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从一战到现在的坦克,多图,巨坑,慎入

T-35坦克

坦克发展的早期,很多人都认为坦克应当像海上的巡洋舰一样,拥有大量的火炮和厚实的装甲,因而出现了不止有一个炮塔的“陆地巡洋舰”。T-35坦克的战斗全重为50吨,乘员多达11人。它和英国的“独立号”坦克一样,也有5个独立的炮塔(含机枪塔)。不过,这5个炮塔是分两层排列的。主炮塔是中央炮塔,在最顶层,装1门16.5倍口径的76毫米榴弹炮(后改为24倍),携弹90发,另有1挺7.62毫米机枪。下面一层有4个炮塔和机枪塔;两个小炮塔位于主炮塔的右前方和左后方,两个机枪塔位于左前方和右后方。这样布置的好处是,火力配系和重量分布比较均衡。不过,除了主炮塔可以360°旋转外,其余4个炮塔和机枪塔只有165°~235°的方向射界。也就是说,由于总体布置上的限制,不可能将5个炮塔的火力全部集中到一个方向上。两个小炮塔上,各装1门45毫米坦克炮(弹药基数共200发)和1挺7.62毫米机枪;两个机枪塔上各装1挺7.62毫米机枪。7.62毫米机枪弹的弹药基数为10080发。3门火炮、5挺机枪,在20世纪30年代堪称是火力超群的“陆上战舰”。T-35坦克的动力装置为一台368千瓦(500马力)的航空水冷汽油机。传动装置为机械式,行动装置采用平衡式悬挂装置和小节距履带,每侧有8个小直径负重轮。坦克的最大速度为30千米/小时,最大行程150千米。其装甲厚度达10~30毫米。

楼主 叫我小哈nice  发布于 2015-09-12 09:40:00 +0800 CST  
T-37 T-38水陆坦克
1932年,第37号兵工厂的A?H?科兹列夫设计小组参照A4E水陆坦克先后仿制出2辆试验样车,试验中发现许多缺陷。在这个基础上研制出一种新型两栖装甲战车,即T-37水陆坦克。这样三度改样,三度试验,终于,1933年8月11日,T-37列入苏军现役装备。到1936年年末,T-37水陆坦克共生产了1200辆。
从1934年到1942年,T-37水陆坦克在苏军中服役了8年,担负了艰险的侦察任务,参加了多次战斗。令人难忘的镜头是,轰炸机把它投到一片水面,它能渡过水域继续前行。有两栖能力,使T-37水陆坦克受到欢迎,很快取代了T-27超轻型坦克。
T-37水陆坦克的发展型T-38水陆坦克也装备部队,但T-38与T-37几乎一样,并无大的改进。T-37/38一共生产了3000多辆,在卫国战争初期还有1000左右在服役。由于性能已经落后,在战争中几乎全部损失。





楼主 叫我小哈nice  发布于 2015-09-12 09:40:00 +0800 CST  
БТ-2快速坦克(坦克世界屠幼党必备,速度超快一开始我就玩这车)
БТ坦克是30年代苏联红军的著名坦克,БТ是俄文“快速坦克”(Быстроходнъгй Танк)的缩写。БТ快速坦克是以美国的“克里斯蒂”坦克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战斗全重11t,乘员 3人。单位压力 0.63kg/cm²。车体和炮塔的装甲较薄,为6~13mm。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中央。炮塔位于车体中部,其上安装有1门M-1930A型37mm火炮和1挺7.62mm机枪。火炮的方向射界360°,高低射界-4°~+40°。车内携带96发炮弹和2709发机枪弹。发动机和传动装置位于车体后部。发动机为“自由”型12缸水冷汽油机,在转速2000r/min时功率为252~294kw。传动装置采用滑动齿轮换档变速箱,有4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车体每恻有4个大直径负重轮,采用“克里斯蒂”独立悬挂装置。该车从记带行驶转换为负重轮行驶约需时30分钟。采用履带行驶时,发动机的动力传给后置的主动轮,最大速度达52km/h,采用负重轮行驶时,这时发动机的动力就传给4个负重轮的后2个负重轮,前面的2个负重轮则变为方向轮,最大公路行驶速度达70km/h。




