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中国童话100篇

53

五十步笑一百步

一苇 述

远古时候,发生了一场可怕的战争,短兵相接,两军厮杀,只杀得血流成河,日月无光,战士们一拨一拨冲上前线,又一拨一拨倒下,变成泥尘。
有一位年青的士兵,看着这种情况,内心生出恐惧,他掉转身,逃跑了。
跑呀跑,跑呀跑,跑了一百步,离生死场远了一点儿,他觉得安全,于是停下脚步,回头望向那些厮杀的人群。
没想到,有个逃跑了五十步的家伙,看到他,大声地嘲笑起来:“哈哈,哈哈哈,你这个逃兵,你这个胆小鬼,竟然逃跑了一百步!”
这位逃跑了一百步的年青人愣住了,想了想:“你呢?你不也是个逃兵吗?你不也是个胆小鬼吗?”
“我么?我比你勇敢,我比你坚强!你没看到么?我才逃跑了五十步呀!”

我听说有一个小偷,他偷了万两黄金,感觉比另一位偷了两万黄金的贼高尚;我听说有一位骗子,他行骗十次,感觉比另一位行骗二十次的骗子高尚;我听说有一个恶鬼,他吃了五百个人,感觉比另一个吃了一千人的恶鬼高尚……
可是,这些行为的性质难道不是一样的吗?

后记:这个故事与《此地无银三百两》一样,来自小学时代的一本《暑假作业》,那时候,我读到它,并且向小伙伴讲述它。这个暑假,我真真切切回忆起我的童年,在那些贫乏的岁月,是这些故事让我内心丰饶。

本故事参考资料:《孟子》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20-07-20 16:20:36 +0800 CST  
54

杜伯射宣王

一苇

周宣王是西周的国君,杜伯大夫是他忠贞的臣子。
杜伯大夫风度潇洒,仪表堂堂,不仅聪明能干,而且是全国闻名的美男子。有一天,周宣王在花园宴请群臣,他的宠妃女鸠一看见杜伯,就惦记起杜伯来。
她偷偷地找到杜伯,一再纠缠他:“英俊的大夫啊,你与我恋爱吧!如果不能亲吻你,我将会枯萎憔悴的呀!”
杜伯觉得污秽,他厌恶面前这个轻浮的女人,责备她说:“你是君王的宠妃,怎么能做这种事呢?”
女鸠又羞愧又愤怒,向周宣王哭诉:“杜伯大夫在槐树下拉扯我,污辱了我!”
周宣王根本不听杜伯的辩白,立即把他投入监牢,命令典狱长司空锜给他治罪:“杜伯污辱王妃,罪不可赦,判他死刑吧!”
就这样,杜伯被判处了死刑。

临死的时候,杜伯痛骂周宣王:“宣王,我有什么罪?你杀害无辜的正人君子,难道不会遭受报应吗?如果死后有灵魂,我一定不会放过你!”
周宣王冷笑了一声:“哼,我是王座上的国君,你不过是苔阶下的蝼蚁。就算冤杀了你,你又能怎么样呢?”
杜伯就这样被杀死了。
杜伯死后,他的灵魂在狂风中哭吼,深深的夜晚,他潜入周宣王的噩梦中,怒火从他眼睛里喷射出来,他的头发和胡须像钢针一样直竖,严厉地斥责周宣王。
周宣王心惊胆战,辗转反侧,夜夜不得安宁。

一天下午,周宣王召来大法师巫祝,对他说:“杜伯的灵魂纠缠不休,让我心神惊惶,有什么办法可以毁灭他吗?”
巫祝郑重地举行了一次占卜,从卦辞中获得神灵的指示:“敬告宣王,杜伯含冤受屈,这冲天的怨气就连天地鬼神也无法平复啊!冤有头债有主,当时是谁冤枉了他,判定他死罪呢?”
“是典狱长司空锜。”
“倘若果真如此,就用司空锜的性命告慰杜伯的冤魂吧!”
“好,就这么办!”
周宣王马上杀了典狱长司空锜,命令大法师巫祝做了一场法事,焚香点烛,告慰杜伯的冤魂。
然而,杜伯的冤魂非但没有消散,反而哭吼得更加凄厉。深深的夜晚,杜伯依然潜入周宣王的噩梦中,疯狂地撕扯他。不久,司空锜也来了,他跟在杜伯身后,眼睛冒出烈火,头发像钢针一样直竖,指着周宣王的鼻子痛诉:“我按照君王的指示办事,这有什么罪呢?你为什么冤杀我?”
周宣王被纠缠得晕头转向,迁怒于大法师巫祝。
他处死巫祝,希望能安慰司空锜的冤魂。没想到,司空锜非但不领情,反而闹得更凶。更可怕的是,巫祝的灵魂也变成了冤魂,夜夜进入他的噩梦,痛楚地责问:“宣王,我有什么过错呢?为什么让我背黑锅?”
周宣王无法忍受,只得求饶:“没错,我冤杀了你们。但我是你们的君王,放过我吧!”
杜伯威严地说:“你终于认错了,但这赎不了你的罪。三年后,我再找你算账!”

三年后,周宣王到原野打猎,正打得高兴,忽然看到一群野兔子,列着队,在旷野中央欢快地舞蹈,它们仿佛受过训练似的,跳得很合节拍。周宣王觉得有趣,就下了马,驻足观看。没想到,他一下马,那匹马就变成狐狸,领起那群野兔子,跑走了。
周宣王站立在旷野上,正午的阳光照耀在他脸上,一切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在那会儿,他看见一位美男子骑着白马,带着一支军队,远远地朝他跑来。那支军队形貌飘渺,在阳光下看不见影子——谁都可以看出,那不是人间的军队,而是鬼兵。那位美男子是谁呢?不是别人,正是杜伯。杜伯身穿赤红的战袍,头戴赤红的帽子,手上拿着一把赤红的大弓,弓上搭着一支赤红的利箭。他来到距离周宣王十八步的地方,红箭“嗖”一声射出,不偏不倚,正射中周宣王的心脏。
周宣王倒在地上,死去了。

从那以后,杜伯就成为了“复仇之神”。他面容英俊,神情严肃,永远身穿红袍,手执红弓,身背红箭,骑在白马上,在人间巡骏,专为无辜被害者复仇,使害人者无法安眠、胆颤心惊。

后记:多年前读《墨子》,对这个故事印象深刻。我一直惦记着这个故事,在我心中,箭射周宣王的杜伯是古中国的复仇之神。墨子说,举头三尺有神明,愿我们都心存敬畏,戒之!慎之!

本故事参考资料:《墨子》;《搜神记》;《东周列国志》;顾希佳《顾爷爷讲中国民间故事》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20-10-16 15:54:27 +0800 CST  
55

乌盆鸣冤

一苇 述


古时候,有一位包老黑,他是个聪明人,是个富有正义感的审判官,人人唤他“包青天”,这是大伙儿都知道的。
但是呢,古时候,有一个会说话的乌盆——这事儿你知道吗?
今天,我给你讲一讲乌盆的故事——古时候,它曾经是一个著名的故事。

话说那会儿,有个生性侠义的老头儿,是个草鞋匠,人人唤他张老爹。一天傍晚,那张老爹喝了点酒,走到瓦窑匠赵老大家门前。咦,怎么回事?从前破破烂烂的矮平房不见了,面前矗立着一幢阔气的朱门大屋,琉璃瓦在夕阳里闪闪生光。张老爹于是上前敲门:“赵老大,你发大财了!欠我的四百二十文钱呢?该还啦!”
“咿呀”一声,朱门打开,赵老大穿着一身贵气的丝绸衫,醉醺醺走出来,掷给张老爹几串铜钱:“滚滚滚,你这邋里邋遢的草鞋匠,别弄脏了我的新门楼。”
张老爹捡起地上的铜钱,数了数:“哎,不够数,还欠二十文钱哩。”
可是,朱红的大门早关上了,任他怎么叫唤,都没有再打开。
张老爹跳着脚,骂起来:“赵老大,你这没脸没皮的破烂瓦窑匠,从前你穷得连裤子都穿不上,我赊柴赊米赊鞋子给你。如今发了达,尾巴翘上天啦?欠帐要还清,不还清哩,当心天雷劈了你……”
张老爹骂了半天,嘴皮子都骂破了,那赵老大根本不理会。
张老爹没地方出气,狠狠朝墙根踢了一脚。
“哎,冤啊!冤啊!”墙根下,响起一个古怪的声音。
张老爹吓了一跳:“谁?谁在这里?”
“别问了。把这乌盆拿去吧,不多不少,值二十文钱哩。”
张老爹蹲下身子,只见墙根下,一只肥大的癞蛤蟆顶着个乌盆,晃晃摇摇,滑稽极了。那乌盆漆里嘛黑,看上去倒是结实耐用。
张老爹抱起乌盆,回家了。

那天半夜,半梦半醒之间,张老爹听到一个古怪的声音:“哎,冤啊!冤啊!”
张老爹吓得浑身颤抖,哆哆嗦嗦爬起床:“谁?谁在说话儿?”
一个凄凉又怨愤的声音从乌盆传出来:“是我呀!我是苏州人,名叫刘世昌,原本在京城做珠宝生意,如今呢,成了被赵阿大谋财害命的一缕冤魂了。哎,冤啊!冤啊!”
“这么说,你是一个鬼?”
“没错儿,正是个含冤受屈的鬼魂啊!赵老大杀了我,尸骨送入瓦窑烧化了,谋取了我经商三年的积蓄。可怜我的父母妻儿至今毫不知情,仍在苦苦等我归家。我死得太惨了!绝不能让恶人继续逍遥法外!张老爹,求求你,带我上包老黑的公堂吧!我要告状,使沉冤得以昭雪!”
张老爹听他说得可怜,内心生出怜悯。他拍拍胸脯,向乌盆保证:“好,为人为到底,送佛送到西。我帮你!”

第二天清晨,张老爹抱起乌盆,来到包老黑的衙门,举起鸣冤鼓的鼓槌子,“咚!咚!咚!……”敲起来。
衙役听他鸣冤敲得急,就把他带进公堂,来到包老黑面前。
包老黑问他:“老爹爹,你有什么冤情?”
这还是张老爹第一次见官呢,他结结巴巴地说:“不,不是我的冤情。是,是这个乌盆受了冤。乌盆呀,你有什么冤情,就开口讲吧,一五一十告诉 吧!”
没想到,等了好一会儿,那乌盆一动不动,一声不吭。
张老爹急了:“哎呀,乌盆呀乌盆,你不是有一肚子的沉冤想要昭雪吗?快,快说话呀!”
可是,那乌盆还是一动不动,一声不吭。
包老黑生气了,脸一沉,手一招,唤来王朝和马汉:“乌盆怎么会说话呢?大胆刁民,胆敢戏耍我——赶出去!”
张老爹被赶出衙门,生出一肚子闷气,一跺脚,狠狠把那乌盆摔在地上:“大胆乌盆,胆敢戏耍我——滚吧,有多远,滚多远!”
没想到,“哐当”一声,那乌盆完好无损地跳起来,又回到张老爹手上:“张老爹,你错怪我了。刚才我没能跟你进公堂,因为衙门有门神,把我拦下来了。”
“那怎么办呢?咱小老百姓,没办法请包老黑出来呀!”
“请老爹到土地庙多烧些钱粮纸马,请土地公替我给衙门门神送个人情。”
张老爹一拍胸脯,答应了:“好,为人为到底,送佛送到西。我帮你!”
他到香烛店买了钱粮纸马,到土地庙前烧了,请求土地公公给衙门门神送个人情,放刘世昌的冤魂进去。
第二天清早,张老爹再次抱起乌盆,来到鸣冤鼓前,举起鼓槌子,“咚!咚!咚!……”一阵猛敲。
衙役听他鸣冤鼓敲得急,就把他带进公堂,来到包老黑面前。
包老黑认得他:“张老爹,你够固执的,又来戏耍我?”
“请 明鉴,草民真有一桩冤案要告状——乌盆,你有什么冤情,就开口讲吧,一五一十告诉 吧!”
没想到,等了好一会儿,那乌盆一动不动,一声不吭。
张老爹急了:“哎呀,乌盆呀乌盆,不要戏耍我啦,快,快说话呀!”
可是,那乌盆还是一动不动,一声不吭。
包老黑生气极了,脸一沉,手一招,唤来王朝和马汉:“大胆刁民,胆敢一再戏耍本官——打他五板子,赶出去!”
王朝、马汉一左一右,把张老爹拖下去,“啪!啪!啪!啪!啪!”打了他五板子,赶出衙门去。
张老爹又恼又恨,把那乌盆狠命摔在大石上:“大胆乌盆,胆敢一再戏耍我!看我把你摔成碎渣子!”
“哐当”一声,那乌盆落在地上,却再次完好无损地跳起来,回到张老爹手里。张老爹一连摔了五次,那乌盆完好无损,一连五次跳回到他手里:“张老爹,我对不起你,你摔个够,解解气吧!”
“你这个破乌盆、烂乌盆,你还有什么话说?”
“ 慧眼光明,能见鬼神。当日赵老大谋害我,剥光我身上衣裳,如今赤条条的怎么见得了 ?恳请老爹给我烧一套纸衣裳,再拿一件青衫覆盖在乌盆上,明日再带我入公堂吧!求你了!”
张老爹忘记了疼痛,一拍胸脯,答应了:“好,为人为到底,送佛送到西。我帮你!”
第二天,张老爹烧了一套纸衣裳,又拿一件青衫覆盖在乌盆上,第三次来到包老黑的衙门,举起鼓槌子,急促地敲响鸣冤鼓。

包老黑说:“从来事不过三,一旦过三,就需要郑重对待。张老爹,关于这个乌盆的来龙去脉,你坐下来,慢慢儿跟我说。”
于是,张老爹就把那天如何喝了点小酒,如何见赵老大建起高楼大屋,赵老大如何掷给他400钱还欠着20钱,自己如何气恼踢了墙根,一个胖蛤蟆如何举着乌盆叫唤,那乌盆如何半夜喊冤……一五一十讲给包老黑听。
包老黑听完,转过身,面向乌盆。
“哎,冤啊!冤啊!”
乌盆深处,响起了一个悲苦、怨愤的声音。

故事讲到这里,还没有结束。不过呢,亲爱的孩子,你已经能猜到结局了,对吗?


