国和北美13区的关系交恶,之后爆发了波士顿倾茶和莱克星顿的枪声,英国的问题会后面重新再谈,但是这里要看到的是法国的问题,一开始北美13区只能保持游击战和低烈度的对抗。

但是北美13区的事情被欧洲人看中了,欧洲从七年战争的联盟战争中击败法国,转变为了反英而同盟,从此法国投入了反英战争之中,最终英国无力持续作战决定在巴黎签署同意美国独立的新巴黎条约。

也就是说法国通过介入战争击败了英国,可是为什么数年后就爆发了法国大革命呢?路易十六不仅不是一个颓废的国王,相反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年轻的时候也尝试改革,如果仅仅是把爱造锁当做失败的话,太过于强调人欲的作用。

其实一切的关键在于战争之中,当路易十四开始战争的时候,战争的“预期”是对于法国有利的,因为这时候的法国在不停的蚕食西班牙的势力,战争的结果对法国是有利,因为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小于收益,所以产生了大量的利润。

但是到了路易十五的时候,战争已经从争夺更大的势力变成了维持地位,成本在上涨但是收益在下降,况且在英国着眼海外并且依靠钱资助敌人来打压法国的时候,法国只能疲于应战,这造成了成本已经大涨,法国需要拿出更多的资本来满足战争所需付出的代价。

当失败到来的时候,法国已经变得虚弱起来,到了路易十六的时候情况已经很难扭转,因为不管是胜还是败有一个事情是不变的,这就是资本的聚集。胜利了资本会聚集,因为胜利所带来的收益不但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也更加的使得资本运作起来。

失败了则更是要聚集起来,因为失败一旦到来,国家就变得虚弱。这样聚集在更加安全的地方才能保证资本的安全,国家的胜败使得国力上升或者下降,但是聚集却无法逆转,这样到了路易十六时候一切恶果就开始集中爆发了。

到了这个时候与英国为了北美13区的事情开战耗费了法国更多的资本,可是得到的成果没有能够彻底的扭转聚集的事情,相反的是聚集达到了顶点,国民因为聚集已经濒临破产,普通人通过自己的技能和劳动力所创造的“价值”,早已经无法追上资本和资产因为聚集所造成的“价值”上涨。

穷人越穷,而富人变的越富,这时候的路易十六已经陷入了两个绝境之中,如果对穷人下手,那么穷人只会是更加穷困必然引发叛乱,这时候早就聚集资本的富人和贵族也同时会对国王下手,如同波旁家族兴起时一样。如果向富人下手,那么将失去富人的支持,国民同样也会发生叛乱。所以不管选哪一条路其实都是殊途同归。

法国的国王到了落幕的时候。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6-02-02 19:16:00 +0800 CST  
60,工业革命(5)

历史中的大人物有时候,他们能够选择的范围其实很小,就像赌钢镚儿正反面一样,不是正面就是反面,但是对于路易十六来说其实已经失去了选择,不管是正面还是反面结局都是一样的。

路易十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召开三级会议(第一级是宗教教士、第二级贵族和领主、第三级是平民)。但是在召开会议的时候爆发了法国大革命。

我对法国大革命的评价很低,因为历史就像是一条河流,如果将法国大革命比作是《历史的终结》的话,那么又要怎么看待后面的发展呢?正向福山本人不过几十年的光景就写下《衰败的美利坚》一样。

法国大革命不是会不会上演的事情,而是必然上演的事情,这是国王由从控制资产转向控制资本以后的必然结果,只是将国王描述为贪奢淫欲的目标罢了。资本一旦开始“聚集”就是一种恶化的开始。

钱的流动会带来热闹的街市,繁华的景象和狂热的人群,但是聚集是没有结束的,随着越是聚集越要聚集的节奏发展而来的是巴黎市民的噩梦。

手握一定资产的本地人还能勉强依靠出租地产或者房屋来换取一些资本,但是外来者则反复被快速上涨的资产价格压榨。资产增值的背后实质上是贬值。

当资产加快上涨的时候,资本实质上已经贬值,但是能否提供更多的商品和物产去抵挡资本的贬值就成为了关键,当没有这个能力就只能依靠更多的资本注入来减缓资本的贬值。这样资产的价格就更疯狂上涨。