楼主 叫我小哈nice  发布于 2015-09-12 09:40:00 +0800 CST  
БТ-5快速坦克
1932年,前苏联红军提出了研制另一种БТ快速坦克的要求,要求该车不仅要火力强,而且要通过采用本国研制的新型发动机来提高机动性,这种车即БТ-5快速坦克。该坦克安装有1门M-1932型45mm火炮和1挺7.62mm并列机枪,携带72发炮弹和2394发机枪弹。发动机为M-5型12缸水冷汽油机,在转速2300r/min时,功率为257.25kw。(大家给个顶呗,更这么多野不容易啊)




楼主 叫我小哈nice  发布于 2015-09-12 09:40:00 +0800 CST  
БТ-7快速坦克

1935年研制成功БТ-7快速坦克,较之前几个车型有重大改进




楼主 叫我小哈nice  发布于 2015-09-12 09:40:00 +0800 CST  
A-20 A-30
根据1936年西班牙内战的经验,苏联军方提出了新一代坦克的装甲能在近距离抵挡37mm反坦克炮的直射,以及75mm火炮在中等距离的斜射。列宁格勒的哈尔科夫183工厂根据这个要求很快拿出了设计方案。他们的理念就是用最小装甲厚度换取最大防弹效果。因此他们利用BT-7坦克为基础,重新设计了车体与炮塔,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新的轮履两用坦克A-20方案。可以看出这款坦克继承了BT系列的血统,二者在结构上几乎没有差别。所不同的是A-20采用了大倾角装甲板和流线型的炮塔,已经具备了后来大名鼎鼎的T-34坦克的所有外形特征,只是它仍然只有四对负重轮。
经过广泛的实验,包括长距离行军,证明用负重轮行走对于坦克来说是一种多余的功能,虽然它能让坦克在公路上能够达到接近百公里的惊人时速,但是难道敌人只和你在公路上交战吗?何况苏联的公路系统本就糟糕的很,更何况轮履两用造成坦克的结构极为复杂,大大增加了制造工艺上的难度和由此带来的成本急剧上升及战场上的低可靠性。最终苏联人决定摒弃这种华而不实的结构,这就产生了A-32(T-32)。
而在1939年苏芬战争爆发后,证明了T-26与BT-5坦克的防护的确不足,所以在1939年12月19日,A-20方案被放弃。但是A-20方案也开创了坦克设计的新的方向。这一点是不可抹杀的。





楼主 叫我小哈nice  发布于 2015-09-12 09:41:00 +0800 CST  
一号坦克系列

[ 转自铁血社区http://bbs.tiexue.net/post_6977617_1.html/]



一号B型坦克

一号A型坦克



一号20MM机炮改装型-西班牙内战期间


一号F型,全新设计的一号坦克,装甲得到很大强化



一号坦克歼击车型47MM火炮

一号坦克(德语:Panzerkampfwagen I,意为一号装甲战斗车辆)是德国于1930年代研制的一款轻型坦克,缩写为“PzKpfw I”,其官方军械署赋予的编号为“第101号特殊用途车辆”(SdKfz 101)。一号坦克自1932年开始设计,并于1934年开始生产,其原先仅作为德军建构新一代的装甲战斗与技术时所使用的训练车辆,但后来将其投入了西班牙内战、二战的波兰、法国、苏联、北非以及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使用。一号坦克于西班牙累积了使用经验,帮助德军分别于1939年和1940年击败了波兰与法国。1941年后,一号坦克的底盘被用于建造突击炮和自行反坦克炮,通过升级改装来延长其服役寿命。在西班牙军队中服役的一号坦克一直到了1954年。