后记:我反复思量,要不要重述这个故事呢?看过电视的片断,看过戏,又看了京剧的唱词……不做了吧,要不,还是做吧……放下了,又再回头写。
就这样,慢慢写下来,一日300字,写了两个星期,写成这个样子。
这是一个著名的鬼故事,白日见鬼,乌盆鸣冤——作为深有吸引力的恐怖悬疑经典大片,它在古时候深受欢迎——一个附身乌盆里的冤魂,在有冤无处诉的时代,引起广泛共鸣不足为奇,对吧?
冤魂附着于盆器的迷信在岭南乡间根深蒂固。童年时代,我祖母一再叮嘱过:野外的盆器再好也不要捡回家,上头说不准附着些不干净的东西。即使只为了保留下这一点童年记忆,重述这个故事也有其必要,对吧?

本故事参考资料:《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之《会说话的黑瓦盆》;京剧《乌盆记》;电视剧《包青天》;石玉昆《七侠五义》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20-10-21 15:28:53 +0800 CST  
56

吕大郎还金逢骨肉

一苇 述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古时候,有个做小本生意的布匹商人吕大郎,他有个活泼可爱的儿子,小名叫喜儿。喜儿六岁那年,在街市玩耍,玩着玩着,不知道被什么人拐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喜儿的母亲思念儿子,日夜以泪洗脸,终于,哭瞎了眼睛。

吕大郎不甘心就这样丢失儿子。
他收拾了布匹生意,做了走街串巷的货郎,他一个城镇接一个城镇地寻查,日复一日,痴心妄想,一心只想找回喜儿。
然而,人海茫茫,大海捞针,又怎么找得到呢?六年过去了,吕氏夫妇没能找到喜儿,生活越来越穷困潦倒。
一天,吕大郎满脸风霜,挑着沉重的担子,艰难地走过一座石拱桥。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老长,他忽然想起喜儿小时候,父子俩玩踩影子游戏的情景……

“爹爹,我踩到你的影子了,你被定住啦!”
听着喜儿的童言,他欢悦地笑,停在原地,等待喜儿扑入怀中……

想到这里,吕大郎悲欣交集,他停下脚步,退到路旁,放下杂货担子。然后他缓缓坐下,在原地歇息了一会儿。就在那会儿,他发现身旁草丛中有一个包裹,那包裹沉甸甸的,布面精致结实,上头绣着一个“陈”字。
打开一看,里头有一个帐本,还有足足五十两黄金!
吕大郎已经很久没有见到这么多钱,心头一阵欢喜:“大概上天也可怜我日渐窘迫,赐予我这包黄金。”

然而,当他的手指摩挲到那个“陈”字,突然体念到失主的心情:“唉,那个丢失了包裹的人,如果正等着这笔钱救急救命,不知道多心焦痛苦呢!这是人家的东西,我不该拿走,也不能让它丢失,我得守在这里,等待失主回来。”
吕大郎守着那个包裹,直到暮色降临。
暮色里,一个中年商人急匆匆跑过来,拨开乱草,急切地寻找着。
吕大郎问他:“你是谁,在找什么?”
“我姓陈,丢失了一个包裹——你有看见吗?那包裹上绣着个‘陈’字……”
吕大郎取出包裹,递给他:“是这个吗?”
那人喜出望外,连忙打开包裹查看:“正是!太感谢了!丢了金钱事小,要是失了帐本,我的绸缎生意就做不下去了……”
陈老板邀请吕大郎回家,与他一起吃晚饭。陈家有个仆童,十二三岁的样子,神情聪明伶俐,端茶递水十分勤快。陈老板吩咐他:“喜儿,把客房好好收拾一下,让吕先生住得舒适,再请管家准备些香烛,明日我要与吕先生结拜为兄弟。”
吕大郎听到“喜儿”两字,仿佛遭遇雷击,他细细打量那个少年,越看越觉得熟悉:“你叫喜儿?大名叫什么?你是哪里人?你的父母姓甚名谁?”
喜儿眼眶一下子红了,泪水涌出来:“我身世悲凉,从小被拐卖,幸好被卖到仁厚的陈家。至于父母亲人的模样,家乡在哪里,已然全不记得。只记得原本姓吕,小名喜儿。”
吕大郎“霍”一下站起身,然而他激动得差点儿站立不稳:“喜儿,你是我的喜儿!你左胸口有一块心形的胎记,对不对?”
喜儿解开上衣,左边胸前果然有一块褐色的心形胎记。
吕大郎把喜儿拉入怀里,紧紧地拥抱他。
父子俩喜极而泣,泣不成声。

陈老板感激吕大郎路不拾遗,为绸缎庄守护住救命的帐本,又敬重他身处困境仍然正直有情,于是留住吕大郎,与他结拜为兄弟。
后来,吕大郎把妻子接了过来,一家人得以团聚。他与陈老板一起做生意,生活渐渐有了起色。喜儿勤奋好学,长大后与陈老板的女儿结为夫妇,一辈子生活得很幸福。


后记:我在《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读到这个故事,然后顺藤摸瓜,找到《今古奇观》的原文。一边读,一边思考中国民间最地道最质朴的道德观——它们凝聚在这些著名的故事里,又借着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更广泛地深入到普罗大众的心胸。
在没有明确宗教信仰的古中国,这些民间故事确实起到了教化民风、抑恶扬善的作用。
让这样的故事继续流传,确有其必要,对吧?


本故事参考资料:《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今古奇观》之《吕大郎还金完骨肉》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20-10-23 10:34:53 +0800 CST  
57

鱼篮观音

一苇 述

古时候,东海之滨民风恶劣,年轻人不务正业,不肯读书上进,更不乐意耕田种地、出海捕鱼,为了猎取财物,不惜杀人放火、拦路抢劫。
其中为害最大的,是一个帮会,名曰“蚂蟥帮”。
蚂蟥帮的帮主叫马郎,马郎身体健硕,头脑聪明,他集结了100名有本事的青年男子,每日横行乡里,放纵地狂欢。
一日清晨,马郎带领蚂蟥帮来到金沙滩,准备出海劫掠商船。他的老母亲拉住他,苦口婆心地规劝:“马郎呀马郎,娘生你养你,不是让你为非作歹的呀!还是回到农家,娘为你物色一位良家女子,以后结婚生子,安安稳稳地过生活吧!”
没想到,马郎一脚把她踢翻在地:“死老太婆,你再管我,把你扔进海里喂鲨鱼。”
马郎领起蚂蟥帮,上了海盗船,扬起风帆,驶出大海,不见了踪影。
老母亲腿骨被踢断了,哀哀哭着,趴在地上,无法起身。

就在这时,海上来了一头金鳌,从金鳌的脊背上,走下来一位手提鱼篮的女郎。
女郎来到马婆婆身旁,扶起她,进了海边一间渔家小屋。小屋虽然是座平房,却是独门独院,院子里栽种着紫色的矮竹林,善美的红莲花正在绽放。
从那天起,女郎每日提一篮鲤鱼,穿街过巷地叫卖,她用得来的钱供养断了腿的马婆婆。由于女郎美貌绝伦,姿态曼妙,见过她的男子都无法忘记她,他们日日夜夜,心心念念,一味惦记着她。
不久,东海之滨的男子就踏破了渔家小屋的门槛,个个要求娶她为妻。

一日清晨,女郎把求婚的男子召集到金沙滩。等到金沙滩密密麻麻站满人,女郎就对他们说:“你们都想娶我为妻,但是我一人一身,怎么办呢?思来想去,只有一个法子:从今日起,一月之内,请大家熟读《普门品》,要是有人能背诵这部经书,我就嫁给他。”
这一天,女郎从鱼篮取出不是鲤鱼,而是《普门品》。她的鱼篮仿佛无底的书库,经书取完一本,又生一本,佛经生生不息,直到求婚的男子全部领了经书,各自回家诵读。
从那天起,东海之滨书声琅琅,杀人放火的不杀人放火了,拦路抢劫的人不拦路抢劫了……一个月后,所有人都熟读了《普门品》,其中100人熟练地背出了经文。

手提鱼篮的女郎说:“我一人一身,不能同时与100人结为夫妇。从今日起,一月之内,请大家熟读《金刚经》,要是有人能背诵这部经书,我就嫁给他。”
这一天,女郎从鱼篮取出的不是鲤鱼,而是《金刚经》。她的鱼篮仿佛无底的书库,经书取完一本,又生一本,佛经生生不息,直到求婚的男子全部领了经书,各自回家诵读。
《金刚经》比《普门品》难多了。一个月后,所有人都熟读了《金刚经》,其中10人熟练地背出了经文。

手提鱼篮的女郎说:“我一人一身,不能同时与10人结为夫妇,从今日起,一月之内,请大家熟读《法华经》,要是有人能背诵这部经书,我就嫁给他。”
这一天,女郎从鱼篮取出的不是鲤鱼,而是《法华经》。她的鱼篮仿佛无底的书库,经书取完一本,又生一本,佛经生生不息,直到求婚的男子全部领了经书,各自回家诵读。
《法华经》比《金刚经》难多了。一个月后,所有人都熟读了《法华经》,其中有一个人熟练地背出了经文。
这个人是谁呢?不是别人,正是马郎。

马郎通过了女郎的求婚考验,欢喜得眉开眼笑,他大排筵席,张灯结彩,迎娶貌美无双的鱼篮女郎。
那天晚上,两人拜了天地,入了洞房,马郎激动地掀起新娘的盖头,他的新娘端庄美好,仿佛神女下凡。马郎久久地端详她,心里的爱意慢慢化开,扩大,渐渐变成一种广阔的敬畏。终于,马郎靠近新娘,想要拥抱她。然而,女郎眉目低垂,脸上带着微笑,倒在地上,死去了。
马郎悲痛欲绝,他埋葬了新娘,为她造了一座坟。一连三个月,马郎守在坟前,哭得像刚出生的孩子。
直到一个僧人朝他走来,告诉他:“马郎,你不必悲伤——你的新娘不是凡间女子,她是观音菩萨的化身啊!”
马郎挖开坟墓,果然,墓穴里空空如也,只有一副黄金锁子骨。


后记:多年前,我寻查洛阳桥故事,故事里有一节,讲到观音菩萨化身为美貌女子,为洛桥募捐桥款。当时一边写,一边想到宗教的导向——那是把男性的性力量转化为财富,再导向一项事业,我忽然意识,那个故事潜藏着一个重要的心理学象征。
鱼篮观音的故事是一个更杰出的象征。在中国民间,鱼篮观音是三十三观音法相之一,是观音菩萨最经典的形象之一,在这一造像中,观音菩萨化身为美貌绝伦的鱼篮女郎,以诵经的方式,把男性的性力量导向正途,从恶导向善,从放纵导向修行。
性力量的走向是人生最重要的命题之一,因而我以为,这个故事是最重要的中国故事之一。

本故事参考资料:宋濂《鱼篮观音画像赞》;顾希佳《顾爷爷讲中国民间故事》;周秋良《娼妓 渔妇 观音菩萨》;刘盈盈《“鱼篮观音”图像学研究》;高祯英《鱼篮观音研究》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20-10-26 17:49:00 +0800 CST  
58

张羽煮海

一苇 述

这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那会儿有个书生,名叫张羽。张羽才华横溢,不仅满腹经纶,而且弹得一手好琴,只可惜时运不济,科举一连考了三年,总不能考取。
张羽寄寓在凤凰山石佛寺的客房里,日夜读书诵经,苦练书法与文章,不知不觉,就到了中秋佳节。

