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中国童话100篇


1

黄袍客
一苇 述

话说大唐天宝年间,京都长安有一处荒废的住宅。这宅院建筑精美,雕牡丹刻凤凰,但是呢,因为十多年没有人居住,苔藓爬上石阶,绿草一丛丛从墙缝生长出来。
附近人们传说,它是一座凶宅,时常闹鬼。十多年来,它更换过好几位主人,但是呢,搬进去住的人,总在一夜之间暴毙。时间一长,兽头铜锁锈迹斑斑,就连物主都几乎忘记有这么一处产业了。

这一年,书生苏荷进京赶考。他文考、武考两处落第,因为家道中落,也就没有回家。苏荷滞留京城,想要谋一份差事糊口。但是他四处求问,总没有合适的机会。
眼看着身上带着钱花光了,一天,有位灰衣人前来找他:“听说先生为人磊落,勇敢无畏,想聘请先生管理一所旧宅。”
苏荷一口应承,当日拆去旧床,买来一张新床,搬进那座宅院。他洗地除草,清扫蜘蛛网,一直忙到天黑,胡乱弄了顿饭吃,倒头就睡着了。

到了半夜,卧室的朽木门“伊呀”一声被推开,进来一个黄袍精怪,它头戴四方宽帽,神高马大,没有手也没有脚,没有眼睛也没有鼻子,面无表情,通体赤色,发出耀眼的金光。
“苏荷!苏荷!”它高声叫唤。
苏荷清醒过来,他手执宝刀,从床上坐起身,定神看着它。因为恐惧,他的心脏剧烈地跳动。
“苏荷!苏荷!”精怪在门边站定,再次叫唤。
“我在这里。”苏荷壮起胆子,与它对答,“你是谁?找我做什么?”
“我是黄袍客。”那精怪掉转身,“你跟我来。”
苏荷披衣起床,他手提大刀,跟在精怪身后,出了卧室,走向西面堂屋,到了墙根下,在一棵老牡丹树下,精怪扑倒在地,不见了。

苏荷紧握着宝刀,在弯月下站了一会儿,没见动静。他平静下来,回到卧室,关上门,继续睡觉。
睡了一会,又是“伊呀”一声,门再次被推开,这一回,进来一个白袍精怪,它戴着圆角帽子,同样没有眼鼻,没有手脚,面无表情,它通体白色,散发出清澈皎洁的亮光。
“苏荷!苏荷!”它站在门边,高声叫唤。
“我在这里!”苏荷坐起身,沉静地应答,“你是谁?”
“我是白袍客。”白精怪掉转身,“你跟我来。”
苏荷手执宝刀,跟在它身后,出了卧室,朝东面堂屋走去。走到墙根,在一棵老梅树下,白袍客扑倒在地,消失得无影无踪。
苏荷站了一会,没见动静,他又回到卧室,继续睡觉。

这一回,还没入梦,忽然听得床底下叮铃当啷一阵响,响声过后,钻出来一个绿袍精怪,同样没有手脚,没有鼻子眼睛,但它比前面两位丑陋得多,浑身上下散发出一股浓烈的铜臭味。它的方形大嘴一张一合,发出浑浊的声音:“苏荷!苏荷!”
“我在这里!”苏荷大吼一声,“你是谁?”
“我是绿袍客,我知道你在这里。”绿精怪说,“你也要知道,我在这里。”
说完,绿袍精怪朝床底下一扑,逝去了。

这时,门背后传来女子“嘻嘻~~嘻嘻~~”的窃笑声。苏荷威风凛凛跳下床,抢先开口问道:“你是谁?”
门背后,走出来一个身材修长的侍女:“我是细腰,愿为主人效劳。”
“好,我问你,黄袍客是谁?”
“是黄金。”
“白袍客是谁?”
“是白银。”
“绿袍客呢?”
“是钱。”
“很好。”苏荷抽出宝刀,朝细腰一指,“以前害人的东西,是你么?”
细腰浑身颤抖:“主人恕罪。我只是一把扫帚,怎么能害人?以前的人胆弱心虚,黄金来唤就已吓破胆子,待得白银和铜钱来唤,三魂七魄全部碎裂,气息全消,再不能活转过来。他们丧命,都是因为自身福份浅薄啊!”
“原来如此,怎样才可以让这座宅院平安无事?”
“这宅院么,它需要一位胆子大有德行的大丈夫当主人。黄金精、白银精和钱精只愿意向仁勇君子臣服,它们已经认定你了。明天你挖出三瓮财宝,再送我往昆明湖,以后这座家宅一定会安宁如意的。”
“好,我照办。”
听得他应允,细腰朝他躬身行礼,回到门背后,变回一支扫帚。

第二天,太阳升起,苏荷拿了一把铁锹,在西面堂屋牡丹树下,挖出来一瓮黄金;在东面堂屋梅花树下,挖出来一瓮白银;然后他朝床底下挖,挖出来满满一瓮钱。最后,他提起门背后的扫帚,锁好兽头,走向昆明湖,把它扔进水里。扫帚得意洋洋,在水面漂了几下,发出活泼的笑声,然后它沉入水底,再看不见了。
这样一来,苏荷就有钱了。他买下那座宅子,在里头闭门读书,三年后,他娶了大户人家的女儿为妻,并且被范阳节度使请去做幕僚。七年后,因为才能出众,他当上冀州刺史。
那座宅院一直安宁,苏家儿孙满堂,花木繁盛,再没有出过什么事。(完)

后记:我追寻这个故事,已经很久了。尝试与人讲述它,一遍一遍讲去,情节一直变幻莫测。情节总在变化,定不下来——是因为我觉得不满意。直到金精不再唤木杵,直接唤苏荷名字,这故事的最终形态才在我心中确定下来。
这个故事探讨人与财富的关系——不仅这个故事,中国故事常有这类情节,似乎都在说,人的财富是命定的,比如《金变》,比如《银变》,又比如《陈仰忠》,后一个故事中,金砖上甚至刻有陈仰忠的名字……表面看呢,像一种宿命论,但其实不是的。
财富的性格很有意思,你越珍视它,越守着它,越像严监生那般死抓住它不放,越怕失去它,它反而不爱你,至少,不会忠贞不二长久爱你。
它爱什么人呢?故事告诉我们,它爱的,首先是大胆勇敢者,然后是有德者。就看我们村吧,改革开放之初,傻大胆发财的大有人在。而能做成大事者,或官运亨通,或生意越做越大,或成得大器当得大家者,内在人品真要好。先看洋人比尔•盖茨,再看国人马云,无不勇敢大胆,最善开拓进取。商场如战场,稍有胆怯退缩,黄袍客便离你而去。掘得第一桶金之后,要想得到更多的财富,好能力好人品就很重要了。你有义气肯吃亏,就有人帮你;你有诚信,才打得开大局面……再扯就远了,自个儿不懂的事儿,还是少扯为妙啊。

本故事主要参考文本:刘守华《佛经故事与中国民间故事的演变》;晋 干宝 《搜神记》之《细腰》;唐 谷神子 《博异志》之《苏遏》;佛经故事《波罗柰王闻冢间唤缘》;以及其它相关故事。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19-12-21 21:11:46 +0800 CST  
2

一酒千日醉

一苇 述

古时候,有个中山国。中山国有座丰醴山。丰醴山有一道甘美的泉水,名叫酿泉。酿泉边有一家酥醪酒坊,出产的美酒四海闻名。
这天午后,酒坊的仪狄先生正在封新酒,百夫长刘玄石信步走进来:“仪狄兄,你今日酿得好酒,酒香醇美,远胜往日。”
“过奖!过奖!”
“我走了远路,口渴得紧,厚颜问你讨杯酒喝。”
仪狄一脸为难:“不瞒你说,这批酒不是凡酒,专为天神酿造的。你俗骨凡胎,一杯喝下去,恐怕得醉一千日。”
刘玄石不高兴了:“你小气就小气吧,直接说不给酒喝不就得了?何必编大话哄我!”
“还真不是我小气。”仪狄取过青竹做的酒勺子,舀了一筒酒,往犀角杯注满了,递给刘玄石,“你且喝一杯,醉倒了可别怪我。”
美酒清冽甘醇,刘玄石一饮而尽,只感觉全身通透丰盈,内心无限畅快喜悦,仿佛登上了仙境。
“果然是神酒!仪狄先生,你造酒的技艺酒神杜康强太多。哈哈哈……我走了,后会有期。”
刘玄石手舞足蹈,纵情放歌,回到家,往床上一倒,酣醉过去,不省人事。
他一日不醒,五日不醒,气息渐渐微弱,脉搏也消失了。
他老婆以为他已经死亡,大哭了一场,把他埋了。
不知不觉过了近三年,酿泉冰消雪化,酥醪酒坊的仪狄先生取春水酿酒,忽然想起百夫长刘玄石,掐手指数数日子,一千日也够了。于是他走出酥醪酒坊,穿过树林,走过弯弯曲曲的乡道,来到刘玄石门前:“请问,百夫长刘玄石在家吗?”
刘玄石的老婆正在割猪菜,听得这话,吃了一惊:“他三年前就死了,早埋啦!”
“埋啦?埋哪里了?他没死,只是喝了我酥醪酒坊一杯神酒——俗骨凡胎,神酒千日醉,这会儿也该醒了。”
刘玄石老婆甩掉手上的猪菜,“哇”一声大哭起来:“都埋地底下三年了,这会儿醒来,准得捂死,快去挖出来吧!”
于是乎,刘家一门六兄弟、刘玄石的老婆孩子,加上酥醪酒坊的仪狄先生,一行十来个人,有的拿着锄头铁锹,有的拿斧头凿子……浩浩荡荡跑向刘玄石的坟墓。
那坟墓湿漉漉的,酒气蒸腾,直冲云天,方圆半里地,酒香漫溢,开着硕大的野花。大伙儿你一锹我一铲,掘开坟墓,撬开棺材,只见刘玄石打了个呵欠,睁开眼,坐起身:“啊呀呀,早上好!太阳都这么高了哇!”
仪狄先生笑了:“早上好!”
刘玄石从棺材跳出来,一把抓住仪狄先生:“你的酒真够醇厚,我醉了一天一夜,黑甜一觉,梦都没有做,天就大亮了。”
在场十来个人,看这情景,实在忍不住,个个捂住肚子,笑岔了气。这一笑不打紧,给那神酒的酒气冲入鼻腔,醺了心神,各各醉眠三个月。

后记:这个故事来自《搜神记》卷十九,我五年前读此书,抄在笔记本上,总想找个机会,给孩子们讲一讲它——讲完故事呢,我得讲讲“夸张”这事儿……
不过呢,一直没有讲。直到今天,读到袁珂先生重述的故事,手痒得紧,于是以我自己讲故事的方式,也来重述一遍。

本故事参考资料:《搜神记》;袁珂《千日酒》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19-12-21 21:13:09 +0800 CST  
3

第九仙

一苇 述

话说盛唐时代,有八位嗜爱饮酒的名士,人称“酒中八仙”,也叫“醉八仙”。他们是:状元郎贺知章、汝阳王李琎、左丞相李适之、美少年崔宗之、大学士苏晋、大诗人李白、书法家张旭和演说家焦遂。
诗圣杜甫的《饮中八仙歌》是这么唱的——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

这“醉八仙”当中,要数“三斗始朝天”的汝阳王酒瘾最大,酒量最好,酒性最粗豪。
一天,大法师叶静能拜访汝阳王,一进王府,汝阳王就拉他喝酒:“叶法师,咱俩不醉无归,一醉方休,来来来,喝一杯!”
叶法师连忙推托:“贫道素来不喝酒。”
“你引领皇帝游月宫见嫦娥,没有美酒怎么能见神仙?别跟我扯谎啦!来来来,喝!”
叶法师笑起来:“贫道当真不能喝酒。我有位弟子常持满,说得上擅长酒道,可以和王爷做个酒中知己。”
“太好了!请他尽快前来,我要结识他!”
“此人体格矮胖,相貌粗陋,王爷不要嫌弃。”
“不会!不会!”

第二天,那弟子来了,果然是个矮胖子,身高只有两尺,肚子却高高鼓起,看上去敦厚稳重,仿佛很有学问的样子。
“弟子常持满,向来心慕‘醉八仙’,自号‘第九仙’。”
汝阳王请他上酒桌坐下,两人相对饮酒。常持满跟汝阳王谈古论今,说到历代兴亡,又说到诸子百家,他引经据典,子曰诗云一路说下来——汝阳王对答不上,兴味索然,打起呵欠来。
常持满见他学理不通,便转移话题:“王爷,你经常出入皇宫,有没有听说杨妃姐妹的绯闻趣事?”
汝阳王一听,立即来了兴致:“虢国夫人不施脂粉,素面朝天,皇帝却越发宠爱她,你知道为什么吗?”
常持满谦逊地请教:“愿闻其详。”
于是汝阳王眉飞色舞地说起宫廷的秘事,一件件数说皇帝的艳史,滔滔不绝,口若悬河。
汝阳王说得起劲,常持满听得着迷,两人酒意渐酣。常持满说:“这酒杯太小了,喝起酒来不过瘾。”汝阳王一挥衣袖:“来人,换两个大碗,再抬两缸百年陈酿上来!”
侍从给他们换上大酒碗,抬上来两缸百年陈酿。
汝阳王看常持满大碗大碗饮酒,却全无醉意,心想我可不能比他先醉,今天非把他灌倒不可。于是他自个儿不喝,却一碗接一碗劝常持满继续喝。两缸酒快喝完了,常持满忽然放下酒碗,抬起头,对汝阳王说:“我的酒量满了,不能再喝了。”
汝阳王怎么肯放过他:“我看你气定神闲,再喝千杯不会醉!”
“不。再喝一碗,我就醉了。”
“名流高士偶尔醉酒,无损风度呀!”
汝阳王走过来,亲自给常持满筛了一碗酒。
常持满站起身回礼,仰起头,“咕嘟咕嘟”喝干了那碗酒。然后,“咕咚”一声,他醉倒在地。
汝阳王命人扶他起来,可是怎么扶得起呢?那常持满稳稳当当坐在地上,变成了一只酒瓮。瓮中酒香漫溢,已然装满百年陈酿。
那酒瓮大约两尺高,肚子鼓鼓的,看上去憨厚可爱,上头刻着“国子监”三个字。
哈哈,原来是国子监的酒瓮呀,怪不得一肚子学问呢!