楼主 叫我小哈nice  发布于 2015-09-12 09:41:00 +0800 CST  
1934年,德国武器局正为陆军战斗坦克(三号坦克)和支援坦克(四号坦克)迟迟无法完成而发愁。为在短时间内填补装甲部队中产生的空白,武器局希望各军火商提供一种重量10吨以下、拥有一门20毫米机关炮和一挺7. 92毫米机枪的轻型坦克 。根据这些要求向MAN、克虏伯、亨舍尔发出了设计邀请。同年三家公司都拿出了样车。






二号基本型

二号D/E型 1938年又对LaS 138H底盘加以改进,最重要的变化是使用了新型的扭杆悬挂和4个大直径负重轮,从而大幅提升了行驶速度,行星式转向装置也是其特色之一。搭载早期标准二号坦克炮塔。1938年5月至1939年8月共分2批生产,称为二号坦克D/E型。
但是D/E型由于违背了设计宗旨而使制造过程严重复杂化,因此并不成功,产量也只有43辆。它全部配属各轻装甲师的装甲侦察营,只参加了波兰战役。



二号50mm火力强化




二号侦察型





二号L型[终极二号] 二号变型系列:



Marder I 75mm坦克歼击车





Marder II 75mm坦克歼击车



Marder II 76.2mm坦克歼击车



二号105自走火炮


二号坦克喷火型

楼主 叫我小哈nice  发布于 2015-09-12 09:42:00 +0800 CST  
三号坦克系列
三号坦克(德语:Panzerkampfwagen III)为德国生产的一款坦克,并广泛地投入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三号坦克被设计为专对付敌方装甲战斗车辆,并与支援步兵的四号坦克并肩作战,大量使用于战争德军活跃的的1941年至1942年,然而随着盟军新型坦克大量投入后,其有限能力无法赶上敌方坦克性能而过时,大部份用途被逐渐为强化后的四号坦克所取代,只有少部份在战争后期担当步兵支援的角色。从1936年至1943年,德国一共生产约5700辆三号坦克,并以其与底盘为基础发展出三号突击炮,一直生产与使用到战争结束。
三号A型[短身管37mm火炮]



三号G/H型[短身管50mm火炮



三号N型[短身管75mm火炮]



3号F型[长身管37mm火炮]



三号指挥坦




三号L型[长身管50mm火炮] 三号变型系列:



三号150mm自走炮-s.I.G.33

33式重型自走炮




楼主 叫我小哈nice  发布于 2015-09-12 09:42:00 +0800 CST  
四号坦克系列
Panzer-Ⅳ型坦克(德语全称为:PanzerkampfwagenIV),为德国二战中生成的一种中型坦克,大陆常称为四号坦克。它原本设计目的是支援步兵,并与专门执行反坦克任务的三号坦克协同作战。在三号坦克的整体性能逐渐不能满足二战中期装甲战斗需要时,四号坦克因所使用的技术较为成熟,并且有较大的改良空间,而被改造成主力突击坦克供给装甲师使用。二战期间,四号坦克先后生成过多种用途的改型战车,包括突击炮、自行反坦克炮、弹药运送车、架桥坦克等。因其可靠的性能和多样的用途,被德军士兵昵称为“军马”。






楼主 叫我小哈nice  发布于 2015-09-12 09:42:00 +0800 CST  








楼主 叫我小哈nice  发布于 2015-09-12 09:43:00 +0800 CST  
蝗虫105mm自行榴弹炮


楼主 叫我小哈nice  发布于 2015-09-12 09:43:00 +0800 CST  
38T



38T变型车





20MM防空车

两种150MM自行火炮 ----“蟋蟀”

M型



H型



MADER 3 H型 [75MM火炮]


MARDER 3 M型 [75MM火炮]