只能聚财不能散财的法国国王,实质上不管是打压贵族,还是选择打压民众都实质上无法扭转资产价值快速上涨,资本实质在贬值的窘境。

那么即便是胜利的打赢了反英战争的路易十六仍然无法逆转聚集,聚集已经达到了极限,已经被压榨到极限的巴黎市民就开始暴动,攻占了巴士底狱。正向前面讲过的巴士底狱虽然是监狱,但是同时也是一座要塞。

就这样起义成功了,如果说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法国国王的话,那么他就必须在接下来建立起可以运行和可靠的制度和契约。并且实现改革扭转这一颓势。

可是随后上演的并非如此,随着法国大革命的发生,要求彻底废黜封建制的思想开始兴盛,取消宗教权利和贵族领主的权利的《人权宣言》被签署,资本族权战胜资产族权的结果出现,但是如果说这是资本族权的胜利的话。

资本族权接下来展示的结果就是资本主义落后的最大开端,在当时的观点看来法国大革命使得法国的中央集权瓦解,从而让议会制度取而代之。

但是如果把法国的中央集权比喻是专制独裁的话,那么被建造起来的新制度不但没有阻止这个现象的发生,相反开始制造被比喻为专制独裁的王权出现。

法国大革命后不但没有阻止族权的争斗,相反加剧了。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6-02-02 19:16:00 +0800 CST  
61,工业革命(6)

如果把攻占巴士底狱当做伟大胜利的话,那么从中解救出多少犯人呢?只有七个人,其中四个人还是造假犯。但是在之后数年的法国大革命中就有更多的人被送上断头台,然而将这两者进行比喻的目的并不是突出法国大革命的问题来进行丑化。

而是要看为什么变成如此,法国的中央集权是依靠什么建立起来的,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很多观点将法国式的中央集权与中国式的中央集权进行对比,但其实这两者有本质的区别,这在后面会谈到。那么回到问题上来法国是依靠国王通过改变以宗教和金钱控制贵族的方式建立起来的中央集权,所以法国国王只能聚财不能散财,因为只有将资本集中在自己的控制之下才能控制大局。

现在国王被送上了断头台,黑色幽默的是断头台的改革还是路易十六觉得效率太低亲自指导的,所谓物尽其用真是对这位喜欢机械和锁的国王一种嘲讽。

咔嚓一声国王死了,但是能否创造更为先进的制度和文化才是关键,杀死现实的国王瓦解旧的制度就能够击败国王么?那要看新的制度是如何运作的。

新建立起来的制度和文化是议会制度,这就使得族权之间的争斗不但无法减弱,相反则是更加速了对控制权的争夺,当议会还以政党之间争夺席位和控制权的时候,局势还能够控制,并且随着打压囤聚及其的商人和重新划分土地的时候,社会资源出现了一种扩散的态度。

但是随着法国大革命的发生产生的现象却没有能够得到欧洲其他国家的同情和支持,相反是组成联合反法同盟开始打压法国,而法国的战败使得族权的争斗开始恶化,当社会资源减少之后,相互之间的攻击就由单纯的争夺权力,变为生死大战。

因为一旦控制局势,则可以将法令和政策偏向自己,这使得温和派要么被杀要么转变为激进派,相互之间的争斗也就不再是相互的低烈度对抗,相反是至死方休,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肆意的制造理由和嫁祸罪名成为家常便饭。

大量的人被送上断头台,更甚的是如果说法国大革命是以反对封地权的贵族和教士与国王为爆发的话,国王确实被杀了,因为国王只有一个,但是最终的结果确实教士和贵族被杀数字最少,平民反而被大量的处死。

人们认为法律失去了效力导致大量的人被杀,可是又有多少人是以法律的名义而被杀的呢?为什么会如此?

