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中国童话100篇

20

一行捉北斗

一苇 述

一行是唐朝的得道高僧,他不但佛法高深,而且知识广博,是杰出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他为朝廷制订历法,也擅长推演术数。
唐玄宗十分器重一行,尊他为“圣人”。

一天清晨,一位白发苍苍的婆婆来到浑天寺,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向一行求告:“一行,你救救我儿子吧,他触犯了刑法,秋后就要处斩了……我一辈子,就只有这一个儿子啊!”
一行年幼时家境贫困,这位婆婆一直接济他、帮助他,把他当作亲生儿子看待……
听了婆婆的哀求,一行十分为难:“婆婆对我恩重如山,就算要一行赴汤蹈火,一行也不会吝啬性命。只是如今明君执法,律法如山,王子犯法也要与民同罪,能有什么办法呢?”
婆婆听了这句话,气得浑身颤抖,指着一行的鼻子痛骂:“结识你有什么用呢?我真是瞎了狗眼啊!”
骂完这句话,婆婆掉转头,拐着拐杖,颤颤巍巍地下山回家。
一行跟在婆婆身后,想要搀扶她,又渴望安慰她,然而婆婆再也没有看他一眼。

当晚,一行一整夜没有睡觉,他趴伏在书桌前,计算天文、历法和星辰的运行……
天一亮,一行就搬空自己的卧室,在屋中央放置了一个大瓮。然后他唤来两个小徒弟,交给他们一张渔网、两个麻布袋,叮嘱他们说:“胜业坊酒香街大槐树后面,有一个荒废的花园,你们俩悄悄到里头守着,从午时到黄昏,一定会有七只小猪出现。你们要沉着冷静,趁其不备把它们全部捉回来——一个都不能少,知道吗?”
两个小和尚点头应允,吃过午饭,高高兴兴到那园子埋伏起来。到了黄昏,天色渐暗,果然来了一群可爱的小猪,不多不少,果真有七个!小猪进了园子,“嗷嗷”叫着,快快活活地在草丛打起滚来。俩小和尚瞅准时机,一张大网撒下去,把七个小猪全部网住,一个一个捉起来,塞进麻布袋,带回浑天寺,交给一行。
一行十分欢喜,于是把七个小猪放入大瓮,盖上樟木盖子,用泥膏封好,用朱砂笔在上面写了一行字符——那字符十分古怪,简直没有人能认出来。一行也不解释,只是叮嘱小徒弟保守秘密,不要向外人说及。

第二天天蒙蒙亮,玄宗皇帝宣召一行入宫:“刚才太史急奏,说北斗七星昨夜突然不见了!这是凶兆么?”
“北斗隐匿,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啊!”一行皱着眉头,沉思了好一会儿,“这或者是上天的严厉警告。也许大河要决堤,也许即将赤旱千里,也许会有祸乱和兵灾……”
玄宗皇帝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别再说了,告诉我,有什么办法能趋吉避凶?”
“佛经有言,嗔恨能毁一切善,慈心能降世间魔。如果死去的人都能得到安葬,关押的人都能获得释放,天下孩童都能健康成长,天下父母都有儿女奉养……那么圣德必将感动上苍,北斗必将重现光芒。”
“真是忠言善谏啊!”皇帝点头赞叹。
于是,玄宗皇帝听从一行的建议,当即拔出一笔善款,使老有所养,幼有所长。又下令大赦天下,把关押在牢狱里的犯人全部释放,教他们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当天夜里,太史观测天象,兴奋地发现消失的北斗显现出一颗星星。第二天夜里,又增加了一颗。七天之后,北斗七星全部显现。


后记:这真是一则有趣的幼儿童话,两个小和尚静悄悄埋伏在园子里头,到了黄昏时分,北斗七星幻化成七只小猪,“嗷嗷”叫着到园中玩耍,正快快活活在草丛打滚呢,一张大网撒下来,一个跑不脱,全被小和尚捉了去……
我为这个场景着迷,一再想像着,笑出声来。
一行,历史上实有其人。他推算出子午线纬度一度之长,编制《大衍历》,又是佛教密宗的领袖,还著有《大日经疏》……一行博学多识,同时身为佛学家和科学家,是一位天才人物。民间故事家编排这个故事,是在向他致敬吧!


本故事参考资料:段成式《酉阳杂俎》;陈蒲清《中国古代童话鉴赏》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19-12-30 10:56:00 +0800 CST  
21

活捉山魈

一苇 述

古时候,有一种山精,叫“山魈”。
山魈长着人的脸,猴的身子,只有一条腿,平日潜藏在深山莽林,喜欢在寂静的山道跳跃,发出古怪的笑声,把过路的商人和旅客吓得魂飞魄散。
山魈嘴馋,爱吃螃蟹,常常跳到溪边,翻开石头猎螃蟹。但是呢,因为只有一条腿嘛,捉螃蟹可真不是容易的事。
话说那深山莽林边,有个渔人王二郎,他费尽心思,织成一个大大的“蟹断”——什么叫蟹断呢?就是一种装蟹的笼子,用竹篾子编织好机关,哄螃蟹爬进去——爬进去就断然逃不出来了。
王二郎把花生炒得喷喷香,装入笼子里,拿到山林水泽去放蟹。傍晚放笼,第二天清晨收蟹,一连三天都得了大丰收。第四天大清早,他哼着歌儿,快快活活又去收蟹。可是呢,蟹笼被打开了,一个螃蟹也没有,只有一段傻木头。王二郎抽出那段傻木头,一甩手扔到岸上:“真倒霉!什么人偷了我的蟹,塞进来这段傻木头?”
他回到家,炒了香花生。到了傍晚,暮霭升起,他又提着蟹笼,走进山林,到水泽去放蟹。
没想到,第二天清晨,蟹笼又被打开了,里头半个螃蟹都没有,只有一段傻木头。
“从没见过这么傻的木头——八成是山精作怪!”
王二郎取出绳子,把木头缠住,塞入蟹笼,关好盖子,连柴薪一道挑着走:“哼哼,回到家,马上把你劈开,烧掉。”
“哎,嘿,不要嘛!”蟹笼里,传出一个怪声音。
王二郎扭头一看,傻木头不见了,却是一个人面猴身的小山魈,被关在蟹笼里头。
“小贼,干嘛偷我螃蟹?”
“螃蟹好吃嘛。”
“好吃也不能偷人家东西呀!”
“那我赔,我赔还不行吗?”
“你怎么赔?”
“从今天起,我每天给你砍柴、烧火。你给我螃蟹,再放点盐。”
“行!”
于是乎,就这样说定了。
王二郎打开蟹笼,解开绳子,小山魈发出古怪的笑声,沿着山路,跳入了山林。
从那天起,王二郎的蟹笼就总是满满的,他的柴总堆得高高——他自己再也不用砍柴了。每天傍晚,煮饭的时候,那山魈总蹲在他厨房里,给他烧火。王二郎蒸了螃蟹呢,总要给山魈留两只,旁边配一小碟盐。

后记:我讲述的这个山魈故事,与祖冲之《述异记》的那一个,可能已经不是同一个了。山林那么大,山魈断然不只一个,对吧?
所以呢,我今天讲的,是另一位山魈的故事,嘿嘿。

本故事参考资料:祖冲之《述异记》;袁珂《山臊》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19-12-31 10:11:29 +0800 CST  
22

偃师造人

一苇 述

古时候,周穆王前往昆仑山游玩,在遥远的西域,遇见了一位偃师。那位偃师厌倦了荒凉的大漠,请求穆天子带他到周王朝繁华的京城。
穆天子问他:“你有什么本领吗?”
“我能造人。”
“造人?这倒是一门独特的技艺。”穆天子很感兴趣,想看偃师如何造人。

偃师于是造了一个人,带到穆天子面前。
那是一个英俊的小伙子,眉目清秀,器宇轩昂。他一见到穆天子,立即上前行礼——走路、弯腰、下拜、站立……每一个动作都十分标准,完全合乎周王朝的礼节。
“他是谁呀?”穆天子问偃师。
“这是我新造的偶人。你只要按一按他的喉结,他就会唱歌;拉一拉他的左手,他就能跳舞。”
穆天子觉得稀奇,于是走上前,按了按偶人的喉结。偶人退后三步,向穆天子弯腰致敬,然后唱起歌来。歌声清晰、嘹亮,带着浓郁的异域风情,歌词咏唱周王朝的昌盛、颂扬穆天子的圣明。
一曲终了,所有人都喝起彩来。
穆天子有一位美貌的宠妃,名叫“盛姬”,她见偶人帅气迷人,就走到他身边,拉了拉他的左手。
偶人退后三步,向盛姬弯腰致敬,然后走下舞池,跳起舞来。他的舞姿千变万化,一会儿像狐狸一样妩媚,一会儿像蛟龙一样矫健。在场的人都看得着了迷。盛姬被他的舞艺感染,不由得站起身,到舞池与他共舞。没想到,那偶人见盛姬来到身边,忽然停下舞步,朝盛姬抛了个媚眼,然后紧紧地抱住她,亲吻她的脸颊。
穆天子大怒,一拍桌子:“大胆偃师,这家伙哪里是个木偶?分明是个真人!来人啊,把这两人捆起来,推出行宫,斩了!”
偃师吓得面如土色,即刻拿起一根木棍,敲了敲偶人的膝盖。偶人当场失去活力,瘫倒在地。

偃师拆下偶人的头颅和四肢,剥开它的衣裳,打开它的胸膛,把它的心、肝、脾、肺、肾……一件一件取出来,呈献给穆天子看。原来都是牛皮和木头,用树胶粘合,涂上生漆造成的——人身上该有的器官样样齐全,每一件都造得精致逼真。穆天子看得愣住了,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这些东西装起来,它还会跳舞吗?”
偃师点点头,把散落一地的器官一件一件组装起来。没过多久,那个英俊的小伙子再一次站到了穆天子面前。他笑意盈盈,彬彬有礼,完全跟活人一个样。
穆天子说:“偃师,摘去他的心。”
摘了心,偶人仍能活动,却不能说话了。
穆天子说:“偃师,摘去他的肝。”
摘了肝,偶人仍能活动,却看不见东西了。
穆天子说:“偃师,摘去他的肾。”
摘了肾,偶人仍能活动,却无法走路了。
穆天子很高兴,竖起大拇指,赞美偃师:“你的技艺真是巧夺天工啊!”

后来,穆天子回国,邀请偃师坐上自己的马车,让他讲述西域的趣闻逸事。马蹄“得得”响,马车翻过山丘,涉过河川,终于把偃师送到热闹繁华的京城。

后记:这是一则远古科幻童话,故事以偶人的神奇表演,赞美远古匠人的高超技艺。
不过呢,人工与天工毕竟不同。女娲造人,造出的是生生不息的生命;偃师造人,只造出能歌善舞的木偶。

本故事参考资料:《列子》;陈蒲清《中国古代童话鉴赏》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19-12-31 20:52:22 +0800 CST  
23

鲲鹏变



北海有一条大鱼。
大鱼的名字,叫“鲲”。
鲲有多大呢?也许长达几千里吧——谁知道呢?
大鲲鱼在大海深处遨游,忽然冲波破浪,飞出海面,变成一只大鸟。
大鸟的名字,叫“鹏”。
鹏有多大呢?也许宽达几千里吧——谁知道呢?
大鹏鸟奋翅起飞,飞往南海。它的羽翼像垂落天边的云。它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巨浪,浪花纷纷扬扬,像一场太阳雨。
大鹏鸟乘着飓风,盘旋上升,直达九万里的高空。
那是多么逍遥的旅行啊!


后记:据《庄子》推测,这则远古神话原本记载在一本叫《齐谐》的书里。《齐谐》的原文是怎么写的呢?那时的故事家给小朋友讲这个故事,究竟是怎么讲的呢?我想了又想。哎,真让人神往啊!