MARDER 3 76.2 MM火炮型


追猎者 坦克歼击车

楼主 叫我小哈nice  发布于 2015-09-12 09:43:00 +0800 CST  
雷诺R35起源于著名的设计原为雷诺明,由法国雷诺汽车公司制造,1934年年底在回答法国军队要求的新的步兵反坦克支持,1935年,并在同年的设计被命令投入生产没有完成测试的德国似乎是在一个情绪的冲突。之前开始进行的生产方式决定增加装甲基础上,30毫米(1.18)至40毫米(1.575中)。R35是最众多的法国步兵在坦克使用


楼主 叫我小哈nice  发布于 2015-09-12 09:43:00 +0800 CST  

1重型坦克是一战后法国研制的第一批坦克,1931年开始装备法军。B1体现了当时法国对坦克支援步兵作战的火力和防护要求。B1坦克在生产35辆后,决定增大其装甲厚度和增大发动机功率,改进为B1-bis型坦克。
这坦克在坦克世界也算一大奇葩,B1与B1的对射能打完1局双方不下血

楼主 叫我小哈nice  发布于 2015-09-12 09:44:00 +0800 CST  
哈其开斯H-35的改进型,法国最终一共生产了1000辆H35/H38/H39坦克。

由于骑兵部队要求坦克拥有更高的速度,1936年10月恢复了过去已经成功的、安装更强发动机的试验。1937年,一辆拥有120匹马力汽油机的新样车完成了。加大的车体容纳了几乎与其持平的发动机罩。行驶与悬挂系统得到了改进,但同时使车重增至12.1吨。改进型拥有更快的速度,其最高时速达到了36.5KM,同时令人头疼的操作性也得到了改善。因此1939年1月31日样车被首先送往步兵实验委员会,希望能够改变最初拒绝继续采购的决定。委员会自然而然地接受了被称为1935H型轻战车39改型的这一改进型,1937、38年在生产的200辆原型号订单也于1939年2月18日决定从总的第401辆开始生产改进型。然而工厂生产的改型坦克的标号为“哈其开斯轻坦克38D型”,原型号则为“B型”。这个名称带来了诸多困惑:在许多人把改型称为”38H”或“39H”的同时,官方上改型不过是“35H”的晚期型而已(仍叫35H)。

H-39轻型坦克  新型号的与旧型号不同包括:拥有一个突起的、棱角分明的引擎罩(后来的产品右边的通风口由纵向变为交叉),续航距离减为120KM,封闭式车轮,履带加宽2cm变为27cm,负重轮踏面由橡胶制改为钢制,背部一个消音器以及一个更可靠而有效的通风装置。一个新改进计划于1940年初开始,这项计划包括安装反射观察镜、尾板及无线电,同时逐渐引进拥有更强反坦克火力的37mm SA-38 L35长管炮(1000m上30mm)。共有350辆坦克被(再)制造成了长管炮型,包括50辆“35H”型。从4月开始,长管炮成为了生产线上的标准配置。在此之前,新的长管炮逐渐安装到了排、连及营指挥官的坦克上,约有一半装备了哈其开斯坦克的指挥官座驾更换了火炮。1940年下半年本来有意将所有坦克的火炮均更换为长管型。在战后,人们在对此型坦克的认知上有一个非常严重的误区:“H38”是只更换了发动机的哈其开斯轻坦克的官方称呼,而“H39”则是称呼更换了发动机及主炮的。事实上,“H38”和“H39”指的是同一型号。