如果想要看懂这个问题,其实既不在人性的恶,也不在于对于权力的欲望,当时的法国真正所遇到的是“失去了选择”。要是说国王“失去了选择”只能一味的将资本聚拢于自己控制之下造成了资本的聚集最终使得自己上了断头台的话。

那么资本族权就是因为失去了契约从而使得他们“失去了选择”。由于将宗教的地位打压,使得资本族权想要形成契约就必须寻找共同目标的“我们”,这使得党派之间的争斗无法被平息,因为不知道明天对方会不会杀了自己,那么就不如在今天就杀了对方。

没有一个有效的契约,使得争斗不但不能平息,相反造成了肆意的杀伐,而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社会资源的减少所造成的这个结果,在数年的时间里法国并没有在决定意义上取得胜利,相反还在失败,而为了争夺更大的控制权就需要更加集中控制力。

这为创造恶性的相互攻击提供了温床,那么当人们从争斗变为恶意仇杀的时候,一个科西嘉岛上出生的男人就意外的获得了机遇,这个人就是:

拿破仑。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6-02-03 18:45:00 +0800 CST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6-02-03 18:46:00 +0800 CST  
63,资本的“王权”(2)

法律的建立是为了确立法国改革的成果,但是法律能够保护改革么?答案就是不能,因为法律只能“诛行而不能诛心”,法律只能管理人的行为,但是不能干涉人的内心。也就是说假如一个人不犯法没有具体的行动,即便内心中反复思量去犯法的话也是不能被判有罪的。

但是人是很聪明的,在法律律条之中必然存在漏洞,因为人的欲望是可以反复在内心中思量的,新型犯罪往往可以寻找到现有法律所无法涉及的领域,这使得犯罪总是能领先法律一步,当法律不停修改过于细腻的时候,甚至会出现法条相互打压和否定的现象。

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坏人肆无忌惮的寻找机会犯罪,而良善的人却处处受限,使得人们对法律失去信任。但是问题还不是这么简单的。

当一个国家内部的民族成分简单的时候,法律的争斗还是在犯罪和法律之间进行的博弈,可是当随着国家越来越扩张的时候,不同的种族的人就会涌入其中,这样“诛行而不诛心”就更难实现。

与英国不同的是法国所追求的是大陆法系,这就让法国要想使得“诛行”就要首先实现“人人平等”的这个概念。而想要达到这个概念最重要的不是依靠于法律。是要依靠于契约,只有当社会之中形成一个人人可实现的契约时候。

“诛行”才可行。

那么法国有这样的条件和能力么?答案就是没有,拿破仑为什么可以兴起?恰恰是因为党派之中的争斗使得他获得更多的控制权,以争斗兴起的拿破仑又怎么可能构建一个平等的契约呢?

一但平等,资本和资源就会流向自己的对手,这样的话对手会支持自己呢?还是在战争之中背叛自己与敌人联盟呢?所以拿破仑根本无法构建起这个东西,那么他又是凭着什么创造了当时的辉煌呢?

胜利所带来的资源。

当胜利的时候资本快速流入法国这使得法国人受益了。但是问题来了,法国人能否将海外殖民地和欧洲扩张所控制的区域族群当做自己人呢?如果可以的话就要进行的是分利而不是压榨了。

随着法国成为大国就先要面对的是契约问题,如果不能一视同仁,法律就会在“他们”的眼中变化,即便制定的初衷是善意,最终实现的结果也会被认为是“我们”想尽办法来打压“他们”的一种方式。

这样一来,法律不但不能处理不公平的现象,更会使得族权之间反复寻找法律的漏洞来打压对方,恶法与苛政之名就会出现,如果没有新的文化契约出现,想要依靠法律就弥合矛盾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事情。

剩下的事情就又回到了战争的道路上来,那么又有谁是常胜将军呢?

答案当时是没有,拿破仑也将品尝失败的滋味。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6-02-03 18:46:00 +0800 CST  
64,资本的“王权”(3)

战争如同豪赌,能够给人带来巨大的利益,也有可能使得人的利益转眼就消失。而且不是强大就注定胜利,弱小就一定失败,胜败的转换往往非常玄妙。拿破仑为什么能取得胜利?因为他采取的战略是歼灭战。

由于反法同盟大多是不同国家组合而成,所以利益并不统一。以歼灭战打败其中一个对手就可以打乱对方的联盟,当有利益的时候联军是一拥而上,没有利益的时候就会一哄而散了。只要打败其中一支队伍就能获取胜利,这是拿破仑以少胜多的妙法所在。