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张羽望着月亮,在禅房的花木间徘徊又徘徊,总不能安心回卧室歇息。后来,他回到书房,取出瑶琴,开始弹奏。
初始时,他弹奏《杨柳依依》。歇了一会儿,他弹奏《梅花三弄》。最后,他奏了《高山流水》。琴声宛若行云在天空中悠然飘荡,又犹如流水在大地上蜿蜒流淌。那会儿,东海龙女琼莲偷偷出了龙宫,正驾乘着祥云,在低空中云游。
“这琴声如此真挚动情,奏琴的人,想必是至情至性的赤诚君子。”琼莲一边想,一边降落到凤凰山上。她悄悄来到张羽的窗前,就着月光,看着那个弹琴的人。
“善哉,巍巍兮志在高山……善哉,洋洋兮志在江海……从琴声听来,此人志向高远,可是为什么,他如此寂寞呢?”想到这里,琼莲突然心念一动。
就在这一霎那,张羽手上的琴弦突然断了一根。
“琴弦切断,想必有知音人前来听琴。高山古寺,夜半更深,会有谁来?”张羽沉思默想,停下抚琴的十指,抬头望向窗外。窗外站着一位窈窕的女子,沐浴在月光里,像一朵出水的白莲。

张羽离开琴台,走到窗外,向女子施礼。两人在月亮下相见,千言万语说不出口,只是痴呆呆地静默着。
终于,龙女打破沉默,对书生说:“我是东海的龙女三娘,小名琼莲,从小爱弹琴,可以借你的瑶琴弹奏几曲吗?”
“我是布衣张羽。今宵有缘相识,实属三生有幸。而瑶琴,能得龙女玉指抚奏,更为幸运。”
张羽解下断弦,换上新弦。龙女端坐琴前演奏。初时,她弹奏《玉门春风》。歇了一会,她弹奏《踏雪寻梅》。最后,她奏了《文君当垆》。琴声宛若和风在人世间翩然吹拂,又犹如好雨在天地间无声润泽。
张羽听懂了瑶琴的倾诉,内心深受震动:“我不过是一介书生,而你是龙宫神女……”
“走遍了天上、人间与水府,我知道千金易得而知音难觅。如果你不嫌弃,我俩就此约定此生姻缘吧!明年中秋,你到东海边弹奏《凤求凰》,我必接你入龙宫,与你结合为夫妇。”
说完,龙女从怀中取出一幅鲛绡帕,送给张羽,作为定情的信物。
两人难分难舍,缠绵到天亮。
终于,赶在日出之前,琼莲踏上祥云,回龙宫去了。

从那天起,张羽日夜思念龙女,看见山花他想起她的脸庞,看见雨滴他想起她的泪滴,流泉、风声、鸟语无一不让他想起她的琴声。盼星星,盼月亮,终于到了来年的中秋。张羽抱着瑶琴,攀过高山,涉过大河,来到东海边。
东海非常平静。
张羽坐在海滩上,以礁石作琴台,把鲛绡帕系在琴尾上,弹奏《凤求凰》。琴声诉说蝴蝶在花间采蜜,又诉说鸳鸯在湖畔戏水。凤凰从东方飞来,在琴声中翩翩起舞。天龙从西方降落,在海水里痴缠戏珠。
从旭日东升到秋月朗照,张羽演奏了《凤求凰》的108个变调。然而,大海深处出奇地平静,龙女琼莲并没有出来见他。
“难道她忘记了我们的约定?抑或早已移情别恋?”
月亮渐渐沉落,张羽伏在瑶琴上,睡着了。
梅香从海底浮上来,走到他面前,唤醒他:“张生,我是梅香,琼莲公主的侍女。海龙王不同意你们俩的婚事,把琼莲公主囚禁在海底黑石崖。请你上沙门岛,向沙门圣母求借煮海三件宝。如今惟有煮海逼龙王,才能救出琼莲公主。”
梅香解下瑶琴上的鲛绡帕,放在海面上,鲛绡帕即时化作一叶轻舟。张羽抱起瑶琴,站上轻舟,不一会儿,就到了沙门岛。
沙门圣母怜悯张羽,就取走他的瑶琴和鲛绡帕,借给他煮海三件宝。
什么是煮海三件宝呢?那是一口银锅子,一枚金钱子,一把铁勺子。张羽来到海边,搬礁石砌起炉灶,支起银闪闪的银锅子,然后用铁勺子一勺一勺把海水舀到银锅里。等到银锅盛满海水,他把金闪闪的金钱子沉入锅底,点起柴火。
柴火熊熊燃烧,不一会儿,锅水沸腾了。大海仿佛被煮沸了似的,恐怖地翻滚起来,热腾腾地冒着蒸汽。等到锅水蒸腾掉一分,海水就缩减了十丈。
海龙王坐不住了,郑重地穿戴好衣冠,乘坐着车撵,分开海水,来到张羽面前。
“张羽,你是凡人布衣,而琼莲是龙宫玉女。你俩门不当户不对,怎么能结为夫妇呢?请你熄灭柴火,回家去吧!我送你一车金银,百斛珍珠。”
“海龙王,不要再说了。我不要你的金银与珍珠,我只要我的琼莲公主。”
张羽继续往银锅底下加柴,柴火越烧越旺,锅水又再蒸腾掉一分,而海水再次缩减十丈。海龙王想要强行抽去锅底的柴火,然而沙门圣母的宝物法力无法,海龙王根本无法靠近。
“张羽,你听我说,人神不该通婚,请你熄灭柴火,上京赶考吧!我保证你今科考中状元,将来出将入相,娶得人间公主为妻。”
“海龙王,不要再说了。我不要人间的功名富贵,我只要两心相知的琼莲公主。”
张羽继续往银锅底下加柴,柴火越烧越旺,锅水又再蒸腾掉一分,而海水再次缩减十丈。

终于,海龙王妥协了。
张生熄灭了柴火,收起煮海三件宝,交还给沙门圣母。
海水再次分开,海龙王的女儿琼莲公主身穿大红嫁衣,坐着新婚的车撵,从海底深处,缓缓地浮出海面,来到张生面前。(完)


后记:我寻查这个故事,看到现代人对它的诸多批评,有人以为故事所陈述的完全属于屌丝对白富美的意淫,有人以为张羽自私自利心肠极硬——他的琼莲不也在海里吗?这样子把恋人煎熬出来,怎么说得上爱?
而我之所以一直放不下这个故事,是由于透过李好古极不高明的唱词,窥见到音乐深处的相知。这是个凡人与龙女相恋的故事,并非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它所陈述的,本质上属于极难得的知音之恋。
所以呢,我以为,这是一段真挚的爱情,理应获得更纯真的讲述,以及更圆满的结局,而有情人将在故事里终成眷属。

本故事参考资料:李好古《沙门岛张生煮海》;王亚平连环画《张羽煮海》;河北梆子戏《张羽煮海》;越剧《张羽煮海》;董德光《传统承继与艺术实践的创新》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20-10-28 12:54:47 +0800 CST  
59

风送滕王阁

一苇 述


南昌的滕王阁、武昌的黄鹤楼、洞庭的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向来名楼与名作相得益彰。唐人崔颢写下《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古空悠悠”名垂千古;宋人范仲淹写下《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深入人心;而唐代少年王勃写下《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流芳百世。
关于王勃写《滕王阁序》,有一个著名的典故。

王勃从小聪慧,通贯九经,满腹诗书,有写诗作文的天才。十三岁那年,他跟随舅母从金陵前往九江。九月初八那天,客船遇上大风浪,于是停靠马当山,泊在彭泽码头。
西风里,梧桐树叶纷纷飘落,深秋的意味十分浓郁。王勃吃过饭,上岸游玩,水边有一座精美的庙宇,门上写着“中元水府大殿”。王勃登上大殿,参拜神灵,正要回船,却看见石矶上坐着一位老叟,他的头发和胡须像白雪一样清净,神清气爽,相貌很像神仙。老叟见王勃看他,就说:“你不是王勃吗?刚才我的马不听使唤,跑河滩吃草去了,你去带它回来。”
河滩上果然有一匹白马,正在暮色里吃青草。于是王勃跑到河滩,把白马带回到老叟跟前。
老叟高兴起来:“你年少英武,才高八斗,还能让龙马驯服。不要浪费这难得的才力啊!明日九九重阳,洪州都督在滕王阁大宴宾客,邀请天下文士撰写《滕王阁序》,夺魁者可以得黄金百两、缣帛百匹。你为什么不去赴宴呢?”
王勃笑了:“老人家,你跟我开玩笑么?这马当山距离那洪州七百里,就算连夜开船,也得三天五天呀。”
老叟说:“我是水神,掌管中原水府。今夜助你一路清风,明朝必能送你抵达滕王阁。”
说完,老叟连人带马跃到晚风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王勃上了船,吩咐船家解开缆绳,扬帆启航,航向洪州。
说来奇异,风帆一升起,立即祥云环绕,江风清劲有力地吹拂过来。船仿佛在彩云间行驶,走得又快又稳。王勃在舱里安然入睡,梦中只听见呼呼风响。一觉醒来,客船已然越过七百里水路,抵达洪州滕王阁。

重阳节的清晨,旭日东升,王勃迎着朝阳,登上滕王阁,拜会洪州都督阎伯屿。
阎伯屿听说少年王勃也要写《滕王阁序》,不由得哈哈大笑:“我招聚天下名士为滕王阁写序,意图选取一个名篇,铭刻在白玉碑上。你乳臭未干,懂什么文墨?不如到宴席上吃点好东西,填饱肚子就回去吧!”
“文章好不好,写下才知道。”
王勃要了一套笔墨,走向厅堂正中央的书桌前,铺开洛阳纸,写起文章来。
阎都督陪几个权贵喝茶,想到那少年脚步坚定,眼中有光,就吩咐书童:“你出去看看那少年,告诉我,他写了什么。”
书童出去又进来,说,他写的是“南昌故都,洪都新府”。
“不过是老生常谈。”阎都督放下茶杯,大手一挥,“再去看。”
过了一会儿,书童又进来,说,他写的是“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这小子有点见识。”阎都督不由得刮目相看,叮嘱书童,“为他奉上香茶,继续看他写。”
过了好一会,书童进来,满脸惊喜,说,他写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阎都督拍案而起,击节赞叹:“这少年天纵英才,下笔如有神助!他今天写下的,是千古绝唱啊!”

就这样,少年王勃写下了《滕王阁序》。
这篇文章一直流传到今天,还将继续流传下去。而在初唐那一年的重阳节,王勃凭借《滕王阁序》一举奇魁,不仅赢得了洪州都督的尊重,还赢得了一百两黄金、一百匹缣帛。

后记:当天才少年为水神带回龙马,接下来,一切神灵都来相助,把少年送到已排开盛宴的滕王阁,让他写成命中注定的千古名篇。
我喜欢这个故事,除了风送滕王阁的畅达快意,还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出来时的油然欣喜。
是的,我很乐意为这篇杰出作品的生成而重述这个故事。

本故事参考资料:冯梦龙《马当神风送滕王阁》;王定保《唐摭言》;观音灵签之《风送滕王阁》;王勃《滕王阁序》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20-10-29 19:27:17 +0800 CST  
中国故事之451:乌盆鸣冤(修订版)

一苇 述


古时候,有一位包老黑,他是个聪明人,是个富有正义感的审判官,人人唤他“包青天”,这是大伙儿都知道的。
但是呢,古时候,有一个会说话的乌盆——这事儿你知道吗?
今天,我给你讲一讲乌盆的故事——古时候,它曾经是一个著名的故事。

话说那会儿,有个生性侠义的老头儿,是个草鞋匠,人人唤他张老爹。一天傍晚,那张老爹喝了点酒,走到瓦窑匠赵老大家门前。咦,怎么回事?从前破破烂烂的矮平房不见了,面前矗立着一幢阔气的朱门大屋,琉璃瓦在夕阳里闪闪生光。张老爹于是上前敲门:“赵老大,你发大财了!欠我的四百二十文钱呢?该还啦!”
“咿呀”一声,朱门打开,赵老大穿着一身贵气的丝绸衫,醉醺醺走出来,掷给张老爹几串铜钱:“滚滚滚,你这邋里邋遢的草鞋匠,别弄脏了我的新门楼。”
张老爹捡起地上的铜钱,数了数:“哎,不够数,还欠二十文钱哩。”
可是,朱红的大门早关上了,任他怎么叫唤,都没有再打开。
张老爹跳着脚,骂起来:“赵老大,你这没脸没皮的破烂瓦窑匠,从前你穷得连裤子都穿不上,我赊柴赊米赊鞋子给你。如今发了达,尾巴翘上天啦?欠帐要还清,不还清哩,当心天雷劈了你……”
张老爹骂了半天,嘴皮子都骂破了,那赵老大根本不理会。
张老爹没地方出气,狠狠朝墙根踢了一脚。
“哎,冤啊!冤啊!”墙根下,响起一个古怪的声音。
张老爹吓了一跳:“谁?谁在这里?”
“别问了。把这乌盆拿去吧,不多不少,值二十文钱哩。”
张老爹蹲下身子,只见墙根下,一只肥大的癞蛤蟆顶着个乌盆,晃晃摇摇,滑稽极了。那乌盆漆里嘛黑,看上去倒是结实耐用。
张老爹抱起乌盆,回家了。

那天半夜,半梦半醒之间,张老爹听到一个古怪的声音:“哎,冤啊!冤啊!”
张老爹吓得浑身颤抖,哆哆嗦嗦爬起床:“谁?谁在说话儿?”
一个凄凉又怨愤的声音从乌盆传出来:“是我呀!我是苏州人,名叫刘世昌,原本在京城做珠宝生意,如今呢,成了被赵老大谋财害命的一缕冤魂了。哎,冤啊!冤啊!”
“这么说,你是一个鬼?”
“没错儿,正是个含冤受屈的鬼魂啊!赵老大杀了我,尸骨送入瓦窑烧化了,谋取了我经商三年的积蓄。可怜我的父母妻儿至今毫不知情,仍在苦苦等我归家!我死得太惨了!绝不能让恶人继续逍遥法外!张老爹,求求你,带我上包老黑的公堂吧!我要告状,使沉冤得以昭雪。”
张老爹听他说得可怜,内心生出怜悯。他拍拍胸脯,向乌盆保证:“好,为人为到底,送佛送到西。我帮你!”