后记:“酒瓮化人喝酒”类型故事十分有趣,比如故事中的常持满,他酒量虽大,但有限度——酒一装满,就现出原形啦!所以说,凡事不宜太满,一旦满了,就不好玩了。不过呢,常持满“咕咚”一声醉倒在地,变成一只酒瓮——这个情节当真好玩死了。
薛渔思先生拿汝阳王与叶静能编排故事,一个强人喝酒,一个法术高强,故事虽短,人物却都能栩栩如生。

本故事参考资料:薛渔思《矮道士喝酒》;顾希佳《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长编》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19-12-21 21:13:53 +0800 CST  
4

水精与龙井
一苇 述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读书人,名字叫周邯,他很喜欢旅行,一年到头,总有大半年在路上。
有一天,他来到南方的一个市集,看见一个包着彩色头巾的彝人在卖一个小人儿。那小人儿身材矮小,只有一般人的膝盖那么高,但是长得聪明伶俐,一脸上稚气,看起来是个年幼的孩子。
周邯走上前去,问那个彝人:“这么小的人儿,有什么用呢?”
彝人介绍说:“这个小人,是我花了十个银手镯从南海鲛人手里换来的。他善于入水,在水里就像在平地一样。你让他潜入水底,他可以待几天不上来。”
“这倒是一项过人的本领,他值多少钱呢?”
“一口价,三百两银子。”
周邯喜欢那个小人儿,就花掉随身带的一半钱,把他买下来,给他取了个名字,叫“水精”。

周邯带着水精继续旅行,他从蜀地坐船,出三峡,入江陵。经过瞿塘峡滟滪滩的时候,他让水精潜入水底,看看水有多深。
小水精领命入水,不久他从水底出来,竟然捞上来许多金银器物。
“主人,水底下有一艘沉船,这是我在船舱找到的。”
周邯高兴坏了:“你真是我的宝贝,我要重重奖赏你!”
从此,每次小船停泊在江岸潭边,他都让水精沉下水底,捞些宝物上来,他每到一处,就将水精捞上来的宝物拿去变卖,由此成了巨富。

周邯有个朋友叫王泽,在相州做太守。周邯旅行到河北,就去拜访他。有朋自远方来,王泽很高兴,他与周邯欢乐饮宴,天天变着地方游玩,不知不觉过了半个月。
一天,两人来到相州北面一口八角古井旁边。
所谓八角井,是用天然弯曲的石头,把井壁砌成八角形的水井。那八角井很大,井口宽三丈多。相州的这口井,早晨和晚上都会有烟云蒸腾而出,弥漫到一百步以外。黑夜里,常常有火红的亮光从井里射出来,可照出一千尺,就着那火光,看东西就像白天一样清楚。
“自古以来人们传说,这井水底下潜伏着一条金龙。”王泽对周邯说,“每每久旱不雨,百姓聚到井边祷告,每回都很灵验——祷告过后,这方圆十里地,总会降一场雨。”
周邯绕八角古井走了三圈,细细察看地形,说:“这古井理应有至宝。”
王泽叹息说:“可惜没办法探究它的虚实。”
周邯笑道:“对我来说,这事非常容易!”
于是他吩咐水精:“你到水底去,看井下有什么奇异东西。”
“遵命!”
那水精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下水,领到任务很高兴,马上跳下井去。
过了很久他才出来,对周邯说:“主人,井底有一条很大的黄龙。它的龙鳞就像黄金,在水底闪烁生辉。现在,黄龙抱着九颗硕大的明珠正在睡觉呢——那些明珠是无价之宝,我想把它们抢过来。但是刚才手中没有兵刃,我怕黄龙醒来发觉,才没敢动它。如果能有利剑在手,就算黄龙惊觉,我也可以想办法杀死它,把珍宝抢到手。”
听水精这么说,周邯和王泽又震惊又兴奋。
王泽解下随身佩带的短剑,对水精说:“这是我家祖传的宝剑,是远古的铸剑师用精血铸成的,它削铁如泥,鬼怕神惊。现在我把它借给你,你再下水去,把那九颗大明珠取上来。”
水精喝了一杯酒,手握短剑,再次跳下水井。
周围的人听说水精下龙井取宝,都围过来看,议论纷纷。忽然,人们看见水精从井面跳出来,惊慌地逃跑,紧接着,一条几百尺长、爪甲锋利的金龙怒吼着,从井口腾空飞出。它怒目炯炯,鳞甲齐张,摇摆的巨尾一扫,将井旁的石阶击得粉碎。
水精拼命地奔跑,想要逃脱,可是,巨龙一爪伸出,刹那之间就擒住了水精。
金龙带着水精重又退入井中,消失不见了。
人们心惊胆战,个个后退,不敢靠近井旁观看。
周邯心疼他的水精,王泽心疼他的宝剑,二人在井边走来走去,逡巡不定。但是,此后古井一片静寂,一直等到天黑,再没什么东西从井里出来。

那天夜里,王泽梦见一位身穿褐裘、相貌古朴的老人到官府找他。老人神情严正,对王泽说:“我是相州的土地神。先生你是相州太守,怎么能这样轻视自己的百姓?这口井里的金龙,是水井的守护者,它看守九大明珠,泽润一方生灵,你却鼓动狡诈贪婪之心,肆无忌惮派水精下井夺宝。龙若是震怒起来,必定摇天动地,百里大地顷刻间变成一片江湖,万人之众都要丢弃家园,丧失生命。到那时候,你自己的身家性命又如何保存呢?”
王泽吓得声音颤抖,问那老人:“那个水精呢?”
“水精已经被龙吃掉了。”
王泽羞愧悔恨,无言以对。从那以后,他对财富的热衷,也不再像从前那么强烈了。

后记:
这是个唐朝故事,我今日读来,只觉得心有戚戚。它更适合拿来比喻处处现代化开发的今天。只可惜,在龙井面前,人人都是周邯王泽,是水精。河山原本锦绣,如今却污染深重,再难清洁——如今井已无龙,水浊无珠,如何是好?我即使像老土地一样,一再讲这个大道理,又焉有人听哉?

本故事参考资料:《太平广记》之《周邯》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19-12-21 21:14:55 +0800 CST  
5

胡媚儿


一苇 述


话说大唐贞元年间,扬州的市井之中,忽然来了一位玩杂耍的年青女郎。她身上散发出浓郁的香气,举止像狐狸一样妩媚,自称姓“胡”,名叫“胡媚儿”。
胡媚儿面容美艳,戏法变得出神入化,很快就吸引了一大批观众,形成一个热闹的场子。
第一天她表演下鹅蛋,很快下了一箩筐,看热闹的只要给点钱,就能得到一个蛋。
第二天她表演吐铜钱,铜钱一串接一串从她嘴巴里扯出来,她笑得像花儿似的,把钱分给周围的人,得了钱的人纷纷取出钱 方方赏钱给她。

第三天,胡媚儿从怀中掏出一个琉璃瓶儿,那瓶子能装半升水,瓶口像一朵小小的牵牛花儿,全瓶精美通透,透过瓶壁可以把瓶肚子看得一清二楚。她在地上铺了一张锦席,把瓶儿往席上一放,抿嘴一笑,环视了一周,然后拱手作揖,对观众说:“今天是个好日子,诸位客官想必诸事顺利、心旷神怡。现在,请大家变戏法玩耍取乐,只要装满这瓶儿,我胡媚儿就心满意足了。”
说完,胡媚儿抓起一把钱,抛向那瓶子。只听见“叮叮当当”一阵响,钱变得像米粒一样小,落到瓶底,欢天喜地跳跃了一阵才平静下来。看热闹的人高声喝起彩来,很快有人取出一百钱,又有人取出一千钱,向瓶口扔过去,那些钱落入瓶底,一个个变得小巧有趣,“叮叮当当”奏乐似的,快活地跳着,仿佛邀请别的钱也进去玩儿。
有一位当地的富豪,见那瓶儿有趣,越看越喜欢,命人从家中搬来十万个钱,全投进去。那些钱欢快地奏了一支曲子,等到落定,只在瓶底铺了薄薄的一层而已。
有个羊贩子赶着一群羊,凑到前面看热闹,问胡媚儿:“要是把我这群羊赶进去,不知道变成什么样子呢?”
胡媚儿快活地跳起舞来,舞到他跟前,从他手中接过羊鞭子,扬起来,对那群羊说:“进去!进去玩儿!”
那群羊好像着了魔,一只只跳起来,一下子变得小小的,全跑进瓶子里。到了瓶底,变得像蜜蜂一般大小,可爱极了。围观的人纷纷拍手叫好,喝彩声像潮水一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那会儿,扬州一位税务官押送着几十车物资,正走到那地方,见戏法变得精彩,也停下来看。胡媚儿使劲儿冲他抛媚眼,税务官心里痒痒的,不由得轻浮起来,上前跟胡媚儿调笑:“姑娘,你瞧我这几十辆马车,也能到你的瓶中去吗?”
胡媚儿舞到他身边,递给他一杯酒:“只要大人许可。”
那税务官心想,反正是国库的物资,拿来玩个戏法不要紧。于是他接过酒,喝干了,捏了捏胡媚儿的脸蛋儿:“那,你试试看。”
胡媚儿舞起长袖,招引那批长长的车队,高声吆喝:“进去!进去玩儿!”
拉车的马仿佛醉了酒,马车一辆接一辆进入琉璃瓶中,变得像蚂蚁一样小,仍然在向前走——走着走着,看不见了。
胡媚儿纵身一跃,跳进瓶中,变成一个拇指大小的人儿,“格格”笑着,仿佛在变戏法。
那税务官急了,拿起瓶子,想把胡媚儿倒出来。然而瓶子一晃,胡媚儿也不见了。
税务官大吃一惊,举起手,死命把那瓶儿往地上掼。“砰”一声,瓶子碎了。然而,地上除了一地琉璃碎片,什么也没有了。

后来,大约过了一个月吧,有人在清河县看到胡媚儿,她没有乘轿子,浑身珠光宝气,骑在一匹名贵的大马上,往东平方向去了。

后记:这则故事来自唐人薛渔思——看名字是不是有点熟悉?没错儿,就是这位薛渔思,他还记述过另一则著名的故事,叫《板桥三娘子》。
板桥三娘子“吃烧饼人变驴”、胡媚儿“琉璃瓶敛财”——这些幻术故事想必曾经在唐朝的市井间广泛流传。然而,一个故事无论在民间被讲述得多么精彩,如果没有被记述下来,就会逐渐湮灭无迹。
今天,我用当代汉语重述这则故事,向唐人薛渔思先生致敬。

本故事参考资料:薛渔思《胡媚儿》;顾希佳《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长编》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19-12-21 21:15:52 +0800 CST  
6


李靖行雨



一苇 述



李靖年青时酷爱打猎,常驻霍山桃花村,把猎物分给村民。他武艺高强,生性豪爽,村民都和他亲厚,总以好酒好饭招待他。

一天,李靖在林中遇上一群金鹿。
他翻山越岭追逐鹿群直到天黑。后来,鹿追丢了,李靖迷了路,茫茫然不知该往哪里走——密林深处,却传来虎狼的咆哮。
李靖下了马,在山溪洗净脸面,喝了水,歇息一会。再站起身,看到远处有几点灯火。有灯火就有人家,有人家就有着落,李靖振作精神,跨上马背,朝灯火跑去。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座大宅,石墙高峻,门第气派,李靖疑心是大官人家的别墅,于是走上前,敲响那扇朱红色的大门。
过了好一会儿,出来一个青衣侍女,上下打量李靖,问他:“你是什么人?这么晚了,来做什么?”
“我在山中打猎,天黑迷路,想借宿一宵。”
“抱歉,今晚只老夫人在家,不方便外人留宿。”
“虽然如此,还是请通传一声。”
青衣侍女进屋通报,把李靖留在外面。李靖安静地等待,月亮从山尖移到屋檐,摇曳着蔷薇的花影。

过了好久,青衣侍女才再出来,安置好马匹,邀请李靖进入客厅。厅堂金碧辉煌,摆放着奇珍异宝,灯笼内没有烛火,一颗颗硕大的夜明珠璀璨生光。老夫人大约五十岁,头戴珊瑚,身穿翡翠,神情举止优雅端庄。
李靖上前行礼:“夜深打扰,望夫人海涵。”
夫人命人给李靖端上茶饭,对他说:“你来得不巧,我两个儿子都出门了。但是让你独自待在外面实在危险,只好委屈你随便吃点东西,将就着住一晚。”
李靖道了谢,开始吃晚饭。饭菜里有鲜鱼和贝类,烧得异常美味,是人间难得的佳肴。等李靖吃完饭,老夫人叮嘱他:“我儿子可能会半夜归来,到时风雷喧哗,你不必害怕。”
“请夫人放心,李靖素来定静。”
于是老夫人回内室安歇,青衣侍女带李靖到客房,给他抱来洁净芬芳的被褥,然后打开窗,关好门,让他睡觉。
但是李靖不敢入睡。深山大岭,这样的宅院实在不同寻常,半夜归来风雷喧哗的,会是什么怪异之物呢?