可问题来了,法国虽然在陆地上占据优势,到了海上就要受制于英国的打压,这使得拿破仑远征中东的时候,遭遇了尴尬,陆地上的胜利却因为海上的失败变得进退维谷,在这个时候拿破仑已经显示出自己并不能取得全面胜利。

之后拿破仑把战争转向了东欧,虽然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却也把他一步步的引入失败之中。拿破仑一开始以反抗联军的入侵为主,所以只要打败联军就可以取得胜利,但是当他开始扩张的时候,就不能仅仅满足于打败对方军队了。

需要将对方的城市占据,这样拿破仑遭遇重大失败的隐患就已经埋下了,对于小国来说只要经历一次重大的挫败,就失去了抵挡拿破仑军队的实力,使得拿破仑可以轻易的取得胜利,但是当进攻大国的时候,事情就会发生转变。

由于大国国力更强,即便当野外的战争分出胜负的时候,夺取城市将变为拿破仑的弱点。整个战争的速度变得慢了下来,法国的拿破仑可以一次又一次的打败对手,可是却无法彻底的征服对手。

这使得胜利只是在等待着更大的战争爆发,而每一次都全情投入的法国难免就会遇到问题,当打遍欧洲以后把对手盯向了俄国,为什么拿破仑会战败?因为拿破仑需要快速的结束战争,找到对方的主力进行决战,打赢对手然后签署协议来获得利益。

可是俄国是一个大国,当一路向东进攻的拿破仑站在莫斯科前面的时候,拿破仑最想要的并不是莫斯科,而是俄国的投降。但是俄国没有投降相反让出了莫斯科,等待拿破仑的是一场大火。

拿破仑从反法战争的胜利到莫斯科的兵败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拿破仑已经失去了选择,他只能选择开战,可是开战的结果又将他从简单的打败对手引向占据,战争的难度增加了,可是却不能因为成功就停手不打失败只是时间和地点的问题。

所以我对拿破仑的评价并不高,拿破仑在法律上的改革并不能阻止聚集和族权之间的仇视,在战争中虽然取得胜利却需要不停的战斗下去,自己把自己引向失败只是时间问题。拿破仑的失败是自己将自己引向了失败之中。

因为拿破仑无法选择停战,也无法选择和平,只能让法国绑在自己的骑兵和大炮之中,不停的冲击和轰击,最终引向不利而战败。

在这个过程中拿破仑还选择了加冕礼成为皇帝,新的王权应运而生,虽然是将教皇迎来进行加冕礼,表达了自己的强势,但是这依然无法掩盖拿破仑在管理大国上的无力。

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走向失败。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6-02-03 18:47:00 +0800 CST  
要过年了,很多事很忙,写作的心情感觉受到干扰,那么不如停下来,我在这里祝愿各位新春快乐,在过年这段期间欢迎各位提出问题,我也会尽量回答。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6-02-05 10:58:00 +0800 CST  
明天回复更新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6-02-14 09:45:00 +0800 CST  
65,资本的“王权”(4)

拿破仑的出现也不是偶然的,是族权和党派竞争的结果,无法停止战争使得他只能进攻,但是拿破仑的出现只是一个阶段的产物,当拿破仑在俄国失败以后,原本稳定的局势就又变化了起来,原本臣服的国家又一次成为对手,这下拿破仑只能不停的抵挡,最终在重压之下拿破仑战败。

拿破仑被第一次流放,讽刺的是他确实完成了独立的梦想,不过独立的是另一个小岛,皇帝的地位也只能那个岛实现,这时候已经被打垮的波旁王朝再次恢复,路易十八再次建立权利,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

法国民众宁要拿破仑这个皇帝,也不要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八,探究其中原因一方面是拿破仑为法国人带来了利益的同时也打压了旧国王与贵族的权利。等到国王归来的时候就希望恢复过去的地位,这使得族权之间产生了新的矛盾。

所以宁要皇帝不要国王的法国情况,让拿破仑重新燃起斗志,拿破仑逃出小岛带着几百人就登陆了法国,一路之上旌旗皆倒向拿破仑,国王只能继续逃跑,但是拿破仑为什么之后会兵败滑铁卢呢?