第二天清晨,张老爹抱起乌盆,来到包老黑的衙门,举起鸣冤鼓的鼓槌子,“咚!咚!咚!……”敲起来。
衙役听他鸣冤鼓敲得急,就把他带进公堂,来到包老黑面前。
包老黑问他:“老爹爹,你有什么冤情?”
这还是张老爹第一次见官呢,他结结巴巴地说:“不,不是我的冤情。是,是这个乌盆受了冤。乌盆呀,你有什么冤情,就开口讲吧,一五一十告诉 吧!”
没想到,等了好一会儿,那乌盆一动不动,一声不吭。
张老爹急了:“哎呀,乌盆呀乌盆,你不是有一肚子的沉冤想要昭雪吗?快,快说话呀!”
可是,那乌盆还是一动不动,一声不吭。
包老黑生气了,脸一沉,手一招,唤来王朝和马汉:“乌盆怎么会说话呢?大胆刁民,胆敢戏耍我——王朝、马汉,把他赶出去!”
张老爹被赶出衙门,生出一肚子闷气,一跺脚,狠狠把那乌盆摔在地上:“大胆乌盆,胆敢戏耍我——滚吧,有多远,滚多远!”
没想到,“哐当”一声,那乌盆完好无损地跳起来,又回到张老爹手上:“张老爹,你错怪我了。刚才我没能跟你进公堂,因为衙门有门神,把我拦下来了。”
张老爹很为难:“那怎么办呢?咱平头老百姓,没办法请动包老黑的大驾,让他出来呀!”
“请老爹到张家巷巷口的土地庙多烧些钱粮纸马,请土地公公替我给衙门门神送个人情。土地公公心肠好,我知道。”
张老爹一拍胸脯,答应了:“好,为人为到底,送佛送到西。我帮你!”
他到香烛店买了钱粮纸马,到土地庙烧了,请求土地公公给衙门门神送个人情,放刘世昌的冤魂进去。
第二天清早,张老爹再次抱起乌盆,来到鸣冤鼓前,举起鼓槌子,“咚!咚!咚!……”一阵猛敲。
衙役听他鸣冤鼓敲得急,就把他带进公堂,来到包老黑面前。
包老黑认得他:“张老爹,你够固执的,又来戏耍我?”
张老爹郑重地说:“请 明鉴,草民真有一桩冤案要告状——乌盆,你有什么冤情,就开口讲吧,一五一十告诉 吧!”
没想到,等了好一会儿,那乌盆一动不动,一声不吭。
张老爹急了:“哎呀,乌盆呀乌盆,不要再戏耍我啦,快,快说话呀!”
可是,那乌盆还是一动不动,一声不吭。
包老黑生气极了,脸一沉,手一招,唤来王朝和马汉:“大胆刁民,胆敢一再戏耍本官——,王朝、马汉,打他五板子,赶出去!”
王朝、马汉一左一右,把张老爹拖下去,“啪!啪!啪!啪!啪!”打了他五板子,赶出衙门去。
张老爹又恼又恨,把那乌盆狠命摔在大石上:“大胆乌盆,胆敢一再戏耍我!看我把你摔成碎渣子!”
“哐当”一声,那乌盆落在地上,却再次完好无损地跳起来,回到张老爹手里。张老爹一连摔了五次,那乌盆完好无损,一连五次跳回到他手里:“张老爹,我对不起你,你摔个够,解解气吧!”
“你这个破乌盆、烂乌盆、坏乌盆!你,你,你还有什么话说?”
“ 慧眼光明,能见鬼神。当日赵老大谋害我,剥光了我身上的衣裳,如今赤条条的怎么见得了 ?恳请老爹给我烧一套纸衣裳,拿一件旧青衫覆盖在乌盆上,明日再带我入公堂吧!求你了!”
张老爹忘记了疼痛,一拍胸脯,答应了:“好,为人为到底,送佛送到西。我帮你!”

第三天,张老爹烧了一套纸衣裳,拿一件旧青衫覆盖在乌盆上,第三次来到包老黑的衙门,举起鼓槌子,急促地敲响鸣冤鼓。
包老黑说:“从来事不过三,一旦过三,就需要郑重对待。张老爹,关于这个乌盆的来龙去脉,你坐下来,慢慢儿跟我说。”
于是,张老爹就把那天如何喝了点小酒,如何见赵老大建起高楼大屋,赵老大如何掷给他400钱还欠着20钱,自己如何气恼踢了墙根,一个胖蛤蟆如何举着乌盆叫唤,那乌盆如何半夜喊冤……一五一十讲给包老黑听。
包老黑听完,转过身,面向乌盆。
“哎,冤啊!冤啊!”
乌盆深处,响起了一个悲苦、怨愤的声音。

故事讲到这里,还没有结束。不过呢,亲爱的孩子,你已经能猜到结局了,对吗?


后记:我反复思量,要不要重述这个故事呢?看过电视的片断,看过戏,又看了京剧的唱词……不写了吧,要不,还是写吧……放下了,又再回头写。
就这样,慢慢写下来,一日300字,写了两个星期,写成这个样子。
这是一个著名的鬼故事,白日见鬼,乌盆鸣冤——作为深有吸引力的恐怖悬疑经典大片,它在古时候深受欢迎——一个附身乌盆里的冤魂,在有冤无处诉的时代,引起广泛共鸣不足为奇,对吧?
冤魂附着于盆器的迷信在岭南乡间根深蒂固。童年时代,我祖母一再叮嘱过:野外的盆器再好也不要捡回家,上头说不准附着些不干净的东西。即使只为了保留下这一点童年记忆,重述这个故事也有其必要,对吧?

本故事参考资料:《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之《会说话的黑瓦盆》;京剧《乌盆记》;电视剧《包青天》;石玉昆《七侠五义》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20-10-30 14:55:53 +0800 CST  
中国故事之452:吕大郎还金逢骨肉(修订版)

一苇 述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古时候,有个做小本生意的布帛商人吕大郎,他有个活泼可爱的儿子,小名叫喜儿。喜儿六岁那年,在街市玩耍,玩着玩着,不知道被什么人拐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喜儿的母亲思念儿子,日夜以泪洗脸,终于,哭瞎了眼睛。

吕大郎不甘心就这样丢失儿子。
他收拾了布帛生意,去做走街串巷的货郎,一个城镇接一个城镇地寻查,日复一日,痴心妄想,一心只想找回喜儿。
然而,人海茫茫,大海捞针,又怎么找得到呢?六年过去了,吕氏夫妇没能找到喜儿,生活越来越穷困潦倒。
一天,吕大郎满脸风霜,挑着沉重的担子,艰难地走过一座石拱桥。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老长,他忽然想起喜儿小时候,父子俩玩踩影子游戏的情景……

“爹爹,我踩到你的影子了,你被定住啦!”
听着喜儿的童言,他欢悦地笑,停在原地,等待喜儿扑入怀中……

想到这里,吕大郎悲欣交集,他停下脚步,退到路旁,放下杂货担子。然后他缓缓坐下,在原地歇息了一会儿。就在那会儿,他发现身旁草丛中有一个包裹,那包裹沉甸甸的,布面精致结实,上头绣着一个“陈”字。
打开一看,里头有一个帐本,还有足足五十两黄金!
吕大郎已经很久没有见到这么多钱,心头一阵欢喜:“大概上天也可怜我日渐窘迫,赐予我这包黄金。”

然而,当他的手指摩挲到那个“陈”字,突然体念到失主的心情:“唉,那个丢失了包裹的人,如果正等着这笔钱救急救命,不知道多心焦痛苦呢!这是人家的东西,我不该拿走,也不能让它丢失,我得守在这里,等待失主回来。”
吕大郎守着那个包裹,直到暮色降临。
暮色里,一个中年商人急匆匆跑过来,拨开乱草,急切地寻找着。
吕大郎问他:“你是谁,在找什么?”
“我姓陈,丢失了一个包裹——你有看见吗?那包裹上绣着个‘陈’字……”
吕大郎取出包裹,递给他:“是这个吗?”
那人喜出望外,连忙打开包裹查看:“正是!太感谢了!丢了金钱事小,要是失了帐本,我的绸缎生意就做不下去了……”
陈老板邀请吕大郎回家,与他一起吃晚饭。陈家有个仆童,十二三岁的样子,神情聪明伶俐,端茶递水十分勤快。陈老板吩咐他:“喜儿,把客房好好收拾一下,让吕先生住得舒适,再请管家准备些香烛,明日我要与吕先生结拜为兄弟。”
吕大郎听到“喜儿”两字,仿佛遭遇雷击,他细细打量那个少年,越看越觉得熟悉:“你叫喜儿?大名叫什么?你是哪里人?你的父母姓甚名谁?”
喜儿眼眶一下子红了,泪水涌出来:“我身世悲凉,从小被拐卖,幸好被卖到仁厚的陈家。至于父母亲人的模样,家乡在哪里,已然全不记得。只记得原本姓吕,小名喜儿。”
吕大郎“霍”一下站起身,激动得差点儿站立不稳:“喜儿,你是我的喜儿!你左胸口有一块心形胎记,对不对?”
喜儿解开上衣,左边胸前果然有一块褐色的心形胎记。
吕大郎把喜儿拉入怀里,紧紧地拥抱他。
父子俩喜极而泣,泣不成声。

陈老板感激吕大郎路不拾遗,为绸缎庄守护住救命的帐本,又敬重他身处困境仍然正直有情,于是留住吕大郎,与他结拜为兄弟。
后来,吕大郎把妻子接了过来,一家人终于得以团聚。他与陈老板一起做生意,生活渐渐有了起色。喜儿勤奋好学,长大后与陈老板的女儿结为夫妇,一辈子生活幸福。


后记:我在《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读到这个故事,然后顺藤摸瓜,找到《今古奇观》的原文。一边读,一边思考中国民间最地道最质朴的道德观——它们凝聚在这些故事里,又借着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更广泛地深入到普罗大众的心胸。
在没有明确宗教信仰的古中国,这些民间故事确实起到了教化民风、抑恶扬善的作用。


本故事参考资料:《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今古奇观》之《吕大郎还金完骨肉》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20-10-30 14:56:19 +0800 CST  
中国故事之453:鱼篮观音(修订版)

一苇 述

古时候,东海之滨民风恶劣,年轻人不务正业,不肯读书上进,更不乐意耕田种地、出海捕鱼,为了猎取财物,不惜杀人放火、拦路抢劫。
其中为害最大的,是一个帮会,名曰“蚂蟥帮”。
蚂蟥帮的帮主叫马郎,马郎身体健硕,头脑聪明,他集结了100名身怀绝技的青年男子,每日横行乡里,放纵地狂欢。

一日清晨,马郎带领蚂蟥帮来到金沙滩,准备出海劫掠商船。他的老母亲拉住他,苦口婆心地规劝:“马郎呀马郎,娘生你养你,不是让你为非作歹的呀!还是回到农家,物色一位良家女子,结婚生子,安安稳稳地过生活吧!”
没想到,马郎一脚把她踢翻在地:“死老太婆,你再管我,把你扔进海里喂鲨鱼。”
马郎领起蚂蟥帮,上了海盗船,扬起风帆,驶出大海,不见了踪影。
老母亲腿骨被踢断了,哀哀哭着,趴在地上,无法起身。
就在这时,海上来了一头金鳌,从金鳌的脊背上,走下来一位手提鱼篮的女郎。
女郎来到马婆婆身旁,扶起她,进了海边一间渔家小屋。小屋虽然是座平房,却是独门独院,院子里栽种着紫茎的矮竹林,水灵灵的红莲花正在绽放。
从那天起,女郎每日提一篮鲤鱼,穿街过巷叫卖,她用得来的钱供养断了腿的马婆婆。由于女郎美貌绝伦,姿态曼妙,见过她的男子都无法忘记她,他们日日夜夜,心心念念,一味惦记着她。
不久,东海之滨的男子就踏破了渔家小屋的门槛,个个要求娶她为妻。