本故事参考资料:《庄子》;陈蒲清《中国古代童话鉴赏》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20-01-02 17:15:49 +0800 CST  
24

少年宋定伯

一苇 述

从前有个少年,名叫宋定伯。一天夜晚,因为家中有急事,他必须独自穿越一片坟地,赶往宛城。道路越走越荒凉,四周漆黑一片,忽然吹过一阵阴风,升起几点鬼火。
少年宋定伯加快了脚步。
正心慌,旁边蹿上来一个黑影,撞了他一下。

少年吓了一跳,问:“你是谁?”
飘过来一个阴冷的声音:“我是鬼,你又是谁?”
少年心想,对鬼可不能说实话。于是他定了定神,回答说:“我也是鬼,有什么赐教吗?”
“哼,鬼全身上下冷冰冰。你身体暖和,恐怕不是鬼吧?”
“我刚死不久,心中还有眷恋牵挂,所以身体暖和。”
“原来如此。你急匆匆要往哪里去呢?”
“我去宛城。”
鬼很高兴:“真巧,我也要去宛城。”

于是他们结伴同行。走了一段路,鬼埋怨少年:“像你这样走,实在太慢了,什么时候才能到?来,我背你吧!”
鬼背起少年,“呼~呼~呼~”,脚下生起阴风,半飞半跑,不一会儿,到了一条河的岸边。
“你太重了!”鬼气喘吁吁,放下少年宋定伯,“你不是鬼!”
“真抱歉,让你劳累了。”少年作揖说,“我是个新死鬼,心里还惦记着很多杂事,所以身体沉重。”

“好吧!现在过河。过了河,到对岸,就该你背我了。”鬼走到河面上,像影子一样没有重量,轻飘飘到了河对岸。
少年跟在鬼身后,一步一步,涉水过河。河面“哗哗哗”一阵水响,溅起一片水花。
鬼疑惑地看着他:“你肯定不是鬼!如果是鬼,涉水怎么会发出声响呢?”
“唉,我是新死鬼,还没有学会像你那样过河啊!”少年宋定伯蹲下身体,“来吧,现在轮到我背你了。”

鬼趴在少年的背上,让他背着走。鬼的身体轻得像一片落叶。
少年的胆子渐渐壮大起来:“前辈,您是老鬼,我是新鬼——我可以向您请教一件事吗?”
鬼伏在少年背上,感觉很舒服:“当然可以,你只管问。”
“那您告诉我,鬼最怕什么?”
“身为一只鬼,你可以随意变化成牲畜。但是一定不能让人把唾沫吐到你身上,否则你就会被定形,再变不动了。”
“谢谢。”
少年身子一侧,把鬼扛到肩膀上,他紧紧地捉住它,像一匹骏马一样飞快朝前奔跑。眼看东方发白,太阳就要升起来了。鬼“嗷嗷”惨叫:“放开我!放开我!难道你不怕天亮吗?”
少年不理会它,他扛着鬼,径直跑入宛城。

进了城门,天已大亮,少年宋定伯奋力把鬼往地上一掼。
“啪!”一声,鬼往地上打了一个滚,顺势站起来,已经变成一只羊。
少年怕它再变化,立即跑上前,一口唾沫吐在它身上。
“咩——咩咩——”羊扬起蹄子,又马上变得老老实实。
少年宋定伯到了市集,把羊卖掉,得到一千五百个钱。

后记:顾希佳老师在《捉鬼卖钱的汉子——“宋定伯卖鬼”故事解析》中,详细地分析了人以智慧胜鬼的各种故事,我想像那些故事在乡间流传,孩子们又是害怕、又是想听的情景。那些故事,有些真是很有意思的。比如说,浙江临安的《鬼推磨》,王大胆把鬼套住,鬼变成一只菜篮子,日夜帮他推磨,后来好不容易绳子断了,鬼才得逃脱;慈溪故事《当鬼》说,有个张三擅长捉鬼,有一天用左手绳捉住一个,天一亮,鬼变成一个葫芦,每往地上一掼,就蹦蹦跳,吱吱叫。他拿葫芦当作传家宝拿去当铺当了,发了一笔大财。
这样的故事我小时候听得蛮多,总不是太喜欢,中国故事做了这么多年,我其实有点排斥鬼故事。但思来想去,终于决定还是远追古人,做一篇《少年宋定伯》。这则故事讲述人与鬼的较量,少年属阳,鬼属阴,运用心理学原则分析,这个故事象征勇气与理智对蒙昧迷信的胜利。如果一个人具有少年宋定伯的智慧与定力,他就能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不至于被阴影压倒,陷入迷狂。

本故事参考资料:干宝《搜神记》;顾希佳《捉鬼卖钱的汉子——“宋定伯卖鬼”故事解析》

2020年1.2修订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20-01-02 18:09:49 +0800 CST  
25

周处除三害

一苇 述


古时候,义兴有“三害”——哪三害呢?第一害是义兴山中的猛虎,第二害是义兴河里的蛟龙,第三害是义兴少年周处。
猛虎在山中吃人,蛟龙在河里吃人,当然是当地的祸患。但是呢,只要你不到山中去,不到水里去,猛虎蛟龙也奈何不了你,对吧?
周处就不同了——那家伙身材魁梧,力大无穷,武艺又高,他为人蛮横,性情凶暴,平时总不肯在家中待着,终日在街市游荡。旁边有人说话大声了点,他说人家吵着他,一拳头砸下去,把人家打得鼻青脸肿;市集上有人争执,他吼一声“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冲上去不问青红皂白就是一通猛打,只打得人家遍地找牙……
大伙儿背地里叫苦连天。但是呢,在周处面前,谁也不敢抱怨,更没有人敢规劝他。胆小的看见周处的踪影掉头就跑,胆大的也不愿意和他多说话,生怕一不留神惹怒他。
就这样,周处横行乡里许多年,还自以为是一位大英雄。

一天清晨,阳光明媚,周处推开木门,看到他的邻居从京城经商归来,于是上前搭讪:“高邻,你见多识广——你说,我周处,能否称得上大英雄?”
邻居把周处上下打量一翻,严肃地说:“大英雄锄强扶弱,为民除害。当今义兴山中有猛虎、水里有蛟龙,你既然是大英雄,为什么不先把这两个祸患除去?”
周处一听,有道理!
当即摩拳擦掌,提起棍棒,上山打老虎。
山中的猛虎不是周处的对手,几个回合就被周处打死了。周处十分兴奋,把那猛虎拖下山,放置在门前的大石上,夸耀自己的功绩。
邻居见周处得意洋洋,就提醒他:“蛟龙比猛虎难缠,你要好好睡一觉,歇息一晚,明儿再去除它。”
可是周处等不到明天,吃过晚饭,提起宝剑,就下河斩杀蛟龙。
但是,周处虽然勇猛,水性却不如蛟龙。他与蛟龙在水中打斗,翻波逐浪,一会儿浮上水面,一会儿沉下水底,从上游斗到下游,又从下游斗到上游——两害足足缠斗了三夜三日。到了第四夜,风平浪息,大河平静,人们看不见蛟龙,也看不见周处,以为两害同归于尽,已然葬身水底。
“猛虎蛟龙都死了!周处也死了!三害除尽了!”义兴人快活地奔走相告,他们在河边空地点燃篝火,又是敲锣打鼓,又是唱歌跳舞,高举酒杯,热烈地庆祝。
就在这时,周处杀死了蛟龙。他筋疲力尽,浑身淤泥和水滴,颤抖着爬上河岸,手上提着恶蛟血淋淋的龙头。
“啊呀,不好!周处还活着!”人们惊呼着,四散奔逃。
“原来,人们并非祝贺我杀虎斩蛟的功绩,却是在欢庆我的死。”火光照耀着周处血迹斑斑的脸,他落下泪来。

“我该怎么办呢?”周处问他的邻居,“我并不愿意成为祸害。”
“我的智慧不足以教导你。”邻居对他说,“你去找陆平原和陆清河吧,他们是当世的仁人,也是智者。”
周处从义兴走到吴县,陆平原不在家,他见到了陆清河,就一五一十地述说了自己的经历和困惑。
陆清河说:“古人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何况你年纪轻轻,想要改正过错也还来得及。”
于是周处痛改前非,发愤读书,立志修养自己的德行。后来,周处当上太守,成为御史中丞,他爱护百姓,治理有方,深受时人的赞美。西晋元康七年,周处出任建威将军,讨伐氐羌叛乱,英勇地战死于沙场。


后记:“人恒过,然后能改”,浪子回头金不换——说的就是周处这样的人吧。对于孩子,乃至年青人,只要立志向善,改过自新,那是无论何时都不为晚的。

本故事参考资料:《晋书 周处传》;《世说新语》;陈蒲清《中国古代童话鉴赏》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20-01-03 17:59:34 +0800 CST  
明明记得昨晚贴了《干将莫邪》,现在又不见了……莫非昨晚与酒醉说话儿,也是梦???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20-01-05 14:55:56 +0800 CST  
26


干将莫邪


一苇 述

从前,楚王最宠爱的妃子夏夜纳凉,沐浴着月光,她紧紧抱住廊前的一根铁柱,那铁柱坚硬、冰凉,使妃子心中掠过一阵悸动。
不久,她怀了孕,生下一块婴铁。
婴铁精光闪烁,在寒冷的夜晚,发出令人畏怖的啸声。
楚王把铸剑名匠干将召入王宫,对他说:“我有一块婴铁,独此一块,天下无双。你拿去,给我铸一把宝剑。”
干将把婴铁领回家中。
干将的妻子名叫莫邪,向来与他一同铸剑。这天,莫邪拉起风箱,燃起火炉,炉火熊熊燃烧。听到风声,婴铁像婴儿一样啼哭。莫邪听得凄凉,无法忍受,于是她抱起它,扔进火炉。
然而,历经三年,铁在火中,总不熔化。一夜又一夜,夜深人静,婴铁在炉中啼哭,仿佛无法长大的婴孩。

“当年,我们的师傅欧治子为越王铸剑,也曾跟今天一样,金铁三年不熔。”莫邪注视着炉火,目光一直没有离开那块铁,“后来,师傅师娘双双投身熔炉,湛卢宝剑终于炼成。”
莫邪剪下一缕头上的青丝,又绞下自己的指甲,割开手腕上的血脉,装了一碗血,然后连同一件贴身的衫子,一同投入炉中,婴铁喝了莫邪的血,触到莫邪的发甲和衫子,发出喜悦的笑声。于是,莫邪纵身投入熔炉,拥抱那块烧得通红的婴铁。婴铁瞬间熔化,如同一块坚冰,融化成清水。
干将仿佛古铸的铜人,不言不笑,蹲在炉边,继续他的劳作。宝剑已然炼成,共有两把,仿佛两条青龙,静伏在剑槽里。
“雄剑以我为名,当称‘干将’;雌剑以你为名,应叫‘莫邪’。”干将做了一个木匣,把雄剑封好,埋在南山的松树下。然后他背起雌剑,走出了家门。
那会儿,眉间赤还只是个小男孩,他追出门外,叫住他的父亲:“你去哪里?”
“我入楚宫,把这宝剑呈献给楚王。楚王必定会用我祭剑,我不再回来了。祖父母年高,你照顾他们。长大后,如果你有本事,就去挖出那把雄剑,为我报仇。”
干将走入华丽的楚宫,双手捧剑,呈送到楚王面前。
楚王端坐在宝座上,突然,他站起身,手握剑柄,纵声狂笑——宝剑出鞘,犹如蛟龙出海,闪电直射人眼。等到雌剑回归剑鞘,干将已然人头落地,鲜血像红泉一样喷涌而出。
“好剑!”