到了三更,大宅外传来翅膀扑腾的声响,紧接着,门被急促敲响,仿佛打鼓似的。仆人应声开门,一个清亮的声音说:“天符传令,命你家大郎即时行雨到五更,范围在这霍山方圆九里地。雨水要充足,不得荼毒生灵。”
仆人接了天符,送进内宅,老夫人十分发愁:“前时天天待命总不来,今晚龙神一出门,雨符就来了——怎么办呢?”
青衣侍女说:“借宿的客人魁梧威严,我看他很有本事,何不请他代劳行雨?”
老夫人转忧为喜:“不错,也是个办法。”
于是青衣侍女来请李靖:“先生醒了吗?老夫人有事相求。”
李靖打开门,随青衣侍女来到花园,老夫人手执雨符,正在看龙马吃草,她对李靖说:“想必先生已经知道:这里不是人的住宅,而是龙宫。我正是霍山龙母。今晚不凑巧,大郎去东海赴宴,二郎送妹妹外出,而天庭却送来雨符,必须即时行雨。两位龙神离家万里,一时难以召回——我想请先生辛苦一趟,代龙神行雨,可以吗?”
“当然可以。但李靖是凡人,不懂腾云驾雾,怎么行雨呢?”
“你先披上龙衣,然后骑上龙马,它自然会带你上天。”老夫人把雨符贴在龙马的耳根下,又取出一个银瓶,装满净水,挂在马鞍旁,然后交给李靖一根刚刚萌芽的杨枝,“先生不用驱赶龙马,只须等它蹬蹄嘶鸣,你便用杨枝的芽子蘸一滴水洒下。要记住,每处只能洒一滴,千万不可增多。”
李靖记在心里,答应下来,就披上龙衣,骑上龙马,上天行雨。

龙马踏风奔驰,很快升上云端,雷声在脚下轰鸣,天上却群星璀璨。不久,走到一处云头,龙马停步蹬蹄,仰天嘶鸣,李靖立即把杨枝放入瓶中,蘸水洒下。就这样,龙马每停一处,他就用杨枝洒一滴净水,身手很快熟练起来。不久,电母来了,借着电光,李靖朝下方张望——咦,那不正是桃花村吗?
“近来天旱,桃花村禾稻焦枯。村民向来厚待我,如今我手握雨露,不妨给他们多洒一些。”
李靖这样想着,一连拿杨枝蘸了二十滴净水,朝桃花村洒下去。
李靖在空中辛勤行雨,到了五更,龙马驮着他回归龙宫。然而,一着地,就听到哭泣的声音,老夫人哽咽着说:“先生,你为什么私自增加雨量呢?要知道天上一滴水,人间一尺雨,你接连洒了二十滴水,山谷里半夜水深两丈,村民还能活命吗?”
李靖大吃一惊:“我本是好意,没想到酿成大祸,我得去救他们!”
老夫人拦住他:“已经迟了。你是凡人,原本不懂得雷雨的变幻,这是我的责任,不敢责怪先生。再过一会儿龙的军队就要到来,你先走吧!”
李靖又愧疚又惊慌,想道歉却说不出话来,只得跟老夫人道别,脱下龙衣,还给青衣侍女。
走到长廊,李靖看到两个仆人:一个文质彬彬,从东边出来;一个怒气腾腾,从西边出来。青衣侍女告诉他:“先生辛苦一场,龙母送你的两个忠仆。你可以都带走,也可以选择一个。”
李靖心想,我辜负了龙母的嘱托,怎么好意思两个都要呢?文质彬彬的仆人给龙母留下吧!于是他说:“我选西边那个怒汉。”
李靖带上怒汉,牵起原来的马,出了大门。没走几步,一回头,大宅不见了!正惊讶,想问那怒汉,一眨眼,却连怒汉也消失了。
雨后空山潮湿清凉,天色渐渐明朗,李靖寻找道路,跑向桃花村。只见山谷贮满雨水,已经变成水潭了,桃花村泡在水里,只露出烟囱——鱼儿游来游去,村民们都变成鱼了吗?

后来,李靖当上大将军,他战功显赫,百战百胜,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被称为大唐朝的“战神”。但是,他只能“出将”,没能“入相”,最高封号只是“卫国公”而已。据说,要是他当时两个仆人一同带走,就可以出将入相了。

后记:据顾希佳老师研究,这则唐代故事并非横绝的孤篇,它前有借鉴,后有影响——当代故事如董均伦先生采录的《木匠行雨》,也有相类的想像,相似的结构。可见在中国民间故事的花园里,它有属于自己的基因密码。
我喜欢它很久了,从前译写过一次,不是很满意。今日再写一回,总算好一点了。那么,好了,就这样讲给你听吧!

本故事参考资料:李复言《李卫公靖》;顾希佳《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长编》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19-12-21 21:16:44 +0800 CST  
7

翠羽黄衫


一苇 述


古时候,有一座金鸡山,山南是一面崖壁,山石层层堆叠,清奇高峻,人称“千层峰”。
这千层峰岩石金、绿相间,每当风雨过后,阳光照耀下来,石壁金碧辉煌,让人流连忘返。
一天,农夫邬东在山脚下耕田,偶然抬头,看见崖壁飞下来一只神鸡,周身毛羽金澄澄,尾巴却是翠绿翠绿的,犹如碧玉。邬东见神鸡耀眼美好,十分稀罕,不由得心生向往,但他知道自己捉不住它,就弯腰捡起一个土块,奋力朝它掷去。神鸡脖子一伸,“喔喔喔”叫着,拍着翅膀飞起来。它飞上千层峰,不知从什么地方钻了进去,不见了踪影。
“下次再给我看见,必定要捕获它。”邬东造了一把连弩,日日练习发射,过了三个月,不说百发百中吧,也说得上箭无虚发。
一转眼,到了五月,天气一日比一日炎热,南风热熏熏吹过邬东的麦田,小麦黄了。
闲话不说,只说这天清晨,邬东一大家子全到了麦田里,正热火朝天收割麦子,忽然,小男孩邬狗子叫嚷起来:“神鸡!神鸡来了,吃咱家麦子呢!”
邬东站起身一看,果然那只神鸡又来了,金羽翠尾,光鲜亮丽,气定神闲立在田埂上,不慌不忙地啄食麦子。
“天助我也。”邬东从包袱取出连弩,对准神鸡,连发三箭。因为离得近,三支箭全射中了。霎时间,火花四溅,神鸡抖了抖翅膀,带箭飞起来,转眼已飞上千层峰,不知道从什么地方钻了进去,不见了踪影。
怪事儿发生了,那神鸡一入山崖,邬东“啪”一声栽倒在地,两只手捂住胸脯,“哎哟”“哎哟”……全身痉挛,不住嚎叫。
一大家人围过来,扶起邬东。
“痛死我了!痛死我了!”邬东痛苦地呻吟,“我这胸脯,中了三支箭!快给我敷止痛药。”
他的兄弟背了他回家,放在床上,请扁鹊大夫来家诊治。扁鹊大夫看了半天,看不出所以然。然而邬东大呼小叫,要死要活,看上去也不像装的。没法子,只得给他上了止痛的金创药。
没多久,麦子收定,农事闲下来,扁鹊大夫坐船到县城,为一位达官贵人诊症。回程时,船行到千层峰对面那片滩涂,有个黄衫汉子扬起一顶翠羽帽,大声唤:“载一程!载一程!”
客船靠了岸,那汉子挑起两笼黄瓜,摇摇摆摆上了船。上得船来,挨扁鹊大夫坐下,掀起黄衫。哎哟!扁鹊大夫赫然看到三支短箭,不偏不倚插在那汉子的胸脯上。
扁鹊大夫仁心妙手,顾不得船上风浪颠簸,当即取出医箱,剪开他的皮肉,取出三个箭头,又为他敷上治疗伤痛的特效药。
黄衫汉子向扁鹊大夫深深鞠了一躬:“大恩无以言谢,这两笼黄瓜,就当诊金了。”
停了船,扁鹊大夫挑起两笼黄瓜,走上岸,走过大街,走过小巷,回到家。你猜怎么着?笼子里的黄瓜呀,全变成了金条。扁鹊大夫就这样成了巨富。
说来奇怪,自从扁鹊大夫给那汉子治了箭伤,农夫邬东的胸脯就再也不痛了。
人们说,那个翠羽黄衫的汉子,就是千层峰上的那只神鸡。

后记:话说多年以前,我跟老赵从广州坐船到梧州,沿途游玩,一路去到封开,走入山里,见了金鸡岭,又见千层峰。貌似某个景区某块石头上,铭刻着山有金鸡的传说……具体在哪里呢?记不得了。只记得老赵对千层峰赞不绝口,于是我给她取了个外号,叫她“千层峰”。
昨日读袁珂的《金鸡》,不知怎么老想起那次旅程。今晚下班回家,便啥都不做,写下这则故事。

本故事参考资料:《述异记》;袁珂《中国民间传说》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19-12-21 21:20:43 +0800 CST  
8

巧嘴的龙女

一苇 述


古时候,海边有个打鱼人,他在月亮下捕鱼,一网撒下去,拉上来一条大怪鱼。
那怪鱼足有百斤重,长着人的脸,海豚的身子,腹部有四只脚,颈下有两只手。仔细看呢,会发现它脖子上有一圈淡金色的短发,脑袋后面呢,又还有第三只眼,它目光流盼生光,像三颗绿星星。
海港的渔人都围过来看,有的提灯笼,有的举火把。大伙儿议论纷纷,没有人知道那怪鱼是个什么东西。
一个老渔夫说:“就算不是人类,也是海里有灵性的东西,杀死它是不吉祥的,不如放归大海。”
打鱼人不肯放,他以为怪鱼珍稀难得,指望它挣点钱。等到周遭渔人散去,他把怪鱼抱上鱼车,拉回家中,放在天井里,拿一张席子盖住它。

没想到,到了半夜,那怪鱼竟独个儿说起话来。打鱼人悄悄起身,蹑手蹑脚走到天井,听到席子底下传来女子的声音:“唉,怪只怪我自己——只因赌气离天界,落入渔夫网上来。”
渔人掀开席子,问她:“你是鱼?是人?是神仙?”
那怪鱼骤然看到打鱼人,吓得直抖,即刻闭上眼,合上嘴,再也不说一句话。
打鱼人胆怯起来,想要丢弃它,却又不甘心。他四处跟人说,自己捕获了一条奇珍的大鱼,这鱼夜里会说人话,谁想要的话,给三十两银子就行。

有个爱管闲事的小地主,听说了这怪鱼的新闻,专程到打鱼人家里来看怪鱼,左看右看,上看下看,越看越新奇,就给了打鱼人三十两银子,取来个大竹筐,把怪鱼背回自己家中,放在屏风后面,用一张绣帘遮住。
到了半夜,小地主悄悄起身,隔着屏风偷听,果然听见一个女子清脆的声音:“唉,怪只怪我自己——只因多嘴说闲话,就被移来另一家!”
小地主连忙追问:“你是什么来历?说来听听呀!”
可是呢,那怪鱼听见人声,立即闭上嘴,不说话了。
小地主又是哄骗,又是吓唬,又耍猴戏逗它,折腾了一夜,好不容易天亮了,那小地主困得眼皮儿直打架,一头倒在床上,呼噜呼噜睡熟了。
小地主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两个娃儿贪玩,凑到怪鱼那里看。
怪鱼说:“渴死我了!渴死我了!”
两个孩子心地好,马上取来小水桶,打了几桶井水,浇在它身上。怪鱼不满意,抱怨说:“井水淡澌澌,海水多滋味。”
小地主的妻子听到这话,吩咐仆人挑来几担海水,把大怪鱼养在大水缸里。
孩子们围着水缸玩耍,一味逗它。但大怪鱼总闭上眼睛装睡,不理会他们。

又过了几天,小地主半夜睡不着,又惦记起那怪鱼来。他悄悄起了身,蹲在水缸下,这一回,他听到一个美妙的声音,在唱戏呢:“哎哎呀,我祈求天公,祈求地母,祈求山神与海神,祈求门神灶神水缸神,也祈求这一家的小地主——放我回归大海吧!快放我回归大海吧!哎呀呀,放我者生,留我者死!哎呀呀,放我者生,留我者死!”
小地主自小爱唱戏,听它唱得好听,就接着它的腔调说唱起来:“怪鱼怪鱼你听着,我是这家小地主。你明明白白告诉我,你身世如何,来自何处,说得清楚,我一定放你。如果装聋作哑不言语,我天一亮就宰了你,放入油锅煮,煮呀煮呀煮……”
“一言为定!”大怪鱼马上说,“我呢,本是南海龙王第九个曾孙女儿,东海龙王第三十八位龙孙的未婚妻。只因跟未婚夫吵嘴,赌气游到浅水湾,不幸落入渔人网——这几日,困得我好苦也!快快送我回大海,日后定当报答你。”
小地主听她说话伶牙俐齿,实在忍不住笑:“原来是个巧嘴的龙女。好吧,你放心,明日就放你回去。”

小地主派了一顶轿子,把龙女抬到海边,雇了一条好渔船,他亲自背那龙女上船,吩咐渔船驶离海岸,到了开阔的水域,他亲手把那巧嘴龙女放回大海。
那龙女一入海,喜得眉飞色舞,连声说:“好呀,好呀!多谢哥哥,多谢哥哥!”
一转身,潜入海底,不见了。

过了半年,那小地主在市集游玩,一个渔人向他兜售珍珠,满满的一斛珍珠,又大又圆又明亮,小地主非常喜欢,问他价值。渔人说:“这是深海龙宫的珍珠,只卖给有缘人,既然你喜欢,就卖给你吧!它们价值五百两银子。”
但是,小地主当时没有带钱,渔人就说:“没关系,你先把这斛珍珠带回家,今晚我到你家取钱。”
可是呢,那渔人第二天没有来,第三天没有来,一直都没有来。小地主把那斛珍珠倒出来,发现斛底有一张信笺,写着一行字:“幸亏没放油锅煮,不然哪来一斛珠?”
小地主禁不住哑然失笑——原来,这一斛珍珠,是那位巧嘴龙女送来的礼物。