一日清晨,女郎把求婚的男子召集到金沙滩。等到金沙滩密密麻麻站满人,女郎就对他们说:“你们都想娶我为妻,但是我一人一身,怎么办呢?思来想去,只有一个法子:一月之内,请大家熟读《普门品》,要是有人能背诵这部经书,我就嫁给他。”
这一天,女郎从鱼篮取出不是鲤鱼,而是《普门品》。她的鱼篮仿佛无底的书库,经书取完一本,又生一本,佛经生生不息,直到求婚的男子全部领了经书,各自回家诵读。
从那天起,东海之滨书声琅琅,杀人放火的不杀人放火了,拦路抢劫的人不拦路抢劫了……一个月后,所有人都熟读了《普门品》,其中100人熟练地背出了经文。

手提鱼篮的女郎说:“我一人一身,不能同时与100人结为夫妇。从今日起,一月之内,请大家熟读《金刚经》,要是有人能背诵这部经书,我就嫁给他。”
这一天,女郎从鱼篮取出的不是鲤鱼,而是《金刚经》。她的鱼篮仿佛无底的书库,经书取完一本,又生一本,佛经生生不息,直到求婚的男子全部领了经书,各自回家诵读。
《金刚经》比《普门品》难多了。一个月后,所有人都熟读了《金刚经》,其中10人熟练地背出了经文。

手提鱼篮的女郎说:“我一人一身,不能同时与10人结为夫妇,从今日起,一月之内,请大家熟读《法华经》,要是有人能背诵这部经书,我就嫁给他。”
这一天,女郎从鱼篮取出的不是鲤鱼,而是《法华经》。她的鱼篮仿佛无底的书库,经书取完一本,又生一本,佛经生生不息,直到求婚的男子全部领了经书,各自回家诵读。
《法华经》比《金刚经》难多了。一个月后,所有人都熟读了《法华经》,其中有一个人熟练地背出了经文。
这个人是谁呢?不是别人,正是马郎。

马郎欢喜得眉开眼笑,他大排筵席,张灯结彩,迎娶貌美无双的鱼篮女郎。
当天晚上,两人拜了天地,入了洞房,马郎激动地掀起新娘的盖头,新娘端庄美好,仿佛神女下凡。马郎久久地端详她,心里的爱意仿佛花香溶在清水中,慢慢化开,一圈圈扩大,化为广阔的敬畏。后来,马郎靠近新娘,想要拥抱她。然而,女郎眉目低垂,脸上带着微笑,倒在地上,死去了。
马郎悲痛欲绝,他埋葬了新娘,为她造了一座坟。
一连三年,马郎守在坟前,哭得像刚出生的孩子。
直到一个僧人朝他走来,告诉他:“马郎,你不必悲伤——你的新娘不是凡间女子,她是观音菩萨的化身啊!”
马郎挖开坟墓,果然,墓穴里空空如也,只有一副黄金锁子骨。


后记:多年前,我寻查洛阳桥故事,故事里有一节,讲到观音菩萨化身为美貌女子,为洛阳桥募捐桥款。当时一边写,一边想到宗教的导向——那是把男性的性力量转化为财富,再导向一项事业。我忽然意识到,那个故事里潜藏着一个重要的心理学象征。
鱼篮观音的故事是更杰出的象征。在中国民间,鱼篮观音属于三十三观音法相,是最经典的观音造像之一。故事里,观音菩萨化身为美貌绝伦的鱼篮女郎,以诵经的方式,把男性的性力量导向正途——从恶导向善,由放纵导向修行。
性力量的走向是人生最重要的命题之一,因而我以为,这个故事是最重要的中国故事之一。

本故事参考资料:宋濂《鱼篮观音画像赞》;顾希佳《顾爷爷讲中国民间故事》;周秋良《娼妓 渔妇 观音菩萨》;刘盈盈《“鱼篮观音”图像学研究》;高祯英《鱼篮观音研究》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20-10-30 14:57:13 +0800 CST  
中国故事之454:张羽煮海(修订版)

一苇 述

这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那会儿有个书生,名叫张羽。张羽才华横溢,不仅满腹经纶,而且弹得一手好琴,只可惜时运不济,科举一连考了三年,总不能考取。
张羽寄寓在凤凰山石佛寺的客房里,日夜读书诵经,苦练书法与文章,不知不觉,就到了中秋佳节。

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张羽望着月亮,在禅房的花木间徘徊又徘徊,总不能安心回卧室歇息。后来,他回到书房,取出瑶琴,开始弹奏。
初始时,他弹奏《杨柳依依》。歇了一会儿,他弹奏《梅花三弄》。最后,他奏了《高山流水》。琴声宛若行云在天空中悠然飘荡,又犹如流水在大地上蜿蜒流淌。那会儿,东海龙女琼莲偷偷出了龙宫,正驾乘着祥云,在低空中云游。
“这琴声如此真挚动情,奏琴的人,想必是至情至性的赤诚君子。”琼莲一边想,一边降落到凤凰山上。她悄悄来到张羽的窗前,就着月光,看着那个弹琴的人。
“善哉,巍巍兮志在高山……善哉,洋洋兮志在江海……从琴声听来,此人志向高远,可是为什么,他如此寂寞呢?”想到这里,琼莲心念一动。
就在这一霎那,张羽手上的琴弦突然断了一根。
“琴弦切断,想必有知音人前来听琴。高山古寺,夜半更深,会有谁来?”张羽沉思默想,停下抚琴的十指,抬头望向窗外。窗外站着一位窈窕的女子,沐浴在月光里,像一朵出水的白莲。

张羽离开琴台,走到窗外,向女子施礼。两人在月亮下相见,千言万语说不出口,只是痴呆呆地静默着。
终于,龙女打破沉默,对书生说:“我是东海的龙女三娘,小名琼莲,从小爱弹琴,可以借你的瑶琴弹奏几曲吗?”
“我是布衣张羽。今宵有缘相识,实属三生有幸。而瑶琴,若能得龙女玉指抚奏,更为幸运。”
张羽解下断弦,换上新弦。龙女端坐琴前演奏。初时,她弹奏《玉门春风》。歇了一会,她弹奏《踏雪寻梅》。最后,她奏了《文君当垆》。琴声宛若和风在人世间翩然吹拂,又犹如好雨在天地间无声润泽。
张羽听懂了瑶琴的倾诉,内心深受震动:“我不过是一介书生,而你是龙宫神女……”
“走遍了天上、人间与水府,我知道千金易得而知音难觅。如果你不嫌弃,我俩就此约定此生的姻缘吧!明年中秋,你把鲛绡帕系在琴尾,到东海边弹奏《凤求凰》,我必接你入龙宫,与你结为夫妇。”
说完,龙女从怀中取出一幅鲛绡帕,送给张羽,作为定情的信物。
两人难分难舍,缠绵到天亮。
终于,赶在日出之前,琼莲踏上祥云,回龙宫去了。

从那天起,张羽日夜思念龙女,看见山花他想起她的脸庞,看见雨滴他想起她的泪滴,流泉、风声、鸟语无一不让他想起她的琴声。盼星星,盼月亮,终于到了来年的中秋。张羽抱着瑶琴,攀过高山,涉过大河,来到东海边。
东海非常平静。
张羽坐在海滩上,以礁石作琴台,把鲛绡帕系在琴尾上,弹奏《凤求凰》。琴声诉说蝴蝶在花间流连,又诉说鸳鸯在湖畔戏水。凤凰从东方飞来,在琴声中翩翩起舞。天龙从西方降落,在海水里痴缠戏珠。
从旭日东升到秋月朗照,张羽演奏了《凤求凰》的108种变调。然而,大海深处出奇地平静,龙女琼莲没有出来见他。
“难道她忘记了我们的约定?抑或早已移情别恋?”
月亮渐渐沉落,张羽伏在瑶琴上,睡着了。
梅香从海底浮上来,走到他面前,唤醒他:“张生,我是梅香,琼莲公主的侍女。海龙王不同意你们俩的婚事,把琼莲公主囚禁在海底黑石崖。请你上沙门岛,向沙门圣母求借煮海三件宝。如今惟有煮海逼龙王,才能救出琼莲公主。”
梅香解下瑶琴上的鲛绡帕,放在海面上,鲛绡帕即时化作一叶轻舟。张羽抱起瑶琴,站上轻舟,不一会儿,就到了沙门岛。
沙门圣母怜悯张羽,就取走他的瑶琴和鲛绡帕,借给他煮海三件宝。
什么是煮海三件宝呢?那是一口银锅子,一枚金钱子,一把铁勺子。张羽来到海边,搬礁石砌起炉灶,支起银闪闪的银锅子,然后用铁勺子一勺一勺把海水舀到银锅里。等到银锅盛满海水,他把金闪闪的金钱子沉入锅底,点起柴火。
柴火熊熊燃烧,不一会儿,锅水沸腾了。大海仿佛被煮沸了似的,恐怖地翻滚起来,热腾腾地冒着蒸汽。等到锅水蒸腾掉一分,海水就缩减了十丈。
海龙王坐不住了,郑重地穿戴好衣冠,乘坐着车撵,分开海水,来到张羽面前。
“张羽,你是凡人布衣,而琼莲是龙宫玉女。你俩门不当户不对,怎么能结为夫妇呢?请你熄灭柴火,回家去吧!我送你一车金银,百斛珍珠。”
“海龙王,不要再说了。我不要你的金银与珍珠,我只要我的琼莲公主。”
张羽继续往银锅底下加柴,柴火越烧越旺,锅水又再蒸腾掉一分,而海水再次缩减十丈。海龙王想要强行抽去锅底的柴火,然而沙门圣母的宝物法力无法,海龙王根本无法靠近。
“张羽,你听我说,人神不该通婚,请你熄灭柴火,上京赶考吧!我保证你今科考中状元,将来出将入相,娶得人间公主为妻。”
“海龙王,不要再说了。我不要人间的功名富贵,我只要两心相知的琼莲公主。”
张羽继续往银锅底下加柴,柴火越烧越旺,锅水又再蒸腾掉一分,而海水再次缩减十丈。

终于,海龙王妥协了。
张生熄灭了柴火,收起煮海三件宝,交还给沙门圣母。
海水再次分开,海龙王的女儿琼莲公主身穿大红嫁衣,坐着新婚的车撵,从海底深处,缓缓地浮出海面,来到张生面前。(完)


后记:我寻查这个故事,看到现代人对它的诸多批评,有人以为故事所陈述的完全属于屌丝对白富美的意淫,有人以为张羽自私自利心肠极硬——他的琼莲不也在海里吗?这样子把恋人煎熬出来,怎么说得上爱?
而我之所以一直放不下这个故事,是由于透过李好古极不高明的唱词,窥见到音乐深处的相知。这是个凡人与龙女相恋的故事,并非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它所陈述的,本质上属于极难得的知音之恋。
所以呢,我以为,这是一段真挚的爱情,理应获得更纯真的讲述,以及更圆满的结局,而有情人将在故事里终成眷属。

本故事参考资料:李好古《沙门岛张生煮海》;王亚平连环画《张羽煮海》;河北梆子戏《张羽煮海》;越剧《张羽煮海》;董德光《传统承继与艺术实践的创新》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20-10-30 14:57:29 +0800 CST  
中国故事之455:风送滕王阁(修订版)

一苇 述


南昌的滕王阁、武昌的黄鹤楼、洞庭的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向来名楼与名作相得益彰。唐人崔颢写下《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古空悠悠”名垂千古;宋人范仲淹写下《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深入人心;而唐代少年王勃写下《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流芳百世。
关于王勃写《滕王阁序》,有一个著名的典故。

王勃从小聪慧,通贯九经,有写诗作文的天才。十三岁那年,他跟随舅母从金陵前往九江。九月初八那天,客船遇上大风浪,于是停靠马当山,泊在彭泽码头。
西风里,梧桐树叶纷纷飘坠,深秋的意味渐趋浓郁。王勃吃过饭,上岸游玩,水边有一座精美的庙宇,门上写着“中元水府大殿”。王勃登上大殿,参拜了神灵,正要回船,却看见石矶上坐着一位老叟,他的头发和胡须像白雪一样洁净,神清气爽,相貌很像神仙。老叟见王勃看他,就说:“你不是王勃吗?刚才我的马不听使唤,跑河滩吃草去了,你去带它回来。”
河滩上果然有一匹白马,正在暮色里吃青草。于是王勃跑下河滩,把白马带回到老叟跟前。

老叟高兴起来:“你年少英武,才高八斗,还能让龙马驯服。不要浪费这难得的才力啊!明日九九重阳,洪州都督在滕王阁大宴宾客,邀请天下文士撰写《滕王阁序》,夺魁者可以得黄金百两、缣帛千匹。你为什么不去赴宴呢?”
王勃笑了:“老人家,你跟我开玩笑么?这马当山距离那洪州七百里水路,就算连夜开船,也得三天五天呀。”
老叟说:“我是水神,掌管中原水府。今夜我当助你一路清风,明朝送你抵达滕王阁。”
说完,老叟连人带马跃到晚风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王勃上了船,吩咐船家解开缆绳,扬帆启航,航向洪州。
说来奇异,风帆一升起,立即祥云环绕,江风清劲有力地吹拂过来。船仿佛在彩云间行驶,走得又快又稳。王勃在舱里安然入睡,梦中只听见呼呼风响。一觉醒来,客船已然越过七百里水路,抵达洪州滕王阁。

重阳节的清晨,旭日东升,王勃迎着朝阳,登上滕王阁,拜会洪州都督阎伯屿。
阎伯屿听说少年王勃也要写《滕王阁序》,不由得哈哈大笑:“我招聚天下名士为滕王阁写序,意图选取一个名篇,铭刻在白玉碑上。你乳臭未干,懂什么文墨?不如到宴席上吃点好东西,填饱肚子就回去吧!”
王勃抬起头,正视阎伯屿,说:“文章好不好,写下才知道。”
他要了一套笔墨,走向厅堂正中央的书桌前,铺开洛阳纸,写起文章来。
阎都督陪几个权贵喝茶,想到那少年脚步坚定,眼中有光,就吩咐书童:“你出去看看那少年,告诉我,他写了什么。”
书童出去又进来,说,他写的是“南昌故都,洪都新府”。
“不过是老生常谈。”阎都督放下茶杯,大手一挥,“再去看。”
过了一会儿,书童又进来,说,他写的是“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这小子有点见识。”阎都督不由得刮目相看,叮嘱书童,“为他奉上香茶,继续看他写。”
又过了好一会,书童进来,满脸惊喜,说,他写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阎都督拍案而起,击节赞叹:“这少年天纵英才,下笔如有神助,他今天写下的,是千古绝唱啊!”