这其实和路易十四临死时候对路易十五说的话是一样的,拿破仑一路走一路发表演说,表达自己会给法国带来和平,不再对外扩张,不再实行集权的统治。这与路易十四对路易十五说要停战爱民一样,他们都做得到么?

如果拿破仑不进行战争,资本就会流向他处,如果不继续扩张聚集就会不停发生使得内部争斗更多,和平只会使得对方强大之后来打倒他。最关键的就是不进行集权的统治。

如果拿破仑不进行集权的统治,就要分权利给其他的党派,这样的结果会获得党派的支持么?宗教已经被打倒,通过婚姻联盟的资产方式已经无法奏效,党派只能为“我们”服务。现在叫支持拿破仑的“我们”把利益分给“他们”,“我们”会同意么?

所以拿破仑的方针没有一条能为别人带来利益,只能使得法国陷入更加慎重的混乱之中,拿破仑兴起于战争,到了如此光景想要停止战争就坐拥成功是不可能的。

如果不能继续开战就不能抑制内部的争斗,而如果继续开战就又将他最终引入失败的环境之中,如此的拿破仑已经陷入了“失去选择”的尴尬之中。

甚至他的对手也不会再给他机会让他去实施他所谓的和平,而是团结在一起要攻打法国,正所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失去了胜利的拿破仑所团结起来的军队也只是他人生的最后一击罢了。

无法改变局势,也无法有更多选择的拿破仑,只能在人生最得意的战场等待人生最惨重的失败,兵败滑铁卢只是给这位迷恋军事的强人的一个讽刺。

在这场战争中英国人和普鲁士笑到了最后,并且产生了一个有趣的黑色讽刺,法国人居然希望拿破仑可以实现专政,他们在法国大革命中亲手处死了希望改革的路易十六却在此时如此的渴望拿破仑可以专政。

其实只要看明白这之中的利益关系就很容易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只有拿破仑给“我们”带来利益,现在如果拿破仑失败了,“我们”就又要与“他们”争夺权力。

以自由之名进行的审批却以期盼专政的结局来结束,法国在失去了强人以后,也将品尝更深层级的失败。

但是英国暂时取得了胜利,他即将去叩开另一个东方大国的大门。

这就是清朝。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6-02-15 18:56:00 +0800 CST  
66,帝国主义(1)

当欧洲大陆打成一锅粥的时候,英国成了真正获利的国家,并且有一件事情是值得分析的,自从大航海时代开始以后,欧洲对外扩张的速度突然井喷式发展,与之前被称作黑暗时代的中世纪形成激烈反差,在之前为了寸土之地就要大大出手相对比的是,欧洲在之后迅速扩张。

那么是什么让他们如此行事呢?

因为他们“失去了选择”。为什么在分析资本主义的时候没有从英国进行主要的分析,而是将视角锁定在了法国上呢?这其中蕴藏着欧洲各国的软肋,当成功出现的时候是否隐藏着失败呢?又是什么将拿破仑从胜利带入到失败之中去呢?

答案在于他们没有了选择,随着聚集资本的选择成为主流以后,各国都在创造自己的堡垒法好更多的榨取好处,所以只能将战争进行到底才能不停的获利,已经不能再向以前通过简单的联盟和战争来调节关系了,聚集不会因为和平就到来,聚集成了各国的最大难题。

所以想要解决这个难题就只能不停的开战,通过开战榨取利益,在这个方面上看英国的话就会看出与其他欧洲各国的差距,欧洲的大国当强大以后大多就忙于欧洲的战争,为争夺欧洲大陆的霸权而奋斗,但是英国为什么不这样?

因为一方面争夺大陆的霸权会使得国王重新恢复权利,这是英国的贵族不希望看到的事情,另一方面就是英国没有这个实力去争夺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只能依靠于对海洋的争夺来增强的自己的势力。

反倒让英国在参与战争的方式上成为强者,拿破仑为什么可以在前期不停的击败对手,因为对手的利益并不是一致的,所以只要通过歼灭战打败其中一个对手就能使得对方瓦解,对英国来说也是同样的,因为不需要进行更多的占地和固守。

只需要不停的辅助敌人的敌人和在对自己有利的时候进行战争,英国更多的是通过战争来确保和调节对方的强弱,使得英国更容易在战争中选择自己的立场,这是英国大陆均势策略成功的关键。