年复一年,眉间赤长成英气勃发的少年,在他两条眉毛中央,鼻梁之上额头之下,仿佛长出来一个太阳,越来越亮,越来越红。
这一天,他年满十六岁。
祖父对他说:“我已年迈,不能再供养你。你父母留下风箱与火炉,你有力气了,可以拉风点火,为乡民铸造犁耙。”
“啊,不!我父亲留下了一把剑,我知道的。我夜夜梦见它。那把剑,它在呼啸,它在唤我。”
“有这回事么?剑在哪里?”
“南山,松生石上,而剑在树下。”
眉间赤离开家,走上南山,岩石上的松树已经长得很粗壮了,他掘开树下的红泥与沙砾,果然找到一个木匣。雄剑潜伏在剑鞘中,跃跃欲动,仿佛青龙渴望入海,飞龙祈盼上天。
他背起雄剑,那雄剑长啸悲鸣,高山震动,尘灰和蛛网抖落下来。
眉间赤走下南山,找到一条路,走进京城,走向楚宫。

当天夜里,楚王梦见一个少年,少年眉宇宽广,鼻梁与额头之间赤红如火,仿佛长出了一个太阳。
少年手提宝剑,剑尖直指楚王的心脏:“我要报仇!”
“啊,什么人!”楚王浑身冒汗,从睡梦中惊跳起来。他点起烛火,召来画师,连夜绘画梦中少年的形貌。
第二天,画像高高张贴在东南西北四座城的城门上——楚王悬赏千金,要少年的头。
眉间赤听到风声,躲入了深山。深山树高林密,遍布荆棘,寸步难行。少年脚踏荆棘,脚上鲜血长流,他一边落泪,一边歌唱:

“我的父亲乃干将兮,
我的母亲是莫邪;
我母投身铸剑兮,
我父以命祭剑;
我要用这把宝剑兮,
为父母复仇。”

山中有一位剑客,听到他的悲歌,上前问他:“你青春年少,为什么如此悲痛?”
“我必须找楚王报仇。然而,除了这把剑,我一无所有。”
剑客说:“楚王正悬赏千金买你的头。你把头颅给我。我用你的剑,为你复仇。”
眉间赤不再哭泣,停止唱歌。他凝神注视那剑客,剑客目光深如大海,坚如磐石。于是眉间赤说:“好!”
他抽出背上的雄剑,反手一挥,割下自己的头颅,稳稳地站立着,一手捧着宝剑,一手捧着头颅,交给剑客。
剑客接过头颅,接过宝剑,对他说:“你放心。”
于是尸身扑倒在地,融入高山,化为红土。

剑客佩起干将剑,提着眉间赤的头,走入楚宫,去见楚王。
楚王端详少年的头颅,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看到少年眉宇间赤红的太阳,高兴起来:“没错,这人就是刺客,今晚我可以安睡了。”
“你小看他了。”剑客说,“这是一位勇士。”
楚王退后一步,再看,那头颅圆睁双眼,眉宇之间,仿佛要喷出火来。
“啊呀,来人!把汤镬抬上来。”楚王发出命令,“这个头,放镬里煮,煮烂它!”
头颅在沸水里,仿佛舞蹈似的,沉下去,又浮上来,有时高高跃起,腾跳在沸水之上,圆睁着双眼,眉宇之间,仿佛要喷出火来。
就这样,煮了三天三夜,那头颅总不烂。
剑客对楚王说:“我细察那头颅,眉宇间的赤色乃是一把仇恨之火。只有大王能够熄灭它。”
于是楚王来到汤镬前,伸长脖子,探出自己的头,去看镬里的头。
剑客手起剑落,“卡嚓!”一声——干将剑划过一道弧线,楚王的头颅落入汤中。
两颗头在沸水里,缠斗、撕咬,打得不可开交。
“我来了。”剑客割下自己的头,也抛入汤镬中。
不过一会儿,三颗头全煮烂了,混杂在一起,分不清哪个是少年,哪个是楚王,哪个是剑客。
人们没有办法,只好把它们葬在一起,做成一个墓,叫“三王墓”。

不过,故事没有结束。
楚王和剑客的身躯倒在地上的那一刻,干将剑和莫邪剑同时呼啸起来,风起云涌,大雨夹着雹子落在大地上。有人看见,两把宝剑化作两条青龙,冲破楚宫的屋顶,飞入云中。

后记:这个故事折磨了我大半个月,题目一直在《铸剑》、《眉间赤》、《三王墓》之间游移,今朝写下最后一句话,终定题为《干将莫邪》。
顾希佳老师《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长编》提到这则故事的古籍记载,至少有十三处之多。现代则有鲁迅故事新编之《铸剑》,袁珂先生也重述过它。这则故事绵延长久的魅力在于其丰厚的蕴藏,它的每个情节都值得记载细察,如果有学者愿意研究它,想必能做一篇有分量的论文。
“王妃抱柱生铁”+“工匠殉身铸剑”+“王以剑师祭剑”+“子为父复仇”+“义士助弱子复仇”+“三头混合同葬”+“雌雄双剑相忆”+“神剑化龙飞升入云(入水)”——如此之多的母题,试问哪处不典型?它在人心深处引起共鸣,不断被讲述,实在不足为奇。

本故事参考文本:干宝《搜神记》;顾希佳《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长篇》;袁珂《眉间尺》

2020.1.4修订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20-01-05 14:57:18 +0800 CST  
27

倩女离魂

一苇 述

话说武则天当政那会儿,衡州有一位张员外,张员外有个美丽的小女儿,名叫张倩女。倩女聪慧娴静,多情善感,看见鲜花凋落要伤心流泪,听闻燕子回巢就心生欢喜。
张倩女十一岁时,王宙从清河郡投奔衡州,住到张员外家中。
王宙是张员外的外甥,比倩女大四岁,模样英俊儒雅。他读书勤奋,办事周详,张员外很器重他,时常和家里人说:“如果王宙是我亲生儿子就好了。”又对王宙说:“你安心留在我家,以后倩女长大,我把她许配给你。”
王宙和倩女本来相互爱慕,听了这话,更把对方看作惟一的终身伴侣。每天一家子吃晚饭,两人含情脉脉地注视着对方,虽然没有机会倾心交谈,却总能以目光传情达意。
时日渐长,一颦一笑都牵肠挂肚,两人的思恋之情缠绵深厚,到了魂牵梦绕的地步。

可是,年复一年,张员外渐渐忘记了当初的承诺。倩女十六岁那年,一位名门富家子弟请媒人来提亲,张员外竟然收下人家的聘礼,为倩女订了亲。
一订亲,倩女就病倒了。
王宙听到这个消息,如同五雷轰顶,内心天崩地裂,食不甘味,坐卧不宁——他想,无论如何,再也不能在舅父家住下去了!
于是王宙收拾了简单的行囊,向张员外辞行:“舅父照顾我长达五年,这份恩情王宙永不忘记。现在,堂兄招我去京城做生意——王宙走了,舅父舅母多多保重。”
张员外夫妇留不住他,只好给了他丰足的盘缠,送他上客船。

王宙坐在船上,觉得心腔空空荡荡,仿佛他的心已离他而去,仍旧留守在倩女的病床前。他泪眼朦胧,恍恍惚惚,胡乱吃过晚饭,傻痴痴地躺倒在船舱里。天黑下来,那客船靠岸歇息,潺潺流水拍打着船舷,王宙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夜越来越深,忽然,他清晰地听见倩女急促的脚步声,由远而近,一步步朝他跑来。王宙精神一震,一激灵,坐起身,披上衣服,涉水上岸,站在大路上。果然远远看见一个人,仿佛不知疲倦似的,正朝他飞奔过来。
是倩女!
王宙浑身颤抖,走上前,紧紧握住她的手,问她:“夜半更深,你怎么穿得这样单薄,鞋袜也不穿,着凉了怎么办呢?”
倩女哭着说:“眼看你离我越来越远,该怎么办呢?父母要把我嫁给别人,可是我只知道我一生一世要和你在一起,怎么办呢?你一个人负气离家,如此伤感悲怆,要是旅途中感染了疾病,又该怎么办呢?”
王宙把倩女紧紧地搂在怀里:“一切哀痛病苦就全过去了,现在我俩在一处了。你放心,我一定能保护你安好。你我此生此世,永远不会再分离了。”
王宙血脉奋张,内心欢喜得要发狂,但他很快冷静下来,马上与倩女相扶上了船,把她藏匿在船舱里,吩咐船家连夜赶路。
第二天,两人换了一条船,更改了目的地。走走停停,走了三个月,终于抵达四川。两人结了婚,开了一家小酒店,安顿下来。

王宙聪明能干,倩女勤俭持家,小日子倒也过得安稳快活。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晃过去了五年,他们有了两个可爱的孩子。
一天,快要过年了,夫妻俩与儿女在门前戏耍,倩女忽然落下泪来。
王宙温声安慰她:“孩子顽皮,我夫妻俩耐心教养,总有成才长进之日;咱们不算富贵,到底还能经营一个小康之家;虽则没有近亲依赖,靠着自己双手,日子也能细水长流……娘子无须过分担忧。”
倩女哽咽起来:“与你同在一处,生计我并不担忧。只是离开家乡已经五年,双亲年纪渐老,也不知道如今如何……”
王宙为她抹干泪水:“不必伤怀,我带你回去。”
于是一家人雇了一条新船,回到衡州。
王宙先上船,到了舅父跟前,把事情述说了一遍,向他请罪。张员外听完,一脸惊愕:“你胡说什么?这五年来,倩女一直卧病在床!”
“她和孩子正在船上,此事千真万确。”
张员外半信半疑,派人前去迎接。
听到这个消息,闺房里的倩女突然能够起身了。她对镜梳妆,换上美丽的新衣裳,笑盈盈地来到厅堂。她不看她的父亲,也不看王宙,只一味走出门外。那会儿,门外的倩女正朝她走来。两个倩女相互看着,也不说话,越走越近,终于相遇,合为一个。
身魂合一的张倩女神采焕发,看不出有什么异样,只是身上的衣裳叠了两重而已。


后记:这是一则伟大的中国原生故事,在故事学上,它的独特基因是——“为了爱情,生而离魂”。它昭示恋爱在人生中至关重要的分量,确凿地提醒世人灵魂的存在——没有爱的人生不值一过,诚如已离魂的倩女的肉身,生命已然远去了。
离魂故事的流布源远流长,早在唐代以前,南朝刘义庆记录过一个叫《庞阿》的文本,讲一位活泼少女爱上一男子,她的灵魂时常跑去与他谈笑玩耍,结局是两人结婚了。而据《太平广记》记载,此型故事的唐代口述版本不只一个,说法多样,种种精彩。唐传奇《离魂记》至少对后世两个重要作品有影响,一为元代杂剧《倩女离魂》,一这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
不说唱词,只说故事本身,我更喜欢唐传奇《离魂记》的叙述,陈玄佑的文本一则杰出佳构,故事的起承转尤其合理、自然,我一读再读,得益良多——于是接过故事的接力棒,如此这般,把它讲给你听。

本故事参考资料:陈玄佑《离魂记》;顾希佳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长编》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20-01-06 18:18:40 +0800 CST  
27


倩女离魂

一苇 述

话说武则天当政那会儿,衡州有一位张员外,张员外有个美丽的小女儿,名叫张倩女。倩女聪慧娴静,多情善感,看见鲜花凋落要伤心流泪,听闻燕子回巢就心生欢喜。
张倩女十一岁时,王宙从清河郡投奔衡州,住到张员外家中。
王宙是张员外的外甥,比倩女大四岁,模样英俊儒雅。他读书勤奋,办事周详,张员外很器重他,时常和家里人说:“如果王宙是我亲生儿子就好了。”又对王宙说:“你安心留在我家,以后倩女长大,我把她许配给你。”
王宙和倩女本来相互爱慕,听了这话,更把对方看作惟一的终身伴侣。每天一家人吃晚饭,两人含情脉脉地注视着对方,虽然没有机会倾心交谈,却总能以目光传情达意。
时日渐长,一颦一笑都牵肠挂肚,两人的思恋之情缠绵深厚,到了魂牵梦绕的地步。

可是,年复一年,张员外渐渐忘记了当初的许诺。倩女十六岁那年,一位名门富家子弟请媒人来提亲,张员外竟然收下人家的聘礼,为倩女订了亲。
一订亲,倩女就病倒了。
王宙听到这个消息,犹如五雷轰顶,内心天崩地裂,食不甘味,坐卧不宁——他想,无论如何,再也不能在舅父家住下去了!
于是王宙收拾了简单的行囊,向张员外辞行:“舅父照顾我长达五年,这份恩情王宙永不忘记。现在,堂兄招我去京城做生意——王宙走了,舅父舅母多多保重。”
张员外夫妇留不住他,只好给了他丰足的盘缠,送他上客船。

王宙坐在船上,觉得心腔空空荡荡,仿佛他的心已离他而去,仍旧留守在倩女的病床前。他泪眼朦胧,恍恍惚惚,胡乱吃过晚饭,傻傻痴痴地躺倒在船舱里。天黑下来,客船靠岸歇息,潺潺流水拍打着船舷,王宙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夜越来越深,忽然,他清晰地听见倩女急促的脚步声,由远而近,一步步朝他跑来。王宙精神一震,一激灵,坐起身,披上衣服,涉水上岸,站在大路上。果然看见远处有一个人,仿佛不知疲倦似的,正朝他飞奔过来。
是倩女!
王宙浑身颤抖,冲上前,紧紧握住她的手,问她:“夜半更深,你怎么穿得这样单薄,鞋袜也不穿,着凉了怎么办呢?”
倩女哭着说:“眼看你离我越来越远,该怎么办呢?父母要把我嫁给别人,可是我只知道一生一世要和你在一起,怎么办呢?你一个人负气离家,如此伤感悲怆,要是旅途中感染了疾病,又该怎么办呢?”
王宙把倩女紧紧地搂在怀里:“好了,没事了。一切病苦哀痛全过去了。现在我俩在一处了。你放心,我一定会保护你安好。你我此生此世,永远不会再分离了。”
王宙血脉奋张,内心欢喜得要发狂,但他很快冷静下来,马上与倩女相扶上了船,把她藏匿在船舱里,吩咐船家连夜开船赶路。
第二天,两人换了一条船,更改了目的地。走走停停,跋涉了三个月,终于抵达四川。两人在蜀地结了婚,开了一家小酒馆,安顿下来。