后记:在《中国民间故事史》读到这个故事,忍不住笑起来。刘老师说,这个故事里龙女的形象是不慎落入险境的憨态天真的巧嘴女子。这真是正解,我也这么想。
幸好傻人有傻福,爱说话的孩子有糖吃,最终,这巧嘴龙女还是得救了。

本故事参考文本:刘守华《中国民间故事史》;宋 刘斧 《青琐高议》之《异鱼记》

2019.12.26修订版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19-12-26 08:29:14 +0800 CST  
9

板桥三娘子

一苇 述

话说唐朝那会儿,汴州西面有一座板桥,板桥旁边有一间客栈,名叫“板桥客栈”。
客栈的老板娘三十岁上下吧,模样儿说不上华美漂亮,但也有点儿秀丽动人的风情。她没有儿女,也没有亲戚,没有人知道她是谁,从哪里来,只听说她是个寡妇,人人唤她“三娘子”。
三娘子利落能干,她经营客栈,兼卖粥饭,还养了一大群驴子。
大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不论是出差公干的,还是私人旅行做买卖的,如果路过汴州不够钱花,三娘子就会降价接济他们。
所以呢,人人夸她会做生意,她的客栈里总是住满客人。

元和年间,有一天,许州人赵季和路过汴州,来到板桥时,天色已晚,于是他就近投宿,走到板桥客栈门前。
三娘子热情地迎上来:“客官从何处来?要往何处去?”
“我是许州人,去往东都洛阳。天晚了,想住在你这里。”
“今晚呢,已经没有好床位了,只能委屈你睡角落的床位。”
“没有关系。”
赵季和在最里边的床铺安顿下来,床铺隔壁正挨着三娘子的卧室。
三娘子端茶送水,照顾客人十分殷勤周到。到了就寝时间,她端来一坛陈年的美酒,对客人说:“这是我自家酿的陈酒,众位客官都喝一杯吧,暖一暖身子,洗一洗旅途的风尘。”
她笑着打开酒坛的盖子,一瞬间,酒香溢满了客栈。
“干杯!”
“再来一杯!”
客人全都围到三娘子身边,他们饮酒说笑,非常快活。三娘子酒量非常好,喝了好几杯,却没有一点醉意。赵季和也跟大伙一起说说笑笑,但他没有喝三娘子的酒。赵季和生性谨慎,出门在外,素来滴酒不沾。
没过多久,旅客醉了、困了,各自上床睡觉。三娘子回到自己的房间,她关上门,吹灭了烛火。

夜越来越深,众人都已酣睡,只有赵季和睡不着。
隔壁传来悉悉窣窣的声音,他透过墙缝窥视,看见三娘子点亮蜡烛,搬出一个木箱子,她铺开一张锦缎,然后从箱里取出一个小木人、一匹小木牛和一套小犁耙。小木人大约六七寸高,做得精致逼真。三娘子把它们放在锦缎上,念了几句咒语,然后含上一口水,喷向它们。
水一淋,小人和小牛当即活了过来。
小人把犁耙驾上牛背,牵着牛,开始耕锦缎里的一块田地。他来来回回耕了好一会,把田耕得平平整整。等田地耕好,三娘子递给小人一袋荞麦子。小人播了种,种子立刻发芽,很快开出荞麦花,不一会儿,结出成熟的麦粒。小人将荞麦收割下来,脱好粒,得到三升荞麦,交给三娘子。三娘子搬出一个小石磨,让小人把荞麦磨成粉。等小人干完活,三娘子对着他念了几句咒语,小人和小牛又变回小木偶,一动不动站在地上。接下来,三娘子把锦缎、小木人、小木牛、犁耙和小石磨收回木箱子。
紧接着,三娘子把荞麦粉做成了烧饼。
“喔喔喔……喔喔喔……”,公鸡鸣叫了,天色微亮起来,旅客们纷纷起身,准备离去。
三娘子从卧室走出来,手里端着一盘香喷喷的荞麦烧饼,说话的声音很体贴:“各位客官,清晨饥饿,吃块饼子再走吧!”
赵季和回想起昨晚的事情,心中疑惧,他没有吃烧饼,直接走出了客栈。
刚出门没几步,他听到一阵奇怪的驴叫,回头一看,只见吃了烧饼的客人同时跌倒在地,嘴里发出驴子的嘶鸣。一眨眼,他们全部变成了驴子。
三娘子马上把驴子赶进驴棚,把客人的财物据为己有。

赵季和内心惊奇,但他没有把这件事讲给任何人听。过了一个多月,他办完洛阳的事回到汴州,仍然到“板桥客栈”投宿。这一次,他事先做了几块荞麦烧饼,烧饼的大小和形状都做得跟三娘子的烧饼一模一样。
三娘子还像上回一样,春风满面地迎接他,端茶送水十分周到。
这一晚,客栈没有别的客人,三娘子让他住最舒适的床铺,就寝之前,叮嘱他说:“明天早上,咱俩一起喝杯清茶,吃些点心吧!”
“多谢你的好意,我事儿急,鸡一啼就要出发上路。”
“没问题,我为你准备可口的早餐。”三娘子笑着说,“晚安!”
第二天清晨,公鸡啼鸣,赵季和起身洗漱。就在他收拾行装的时候,三娘子端上来一盘荞麦饼子:“客官辛苦了,清晨饥饿,请吃些早点。”
说完,她放下烧饼,转身走开,去烧开水。
赵季和连忙从盘子里拿起一个烧饼,偷偷换上自己带来的一块。
三娘子很快回来,有点讶异:“咦,怎么没吃呀?”
赵季和笑答:“真巧,我的干粮就是这种烧饼,两种饼子完全一样啊!”
他取出自己的烧饼,吃了一块。
三娘子在他对面坐下,给他倒了一杯香茶:“虽说饼子一模一样,但这是我亲手为你做的麦饼呀!你不要尝尝吗?”
“你的心意,我当然不辜负。”赵季和含情看着她:“三娘子,你辛苦了,也吃一块我做的饼吧!”
他把偷换的荞麦饼递给她。
三娘子接过烧饼,才咬了一口,马上趴倒在地,发出驴子的嘶鸣。她回头看了赵季和一眼,来不及说一句话,就变成了一头健壮的母驴。
赵季和给她套上挽具,骑上她,走回家去。他带走了那箱木偶。不过,因为不知道咒语,也不懂幻术,他没有办法让他们行动起来,也就没有办法把别人变成驴子。

后来,赵季和骑驴游历了很多地方。
三娘子真是一匹最强壮的驴子,能吃苦耐劳,日行百里。最难得的是,她对他千依百顺,从来不违逆他的意思。
四年后,赵季和骑驴入关,走到华岳庙。路旁站着一位老人,看他们来到面前,突然拍手大笑:“板桥三娘子,好久不见!你怎么成了这副模样?”
他伸手抓住笼头,对赵季和说:“她虽然有过错,但遭受这几年的罪,也够可怜了,把她放了吧。”
说完,他摘下驴子的笼头,双手掰开驴嘴,把驴皮撕开。
三娘子脱去驴皮,变回人形,她直起身,拜谢过老人,一句话也没有跟赵季和说,就钻入人群中,消失不见了。
从那以后,再没有人听说过她的消息。

后来,赵季和回到家,安顿下来。他娶了妻子,生了孩子,可是呢,不知道为什么,每当想起三娘子,他就觉得很惆怅。

后记:板桥三娘子,故事背后的世界

这两天我找到文言的原文,一遍遍读《板桥三娘子》。从前不知道这个故事,这回是初读,竟有惊艳的心情。如同那日细读《柳毅传书》,只觉好得超乎想像。只可惜这两天得改测验卷。我发誓一有时间,我要把它重新写一翻,我要用力地,再一次感受它在旧书页历尽风尘后犹存的风韵。
安房直子在《手绢上的花田》借用了这个故事的幻想方式——板桥三娘子床前的一席地,拉木牛耕种的小木人,它们统统在安房直子的手绢上复活。安房直子的那个故事,写得不算太成功,但这真是无比美妙的幻想。这个安静躺在唐传奇中的文言故事曲折惊心,结尾尤其好,路旁那位拍手言笑的老人,最让人回味无穷。
他是谁?
板桥三娘子何许人也?
我思慕着故事背后的世界,觉得它比故事表层所呈现的更宽广。
老人、三娘子、赵季和,他们都是有故事的人。故事之外,另有故事……永远讲不完的故事。我有时想,故事无穷的魅力,也许在于它没有讲出来的部分,对读者来说,它勾起的是永远的思慕,一再思慕,无穷思慕。

本故事参考文本:《河东记》第十篇《板桥三娘子》,作者:薛渔思。收录于《太平广记》卷第二百八十六,幻术三。

2019.12.26修订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19-12-26 09:23:10 +0800 CST  
10

狐狸书生

一苇 述


话说西汉那会儿,董仲舒端坐在帷幕中央,给众人讲诵儒学经典。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正讲得起劲呢,忽然来了一位俊美的书生,他掀开帷幕,身形潇洒,一下子坐到董仲舒面前。董仲舒知道他不是平常人。但他不理会他,仿佛没有看见似的,心平气和,继续讲课。
就这样,一直把那天的课讲完。
“要下雨了。”书生说。
董仲舒把书放下,跟他开玩笑:“巢居知风,穴居知雨。你是狐狸,还是蹊鼠?”
书生大笑着,化作一只花狐狸。

时移世易,到了西晋,花狐狸来到燕昭王的墓地,徘徊再徘徊。
燕昭王墓前矗立着一座华表,见狐狸抓耳挠腮不得安宁,就问它:“花狐公子,你跳跃彷徨,有什么心事?”
花狐狸就地打一个滚儿,变作一位华衣公子:“我思慕司空大人张茂先很久了。张大人博学多识,辞藻温丽,又能治理国家——你说,我积千余年的才学,能不能与他匹敌呢?”
弯月斜照,群星低垂,那座千年古木站在夜风中,打了一个寒颤。
见木头不言语,狐狸又问:“你说说看,以我的才情与品貌,可以去拜见司空大人吗?”
华表说:“我劝你不要去。张茂先并非燕昭王,也比不得董仲舒,恐怕不容易蒙骗。你到他府上,要是被识破本相,岂不是要遭殃?说不准还会连累我。”
“哼,你这段呆木头,懂什么?”

狐狸公子拂袖离去,到了司空府,他自称花公子,要拜见司空大人张茂先。他年纪轻轻,洁白如玉,举止风雅,又博古通今,诸子百家无所不通,琴棋书画无所不晓,张茂先不由得另眼相看,于是与他对坐交谈。好几回,张茂先已然理屈辞穷,花公子依旧滔滔不绝。
突然,张茂先手扶几案,站起身,脸色一沉:“天下哪里有如此才高博学的少年郎?你不是鬼魅,就是狐狸!”
他发出命令,让武士把花公子看管起来。又吩咐仆人收拾一个密闭的房间,留花公子住下。
狐狸公子十分恼怒,但又无可奈何:“古时燕昭王筑黄金台招贤纳士,古圣贤墨子更是兼爱世人。你是当世名流,理应尊重人才、容纳异己,怎么能忌恨别人有学问呢?”
说完,转身要走。
可是,张茂先早已布署了严密的防卫,根本走不出去。那花公子没有法子,只好暂时住下,他每天口若悬河,一再向张茂先申辩:“你设下天罗地网,防范一个手无寸铁的书生,必将招致天下人耻笑!世间才智之士还会来找你么?他们连你的门都不敢进了!从此以后,只怕人才都要闭锁嘴巴、卷起舌头,你不觉得惋惜么?”
然而,不管怎么说,张茂先总不理会他。

这天,丰城县的县令雷焕造访司空府,听说了花公子的事情,就对张茂先说:“如果他是狐狸,放出猎犬,必定现出原形。”
张茂先于是唤来猎犬,放入花公子的房间。没想到,花公子毫无惧色,还高声痛骂:“你们才华智慧比不上我,就认定我是妖怪,难道不羞愧么?就算放千百条狗进来,我也不怕啊!”
张茂先气得胡子直抖:“你不怕狗,必定是千年老精!”
雷焕见多识广,说:“千年老精,只须找一段千年古木,点燃起来,以火光照它,立刻现形。”
“千年古木——哪里有?”
“燕昭王墓前的华表,正是千年神木。”
张茂先马上派人前往燕昭王的墓地,砍伐古老的华表。伐木者举起斧头,空中忽然跳下一个青衣小孩,高声问:“你要做什么?”
“司空大人派我来砍这段木头,要用它点起火来,照一个妖孽,使它现出原形。”
青衣小孩放声大哭:“狐狸不听我劝,果然灾祸连累到我身上,如今哪里逃得掉呢?”话音落地,化作一阵青烟,随风消散了。
伐木者挥斧砍断华表,枯木深处,鲜血像泉水一样流淌出来。
张茂先得了这段神木,立即点燃,以火光照那个书生。书生立即瘫倒在地,现出原形,果然是一只花狐狸。
张茂先洋洋得意:“这两个妖孽,要不是遇到我,准能再活一千年哩!”
他剥下那花狐狸的毛皮,留着做袄子,然后把它放入汤锅,烹煮起来。