但是仅是依靠战争是不能使得英国更为强大的,英国想要强大就必须要有自己的战略,在这个方面英国同样使用法律,可英国与法国是不同的,英国使用的是被称为海洋法系的法律,用我自己的观点看来,英国所采取的是“法家非法”。

英国从一开始建立法律的目的就不是平权而考虑,而是利用法律来维护自己或者对自己有利的族权的利益,通过法律的修改和改变使得不同地区的族权形成差异,通过这种差异拉拢对自己有利的族权来打压对自己不利的族权。

这种做法使得英国在统治殖民地的时候获得了很多的好处,但是同时也留下了很多混乱,因为拉拢对自己有利的时候,就等于支持的是“我们”失去了对“他们”的联盟,这样的结果让英国必须要保证一个条件足够才能够成事。

这就是拥有足够强大的能力。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6-02-15 18:57:00 +0800 CST  
67,帝国主义(2)

英国在四处打下自己的殖民地,然后利用法律拉拢和巩固自己的权利,使得他必须继续下去,英国与法国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相同的,他们都需要让钱流动起来,如果钱断流英国同样会出现问题。

但是问题和隐患就在于他对待殖民地方式上,当英国人强大的时候就可以扶持支持自己的人,然后不停的榨取利益注入钱的流动中来,英国人和扶持的人是高兴了,但是那些被压榨的人又会如何呢?

他们的内心中就会生出仇恨来,这里就是一个关键了。如果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话,那么最终灭亡的可能不是对手,相反是自己。对于一个大国来说当自己的领土大到一定时候,就必须面对多民族和复杂族权关系的矛盾。

所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一个大国的必修课,而如果仅是抱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态度来管理的话,资本就会出现移动。为了更好的打压“他们”就需要把资源更多的给于“我们”,这样一来“他们”的资源就会更加的稀少。

每一个殖民地的内部都有一个小的属于这个殖民地的资源,英国所控制的所有殖民地和势力构成了一个大的资源,就像江河的主流和支流一样。在这个支流的处理态度之上,如果将资源越来越偏向“我们”,那么“他们”的资源就会枯竭。

如果资源还够“他们”勉强生活,那么还能在不公平的治理之下“苟延残喘”,一但资源逐渐枯竭和极不公平,“他们”就会不停的反叛。因为横竖都是死,当死已经成了常态的时候,用死来威胁已经不再构成威胁的时候,反叛就会不停的开始。

当反叛开始以后更大的打压就会升级,这样矛盾就彻底的对立了起来,社会中的“我们”就会认为一切的问题都是“他们”搞出来的,所以也就失去了和解的机会。但是社会资源过度的偏向“我们”的时候,又会使得在“我们”的这个范围之中的族权产生对立。

内部的族权越是激烈和主张彻底消灭对方的族权将会兴起,这不仅不能把矛盾减少,只会让问题达到顶峰,并且在“我们”之中的族权争斗会造成强大势力的产生,这就影响整个英国的部署,支流的“我们”强大以后又会对英国的内部争夺产生影响。

争斗不但不会停止,资源还会不停的聚集在一起,对抗、叛乱、打压会不停的周期上演,国家的社会资源就会越来越集中,这就是为什么英国在北美13区会失败的主要原因,当英国在殖民地战争中大放异彩的时候。

榨取殖民地的资源供给其他战场和回到英国聚集成为事情发展的方向,这让北美殖民地的移民感到反感,于是想要反抗。英国人看到反抗所以调集军队开始镇压,镇压使得资源更加分化,北美13区的新移民决定彻底决裂。

开始走上了武装反英的道路,别的大国看到了机会开始卷入反英战争,这就是美国为什么会独立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英国都在处于一种尴尬的状态。

因为他们的资本正在快速的流出向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就是被西班牙人强行断绝贸易的国家,只不过这个国家来到了他最后一个王朝。

清朝。

楼主 真的很博通ZB  发布于 2016-02-15 18:57:00 +0800 CST  

楼主:真的很博通ZB

字数:387093

发表时间:2015-08-23 08:3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8-12 16:57:12 +0800 CST

评论数:790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