王宙聪明能干,倩女勤俭持家,小日子倒也过得安稳快活。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晃过去了五年,他们有了两个可爱的孩子。
一天,快要过年了,夫妻俩与儿女在门前戏耍,倩女忽然落下泪来。
王宙安慰她:“孩子顽皮,我夫妻俩耐心教养,总有成才长进之日;咱们不算富贵,到底还能经营一个小康之家;虽则没有近亲依赖,靠着自己双手,日子也能细水长流……娘子无须过分担忧。”
倩女哽咽起来:“与你同在一处,生计方面并不忧愁。只是离开家乡已经五年,双亲年纪渐老,也不知道如今如何……”
王宙为她抹干泪水:“好娘子,不必伤怀,我带你回去。”
于是一家人雇了一条新船,回到衡州。
王宙先上船,到了舅父跟前,把事情述说了一遍,向他请罪。张员外听完,一脸惊愕:“你胡说什么?这五年来,倩女一直卧病在床!”
“她和孩子正在船上,此事千真万确。”
张员外半信半疑,派人前去迎接。
听到这个消息,闺房里的倩女突然能够起身了。她对镜梳妆,换上华丽的新衣裳,笑盈盈地来到厅堂。她不看她的父亲,也不看王宙,只一味走出门外。那会儿,门外的倩女正朝她走来。两个倩女相互看着,也不说话,越走越近,终于相遇,合为一个。
身魂合一的张倩女神采焕发,看不出有什么异样,只是身上的衣裳叠了两重而已。


后记:这是一则伟大的中国原生故事,在故事学上,“痴求爱情,生而离魂”是它的独特基因。故事昭示恋爱在人生中至关重要的分量,确凿地提醒世人灵魂的存在——没有爱的人生不值一过,诚如已离魂的倩女的肉身,生命已然远去了。
离魂型故事源远流长,早在唐代以前,南朝刘义庆记录过一个叫《庞阿》的文本,讲一位活泼少女爱上一男子,她的灵魂时常跑去与他谈笑玩耍。而据《太平广记》记载,此型故事的唐代口述版本不只一个,其中最出色的当属陈玄佑的《离魂记》——这一文本至少对后世两个重要作品有影响,一为元代杂剧《倩女离魂》,一这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
不说唱词,只说故事本身,我更喜欢《离魂记》的叙述,陈玄佑的文章是杰出的佳构,起承转尤其合理、自然,我一读再读,得益良多——于是接过故事的接力棒,如此这般,把它讲给你听。

本故事参考资料:陈玄佑《离魂记》;顾希佳《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长编》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20-01-07 08:12:38 +0800 CST  
28

唤真真

一苇 述


唐朝时有一位进士,名叫赵颜。赵颜有个好朋友,是出色的画工,擅长制作屏风。
一年春天,赵颜修筑了玲珑华美的住宅,找到画工,想要订制一座屏风。画工想了想,问他:“我将在屏风上绘一幅画,你想要山水、花鸟还是美人?”
赵颜也想了想:“蚌中珠,石中玉,意中人——意中人最是无价宝,你为我画一位美人吧!”

没过多久,屏风做好了,上面果然有一位美人,绿袄红裙,站在桃树下,侧着脸,低着头,似乎正脉脉地想念什么人。
赵颜朝也看她,暮也看她,朝朝暮暮,越看越喜欢。他痴想起来:“要是她活过来,成为我的妻子,该有多好呢……”
于是他去找画工,说起屏风上的美人:“那位女子,是人世间实有的人物吗?”
画工一边绘画一边回答他:“不是的,她不在人世间。她是神女,名字叫‘真真’。”
赵颜一听,欣喜若狂:“啊呀,我就知道不是幻觉,她是真的!告诉我,我要怎么做,才能得到她?”
画工放下画笔,神情变得庄重:“你要呼唤她的名字,唤上一百天,她或许会回应。一听到她回应,你就给她喝百家彩灰酒。只要喝了酒,她必定会活过来。”
“多谢指教,我去唤了。”赵颜激动地跑回家,过了一会儿,又折回来,“什么是百家彩灰酒?”
“百家彩灰酒么?你去找一百户办过婚宴的人家,每家要一点红枣、花生、桂圆、莲子和米粒,再要一点炉灶里的火灰,泡在新酒里,等到她回应的那一天,就能酿成了。”

于是,从那天起,赵颜一边呼唤画屏上的真真,一边着手酿造百家彩灰酒。
“真真,真真……”
他早上唤她,午后唤她,傍晚唤她,午夜梦回依然唤她。
他呼唤她的名字,昼夜不息,唤了九十九天——到了第一百天,赵颜一唤,画屏里的女子马上转过身,抬起头,应了一声:“哎!”
赵颜端起百家彩灰酒,灌她喝了满满一碗。真真喝了酒,从画屏走下来,长长地睡了一觉,再醒来,就有了体温,有了眼泪。她悲欣交集,抹干泪水,对赵颜说:“多谢你深情呼唤,我愿意留在你身边,与你相伴相依。”
就这样,赵颜如愿以偿,与真真结了婚。
起初的一年,两人生活得惬意幸福。第二年,真真生下一个可爱的儿子,日复一日,生活在柴米油盐中消磨,赵颜的激情渐渐平淡了。第三年,赵颜结识了一位修仙的道士,那道士对赵颜说:“她走路听不见脚步声,站在阳光里影子未免太清淡了——你的妻子不是鬼怪,就是妖孽。”
赵颜大惊失色:“那——该怎么办呢?”
道士抽出一把寒光闪闪的利剑,塞到赵颜手中:“回家去,杀掉她!”

那天傍晚,赵颜提着利剑走进家门,听到妻子在屋里哭泣。隔着屏风,赵颜质问她:“你到底是什么人?为什么害怕成这个样子?”
“我有什么可害怕的呢?只是无法抑止今日的悲伤罢了。我原本是南岳的地仙,无端被人画到屏风上,而你又日夜不停地唤我的名字——我被你的痴情感动,才到人世间和你结婚。现在你恶意怀疑我,难道我还能留在你身边吗?”
说完,她呕吐出从前所喝的百家彩灰酒,抱起孩子,回到屏风上。
再看那屏风,仍然是一幅美人画,只是美人的意态忧伤极了,画里还多了一个小孩子。

赵颜后悔极了,他再次呼唤她,可是无论怎么唤,她再也不会回应了。


后记:多年前念大学,我选修了港澳文学课,读到钟晓阳的《唤真真》。小说在开头引述了这则故事——那是少女银欢给少年良作讲的故事,良作是一位画家,而少女银欢正是少年良作的意中人——“真真”这个意象,大概是天下男子意中人的象征吧?
这则故事篇幅简短却蕴藏丰富,其中有对古中国人物画的赞美、对初恋心理的描摹、对激情真相的揭示、对信任与怀疑的拿捏……凡此种种,使它富含独特魅力,耐人寻味。


本故事参考资料:杜荀鹤《松窗杂记》;陈蒲清《中国古代童话鉴赏》;钟晓阳《唤真真》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20-01-08 17:27:55 +0800 CST  
29

姑获鸟

一苇 述


姑获鸟不止拥有“姑获鸟”这个名字,它也叫“钩星”,叫“隐飞”,叫“天女”,还有人叫它“夜行游女”。
姑获鸟在白日里隐匿,在黑夜里飞翔。
要是小孩子夜间啼哭,姑获鸟就会闻声飞来,悄悄地在窗外等待。等到屋里的大人熟睡,她就飞入屋内,脱下羽衣,变成温情慈爱的女人,抱走那个孩子,带到无人的旷野,抚育他长大成人。

曾经有人捕获过姑获鸟,并且娶她为妻子。那是怎么回事呢?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从前,豫章有一位男子,一天清晨,他到田间干活,远远看见七位女子在水池戏耍,个个轻盈优雅,仿佛随时会飞走,离他远去。
他知道她们是天女,于是匍匐在地,悄悄爬过去,取走了一件羽衣,藏在草垛里。然后他大声吹响口哨,朝田地走去。六位天女生怕被人看见,赶紧穿上羽衣,变成鸟,飞走了。
只剩下那个丢失羽衣的天女,哭哭啼啼地留在人世间,做了男人的妻子。
过了六年,天女生了三个女儿。男人心里不快活,一天傍晚,他喝了很多酒,一拳头打在天女身上,大着舌头骂她:“姑获鸟, 姑获鸟,你连儿子都不会生,算什么姑获鸟?”
天女让大女儿问他:“爸爸,告诉我,我妈妈的羽衣在哪里?”
男人说:“去去去,我不告诉你。”
第二天,天女让二女儿问他:“爸爸,告诉我,我妈妈的羽衣在哪里?”
男人说:“去去去,我不告诉你。”
第三天,天女让小女儿问他:“爸爸,爸爸,告诉我,我妈妈的羽衣在哪里?”
小女儿刚会说话,声音稚嫩,十分可爱,男人宠爱她,于是把秘密说了出来:“宝贝儿,我告诉你,那羽衣呀,藏在草垛里。”
天女立即跑向草垛,找到羽衣,穿上,变成鸟,飞走了。
三天后,天女织了三件小羽衣,抛给她的三个女儿。三个小姑娘穿上羽衣,变成三只小鸟,飞走了。

后记:羽衣天女的故事源远流长,它生动地反映了古代婚姻中的禁锢。天女象征在婚姻中失去自由的女性,而翅膀,象征她们对自由的无限向往。

本故事参考资料:郭璞《玄中记》;陈蒲清《中国古代童话鉴赏》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20-01-10 18:06:56 +0800 CST  
30

黄粱美梦

一苇 述

从前有个卢生,身穿一件褐色短衫,骑着一匹青驹瘦马,吹着响亮的口哨,奔跑在邯郸古道上。
当时正是六月的正午,艳阳似火,天地仿佛一个巨大的蒸笼。卢生汗如雨下,忽然看见路边有一家旅舍,于是他下马停歇,把青驹马栓在大柳树的树荫里,走进旅舍。
旅舍里坐着老道士吕翁,他对着大门,吹着热风,正在喝茶,见卢生进店,微笑招呼他:“小伙子,难得萍水相逢,咱俩同桌吃一顿饭,如何?”
卢生素来喜欢结交朋友,便点头应允。
吕翁对店主说:“店家,就用今年新熟的黄粱蒸饭,烧三道小菜,来一壶酒。”
卢生走过去,在吕翁身旁坐下,长长地叹息:“老仙翁,我身上的钱,还不够请你吃一顿饭。唉,我也从小发愤读书,精通六艺,没想到生不逢时,竟然困顿到这个地步!”
吕翁说:“我看你自由自在,无病无灾,有气有力,不是挺好吗?你还想要什么呢?”
“我家中只有五亩薄田,早晚躬身耕种,每日为生计发愁,这样活着有什么意思呢?大丈夫应当建功立业,名扬天下,才算不枉此生,不是吗?”
说着,卢生打了一个呵欠,神情困倦欲眠。吕翁伸手入布袋,取出一个枕头:“你只要枕上这个枕头,到床上睡一觉,你的志向就能实现了。”
卢生接过枕头,吕翁领他走到床前,把枕头安放在木床上。

那是一个青瓷枕,青瓷湿润如玉,两端开孔,像两道拱门。
卢生俯身细看,走近拱门,里头别有洞天。于是他走进拱门,回到家中。
那会儿,正好一位当官的远房亲戚来家作客,见到卢生,十分赏识他,于是亲自作媒,让卢生娶了清河催氏的女儿。催氏女容貌美丽,温柔贤淑,她给卢生带来了丰厚的妆奁。有了妻子的资助,卢生买田置业,家业日益兴隆。他生活富足,衣着光鲜,开始进入上流社会,跟官宦人家交往。
第二年他上京考试,给主考官和朝廷重臣都送了厚礼,很快金榜题名,得到皇帝的器重,封为一品侍郎,时常陪伴皇帝出猎宴游。卢生的应景诗文写得喜庆而且出色,骑马射箭的武艺也十分高强,对天下大事的看法总是皇帝一致。皇帝认为他是不可埋没的人才,就任命他为陕州州官,让他治理州郡。
卢生很快就施展了他的治理才华,他爱民如子,处理大小案件公正严明,为了解决当地的交通和灌溉问题,他亲自带领工匠,开凿出八十里人工运河,修建了完备的水利设施。三年过去,陕州五谷丰登,人民安居乐业,事事井井有条,处处花团锦簇。老百姓纷纷歌颂他,把他的功绩刻在石碑上。