后记:“狐狸变作公子身,灯夜乐游春。”——这是日本诗人与谢芜村的俳句。日本文化大抵不曾经历“存天理灭人欲”的洗礼,狐狸公子从容潇洒游乐人间,满怀欢悦。
袁珂先生重述这则故事,在文末加了一句话:“害人的妖物,从来都是怜悯不得的。”
顾希佳先生《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长编》收录了这个故事的九种记载,细细读去,并没有发现狐狸与华表有害人的迹象——我想,这个故事的深意,也许并不如袁先生所言,歌颂降妖捉怪者的“智勇”。故事提及燕昭王,又说起墨子,狐狸书生拜谒张华之前,还去见过董仲舒。燕昭王招贤纳士,墨子兼爱非攻,而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是为了“以利正统”——从此,非儒便成了异端。
这个故事所呈现的,正是中国异端的命运。

本故事参考资料:晋 干宝《搜神记》 袁珂《张华和狐狸》


2019.12.26修订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19-12-26 09:58:08 +0800 CST  
11

李寄斩蛇

一苇 述

古时候,有个东越国,东越国有一座大山,名叫庸岭。
庸岭山势高峻,生长着茂密的大树,森林连绵几十里,遮天蔽日,阴森可怖。西北面低洼的大沼泽里,有一个深不可测的洞穴,洞穴中居住着一条巨蛇,长达七八丈,有三四个水桶那么粗。
这条巨蛇吞食山里的野兽,吞食山下的牛羊,但它不满足,还经常袭击老人和小孩,成为当地一大祸患。

东越王派遣官兵围剿大沼泽,试图捕猎它。然而年深岁久,大蛇已成精怪。官兵进了沼泽,蛇怪喷吐出浓浓的毒雾,官兵吸入毒雾,头晕心痛,死伤了大半。
剿蛇队一退出沼泽,东越王就做了一个梦,他梦见蛇怪爬进他的梦里头,喷着火,像人一样说话:“东越王,你不自量力,竟想剿杀我?我的怒火已然不可遏止,我非杀死你不可!”
东越王浑身颤抖,向它求饶:“请不要杀我,我愿意祭祀你。”
“好吧,你马上修建一座神蛇祠。每月十五,给我三头牛;每年八月初一,给我一个满十三岁的童女。”
东越王没有办法,只好在庸岭修筑神蛇祠。每月十五,给蛇怪送上三头牛;每年八月初一,给蛇怪送上童女。
牛还好采办,童女哪里找呢?谁愿意把自己的亲女儿送给蛇怪吃?没奈何,官府只好收养死囚的女儿,花钱向穷苦人家购买适龄的女孩子,把她们养到十三岁,恭恭敬敬送到神蛇祠。
就这样,平安无事,过了九年。

到了第十年,眼看八月临近,又到了需要童女祭祀的时节。可是,罪犯的女儿、买来的穷女孩全用完了,怎么办呢?主办祭祀的官员心急如焚,收购女孩的赏金也增加了十倍,然而,没有人愿意出售自己的孩子。
庸岭脚下将乐县有个武士,名叫李诞,家中没有儿子,只养了六个女儿,小女儿李寄从小聪明,很有胆识,十分孝顺。这一年,李寄刚满十三岁,听到这个消息,就对父亲说:“我愿意卖身饲蛇,既可以得一笔钱供养父母,又可以帮东越王解决难题。”
李诞不同意:“不行!我虽然穷,到底是武士,怎么能送自己的亲女儿去死?”
可是,第二天清晨,李寄竟然带着猎狗,从家里逃跑出来,她径直来到东越王宫,拜见东越王:“国王大人,我已经满十三岁,愿意以身饲蛇。我有一个请求,请国王把削铁如泥的佩剑赐给我!”
东越王见李寄年纪虽小,谈吐不俗,神情从容镇定,决定信任她。他走下王座,解下身上的佩剑,郑重地送给李寄,又命主办祭祀的官员满足李寄的要求。
不久,就到了祭祀的日子。李寄让官员准备一头肥硕的大猪,烤得喷喷香,挖空猪肚子,灌满了六十年的老黄酒,命人抬上神蛇祠。然后她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佩上宝剑,带上猎狗,跟在烤猪身后。

送祭的人离去,夜幕降临,蛇怪从洞穴爬出来。
那真是一条可怕的巨蛇!蛇头足有谷仓那么大,两只蛇眼犹如两面铜镜,发出蓝幽幽的冷光。
李寄爬上神台,站在高高的圆石中央,对那巨蛇说:“神蛇大人,我是今年献祭给你的童女李寄。请你今天不要吃我。我带来了一头肥猪,先让它代替我,填饱你的肚肠。”
巨蛇张开大嘴,吐出蛇信,发出“嘶嘶~~~嘶嘶~~~”的笑声,突然,它猛扑上前,一口吞食了那头烤猪。烤猪的肚子里灌满了陈年的黄酒,酒入蛇腹,不多一会儿,巨蛇蜷伏在地,仿佛醉了酒,睡了过去。
李寄放出猎狗,猎狗冲向蛇头,气汹汹地吠叫,巨蛇没有反应。
李寄立即从圆石跳下地,冲到蛇颈跟前,挥起削铁如泥的宝剑,照着巨蛇的七寸,用尽全身的力量,拼命地砍下去。砍了十几剑,蛇血像喷泉一样涌出来,巨蛇清醒了,回头攻击李寄。李寄敏捷地跳开,跑入神蛇祠,绕着神蛇祠巨大的石柱,一圈接一圈奔跑。巨蛇紧紧追着李寄,追了十几圈,蛇身紧紧地缠在石柱上,一动也不能动。
李寄走上前,从容地挥剑,砍了一剑又一剑,直到筋疲力尽,才终于把蛇怪砍成两截。巨大的蛇头从蛇身断离下来,“骨碌骨碌,骨碌骨碌”,滚到神蛇祠的正中央。那真是个可怖的蛇头啊,足足有谷仓一般大,仍然圆睁着眼,仿佛撑开两面大铜镜,然而,蛇眼里头,已经失去蓝幽幽的妖光了。
猎狗冲着蛇头,没命地吠叫。李寄沿着蛇路,走入洞穴,看到九具女童的头骨。她深吸一口气,对她们说:“你们太怯弱了,要是能鼓起勇气,挥起宝剑,又怎么会被蛇吃掉?”
李寄带着她的猎狗,握着她的宝剑,在神蛇祠歇息,直到旭日东升,才缓缓走出大沼泽,下了庸岭,回到家中。

东越王听说了这件事,被深深地震撼,他送给李诞丰厚的赏金,任命他为将乐县的县令。过了两年,东越王迎娶李寄,封她为东越国的王后。

后记:这段时间,我一边读袁珂的书,一边重温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中华神话与宫崎骏相遇,碰撞出美妙的火花。今天,我提笔重述李寄的故事,想起《魔女宅急便》中离家独立的飞翔少女琪琪——飞翔少女正是李寄的年纪。十三岁,女子初长成,带着与生俱来的丰沛勇气,以自身的智慧与力量,挑战世间迎面而来的困难。日本小魔女琪琪,与古中国少女李寄,可以称为同类。
两位少女如此纯正美好,如此勇敢无畏,我爱她们。

本故事参考资料:东晋 干宝 《搜神记》;袁珂《寄女》


2019.12.26修订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19-12-26 10:06:59 +0800 CST  
12

孙叔敖勇杀两头蛇

一苇 述

古时候,有一种邪恶的怪兽,名叫“两头蛇”。它长着蛇的身体,蛇颈上伸出两个凶恶丑陋的人头。据说,谁看见这种两头蛇,谁的血液就会逐渐凝固,全身上下将要慢慢变得僵硬——那倒霉鬼就活不长了,将会在当晚的睡眠中死去。
一天,少年孙叔敖在山间游玩,迎面遇上一条两头蛇——那东西足足有一根车辕那么长,蛇身泛着幽暗的紫光,两个肉红色的脑袋一伸一缩,四只怪眼冷嗖嗖盯住孙叔敖,两张嘴发出恶心的嘲笑声。
孙叔敖手脚颤抖,感觉体温急剧下降,血液迅速凝固。
“我要死了——要是这怪物给其他人看见,那些人也得死。不如我杀了它,免得它继续害人。”想到这里,孙叔敖发出雷霆般的怒号,弯腰捡起一个大石块,猛冲向那两头蛇。
两头蛇被他的勇气震慑住,愣了一下,掉转头,趴伏在地,仓皇逃窜。孙叔敖赶上去,一脚踩住蛇尾,一手扼住蛇颈,手举石块,狠砸蛇头。砸呀砸,一直砸到手臂酸痛,两头蛇终于死了。
孙叔敖担心两头蛇的尸体被无辜的人看见,就在地上挖了一个深坑,把死去的怪兽埋进泥土里。等到填平深坑,天色已黄昏。孙叔敖跌跌撞撞跑回家,远远望见自家屋顶的炊烟,禁不住落下泪来。
母亲见他神色凄惶,走到他身边,问他:“孩子,你为什么这样狼狈悲伤?”
“我在山上看见两头蛇,今晚就要死了。想到以后再也不能陪伴母亲吃晚饭,将来无法侍奉母亲安度晚年,不由得心碎落泪。”
“啊,那条蛇呢?它咬你了吗?”
“那蛇倒没能咬我。我因为怕其他人看见它丧命,就奋力杀死了它,已经深深埋在地下了。”
母亲把孙叔敖搂在怀里,安抚他的头发:“孩子,我听说‘一个人积了阴德,上天将会庇护他’。你在生死关头还能为他人着想,神灵一定会保佑你。”
果然,孙叔敖得到了神的护佑,平平安安活了下来。
长大后,他才华卓越,品德高洁,曾经倾尽家财,带领人民修筑水利工程,治理淮河的水患。楚庄王听说他贤能,于是拜他为相国——孟子说“孙叔敖举于海”,说的就是这件事。由于有了孙叔敖的辅佐,楚庄王励精图治,楚国日益兴盛强大,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后记:多年以前,发文言文练习卷给学生做,读到孙叔敖埋蛇这个故事,觉得震撼,于是我一笔一画把它抄在笔记本上。后来细读《山海经》,读到怪兽“委蛇”——我就想,这委蛇也许与孙叔敖所埋之两头蛇属同一品种吧?
“见蛇而死”这个神话意象不但古中国有,古希腊美杜莎故事也应该属于同一类型吧?
人为何见蛇而死?用象征与隐喻不难理解——蛇象征恐惧,那些见蛇而死的人,他们并非死于蛇毒,而是死于恐惧。
人要如何面对恐惧?在这个故事中,少年孙叔敖给出了一种答案,他以仁德和勇敢战胜了两头蛇——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说的就是像孙叔敖这样的人吧?

本故事参考资料:刘向《新序》之《孙叔敖埋蛇》;《山海经》;以及其它相关故事

2019.12.26修订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19-12-26 10:43:19 +0800 CST  
13

干鱼神君

一苇 述

早先有个颜书生,晒了几条大鱼做干粮,进京去赶考。
走呀走,走到大枫山,山上有棵大枫树,树下有个铁夹子,正夹着一只小黄鼠狼。小黄鼠狼鸣声哀恸,颜书生心想:“蝼蚁尚且偷生,何况这只小兽?”
他动了恻隐之心,走入矮树丛,解开铁夹子,放走了那只小黄鼠狼。
可是呢,放了黄鼠狼,他又心中不安:“猎人捕获猎物不容易,我把它放了,岂不是害他亏损?算了,赔他个大干鱼吧!”
颜书生从背包取出一条最大的干鱼,夹到铁夹子上,走了。

咱们暂且不说颜书生,先说那个放铁夹子的猎人。他上得山来,见夹子上夹着一条干鱼,大吃了一惊:“俗话说,‘水里有兽为精怪,山中现鱼是神仙’——哎呀,定然是神佛显圣,劝诫我不要杀生。”
他当即下山,把这件事报告官府。县官一听,也深以为奇,于是召集了几个富商,捐了一笔钱,在大枫山大枫树旁边,修建起一座庙,把那条干鱼恭恭敬敬供奉起来,尊它为“干鱼神君”。
干鱼庙建好了,猎人顺势出家,当了寺庙的住持。
地方上的百姓听说这事,纷纷前来朝拜。那干鱼神君据说十分灵验:求财的做生意发了家;求子的连生了贵子;重病的烧了香祈了福,没几天就痊愈啦……没过多久,干鱼庙就香火鼎盛了,干鱼神君美名远扬。

再说那位颜书生,他在京城中了进士,在翰林院修了几年学问,因为品格才华皆出众,被派回家乡做官。这一天,轿子抬到大枫山,颜进士见山上多了一座寺庙,觉得奇怪,于是停了轿子,下地察看。
干鱼庙住持见来了个大官,殷勤地沏茶侍候。颜进士问他:“你这座干鱼庙,是什么来历?”住持便把当年发生的事一五一十叙说了一遍,讲完故事,他领着颜进士,走到干鱼神君面前,为他烧香祈福。
颜进士看见干鱼神君,不由得哑然失笑。他心中感慨,提起毛笔,龙飞凤舞,在大红柱子上写下一首诗:

去闻黄狼叫,
归见干鱼庙。
世上本无神,
尽是人在闹!