就这样,少年王勃写下了《滕王阁序》。
这篇文章一直流传到今天,还将继续流传下去。而在初唐那年的重阳节,王勃凭借《滕王阁序》一举奇魁,不仅赢得了洪州都督的尊重,还赢得了一百两黄金、一千匹缣帛。

后记:当天才少年为水神带回龙马,接下来,一切神灵就都来相助,把少年送到已排开盛宴的滕王阁,让他写成命中注定的千古名篇。
我喜欢这个故事,除了风送滕王阁的畅达快意,还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出来时的油然欣喜。
是的,我很乐意为这篇杰出作品的生成而重述这个故事。

本故事参考资料:冯梦龙《马当神风送滕王阁》;王定保《唐摭言》;观音灵签之《风送滕王阁》;王勃《滕王阁序》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20-10-30 14:57:50 +0800 CST  
60

彭娥化石

一苇 述


晋朝永嘉年间,天下盗贼横行。
当时宜阳有一个女子,名叫彭娥,她提着水桶,到山溪汲水。
就在她汲水的时候,来了一伙长沙贼。长沙贼杀了彭娥的父母兄弟,疯狂地抢劫财物。看到彭娥提水归来,个个红了眼,饿狼一样朝她扑来,想要捕捉她,污辱她。
彭娥看见亲人倒地死去,内心悲愤交加,她怀了必死的心思,拿手中的水桶作武器,奋力击打贼人。但是,长沙贼人多势众,彭娥怎么打得过呢?
彭娥边打边跑,被追到溪边大石壁面前。
前面是坚硬的石壁,身后是虎狼一般的强盗,彭娥无路可逃。她高声呼喊,痛彻肺腑:“皇天在上,睁眼看啊!我有什么罪过,要遭受这种凌辱?”
伴随着撕心裂肺的号哭,彭娥一头朝石壁撞去。霎时间,“轰隆隆”一阵响,石壁裂开,面前现出来一条大路。
彭娥沿着脚下的路,跑入山体深处。那些长沙贼怎么肯放过她呢?呼呼喝喝,争先恐后,全追了进去。
又是“轰隆隆”一阵响,石壁合拢起来,山体严丝合缝地闭合,仿佛从来没有裂开过似的。
就这样,长沙贼全被埋在山体深处,再也出不来了。
而彭娥,她从溪水上游一个石洞钻出来,在一块大青石坐下,化成了一个石头。她手中的水桶跌落在地,跳了几步,定在地上,不动了,变成一个石鸡。
天长日久,沐浴风雨,那个石鸡吸收天地的灵气,身上长出美丽的地衣,变得栩栩如生。
即使在山脚下遥远的村庄,人们也能远远望见那个石鸡,它扬着脖子,仿佛在啼唱。所以呢,人们给这座山取了个名儿,唤“石鸡山”。至于那道溪水,就叫“娥溪”,溪水流到山脚下,汇成一个潭,叫“娥潭”。


后记:有时候,我渴望透过神奇的幻想,去探寻神话与童话的本质。这个故事前半部分完全是现实主义式的实录——然而,情节在石壁前变得奇幻。彭娥脚下的那条路,是千百年来受凌辱者求而不得的梦像吗?

本故事参考资料:刘义庆《幽明录》;江西宜阳民间故事《石鸡山的传说》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20-11-04 17:10:03 +0800 CST  
61

狸猫侍女

一苇 述

隋朝人王度得到过一面古镜。
镜子古雅精致,王度爱不释手,无论去到哪里,总随身携带着。
那古镜镜面清澈,像个无风的深潭,椭圆形,看上去正是农历十二的月亮。古镜大约八寸宽。镜鼻上伏着麒麟。镜身四个方向依次雕刻玄龟、青龙、朱雀、白虎。瑞兽的外围是八卦图。八卦的外圈是十二生肖。十二生肖的外圈便是镜框,镜框上凹凸浮起二十四个古朴的象形字,象征一年的二十四个节气。

一年春天,王度到长乐坡探望好友程雄。
程雄请王度取出古镜,两人在厅堂喝茶,欣赏玩味那件绝世的奇珍。

程雄家有个美貌的侍女,名叫鹦鹉,突然扑到王度跟前,跪在地上,拼命磕头,磕得额头鲜血直流。
王度深感诧异:“没必要对我行磕头的大礼。你有什么事,先起来,慢慢说。”
鹦鹉泣不成声,声音时断时续,好一会儿才把话说清楚:“我,我不敢停下来,除非,除非先生把那面镜子收入到镜匣面头……”
王度猜想她是精怪,怕她害人,于是把古镜收入镜匣,把镜匣拿在手里。
鹦鹉这时才敢起身,在王度对面坐下,向他诉说自己的身世:“我是千年狸猫,原本住在华山府君庙前一棵青松树下。修炼成精之后,我时常变化成美貌女子,爱恋俊美的男子。府君认为我迷惑世人,四处追捕我。我逃到渭水,做了大户人家的养女,嫁给农夫柴华。可惜柴华性情呆板,不懂得怜香惜玉。我本性风流活泼,跟他实在过不下去,只好逃出柴家,到了韩城。在韩城我遇到侠客李无傲,与他一起行走江湖。去年来到长乐坡,李无傲把我丢在这里,独自离去,我才成为程家的侍女。今日遇到先生的宝镜,我的寿命已经抵达尽头。我并非爱惜年寿,只是再无法保持优美的形貌,使我无限伤戚。”
王度听她说得悲切,内心不由得生出怜悯:“你是狸猫,向往人世不足为奇。我问你,这一千年来,你害过人吗?请不要说谎。”
“在明澈的宝镜面前,我怎么敢欺骗你呢?我爱恋人世,曾经帮助过患难的病人和无助的弱者。至于害人性命、损人利益的事情,是从来都没有做过啊!但是,长久地变形耗光了我的法力,如今又被宝剑的光华罩住,我活不过今天了!只求先生暂时收好宝镜,让我醉酒狂歌,在这有限的时光里,享受生命最后的欢娱……”
鹦鹉虽然是一只狸猫,但是却有情有义,王度和程雄被她深深地感动了。
于是程雄当即命人摆设丰盛的午宴,端出珍藏的美酒,召集所有的家人,又邀请四邻加入宴会。
鹦鹉穿上盛装,尽情地吃喝。后来,她带着醉意,泪眼朦胧,挥动长袖,在人群中放声歌唱,翩翩起舞。她容颜娇艳生动,歌声宛转悦耳,舞姿更是曼妙绝伦,在场的人深深着迷了,每个人都静穆下来,目不转睛地看着她。
鹦鹉唱完那支歌,跳完那支舞,来到王度面前,深深地下拜。拜完,她倒在地上,化成一只狸猫,死去了。

原来,王度的那面古镜是照妖镜。无论什么精怪,只要靠近它,接触到它的光华,就会失去法力,现出原形,甚至丧失性命。

后记:《古镜记》原文很长,写了一连串的神奇故事,我一读再读,只觉得头绪纷繁。读完合上书,闭上眼,印象最深最难忘的,是这个狸猫侍女的故事。于是,我把它单独抽取出来,做成这则《狸猫侍女》。

本故事参考资料:陈蒲清《中国古代童话鉴赏》;王度《古镜记》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20-11-06 23:49:10 +0800 CST  
62

赵巧送灯台

一苇 述

鲁班师傅有一个小徒弟,名字叫赵巧。
赵巧跟鲁班师傅学手艺,学什么像什么,但也有一点儿不一样。

有一回,鲁班师傅造了一匹木牛。那木牛粗大笨拙,能耕田。
赵巧也造了一匹木牛,那木牛小巧玲珑,看上去栩栩如生。
人人夸赵巧手艺好。有人说:“赵巧那双手呀,比鲁班巧多了。”

有一回,鲁班师傅造了一辆水车。那水车粗大笨拙,能抽水灌溉。
赵巧也造了一辆水车,那水车小巧玲珑,就连达官贵人都拿去赏玩,赞不绝口。
人人夸赵巧手艺好。有人说:“赵巧那双手呀,比鲁班巧多了。”

有一回,鲁班师傅造了一尊神。那尊神粗大笨拙,很灵验。
赵巧也造了一尊神,那尊神小巧玲珑,人见人爱。
人人夸赵巧手艺好。有人说:“赵巧那双手呀,比鲁班巧多了。”

时间一长,赵巧就想:“鲁班师傅有啥了不起?我比他强多了。”

有一天,鲁班师傅造了一个灯台。那灯台粗大笨拙,看上去也就是一个灯台。
赵巧也造了一个灯台,那灯台小巧玲珑,四方八面上上下下刻满花,涂上了彩虹的七色。
鲁班师傅为什么要做这个灯台呢?
原来,上回造房子,他借东海龙宫做样子,欠了东海龙王的一个人情。这会儿得了空闲,特意造一座避水神灯,打算赶在中秋节之前送给东海龙王,作为龙宫水晶晚会的礼物。
灯台做好了,又有老农来找鲁班师傅,请他造一副犁耙。鲁班师傅于是把赵巧唤到跟前:“我造了一座灯台,本来要亲自给海龙王送去。如今事儿忙,走不开,你替我送一送。”
听说有机会下水晶宫见海龙王,赵巧赶紧应承:“师傅请放心,徒弟必定诚心诚意送灯台,保证及时送达。”
鲁班师傅点亮灯台,叮嘱赵巧:“这是避水神灯,灯光自然为你开路,只要不倒掉灯油,就能平安走到龙宫。你在龙宫住几天,我造好犁耙就去看望海龙王,接你回来。”

赵巧偷偷往怀里揣了自己的巧灯台,然后抱起鲁班师傅的拙灯台,来到海边。海水被灯光一照,立即分开一条路。赵巧沿着那条路,走呀走,走到了大海深处。海面波涛汹涌,海深处充满暗流和漩涡,然而灯光安稳、柔和,灯光路非常平坦,非常安全。
走了半宿,赵巧来到海底,远远望见辉煌的龙宫。海龙王听说鲁班派人送来一座避水灯台,连忙肃整衣冠,出门迎接。
看到龙王的豪华的车撵,赵巧心想:“鲁班这座灯台粗大笨拙,不能让人欢喜。不如换成我的七彩玲珑灯,海龙王一定会重重赏赐我。”
于是他停下脚步,从怀里取出七彩玲珑灯,把灯油从那拙灯台倒过来,把灯芯从那拙灯台抽过来。
没想到,避水神灯一灭,灯光路消失了。
一个浪头打过来,把赵巧卷入巨大的漩涡,不知冲到哪里去了。就在电光火石之间,就连海龙王也来不及抢救,赵巧消失了。

这个故事就叫“赵巧送灯台,一去不回来”。


后记:《道德经》有言: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成若缺,大直若屈,大盈若冲,大辩若讷。我想,鲁班师傅与赵巧的区别,可能就是大智慧与小聪明的区别吧!