那一年,吐番入侵边境。大敌当前,卢生主动请求上战场御敌。皇帝龙颜大悦,封他为神勇大元帅,让他执掌军权,镇守边疆。
卢生统率三军,一举击败了吐番军队,斩杀了三万敌人,夺回了九百里土地,又把国境线向前推进了九百里。一战功成,卢生成了大英雄,他的功勋不仅四海传扬,更被写进史书。在居延山下,一块巨大的石碑铭刻着他的战绩。
平定了边疆的祸患,皇帝把卢生召回京城,封他为燕国公,又任命他为宰相,让他辅佐治国。担任相国十年,卢生励精图治,国家欣欣向荣,进入了太平盛世。
有同僚嫉妒他,合伙伪造书信,诬陷他勾结番邦图谋不轨。皇帝见证据确凿,也不听他分辩,立即把他投入牢狱,判了死罪。
那年秋天,刽子手把卢生押上刑场,他泪流满面,对大儿子说:“我从前生活在太行山下,有五亩良田,只要勤劳耕耘,也能得到温饱,何苦要谋求高官厚禄,以致落到这个地步?眼看就要人头落地,留下千古骂名,——再要像当初那样,身穿褐色短衫,骑上青驹小马,吹响口哨,迎风奔跑在邯郸古道上,又怎么能够呢?”
说完,他绝望地闭上眼睛。没想到,等了半天,刽子手的刀斧没有砍下,行刑官却亲自走到他面前,解开他的绳索,跪在地上,向他请罪,求他饶恕。原来,他的妻子为了救他四处张罗,清河催氏整个家族为他奔走呼告,终于找到了奸臣陷害他的证据,在朝廷上证明了他的清白。皇帝知道他受冤,马上恢复了他的官职,为了补偿他所遭受的委屈,先后赐给他良田、房产、美女、名马……各种奇珍异不计其数。
卢生有九个儿子,个个都富有才华,又能努力上进,成为国家栋梁。其中小儿子卢谦最有出息,年年轻轻就中了文武双状元,娶了皇帝最宠爱的小公主。
卢生八十一岁生日那天,给他贺寿的有九个儿子,八十一个孙子,全国上下的达官贵人络绎不绝。卢家家族兴旺,基业庞大,深受恩宠,天下人人人羡慕。然而卢生逐渐衰老,那年冬天,他得了重病,生命慢慢走到尽头。
皇帝请了天下最好的名医为他医治,又让宦官送来贵重的药材,然而终究不能起死回生,卢生死了。

他闭上眼又睁开眼,脑袋离开青瓷枕头,从床上坐起来,发现自己正待在邯郸古道旁的旅舍,吕翁坐在他身旁,一阵饭香随热风飘来——店主人的黄粱饭蒸熟了。
卢生茫然地站起身:“难道这是一场梦吗?”
吕翁说:“梦如人生,人生如梦,有什么不同呢?”
“是的,在梦中,得失、荣辱、兴衰、生死……我都领略过了。以后,真正的命运降临,想必我不会过分惶恐。老神仙,多谢你。”
卢生双手合在一起,向吕翁作揖、致谢。
那会儿,店主人端上饭菜,招呼他们:“两位客官,酒饭小菜都准备好了,请用餐吧。”

后记:《槐安记》像一则童话,而《黄粱美梦》像一个寓言。“人生如梦”的感受,想必大伙儿都体验过,而“黄粱美梦”般的美梦,想必我们也都做过吧?我以为,最重要的人生问题不是梦如何做,而是梦醒之后,卢生何去何从?
黄粱梦是一面镜子,它映照出你的人生态度。神仙家说,梦醒之后,卢生决定避世,跟吕翁修道去。现代小说家认为,“惟因是梦,尤需真活”,卢生要更真切地入世,到滚滚红尘去体验他真实的人生。
我怎么结束这个故事呢?平凡如我,人生路上步步行去,惟愿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从容把酒,宠辱不惊。
所以呢,所以么,我安排了一桌家常饭菜,邀你共进午餐。
干杯。

本故事参考资料:沈既济《枕中记》;陈蒲清《中国古代童话鉴赏》;芥川龙之介《黄粱梦》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20-01-17 15:49:41 +0800 CST  
31

中山狼

一苇 述


从前有个东郭先生,赶着毛驴,背着书袋,来到中山国。他打算凭借自己的学问,在中山国谋一份文职。

道路越走越漫长,傍晚时分,东郭先生走累了,渐渐放慢脚步。突然,一只受伤的狼窜上来,弯曲前腿,跪在他面前,两眼流泪,哀求道:“东郭先生,我被利箭射伤,猎人在后面追赶。求求您发发善心,救救我吧!”
东郭先生见狼模样可怜,动了恻隐之心:“你来求我,我得救你。不过,得委屈你一下,让我用绳子把你捆扎一下,放入书袋去。”
东郭先生打开书袋,把书全取出来,然后狼蜷曲四肢,东郭先生取出绳子,把它紧紧捆住,扎成小小的一团。他把狼塞入书袋底,用书盖在它身上,绑好袋口,放上驴背,继续朝前走。
没多久,猎人追上来,问东郭先生:“先生,刚才有只受伤的狼,它是我的猎物,你看到它吗?它往哪边跑了?”
东郭先生摇摇头:“我没有看见。这地方岔路多,可能跑到别的路上去了。”
确实,中山国道路纵横,岔路很多。猎人相信了东郭先生的话,掉转头,朝另一条路追去。

猎人的马蹄声渐渐远去。狼知道已经脱离危险,在书袋里呻吟起来:“东郭先生,我受了伤,又被绳子捆绑住,还让书压着,快要憋死了,快放我出去吧!”
东郭先生解开书袋,取出书,解开狼身上的绳子。没想到,狼一恢复自由,立即嗥叫起来,它呲着牙,冲东郭先生咆哮:“东郭先生,我饿极了!你救了我的命,干脆好事做到底,当我的晚餐吧!”
说着,狼张牙舞爪,扑向东郭先生。
东郭先生大吃一惊,只得绕着毛驴,与狼周旋。这时候,夕阳落到中山背后,天马上要黑了。天一黑,狼群就会从山林出来。东郭先生胆战心惊,哭泣着,哀求那头狼:“狼啊,求求你,放过我吧!我救了你的命,你不应该吃我啊!”
狼眼睛一瞪,说:“我一见你就饿得慌,不吃你,我会饿死——你要救我的命,正应该让我吃掉。”
“唉,狼啊!你有你的理,我有我的理。我无法说服你,你也说服不了我,不如按古老的规矩办事。我们去找三个老人,让他们评评理,如果三个老人都说你应该吃我,我就让你吃。”
狼听说东郭先生让自己吃,立刻眉飞色舞:“好,就这么办!”
路上没有行人,不远处,有一棵老杏树。
东郭先生跑到老杏树下,绕着老杏树转圈圈儿,一边跑,一边问:“杏树,老杏树,我刚才救了这头狼,它现在要吃我,你说应该不应该?”
老杏树摇了一下,发出沉闷的“嗡嗡”声:“要我说么?种杏树的人花费了一颗果核种我,三十年来,他一家人吃我的果肉,卖我的果核。现在我老了,他们就谋划砍下我的树干,卖到木匠铺换钱。既然我应该被主人砍伐,那么,你也应该被狼吃。”
狼哈哈大笑,飞身扑向东郭先生。
“狼啊,狼,别急,你别急!咱俩不是说好了,要问三个老人吗?”东郭先生一闪身,躲过狼的追扑,一抬头,看到前面村落的残墙下,有一头老黄牛,正慢悠悠地反刍。他连忙跑过去,一把拉住牛绳:“黄牛,老黄牛,你来评评理。我救了这匹狼,它却要吃我。你说,这应该不应该?
老黄牛尾巴一甩,叹了一口气:“唉,要我说么?我一辈子帮农夫耕田犁地,养活他全家,现在我老了,他们却要宰杀我,吃我的肉,卖我的皮。既然农夫可以宰杀我,那么,为什么狼不能吃你?”
狼听了这话,得意洋洋,高高跳起:“东郭先生,别逃了,乖乖过来,做我的晚餐吧!”
这时,一位老人拄着藜杖,从村庄走出来。
东郭先生踉踉跄跄跑上大路,一把拉住老人:“老人家,你年齿高,智慧深,请为我主持公道。这匹狼被猎人追杀,屈膝流泪求我救它。我好心救了它的命,现在它恩将仇报,竟要吃我,你说应该不应该?”
老人用藜杖指着狼的鼻子:“狼,东郭先生说你忘恩负义,这是真的吗?”
狼狡猾地为自己辩论:“他说他是仁人,可他刚才却对猎人说谎,说他没有看见我,你见过满嘴谎言的仁人吗?他还用绳子捆扎我手脚,把我塞进书袋,用诗书压住我身躯,分明想把我闷死,这样可恨的坏蛋,我为什么不能吃?”
“你说——东郭先生把你塞进这个小书袋?”老人吃惊得瞪大眼睛,“你身子那么大,这书袋这么小,怎么可能呢?你说谎了吧?”
“我们狼,从来不说谎。”狼为了证明自己,就蜷缩四肢,像蛇一样盘起身子,请东郭先生像刚才一样捆扎它。
东郭先生抽出捆书的绳子,把狼绑成一团,扎得小小的,塞进书袋去,然后他拿书盖住它,扎好袋口。
狼在书袋底下叫嚷:“老丈,你看到了吗?这个自称仁人的东郭先生,就是这样残酷地对待我的!”
“我看到了。”老人转过身,问东郭先生:“先生,你腰上佩的,是利剑吗?”
“是。”
“请抽出你的利剑,刺穿这头禽兽吧。”
东郭先生退后一步,浑身颤抖:“你要我杀死它?”
“禽兽背叛你到了这个地步,你还不忍心杀害它,你的确很仁慈。但是,如果你不杀它,它就要吃掉你,你的仁慈多么愚蠢啊!”
老丈从东郭先生手中取过利剑,一剑刺死了书袋里的狼,把它丢弃在路旁,然后拄着拐杖,离去了。

后记:这个故事来自小学课文《东郭先生和狼》,前天我读到它的文言版本,感觉它在明确地反对墨家“兼爱”的主张。然而事实上,墨家并非迂腐如东郭先生,墨家古道热肠,亦最实事求是。
不过,墨家兼爱,确实会碰到这个问题——假如你救的是忘恩负义之徒,该怎么办?如果在古希腊作家笔下,这一定能迸发出悲剧的万丈光芒,成为人类道德永恒的思考。
《中山狼》的故事结构与《一千零一夜》中的《渔夫与魔鬼》十分相似——两相对比,《中山狼》质朴现实,《渔夫与魔鬼》流光溢彩——使它流光溢彩的,是丰腴的想像与深邃的象征。《中山狼》更现实一些,因为困于现实,力量反而窄小微弱了。

本故事参考资料: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文《东郭先生和狼》;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2020.1.18修订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20-01-18 07:58:12 +0800 CST  
32

月下老人

一苇 述

从前有个大户人家的子弟,名叫韦固,他风华正茂,模样英俊,也博学有才华。
因为父母去世得早,韦固渴望早日娶妻成家。但是,不知什么缘故,好几次请媒人说亲,都没有成功。