楼主 叫我小哈nice  发布于 2015-09-12 09:44:00 +0800 CST  
服役历史 (同盟国篇)
3辆哈其开斯于1939线7月被出口至波兰,被波兰装甲战术研究局用以测试。1939年德国入侵时,3辆哈其开斯与3辆雷诺R-35被编入由中尉J.Jakubowicz于1939年9月14日在Kiwerce组建的一个临时“半连”单位中。此单位被编入“Dubno”特遣队中并在行军、与汉斯及毛子的战斗以及乌克兰人的暴动中全数损失。
2辆于1940年2月出口至土耳其
1940年4月,342战斗坦克连于德国入侵挪威后被送往此地-原计划是将此批坦克送往芬兰,作为外援军团参加正在进行的冬季战争。5月7日登陆后,这支装备了15辆短管版H39的独立连队参加了纳尔维克的战斗。在暂时收复此城后,剩余的12辆坦克撤往英国,加入了自由法国第1战斗坦克连。1940及1941年此连在加蓬战争中在叙利亚与维希法国军队交战。
根据收条,二战爆发时共有640辆哈其开斯坦克交付使用。但事实与期待的状况有少许偏差—分配给骑兵的300辆H35中,有232辆分散于10个骑兵中队,44辆在仓库,8辆在工厂检修,16辆在北非;至于步兵的100辆,90辆装备于2个坦克营中(这两营装备的坦克均为此型),6辆在资材储存处,2辆作驾驶训练用。关于H39:16辆被驻扎于北非的骑兵使用并有6辆位于当地仓库;180辆被分配于4个步兵坦克营,另有14辆位于步兵资材储存处。哈其开斯坦克被认为具有必要的机动性以达到即将组建的、将被用于进行决定性的1941年夏季攻势(由于1940年法国陷落而流产)的装甲师的要求,军方因而决定集中大部分的轻型坦克生产线用于生产此型坦克;英国与葡萄牙的重工业也加入了对此型坦克铸造装甲部件的制造。军方希望月产量能在1940年10月达到300辆,甚至在1941年3月达到500辆。英国人75辆的月产量可为他们换到每月9辆夏尔B1的回报。此时,雷诺R40的计划产量仅为每月120辆—折射出了此时对步兵装备的轻视。由于1940年的法国战役,计划夭折。1940年5月时,此坦克的装备情况为:3个机械化轻型师(骑兵编制)中每师2个团(每团47辆)、9及25机械化步兵师(每师16辆)、第3DLM(不明白这个缩写)(22辆H35及47辆H39)、5个轻骑兵师(每师16辆)。步兵编制中的此型坦克被分配到了上文提及的两个装甲营及3个装甲师共6个营中(装甲师使用的为H39)。大多数哈其开斯坦克被用上文提及的方式,作为充当核心的、更重型的坦克(S35、B1等)的补充,集中到了大型的摩托化部队中,不过分配上的失误导致了H35×S35及H39×B1的奇葩搭配方式。大部分此型坦克此时仍使用短身管火炮。后来组建的部队则使用了装备了长身管火炮的新坦克。当年5月,此型坦克的生产达到巅峰(月产122辆),而一张近期发现的、产品号41200的坦克的照片显示,6月份的月产量为至少121辆。截至此时哈其开斯坦克的总产量达到了至少1200辆(不含原型机)。