本故事参考资料:邵子南《赵巧儿送灯台》;宋青萍 韩德雅 连环画《赵巧儿送灯台》;欧阳修《归田录》;川剧《赵巧送灯台》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20-11-10 16:23:42 +0800 CST  
63

雨师斗雷公

一苇 述

古时候,雷州有一座雷公山,雷公山上有一座雷公庙,雷公庙里住着一位雷公。
雷公是当地的雷神,性情暴戾,喜怒无常。
那雷公为了彰显权威,每年春雷初响的那一天,如果有人胆敢下地干活,就会被惊雷劈死。那雷公嗜爱黄鱼和猪肉,如果有人胆敢把黄鱼和猪肉混在一起吃,就会遭雷击。当地时常连月大旱,人们备齐丰盛的水果和牺牲,恭恭敬敬送到雷公庙祭祀祈雨,但是,那雷公经常享用了祭品,仍然不肯降雨。

当时,雷州有一位勇士,名叫陈鸾凤。陈鸾凤是山民的养子,但他并非普通人。一个风雨交加的中午,那山民走过山坳,在草垛旁拾到一个白色带火焰的巨蛋,抱回家中,孵了七天,孵出来一个男孩。那山民以为他是凤凰的儿子,为他取名“鸾凤”,当作亲儿子养育。陈鸾凤日渐长大,力大无穷,为人勇敢,有担当,讲义气。
一年夏天,雷州大旱,农民纷纷捐出家中的鸡鸭牛羊,送到雷公庙祭祀祈雨,但是,雷公享用了祭品,仍然没有降雨。

眼见稻苗枯焦,陈鸾凤怒火中烧。他攀上雷公山,来到雷公庙,指着雷公的塑像,破口大骂:“你身为神灵,非但没有降福一方,反而为非作歹,残害雷州百姓。如今湖泊干涸,庄稼枯萎,农民的牲畜都作了你的供品。雷州百姓就快活不下去了!要你这座庙有什么用?要你这尊神有什么用?”
骂完,陈鸾凤点起火把,想要一把火烧掉雷公庙。庙里的住持吓坏了,好说歹说,好不容易才把他劝住,把他拉回到山脚下。
陈鸾凤怒火不能平复,心想,今天无论如何,非把雷公引出来不可。他回到家,煎了一碟油津津的黄鱼,煮了一盘香喷喷的猪肉,然后把黄鱼和猪肉混在一起,美滋滋吃起来。
正吃得起劲,忽然窗外刮起妖风,地下升起怪云,屋顶上雷声轰鸣——雷公来了!
陈鸾凤提起大刀,跑到空旷的地方,惊雷挟着闪电,混合着暴雨,紧追着他,从高空猛扑下来。陈鸾凤身手敏捷,腾跃躲闪,避过一个又一个霹雳。天上的雷公忍耐不住,裹着乌黑的怪云,降到低处,手持雷斧和电凿,直接朝陈鸾凤打来。陈鸾凤毫不畏惧,纵身跃起,躲过雷斧电凿,双手挥舞大刀,一刀下去,不偏不倚,正正砍中雷公的大腿。
“啊哟!”雷公的左腿被砍断,鲜血像暴雨一样喷涌出来。霎时间,闪电消逝,雷声喑哑,雷公完全失去力量,从云端跌落在地。
那雷公长什么样子呢?真奇怪呀,雷公的模样并不像庙里那个鹰首人身,身穿披风,威风凛凛的雕塑。这位雷神完全是个动物,有点儿像熊,又有点儿像猪,身上长满毛,头上两个角,肩膀上有一双青色的肉翅膀,两只手粗壮有力,左手握一把雷凿子,右手握一把雷斧头,雷凿子雷斧子缀满珍珠和宝石,又高贵又华丽,正是货真价实的神圣之物。
听说雷公受伤倒地,人们纷纷围拢过来。
陈鸾凤手提大刀,指着雷公,对村民和族长说:“看吧,这就是我们的雷神,猥琐的样子真像个畜牲!该怎样处置他呢?不如砍开八块,炖熟了,吃掉吧!”
雷公又怒又怕,瑟瑟发抖:“不要杀我!不!你是凡人,杀不死神!退后吧!退后吧!”
养父拉住陈鸾凤:“他虽然有过错,毕竟是神。雷州一旦失去雷神,就会失去雷雨,旱灾只会更严重。放了他,教他改过自新吧!”
陈鸾凤垂下大刀,退后三步。
就那么一会儿,地面旋起怪风,一团乌云从高处坠下,裹起雷公和他的断腿,呼啸而去,消失在云端。
紧接着,雷州下起了瓢泼大雨,足足下了三天三夜。旱灾解除了。

从那以后,只要天旱,陈鸾凤就烹煮黄鱼和猪肉,就着美酒,津津有味地吃上一顿。等到头顶雷声轰鸣,他就提起大刀,跑出门外,站立在空旷的田野上。
雷公总会在云端愤怒地打雷,发出可怕的霹雳。紧接着,雷州大地就会下起瓢泼大雨。
很奇怪,那些惊雷和霹雳从来打不中陈鸾凤。为什么呢?他自己是这么说的:“我是凡人,尚且一心为雷州消灾免难。他是天神,难道会击杀一个为民请命的人吗?那些云端的霹雳,不过为了吓唬人罢了。”
因为陈鸾凤总能引来大雨,解除旱灾,所以呢,雷州人像崇敬神明一样崇敬他,尊他为“雨师”。

后记:这个故事洋溢着南蛮原生的力量,它让我联想到雷州人勇猛彪悍的民风。雷州确实多雷,雷神信仰在雷州大地深入人心,而这个故事在唐朝被记载——在盛唐,人之力与神之力不但可以直面、较量,甚至可能获胜。

本故事参考资料:裴铏《陈鸾凤》;陈蒲清《中国古代童话鉴赏》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20-11-12 11:57:31 +0800 CST  
64

救龙记

一苇 述

唐朝时,天师叶静能在兴唐观开坛讲道。
前来求道听法的人络绎不绝,兴唐观每天座无虚席。一天,来了一位白衣老者,相貌清矍,满面愁容,他站在人群后面,从清晨听课到黄昏。
月亮从山脚升上来,别的求道者都已散去,惟有那白衣老者仍在道坛前徘徊。

天师问他:“你如此上下求索,是有什么解不开的困惑吗?”
老者声音哽咽,落下泪来:“我是一条老龙,在兴唐观南边的大湖万绿海看守宝藏,恪尽职守已经九百九十九年了。只要一千年不出差错,我就能获得自由,畅达四海,遨游天宇。然而,三个月前,万绿海来了一个胡僧。”
“胡僧?他要做什么?”
“这胡僧法力高强,他修炼干海咒已经三十年了。待到午月午日午时,他的法术就要炼成。到时他念动干海咒语,海水就要干涸,万里绿海将变成万里黄沙,千年宝藏将被胡人窃去。而我,将被埋在这炎沙干海里,永世不得翻身。”
天师叶静能走下道坛,递给老龙一杯净水:“我能克制干海咒。待到午月午日午时,那胡僧念咒干海,我去破他的法术。龙神,请放心,万里绿海不会干涸,千年宝藏不会失窃,你也不会遭受炎沙干海的苦刑。”
老者喝了净水,拜谢天师叶静能,回去了。

天师叶静能担心忘记此事,在道观的廊柱上写下一行字:“午月午日午时,救龙。”
然而,光阴荏苒,日月如梭,天师叶静能还是把这件事忘记了。
那一天,巳时将过,柴房里的大公鸡跑到廊柱跟前,“喔喔喔”啼鸣,后院里的小黄狗跑到廊柱跟前,“汪汪汪”吠叫,正在劈柴的新弟子觉得奇怪,走到廊柱前,大声念那行字:“午月午日午时,救龙。”
天师叶静能在静修,听到这句话,连忙问身旁的弟子:“今日何日?此时何时?”
青衣小弟子恭敬地回话:“午月午日,午时。”

天师叶静能迅速画成一道三宝天师符,折成三角形,派青衣小弟子手持符咒,奔赴万绿海。青衣小弟子骑上小青马,快马加鞭,离万绿海一里远,看见胡僧身穿金袍,手举宝剑,正站在云端,高声念诵干海咒。墨绿色的愁云笼罩着万绿海,毒风呼呼吹刮,使人周身发痒,眼泪直流。万绿海的水一丈丈干下去,只剩下原来的一半,水面浮着一条白龙,龙角已经被削平,不能奋飞,正在哀嚎。
青衣小弟子高声呼叫:“千神万圣,护龙真灵,急急如律令!”
一边呼叫,一边弯弓搭箭,把那三宝天师符系在箭尖,朝云端射上去。
那胡僧飞翔躲避。然而,他避往东,那支箭就射向东,他避往西,那支箭就射向西。胡僧不得不停止念咒,挥舞宝剑,试图挡住那支箭。然而,三宝天师符劈不开,也砍不坏,牢牢地粘在胡僧的宝剑上,那宝剑顿时钝了锋芒,变得喑哑。
万绿海的水“刷刷刷”涨起来,水面与堤岸齐平,大水又阔又深,白龙就势潜入深渊,隐匿了自己。
然而,那胡僧不肯屈服,他口吐咒语,掌心生出一串风雷,朝青衣小弟子打来。青衣小弟子被风雷打中,一人一马倒在地上,不省人事。

胡僧又再转身,调整气息,凝聚心神,再次念动干海咒。
这时,天师叶静能平心静气,画成一道五雷天师符,折成五角形,派黄衣大弟子手持符咒,奔赴万绿海。黄衣大弟子骑上大黄马,狂奔而去,离万绿海一百步,看见胡僧僧袍飘飞,手运风雷,正站在湖边高地,低声念诵干海咒。黄褐色的愁云笼罩着万绿海,毒风猛烈吹刮,使人周身疼痛,头昏脑胀。万绿海的水一丈丈干下去,只剩下十分之一,浅海里困着一条白龙,龙角已经被削平,龙麟已经被揭去,痛苦地扭动龙身,正在呻吟。
黄衣大弟子高声呼叫:“千神万圣,护龙真灵,急急如律令!”
一边呼叫,一边弯弓搭箭,把那五雷天师符系在箭尖,朝高地射去。
那胡僧奔跑躲避。然而,他避往东,那支箭就射向东,他避往西,那支箭就射向西。胡僧不得不停止念咒,把打向神龙的风雷收回,试图挡住那支箭。然而,五雷天师符打不烂,也撕不开,牢牢地粘在胡僧的掌心上,那手掌一下子失去力量,变得喑哑。
万绿海的水“刷刷刷”涨起来,水面与堤岸齐平,大水又阔又深,白龙顺势潜入深渊,隐匿了自己。
然而,那胡僧不肯屈服,他口吐咒语,纵身跃起,整个人变成一支大杵,朝红衣大弟子撞去。红衣大弟子被胡僧撞中,一人一马倒在地上,不省人事。

胡僧又再转身,调整气息,凝聚心神,第三次念动干海咒。
这时,天师叶静能运笔千钧,画成一道八卦天师符,折成八角形,派红衣首席弟子手持符咒,奔赴万绿海。红衣首席弟子骑上红色千里马,飞奔而去。来到岸边,看见胡僧赤身裸体,浑身通红,正站在万绿海中央的淤泥里,默默念诵干海咒。暗红色的愁云笼罩着万绿海,毒风猛烈吹刮,使人七窍流血,丧失心智。万绿海只剩下薄薄一层浅水,鱼虾因为恐惧,混乱无望地跳跃着,沙里半埋着一条龙,龙角已经被削平,龙麟已经被揭去,龙血染红了裸露的水底。
红衣首席弟子一人一马,飞跑到胡僧面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那张八卦天师符贴在胡僧胸口上,沉静清晰地说:“千神万圣,护龙真灵,急急如律令。”
胡僧霎时间失了神采,倒在地上,不省人事。
愁云消散了,毒风渐渐停息,清水一丈一丈从地底涌上来,把那胡僧高高地浮在水面上。过了很久,他才缓过气来,缓慢地游向水边,上了岸,披上僧袍,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青衣小弟子和他的青色小马苏醒过来,环绕万里绿海,跑了一圈。
黄衣大弟子和他的黄色大马苏醒过来,环绕万里绿海,跑了十圈。
红衣首席弟子骑着他的红色千里马退到水边,然后跃入水中,给受伤的白龙涂抹清凉的药膏。
一年后,白龙重新长出麟角,呼唤风云,行雷布雨——千年宝藏守住了,龙神终于获得自由,可以上天下地,翱翔万里。


后记:我在《中国古代童话鉴赏》读到这个故事,深感震撼。
我想像着,神龙、胡僧、天师、青黄红三位义无返顾的弟子,另外,又还有满湖的游鱼虾蟹——这些是多么鲜明的童话角色啊,如此粉墨登场,足可以演一场令小朋友们欲罢不能的大戏……
当那胡僧念动咒语,万里绿海一丈丈干下去,将变成炎沙干海,而天师叶静能一回回画符救龙,万里绿海又一回回清水满涨。是啊,你知道的,深水底下,隐匿着宝藏——这些场景,深含着隐喻,让我迷恋不已。