有一回,一位同窗跟他说起清河司马潘昉的女儿。
“潘小姐美貌贤惠,又有才情,尤其喜好琴棋书画,跟你正是天生一对。如今她正客居宋城。宋城不远,你何不前去拜访求亲?”
韦固一听,心动不已。
他即刻备好礼物,快马加鞭,去宋城求婚。
来到宋城,韦固在城南一家客栈住下。一住下,约好的媒人就推门来访:“韦公子,你来得正是时候。明日清晨,潘小姐要到西山兴龙寺上香祈福。真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你可以假装偶遇,去和她相会。”
当晚,韦固心如撞鹿,想到明日的相见,辗转反侧不能入眠。到了下半夜,月亮走到西窗,月光如同清水,又明亮又空灵。韦固心思纷繁激动,干脆不睡了。他披衣起床,沿着宋城的街道,从城南走向城西。
那时明月西斜,街道上空荡无人,万籁安然寂静,他只听见自己的布鞋踏在青石路上,发出轻轻的“踢踏”“踢踏”的声音。
韦固走过一条长街,又转入另一条长街,在前方街道的转弯处,遇到一位老人。
老人看上去很老了,头发、眉毛、胡须皆已花白,在月亮下闪着银光。他坐在石阶上,背靠大布袋,手里拿着一束红线,正翻阅一本厚厚的大书。月亮照亮书页,韦固心念一动,忽然很想看一看那本书。
他凑近前去看——但是,书里的文字他竟然不认识:“老人家,这是什么书?我从小好学,也算博览群书,西域文字、梵文我都精通,这字却是不懂得。”
老人笑了:“这不是人世间的书,你当然看不懂。”
“不是人世间的书——那,是天书么?”
“这部书,是天下的姻缘书。我呢,便是主管男女姻缘的月下老人。”
韦固一听,内心欢喜,他一揖到地:“小生韦固,正打算向潘家小姐求婚。月老大人,这姻缘能成么?”
月老摇摇头:“韦公子,今夜你还是省心安睡为好。你的缘分很遥远,要结婚还得再等十四年——实话告诉你,你的妻子如今才刚满三岁,她十七岁跟你成婚。”
韦固欢悦的神情渐渐消散:“我等不得十四年。月老大人,这命定的姻缘,就不能改变么?”
月老举起手中的红线,对他说:“我这束红线,专门牵系人世间夫妇的姻缘。不管是否生在仇敌之家,也不管身份贵贱悬殊,抑或相隔天涯海角,只要被红线牵系,就总要成为夫妻。韦公子,你的脚踝已被红线束缚,又何必徒劳往返,去别处求婚?”
韦固问:“那么,请告诉我,我的妻子现在身在何处?家世又如何?”
“倒是不远。你的妻子,她就在这座城中。”
“哦——”韦固急忙追问,“我可以见见她吗?”
这时明月西沉,漫漫长夜眼看就要过去。月下老人合上姻缘天书,背起大布袋,对韦固说:“你跟我来。”
“我不去。我已跟人约好,要在西山兴龙寺会面。”
韦固朝西山走去,月下老人与他一道前行。两人去到西山,天色已明亮。韦固在兴龙寺前等了很久,没能等到潘家的小姐。

终于,韦固不再等待,转身走入街市,街市人来人往,他感到异常孤独,茫茫然仿佛失了奇珍异宝。等他走到南城的菜市场,月下老人忽然伸出手,指了指路边的菜摊子:“看,那个三岁女孩儿,就是你未来的妻子。”
菜摊子上,卖菜的老婆子满面愁容,瞎了一只眼,衣服上打满补丁,怀中没错是抱着一个小女孩儿,那孩子正在啜泣,眼泪鼻涕糊了一脸。
韦固久久地注视着菜摊子,看着他命中注定的姻缘。突然,他发起怒来,目露凶光:“我不要这姻缘!我要杀了她,她就不可能成为我妻子!”

月下老人不知什么时候走了。韦固四处张望,再找不着那月老的影子,他发狂般奔回客栈,磨快了他的佩刀,对仆人说:“现在,你去菜市场,杀掉城南菜摊子瞎眼婆子怀里抱着的那个小女孩,我给你一万个钱。”
那仆人素来凶悍蛮横,也不多问,接过钱,取过刀,出去了。

后来,韦固做过很多事,遇过很多人,他从一个地方去到另一个地方,每到一处,他总想寻找合意的姑娘结婚,成家立业。但是,也不知道什么缘故,他的婚姻总是不能成功。
过了十四年,韦固在刺史王泰手下当官。王泰赏识他的才能,把女儿许配给他。王家小姐才十七岁,容貌娇艳美丽,性情温柔和顺,因为从小熟读诗书,与韦固很谈得来。韦固对这门婚姻十分满意,夫妻俩相依相爱,感情越来越好。
不过,有件事情他一直觉得奇怪——妻子眉心上总是贴着一块花钿,就连卸妆梳洗都不肯取下来。
一天清晨,韦固忍不住问她:“娘子,你眉心这块从不取下的花钿,莫非是个永难忘记的纪念?”
他的妻子一脸凄然,再抬起头,已是满眼泪水:“一直不曾告诉你,我只是刺史大人的侄女,并不是他的亲生女儿。我父亲曾任宋城县令,因为患病死在任上。祸不单行,我的母亲和兄长也相继亡故了。那时候我只有三岁,幸好有奶娘陈氏抚育,带我住到城南的田庄,每日卖菜度日。没想到,有一天,突然有个恶徒举刀冲来,无端端刺了我一刀。虽大难不死,但刀痕至今仍在,只能用花钿遮掩。”
韦固听完,紧紧地拥抱他的妻子。他轻轻抹去她的泪水,陷入了深思。终于,他问道:“奶娘陈氏,有一只眼是瞎的,对么?”
“对——你,是怎么知道的?”
“那个刺杀你的的,其实是我的仆人。那一回,是我指使他去杀你……”
妻子大吃一惊,追问前因后果。
韦固愧对妻子,便将那时发生的事原原本本讲述出来。妻子一味哭泣,然而,她终于原谅了他。

明白种种因缘之后,韦固对妻子更加体贴怜爱。为了感激月下老人苦心牵线,韦固夫妇请人雕塑了月老的神像,每日给他烧香,朝他礼拜。
天下人听说了这个故事,就在天下各处修建月老的神祠,供世人礼拜祈福。如果你去到月老祠,就会看到祠堂前的对联,它是这样写的:

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为眷属;
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


后记:本质上,我信奉所有的神灵。是的我知道,对我来说,在内心潜意识的深处,每位神灵都至关重要。
对于月老,我既感觉亲切,又觉得敬畏。月下老人,他真是很老了。他头发花白,慈眉善目——不过,由于老眼昏花,又总在夜间工作,虽有月光照明,实在不能看得很清楚。因而姻婚这件事,虽说月老撮合时都出于好心,但仍然不免时时好心办了坏事。
月老的工作其实有趣,他翻阅姻缘书,看世间忙碌奔波的小人儿,把男女捉对成双,用扯不断的红线系住人家的脚踝。这么一系,便说千里姻缘一线牵,不管这两人投胎何处,年岁相差几何,性情是否一致,都走不脱了。你活在人世间,命中注定有人与你有缘,要与你成为亲眷,在人类孤苦的命运里,这是月老的慈悲。
至于你乐意不乐意,喜欢不喜欢,不在月老的考虑范围。
红线绊足的姻缘,跟古中国种种事物相似,美丽,无奈,又不自由。韦固曾经以暴力反抗过——话说我第一次读《定婚店》时,对他很有意见,你嫌弃那女孩,不要娶她就是,何苦置人于死地?可是,这次再看,不由觉出深深的悲哀。在那一刻,人窥见了命运——人知道他躲不过这命运。人自己的命运,根本无法由自己做主。面对不能接受的命运,首先想到反抗而不是逆来顺受,也是人之本能吧?
再往下,看看逆来顺受如何成为可能。
拔刀相见之后,人,身世浮沉雨打萍;而命运,却仍然按部就班。十四年后,韦固娶妻,妻子是大家闺秀,门弟高贵,年轻美貌,也甚有才情,韦固感觉很合心意。只是韦夫人眉心总是贴个花钿。他以为另有私情,追问才知道,原来,妻子正是当年月老指称的三岁小女孩。
你瞧,命运根本无可逃脱。
不过,这个故事说,命运在你恭顺地接受它时,也是会给你好处的。
这么一来,胡萝卜加大棒,你还能说什么呢?你便只得低下头,迈开蹄子向前跑——沿着命运设定的方向。

本故事参考资料:唐 李复言《续幽怪录》之《定婚店》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20-01-18 22:39:27 +0800 CST  
33

破山剑

一苇 述


从前有个农夫,名字叫孙八。
有一天,他牵牛耕地,犁头碰上一块大石,掀开大石一看,下面是一个倒塌的坟墓,里面倒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只有一个木盒子是完好的。孙八打开木盒,见里面盘着一卷铁片,他把铁片取出来,只听得“铮”一声响,那卷曲铁跳到空中,挺直了,原来是一把剑。仔细一看,寒光耀目,冷雾凝辉,冷森森的,着实锋利吓人。
那天夜里,孙八把剑拿到屋里,在灯下翻来覆去地看。
他老婆说:“我看呀,这把剑倒值几个钱,不如拿到市上卖掉它。”

第二天,孙八到集市卖剑,遇到一个做生意的胡人,那胡人拿起剑看了好一会,舍不得放下。
孙八见他爱那把剑,也不知道深浅,就说话试探他:“我这把剑可是传家宝贝,你看值多少钱?”
胡人说:“我手头只有三十两银——三十两银子你可肯卖?”
孙八见他一开口就是三十两银,知道这把剑非比寻常:“这是宝物,怎么能贱卖?至少三百两!”
“那我买了。”胡人说,“只是我手头没有带钱——这样吧,明日我带钱到你家去取,一手交钱,一手交剑,可好?”
“好,好!”孙八笑得只见牙齿不见眼睛,嘴巴一路上合不拢。

回到家,细细把玩那把剑,也弄不懂它神妙在哪里。
“老公,你拿它砍一下门口的捣衣石,看它有多锋利。”孙八老婆提议说。
孙八于是拿起剑,往捣衣石上轻轻一剁,只听“刷”一声响,捣衣石从中间断开两截。孙八剁得兴起,又挥剑朝那石头连砍几剑,“刷”“刷”“刷”几声,竟然像切豆腐一般,捣衣石一击即破,丝毫不费力气。
“哈哈,果然是一把神剑。”孙八高兴得一夜睡不着觉,盘算着明日见着那个胡人,再问他多要点钱。

第二天清晨,胡人带银两来取剑了。
孙八说:“我昨晚请行家看剑,行家说我这剑削铁如泥,至少值三千两银子。”
胡人很生气:“说好三百两银,如今又涨价,你这人不守信用。我最多出五百两银,再多就不买了。”
孙八连忙陪笑说:“好好好,五百就五百。”
他取出剑,交给胡人。
没想到,胡人一见那把剑,神情一下子变得沮丧:“昨晚你拿这把剑砍石头了,是不是?”
孙八支吾了好一会,见瞒不过,只好说出真相:“我只拿它轻轻剁了剁家里的捣衣石,你瞧这剑还是好好的,一点儿没损坏啊!”
胡人把剑还给孙八:“这是破山剑,我原本打算买下它剖山取宝。但它只能用一次,你昨夜拿它砍了石头,神剑光茫涣散,已经丧失了神通。我不要它了。”
孙八听了这话,再拿那剑砍石头,果然什么动静也没有了。
他后悔莫及,痛哭起来。

胡人正要走,孙八的老婆走上前一把扯住,好说歹说,总算说服胡人买了那把剑。
最后成交,胡人出一吊钱,买走了那把失去神通的破山剑。

后记:《破山剑》有一个地方很吸引我,它蕴藏巨大能量,能剖山取宝,但却只能用一次。于是我想起昨天课堂上关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探讨——保尔•柯察金说,“生命之于人只有一次……”,这句话实在是个重要提醒,童年,青春,初恋……它们只有一次,但凡真正有生命者,亦都只有一次啊。
孙八这家伙,却拿“只有一次”的破山机会,拿来剁一块捣衣石。也许这个故事象征着人们在勾心斗角中生命力量的浪费。又或者是才华在庸碌生活中的浪费。孙八看不到这种浪费,胡人旁观者清,却看得清清楚楚。唉,当那孙八知道价值丧失,亦还知道痛哭啊!