楼主 叫我小哈nice  发布于 2015-09-12 09:44:00 +0800 CST  
服役历史(轴心国篇)
550被俘获的此型坦克被德军以Pzkpfw35H 734(f),及Pzkpfw38H 735(f)的称呼使用。绝大部分此型坦克被用于占领区警备工作,而独立211坦克营则在巴巴罗萨行动中被部署至芬兰。1944年,该营的3辆坦克被改造成了75mm自走炮。
1942年2月,更多的此型坦克组成217、218及219独立坦克排被送往芬兰,隶属于20山地军。独立坦克排与独立坦克营中的排编制相同—1辆S35及4辆哈其开斯。这些部队很快被解散,坦克被拆解用于堡垒建设,人员则被编成了2支部队,并换装了StugIII G。
德军的党卫军第7“欧根亲王”师、第12坦克连及第202坦克团在南斯拉夫曾使用过哈其开斯坦克(一开始哈其开斯完全碾压火力贫弱的南斯拉夫人,不过当德国人发现南斯拉夫人拿出了意呆利“友情赠送”的PAK时。。。。。)。留在法国用于训练及治安的坦克也参加了诺曼底的战斗。和法国人一样,德国人并不能搞清楚H38与H39的区别。德国人在许多此型坦克的炮塔上加了一个小舱门,并且将一些改装成了弹(蟹)药输送车、火炮牵引车乃至火箭发射车(装备280或320mmWurfrahmen火箭)。1942年,24辆坦克被改造成玛德I坦歼(装备75mmPak40),48辆被改造成自走炮(装备105mmLeFH18榴弹炮)并全部部署于法国。另外,还有作为炮兵观察车的变型。1943年6月,德军序列中尚存361辆哈其开斯坦克(被定义为“37mm火炮坦克”),而到了1944年12月,仅剩60辆在列。
1943年,由于无法凑齐25辆保加利亚人想要的、未改造的I型坦克,尽管内部争论不断,德军仍然向保加利亚运送了19辆哈其开斯坦克用于训练。战争结束后,此型坦克为保加利亚警(蟹)察使用。1942年,德国运送了15辆给匈牙利,同时也给了克罗地亚少量。
在北非的维希法国军队有27辆哈其开斯坦克(13辆H35及14辆H39)服役于第1非洲猎兵团,并由于维希法国与德国的停火协议得以保存;另外还有5辆坦克被藏在了摩洛哥。这些坦克于1942年11月在卡萨布兰卡附近与登陆的盟军交火,并击毁了4辆M3斯图亚特坦克。这个猎兵团随后加入了盟军并于1943年夏天换装了M4谢尔曼坦克。战后,一些哈其开斯坦克被用于城镇治安及德国的占领军。10辆H39被秘密售予以色列—它们于1948年在马赛装船运往海法。至少1辆直到1952年仍在以色列国防军中服役。

楼主 叫我小哈nice  发布于 2015-09-12 09:44:00 +0800 CST  


此坦克资料不详,无从查证

楼主 叫我小哈nice  发布于 2015-09-12 09:44:00 +0800 CST  


89中型坦克
89式中型坦克净重12.1吨,战斗全重13吨,乘员4人.主要武器为一门九○式57mm火炮,射程5600米,初速350米/秒,弹药基数100发.辅助武器为2挺6.5毫米九一式机枪,携弹量2745发,前机枪在车体左侧,下面是出入舱门;炮塔机枪与火炮轴线呈150度夹角(逆时针方向).车长塔在炮塔右侧,有高射机枪座.

甲型动力装置为直列6缸水冷航空汽油机,118马力;乙型为日本设计的J3型直列6缸风冷4冲程柴油机,120马力,两个油箱,分别为100和70升.机械变速箱4进2倒,单行星转向机,两个规定转向半径.主动轮后置,诱导轮前置且带齿.每侧9个小直径负重轮,4个托带轮.平衡悬挂,弹性元件是14-15片钢板弹簧,2-5和6-9负重轮一组,第一负重轮为水平螺旋弹簧悬挂.每侧履带81节.车体尾部可安装尾橇,可将越壕宽从2米提高到2.5米.铆接结构前装甲17mm,侧装甲12-17mm,顶装甲10mm,材料为镍铬合金钢.车长5.75米,宽2.18米,高2.56米.最大行驶速度25km/h,最大行程170km
重量 12.7 吨
长度 4.38m 6k
宽度 2.05m
高度 2.18m
成员 4 M

火力装备 One 57mm Type 90, 2 x 6.5mm 91型MG


弹药 37mm:119发 ; 7.7mm:2940发
速度24.75公里/小时

楼主 叫我小哈nice  发布于 2015-09-12 09:45:00 +0800 CST  

楼主:叫我小哈nice

字数:74293

发表时间:2015-09-12 17:3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3-17 22:39:12 +0800 CST

评论数:240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