本故事参考资料:陈蒲清《中国古代童话鉴赏》;牛僧孺《玄怪录》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20-11-16 11:22:55 +0800 CST  
65

驯龙记

一苇 述


古时候,有一个龟兹国。龟兹国有一位国王,名叫“金花王”。金花王不仅泽心仁厚,而且武艺高强,相貌英俊,全国臣民都喜爱他,就连草木和飞鸟也仰慕他,所以呢,金花王当政的年月,龟兹国欣欣向荣,鸟语花香。
一天清晨,金花王从睡梦中醒来,宰相向他禀报:“大事不好——昨天夜里,京城的黄金全变了黑炭,珍珠变了鱼眼珠,红宝石、绿宝石和蓝宝石变了泥粒子……龟兹国来了可怕的窃贼!”
金花王大吃一惊,赶紧穿上龙袍,要去处理政务。可是,他的王冠找不着了。那顶缀满奇珍异宝的王冠已然不翼而飞,往昔摆放王冠的那个沉香木架子,如今放着一顶皱巴巴臭哄哄的狗皮帽子。

“岂有此理,竟然偷到我头上来了!”
金花王当即召集一百位智者,派出一百名勇士,制定寻宝方案,全国上下展开地毯式寻查。然而,三个月过去了,压根儿找不到窃贼的蛛丝马迹。
一天,龟兹国来了一位阿罗汉。这位阿罗汉修炼多年,已然打开千里眼、顺风耳和通灵鼻,能看见一般人看不见的事物,听见一般人听不见的声音,嗅到一般人嗅不到的气味。
金花王前去拜访阿罗汉,请他寻查宝物的下落。
于是阿罗汉攀上皇宫屋顶,伏在琉璃瓦上,塞住耳朵看了一天,闭上眼睛听了一夜。第二天,他告诉金花王:“这件事是狮头龙做的。狮头龙爱珍宝犹如爱生命。三个月前,它施展魔法,卷走了京城的珍宝,在北山龙穴建了一座宝藏。如今它喝了十坛千年美酒,卧在宝藏上,睡得正香哩。”
金花王问:“原来是一头龙,这好办,我去对付它。”
“不要打草惊蛇。”阿罗汉说,“与其它龙不同,狮头龙生性警觉,要是知道你去找它,必然会卷走宝物,迁往异国。现在呢,你最好独自出发,骑上黑马‘夜之闪电’,别忘记往马蹄下垫三寸棉花。”
金花王立即脱下龙袍,换上战衣,佩上削铁如泥的宝剑,往黑马“夜之闪电”的马蹄下垫了三寸棉花。然后他飞身上马,奔赴北山。

来到北山,钻入龙穴,果然看见一个宽敞的厅堂,夜明珠像一盏小灯,散发出柔和的珠光。那狮头龙卧在铺满金砖的龙床上,正呼呼酣睡,在它枕边,端端正正摆放着那顶金花王冠。
金花王悄悄走到狮头龙身旁,抽出宝剑,正想砍下它的颅,然而,转念一想:“我是堂堂金花王,我骄傲的宝剑绝不杀害熟睡的敌人。这狮头龙好歹是一条龙,要以对待龙的礼节对待它。”
于是金花王手举宝剑,退后三步,喝道:“窃贼,醒来!”
狮头龙从睡梦中惊醒,翻了一个身,打了一个滚,变成一头凶猛的狮子,朝金花王猛扑过来。金花王头一低,身子一缩,就势绕到它身后,一手抓住它的尾巴,纵身跨上它的脊背,骑了上去。狮头龙往左甩,甩不掉金花王,狮头龙往右甩,还是甩不掉金花王,它愤怒地咆哮起来,拔足跑出龙穴,张开翅膀,飞到高空之上。
狮头龙唤来风,唤来云,唤来雨,唤来雷,它从狮子变成神龙,又从神龙变成狮子,它口中吐出火,吐出水,吐出霹雳,它飞腾到万里之外,又从万里之外飞回龟兹国的上空。然而,无论它怎么折腾,金花王依然稳稳当当骑在它的脊背上。
三天三夜之后,狮头龙筋疲力尽,停落在金花王宫的琉璃瓦上。它扭转头,气喘吁吁,问骑在它背上的金花王:“金花王,你总不下来,你想怎样?”
金花王手举宝剑,注视着龙的眼睛:“如果你驯服,以后就作我的坐骑。如果你不投降,我就砍下你的头颅。”
龙垂下脖子,垂下眼:“以龙的名义起誓,我驯服。”
于是金花王驾驭狮头龙,飞下屋顶,回到王宫。

从那时起,狮头龙就成了金花王的坐骑,他想去哪里,狮头龙就驮他到哪里。一人一龙同甘共苦,并肩作战,直到老迈。
至于那些黄金、珍珠和宝石,在金花王驯龙的那一天,宰相就率领100名勇士,把它们全搬了回来,还给失窃的臣民了。
而那顶金花王冠呢,当然就物归原主,又戴回到金花王的头顶。关于这一点,狮头龙表示满意,它说,金花王骑在它背上,而王冠戴在金花王头上,如此一来,谁不朝它狮头龙多看几眼呢?所以啊,所有的风光都属于狮头龙,不是吗?


后记:这则故事,《酉阳杂俎》的记载简洁得像个梗概。我读了又读,想要放弃又把它抱起。
这么一则唐代就出现的驯龙故事,这么一个神秘又陌生的龟兹古国,这么一位英俊有为的驯龙高手,有必要跟当下的小朋友讲一讲,对吧?

本故事参考资料:陈蒲清《中国古代童话鉴赏》;段成式《酉阳杂俎》;季羡林《龟兹国王金花考》;玄奘《大唐西域记》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20-11-17 19:13:06 +0800 CST  
66

长须国

一苇 述


女皇武则天当政的时候,有一个读书人,跟随御史出使新罗国。
没想到,船队遇上大风,大船翻侧了,读书人爬上一艘小艇,被吹刮到一个遥远的国度。那里的人相貌清奇,无论男女,下颌都长着长长的胡须。
读书人上了岸,问他遇到的第一个人:“这是什么地方?你们是什么人?”
那个人告诉他:“这里呢,是扶桑洲。我们呢,是长须国的国民。”
读书安顿下来,在长须国游山玩水,拜访当地的贵族和官员,当地人听说他是大唐朝的读书人,都十分敬重,以隆重的礼节接待他。

一天,国王派来十乘车马,把读书人迎进皇宫,恭恭敬敬问他:“中华上士,你认为,治国的第一要义是什么?”
读书人说:“治国的第一要义么?是‘风’。”
“什么是风?”
“风么?便是礼教,便是风俗。难道您没有听过舜帝的歌唱吗:‘ 南风之熏兮, 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风之时兮, 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国王十分佩服,即刻任命读书人为司风长,专职管理长须国的风俗与礼仪。
读书人走马上任,短短三个月,把长须国管理得尊卑有序,井井有条。
国王龙须大悦,重重地赏赐了他,还把长公主红霞许配给他。
就这样,读书人成了长须国的附马爷。他与王公贵族为伍,吃上了美味佳肴,穿上了华衣美服,出行乘坐高马和大车。这么一来,他的日子说得上顺心如意了。不过呢,有一件事让他很难过,仿佛一根鱼骨梗在喉咙里。
是什么事呢?原来,他的妻子红霞公主虽说花容月貌,下颌上却也长着几根坚硬的长须。读书人每天盯着那几根长须,每天不高兴:“唉,母鸡怎么能司晨呢?女人怎么能长须呢?这事儿,违背了圣贤之道啊!”
他向国王提议:“大唐朝的女人都不长胡须,不如咱们定个规矩,强制长须国的女人把长须剃去,怎么样?”
国王坚决不同意:“那怎么行?一半人失去长须,我这长须国还能叫长须国吗?”
没办法,改变不了,只能接受。时间一长,读书人慢慢觉得,红霞公主的长须越看越顺眼,甚至有一种另类的风韵。
读书人安居乐业,在长须国生活了十二年,有了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他的子女都长着长须,两个小女儿跟红霞公主一样,以自己长有长须而骄傲,每天清晨,都往长须上涂抹胭脂。

一天清晨,国王突然焦虑不安,仿佛进了汤锅似的,一会儿翻腾跳跃,一会儿泪落如雨。突然,他跪倒在读书人面前,哀求他:“长须国大祸临头了!附马爷,只有你能救我们了!你到龙宫去,面见海龙王,求他放过我们吧!”
读书人吓了一跳,赶紧应允:“国君言重了。多年来我深受国恩,只要能救长须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国王马上准备了一艘红船,亲自送读书人上船,叮嘱他:“面见海龙王时,你要说:东海第三海汊第七海岛长须国有难,请海龙王高抬贵手,放过我们。记住,是东海第三海汊第七海岛——我们国家小,务必一再强调。”
说完,国王一家人哭哭啼啼地跟读书人道别了。
读书人上了船,第二天,到了龙宫。那龙宫华丽庄严,地面上铺满了宝石和珍珠。读书人一步一步登上玉阶,拜见海龙王。
海龙王说:“大唐朝的使者,你来到我们深海龙国,有什么指教吗?”
“东海第三海汊第七海岛长须国有难,请海龙王出手相救。”
海龙王立即派人寻查这个国家。
可是呢,找了半天,没有找到。
读书人想起国王的愁容和泪眼,再次哀求海龙王:“是东海第三海汊第七海岛的长须国。长须国小国寡民,请海龙王务必放过他们。”
海龙王派出十二位文官,让他们火速彻查。
吃过午饭,一位文官回来禀报:“东海第三海汊第七海岛第二十一座礁石底下,确有一窝龙虾。它们本应成为龙王爷明日的口粮,厨师已经把它们全数捕捉回来,放入食槽养起来了。”
海龙王不由得哈哈大笑:“大唐朝的使者啊,你被虾精迷惑了。你所说的长须国,不过是个虾窝。”
读书人想起自己的妻子和儿女,泪水止不住一行行滴落在脚下。
海龙王怜悯他,就把那窝龙虾全放了,又派了两位龙宫使者,护送读书人回中国。

读书人穿越波涛,回到登州。他上了岸,抖去身上的海草与浪花,回头看那两位使者,竟然是两条巨龙。

后记:故事里“女人长胡须”这一情节,让我想到“牝鸡司晨”的说法。女人长胡须,母鸡喔喔啼,里头富有浓郁的讽刺意味,曲折地反映出唐朝读书人对女皇武则天当政的不满。
然而,究其实,男人与女人,虽然生理上有所不同,但在才能与尊卑方面,其实没有天然的差别。这些类比肯定是不正确的。
不过呢,这个故事基本没有政治元素,它从头到尾充满了幻想的趣味,无论红霞公主的长须,还是“司风长”这个职务,抑或是“东海第三海汊第七海岛”,都让人忍俊不禁。

本故事参考资料:陈蒲清《中国古代童话鉴赏》;段成式《酉阳杂俎》

完稿于2020年11月22日 清晨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20-11-22 08:23:44 +0800 CST  
67

伯乐相马

一苇 述

古时候,最擅长鉴别良马的人,名叫伯乐。
有一回,伯乐乘车出门,看见一匹牙齿松动的老马,正拉着沉重的盐车,艰难地攀爬太行山。
它伸直前蹄,屈曲后膝,竭尽了全身的力气,爬不上面前的陡坡。
伯乐停下马车,注视着它。
它的毛色混杂着灰尘,已然看不清原初的色泽;皮肤因为负重,已然溃烂发臭;筋骨因为长年劳苦,已然弯曲变形;眼神混浊无光,流露出难言的绝望;血红的汗水顺着马尾,一滴接一滴,落在尖锐的石砾上。
泪水,从酸楚的心头涌上了伯乐的眼眶。
他从车上跳下地,脱下身上的布衣,覆盖它伤痕累累的脊背。他抱住老马的颈脖,悲咽,长啸,痛哭起来。
赶盐车的人一脸惊讶:“先生,你疯了吗?”
伯乐长长地叹息:“唉,你怎么会懂得呢?它是世间最难得的千里马啊!战场上的大将军为了求得它,愿意付出千斤黄金的代价。而你,却给它套上坚硬的车辕,让它一辈子拉这滞重的盐车,周而复始地行走在崎岖山路上。我怎么能不为之悲歌痛哭呢?”
那一刻,那匹老马,悲愤地喷了喷鼻子。然后它昂起头颅,高傲地嘶鸣。它的鸣叫声像金石一样清澈、响亮,直达云天。在它眼眸深处,终于闪烁出千里马独有的神采。

后记: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千里马被埋没,士人怀才而不遇——这是古中国一个坚固的情结。
这个故事恰如其分地表述着这个情结,就让伯乐长歌痛哭,洗刷世世代代才华被辱没的遗憾与耻辱吧!

本故事参考资料:《战国策 楚策四》;顾希佳《东方夜谭》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20-11-24 11:42:26 +0800 CST  

楼主:涉江采芙蕖

字数:178442

发表时间:2019-12-22 05:11:46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2-25 22:40:44 +0800 CST

评论数:22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