本故事参考资料:《太平广记》之《破山剑》

2020.1.19修订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20-01-19 08:31:46 +0800 CST  
34

破雾珠

一苇 述

话说宋朝时候,江西九江有个书生,名叫王龙泉。
有一天,他坐在屋檐下看书,忽然听到一阵“嗡嗡”声,抬头一看,只见一只澄黄的大蜜蜂由远而近飞来,一头撞在檐前的蜘蛛网上。
那只蜜蜂身形壮硕,肚子又圆又大,虽然翅膀被粘住,但它没有屈服,用力挣了几下,眼看着就要脱网飞去。
那张蜘蛛网呢,却是又厚又粘,网上住着一只墨黑硕大的老蜘蛛。见猎物要挣脱,老蜘蛛马上爬过来,抱住它。蜜蜂奋起反抗,两只毒虫在蛛网上缠斗起来。突然,那蜜蜂翘起肚子,升起尾巴,往老蜘蛛头上狠狠蜇了一下。老蜘蛛全身剧烈颤抖,八只爪子紧紧缠抱住蜜蜂,把它咬得紧紧的。它们在蛛网上打了两个转,蛛网破了,所有蛛丝都卷到它们身上,两个毒虫越缠越紧,“啪”一声,跌落在地。
王龙泉走过去,捡起来,发现它们缩成一团,紧致透明,硬得像石头,又像一颗独特的珠子。
他觉得奇异,于是把它放入香囊,当作辟邪的饰物佩戴在身上。

一天清晨,屋外大雾弥漫,王龙泉出门买米。很奇怪,他走到哪里,哪里就云开雾散,一片晴明。
他来到集市,遇见几个金发碧眼的商人,他们见到王龙泉,一齐站定,惊异地望着他。一个富商模样的人上前一步,朝他作揖:“先生身上藏有神珠,肯借给我看一看吗?”
王龙泉笑道:“我不过是个穷书生,哪有什么神珠?蜘蛛倒是有一个。”
说着,他打开香囊,取出那颗“蛛抱蜂”,递给他。
富商接过一看,又惊又喜,问王龙泉:“先生,我做生意一向公道。这颗珠子,我出三千两银子,你肯不肯卖?”
王龙泉十分吃惊,他说:“神珠应该属于懂得它的人,你既然想要,就卖给你吧。”
于是,那富商当场出了三千两银子,从王龙泉手上买下了那颗“蛛抱蜂”。
“它有什么用处吗?”王龙泉收下银两,问那位商人。
“用处可大了。它叫破雾珠,是千年难遇的宝物。”商人说,“眼下正是雾季,我们出海做生意,航船常被浓雾包围,有了这颗珠子,浓雾自然消散,行船就可以得到平安。”

后记:有一回,我在一本《异宝奇珍故事》看到这破雾珠故事,很感兴趣,添油加醋抄写在笔记本上。近日翻看笔记,猜想它来源于古籍,便想找到它的出处——百度一查,查到这么一句——“破雾珠,时代不详,宝珠名,可破雾——《格致镜原》”
再查“格致镜原”,果然是一本古书,是清朝陈元龙的作品,“全书分一百卷三十大类,而子目多至千七百有奇。举其内容,则天文、地理、身体、冠服、宫室、饮食、布帛、舟车、朝制、礼器、珍宝文具;欣赏器物与实用器物,无不具备……每纪一事一物,必究其原委,详其名号,疏其体类,考其制作,以资实用……”
以前念大学,教授说清朝文人有考据癖,果然说得不差啊!不过呢,若手头有这么一部书,一页页翻去,定然也很有意思吧!

本故事参考文本:《奇珍异宝故事》之《破雾珠》;陈元龙《格致镜原》

2020.1.20修订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20-01-20 08:22:01 +0800 CST  
35


相思树和鸳鸯鸟

一苇 述

古时候,宋王有一位年青的门客,名叫韩凭。韩凭的妻子容貌美丽,富有才华,名叫贞娘。
韩凭和贞娘互相恋慕,感情十分深厚,在结婚定情的夜晚,两人对着天地,立下誓言。
韩凭说:“大地为盟,我与贞娘结为夫妇,恩爱不移,即使将来不幸逝世,肉身埋在地下,也要化作相交相连的连理枝。”
贞娘说:“苍天作证,我与韩凭相亲相爱,永不分离,即使肉身死去,灵魂升上天空,也要变成双宿双栖的比翼鸟。”

有一天,宋王到韩凭家作客,看到楚楚动人的贞娘,一下子被她迷住了。
宋王回到王宫,为韩凭编造了一个无中生有的罪名,给他戴上镣铐,把他送去做苦役,修筑精美的青陵台。
一支开韩凭,宋王就霸占了贞娘。他封她为王妃,赐给她华美的衣裳、美味的佳肴,让她住舒适的精舍,出行时坐十六匹小马拉的马车。
可是,贞娘还是很悲伤。
她偷偷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到青陵台,交给韩凭。
那封信写着什么呢?宋王很好奇,于是命令手下的勇士到韩凭的囚室去,翻开枕头,把那封信抢了过来。
阔大的信笺,空空荡荡,只写了一句话:“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
宋王思来想去,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他带上信笺,去请教宋国的智者,智者告诉他:“其雨淫淫,是说她正在悲伤中思念他;河大水深,是说他们夫妇相隔遥远,再也不能团聚了;日出当心,是说她心地光明磊落,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不久,青陵台筑好,韩凭自杀了。

一个晴朗的秋日,宋王牵着贞娘的手,一同登上青陵台。当时秋高气爽,树叶金黄,柿子像灯笼一样挂在柿子树上。贞娘突然甩开宋王,从高台跳了下去。
宋手伸手去拉她的裙子,那裙子却破裂、飘散,化成了一群蝴蝶。
贞娘就这样死了,只给宋王留下一张信笺,信笺上写着一首诗:

南山有乌,北山张罗。
乌自高飞,罗当奈何?
乌鹊双飞,不乐凤凰。
妾是庶人,不乐宋王。
愿以尸骨,与凭合葬。

宋王勃然大怒,低声咆哮:“我就不让你们如愿以偿!”
他命人把韩凭的尸骨埋在青陵台南边,却把贞娘埋在青陵台的北边。
过了半个月,青陵台南北各长出一株树,树长呀长,过了半年,树干就有两个人合抱那么粗。它们的树根越过青陵台,在地底下盘结、交缠。它们的枝叶越过青陵台,在空中合拢,互相覆盖,交错着,缠绕着,在风中发出欢悦的“沙沙”声。树上结着一种坚硬的豆子,红得像火、像血、像赤诚的心。大树上有一对五彩鸟,它们一同飞翔,一同觅食,一同栖息,交颈鸣唱,形影不离。
一天,宋王带上那位智者,到青陵台游玩。他看到那两棵树,觉得诧异,就问智者:“这是什么树?”
“这是相思树,它们是韩凭夫妇的肉身化成的。”
“哦,那又是什么鸟?”
“那是鸳鸯鸟,它们是韩凭夫妇的精魂变成的。”
宋王不再说话,他取出雕弓,一箭朝那对鸳鸯射去。
鸳鸯飞走了,风中,飘落一根羽毛。
那根羽毛轻盈优雅,宋王爱不释手。他早上把玩它,晚上也把玩它。一天夜里,那根羽毛吐出一团金火,金火粘在宋王身上,甩也甩不脱,扑也扑不熄。
金火越烧越旺,把宋王烧死了。

后记:连理枝和比翼鸟的故事在中国广泛流传,历史很悠久。这个意象象征被拆散的恩爱夫妻。古中国诗人为此写过两首长诗,一首叫《孔雀东南飞》,一首叫《长恨歌》,诗曰:“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惟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希望强权恶力不要拆散美满姻缘……

本故事参考资料:干宝《搜神记》;敦煌变文《韩朋与贞夫》;顾希佳《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长编》;陈蒲清《中国古代童话鉴赏》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20-01-26 13:13:29 +0800 CST  
36


谈生的妻子

一苇 述

古时候,有一位姓谈的书生,因为家境贫寒,四十岁了,还没有娶妻生子。
一天夜里,他在灯下诵读《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读书声传出窗外,窗外月色朦胧,有人轻声叹息。
“谁呀?”
谈生合上书,打开门,窗前站着一位年轻女子,淡月照亮她的脸,有点苍白,但是美丽端庄。
“我姓王。”女子低下头,低声说,“听你读诗已经很久了……”
于是谈生请她入屋,坐下,喝茶。两人谈诗论文,说话十分投缘,不知不觉之间,已经把对方认定为知己。
夜深了,谈生内心的爱慕越来越强烈,于是他向女子求婚:“不管你是谁家女儿,来自何处,我都希望与你结为夫妇,白头偕老。”
女子流了泪:“我愿意成为你的妻子,但是请你不要追问我的身世,我熟睡的时候,你千万不能拿红蜡烛照我。”
“请放心,我绝不会那样做。”
于是两人结为夫妇,柴米油盐过起日子来。第二年,他们有了一个孩子,日子也慢慢过宽裕了。可是,谈生总是想着妻子的秘密,想得心里痒痒的。
“我就只照一照,只看一眼,有什么要紧呢?”
一个深夜,妻子和孩子睡熟了,谈生点亮红蜡烛,端起烛台,走到床前。
啊,他看到了什么呢?
他的妻子躺在床上,腰身以上已经长出了活人的血肉,而腰身以下,却只有两根干枯的腿骨。
她是一个鬼!
谈生浑身颤抖,几乎捧不住那个烛台。一滴热蜡滴落在枯骨上。
眼前的幻象消失了,他的妻子清醒过来,她红润的脸霎时变得苍白:“你辜负了我。还有一年时间我就能复活——为什么不能遵守诺言呢?”
谈生痛哭起来。
她离开他,推开门,走到窗外,走到月亮下,融化在月光里。


后记:最初读到这个故事,是在朱建军老师《我是谁》那本书里。朱老师认为,故事里的女鬼象征患了抑郁症、失去生命活力的女子。后来她得到一个男人的爱,在柴米油盐中生儿育女,她慢慢被治愈——身上生出血肉正是痊愈的象征。只可惜故事里的谈生违反了禁忌,这次的治疗没能最终完成。
无论故事本身还是朱老师的解读都让我印象深刻。故事是现世生活的凝聚和投射,故里里的人与鬼,不过即是现世中的我和你。这个故事说,爱能互相滋养,然而爱也是易碎的琉璃。


本故事参考资料:曹丕《列异传》;顾希佳《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长编》;朱建军《我是谁》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20-01-26 19:25:43 +0800 CST  
37

叶限

一苇 述

古时候,南方有一位洞主,他的妻子去世了,只留给他一对银水罐和一个女儿,女儿名字叫叶限。
叶限聪明伶俐,小小年纪,就懂得如何从大浪里淘出金砂,如何用金线绣出凤凰。
父亲十分宠爱叶限。
夏日荔枝成熟,父亲去摘荔枝果,要带叶限在身边;秋天他囤积商货,运到南海的陀汗国做生意,还是要带她在身边。

那一年岁末,父亲乘坐商船回到家乡,他带回来一大笔钱。
回到家,媒婆找上门来:“洞主,你为什么不到我家来坐一坐?我认识一个漂亮女人,她很乐意嫁给你。”
“如果她不能像亲娘一样对待叶限,漂亮又有什么用呢?”
不过,话虽这么说,父亲还是娶了后娘。刚开始的时候,后娘比亲娘还好,她煮美味饭菜给叶限吃,拿小牛角梳给叶限梳辫子,又给叶限做了一件新衣裳。
第二年,后娘也生了一个女儿,取名叫叶婷。有了叶婷,后娘在有人的地方对叶限笑嘻嘻,没人时,她的脸就变黑了。

后来有一年,父亲出海做生意,遇上大风浪,浪头像高山一样扑来,商船翻侧,商货全部沉入水底。父亲也沉入了海底。
父亲一死,后娘马上把叶限赶去柴房:“你爹死了,你到柴房去,用稻草铺个窝吧!”
叶限只好住到柴房,用稻草铺了一个被窝。每日清晨,公鸡一啼,她马上得起身,挑起水罐,去西江挑水。水缸满了,她就劈柴煮饭、喂鸡扫地、洗干净所有的衣裳、给果树除草施肥……如果做完所有的家务活,还有闲暇,她会坐在柴草堆上,给人家刺绣金鸳鸯,为家里挣几个钱。
叶限每日忙个不停,风吹日晒,使她皮肤黝黑、目光明亮。而后娘和叶婷,却几乎什么活都不用做,母女俩每日吃得饱饱的,养得又白又胖。

一天清晨,晨曦初露,叶限在西江汲水,一条金色小鱼游入她的银水罐。小鱼长着红色背鳍,眼睛闪烁着纯金的光泽。
叶限把金色小鱼带回家,养在童年时洗浴的旧木盆里。每日清晨,她从柴草窝爬起身,就跟那条鱼说话;每日正午,她洗刷好锅盘碗筷,就给那条鱼喂食;每日黄昏,她放下手中的针线,就给那条鱼唱歌。一天又一天,鱼的眼睛越来越明亮,鱼的身形越长越修长。后来,小鱼成了大鱼,它看起来像一条金龙。
“你将变成龙,是吗?不管你将要变成什么,你永远是我的小鱼呢!我给你起个名字,叫‘金龙鱼’,好不好?”
鱼游向叶限,亲吻她的手指。叶限把它放入屋后的池塘,让它在水草和莲叶之间自在畅游。