说来奇怪,这首诗传开后,干鱼神君就没有从前灵验了,干鱼庙也慢慢破败下来。

后记:我这阵重读《中国民间故事史》,一则一则读“鲍君神”型故事的古今异文,深感有趣,上网查《干鱼庙》,也找到很多文本。要说故事意象呢,我最喜欢《异苑•鳣父庙》。那故事说,大枫树腐朽中空,鱼贩子载活鱼到树下躲雨,雨水灌满树洞,他淘气起来,把一尾金鲤鱼搁在树洞里。“村民见之,以鱼非树中物,或谓是神。乃依树起屋,宰牲祭祀,未尝虚日,因名鳣父庙。”
树洞里的金鲤鱼,且是活的——多吉祥好玩啊!可是呢,思量来思量去,总还是干鱼的文本更多,流传更广;论情节曲折有戏剧性,也还是以干鱼故事为上。于是,忍疼舍弃大枫鲤君,做成这篇《干鱼神君》。


本故事参考文本:刘守华《中国民间故事史》;东汉 应劭《风俗通义•鲍君神》;南朝 刘敬叔《异苑•鳣父庙》;湖北民间故事《干鱼庙》;湖南民间故事《干鱼庙》;河南民间故事《干鱼庙的故事》。

2019.12.26修订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19-12-26 11:11:31 +0800 CST  
14

鹅笼书生


阳羡人许彦,挑着一对鹅笼,正走过绥安山。他翻山越岭,要去繁华的市集,把两笼白鹅卖掉,然后用卖鹅的钱作盘缠,投靠京城的亲戚。

山路旁,灌木丛中,半躺着一个书生。
“许彦,许彦,慢点走呀!”
许彦放下鹅笼,举起衣袖,抹去额头的热汗:“你是什么人?为什么躺在这里?”
“哎哟,我脚疼。”书生举起右脚,脚背红肿,仿佛被石头烫伤,“让我寄身你的鹅笼,带我走一程,如何?”
“哈哈哈,好啊!只要你能钻进笼子里头。”
许彦不过是开玩笑——没想到,“舒”一声,那书生竟然真入了鹅笼。他和大白鹅坐在一起,白鹅并不惊慌,好像还蛮喜欢他似的。
许彦试着挑起鹅笼,奇了怪了——笼里头多了个大活人,鹅笼却没有变大,书生也没有变小,而鹅笼的重量呢,非但没有增加,好像还轻了点儿。

山路尽头,有一棵大树,绿叶婆娑,遮挡了烈日,正适宜歇息。许彦放下鹅笼,坐在树荫里。他从怀中取出一袋干粮——那是他的午餐。
“哎,别急。”书生嘻嘻笑着,出了鹅笼,“多谢你载我走过崎岖山路,来,我请你吃一顿美食。”
“好啊!”可是,举目四顾,十方八面都还是荒野,想要找到饭店,至少还得走半个时辰。说什么风凉话呢?许彦叹了口气,不想理他。
没想到,那书生竟然张开嘴巴,吐出一个亮闪闪的大铜盘。热腾腾的鱼,香喷喷的羊,刚温好的酒……许彦想吃的美味佳肴,丰盛地摆放在铜盘中央。许彦一下子高兴起来,与书生相对坐下,两人吃饭、喝酒,诉说往昔,又展望将来。
酒过三巡,书生告诉许彦:“不瞒你说,我随身携带着一位美女子,如今想请她出来相会,你不介意吧?”
“怎么会介意呢?”
书生张开嘴,吐出一个美貌女子,年纪不过十六七岁,衣饰极其精致华丽,娇音婉转,犹如莺鹊啼鸣。她手执酒壶,身姿轻盈,一杯接一杯给书生敬酒。书生无限欢悦,不一会儿,喝得酩酊大醉。
他吐出一张雕花木床,往床上一倒,睡着了。

美女子安顿好书生,转过身,对许彦说:“许先生,不瞒你说,我随身携带着一位美男子,如今想请他出来相会,你不介意吧?”
“怎么会介意呢?”
美女子张开嘴,吐出一个俊美男子,年纪大约二十三四岁,温柔体贴,善解人意。两人喝酒嬉戏,正欢畅,眠床上的书生忽然翻了一个身,说了几句梦话。美女子急了,忙吐出一面织锦屏风,把美男子遮挡住。然后她转到屏风后面,爬上床,抱住书生,与他同眠。不一会儿,传来“呼噜呼噜”的鼾声,书生和美女子都睡熟了。

美男子告诉许彦:“这女子对我情意绵绵,但她三心两意,我并不满足。许先生,不瞒你说,我随身携带着一个好女子,如今想请她出来相会,你不介意吧?”
“怎么会介意呢?”
美男子张开嘴,吐出一个女人。
他们喝酒、玩耍,像神仙一般快活。

不知道过了多久,屏风后面传来书生与美女的说话声。美男子叹息说:“唉,好时光太短暂。”他张开嘴,把女人吞了进去。
只一眨眼工夫,美女子从屏风后面转出来,叹息说:“唉,好时光太短暂。”她张开嘴,把美男子和屏风吞了进去。
这时,书生打了一个长长的呵欠,起了身,对许彦说:“真抱歉呀,本想小憩片刻,却睡了这样久。现在脚伤已然痊愈,天色已晚,我要走啦!”
他张开嘴,把美女子、眠床、酒壶、碗碟依次吞了进去,转身走了。
“哎,还有个铜盘。”
“你守护我安睡,没什么报答你,这铜盘送给你。”

那铜盘足有两尺宽,十分漂亮,许彦一直把它带在身边。
后来,许彦官运亨通,当上了兰台令史,他请精通珍玩古董的侍郎张散看那个铜盘。张散看了盘底的铭文,大吃了一惊,原来,这铜盘已有八百年历史了。

后记:《鹅笼书生》韵律迷人,这是中国故事中独特的故事套子:鹅笼书生从体内吐出美女子,美女子从体内吐出美男子,美男子从体内吐出好女子……按故事逻辑推断下去,此种吞吐无穷无尽。书生进入鹅笼,鹅笼没有变大,书生没有变小,而重量并不加增——这,便是梦幻的重量吧?
可以说,鹅笼书生的故事隐喻人类灵魂的本质。荣格的理论在此昭然若揭,每个男子内部隐藏着一个女性,每个女子内部隐藏着一个男性,此即“阿尼玛”与“阿尼姆斯”的心理学概念。当然,荣格学派的解读只是一家之言,你也可以说,故事述说的是人类的情爱状态,从这一点出发,可以生发出种种解读……
另外,并非不重要,这个故事里的器具让我着迷,鹅笼、铜盘、酒壶、眠床、屏风……我们悠然的笼中岁月啊,即使在如此有限的时间与空间里,也蕴藏着无限可能。正是这无边无际的幻想、无穷无尽的可能性,赋予了这个故事独一无二的价值。

本故事参考资料:梁•吴均《续齐谐记》;袁珂《鹅笼书生》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19-12-26 16:11:02 +0800 CST  
15

人化虎

一苇 述

话说大唐天宝年间,涪陵有一位里正,名叫范端。这一天,他入山收税,收了正税收副税,收了人头税再收牲口税……赋税沉重,山民怨声载道。而范里正板脸敛眉,不发一言。正税得交上去,而私定名目的赋税呢,他就收为己有了。

终于收完赋税,村正送他出村,走到村口,夕阳西下,一只老母猪领着一群小猪从草垛后面转出来,小猪胖嘟嘟的,看上去肉嫩肥美,范端停了脚步,定神看着,口水滴滴嗒嗒流下来。那会儿眼看天要黑,村正催他:“里正,天黑了山里有虎,请不要再逗留。”
范里正回头看了他一眼。
哎呀,不好!只见一张人脸变成了老虎脸,张开血盆大口,嘴里全是锋利的老虎牙。
村正吓得肝胆俱裂,拔腿就跑。跑了一段,发现范端没有追上来,他住了脚,又再回过头去看他。当时,天色仍然明亮,可是,已经看不到范里正了,只看见一只满身麻斑的猛虎,正在吞食乳猪。

村正魂飞魄散,急急逃回家中,他关门闭户,一夜忐忑不安,无法入眠。第二天清晨,他领了几个猎户,翻越山岭,去山外范家庄问询,果然范里正一夜未归,也不知哪里去了。
范端的老母亲听说儿子化作老虎,怎么都不相信。范端三天不回家,九天不回家——然而每每深夜,却有一只麻斑老虎在前,两只黑斑老虎在后,潜入范家村游荡。范家庄的牛羊隔三岔五丢失,村民咒骂不停,都说是范端所为。
老母亲一方面挂念儿子,一方面实在抵受不住人言,她朝也哭,晚也哭,一日正午,艳阳高照,她坐到山口去哭。山风把她的哭声吹入山林,“呜呜——范端呀!范端呀!你回家来呀!娘舍不得你呀!”
哭呀哭,哭得哑了声。忽然,面前响起奇异的脚步声,一抬头,却见范端拽着个税袋子,从深山走出来。他脸膛黑红黑红的,眼神痴痴滞滞的,仿佛喝醉了酒。他走到近前,恭恭敬敬扶起老母亲:“走,咱回家去。”
老母亲抹干眼泪,母子俩相扶着,深一脚,浅一脚,好不容易回到家中。
满村子大人小孩子都涌来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一个说:“范里正变了老虎精,现在又回来了。”
一个说:“这家伙素来凶悍——还是别惹他为好。”
又一个说:“不行,得去告官!”
老母亲煮了饭给儿子吃,盘问他:“儿呀,这十来个日子,你去哪里了呀?”
范端仿佛没有听见,全然不知道应答,他大碗吃饭,吃饱,倒头睡着了。

范端在家住了三天,总不出门,他白日迷糊,几乎失了人言,但一到夜间,听到山林虎啸,他就立马跳起身,扑到窗前,高声呼啸应和。山间与他相熟的两只猛虎,听得他回应,当即闯入范家庄,冲入羊圈,叼走羔羊。
乡民又恨又怕,告到官府。官府派人捉他,抓到县衙。县令提堂审问:“你明明是人,是乡中的里正,为什么变虎害人?”
范端被惊堂木惊醒,回过魂来:“大人,我也不知怎么回事,只是一味想吃生肉,想咬猪羊。住在屋里不自在,惟有跟山间虎狼同群,才得自由。”
县官想不出定罪的名目,只得用镣铐把他的手脚锁好,教那两个告官的人押送他回家,再吩咐他的家人好生看管。那两人一路走,一路商量,一个说:“这人留着,终是个祸患。”一个说:“不如打杀了罢!”
说打就打,两人举起棍棒,兜头打去,范端听得风响,“呼”一声跃起,凶相毕露,竟不折不扣是个老虎!镣铐锁它不住,一下子扑倒两个乡民,咬死吃掉了。吃了人,他又恢复人形,一嘴咬起钥匙,回了家。
老母亲见他回家,半是喜悦半是惊惧,接过钥匙,帮他打开镣铐。范端跪地哭泣:“我今日杀了人,再不能侍奉母亲了。”
说完,拔腿跑出家门,直奔莽莽山野,转瞬间,不见了踪影。

母亲始终割舍不下,一日入山寻他,走到山中谷地,遇见三只老虎。三虎齐刷刷朝她扑过来,母亲以为这回必死无疑了,没想到,突然间,其中一只麻斑虎掉转头,拼命赶咬另外的两只老虎。终于,那两只老虎跑开了,第三只老虎筋疲力竭,趴伏在地上。
母亲上前细看,见它一条后足还是人脚,脚上穿着一只靴子。那靴子残破不堪,但靴口箍得紧,甩脱不去。母亲蹲下身,为他脱下靴子,只一刹那,人足变成虎腿,那老虎一跃而起,咆哮而去。
母亲手持靴子,哭了好久。然而,那老虎再也没有回来。

后记:刘守华老师在《中国民间故事史》提及这个故事,书中说:“本篇着重表现人化虎之后他身上人性与兽性的冲突……它具有民间故事的深长韵味,人们所讲述的似乎并不是或者不完全是一个普通人变成山林中猛虎,而是在社会生活中误入歧途沦为虎狼之辈的痛心故事,其寓意发人深省。”这一段分析,是很有见地的。
里正应为基层征收赋税的小吏,百度百科说:“里正,春秋时期开始使用的一种基层官职,主要负责掌管户口和纳税……唐朝亦有里正一职,负责调查户口,课置农桑,检查非法,催纳赋税。”
里正化身为虎——我联想到税赋与老虎的隐喻。早在春秋,夫子有言:“苛政猛于虎也!”柳宗元《捕蛇者说》说的是同一个意思。这个故事前半部分人化虎,隐含的意象,大抵与此相关。

本故事参考文本:刘守华《中国民间故事史》;唐 戴孚《文异记》之《范端》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19-12-26 16:12:14 +0800 CST  
16

浮槎上天河

一苇 述


传说,天河与大海相通。
古时候,海边有位少年,名叫庄平,有一年八月,他看到一艘浮槎从西方驶向东方。庄平留了心。下一年八月,那艘浮槎再次出现。下一年,再下一年……庄平发现,每到八月,那浮槎总会准时出现。
夜晚,浮槎泛出银色的光辉,仿佛满载着一船星星。可是呢,一到早上,光芒消失,浮槎安稳地浮在海面上,看不出任何异样。
远远望去,它的航行十分缓慢,然而永不止息。

庄平于是用樟木筑造了一座阁楼,准备好充足的粮食、肉脯、干果和清水。八月,浮槎如期到来,他划着阁楼,追上浮槎,把阁楼搬到浮槎上。
浮槎载着庄平,继续行驶,一直去到天地的尽头。越靠近天际,日月星辰看起来越庞大、越柔和。后来,白昼与黑夜的界线模糊了,庄平仿佛失去了体重,进入了梦境,眼前缥缥缈缈,恍恍惚惚,他完全忘记了时间,不知道自己身在何方。
不知道过了多久,迷雾逐渐消散,两岸的景物清晰地呈现出来。庄平走出阁楼,站在船头,望向大河的西岸,但见宫殿庄严,帘幕华美,透过薄如蝉翼的窗纱,隐约看见一群美丽的年青女子,她们一边歌唱,一边织锦,看上去惬意快活。
正看得入神,忽然听到一个讶异的声音,从东岸传来:“哎,你是什么人?怎么到这地方来了?”
庄平转过身,只见大河东岸站着一位男子,正牵牛饮水。
浮槎缓缓靠过去,仿佛停住了。
庄平告诉牵牛人:“我是海边的庄平。每年八月总看到这艘浮槎,我想知道它往何处去,又从何处来——所以我乘坐它,来到这里。”
“原来如此。”牵牛人叮嘱庄平,“你要记住,无论如何一定不能下船,只要你一直待在浮槎上,就能回到原来的地方。”
庄平向牵牛人鞠躬致谢,谦恭地询问:“这里是什么地方?河西的女子是什么人?你叫什么名字?”
牵牛人塞给他一块漆黑闪亮的石头,然后朝他挥手,跟他道别:“你如果你想知道,以后到蜀郡去,问问严君平吧,他将为你解释清楚。”
庄平把石头握在手心,一股热流传遍他的身体,使他感到安全、温暖。不知不觉,浮槎驶离了河岸,继续向前航行。没过多久,又再抵达天际,驶入雾海,四周围缥缥缈缈,庄平心神恍惚,不觉得饥饿,也不觉得悲伤,日月星辰硕大甜美,好像就在他身边,仿佛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得到似的。
浮槎再次来到庄平的家乡,已经是下一年的八月了。庄平搬起樟木小阁楼,放在海面上,然后他离开浮槎,划着阁楼,靠岸,回家。

在家乡,庄平像许多年青人一样,结了婚,生了孩子。日复一日,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复一年,岁月蹉跎,他年纪渐老,长出白发。人世间的一切事务仿佛不再重要了,可是,他忘不了大河东岸的那个牵牛人。
于是他带上石头,离开家,起程到蜀郡,找到严君平。
严君平听完庄平的故事,沉吟了好一会儿,给庄平倒了一杯酒,告诉他:“三十八年前,二月初六,曾经有一颗客星进入牵牛星宿。原来那颗客星,竟然是你呀。”
原来,庄平乘浮槎去到的地方,就是天上的银河,他所遇到的牵牛人,正是天上的牛郎。至于牛郎给他的那个石头,那是“支矶石”,是织女用来支撑织布机的。

注:浮槎,即浮水木筏。

后记:黄河之水天上来,八月浮槎银河去——这是古代中国人关于宇宙幻想的经典故事。
多年以前,我第一次读到这个故事,深深为之着迷。八月浮槎让我想到中秋——谜一样的月亮华丽而神奇。唐诗“海上生明月”的意象,跟我内心的八月浮槎是相通的。天上月明,海上月影,满载星光的月亮船,便是天上人间的通途。

本故事参考资料:张华《博物志》;王嘉《拾遗记》;曹学佺《蜀中广记》;顾希佳《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长编》

2019.12.27修订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19-12-27 15:54:07 +0800 CST  
17

槐安国

唐朝有一个人,名叫淳于棼,在他居住的广陵郡名声很大,他爱喝酒,尤其喜欢交朋友。
九月的一天,两位朋友骑着大马,从远方来看望他。淳于棼非常高兴,就在自家院子老槐树下摆开宴席,跟友人饮酒谈诗,说了皇宫和官场的盛事,又说洛阳最大最艳的牡丹花……就这样欢悦畅谈,不知不觉到了下午。
美酒喝得太多,淳于棼醉倒在地,友人扶起他,让他靠树歇息——那是一棵巨大的古槐,树干足有两人合抱那么大,因为有这棵槐树,淳于棼住在屋里,整个夏天都觉得阴凉。
此刻酒意就像浓郁的槐花香,淳于棼沉醉在香气中,感到一种奇异的清醒。就在半梦半醒之间,他看见两位身穿紫衣的使者,由远而近,由小而大,来到他面前。
“淳于棼先生,槐安国君仰慕您的高才很久了,特意邀请先生赴槐安国作客。”
“槐安国?在哪里?很远吗?”
“不远,与先生近在咫尺。”
紫衣使者在前头引路,淳于棼跟随他们朝前走去,很快来一座雄伟的城,城门上写着四个大字:“大槐之门”。
那大槐之门旁边,停着一辆青油马车,车身精致秀美,一看就知是能工巧匠精制而成。淳于棼虽然见多识广,但这辆车如此精工细作,还是让他赞叹不已。
“先生请上车。”紫衣使者躬身相请,四匹漂亮的小白马并排站在车前,也向他点头,仿佛等待他很久了。
淳于棼上了车,四匹小白马撒开马蹄,欢快地跑进大槐之门。

“丁铃当啷”, “丁铃当啷”,马铃声像迷人的乐曲,淳于棼内心喜悦,渐渐把日常烦恼全部抛开了,忘怀了所有往事。
马车跑得很快,开始时,两旁全是青山,一座连着一座,都长了鼻子和眼睛,仿佛牵着手朝淳于棼作揖行礼,可是等淳于棼定神细看,山鼻子和山眼睛却都不见了,山也变得呆若木鸡,一动不动,跟广陵郡的山没什么两样。
……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19-12-29 07:44:54 +0800 CST  
18

花木兰

一苇 述

花木兰是花家的二女儿。大姐花若兰去年出嫁了,木兰成了家中的顶梁柱。父亲挑不动的水桶和木桶,如今是木兰在挑。母亲摇不了的织布机,如今是木兰在摇。小弟出外牧羊遇上暴风雪,是木兰出去寻他、护他,带他回家。

这会儿,风停雪定,冬阳暖照,花木兰一边纺织,一边叹息。
她的父亲花胡爷,是个跛脚的半老爷子。她的母亲花婆婆,是个瞎眼的半老婆子。
父亲问她:“木兰,你在想什么?”
母亲问她:“二姑娘,你在思念谁?”
木兰放下织布梭子:“我不想什么,也没有思念谁。昨晚在姐妹家绣花,看到可汗征兵的军帖。军书一共有十二卷,卷卷都有我父亲的名字。”
花胡爷笑了:“这是好事。想不到我跛了、老了,可汗仍然记得我。”
木兰站起身,离开织布机:“木兰要是有兄长,该他代替父亲去打仗;木兰没有兄长,该木兰代替父亲去打仗。”
她走入闺房,脱下女子的装束,换上父亲年青时的军衣。她把自己打扮成男子,走出了家门。她到东市买来骏马,到西市买来鞍鞯,到南市买来辔头,到北市买来长鞭。一切准备妥当,花木兰英姿飒爽,来到兵营,顶替她的父亲应征:“报告长官,我是花胡的儿子,我叫花木兰。”

清晨,花木兰辞别父母,踏上征途;傍晚,军队开到黄河边。再听不见父亲母亲呼唤女儿的声音了,黄河水流湍急,波涛的声浪传入木兰的梦乡,犹如万马奔腾。
深深的夜晚,军营深处,花木兰问军中的伙伴:“你,想家吗?”
伙伴说:“不想。”
“那么,我也不想。”
渡过黄河,匆匆安营扎寨,又急急起程行军,入夜之前,军队到达燕山战场。再听不到父亲母亲呼唤女儿的声音了,燕山的弯月像尖锐的镰钩,寒风夹着沙粒吹痛木兰的脸颊,胡马在她耳畔“啾啾”悲鸣。
冰冷的夜晚,军营深处,花木兰问她的伙伴:“你,想家吗?”
伙伴说:“离家打仗,想家无益。”
“对,既然无益,就不想了。”

一回又一回,迢迢千万里,花木兰奔赴沙场。她骑着骏马,越过一道道关卡,跨过一座座高山,像飞翔的雄鹰。
伙伴赞美她:“木兰,你是百战百胜的勇士啊!”
花木兰说:“我冲锋,你陷阵,大家难道不是一样的吗?”
北风传送来刁斗打更的声音,冷冽的月光照亮她的铠甲。花木兰站在胜利的战场上,身体仿佛由金铁铸造,没有任何人、也没有任何武器可以伤害她。
伙伴赞美她:“木兰,你是智勇双全的功臣啊!”
花木兰说:“他们死了,我们活着,大家难道不是一样的吗?”
终于,十年过去了,战争结束了。死去的将士永远死去,活下来的人成为国家的英雄。

可汗天子坐在明亮的宫殿接见花木兰,他论功行赏,授予她最高级别的勋章,赏赐她千万两黄金。
“花木兰,我要封你为尚书郎。除此之外,你还想要什么吗?”
“啊,我不乐意当官。只希望天子给我一匹目光明亮的骆驼,送我回归家乡。”
“好,这不难。”
骆驼队披着绸缎,挂着彩旗,走过官道,渡过黄河,一步一步,把花木兰送回家乡。
花胡爷和花婆婆听说女儿要回来,互相搀扶着,又是哭,又是笑,走到城外,去迎接她。花若兰听说妹妹要回来,穿上最漂亮的衣裳,涂上最艳丽的胭脂,梳了最华美的发髻,对门坐着,在等待她。小弟听说姐姐要回来,快活得跳起来,操起刀,在石上磨出“霍霍”的声音,又是杀猪,又是宰羊。
回到家,喝了茶。
父亲很欣慰:“我的孩子,现在,你是大英雄了。”
“父亲,无论出去打了多少场仗,我仍然是你的女儿花木兰呀。”

花木兰推开木门,走进自己的房间。她脱下新战袍,穿上旧衣裳,在窗前梳理密云一般的秀发,对着镜子贴上美丽的花黄。
打扮好了,花木兰走出门,去看望曾经并肩作战的伙伴。
伙伴又诧异又惊慌:“真傻啊!一起打了十年仗,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郎。”
花木兰笑了,她笑起来千娇百媚:“公兔子爱扑腾,母兔子爱眯眼睛。要是它们一道奔跑,又怎么分得出哪个是雌,哪个是雄呢?”


后记:兜兜转转之后,最终还是回归原点——站在原点,我放弃了一切奢望。如果非要重述花木兰这个故事不可,那么,我只能做成这个样子。
除了基本的生理区别,男人和女人还能有什么差异呢?有什么事非男子能做而女子不能的么?谁说女子不如男?《花木兰》这个故事出现在男尊女卑的古代,我想,它其实没有额外的野心,它确凿证明着最根本的一点——“大家难道不是一样的吗?”

本故事参考资料:北朝乐府《木兰诗》


2019.12.29修订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19-12-29 12:45:23 +0800 CST  
19

柳毅传书

唐朝时,有个读书人柳毅,他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但是没有考取,正准备还乡,忽然想起泾阳的老朋友,于是改变行程,去泾阳访友。
去到泾阳地界,走了六七里路,天下起大雪,一群簸箕大的飞鸟突然在他面前飞起来,柳毅的马受到惊吓,嘶叫着,沿一条野路狂奔。不知道跑了多远,马平静下来,柳毅举目四望,四野茫茫,一位女子正在风雪中牧羊,那些羊的头角奇特,它们一边吃雪中枯草,一边仰望长空,跟寻常羊儿大不一样。
那女子十分美丽,可是双眉紧锁,脸上有泪水的痕迹。
柳毅下了马,向她施礼:“打扰了——姑娘,你是什么人?为何独自在风雪中牧羊?”
那个女子抬起头,看看柳毅,又看看远方,还没有开口说话,泪水就滚滚滑落:“不敢瞒先生,我不是凡人。我原是洞庭龙君的女儿,人人称我‘龙女三娘’。三年前,父亲把我嫁给泾河龙王的小儿子。万万没想到,我丈夫行为放荡、脾气暴躁,他沉迷酒色,一不高兴,就兴风作浪淹没良田。我多次规劝他,他却对我拳打脚踢。我向公公婆婆诉说,没想到竟然因此得罪公婆。他们把我赶出家门,让我放牧行雨雪的羊工,还催着暴风和雨雪一路折磨我……”
“哦,原来如此。这些羊,果然不同寻常……”
“没错,这羊群便是龙王行雨行雪的羊工。它们原是天上的云团,平日里由家奴放牧。”
“你既是洞庭龙君的女儿,为什么不想办法请父兄搭救?”
“我早已用血泪写成家书,只苦于找不到能为我传递书信的人——空中常有鸿雁,可是鸿雁不肯为我传书,它们害怕洞庭湖的万顷波涛。水中常有游鱼,可是游鱼不肯为我传书,它们害怕泾河龙族的凶蛮残暴……所以,我独自在泾阳受苦,至今父兄无法得知。”
吹打在龙女身上寒风和雨雪,此刻也吹打在柳毅身上。柳毅觉得龙女的寒冷成了自己的寒冷,龙女的痛楚成了自己的痛楚。他觉得龙女眼中的泪水,也正从自己眼眶流出。
“我是凡人,但也是热血汉子,我愿意为你传递书信。不过,即使我去到洞庭湖,又如何能见到洞庭龙君呢?”
龙女拔下头上的玉簪,交给柳毅:“洞庭湖北面有座龙王庙,庙前有一棵社橘大树,你只须用我的玉簪在橘树上敲三下,自然有人出来接你。”
柳毅接过书信和玉簪,辞别龙女三娘,骑上马,朝洞庭湖跑去。因为心中挂虑,他走了一程又回过头去看。可是,回头时,龙女和羊群都已不知去向。
柳毅策马向前,很快,一人一马就离开了泾阳地面。一离开泾阳地面,暴风停了,雨雪也停了。