一天,叶婷吃坏了肚子,早早起身去茅坑拉屎,走到屋后,看到叶限往池塘撒米粒,她偷偷躲在大柳树后面,听见叶限在呼唤:“金龙鱼,金龙鱼,叶限给你送鱼食,你给叶限送芙蕖。”
池塘浮起一条金色大鱼,鱼头有婴孩一般大,身子像甘蔗一样长。那条鱼像金龙一样帅气漂亮,在晨光中璀璨生光。它嘴里衔一朵金莲花,游到池塘边,把花送给叶限。
叶婷惊得瞪大眼,张大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等叶限离开池塘,她也走到池塘边,抓起一把沙子往池里撒,学着叶限一样叫唤:“金龙鱼,金龙鱼,叶婷给你送鱼食,你给叶婷送芙蕖。”
可是,她撒了几十把沙子,唤了几十遍,那条鱼总不浮上来。

叶婷回到屋里,把她娘拉起身:“不得了啦,我刚才看到阿姊做古怪的事!”
“那个臭脏丫头,做什么古怪事?”
“她往池塘撒米粒,一面撒,一面叫唤,她一唤,池水里就浮起一条大鱼,浑身发着金光,说不准是一条龙!”
“有这事?别着急,咱想办法去看一看。”

吃过午饭,后娘把叶限唤进屋子,对她说:“叶限,你这段时间做活辛苦了,娘给你做了一件新衣裳。”
说着,后娘取出自己一件衣裳给叶限,然后,她一手扯下叶限身上的破旧衫子。
“这衣裳正合身哪!叶限,看娘对你多好哇!娘这一阵心口疼,神婆说要喝神仙水才得好。你现在快上雷公山,找到神仙泉,挑一担神仙水回来,明日煮茶给我喝。”
叶限没法子,只得穿上后娘的衣裳,挑了水罐,去雷公山汲神仙水。
傍晚,天黑了,后娘教叶婷打散头发,梳成叶限的式样,又让叶婷穿上叶限那件破旧衫子。
叶婷学着叶限的样子,端着晚饭走到池塘边,在大柳树下的大青石坐下。
这法子果然凑效,叶婷一坐下,金龙鱼便浮出头来,它游向叶婷,越靠越近了。
躲在大柳树后面的后娘,像饿虎一样了扑出来,她手举菜刀,使出吃奶的力气,朝金龙鱼奋力砍去。
金龙鱼被砍死了。
后娘和叶婷把它拖上岸,宰杀了,煮来吃。
鱼鲜美极了,叶婷一块接一块吃鱼肉,一碗接一碗喝鱼汤,快活得在屋里又唱又跳。后娘也很兴奋:“这一回,咱娘俩可真算吃过龙肉了,准定能长生不老哩!”
“哈哈,阿姊明日回来,不知道要怎样伤心呢!”
“管她做什么?”
后娘说着,把鱼骨收拾了,扔进茅坑去。

第二天过了正午,叶限才挑了神仙水回来,一放下水罐,她马上跑去池塘,呼唤那条鱼。可是,池水空空荡荡,金龙鱼总不上来。叶限脱下草鞋,走进池塘,她潜入水中寻找,可是,找遍池塘每一个角落,却怎么找也找不着了。
金龙鱼不见了。
叶限浑身湿漉漉,坐在大柳树下哭。
哭呀哭,月亮升上柳梢头。月亮弯弯的像一条船,船头走出来一位老神仙,老神沿着大柳树走下来:“叶限呀,你不要哭。金龙鱼已经被她们母女宰杀吃掉了,鱼骨扔到了茅坑。”
“啊,我该怎么办?”
老神仙交给她一根长长的红线:“去吧,去把鱼骨捡起来,藏在柴房里,把红线系在鱼骨上。以后你想要什么,只要抚着红线祈祷,就能如愿了。”
说完,老神仙走上大柳树,走上月亮船。月亮变得更加明亮,老神仙不见了。
叶限擦干眼泪,走进茅坑,果然看见一架鱼骨。她捡起鱼骨,到池塘洗干净,藏在柴房里,把老神仙给的红线系在鱼骨上。

光阴似箭,转眼到了洞节,歌墟要开歌会了。那日大清早,后娘把叶婷打扮得漂漂亮亮,给她戴上金钗银镯,给她套上红裙子,束好花腰带,穿上双鸳鸯的绣花鞋。
出门之前,后娘吩咐叶限:“叶限,娘带你妹妹去歌墟。你留在家里守果园。”
叶限摇摇头:“荔枝无人也会熟,歌墟三年得一回。我不要在家守庭果,我也要到歌墟去,相期遇上有缘人。”
叶婷讥笑她:“阿姊啊,你没有金钗银镯,没有花腰带红裙子,也没有鸳鸯绣花鞋,怎么去得了歌墟?”
后娘嘲讽:“叶限啊,你撒泡尿照照你的寒碜样吧——就算遇到有缘人,有缘人也认不得你!”
后娘和叶婷奚落了叶限一顿,转身去了歌墟。叶限独自在山中守庭果,守了一会儿,远远传来歌墟欢乐的锣鼓声。
叶限跑入柴房,搬开柴草,抱住鱼骨,抚摸鱼骨上柔软的红线。她闭上眼睛,轻声祈祷:“鱼骨头,鱼骨头——给我明珠花饰,给我翠羽衫和石榴裙,再给我一双凤凰金绣鞋。”
静静的,鱼骨的深处,有个声音回答她:“好女儿,不用愁——给你明珠花饰,给你翠羽衫和石榴裙,给你凤凰金绣鞋。”
叶限睁开眼,面前金光灿灿,柴草堆上放着明珠花饰、翠羽衫、石榴裙,还有一双鱼形的凤凰金绣鞋。
叶限马上洗浴,马上梳妆,穿上翠羽衫子,套上石榴裙子,穿好凤凰金绣鞋,戴好明珠花的头饰。翠羽红衫不大也不小,刚刚合身;金凤绣鞋不大也不小,刚刚合脚;明珠花的头饰不偏不倚,把她的头脸映衬得光彩照人。
叶限穿戴好了,抚着鱼骨头,轻声说:“再给我一匹宝马吧。”
话音刚落,那鱼骨头深处,传来一阵嘶鸣。霎时间,白光闪耀,那鱼骨跃起来,变成了一匹宝马,全身洁白如雪,配着黄金的马蹬和雕花的马鞍。
叶限骑上白马,白马快活地长嘶,扬起四蹄,跑向歌墟——快得就像一阵风。

歌墟上,数不尽如花似玉的好姑娘,看不尽英俊帅气的好男子。男子当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年轻的陀汗国国王。他坐在华丽的玉辇上,想要挑选一位王后。
姑娘们像花朵一样围绕着他,对他唱宛转的情歌,一个挨一个问国王:“我是你的王后吗?”
可是,年轻的国王一再摇头:“不,不是你,你不是我的王后。”
忽然,国王在车辇上站起身来,他看到叶限了。她骑在马上,仿佛凤凰站在鸡群里。她身上穿着独一无二的翠羽衫石榴裙,脚上穿着独一无二的鱼形金凤绣鞋,头上戴着独一无二的夜明珠花饰。她神采飞扬,像一位独一无二的仙女。
国王的目光没有办法离开她,因为她的眼睛会说话,她的酒窝会唱歌。
陀汗国王走下车辇,来到她马前,对她唱歌:

白马上的仙女,
你从哪里来?
我想与你唱支歌,
不知金口开不开?

叶限扬起头,用歌声回答他:

我来唱歌你来和,
你想成仙跟我来,
天上仙宫路遥迢,
你我仙歌搭仙桥。

她的歌声仿佛有魔力,每个人都朝她望过来!
后娘对叶婷说,“你看那个仙女,她举止那样高贵,她的妆容那样靓丽——你要学她的样子,就能吸引国王啦!就算做不成王后,嫁给王公贵胄也好啊!”
叶婷说:“娘,这仙女的模样和声音,像咱家阿姊。”
后娘朝地上吐一口口水,骂道:“呸,乌雀怎能比凤凰?一个在地底,一个在仙宫!”

叶限听到叶婷与后娘说话,心头一慌,急急掉转马头,跑出歌墟。见她策马跑开,陀汗国王急忙跨上枣红马,扬起马鞭追上去。眼看着就要赶上了,叶限没法子,她弯腰脱下左脚上的金绣鞋,扔在大路上。
国王一见金绣鞋,就勒住缰绳,翻身下马,捡起鞋子。
叶限趁机跑入橘子林,她从橘子林钻入荔枝林,回到家中。
一回到家,白马立即跑回柴房,变回一条鱼骨头。叶限脱下另一只金绣鞋,脱下翠羽衫和石榴裙,从头上除下明珠花饰,藏到柴草深处。然后,她打散头发,穿起自己的旧衫子,穿上原来的旧草鞋,走入果园,抱住庭院中央的老果树,睡着了。
后娘和叶婷回到家,拿木棍抽打她:“脏丫头,臭丫头,教你守庭果,你竟睡着了!荔枝都教果子狸偷去了啦!还不快去厨房煮晚饭?”

再说那陀汗国国王,他捡起那只鞋子,鞋子小小的,精致极了,鞋上绣着一只金凤鸟。他拿着鞋子看了一会,心想:“我有她的鞋子,总能找到她。”
那只金绣鞋轻得像羽毛,握在手上又像是一条鱼。那鞋子仿佛有魔力,国王一再把玩,舍不得放下它。那天晚上,他抱着鞋子睡觉,梦见鞋子变成鱼,鱼又变成船,那位翠羽衫石榴裙的姑娘坐在船中央。
陀汗国王在梦里,把叶限的模样看得清清楚楚,他下决心要找到她。

第二天一大早,国王对他的随从说:“武士们,跟我来,咱们拿这只鞋子,去找那个姑娘。我相信她就在附近,因为我一闭上眼,就能听到她的心跳声——‘怦怦!怦怦怦!’”
国王和他的随从带着那只金绣鞋,挨家挨户去寻问。他们每见着一个姑娘,就让她试穿那只鱼鞋子。
可是,鱼鞋子实在轻灵小巧,就连十二三岁小姑娘的脚都放不进去。
国王找了一天,没有找到能穿上鞋子的姑娘。
国王找了两天,还是没有找到能穿上鞋子的姑娘。
第三天,国王来到叶限家门前。
后娘满脸堆笑,出门迎接。
国王问她:“大娘,你家里有没有待嫁的姑娘?”
“有哩,我有个漂亮的小女儿。”后娘往屋里叫唤,“叶婷,快出来哩,国王要见你哩!”
叶婷穿上红裙,戴好银饰,往身上撒满桂花,羞羞答答来到国王跟前。
“你长得有点儿像我的意中人。”国王注视着她,“如果鞋子合适,你就是我的王后。”
可是,跟鱼鞋子相比,叶婷的脚太胖太大了,为了穿上鞋子,她拼命把脚往鞋里塞。
“你的脚太大,这鞋子不是你的。”国王说,“大娘,你家还有别的女儿吗?”
这时候,叶限穿起翠羽衫子和石榴裙子,戴起明珠花的头饰,光着一只脚,只穿一只鞋,从柴房走出来。她光彩照人,像仙女一样美。
“这是我的鞋子。”她来到国王面前,接过鱼鞋子,穿在她小巧的左脚上。左边是凤鸟,右边是凰鸟,恰好配成一对。
穿上鞋子,叶限踮起脚尖,开始跳舞。她的舞姿像凤凰在空中飞,又像蛟龙在水里游。
“没错,你就是我要找的姑娘,”国王拉起叶限的手,满心欢喜,“你就是我的意中人,是我的王后。”
国王带上叶限,叶限带上鱼骨头,去到海岸边,坐上华丽的大船,到陀汗国去了。(完)


后记:我花了两个星期整理《叶限》这篇故事,我想以表述“鱼”的东方文化意象,表述这个意象深处的流转——母亲的银水罐、父亲、小鱼、大鱼、鱼骨、老神仙、翠羽衫石榴裙、鱼鞋子、玉辇与华丽的大船,我希望我能写出这些意象内在的变化,这个过程中,孤苦的叶限获得了她的好姻缘。
这个故事的主要意象是鱼。鱼对于叶限,前有陪伴,后有馈赠——古往今来,鱼是人的宠物,亦是人的财富。

本故事参考文本:刘守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段成式《叶限》;广西民间故事《金鲤鱼》;广西民间故事《达架与达仑》

2020.1.26修订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20-01-26 22:50:54 +0800 CST  

楼主:涉江采芙蕖

字数:178442

发表时间:2019-12-22 05:11:46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2-25 22:40:44 +0800 CST

评论数:22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