柳毅带着龙女的书信,马不停蹄奔走,终于来到洞庭湖畔。洞庭湖北面的确有一座龙王庙,庙前果然有一棵社橘大树,柳毅手持龙女的玉簪,在大橘树上轻轻敲了三下。不一会儿,听见“呼哗——”“呼哗——”水响,洞庭湖万顷碧波忽然分开,一位身披鳞甲的巡潮将军踏着波浪来到柳毅面前,恭敬地朝他礼拜:“贵客敲龙君门边树,有什么吩咐?”
柳毅还礼,说:“我有一件十分要紧的事情,要当面拜见洞庭龙君。”
巡潮将军牵起柳毅的左手,分开波浪,带柳毅来到湖底,走入洞庭龙宫。龙宫用青玉和水晶砌成,园林中种满奇花异树,柳毅四面观看,只觉得满眼都是珍宝,每一件器物都价值连城。
洞庭龙王在青木茶几旁接待柳毅,请他喝君山著名的碧螺茶。
“壮士,你远道而来,有什么要事吗?”
柳毅取出龙女的书信和玉簪:“前些时日,我路过泾阳地面,遇到龙女三娘,她在暴风雪中放牧羊群。她向我诉说她的苦楚,我受她嘱托,为她传递家书,也是受她指引,才来到这里。”
洞庭君展开龙女用血泪写成的书信,一看完,顿时泪流满脸:“我枉为龙君,竟然把女儿嫁给这种凶暴小人,实在大错特错啊!如果不是壮士你仗义传书,我还不知道女儿受到这种虐待,罪过,罪过!”
洞庭龙君让人把信送往内宫,不一会儿,内宫传出一片悲泣,就连倒茶的侍女、执戟的家将、种花的童子,也都痛哭流泪。
突然,悲哭声中传出一巨响——“轰隆!”
紧接着,又传来一声——“轰隆隆!”
巨大的轰鸣中,一条口中喷火的巨龙冲出正殿,雷霆、霹雳、云雾在它鳞甲上环绕,一时间,雨、雪、冰雹纷纷落下。
那巨龙一刻也不拖延,猛然冲天飞起,霎时间不见了踪影。
巨龙卷起的旋风使宫内的宝石和珠玉飞上半空,柳毅扑倒在地,久久不能起身。
洞庭君扶他起来:“使贵客惊吓,实在抱歉。刚才出门的家伙,是我弟弟钱塘君。”
柳毅坐回席上,浑身仍在颤抖。
“柳君不必惊恐,他出发时暴躁,归来时将会变得平和。”洞庭君给柳毅倒酒,向他赔礼,让他喝酒压惊。

两人正喝酒畅谈,宫外忽然传来和悦的音乐声,门外吹进来一阵暖风,风中的彩云像花朵一样,彩云上站着一群仙女,被簇拥在中间的那一位龙女,正是当日在泾阳牧羊的女子。
看到柳毅,龙女三娘的神情又是欢喜又是悲伤,她的眼泪一滴滴落在地上,每一颗泪珠都变成了珍珠。
她朝柳毅礼拜,然后捡拾起珍珠,跟随迎出来的母亲走入后面的屋子。
洞庭君也跟着进去看望女儿。
这时,从屋外走进来一个人,他身穿紫袍,手执青玉,高大轩昂,虎虎有生气。而他说话的声音,就像敲响的战鼓:“我方才辰刻从洞庭出发,巳刻到达泾阳,午刻在那边战斗,未刻回到这里。回来的途中我赶到九重天,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玉帝知道龙女冤屈,也了解那龙子凶蛮,原谅了我的过错。我从前犯的过错也因此被宽恕了。我性情刚烈,出发时来不及问候,多有冒犯,请你宽恕。”
说完,钱塘君退后一步,跪拜请罪。
柳毅走过去扶起他,觉得自己扶起了一个巨人。
这时,洞庭君已回到席上,他问钱塘君:“这次伤害了多少生灵?”
“六十万。”
“糟蹋庄稼了吗?”
“方圆八百里。”
“那个无情义的小子呢?”
“我把它吃了。”
洞庭君叹了口气:“愿天帝饶恕你。”
钱塘君高兴地大声说:“他已经饶恕了!”

柳毅在水晶宫住了一段时间,吃过美味的酒宴,听过《洞庭碧波》的乐曲,看过鱼兵蟹将的表演,后来有一天,龙女三娘亲自为他歌唱自己新制的《龙女还乡》。
听着还乡曲的调子,柳毅不可遏止地思念故土,他决定辞别水底龙族,返回家乡。
柳毅为龙女传递家书,使龙女得救归家,洞庭龙宫上下都对他十分感激。临别时,洞庭君打开碧玉箱,送给他一枚能使水路分开的犀牛角。钱塘君拿出琥珀盘,送给他一颗能照亮黑暗的夜明珠。龙女展开绸帕,送给他一包眼泪凝成的珍珠。水晶宫中的人纷纷将珠宝玉石绸缎送给柳毅。
礼物成垛成堆,光彩夺目。柳毅接受了礼物,踏上归途。
回到家乡,柳毅卖出几颗普通的宝石,便得到超过百万的钱财。他的日子过得富贵丰裕,许多富贵人家前来提亲,可是柳毅都没有答应。他很想念那位流泪的龙女,常常取出龙女赠送的珍珠,反反复复地看。他眼前常常浮起泾阳的暴风雪,以及暴风雪中牧羊的女子。
后来,柳毅还是结婚了,他娶了一位渔家女子——这位渔女的样貌跟龙女有几分相似,他第一眼看到她就很喜欢她。
过了一年,妻子生了一个男孩。小男孩一哭,小额头就会冒出小小的龙角,虽然外面晴空万里,可是屋子里会下雨。小男孩一笑,柳毅的屋顶就出现彩虹。
柳毅从妻子怀里接过孩子:“不要再瞒我了,你就是龙女三娘啊!”
妻子笑起来:“我嫁给一位凡人,可是生下的孩子,却还是小龙呢!”

十年后,柳毅一家人迁到别的地方居住,有认识的人在街市遇见他,觉得他的面貌跟刚娶妻时一样年轻。
三十年后,柳毅一个侄孙坐船到外地做买卖,在水中见到一座仙山,山上传出迷人的音乐,柳毅在山上看着他,朝他微笑招手。
他所看到的柳毅,跟他小时候在家中画像上看到的柳毅一样,十分年青,十分俊美。
这位侄孙子回到家,到处对人说,柳毅已经是神仙了。

后记:我很喜欢《柳毅传书》这个故事,李朝威的原文奇丽生动,我用自己的方式复述了它,在讲故事的技艺上,觉得受益无穷。
龙主管雨雪,主管天上所有降水,因而龙女牧羊,牧的是云团。这个画面美极了,我以为我们最好的画家应该把她画出来,挂在画廊里,让她跟波提切利的女神比美。至于龙女的泪水,当然,都凝结成了珍珠。它的意思说,痛苦也是财富,中有珍宝。柳毅为龙女传书,源于痛苦的感同身受,除了同情,还有侠气。在漫天风雪中,这位落第书生,不能在人世求取功名,然而一点急公好义,成就了千古传奇。可见主流之外,另有美好人生。
一段时间不写童话了,觉得幻想的根芽不可遏制要从内心的土壤冒出来——于是龙女生下孩子,而他们的孩子哭闹时,额头竟冒出来小小的龙角。

本故事参考文本:唐传奇《柳毅传》 李朝威著;粤剧《柳毅传书》

2019.12.29修订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19-12-29 12:51:01 +0800 CST  
17

槐安国


唐朝有一个人,名叫淳于棼,在他居住的广陵郡名声很大,他爱喝酒,尤其喜欢交朋友。
九月的一天,两位朋友骑着大马,从远方来看望他。淳于棼非常高兴,就在自家院子老槐树下摆开宴席,跟友人饮酒谈诗,说了皇宫和官场的盛事,又说洛阳最大最艳的牡丹花……就这样欢悦畅谈,不知不觉到了下午。
美酒喝得太多,淳于棼醉倒在地,友人扶起他,让他靠树歇息——那是一棵巨大的古槐,树干足有两人合抱那么大,因为有这棵槐树,淳于棼住在屋里,整个夏天都觉得阴凉。
此刻酒意就像浓郁的槐花香,淳于棼沉醉在香气中,感到一种奇异的清醒。就在半梦半醒之间,他看见两位身穿紫衣的使者,由远而近,由小而大,来到他面前。
“淳于棼先生,槐安国君仰慕您的高才很久了,特意邀请先生赴槐安国作客。”
“槐安国?在哪里?很远吗?”
“不远,与先生近在咫尺。”
紫衣使者在前头引路,淳于棼跟随他们朝前走去,很快来一座雄伟的城,城门上写着四个大字:“大槐之门”。
那大槐之门旁边,停着一辆青油马车,车身精致秀美,一看就知是能工巧匠精制而成。淳于棼虽然见多识广,但这辆车如此精工细作,还是让他赞叹不已。
“先生请上车。”紫衣使者躬身相请,四匹漂亮的小白马并排站在车前,也向他点头,仿佛等待他很久了。
淳于棼上了车,四匹小白马撒开马蹄,欢快地跑进大槐之门。

“丁铃当啷”, “丁铃当啷”,马铃声像迷人的乐曲,淳于棼内心喜悦,渐渐把日常烦恼全部抛开了,忘怀了所有往事。
马车跑得很快,开始时,两旁全是青山,一座连着一座,都长了鼻子和眼睛,仿佛牵着手朝淳于棼作揖行礼,可是等淳于棼定神细看,山鼻子和山眼睛却都不见了,山也变得呆若木鸡,一动不动,跟广陵郡的山没什么两样。
过了山区,便是平原,有河流、草树、野牛和羊群,人们聚居生活,远看去像是画中景物,似乎静止不动,可是等马车走近细看,水在流,风在吹,草树叶在风里“沙沙”作响,牛羊驴马都在奔跑,各色人等行走生活,也都跟广陵郡没有两样。
夜暮降临,终于抵达国都,国君亲自走下台阶迎接,请淳于棼坐在贵宾的席位上。
“久闻先生大名,今日大驾光临,是槐安国的荣幸。”
国王屈尊逢迎,淳于棼才华终于被人赏识,内心暗自高兴。
在宴会上,淳于棼畅谈音乐,即席写下精彩的诗歌,歌颂槐安国的繁华昌盛。国王对他十分欣赏,赐他“王之良友”的封号,又赏他千两黄金,万桶美酒,又召集全国最好的工匠,为他建造华美的府第。
淳于棼住上了镶满明珠的屋子,穿上了仙蚕丝织就的锦袍,观赏了玉盘大的牡丹。两个月后,他参加槐安国的科举考试,旗开得胜,高中了文武双科状元。春风得意马蹄疾,他骑上高头大马,身披华衣横穿京城,美丽的女人都朝他抛来鲜花和佳果。
槐安国国王唯一的女儿金枝公主,已在皇宫门楼搭建绣楼,等他走到跟前,马上把招亲的彩球投掷到他头上。淳于棼高中状元,又被招为附马,一时间,有了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他用金碗盛饭,玉盘装汤,夹菜的全是雕琢精美的象牙筷,就连拖鞋也缀满五彩宝石,他出门用的银龙马车,要用十六匹马来拉。

这样过了三年,有一天,金枝公主说:“大丈夫光享受荣华怎么够呢?你要用你的高才治理天下,掌握实权,才不枉来这人世一遭呀!”
“爱妻言之有理。”淳于棼有点惭愧,“向父王申请一份实职吧!”
于是金枝公主向国王提出,让淳于附马到南柯郡任太守。国王二话没说就同意了。
淳于附马带上家眷,带着浩浩荡荡的乐队和仆人,移居南柯郡。不出三年,淳于太守就把南柯郡治理得井井有条,南柯的稻米年年丰收,南柯的牛羊特别肥美,南柯的公鸡除了打鸣还会下蛋,南柯的石榴树八月结苹果,九月结甜橙……南柯的诗人写了赞美诗歌颂太守,从刚长牙的小孩到须发花白的老人都会唱:

南柯太守,天下无双;
太守力量,国家栋梁;
太守之光,远胜太阳!

淳于棼生了五个儿子两个女儿,全都聪明能干,也都跟门当户对的人家结了亲。
三十年后,九月的一天,邻近的檀萝国突然入侵南柯郡。淳于棼立即领兵迎敌,可是他从来没打过仗,两军一交战就失败了。他不服气,后来又多次作战,可是每次都失败。金枝公主忧伤劳累,在战争时期病死了。老国王听到消息,十分生气,把淳于棼召回国都,囚禁在牢狱里。

一天又一天,并无一人来看他。酒席上的朋友和官场中的同僚听说他下狱,纷纷把各种事件的责任都推到他身上。
终于有一天,狱卒把他押到老国王面前。
老国王问:“事到如今,你还有什么话说?”
淳于棼说:“我承认我无能,我已经老了,只想回到家乡。”
“好吧,我也不留你了。”
国王让一位灰衣老仆送他出宫,宫门外停着一两灰色小马车,一灰垂头丧气的小灰马正等待着他。
淳于棼上了马车,灰马沿着来时路一路慢跑,路两旁的山川河流、牛马、人群看起来依然跟往日一样,淳于棼觉得内心像黄金一样沉重,像匣子一样空洞。
马车走了很久,终于来到了“大槐之门”。淳于棼下了马车,徒步走出大门——一出大门,他又看见熟悉的院落,老槐树下,躺着他年青时的他自己。
他十分吃惊,一下子清醒过来,扑倒在那个醉酒的身体上。
这时太阳已西斜,阳光照在西墙上,像一层薄薄的黄金,西墙之下,两位友人正在清洗马靴,准备离去。
此刻离他醉倒熟睡,仅仅过了两个时辰,他却在两个时辰的梦中,经历了一生的荣辱。
淳于棼向友人讲述梦中故事,三个人一同察看古槐树根部,果然发现一个巨大的蚂蚁洞,数不清的蚂蚁正忙碌地爬行——这些蚂蚁的世界,也许就是淳于棼去过的槐安国吧!
再看古槐南边的枝丫,果然亦有一窝蚂蚁,它们十分守规矩,秩序井然——原来,那就是淳于棼治理过的南柯郡啊!

后记:

这个故事叙述人生繁华的虚妄。槐安国并不是另一个世界,它的特质跟现世相同,只不过借了蚂蚁国作比喻,让人暂且拉开距离,以便把人生看得更清楚。
槐安国的故事与黄粱梦故事相似,对富贵的热衷者来说,是一副解毒剂。

本故事参考文本: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2019.12.28修订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19-12-29 19:32:59 +0800 CST  

楼主:涉江采芙蕖

字数:178442

发表时间:2019-12-22 05:11:46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2-25 22:40:44 +0800 CST

评论数:22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